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安全信息化

企业安全信息化

时间:2023-06-08 11:20: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安全信息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安全信息化

第1篇

一、××县工商局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县工商局积极探索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模式,在对食品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和食品质量的监管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推行食品批发企业电子台账管理,推进“两项制度”落实。去年_月份国务院《特别规定》出台后,食品批发企业履行索证索票制度及进销货台账制度已成为法定义务。由于食品批发企业经营食品品种数量大,索证索票资料及进销货单据多,工商执法人员在对食品批发企业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及进销货台账制度进行检查时,受台账项目多、字迹潦草、相关票证查找不便等因素的影响,检查一户经营户往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监管效率低下。为此,经过充分调研,××县工商局在全县推行了食品批发企业电子台账管理模式,即在批发企业通用的管理软件中植入“食品安全监管”模块,设置“进货台账”、“销售台账”、“索证管理”、“索票管理”、“保质期管理”五个子模块,食品批发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运行软件,可以自动生成符合工商监管要求的购销台账,所开出的供货凭证又能作为食品销售者的进货台帐,同时,能够满足企业对保质期自律管理的需要,工商部门在对食品批发企业进行监管时,只要点击批发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块,可快速查询到企业的进销货情况,较好地解决了工商部门监管难和食品批发企业落实进销货台账和索证索票难的问题,从而实现行政监管行为与食品经营行为的有机结合。目前,全县___户食品批发企业已全部实行电子台账管理,实现了“全覆盖、全运行”。

(二)建立食品备案数据库,强化食品准入源头监管。为准确掌握辖区食品经营渠道及食品经营品种,××县工商局以三元区为试点,研发了流通领域食品电子备案数据库软件。通过备案数据库,将区域内县场流通的所有食品的商品信息、生产商(各级批发商)、零售商、索证索票等相关信息集中在一个数据库内。工商部门可以依靠该数据库,了解和掌握区域范围内商家乃至每种食品的相关信息和数据,通过与“食品监管电子备案数据库”的无线链接,利用pda无线设备对食品县场进行比对检查,检查该食品的经营渠道是否是工商部门已掌握的渠道,经销的食品是否在数据库内有备案,从而实现食品去向清、经营品种清、索证索票清,实现入县食品“来有影,去留踪,可追溯、促规范”的监管目标。同时,通过数据库留下的记录,还可以精确、全面掌控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动态和成效。

(三)狠抓“商管系统”使用,增强食品安全巡查监管实效。积极运用省工商局开发的“入县商品网上监管系统”,加大对各类食品的巡查监管力度,重点加强对尚未实行计算机管理销售的食品经销点的监管。对商场、超市监管时,只要商场、超市提供固定格式的具有商品信息的进货数据列表,工商执法人员将数据采集到系统中,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动随机生成要求抽检的商品信息,核实该商品的台账及有关索证索票情况是否完备,在各项资料完备的情况整批商品视为合格,商品信息数据存入系统中,同时作为比对数据。在对食杂店巡查时,执法人员用扫描枪对商品条形码进行扫描,并与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比对,对有在数据库中的信息只检查台账及有关索证索票情况是否完备,对数据库中没有的商品进行详细录入。该系统的运用,加强了食品网上动态巡查,对切实落实不合格食品下架、召回和快速查处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推进了食品安全关口前移。

(四)用好综合业务系统,加强食品经营主体监管。一是加强经营主体准入的信息化监管。在注册登记时,将食品经营户前置许可等相关信息录入到综合业务系统,并划分至辖区工商所,由辖区工商所认领后,对其进行监管。在工商所办公平台,系统会随时对前置审批到期的及未参与年检的食品经营户,进行自动提示,由片(段)长依据提示对经营户采取预警通知、限期改正等措施。二是对食品经营主体进行特殊标注。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系统软件中,将全县食品经营主体分为五大类加注区别标识,便于及时准确地识别查询、统计食品经营主体,有利于监管人员对辖区经营主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实行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依据食品经营者诚信守法情况,划分为a(守信企业)、b(基本守信企业)、c(失信企业)、d(严重失信企业)四个类别,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失信、严重失信食品经营户的重点巡查监管。如对a类企业实行季巡查制,对b类企业每两个月巡查一次,对c类企业每月巡查一次,对d类企业实行重点巡查制度,并根据巡查情况在第二年重新确定信用类别。同时,运用工商职能,对信用良好的单位予以扶持,对失信单位依法实行信用公示、警告提示、降低信用等级,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以促进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目前,全县共有a类食品经营企业___户、b类__户、c类_户、d类_户。

此外,××县工商局还积极运用_____投诉举报系统、“不合格食品退县短信息平台”等信息化系统,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维护食品县场秩序。

二、当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虽然××县工商局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食品批发企业电子台账管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及省工商局的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感到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缺乏立法支持。____年_月_日,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对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提出了要求;去年全国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期间,原副总理吴仪也多次提出了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国务院在涉及到食品安全的工作部署中及有关监管部门的规范性文件中都将信息化管理列入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国家工商总局下发的《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工商消字[____]___号),明确提出“……要把对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的电子监管作为食品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鼓励食品经营者对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实施电子管理”。但纵观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由于没有立法上的支持,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工作不具有强制性,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许多地方甚至没有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管,存在信息化监管的盲区。同时,因为没有法律上的强制规定,企业运用信息手段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不足,造成对企业的监管难度较大,使得相关部门的监管常常流于形式。如电子台账管理是解决食品批发企业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账难的有效手段,可以解决流通环节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食品批发企业落实“两项制度”的难题,但从我县推广食品批发企业电子台账管理工作的过程来看,因没有立法的支持,推广工作是靠基层工商干部耐心做工作、讲道理,逐户推广的,工作成本较高。

(二)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缺乏系统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是由工商、药监、质监、卫生、农业、经贸(商务)等不同的行政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共同行使的。由于目前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模式是由各部门、各地区各自规划设计,在研究和探索上各自为政、各取所需,仅从各自职能出发,没有考虑到其他部门的信息需求,各类信息难以互通、共享,存在重复开发、资源浪费现象。从横向看:由于涉及多部门,造成信息化的监管理念不统一,标准不统一,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从纵向看:相同部门由于地域的不同,信息化监管模式也是自成体系、百花齐放,互不兼容。

(三)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缺乏完整性。目前,各部门对食品安全的信息化监管工作都不够全面,在某些监管领域可能较强、较完善,而在其它监管领域可能较薄弱。无论是我县还是在全省、全国,尚无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如电子台账只是解决“货正源清”的问题,不能反映食品的内在质量;商管系统也只有食品的基本信息,不能全面反映食品的内在质量,同时难以包含所有食品的信息;食品检测结果等质量信息还不能充分进入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而且,缺少食品消费维权的信息化载体,消费者不能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同时,信息化监管水平受经费投入的制约比较明显,经费投入大的成效大,系统相对较完善,监管水平相对高。反之,经费投入少的,系统完整性则较差。在区域上表现为经济发达的地方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水平较高,经济落后的地方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水平较差,甚至难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食品安全监管。

