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互联网行业技术

互联网行业技术

时间:2023-06-08 11:2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行业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互联网行业技术

第1篇

(讯)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各种应用服务已经十分丰富,每个网站都在试图聚拢自己的用户群,于是我们就有了不计其数的“账号”和“密码”。

各种应用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各有不同。各种服务由于重要性不同,自然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就不同。如果我的一个经常浏览的论坛账号丢失了,最多我会郁闷几天,再注册一个就好了,但是如果我的一个网上银行的账号丢失了,则有可能会损失真金白银。

互联网的网络环境复杂。互联网的最大优点是开放,最大缺点也是开放。互联网上的威胁是无处不在的,各种病毒在互联网上到处传播,特别是木马病毒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很难防范。用户经常是访问了一个网站之后就莫名其妙地丢失了很多账号,其实通常都是由于木马的原因。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目前常见的身份认证安全技术有:PKI技术。PKI技术是基于公私钥密码体系的一种身份认证技术,通过为每一个用户分配一个私钥和一个公钥证书,实现安全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功能。

PKI技术经过很多年的沉淀,已经十分成熟,目前在网上银行领域应用很广泛。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所有网上银行的网站都是HTTPS协议的,而不是普通的HTTP协议。后面的这个S代表安全,实际上就是采用PKI技术作为支撑的。

动态口令技术。在传统的静态口令技术上进行调整,把用户记忆的口令变成用户持有的设备生成的口令,并且不断变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引发的密码丢失问题,因为口令是一次性的,用过之后即使被窃取也没有用了。

矩阵卡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说是动态口令技术的一种简化,其基本原理是在一张卡片上预先印刷好一些随机的数字,用户在每次登录时,系统会随机要求用户输入卡片上的部分数字,而不是全部。这样,就达到了用户这次和下次登录输入的密码内容不一样的效果。

一次性密码卡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说是最完美也是最难实际应用的技术。卡上预先印刷好一些随机的数字密码,用户登录时拿出一个来使用,使用过一次这个密码就作废,下次登录就必须使用另外一个,等到一张卡上全部的密码都使用完了,就再去换一张卡。这种方式在实际使用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麻烦,用户需要经常去换卡,虽然这种方式安全性很好,符合密码学里“一次一密”的思想。

未来发展方向:比较目前各种流行的身份认证技术,都各有优点和缺点:PKI技术成熟,但受到成本和易用性的制约,很难成为大众化的方案;矩阵卡技术只是一种简化的过渡性产品,基本不予考虑;一次性密码卡技术虽然十分完美,但是几乎一两个月就更换一张卡,比较麻烦;动态口令技术实现方便,唯一的不足就是得随身携带一个特定的硬件设备。

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具有易用、低成本和便携性的手机软件动态口令的方式。我们不妨看看现在国内有多少部手机,GPRS网络的资费也一再下调,再加上未来的3G,不难看出,手机软件动态口令技术是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

虽不能说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却是最有可能大规模普及的下一代互联网身份认证技术之一。(来源:计世网 编选:)

第2篇

为了分析研究互联网行业的就业形势,智联招聘统计了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IT服务、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6个细分行业的企业招聘职位信息,希望能够真实反映出互联网行业的薪酬数据和用人需求,为企业的人才招聘和求职者提供有效参考。

一、 互联网行业用工薪酬概况

从2016年下半年智联招聘平台在线职位招聘薪酬数据来看,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平均招聘薪酬为9495元,在所有行业类别中处于领先地位。

1.互联网行业招聘薪酬平均为每月9495元,网络游戏最高薪

网络游戏的平均招聘薪酬最高,为12347元,其次是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平均招聘薪酬为10063元,在互联网行业的6个细分行业中,平均招聘薪酬相对较低的是计算机软件行业,平均招聘薪酬为8694元。

从全国34个主要城市的在线职位招聘信息来看,不同城市之间的互联网行业招聘薪酬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北京的互联网行业企业平均招聘薪酬最高,为13737元,上海以11596元的平均水平位列第二,深圳的平均招聘薪酬为10188元,略高于广东9668元的平均水平。总体来看,一线城市对互联网中高端优秀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企业以高薪为主要手段抢夺人才,因此平均招聘薪酬最高。

2.“后来者”战胜“老大哥” 小微企业平均招聘薪酬最高

在互联网行业中,虽然以高薪酬福利而著称的多为中型或大型知名互联网企业,但从不同规模企业的在线职位薪酬数据来看,平均招聘薪酬最高的反而是小微企业。具体来看,企业规模在20~99人之间的小型企业平均招聘薪酬最高,为9986元,其次是企业规模在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平均招聘薪酬为9873元。薪酬最低的是企业规模在1000~9999人之间的大型企业,为9264元。

智联招聘专家认为,互联网行业中的小微企业大都为创业公司,处于开拓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阶段,急需优秀人才支撑公司业务的飞速发展,但因为雇主品牌知名度较低,因此会通过提高招聘薪资的手段和知名IT公司争夺优秀人才。而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自身已经拥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对招聘人才的迫切程度相对较低,会利用发展前景、文化价值观、培养教育体系等薪资以外的手段吸引人才。

二、 互联网行业不同职位招聘现状

从互联网行业不同职位类别的招聘信息来看,在技术、销售、市场、运营、设计、职能6大类基础职位当中,技术类职位的薪酬水平最高,平均招聘薪酬为每月10313元。

1.技术类职位招聘薪酬最高,销售类人才相对最稀缺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无论是技术管理还是技术开发、安全维护,其职位的招聘薪酬都处于较高的水平,相对薪酬水平最低的是IT运维/技术支持职位。

除了技术类职位之外,销售类职位以每月9965元的平均招聘薪酬位列第二,市场类职位的招聘薪酬水平也接近万元。近年来,我国市场一方面迎来宏观经济走势的下行趋稳,另一方面也迎来“双创”浪潮的不断高涨,互联网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因此销售和市场类职位的平均招聘薪资仅次于技术类职位。具体来看,除了销售管理属于中级管理职位,所以薪酬水平较高之外,市场类职位的平均招聘薪酬均高于销售类职位,这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市场对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性,行业内的新兴企业日新月异导致竞争不断加剧,因而互联网公司高度重视市场公关工作,另一方面也因为销售类职位的招聘数量远远多于市场类职位,并且销售类初级职位的薪酬水平较低,因此导致平均招聘薪酬有所降低。

在互联网行业的6大类基础职位当中,薪酬水平相对较低的是职能类职位,平均招聘薪酬为7320元,其中行政/后勤/文秘的平均招聘薪酬最低,仅为5743元。但对人才素质要求较高的律师/法务/法规的平均薪酬为11509元,在所有职位类别中也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从供需总量数据来看,互联网行业中招聘需求最高的是技术类职位,占行业招聘总量的30.5%。从求职者供给情况来看,技术类职位收到的简历投递数量最多,占总量的58.5%,这一方面意味着与行业需求基本匹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互联网行业中技术类职位的求职者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与招聘需求形成较大反差的主要有销售类职位和运营类职位,其中运营类职位的招聘需求占行业总量的15.5%,但收到的简历投递数量仅占总量的9.5%,而销售类职位的招聘需求占行业总量的27.2%,但简历投递数量占比仅为7%。由此可见,在互联网行业,技术类人才的供给相对充足,互联网企业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留住技术类人才,并吸引更多优秀的销售和运营人才的跨界加入。

2.互联网行业十大高薪职位

从互联网行业不同职位类别的招聘薪酬来看,管理类职位的平均招聘薪酬最高,其中IT管理/项目协调、销售管理、项目管理/项目协调职位的平均薪酬分别为16469元、12958元和11874元,这些高级职位对人才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学历水平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平均薪酬水平相对较高。此外,律师/法务/合规、公关/媒介、咨询/顾问/调研/数据分析、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硬件开发等职位的平均招聘薪酬也都在万元以上,充分体现出了互联网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重视程度。

三、 互联网行业供需与流动变化

和其他传统服务业或实体产业的跳槽意愿相比,互联网行业的期望求职者并非仅仅来自于行业内部。

1.互联网行业需求最高的是技术型和销售型人才

从不同职位类别的招聘信息来看,互联网行业招聘需求最高的职位类别是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和销售业务,招聘总量远远超过其他职位类别,这说明目前互联网行业对软件及互联网技术人才的招聘需求依旧占据主要地位,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对销售人才的招聘需求仅次于技术人才。除此之外,产品经理、技术支持类职位也位列招聘需求最高的十大职位榜单,行政职能类岗位由于人才流动性较大、可替代性较强,招聘需求也相对较大。

