时间:2023-06-08 11:20: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栏杆施工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悬索桥大修;加固;施工方案
0.工程简介
石门涧人行悬索桥桥跨105m、桥宽2.5m、矢跨比1/11.2,93年建成交付后成为庐山石门涧景区的一景。本次大修加固工程是为了确保桥梁的长期安全性,对已严重腐蚀的主缆钢丝和无法检查的锚锭进行更换处理。
本次大修加固工程主要内容有:更换主索、锚锭、桥面板和人行栏杆,对大桥的基础、索塔、钢管主桁梁只做维修、除锈、刷漆和涂装。
1.总体施工方案
庐山石门涧悬索桥大修加固工程总体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岩锚、新索鞍、交换梁、锚座施工新主索、新锚索安装新索夹、新吊杆安装主桁梁除锈、刷漆桥面板预制旧索、旧吊杆拆除旧桥面板拆除、新桥面板安装旧栏杆拆除、新栏杆安装全桥线型调整交工验收。
2.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2.1新建预应力岩锚施工方案
预应力岩锚采用钻机钻孔,液压千斤顶张拉,张拉采用伸长量与张拉力双向控制。岩锚直径180mm,采用14根直径15.24mm无粘结钢绞线集束,其锚固段内锚头组数共为4组,每组锚头分布3-4根钢绞线。施工流程为锚杆孔测量放线、钻孔设备、钻机就位、钻进方式、钻进过程、孔径孔深、锚杆孔清理、锚杆孔检验、锚杆体制作及安装、锚固注浆、锚杆张拉。
2.2锚座、交换梁施工方案
全桥共有4个交换梁及锚座,锚索检查井采用C20混凝土,下设浆砌片石基础。锚座、交换梁采用C40混凝土,下设C20混凝土垫层。自落式砼搅拌机生产砼,人工手推车入仓,小型振动棒振捣。可先行施工离砼搅拌机较近的锚座,另一侧锚座通过旧桥桥面运输到位后入仓。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锚具厂家要求埋入锚具预埋件后方可浇注交换梁入锚座砼。主缆索锚具及配件选用法尔胜公司生产的FASTEN250Ф15-19,全桥共计4套。混凝土施工应避开下雨时段进行,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
2.3新加高索鞍施工方案
新加高索鞍施工采用支架施工法。即搭设钢管支架至塔顶,在塔顶形成施工平台,进行索鞍的加高施工。
施工时先将新老混凝土结合表面凿毛,凿毛深度为5-6mm,新加高索鞍钢筋安装,应先在原有盖梁顶面进行植筋,植筋钻孔直径比所植钢筋直径大4mm,深度为200mm。新植钢筋与构建钢筋焊接时,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渍的湿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在索鞍两端,转向器正上方2cm处预留一个Ф7mm高强钢丝圆环用来与索夹防滑钢丝搭接。
模板采用小型钢模,确保结构尺寸与外观质量。索鞍混凝土标号为C40,采用人工提升到塔顶,人工灌注入仓,小型振动棒振捣。
为防止旧主索拆除时主塔受力的不均匀状态出现,暂时不让砼封闭固结旧主索,方便拆旧主索时旧索能在旧索鞍上滑动,对主塔不产生偏向水平力。因此浇筑新索鞍时将旧主索与砼隔开,在旧主索拆除后再用等标号砼堵塞。
2.4主索更换施工方案
主索的更换采用在原有主索同一水平面两个索夹处铺设钢管并与索夹连接牢靠,在钢管上铺设竹排架通过特制钢凳规整并架设主索的施工方法。新索运至搭设的竹排架上,由牵引器和牵引绳先由桥中向两端展开牵引到主塔,再牵引到锚座交换梁处。新索采用单根钢绞线牵引,待单根主索钢绞线牵引全部完成后,再进行排束、归整而安装索夹和索夹防滑拉杆。为保证新索体系转换时的受力均匀,应在两个塔顶设置一定的预留索量便于调索。
新索的下料长度应根据设计计算的无应力状态下的跨中、塔顶、及岩锚交换梁新索锚点的位置精确定位,考虑原桥塔顶已存在一定偏位和锚索角度与原设计不全吻合的情况,必要时可通过交换梁上锚固处对新索进行张拉,以调整塔、索的位移。
新索架设工作的全过程必须在厂家指导监督下进行。新索由离开直到架设完毕必须有专人负责全程运送、保护、监督,对钢绞线外层的PE套不得损坏。
旧索拆除要待新索完成受力转换后方可进行。
2.5吊杆、索夹更换施工方案
主索安装定位完成后进行吊索、索夹安装,吊索、索夹全桥共计68副。所有索夹、吊杆、螺母、防滑钢丝均应热镀锌处理。索夹安装时应垫一层软质橡胶片,使钢绞线的PE护套不致被夹坏。
新吊杆与新索夹的安装也在满铺支架上进行。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安装。索夹安装时先由跨中向两端逐段归并整理成正六角形集束,其中上层中间位留作防滑牵引拉杆用,用索夹和不锈钢窄夹片夹紧成型,真至通过索鞍到岩锚交换梁处锚固牢靠,索夹安装时应先确定中跨中点和边跨靠近主塔第一个索夹的位置。根据设计提供的各索夹中心在主缆无应力状态下的线性长度直接用钢尺丈量做好标识,最后利用全站仪复核各点坐标。安装索夹时采用电动扭矩扳手拧紧索夹螺栓。索夹螺栓采用高强度螺栓,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应分初拧和终拧。
安装新吊杆时,通过下吊点上螺帽进行调整吊杆受力,吊杆调整时采用电动搬手,待新吊杆受力均匀后,再由跨中向两端对称逐根卸除老吊杆。如此时桥面主梁标高与设计标高相差太多时,则应将主桁架接头焊缝解除后再进行主梁设计标高调整,具体焊缝解除部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完成后再焊接恢复。
旧吊杆、旧索夹拆除可与旧主索拆除一并进行,先拆除吊杆与主桁梁的联接,把主索分段拆除后,搬离桥面,分解,运送出场。
2.6其他维修加固项目施工方案
人行道桥面板全桥共有:1、2号板各101块,1a号板2块。采用一次压花纹成型。在预制1号板时,在其两端中间现浇20×20cm方形立柱底座,高6cm,以便预埋钢板,使栏杆立柱能牢靠的焊接在预埋钢板上,主筋必须置于底部,不得倒置。
人行道桥面板采用集中预制,人工抬运至桥位安装的施工方法。面板采用C40混凝土,结合主桥拆铺进度要求,投入预制钢模为10套,当预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起吊拆模。桥面板由两端向跨中对称进行,每拆一块旧桥面板,即安装一块新桥面板,以减少主梁的变形。人行道板铺设完成后进行调整,应铺设平稳、板面平整,无明显损伤、排列均匀,人行道板相邻高差不大于3mm,板与板之间预留2cm伸缩缝。
人行道栏杆横杆采用Ф38×3.0mm钢管,主立柱采用Ф50×3.5mm钢管,立柱采用Ф25×2.5mm钢管,横杆采用Ф38×3.0mm钢管,扶手采用Ф50×3.5mm钢管。所有钢管在工厂喷砂除锈、镀锌防腐。钢管主立柱与预埋在人行道面板上的M-1钢板焊接牢靠。栏杆扶手调整应水平成一线,平直,扶手在10m长度范围内,矢度不大于10mm。栏杆平直,无弯曲现象,焊接处要平顺。每30米检查一处。
主桁梁除锈刷漆施工采用桥面吊挂钢梯和木板脚手架,在主桁梁下方形成施工作业平台进行施工。
2.7监测监控方案
本项项目的监测主要是测量监测,由设计及监控单位提供具体数据及施工方案。监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实时跟踪监测,确保关键施工的安全、可靠和施工质量;二是阶段性状态监测,当施工到某一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测试结构的线型、变位、应力状态和动力特性。针对该桥的特殊性,建议进行结构的线型、变位、应力状态和动力特性的监测。
对本项目进行对比施工模型计算和阶段性监测的实测值,分析偏差原因,利用模型段的实测参数和动力特性的测试分析参数,并考虑环境作用的影响,对下一步施工的结构变形和应力状态进行预测,确定下一阶段的调整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建设中,随着地皮的紧缺及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的资金投入相对多,施工周期长,且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只有搞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安全。
1 工程概况
某大厦工程为框剪结构,Ⅵ度抗震设防,静压预制方桩基础,地下一层,层高4.5m,地上23层,层高3m,屋面设计标高73.5.0m,电梯机房上部设有检修房,检修层屋面设计标高为77.0m,为本工程的最高部位。
2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及保证安全生产,因而施工方案的确定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要准确确定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必须对工程特点及周边环境、施工进度、质量标准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勤思考、善突破,多构思几套施工方案,加以比较,优化实施。
2.1 静压预制方桩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2.1.1 该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
该工程地质属于Ⅱ级冲积阶地地貌,周围地形平坦,建筑±0.000标高与场地基本一致,无低洼和陡坎。根据勘探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持力层在砂砾层,层面埋深10.50~12.00m。
2.1.2 静压预制桩方案的选择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的特点及设计持力层层面埋深,压桩施工前应先试桩,确定桩长,一定要考虑到各个部位不同的土方开挖标高,比如电梯井基础承台底的标高,并要考虑到桩身的设计有效长度(本工程4m),确定桩长既要保证桩身的有效高度,又要避免土方开挖后过长截桩,造成经济损失和结构补强。该工程由于场地回填平整、压实,保证桩机正常行走施工。
预制静压桩方案的选择时,根据周边环境的情况,着重考虑压桩过程产生的土层挤密效应,对场地周围旧建筑物的影响,所以在确定沉桩顺序时,选择先从临近旧建筑物的开始压桩再向中间部位进行压桩,从而减少土挤压后在旧建筑物的基础部位起拱,同时选择沉桩过程按先深后浅,先密后疏,先长后短的原则,并考虑施工顺序上的衔接及进度进行沉桩顺序安排。施工过程对周围的旧建筑物进行同步沉降观测,该工程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影响,达到预想的效果。
2.2 土方开挖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工程土质5m以上为较好的粘土层,地下水位在6m以下,地表水很少等特点和周边环境的情况,确定基础边的放坡系数,分层选用了大小挖掘机进行开挖,承台及其基础梁采用小型挖土机开挖,其余土方采用大的履带式反铲机开挖,先用大的履带式反铲机开挖至一4.4m,再用小型挖土机械开挖承台及基础梁基坑基槽。注意防止机械碰撞工程桩,机械开挖深度应以保留300mm用人工修整。
桩间土比较规整,采用小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挖土,这样与单纯的人工挖土相比,可以提高工效。
劳务队利用了CFG桩的布置方位,特制了50cm的挖斗,达到了提高工效的目的。实践证明,该工程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开挖土方8900m3,破桩120l根(约166m),工期共计9d,投入机械台班31个,劳力405个工日,而预算需投入机械台班41个,劳力996个工日,节约工程成本约2.03万元。
2.3 卸料平台搭设方案选择及施工措施
①按自成受力体系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详细的施工图;②卸料平台搭设时禁止与外脚手架连接,平台板应固定牢固;③卸料平台相关焊接件必须满足焊接工艺要求:④卸料平台钢丝绳调正后松紧一致受力均匀,平台的外部可稍高20~30mm;⑤临边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应油漆成醒目的红白相间色;⑥栏杆柱与卸料平台底座固定牢固,栏杆立面采用钢板网封闭。
经设计计算,该工程的卸料平台宽度为2.3m,采用两根16号槽钢作挑梁,伸入室内3m,外挑3m,用7根10号槽钢作次梁,间距0.5m,距挑梁外端部250mn,和中部用16号钢丝绳斜向上拉固定,平台面铺厚2mm钢板点焊固定,采用φ48x3.5钢管作为平台栏杆,用钢管扣件连接,栏杆高度1200mm,栏杆立面采用钢板网封闭,并详细地进行了位置的布置,全方位的满足了施工需要及施工安全要求。
2.4 支模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项目材料供应等情况考虑,经方案设计核算,核算过程主要考虑地下室及截面尺寸有代表性的梁、柱、板、墙;本工程采用的支模方案选择为:柱侧模墙模梁侧梁底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柱压枋墙板隔栅及压方采用宽×高为60×80mm杉木枋子;柱子、墙板搁栅间距为300mm,墙板双钢管压杆间距为600mm。墙板采用M18对拉螺栓及26型3型扣件、间距双向600mm。楼板搁栅间距35mm檩条间距1000mm。
⑴500×500mm柱子,每边三跟压枋,间距250mm,''钢管柱箍间距500mm,中间留设混凝土浇筑孔,柱底留清理孔。断面1000×1000mm柱子,每边五根压枋,间距250mm,钢管柱箍间距500mm,中间加M16对拉螺栓及26型3型扣件。
⑵梁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梁侧上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梁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梁侧上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梁底搁栅用钢管或采用宽×高为60×80mm杉木枋子,间距400mm;粱截回不大于400×1200mm时,梁底搁栅采用钢管间距200mm或采用宽x高为60×100mm杉木枋子,间距300mm杉木枋子,间距300mm;粱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粱侧上中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并在梁中采用M14对拉螺栓加26型3型扣件拉结。梁支撑用钢管搭设双排钢管排架,排拒不大于1000mm,纵向间距不大于800mm;设三步,架不高小于1.6m,梁排架与板排架连成满堂脚手架整体,并设剪刀撑。