三、对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几点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食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迫切要求,没有信息化手段作保障,就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监管,就难以实现监管到位。但这种管理要求不是一个区域、一个部门可以单独完成的,应该是一项全国性的、统一的大工程。结合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要求和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立法工作。一个好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实施离不开法律的有力保障。一方面要把信息化监管的要求写入《食品安全法》中,赋予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法律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政府监管职能的实现,保证经营者义务的履行。另一方面,要在立法上加大食品经营者未履行信息化管理要求所承担的违法责任后果。因为食品经营者拥有主要的食品经营信息,又是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经济人,如果对违法后果的预期成本低于违法收益,就可能不惜违背法律,不执行信息化监管的有关要求。因此,要运用法律手段,对违反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食品经营主体予以经济、商誉处罚,增加违法成本,促使经营者在经济、法律、社会成本的压力下克制违法行为。

(二)要创新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的理念。按照科学高效监管的要求,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体系应当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一是统一性。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因此,在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上,需要由国家一级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科学的监管平台,由国家作为主要投入人,制定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监管标准和食品经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开发统一软件,无偿提供行政管理部门及食品经营户使用,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及服务,甚至可以为经营者提供设施,从而为食品经营者减轻负担,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构建统一平台,解决各部门分段监管脱节和经营者经营信息难交换的问题,从而实现各部门及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二是实效性。实效性是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关键,没有实效性,信息化监管的目的就难以实现。因此,在进行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时要注重监管实效,在制定有关监管方案及开发软件的时候,应当经过充分调研,既要能够符合监管要求,又要符合食品经营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简便实用,要防止随心所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三是完备性。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应当根据食品的经销渠道,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参与的主体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环节包括生产、收获、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和销售等;监管对象包括化肥、农药、饲料、包装材料、运输工具、食品标签等。要统筹兼顾,避免重要环节的缺失,各个环节的监管内容缺一不可。

(三)要建立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

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的原则和“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的要求,由政府建立一个统一的、适用各行政执法部门监管食品安全的平台,将各部门的监管信息、食品经营者信息,从种养到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类食品身份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解决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高效运作。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应当由以下九个监管系统共同构成:

_、食品经营主体监管系统。将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的各类县场主体进行统一管理,该系统能够实时反映该主体的“生老病死”情况,所有关于该县场主体的信息都能及时体现出来在信息系统中。系统信息可分为静态及动态两类,静态数据信息指企业的设立信息,由企业登记机关采集;动态数据信息指企业的变更信息、奖惩信息,由各监管部门根据职能进行采集与更新。

_、食品身份监管系统。该系统是基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的产品及种植养殖户生产的农产品建立的食品身份信息库,食品的身份信息均能够与生产经营单位相对应。种植养殖户应当对其生产的蔬菜和畜禽等所有农产品编排识别号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食品的数据库,具体内容包括所生产食品的商品条码、商标品名、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等内容;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经营食品的数据库,具体内容包括食品的商品条码、商标品名、生产单位、供应单位、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等内容。这部分信息库是食品监管的基础,是对所有食品进行监督管理的基本要素,为今后对食品跟踪和追溯提供数据源,建议食品信息均采用条形码及电子监管码管理。因此,食品监管部门要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做好信息录入工作,确保其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

_、食品质量检测、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将各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抽检信息(包括快速抽检信息)进行集中,根据监管要求进行统一、科学地汇总、分析,实现各部门抽检结果的信息共享,以便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依据信息评估标准对食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预警,有利于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_、食品追溯系统。在统一平台上,对食品质量检测、风险评价和预警系统发现的问题食品,利用食品身份系统进行追查,快速查找违法经营者及违法经营的食品。该系统应将工商、质监、卫生、农业等政府部门与各区县联为一体,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控网络,实现了全县范围内追溯数据的管理、食品召回、监测预警、决策分析。全县所有的食品产销企业都是网上的节点,一旦发现问题食品,食品经营者、消费者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按批号就近退货,将问题食品退还生产者。

_、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的快速反应,通过与各应用单位的多层次联络,以最快速度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通知到食品监管单位及监管人员,有效实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全程控制、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快速反应,是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处理的有效手段。

_、食品安全公示查询系统。食品安全公示查询系统是监管平台中一个重要的服务系统,它可以向食品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和加工者提供及时、公开、平等和透明的信息服务。消费者可以利用食品上的身份信息,通过电话、互联网或手机短信进入查询系统,快速识别商品的真伪,了解和确认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同时,通过输入食品名称的关键字,可以自动检索出所有符合条件的食品备案数据,包括下架食品名单、厂家退县名单、恢复销售名单,从而消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把好“进口”关,把不放心的食品拒之于购物篮外。同时,经营者也可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把好食品进货关,将问题食品挡在县场之外。

_、食品安全通报系统。利用该系统,将食品追溯系统查获的问题食品及时、正确地通过新闻媒体公之于众,可以防止群众产生恐慌情绪,让群众及时了解哪些食品有问题,哪些批次有问题,哪些经营者经营的食品有问题,合理地选择产品品牌和生产厂家,避免某些厂家的不法经营行为影响到整个行业,影响到合法经营者的生产经营。

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 煤矿 安全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经常见诸报端,矿工生命安全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话题。如何切实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我国矿难多发不同,美国、德国等国煤产量很高,但是安全事故极少,仔细分析原因,除了其法律规范和监管制度较健全以外,其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自动化安全设备的大量运用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要实现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一个重要捷径就是走信息化之路。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煤炭行业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也在显著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步明显。由于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我国煤炭产业每百万吨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对比世界上一些产煤大国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我们还有较大的不足,特大型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频率较高,影响恶劣。基于这样一个煤矿安全管理现状,落实好煤炭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系统构成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核心内容有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虽然市面上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种类繁多,但是按照主要的功能模块来看,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个主要部分。细分下来包括如下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往计算机中录入从事安全工作的员工在日常安全检查中收集到的数据。本模块功能有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方便安检工作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

(3)安全规章制度模块。作为煤矿生产工作中执行运用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集合体,安全规章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为煤矿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供查询及学习参考的依据。煤矿生产,安全规章制度是体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是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因此,必须严格制定及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4)安全防务模块。该模块可以对系统安全进行防护,确保系统免受外来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安全综合报表作为安全信息的综合报表,通过它管理人员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日报、月报的方式递交给各级领导审查,方便各级领导第一时间掌握煤矿安全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6)煤矿事故管理模块。该模块用于记录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调查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记录事故分析处理内容。对安全事故进行如实地记录、分析、处理,能够给各个部门予以安全警示,可以作为各个部门安全评比的事实依据。

(7)安全标志管理。安全标志可以提醒员工,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在有关场所给出醒目的安全标志非常重要,尤其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更是重中之重。本模块对整个煤矿所有安全标志的安装位置、标志内容和使用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可以查看安全标志的具体内涵。