2.多行业人才流入互联网,跨界已成气候

作为近年来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之一,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力量,并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跨界发展。智联招聘统计分析了2016年求职者的跳槽意愿,得出了期望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IT服务、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6个细分行业的求职者来源分布情况。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新融合;新机会;互联网思维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8-0272-02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多挑战和困难,例如投资增长乏力、新型消费热点匮乏、经济稳步增长难度较大等,导致很多企业出现经营困境。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粗放,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加之很多领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问题,给传统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困难。为此,积极采取必要措施,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和升级,对发展国民经济意义重大。

1 “互联网+”提出背景

2015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提出“互联网+”计划,意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促进其与现代化制造业的联系,从而促进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更好的指导互联网企业开拓市场。与产业互联网模式相比, “互联网+”发展视角更为独特、宽泛且深入[1]。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相对应,其主要关注用户生活体验上的改善,并从传统产业入手,重点关注互联网技术在优化资源配置、生产流程、交易效率的实际作用。而“互联网+”则属于新型经济发展形态,能够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传统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结合,进而全面优化生产要素,并重新构建商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2电商大佬对“互联网+”的态度

腾讯CEO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将互联网平台作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各行各业之间的跨界结合,从而高效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为创造新产品、新服务、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能够为赋予传统行业新的活力和力量,若在此时忽略互联网的实际作用, 将是巨大的损失。推行“互联网+”模式,能够迅速打破信息不对称现状对信息交流的影响,从而使交易活动更加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为企业开放创新奠定基础。

“互联网+”计划提出后,阿里研究院在第一时间发表《“互联网+”:产业加权升级 重新定义信息化》[2]报告。在此报告中,阿里企业将“互联网+”主要定义为: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际大数据技术等)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领域的应用过程。同时,阿里企业的这份报告中认为,“互联网+”与传统信息化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或者说互联网能够对信息化进行重新定义。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本质上来看,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且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经济常态。这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互联网技术深深烙印在生产生活领域的直接表现,也是实现智能化升级的必然途径,能够显著促进运营方式、服务方式的转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将互联网视为一种有效工具,通过“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使传统行业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见图1)[3],不断对自身业务流程进行整合,进而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重新塑造。

3新融合:“互联网+”主要驱动力分析

3.1重塑用户需求体验,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

从需求驱动方面来看,“互联网+”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企业服务本身,这是由企业提品或服务需要不断减少成本支出,且日常运营维护需要不断提高实际工作效率,加之用户体验需要需要不断进行重塑和优化。在近20年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历程中,消费互联网模式使广大用户自身的意识不断被强化。现阶段,“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就购买什么”的模式早已发生转变,只有互联网才能让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达到信息对称,企业要将消费者真正需求作为发展动力,并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消费服务,使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并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2013年,我国服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首次赶超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也就是说,忽视消费者需求,等于互联网主动与我国最有经济前景的领域脱离。

3.2互联网基础设施完善,为商业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能终端不断普及,且大量传感设备广泛应用,给“互联网+”的提出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使其能够在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得到大力发展。据2015年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总数量已经达到6.68亿人,手机网民规模则达到5.94亿,宽带用户突破2亿[4]。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更多设备越来越能够适应移动设备的实际需求,使智能终端产品不断处于上升期。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模式不断成熟,并逐渐应用在商业领域,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更为便利条件。目前,我国已经能够自主研发云计算服务系统,且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平台趋于完善。

3.3跨界竞争的普遍存在,扩宽两者融合渠道

在产业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是互联网行业往往主动参与到改造、整合传统行业活动中,还是传统行业积极主动拓宽思路与互联网产业融合,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势必存在激烈的跨界竞争关系。若是互联网行业往往主动参与到改造传统行业中,则需要重点对传统产业模式发展固有矛盾和问题进行解决,采用低价策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市场,然后主导市场,并从中获利。若是传统行业积极主动与互联网产业进行融合,则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企业依托原有品牌的优势,为既定用户群体提供互联网化的商品或服务。未来20年内,究竟上述两种模式水能更加适应互联网发展浪潮,现阶段自然无从知晓,但是能肯定的是,谁能够在互联网价值链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未来将获得更大经济利益。

3.4政府政策、资金、资源支持,为“互联网+”计划实施带来驱动力

统媒体产业主要以提供大众化信息资源为主,但是在“互联网+”模式下,其要求传统媒体进行不断转变,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宗旨,为用户提供差异化信息供给。2015年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互联网+”计划提出,表明国家和政府已经将“互联网+”提升为战略发展目标。报告中指出,要对一大批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主导产业,并开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从而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5]。上述计划和设想的提出,均要充分体现出制造技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入结合,从而使其具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特征。将信息技术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效助力剂,实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综上,政府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为开展“互联网+”带来强大的驱动力。

4新机会:“互联网+”主要作用力分析

4.1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通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企业(以信息产业发展为核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目前,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且增长幅度不断扩大。从就业角度看,互联网企业能够为企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对拉动我国社会就业具有显著作用。在“互联网+”模式下,不仅能够对信息化、工业化两者的融合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还能为“四个同步”政策的合理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按照麦肯锡的预测结果,至2025年底,互联网将拉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提升0.3-1.0个百分点,意味着GDP增长总量的7-22%,也就是说互联网行业将带动10万亿人民币的经济增长量[6]。因此,在新常态下,“互联网+”能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未来传统产业升级将依靠互联网的大力支持。

4.2促进传统行业重构,再造企业运营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作为一种工具,在我国经济建设及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我国对“互联网+”模式的探索一直存在,例如,“互联网+媒体”形成了“网络媒体”;“互联网+广告”形成了“网络广告”,“互联网+电信”形成“即时通信”,“互联网+零售”则引领了电子商务的出现。从这个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与消费者日常生活越近的行业,越容易被重构,因此其融合程度越高,且开放程度越强。将“互联网+”计划逐步向传统行业进行有效渗透,传统企业自身的生产力将显著改变,对再造企业运营模式、企业战略目标及管理方式方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互联网+”模式还能够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并对产业链进行重整,使得企业拥有更多创新产品,转变信息化产品特征。

5 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历经20余年的发展历程,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构成。在未来发展路上,将传统产业发展与互联网进行“联姻”,必将对我国产业整合、重构带来巨大推动力。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充分利用“互联网+”,能够有效促进传统产业转变自身价值创造方式。为此,传统产业要不断抓住机遇,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改造,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为传统行业重获新生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13(5):34-43.

[2]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22(4):14-21.

[3] 王达.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中美互联网金融的比较――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的研究与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14,9(12):47-57.

[4] 黄楚新,.“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15(5):5-9.

第4篇

互联网金融是伴同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而发生的,依靠于互联网电子平台,以第3方支付、P二P网络贷款、网络众筹等为主要模式的新型金融模式。与传统的金融模式相比较,互联网金融作为1种新兴业态在短时代内开辟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显示出超强的发展潜力。互联网金融业态包含网络支付结算、网络借贷、理财中介、网络信息服务、虚拟货泉、传统金融机构的网络平台(网上银行、网上保险以及网上证券)等。目前,在我国发展较快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以第3方支付平台为代表的网络支付结算类、以P二P平台为代表的网络融资类和网络投资理财中介类模式。第3方支付平台所代表的网络支付结算业务是互联网金融业态中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完美的模式,是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及挪动终端对于接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进行支付结算业务的第3方平台。依据艾瑞咨询的统计,二0一五年第1季度我国第3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范围到达了二四三0八.八亿元,比二0一四年同期增长了二九.八%。[一]P二P网络平台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将闲置资金出借给资金短缺者的网络融资模式。依据谢平的定义,P二P网络贷款平台需要依法注册,其特征是通过互联网来为投融资双方提供包含信息沟通、信誉评价等在内的媒介服务。[二]P二P平台最近几年来发展异样迅猛。依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二0一五年六月底,P二P网贷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二0二八家,比二0一四年底新增了二八.七六%。二0一五年上半年P二P网贷平台的成交总额到达了三00六.一九亿元。[三]网络投资理财类指网络投资中介机构应用其互联网门户以及挪动终端,将对于第3方支付的在途资金、支付工具吸存的资金投资于银行理财产品、基金、股票,以到达保值增值目的。我国最有代表性的网络投资理财产品是余额宝,截至二0一五年二季度末,余额宝范围为六一三三.八一亿元。[四]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可以归纳为:虚拟化、直接性、高效性、资源同享性、普惠性以及风险性。[五]互联网金融主要应用网络交易平台作为虚拟的交易场所,通过平台进行的交易、支付、结算,使用的是电子货泉或者虚拟货泉,即虚拟的运营方式。直接性表现为投融资双方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直接完成交易,不需通过银行等中介,既给投融资双方带来了便利,又降低了融资本钱。高效性体现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提供服务时突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力。资源同享性反应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混业经营,同时提供多种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的特征。普惠性则反应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所面临的客户以个人、小微企业为主的普惠金融的特征。传统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因为信息不对于称对于个人和小微企业存在必定的金融排挤行动,而互联网金融平台所面对于的客户不受地域限制,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购买金融产品以及服务,实现了金融资源的全社会同享。风险性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存在着包括信誉风险、操风格险以及法律风险等在内的业务风险、技术风险和其他风险。

