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2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媒体艺术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了有效的渗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体艺术在数字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尤其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而生动活泼、有创意的艺术成为追求的目标。在现代媒体背景下,动画设计满足了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有效运用,为动画设计增添了艺术色彩,提高了动画设计的整体质量,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一、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
(一)使动画设计实现新的突破
从传统动画设计的角度来讲,手绘是动画设计的主要模式,虽然这种设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增加了动画设计及制作过程中的修改难度,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数字媒体艺术的推广及应用,为动画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不但能够降低其修改难度,还能使动画设计的效率得到提升。此外,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运用,更加关注设计者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发挥出动画设计师的才能,进而提高动画设计的效果。
(二)丰富动画设计整体形式
在动画设计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动画图像与声音元素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改变传统动画设计的单一性,从根本上丰富动画设计的整体形式。通过数字媒体艺术作用的发挥,为动画设计带来全新的理念,使得动画设计实现多元化发展。此外,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运用还能将符合时代潮流趋势的元素运用到动画设计中,以赋予动画设计全新的生命力,增强动画设计的整体艺术效果。
(三)提升动画设计动感效果
根据市场调查研究可知,数字媒体艺术备受人们的青睐,并且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数字媒体艺术的使用,往往有着诸多方面的优势,不但能够使得动画设计符合时展要求,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其动感效果。尤其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动画设计形式过于陈旧,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鉴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实现了动画设计的新突破,赋予了动画设计更好的动感效果,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情感体验。
二、数字媒体艺术给动画设计带来的挑战
(一)对设计者的技术提出高要求
与传统动画设计方式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有着自身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动画设计的束缚和限制。在动画设计的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的推广和应用,往往对于设计者有着较高的要求,设计者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手绘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能力。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动画的快速崛起,3D动画已经取代了以往的2D动画。随着动画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动画设计的场景越来越逼真,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设计体验,实现了设计效果的最优化。由于设计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整体技术含量逐渐提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动画设计的难度,同时也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设计过程变得更加繁琐
在动画设计过程中,虽然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修改的难度,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使设计过程更加繁琐。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设计者不能够很好地把控设计过程,将会滋生诸多设计问题,这会对动画设计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鉴于此,在动画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要想取得理想的设计效果,则需要发挥出设计者的优势,同时也需要设计者保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这样才能够达到目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有着诸多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其一,大众性:从传统艺术表演的角度来讲,其对于表演者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较为深厚的艺术功底,而且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只有充分保证表演者的技能,才能够取得理想的表演效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并且使其在艺术表演中得到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艺术的门槛,使得很多高端的艺术表演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使其具有大众性的特征。其二,科技性: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提升艺术效果。现阶段,要想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应用效果的最优化,则需要多种现代技术提供支持,例如多媒体视频、计算机图像等,为艺术创作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其三,媒体性:媒介的产生促进了人们对信息的传播。通过观察人类每一次的传播技术革新可以发现,并不是传播内容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而是因为传播媒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鉴于此,媒体内容需要借助媒体形式进行扩散,而媒体形式本身又会推动媒体内容的传播。
四、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一)在二维三维动画中的应用
动画设计及制作快速发展,而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运用,为动画设计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由于数字媒体艺术有着较大的优势,使得其在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设计及制作中得到应用,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增强了动画设计的特技效果,而且明显提升了画面质感。数字媒体艺术与动画设计相结合,通过自动处理图像功能,系统会自动生成理想的画面,这实现了操作过程的简单化。此外,数字媒体艺术是以关键帧为特征的,在进行动画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只要有已经设置的关键帧,就可以实现画面的自动生成,取得显著的应用成效,这样不但保证了动画设计及制作的速度,而且还保证了动画作品的清晰性与流畅性。
(二)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创作、制作及传播各环节得到了运用,往往发挥着诸多方面的优势,不但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使人们感受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娱乐性,而且对于影视制作和传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影视制作的过程中,通过数字媒体艺术作用的发挥,使得影视制作所产生的费用有所降低,为影视制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保证了影视制作的效率。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部分景象难以运用拍照设备拍摄到,传统技术难以实现该目标。而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运用,为影视制作提供了优质的素材,在保证影视作品制作质量的基础上,极大地提升了其艺术性。此外,随着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艺术得到关注和重视,并且在影视制作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媒体艺术在电影发行中的有效运用,可以保证电影在连续的复制中保持画质的完整性,进而使得电影可以长久保存。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方式比起来,不仅能呈现高清晰度的影视画面,还能实现互动,最大限度地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三)坚持中国特色
根据相关实践调查研究可知,国内影视行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仍然有着漫长的发展道路要走,优秀的动画作品寥寥无几。反观国外动画作品,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以欧美等国家为例,有着较为丰富的动画制作资源,为影视动画制作提供了保障。因此,国内在发展动画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同时汲取国外丰富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动画技术,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实现国内技术与国外技术的结合,进而增强我国动画作品的丰富性。由此可见,在发展动画行业的过程中,不但要保证动画作品为大众所喜爱,而且还要保证其与我国的文化特征相结合。
(四)注重技术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为了保证动画业符合人们的要求,需要集中力量发展动画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转变理念,从根本上摒弃传统动画设计理念。在这种情况下,要大力提升动画技术人员的素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对动画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动画技术人员提供深造和学习的机会,使其获取更为前沿的技术,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其整体意识,还有助于促进其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根据实际培训的结果,不断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定期组织相应的考核工作,通过专业考核及时了解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督促相关人员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及应用,为动画设计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使得动画设计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要想取得动画设计的理想化效果,就要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的重要性,并且将其与动画设计相结合,突破传统动画设计的格局,实现设计模式的创新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运用,为动画设计增添了色彩,在保证动画设计效率的基础上,促进了动画设计整体艺术效果的提升,进而推动了动画设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祥远.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2]王万良,朱上上,姚裕萍,韩姗姗,周旭.软件与艺术融合的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1,(03).
[3]孟祥旭,屠长河.觅特色人才培养之路,求育人模式创新之道——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谈起[J].计算机教育,2010,(03).
[4]吴昊.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5]胡巧.探究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
[6]卫婕.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3,(09).