(8)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离不开适当的奖惩措施,所以要对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的考评,给与奖惩。通过该模块是对各个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进行总体把关,自动对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系统警告,系统告知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和部门,做出处罚。

(9)人员定位查询模块。此模块对某工作人员此时刻是否在井下工作以及在某段时期的井下工作记录情况提供查询功能。这些模块除了单独能单独工作,发挥作用以外,部分模块之间还可以结合使用。

3、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优化完善途径

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下,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转变思想,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寻求支持,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各种方法来实现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完善。

3.1 对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体系进行优化

煤矿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具体的细节工作,虽然才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措施,但是对现有技术体系进行优化还是必要的。我们要努力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力度,以煤矿的安全生产为目标,把安全信息收集模块、交接班管理模块、安全规章制度模块、安全防务模块、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煤矿事故管理模块、安全标志管理模块、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

3.2 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进行扩展

煤矿企业的多处于复杂的生产施工环境下,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难题。我们要在现有的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拓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不断丰富、优化、完善管理水平。

3.3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煤矿安全生产

虽然我股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国际产煤大国在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完善和优化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必须和国际高水平的煤矿企业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4、结语

要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免除国家财产的损失,就必须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而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就比须把信息化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加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意识,把煤矿信息化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才能最大程度免除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利明信息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第3篇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是集分析、预防、监控、应急为一体的系统管理工程,其中预防与应急处理占据重要位置。计算机技术与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安全生产由被动变主动,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但在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当前,许多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观念落后,片面追求企业利润,并不重视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总是将有限资金投向生产领域。因而,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数量不足、设备老化,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

(2)软件设计方面首先,计算机技术落后。通常,煤矿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极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同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通风、排水等方面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许多煤矿企业计算机技术较为落后,没有完善的安全信息管理体系,无法通过计算机技术识别地质条件,无法对生产过程实行动态化管理与监控。其次,数字化建设方面。当前,我国许多煤炭企业还无法实现探测设备、视频系统、通讯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衔接。在煤矿生产中遇到安全生产事故时,无法借助计算机平台的数字化技术,实施方便、快捷的营救、维修与高效调度。很少有企业建立以计算机数字平台为基础的地面中央调度控制室,还不能实现对矿井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等的有效监控,在生产、物质供应、销售等核心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方面还比较落后。只有实现办公智能化、决策数字化,才能实现煤矿企业“营、控、管”的一体化。

2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1)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煤矿生产环节多、生产程序复杂,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地质条件突变、人员操作失误等,而这些因素都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井下安全管理繁杂且时效性强,这些给煤矿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挑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这一管理平台主要包括煤层地质信息、采掘工程平面图、安全监控信息、机电设备信息、工作人员信息等内容。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的数据可以分成监控系统数据与日常生产数据两类,前者包括从相关系统中自动读取的安全监控数据、人员定位数据、瓦斯抽放数据等;后者包括人工录入的生产尺度、地质结构信息、机电设备信息等日常生产数据。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而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并对各种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对涉及煤矿安全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以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2)煤矿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的辨别、跟踪、管理,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处理是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煤矿安全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煤矿隐患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管理、隐患排查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机电设备管理、人员违章管理等内容。隐患信息管理系统为煤矿日常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安全信息平台提供了机电设备、人员违章等方面的数据,为灾害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使煤矿日常管理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3)煤矿灾害预警系统煤矿灾害预警系统主要包含矿井水灾预警、瓦斯爆炸预警、班顶灾害预警等内容,它可将灾害处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故处理为事故预防,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灾害预警系统可以利用安全信息平台的信息对水灾、火灾、瓦斯爆炸等实时报警,并根据危险程度对预警即便进行级别管理,实现灾害管理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使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4)煤矿灾变应急救援系统在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下,由于缺乏信息分析平台,地面管理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事故现状作出准确判断,往往是凭借经验做出应急决策,这种决策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科学性。而煤矿灾变应急救援系统则可以对灾害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精确计算出灾害范围、避灾路线等内容,可以为灾害处理与应急救援提供很多的决策依据。

3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路径

(1)加强组织领导煤炭企业整合已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那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管理则是提高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因此,企业领导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在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问题上,企业领导应树立正确的观念,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加强企业管理,逐步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应立足于企业安全管理现实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煤矿安全信息管理之中,逐步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

(2)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生产、财务、原料采购等多个部门,有着跨部门、跨行业的特点,因而,应统筹规划建立一个综合管理机构。此外,还应强化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计算机培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煤矿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与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信息标准化建设信息标准化建设是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程,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工程,只有加强标准化建设,才能使企业安全管理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信息标准化是在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对信息分类、信息文档标准等进行规范,实现信息形式标准化、信息传递规范化、信息内容系统化,它可以实现计算机子系统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与输入,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信息标准化建设往往采用相近或统一的软件工程设计规范,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质量与运行效率,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大大增加。在信息标准化建设中,应将瓦斯监控、温度监控等监测控制系统作为建设重点,实现检测信息联网,实现企业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使国家安全监察管理部门、地方政府能随时获取企业的信息数据。

(4)系统类型的选择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方式是多样的,有委托开发、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这就要求企业加强系统选择工作。通常,计算机系统的选用应坚持以下原则:传递性与安全性、先进性与成熟性、实效性与共享性。传递性与安全性是指数据库能支持多级权限的、多层结构的安全管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等设置有安全屏障,能有效保障系统内各种数据的安全性。先进性与成熟性是指该系统应该是在国际上、行业内比较先进且技术成熟的产品,系统运用简单、方便,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所熟练掌握;实时性与共享性指能准确、动态地反映煤矿生产安全方面的信息,实现全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可以建立帮助与信息提示功能,能使用户方便、快捷地查阅各种信息。此外,计算机系统还应与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接轨,与本企业原信息系统标准兼容,可以对原系统进行模块上的扩充,可以在web、数据库层面上支持多媒体信息,使系统能适应煤矿安全管理的需要。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食品安全;管理效率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一科学技术已经渗入到我国各个领域中,并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需要我们正视起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想办法保障食品安全的质量。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管理效率是当前工作的重要的环节,并在社会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因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落实法律政策,从而令人们吃到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能够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群策群力共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我国目前的管理现状。

1 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流通障碍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中间环节逐渐增多,二者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同时由于受到人员方面的限制,政府在监管过程中收集企业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难度逐渐增大,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往往难以有效自律。政府在食品供应链信息收集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生产原料信息;(2)食品加工环节的信息;(3)食品的流向信息。这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与监管主体之间信息流通困难,信息资源不对称。

目前,中国食品监管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不明、部门之间欠缺有效协调等诸多问题。虽然食品安全受到农牧、税务、工商、卫生、质检等多方面的监督,国务院也专门成立了监管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对各部门进行整体上的指导和管理,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共同监管企业的食品安全。但正是这些又导致了在实际食品安全的监管过程中,各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流通和交流,各自为政,权力之间往往相互交叉,部门之间互相掣肘,使得行政效率降低,互相之间协调能力减弱。同时,由于监管部门之间职责不明,各部门间收集的监管信息相互闭塞,导致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监督管理上的盲点和漏洞,这些都构成了食品安全的潜在隐患。