⑶控制墙体的截面尺寸采取的措施:在暗柱箍筋上或墙体水平筋上点焊12mm的钢筋,钢筋长度比墙厚小2mm,其布置方法为;竖向根部距地面15~20cm处(即第一道箍筋处),顶部位于最顶一道、、筋处,每块大模板水平方向只需焊接3根(即两端与中间部位)。这样,经过加固确保了剪力墙的几何尺寸。
2.5 外脚手驾方案及施工措施
①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驾方案应附计算书。②立杆要落到实处,底部固定牢固,支座稳固。③驾体与建筑物机构拉结;当搭设高度大于24m小于50m时,拉结件的间距三步三跨,采用刚性拉结。当搭设高度大于50m时,拉结件的间距二步三跨刚性拉接。④脚手驾与防护栏杆;脚手驾首层及施工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施工层如下每隔10m封闭一道脚手板,其余各层应拉设安全平网。⑤材质;钢管Q235(3#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铁。要求按进场的钢管按批次批量进行检测。
2.6 工程垂直度及轴线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和轴线的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关键的环节之一 ,鉴于高层建筑的特点采用内控法,进行分段投测,可以缩短测程,减少风力、温度对测量的干扰,其精度大为提高。用钢垂球逐层向上投点放样,同时每隔3~5层用光学垂准仪复核,不仅节省时间、提高工效,实现半天放样一层的速度,且精度得到保证。
⑴首层控制网的建立及校核。根据工程的平面布置形式选择不同形状的控制网,由选定控制点组成垂直度控制网,取平行于建筑物柱列轴线或剪力墙中轴线,与轴线距离取为1m作为控制线,控制线的交点即为控制点;首层控制网建立后,应进行控制校核,网边长用一把专用50m钢卷尺丈量,所有角度均用J2光学经纬仪施测,复核后的首层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垂直度控制及放样的依据。
(2)控制点分段确定及在各楼层投测为缩短投测距离,防止误差积累,并减少施工环境(风力、温度)的影响,采取分段控测、分段投点的方式,比如我们在施工该高层住宅楼第l~15层作为第一段,第16~26层作为第二段,当施工至16层时,在同一位置控制点传递孔两侧预埋直径12钢筋,蒋首层控制网点位用光学经纬仪准确投至16层楼面,并进行校核(方法同首层网)。确定定位准确无误后,将200mm×200mm×l0mm钢板焊在预埋钢筋上,并凿出新的控制点,作为第16~26层各层垂直控制及放样依据。为适应施工进度,克服光学垂准以操作缓慢的缺点,控制点在各段楼层上的投测采用钢垂球逐层向上投点放样,每3~5层用光学垂准仪校核。
(3)利用该层楼面控制网进行楼层施工放样,如果控制网是矩形的根据各楼层控制网用常规方法进行施工放样;如果控制网是弧形的,利用原有控制点,准确地定出各轴线交叉点,利用三角函数的关系,求得轴线交叉点相对于控制点的极座标值。
(4)为使墙柱位置、垂直度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采用模板轴线“双控法”来确保墙、柱模板垂直度。除用距柱墙边线50cm弹出墙柱模板定位控制线及墙柱转角延长线,用以控制墙柱模板安装位置准确外,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根据各控制网线再进行一次投点,将模板控制点位控制线引测到梁模板板面,检查控制模板的偏移和外墙柱、梁边缘尺寸,结合墙柱模板垂直度检查,将误差控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随着地皮的紧缺及充分发挥上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 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的资金投入相对多,施工周期长,且混凝土浇筑量大, 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只有搞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 成本、安全。现就具体工程结合在施工实践对几个关键工序及重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及施工措施作阐述 。
(一 )工程实例
某高层职工住宅楼工程概括:该工程为框剪结构,六度抗震设防,静压预制方桩基础,地下一层,层高4 m,地上26层,层高3 m,屋面设计标高75.0m,电梯机房上部设有检修层,检修层屋面设计标高为82.30m,为本工程的最高部位。
(二)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成本控制及保证安全生产,因而施工方案的确定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点。要准确确定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必须对工程特点及周边环境、施工进度、质量标准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勤思考、善突破,多构思几套施工方案,加以比较,优化实施
1.静压预制方桩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1)该工程的地质和水文情况。该工程场地南面有一栋一层平房和两层楼房尚未拆除,地质属于II级冲积阶地地貌,周围地形平坦, 建筑±0.000标高与场地基本一致,无低洼和陡坎。根据勘探单位提供的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持力层在圆砾层,层面埋深10.50~12.00m。(2)静压预制桩方案的选择。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的特点及设计持力层层埋深,压桩施工前应先试桩,确定桩长,一定要考虑间隔位不同的土方开挖标高,比如电梯井基础承台底的标高, 则考虑到桩身的设计有效长度 (本工程施工时事先没有孝虑到这一点后来这部位截桩长度达到3~4 m),确定桩 长既要保证桩身的有效长度,又要避免土方开挖后过长截桩,造成经济损失和结构补强。该工程由于场地内原有建筑的旧基础尚未清除,为了避免沉桩时桩遇旧基础造成偏桩、断桩现象,在沉桩施工前先将旧基础清除干净,并将场地回填平整、压实,保证桩机正常行走施工。
预制静压桩方案的选择时,根据周边环境的情况,着重考虑压桩过程产生的土层挤密效应,对场地周围旧建筑物的影响,所以在确定沉桩顺序时,选择先从临近旧建筑物的开始压桩再向中间部位进行压桩,从而减少土挤压后在旧建筑物的基础部位起拱,同时选择沉桩过程按先深后浅,先密后疏,先长后短的原则,并考虑施工顺序上的衔接及进度进行沉桩顺序安排。施工过程对周围的旧建筑物进行同步沉降观测,该工程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影响,达到预想的效果。
2.土方开挖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工程土质5m以上为较好的粘土层,地下水位在6m以下,地表水很少等特点和周边环境的情况,确定基坑边的放坡系数,分层选用了大小挖掘机进行开挖,承台及其基础梁采用小型挖土机开挖,其余土方采用大的履带式反铲机开挖,先用大的履带式反铲机开挖至一4.4m,再用小型挖土机械开挖承台及基础梁基坑基槽。 注意防止机械碰撞工程桩。机械开挖深度应以保留300ram用人工修整。
桩间土比较规整,采用小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挖土,这 样与单纯的人工挖土相比,可以提高工效;
劳务队利用了CFG桩的布置方位,特制了50 cm的挖斗, 达到了提高工效的目的。实践证明,该工程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开挖土方8900 m³ ,破桩1201根(约166 m),工期共计9 d, 投入机械台班31个,劳力405个工日,而预算需投入机械台班41个,劳力996个工日,节约工程成本约2.03万元。
3.卸料平台搭设方案选择及施工措施。 (1)按自成受力体系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详细的施工图; (2)卸料平台搭设时禁止 与外脚手架连接,平台板应固定牢固; (3)卸料平台相关 接件必须满足焊接工艺要求;(4)卸料平台钢丝绳调正后松紧应受力均匀,平台的外部可稍高20~30mm;(5)临边防护 挡脚板应油漆成醒 目的红白相间色;(6)栏杆柱与卸料平台底座固定牢固,栏杆立面采用钢板网封闭。
经设计计算,该工程的卸料平台宽度为2.3 m,采用两根16号槽钢作挑梁,伸人室内3 m,外挑3 m,用七根10号槽钢作次粱,间距0.5 m,距挑粱外端部250mm和中部用l6号钢丝绳斜 向上拉固定,平台面铺厚2mm钢板点焊固定,采用 48×3.5钢管作为平台栏杆,用钢管扣件连接,栏杆高度1200mm, 栏杆立面采用钢板网封闭,并详细地进行了位置的布置,全方位地满足了施工需要及施工安全要求。
4.支模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项目材料供应等情况考虑,经方案设计核算,核算过程主要考虑地下室及截面尺寸有代表性的梁、柱、板、墙;本工程采用的支模方案选择为:柱侧模墙模梁侧梁底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8ram厚胶合板柱压枋墙板格栅及压方采用宽×高 为60×80ram杉木枋子:柱子、墙板用钢管做压条并加对拉螺栓拉结固定。墙板格栅间距为300mm,墙板双钢管压杆间距为600ram墙板采用M18对拉螺栓及26型3型扣件、间距双向600ram。楼板格栅问距350mm,檩条间距lO00mm。(1)500×500mm柱子, 每边三根压枋,间距250mm,钢管柱箍间距500mm,中间留设砼浇灌孔,柱底留清理孔。断面1000×lO00mm柱子,每边五根压枋,间距250mm,钢管柱箍间距5o0m,中间加 M16对拉螺栓及26型3型扣件。(2)梁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梁侧上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梁底胶合板直接搁置在梁底格栅上,300×800mm梁底格栅用钢管或采用宽×高为60×80mm杉木枋子,间距400mm;梁截面不大于400×1200mm时,梁底格栅采用钢管间距200mm或采用宽×高为60×L00mm杉木枋子,间距300mm:梁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梁侧上中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并在梁中采用M14对拉螺栓加26型3型扣件拉结。梁支撑用钢管搭设双排钢管排架,排距不大于lO00mm,纵向间距不大于800mm设三步,架步高小于1.6 m,梁排架与板排架连成满堂脚手架整体,并设剪刀撑 。(3)控制墙体的截面尺寸采取的措施: 在暗柱箍筋上或墙体水平筋上点焊 1 2 mm的钢筋,钢筋长度比墙厚小2 mm,其布置方法为:竖向根部距地面15~20 cm处(即第一道箍筋处),顶部位于最顶一道箍筋处,每块大模板水平方向只需焊接3根(既两端与中间部位)。这样,经过加固确保了剪力墙的几何尺寸。
5.外脚手架方案及施工措施。 (1)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架方案应附计算书。 (2)立杆要落到实处,底部固定牢固,支座稳固。(3)架体与建筑物结构拉结:当搭设高度大于24 m小于50 m时,拉结件的间距三步三跨,采用刚性拉结。当搭设高度大于50 m时,拉结件的间距二步三跨刚性拉接。(4)脚手架与防护栏杆:脚手架首层及施工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施工层如下每隔10 m封闭一道脚手板,其余各层应拉设安全平网。(5)材质:钢管Q235(3#钢)钢材,外径48mm,内径35mm焊接钢管、扣件采用可锻铸铁。要求按进场的钢管按批次批量进行检测。
