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业财务工作内容

建筑业财务工作内容

时间:2023-06-08 11:2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业财务工作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业财务工作内容

第1篇

【关键词】中小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文件规定,中小型建筑企业应该按照以下标准认定:建筑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按照这份文件的规定,建筑行业中,中小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中小建筑企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它们灵活性强,能快速进行工程建设,有效填补大企业的空白,满足社会对建筑产品多样化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中小企业往往临时组建项目班子,项目部成员协调性不足,企业管理层也缺乏长远规划。由于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就不能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所以财务上往往缺乏发展规划,不能适应时展。

当前建筑业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普遍管理不严格,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些问题具体来讲,大致分为以下几条:

一、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建筑业行业和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筑业中小企业往往人员流动频繁,没有稳定的组织结构,竞争力差。这就导致企业主要领导的注意力往往局限在寻找合适工程,催讨工程款上面,无暇顾及财务管理工作,上行下效之下,导致中小企业的员工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甚至认为中小企业谈财务管理简直是天方夜谭,与实际不符。

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建筑行业中小企业没有财务管理制度,即使有财务管理制度,也往往执行不严,许多重大事情上,往往由企业老板一人一言而决,随意性大,朝令夕改,没有发挥出财务工作对经营决策的作用。这种情形又让企业员工认为老板对财务工作 不重视,财务管理可有可无,工作随意,更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展开。

同时,这些中小企业老板经营时,态度不端正,受周围人影响大,经营企业投机心理浓厚,往往罔顾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律,试图一夜暴富,为今后企业经营发展埋下隐患。

二、缺乏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可执行的财务计划,甚至就没有财务计划。

缺乏财务计划,对年度内资金运用缺乏预见性,往往导致资金运用捉襟见肘。往往造成一种假象,好像某个中小企业资金运用非常充分,因为钱一旦到账,马上就会派作他用,甚至没有到账时,其用途已经安排妥当,这种匆忙的资金周转,看似效率颇高,但就实际来看,却是缺乏财务计划的结果。

没有财务计划,对可预见期内的资金流动就没有充足把握,倘若出现一点特殊情况,就会导致企业资金链崩裂,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近来许多中小企业倒闭都与这种情况有着密切关系,许多中小建筑企业缺乏财务计划,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估计不正确,盲目承揽超过自己能力大工程,或者垫资多的工程,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导致企业破产。

三、成本分析控制不正确

中小建筑企业,往往都是一些民营企业。企业老板给人感觉好像非常精明,甚至精细到纸张使用,但由于他们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对成本分析缺乏认识,不能正确认识成本构成,进行科学成本管理和控制,使其对成本的节省不能着力在正确位置上。

由于这些老板不清楚企业成本状况,往往舍本逐末,对细枝末节管理严格,对成本构成大的部分反而粗枝大叶,缺乏管理。

同时,中小企业还缺乏对成本控制手段,不能利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对成本管理全凭个人经验,对员工管理没有计划,没有定量,做事全凭喜好,往往南辕北辙,不但节约不了成本,反而导致成本增加,这在一些中型企业中更为常见。

四、缺乏足够的合格财务人员

中小建筑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型企业,往往是夫妻店,其财务人员都是企业经理的亲戚好友。企业经理用人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是否能够胜任,而是财务人员是否可靠忠心,这种思想,导致不合适的人员占据了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

任用不恰当的财务人员,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首先是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不合法,成本核算不正确,不能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充分的支持,更有甚者,其账目混乱异常,令人无法理解。其次是不能有效进行财务分析,受财务人员素质限制,财务分析工作无法展开。

五、缺少应收款的管理

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是困扰建筑业企业的长久存在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种拖欠工程款现象尤为严重。因此,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针对拖欠工程款的管理,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拖欠工程款原因多种多样,诸如建设单位不愿意支付;由于工程比较复杂,双方对工程款支付存在争议等等。

针对这几种主要的财务管理问题,中小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的财务理念,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是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及其工作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第2篇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纳税研究

建筑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建筑行业的总产值己接近18万亿人民币,其解决的就业人数高达5000万左右,在GDP中占有不小的比重。自2016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税制以来,很多建筑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由此可见,对这一行业的税收制度进行研究,制定完善的建筑行业自身发展机制,寻找出促进建筑企业发展的相关征税途径,对这一行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建筑企业“营改增”的必要性分析

(一)可有效避免重复征税

很长一段发展时间内,建筑企业开展营业税征收活动,需要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完成相应机制建设。整个过程中,在机械设备材料采购过程中,很可能导致自身需要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出现重复纳税问题。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建筑企业自身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范畴,其在进行材料设备选择过程中,无法扣除进项税额,但同一商品或劳务很可能在流通过程中需要同时缴纳营业税和增值税。不可否认,建筑工程成本体系内,超过60%以上的成本均被增值税所占据,其也是导致企业承担巨大纳税压力的主要原因。国家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建筑企业不再征收营业税,只对增值额征税,建筑行业所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其不仅有助于帮助企业控制生产成本,同时业务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创造良好基础条件[1]。

(二)有利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

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建筑企业自身带有显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征,很长一段发展时间内,其在进行机械设备采购过程中,不能进行税额抵扣。所以,大部分建筑企业不会考虑引进先进设备,相关因素势必对资源有效利用率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其能够调动企业采购先进机械设备的积极性,进而将人工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确保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前提下,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有助于全面提高企业转型发展目标。

(三)有利于推动税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

“营改增”是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营改增”在建筑企业推进实施非常关键,在改革政策作用下,全面推进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以调动经济增长为核心,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共同为满足经济结构优化发展需求创造良好条件。

二、“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纳税的影响

(一)对企业税务管理成本和风险的影响

建筑施工单位项目遍及全国各个城市,所以,建筑施工材料的地域分布性特征也非常明显,对材料种类复杂、需求量巨大,因此对采购发票有很大的需求。实施营改增政策,以专用发票为核心,开展发票核对、检验、整理等活动,并在公司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抵扣活动,因此,企业相关税务工作人员往往需要拥有较高综合素质发展水平,整个过程中,税务管理成本压力也会大幅度提升。

(二)对于企业税负的影响

从“营改增”政策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其的确可以在重复征税问题解决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帮助企业缓解相应税收压力。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增值税征税对象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新增值的部分,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能合理取得足额的可抵扣进项税是实现相关税收筹划目标的关键[2]。

(三)对会计核算科目和纳税申报的影响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在进行增值税缴纳过程中,传统会计核算科目已经发生巨大改变,整个过程中必须增加“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和“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两个二级账户[3],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下还要设九个明细账户,而且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科目中要进行项目划分,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按照不同的税率也进行了划分。不同机构所在地的建筑工程项目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相应税务申报操作后,再回到机构所在地完成申报开票,并开展预缴税款台账登记操作。整个过程中,不仅增加了税务申报的难度,同时也使建筑业财务工作人员承担更大工作压力。