2、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情势、特征及来源

(1)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情势

互联网金融风险既拥有与传统金融相同的共性风险,如信誉风险、操风格险等,又拥有互联网金融特性抉择的特有风险,如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从概念上理解,互联网金融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经营发展进程中,因为环境因素、轨制因素和其他因素致使的资金、财产、信用遭遇损失的可能性。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情势主要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种类型:[五]一.运营风险互联网金融的运营风险主要包含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运营进程中发生的信誉风险、管理风险和操风格险。信誉风险主要是网络交易主体因为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呈现问题未按请求履约而构成的履约风险。管理风险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运营管理、流程管理方面存在缺点以及失误致使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操风格险以及市场风险等。其中信用风险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信用不良而引起的经营风险。操风格险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存在管理漏洞、轨制缺点或者人员素质不高,致使的因为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操作或者是消费者失误而引起的风险,比较常见的是由对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不熟练或者背反内节制度操作而致使的金融损失。市场风险则主要来源于信息不对于称而引起的因为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给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的损失。二.技术安全风险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生以及发展起来的,而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某些缺点不可防止地会给互联网金融带来系统性的安全风险。如网络的安全隐患、身份认证局限、交易信息泄漏、程序设计漏洞,和软件设计缺点、黑客侵入、计算机病毒分散等均可能致使互联网金融虚拟交易中信息丢失,从而给交易主体带来风险。三.法律以及监管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业态,目前尚未有明确的金融立法以及监管条例,也没有统1的行业自律组织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互联网金融行业交易主体以及交易行动呈现问题时,没法可依、无据可循,这致使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无序发展状况。目前,除了了第3方支付平台以外,其他互联网金融领域准入门坎较低,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介入到金融领域中来,机构数量大幅增添,给互联网金融带来巨大风险。以P二P网络借贷平台为例,依据网贷之家的讲演显示:二0一五年上半年新增添的问题平台到达四一九家,是二0一四年同期的七.五倍。

(2)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拥有强传染性、虚拟性、时效性以及繁杂性。[六]互联网金融机构是以开放的互联网作为运营平台,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与信誉网络联动,1旦某个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网络节点产生风险都会传染到整个互联网金融系统。这类传染性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特性,能够突破业态的限制、突破时空的界线,可能带来极大的损失,乃至致使金融危机的产生。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特征抉择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以及分散也是在网长进行的,拥有虚拟以及隐秘性,增添了防范以及治理的难题。同时,虚拟化的互联网金融交易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交易对于象、交易进程隐约,增添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于称。互联网金融业务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请求高,系统的任何漏洞、安全隐患以及人为的操作不当均可能带来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而这些风险因素一般为不容易觉察的,拥有超繁杂性的特征。

(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来源

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几近渗入到经济的每一个角落,介入的消费者范围也迅速膨胀。1旦互联网金融的某个领域呈现问题,就可能致使整个经济领域的系统性风险。因而,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来源进行深刻探究,有益于咱们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对于策。第1,互联网金融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瓶颈,滋长了互联网金融风险发生的环境。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立法工作在我国还处于早期阶段,已经有的办法、文件只是局限于激励或者扶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明确、具体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尚未树立。比如,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

来规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准入以及退出机制,致使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入门坎低,企业鱼龙混杂,行业无序发展,对于于破产或者跑路的企业也没有适合的市场退出机制,影响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乱健康发展;因为没有树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表露轨制及相干法规,导致互联网金融主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于称,致使了互联网金融领域信誉风险时有产生,大大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第2,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及监管法规的缺失诱发了金融风险的发生。我国目前存在的金融分业监管的情势不合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提供的1站式服务方式,因此,除了了第3方支付企业由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经营牌照外,其他的互联网金融机构1直处于监管空白的状况,没有外部束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风险以及收益的选择方面,更重视收益,而忽视风险,表现在互联网金融企业忽视风险内控体系的建设,将经营的重点集中在拓展市场份额、增添企业盈利方面,从而诱发了金融风险。第3,互联网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症结在于其对于于大数据的信息处理以及利用能力,而在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展开业务的同时,也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包含信息安全风险、操风格险等在内的安全隐患。另外,跟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剧烈,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资本实力、技术实力、人员素质、经营战略以及管理能力都将影响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以及驾驭风险的能力。第4,我国的信誉体系不健全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发生的缘由之1。传统金融机构节制信誉风险主要依赖的是典质、质押以及保证等担保措施,而互联网金融企业良多融资行动是树立在小额、信誉、扩散基础上的,在我国信誉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没法准确地了解融资者的信誉情况,从而终究致使金融风险的发生。 3、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治理对于策

为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使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应针对于上述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情势、特色以及来源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采用下列的治理对于策:[七]

(1)完美法律法规,构建行业监管体系

首先,要制订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干的法律法规,包含明确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交易主体行动的立法、互联网金融安全性方面的立法、网络交易标准以及规则的立法、制约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表露的立法。同时,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构,树立起行业自律组织,树立起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互相配合的监管体系。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管理,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准入门坎,同时行业自律组织要制订统1的行业自律准则,增强行业的自律意识,使行业自律的内部束缚与监管的外部束缚相互配合,到达防范以及治理风险的目的。二0一五年七月一八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10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增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互联网监管的5大原则,即“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立异监管”,同时明确了监管主体,即人民银行监管互联网支付结算业务;证监会监管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银监会监管网络借贷、互联网信托以及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保监会监管互联网保险业务。但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体系相干法律法规的制订,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终究实现规范发展仍是1个长时间的进程。此外,值患上注意的是,《发展意见》中明确规定,互联网金融监管采取的依然是分业监管的方式,而互联网金融自身拥有多元化的发展特征,分业监管是不是能够有效地对于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还拥有必定的不肯定性。

(2)加强互联网金融安全部系建设

互联网金融安全部系的建设是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条件以及基础。首先,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的运行环境亟须改善,要加大对于硬件的建设以及保护、对于安全设施的投入,强化对于信息系统的维护,也包含提高软件的设计能力,如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的安全走访、身份认证和分级授权登陆等技术,要通过完美密钥管理来防范信息技术系统。第2,我国要努力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以防范因为技术引进带来的阴碍国家金融安全的风险。第3,在宏观层面上要树立起立异的金融安全评估机制,制订高规格的信息安全标准。

(3)加强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督管理

要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运营以及管理进行监控,督促互联网金融机构树立完美的组织机构以及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制订详细的风险防范措施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办法。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督管理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1是监管机构应答互联网金融树立动态监控机制以及大数据监控模式,监管机构应针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动态数据树立风险分析模型以及程序,主动分析被监管机构的运行状况,评估其可能存在的风险。2是树立消费者监督管理机制,以施展互联网金融介入者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是消费者最关切以及注重的问题,通过树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服务中心可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互联网金融企业应通过消费者服务中心按期向用户表露相干业务与产品动态。消费者中心应设立投诉中心,来匡助消费者维权。3是要施展舆论监督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革命 银行业 转型发展

科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之一,不仅推动了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革,更在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信息社会。始于上世纪4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银行业的物质基础,也推动着银行业态变革,需采取措施提前应对。

一、信息基础设施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增基础设施

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表现形式,全球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增基础设施,其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产业变革。随着关键技术的日趋成熟,全球信息技术的应用进入了大规模拓展期。当前,互联网应用已经初具规模,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新增基础设施。

(一)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已覆盖全球五大洲

当前,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规模持续扩张,表现为虽然在五大洲互联网用户数占全球用户总数的比例不同,但已覆盖全球。一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在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30亿,增长平稳,增长率达到30%,同比增长9%(见图1)。

