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时间:2023-06-08 11:26: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内部控制质量与内部会计控制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内部控制发展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其中,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含内部会计控制包含授权与批准制度、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与财务记录和审核的控制及内部审计等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在对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分类之时,国内外曾出现了多种视点的三点论和五点论甚至出现了八点论,即包括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内部控制环境的监测、风险的评估以及会计信息的沟通与资源监督。目前的内部控制框架大都建立了以企业风险管理为总导向的体系,标志着内部控制体系的日臻完善。现代企业大都实行两权分离的运营制度,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职业经理的职责就是负责全部生产经营的事项,而作为企业投资的资本使用者不能直接参与到经营活动中去。这样的“分工”很容易导致职业经理人与资本使用者在权益上发生冲突,矛盾的焦点就是。理论认为,企业是为了一系列经济契约在较低成本水平下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行为是必需的。内部控制的实质是现代企业存在优势的一种体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目标是企业组织的契约目标,照顾各方利益而达成的利益控制点,是内部控制的触发机制。本文对内部控制的利益双方主体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也只有对内部控制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重新认定,才会实现更高的信息质量管理水平。

一、内部控制主体与会计控制的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主体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有效的股东会,他们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动力。然而,我国目前有很多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经验,在配建企业基层管理以及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出现了漏洞,在人员配备上资金使用上出现了失误。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部门配备人员的素质也有待加强,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和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然而这些都需要控制主体有较高的操守与道德。美国自 2000 年生效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强调人是推动内部控制良好运转的重要因素,强调内部控制中“人”的重要性。另外,在会计处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失误,上市公司在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疏忽以及信息缺乏必要的准确性,从而会影响预收账款的真实性。在进行企业信息披露的时候,出现了一定的虚假性,缺乏必要的规范流程。信息的披露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因而其实施细则上容易出现漏洞,影响财务的预测数值。

二、完善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策略

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有效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降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内部控制环境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也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首先,要按照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理论来加强管理和建设,并对理论研究进行创新,在加深相关理论认知程度的同时,注重总结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规律,以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而这些理论的创建要建立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很多理论能够在实施中不断进行细化,对其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此外,根据国际理论研究情况可以得知,我国需要在借鉴外国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同时加强内部的理论控制,在企业内部要加大理论知识的传播,能够使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原理,以便于进行推广和建设。

其次,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披露格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规范,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因而,要对公司中的八要素进行完整性的披露,更要对其各个综合因素进行整合。在实行自我评估的时候,要以独立报告的形式来进行披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评估报告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并且还能够以规范的形式对企业信息进行有效披露,能够提高企业信息的决策力度。再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保证内部控制功能的发挥。虽然 COSO 报告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完全被纳入到内部控制环境中来,但公司治理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股权机构、设立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功能,明确规定各个部门权益负责人的各项职责,尽量使其内部控制力量达到均衡,这样才有利于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化与整合,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最后,要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为了预防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可以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证监会的强大力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我国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监管部门的投资者以及债券人之间的权益处理经验,以更大程度上保护企业的权益。一方面,可以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在过程中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并积极参加培训,以增强内部监督体系的执行力度。另外还可以使各个监管部门积极配合,从而形成一定的联动监督机制。而企业内部的各个监督机制很容易出现权益交叠的现象,因此必须对各个监督部门进行资源上的调和与优化,使其互相配合。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时候,不仅要充分调动各个证监会的权责,而且要充分调动财政部和国资委以及审计署和中注协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内部控制中,以提高企业的监管效率以及监管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资产减值; 不得转回; 真实性; 稳健性

一、引言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由于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当估计资产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需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只允许企业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资产通常属于企业非流动资产,具体包括:1.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的减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计提的减值也不允许转回;2.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存在计提减值的问题);3.固定资产;4.生产性生物资产;5.无形资产;6.商誉;7.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和井及相关设施。

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规定主要是为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冲回来操纵利润,它也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不一致的规范内容之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9年7月了第36号国际会计准则《资产减值》(IAS36)。其中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冲回这部分第九十九条规定:企业在前次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只有在计算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中所使用的估计发生改变时,才能冲回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此时,资产的账面价值必须增加至其可收回价值。这里的增加即为资产减值的冲回。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1年6月颁布的第144号财务会计准则《长期资产减值或处置的会计处理》,其中关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规定为“确认减值损失后,调整后的长期资产账面价值就是新的成本计量基础……不允许恢复以前确认的减值损失。”目前只有美国和我国规定了资产的减值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其他地区和国际准则对此都没有限定,基本上大多数国家都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

二、资产减值不可转回的规定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一)与稳健性的关系

稳健性也称“谨慎性”。现行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稳健性规定为: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资产减值不得转回这项规定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稳健性原则。

1.资产减值的不得转回,使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谨慎选用会计方法,因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稳健性。当会计人员面临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由于资产减值不得转回,不得不按不确定性程度大小谨慎地选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稳健性得到提高。

2.资产减值不得转回,防止高估资产,满足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稳健性要求。企业在计提资产减值后,由于新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年度不得转回,这就造成即使以后年度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得以恢复甚至高于减值前的账面价值,企业也不可将计提的资产减值转回,即账面价值一经调减不得调增。所以资产的账面价值始终小于其成本,避免了资产重估增值,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稳健性原则。

3.资产减值不得转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作用,贯彻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稳健性原则。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禁止资产减值的转回,抑制企业运用非流动资产进行利润操纵,粉饰报表,防止大量计提非流动资产减值准备后又大量转回而造成价值产生巨大波动的情况发生,保证报表信息不会因此产生巨大变动,同时避免减值转回当年不合理增加了收入,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稳健性。

(二)与真实性的关系

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也称为“可靠性”、“客观性”,指的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资产减值准则规定的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得转回,降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

1.该规定容易造成企业利用折现率、公允价值、可收回金额等因素的不确定性,不合理计提减值,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资产减值的不得转回,很可能造成企业走资产减值的极端,利用以上不确定因素,没有根据客观实际,过多运用主观判断,尽量少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少计提或者不计提减值准备,则高估了资产;计提后不得转回,则低估了资产,与真实性不符。

2.长期资产减值的不得转回,可能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另一种手段,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企业可能在某一年度计提巨额的减值准备,而长期资产是按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进行折旧或者摊销,巨额的减值准备导致资产账面价值减小,由于未来价值回升不用调整,企业在以后年度就可以产生较低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导致利润虚增,真实性受到影响。