2 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要想将信息技术得到合理运用,首先应该建立起一个能够具有全方位对食品流程进行追踪的物联网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涵盖了多种信息技术,如定位系统、视频识别的功能等,将这些系统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就能对食品中的每一个环节起到监督的作用,从而保障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有效性,做到有信息可查,追根溯源的找到食品的源头。除了要建设一个全方位覆盖的食品安全物联网系统外,还应该在互联网中建设一个联合监管的组织,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已经有所涉猎,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依据,尤其是在建立数据库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能够将我国的建设时间得到有效的缩短。在数据库中建立起企业的诚信体系,对企业的责任主体、年检情况以及曾经的奖赏制度等信息都逐一输入到这个互联网数据库中,这样在各个食品企业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在网络这一公众平台上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管理,企业的责任感也会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还应该从公众的角度入手,通过互联网的运用,将整个食品安全管理的状态呈现在大众眼前。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能够对食品安全形成一种广泛的监督,这也是每个民众应有权利,在互联网平台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公布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以及管理工作的进度,使公众时刻都能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状况具有大致的了解,这一做法将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社会公众间形成了良好的势态,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进度,达到更加高效与及时的效果。

3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中信息技术的配置

要想将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虽然我们运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将相应的配套措施进一步的完善,反而会严重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有效管理,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从具体的方式手段来看,相应的法律法规需要不断完善,为食品完全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一个更加规范化的发展环境,起到约束性的作用。同时,法律法规的应用还能为这一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应该借鉴欧盟国家在这方面的管理经验,然后再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建立起一套属于具有我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

中国食品企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发展不均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中小型企业对食品安全信息化还知之甚少,对食品安全信息化认识程度不高,而大型企业对于食品安全的信息化认识较高,其信息化程度也较高。在如此重视食品安全的当今社会,食品企业应当不断增强信息化的意识并不断提高食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贯穿到食品企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整个阶段,让食品既可以被跟踪又可以被追溯。

中国食品企业存在食品供应链过长、组织化程度较低、生产经营过于分散等问题,这都对食品安全的信息化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商应当吸收和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信息化软件的相关技术并结合中国食品企业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跟踪和追溯及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软件。另外,食品安全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商应当将各个部门分散、独立、互不兼容的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不断发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作用,提高中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在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的运用,这样才能在根本上改善我国食品现状,采取有效的信息技术措施,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水平,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伟誉.基于本体的食品安全投诉预警平台研究与实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第5篇

国内信息化水平发展阶段使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很多企业的基础设施都基本搭建完成,维护着大量的IT设施。面对这些复杂的IT计算环境,安全管理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瓶颈;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威胁,用户对部署安全管理产品也有了极大的需求。国际上,由于SOX法案的颁布,导致内控与合规管理需求提升,直接刺激了安全管理系统的需求量。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进行IT信息系统的审计与合规管理。

网御神州根据长期以来在安全管理领域的深入研发,结合来自客户的需求与市场的现状,提出了网神SecFox安全管理产品理念:通过对网络计算环境的各类网络节点(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主机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监控,保障网络和整体系统安全运行。首先,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及时发现网络和系统主机的故障和性能瓶颈;其次,通过获取安全信息的基础数据,以及对这些基础数据的协同分析得到计算环境的安全状况;第三,依据安全状况提出安全决策;最后,安全决策通过对网络节点的控制来实施安全策略。整个系统在智能引擎的支持下实现持续的监控、分析、决策循环。

SecFox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安全网络监控层、安全信息层和安全决策管理层。安全网络监控层主要功能是对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确保网络的可靠性与可用性,此外,还包括设备的集中管理,以及集中的身份和访问控制等。安全信息管理层的主要功能是把网络中所有的IT运行信息(包括超越业务运行的一些管理信息)全部收集,进行过滤和归一化关联分析、合规审计,最后显示可视化仪表板和报告,并进行应急响应处理。安全决策管理层职能是将网络可用性信息、威胁信息、弱点信息与客户的业务相结合,对照安全指标体系进行风险测量和评估,形成安全报告。

在整个解决方案中,核心部分是智能引擎,包括智能的拓扑识别引擎、智能的关联分析引擎、智能的安全决策分析引擎、智能的信息存储引擎,以及智能的策略分发引擎。

安全网络监控系统

SecFox-SNI (Security Network Inspector)能够管理企业和组织的IT计算环境中的所有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和服务器、服务和应用系统,以及机房设备,为用户提供一个全方位监控的统一管理平台,使得管理员通过一个单一控制台就能够进行实时全网监控,确保企业和组织IT计算环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以及业务的持续性。

SecFox-SNI采用统一的管理平台管理企业的各类网络节点,包括网络设备,主机设备,安全设备等,提供了形象、美观和方便的网络拓扑图和节点列表,对企业和组织的网络设施一目了然,非常方便地管理各类设备。对于企业和组织的IP地址资源,SecFox-SNI提供了IP地址管理,可以方便地查找和确定哪些IP地址已经使用或者尚未使用,方便管理员的管理工作。SecFox-SNI采用图形化的IP地址分布显示,管理员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IP地址分布状况和IP-MAC匹配情况。SecFox-SNI可以提供对全网络运行状态的分析报表,这是进行综合分析的数据报表,可以让管理员了解和评估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

防火墙集中管理系统

为了不断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安全挑战,企业和组织先后部署了大量的安全网关,包括防火墙、VPN等设备。针对这些大量的分布式部署的安全设备,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放在设备配置和维护上,费时费力,十分不方便。尤其是下发VPN策略的时候,需要分别在不同的安全网关上进行设置,非常容易出错。因此,企业和组织迫切需要一个针对这些安全设备的集中配置管理解决方案。

SecGate Manager 防火墙集中管理系统的目标定位于企业全网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配置管理,尤其是针对网神系列防火墙的管理监控过程。系统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通过SecGate Manager 服务器对网神防火墙、VPN设备进行集中策略配置,同时还能够对大规模网络设备,不同厂家和型号的安全设备,主机设备和应用服务进行监控管理。

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SecFox-SIMv1.0 (Secur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一个全面的、面向企业和组织IT计算环境的、集中的安全信息管理平台。SecFox-SIM能够实时不间断地将企业和组织中来自不同厂商的安全设备、网络设备、主机、操作系统、用户业务系统的日志、警报等信息汇集到SecFox-SIM服务器,实现海量信息的集中存储和可靠保存。SecFox-SIM服务器能够实时地对采集到的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归一化、关联分析、最大程度地消除误报和错报、找出漏报,通过统一的SecFox-SIM控制台界面进行实时、可视化的呈现,协助安全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识别安全事故,消除了管理员在多个控制台之间来回切换的烦恼,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在解决方案中,SecFox-SIM不仅是一个系统,它更是一个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公司的专业实施团队能够提供从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咨询、到安全信息管理运维的一系列专业服务,使得客户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地落实企业和组织的安全信息管理策略,从而真正发挥出SecFox-SIM以及计算环境中已有安全设施的价值,并持续为客户带来安全保障。

