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2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相关性
1、前言
国际贸易具体是指资金与货物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相互流动往来。国际物流具体是指各国之间出现贸易行为后,进行各国之间跨国运输货物的情况。通常情况上,国际物流主要是在最佳运输路径、最佳运输方式选择的前提下,使运输费用得到降低,减少运输风险,货物运输质量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在多个国家或者两个国家之间合理的运输货物[1]。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物流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国际物流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想使各国之间商品能够完成转移工作,则应该确保国际物流得以实现。
2、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2.1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物流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际贸易主要是以买方的形式在发展,社会经济市场中大部分贸易企业的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多样化、少量为主,主要是为了确保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满足。国际贸易工作处于这种发展背景下,产生的配送方式具有较大的特殊性,配型方式主要是以批量小、高额度为主。这种类型的配送物流方式在西方部分发达的国家中已经慢慢有着自己的规模,其快速发展的前景较为广阔。随着人们逐渐改变自身的消费趋向,国际贸易企业显著的改变买卖方式,一般是采用绿色化、系统化、电子化、集约化等类型的物流方式[2]。因此,国际贸易快速的发展对国际物流全全方位发展与突破有着推动的作用。随着各国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沟通,势必会给国际物流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2.2国际物流因国际贸易的影响,有着新的要求
(1)质量方面的要求。国际贸易发展结构出现相对巨大,相对陈旧的贸易类型,如初加工原料、产品等类型已经逐渐被精密加工、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取代。因为逐渐提高贸易产品的精密度以及附加值,对国际物流工作提高自身质量有着较明显的需求。另外,因为国际贸易有着多元化的需求,物流种类较多,国际物流在此背景下需要往多样化、优质服务方面发展。
(2)效率方面的要求。国际贸易工作是以履行以及签订合约作为集中表现,国际贸易履行合约主要是通过国际物流来全面实现。所以,应该根据国际有着不同的商品,合理的选择运输的设备,使物流效率明显提高。
(3)安全方面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商品生产与分配的工作均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有较多的国家参与到物流工作中,物流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原因、政局、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国际物流在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应该对物流经过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进行全面了解,避免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导致损失货物的情况。
(4)经济方面的要求。国际物流受到国际贸易特征的影响,具有较长备运期、较多环节等基本特征。国际物流的范围内,能够使成本有效降低、控制物流费用。因此,采用合理的物流措施,能够使物流工作经济性明显提高,物流成本降低,对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使国际贸易运输的困难降低,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物流领域中逐渐应用信息技术,使国际贸易运输工作支出的成本有所降低,对发展国际贸易工作起到推动的作用。因为国际贸易工作主要是各国间相互交易货物,各国物流行业在实际的发展中也有所差别,部分国家因为有着较为落后的发展,对于西方相对发达国家物流行业中相对先进的技术无法全面适应,所以,全方位发展国际物流,且将上述遇到的问题全面解决。国际物流主要是是通过相同的条形码技术、设备、工具、标准等全面改善物流传统的技术,能够使国际贸易活动有着相对便捷的发展,对物流成本有所降低的同时,还使国际贸易活动的效率明显提高[3]。国际物流行业在将完善服务提供给国际贸易工作时,对自身的发展也有着较大的推动。
2.4国际物流高校的系统,给国际贸易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国际贸易活动对国际物流的要求相对来说较高,通过分析国内运输与国际运输的实际情况得知,国际运输具有较为复杂情况、较广现长面、较大风险、较多环节等基本特征。国际运输选择的运输方式主要是以多式联运、管道、空运、陆运、海运等为主,对运输商品合理的路线进行确定,同时全面管理运输活动。国际物流主要是通过多样化运输方式、多样化运送工具进行商品的运输工作,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搬运、装卸,并且与各种类型人、海关、银行、保险公司、货主等相互沟通[4]。由于每个国家在金融货币制度、法律、政治等方面有所差别,有着较多的可变原因,一旦运输环节出现问题,对物流工作的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国际物流应该将运输的作用全面发挥,确保物流系统方便、节省、准确、迅速、安全等目标得到实现。快速发展国际物流行业,能够使国际贸易活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国际贸易工作的发展,国际物流行业与国际贸易活动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有着较大的相关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物流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则应该与商品流通性与国际贸易结构的改变互相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中国际物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各国经济沟通、交往的工作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国际物流企业得到迅速、健康的发展,对发展我国国际贸易工作有着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霞.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08):264-165.
[2]尹征.现代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12(08):178-179.
[3]李雪.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1,4(17):166-167.
[4]任燕.我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8(12):192-193.
[5]李婧.加强宏观金融调控规避国际贸易风险[J].中国证券期货,2011,17(5):38-39.
[6].浅谈国际贸易中的市场风险与防范[J].时代金融,2011,5(27):13-14.