3.资产减值不得转回使得企业更倾向于利用短期资产来进行盈余管理,进一步破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了长期资产的减值不得转回,但是并没有规定短期资产的减值不得转回。对于流动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允许当确有证据证明以前减记该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时,可以恢复原来减值的金额,并在原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内转回,其转回金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充分利用这些资产进行盈余管理,利润操纵,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充分的反映。在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中,非流动资产计提减值损失对利润操纵影响不大,企业大部分是利用可转回资产的减值准备,如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等来进行利润调节的。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本意是为减少企业利用资产减值的冲回来提高利润、平滑经营曲线、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性,缩小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实际上却很容易造成企业“减值项目转移”,即更多地使用流动资产,比如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而通过大量计提短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削弱了真实性。企业还可以在经营良好的年份多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在经营欠佳的年份大量转回短期资产的减值准备,同样是充分利用短期资产来进行盈余管理、粉饰报表的一种方法,外界更加无法得到真实的信息。

4.资产减值不得转回,使得一些价值确实发生回升的资产无法调整为真正的价值,有悖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当资产未来的经济利益增加时,只要转回的价值不超过历史成本,确认减值转回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现行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不可转回,意味着即使以后年度这些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恢复或高于其账面价值,资产负债表上也只能按减值后的账面价值反映,这样很可能造成一部分资产的价值长期被低估。此时的账面价值既不等于可收回金额,也不等于历史成本,真实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符,无法反映资产的真实性。企业的资产不实,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就不符合真实性的要求。如果是价值变化比较大的资产,形成的差异就会更大,会计信息的偏离程度也会更加严重,造成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反映企业资产真实状况,这本身也不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

与此同时,不可转回资产一般是非流动资产,价值高,对企业整体影响大。资产减值的不得转回,造成财务报表的信息不真实不完整,投资者等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无法从报表中得到正确的有助于其进行投资决策的信息,不利于其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同样不满足相关性要求。

三、结论和建议

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稳健性,但是却违背了真实性,同时影响了相关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目前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公允价值不能合理取得;会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不能对可收回金额及资产是否减值作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因此这项规定暂时是合理的。但是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发展完善,会计人员从业素质的提高,要适度允许长期资产减值的转回,以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仅仅为了规避某些利用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的现象而不允许资产减值的转回是不合适的。在转回减值准备的时候,可以资产的历史成本为限,如果担心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则可将恢复的资产减值计入其他资本公积,不作当期损益处理,这样既可以防止因价值回升却不得转回而造成企业净资产的虚减,又避免了利润操纵。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徐晓静.禁止资产减回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7).

第3篇

关键词:公司治理 会计信息质量 相互关系 措施

        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治理结构或公司治理机制,是在现代企业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用来解决其产生的委托—问题。公司治理的实质就是有关公司的权利安排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会计信息是用于体现特定会计主体价值状态及其经济活动中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状况的经济信息,具体而言,它反映其服务的会计主体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内容。正是由于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所以会计信息在加强其主体内部经营管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于相关利害主体进行规划决策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东大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具体而言,体现在股权的高度集中还是股权的高度分散上。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很可能产生三个弊端:一是使大股东借控股公司之名行侵害上市公司之实;二是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多元化产权主体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使小股东的利益和董事会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三是使收购和接管难以进行,公司接管市场的运作效率、质量和空间受到严重限制;四是使小股东没有能力介入到公司治理当中。在股权高度分散化的情况下,股东们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监督经理层的执业行为是否按照股东的利益而行动。在股权高度集中与股权高度分散两种情形下,股东大会都必然形同虚设,则强势方都有动机和机会利用会计信息谋求自身利益,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难以形成与索取的。

        2.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董事会一般由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构成,前者系高层管理人员,后者系外部人员。在这种机制下期望经理层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不可能的。而非执行董事出于自身声誉考虑,即使有动力去促进高质量信息的披露,但其作用未必得到真正的发挥。因为他们在公司中没有显著的经济利益,缺乏发挥作用的动力,加之他们的信息来源甚至是职位的提供都依赖于执行董事,直接受执行董事控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市场机制是从宏观角度来说明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强化市场机制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来说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市场机制主要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产品市场等机制。

第4篇

一、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会计工作秩序和提高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以货币资金、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固定资产、存货、成本费用、对外投资、筹资融资等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

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准确、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作出正确的决策;股东、债权人及其他有关各方也需要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以便进行正确的投资、借贷等决策。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的各项实物资产就可能被盗窃、受损或被滥用,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记录和统计计量等非实物资产也可能遭到破坏或毁损。因此,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检验、计量与记录、入库、保管、维修、领用、发运和报废等各个环节,有效地制止浪费,防止各种贪污舞弊行为,从而保证财产物资及相关记录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依据。管理当局制定的企业经营方针、计划等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是要确保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各经济发展时期与阶段的方针和政策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企业的经营方针与计划,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现代企业在建立和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框架时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客观和基本法则,称为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它也是外部审计人员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状况的基本依据。

企业在建立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合法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并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第二,适应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第三,规范性原则,即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全面规范本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要符合并体现会计科学的基本原理,并能规范会计事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第四,科学性原则。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科学合理,以使所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便于操作和执行;必须利于控制和检查,有了解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手段和途径;同时,要根据执行情况和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方法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及合法性,应重点对以下事项进行检查:第一,进行会计核算的数据是否正确,会计核算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相关制度规定。第二,会计凭证是否合法,账账、账实、账证是否一致。第三,会计科目使用是否合理,账户管理是否严密,账务记载是否真实。第四,会计报表披露的数据是否准确、真实有效。

(二)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充分分离、凭证和记录控制、经济业务经过适当授权、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的控制、独立稽核、风险控制等方法。

具体地讲,笔者认为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是非常直接有效的。成本费用列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成本真实、合理及合法性,因此应加强管理。如发现实际与预定目标执行有差异,应及时分析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对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施,必须达到几点要求:

1、明确成本费用归口管理原则。把企业的成本费用目标通过计划编制和成本分析两个流程层层归口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小组,有的指标可以分解落实到个人,形成一个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并使各责任单位明确责任范围,使成本费用落到实处。

2、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太高,太高容易挫伤积极性;也不能太低,太低则失去控制的意义。

3、搞好成本费用的日常核算工作。为正确地计算成本费用,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的信息,必须建立与企业生产相适应的成本费用核算方法,对企业成本费用的耗用进行正确的、真实的核算。

