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农业调研

数字农业调研

时间:2023-06-08 11:2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农业调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农业调研

第1篇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 问题尤为重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xx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xx,先有xx”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

菜市场,电脑城,xx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xcel处理。访谈人数 7人 ,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第2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狠抓__“数字民政”建设

20__年4月13日至17日受__州民政局党组的委派,由__州民政局王强副局长带领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就我州民政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深入到三县一区民政系统作了全面的检查调研。检查调研采取听、看、问的形式,对州局年初布置的民政各项业务和农业人口统计数据录入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检查,重点调研了解民政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了基层民政系统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年内完成党组确定的“数字民政”建设任务奠定了基础。

这次检查调研主要是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方案而安排的一次活动,也是结合民政工作实际,以“数字民政”建设为调研重点,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次具体行动。“数字民政”建设对新形势下的民生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步伐加快、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不断出现,社会潜在不稳定因素较多的关键时期,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让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是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用科学发展统领民政工作,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全面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瓶颈问题的信心。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必须紧紧围绕民生保障这一中心任务,立足解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困难和问题,在创新民政工作流程,加快民情信息监控,掌握困难群体动态,落实救助保障措施上狠下功夫。按照这一要求,调研组以“数字民政”建设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与三县一区的民政干部和政府的分管领导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特别是对民政各项业务基础数据作了认真的检查指导,对录入内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抽查,对数据录入的质量要求作了认真交待,同时就如何把握民政工作的主动性,应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指导。尤其是对州县乡三级民政业务衔接和业务交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将此环节纳入了问责内容,强调如有未经各业务科、股、室统一审核而出现数据打架情况,造成业务资金不能如数到位的将对当事人进行问责等。同时,调研组还对“数字民政”建设的基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解,从总体上看各县人民政府都对“数字民政”建设的经费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目前,全州各县都已配备了打印机,电脑和数码相机,三级联网的硬件投入也在争取之中,都表示按州局要求在年内完成投入。

民政信息化建设是加强民生保障的迫切要求。为切实履行保障民生的重要职责,调研组每到一处认真听取了广大干部职工反映的存在问题及困难,一是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二是基层民政组织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三是基层民政现状与政府职能转变目标不相适应。四是基层民政干部队伍的老化与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

针对基层民政工作基础薄弱,工作量不断加大的实际,调研组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一是必须强化工作力量,加快信息化进程。二是必须强化基层民政机构职能,努力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与所承担的任务相适应。三是必须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优化民政职能,强化民政队伍,使民政真正成为党委政府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的职能主体。四是必须优化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切实解决民政干部老化现象。

这次以“数字民政”建设为重点的调研工作,是我们__州民政局在为民解困的实践中一次有组织,有目的调研活动,是为党和政府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搭建的“平台”。我们坚信,通过搭建这一“平台”,将进一步畅通社情民意反馈的渠道,为切实把党和政府改善民生,发展基层民主和共公服务的成果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个群众身上提供了有效保障。

第3篇

数字化小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2021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浙农字函﹝2021﹞229号)要求,切实抓好“数字三农”专班重点任务“肥药两制”改革集成应用,推动“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建设数字赋能,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职责分工

(一)机构人员

组长:皇甫伟国,负责小组全面工作。

副组长(常务):朱秀丽,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小组日常工作,协调对接相关单位。

副组长:宋兆祥,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子平台、农产品合格证、农业主体生产记录等工作。

副组长:余晓华,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做好自建农资监管平台网络公司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的协调对接,4月底前完成系统对接;负责数字化系统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肥药批发环节大数据统计等工作。

副组长:吴降星,协助组长开展工作,负责化肥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化肥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负责农药定额施用示范区建设,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融入数字化系统,配合做好农业主体农药购买施用环节的生产记录。

成员:齐敬甲,“数字三农”专班成员,协助组长、副组长抓好各项工作,负责综合试点县创建、试点主体培育,筹办相关活动和会议;负责落实上级交办各项任务,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起草和信息宣传,联系网络技术开发公司做好数字化系统建设。

成员:章雯雯,负责与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小组的对接联系,做好调度和统计工作,完成各项交办任务。

成员:周宏华,市农业综合执法队联络员,承担农资监管与服务子平台运维管理,组织开展示范农资店的创建验收,做好业务指导和操作培训,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曲龙,质监处联络员,承担农产品质量追溯子平台运维管理,配合开展试点主体培育,抓好农产品合格证和生产记录电子台账,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高湖滨,市农技推广总站联络员,承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叠加进数字化系统,会同科教处建立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承担制定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标准和技术导则并导入数字化系统,参加相关协调会议。

成员:吕长淮,负责《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精准管控应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建设方案》和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改革项目实施方案》的拟制,负责与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和宁波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对接,负责做好系统平台建设招标、实施等工作。

成员: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人员,负责做好需求对接,提供技术支持,完成与数字化系统开发相关的各项工作任务。

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科教处。

(二)工作任务

坚持从“农民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政府实现肥药双减量”的双向需求出发,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为载体,推动“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落地,加快构建快速响应、高效执行、精准追溯、科学决策的执行链,不断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能和智治水平,打造农业高质高效金名片。

二、指标体系

(一)数字化系统。在系统中设置肥药实名购买活跃度、定额施用活跃度,肥药实名购买活跃指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4个核心指标。前两者用于评价农资店、试点主体“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后两者用于评价区县“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应用程度。

(二)示范农资店。按照省厅“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评价指标体系(浙农法发〔2020〕5号),体系内包括数字化管理、绿色化服务、规范化经营3个方面共14个二级指标,对符合条件的报省厅认定为“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

(三)试点主体。按照浙江省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绿色生产、绿色环境、绿色资源、绿色管理、绿色形象5个方面,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业大类,差异化设置二级指标的内容及权重,对农业主体进行滚动式评价,在系统平台中以三色图形式展示。

(四)综合试点县。按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实施方案,在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中设置试点创建、制度创新、生产方式、资源循环、生态环境5个方面共25个二级指标,对完成创建的4个区县市报省厅进行分批认定。

三、工作体系

(一)下达计划。印发“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2021年工作计划,明确综合试点县、示范农资店、试点主体等各项目标任务,将数字化系统建设和应用作为强基固本的重点任务。

(二)组织实施。梳理“需求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改革清单”四张清单,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联系制度,实行“周报送、月通报、季会议、年考核”工作机制,适期召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协调会、座谈会、现场会。

(三)服务指导。依托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建立面向农业主体的“一对一”联系责任制度,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现场调研和检查,切实抓好以电子台账记录为重点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四)评价验收。按照“县级自评、市级初评、省级验收”的流程开展综合试点创建评价验收。

(五)考核管理。推动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等指标纳入“五水共治”、乡村振兴实绩、平安宁波等考核体系,根据数据调度情况对区县市考核打分,压实各地政府职责。