根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截止2016年12月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总计已达约37亿户。其中,互联网用户数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更快,例如印度互联网用户201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40%,远超世界平均增长率的10%。2015年3季度,印度已超过美国,成为继中国之后的第二大互联网用户市场。这都表明,互联网基A设施正快速覆盖全球。二是互联网全球覆盖率呈现较大差异。根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截止2016年12月底,亚洲互联网用户数占全球总数比例继续上升,已经占到50.2%,依然保持用户数全球第一的地位;欧洲地区用户数居世界第二,占到全球用户总数的17.1%;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用户数世界第三,占全球总数的10.4%;非洲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占全球总数的9.1%;北美地区互联网用户总数位居世界第四,占全球总数的8.7%;中东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占全球总数的3.8%,大洋洲占全球总数的0.7%,比例最低。其中,亚欧大陆总体约占76%,欧亚非总体约占85.1%(见图2)。可见,虽然各地区互联网用户数占全球总数的比例不一,但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遍布全球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引发的互联网时代。

(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已覆盖全球近半数人口

首先,虽然各大洲互联网实际用户数布不均衡,但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规模还在持续扩张。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截止2016年12月底,亚洲地区互联网用户规模最大,大约为18.56亿户;其次是欧洲,约为6.3亿户;位于世界第三位的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约为3.8亿户;非洲约为3.36亿户;北美地区变化不大,用户数保持在3.20亿户左右;中东地区约为1.42亿户;大洋洲仅有约0.28亿互联网用户。其中,亚欧大陆总体约为24.86亿户,欧亚非总体约为28.246亿户(见图3)。可见,全球网民全球分布十分不均匀,亚欧两大洲用户较多,中东和大洋洲网民数量相对都少。亚欧两大洲是世界互联网应用的主要地区,网民数呈现快速攀升态势。

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规模持续扩张,在互联网对人口的渗透率上表现为发达经济体渗透率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而后者扩张的步伐呈现不断加快态势。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截止2016年第12月底,互联网对北美人口的渗透率就已经达到88.1%,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欧洲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为76.7%,处于世界第二位置;大洋洲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为68.0%,位居世界第三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为59.4%,位居世界第四;中东地区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为56.5%,位居世界第五;亚洲和非洲人口的互联网渗透率分别仅为44.7%和26.9%,远低于世界平均值49.2%,排名分列倒数世界第二和第一(见图4)。渗透率是指一国网民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反映了互联网在该经济体的普及率。全球互联网渗透率的现状表明,与亚非发展中国家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的落后状态相适应,其在世界信息技术革命中也处于落后状态,但随着信息技术硬件成本降低,扩张步伐在加快。

其次,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应用规模持续扩张,还表现为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率趋势表现为增速放缓,规模还在不断攀升新高度。

据世界互联网统计机构的数据,世界互联网用户规模还在以每年大约2亿左右的规模快速上升,总规模持续增加。同时可以看出,互联网用户增长率并不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而是在下降,2012年增长12%,2015年增长9%。另据2016年KPCB的《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的增长率相较于2014年的31%,已放缓至21%(见图5)。而且,全球智能手机单位出货量急剧降低,只有10%的增长,而2014年度为28%。安卓手机继续抢占iOS的市场份额,在美国的销售价格持续下降。可见,新互联网用户获得的难度加大。KPCB在2014年5月了一份《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认为,造成互联网用户增长率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互联网普及率高于45%的经济体的网民增速在放缓,互联网普及率低于45%的经济体的网民增速虽然在增加,但难以抵消互联网普及率高于45%的经济体的互联网用户增速放缓的影响。考虑到互联网普及率低于45%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经济发展收益增加难以支撑其国民购买网络设备的需求,难以形成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的局面,但增长趋势不会改变。”徐长春,贾文学.《2014年全球互联网引发的变革研究》,《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4―201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3月版,第406页。KPCB在2016年的《全球互联网趋势报告》认为,因不发达和/或欠发达和不富裕国家的新市场尚未开放,智能手机材料成本在这些国家人均收入的占比非常高。

总之,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已覆盖了全球一半的人口,空间上覆盖了五大洲。当前,世界互联网用户规模增占率增速放缓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常态,但并没有改变全球互联网用户持续增加的基本态势。

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的银行业变革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影响因素,重塑产业基础设施,推动产业组织演进,提升产业绩效,改变产业市场结构,调整企业组织形态,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变革的引领性力量,深刻影响产业演进。通过技术渗透,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银行业业态,推动下一代银行业业态的出现。

(一)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进银行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革

由于信息技术设施的普遍应用,银行业基础设施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呈现加速数字化态势。

首先,银行业对外窗口呈现数字平台化趋势。当前,所有的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作为面向市场和社会的窗口。如图6所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2016)》显示,我国企业互联网使用比例几年来出现快速增加态势。截止2016年12月底,全国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达到95.6%。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银行业使用互联网办公比例走在了各行业的前列,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且都建有自己的网站。需要说明的是,银行网站最初只是作为展示和信息的平台。随着对互联网站功能的拓展,网站的这种展览展示功能继续得到保留,成为其面向社会的基本功能之一。

其次,银行业业务呈现数字平台化趋势。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网站越来越多地呈现扮演业务平台的趋势,银行业传统业务越来越多地被搬上了W站,比如存款、转账等业务,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如图7所示,我国银行核心业务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系统来解决。当前随着我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网商银行的出现,银行的产品设计业务也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了。比如,网商银行信贷的信用评估业务就通过客户的互联网大数据来完成。可见,银行从传统业务到新业务的拓展都越来越平台化了。在信息技术生态系统不断演化的条件下,数字平台化是银行业发展的宿命。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银行业对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越来越大,而银行功能的信息化反过来也推动信息装备应用的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呈现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平台化趋势。

(二)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推进银行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装备的应用正在使得传统业务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现在,去银行办理业务还要经过取号排队,然后刷卡,输入密码,核对身份信息,签字确认,必要时还要拍照,以保证银行业务的安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日臻成熟与完善,指纹识别技术、视网膜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银行领域,其提供的密码安全性和无与伦比的便捷性远超传统业务方式,其效率也拉下传统方式不知几条街。另外,随着互联网金融得开展,人们已经不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微信支付、网上支付的普及也使传统业务方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作用的结果,不仅意味着传统业务模式将因被取代而逐步消失,而且因为效率提高而意味着银行从业人员规模也将锐减。

信息技术装备的应用正在推动银行业组织模式的变革。一是信息技术装备的应用意味着现行银行业的总分行模式将逐步被淘汰。由于信息技术装备的应用,原来总行与分行的资金池业务不在需要当地分行通过人工来操作,通过互联网在总行就能实现;存取款业务也不再需要柜台来人工实现,只需具有存取款功能的ATM机就能完成。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运用,个人信用评估可以通过网络画像技术就能实现,信贷产品设计和放贷业务通过互联网就能实现,原来由分行业务人员承当风险识别业务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非洲金融技术学会各专家近日在约堡进行圆桌会议讨论时表示,数字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对当今银行分行的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各大国际银行已经在减少银行办公室雇员人数。商务部网站.《专家:数字技术意味着银行分行的模式可能很快淘汰》。http:///article/ztdy/201705/20170502568179.shtml。也就是说,现有分行将被一系列ATM机等信息设备所取代,现行银行业的总分行模式将逐步被淘汰,而代之以单一总行模式。二是银行业内部组织模式将演变成信息技术装备服务部门和投行业务部二元模式。由于银行存款和贷款的信息化、自动化,只要银行信息资产设备运行安全健康,就能保障银行存贷业务的正常运行,银行柜台等中间业务几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银行资金的投放业务还难以被信息机器所取代,还必须由人工来完成,需要高素质的投资团队保证利润来源,需要继续保留高素质的投行团队。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未来的银行只需要信息技术装备健康安全运行的技术服务团队和保证资金回报的投行团队,是由后勤技术服务部门和投行部门组成的二元内部组织结构。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装备的应用,现有银行的空间组织模式和内部组织模式都将发生重大变革,而且为期不远。现有的互联网银行就是其先行者。

(三)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引发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

第6篇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依托支付、社交网络、云计算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实现资金融通等金融业务的一种模式,主要包括众筹、第三方支付、大数据、P2P和网上金融超市等。相比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性、便捷性、高效率等,并且更有利于汇集中小投资者的资金。