一、影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的因素
其一,高校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对创业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教育的优惠政策,2014年国家又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新增了几项优惠政策。通知要求,各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休学进行创业。笔者认为,政策的制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便利,高校要有目的地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应该抓紧学生在校时间,充分利用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和校企合作课程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融为一体,以学分制的形式,让大学生在休学之前接受创新创业教育,而不是等大学生毕业或者休学后再进行创业教育;不能孤立地对待创业实践,要让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而不是一味地按部就班进行创业教育。同时还要启发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开拓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技能。高校除了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外,还需要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在实践环节提高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识。其二,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在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已经成为现今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被列为“十一五”大力发展的产业以来,电视、网络、广告以及游戏娱乐等文化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等,因此庞大的市场需要大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设计人员。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起步晚,但发展快,随着数字媒体艺术发展逐渐成熟,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加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择业的一个方向,他们可以通过创业实现梦想。随着数字媒体行业的崛起,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比率较高,但是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手段和模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创业实践成功率较低。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高校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寻找机遇,有的院校举办了创业大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实现创业梦,但是创业是一个复杂、艰苦的过程,学生在创业初期往往会遇到诸多难题。如,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对数字媒体行业市场了解不充分,容易在创业之初的项目选择上出现失误,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此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业项目运作时间较长,初次创业的大学生很难制订周密的项目计划,也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但这是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精神。其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大学生创业首先需要对自主创业有充分的认识,关注自身专业发展,培养自主创业的能力,为今后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加大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力度。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创业能力不足、创业模式单一等问题。高校应把创业流程包括政策法规、创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也融入教学,让大学生从实践阶段开始积累创业经验。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其一,创业模式实训课程。创业模式实训课程旨在利用以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为核心任务的实训课程,改变以往实训课程模式,让学生以自主选择实训项目为主开展创业实训,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创业团队进行集体创业实训。实训内容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就业岗位为标准,如数码艺术、传媒与广告、多媒体与网页设计等,学校聘请创业项目管理团队,如企业家或者专业教师对项目进行立项审核、指导以及全程监管。创业项目审核通过后,以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给学生的创业项目配备相关专业方向的导师,在实训过程中导师负责解决学生遇到的专业问题和技术难题。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实训课程设立相关校内创业基金,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结项阶段,学生可以依托学校的创业平台创业项目的成果,相关设计企业从学生的创新成果中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项目,加以推广,并在结项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的创业平台与学生进行后续的深度合作。其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培训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的项目开展,以企业项目为实践平台。学校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在不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学校和企业可以组成专业培训指导团队,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个人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将他们分配到不同岗位上。如,有的学生在数字媒体创意方面思维比较活跃并具有创新能力,可以被安排到创意、策划部门培训;有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后期制作基础,可以被安排到设计、制作部门培训;等等。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和设计岗位需求,安排企业一线专业师傅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实践培训,学生按照师傅的要求完成企业工作安排,这样学生在企业中既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为创业经验的积累奠定了基础。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培训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设计人才,还可以将一些项目以外包的形式提供给学校,以竞标的形式激励学生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企业自身也获得了寻找好的创意方案的便利。中标者与企业签订合同,承担项目,学校也可以给予中标者一定的奖励。其三,创新成果转化模式。设计专业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竞赛获奖的作品成果转化模式。近年来,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的赛事成为设计比赛的主要形式,有的企业以冠名的方式开展以企业项目为内容的设计比赛,利用设计比赛进行创业扶持,吸引高校大学生,赛事奖励采用奖金的形式,让企业与学生形成双赢。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比赛寻找具有市场价值的设计作品。二是毕业设计成果转化模式。毕业设计是学生专业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检查和总结。学校与设计企业密切合作,根据设计市场需求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创业意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确保所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是紧贴企业需求的真实题目。学生从市场调研、制定创意方案再到现场设计,将设计成果直接应用到实际中。企业设计人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助指导,有效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企业能够寻找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数字媒体设计人才,学生的创新成果转化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三是跨学科合作成果转化模式。为了解决学生因专业局限所带来的就业面窄的问题,拓展他们的创业机会,高校可以让他们结合一些相关专业进行团队合作。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跨专业工作的能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涉及多门学科。如,产品造型设计与数字媒体设计跨专业合作开发数字产品,实质上是高校课程资源重组和开发的过程。高校应尝试适度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各门类设计学科的内在联系、渗透、融合。跨学科合作能够优化实践教学内涵,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更有利于拓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方向。
三、自主创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
数字媒体产业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经济的重要基础,有质量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构建以多元化、人性化为基础的公正、科学的自主创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创新人才提供了质量保证。自主创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需要分析构建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围绕自主创业实践教育,从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成果三个方面进行,然后根据自主创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各个环节具体的考量内容。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具有关联性,教师要综合把握,形成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自主创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提倡个性化特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支持。自主创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和实施终究是为了培养出复合型的应用人才。
四、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教育应在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寻求新的路径,培养出具有开创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文化创意人才。高校应当积极开展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主创业实践教学的探索,认识到自主创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符合新时期人才需要的教学质量标准,不断探索自主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他们成为新时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文化创意人才,促进我国数字化媒体产业的发展。
作者:刘娟绫
关键词: 国内高校 数字媒体艺术 发展现状 启示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是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它集数字影视动画、网络多媒体、电子出版、电子游戏多位于一体,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是一个宽口径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是当今最前沿的艺术类专业。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20余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是目前毕业生求大于供的几个稀缺专业之一。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每年15万人左右。
一、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现状
我以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几所高校作为考察对象,进行了考察调研。这些高校,有的专业发展比较早,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完善;有的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考察的结论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是国内较早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之一,其“传媒学院”从1999年开始招生,当时专业的名称叫做“多媒体网页设计”。2004年,“新媒体”、“数字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概念开始出现,“传媒学院”将专业更名为“数字媒体艺术”。现在,传媒学院拥有六个系,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1600余人,拥有数字媒体艺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字媒体艺术博士点、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点。学院拥有数字媒体艺术、动画、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摄影、广告学六个本科专业。
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目前下设两个专业方向:“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和“游戏艺术设计”,准备新增一个“互动装置设计”专业方向。“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主要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电子出版物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等,侧重的是界面设计,也就是说这个专业方向侧重的是艺术性,技术的实现由专门的教师来完成;而“游戏艺术设计”方向主要学习游戏中的角色设计等。传媒学院下设的“动画”专业被教育部列为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下设“动画艺术”、“动画技术”、“卡通漫画艺术”、“建筑动画”四个方向。
“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学生开发的“多媒体点餐系统”具有实用价值,正在市场开发中。