四、政策体系

系统梳理“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工作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有的放矢出台《关于开展“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试运行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五、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由两张画像组成,一是从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维度,勾勒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画像;二是从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等维度,勾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画像,综合评价各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

    

附件: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附件

宁波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

分任务

难点堵点

对策措施

责任单位

“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

在省厅统一建设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中,主体评价等模块以及活跃度、活跃指数等指标仍需完善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根据要求于4月下旬完成相关模块和功能建设

科教处、农业综合执法队、质监处

“肥药两制”改革千家试点主体仍有4家未录入系统

督促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于4月下旬之前,根据各区县市提供的试点主体名单完成数据核查入库

种植业处、科教处

省市县一体化的“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建设仍需加快

4月底前,将今年的4个“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创建县率先接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监管系统

科教处、镇海区、象山县、慈溪市、海曙区农业农村局

宁波以及县市区使用自建平台,还未实现无缝对接省“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负责做好有关区县市农业农村局、省厅委托的网络技术公司、负责开发地方自建平台的网络公司三方协调对接,抓紧落实具体操作方案,4月底之前完成系统转移或者系统接入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区县市农业农村局

在局“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浙政钉、浙里办应用平台上无法直接打开“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

加强与“数字三农”专班对接,推动市“肥药两制”改革数字化系统接入“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和市政府数字门户,力争4月底之前系统上线并试运行

科教处、局“数字三农”专班

“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

对“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创建情况掌握不深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重点检查网络连接、系统安装、硬件配套、主体操作等方面,加强对不达标农资店的监管和指导。建立“肥药两制”改革农资店退出机制,于年底省厅发文公布农资店验收名单时进行动态调整。

农业综合执法队、种植业处、政策法规与改革处

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水平不高

在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认真开展农资经营主体系统操作培训

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

部分农资店硬件设备老旧,无法正常使用

开展示范农资店建设

农业综合执法队

“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培育

各地提供的“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质量不高,相比于改革要求有一定差距

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于6月上旬组织开展复查,要求各地围绕生产台账记录,重点清理“空壳”合作社,结合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性家庭农场、数字化工厂建设,重新梳理选定培育对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性政策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产业信息处、政策改革处、合作经济处

大部分试点主体还未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开展生产台账电子记录

5月底前,率先在试点主体上推动合格证制度由主体追溯向过程追溯延伸,切实抓好生产记录电子台账

质监处、农业综合执法队、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技推广总站

在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中列入千家试点主体大轮训年度任务,指导各地开展数字化系统操作和生产台账记录培训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要求各地于6月底之前落实试点主体“一对一”联系责任制

科教处、质监处、种植业处、畜牧处、渔业处

推动试点主体培育情况作为绿色食品标识认定和产销平台推介的重要依据

产业信息处、农业绿色发展中心

线上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服务不够

5月底之前在系统内设置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试行标准,按照配套技术导则和重大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产品推荐名录提供用药指导和建议。

农技推广总站

“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未在数字化系统内叠加

6月底之前,对接省厅“浙样施”平台有关功能在数字化系统实现有效叠加。

农技推广总站

试点主体培育情况缺少评价依据

7月底之前,按照省厅农业主体绿色发展评价管理办法并开展滚动式评价

科教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处、农业综合执法队

试点主体化肥减量情况缺少监测调查

11月底之前,制定出台试点主体化肥减量跟踪监测调查制度

农技推广总站

“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

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4月底之前,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五水共治”、平安宁波年度考核体系,每月通报各地工作进度

科教处

将肥药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活跃指数纳入“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创建评价体系

科教处

 

 

 

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农业科技期刊;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77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户外、广播、电视4大媒体之后的第5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渠道不断地拓展,新媒体已经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阅读习惯,所以科技期刊也应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进行转型、整合,利用新媒体扩大影响力,从而寻求到更好地发展空间。农业科技期刊承载着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传播农业知识、交流最新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科学评价等使命,是展示一个国家农业科技水平和发展现状的窗口,在科技期刊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媒体背景下,对于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下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模式。

1新媒体的特点

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新媒体(网络采编平台、 官方主页、电子邮件、官方微博、 博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手机新媒体((手机报、手机电视、微信、飞信)),电视新媒体等[1] 。新媒体的4大特点为:交互性和时效性;海量性和共享性;个性化和社群化;多媒体和超文本。其具有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推广方便等特征,因此新媒体在灵活性方面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

2 农业科技期刊在新媒体下的发展模式

2.1 与读者的互动

2.1.1 传播方式的双向性 传统科技期刊是单向地向读者传递信息,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是双向的,新媒体技术传播的互动性决定了其在科技期刊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科技期刊中读者只能处于接受的角色,而在新媒体下,读者却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作者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信息接收者,利用新媒体和读者进行交流,这种信息的互动性使传统科技期刊焕发出新的活力[2]。

2.1.2 新的交流方式 传统科技期刊以学术交流为主要的交流方式,而新媒体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平台、QQ等新兴的传播方式,更好的和作者、读者之间进行互动,同时新媒体的受众更多,传播面更广。因此在新媒体下,能增强期刊工作者和读者、作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进一步丰富期刊内容、增强期刊的影响力。

2.1.3 新的推送模式 农业科技期刊的读者,期望获得对自己工作、生活有实用价值的文章。编辑部工作人员可以收集读者的需求信息,和期刊现行的模式进行整合,在保证期刊科技价值的前提下不断地扩大期刊的受众群体,并推送给可能有需求的读者,使读者有个性化、定制化的感受。在进行推送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质量,还应该尝试推送方式的个性化,通过调研了解部分读者阅读爱好,采用取多元化形式来推送,例如推送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的结合体。

2.2 创新发行模式

2.2.1 表现形式 传统科技期刊往往以文字和图片2种形式来呈现,而新媒体则可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的表现形式,使期刊的内容形式表现的更灵活,更“接地气”,以鲜明的特色赢得更多的读者。

2.2.2 新的发行模式 新媒体下,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正在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年轻人现在更习惯在电子设备上进行阅读,所以科技期刊在做好纸质发行的同时,应该将目光转移到电子期刊的发行。但是,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特别是农业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行,还主要依赖于国内一些大型的数据库平台,只是机械地将传统期刊纸质版内容数字化,并上传到网上进行有偿地下载和浏览[3],这离真正的期刊数字化还有一定距离,编辑工作者应探索移动终端的发行模式,这样才能使科技期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更好的服务于读者。使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文章,并且实现读者、作者、编辑三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农业科技期刊的工作者已经逐步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办刊过程中的重要性,开始尝试着新媒体下的转型。农业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2.3.1要有宽阔的视野和活跃的思维 我国农业科技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农业科技期刊的编辑应具有扎实的编辑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农业知识,能熟练应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同时要了解农业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编辑领域的前沿信息,还要把握好市场动态并具有选题策划及组织实施能力,随时吸收最新的国内外农业科技热点,了解新的农业科技知识,这样才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2.3.2熟练的使用新媒体工具 多数科技期刊采用了网络采编平台,同时,在期刊的推广中,许多期刊运用了微信公众平台。 编辑工作者应熟练的运用好各类新媒体工具,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更好地完成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等工作。加工出作者搜得到、读得懂、用得上的好作品,努力提高大数据下论文的显示度。

2.3.3 术业有专攻,细化编辑的分工 应对新媒体的发展,编辑工作者不能只局限于常规的校编工作,应该将工作进行细化,根据数字出版的特征可将编辑分为:策划型编辑、学术型编辑、技术型编辑、营销型编辑。这样编辑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专项上的做到更专业。

3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应主动顺应从传统媒体传播向网络传播转变的这个趋势,适应新的发展模式。而农业科技期刊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求自身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创新,不断的拓展期刊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期刊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实现在新媒体时代的进化,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磊.新媒体导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

[2] 陈唯真.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科技期刊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03).