四、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控制,完善内部监督控制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加强对会计人员以《会计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和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掌握财务运行工作的全过程,自觉学会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五、创新内部控制制度

第5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盈余质量

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信息传导机制,其作用是把公司的相关信息传递给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使用者,提升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做出理性的决策,从而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因此,上市公司所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对资本市场影响极大。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从1990年至今,逐步建立并完善,但是,一些上市公司仍然频频触及监管红线,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两市共发生了49例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事件。可见,会计准则的改革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不能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我们还可以从资本市场的主体,上市公司自身出发来寻找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而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证券市场有效性提供方向。

1 文献回顾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大量国外学者从上市公司特征的角度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了研究。如:Lev &Penman(1990)、Beasley(1996)、Schadewite & Blevins(1998)、Fan & T.J. Wong(2002)、Eng et al(2003)、 Beak et al. (2004)等,他们的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外部董事比例等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而股权集中度则与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国内学者刘立国、杜莹(2003)、杜兴强和温日光(2007)、薛祖云和黄彤(2004)、 殷枫(2006)、王勇(2009)等则大多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角度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法人持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监事会的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

在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中的上市公司特征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公司基本特征、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以及公司财务状况等因素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都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可能是由于所选样本或是构建的研究模型不同或是研究方法欠成熟的原因,某些公司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出现截然相反的结论。而且,由于不同学者选择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不同,研究比较单一,不同的研究之间缺乏相互印证。

2 上市公司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股权制衡,是指由少数几个大股东共同控制公司,通过内部牵制,使任何一个大股东都不能单独操纵企业的决策,达到互相监督、抑制内部人掠夺的股权的模式。近年来理论界对股权制衡在抑制内部人掠夺方面的独特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公司中由于第一大股东与其他大股东控制权不同,其他的大股东(主要是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可能主要扮演监督和制衡的角色(唐跃军,2007)。因此,其他大股东可以阻碍拥有绝对信息优势的控股股东操纵披露信息。因此,一般来说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也就越高。

2.2 财务状况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由于公司财务状况的因素较多,本文仅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公司规模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1)盈利能力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按照经济学信号传递理论,为了减少冲突,高盈利公司积极地对外披露信息,区别于质量低的公司,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帮助公司股票被市场正确定价,并且维持他们的地位、声誉。因此,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会对信息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管理层为了掩饰公司的经营不善,有动机进行财务舞弊。

因此,一般情况下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其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

2)公司规模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公司规模对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容易受到公众的监督和关注,促使公司运作相对规范,上市公司容易成为市场上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支持,其可能会进行更充分的信息披露,以树立公司形象,信息质量相对可靠;第二,与规模较小的公司相比,规模较大公司对市场资金的需求和依赖更大,因而有动力规范地披露信息,减少成本;第三,与小公司相比,规模较大公司的边际信息生产和披露成本通常更少。

因此,公司规模大,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会产生促进作用。

2.3 董事会规模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

1)董事会规模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董事会要承担对公司重大问题进行筹划和决策的职责。但是,如果董事会规模太大。由于沟通和协调上的问题,会出现很多好的策略与思路因理解偏颇而遭放弃,而且规模越大的董事会在讨论问题时效率就会越低。因此,一般情况下董事会规模越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低。

2)按照委托—理论,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位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利用董事会监控总经理,是股东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机制。在实践中,董事长是股东方的代表,总经理是管理层的代表。股东关心的是投资回报的最大化,并希望能够监控公司会计政策使其向维护投资倾斜。而管理层最关心的是酬劳、利润分享、度假、晋级、社会声誉等。因此总经理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甚至对有些不利信息不披露或提供虚假信息。在总经理和董事长两职合一的情况下,会出现总经理的权力过度膨胀,导致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也会削弱董事会的监控功能。因此,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是否分离对会计信息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3 上市公司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研究假设

在以上的分析基础上,可作假设如下:

假设1(H1):股权制衡度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

假设2(H2):公司盈利能力越强与其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

假设3(H3):公司规模大小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

假设4(H4):董事会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

假设5(H5):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分离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

图1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我们选取了深圳市2011-2012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按以下标准进行筛选:(1)由于金融类公司股权结构、业务经营、会计处理的特殊性,故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基于数据计算的需要,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经过筛选,此次研究选取了88家深圳市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本文研究所使用的统计以及数据处理软件为EXCEL2003和SPSS.V17.0,其中数据的处理主要使用EXCEL2003,变量的回归分析则主要使用SPSS.V17.0。

3.3 变量的定义

1)因变量-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盈余信息一直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部分,因此本研究中的会计信息质量将通过盈余信息的质量进行衡量。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一般是采用应计项目与现金流匹配的状况来考察盈余管理,其衡量指标是现金利润比率:

现金利润比率(Q)=经营现金净流量/利润总额

现金利润比越大,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越小,代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

表1 变量定义

2)解释变量: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选择股权集中度等5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具体定义见表1。

3.4 检验结果及分析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88个样本企业中,现金利润总额比最小值为-15.83,最大值为7.34,均值为-1.05,波动范围很大,说明样本企业中盈余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股权制衡度最小值为仅0.0025,最大值为5.00,均值为0.46,说明在88家样本上市公司中还是不太注意股权制衡的作用。在样本公司中,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岗位分设均值0.66,表明大多数上市公司领导的二元性比较好。从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看出,样本公司的特点能够反映深圳市上市公司的一些普遍性特征,其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

3.4.2 变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因变量与各解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显示,各解释变量与因变量间均呈显著相关,并且与假设的方向一致。另外,由于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会对统计检验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在进行回归分析前有必要对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对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190以下,表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高,适于做回归检验。

3.4.3 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假设公司信息质量受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两职分离、公司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大小等公司特征因素的影响,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将变量纳入同一个模型中,进一步加以测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式:

Q=b0+b1V1+b2V2+b3V3+b4V4+b5V5

利用SPSS.V17.0软件对样本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最小二乘(OLS)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归系数

注:F=14.008, p

从表2中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方程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F检验,总体拟合优度达到0.46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度比较好。

从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股权制衡度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与预期一致,但不显著。从理论上看股东之间的监督和制约,对改善公司治理效率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有可能是因为分散的股权会导致一个上市公司凝聚力不强,内部管理反而容易出现弱化,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负面影响。所以造成结果不太显著。盈利能力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与假设一致,且具有显著性。公司规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与假设一致,但是不显著。这有可能是,公司规模大,其产业链就长,相应经营业务更复杂,操控业绩的方式反而比小公司更多更方便。董事会规模与会计信息质量负相关,和假设相符,且具有显著性。两职分离与会计信息质量正相关这与原假设一致,但也不显著。

通过回归分析,原假设中H1和H3未能通过检验,H2、H4、H5均通过检验。即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两职分离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规模对会计信息质量有显著负向影响。

参考文献:

[1] Lev B., S Penman. Voluntary forecast disclosure nondisclosure and stock prices[R]. Journal 0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0: 10.