近两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了萌芽和发展的转型时期,2013年,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并且四大银行也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中心,2013年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我国P2P网贷行业已超过千家,交易资金超过百亿。其中,拍拍贷是我国国内最早的P2P平台,截至2014年上半年,注册用户近360万。被公认为是最具互联网精神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于2013年推出的首只互联网基金――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余额宝)成为改变了整个基金行业的新业态。2015年3月26日公布的年报显示其各类基金全年赚取利润达到5200亿元,创五年最高盈利水平;其中余额宝规模达5789.36亿元,用户数已经增加到1.85亿人,全年为用户创造240亿元收益,稳居国内最大单只基金。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对其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从互联网金融本身来说,互联网金融虽然是新兴领域,但是也离不开传统金融,传统金融面临的风险,例如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复杂化,例如很多互联网金融都是与货币基金挂钩,其收益在很大程度上随着市场资金利率水平的变化而波动,同时,汇率水平、政策水平、信用管理也影响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其次,由于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许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不断参与到互联网金融行业中来,导致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行业秩序不规范,平台企业缺乏风险管理自控能力,所以频繁出现平台负责人跑路等现象,扰乱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结合的产物,传统金融面临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中会变得更加复杂,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短,还面临监管体制不健全、从业人员不规范等问题。

传统金融中面临的流动性、信用性和市场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更加复杂,互联网金融还要面临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带来的技术风险以及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滞后而带来的法律风险等。技术风险包括系统性安全以及技术使用风险等,由于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但是在金融平台上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技术规范或标准,有些金融平台未能进行充分的测试。而这类风险由于没有以往的经验进行指导,往往难以避免,或者在发生后难以有效进行处理。

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缺乏专门的法律和法规。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问题只能分部门来进行管理,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会带来混乱,所以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来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规范。

金融监管制度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匹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采用的是混业经营的模式,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但金融监管采取“一行三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方式,缺乏相应的监管责任主体。外部监管制度的缺失,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自律,并增加了经营风险。

监管技术、监管手段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的需要。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金融的结合,运营模式与传统金融有区别,并且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可以比传统金融更能在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资金,并具有交易时间短、交易频率快的特点,而且涉及到大量的交易主体,我国的金融监管技术、监管手段大部分针对传统金融,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缺乏相应的监管技术和手段。

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准入门槛,行业内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导致行业缺乏秩序和规范。受利益驱使,企业难抑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冲动。另一方面,由于抱着投机思想进入的企业的资质不足,缺乏抵抗风险的能力,所以在企业出现问题时会给投资者带来大量的损失,进一步扰乱了行业秩序。

金融监管一定要跟上

要从以下几方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监管:

建立健全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在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建设方面,应该着力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完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基础法律,如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信息保护和互联网安全方面,使得互联网金融的推进有法可依。第二,完善金融法律体系的修正和完善,针对互联网金融出现的新的业务模式,将互联网支付、众筹等纳入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内进行管理。第三,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在监管主体方面,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监管主体,对互联网金融各项业务的性质关系进行明确,确定所属的领域,进而确定监管主体,在监管范围方面,要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进行适时适度的监管,既不能因为监管过严,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也不能因为监管不到位,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泡沫,从维护金融环境稳定的角度,进行行业监督和管理,并建立风险隔离机制,避免风险的传导。

设定合理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标准。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巨大利益,一些企业只需要很小的激励便会有很大的动力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机构要从源头来限制不良的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企业,从财务状况、资金状况、工作人员标准等各方面来设定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的标准并严格执行,严格筛选欲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企业,并对不良企业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降低不良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预期。但同时也要注意标准的设定要合理,过于严格的标准会降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积极性,过低的标准又不能起到组织不良企业的作用,因此建立合理的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惩罚金融违规行为,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在互联网金融运行过程中,要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改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投机取巧心理,并采用信用担保机制,来控制风险的传播。例如,可以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收益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风险储备金,当风险发生时,这部分风险备用金作为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所服务的客户的补偿,从而降低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第7篇

1.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

(1)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经营理念。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更关注个人及小微企业的需求,并且以便捷快速的方式集结了一大批个人闲散资金,利用这批闲散资金,发放给亟需资金的个人及小微企业,从政府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恰恰发展了“普惠金融”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行业的不足,满足个人及小微企业的需求。从地点上看,发达城市遍布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行业的空缺,然而二线城市特别是偏远山区,则数量极少,大多数只是简单地存取款而不涉及融资活动,个人手中集结许多闲散资金,这就显示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互补性。

(2)互联网金融促进了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其线上活动,减少了许对营运成本,“小而轻”的产品迅速聚集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并转而帮助个人及小微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这种种模式,使得互联网金融的盈利能力远远高于传统金融行业,冲击了传统行业,使得其为了应对竞争,不得不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从而谋求利润。

(3)互联网金融加快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扩大了资金流转的范围和速度,作为助推力量使得资金流向需要的方向,其线上交易的特性加快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简单快捷,客户会越来越依赖线上支付、线上融资,而不愿意去手续繁琐的线下传统金融行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反过来,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互联网金融。其最早的存在形式网络支付,也一直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发展。

2.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症结

(1)缺少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与传统金融行业做比较,从行业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未能有效地识别其客户存在的风险,缺少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也未能掌握其客户的相关信用历史,过于注重如何快速盈利从而忽略对潜在风险的识别,缺乏对风险控制和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意识。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存在的诸多风险控制难的问题,不能有效判断客户的信用风险,使得部分优质客户不愿意进行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从而导致该行业加大夸张的营销宣传,进一步隔离论文部分优质客户。

(2)难以进行有效的信用评价。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刚刚萌芽,其经营主体大部分是一般工商企业,而不是正规的金融机构,由于并没有注资率、经营范围、信贷规模、风控等方面的规定,其准入门槛并不高,信用评价控制有待加强。同时,互联网金融的线上交易,带来面与面沟通的可能性减少,再加上线上的信用评价系统并没有完善起?恚?所以对其客户之间的真实个人信息及信用历史把控不足,较容易引起骗贷等问题造成重大损失,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值得注意。

(3)技术类风险还需规避。互联网金融依靠网络线上虚拟货币交易,互联网存在着诸多安全威胁,新技术尚处于初始发展时期,安全性有待加强,技术类风险还需规避。黑客攻击、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密措施不完善、木马病毒侵蚀等多种网络风险,已经严重威胁互联网金融交易双方的信息、资产安全,也使得一大批优质客户不相信互联网金融,对交易始终持有谨慎性态度。

(4)法律类风险难以处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犯罪的数量有所增加。面对法律时,但是与传统犯罪不同的是,互联网交易存在着多处困难使得受害人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一是互联网交易信息不透明,不只是交易人双方难以辨别彼此,甚至连交易平台本身对交易人身份的认证也存在着漏洞,使诉讼变的困难。二是线上交易举证困难,互联网交易留存的以数字居多,易于篡改,不像传统交易留有纸张可以举证,其交易难以得到法律保护。

(5)监管类风险仍要留意。由于互联网金融正处于起步时期,在法律、法规、规范等还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对各类经营事项进行约束,避免真空时期不法分子钻法律的漏洞侵害财产。相关监管机构在职责上没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定位模糊,监管类风险居高不下。

二、走出互联网金融发展困境的解决对策

1.从互联网金融微观角度来探索对策

(1)关注技术安全,加强防火墙设立。互联网金融多度依赖线上交易,不同于面面交易,线上交易的安全性取决于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性,如何防止黑客侵入、如何管理客户个人信息、如何杜绝病毒木马,如何保证资产的安全性,留存完整的数据是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尤其重视的部分。从客户角度来说,要有技术风险意识,明白互联网金融自身存在的固有风险。从企业方面来讲,要加强技术的研发更新,及时关注新型病毒的演进,加强安全性,建立信息安全的警报机制,防患于未然,将技术漏洞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小。同时,加大宣传,增强客户的个人互联网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处理风险能力,一旦遇到技术性攻击,应建立快速全面恢复数据的体系,控制互联网金融技术型风险。

(2)使用实名制,建立信用评价机制。观察互联网金融行业不难发现,其出现的种种诈骗、跑路危机,除开自身管理问题,也与制度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应加强信用机制的建立。首先,利用央行的征信系统,推广互联网行业交易实名制系统,如果想要使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拥有社会认可度和信誉度,那么就要规范其用户的个人真实身份和信用,接受整个社会的监督,而不是一个虚拟的账号、人物。其次,加强对客户的个人信息的甄别,在于客户首次合作时,应准确识别客户的个人信息、个人信誉、个人风险等,建立评价机制,作为交易平台要保障客户双方的权益,以便建立一个合作互信的优质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最后,增加行业内部处理力度,宣传行业自律,对于部分行业共性问题,可以由行业出头进行疏导、约束,提高整体行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形成行业内部合作,共同打击低信誉分子,减少损失。