第6篇

1.1信息化、信息化安全的含义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自上而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而信息化安全,顾名思义是指网络里的信息安全,具体来说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防止恶意攻击,使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地工作。由此可见,信息化安全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五大特征。

1.2信息化安全在计算机管理中的重要性对高校而言,校园内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就是校园网的问题,这其中包括教学局域网、图书馆局域网、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等。高校外网则主要是指学校提供对外服务的服务器群、与因特网的接入和远程移动办公用户的接入等。由此可见,信息化安全在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2计算机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

2.1计算机信息化缺乏专业的管理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中,信息化安全并不被重视,尤其是在高校里,虽然安排了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监管,但管理人员多数是缺少专业技术的非专业人员,以至于在电脑系统突发故障时管理人员因为技术限制,不能在第一时间排查和维修,很容易导致整个校园网络陷入瘫痪的状态。相反,如果有专业人员对校园网络系统进行维护或管理,就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即使发生了故障,专业人员也可以自己排查问题并进行修理,省时又便捷。

2.2运行过程中存在安全漏洞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忽略其保护性能而使得软件或硬件设备出现故障,例如病毒侵入、垃圾信息袭击、浏览页面无法正常打开等,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电脑系统遭受病毒侵害引起的。电脑系统一旦被病毒入侵,电脑用户的个人信息或资料很容易被泄露,因此,在维护电脑系统安全方面一定要加强防范和管理。比如在电脑上网时,可以打开已安装的杀毒软件来进行安全控制,一旦发现电脑有被病毒入侵的可疑迹象,一定要开启杀毒程序,否则整个系统都将受到威胁和破坏,有些商用电脑遭到威胁损失会更加惨重。同样,高校的电脑系统出现问题也很容易使学生的档案数据、个人私密信息等核心信息被泄露。

2.3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相对利用率较低20世纪初,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已经开始研究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一个世纪过去了,现如今的美国,其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早已从范围较小的研究领域扩散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因为各地的文化差异较大,所以,中国对电脑的利用率或使用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电脑更多时候也仅仅是科研院所或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单位在广泛使用。但是,我们不得不提,上述企、事业单位的电脑安全信息化专业性偏高,如果要普及,将会对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水平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3信息化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就上文中提出的关于高校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增强信息化安全管理的专业化

3.1.1加强网络自身建设网络自身建设主要是指软、硬件的安全。硬件的安全问题可以说是网络信息化中最重要、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一部分。我们来举例说明,校园网的正常运行,首先要保证其硬件能正常运行,换句话说,也就是保证其核心零部件的正常使用。软件方面的安全问题则应考虑下面几点:①有必要对用户和账户进行一定的权限管理和安全设置,从打开电脑的那一刻起就要加强安全管控。②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应保证有相对专业的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工作能力强、认真又负责的维管人员进行专业化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3.1.2保证信息化过程的安全信息化是计算机管理中相对关键的一个环节,为此,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应做到无缝隙、无遗漏、无死角的把关和管理。除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外,双方应签订相对保密的协议,为此,对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要逐级建立安全机制,这也是保证信息化安全的重要方法。

3.2及时查补信息化安全管理中的漏洞查缺补漏,及时更新,可以有效降低信息化过程中受到攻击的频率。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2.1建立系统的病毒防护措施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电脑病毒会随时对电脑造成威胁,因此,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系统的防护措施,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

3.2.2防火墙可有效抵御“非法入侵”防火墙可以有效抵御网络内部存在的不良入侵,它是保护网络内部安全的必备软件,可以在防火墙内设置各种技术参数防止非法访问,以此确保系统的安全。一般情况下,网络中的部分漏洞往往是利用个别软件的弱点展开袭击的,所以,只要时刻警惕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就能很好地避免来自网络的各种攻击。

3.2.3及时更换过期老化零部件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个部件出现老化现象或使用不灵活时,应该咨询业内人士或专业人士,询问是否是上述问题引发的,如果需要更换,就必须及时更新,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化安全系数。

3.3提高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的利用率相对专业的信息化安全团队对于提高计算机安全信息化管理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这就对专业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专业队伍如何培养呢?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个人自身学习和业务水平的提高;②吸收有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专业人才队伍的存在不仅能提高信息化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③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来说,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课程和辅导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提高其网络修养,培养其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才能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化,这是信息化过程的第一道安全阀门。

4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 烟草 安全 标准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株洲市烟草专卖局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效探索。本文结合株洲烟草《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应用》项目研发成果,对烟草商业企业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全面规范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的开展方法、途径和标准,为全行业规范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基础建设水平,提供了管理和技术支撑。而加强《烟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宣贯落地,是改善烟草企业安全设施和提高工艺水平,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的重要举措。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围绕《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组织开展标准的宣贯,制订了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建设方案,探索了一条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相结合、富有本企业特点、可操作性强、基层员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宣贯途径,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推进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应用;二是有利于推动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三是有利于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四是有利于改善烟草商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五是有利于烟草商业企业预防安全风险和减少安全事故。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根据株洲烟草的实际,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总体思路。

株洲烟草在建设过程中,明确了“一本手册+一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思路。“一本手册”就是通过建立一本《安全生产标准化操作手册》来指导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满足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管理达标定级的要求,适用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使文本格式化、内容规范化、操作简便化、记录标准化、查询方便化。“一个信息系统”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来管理全市系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设备设施台帐等安全管理工作,满足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适用于烟草商业企业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在基础管理子系统中实现查阅、录入、统计、审批等功能;标准化评价系统包括基础管理规范、通用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烟草商业企业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要求等三项内容,具有自评、复评、外评等三个功能。

(二)遵循设计原则。

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开放性。在设计时考虑到功能的可扩展性与维护的方便性,使用的操作平台类型,应用服务器、编程语言和数据库,遵循了通用性和开放性,减少了后续功能增加和修改的难度,提高了后续服务的方便。二是先进性。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数据库技术,ASP开发,sql server2000作为网站后台数据库,IIS5作为Application Server。这个组合在测试权威e-Week的测试中显示具有最优性能。三是实用性。该系统以株洲烟草的安全需求为目标,以方便使用为原则,在吸取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量身定做,并在统一的用户界面下提供各种实用功能,尽可能降低使用前的培训和使用中的维护投入,提供前端网页开发的无逢连接。四是安全性。充分考虑系统及数据资源的容灾、备份、恢复的要求。为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库备份工具。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要求,信息管理责任到人。五是规范性。完全按照ISO9001的规范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设计图采用uml进行描述,开发的网站符合政府网站建设的整体要求。

(三)采用正确的方法。

《操作手册》采用的编制方法:一是搜集整理资料;二是分析资料的实用价值;三是设计《操作手册》的框架及目录;四是编辑手册内容;五是聘请安全高级评价师进行审核;六是在全市系统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七是召开安委会进行评审;八是在全市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一是在全面分析需求的基础上,搭建系统框架。具体如下图:

二是与软件开发单位联合开发安全信息系统;三是明确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手段;四是分阶段实施安全信息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九个阶段,即需求确认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分项详细设计阶段、系统详细开发计划制订阶段、系统开发实施阶段、集成阶段、测试阶段、鉴定验收阶段和系统投入使用和系统维护阶段。

(四)解决好关键问题。

《操作手册》主要解决好7个关键问题:一是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精简、高效、适用的原则,做到统一、规范、适合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二是安全管理制度的梳理和完善。应对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对未建立或者是与标准化规范有出入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满足标准化规范的全部要求;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台帐的设置。应制定统一、规范、适用的台帐,满足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需要,并符合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四是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规范。主要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记录的格式和保存方式;五是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包括火灾事故、机动车辆、卷烟仓储、卷烟配送、专卖执法、烟叶生产、卷烟营销等七个方面,要突出行业特色,充分发挥全行业的力量,做到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六是安全生产管理考核评价内容的细化。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中的39项考核评价内容进行细化,结合标准化规范基础和现场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更加全面、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考核评价表;七是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的搜集和完善。对烟草商业企业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进行搜集和完善,形成一套覆盖烟草商业企业各重点环节的体系文件。

《信息系统》主要是建设好“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信息数据统计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等三个子系统。其中:安全管理基本信息数据库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功能设置、实用性及安全性的问题;信息数据统计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保密和分级授权查阅以及防止网络入侵,保护信息安全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级别评定子系统主要是解决好在系统内实现卷烟商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自动评分功能,实现企业自评和外部评审等两级考核评分功能以及在企业自评过程中,能自动显示本企业与标准化规范的差距,实现安全隐患整改跟踪反馈功能等等。

三、开展安全生产标准信息化建设的效果

第8篇

深圳中电长城信息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简称长城信安)携旗下高端创新产品参展,展示了长城信安在自主可控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强大实力。同时,长城信安还凭借在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领域的多年研发成果荣获“2013年度信息安全最具影响力品牌奖”和“2013年度中国信息安全自主可控优秀平台奖”,长城信安北京办事处主任苑军光出席典礼并代表公司领取奖牌。

随着中国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大领域的重视,信息安全设备及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了企业建设及政府建设之中。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目标,这将对我国信息化推进和信息安全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安全保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以安全保障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只有这样信息化才能更有保障的持久发展。

作为高科技企业,信息安全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长城很早就意识到自主可控安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自2000年开始,长城就深入信息安全领域研究,其自主研发的基于国产处理器的服务器、台式机等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产品均居国内领先地位。长城已拥有安全计算机主板及整机的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在可信计算、安全存储、计算机底层安全防护、虚拟化等领域掌握核心技术,长城安全电脑是国内等级最高的信息安全产品。长城服务器同时融合最新INTEL和IBM制造工艺及品质控制技术,是国产服务器的名牌产品。目前,长城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同时提供基于龙芯、申威和飞腾三款主流国产CPU的安全主板及安全整机系统产品的企业,可以提供从台式机、一体机到服务器的系列产品。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党政军各级部门以及金融、能源、交通、医疗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此次信息安全大会中,长城信安展出了长城飞腾桌面电脑。据长城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款安全电脑具有强劲性能、稳定可靠、节能高效三大特点。高效的JAVA执行,并采用支持3D的独立显示方案,彰显了其便捷高效的优异整机性能;通过了MTBF的严格测评,平均无故障使用寿命达长达12000小时,让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增添了一份安心;整机采用低功耗设计,电源转换效率超过80%。同时,飞腾桌面台式机采用中标麒麟操作系统飞腾版,搭载了飞腾FT-1000 A处理器,拥有强大的四核处理器,并拥有2MB二级高速缓存,安装和操作十分简单。该产品还支持HD5450和HD7450高清独立显卡,同时支持HDMI、VGA接口输出,内置的长城国产自主安全中文化BIOS ,更是处于业内领先地位。这样一个承载先进技术的安全电脑产品,将为更多领域带来最直接的信息保障。

如今,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从个人到团体、企业,再到国家高精尖领域,信息安全均扮演着重要的防护角色。“十二五”期间是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实现世界一流”目标的重要时期,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的中国也将着眼于战略高度,立足自主创新,全力推动信息安全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抢占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和安全的主动权。未来,长城将集合自身优势资源,用智慧与策略续写新的长城。

第9篇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构想,随后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为实现欧洲在物联网功能架构上的主导作用,从而获得经济的增长,给人们生活带来益处,欧盟委员会提出《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通过十四个行动计划实现物联网。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温总理提出包括物联网在内的五大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随后,物联网成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领域。农产品由生产到餐桌需要经过若干环节的处理,如种植养殖环节、加工处理环节、运输仓储环节、销售环节等,任何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食品的污染,从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学者们开始研究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下述几方面。

1)、物联网在食品、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应用:采用传感器对葡萄种植园的温度、湿度、光照、风速、风向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同时利用传感器对酒窖中的温度、湿度信息进行检测,形成一套完整的葡萄酒生产过程的传感器网络系统,有效监测高品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参数,大大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将传感器节点部署到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加工过程的各关键节点上,采集环境信息,将信息通过GPRS传送到PC端或手机端,从而形成一套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加工过程信息采集系统,能实现实时监控加工过程的环境信息,提高食品的安全质量。

2)、物联网在食品、农产品物流环节的应用:文献在装有菠萝的纸箱和塑料箱上安装传感器,采集长途运输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变化情况,将该方法与传统的温度记录法进行比较,提出采用传感器的方法更加高效和准确。将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应用到采用空陆联运方式的新鲜鱼长途运输过程中,作为一次有效的尝试。将温度传感器从冷链运输车中采集的信息,通过GPRS技术实时传送到数据中心,从而做到实时监控温度状况。水果联运过程中安装传感器节点,基于ZigBee网络进行联网,检验传感器节点在低温环境下的有效性,通过对环境湿度的变化,建立快速确定水果中水分的模型。将具有温度传感器的半被动式RFID安装到冷藏车厢或保温容器立体空间中,检测厢内的最高温度,从而建立冷藏空间中物品表面或内部的温度与冷藏装置显示温度的关系模型o

3)、物联网在食品溯源中的应用:文献和文献}分别设计了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信息采集集成系统,从而实现食品的溯源。为实现乳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监控和溯源,文献在RFID技术基础上设计了奶品质管理系统、现场监控分析系统、运输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基于带有传感器的RFID技术,文献提出一套食品安全监控预警平台,并应用到广东省某市的食品安全监控和预警中。将RFID技术、EPC技术应用到肉品企业信息资源平台架构中,设计出肉品追溯体系,从而提高肉品信息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文献对食品生产、运输、流通过程进行统一标识,采用EAN.UCC标准进行三维编码,构建食品供应链的追溯系统。文献认为目前RFID技术在食品跟踪行业的应用成本过高,在一些普通的低成本行业不太适用;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码和互联网的低成本技术的食品跟踪、分析、监测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4)、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系统:为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安全质量,向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和安全质量追踪溯源提供详细、全面与准确的电子信息,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平台,该系统侧重于解决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加工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信息的获取。