6.工程垂直度及轴线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和轴线的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关键的环节之一,鉴于高层建筑的特点采用内控法,进行分段投测,可以缩短测程,减少风力、温度对测量的干扰,其精度大为提高。用钢垂球逐层向上投点放样,同时每隔3~5层用光学垂准仪复核,不仅节省时间、提高工效,实现半天放样一层的速度,且精度得到保证。(1首层控制网的建立及校核。根据工程的平面布置形式选择不同形状的控制网,由选定控制点组成垂直度控制网,取平行于建筑物柱列轴线或剪力墙中轴线,与轴线距离取为l作为控制线,控制线的交点即为控制点;首层控制网建立后应进行控制网校核,网边长用一把专用50m钢卷尺丈量,所有角度均用J2光学经纬仪施测,复核后的首层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垂直度控制及放样的依据。 (2)控制点分段确定及在各楼层投测为缩短投测距离,防止误差积累,并减少施工环境 (风力、温度)的影响,采取分段控测、分段投点的方式, 比如我们在施工该高层住宅楼将第1~15层作为第一段,第16~26层作为第二段 。当施工至l6层时,在同一位置控制点传递孔两侧预埋直径12钢筋,将首层控制网点位用光学经纬仪准确投至l6层楼面,并进行校核(方法同首层网)。确定定位准确无误后,将200mm×200mm×l0mm钢板焊在预埋钢筋上并凿出新的控制点,作为第16~26层各层垂直控制及放样依据。为适应施工进度,克服光学垂准仪操作缓慢的缺点,控制点在各段楼层上的投测采用钢垂球逐层向上投点放样,每3~5层用光学垂准仪校核。 (3)利用该层楼面控制网进行楼层施工放样,如果控制网是矩形的根据各楼层控制网用常规方法进行施工放样;如果控制网是弧形的,利用原有控制点准确地定出各轴线交叉点,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求得轴线交叉点相对于控制点的极座标值。 (4)为使墙柱位置、垂直度控制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采用模板轴线 “双控法”来确保墙、柱模板垂直度。除用距柱墙边线50cm弹出墙柱模板定位控制线及墙柱转角延长线,用以控制墙柱模板安装位置准确外,在粱板模板安装完毕后,根据各控制网线再进行一次投点,将模板控制点位控制线引测到梁板模板面,检查控制模板的偏移和外墙柱、梁边缘尺寸,结合墙柱模板垂直度检查,将误差控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一般来说,深基坑定义为:底面积在27平方米以内(不是20),且底长边小于三倍短边,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反之则为浅基坑)。为确保房屋建筑基础及地下室的正常施工和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不受损害,需对地面以下开挖的土体所进行的一系列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等工作,统称为深基坑工程。
二、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的特点
深基坑施工的综合性比较强,不但涉及了结构力学,同时还要考虑水文等因素,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深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既要涉及到较深的土方开挖,保证基坑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正常使用,又要有阻断地下水向基坑内渗流、保证基坑内施工作业面干燥的功能。因此,深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支护结构,常在基础打设连续密排的灌注桩、预制桩或钢板桩挡土,当土质较软、基坑深度较大而对变形限制严格时,还应对支护桩设置水平支撑或拉锚;另一部分为止水体系,常采用连续密排的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形成阻断地下水向坑内流动的隔水帷幕。深基坑工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深基坑的支护系统属于临时性的 ,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2)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很强的针对性,必须因地制宜。
(3)深基坑的施工的综合性较强,既涉及结构力学问题,又涉及水文等问题,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4)深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土体是蠕变体等使得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
(5)深基坑工程是涉及支护体系设计、土方开挖、检测、监测等信息化施工的系统工程。
(6)深基坑的开挖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较大。
三、高层建筑的深基坑处理技术
a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会审。接受施工图后,应及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熟悉及会审图纸,根据图纸情况和合同要求,尽快与业主、协作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项目划分工作,明确各自工作范围。同时将图纸上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提交给业主、工程监理及设计部门共同协商,争取将重大工程变更洽商集中在施工全完成或大部分完成。
(2)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施工质量策划,明确质量目标,分析质量目标可能无法完成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
(3)施工方案编制中 ,所有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那些在全员集思广益,反复探讨而得到的施工方案,才能是最科学合理、最切合实际的优秀施工方案。
b深基坑开挖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深基坑的开挖宜选择分段、分层的方法进行开挖,分层开挖的土方厚度应在2m之内。深基坑开挖时应按照施工方案的部署进行施工,以免乱挖造成支护系统的受力不均匀。
测量放线人员应随时对开挖深度和位置进行监测,以免工作中出现开挖挖过基坑底标高,造成超挖的现象。超挖既浪费了人工、进度、成本,又对后续的排水工作很不利。
每一段落的基坑土方开挖,都应在支护系统前均保留一定的被动土,在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再挖这些被动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荷载的积累和基坑支护系统的变形。为了确保深基坑底部土体的自然结构、避免坑底超挖,深基坑挖至设计底标高200mm时宜选择人工进行开挖。大面积开挖时,应统一生产力进行开挖,挖好一段后应立即对这一段铺设垫层,这样施工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基坑底部土壤的的暴露时间,确保基坑的稳定。
c降排水方法
(1)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先期的实地考察,在深基坑的开挖前期以明排水为为主要排水方式进行集中排放;在深基坑的开挖后期应配合以坑底“轻型井点降水”措施,尽量在坑底基本无水的情况下进行作业。(2)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时,虽然有止水防渗措施,但在所难免会出现坑壁渗水的现象,可采取“堵”和“疏”的方法进行控制。当深基坑坑壁的渗水较小时,可以用干海绵、导流管将渗水排入排水坑。当深基坑坑壁的渗水较大时,应将该处的土体进行暂时保留,再进行压实,然后使用注浆的办法将渗漏部位封住。
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土方开挖前 ,应会同甲方有关人员对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等地下设施进行确认,以便在施工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如果工程的土质较好,在基坑开挖时可不考虑边坡支护。若土质情况不好,应采用边坡支护。
(3)根据定位测量给出的轴线点,确定基坑的挖土施工范围,按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分层开挖,土方及时运出,不得在基坑周围堆土。
(4)挖土前,先会同甲方确定给水管道的具置、走向、埋深,以便挖土时能够有效控制,避免导致给水管道爆裂,造成严重的施工事故。在具体施工时,应在给水管道周围预留部分土方,由人工清理,直至给水管道露出。
(5)施工时,新建建筑物边线与原有建筑物较低时,应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观察土方的稳定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因土方坍塌造成原有建筑物地面下沉。在施工时,应准备草带子、石头、砖等物品,对该处边坡进行相应的加固防护,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6)在基坑四周严禁堆放任何物品,施工车辆严禁靠近。
(7)基坑四周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安全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组成,宜采用上横杆高度具地面1.2m,下横杆高度距地面0.5m,并加安全围网。安全防护栏杆宜采用Φ4 8mm钢管 , 防护栏杆立 柱应埋入地下500mm,确保防护栏杆的稳定性。
(8)夜间安全防护栏杆四周应设置安全照明。
(9)施工人员上、下基坑应走安全通道,安全通道搭设应规范。
(10)进入施工区域的施工人员应戴好安全帽。
(11)做好基坑周围的排水工作,防止基坑因雨水浸泡造成坍方。
【关键词】施工测量;钻孔灌注桩;缩孔;水上平台;拱圈;拱上填料
1.引言
拱桥造型美观,发展时间较早,历史悠久,应用广泛,适用性较强,使用材料广泛,工艺成熟,本人就南京市浦口区津浦大桥的监理过程中获得的心得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对大家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能有所帮助。拱桥在桥梁设计中应用广泛,拱桥的主要受力结构是主拱圈。钢筋混凝土拱桥主要适用于中小跨径的桥梁。
2.工程概述
南京市浦口区津浦大桥工程位于浦口公园北侧,走向为东西向。在该工程中有一座九跨拱桥,每跨拱桥分布为12.9-15.3m不等,从边跨至中跨对称布置,桥梁总长为110.3m,需跨越河流一座。基础为钻孔灌注桩,桥墩为钢筋混凝土薄壁墩,桥台为u形桥台,桥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拱的受力图式为无铰拱,按行车道位置不同,本桥为上承式桥。拱腹填料为级配碎石混合料,填料层以上按照道路结构层设计,30cm 12%石灰土底基层+20cm二灰碎石+15cm沥青混凝土面层,侧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监理部的前期准备工作
(1)监理部在施工前应派驻具有同类工程工作经验的总监理工程师/代表。(2)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尤其是主体施工方案的可行性。(3)组织监理部人员熟悉图纸,参加设计技术交底。。(4)组织监理人员熟悉施工图纸标明的主体施工工艺流程(一般设计单位会提出),编制监理细则。
4.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
4.1桥梁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桥梁平面测量控制以桥轴线控制为主,并保证全桥与线路连接的整体性,同时为桥梁桩基及墩台定位提供测量控制点。为确保轴线长度及桥桩、墩位的精度,必须布设专用控制网。要求施工测量控制点布设满足的要求如:(1)图形应尽量简单,估算出来的未知参数的矩阵元素应尽量减小,并能用这些数据以足够的精度用前方交汇方法进行放样。(2)控制网一般要求布设成三角网或边角网,其边长应与河流的宽度匹配。(3)为使桥轴线与控制网紧密联系,在布设控制网时应将河流两岸轴线上的两个点作为主要控制点。(4)所有控制点应便于观测和保存。(5)为使施工放样时计算方便,桥梁控制网常采用独立的坐标系统,其坐标轴采用平行或垂直于桥轴线方向,坐标原点在工地以外的西南角上。这样场地范围内点的坐标都是正值。桥轴线上两点间的长度可以方便由坐标差求得。
4.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需建立高程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主要形式是水准网,根据桥长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水准等级。
桥梁高程控制点由基本水准点组成,应选择在地质条件好及地基稳定处。背景工程在正桥两岸桥头附近均设置基本水准点,为了方便桥墩高程放样测量,在距基本水准点较远处增设施工水准点。
4.3桥梁竣工后应进行竣工测量
测量项目主要有:测定桥梁中线;丈量墩台各部位尺寸;检查桥面高程。
5.中粗砂地质水下钻孔桩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拱桥基础的型式有刚性基础、桩基础、管柱、沉井、地下连续墙等。钻孔灌注桩基础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之一,且其施工方法比较成熟,但在特殊地基下的施工仍有很大的难度。南京市浦口区津浦大桥地质条件以中粗砂为主,施工环境为水上施工,针对背景工程特点总结监理控制要点如下:
5.1要求施工方做好以下施工准备工作:
(1)要求施工方水上平台的搭设要稳固,桩机就位要平稳。(2)要求施工方合理安排泥浆池,背景工程以埋入水下的护筒设置为临时泥浆池,监理部要求泥浆池的容量满足施工需要,要求施工方埋设护筒以深入基底不漏浆为宜。(3)要求施工方钻孔机械进场要及时报验,对动力不足的机械不能在工程中投入使用。(4)要求施工方对周边环境进行调研,根据周边建筑情况,尽可能的降低水位,这样有利于施工平台的搭设及墩台混凝土的浇筑,从而降低施工难度。
5.2缩孔的施工质量控制