[3] 向飒.期刊数字化发展及品牌延伸[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66-67.

第5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竞争已不仅仅限于企业资金、人才、规模、质量等,更是对市场信息的正确判断与把握。创业者尤其要注重收集有价值的创业信息。对信息的正确把握和应用会为创业者争取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林林总总,纷纭庞杂,与农民朋友密切相关的,首先要数市场行情。老经验已经不适应当今的市场,没有市场信息更不能致富。要及时了解市场行情,随时调整种养结构,紧跟市场搞种养,才能有钱可赚。

产品质优价才高。想要产品质量好,优良种苗是关键。农民朋友在种养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名特优新种苗信息,及时进行品种结构调整,以适应需求,获得更多效益。例如养猪户想要增加效益,就可以关注种苗信息。养猪户养殖的多是土种猪,不仅耗费饲料多,而且生长速度慢,每年出栏率也比较低。当养猪户了解了有关肉猪新品种的信息后,就可以逐渐淘汰老品种,更换新品种,出栏规模增加,品质上升。效益也自然随之增大。

有的农民朋友认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关于农业方面的政策信息与自己离得很远,其实这些却正是农业发展的风向标,应充分利用好政策信息资源。

气象信息容易被农民朋友忽视,其实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及时了解天气情况,预知中短期天气变化,可以做到早计划、早防范,减少损失。南京市浦口区大桥村蔬菜种植大户杨传明对此深有体会:2008年农历二月初七,他事先了解到当天有大风,提前将蔬菜大棚的塑料薄膜盖好。而对气象信息不太重视的周边种植户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可见有效信息对于市场发展来说就如同指路的灯塔一样,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避免或减少损失,从而取得更大成功和更多效益。那么有效信息从哪里来呢?

大部分农民朋友相信政府,认为来自政府的信息比较可靠。的确,政府部门的信息准确性高,权威性强,而且政府部门信息来源广,有整合出优质信息的独特优势。

通过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了解信息,也是大多数农民朋友所熟知的途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农民朋友获取信息的宝库,可以通过中介组织、经纪人、批发商等获取有关信息,指导生产,避免盲目性。例如,江苏省江阴市璜土镇葡萄协会有会员200余人,种植葡萄面积2000余亩,带动了全镇农户种植葡萄3500余亩。为帮助会员和农户掌握技术,葡萄协会按照农户的需求,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实用技术问题。专家和技术人员所讲,都是农户所需。因此,技术转化快,见效快,葡萄产量大,售价高,目前该镇年产优质鲜食葡萄6000余吨。总销售收入达3000余万元,纯收入1600余万元。之所以璜土镇会出现葡萄产销两旺的局面,正是因为该镇依托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解决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问题,加快了增收的步伐。另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及时掌握生产技术和市场动态,组织和指导农民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目前,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还没有被广大农民朋友接受,但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信息量大、涉及面广、速度快,已逐渐被部分农民朋友利用,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将逐渐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网络信息致富农民的例子不胜枚举。农民张江从网上了解到,随着我国对草原沙漠生态资源管理力度的加大,甘草价格将上涨,他从甘肃、内蒙古引进甘草试种,当年获得成功,每亩收入近15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发展甘草1300余亩,形成当地有名的甘草基地。另外,报刊、电台、电视同样是农民朋友获取信息必须关注的重要途径。

要获取有效信息,需要练就一双“市场眼”。在致富路上,才能少走一些弯路。因此,在辨识农业市场行情中有用的信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比较分析,去伪存真

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农业市场信息,开始时都是杂乱无章的,其中还会混杂一些虚假的、不全面的信息。因此我们首先要对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去除不可信、不真实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其时效性和实用性。

那么,如何判断所获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呢?我们可以向知情人士打听,也可以亲自考察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判断某一渠道过去提供的信息质量、该渠道提供信息的动机以及该渠道的可信度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将虚假的信息,或过时无效的、不全面的信息剔除出去,留下真实、可靠、全面的信息。

2. 逆向思考,防止受骗

农业市场的许多信息往往是带有诱惑性的,如“包技术、包回收、包利润、签订合同、实行公证”等。表面上“诚实可信,万无一失”,但是,如果反过来一想,如此好的信息,为什么信息者自己不做?别人为什么不做?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其中很可能有陷阱。对于这类信息,千万别盲从,以免上当受骗。

跑市场有一个常见的误区:过于相信得出的结论,尤其是当它们以大量的数字、复杂的表格、从来没有见过的华丽图表等形式出现时,更易迷惑人。人们迷信数字,而跑市场搞调研就是数字的代名词,于是人们就对调研的结论照单全收,却总是忘了追问一句:这些数字是怎么得来的?

3. 实地考察,亲自检验

有些信息单位或皮包公司其实并没有生产或研究场所,他们只是在做一些网上信息、报纸杂志、书本资料等的剪辑、加工和整理。可以要求他们提供真实可查证的、具有说服力的宣传资料。资料应包含文字、图片、企业介绍、效益分析、生产情况等。一般情况下,正规的企业宣传资料印刷精美、图文并茂,分析具体详细;而宣传资料粗制滥造、内容简单、杂乱无章、图片模糊的企业就值得怀疑。最好是亲自到实地明察或暗访,以求得真实而全面的信息。

4. 专家能人支招,把握实用信息

第6篇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泰州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XX年、XX年被泰州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XX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数据、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在系统内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竞赛、评比等项活动,促进农业统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7篇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乡村;电子政务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45-03

一、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

云南省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三农工作新形势决定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云南省通过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采取以点先行、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完善政策、先易后难、逐步推广的政策,对于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云南省农业厅在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中已经给出了简要的概括描述:“通过完善互联网、电脑、数码照相(摄像)机等农业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农村基础情况、乡风民俗、政策法规、政策补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农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名优产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资源环境管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疫情检测防治、气象、扶贫开发、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采用图、文、声、像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农村基层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由此可知,“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实质就是三农的信息化建设。