2.从国家宏观角度来探索对策

(1)完善制度,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与传统金融平台相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空白漏洞,容易造成纠纷。因此要想帮助互联网金融做长足发展的准备,首先要敲定其法律主体、经营性质、个体定位,以便于观察传统行业中监管模式中哪些可以应用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同时,完善法规补漏洞,从而从根源上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其次,结合互联网金融“小而快”的特点,制度的总体方向可以偏向于优化社会福利,降低监管成本以避免干扰互联网金融自身优势,建立多部门多元化监管,明确分工,将风险以成本最低的方式分摊至多部门,降低成本。最后,要加强管理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从源头处就开始管控风险,并且加大退出成本,使互联网金融平台以企业长时间发展为宗旨,而不是捞一把就走,以便于规避企业铤而走险的风险。

(2)规范法律平台。从法律上来说,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主体并不特别明确,传统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不能很好地覆盖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法律空白区间,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牟取暴利。因此,要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制度,明确其法律主体、经营范围等,建立相关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申述有效等。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明确行业的准入门槛,在一定程度里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范围进行法律区分,在同一个范围内,应有明确而又严格的制度管理。

(3)探寻纳税管理模式。从税务上来说,互联网金融的税收有待加强。因为互联网金融的线上交易特性,税务机关难于得知其真实的资金吞吐额,税收征管部门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许多互联网交易的客户存在偷税漏税的情况,这严重违背了纳税公平的原则,因此,税务机关应探索新的纳税管理模式,建立相关法律保障国家权益,比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应披露自身真实的业绩盈利额,加大对偷税漏税的处罚,加大依法纳税的宣传。

三、总结与展望

1.总结

互联网金融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不足需要完善,将来的发展走向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不过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已经显露出其利好的一面。它发展了“普惠金融”的政策,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收集社会闲散资金,并分配到需要的地方。促进了互联网创新,冲击传统行业为了提高利润而不得不发展技术。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也需要直面不足,其存在包括缺少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难以进行有效的信誉评价、技术类漏洞、法律类空白、监管类风险在内的多处短板,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其积极的影响,却也存在诸多风险。

诚然,在目前的形势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可行之路有待讨论,本文建议从以下角度探索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从其行业本身的微观角度来说,关注技术安全、加强防火墙设立,并使用实名制、建立信用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与央行的征信体系相结合。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增加金融覆盖面,亟需完善制度,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完善法律漏洞,探寻属于互联网金融的纳税模式。

第8篇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当今社会的经济和生活带来重大的变革。本文讲述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对会计行业变革的重要启示。首先,笔者描述了整个“互联网+会计”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四个阶段;其次,对“互联网+会计”的未来发展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会计行业;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势必给当今社会的经济和生活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像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时代的杰作[1]。同样在“互联网+”会计的模式应运而生后,给传统的会计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互联网+会计”的定义

“互联网+”会计是互联网迅速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结出的又一大果实。在传统的会计行业上,将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与其相融合,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强大的现代化技术,改进了会计行业许多过去的落后服务模式,促进了传统的会计行业发展,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2]。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会计行业迎来重大创新和变革的趋势。

2、“互联网+会计”对会计信息化的影响

“互联网+”会计将会从会计的每个方面,对会计信息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高效、专业,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2.1让会计信息系统融入互联网体系。

由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应用等方面的革命,会计信息将不限于财务部门或某个公司内部。通过互联网,“互联网+会计”将消灭原有的会计信息孤岛,将整个生产、供应、人力资源更有效率的融合为一体;甚至通过互联网,把企业与税务、银行、供应商、客户等不同的企业和单位有机结合起来,实际信息的高效共享和利用。

2.2用于决策的会计信息将更加高效。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强调对过往事项的记录、分析,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而在“互联网+会计”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时从全球的电商平台中抓取商品的价格等销售信息,制定销售和库存政策;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每个客户的消费行为,实现对客户的精准营销、可以在发货或资金支付时,实时的通过网络抓取对方的信用数据,避免人为的疏漏带来的风险,等等。这些都必将提高企业会计和决策系统的效率。

2.3将有利于会计进行更专业、更细致的分工。

“互联网+会计”的情况下,企业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后,可以将企业一些核算、税收等日常会计业务外包,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的情况下,促使会计更专业、更细致的分工。

2.4会计档案的保管、存储将发生更大变化

企业的会计档案将由原来的纸质档案,逐渐向图像化、数字化发展。在“互联网+会计”的推动下,会计信息系统必将实现从原始业务、到会计处理、会计档案的标准化。目前在沪深上市的公司报表,已经使用财政部的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实现了统一的存储和查询。

3.“互联网+会计”的未来发展途径

3.1加强制度建设。

“互联网+”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保障其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所谓政策环境,就是完善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提供政策依据,将互联网发展与法律融合,用法律的手段进行保护,为其发展保驾护航。其次,有效清除障碍。推进“互联网+”会计的全面发展必须清扫其发展道路上的阻碍,从业务层面出发,完善相关准则和规章制度,从企业会计部门着手,制定相应的规则,加快会计电算化进程。

3.2培养专业人才。

“互联网+”会计进程不断的向前推进,行业里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新兴事物不断的对旧的会计行业进行冲击,为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带来更大的挑战[5]。会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一定的会计专业的知识,更要学会计算机等办公技术。现代化会计工作不仅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系列的计算机操作,使整个会计管理系统正常运作起来,以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还需要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人才教育和培养才是整个行业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3.3提高信息安全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成了最大隐患。相比于传统的会计工作,互联网时代的会计工作其信息安全风险更大。“互联网+”会计容易受到信息丢失、数据篡改、个人账户隐私泄露等问题,其给会计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提高互联网时代会计安全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首先,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从会计工作者出发,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员更要遵守会计职业准则,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质,保护客户的隐私和维护会计部门的信息安全。其次,完善信息安全设置工作。这主要是针对互联网移动客户端、通讯设备而言的,加强个人账户密码设置、个人财务管理信息安全设置等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最后,建立信息预警系统。大力开发信息安全预警系统,使互联网的信息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一旦病毒侵犯或者出现安全漏洞,就会进行警报处理。

3.4改变观念。

在“互联网+”已然成为国策的今天,推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每个人的使命。把“互联网+”融合到工作中系统中是每个企业的责任。我们要打破原有的旧观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的把互联网运用到会计行业当中来,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不断改进自身,学习新兴事物,才能抓住机遇,发展创新。

4、总结

“互联网+”政策颁布至今,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会计行业也不例外,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会计快速的替换掉过去的传统会计模式,利用新兴的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让互联网和会计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了传统会计行业的创新,使会计行业向多功能化、信息化转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但全面推动“互联网+”会计这一信息化进程,也是今后会计行业需要着重研究探讨的问题。

作者:王立飞 单位:中国石化河北石油分公司

参考文献:

第9篇

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金融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创新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又影响了传统银行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互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有效的促进传统银行业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模式传统银行业影响

1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性

从国内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来看,其自身具有很多显著的特性。比如说金融的获得能力强、去中介化以及多功能。首先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获得性强来讲,由于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使得客户的获得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从而使得金融从业人员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仅留住了很多优秀的员工也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其次是去中介化特征明显,有了互联网接收资金与供应资金的主体不需要再通过第三方进行操作,具有明显的去中介化特质。最后是多功能性。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很多传统金融模式不具有功能,比如说资源配置、平台以及信息的搜索等功能。互联网金融模式在这些功能的应用中则很突出。

2未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优势

由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特点,在目前的金融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大范围的运用。互联网金融具有两大比较突出的优势,分别是操作平台和资源的配置优势。首先从操作平台方面的优势来讲,互联网金融模式提供的操作平台使得客户有了自动化的金融管理渠道。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已经有些互联网金融把百货商店来到了各个互联网的平台中去,从而真正的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整体上有效的把控了管理水平。同时也使得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在交易中留下客人的一些信息,只要通过信息的搜索就可以及时的掌握客户的相关情况从而使得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样一来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比如说有了云存储技术,人们可以更加快捷的实现对信息的存储。其次从其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来讲。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运用使得人们在进行支付时非常的方便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也有效的保障了交易信息的对称性,从而极大的降低了金融方面的风险。