5)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系统:云计算作为物联网环境下海量、异构数据存储和计算中心,在食品安全监控中也有一定研究。文献认为食品安全监理体系中管理的数据量大、技术要求较高,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食品安全监理架构,实施对食品安全信息及风险评估的管理。现有淡水鱼养殖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系统孤立存在,并没有形成整个环节的集成,文献在云计算基础上提出淡水鱼养殖平台架构,由数据层、支撑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组成。已有食品安全信息监控与分析平台在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三个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文献首先对信息采集的范围、风险预警的目标等进行整体规划,在其基础上提出包括基础设施层、计算框架层、信息处理层、用户服务层的全球食品安全信息监控与分析云平台架构。文献分析食品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食品安全信息具有量大、种类繁多、处理要求速度快、格式单一导致数据的价值偏低等大数据的特征,提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以检测数据为支撑的交互平台,将食品安全大数据信息在云平台上进行汇集、整理、加工和分析,在通过网页、电话、移动设备应用等方式向用户提供服务。文献尝试用云平台搭建为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的纽带,通过信息平台为向用户提供商流与物流资源信息,方便决策。管理平台将绝对权威的政府引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由若干个业务子平台构成,通过各种手段,管理平台全程监控农产品流通。   

上述研究主要将物联网应用到食品安全监管的各个环节中,逐渐形成物联网环境下的食品安全控制,但是上述研究成果都没有解决下述问题: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重复投资严重,信息化长期落后;由于信息孤立造成不能形成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物联网环境下海量食品安全信息处理、存储、共享难等问题,对食品安全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出严峻的挑战。云计算取之不尽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不仅能有效处理海量数据,又能为用户提供按需分配的个性化服务。云计算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本文提出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云计算平台模型。

第10篇

【关键词】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前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改变。在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其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影响矿山安全因素非常多,需要综合、系统的检测和分析。信息化的安全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满足矿山安全管理的需要,提高矿山生产的效率。

二、我国矿山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矿山种类繁多,分布广、户数多、规模较小、基础差,安全形势相当严峻,地表塌陷、山体崩塌、矿山边坡滑坡、废石场泥石流、尾矿库垮塌、采场冒顶、巷道坍塌、矿山地震、岩爆、采空区大面积地压、井下突水、深井高温等灾害,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矿山领域安全生产事故高发的原因有:我国大多数矿山地质条件复杂,而且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压危险性增大,围岩温度提高,通风排水难度增大,容易引发重大事故。

1、安全生产监测手段落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监控体系。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安全生产管理科技相对滞后。安全隐患累积现象相当严重,如广西高峰矿区曾被列为国家重大安全隐患,铜坑矿区被列为广西省的特大事故隐患区,此外还有湖南的柿竹园矿、安徽的狮子山矿、甘肃的厂坝矿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力量不足,手段落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监控体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个体或集体中小矿山数量众多的格局,使安全生产的监管对象多元化,监管的难度极大。

3、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安全生产管理科技相对滞后,不能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4、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

分析我国矿山事故发生的原因,绝大多数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占52%。当然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的失误和物件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空间上的交叉,也就是信息管理的不科学。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山企业为获取各种有效的信息,并进行识别、转换、存储和再生,矿山企业应该以“安全为天,责任如山,严查细检, 预防为先”为安全生产方针, 以“以人为本”为安全管理理念,可分别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技术咨询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事故救援指挥系统、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矿山企业资源,加强其在矿山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一个基于探矿工程信息的勘查评价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探矿工程测量、地质编录与化验结果数据厍;矿床地质平面图、剖面图、断面图、投影图的编绘,矿体单工程圈定,矿体连接,各种方法查明的资源量计算,相关报表输出;建立矿体三维模型。

三、信息化在矿山开发与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矿山开发与生产信息化是整个矿业信息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8000余座大中型矿山,实现矿山生产管理信息化将大幅度提升我国矿山管理水平,优化矿山开发与生产过程,发展矿山企业的生产力。矿山开发与生产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计算机辅助矿山设计(露开采矿设计、地下巷道设计、运输系统设计、尾矿场设计)、矿山生产储量计算、矿石品位控制、贫化损失计算、矿山生产计划安排、材料消耗计算等。特别是基于地质统计学的矿石储量和品位精确估算,是矿山生产计划安排的基础。

根据矿山安全管理要素,如人、机、物、环境等特点,建立矿山安全管理系统:建立人、机、物、环境等特征数据库;建立气候环境数据库;设备状况信息库(设备运行是否有故障,能否正常作业等);生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业务培训及业务能力水平数据库。建立对各种安全要素的评价系统;综合数据库信息,对各种安全因素进行评价,对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保证生产运行安全。建立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及调整系统。安全隐患不能处理的,应对生产系统进行合理调整,然后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安全信息化矿山基本架构由核心控制系统、井下安全信息采集系统、动态监控与预警系统、安全决策支持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多部分组成。

1、信息采集与基础数据库。从矿山多种数据库中收集相关的有用信息,整合成一个综合数据库,最终数据库是一个实时的、动态的、可随时更新并立即呈现给中央控制室的数据库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交互性的网络应用系统,主要包含研究开发子系统、技术推广子系统、远程咨询子系统、安全评价子系统、图书文献子系统。这是一个Web数据库形式的应用系统,通过这一系统,科研立项、联合开发、成果共享等工作将得到强劲支持,实现点对点双向多媒体信息交换和单向的多媒体信息广播以及专家和用构建基础信息库,首先须建立快速、准确、自动化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它是矿山安全信息化的前提条件,此外还须结合矿山3D拓扑建模与分析技术、矿山虚拟现实模拟与可视化仿真技术、井下快速定位与自动导航技术、智能采矿与高效安全保障技术、矿山3S技术等。

2、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事故征兆预测开始逐步由经验法向科学预测方法转变,如探地雷达、应力监测仪、火灾预警系统、射频发送跟踪系统、3D动态空区激光监测系统、微震监测系统等在井下事故预测及井下救援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应用。该系统建设的主要基础性工作在矿山企业接入网端,重点建设矿山井上、井下通信系统和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矿山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瓦斯监测系统、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重大设备(如风机、排水系统)监测系统。

矿山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电信部门合作,利用公网资源建设本企业接入网,并实现与上级网络的联接。将工业电视监控系统用于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为矿山管理者、生产及安全部门等提供直观、真实的视频资料,提高矿山安全指挥、调度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可以对关键作业点进行实时监控,对关键的生产过程、设备实时监视,利用其视频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可以录像并保存及分析事件过程,如监控井下人员操作、易燃易爆物品等存放是否符合规范及要求,若违规可通过通信系统及时纠正。这样可大大提高监督管理效率,降低监督管理劳动强度。