二、从“数字城市”到“数字乡村”

1.用“数字城市”带动“数字乡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的运用已经融入到了城市经济、乡村经济及其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一般首先是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建设发展,而后慢慢过渡到落后地区及乡村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信息时代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如中国信息化发展,首先是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等发达城市率先进行科学规划并进行试点工作,而后才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开。一般来说,城市以工业化为主,而工业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乡村以农业为主,而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按照成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先实现工业化,后发展信息化,然后再把信息化延伸到农业,最终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人们不仅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工业化发展,建设“数字城市”,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建设“数字乡村”,反过来,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的发展又为信息化提供了建设经验和技术支持。中国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同样得到很大发展的同时,用“数字城市”经验来带动“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促进的关系,两者也将共同推动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理解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内容。

2.“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能互动发展。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个全局性的长远的战略思维,其核心在于:(1)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或乡村问题;(2)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3)为建设数字省份、数字国家、数字地球创造条件。具体地说,就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层次上,长远地规划区域数字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从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整合已有的或者正在发展的与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相关的理论、技术、数据、应用和能力。数字城市与数字乡村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定目标。目前,应当建立多应用层面的数字化地区、数字化城市或数字化乡村,能够更广泛、深入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云南省自2007年提出“数字乡村”建设以来,“数字城市”建设同样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2008年11月4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考察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时指出:“昆明将建成为‘无线数字城市’,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毫无疑问,以信息化推进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是未来各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同时,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也要将实现地区数字化、省份数字化、国家数字化、全球数字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因为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及成因分析

1.现状。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从2007年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到2008年10月27日,全省共制作上传乡村视频文件2 238个,其中乡镇视频351个,完成比例为26%;行政村视频1 887个,完成比例为14.1%;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行政村有6 547个,完成比例为48.6%;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自然村有34 388个,完成比例为28.8%。另外,数据更新工作已完成近50%,其中德宏州、红河州、保山市完成了80%以上,普洱市完成17.2%、临沧市完成20.3%、迪庆州21.7%、昭通市25.1%。视频制作上传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昆明市已经完成了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楚雄州乡镇视频已经百分百的完成,大理州、保山市也完成得较好,分别完成了61%、44.4%。丽江市至今还未启动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普洱市只做了一个乡镇的视频,完成比例为0.09%、临沧市完成了3个乡镇和10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1.3%,昭通市完成2个乡镇和51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3.9%,文山州也只完成了3.9%[2]。从上面的这一系列数据中可看出,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仅仅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其建设力度仍在不断加大,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增多。但同时也会发现,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地方领导不够重视,目前仍就没有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信息化滞后等状况。

2.存在问题。总体来说,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离保障三农工作顺利开展还有一段距离。从科技上看,目前由于对“数字乡村”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对全省各地“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从人员素质上看,部分信息采集人员、电脑设备、电脑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影响了工作进度,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虽然对各村、寨进行了基础信息和照片采集,但照片采集数量不够,有的照片规格不附合要求,不能满足网页制作需要。其次视频采集制作要求要有较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摄像、编辑、配音,编辑还要有相应设备和软件,而部分地州,特别是贫穷乡镇均不具备条件;从工作进度方面看,有的地市(如昆明、曲靖、玉溪)工作进度较快,已按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全部村民委、自然村的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并已完成电子版信息表录入和照片分类保存;而有的地市(如香格里拉、丽江、怒江)进度较慢,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还未完成过半,电子版信息表录入、照片分类保存工作进度缓慢;从建设规划角度看,云南省各地市在数字乡村建设上的条件、标准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统一、规范的规划和技术标准难以确立,即使在着手统一规划之后,也很难尽快达到协调统一;从自身利益考虑,在统一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市对本地区的利益考虑得太多,不仅仍然各自为战,而且顾虑太多,拖拉被动,对总体建设规划不支持,具体到各村和个人则更不会积极响应,甚至还会抵触;从应急管理和服务体系角度看,旧的应急体系容易导致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表现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重复投入,各地市为了完善本地区的应急机制,往往重复购置一些设备,同时增加一些人员。另外,随着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现有应急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不仅变得反应迟钝和效果不佳,而且还常常发生相互之间的脱节和制约,造成本就非常有限的应急资源大量浪费,导致应急管理与服务成效急降。

3.原因分析。毫无疑问,“数字乡村”的建设其基础条件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程度的高低,如果某一地区信息化程度高,则该地区发展数字化也将相对容易。然而伴随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影响和制约信息化长远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对于在云南省数字乡村初始建设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上述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认为这主要还是应归结为云南省的信息化水平,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第一,云南省信息化应用总体上仍处于分散推进阶段,体制性、机制仍然存在,电子政务协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第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相对滞后,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信息系统的标准、相关数据的格式、形态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信息化发展水平尚不平衡,地区间、城乡间信息化水平差异明显,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较为明显;第四,信息化普遍服务的广泛性不够,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尚待完善,低收入社群和弱势群体的信息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加剧倾向;第五,信息化“双刃剑”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信息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黑客攻击、不良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信息安全管理比较薄弱,信息安全的技术能级亟待提升。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威胁着重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3]。

综上所述可知,在云南省“数字乡村”持续快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只有立足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再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认真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才能强化云南作为全国“数字乡村”的领头兵地位,才能为其他省市提供相关的参考标本,才具有其他省市借鉴的价值,才能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基本框架,勾勒出“数字云南”的大致轮廓。

四、建设“数字乡村”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是一个创新,综观全国三农工作的开展过程,把三农纳入信息化建设,云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因此,对于云南省乡村数字化的发展就不可能从其他省市借鉴经验,但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的建设无疑都给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基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数字乡村”。云南省电子政务工程自2002年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也自此开始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省电子政务骨干网已接入4 344个政务部门,省级各部门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网已建及在建全省性专网达44个,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得到充分应用。另外,2007年7月以来,云南省建立了以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为龙头,80个省级部门网站、1 300余个州市政府和部门网站、8 300余个县区政府和部门网站为支撑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群,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为下一步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审批、交费、办证、求助等电子政务应用以及实施网上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因此,如果云南省在建设“数字乡村”时能很好地应用其已经成形的电子政务平台,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很好地利用云南省电子政务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相信定会为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基于数字城市经验发展“数字乡村”。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可谓独一无二,因此,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也并非毫无经验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100多个数字城市的建设经验就可作为参考。如“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数字深圳”、“数字杭州”的建设都已经初具规模,其经验也可谓丰富。另外,2004年,云南省为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和步骤,提出了建设“数字昆明”的设想,并开展了对“数字昆明”建设的前期摸底调研工作,2007年底,“数字昆明”建设启动了三期工程――昆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扩容项目,并计划于2008年8月完成。从中可以看出,云南省通过对“数字昆明”的建设,已经总结了一套“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思路,相信对云南省数字乡村的信息化工作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所以可认为,在云南省建设数字乡村时,如能借鉴其他省数字城市建设经验,把在云南省打造数字昆明的技术、思路,通过修改完善后,直接转嫁到数字乡村建设上,进行去粗取精,优势互补,相信定能促进云南省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