要求施工方在施工前编制钻孔灌注桩通病防治方案并经监理部审批,在方案中要求施工方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重点在缩孔的环节上采取针对性措施。众所周知,在中粗砂地基上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极易造成缩孔,在施工过程中如何防止缩孔,减少施工偏差,是背景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关键控制点,在监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如:(1)建议召开工地专题会议,集思广益,收集专家意见。(2)要求施工方选取代表性位置打试桩:先施工一根钻孔桩,总结经验数据,优化施工方案。(3)要求施工单位适当加大泥浆比重,保证泥浆的粘滞度。采用特殊土质土进行配置泥浆,背景工程采用陶土配置泥浆以减少缩孔尺度。(4)根据试桩数据,适当加大钻头直径,以保证成孔直径满足设计要求。(5)要求施工方增加施工措施,在一次成孔后要二次扫孔。(6)缩短钢筋笼安装时间,要求施工方增加钢筋焊工数量。(7)监理应重视一次清孔的施工质量,为二次清孔减少施工时间,从而减小缩孔的尺度。(8)要求施工方保证混凝土的供应,加快混凝土灌注施工时间。
5.3混凝土灌注窜孔的质量控制
背景工程为水上施工,土层的上部空隙较大,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容易造成窜孔,在监理过程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1)要求施工方在钻孔灌注桩施工顺序上要间隔施工,从而大大降低窜孔的可能性。(2)要求施工方准确记录混凝土浇筑方量并与混凝土面高程及时对比,监理人员在混凝土浇筑旁站过程中发现异常及时要报告。(3)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窜孔,监理部要求施工方采取降低混凝土浇筑速度,适当增大邻桩泥浆比重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6.水上平台的质量控制
背景工搭设的水上平台方案:圆杉木基础打入河床,在木桩上搭设枕木,每根木桩均与枕木用扒钉相连。监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严把进场材料关,对进场杉木断裂的、长度和直径不符合方案要求的都不允许在工程中投入使用。
(2)水下基础多排木桩应重点验算其承载力,如经验算承载力不够需及时加密木桩。监理部在施工前审核施工方案时应验算地基容许承载力,宜按下述方法进行:
[p]=N×0.5×(ULTp+A×Qr) 式中:
[p]——单向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U——桩的周长(M),按木桩小头直径计算,桩尖长度不在计算范围内;L——桩在局部冲刷线以下的有效长度(M),需实测河床下淤泥深度,入土深度应将其扣除。
A——木桩小头面积(M);Tp——桩壁土的平均极限摩阻力(Kpa)可按下式计算:
Tp=ΣTi×Li/L (不同的土层累加)
N——桩的根数;Qr——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KPa),可按下式计算:
Qr=2M0λ[Q0]+k2×r2×(h-3)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数据进行比较,安全系数一般取1.2。
在工程上部结构施工前,监理部查阅地勘资料对木桩的承载力进行了验算。
(3)在木桩施工时应派专门监理人员进行旁站,对打入深度不符合要求或者打断的,要求补桩或者重新打入,打桩的间距要符合方案要求。
(4)检查枕木的规格及与杉木的连接是否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7.主拱圈施工监理控制要点
(1)支架及底模的安设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监理要特别检查上部木模之间的空隙是否填塞到位,下部与枕木是否要固定牢靠。在奇数跨要重点检查墩台之间加设的拉筋是否拧紧。
(2)监理要及时跟踪支架堆载预压的情况,预压合格后方可后续施工。一般预压最不利跨,堆载应采用憎水性材料,模拟荷载堆载。根据支架预压的数据,要求施工测量人员调整底模板的高程。
(3)要求施工方严格执行工艺施工程序,在施工过程中监理控制要点总结如:检查混凝土浇筑顺序是否正确:总体原则为从拱脚到拱顶,两侧对称进行。是否按照设计或结构要求在拱脚处预留拱圈圆弧长约30-50cm混凝土作为后浇带。模板的选择是否能够满足主拱圈成型后达到设计要求的线型。背景工程拱圈顶模板厚度宜选用4-5cm竹胶板,防止胀膜又要考虑模板膨胀性能以达到主拱圈厚度的均匀性。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监理和施工方要共同做好沉降观测。要求施工方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振捣机具,内部和外部振捣相结合,振捣混凝土的时间要适当,防止过振和欠振。
(4)多跨拱圈混凝土的浇注顺序。拱式结构与梁式结构的主要区别是拱不仅竖直力的作用,还要承受强大的水平力。根据拱的受力图式及连拱作用的原理确定拱圈混凝土的浇注顺序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背景资料为例,合理的混凝土浇注顺序应为:①⑨③⑦⑤⑧⑥④②(见示意图1)。在①③⑤⑦⑨跨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在墩台处几根纵向水平拉筋,并在浇注混凝土前检查其拉伸性能,确保其处于受力状态。①⑨跨浇注前应做好台背填土工作,确保拱跨结构的受力最终能传于地基中去。②④⑥⑧跨应在其他跨卸架后后即其他跨处于受力状态方可进行其拱圈混凝土的浇注工作。拱圈支架卸架应编写合理的卸架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并在一天的最低的温度时间段进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图1 示意图
(5)拱盔支架卸架方案的拟定。待同条件养护的主拱圈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时,方能开始卸架,应先卸有拉筋的拱跨,单跨卸架顺序应先拱顶后拱脚两侧对称进行。
8.侧墙及拱上填料的监理
8.1侧墙
钢筋骨架制作除一般规定外,主要考虑受拉区、受压区的搭接焊接或绑扎长度的不同要求,施工单位施工时很容易忽视。重点检查模板的刚度、变形值不超过容许规定,以保证外露面平整美观。
8.2拱上填料
背景工程为级配碎石填料,监理应重点检查:(1)在填筑前应对混合料级配范围进行确定,并送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确保原材料合格。(2)填筑顺序为先填筑拱脚处至拱顶部位,待全部拱跨填完后再全幅填筑拱顶以上部分,严禁倾填。(3)拱上填料应加水压密。
9.桥梁附属工程
拱桥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多以景观桥出现,桥梁栏杆及外表面多用石材装饰,对桥梁的亮化要求也比较高。桥梁栏杆多采用石材,要求根据材料的膨胀系数合理确定伸缩缝的间隔,要求按设计要求合理设置伸缩缝。石材外装饰要求外挂平整、牢固、美观。建议建设单位适当提高亮化工程的档次,根据桥梁的方向合理配置灯光型号、颜色,夜间能够折射美丽的水波倒影,体现城市的古典壮丽。监理要重点桥梁栏杆伸缩缝必须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10.结语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型桥梁不断涌现。拱桥不仅仅独立存在,往往在组合体系桥中出现,拱桥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所以对拱桥结构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人通过对小跨径拱桥监理过程中的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望能对读者在以后的工作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姚玲森.桥梁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
2、黄晓明.土木工程材料[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洪毓康.土质学与土力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方案;技术特点;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尤其在城市建设中,随着地皮的紧缺及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的资金投入相对多,施工周期长,且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只有搞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才能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安全。
1 工程概况
某大厦工程为框剪结构,Ⅵ度抗震设防,静压预制方桩基础,地下一层,层高4.5m,地上23层,层高3m,屋面设计标高73.5.0m,电梯机房上部设有检修房,检修层屋面设计标高为77.0m,为本工程的最高部位。
2 施工方案
2.1 静压预制方桩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2.11该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
该工程地质属于Ⅱ级冲积阶地地貌,周围地形平坦,建筑±0.000标高与场地基本一致,无低洼和陡坎。根据勘探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持力层在砂砾层,层面埋深10.50~12.00m。
2.12静压预制桩方案的选择
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的特点及设计持力层层面埋深,压桩施工前应先试桩,确定桩长,一定要考虑到各个部位不同的土方开挖标高,比如电梯井基础承台底的标高,并要考虑到桩身的设计有效长度(本工程4m),确定桩长既要保证桩身的有效高度,又要避免土方开挖后过长截桩,造成经济损失和结构补强。该工程由于场地回填平整、压实,保证桩机正常行走施工。
2.2 土方开挖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工程土质5m以上为较好的粘土层,地下水位在6m以下,地表水很少等特点和周边环境的情况,确定基础边的放坡系数,分层选用了大小挖掘机进行开挖,承台及其基础梁采用小型挖土机开挖,其余土方采用大的履带式反铲机开挖,先用大的履带式反铲机开挖至-4.4m,再用小型挖土机械开挖承台及基础梁基坑基槽。注意防止机械碰撞工程桩,机械开挖深度应以保留300mm用人工修整。
桩间土比较规整,采用小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挖土,这样与单纯的人工挖土相比,可以提高工效。
劳务队利用了CFG桩的布置方位,特制了50cm的挖斗,达到了提高工效的目的。实践证明,该工程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开挖土方8900m3,破桩1201根(约166m),工期共计9d,投入机械台班31个,劳力405个工日,而预算需投入机械台班41个,劳力996个工日,节约工程成本约2.03万元。
2.3 卸料平台搭设方案选择及施工措施
①按自成受力体系进行设计计算并绘制详细的施工图;②卸料平台搭设时禁止与外脚手架连接,平台板应固定牢固;③卸料平台相关焊接件必须满足焊接工艺要求;④卸料平台钢丝绳调正后松紧一致受力均匀,平台的外部可稍高20~30mm;⑤临边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应油漆成醒目的红白相间色;⑥栏杆柱与卸料平台底座固定牢固,栏杆立面采用钢板网封闭。
2.4 支模方案的选择及施工措施
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项目材料供应等情况考虑,经方案设计核算,核算过程主要考虑地下室及截面尺寸有代表性的梁、柱、板、墙;本工程采用的支模方案选择为:柱侧模墙模梁侧梁底模楼板底模均采用18mm厚胶合板柱压枋墙板隔栅及压方采用宽×高为60×80mm杉木枋子;柱子、墙板搁栅间距为300mm,墙板双钢管压杆间距为600mm。墙板采用M18对拉螺栓及26型3型扣件、间距双向600mm。楼板搁栅间距35mm檩条间距1000mm。
⑴500×500mm柱子,每边三跟压枋,间距250mm,钢管柱箍 间距500mm,中间留设混凝土浇筑孔,柱底留清理孔。断面1000×1000mm柱子,每边五根压枋,间距250mm,钢管柱箍 间距500mm,中间加M16对拉螺栓及26型3型扣件。
⑵梁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梁侧上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梁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梁侧上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梁底搁栅用钢管或采用宽×高为60×80mm杉木枋子,间距400mm;粱截面不大于400×1200mm时,梁底搁栅采用钢管间距200mm或采用宽×高为60×100mm杉木枋子,间距300mm杉木枋子,间距300mm;梁断面的侧模竖向压枋间距400mm,斜撑间距400mm,梁侧上中下各设一根纵向压枋,并在梁中采用M14对拉螺栓加26型3型扣件拉结。梁支撑用钢管搭设双排钢管排架,排拒不大于1000mm,纵向间距不大于800mm;设三步,架不高小于1.6m,梁排架与板排架连成满堂脚手架整体,并设剪刀撑。
2.5 外脚手驾方案及施工措施
①高层建筑的脚手架应经充分计算,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的脚手驾方案应附计算书。②立杆要落到实处,底部固定牢固,支座稳固。③驾体与建筑物机构拉结;当搭设高度大于24m小于50m时,拉结件的间距三步三跨,采用刚性拉结。当搭设高度大于50m时,拉结件的间距二步三跨刚性拉接。④脚手驾与防护栏杆;脚手驾首层及施工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施工层如下每隔10m封闭一道脚手板,其余各层应拉设安全平网。