[2] Beasley,Mar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R]. 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443-465.

[3] Schadewitz, H.J. & Blevins, D.R. Major determinants of interim disclosures in an emerging market[R]. American Business Review, 1998:7-8.

[4] Fan & T.J. Wong, Corporatio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 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 Journal of Accountings and Economics, 2002:401-425.

[5] Eng, L.L.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2003:325-345.

[6] Beak J.S.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value: Evidence from the Korean financial cri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4:71.

[7] 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17-19.

[8] 杜兴强,温日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J].财经研究,2007-1:122-133.

[9] 殷枫.公司治理结构和自愿信息披露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6年第3期:7-9.

第6篇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会计信息质量 研究

    一、引言

    我国资本市场由于起步晚、发展不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会计信息质量失真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伴随着会计信息的生成,会计信息的生成取决于公司治理环境,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公司治理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归根结底,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研究我国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现状

    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在中国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不断规范的发展过程,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引进独立的董事制度、完善信息披露的制度、规范大股东行为和其他措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大大提高。但是,中国经济尚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着很多计划经济的残余痕迹,而证券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这些都决定了我国企业的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二)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内部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主体,它一方面使用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另一方面,有义务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外部提供足够的、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四个方面。

    (1)股权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响治理效率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司治理结构保证财务报告真实性这一基木功能的发挥亦取决于合理的股权结构,当管理人员入股或机构所占股权增加时会降低人成本,因此也减少了经理人员操纵盈利数字的可能性。同时,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使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对公司的重大事项正确行使表决权,避免决策失败。

    (2)董事会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中心组成部分,董事会的独立性、构成等特征将直接影响董事会效率,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首先,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解决股东与管理层利益取向不一致的问题,独立董事可以比其他董事更好地履行这种监督职责;其次,通常拥有公司大量股份的董事,由于总经理的决策将会对他们的财富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会更关心公司的决策,不会支持减少股东财富的行为。

    (3)监事会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我国的“公司法”中详细规定了公司监事会的具体职权,其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检查公司的财务,因此,健全有效的监事会能够减少经理层的会计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4)管理层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由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考核机制的不完善,管理人的贡献可能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在个人收人上,这就会导致部分经理人以权谋私、转嫁经营风险、推卸经营责任,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满足自己的私利。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就可以利用其控制权力来影响会计报表的质量方向。

    (三)外部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通过竞争的市场所实施的间接控制,称为外部治理结构,包括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等。

    (1)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规范资本市场的现代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为投资者提供资金转移的管理规范和安全的地方。投资者和资本市场行使其对管理者的最终投票,如“用脚投票”来约束公司的经理人员,制约“内部人控制”,进而促使公司治理得以正常运行和巩固,会计信息质量相对就更有保证。而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下克制会计信息质量失真情况的概率则大大降低。

    (2)经理人市场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经理人市场是一种以特质型人力资本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它会及时地根据经理人过去和现在的绩效记录确定其真实价值并调整其人力资本的价格报酬水平,这种累积定价力量使得理性经理人通过努力提高企业的价值以保持其良好的绩效记录,一旦做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行为,其成本相对高昂,在这种情况下,就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由经理人员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发生。

    (3)政府法律、法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在会计信息的治理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监督管理证券市场方面,政府治理的各种机制大都围绕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而展开。一般来说,政府在对会计信息进行治理时,最常用且有效的手段就是法律、法规。一方面,法律法规对会计工作的自身规律和准则做出了明确界定,要求会计工作符合其自身的工作规律;其次,对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处罚的执行情况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最后,人们的法律意识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下对法律的遵守情况也会得到改善,会计信息质量将得到提高。

    三、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1.优化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为解决一股独大现象,第一是要使国有经济与政府脱钩,实行政企分开,建立新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使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有个性的主人;第二是要利用股份回购,可转换债券及其他金融的工具,寻求减少国有股票和退出机制,适度的分配公平,实现股权的多元化。

    2. 完善公司治理,创新会计信息揭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有效的内部治理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一定的作用。治理结构本身是一种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因为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出于降低信息陈报成本的考虑,由经营者提供会计信息,但为了保证信息陈报质量,防止经营者按自己的利益来陈报低质量会计信息,在设计治理结构时,首先,在机构设置上保证了信息质量,如财务总监代表股东来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再如在治理结构中,在董事会中设独立董事,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还有监事会的设立,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经营者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其次,财务治理权配置也保证了信息陈报的质量,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一般财务人员的职责是不同的,经理人员想通过操纵财务来实现他们想达到的效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合谋才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

    3.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第一是明确的监督委员会的独立地位及其独立行使监督权,把监事会成员的任命权限还给股东大会,从而改变了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不向股东大会负责的情况。第二是改善监管人员的建设,增加非股东监事的比例,监事会行使职权的独立性增强。第三是将个人利益与监督责任结合起来,促使监事会客观、公正、有效地履行职责。

    (二)完善企业的外部治理结构

    1.规范资本市场运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首先,制订一定的标准去规范资本市场中投资者、股东、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等主体的行为;其次,强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将有利于监管方式的完善,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促进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最后,创造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和内部管理机制,发挥内外的综合效应内部控制,控制了局势之后,开阔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规范和完善经理人市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方面,完善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运作机制,取消经理人员的行政任命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制衡约束,将个人报酬与公司长期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较长期的经理人经营绩效评价标准等引入管理层的选用;另一方面,规范经理市场的运行,加强经理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使经理人所作出的决策是基于完整的专业知识和水平,能够代表委托人的职责去行使自己的权利,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

    3.规范政府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规范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外部监督机制,通常是通过立法和执法发挥其控制效果。就立法而言,主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完善立法程序,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可操作性,调节各种因欺诈和错误的具体处罚;执法主要是加强执法,公平公正地处理会计信息造假问题带来的危害。政府通过这一手段不断完善自我的调节行为,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加规范。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广大用户的信息来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是保证市场经济有序、规范运作的必要条件。其质量如何,不仅关系到成功或失败的企业内部管理,而且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两者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又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凤环.论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互动影响.商场现代化.2009(6).