3.基于云南省省情完善“数字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十一五”时期,云南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目标。并认为,全面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进一步提高云南人民文化经济生活水平的急迫需要和重要选择。正是立足于这一战略选择,云南省的信息化发展从电子政务开始,接着打造数字城市而后迈向数字乡村,以建设“数字云南”为长远目标,最终构建面向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全数字化信息系统。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规模庞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统筹协调,节约物力,即集中全省各业务部门现有设备和信息资源,与国家实施的“金农”、“金水”、“信福”和“三电合一”项目等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相结合,不搞重复建设。同时,还需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农业信息交互平台,尽最大努力争取做到使云南省数字乡村信息库内容基于省情,立足于三农,让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开放的现代化、信息化模式,为云南省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整体性地解决区域、全球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问题,为解决全球范围内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方案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EB/OL].云南数字乡村网,ynszxc.省略/szxc/ProvincePage/newsview.aspx?id=2280016,2008-01-10.

[2]省农业厅“数字乡村”工程项目实施小组办公室,全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N].数字乡村快讯,2008-10-28(2).

第8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村;调查问卷;建议

一、研究背景

1、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问题,从获取信息和信息应用的角度来看,城乡信息技术鸿沟是加深二元结构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和加强农村互联网发展,不仅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消除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化解二元结构的诸多矛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产品交易方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目前,商务类应用在农村网民中的渗透不断扩大,使用率得到一定提升,可见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3、研究意义

陕西省洛南县麻坪镇山地众多,传播媒介相对欠缺,与外界信息沟通较为闭塞,与此同时麻坪镇农特产品、旅游业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必定能在日后作为麻坪镇发展建设的有力工具。在电子商务开拓方面有三点重要意义,首先是发展麻坪镇乃至中国农村的电子商务,可以解决普遍存在的农业信息闭塞的问题,为农业发展进行信息化改革服务,更好的促进农业信息商务化、数字化;其次是可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尽量在销售方面缩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互联网能为农村提供这一交易平台,帮助农民主动地选择有利市场进行销售;最后是方便麻坪镇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在交通较为不便的情况下,拓宽了与外界交流的途径,创新了购物方式,能够更好的服务农村居民生活。

二、问卷数据分析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总结

1、麻坪镇互联网发展及使用基本情况

从调研数据可以得出,麻坪镇拥有电脑户数比例和上网户数比例在逐年提高,表明该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提高。然而综合历年来的趋势来看,当地上的互联网普及率明显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麻坪镇电商发展与应用情况

从调研数据可知,不经常在网上购物的人数占比最大,为46%;经常在网上购物的人数次之,占26.7%;听说过但没有尝试过的人数,占25.5%;根本没有听说过电子商务的人数占比最少,为1.9%,这些数据说明网民的网购意识还有待提高,对于电子商务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3、麻坪镇人口构成特征

由统计数据得知,麻坪镇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比例最大,为86.8%,这部分人口多为留守人口,农活较多,没有时间接触网络;同时当地人文化水平较低,其中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占比最大而高学历水平占比极小,这部分人口知识能力水平所限,掌握不了网络的使用;再有当地年龄区间为40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40岁以上的人口中接触网络的人数比例非常小,主要原因是这些人年龄相对较大,思想保守,没有多少上网的意识,没有意识到网络带来的便捷。以上这些都是导致该地区的目前互联网发展状况较不发达的重要原因。

4、麻坪镇网民上网行为

统计数据显示,麻坪镇网民上网行为受生活作息规律的影响较大,网民多在农闲休息时间上网。麻坪镇居民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居多,过多的农业生产活动说明农业占据了农民大部分时间,导致农民上网实际的减少。同时,当地网民在家上网的人数占总网民人数的比例较大,占上网总人数的72.7%,并且绝大多数的网民选择手机上网(占到80.7%),几乎没有人使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也说明上网设备比较单一。当地居民上网的频率较高,有52.8%的网民是几乎每天都上网,19.9%的网民是每三天上网一次。这一数据说明当地的居民对网络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5、麻坪镇网络设施情况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得知,麻坪镇的网民以使用4G和3G手机网络信号为主,主要以4G信号为主,占到了84.1%,使用的月流量大多数在100M以上,占到了69.6%。从使用有线网络的网络用户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网民每年的网费大体在500-1000元这个范围内,相对于当地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来说,这个价格有点略高,但只有4%的网民对网速感到满意,说明运营商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较高的网络费用并不匹配。

6、麻坪镇电商发展与应用情况

由数据可得,经常在网上购物的人数只占到26.7%。在使用网购的网民中仅有10.3%的网民逛购物网站的频率达到了一周一次或更多,说明麻坪镇网民的网购意识还有待提高。再者,有57.9%的网民有明确的购物需求时才会网购。据此可以看出,当地网民逛购物网站的频率总体不高且消费行为相对理智,目的明确。由于麻坪地区多山,交通不方便,快递服务沉淀不到位使得网民对物流产生不满。据统计数据得知,在所调研的网民中,对于发快递方面,59%的人表示“不可以方便收到快递,要到指定地点才行”,占比最高,其次认为可以叫到家的人数较多,占比24.8%;认为几乎不能叫到快递的人数最少,占比5.1%。进一步说明了该镇的物流体系不完善。

三、解决办法及对策

1、积极拓展农村网络市场,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

我们注意到,当地的网络设施建设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相对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当地的网络发展还是较为缓慢。所以我们建议政府的注意力还可以放在扩大网络的覆盖率,降低网络的使用门槛。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可以推出使用农村市场的网络设备。此外还可根据当地网民的上网习惯,运营商可以设置专门的适用于农村生活作息习惯的网络流量优惠时段。

2、转变农村网民网络使用方式,凸显网络对经济的发展作用

据调研情况可知当地的网民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网络应用也以娱乐类和社交通信类为主。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培训农村网民。正确引导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来服务于农业生产,学习丰富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使该地区的网民的网络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娱乐,能够运用网络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便利。

3、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农村网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

在调研中,一些农户提到,对网络并不了解,害怕上当受骗,据此我们认为政府可以与电商等相关部门积极协商,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列网络知识讲座,例如防止网络诈骗,网络购物流程讲解等。电商可以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解答农村网民的疑问,帮助他们走进电子商务,了解电子商务,接受电子商务。

4、加强农村地区的快递建设,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育良好的环境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当地参与过网络购物的网民,很大一部分对于当地的物流是有怨言的,我们也了解到,当地仅有中国邮政一家可以提供快递服务,大部分网民需要去县城的指定地点才可以取到快递。我们建议政府加大道路交通网的建设,为快递网络的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同时快递公司和电商对此类的山区,可以实行特殊的政策。

四、结语

通过我们的调研分析发现,现在麻坪镇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麻坪镇地区经济发展加速,且麻坪镇拥有电脑户数比例和上网户数比例在逐年提高,其互联网发展前景可观。当地居民结构特征方面多为小孩及老人。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使得其年龄结构和受教育程度都对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有所限制。同时,由于农村地区老年人居多,用电脑、手机上网用户需求少,市场很小。由此带来的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又很难带动当地互联网基建建设的投资。当地的物流体系不健全也限制着互联网及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如果当地政府及电信部门能运行商已有了非常有规划、适用的发展方法,分析清楚原因,对症解决,运营商与当地合力,再有电商把握好方向时机,当地互联网与电商发展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

[1]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

[2]李铎,王茜.农村电商成平台新蓝海,六成订单来自移动端[N].北京商报,2015.4.9.