2.6 工程垂直度及轴线的控制
控制垂直度和轴线的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施工关键的环节之一,鉴于高层建筑的特点采用内控法,进行分段投测,可以缩短测程,减少风力、温度对测量的干扰,其精度大为提高。用钢垂球逐层向上投点放样,同时每隔3~5层用光学垂准仪复核,不仅节省时间、提高工效,实现半天放样一层的速度,且精度得到保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只有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才能掌握整个施工过程的主线,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因而高层建筑是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动态科学管理体系,我们要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适应现代高层建筑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学东.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年06期.
【关键词】变电工程;基建项目;施工管理覃祖勇
近年来,一些供电企业由于变电工程基建项目在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学、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等弊端,而出现了一系列“豆腐渣”工程及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对于优化当今变电工程基建项目管理、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基建管理体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施工管理经验,浅谈变电工程基建项目中一体化施工管理措施。
1.变电基建一体化实施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拉动内需,给电网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给工程管理,特别是工程的质量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原材料以次充好,甚至在钢筋验收后,将绑扎好的钢筋部分拆走,以致工程本身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施工中坑深未到位、混凝土浇筑蜂窝麻面、构支架基础及房建基础下沉、开裂,屋面、墙体漏水等质量问题比比皆是;施工现场工人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操作技能严重欠缺,更谈不上熟练的技巧,使得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另外由于施工企业的扩张速度太快,加上人才流失,有些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不能满足需要,现场管理人员不到位,管理混乱,工程质量目标不能很好地策划、落实和监督,从而带来了极大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为了彻底改变此现象,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就必须采用有效手段对施工操作面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加强施工现场的全过程控制。其中监理对现场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监理人员以自己特有的技术优势,在施工现场监理工作过程中,通过旁站、巡视及平行检验等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施工现场的误差和错误进行纠正和制止,来保证工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一体化施工管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一种有力手段,通过对施工各方面设置监控点进行质量控制行为,来保证工程各阶段、各工序的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由于以往各单位对控制点的认知不一样,国家也没有相关的标准;控制点的设置就五花八门,建设单位也不予认同;控制点的设置就形同虚设,也就无从谈起很好的实施了;因此急需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工程质量控制和W、H、S点的实施行为。南方电网公司在于2011年2月颁布了《基建工程质量控制标准(WHS)》(以下简称“WHS”)后,规定了控制行为主体、控制点设置的标准、检查项目、检查方式、合格率的统计等方面都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详细的实施方法,对监理现场的质量控制工作推进了一大步,控制的方法和效果也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一体化施工管理手段对施工质量的控制来说是非常及时又有效的控制指南,运用得当可以让施工管理更上一个台阶。
2.基建一体化施工管理的内容
2.1 项目策划管理
2.1.1施工调查工作尤为重要。策划人员进入项目施工现场首先进行全面施工调查,通过施工现场调查确定现场三通一平,调查主要材料来源、产量、价格,调查当地工程机械设备资源情况。
2.1.2施工组织。施工组织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工程概况、项目组织机构及总体部署、总体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案、大型临时设施布置、主要节点工期要求、各种资源的配置及注意事项。施工组织是否科学合理、施工方案是否适用可靠、要素配置是否齐备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经营的成败。由于施工组织不合理、施工方案不切实际、要素配置严重不足,而造成项目要么施工进度严重滞后、要么出现安全质量事故、要么项目经营状况不佳出现重大亏损,因此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尤其是总体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案的选择、主要节点工期要求则更是重中之重。
2.1.3 做好图纸会审和数量清理工作,并与合同工程数量清单对照,找出施工图设计中不合理或数量差错漏问题,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调整意见进行修改或变更设计。
2.2 施工准备管理
开工报审:施工单位办公室、财务部、市场部、工程部配合工程项目完成以下工作后,由施工项目部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员收集、填写开工报审资料向建设单位申报工程项目开工报审(即开工报审条件如下):①建设资金已落实;②施工图纸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③工程开工前人、机料、料、法、环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④项目建设需要的主要设备和材料已经订货,项目所需建筑材料已落实、机械设备已准备好;⑤单位工程开工报审:施工项目部在工程项目的单位工程开工前需完成以下工作后进行单位工程开工报审(及满足开工报审资料、手续如下): (a)本单位工程施工图会审已进行;(b)本单位工程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已制定并审查合格;(c)施工技术交底已进行;本单位工程的施工人力和机械已进场,施工组织已落实到位;(d)物资、材料准备能满足本单位连续施工的需要;(e)本单位工程使用的计量器具、仪表经法定单位检验合格;f)本单位工程的特种工作业人员能满足施工需要;现场具备安全文明施工条件;上道工序已完工并验收合格。
2.3 施工安全管理
①按南网公司基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实施制定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工作方案,使场内临时建筑物、安全设施、标识牌等样式,视觉达到形象统一、整洁、醒目、美观的整体效果,营造良好的安全施工氛围。
②主体工程开工前,宜先进行围墙封闭,现场施工总平面划分为办公区、生活区、施工区和设备材料堆放区并实行分区管理。各功能区采用混凝土道路、塑钢网板、铁艺栏杆和钢管栏杆等进行隔离。
③施工用电、用水与消防进行统一规划,做到施工用水用电主干(管)线(支线)的走向清晰、消防、配电设施的位置明确并布置有序。
④设备材料实行定置化管理,规划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按指定区域堆放整齐,标识清晰,防护完善。
【关键词】房屋建筑深基坑处理技术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需要兴建大量与其相配套的工业与民用高大建筑设施,而可利用的土地空间则相对越来越狭小,所以地下深基坑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多。
一、深基坑概述
深基坑的“深”是难以明确界定的,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施工单位技术水平, “深”代表的意义不同。对于施工难度较大,地面以下一定尺寸的基坑谓之“深”,反之为“浅”。目前,5m以上的基坑作业被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是深基坑施工。
二、房屋建筑工程深基坑的特点
深基坑施工是建筑施工中的重点,是整个建筑的基础,深基坑施工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着高层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长久性。为保证房屋建筑基础及地下室的正常施工和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不受影响,对地面以下开挖的土体所进行的一系列勘察、设计、施工和检测等工作,统称为深基坑工程。深基坑的施工的综合性较强,既涉及结构力学问题,又涉及水力学等问题,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深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既要涉及到较深的土方开挖,保证基坑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及正常使用,又要有阻断地下水向基坑内渗流、保证基坑内施工作业面干燥的功能。因此,深基坑工程的支护体系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支护结构,常在基础打设连续密排的灌注桩、预制桩或钢板桩挡土,当土质较软、基坑深度较大而对变形限制严格时,还应对支护桩设置水平支撑或拉锚;另一部分为止水体系,常采用连续密排的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形成阻断地下水向坑内流动的隔水帷幕。深基坑工程一般有如下特点:
(1)深基坑的支护系统属于临时性的,安全很难得到保障。(2)深基坑工程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很强的针对性,必须因地制宜。(3)深基坑的施工的综合性较强,既涉及结构力学问题,又涉及水力学等问题,计算过程比较复杂。(4)深基坑的深度和平面形状、土体是蠕变体等使得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时空效应。(5)深基坑工程是涉及支护体系设计、土方开挖、检测、监测等信息化施工的系统工程。(6)深基坑的开挖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较大。
三、房屋建筑工程的深基坑处理技术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图纸会审。接受施工图后,应及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熟悉及会审图纸,根据图纸情况和合同要求,尽快与业主、协作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项目划分工作,明确各自工作范围。同时将图纸上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提交给业主、工程监理及设计部门共同协商,争取将重大工程变更洽商集中在施工前完成或大部分完成。
(2)通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施工质量策划,明确质量目标,分析质量目标可能无法完成的各种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
(3)施工方案编制中,所有参加施工的管理人员应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那些在全员集思广益,反复探讨而得到的施工方案,才是最科学合理、最切合实际的优秀施工方案。