学院的实验设备主要是图形工作站,“网络与互动媒体艺术”方向有硬件设备“渲染农场”。“动画”专业有“三维影像捕捉仪”和“三维触摸屏”等国内较先进的设备。
学生的实习工作并不采用集中统一实习的方式,而是鼓励学生业余时间到相关公司兼职,或者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不同渠道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东西运用于社会实践。该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按艺术类招生,对学生的美术要求较高。
2.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的“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下设“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艺术设计”和“美术学”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是2008年新申报批准的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网络与交互媒体”、“数字影视制作”。按理工类招生,毕业生授予工学学位。该院原有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将停办,2008年招收了最后一批学生,2009年不再招生,以后主要集中精力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转型,由于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做后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以“技术”为核心,该专业的培养方案按照“艺术”、“技术”和“设计”三个类型安排课程。培养方案的一个总体思路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要求学生出作品,每学期结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拿出一个作品,四年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作品。这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打算与该校的“美术”专业合并,那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会逐步转向以“艺术”为核心。
3.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横跨四个学科,包括数学、物理、教育技术学和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依托上海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拓展“技术+艺术”的办学特色,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也是“数理学院”2008年新申报批准的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依托学院雄厚的理科基础背景,结合学院的技术特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走的是3G技术、手机电视、微视频这个方向,这是一个新的很有发展潜力的方向,国内需求很大,而人才短缺严重。该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进行了战略合作,形成了两支队伍:一支队伍是动漫设计和制作,另一支队伍是脚本设计。技术人员和设计人员合作,共同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总的原则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年级主要以项目实践为主,学生可以到外面的公司兼职,也可以参予教师的科研课题,学院的实验设备免费提供给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实践。
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手机内容提供、微视频制作、动画特效制作等,就业前景广阔。
4.浙江传媒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下属的“动画学院”,开设了“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个本科专业。该校也是国内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较早并有一定发展优势的国内高校之一。
“动画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为各级电视台、报纸杂志出版社、网络媒体公司、影视公司、游戏公司等行业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具备良好的艺术功底,熟悉各种数字媒体设备,掌握一定的数字媒体理论和数字媒体制作技巧,具备数字媒体(包括影视作品)制作、设计能力,着力突出影视特效、流媒体和手机视频方向制作、设计能力的具有系统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的高级专业人才。
该专业将流媒体和手机视频作为专业发展方向,目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学院招收学生为文理兼收,参加艺术类提前考试,毕业授予工学学位。实验设备主要依托动画专业和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实验设备。
以下是考察的几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设置情况,见表―1。
二、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个新兴的专业,但和国内发达地区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其他高校相比,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具有硬件环境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发展观念相对落伍的特点。这些特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科归属不统一
西北地区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别归属于教育技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等,并将其划入不同的学科归属,跨越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被授予的学位有理学学士、工学学士、教育学学士、艺术学学士,等等。
2.专业名称不统一
西北地区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的名称也是各不相同,从动画、艺术设计、设计艺术学、到数字媒体艺术,等等。
3.课程体系不统一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朝阳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近年来,全国的各类院校纷纷开办此专业。从短期的培训班到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不一而足。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建设水平,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归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课程体系。从西北地区高校来看,各个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并无统一的课程体系或指导思想,开设课程主要依据的不是学科的内在规律,而是现有师资力量,因人设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势必造成课程教学体系的不系统、不完整和相关教学材料的缺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培养质量参差不齐
近几年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得到各个高校的青睐,和全国一样,近几年来,西北地区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并根据自己的师资特点和能力来制定培养方案,可以说课程体系的建设还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所拥有的专业教学队伍一般是从其他各个专业嫁接和衍生出来的。例如一些计算机系、新闻系或美术及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半路改行从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工作,实际上教师自身也面临着专业学习的问题。这样的教师可能对数字媒体某个方向比较熟悉,但从整体专业的把握上可能比较欠缺,或者说对数字媒体专业整体上缺乏深度的理解,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三、对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数字媒体艺术是个新事物,发展历史短暂但发展势头迅猛,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如何发展,如何与市场接轨,各个高校都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科发展、课程体系建设及实验设备等情况的考察,我对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针对考察中了解的一些情况,我对专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1.专业方向的设置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要发挥自身的特长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个新东西,大家都在摸索,有的内地高校已经做了可喜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是市场经济,学校培养的学生也要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这是毫无疑问的,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也是正确的。但是,专业方向的设置在适应市场的同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优势,扬长避短,将自己的优势融合到新办专业的发展上去,这样才能办出本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来。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设置无非是重“技术”或重“艺术”,专业方向如何偏重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与师资力量来决定侧重点,不能跟风或随大流。如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依托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起来的,技术力量相对强一些,如何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技术”性与数字媒体的“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互支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2.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来决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类型
从国内各个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招生类型来看,有的高校是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的,有的是按照“理工类”招生的。按照“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学生,一般来说具有比较高的“艺术素养”,但这些学生理工科基础相对差一点;而按照“理工类”录取的学生一般来说其“信息素养”的学习潜能较好,但基本没有“艺术素养”。
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培养同时具有坚实信息素养和较高艺术素养的,适应当前和未来数字媒体艺术领域需求的复合型多功能的人才。显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同时具有“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只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相比而言,“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比较容易的,一个进入大学时对电脑几乎一无所知的农村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完全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甚至成为计算机领域的杰出人才;而“艺术素养”的培养却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不可能用四年的大学时间,将一个没有一点绘画基础的学生培养成一个画家。“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都不容易,但“艺术素养”的培养更不容易,有时还需要个人的艺术天赋。因此,按照什么样的招生类型招生,各个高校都要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师的师资现状来决定,取决于专业发展方向是侧重于“技术”还是“艺术”。
四、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模型的构建
尽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但西北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和国内发达地区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受制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和观念的落后。要想实现快速的发展,一定要跟上市场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人才培养的导向,也就是说,市场对什么样的数字媒体人才有需求,我们的专业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原因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方向调整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重新修订培养方案,而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方案不是某个学院想修订就能修订的,想什么时候修订就什么时候修订的,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又必须修订,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可以按模块来进行设计。将课程模块分为四个模块,即“通识模块课程”、“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学科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分专业方向,先集中学习“通识模块课程”、“学科基础模块课程”和“学科专业模块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个整体的了解并打下一个相对牢固的基础。三年级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分别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进行专业学习。在“专业方向实践模块课程”的设置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用“项目设计实践”的方式开设这些课程。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以某一个项目的设计或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依托,结合社会实践的需求开展项目设计并加以完成,完成的优秀的设计作业完全可以直接面对市场。我把这种课程体系命名为“U型课程模型”,见表2。
按模块设置课程的好处是,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基础模块的课程可以不动,调整“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即可,避免每次修订培养方案都是大动干戈的修改,只需进行一些微调即可。这样可以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参考文献:
[1]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7.