[3]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状况调查报告书[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

[4]徐方.农村互联网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12.59-60.

[5]李伟.加快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关键性问题分析与机制创新创建研究[J].现代交际,2013.10.6-7.

[6]陈锋.互联网在“三农问题”中的作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7]张宝芳.农村网络的普及意义及发展途径[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7.94.

[8]刘伟.破解农村互联网发展主要制约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02)100-102.

[9]魏甜.电子商务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及建议[J].经贸实践,2015.07.94-95.

第9篇

2018年,是AI赋能行业、展示威力的关键年。企业和公众已经不再质疑“AI能不能”,而是迫切的想知道“AI怎么能”。AI必须要在生态建设、行业应用、产业赋能等方面取得比以往更大的成就,才能更进一步,形成燎原之势。

针对这个趋势,在1月16日CSDN举办的“AI生态赋能2018论坛”上,CSDN副总裁孟岩重磅了《2017~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路线图V1.0》。

本路线图从AI基础资源、AI基础技术以及AI技术主要应用领域等方面着手,基于十多位特邀业内专家的支持及众多的实际案例调研,探索不同行业的企业智能化升级的路径,并首次提出了AIMM——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模型,并将随时更新,动态开放,希望成为中国企业实现AI转型的有益参考。

CSDN《2017~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路线图V1.0》

主要观点摘编

1. CSDN首次推出AIMM——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模型

根据AIMM可以将企业按照智能化的程度划分为0~5级6个发展阶段:

0级企业无信息化

1级数字化:企业核心流程标准化和数字化

2级商业智能:在业务中运用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实现描述性分析

3级算法模型:企业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模型,预测和优化决策

4级AI采用:在业务中使用AI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实现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5级AI驱动:以AI为核心的全新企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2. AI投资热潮来临,然而超过五分之一的企业还不具备基本条件

2017年CSDN中国软件开发者大调查显示,22%的企业还未进行信息化改造,51%的企业刚刚在核心业务中实现了核心流程标准化和数字化。

3. AI人才需求迅速增长,薪酬比IT工程师高出一个等级

2017年,AI类工程师在全部IT技术招聘岗位中的占比为9.86%,是2014年的8.8倍。

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AI工程师,最高年薪可达140万,而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普通IT工程师的最高年薪还不到55万。

4.中美互有胜负:美国垄断AI芯片,中国在AI应用领域蓬勃发展

中国在AI芯片领域实力薄弱,玩家多为创业公司。而美国在这一领域既有英伟达、英特尔等重量级玩家,创业公司也层出不穷。

中国在AI领域除了BAT之外,还诞生了包括商汤、旷视、云知声在内的新兴独角兽,融资额度甚至超过美国同行,支撑AI应用蓬勃发展。

5.金融、文娱、安防等领域向AI转型的条件最成熟,农业、制造业等还有待观察

AI对各行业赋能需具备数据、计算力、算法、应用场景这四个要素,其中计算力属于通用基础设施。

金融、文娱、安防等行业条件最成熟,农业、制造业等还在积累阶段。

6.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额逐年攀升,智慧金融、智能汽车、智慧医疗最受资本青睐。

第10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 公共服务 数字鸿沟 包容性

1.研究背景

继办公自动化之后,互联网技术为政府信息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敦促各国政府重新思考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使“网下”的实体政府组织形态向“网上”的“虚拟政府”结构靠拢,形成以门户网站为入口的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然而,以电子政务互联网平台为主体的“虚拟政府”隐含着对通信基础设施和ICT综合技术的高标准要求,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政府更因前期基础设施和财政预算的限制在电子政府的构建方面进展较为缓慢,直接影响着本地公众的在线公共服务体验。另外,融合了电子政务的新型公共服务模式要求公民具备接入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条件,并具备操作和使用互联网政务平台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技能。

2.影响公共服务包容性的原因分析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时政论坛、博客和社交网站是目前我国公众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活跃程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共服务的包容性。孟庆兰(2009)通过调查我国公民在Web2.0环境下的政治参与活动,认为在政府门户网站中添加RSS和论坛BBS链接能够增强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关注程度,但真正吸引公众定期回访政务网站的关键在于政务平台能够向公民提供那些他们真正需要的内容。

除了电子政务网站的结构和内容因素,来源于ICT技术接入和使用差异的数字鸿沟问题是影响公共服务包容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张新红在2009年发表了系列论文探讨数字鸿沟的概念界定,并提出用相对差距综合指数法来测算数字鸿沟。薛伟贤(2009,2010)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角阐述和揭示了数字鸿沟的本质、成因、影响、测度及其解决对策,认为数字鸿沟在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四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差距,具有“马太效应”。闫慧(2012)对1989年以来国内外数字鸿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合回顾,认为当前我国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焦点应集中于消除社会分化、社会排斥、社会不平等和促进社会包容方面,关注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

根据第三方组织的互联网和信息化发展调查报告,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明显,欠发达地区的偏远乡村通信基础设施差、低收入人口比重大、教育程度和信息素养水平偏低。本文在撰写过程中选取了位于我国中部的湖北省十堰市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全市35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0万,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或乡镇。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2年12月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中提到,我国在2011年底城市人口已超过农业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相比之下,十堰市的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人口比例很高。尤其,该市农业人口集中的市辖五县一市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城乡收入比为3.5:1,农村偏远地区的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覆盖水平很低。另一方面,2010年11月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揭示,该市居民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为62%,15岁以上的文盲人口接近24万人,整体教育水平偏低,信息素养有待加强。由此可见,在十堰市的城镇与乡村之间、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居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电子化公共服务,降低了电子政府的包容性。