三、“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纳税对策

(一)充分利用税收政策,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

应随时关注营改增政策的最新动态,确保企业税务筹划工作可以合理开展。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正式颁布后不久,许多政策和制度解释还需要不断完善,随后新的政策调整和规范陆续公布,需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良好沟通和配合。

(二)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防范发票舞弊风险

相对比较而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力度明显强于营业税发票管理力度。所以,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财务管理部门需要对发票使用工作流程予以高度关注。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为基础,确保企业制定的《增值税发票使用办法》满足实际发展要求,并严格遵循规定执行。关于增值税发票使用时,要记录发票使用状态,并定期或不定期自查和抽检已经开具和保存的发票,防范发票舞弊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应加强公司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的全面提升,根据《发票管理办法》规定:针对企业违反发票管理规范的行为,税务机关视情节严重程度,构成犯罪的,提交司法机关事物。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处理能力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承担巨大压力,整个过程中,财务核算工作开展自身承担较大工作压力。相关活动开展对于建筑业财务工作人员而言,工作难度系数有了显著增长。因此,应针对增值税的应纳税额计算、进项税额抵扣、视同销售及发票管理等诸多问题,开展业务能力的培训。

第3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 会计内控体系 构建

建筑企业是从事建筑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实体。它是建筑生产力发展和建筑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有:经营周期较长、涉及面广的特点。同时,在资金筹措与工程结算、成本核算方面都与一般企业存在很多不同之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工程技术及项目管理手段日益完善,建筑企业规模及相关业务领域不断拓宽,内部控制的覆盖范围也逐步扩大,因此,建立一套适合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一、内部控制体系及其原则

会计内部控制是建筑企业集团管理过程的核心部分。从建筑企业在调整自身发展模式过程中,需要对会计制度做相应的调整,才能保证会计制度能够更好地为建筑企业发展服务。内部控制原则是指对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体系具有指导性的法则和标准。结合《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建筑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的原则有:合规性原则、分权制衡原则、适应性原则、制衡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持续改进原则。

(一)合规性原则

建筑企业虽然有其经营的特殊性,但同时也存在其经营的一般性。建筑企业的合规性原则,则是体现了针对建筑企业的内控体系设计,应当遵守国家及相关方的要求,建筑企业应保证工程项目在资金筹措、项目实施、工程结算以及成本核算各方面的合法合规性。只有做到合法合规,才能为后续的内部控制提供一个基石。

(二)分权制衡原则

公司分权制衡原则的概念是指公司有效运转的制度安排与实现,是以对公司各种权力合理分配、相互制衡为出发点而进行配置的结果。分权制衡会形成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公司运作的精髓。

(三)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是指各单位制定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体现本单位的生产经营、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四)制衡性原则

建筑项目财务管理的过程,需分配给不同职位人士来完成,就横向关系而言,至少需由两个独立的部门来完成制约和检查的目的;就纵向关系而言,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独立环节和岗位,让上下级之间能被监督和牵制。

(五)成本效益原则

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任何制衡、审核以及分工都需遵循这一原则,在合理化成本控制下使控制效果能达到最佳。

二、建筑企业会计内控体系建设

我国建筑企业会计内控体系建设主要是通过将各项经营活动通过使用资金来衡量,从而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展开,从根本上保证建筑企业资产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证资金能够得到完整性的控制。

(一)规范健全的内控制度建设

内控制度建设是会计内控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之一,制度建设保障了其他活动例如信息系统等工具的有效运行。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及时纠正资金运行中的问题和错误,保证企业资金运行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建筑企业会计涉及面广,且涉及到资金的筹措与工程结算各个方面,为了确保这些方面的合规性与规范性,建筑企业应规范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受到企业经营情况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影响,因此,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应该首先建立起规范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建立全面内控管理意识

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为高效开展业务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适应经济时代的发展。企业工作人员要深入研究国家已颁布的有关财务内控制度的政策和法规,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以及不断变化的形势积极探索建立合理明确的法规规定。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应以能够预防各种类型违法行为以及降低管理风险为出发点,注重程序上的制约,规范各项需要审批的业务,同时还要加强工程预算的控制。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与财务内控制度相对应的审计制度,定期不定时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抽查,以此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最大程度的提高管理效率。在预算机制方面,一定要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状况进行科学测算,这是进行财务科学管理与分配的重中之重,通过审批人员的严格把关,并按照预算内容严格执行,才能有效地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实行内控管理。

建筑企业会计最重要的职能便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建筑企业的经营有着自身的特点,如经营周期较长、涉及面较广等等。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发展,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日益频繁,同时企业资金的流动也逐渐加速,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工程结算与成本核算方面都与一般的企业有很多不同之处。我国建筑企业会计内控体系的建构是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严重问题。通过建立全面的建筑企业会计内控制度,培养全员的企业内控意识以及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来构建建筑企业会计内控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发明.探讨建筑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设计的原则和结构选择[J].中国商界.200.7

第4篇

关键词:工程建筑;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一、当前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前对项目成本控制的目标制定不科学

企业在建设项目之前,都会由造价员对该项目的目标成本进行测算,而造价员在进行目标成本测算过程时,一般都以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为参考直接计算出目标成本,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再将定额消耗量和市场信息指导价考虑进去,从而测算出项目的目标成本。事实上,这种测算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施工实际情况相脱轨;因而通过此种方法所制定的目标成本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及准确性。

2、企业成本信息混乱,财务管理水平差,成本控制不准

企业只有及时准确地对影响其成本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才能够有效控制企业成本。不过由于大多数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管理混乱,使得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没有科学合理的财务开支计划。同时,大多数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对债权债务结算不精准及无法及时对金融账户进行核对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势必会造成企业出现成本控制不准的情况。

3、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影响企业成本控制的诸多因素管理不善

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很多因素都会对企业成本控制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无法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例如一些建筑企业对建筑材料就缺乏有效管理。而建筑企业工程成本中,材料成本所占比例高达60%[1]。如果企业在实际施工阶段,对材料的采购没有任何计划和限制的话,就会导致企业的材料成本进一步增加。

4、成本控制人员素质不高

当前,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略低等问题,严重缺乏既具有实践经验,又具备成本管理经验及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一些成本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并掌握成本管理的新知识、新经验及新技术,导致他们同当前成本控制发展需要相脱轨。比如,一些项目经理虽然也拥有一级资质证书,但他们对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内容还处于朦胧状态。基于此,由这些项目经理所管理的项目必然会增加一定的素质成本,一些能够节省下的开支被浪费,一些能够赚到的钱赚不到,从而使得企业的机会损失直线上升,增量利润明显下降。