[2]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
[3]上海师大数理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
[4]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7.
[5]西安邮电学院信息中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09.
数字插画(也称CG插画)是近十年出现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广泛运用于影视动画概念设计、游戏美术、插画设计等领域。大众在消费杂志和欣赏商业影视作品的同时,间接或直接欣赏插图就成为一种必然行为。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数字绘画作品营造的唯美、绚丽、奇幻的艺术氛围通过游戏、电影、动漫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观念。然而,作为新兴画种,数字插画自诞生之日起即被定位为商业美术,其艺术价值也未得到学者的足够关注,这在当今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1 国内的研究情况
在国内,对于数字插画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软硬件技术、商业应用、教学研究,或者关联领域研究,如王选遥《论电影画面的灵魂――概念艺术》、赵小林《数码绘画与设计艺术专业基础教学》等;从美学角度探索数字绘画艺术理论的论文,在“中国知网”以变换关键词组合的方式进行搜索,可见数篇,包括赵忠波《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对现代数字绘画的影响》、许超《后现代视野下CG插画设计的美学特征探微》。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国内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现状,总体而言研究的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和系统化。
1.2 欧美等国的研究情况
在美国,以出版物为服务对象现代插画的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形成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繁荣的出版业造就了一大批技法成熟、风格多元的插画大师。近20年来,作为数字技术革命的策源地,美国的数字娱乐产业异常繁荣,很多从事传统插画创作的画家成功转型为概念设计师,使用数码绘图工具,为电影、游戏和动漫业服务,数字插画由此应运而生。不过数字插画师的成就也一直不为主流艺术承认,其原因同样源自艺术界对商业美术的某种长期的“歧视”。在西方的数字艺术行业内,有关数字绘画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视觉特效软硬件开发使用、表现技法、商业应用等实用性、技术性领域,鲜见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这一点,从历年的“ACM SIGGRAPH”会议所的主题与会议日程安排可见一斑。
2 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意义
2.1 为国内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拓展新的视角
目前,有关新媒体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新媒体自身特性带来的审美异化,如虚拟性、交互性、技术性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媒体与创作者的关系、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新媒体对创作观念的变革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刘佳《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等等。这些研究,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新媒体艺术审美在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哲学层面的意义。这样的视角,固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但是限于一些研究者的专业背景,仍缺少对新媒体艺术中某些具体领域的研究。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艺术这个大的范畴中,实验艺术、装置艺术这类的当代“纯”艺术活动与游戏动漫设计、电影美术等商业艺术仍然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所以,针对数字插画美学理论展开研究,对于充实国内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的美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数字插画创作需要艺术理论指导
由于数字插画是商业美术,一直以来被视为流行文化,其价值得不到主流艺术界的认同。以网络相册为平台,优秀的插画作品甚至可以赢得千万次的点击率,却很难进入到画廊、艺术馆中与传统画种获得并列展出的机会。数字绘画在主流美术界的“空缺”,使其缺乏专业而系统的评价体系、科学而规范的教育方法以及艺术投资人。这些都制约着中国数字绘画艺术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展开数字插画的艺术理论研究,挖掘其文化价值、厘清风格流派、完善评论体系,将数字插画研究学术化、正规化,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数字插画在主流美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都能更好地激励数字插画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对于提高数字绘画的整体创作水平、挖掘艺术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3 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3.1 利于构建更加科学的数字插画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的数字插画教育大多处于初创阶段,师资力量和教材建设均比较薄弱。当前人才的培养主要由企业和社会机构承担,但在培养方式上往往注重技巧训练、追求画面的外在效果,较为忽视绘画创作的文化艺术性,不利于数字插画人才的良性发展。事实上,在欧美等国,数字插画师(概念设计师)基本出自艺术设计类院校的相关专业,需要系统学习解剖、架上绘画、艺术史、数字图形图像学等课程,企业培训只是培养实践经验的手段,学院教育才是主流。构建科学的数字插画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相关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托,完善教材建设、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3.2 利于促进动漫游戏产业的原创力提升
自从2006年国务院《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的创意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原创能力不断得以加强。很多项目开始借鉴国外同行业经验,更加注重前期的概念设计的投入力度,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游戏作品。例如,腾讯游戏开发的网络游戏《斗战神》。该作的前期概念设定由国内一线的游戏美术师合力完成,人物造型夸张玄奇却不失中国神话人物的特征,场景华丽宏大,且充满东方色彩,充分展现出数字插画的视觉创造力和奇幻文化的魅力。然而,对于中国创意产业整体而言,高质量的作品和优秀的概念设计师仍然数量稀少,数字插画师的绘画水平良莠不齐。拙劣的模仿和照抄,贫弱的造型与滥俗画风依旧充斥着中国的动漫游戏市场。建立数字插画艺术理论体系,特别是文化研究和批评研究,有助于指导插画师的创作,推动当前数字绘画创作者对艺术品质的自发追求,转变成自觉的要求。
4 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数字插画艺术性,因而笔者认为可参照传统绘画研究的方式构建数字插画的理论研究框架,内容包括: (1)数字插画史论、人物及作品研究。 (2)数字插画文化研究。 (3)传统绘画与数字插画比较研究。 (4)数字插画批评研究。 (5)数字插画创作研究。
(一)文化理想
艺术所传达的文化理想往往存在于人类群体的某种深层的共同情感中,或者某个艺术创作者的个人情感经验中。通过艺术创作的表达和揭示,不论一个iPad游戏还是一个茶壶,或是一幅寓意深远的画作,都以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形式,更胜于人类语言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让他们以无与伦比的深刻感受体会到这种文化理想。比如,Win8的MetroUI设计风格,就以一种与iOS过度修饰和拟物化设计风格背道而驰的设计风格,在信息时代的后期,人们每天被海量信息包围的今天,MetroUI设计风格如春风一样清新,带来一种轻量化、轻松、明朗、环保的生活理念和文化理想。
(二)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有妙手偶得的偶然性,是感性的直觉作用于材料和环境的结果。直觉不完全是冲动,是下意识的推理、习惯和经验。艺术的灵感,是这种感性的直觉,没有固定的逻辑规范,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它能够赋予艺术作品美好的情感以及独特的气质。
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理性思维
(一)数字时代的特征
尼葛洛庞帝提出数字化生存的四个特征——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对身份的模糊,或许比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要平等得多,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已成为明日黄花。数字技术也给人们带来了创造更加平等、和谐世界的可能性。这一切都是人们社会化和理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Deisgn),简称UCD,设计师站在用户的角度考量设计,客观地看待设计本身,使设计趋于理性。并且以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进行交互设计,使得设计这一过程更加科学,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也更易达到用户的心理预期。英国人类学家贝特森(GregoryBateson)指出,个体的心灵处在一个由模式、秩序、共鸣所构成的世界,是某个大的有序系统的子系统。心灵固存于这个较大的有序系统的各个路径所携带的就是信息,媒介所传递的是信息。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回应正是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和交流,信息的组织和与用户的交互也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
(三)设计流程和项目管理
为了更好地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设计的有效性、控制设计成本,设计流程、设计过程的管理和团队合作等问题也提到日程上。项目管理观念的引入,使得管理设计项目的整个过程变得更加专业和高效。同时,这也对设计师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设计师的自我管理和情绪控制都有一定的要求,强调设计师理性素质的培养。
(四)数字技术的发展
毫无疑问,计算机技术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方式的学科,无论是代码编写,还是、测试环节,它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考能力。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结语根据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开展通识教育:提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选修理工科课程;
2.思维方式的培养:基础课程中开设哲学入门课程,培养批判性思维;
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工作室,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机会;
4.由行业专家给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涵盖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
一、学院简介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国际化、开放式、显特色、创品牌。现设有数字媒体艺术、动画两个专业,开设有数字内容设计、图形设计、游戏创作、公共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学理论、文化产业管理、数码影视创作、数字动画设计等十个教学部。学院坐落于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嘉定区城中路20号),具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是目前国内规模的数码艺术学院。
学院根植于上海大学之沃土,以建成行业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异、办学设施先进、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的专业性高等艺术学院为目标,构筑中国数码艺术教育及数码艺术创作的国际交流平台,在汲取传统数码艺术教育滋养的同时,大胆革新,锐意进取,其影响力已日渐彰显,在中国数码艺术教育领域发挥着领跑者的表率作用。
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优和创业能力,培养既有一定研究能力,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社会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具有艺术创造能力,又能掌握数码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行业领军式的人才。
三、专业介绍、主要课程
数字媒体艺术
包括数字内容设计、图形设计、游戏创作、公共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学理论、文化产业管理等研修方向,要求学生理解数字媒体设计理论、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理论、熟悉艺术设计方法,具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游戏与网络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开发的能力。培养具有较高艺术修养、专业基础技能扎实、具备交叉学科知识及创新设计能力,能从事数字游戏、网络媒体、数字化空间与虚拟现实设计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策划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信息艺术设计、数字出版设计、网络网页设计、数码美术创作、新媒体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游戏策划、游戏美术设计、游戏创作、环境景观设计、建筑艺术空间设计、城市形象设计、虚拟场景设计、室内空间设计、会展设计、时尚产品设计、玩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设计学理论、设计史、设计应用、文化产业、艺术经纪、品牌策略等。
专业方向选择:一年级基础阶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动画专业课程相同,从二年级起,根据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及本人意愿,学生可自由申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或动画专业。
就业流向:大众传媒机构、各级电视台、动画公司、游戏产业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报社、杂志社、包装/出版印刷机构、图书/音像发行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房地产公司,政府机关及企业宣传策划部门、教育科研等相关机构。
专业限制:色弱、色盲
学 制:4年
动画
包括数码影视创作、数字动画设计等研修方向。培养影视动画、数码摄影、影视后期制作与特效、动漫衍生品设计创作等领域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影视编导、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影视制作、动漫前期设计、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等。