3.公众获取公共服务的现状调查

综合考虑个案地区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以及弱势群体电子参与的障碍,本文将公众获取公共服务途径的现状调查范围限定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市属各部门网站、秦楚网、秦楚论坛、秦楚微博,以及对这类电子化公共服务起到辅助和支撑作用的呼叫中心(热线电话平台)、流动服务车、信息服务站以及为公众和政府提供面对面交流场所的市行政服务中心。根据公共服务对象的不同,将电子政务划分为G2B公共服务(面向商业企业)和G2C(面向公民个人)两大类别。其中,对G2B公共服务途径的现状调查限定为十堰市地方税务局的“金税工程”政务平台。

3.1 商业企业(G2B)

“金税工程”已经入三期,网上办税“一站式”窗口,以及与之配合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服务偏远地区和流动宣传的纳税服务车目前进入了平稳运转时期;纳税企业基本都有专门的财务和办税人员登录网上办税大厅、负责完成办税和申报事项,整体来看,商业企业的公共服务获取途径固定、稳定,培训计划有序实施,公众参与情况较为理想,公共服务包容性较好。

十堰市商业企业的城乡区域性差别明显,纳税规模比较大的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商务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市区,乡镇企业则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体住宿餐饮商户为主。城乡企业对四类公共服务宣传方式(现场宣传、电台电视台、地税网站、报刊杂志)的喜好相对差距较小,乡镇企业因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更愿意参与现场宣传,现场宣传与地税网站的普及率比值为1.5:1。在电子政务平台所提供的“政务公开”、“法规查询”、“咨询互动”和“投诉举报”四大功能模块中,城乡企业的使用偏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城市企业希望随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动向(总点击率的40%),而乡村企业则由于信息相对闭塞,偏重于舆论监督的政治参与方式(总点击率的30%)。

本文同时调查了商业企业服务对象对目前电子政务实施效果的改进期望,在亟需改进的行政效果中排名最靠前的是“简化政务流程”和“简并报表资料”,这充分说明本市电子政务的“网下”流程改进有待加强。“加强培训辅导”名列第三,这表明公众意识到不断加强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持续培训、避免在信息社会中落伍。另外,从城乡差别的角度来看,乡村个体工商户在办税大厅由工作人员帮助报税的过程效率偏低,这与乡村公务员本身的信息素养有关,从侧面突显了城乡数字鸿沟问题。

3.2公民个人(G2C)

公民个人获取G2C公共服务的途径种类比较多,影响G2C公共服务参与途径的因素也比较多,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在城镇居民和半城市化居民(城市工作的农业人口)和农村居民中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的十堰市公民在互联网浏览目标和网络政治参与途径选择等方面的现状。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收回问卷285份。调查结果显示,半城市化人口和城市居民在选择互联网接入工具方面所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半城市化人口因流动性强、工作强度大、碎片化时间多,因而以手机作为主要的互联网浏览工具。在居民对电子政务网站的使用程度(不包括企业业务应用)方面,70%以上的城市被调查者表示曾浏览过电子政务网站,经常回访政务网站的比例约为20%,浏览和回访网站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公开目录(例如统计公报)、参与网络投票和在线调查,查阅卫生、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与此同时,本次抽样统计还揭示了在本市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的互联网接入和使用鸿沟:在“访问及回访电子政务网站”这一调查议题中,农村人口、半城市化人口和城市居民在“从未点击过”选项的比率是5.7:3.1:1.1,在“经常回访”这一选项的比率则恰恰相反,接近1:4.5:6。

4.影响公共服务包容性的数字鸿沟问题

本文对十堰市政府G2B公共服务和G2C公共服务的获取/提供途径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分析,其中G2B公共服务的获取/提供途径以部门电子政务平台和官方的客户端为主,以人工服务呼叫中心和移动信息亭为辅,在城镇与偏远乡村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接入鸿沟和公务员信息素养数字鸿沟。G2C公共服务的获取/提供途径在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城镇居民获取公共服务的途径是集合了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时政论坛和新闻站点的综合模式;半城市化人口通常利用手机终端和无线WAP模式接入互联网,受经济收入、教育程度和职业限制,以在线聊天、交友为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生活在较偏远乡村的农业人口缺乏宽带接入条件和互联网接入设备,接入鸿沟明显,因此农业人口的互联网接入地点通常为社区服务中心或信息服务站,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以农产品的产前市场预测、产中病虫害控制以及产后销售为主,参与网络政治的比例很低。

由此可见,城乡数字鸿沟问题是影响公共服务包容性的重要原因。在全面开展电子政务的背景下,我国欠发达地区在通信基础设施、在线服务参与程度以及人力资本等方面都相对薄弱,探讨如何根据当地政府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改进电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从而提升电子政务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以促进公民的电子参与,是值得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基金项目:十堰市软科学项目(20121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K201006)。

参考文献:

[1]孟庆兰:《web2.0环境下网络信息传播的障碍分析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张新红:《数字鸿沟测算方法比较》,《电子政务》2009年第11期

[3]薛伟贤、刘骏:《数字鸿沟的本质解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12期

第11篇

目前,全国31个省份一季度GDP数据及增幅均已公布,据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只有河南、甘肃和宁夏GDP增速超过了去年同期,其余28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均出现回落。其中GDP增幅回落最大的是,从去年一季度的19.8%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1.4%,增速下降了8.4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今年一季度各省份GDP增速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分化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广东、浙江、北京和上海的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值。

数字解读:速度崇拜导致“舍本逐末”,宁愿损失一点GDP,也要为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创造空间。各地的降速发展,不是国家行政命令使然,而是传统发展模式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遭遇瓶颈之后作出的战略抉择,特别是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省份来说,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段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增幅4.9%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4月出口同比增长4.9%,较3月大幅回落;而当月进口同比仅增长0.3%。进出口增速低于市场之前的预期,双双回落表明内需和外需的不振。这个结果并没有让市场感到意外。有中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广交会官方统计,第111届展会累计出口成交360.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下降4.8%和2.3%。这几乎是除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外最差的成绩单。

数字解读:欧美采购商“捂紧荷包”是广交会成交下滑的主因,受欧债危机影响,本届广交会欧盟到会采购商和成交金额均下降一成左右,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会影响新兴经济体的出口。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跌至8.1%,跌至三年低点,二季度经济走势便被赋予了关键的信号意义。眼下来自贸易领域的不利消息,让原本市场预期中的二季度触底反弹陡增变数。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判断,二季度才是本轮中国经济周期性下跌的真正底部,预计GDP增速仅为8%。

83%

全国共计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近日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针对舆论的质疑,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应表示,根据2011年最新抽样检测,我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我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

数字解读:可以少吃药,但不能不喝水。相较于食品药品安全来说,在桶装水、纯净水价格不菲的情形下,自来水水质安全更关乎普通市民的健康底线。抛开自来水合格率上的数字纠结不说,中国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同样令人担忧。再过一个多月,即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让我们翘首以待。

100年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报告称,以农业增加值比例、农业劳动力比例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进行计算,截至2008年,中国农业经济水平与英国相差约150年,与美国相差108年,与韩国差36年。据介绍,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玉米单产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之相对,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约为美国和日本的1%。至此,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和“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的尴尬境地。