二、改进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管理措施

1、构建科学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建筑企业为了能够在资金管理方面明确产权关系,真实反映自身的资产及负债情况,应打破传统的专款专用机制,并根据《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按所有者权益和负债这两大类别对企业全部资金来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2]。其次,建筑企业应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以便于如实反映其经营、获利及偿债这三方面能力,从而协调好政府机构、投资者、经营者及债权人之间的关系。

2、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做好企业成本控制

首先,企业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为鉴定成本、预防成本和故障成本,因此,只要企业能够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就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成本。基于此,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工程质量管理作为其工作重心。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期间必须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相关建筑规范进行施工,从而避免因工程质量不合格返工所造成的成本损失。

其次,企业应通过加强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来有效降低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在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它的多少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企业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施工管理费用,比如通过精简管理部门、优化施工方案等措施来减少施工管理费用的支出,从而提高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成效。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

首先,建筑企业要想使其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其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因为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是其实施成本控制的执行主体,企业要想实现资金利用合理化、最大化,必须以财务人员对其各项费用支出的审核结果为依据。

其次,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合同内容实施结算,尤其在确定承包合同的工程价款时,必须按重新编制的施工预算对其进行计算[3]。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成效的高低同工程承包合同签订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因此建筑企业在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必须对合同的每一条内容都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从而避免在工程结算阶段出现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同时,建筑企业应派专人对工程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促进采购成本降低,增强成本意识

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同施工材料有着直接关系,而工程质量的高低又是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建筑企业应采取相关措施来加强对建筑材料采购工作的管理。建筑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合的采购部门,并加强对其工作人员在采购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抓好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确保每一笔采购资金都落到实处,同时严把采购质量关,确保所有采购材料都符合建筑要求,从而有效保障建筑质量。另外,建筑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时,应从深度和广度这两方面对建筑成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真正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企业要想在当前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谋得一席之地,必须通过对项目成本进行精准预测、对成本发生全过程进行监控、对成本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有效实施成本管理等措施来提升其管理水平,减少企业生产成本,最大限度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增强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建筑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为确保其具有准确性及一致性,必须将该项工作同施工生产过程同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浅谈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9):45-47.

第5篇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税务工作与会计工作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税制改革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会计实践。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涉税会计的研究多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展开,且主要针对理论层面,具体的实践成果不多,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就更为少见。何广涛博士的著作《建筑业增值税管理与会计实务》,兼具理论高度和实操深度,既涉及财务会计的核算与披露,又融汇了较多的管理会计内容。书中关于建筑企业增值税政策的把握准确,解析透彻;关于项目部、公司总部会计处理的分工以及增值税的内部结构与建筑业的管理模式严密结合,财务人员可以直接运用。

作者认为,建筑企业之所以在税改中受到的冲击较大,既有当时税收政策不完善的原因,也有行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故作者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建筑企业增值税管理新思维,即价税分离理念、空间管理观念和时间管理观念。

第一,切实贯彻“价税分离”理念。也就是说,在全业务流程管理中均需考虑增值税的价外税特性,自觉把增值税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普遍意义上讲,价税分离的对象是“损益”,即包括收益和费用的两大方面,其中的费用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会计上的成本和期间费用,也包括尚未转化为成本费用的购进资产。价税分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投标管理上,务必在投标阶段就高度重视增值税的因素。建筑企业应该认真研判业主的招标文件,结合所在省份的计价规则和本企业的实际,根据价税分离的原则,选择适当的计税方法进行报价,确保税金的足额计取;在招标管理上,招标工作是建筑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关键环节,是建筑企业作为招标方对分包商、供应商的选择,核心的问题是在满足生产所需的前提下,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在会计核算上,价税分离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四类事项,一是如何反映收入侧现实的纳税义务和未来的纳税义务,二是如何反映成本侧现实的抵扣权利和未来的抵扣权利。

第二,把增值税管理的空间由单一企业拓展至整个价值链条。也就是说,增值税的管理既需要考虑本企业的税收政策,也需要关注上游纳税人和下游纳税人的税收政策。站在建筑企业的角度,材料设备供应商、建筑分包企业以及其他企业共同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上游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其他建设单位构成了建筑企业的下游企业;它们与建筑企业一道构成了建筑企业的增值税价值链。内部增值税价值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增值税的纳税主体与建筑企业商家的分级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

第三,树立时间管理观念,重视增值税的时间管理。科学把控与增值税相关的各个时间节点,通过合理规划涉税的各个时间点,向时间要税收利益。建筑企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会对销项税额以及预缴税款产生直接影响,纳税义务发生了,就需要确认销项税额,涉及跨地级行政区施工的,还要在建筑服务发生地预缴增值税及其附加。触发建筑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因素有四个,即收工程款、开具发票、书面合同约定和工程竣工。其中,工程收款对建筑企业而言,越早越好,而工程竣工则属于重要履约目标,因此,这两个因素均不存在管理和规划的空间。

一直以来,建筑业普遍存在企业竞争白热化、毛利率较低的问题,而“营改增”的实施又使建筑企业面临一定的税务风险和管理问题。为规避税务风险,建筑企业应做到:

第一,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建筑企业应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和税务风险点,沿着“防患于未然、提质增效、节约成本”的思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在风险识别上,应重视信息化管理,当企业在内部环境或经营环节出现税务风险点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接到预警,对风险来源进行识别;在风险分析上,企业要判断出风险点出现在内部环境、经营环节、还是投资过程,在此基础上全面调取涉税风险点相关信息,为风险应对提供有力保障;在风险应对上,企业总部需要根据风险点整体信息制定应对策略,对相关项目部提出原则性建议,也可以将风险点告知到项目部,要求引发风险的对应层级进行针对性应对;在风险监督上,应将风险监督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以保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模式的长效运作。

第二,强化企业内部环境税务管理。首先要进行业务模式调整及组织结构优化,自管工程项目,调整好合同、发票、资金的关系,理顺各业务主体的增值税抵扣链条,从而避免现有业务模式的税务风险。针对分公司代管的项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改变项目部财务数据的归集主体”和“变分公司为内部管理部门”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前者的优势在于调整幅度小,仅需改变会计报表和归集主体的汇总路径,缺点在于分公司产生的进项税不能完全抵扣,后者的优势是从源头上解决了纳税主体和核算主体不一的问题,不会进行独立核算,缺点是注销分公司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难度大。其次是发票管理,必须遵循合法合规、分级管理、风险可控原则。再次是合同管理,在合同签订上,建筑企业应仔细审核对方资质、纳税资格,对客户信息进行归档,并确定合同模版,签订时应明确税款承担方、适用税率等条款;在合同执行上,要派专人监督,避免实物流、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的不一致。