2.深基坑开挖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深基坑的开挖宜选择分段、分层的方法进行开挖,分层开挖的土方厚度应在2m之内。深基坑开挖时应按照施工方案的部署进行施工,以免乱挖造成支护系统的受力不均匀。测量放线人员应随时对开挖深度和位置进行监测,以免施工中出现开挖深度超过基坑底标高,造成超挖的现象。超挖既浪费了人工、进度、成本,又对后续的排水工作很不利。
每一段落的基坑土方开挖,都应在支护系统前均保留一定的被动土,在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再挖这些被动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荷载的积累和基坑支护系统的变形。为了确保深基坑底部土体的自然结构、避免坑底超挖,深基坑挖至设计底标高200mm时宜选择人工进行开挖。大面积开挖时,应统一生产力进行开挖,挖好一段后应立即对这一段铺设垫层,这样施工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基坑底部土壤的暴露时间,确保基坑的稳定。
3.降排水方法
(1)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先期的实地考察,在深基坑的开挖前期以明排水为主要排水方式进行集中排放;在深基坑的开挖后期应配合以坑底“轻型井点降水”措施,尽量在坑底基本无水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2)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时,虽然有止水防渗措施,但在所难免会出现坑壁渗水的现象,可采取“堵”和“疏”的方法进行控制。当深基坑坑壁的渗水较小时,可以用干海绵、导流管将渗水排入排水坑。当深基坑坑壁的渗水较大时,应将该处的土体进行暂时保留,再进行压实,然后使用注浆的办法将渗漏部位封住。
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土方开挖前,应会同甲方有关人员对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等地下设施进行确认,以便在施工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如果工程的土质较好,在基坑开挖时可不考虑边坡支护。若土质情况不好,应采用边坡支护。
(3)根据定位测量给出的轴线点,确定基坑的挖土施工范围,按一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分层开挖,土方及时运出,不得在基坑周围堆土。
(4)挖土前,先会同甲方确定给水管道的具置、走向、埋深,以便挖土时能够有效控制,避免导致给水管道爆裂,造成严重的施工事故。在具体施工时,应在给水管道周围预留部分土方,由人工清理,直至给水管道露出。
(5)施工时,新建建筑物边线与原有建筑物较近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观察土方的稳定情况。
(6)在基坑四周严禁堆放任何物品,施工车辆严禁靠近。
(7)基坑四周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安全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组成,宜采用上横杆高度具地面1.2m,下横杆高度距地面0.5m,并加安全围网。
(8)夜间安全防护栏杆四周应设置安全照明。
(9)施工人员上、下基坑应走安全通道,安全通道搭设应规范。
(10)进入施工区域的施工人员应戴好安全帽。
(11)做好基坑周围的排水工作,防止基坑因雨水浸泡造成塌方。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中大量高层建筑不断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发展。而深基坑部位的施工,危险性大,施工难度大,很可能引起基坑周围局部土体发生位移和沉降,危及临近建筑物、道路和管线的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同时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在深基坑施工时必须高度的重视,不断提高深基坑处理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滕春生.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关键词:水中 固定钻孔平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对比
施工方案一:浮式钻孔平台法。浮式钻孔平台方案的主要优点是钻孔平台的施工简便,施工难度小,工程成本较低;主要缺点是浮式钻孔平台的稳定性要受到水流大小、水位高低、洪水等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该施工方案要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安全与钻孔精度存在一定的困难。
施工方案二:改河筑岛法。是在桥墩位置处进行人工修筑的临时岛,在筑岛上安装钻机进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该方案的主要优点是施工成本较低,施工难度小,不需要打桩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其主要缺点是钻孔灌注桩的筑岛施工,会严重地破坏河道的天然状态和生态环境,施工对河流的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规定;由于在河道中筑岛,压缩过水面积,造成排洪不畅,影响施工安全,
施工方案三:固定钻孔平台法。固定钻孔平台方案是先在河水中搭设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固定钻孔平台,然后,再在钻孔平台上安装钻机进行钻孔灌注桩成孔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方案主要优点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不受河流的水文条件的影响,对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精度和施工安全基本没有影响,施工安全有保证;其主要缺点是固定钻孔平台的施工成本较高。
2固定钻孔平台法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
2.1钻孔平台设计与施做
因同一桥墩上钻孔灌注桩相邻桩设计间距往往较小,为避免在钻孔过程中产生塌孔、固定钻孔平台基础的钢管桩下沉等现象,采用大跨度贝雷梁作主梁,将固定钻孔平台基础的钢管桩布置在承台以外3.6 m处,中间利用部分钢护筒作为竖向支撑。
固定钻孔平台设计长度47m,设计宽度33m;以钢管桩作为钻孔平台的基础,钢管桩设计规格为φ630×10mm,设计桩长27米,入土深度约18米;钢管桩基础在承台两侧分别设置两排,每排30根钢管桩,在固定钻孔平台与栈桥连接处增加3根钢管桩,位于桥墩承台同一侧的两排相邻钢管桩之间用剪刀撑连接,以提高固定钻孔平台的整体稳定性。在顺桥轴线方向两根钢管桩顶布置两根工字钢作小垫梁,工字钢规格为I40b,然后在15组小垫梁上按垂直桥轴线方向布置通长的两根工字钢作上垫梁,垫梁规格为I40b,垫梁与钢管桩之间要求焊接牢固。在上垫梁上布置15组贝雷梁,贝雷梁每两片为一组,梁长为33米,两片贝雷梁之间用标准花架连接。贝雷梁与上垫梁之间用“U”型螺栓连接。为增强纵梁的横向稳定性,在相邻两组纵梁之间安装剪刀撑连接,剪刀撑设计规格为 [10槽钢。在贝雷梁上按垂直桥轴线方向布置12组次梁,次梁设计规格为2I40b工字钢,次梁与贝雷梁之间用U型螺栓进行连接。钻孔平台平面分配梁采用I32a工字钢,设计间距为0.4m,在分配梁上面铺设厚度为8mm压花钢板作面板;钻孔平台栏杆采用φ48钢管,栏杆立杆设计间距为1.5m,设计高度为1.2m。
2.2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2.2.1 施工准备
2.2.1.1设备选型
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地层、水文条件、钻孔深度、施工场地条件,结合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经验等各种因素选择钻机(本文介绍以反循环回转型钻机为例),并备用1—2台冲击钻机,用于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处理遇到的孤石或片石。
2.2.1.2 护筒下沉
护筒分节下沉,每节不短于10米。护筒外壁设高压水管,整个外壁进行防腐处理。在钻孔桩孔位处,施打钢管定位桩,安装特制的护筒导向架,便于控制护筒偏差。如果钢护筒下沉困难,可以在钢护筒外壁周边对称布置四个φ3~5cm的高压水管,边射水、边振动下沉,减少摩阻力。振动过程中随时检查护筒,及时纠偏,在护筒顶设5t倒链拉溜绳调整纠偏,并在导向架处用木楔打紧,保证桩位准确。护筒接长前节应尽量调整成铅垂状态,使接头顺直。
2.2.2 钻孔施工方法
2.2.2.1 钻机安装就位
钻机安装就位采用汽车将钻机运到固定钻孔平台上,用汽车吊将钻机安装就位,钻机安装就位的要求是钻机转盘中心与钻孔灌注桩中心线在同一竖直线上,对钻误差不大于2cm。在钻机就位过程中,要求使用水准仪检测钻机的整体水平,钻机机架四角的水平误差不大于5mm。如水平误差不符合精度要求,可以用不同厚度的钢板调整。
2.2.2.2钻孔施工方法
根据钻孔灌注桩的地层条件,正确地选择钻头类型,钻孔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如下:
(1)开孔钻进:在钻孔灌注桩开钻时,应首先启动泥浆循环设备,进行正循环,然后,再开动钻机,将钻头轻轻地放入孔底,轻压慢转,待钻头全部钻入地层中之后,再逐步加大钻压和转速到正常值;当钻孔深度达到9m以上时,改用气举反循环作业方式。在钻孔灌注桩的钻孔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出水口水量大小,避免因钻进速度过快,造成钻渣无法及时排出引起堵管。
(2)正常钻进:正常钻进中当在淤泥和粘土层钻进时,要求控制钻孔进尺,每钻进一个回次的单根钻杆要及时进行扫孔,保证钻孔直径符合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在钻孔灌注桩正常钻进过程中,要根据钻渣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地层的变化,并根据地层的变化来调整泥浆的性能指标,以保证成孔速度和成孔质量。
2.2.2.3 清孔
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进行清孔,清孔时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清孔后从孔底提取的泥浆,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在灌注水下砼前,孔底沉淀厚度应以不大于20cm,应提前做好灌注水下砼准备工作,缩短清孔后至灌注水下砼的时间。清孔后,对孔径、孔形和倾斜度,采用专用超声仪器测定合格。
2.2.2.4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采用分节制作浮吊或汽车吊安装,钢筋笼下沉到设计位置之后,用抽拉式粗钢丝绳作为吊环悬挂在固定钻孔平台的横梁上。
2.2.2.5 安装导管
采用直长导管法灌注水下砼,导管内径一般为25~35cm。导管吊装前应先试拼、连接牢固,进行水密、耐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2.2.2.6 灌注水下混凝土
灌注砼是钻孔桩施工的关键,在灌注前,应探测孔底沉淀厚度,必要时进行二次清孔。
砼由自动计量拌合站负责生产,砼罐车运至工地,直接将混凝土倾倒至导管口的输料斗,严格控制坍落度。
浇注首批砼时应注意:导管下口至孔底的距离一般为25~40cm;首批混凝土灌入后,导管埋入砼的深度不小于1.0m;封底砼灌注后,应仔细检查封底情况,确认封底成功后,进行正常浇注;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导管埋深控制在2~6m内。
砼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并保持孔内水头。并控制每小时灌注方量不少于50m3。
混凝土灌注标高高于设计桩顶0.5~1.0m,使凿除桩顶浮渣、浮浆和松弱层后,设计桩顶以下全部混凝土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灌注过程中,由专人填写灌注记录,并绘制混凝土灌入量与混凝土面升高量的过程曲线。
在浇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防止污染河流及周围环境。
3 结语
固定钻孔平台施工方案,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不受河流的水文、地质条件、河流的冲砂和洪水等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钻孔灌注桩的成孔精度,同时也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可广泛应用于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 10203—2002) [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关键词:钢栈桥;施工方法和技术;承载力;措施
Abstract: Through to described the Hangzhou Jiubao bridge steel Zhanqiao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and checking the Zhanqiao structure model bearing capacity, put forward som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in order to offer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Key words: steel Zhanqiao;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echnical measure; bearing capacity;