数字解读:迄今为止,中国属于农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于中国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认为,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组织化程度过于分散,组织没有力量是最大的问题。

9200块

《2012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16日在京,数据显示,2011全年我国生产电影791部,总票房达到了131.5亿元,观众3.6亿人次,其中国产片票房达到70.3亿,占全年票房的53.61%;去年上映了28部3D电影,占全国票房28.5%;全国城市的影院数量突破了2800家,银幕以每天8.3块的速度增长,总数突破9200块,即将进入“万块银幕”时代。

数字解读:中国电影产业究竟现状如何,真如表面上的如此繁荣吗?专家介绍,虽然国内电影产业发展迅速,且平均票价的增速超过了GDP,但国产大片市场去年基本没有盈利,“许多片子第一周票房过亿,第二周跳水,第三周退出”。相比大片,中小成本电影表现突出,观众更加理性和精明,谁不细分市场,谁就是炮灰。更令人揪心的是,中国电影面临着好莱坞这个劲敌。虽然说我们是“巨人”,但对方是“超人”,空前的压力会使泡沫破灭,制作低劣的影片将彻底失去市场。

跌幅40%

上海是国内进口葡萄酒主要集散地,进口量已连续五个月下滑。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关区进口葡萄酒2962.7万升,均价回落至每升9.8美元。而去年下半年上海关区进口葡萄酒创下月进口量纪录,均价最高达每升11.6美元。据上海红酒行情系统报道,截至5月8日,一些超高档年份酒面临市场考验,跌幅逾40%,2008年份拉菲的外高桥保税价甚至从15500元跌至7230元。而一个突出的问题依然是,名酒仿冒乱象频发,红酒价格仍遭遇“炒作”考问。

数字解读:我国已位居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进口葡萄酒占据国内零售市场份额1/4以上,超过150个生产国正向我国出口葡萄酒。进口红酒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山寨产品、无牌产品也纷纷出现。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名酒”消费已远超真品实际产量,其中不乏假酒勾兑或劣酒装瓶。酒类定价更多属于市场行为,除了政府对产业的规范,价格走向理性还有待市场充分竞争,如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渠道加价。消费者也应掌握基本的红酒知识,如通过条形码分辨真实产地,理性选择酒种。

4.25亿

在香港上市的腾讯公司公布一季报称,受益于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和网络游戏收入的大幅增长,腾讯一季度实现营收96.4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增52.2%。引人注目的是,腾讯微博注册用户高达4.25亿,比同日稍早新浪公布的3.24亿注册微博用户数高出超1亿。同时,腾讯微博的日活跃用户为6700万,是新浪微博的2倍多。

数字解读:互联网的媒体化和深刻影响现实的特点日趋明显,同时也大大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视野,增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以腾讯、新浪为代表的微博发展迅猛之势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微博的发展,丰富了信息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使网络信息形成机制、传播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如何推动微博客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理应思考的重点难点问题。

1.32小时

近日,智联招聘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调研报告,称我国职场人士上下班往返平均耗时0.96小时,在参与调查的15个城市中,北京最长达1.32个小时,其次是上海,平均往返时间为1.17个小时。天津、沈阳、西安、成都的平均往返时间也均在1个小时以上。杭州、深圳平均往返时间最短,分别为0.86及0.87小时。

数字解读:越来越多的人开车上班,而机动车的快速增加,与公共交通和道路设施的建设进度不相符,机动车和道路资源有了矛盾,交通拥堵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同时,中心城区或繁华地带汇集了众多政府部门、商业机构等,每天有众多市民到这里上班、上学、办事。但中心城区的房价高,工薪阶层往往买不起,就只能住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新开发的区域或者郊区。距离一远,上班耗费的时间也就长了。城市交通拥堵、市民上班耗时长,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显现。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31次骨折

第12篇

关键词: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Digital Campus Application&Study against Data Warehouse and Data Mining Technology

Wang Yanpin1g,Wang Xiaoting2,Chang Xianfa2

(1.Heyuan Technology College, Heyuan 517000,China;2.Kaifeng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China)

Abstract:Combine the data source of the digital campus, give an architecture map of digital campus which is based on data warehouse environment, focus on the digital campus data warehouse logical model design, And the data mining algorithm apply to the digital campus, provide the decision support information for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Keywords:Data warehouse;Data mining;Digital campus

一、引言

高校数字化校园数据主要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这些系统中,大量的数据和数据模型,都是反映历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计划。随着高校对决策信息需求的日益广泛、复杂和迫切,这些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本文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应用进行了研究。

二、数字化校园数据仓库体系结构设计

在对数字化校园各个子系统进行深入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数据仓库的三个基本功能,提出了一个集中式数据仓库(数字化校园数据仓库)、分布式数据库(各个部门数据库)等适合数字化校园的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数据源:来源于操作性数据库,其主要是完成日常业务处理,其数据将成为数据仓库的数据源。

(二)多数据源集成:将来自于不同数据源(SQL、Oracle等)的数据通过数据转换服务进行导入。

(三)中心数据仓库:在已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抽取、转换、加载,建立数字化校园数据仓库。

(四)OLAP分析服务器:通过建立OLAP分析服务器,从数据仓库中提取数据,完成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五)决策支持工具:是面向用户的数据需求的前端服务,支持各种OLAP和DM操作。

三、数字化校园数据仓库逻辑模型设计

在学生等级事实维表中存储七个维表,通过这几个维表的主键,将事实表和维表连接在一起,形成星型模式用二维关系表示数据的多维概念建立星型模型后,通过维表的主键,对事实表和每一个维作连接操作,其模型如图2如示。

四、数据挖掘算法在数字化校园中应用分析

针对学生等级多维数据集,把平均成绩、借书次数、平均消费、学生等级、家庭出身既作为输入列又作为可预测列,分析处理后可得到如图3所示学生等级一层决策树模型。

在学生等级表中,所有事例为4925,其中学生等级为C的事例最多,为1726例,可能性为35.04%;学生等级表现为A的有495例,可能性为10.05%;学生等级表现为B的有1478例,可能性为30.01%;学生等级表现为D的有983例,可能性为19.95%;还有学生等级表现为E的极差事例有243例,可能性为4.93%。在这一事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PJCJ是决定XSDJ最重要的因素,在高校教育中,抓学生成绩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五、结束语

采用DW+DM框架结构的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和完善的架构,该系统功能齐全、性能稳定,能对数据进行快速和准确的分析,从而帮助高校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决策,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对数字化校园的利用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Zhao Hui Tang,Jamie Maclennan.数据挖掘原理与应用[M].邝祝芳,焦贤龙,高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5-26

[2]木根.数据仓库技术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王艳萍,常贤发.基于数据仓库的数字化校园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2

[4]薛红,王敏.基于DW+OLAP+DM的超市销售决策支持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7,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