3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3.1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

近年来受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传统银行业在很多的层面也发生了转变,比如说价值实现的方式以及价值创造的方式。由于互联网金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极大的降低金融活动参与者的准入门槛,从而吸引了大量的客户,同时也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说有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发展,有效的推进了传统银行价值的提高。受到互联网金融模式去中介化理论的影响,传统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与银行业整体格局的竞争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传统银行发展中的相关理论是不一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很明显的就是去中介化,极大的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但是去中介话理论对于传统银行来讲是个巨大的冲击。还有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另外,传统银行除了受到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影响还受到了相关商业发展理论的作用,从而使得传统银行的整体营业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2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下的传统银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由于当前的传统银行受到来自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冲击,所以要及时有效的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作出一些转变,从而得以摆脱困境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传统银行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引进互联网技术,采用互联网发展模式,从而革新传统的金融策略,适应时展的需求。传统银行目前虽然受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极大冲击,但是危机同时也是转机,打气十二分的精神,全力回应打击,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传统银行应该从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中取长补短,吸取有益的管理经验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应用。同时传统银行也要强化对互联网金融优势的重视,寻求恰当的时机与其加强联系并争取合作的机会,从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比如说传统银行积累的大量顾客资源可以拿出来和互联网金融分享,从而使得双方实现了有效的互补,互联网的客户群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时代,传统银行还可以和互联网金融一起开展一些网上的信用贷款业务,一起合作开发研究,实现互惠互利。受到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传统银行也应该思考如何实现自身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虚拟与自动化,从而取得长远的发展。传统的银行发展模式只有创新其自身的发展模式,向互联网金融学习打造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从而真正有效的提高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传统银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冲击需要优化自身的发展模式,借鉴互联网金融发展优势,从而有效的实现相互间的共同促进。同时也使得传统银行业能够在新时期得到良好的发展空间与获得优质的发展,真正的实现自身发展的飞跃。本文主要分析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性与未来的发展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传统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希望可以有效的促进传统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微.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3(13).

[2]孙华坚.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析及对策分[J].时代金融,2014(11).

[3]费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分析[J].商,2014(2).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分类 防范对策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业态发展迅猛,成为生产消费的一个重要领域,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集聚了风险隐患,行业内参差不齐,跑路,倒闭等风波频起。如武汉盛世财富14家门店,全部无法汇兑本息,资金涉及近20亿;上海中晋突然出事,20多名高管全部被抓,牵连13万人,涉及300亿,其中60岁以上的投资人超过2万人;“e租宝”非法集资涉及700亿资金等等。

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平台与金融业务的产物,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金融活动。

互联网金融风险是基于上述互联网金融业务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发生损失的可能性。由于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金融”的双重特性,也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属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又具有互联网风险;而且由于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这也导致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虚拟性、复杂性更为明显。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类与剖析

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属性具有两面性来看,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关于互联网技术层面的相关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依托的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这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风险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其主要有:

一是信息泄露、个人信息难以保护。互联网平台的复杂环境导致了个人信息泄露、身份识别等问题,由此引发的账户安全等问题要引起重视。

二是资金存管的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数据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这些网络平台比较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这导致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存管存在潜在风险。

三是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相对于欧美比较落后导致互联网平台存在不少漏洞,这也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构成了潜在威胁。例如有缺陷的密匙管理系统、开放式网络通讯系统等等。

四是潜在的人为和程序技术的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具有极强的便携性、瞬时性,通过手机或电脑就可以立即完成金融业务。但我国许多网民对网络信息技术与金融知识并不是很了解,且受到互联网环境诸如网络故障、网络病毒以及恶意软件等因素的潜在威胁,故人为或程序技术的操作风险所带来的资金安全、身份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亦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业务管理风险

此类风险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民众的投资理财愿望越来越强烈,许多非传统金融行业加入互联网金融为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但其对金融风险缺乏认识和重视,且疏于业务管理,诸如内部控制健全程度不高、外部监督约束力较低。同时多数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与风险识别能力,受到网络平台的高收益的吸引往往盲目相信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例如2016年3月24日,逾期3个月的“理财邦”人去楼空,牵连10万人,资金涉及12亿。对于这些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投资者应对此保持理性态度与风险意识。

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风险。据统计,全社会约80%的公共数据掌握在政府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手中,这些来源权威、代价高昂、可信度高的数据向社会开放严重不足。不同部门和地方的信息系统自建自管自用,长期积累的业务数据独家垄断,封闭分割,开放范围小,收费高,获取难度大。公共数据的不够开放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瞬时性使得投资者在对资金流向、信用评级等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

三是流动性风险。与传统金融一样,互联网金融业面临着流动性风险。特使是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特性所带带来的金融产品的复杂化创新、融资渠道的改变以及支付系统的发展与变革给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是竞争风险。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融合越来越紧密,金融交易方式与金融产品也愈加丰富,同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种环境下,我国传统金融业务受到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受到更大的挑战。

(三)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不能按照约定的期限实现其承诺的相应的职责。国内互联网信用业务还未被全部纳入有效监管当中,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互联网信用业务特别是电子合同问题所引致的信用风险程度更高。在电子商务中常见的有卖家信誉风险、买家信誉风险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诸如P2P等网贷公司跑路就是典型的信誉风险。

(四)法律与政策风险

随着互联网金融与现有法律与政策体系的矛盾日益激烈,一方面使得人们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业务时发生纠结,特别是造成问题后,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使得责任确定,仲裁结果的执行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随着法律政策体系的进步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将会面临关于法律与政策的挑战与风险问题。如余额宝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过程都受到了随着法律政策的完善所带来的挑战。

三、互网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一)互联网技术风险防范对策

首先我国应该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的研发,提高身份识别与安全密匙的可靠性,同时要尽快与国际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规范与标准接轨。其次要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互联网金融非现场监管,诸如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网络平台、重视防火墙技术以及加密技术等对互联网金融实时监管,更有效的保障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安全性。最后还要提高相关人员的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技术能力,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业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在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到位情况下,行业自律尤为重要,且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即自觉性更强,其作用的范围也越广,效果也越明显。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程度有利于整个行业发展,加强了行业研究与同业交流,我国应继续鼓励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与完善,让互联网金融组织在更广大的范围上发挥出行业自律功能。

2.提高风险管理的认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许多传统金融机构与非传统金融机构进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增加,风险也随之增加。就金融机构而言,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机构内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就个人而言,我们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是,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积极降低不必要的风险与损失。

3.加大专业金融人才的风险意识培养。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诸多风险,专业金融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优秀的金融知识素养以及理财知识,同时应该还要具备超强的风险分析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就必须提高行业内人员的金融专业知识,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以应对多变的互联网风险问题。

(三)信誉风险防范对策

1.拓展数据应用,积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能够有效的利用信用体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信息来判别对象的信用情况。但很多T如P2P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用数据仍处在信用体系之外。因此,必须积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效又全面的助力。

2.树立良好的信誉口碑。树立良好的口碑,有助于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正常顺利开展,同时也增强了投资者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信心。而且,在互联网及金融机构面对谣言时,一个良好的信誉口碑是平息投资者恐慌的关键。因此,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发展金融业务是,要注重对外树立良好的信誉口碑,为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法律与政策风险防范对策

1.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在互联网监管的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滞后,因此互联网金融立法亟待完善,为互联网金融活动提供保障与依靠。首先,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完善目前网络金融的法律法规,使金融市场交易规范化。其次,要进一步制定互联网公平交易原则,以保证互联网金融活动有序展开。

2.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传统上,我国金融监管采用的分业监管的模式,但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市场商业模式的发展,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与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不协调。面对目前的监管现状,建议如下:第一,要制定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制度法规,为互联网金融监管指明方向。第二,明确相关部门的主体职责,基于分业监管体制,相关部门应出台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条例与规范。第三,健全与完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机制,减少重复监管所产生的监管成本。

参考文献

[1]龚明华.互联网金融:特点、影响与风险防范.《新金融》,2014年第2期,

[2]仇晓光.刘闻博.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论纲[J].江西社会科学.2015,(10).

[3]张爱英.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J].经济问题,2015,(10).

[4]唐正伟.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

[5]于蔚,钱水土.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15.