专业方向选择:一年级基础阶段动画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相同,从二年级起,根据学科发展、社会需求及本人意愿,学生可自由申报动画专业或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就业流向:大众传媒机构、各级电视台、动画公司、游戏产业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报社、杂志社、包装/出版印刷机构、图书/音像发行公司、媒体艺术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广告公司、政府机关及企业宣传策划部门、教育科研等相关机构。
专业限制:色弱、色盲
学 制:4年
四、专业计划、考试科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除青海、西藏、宁夏、天津、海南五个省市外),暂不制定分省计划。分省计划将在2015年各省市出版的招生专业目录内予以公布。具体如下:
招生省份
计划
总数
分省计划的制定
考试科目
科目1
科目2
面向全国招生
(除青海、西藏、宁夏、天津、海南五个省市外)
150
我校组织专业校考后,根据各省市的校考合格生源情况制定分省招生计划。
素描
色彩
备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招生时包括“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两个专业,学生入学后,一年级基础阶段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动画专业课程相同,从二年级起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和学院教学部意见择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或动画专业,最终毕业文凭的专业名称依据学生二年级所选专业类别进行发放。
五、报名、考试时间和地点(请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报名考试,否则成绩无效)
考点
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招生省份
山东
考试地点详见考生下载的准考证
1. 网上报名,网上缴费:
时间:2015年2月2日-2月28日(春节期间2月11日-24日网报系统关闭)
网址:
wsbm.sdzk.gov.cn/art
网报办法详见报名网站(报名费120元,报名费一旦缴纳成功,概不退还)
2. 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请在2015年3月2日,到报名网址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2015年3月3日
山东考生
(注:山东考生只能在山东考点参加考试)
河南
郑州市106中学(铁六中)新校区(郑州市东风南路与正光路交叉口东北角,电话:
0371-65893878)
现场报名:
1.时间:2015年3月1日-2日
2.报名费:120元
3. 携带材料:河南考生务必携带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统考准考证到河南考点报名,否则无法打印准考证。
河南考生
(注:河南考生只能在河南考点参加考试)
湖南
报名地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电话:0731-85623099)
考试地点:根据湖南考试院规定,报名当天确定并公布考试地点。
现场报名:
1.时间:2015年2月28日-3月1日
2.报名费:120元
3. 携带材料:考生务必携带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统考准考证,到湖南考点报名,否则无法打印准考证。
湖南考生
(注:湖南考生只能在湖南考点参加考试)
上海
上海大学校本部(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电话:021-66134148)
1. 网上报名:
时间:2015年1月5日上午9:00-2月4日中午12:00
网址:bks.shu.edu.cn
2. 网上查询审核结果,网上缴费
(1)考生可于网上报名的下一个工作日12:00后到原报名网站查询审核结果。审核内容:个人资料填写是否完整、电子照片是否符合要求(具体格式要求见报名网站)。
(2)审核通过后网上缴纳报名费:120元(报名费一旦缴纳成功,概不退还)。缴费截止日期:2015年2月4日晚24:00。
(3)不设现场报名。未进行网上报名、网上付费者,不能参加校考。
3.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请在2015年2月9日上午9:00-3月3日上午8:00,到报名网址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除山东、河南、湖南考生以外的其他省份考生,都在上海考点参加考试。
备注:专业考试用纸(四开规格)由学校统一提供。画板、画具等考试工具一律自备。
六、专业校考成绩计算方法:
专业校考成绩=素描成绩+色彩成绩
七、录取原则
1. 考生必须具有所在省份的美术与设计学类统考合格证;
2.凡报考我院的考生,均须取得我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证(合格证发放原则:专业校考单科成绩不低于60分,根据专业校考的两门科目成绩总分发放合格证);
3. 高考文化成绩应达到考生所在省市的普通类第二批本科录取资格线的65%以上,当艺术类录取时,还没有划定第二批本科录取资格线的省市,按第一批本科录取资格线的60%折算(浙江省应达到普通类第一批本科录取资格线×(750/810)×0.6)。如所在省市划定的艺术类文化成绩投档线高于上海大学的报考资格线,则参照所在省市划定的艺术类投档线执行;
4.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65分(满分150分);
5、优先录取:凡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在满足第1、2、3、4条的前提下:
①专业校考成绩总分全国排名前100名的考生,优先予以录取;
②扣除第①条优先录取计划数后,剩余计划数中,对于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市普通类第二批本科录取资格线的考生【当艺术类录取时,还没有划定第二批本科录取资格线的省市,按第一批本科的90%折算,浙江省达到普通类第一批本科录取资格线×(750/810)×0.9】,按专业校考成绩总分(文理考生共同排序)从高到低排序,优先予以录取。
6.扣除第5条所有优先录取计划数后,剩余的计划数,按专业校考成绩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文理考生共同排序),择优录取。
八、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21-69982436
内容摘要:随着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的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设计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设计和教育入手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关 键 词:数字化 多媒体 互动 探讨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工作、学习、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无疑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迫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艺术设计教育是高等教育目标下的一个方面,艺术设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应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长远角度来考虑人才的全面培养,通过各个教育环节、各个学科专业的交流互动来强化设计教育,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中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视觉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创意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同时,也给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通过多媒体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培养既能顺应社会需求又具备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是我们作为设计教育者不断探讨和更新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关于多媒体艺术设计课程的一点教学思考,希望在设计教学交流中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多媒体来自英文Multimedia,multi是指多重的,media即媒体,指我们用来表达信息的载体与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等,每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可称为一种媒体。多媒体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通过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使其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字化时代的涌入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革命,数字媒体技术逐渐成为了设计表现的主流媒体,似乎已没有什么比数字媒体设计更受艺术家和设计者关注的了,它的视觉空间的多维性承载着更多的创意和设计可能,能让设计者从多角度表达自己的创意思维,同时它还具备了真正的互动特性。多媒体艺术设计是视觉艺术与电脑制作技术的综合表现,设计者用数字媒体作为自己创作或设计手段的一种媒介,在很大程度上更为注重和强调受众的感观刺激和行为感受,同时,在设计领域和信息传播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艺术设计现已是四川美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电脑艺术(高职)专业以及计算机美术(成教)等学生四年级上学期的专业必修课。据了解,在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也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该课程教学讲授和实习辅导共为80学时,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应用和艺术设计的一般规律;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掌握多媒体项目方案的规划设计方法、多媒体设计制作软件的应用技法,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具备多媒体项目设计,交互式界面设计,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图像、声音、音乐等媒体编辑集成,建构多媒体项目的基础能力,具备一定的多媒体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传设计之道。通常在这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会重视对软件操作技术的讲授,比较轻视基础理论和设计理论的学习,在设计实践中也常常忽略设计文化、设计理念在技术上的应用,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分探求异化了设计教育的主体——设计创新,造成重技术、轻设计的局面。然而运用电脑和任何工具都一样,都与中国传统“用笔”的观念相同,就是“意在笔先”。用工具创作之前,先有创意——创意是设计作品的灵魂,电脑只是一种完成设计的工具——用任何工具都先了解工具的性能,适当地运用,更不是为表现技巧而设计。也就是说设计者运用电脑,而不应成为电脑技术的奴隶。技术形式只是一种工具,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多媒体设计中的艺术形式,而艺术形式又是提品信息内容有效传播的重要手段。艺术的表现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信息,同时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但不应把软件制作技术的运用来等同于多媒体的视觉艺术表现,艺术表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通常所说的多媒体设计制作的视觉效果,动静相宜、构成合理、色彩协调、风格准确地反映设计主题。第二方面就是多媒体产品的功能设计是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行为心理等,使设计更为人性化,而不应该用各种与设计内容不相符的计算机特效与技术来掩盖艺术设计的实质。设计者应该积极主动地掌握现有的各种软件技术规律,注重技术和艺术紧密结合,使多媒体艺术设计由平面设计扩展到立体设计,由纯粹的视觉艺术扩展到空间听觉艺术,多媒体视觉效果不再近似于书籍或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体,而更接近于电影或电视的观赏效果,把浏览者带入一个真正现实中的虚拟世界。设计创新是蕴含了创意、分析、整合、表达等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而多媒体技术仅仅是将创新思维转化为视觉符号的表达工具,就如同电脑不能替代人脑一样,数字技术也无法取代创意思维,成为艺术设计的根本。所以,现代多媒体设计教学应通过各类个性鲜明的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并以这些成功案例的设计理念为先导,完成具有创新意识的数字化设计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络寻找和收集更多案例,包括好的和不好的,共同探讨和分析案例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多媒体设计原则,并在设计实践中得以应用。在构思、讨论和制作方案的同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热情,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整体素质。
授学习之法。在数字化信息时代里,互动无疑是多媒体艺术设计区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最为显著的特性之一。在设计教育领域中,笔者认为,互动教学将成为我们今后教学过程中关注的热点,也将为艺术设计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一直以来,教师无疑扮演着“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是知识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将给教师的主导地位带来新的挑战。学生的个人意愿在教学关系中也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对学习的主动需求将处于主导地位。老师应该成为领航者,提供学习方法,作为学生学习时的重要指导和支持。当代的多媒体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迈进,授课教师除了讲授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还应通过教学中的互动交流,积极引导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注重技能的训练。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着一定的思想依赖性,有一点点小问题,就会在第一时间叫老师,即使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前老师们总是鼓励学生勤学好问,但笔者认为学生好问不等于勤学,应该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老师面对学生的提问,应该引导学生去探讨,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的设计制作方法可以在今后的实践运用中进行变通,而不是仅仅解决当时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借助互联网络资源来扩展学生的业余课堂是完善课堂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余学习时间,通过网络延伸和扩展他们获取知识的范围和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效资源,使学生的地位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到传递知识的主动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传授、启发、引导的重要角色。这既符合现代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打破了由教师个人教学所带来的局限性,能快速地提高了多媒体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数字媒体为传播媒介的多媒体艺术设计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而人们除了需要通过它获取信息外,也会对它提出更多的审美需求。我们应该不断地改善教学的方式,归纳和总结设计形式语言,结合技术的发展,致力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这也将是我们未来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北京:三联书店,2002.