第三,加强企业经营环节税务管理。首先要强化工程承接管理,特别是业主信息管理,建筑企业应基于承包合同,梳理业主的纳税人身份、能否取得专票等信息,并及时进行归档,同时制定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业主信息更新维护工作。其次要强化工程成本管理,在成本预算上,要根据项目所选计税方案进行成本预算,针对选择一般计税法的项目应使用价税分离原则,建筑企业可从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纠正成本预算编制方法等方面改善成本预算方式;在招标定价管理上,要充分考虑“营改增”影响,遵循同等条件下综合采购成本最低原则。再次要强化供应商的选择管理,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要求其根据价税分离报价,按照专票所提供情况进行选择。

第四,持续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营改增”使得企业发票管理难度加大,做帐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同时增加了项目成本核算、纳税申报、汇算清缴等方面的工作压力,建筑企业应持续推进信息化管理,利用新技术加强“营改增”后的企业管理效率。在增值税业务管理上,应建立增值税服务管控体系,包括建立增值税基础档案、强化进项管理及销项管理,同时将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企业税控开票、认证抵扣等系统相对接,从而减少多余工作量,提高税务管理风险应对效率。在内部税金清算上,应以项目为主线强化经营管理,针对分项目建立合同、物资、税务等几大台帐,加强内部多级清算能力,同时厘清公司总部、子公司、项目部之间的权责关系,规避多级管理弱点。

第6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关于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对加强施工企业账务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点:当前,施工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其首先必须改革现行体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并按新制度体制的要求规范运作。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施工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是相分离的,企业的所有者通过选聘、竞聘来确立公司的治理机制,同时所有者还要对该治理机制下经理层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而考核的主要依据便是企业的财务报告,通过对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鉴别和分析,从而形成对经营者业绩的合理评估。

第二点:在当前形势下,施工企业出于其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受诸多额外因素的影响,常常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国内各行业中都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政府、债权人、股东等对其真实财务状况的判断,该问题的泛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决策层管理意识淡薄、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控制机制缺位、财务监督体系弱化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只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夯实财务工作基础,才能初步解决该项问题。

第三点:长期以来,企业一直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在该目标下,企业所进行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以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化为目的的。但是,该目标的过于趋利性以及短视性会导致企业理性经营模式的偏离,从而给企业的长期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害,为此企业必须构建新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该目标下,施工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都需围绕着此目标进行,都需以此目标为最终目的以及具体实施准则。

第四点:众所周知,工程建筑行业具有较高的财务经营风险,其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企业或许立即会陷入经营危机。再者,该行业的资产质量普遍也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应收款项额度较大,在其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招标人或业主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在业内屡见不鲜,而且已招致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基于此,施工企业加强财务管理,通过相关措施减少应收款项总额,提高资产质量和资金流动速度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为此施工企业任重道远。

二、加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财务集中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但没有现代化信息手段,财务集中管理如同空中楼阁。目前,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已成功应用到集团公司、股份公司本部、分公司、指挥部、事业部、直管项目部及子公司本部,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集团建立了统一的基础数据和标准,统一了财会政策,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优化了财务报告流程,实现实时并账、并表;实现了异地实时动态查询与分析,可进行数据透视,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远程事前预测、事中监控职能;建立了实时的管理驾驶舱系统,帮助管理层发现企业潜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轻松驾驭企业管理,让集团管理者“集中于咫尺之内,控制于天涯之外”的梦想成为现实。

(2)给建筑施工企业制定一个科学而有实用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当前社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活动实行管理最佳选择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先进而科学的现代激励制度和财务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呢?它是首先给企业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它是管理企业整个财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它能够让企业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和财务管理行为都以这个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行动指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以确定财务管理目标而开始,以目标实施做为指针,以目标是否完成来评价考核。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确定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显得极为重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应该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经济规律来完成。只有这样,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才能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才有现实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使建筑施工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加强财产管理。坚持每季度清查一次,清查结果报公司总经理审阅,对财产的购置、用途、维修和报废,统一由综合管理部门管理。实现财务审计部与综合管理部门各有一套完整的帐目,确保国有财产的不流失。

(3)完善建筑施工企业采购管理

采购时必须签订采购合同,同时送一份至财务部备查;采购物资到达时,采购部必须及时通知仓库,仓库按照采购合同的要求,同送货人核对物资的名称、型号、数量等是否与实物、供应商的送货单相一致,并开具物资入库单,一份送财务,一份连同供应商的送货单送交采购部;当实物与采购合同和供应商的送货单有出入时,仓库必须当场查出不一致的地方,并通知采购处理,经采购部同意后,方可在送货单上签名,以作为欠款依据,未经采购部同意而签单的,所发生的损失将由签单人负责。(采购部在处理有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在供应商的送货单上按照处理后的情况修改过来,方可移交财务;仓库必须按照实际收到的物资开具入库单。)若收到的材料在数量、规格,质量等方面与合同、发票不符,财务部门应按规定办理部分拒付或全部拒付手续,材料仓库应对所到材料暂时另行代管。并在备查簿中予以记录。财会部门根据有关材料总账,对仓库明细账进行控制监督。月末财会部门材料总账与仓库明细账进行核对,帐与实物数量进行核对。

(4)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培训

健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机构,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财务管理人员并指定主管会计。企业财务部门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品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对财会人员实行统一任用,持证上岗,重点委派。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应该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的力度,通过坚持不懈的后续教育培训,使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为发展我国的经济提供会计保障。

(5)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规范建筑业市场

针对施工企业工作流程,要注重抓好以下环节的工作:一是承揽项目投标阶段,要进一步规范招投标管理,严格按招投标程序操作,使施工企业的运营真正向公开、公正、公平的方向迈进。二是项目中标签定合同后,施工企业的财务主管部门在开工审批之前,要严格审查开发商、建设单位的资金来源,严格执行有关建设资金先专户存储后开工建设的审批制度,力争使资金来源与投资规模相符合,对没有资金或资金没到位的不予开工,杜绝垫付资金现象。三是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按照《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及时拨付工程进度款。对不能按进度及时拨款的,项目建设单位应根据旋工企业垫付的资金按同期银行贷款利息给予补偿,以保证旋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机会平等,维护其合法经营的权益。四是建立并严格执行建筑业决算清算制度,以保证施工企业的资金回笼。

三、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工作。它综合管理有关资金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分配等方面的财务活动。上述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是由企业资金运动过程所决定的。我们正确处理建筑施工企业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有效地使用各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维护财经纪律,促进增长,节约、增收节支,努力完成各项财务指标,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服务。

参考文献:

[1]宗凤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第7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 涉税 风险 做法