    [2]杨慧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治理效率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现代财经.2010(11).

    [3]王海霞.会计信息失真成因探讨.农电管理.2008(5).

第7篇

一、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监管之间的关系

(一)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监管的基础性条件一般情况下,会计监管总是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无论是行政性的会计监管,还是自发性的会计监管,都是基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满意度而考虑的。会计信息质量不佳,要通过会计监管行为来改善。只有掌握了会计信息质量状况,才能针对性地采取会计监管措施。

(二)良好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会计监管的针对性客观、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能够给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的相关信息,以便政府、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作出合乎自身利益、科学的决策,同时有利于企业自身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能动地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市场发展。会计信息质量也给会计监管指明了方向。譬如,在债务重组业务中,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出企业重组后,资产的变动,收益或利得的增加(减少),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利益重组来调节利润,此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下降,因此在会计准则相应将该部分调整为“资本公积”,不再确认为收益。

(三)科学的会计监管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监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会计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会计监管不到位,会计信息质量较差,会计报表反映出来的内容几乎给决策者没有任何帮助。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与世界接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内控规范等会计监管体系文件陆续出台、完善,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也推动了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

二、强化会计监管,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信息提升质量的前提。一般来说,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也是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之一。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是各会计主体要按国家会计工作基本规范、会计准则或类似规范性文件,从人员配置、业务办理、授权审批等进行会计基础工作。很明显,只有严谨的会计基础工作,得到的会计信息质量起码才是真实可靠的。

(二)加强行政性监管,按相关准则与制度衡量会计信息当前,我国会计工作是由财政部主管,其他相关部门根据业务要求进行管理的。当前,我国会计行政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在于人员监管、制度完善等角度来进行管理的,而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实质性的监管不强,这方面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财政部门应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配置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持证上岗,对于账务处理、内部控制情况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增强在具体会计业务处理中的话语权,辅之其他监管部门的行政性要求,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三)完善自发性监管,满足会计信息质量使用者的要求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或有事项等,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预计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这个角度上说,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自发性监管的基础。事实上,会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地纠偏过程。企业除会计人员在业务中进行自我监管外,其他手段也很重要。如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等,对于会计行为的规范化,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三、结语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经济情报。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良好的会计监管,既是企业进步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自身要求。会计监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是相互支撑的关系。企业应高度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做好自发性监管,接受社会与行政的外部监管,才能使真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作者:李东光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第8篇

在当下的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作为企业核心披露的信息,因而其质量在资源配置效率中也处于核心地位。然而,纵观整个世界,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的问题屡见不鲜。21世纪初,美国为首的企业发生重大财务舞弊行为,例如安然、世通等,使得整个世界的会计信息质量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频繁的出现会计信息捏造、缓慢、欠缺的现象,企业账面报表粉饰的越“漂亮”,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投资者基于企业的报表虚假信息作出判断,从而使得企业筹集资金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已严重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市场的骨髓,是证券投资者赖以决策的依据,一旦投资者对信息质量不能做出判断,投资的信心就会降低甚至放弃投资,资本配置效率随即降低。

Grossman(2004)在已有的基础上添加了 “特殊项目报告频率”,使衡量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指标更为完善;Sun(2005)验证了高质量会计信息有利于资本分配效率的提高以及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投资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Habib(2008)直接通过建立Wurgler模型,结果表明财务信息透明度与资本配置效率成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钱馨、潘爱玲(2010)研究在我国目前制度环境下,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能够使得公司的企业投资决策水平提高;马其凯(2013)认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可以抑制企业投资过度的行为;黄政、吴国萍(2014)实证检验在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均显示信息透明度与资本配置效率成显著正相关; 然而,丁丽(2012)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得,国内外学者对于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关系的研究成果并未达成一致。同时大多数研究只是基于广泛的市场研究,根据已有的模型展开实证检验。为此,本文将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下,即从政府干预程度、法律保护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的影响。

二、制度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及资源配置相关理论分析

(一)制度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及资源配置的内涵

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其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信息以财务报告作为载体,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的全面反映,是关系到企业投资者利益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配置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是要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达到基本的平衡,整个社会的供求实现大致均衡;二是要达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使得资源最大程度的得到运用,避免浪费资源。

(二)基于我国制度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

在有效市场条件下,证券价格能及时反映出企业的信息。尤其在强式有效市场下,任何人都没有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会计信息质量低使得弱式有效市场的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高使得强式有效市场得以存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提高市场有效性、建立正确的价格机制、有利于投资者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引导股价合理彰显企业的价值,最终有利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相反,低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反而会给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降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此外,基于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各地区的政府干预程度、法律保护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都存在差距,是必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

三、基于我国制度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严重的问题,有些是很难被一般投资者所识别的。这些低质量的会计信息反映在企业的股价中,使得价格偏离企业的真实价值,也就是说企业虽然募集的资本可能很多,但是这类企业实质上会计信息质量低,并且经营成果差,甚至有面临濒临破产的可能,从而造成了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第一个假设。

H1: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成正相关关系

在政府干预程度较弱的地方,市场发挥着主动调节的作用,迫使业绩较差的企业做出调整,加强企业的管理及经营,披露更加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市场健康快速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各省市处于不同的发展程度,政府对其市场的干预程度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本文提出了第二个假设。

H2:政府干预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有促进作用

法律保护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各个群体的保护力度得到加强,从而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质量逐渐提高,提高该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第三个假设。

H3:法律保护水平对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有促进作用

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各种机制逐渐健全,信息不对称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投资者对于该地区企业的投资信心比较足,有利于该地区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基于此,本文提出第四个假设。

H4:市场化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有促进作用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研究基于我国制度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本文选取2013年沪市A股上市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对样本进行了筛选,具体如下:(1)剔除ST和PT公司;(2)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3)剔除数据收集、整理过程中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本文共选取761家样本公司,实证研究所采用的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和指标主要来源于锐思数据库,部分数据通过相关网站收集并通过手工处理。

(二)变量定义及模型设计

(1)因变量。本文选择了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额(FIN)作为模型因变量。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筹资金额越多,说明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

(2)自变量。本文选用盈余质量来代替会计信息质量,通过修正的琼斯模型来实现。

应计利润总额:TAi,t=NIi,t-CFOi,t(1)。TA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的总应计利润,NI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的净利润,CFOi,t为第i个公司第t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i,t:

=α()+β()+?()+εit(2)