第11篇

(讯)最近”互联网+”是一个很热的点,我也参加过一些讨论,经常有一个感觉,一些朋友把“互联网+”理解成就是互联网加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加汽车,互联网加餐饮,互联网加医疗,这就是“互联网+“。我非常同意,”互联网+”必须是要和传统行业结合,而不是互联网自己玩,但是如果理解“互联网+”就是简单的相加,任何一个传统行业,做了一个网站,开通了微信功用就叫”互联网+”了,这样的“互联网+“是不会有未来与前途的。

我相信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它是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收集、挖掘、分析、整合+智能感应能力形成的新的业务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而不是简单的把一些互联网的营销、互联网的业务和传统行业结合。如果还停留在只是把传统行业加上一点互联网就叫“互联网+”了,事实上,观察、技术和业务模式还是停留在过去。它不是引领行业发展,而是要被淘汰失去机会。

说理论可能永远说不法,永远会有一堆人来无逻辑的搅和。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简单相加,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商业大家都理解,让传统的商业和互联网结合,把传统的实体店搬到互联网上,这件事情,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今天确实是已经取得巨大成功,已经全面冲击了传统的零售业,一些比较特殊的行业,正在遭受电子商务全面的打击,曾经很火的中关村开始全面退出电子产品的销售,一些知名的电子商场要关门。这就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但是这种电子商务是不是“互联网+”呢?我觉得不是,这还只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简单的结合,只是加传统行业加互联网。它的本质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而不是智能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是零售面向电子时代的第一步。所有的用户,要买一个东西,还是要去商店,只是从去一个实体的商店,变成了网店。生产流通的环节,生产-批发-零售这样一个基本的格局并未真正改变。流通的社会成本很高,效率较低的并未发生质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移动电子商务会是什么情况。是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和智能感应能力加入进来,整个模式都可能面临了变化,效率会大大提升,能力也会大大提升。一个产品出厂之时,它就被内置了NFC的芯片,或者ID code码,当有人看到别人在使用这个产品,或是在街上看到这个产品时,这个人想买这个产品,只要拿手机靠近这个产品,就马上读出销售地址,进行电子支付,完成购买行为。这种情况下产品本身成为宣传渠道,产品本身变成了销售渠道。用一件衣服举例,它的出产价是100元,通过第一次批发,达到160元,再次批发,达到240元,在商店销售,这件衣服很可能价格是360元。流通环节成为社会成本大大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用户读取商品本身的NFC标签,或是ID CODE码就可以购买,这是原厂的价格,用户可能只需要150元就可以购买这件产品。这样的结果,是厂商得了益,用户会尽可能寻找产品去买,因为买的是原价。最后的结果生产商和用户都是获益者,而批发商和零售商慢慢被边缘化。

什么是“互联网+“,这才是“互联网+”,它是大数据和智能感应能力加入后,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同时也是对互联网的改造。如果仅仅抱着互联网三个字,永远是:自由、开放、共享,却不承认新的技术和新能力的作用,我相信一样会慢慢被淘汰的。第一代纯粹的互联网公司,只靠新闻传播空间已经不大,靠社交和游戏形成的第一代的互联网公司,大空间也没有了,第三代的互联网公司是把电子商务和服务加入进来,形成了较大的机会。以后新的机会一定会来自“互联网+”,这个新的体系中,新的技术和能力,会完全改变传统行业的效率和能力,形成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这一切,不是简单引进传统互联网。传统互联网以传输无障碍为诉求的技术是简单的,能力是不够的。要让传统互联网变得更有能力,技术更加强大,还必须是智能互联网。(来源:立刚科技观察 文/项立刚)

第12篇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似乎成了财经圈的“都教授”,手里没点谈资都没法“社交”。虽然人们对国家政策放开度和行业规范尚存有疑虑,但却丝毫无法阻碍互联网金融类企业踏入该领域的脚步,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当互联网商业模式和创新思维引入金融领域时,传统金融企业的突破创新之门被攻破,原本相对稳固的金融机构格局被打破,一时之间,互联网强势入局,以攻为守,通过联合、渗透的方式,让金融企业发生新的变化。

跻身互联网金融战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廖劲鸿便与金融结缘,见证了繁花似锦的金融产业花开花落的过程。“当时正值互联网普及阶段,人们对新生事物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更是以身先士卒的精神领略互联网的魅力,我也不例外,从2000年的门户、2002年的网络游戏、2004年的SP以及后来的团购,都有我实践的身影。因为在很早的时候,我看好了互联网与金融的强强联合,势必会掀起金融领域的新风尚。” 大凡盛极一时的产业必然是加入者众多,互联网金融亦是如此。

互联网金融虽与之前廖劲鸿从事的传统金融行业有着些许区别,但是在市场宣传和品牌推广上还是有相似之处,只是有了互联网的加入,金融领域对风险控制才能有效的创新,才能真正地摒弃金融中介机构的主导型定位。

“互联网金融是个高强度作业的行业,工作在其中需要很快进入状态。”廖劲鸿说:“我发现互联网金融行业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质,它就像生态环境下的每个基因,能渗透到每个角度,从业者、媒体、投资人……都在其列,我自是不能例外。作为行业中一名资深的从业者,希望能有更多的同道中人与我同肩,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于是,我在沙龙、论坛等地方毫无保留的发表了对互联网金融的一些个人见解,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这个行列。”诚如廖劲鸿所说,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貌似给金融、互联网产业带去了一切生机,令更多的人跻身到这场强大的战役中。

“热爱互联网,热爱金融”这是廖劲鸿终身奋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选择加入互联网金融业、加入明迪的根本原因。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

谈及互联网金融,并以此为核心来探讨这个行业的发展,廖劲鸿是最有远见卓识的行家,他认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充满了无尽的可能,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从业者都在尝试着去深入的理解它、定义它,从中汲取自己的理解开创了一个个前景无限的领域。“例如,余额宝等被大家公认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相信如此爆发式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更多的创新将会源源不断的诞生,这也是我渴望看到并且要求我的明迪团队要不懈追求发展的原因之一,因为我知道,由创新带来的企业发展动力是无限的,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在金融行业二十余年里,廖劲鸿针对金融系统的安防管理、银行柜员操作的风险控制、信息资源的整合等问题都给出了最终的解决方案,为国内互联网金融技术填补了技术空白。

2012年,廖劲鸿加入明迪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带领明迪的团队自主研发出多项金融服务系统。经过多年的潜心努力,廖劲鸿和他的明迪团队全面完善了传统金融管理系统的漏洞,开发了全新的物联金融模式。说到项目或是新技术研发成果,廖劲鸿总是自豪满满,他说:“我带领明迪团队开发出RFID电子智锁系统及产品、银行现金箱包智能管理系统、重要印章管理系统、明迪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银行客户移动营销广告系统、贵重物品快速登记管理系统等多项金融安全服务系统……这些系统的成功研发见证了明迪人的成长,更是见证了廖劲鸿在行业中占有不可动摇的领军者地位。

二十余年来,廖劲鸿以专业、严谨的视角审视这场充满机遇、挑战的产业变革,随后他又以高瞻远瞩的姿态,带领着他的志同中人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形式,行走在一条通往繁花似锦的康庄大道上。采访中廖劲鸿的一句话给笔者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不要单纯追求理论上的成果,也不能急于产业化。应用学科不能闭门造车,要了解企业的需求,结合企业、行业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出完善的管理系统。”廖劲鸿的务实让国内互联网金融产业更上了一层楼,为产业发展中挥洒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缔造全新的金融体系

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着“创新发动机”和“风险内化器”重要角色的商业银行,依托互联网技术,变革银行的信用体系、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效能及改善客户体验等。这是就互联网金融为国人带去的实惠,它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二流合一,实现了虚拟世界和虚拟经济的融合。

“无论是金融还是互联网,都是成长性非常高的行业,都是与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行业,又是整个时代的主旋律,当二者结合时,所产生的能量是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掌握的,而今天互联网思维的融入也仅仅是开始,未来还有更远的路要走,作为行业中的资深人士,我想今后要做的实在太多了。”身处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廖劲鸿,对行业的整体有着更深入贴切的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像廖劲鸿一样孵化出更多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带动整个行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是创新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是打破惯性思维去尝试融合,在融合中诞生属于自己的文化。这点廖劲鸿看得很准,他能真正把一件事物进行深度剖析后,抽取互联网中的要素并与金融本身的要素组合,从而产生新的产品、渠道甚至生活方式,就好比廖劲鸿所倡导的“成就互联网,成就金融,成就自我”一样,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智慧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