本文将以避免涉税风险、降低税收成本、完善财型务日常管理工作为目标出发,论述如何通过遵循税收规定、合理税收筹划、以税为依托降低财务风险的手段,来实现上述目标。

一、目标描述

(一)避免涉税风险

正常运行的公司都会面临方方面面的财务风险,如人为舞弊、调节利润、虚报收入等,但对于如国家电网这样具有央企背景,内部控制及内部管理制度高度完善并达到有效运行的企业,上述一般公司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几乎不会发生,唯一需要关注的在于涉税风险。税法具有细致、复杂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并非出于有意为之,也会因疏忽、不了解等原因造成涉税风险。近两年来,由于电网企业基本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国税地税的税收检查频繁发生,在税法规定中对于偷税漏税,情节严重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国家电网如此庞大的企业,每年发生成千上万的各类业务,虽然很难达到税收零风险,但在这种高监管、高责任的环境下,要避免出现重大税收问题,尽可能将涉税风险降到最低。

(二)降低税收成本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尤其如国网大型央企,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出发,降低税收成本似乎并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在近两年国企改制的大背景下,也逐步向市场化靠拢。国网公司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旨在提高企业效益,与市场接轨,完善公司各类管理制度。而合理的税收筹划,降低税收成本,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降低税收成本,节约企业现金流,提高企业效益,是公司一贯致力的目标。

(三)完善财务日常管理工作

税收是与财务是有密切关系的。虽然在现实中存在着税法与会计不一致的情况,但两者总的来说是一种相互制约,互为依托的关系。要避免税收风险及降低税收成本,没有日常完善健全的财务工作是很难达到的,而想要达到税收目的,会反过来制约日常的财务工作必须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完成,以此完成税收目的的同时,又兼顾规范了财务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日常会计工作

正如上文所说,日常会计工作是达到税收目的的前提。如每年工程成本入账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每期期末应根据工程完工百分比,施工方确认工程收入,另一方确认工程成本。若严格按照准则规定,每年十二个期间内,工程成本应处于一个平稳的波动状态。但由于无法及时获取工程进度、开票滞后、利润考虑等因素,往往会在年底集中开票入账,导致全年工程成本出现极其异常波动。在2016年营改增后,建筑业改征增值税,若依旧延续以往情况,则会出现11月、12月收到大量增值税进项发票,让年底的增值税税负明显异常,引起税收风险。上述风险则完全由于会计工作所引起的。税收是在会计的基础上完成,出于避免税收风险的考虑,要在日常会计工作中,严格履行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给税收筹划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加强税收知识的日常培训工作

以近些年出现的涉税风险来看,并非刻意为之,多出于不了解,学习不到位。中国税法复杂细致,且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时常在发文更新补充完善。公司为使员工跟进政策,在财务部门内定期举行税务研讨,互相学习,若有重大政策变更时,请外部专家进行税收讲座。必要时,财务部也会对业务部门就如合规发票、合同签订等基础问题进行培训,杜绝可能会在前端出现的税收风险问题。

(三)合理的税收筹划

了解税法,遵循税法则不至于出现重大税收纰漏,但若要达到降低税负,合理筹划,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税法。针对本轮营改增,应做好充分研究。本轮营改增对电网企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仔细研读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做出更好地税收筹划问题。

企业在加强税收筹划,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纳税成本的同时,提高风险的辨识和分析能力,切实防范经营风险。一是充分借助事务所等外部中介力量,以税法为依据,通过深入研究各项税收政策,制订出合法合规的税收筹划方案,为企业营造一个安全的纳税环境。二是及时掌握税收政策更新变化,并适时对税收筹划方案进行调整,保证在税收法律法规范围内实施。三是树立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安全理念,加强风险控制,充分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进行盲目的税收筹划。在控制税收风险上,需要学习与掌握各项税法规定,按法规规定做事,自然不会出现税收风险。但要达到降低税收成本的目标,仅靠掌握了解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去探讨与研究,细致挖掘各项政策规定,将不同税种政策紧密结合,以合理的税收筹划为手段,达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

三、结束语

我们在充分学习与研究税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近几年的税务工作上取得显著成果。在近三年无论是国税还是地税的检查中,均未出现重大纰漏,工作得到当地税务机关广泛认可。公司历年税收成本或保持平稳或有所下降,节约公司现金流,提高企业效益。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以下内容上继续完善改进:

(一)关注小税种

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是重点税种,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需要对于如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等小税种给予更多关注,虽然是小税种,但累计影响较大,也会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

(二)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作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务部门属于后端部门,许多事务在前端业务部门已经发生,造成难以改变的事实(如发票的取得、合同的签订)等,给财务后期的税收风险把控上带来困难。在今后的工作中,财务需要与各业务部门紧密联系,将与其相关的税收政策,注意要点第一时间告知对方,并且责任到人。在告知后仍犯错且屡教不改的,责任由对方承担。

第8篇

一、财务管理工作

xxxx年5月调至XX市xxxx开发中心做财务工作,同年8月成立沈阳xxxx公司,担任财务部经理。当时新纪公司的财务人员在三好街办公,而生产基地在外地,工作沟通相当不方便,为了保证公司的生产正常进行,公司领导决定将财务部搬到生产基地办公,于xxxx年8月10日搬到生产基地办公。

本人业务能力的提高与沈阳xxxx公司的成长是同步的。公司成立伊始,财务人员少、资金严重不足,整个生产车间正在进行改良,产品在进行试生产阶段,项目不能适应规模生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当时整天都在想怎样才能将银行的借贷及早到位,帮助企业运作起来,在领导的多方努力下,终于在1999年6月将第一笔借贷拨到公司的帐户上。当时领导的一句话我至今仍记忆如初“领导说:赵会计,这可是一千万哪,我说,就是一个亿,支出也要按照财务的规定去支出。”这说明我们借款的钱来之不易,在支出方面一定要花得得当,尽可能的减少支出,给领导做一个好参谋。

建厂初期,财务规模很小,虽然注册资金1000万元,但货币资金到位的只有102万元。由于注册资本股东单位多次变更,直至到xx年12月份,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及评估,确认了股东单位的出资额及所占比例,这使财务工作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6年来公司从小规模企业发展到总资产达6797万元中型企业。从筹集资金到项目开发;从固定资产改良到购买土地、新建厂房;从运营资本管理到产品生产、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回收资金;从审计检查到财务决算;从对外报表到国家大企业工委的企业基础材料的编制,在本人的带领下,财务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沈阳xxxx公司被XX市国家税务局评选为“xx年度优秀a级纳税户”的284家企业之一。

二、业务方面

本人自xxxx年开始从事财务工作,担任过出纳员、记帐员、成本核算员,从事的会计行业有商业,建筑业,科研事业,工业企业的核算,担任财务部门主管会计12年,担任财务部门经理6年。本人完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会计知识和考试的,目的是不能影响单位的工作,也为了和本部门人员在业务方面共同提高,以最高的业务水平指导本部门人员的工作,无论是审核原始凭证、制单、记帐、报表、预算、决算上都指导在先,特别是财务软件,erp系统更要实行规范化,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公司的财务工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