NDAi,t=α()+β()+?()(3)

其中,A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的期末总资产,ΔREV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比第t-1期增加的营业收入额,FA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的固定资产总额,NDA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ΔARi,t是第i个公司第t期比第t-1期增加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DAi,t =-NDAi,t(4)。注意的是,对取绝对值,并且以DAi,t来表示会计信息质量,它的数值越低则说明会计信息质量越好。此外,本文采用政府干预程度、法律保护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衡量我国的制度环境的不同。相关数据均来源于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2)编制的《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v)、盈利能力(Roe)、股权集中度(CR10)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公司的规模是以公司总资产的对数得到的结果,盈利能力是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盈利能力的替代变量。

模型设计。设计研究模型如下:

FIN=?1+?2DAi,t+?3Size+?4Lv+?5

Roe+?6CR10(1)

FIN=?1+?2DAi,tGov+?3Size+?4Lv+?5

Roe+?6CR10(2)

FIN=?1+?2DAi,tLaw+?3Size+?4Lv+?5

Roe+?6CR10(3)

FIN=?1+?2DAi,tMar+?3Size+?4Lv+?5

Roe+?6CR10(4)

其中,FIN是指企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额;DAi,t是指企业第t年的会计信息质量;Gov是指政府干预程度;Law是指法律保护水平;Mar是指地区市场化程度;Size是指公司规模;Lv是指资产负债率;Roe是指盈利能力;CR10是指股权集中度。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企业筹资金额有很大的差距,说明企业筹资需求不同或是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同,从而产生了筹资金额的不同。此外,DAi,t的值具有很大的波动性。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披露不全或是信息披露失真的情况。而DAi,t*MAR、DAi,t*Law、DAi,t*Gov同样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但是波动的幅度相比于DAi,t本身的波动明显缩小,表明我国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对不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披露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的作用,由此可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对本文构建的(1)―(4)模型进行回归处理,得到表2。

由上述表2可以看出,对于上述四个模型分别进行回归处理,其结果均通过了F检验,且其显著性sig值均小于0.05,说明模型总体上是成立的,通过了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于模型(1)会计信息质量的系数正数,其对应的T值大于2,对应的显著性sig值小于0.05。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越低,筹资金额反而越高,说明了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从而可以得出,会计信息质量与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成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本文的假设1成立。

对于模型(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T统计值为1.997,且其对应的显著性Sig小于0.05。因此,政府干预程度能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本文的假设2成立。分析模型(3)和模型(4)的结果可知,T统计值都是显著大于2,其对应的显著性Sig小于0.05。法律保护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影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的假设3和假设4均是成立的。

第9篇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质量 投资效率

一、引言

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在给予更多机遇的同时,也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方向,对企业的未来经营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会计的稳健性与盈余平滑度和企业投资效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降低企业投资风险、避免成本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

会计信息质量对管理者的决策影响是很关键的,尤其是在现代会计研究中,财务数据和会计信息质量可能会决定企业今后的发展。会计信息质量就是会计信息能够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综合体现。会计信息质量是来自于财务数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进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以参考的数据信息。

(二)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早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定义、特征和会计信息产生的方式上,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更多的体现在其预测性,能够预知市场的发展,为投资提供了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工作的指导方向。如何思考在会计信息质量如何在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价值成为企业研究的重点内容,这成为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三)探讨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必要性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一定的市场地位,就需要扩大资本,但是企业的经营都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利润的多少与企业的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会计信息质量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所有者需要根据会计信息质量来判断投资方向,同时断定投资是否有效,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企业进行良好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三、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企业对损失和收益的确认能够保证会计的稳健性,这样就从另外的角度体现了盈余质量,可以降低经济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会计稳健性能够将企业的损失与盈余客观的处理,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企业高层决策发挥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会计稳健性和投资效率是呈正比的关系,稳健性越好,投资效率也就越高。

(二)盈余平滑度的影响

企业的盈余管理也影响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盈余平滑度来体现。所谓盈余平滑度就是盈余与收益之间的关系,盈余平滑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呈现反向增长,盈余平滑度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低,那么投资风险就越大。

四、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对投资风险的判断

无论企业采取哪种投资方式,哪怕是固定资产的追加,都需要企业的高层做好决策,可以说决策行为是一个常态的行为,是要决定投资的收益和风险,也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估计。无论是对投资的决定还是对企业自身实力的了解,都需要财务部门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质量,从而作为判断作为企业参考的重要依据。根据这些信息,企业高层判断具体投资行为的风险程度,从而确定下一步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投资的金额

投资效率的体现一般是由两个因素来决定,投入的金额和投资收益,很多企业做决策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根本一段时间内的会计信息显示的内容来决定企业是否继续追加资金的投入。所以,在投资方向上,会计信息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投资的金额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会计信息质量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那么财务会计工作就会发生问题,企业的投资的预期利润也就无法得到保障了。

(三)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企业对投资效果的判断

会计信息质量及时性、中立性和可比性直接反映了会计信息在企业的影响,这些都能影响决策者对投资行为的判断。如果会计信息不及时,那么决策者就无法把握动态市场的瞬息变化,信息的滞后可能措施投资的最佳时机;会计信息不中立,就表示信息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这样就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性;过度的盈余管理也对信息质量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可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是让投资者在对的时间内把握最佳的时机,从容避免投资失败的风险。

五、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以会计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形成收到了会计工作程序的严谨化和标准化的影响,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就要建立工作制度,从而保证内部会计环境。强调员工的风险意识,通过建立评估体系保证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且对会计工作制定的工作准则进行完善和改进,让会计信息能够高效的利用。

(二)建立会计信息评价体系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率

财务分析师是目前企业在处理财务会计工作中依赖的人才,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会计信息评价体系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这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这样就要求企业可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确定,让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披露公司的经营情况,保证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评价体系也加强了信息有效性的判断,能够选择对投资者来说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效率,加快所有者的决策判断。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质量是决定投资者投资方向是否正确以及投资金额的重要因素,其高低水平不仅能够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同时还影响投资效率以及公司经营利益。不可靠的会计信息质量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很可能影响企业的未来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让管理高层做出更加可靠的判断,加强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同时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有效评估,使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得到提升,让企业的管理层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理性的、正确的投资决策,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经营。

参考文献

[1]王巍超,张立刚.论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2).

[2]赵丽锦.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4(06).

[3]罗斌元.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理[J].商业研究.2014(06).