引 言
在土木工程中,栈桥是一种作为运输材料、设备、人员而修建的临时桥梁设施,按采用的材料可以分为木栈桥和钢栈桥。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施工栈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施工栈桥,全长9444米,共633跨,是海上主桥施工物资供应及交通出入的唯一通道,也是整座跨海大桥施工的基础性工程和控制性工程。
总的来说,栈桥有很多特殊服务功能。较大的承载力,便捷的施工,方便的拆除,临时性和可重复性的利用等都是栈桥所具备的显著特点。目前,因为栈桥这些人性化的特点,其建设已经广泛地应用在我国得桥梁施工和大坝施工之中。
从理论上说,栈桥的上部结构可以采用任何形式,但从施工便捷和拆除方便的角度来考虑,大多数采用利于工厂化拼装的结构形式,诸如钢箱梁和桁架梁等。栈桥的下部结构也是从施工和拆除便捷性两方面考虑,一般均采用钢管桩作为基础。
在江河或近海流域中修建栈桥下部结构的时候,潮位变化大,浪高,水流急都是经常面临的不利影响,造成修筑便道和水上运输的很多困难。此时,施工栈桥临时设施的架设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方案。临时施工栈桥作为材料设备的运输通道,利用下部结构的施工平台,水上施工变成陆上施工,不但减小了恶劣环境对施工的影响,而且还缩短和保证了工期,同时它具有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等优点[2]。从而临时栈桥的搭设在桥梁施工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但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栈桥的设计和施工很少有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施工经验上的一些数据。即使是参考文献,涉及研究的较少,没有编制相关的规范,很多是通过参考类似工程来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栈桥设计和施工工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统一难以做到 。
因为考虑施工便捷而搭设的临时栈桥,普遍处于较为恶劣的环境之中,要长时间经受风,浪,流等环境荷载的影响。现在,对风,浪,流荷载国内外进行了较多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因为风,浪,流荷载机理复杂,荷载计算参数也较多,需要提高多方面的认识,才能在工程上准确应用。
本文以杭州九堡大桥的临时栈桥施工搭设为例,建立MIDAS CIVIL的有限元模型对其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验算,着重介绍以局部支架法为主的临时栈桥搭设施工方案,并为以后的栈桥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钢栈桥施工技术和结构验算分析
1.1工程概况
杭州九堡大桥工程北起沿江大道,南至滨江一路,工程设计范围自桩号K0+000.000~K1+855m,全长1855m。工程主要设计内容包括主桥工程、引桥工程、附属工程等。杭州九堡大桥的钢栈桥分为北岸段和南岸段,北岸段自北岸钢箱梁拼装场地起,沿桥轴线下游至PN1#桥墩附近,北岸段主栈桥长462m,每个承台边设支栈桥,支栈桥长共120m。栈桥宽均为6m。栈桥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河床变化以及施工条件布置桥跨。由于通航孔设置于PS1、PN1之间,栈桥于PS1、PN1处断开,PS1、PS2栈桥与II标连接。
栈桥使用桥面宽6.0m,高程+9.6m。栈桥桩采用φ800mm×8mm的Q235a钢管桩。下横梁采用I56型钢,主纵梁采用1.5m高的“321”型普通型贝雷梁,共三组,每组布置二榀。贝雷梁上依次铺设I25的横向分配梁,间距1.50m;I12.6的纵向分配梁,间距30cm;桥面板采用δ=8mm钢板,桥面板设置防滑条,最后安装栏杆、照明和管线等附属结构。栈桥在支栈桥入口处设有一个倒车平台,共2个。倒车平台将栈桥加宽为10.6m而成。
1.2栈桥施工
栈桥搭设采用逐跨推进施工,即利用80t履带吊在栈桥上逐跨施沉钢管桩、安装横梁、安装纵梁和上部结构,完成后推进履带吊,逐跨完成栈桥施工。栈桥由北岸大堤向江心逐跨推进。
1.2.1、测量控制
施工时测量定位控制:
施工采用GPS打桩定位系统,首先在岸上建立基站,利用该基站确定打桩的平面位置,利用吊车摆臂来纠正其垂直度的偏差和调整桩位,从而保证钢管桩的垂直度和桩位符合要求。
在岸上设置测量平台,在其上架设2台全站仪进行交汇测量,控制钢管桩的平面位置、垂直度及标高,两台仪器的交会角控制在60O~120O以内,当岸上测量平台满足不了施工控制要求时,在栈桥加宽段设置测量平台。
1.2.2、抛石清除
为保护钱塘江防洪堤,在防洪堤护坦前方有1米厚的抛石防护。为保证栈桥搭栈钢管桩顺利施沉,在栈桥搭设之前,须将栈桥施工范围内抛石清除,拟采用测量人员在放样出栈桥施工墩位位置,然后采用长臂挖掘机或人工清除桩位处抛石,然后再下沉钢管桩。
1.2.3、桥台的处理
由于接岸大堤堤头处现有标高为9.6m,栏杆顶标高为10.4m,栏杆外9.1m标高处有一62cm宽平台。起始墩栈桥嵌入大堤护坡,顶面与大堤沿江大道齐平。采用G10风镐凿除大堤栏杆及护坡,破除宽度为6m。
大堤破除后,将护坡内土整平夯实,安装L梁钢筋,支设模板,浇筑L梁砼。L梁长6m,底部宽2m,厚60cm,台背高1.5m,厚30cm,砼标号为C25。待砼到达强度后安装栈桥主纵梁,搭设栈桥。
由于护坦距离大堤岸边较远,约17m,栈桥第一跨无法直接搭设于水中,需在护坦上浇筑扩大基础,将钢管桩立于扩大基础上。扩大基础与护坦间设32根Ф16钢筋锚钉,扩大基础砼尺寸为6.1*1.5*0.6m,表面设置钢板预埋件,钢管桩与预埋件焊接,再搭设栈桥。
1.2.4、栈桥搭设
栈桥起始跨安装完成后,开始逐跨推进施工。栈桥施工采用80t履带吊DZ90型振动锤逐跨打桩搭设栈桥。施工时要根据吊机的实际起吊性能进行施工,如与设计有不符的地方要及时沟通解决,不能野蛮施工。
1)栈桥由引堤前端向前逐跨推进搭设。
2)栈桥钢管桩采用80t履带吊及DZ90型液压振动锤沉放,然后用80t履带吊逐跨搭设安装栈桥下横梁、贝雷梁、纵横分配梁及桥面板。
3)沉桩过程中应严密注视钢管桩的下沉速度,若在沉桩过程中出现急速下沉,或无法下沉到设计标高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报告项目部分析情况予以处理。
4)钢管桩之间用φ600×6mm钢管连接,以增强其稳定性。
1.2.5、栈桥拆除
根据栈桥的使用情况,在桥梁V腿施工完成,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后,进行栈桥拆除。栈桥采用80t履带吊逐跨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依次拆除,具体的拆除顺序为:
割除桥面板扣头螺栓起吊钢面板拆除桥面板拆除贝雷梁各种约束起吊贝雷梁拆除下横梁和割除平联钢管80t履带吊配合DZ90型震动锤拔除钢管桩,完成栈桥拆除。
参考文献:
[1] 陈重,刘平. 钢栈桥施工方法研究[J].技术论坛.200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 施工质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但是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却未能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同步提高, 恶性安全事故频发。
一、施工前期的安全监理要点严格质量控制程序.强化工序管理。监理工程师通过第一次监理会议向承包人明确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要求承包人在开工前,必须向监理工程师上报工程开工报告。工程开工报告中必须明确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依据技术规范列明本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说明材料、设备、劳动及现场管理人员等项的准备情况;提供放线测量、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开工报告必须通过监理工程师审批,坚持开工报告不通过审批不准开工。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人每道工序完成后,按照专业监理工程师提出工序检查程序和批准的工艺流程,自检人员必须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申报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不通过专业监理工程师认可,决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其次,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的项目经理部对各工种班组进行纵横向安全管理组织。再次,施工单位从资金上保证安全防护及设施的投入。二、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要点监理工作重点:对经审批的土方开挖方案、基坑维护施工及拆除方案、地下室模板方案实施监控。地下室挖土土方工程量大,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严格按方案控制挖土深度;合理布置挖掘机位置并有加固措施;地下室基坑周边设置防护栏杆和安全网;围护支撑梁上设通道防护栏杆和安全网;土方随时挖随时运出,不在坑边堆放;出土口基坑部位按审批的方案作加固;搭设施工人员上下基坑的临时梯子;夜间挖土运土作业点保证足够照明。三、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要点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与检查。根据工程进展情况,监理人员应对工序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现场检查、验证是否按照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和规程进行操作。对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部位,除进行日常检查外,必要时应进行抽检和检测工作。要求承包单位在下道工序施工前对该工序的施工安全准备情况和安全措施进行检查,作好记录并经安全监理人员确认后,承包单位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脚手架工程。脚手架搭设之前,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对脚手架搭设方案进行审批,主要审查内容包括: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材料及质量保证体系、文明施工要求、稳定承载计算、施工详图及大样图。审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方案必须有针对性,能有效指导施工,并应注意方案与现场的一致性。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的纵、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横距及连墙件间距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对搭设在楼面上的脚手架,应对楼面承载力进行验算,包括屋面、雨棚、阳台及后浇带等悬挑结构。当搭设高度在25-50m时,应对脚手架整体稳定性从构造上进行加强,并说明脚手架基础做法。施工详图及大样图包括连墙件与建筑物拉结详图、现场杆件立面、平面布置图及其他特殊构造部位示意图。在脚手架的搭设过程中,应对其所用材料及搭设构造进行检查。钢管、扣件必须进行检测,如不合格,应对方案进行补充。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3、模板工程。监理的重点:施工方案的审批、支模架所用钢管、扣件的进场检查及现场搭设质量等方面进行。施工方案审查主要应对支模架系统计算书中荷载的取用、承载力计算及稳定性验算、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构造能否满足系统刚度及稳定性要求、安装和拆除的施工程序、作业条件以及运输、堆放的要求等进行审查。搭设模板承重架所用的钢管、扣件进场后应按要求进行抽样复试,如测试结果不合格,必须更换钢管或扣件。现场搭设质量控制首先应对搭没操作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其次应检查搭设是否按批准的方案内容进行。4、高空作业。监理的重点:a.临边作业应检查防护栏杆、安全网及安全门的设置;b.洞口作业应检查洞口标志、防护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及其他防坠落措施的设置.c.悬空作业应检查工作面是否有牢靠的立足点,作业使用的脚手架、吊篮、平台及塔架等是否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四、施工机械的安全监理要点监理工程师应检验其生产(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重点应查验相关资料的有效期、相关证书、检测报告与实际进场设备的型号是否相符。各种建筑机械必须经验收合格并挂验收合格牌后方能使用。塔吊、人货两用梯等大型机械的书面验收记录,监理工程师应保存备案。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监理工程师在塔吊、施工电梯和物料提升机等装拆前对施工单位上报的专项方案进行审批;从事塔吊、施工电梯和物料提升机等装拆,应具备起重设备安装工程资质后方可进行;上述机械设备的装拆及操作人员,也必须取得相应的特殊工种操作证方可持证上岗;监理工程师应查验现场实际操作人员与施工单位上报的上岗证人员是否相符。物料提升机检查的项目应包括:架体制作、限位保险装置、架体稳定、钢丝绳、楼层卸料平台防护、吊篮、安装验收、架体、传动系统、联络信号、卷扬机操作棚和避雷等内容。塔吊检查的项目包括:力矩限制器、限位器、保险装置、附墙装置与夹轨钳、安装与拆卸、塔吊指挥、路基与轨道、电气安全、多塔作业和安装验收等内容。