自从担任财务部经理以来,服从领导的安排,听从领导的指挥,纵向责任明晰,横向积极努力协调,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在资金的管理上:工程项目按计划、合同列支生产经营按生产计划列支;日常零星开资按领导在erp系统审批计划列支。总之,我从事20多年的财务工作,我认为沈阳xxxx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很规范,主管领导指导很及时,这都是我学习的地方。多年来,会计职业时刻提醒我,一定要恪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按照《会计法》和《税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并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共同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以最优的方案为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当好领导的参谋。

三、协调、配合好各部门的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财务对一个公司来讲,是一个核心部门,日常工作比较繁琐,涉及部门比较广,在收支款项、查询信息等方面必然要接触很多人,我作为部门经理: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财务人员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微笑服务,对不符合手续的业务一定做好解释,这是我们一贯要求的工作作风和服务宗旨,在月末报表过程中,需要对各部门的上报信息进行核对,这就更要求我做好配合、协调工作,这也是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第9篇

xxxx年5月调至沈阳市xxxx开发中心做财务工作,同年8月成立沈阳xxxx公司,担任财务部经理。当时新纪公司的财务人员在三好街办公,而生产基地在外地,工作沟通相当不方便,为了保证公司的生产正常进行,公司领导决定将财务部搬到生产基地办公,于xxxx年8月10日搬到生产基地办公。

本人业务能力的提高与沈阳xxxx公司的成长是同步的。公司成立伊始,财务人员少、资金严重不足,整个生产车间正在进行改良,产品在进行试生产阶段,项目不能适应规模生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当时整天都在想怎样才能将银行的贷款及早到位,帮助企业运作起来,在领导的多方努力下,终于在1999年6月将第一笔贷款拨到公司的帐户上。当时领导的一句话我至今仍记忆如初“领导说:赵会计,这可是一千万哪,我说,就是一个亿,支出也要按照财务的规定去支出。”这说明我们借款的钱来之不易,在支出方面一定要花得得当,尽可能的减少支出,给领导做一个好参谋。

建厂初期,财务规模很小,虽然注册资金1000万元,但货币资金到位的只有102万元。由于注册资本股东单位多次变更,直至到xx年12月份,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及评估,确认了股东单位的出资额及所占比例,这使财务工作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6年来公司从小规模企业发展到总资产达6797万元中型企业。从筹集资金到项目开发;从固定资产改良到购买土地、新建厂房;从运营资本管理到产品生产、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回收资金;从审计检查到财务决算;从对外报表到国家大企业工委的企业基础材料的编制,在本人的带领下,财务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沈阳xxxx公司被沈阳市国家税务局评选为“xx年度优秀a级纳税户”的284家企业之一。

二、业务方面

本人自xxxx年开始从事财务工作,担任过出纳员、记帐员、成本核算员,从事的会计行业有商业,建筑业,科研事业,工业企业的核算,担任财务部门主管会计XX年,担任财务部门经理6年。本人完全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学习会计知识和考试的,目的是不能影响单位的工作,也为了和本部门人员在业务方面共同提高,以最高的业务水平指导本部门人员的工作,无论是审核原始凭证、制单、记帐、报表、预算、决算上都指导在先,特别是财务软件,erp系统更要实行规范化,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公司的财务工作,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

自从担任财务部经理以来,服从领导的安排,听从领导的指挥,纵向责任明晰,横向积极努力协调,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在资金的管理上:工程项目按计划、合同列支生产经营按生产计划列支;日常零星开资按领导在erp系统审批计划列支。总之,我从事20多年的财务工作,我认为沈阳xxxx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很规范,主管领导指导很及时,这都是我学习的地方。多年来,会计职业时刻提醒我,一定要恪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按照《会计法》和《税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并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共同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好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以最优的方案为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当好领导的参谋。

三、协调、配合好各部门的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财务对一个公司来讲,是一个核心部门,日常工作比较繁琐,涉及部门比较广,在收支款项、查询信息等方面必然要接触很多人,我作为部门经理: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财务人员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微笑服务,对不符合手续的业务一定做好解释,这是我们一贯要求的工作作风和服务宗旨,在月末报表过程中,需要对各部门的上报信息进行核对,这就更要求我做好配合、协调工作,这也是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四、对财务工作的设想

第10篇

(成都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受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大,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列举了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风险,通过分析其在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有效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建筑施工;财务风险;控制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可能产生于项目的投标、施工和竣工结算等环节,由于建筑企业具有生产周期长、项目范围广、资金需求大等特点,加上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成本的预算及核算等财务工作上与一般企业有许多不同,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采取各种措施规避、防范、排除风险,保证资产、资金安全,提高项目盈利水平。

1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1.1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垫资风险和拖欠款风险。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银行还贷压力大,由于融资手段有限,部分企业不惜利用民间借贷缓解资金压力;为了达到承揽工程的目的,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施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大额垫付工程款和工程保证金极大占用了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工程竣工后由于种种原因工程结算办理不及时,未能按合同及时回收工程款,进一步增大了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

1.2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签订风险和合同履行风险。部分施工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签订合同时附加一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前期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大额履约保证金等,如果工程管控不严,极有可能发生亏损,财务风险较大;合同履行中涉及到的工程计价、工程变更、违约责任、税金缴纳、款项支付等不合理性进一步加大了工程项目的财务风险。

1.3成本控制风险

工程项目能否盈利的关键在于能否合理的预算和控制工程成本。工程成本一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等。工程报价是由工程竞标时候的价格决定的,施工企业低价中标的现象比较普遍,施工过程中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要素市场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增加了施工成本,如不能严格按施工预算控制各项成本开支,任何一个环节控制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工程亏损,进而发生财务风险。

1.4税收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项目分布广、周期长的特点,各地税务机关对税法的理解和执行存在较大差异,纳税环境的复杂增加了税收风险;施工企业盈利空间小,基于短期利润的考虑,税务风险意识淡漠,税收遵从意识不强;忽视税收管理和纳税风险控制,更缺少合理规范的税务管理流程和方法,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等。

2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企业受外部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较大

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国有、私营、外资建筑企业都在抢夺建筑市场份额,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建材、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特别是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环保施工的要求,进一步增大了工程建设成本;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工程建设具有季节性,工程项目在建设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资金的需求不同,相应的财务管理要与之配套,一旦发生偏离,导致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财务危机;此外,建筑施工的不确定因素很多,特别是灾害天气、地震、火灾、工伤、事故等的发生,也会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多意外成本,进一步增大财务风险。