[2]辜居一主编.数字化艺术论坛:回顾与展望.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第1版.
[3]许行明,杜华,张菁等.网络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第1版.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060-02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样,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地位。而数字媒体艺术类课程作为一类新兴的课程,其主要特点在于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各类现代媒体设计之中,强调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学生必须要精学多练,创作大量习作,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课程实验、认识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践提高理论水平、锻炼应用能力。数字媒体学科中包含一些声音类课程,如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等,本文拟就这几门课程实验教学工作积累的经验,作以初浅的探讨。
我校明确强调要在实验教学大纲中设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大纲的设置与行业、市场紧密联系数字媒体艺术类课程与技术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掌握熟练的设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搜集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和更新实验大纲和指导书,将实验的内容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感受专业与行业的差异,扩大视野,拓宽思路,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例如,目前电子杂志是多媒体产品中的新兴成员,具有广阔的市场,人才缺乏,因此本专业的多媒体制作课程实验中就必须及时把电子杂志的制作流程及方法添加进去。让较早地接触本专业应用的前沿,实验则多选用影视巨作或经典广告作品,侧重技术分析,要求学生熟悉各类影视及广告作品声音的基本特点,学会从技术与艺术的角度分析影视及广告作品。实验一般选择经典文艺片,侧重音乐,要求学生熟悉影视作品中调式、力度与节奏的基本特点,理解所有音乐元素对影视作品的积极作用。在数字媒体作品中,适当地运用声音能起到文字、图像、动画等媒体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如调节使用者的情绪,引导、刺激观众的兴趣,引起使用者的注意。使学生感受到声音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其更主要的作用是直接、清晰地表达语意;声音能给数字媒体作品带来令人惊奇的效果,还最大限度地影响展示效果。
二、增加实验课学时、缩短课程间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以数字技术为主导,以现代艺术为灵魂,将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学科。在实验内容上不仅要注重技术能力的锻炼,而且要增加艺术设计感的培养.所以在学时分配上要侧重于实验课,而不能理论与实验平均分配。同时尽量使用模块教学,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实验课的内容.让学生在对课程内容保持着浓厚兴趣时进行强化训练。如果每个实验项目问隔太长,学生的知识已经淡忘、兴趣已经减退。
在实验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主动、自主的学习者。而教师则必须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门径的指路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社会实践的引导者。在数字声音制作课综合实践课中,我们把全班统一的实验作业形式,化成小组实践,每一个小组在仔细观摩各种典型栏目类型后,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电视节目形式和内容进行设计和制作,协调合作,使学生较早的与行业接轨。
三、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实验类型。目前所采用的实验类型大多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根据其各自特点分别适合于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如《录音工程》的“录音设备的连接与节目制作”实验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验证型实验,该实验的目的一是熟悉各种录音设备的简单操作、音频接口、视频接口与其基本特点,掌握录音设备连接的基本方法,熟悉录音设备连接的基本规律,并学会画设备连接图;二是初步了解演播室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掌握演播室节目制作中录音设备的使用;三是掌握在录音棚录音的基本操作工序,熟悉拾音的基本规律,学会乐器录制、影视节目及广告片的配音解说工作;四是了解数字调音台及其他数字录音设备的基本操作。通过这项实验,能够使学生明确实验中涉及到的各种录音设备的基本功能,学会操作传声器、音源设备、记录设备、调音台等常用设备。
四、考核方式更灵活。实验课程主要是考查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工作学习态度等,因此我们在考试时将实验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大约占 30%。对实验进行考核时一是统计学生日常实验成绩,二是在期末单独出应用题,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如某学期广告学专业《影视录音》课程的一道实验应用题:给学校招生宣传片配音,从录音技术和录音艺术的角度,完成一部 30秒电视宣传片的设计与创作阐述,要求写出创意稿,突出语言、音乐、音响三要素的特点,并画出现场录音设备的连接图,同时说明各种设备的作用并说明主要的制作过程。
五、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建立了一些校企联合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加入面向全院的创新实验室,依托重点实验室的各个导师研究室等课外研学项目的设计培养学生能力。专业技能培养适度控制验证性实验,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着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与用人单位加强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现科研实践、生产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外研学则极大地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特别是思维技能和通用技能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素养和作风。创新实验室采用自主、自由、自创、自理的管理模式,采用独特的培养培训模式。学生大一依托学生活动社团协会培养专业兴趣和动手能力,大二上期实验室前期专业模块知识培训及基本功锻炼,大二下期参加实验室及校内各种学校举行设计竞赛,大三开始参加省级以上竞赛。通过延续型方式,学生在大学毕业时能够独立制作较完整的数字媒体作品。
六、为优秀学生创造自主创新的条件,实验室成立了学生科技俱乐部,下设动画制作、广告制作等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多名专业教师担任指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感兴趣的项目制作,或进入专业工作室进行工程训练,或直接参与教师的制作项目,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工作室开放式、个性化的实践创新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并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显现了实验室“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良好效果。学生基础扎实,动手与创新能力强,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我们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实验指导书,如“声音文件的处理” 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声音文件的一般编辑方法。 2.掌握声音文件格式的转换方法。 3.理解数字声音芯片的一般特点。
(二)实验要求。
1.熟悉GoldWave的特性。2.熟悉GoldWave的界面。3.能够使用GoldWave。
a.打开一个已有的声音文件。 b.保存波形文件。 C.对波形文件进行操作。
4.用GoldWave制作用于OTP型语音电路的声音文件。 5.WAV格式的声音文件转换成MP3格式。
(三)预备知识。
1.数字音频和模拟音频。 2.数字音频的质量。
(四)实验设备。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
(七)实验感悟。
(八)思考题。
参考文献:
[1]任月琳.关于数字媒体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02):45—47.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5.