第10篇

摘要:云会计AIS可信性程度会对云会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定义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构成,并分析其与AIS可信性等级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的要点及在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新技术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云会计AIS 可信性 会计信息质量 成本控制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财会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AIS)的可信性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影响应当引起业界人士的重视。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而支付的费用、会计信息质量无法满足需求而带来的损失以及会计信息使用者为了改善会计信息以满足决策需要而支付费用的总和。AIS可信性是指AIS对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流程符合AIS用户的预期,以及AIS产生的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符合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审计人员、税务部门以及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预期。从会计数据的输入到会计信息的形成、输出全过程中都离不开AIS,AIS是否可信决定了会计信息是否满足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等信息质量要求,因而云会计AIS可信性将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产生显著的影响。云会计是一种“按需定制,按需服务”的会计服务模式,在云会计环境下,企业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不再对AIS的可信性负责,转而由云会计服务提供商对云会计AIS的可信性进行维护。因此,研究云会计环境下AIS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影响就必须充分考虑云会计环境下AIS的特点。

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控制已经开始引起学者们研究的关注,吴宁等人在分析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模糊评价的思路,通过建立多级评价的数据模型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进行控制。边丽洁等人在分析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内容、测算方法及其控制与决策。程平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AIS可信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AIS可信评价指标体系和判断矩阵,求解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在建立评语集合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指标对评价集合的模糊隶属矩阵,最后通过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模糊隶属矩阵来对AIS可信性做出综合评价。

综观现有文献,尽管有不少对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的研究,但鲜有文献将AIS的可信性融入到会计信息质量成本的控制研究中。AIS的可信性是AIS必须满足的非功能需求的性质,王凡林认为当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财务报告等信息与客观经济事项一致时或在辅助决策方面发挥独特有效的作用时,说明该系统是真实可信的。在云会计环境下,对AIS可信性可以用多个可信属性进行刻画。鉴于此,本文以AIS可信性的等级为基础,从AIS可信性的角度对云会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进行了分析,深入讨论了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的要点,并对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云会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分析

(一)云会计环境下的AIS可信性等级。云会计AIS的可信性不是单一的指标,其包含多个可信属性,在评价时还要考虑到声誉等因素。云会计AIS可以按照其可信性水平分为未知级、可用级、成长级、证实级、已评估级和最优级等6个等级。云会计AIS可信性的等级是基于云会计AIS可信性分析会计信息质量成本控制的基础。

(二)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但这个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下面,我们将云会计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划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信息披露成本和信息使用成本四个种类,再分别描述这四个种类与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之间的关联关系。

1.预防成本。是指云会计服务提供商为确保会计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而在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建设上投入的技术投资和管理成本,该成本最终会通过定价策略被转嫁到云会计用户身上。很显然,云会计下的预防成本和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建设成本呈递增关系,AIS可信性等级越高,云会计服务提供商在相应云会计产品的AIS可信性建设上投入的成本就越高,最终转嫁到用户身上的会计信息质量成本也就越高。

2.鉴定成本。是指云会计用户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确保所提供信息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进行审计等活动时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由注册会计师进行的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和AIS审计等方面。

由于社会审计是必须进行的步骤,云会计产品的可信性等级对是否进行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和AIS审计等没有影响,因此,云会计AIS可信性等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鉴定成本影响很小。

第11篇

1文献回顾和研究

假设有效市场假说(EugeneFama,1970)认为,在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股票的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即信息有效。当信息变动时,股票的价格也会随之变动。正是因为证券价格对于市场信息的反应是迅速而准确的,那么投资者就可以通过获取的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获得收益。所以,信息质量成为左右证券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影响了投资者能否做出正确而理性的决策,而投资者决策行为之后的结果就是体现在股价中,即资源是否配置有效。现有文献对会计信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多从会计信息质量出发,而且大多是从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后果展开。也就是要验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否决定着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关于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有如下的角度:基于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翟林瑜(2004)认为,资本市场是远离理想市场的,因此对市场中信息的不完全性、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投资者的有限理性等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从而有利于提高现实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王华和张成睿(2005)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不对称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负相关。显然,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质量低,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调节功能。换一句话说,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可以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甄别项目的能力,提高企业投融资效率,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综上,我们既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经济基础,也回顾了相关学者关于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此,我们提出本文的假设:H1: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相关,会计信息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效率越有效。

2研究设计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09年到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其中,变量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3实证结果与分析

3.1描述性统计我们首先分行业描述了样本期各行业每股收益的均值和标准差,同时对审计意见类型做了频数统计。不同行业的每股收益存在差别。采掘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每股收益最高,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和综合类的每股收益最低。从每股收益的波动情况来看,采掘业标准差最高,波动最大,交通运输、仓储业的标准差最低,比较稳定。而且,所有行业的加权平均每股收益都是正数,说明样本期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总体盈利能力较好。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意见类型的频数最大,百分比最高,说明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良好。

3.2相关性分析每股收益和审计意见类型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19,而且双尾检验概率P值尾0.000<0.01,故会计信息质量(以审计意见类型为替代变量)和资源配置效率(以每股收益为替代变量)显著正相关。.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3线性回归回归系数的显著性t检验。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审计意见类型,其t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因变量:每股收益方差分析F统计量为176.892,P值为0,整体显著。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正相关,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资源配置效率越好,本文假设得到验证。

4结论

以2009年到2011年沪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通过方差分析,探讨了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实证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正相关,会计信息质量越好,资源配置效率越高。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它可以健全资本市场的信息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从而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说,要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外部环境,从公司内部治理到监管体系,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公平、更有序,并且更高效的资本市场。

作者:刘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第12篇

关键词:投资者保护;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随着证券投资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者的素质也不断提升。投资者的目光逐渐投向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在投资者眼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是其实现投资的重要依据。为此,在下文中,对投资者理论进行论述,并分析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实现对投资者保护视域下的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一、投资者保护理论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1.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者保护内在联系

相关学者采用法律方法,构建了投资者保护法律分析框架,财务会计系统在投资者保护的分析框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中,能够向投资者提供在资本市场中所必须的信息。目前,在不同地区,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投资者保护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内在联系。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联系:第一,在一些投资者保护程度越高的国家,其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约为完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越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根据数据信息表明,在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地区,市场中的融资机构以及股权结构的分支越多,进而比较容易产生问题。由此可见,在投资者保护程度比较高的地区,财务信息系统需要更加的及时与透明。第二,在投资者保护程度比较低的地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能够对投资者保护弱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弥补。