2.2未建立有效的内控风险监控机制

施工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财务管理未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主要表现为:虽然制度体系完善,但很少从关注企业持续发展、风险预警和价值增值的角度去完善财务制度;片面追求产值规模和经济效益,对风险管理不重视、关键控制点风险评估不到位,无法有效识别施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如在合同履行、变更、分包、结算等流程管理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未加以识别和揭示,并评价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对财务分析重视不够,财务分析流于形式,无法根据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风险因子,及时制订风险应对措施等。

2.3缺乏健全的预算和成本控制体系

目前,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投标预算水平不高;内控预算编制流于形式,成本控制失去目标;资金预算可操作性差,财务控制与资金使用分离;预算实际执行效果难以检验,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很多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主要对工程成本数据进行归集与核算,未对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进行有效监控,如建筑工程受外部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工程工期长,材料单价波动大,工程变更量大等,财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的单一性,未能对已完产值工作量与项目账列成本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分析异常节超因素,进而发现潜在成本和亏损风险。

2.4缺乏具有风险意识的财务管理人才

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对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特别是在管理人才培养以及机构设置方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导致建筑企业高端财务管理人才储备不足,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的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加上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有效识别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3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1规范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包括合同签订、资金回收、资金筹集、经营亏损风险等方面。建筑企业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所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尤为重要,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风险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通过分析风险的成因,及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全面风险防控能力。主要措施有:在投标环节,对工程预计所需资金、人员、工程工期等进行合理预测,科学的选择投标项目,避免因低价中标给企业带来风险;加强合同风险的管理,建立合同起草、审批、履行、违约等全环节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收集建设单位的信用记录,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信用进行跟踪记录,对拖欠工程款的单位及时主张诉求;建立经营层风险抵押金制度,分层级缴纳风险抵押金,严格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制和风险抵押金的退还等。

3.2健全成本预算与核算,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工程项目的盈利水平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好坏,成本核算的内容也是成本控制的目标。一方面,加强合同执行的监控和管理,做好合同预计总收入和预计总成本的测算工作,实现成本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同步,通过进行比对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节超,减少风险,提高项目效益。另一方面,推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定成本“预警线”,严格人工、材料、分包成本的控制,主要措施有:严格按工程项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完善供应商和分包商比选机制,对材料的来源、质量严格把关,材料、分包的询价应由两人以上进行,相互牵制;严格材料的出入库管理,特别是项目之间调拨材料要严格履行手续;甲供材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对账;支付材料、分包等工程款应以转账形式支付,严禁以现金形式支付;做好发票真伪的验证工作,发票内容应与工程项目实际成本相一致等。

3.3完善资金预算,加强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的预算工作是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保证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基础。通过树立“全员预算”思想,坚持全局性和系统性原则,明确各部门责任,根据项目安排和施工需要,汇总编制年度资金预算计划,统筹资金支出。主要措施有:加强资金的监管力度,资金流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每个细节管理过程中,对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控;立足工程项目高度分散的现实,适时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用,加快资金周转,规避财务风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动态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合理确定最佳负债结构;加强资金回收和工程尾款的清收工作,施工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按合同的相关条款向发包方收取工程进度款,工程完工后及时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结算依据资料等。

3.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监督功能,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主要措施有:审计技术上,采用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相结合、结果审计和过程审计相结合;人员配备上,选聘财务会计、造价预算、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从多角度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审计实施上,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结果确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明确审计范围与重点,主要是:对重大项目进行施工全过程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亏损项目或存在重大隐患的项目,及时组织公司职能部门和项目人员开展风险分析,查找原因,力争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3.5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建立包括会计基础管理、成本核算、财务管理、财产清查等一系列财务工作流程和制度,制定各岗位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建筑业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根据施工企业特点和生产管理模式健全财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加快财务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和不定期对财务人员和项目人员进行项目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税收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其风险敏感度和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鸣.建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方法[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月下).

[2]董立刚.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3]乔加运.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8).

第11篇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会计

建筑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之一,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建筑施工行业的市场占比也不断提升。但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利润并不高,而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来自营业税课税制度下出现的重复征税带来的税收压力。利润不足直接体现在高负债、低创新,长期以来一些中小规模、甚至个别大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困难,不利于行业稳定,也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为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减轻企业税负压力、激发经济活力,经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自2016年5月1日期,在全国范围内,全方面推行“营改增”试点方案,明确将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纳入试点范围。自此,建筑行业彻底告别营业税时代,建筑行业从原先缴纳3%的营业税改为缴纳11%的增值税。

一、“营改增”概念解析

(一)相关概念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相关概念本文不再赘述,想要准确理解“营改增”制度改革就必须了解营业税和增值税的不同之处。首先,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其次,营业税的课税对象是我国境内的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所得营业额全额征税,而增值税只对商品或应税劳务的增值部分征税;最后,营业税的计算相对容易,对会计从业者的要求不高,而增值税计算相对复杂,对企业会计人员以及税收监管职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更高。

(二)“营改增”的改革意义

自2010年“营改增”首次被提出,已经经历了近8年的改革,无论是在试点阶段还是在全面施行阶段,都不难发现:相较于营业税而言,增值税的抵扣制度确实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课税制度更完善,减少重复征税,增加了课税的公平性,有利于创造更加公平的税收环境,推动产业转型、结构优化、消费升级、创新创业;与此同时,专业的课税方案大大减少了国有税务资金的流失,降低了偷税、漏税情况的发生概率,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

二、“营改增”实施初期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的影响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短期实践上讲,“营改增”在减轻税负方面都卓有成效,但在新制度落地初期,对企业的纳税事项增加了许多支持以及限制条款,同时,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其特殊性确实使得纳税企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一)进项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

增值税最大的特点就是进项税抵扣制度,这一制度可有效避免重复征税的弊端。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这样一个处于税收链条中端的企业而言,由于其支付对象,比如泥沙等建筑材料、建筑劳务、等,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很难取得增值税发票。而增税税发票(抵扣联)是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唯一凭证,也就是说,缺少增值税发票就无法进行抵扣,增加了施工方的纳税难度,合理的抵税诉求无法得到保证,税负增加。

(二)影响企业现金流

“营改增”后,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具有的特征,其施工工期往往较长,拖欠工程款的情况较为常见。建筑施工企业以项目公司模式经营,经常会有延迟付款的情况,虽然这不会影响到增值税发票的取得,但是由于时间差异影响到了增值税中进项税的抵扣。企业不仅需要缴纳增值税,还要面临工程款项拖欠的压力,因此,这虽然降低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但现金流水平却明显增加,资金需求升高。

(三)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短期来看,“营改增”的实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环节由原来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这必然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但,长远计算,“营改增”会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成本,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本积累,并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拓展新施工工程的工作中去,最终企业的利润会有所增加。如此角度分析,“营改增”政策有利于企业避免双重纳税,降低企业税负。