随着新媒体动画的迅速发展,在大众文化的传播下,动画又一次赋予它新的生命,其中包括二维数字动画、三维动画、网络动画、CG插画、数字影视纪录片等。这样新媒体动画多元化艺术发展利用视觉语言,并通过数字化信息向观众传递着艺术之美。新媒体的发展给动画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提供新的艺术形式,也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新媒体动画的艺术特性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具有互动性、数字化、个人化的特点,数字化是本质,互动是表现形式,个人化则是一种延展。
1.交互性。无论是网络还是移动媒体,交互性无疑是它们作为新兴媒体的一大特色。不同于以往的媒体形式,新媒体极大地扩展了视听感受之外的另一个新体验,那就是互动。互动性成为区别新媒体艺术和传统艺术的重要因素。互动性应用到游戏产业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玩家和游戏的互动性。例如一款热门的桌上游戏《三国杀》,该游戏融合西方类似游戏的特点,并结合中国三国时期背景,以身份为线索、以卡牌为形式集合历史、文学、美术等元素于一身,在中国广受欢迎。
2.衍生性。在整个动画产业链中,动画只占了前端的设计和宣传推广,而后期的动画衍生产品才是动画产业的重点。我国对动画产业受权衍生产品的前景缺乏认识,对动画衍生品的开发力度不够,国内动画产业的开发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虽然我国已经意识到动画衍生产品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但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衍生品主要集中在玩具、文具、食品、服装等低档的消费领域,与高端产品的结合较少。实际上动画衍生品的范围可以无限扩大,可以开发成更广阔的市场。国外优秀动画企业,在动画形象品牌授权开发中产品齐全,特别注重走高科技路线。我们应吸取国外的经验来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在国产动画上加大力度,创造出中国动画广阔的衍生品市场。
3.多样性。该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CG)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新媒体动画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新媒体动画艺术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动画电影、动画电视剧,还应包括例如网络及手机动画、游戏动画、演示动画、实验动画等所有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动画形式。
4.虚拟性。更是以新技术为基础,它大大扩展了艺术创作的空间,并带来了种种未知的可能性,这使得“虚拟性”为诸多艺术家所喜欢,也因此成为一些新媒体艺术作品的特征。例如网络动画片《功夫兔》运用真人与动画虚拟造型相结合,构图简单,加上音乐与打斗镜头的结合,让人看后充满惊喜。虚拟性给设计者创设了更加宽松的平台,它超越空间性、超越现实性,更是给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
二、大众文化下新媒体动画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在大众传媒社会里,新媒体动画作为传播媒介获取了丰富的信息,认识和了解动画的艺术特性,形成一定的生活观、价值观。媒介即文化。文化具有媒介性。从艺术作品到艺术欣赏,以往大多采用简单的、直接的传播方式,传播的意义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传播功能落后,未能对艺术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艺术传播在当代艺术活动领域,已经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于新媒体动画作品而言,它的传播形式、规模等对于接收者的接收方式、欣赏情趣等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大众文化从一诞生开始,就与大众媒介结下了不解之缘。大众媒介一步步为大众文化推波助澜。
随着网络这个第四个媒体的普及,网络动画可谓无处不在。它的出现和发展更是将大众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深刻地改变了大众文化的生存面貌和发展状态。总体而言,现在新媒体动画中网络文化传播更为广泛,既要趋利避害,又要建设和谐环境下的大众文化。新媒体动画在本质上是一种大众文化,是文化生产工业化和商业化的产物,具有高度的标准化和消费性的特点;而且自从动画片诞生百余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它只不过是一种娱乐方式,缺乏理论基础,更没有人从文化学的角度审视它、考察它,甚至有些国家、有许多人直到现在仍然拒斥它。然而,动画技术与艺术的发展异常迅猛,美国、日本的动画大片已轰动全球,中国动画文化产业正在蓄势待发,很多设计人才正在新媒体时代下,在学习艺术理论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天赋会成为动画艺术日益扩大和强化的支撑者。
三、新媒体动画对设计艺术价值体现
动画是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因此动画人才除具备技术操作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广博的文化艺术知识。而目前我国艺术类人才和技术类人才的培养还相互对立,与动画艺术的需求存在一定脱节。正是我们对新时期设计艺术价值观念的转变,把人才放到第一位,所谓“山高人为峰,发展在人才”。2010年由陕西省文化厅、陕西动漫产业平台举办的“美国好莱坞特效大师克雷格•霍尔柏林先生CG高端技术及动漫人才培训报告会”在西安举行。通过国外专业人士认识中国动漫情况,明确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且符合国际动漫发展要求的人才。数字新媒体艺术创作目的是以人为本,而非以技术为本。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技术发展快速让人吃惊,绝大多数人们认为技术更加重要,显然将设计艺术教育排到了其次。新媒体动画艺术实践应适应最新数字技术,但不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字技术与艺术应是相互影响与相互联系的。即广义上讲的传播设计的内涵—在一般群体和语境中传递与交流设计文化信息的行为的过程。从此意义上来看,人们时时都在实践着设计艺术的谋划活动,人人都是设计者,人人都是设计艺术文化的传播者,人人都需要学习设计艺术文化,这也是设计艺术文化普遍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数字美术的概念
广义的数字美术,其实就是数字化的美术,如以数字技术为创作手段的平面设计,或是以万维网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的“纯艺术”,甚至是一些手机铃声等,只要是以数字技术为创作的载体,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将它们归到数字美术的范畴之内。而狭义的数字美术,一般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处理或制作出来的一些与艺术相关的设计、动画会其它的一些艺术作品,与传统的艺术作品相比,它在艺术的传播、存储以及复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如今,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等美术教育业纷纷开始有效运用电脑软件以及相关的数字美术软件,从而创作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作品。
目前数字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其在艺术想象力与创新力的训练与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缺乏专业所需的艺术创新能力与基本的素养。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美术生源的基础文化素养以及初始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极大的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②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对其美术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往往过分重视对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致使美术专业学生普遍是综合素质较差。
数字美术教育中专业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对策的研究
1.改革人才选拨模式
高校美术专业在进行人才的选拔时,首先就需要在生源的质量方面,转变传统观念下高校招生的管理体制与模式,可适当的将人才的选拨目标集中在那些具有加强创新能力与无限潜能的生源上面。同时,改变传统高招中的分数录取的制度,遵照人才培养模式下相关美术专业在学科的发展目标来实施对人才的选拨与培养。在招生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看到学生的考试分数,并将其作为评定人才的唯一标准,而是要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技能与艺术能力实施综合的评定,全面考虑到学生在思想道德以及潜在智能方面的水平。因此,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就需要实现各学科间的交叉性,打破技术科学与艺术科学之间的界限,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如我国的高等美术教育中,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选拨,就需对其生源结构实施科学的确定,从而在源头保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序的进行。
2.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
数字化艺术作为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中的重大成果,是现代的美术教育在高校中进行实践教学的一种全新手段,为我国传统美术教育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需重点突出数字化艺术,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的创新型美术人才。而且,相较于其它学科,多媒体技术与美术教育实践中运用得更加广泛,它不仅可以发挥传统绘画工具的效果,而且还可创造出多的新绘画工具,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拼贴、合成与剪辑等,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同时,现代多媒体在美术教育中的有效运用,也可通过拓展美术教学资源,使学生在逐渐提升自身美术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让自己逐渐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创新型的美术人才。
3.提升师资力量
对于电脑在教学实践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艺术设计领域以及众多的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认可与广泛运用。不管是平面设计、网页的制作,还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艺术设计,都需要通过电脑美术以实现形式新颖且内容丰富的教学,从而达到图文并茂,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目标。同时数字媒介也为学生的艺术活动创造出了一个虚拟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将审美想象力、创新性与艺术的感觉力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而在信息时代下,教育传授知识并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对知识形成表面的记忆理解,而且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出其“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字美术教育中,各高校就必须实现对相关美术专业的师资力量的强化,通过培训、教育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为培养专业创新型人才提高基本的保障。
结束语
摘?要:数字媒体专业的培养模式要求专业人才必须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目前数字媒体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侧重点与教学实践方式问题,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和见解。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侧重点;教学实践
数字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专业人才。然而,由于当前该专业的课程泛泛而设,导致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软件与理论众多,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本专业学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很难掌握如此多的技能,存在的问题是经过一番学习后,门门都若有所知,但是基本上无精于一门可言。试想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学生怎样去尽快适应数字媒体这门变化节奏很快的行业?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两大方向的改革意见。
一、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
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侧重点。一般来讲,国内现在数字媒体专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影视后期制作、静帧建模技术、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几个专业是系统而全面的大领域。比如三维动画,它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下分工要求明确精细。前期部分包括故事原稿、角色原画、分镜头脚本。这里需要有一定戏剧文学修养的人才,以及具备美术手绘能力的设计者等。中期部分包括创建三维模型、材质贴图、制作动画、摄像机灯光、渲染输出。这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流程繁杂,需要建模师、动画师、渲染技师等人才。后期部分就是把整个渲染出来的镜头在后期软件中进行组接,加以特效,这个部分需要有一定制作能力的后期制作人才。所以单单一个三维动画我们就可以看出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软件上都有着大量的课程需要开设。同样,其他分支也有着自己的一系列主干课程。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两年中,发现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没有侧重点。简单地认为学生把数字媒体的相关软件或某些公共理论学完就样样都能做了。所以,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是目前数字媒体专业亟须解决的最大问题,只有专业侧重点明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需求。