3、事故救援指挥系统。是交互性的网络应用系统,主要是在矿山发生事故时,事故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及时进行救援指挥工作。全国目前正在建设矿山应急救援体系,成立了各级救援指挥中心,有国家矿山救援指挥中心、省级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和矿山救护队。基于信息技术的救援指挥系统将为实现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有效、快速反应、协同救援的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4、安全教育培训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交互性的网络应用系统,主要通过远程教育、专家讲座、论坛交流等形式,实现安全知识的推广普及和安全技术的交流。

四、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手段,对于矿山生产来说,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在生产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通过建立信息化的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对矿山生产进行实时检测,提高了矿山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长坚.信息化在矿山管理中的研究[J].中国矿业,2011,20(7):122-125

第11篇

【摘 要】本文在界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健全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对策

一、会计信息化概述

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送、存储、检索等处理,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实时会计信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

二、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新的发展阶段,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使会计人员减轻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的工具。因此,虽然企业发展了,其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所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2)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从我国人才供给调查报告看:我国中低层财会人才供给饱和,甚至过剩,而高尖端信息技术与会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却极度缺乏,供不应求。因此,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3)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性,这就要求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一部分企业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员缺乏、业务链脱节等原因使财务软件大多只在财务部门使用,致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从而影响企业会计信息化实现的进程。(4)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一是保密性差。大部分会计软件都没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简单的复制数据库文件即可很轻易的获得会计信息化档案资料。二是安全稳定性差。随着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感染率日益提高,感染途径也从以前的存储介质传播发展到现在的在网络上传播。同时,大量的专用病毒和间谍软件的出现对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三是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在会计信息化时代,系统授权方式是主要是口令授权,通过绕过财务软件的关卡,可以打开计算机财务数据库进入财务报表等系统。一旦口令被人偷看或窃取,便会带来巨大的隐患。四是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当今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处理程序化、自动化、集中化,使得处理结果一旦发生错误,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造成多种数据文件、账簿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失真,并且可能使系统出现反复性差错。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规范和制度。完善内部控制需要科学合理的会计控制规范。科学合理的会计控制规范既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也是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法律保障。信息化系统应该配合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特别是内部控制体系质量的提升才能体现其应用价值。要做到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权限设置全面分离制约,将业务授权、业务执行、业务记录、业绩检查很好的分离,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很好的分离制约。(2)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一是完善审计准则。我国制定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虽然明确了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规则、审计计划、内部控制研究、评价与风险评估及审计程序,但并未从根本上达到发现和预防信息系统舞弊的目的。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奖罚政策,而且奖罚政策的标准也要不断改进,以达到激励和约束的目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四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3)强化风险意识,注重开发安全产品。(4)健全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制定符合本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办法,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料及时存档,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二是完善硬件设施建设。选用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信息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信息化软件。三是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借阅会计资料,应该履行相应的借阅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记录。四是加强会计档案的库房管理。会计档案的库房环境要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避开有磁场的地方。五是加强会计档案工作队伍的建设。社会各组织及会计人员都应加强合作和互动,共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12篇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有人员流动性强、工程项目分布点多、劳动密集等特点。传统的信息统计方法是书面记录,信息化不同于传统方法最明显的优势在于信息的易得性和准确性。将数据信息化有利于企业信息交流的流畅,不会出现横向或者纵向信息交流不畅的现象,这样就能有效进行各种信息交流,使得企业更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恰好能适应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强、数据量大、项目范围广的特点,将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施工企业信息交流储存的有利武器,打破企业空间、地域、时间的局限,为管理人员创造出新的管理方式与环境,使其准确、及时地获取企业各种信息。因此,创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为企业建立共同交流信息的平台,企业成本的核心为施工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也主要来自于施工信息。

1.2提高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

建筑施工行业有传统的施工习惯以及固有的行业特点,这些特征都会影响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传统施工过程中引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期通过新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施工方式。

1.3杜绝扰乱建筑市场的不良行为产生

各行业的主管部门若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将会扰乱市场。在招投标活动中,若是没有及时有效的信息公布、广泛的信息传递,投标单位可能就会减少很多,这样的活动不符合投标规范要求,若是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就能及时传递招标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招投标过程中的公平、公开、公正性,从而对建筑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对施工企业加以管理,营造一种和谐竞争的行业环境。

1.4降低信息的风险性

建筑工程具有庞大的信息量,时时刻刻都有新信息的产生,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各种资讯、咨询信息的交流,寻求合作的信息,因此创建建筑工程信息系统是极为有必要的,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在系统数据流通的过程中,若是有阻碍信息传递的阻力存在,就会对人力、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既会对企业利益产生损害,又会影响建筑市场的发展。由此可见,利用信息化管理可以弥补信息反馈、传递机制的不健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得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与开发商、业主、分包商、承包商、工程师、设计师等之间进行协同工作,达到减少成本、降低风险、保证质量的目的,同时还能合理地缩短工期。

2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设计和应用

2.1进度控制信息化管理

进度控制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施工总承包进度和进度管理模块与其他信息模块相连接两大内容。施工总承包部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两种工作方式:网络——子网络和WBS(项目工程分解结构)。依据制定的工程总体进度网络计划,通过建立里程碑,将WBS节点上分配的资源自动导入网络图。这样就可以利用网络下发工作并对其进行分解,接受分包商上传的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进行实际进度的自动统计汇总,做出与计划进度的对比分析。进度与其他信息模块的连接主要有以下四点:进度与合同管理模块连接;进度与采购模块连接;进度与支付申请连接;进度与设计变更、合同变更连接。

2.2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

机械管理主要包括:设备进出场的记录;设备的编制与审核;设备易损件的查阅和统计;设备维护的提示维修保养时间;设备的损耗统计;设备档案等。

2.3质量与安全控制信息化

2.3.1质量控制信息化。工程项目的质量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的约束下,对工程项目中每一质量控制单元进行管理,主要包含的功能模块有工序检测、质量检测管理、质量缺陷、工程项目划分及事故的登记处理等。每个管理者应当依据国家标准进行相应模块的质量管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以期做出精品工程。

2.3.2安全控制信息化。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是指相关施工安全信息的收集与维护,主要有安全检查、安全措施、安全操作规范、安全事故及处理、伤亡事故、安全会议、安全培训等。

2.4合同与资料管理信息化

2.4.1合同管理信息化。所谓合同管理信息化工作,就是要对工程施工各个部门有关该项目的合同进行信息化建档、分类、归档。分包商、施工总承包部就能以多种形式依据自己权限的不同进行对分包合同、总承包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等进行追踪、查询,以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同时还能对归档的文件进行变更的全面化管理。

2.4.2施工资料管理信息化。进行施工管理的时候,会产生许多施工资料,这些资料数目繁多、种类繁杂,并且还与时间编号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这就要求这些资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归档,并依据资料管理的规程、国家标准以及城建档案馆的要求和规定,保证进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资料具有可追溯性。仅依靠传统资料整理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