三、企业应采取何种对策应对“营改增”适应期

(一)管理层要树立“营改增”意识

“营改增”实施初期的确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不变,甚至从账面而言,实际纳税数额不降反增,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企业管理者对“营改增”实施的抵触情绪,更有甚者认为是国家在变相征税。这些错误的认知需要及时纠正以及自我纠正,管理层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对“营改增”树立正确、科学的认知,对于建筑施工类企业而言,“营改增”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税负的影响在于企业自身的管理是否到位。国家实施“营改增”改革本意是减少企业税负压力,尽管在实施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困难,甚至会出现年度纳税额增加的状况,但是必须在思想上积极面对,分析利弊,把握“营改增”政策变化,顺势而为,转变经营方式,加强企业内控,适应日益规范的经济环境。

(二)优化项目运营方式,加强管理

(1)严格规范合同管理。“营改增”的合理之处不仅仅体现在财务管理上,也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经营当中。为顺利抵扣支出,企业在购进原材料的时候会主动索取增值税发票,同时也会逐渐按照要求规范业务合同的管理,这有利于企业的长久、科学经营。(2)加强资金监管。在规划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每月编制一次预算,该方法可以及时根据各施工项目进度有效地安排资金额度及用途,保证每一过程中都能不浪费资金,同时也要取得可抵扣的进项税发票。另外,为了做好资金管理,企业要坚持投资收益最大化的原则,建议采用净现值法来取舍各项目的投资,要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到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上。同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建筑施工企业可通过网络系统,将各个子公司、分公司之间的财务数据和施工工程的进度上传到数据库当中,根据施工工程的不同进度、前期资金预算及预计未来需求来分配资金,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1)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准,适应营改增之后财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营业税时代,由于建筑行业的工程价款结算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会计核算难度不大,相应的,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并不严格。但“营改增”之后,企业的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无论是从工作难度以及工作量来讲对财务人员都是一项挑战。因此,企业需要及时组织相关内容的定期、不定期培训,更新业务知识;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具备合格工作能力的财务工作人员,甚至有必要设立专门的增值税纳税办公室;此外还需要动态评估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不能胜任的员工要及时调岗,确保财务工作有序进行。(2)加强发票管理。“营改增”对抵扣链条完整性有较高要求,自然也会带来一定的增值税抵扣问题,缴纳环节变得较为复杂。增值税抵扣税款需要以发票抵扣联为证,使得增值税发票的日常开具、抵扣等都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手续,而且更为严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就需要强化对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及时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这一系列的工作。(3)全面信息化管理。全面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者高效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资金动态,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控制是企业内控的有效监督手段,使得资金监管、货品调度及各项目部门的运营状况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同时信息化管理使得管理决策更加系统、科学,例如,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筛选优质意向客户,高精度、高效率的方式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实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12篇

一、突出“四大重点”,打造宜居环境

一是突出“三河”整治。按照“先治污、再治水、后景观”的思路,2012年全面启动“三河”整治。投资20187.3万元,沿河两岸铺设溢流式截污管道,沿泉州路、兰州西路、杭州路铺设3条污水主干管,探讨建设中水回用和垂直潜流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实施二里河水库拦蓄水和云溪河河道清淤工程,并结合财富中心南侧改造,实施以道路、绿化、小品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建设,打造沿河休闲长廊,为“三河”整治提供样板。

二是突出城市道路建设。投资5983.7万元,打通广州路、杭州路;投资1412万元,综合整治福州北路,构筑便捷顺畅的交通路网系统。拆迁广州南路等道路两侧历史遗留、有碍观瞻的建筑物,绿化亮化主要道路、桥梁,进一步提升路域景观形象。改造环湾高速营海出入口东南节点,对香港西路两侧进行绿化,改善城市出入口形象。

三是突出生态环境改善。重点抓好管网、污水处理和环卫设施的建设。实施市政管网与7个镇办工业园区雨污分流管网对接工程,确保各园区排水通畅。投资9116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二期扩建工程,减轻污水处理压力。投资80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二期填埋区,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加大绿地系统改造力度,通过绿地认养、冠名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四是突出无物业小区整治。充分调动各街道办事处的积极性,投资1040万元,对42个未纳入物业管理的小区实施集中整治,不断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为实现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创建和谐社区夯实基础。打破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父子”关系的垄断局面,制止无资质、信用差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入小区。继续引导物业管理向工业园、镇、村辐射,进一步扭转“脏、乱、差”的局面。

二、优化“三项服务”,促进城市发展

一是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庄里头、向阳市场两大片区建设改造的服务力度,以新城区时代锦江国际酒店、银座购物中心和老城区财富大厦、城隍庙修建、汽车站搬迁改造等公共设施工程为依托,完善功能配套,优化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档次和形象内涵。坚持推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突破发展镇、镇,指导胶东、胶北、九龙、营海等镇驻地实施开发改造,辐射带动发展中心村,推动人口、产业集聚;加快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提升镇驻地、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在符合条件的村庄配齐垃圾桶、垃圾运输车,设立垃圾中转站,逐步实现村级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全覆盖,促进城乡一体化格局加快形成。

二是服务房地产业发展。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发展的意见,适度对企业缴纳的相关规费进行减、免、缓,有序启动31个、140万平方米住宅小区和商业设施建设,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加强房地产运行情况调度和市场监测分析,把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作为扩大房地产投资的主体,进一步优化商品房市场供应结构。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开发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备案制度,加快建成一批功能完善、配套齐备的现代化商住楼宇和住宅小区。完善诚信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淘汰违法违规开发企业,提升企业诚信守法和打造品牌战略意识。

三是服务建筑业发展。培育新的建安产值增长点,积极争创“省建筑业之乡”。推广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狠抓安全生产,积极消除各类隐患。提供企业发展优质服务,对符合条件开工建设的工程项目,同时办理手续。强化质量、安全等部门联合执法,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进一步规范程序,加强村镇小工程招投标监管。严格劳务工资保证金制度和部门联络制度,全面推行“双卡”,从源头上杜绝新的拖欠发生。加大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和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严格实行商住工程质量竣工公示和分户验收制度,推行质量检测公示制度,切实保障住户利益

三、立足“三个转变”,提升城建形象

一是转变管理机制。深入推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建立与各办事处、供电、邮政、通信、自来水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与规划、执法等部门的综合执法机制,制止市区道路、园林绿地被占用和小区内违章建筑、毁绿种菜、毁坏人行道、占压管线等行为。建立公用事业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破损路面、残缺人行道、不通排水管道、损坏绿地等市政设施的整修和养护力度,抓好燃气安全生产及日常供应,推进热源建设和管网改造,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