二、对教学实践的要求
数字媒体是一门创意产业,该专业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该专业应以实践为主。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不同实践。
(1)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如果学生一直停留在当前的形势下,那势必毕业后面临着技术落后的问题。同样,缺少实践经验,会面临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实验室项目工作制、校企合作模式、组织项目小组制、职业技术培训等都是目前比较好的教学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缩小与社会上新技术的差异,以便学生毕业后即能更好地踏上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专业学习的目的。
(2)需要教师分工合作,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参与新知识新技术的实践。由于多媒体专业结构庞杂,所以需要教师分工合作,以便更好地开展课程内容。同样用三维动画举例,前面讲到由于技术要求多而细,所以在课程问题上,需多名教师分工合作。如此,学生们也必定会很透彻地掌握每一块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等来选择自己想深入方展的方向,并分工合作开展项目,以制作出完整的、具有一定欣赏性的作品。同时,也有利于专业教师对自己所负责的模块深入研究学习,比如主动参与进修培训等。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使所教专业紧密跟随时代潮流,使数字媒体专业永葆时代性。这样,才不会使专业教学滞后、浅薄,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很难适应市场对专业的需求。
数字媒体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在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无疑是极具市场发展前景的一门新技术。为了使数字媒体专业更好地得到发展,并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能更快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数字媒体专业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找到该专业的最佳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社会,为这种创意产业带来更多的创造性价值。
关键词 数字传媒艺术 项目课程 工作室制教学
中图分类号:6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数字传媒艺术专业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新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跨媒体设计的特质,开设有摄影摄像、视频剪辑与合成制作、栏目片头设计与影视后期特效、数字插画设计和流媒体交互设计等项目课程。数字传媒艺术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新闻媒体采编工作能力;独立短片制作创意能力;影像数字前后期拍摄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网络制作、管理服务工作能力,印刷行业前期编辑和输出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从事与流媒体相关制作能力,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的能力。数字传媒艺术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教育的后起之秀,更应该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将艺术设计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的特质展现出来,以发挥其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率先在高职院校提出与实施了项目课程教学。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既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适应企业用人的需要。在专业课程中导入实体项目或虚拟项目,以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灵感与创意思维。项目课程中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 。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课程中的“项目”,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中,要求制作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所谓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项目课程教学的核心就是将艺术设计职业领域的项目式管理的工作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情景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做中学、做中教;其培养目标是素质与能力协同推进。
二、数字传媒艺术与数字传媒艺术专业
数字传媒艺术概念的提出是较为宽泛和整合的定义,在狭义上可以理解为基于网络流媒体发展形式――这是一种抽象设计思维与具象描绘的有机结合,也是与录像艺术、实验片等媒体艺术形式有所区分,但作为数字传媒艺术中重要的录像视频艺术早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发展成熟,如今已作为本专业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项目课程来设置,也将之与更新的网络媒体、移动终端媒体和交互式或非交互式的多媒体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构建成充满“跨界”特色的新专业。正是由于这样的创新想法,我校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教育不但要彰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殊性、跨界性、创造性思维等多重特质,而且更要体现出高职艺术教育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实践特性。
(一)数字传媒艺术专业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
在项目教学中,以合二为一的课程教学管理模式,也就是:目前项目课程教学的艺术性与实践性,实现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依托项目课程教学,以改革我国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改革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本科压缩型课程。其弊端在于:第一,重理论、轻实践,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二,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第三,传统学科课程的排列顺序即增加了理论学习的难度,也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掌握。因此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注重高职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职业技能、勤于动手,项目课程教学创设与企业实践联系紧密的情境,引导学生在项目课程中“学中做,做中学”。专业理论学习,是“学”的集中体现,是学习理论知识、学原理。专业实践中,学生从“做”的经历中积累感性认识,收集问题,也为了“学”作准备,由理论上升到实践相互之间结合与渗透,这一点正是项目课程的特质所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样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驱动教学进程。借鉴行业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制作流程来进行课程管理、课程计划、课程评价。能有效的推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我们的学生学习专业时更认真也更能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学习时更主动,更努力。数字传媒艺术专业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团队协作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等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
数字传媒艺术专业教学内容项目化,其含义具有着若干限定条件、明确的目标和具体专业设计与操作标准的课程载体。项目类别:虚拟项目、虚题实做项目、实题虚做、实题实做项目等。数字传媒艺术专业项目课程教学的能力阶段划分:一年级以自主研发项目为主,即第一学期为新闻纪实摄影项目,第二学期为视频设计与制作项目;二年级以真题仿做项目为主,即第三学期为栏目包装设计项目,第四学期为网络流媒体设计项目;三年级以真题真做项目,即第五学期为主专题片制作项目,和顶岗实习内容。项目要求具有:典型性、适应性、先进性、前瞻性。教师教学紧紧围绕着项目进行,一个项目若干个教师,实行每个子项目课程多单元进行的授课方式。其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项目负责人老板,学生为项目成员员工,这样职业角色之间的预演,为毕业后直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项目教学中的课堂组织形式为:小组团队协作式,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工作状态训练等职业素质能力。项目课程教学的管理上,责任标准、目标设定,管理具体实施为由团队小组长到团队成员的责任管理。项目课程考评为:目标、能力、知识、职业态度;最后的项目成绩评价方式为:阶段性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最终结果评价。
(二)工作室制的教学架构探索。
项目课程教学的实施对数字传媒专业实训室式的教学构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室制的教学场所,而不是传统的教室,以新式的白板与工作台取代了传统的黑板与课桌椅。使得学生尽可能的在这真实程度较高的情境中学习专业技能。工作室教学根据学生的自身水平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的不同情况,专业课程设置中划分了分阶段培养目标。一年级教学面向该专业所有学生,即第一、二学期重点强调学生的专业基础的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二年级上下学期,即第三、四学期,此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初级虚拟项目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知识的熟练掌握。到第四学期学生以多元的工作室教学为主,进行以实际项目为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此时的项目课程可分为项目一(流媒体交互设计)、项目二(专题片设计与制作),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细分方向来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工作室制教学环境中的,学生“岗位职责”的体现,在制定每个项目课程进程执行表上有着具体的记载并粘贴在工作室中。这样,专业教师对一个项目中的子项目课程的进行情况与整体项目规划设计――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评价标准都有清晰的认识,项目负责人也可监督工作室其他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们更能随时察觉到自身的专业学习进展。数字传媒专业项目教学的探索形态。项目教学的考核方式: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教学团队评价;行业、企业指导教师的评价与反馈。
三、结语
随着流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设计行业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机会。其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是数字传媒艺术专业项目课程教学模式一次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它将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于一体的先进的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实践条件,不仅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学生今后的就业率,更重要的是,使数字传媒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岗位用人的要求更趋一致,数字传媒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媒体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学院也形成了完善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专业教师从中不仅有更加扎实的艺术理论功底,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得到进一步提升。总的来说,在项目课程教学实践之中我们教学内容始终与企业同步、与时代同步,项目课程的内容也不断保持着新鲜的活力。
(作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研究)
注释:
马必学.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基本问题研究[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