五、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难点
1.国家相关部门对安全监管的力度不够
我国工程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初具规模,但是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难以落实到实际,对各种违反法律规定的市场监理没有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罚和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对整个工程监理领域的动态管理不够,因此,使得监理行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邪气歪风,比如在进行工程安全监理过程中,违法现象,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多种腐化现象存在,很大程度让整个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难以贯彻落实到实处。
2、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理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都缺乏一定的专业系统的监理知识,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其中一些存在施工危险的环节不能够及时的发现,难以依照安全施工监理标准进行监理,因而,很大程度让施工安全监理流于形式。
3、对施工安全的监理缺乏全面性
在我国,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监理工作多半是停留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多数情况下,监理单位 或者是监理人员刚刚受到施工建设单位的监理委托,便会立刻安排监理工作人员去进行监理,对整个工程的实际情况缺乏实际的了解,仅仅限于对施工一般工艺标准和施工工序流程进行监理,忽视了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设施全过程的监理工作。
4、对建筑施工安全的监理不够重视
很多建设单位对整个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理并不重视,只是迫于国家的法律规定才需求工程监理,很大程度上只是做个形式,而很多的监理单位规模都比较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便大幅度的降低监理费用标准,以便获得监理业务,不规范的招标,小规模低费用的监理操作,使得整个监理过程失去了实际意义。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监理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其不仅需要现场监理人员的定期检查与巡检,还需要施工企业提高对施工安全的重视,增加安全防护设施的安置。通过全员安全控制与检查,及时发现施工安全设施缺损,降低传统安全管理中由于安全管理人员检查不到位,安全设施缺损得不到修复情况的发生。保障工程施工安全,降低工程事故率。
参考文献:
[1] 王彦振.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的风险分析及评价[J]. 改革与开放. 2009(11)
关键词 建筑施工;落地式外脚手架;安全监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4-048-02
落地式扣件外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最广泛采用的外架形式之一,本文结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阐述对其方案的审查、构造、搭设、拆除这几方面的安全监理控制要点,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 施工方案的审查
1.1 脚手架搭设之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编制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基础处理、搭设要求、杆件间距及连墙杆设置位置、连接方法、拆除,并绘制施工详图及大样图。
1.2 对脚手架进行的设计计算必须符合脚手架规范的有关规定,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1.3 脚手架的施工方案应与施工现场搭设的脚手架类型相符,当现场因故改变脚手架类型时,必须重新修改脚手架方案并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2 外脚手架的构造监理控制要点
2.1 立杆基础。
2.1.1 脚手架立杆基础应符合方案要求。①搭设高度在25m以下时,可素土夯实找平,上面5cm厚木板,长度为2m时垂直于墙面放置:长度大于3m时平行于墙面放置。②搭设高度在25~50m时,应根据现场地耐力情况设计基础作法,或采用回填土分层夯实达到要求时,可用枕木支垫,或在地基上加铺20cm厚道碴,其上铺设混凝土板,再仰铺12-16号槽钢。③搭设高度超过50m时,应进行计算并根据地耐力设计基础作法,或于地面下1m深处采用灰土地基,或浇注50cm厚混凝土基础,其上采用枕木支垫。
2.1.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底座有可锻铸铁制造与焊接底座两种,搭设时应将木垫板铺平,放好底座,再将立杆放入底座内,不准将立杆直接置于木板上,否则将改变垫板受力状态。底座下设置垫板有利于荷载传递,试验表明:标准底座下加设木垫板(板厚5cm,板长≥200cm),可将地基土的承载能力提高5倍以上。当木板长度大于2跨时,将有助于克服两立杆间的不均匀沉陷。
2.1.3 脚手架基础地垫较低时,应考虑周围设有排水措施。
2.2 架体与建筑结构拉结。
2.2.1 外脚手架高度在7m以下时,可采用设置抛撑方法以保持脚手架的稳定,当搭设高度超过7m不便设置抛撑时,应与建筑物进行连接。
2.2.2 连墙杆的间距,一般应按规范规定距离设置。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较高需要缩小连墙杆间距时,减少垂直间距比缩小水平间距更为有效,从脚手架荷载试验中看,连墙杆按二步三跨设置比三步二跨设置时,承载能力提高7%。
2.2.3 连墙杆应靠近节点并从底层第一步大横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2.2.4 连墙杆宜靠近主节点设置,距主节点不应大于300mm。
2.2.5 连墙杆必须与建筑结构部位连接,以确保承载能力。①连墙杆位置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并绘制作法详图,不得在作业中随意设置。严禁在脚手架使用期间拆除连墙杆。②连墙杆与建筑物连接作法可作成柔性连接或刚性连接。柔性连接可在墙体内预埋φ8钢筋环,用双股8号(φ4)铅丝与架体拉接的同时增加支顶措施,限制脚手架里外两侧变形。当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时,不准采用柔性连接。③在搭设脚手架时,连墙杆应与其他杆件同步搭设;在拆除脚手架时,应在其他杆件拆到连墙杆高度时,最后拆除连墙杆。最后一道连墙杆拆除前,应先设置抛撑后,再拆连墙杆,以确保脚手架拆除过程中的稳定性。
2.3 杆件间距与剪刀撑。
2.3.1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等杆件间距应符合规范规定和施工方案要求。当遇门口等处需加大间距时,应按规范规定进行加固,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2.3.2 立杆是脚手架主要受力杆件,间距应均匀设置,不能加大间距,否则降低立杆承载能力;大横杆步距的变化也直接影响脚手架承载能力,当步距由1.2m增加到1.8m时,临界荷载下降27%。
2.3.3 剪刀撑是防止脚手架纵向变形的重要措施,合理设置剪撑还可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提高脚手架承载能力12%以上。①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6m),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②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剪刀撑,由底部至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中间部分可间断设置,各组剪刀撑间距不大于15m。③高度在25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④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0.5m,设置2个旋转扣件。
2.3.4 横向剪刀撑设置。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24m时,为增强脚手架横向平面的刚度,可在脚手架拐角处及中间沿纵向每隔6跨,在横向平面内加设斜杆,使之成为“之”字形或“+”字形。遇操作层时可临时拆除,转入其他层时应及时补设。
2.3.5 当搭设高度在25~50m时,应对脚手架整体稳定性从构造上进行加强。如纵向剪刀撑必须连续设置,增加横向剪刀撑,连墙杆的强度相应提高,间距缩小,以及在多风地区对搭设高度超过40m的脚手架,考虑风涡流的上翻力,应在设置水平连墙件的同时,还应有抗上升翻流作用的连墙措施等,以确保脚手架的使用安全。
2.4 脚手板与防护栏杆。
2.4.1 脚手板可采用竹、木、钢脚手板,其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竹脚手板应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竹板必须是穿钉牢固,无残缺竹片的;木脚手板应是5cm厚,非脆性木材(如桦木等)无腐朽、劈裂板;钢脚手板用2mm厚板材冲压制成,如有锈蚀、裂纹者不能使用。
2.4.2 脚手板是施工人员的作业平台,必须按照脚手架的宽度满铺,板与板之间紧靠。采用对接时,接头处下设两根小横杆;采用搭接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竹笆脚手板应按竹筋垂直于大横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角应用φ1.2mm镀锌钢丝固定在大横杆上。
2.4.3 凡脚手板伸出小横杆以外大于20cm的称为探头板。由于目前铺设脚手板大多不与脚手架绑扎牢固,若遇探头板有可能造成坠落事故,为此必须严禁探头板出现。当操作层不需沿脚手架长度满铺脚手板时,可在端部采用护栏及立网将作业面限定,把探头板封闭在作业面以外。
2.4.4 脚手架的外侧应按规定设置密目安全网,安全网设置在外排立杆的里面。密目网必须用合乎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cm(每个环扣间隔)系牢在脚手管上。
2.4.5 遇作业层时,还要在脚手架外侧大横杆与脚手板之间,按临边防护的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和挡脚板,防止作业人员坠落和脚手板上物料滚落。
2.5 卸料平台。
2.5.1 施工现场所用各种卸料平台,必须单独专门做出设计并绘制施工图纸。
2.5.2 卸料平台应制作成定型化、工具化的结构,无论采用钢丝绳吊拉或型钢支承式,都应能简单合理的与建筑结构连接。
2.5.3 卸料平台应自成受力系统,禁止与脚手架连接,防止给脚手架增加不利荷载,影响脚手架的稳定和平台的安全使用。
2.5.4 卸料平台应便于操作,脚手板铺平绑牢,周围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并用密目网封严,平台应在明显处设置标志牌,规定作用要求和限定荷载。
3 外脚手架的搭设监理控制要点
3.1 脚手架搭设前,施工负责人应按照施工方案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作业条件和队伍情况,做详细的交底,并有专人指挥。
3.2 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两步。
3.3 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规范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4 外脚手架的拆除监理控制要点
4.1 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4.2 连墙杆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两步,如高差大干两步,应增设连墙杆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