2.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在资本市场中,质量较高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通过其定价机制来发挥投资者的实际保护作用,对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诸多因素都对其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中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中介机构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等都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第一,法律制度。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在不同法律制度下,对于投资者的保护程度不同。另外,由于上市公司中的会计信息不对称,在投资者保护力度上差异性大。例如在普通法律系国家中,会计信息不对称程度与成文法系国家相比,其实质的会计信息能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由于不同国家对于相关法律的执行效率不同,因此在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上也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2)第二,政府监督。在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为了提升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吸引更多投资者,在谋取较多融资资格的过程中,存在着财务会计信息虚假的情况。但是在实际融资环节中,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配下,上市公司的融资受到了诸多政策的限制。通过对地香港地区和内地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关系的约束制度进行分析,香港地区的制度约束明显优于内地资本市场,可见,在不同政策以及监管制度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不同。

(3)股权结构:经过研究发现,股权结构的不同对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不同。一般情况下,股权比较集中的公司中,很有可能将财务会计信息隐瞒,以至于会计信息质量有所降低。相反,在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中,企业中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与激励,因此公司中所能够披露的财务信息质量比较高。

二、投资者保护视域下财务会计信息经济学特性

1.会计信息产权

会计的信息的产权,主体包括利益相关者。其中包括公司的管理当局、股东、社会公共潜在投资者、供应商、债权人、客户等诸多的权利与义务方面,都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产权界定内容。纵观会计信息发展理论,会计信息产权理论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较低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解释,另一方面还能够以比较科学的产权制度完善促进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升。

2.外部性特性

财务会计信息的外部性是指,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够满足全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当上市公司进行一些会计信息披露时,总会出现一些利益相关者受益,而与之对立的局面将会出现利益相关者经济受损。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外部性。此外,财务会计信息的准公共特性的存在,公司不能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生产成本进行补偿,在实际的信息披露环节中,只能按照私人边际收益=私人边际成本这一原则,在这样的背景下,使得会计信息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进而负的外部性特征就产生了。

三、投资者保护与会计信息质量发展现状

1.证券市场投资者现状

投资者是资本证券市场发展的根基,但是投资者在会计信息获取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属于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弱势群体。投资者的权益经常被其他类型是利益侵害,为了实现对投资者保护,需要提升会计信息对等程度。目前,资本市场上对于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不高,投资者本身的权益不能得到保护,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相关会计信息造假事件频有发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造假,将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而引发资本市场信任危机。

2.证券市场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我国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质量较低,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严重的情况下为我国金融经济发展埋下隐患。目前,我国会计信息监管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第一,政府部门监督;第二,经济市场部门监督;第三,中介机构审计。

四、投资者保护视域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测度体系建立

1.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测度维度

在上市公司中,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测度体系建立,能够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的整体情况把握,特别能够帮助投资者进行上市公司的投资环节分辨,是一种基于投资者保护的方式。而要想实现信息质量测度维度的确定,首先需要对公司的外部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本文中主要通过会计生产、会计信息以及会计信息认证等三个维度对财务会计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设计。

(1)财务会计信息生产

财务会计信息的生产是指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会计信息的处理;第二,会计信息的生成。其中会计信息的处理环节是指,在企业中,对于原始会计数据信息的收集、对会计信息记账凭证的处理等。会计信息的生成一般包括账本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生层,会计信息最终以企业财务报告的形式呈现给投资者。从会计信息的本质上进行分析,决定着其实际质量的实质则是财务报告的质量。在本文中,以财务报告的维度出发,从投资者保护的根源上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测。

(2)严格执行会计信息披露程序

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是指,在上市公司中,完成会计信息的生产之后,将会计信息向外部进行信息的行为。当会计信息到达投资者手中时,会计信息经过了两重过滤,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信息提取。另一方面是媒体中介的信息提取。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环节中,如果披露程序有问题,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其所接受到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大打折扣。对会计信息的披露结果进行分析,影响其结果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财务会计信息时间、会计信息的范围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将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带来重要影响。不同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也不同,有的投资者能够从一定范围的会计信息中获利,而也有投资者在会计信息获取中成为受害者。处于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维护资本市场融资秩序,需要对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披露程序。

(3)财务会计信息认证的专业性提升

财务会计信息的认证需要专业技术机构来完成,由于在实际的信息认证环节中工序比较繁琐,专业性比较强,投资者不具备财务数据信息真实性的认证能力。因此,在实际的会计信息认证环节中,需要通过专业机构进行会计信息认证:第一,内部审计;第二,独立审计。内部审计,叫做公司审计委员会。在实际的审计环节中,在审计部门对财务报表进行专业化的审计基础上,向企业内部投递比较权威的审计意见。企业投资者根据这些专业的审计意见进行投资决策制定,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经济的最大化,避免出现经济损失。而独立审计,一般是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信息认证在这两种专业基础上能够提升信息的专业性。

2.会计信息质量测度指标权重确定

会计信息质量测度指标体系的建立,所涉及的指标较多,在构建测度模型的环节中,需要将这些复杂的指标进行整合。在实际指标整合的环节中,需要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对于指标权重的赋值研究中,通常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分别为主观赋值法和客观赋值法。其中主观赋值法是指,通过对人的主观评价,来确定权重,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却缺乏了一定的科学性,难免带有一定的主观臆断色彩,使得实际的判断变得随性。而客观赋值法分析权重,是指通过线性分析来确定权重,但是并不是所有指标与会计信息都是以线性关系方式来呈现,因此在客观的指标复制法也存在着一定误差性。将主观赋值形式与客观赋值新形式相结合,进而形成了层次分析评价方式。

以层次分析的方式,实现问题的解决时,首先需要将评价指标进行条理化、层次化处理,并建立一个比较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能够实现复杂元素的分类与分解,并在模型中建立相应的元素关系,按照元素属性,形成一定的层次。在这些信息层次中,不同层次之间元素相互影响,例如,上衣层次的元素对下以层次的元素能够产生支配作用。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投资者保护与会计信息质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建立投资者保护视域下的会计信息质量测度体系。在该体系中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测度维度、会计信息质量测度指标权重确定。笔者希望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系统的研究,来提升资本市场中对投资者的保护,以及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明海,陈胜蓝,黎文靖.投资者保护研究综述: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J].中国会计评论,2007,01:131-150.

[2]宋京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

[3]白平.投资者保护视角下会计信息质量测度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蓝文永.基于投资者保护的信息披露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5]杨丽丽.股权集中度、投资者保护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

[6]陈英杰.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