在当代,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经济快速转型,由20世纪末的工业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快速转向21世纪的信息网络经济时代,因此,国际贸易已被带到一个全新的信息网络时代。所有的国家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交易模式转变到新的贸易模式。在经历了新世纪的头十年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其中电子商务是最为重要的创新。
电子商务节省了国际贸易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改变了对外贸易交易流程,发展了第三方交易平台,增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创造了就业机会,对一国的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和整体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络和先进的通讯设备,改变以往传统的看货买卖和现金交易的方式,在一个虚拟的广阔的市场中,通过网页介绍商品信息、利用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来进行有形和无形商品交易的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这种新型的交易方式颠覆了以往传统的交易方式,使整个商务过程,不论是在国内外贸易的应用中,都实现了网上购物和交易的目标。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对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人们实现网上订购和交易支付。这种贸易方式可以极大的节省工作销售人员的开支,也使交易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目前的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有形产品的贸易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对有形资产进行交易;另一种是针对无形产品进行的交易方式,这种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软件、电子书籍、电子音像制品等的交易。而电子货币的出现更是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货币,使得网上支付结算更加快捷方便,对国际贸易交流中的付款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电子商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替代传统的贸易方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手段。
(二)对国际贸易的运行市场环境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可以使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商务信息的交换,将现实的交易市场开辟成一个立体空间,建立虚拟市场,打破地域局限,加强国际间的贸易交流,促进经济全球一体化。通过网络的信息交换,加快了国际间的商品、资本的信息流动,节约贸易成本,避免了同等商品之间质量方面的竞争,使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得到加强。
(三)对国际贸易增长的促进
电子商务的交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代替其他方式的交货手段。这就意味着,通过电子商务形成的交易额会取代其他方式形成的贸易额。当交易额中的电子交易额上升时,通过有形货物运输的交易额就会相应减少。但是,电子商务交易额可以降低价格,增加国际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让因成本过高而执行困难的交易进行实现。电子商务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信息传递和共享,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四)对国际贸易主体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国际贸易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这种贸易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例如通过网络技术的沟通,可以使企业减少通信和交通费用的支出;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将企业各部门的采购需求、生产信息、库存信息等进行整合,实现实时定购,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电子商务的出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客户访问中小企业的官方网站,在线描述自己的产品需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网站订购产品,企业可以及时地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满足顾客的需求。电子商务的出现,也使“虚拟企业”这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出现。这种组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众多企业贡献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一个有效的公司网络,根据市场的需求,向其提品或服务。这种虚拟公司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商品,并且适合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因此,这类公司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商品竞争市场。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明确了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规范与发展战略方向,对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法律还不够健全,极大的增加了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交易风险。能够更好的维护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主体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这都需要加大力度调整。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风险控制
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市场下进行贸易往来的一种经营形式,其需要面对的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也需要规避国际市场的多种风险。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提品与服务,需要自身具备较好的资金支持,融资是国际贸易活动中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商业银行是提供给企业贸易资金的主要途径。
1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及特点
国际贸易企业以融资的方式向商业银行贷款,是对企业国际贸易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与应收款等资产进行的融资。所以国际贸易融资实际上是商业银行根据企业资金与信用,为企业提供贸易资金的一种方式。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向银行融资,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打开国际贸易市场,促进国家贸易发展,也能够促进银行业务的发展,解决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来看,其主要体现于两点:一是融资方式具有多样性;二是融资手段具有灵活性。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与发展环境下,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融资方式与手段都在不断创新,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手段与方式也在不断完善,良好的适应了社会需求与国际贸易融资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结构的完善。
2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
国际贸易是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相接轨的一种方式,也是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互合作,达到经济贸易交流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国际贸易中,企业与银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际贸易融资的迅速发展,在融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上也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商业银行融资活动增多,在融资的安全性考量上也更加重视。特别是当前在国际交易市场中,交易环境不断恶劣,人民币币值不断提升,国际贸易企业在贸易活动中面临着汇率市场波动的影响,在融资需求上更高,也给商业银行形成了更高的融资压力。当前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活动中,对于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前景认可度较高,因此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资金投入较多,已经占据了商业银行的较高业务比重。从商业银行对国际贸易企业的融资类型来看,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融资业务。一是出口保理业务,二是出口退税托管贷款,三是货权、动产质押授信业务,四是供应链融资。国际贸易企业向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正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也提高了对企业的资金供给份额,这很好的促进了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的经营发展优势,更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也存在多种问题。一是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影响。我国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发展还不够深入,受到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多种影响,在融资活动中面临多种风险。例如受到国际贸易融资体系与政策的影响,由于当前未形成专门的体系,所以融资行为缺少有力保障。再者,经济全球化也对国际贸易形成影响,国际贸易市场具有盈利性,而当前未形成专门的管理体系,融资结构单一,常引发多种融资风险。二是国际贸易市场的面向性较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市场被推出,其中的参与者多是经济水平较高的企业,其面向性较窄,贸易融资在盈利上并不高。且国际贸易市场的融资所需要的资金较多,风险也相对增高,其不平衡发展更是给融资形成了较大压力。
3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
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发挥着重要性作用,通过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贸易资金的方式,促进了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发展,但同时企业与银行都面临着财务风险。国际贸易活动中,贸易结算环节若是出现资金问题,或商业银行在结算资金提供中出现问题,都造成企业及银行的贸易风险与财务风险。在当前国际贸易市场环境下,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我国金融市场,而国内银行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较低,这都表明了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需要进行创新发展,应积极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形式与特点,更需要不断创新,借鉴成功经验,为国际贸易融资提供更加具有科学性的融资服务,推动国内银行与国际贸易行业的同步发展。
3.1创新业务发展理念
国际贸易融资需要商业银行与国际贸易企业同步发展与建设,为创新国际贸易融资,需要更清楚的认识与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情况,对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化、需求变动与管理理念更新情况形成全面了解与掌握,从而形成对自身业务发展的适应性变化。当前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买方具有市场主导性,在这种市场发展特点下,可能引发供应链资金断裂造成国际贸易的平衡被打破的情况,所以商业银行向买方提供足够的流动资金,保持供应链平衡,减少流动资金占用,转移合作风险,能够更好的保证国际贸易活动的平稳进行。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合理转变与创新业务发展理念,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业务,促进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占有率,以中小外贸企业扩展市场为理念,满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需求,创造更多的金融需求,既发展商业银行业务活动,又促进中小企业与市场经济发展。
3.2创新国际贸易融资新品种
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下,新的融资形式、融资手段与融资方法都在不断创新与优化。融资品种更是不断增多,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国际贸易融资新品种,对于商业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战略具有支持作用,提高了国内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国际贸易融资新品种包括供应链融资、结构性贸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根据国际贸易企业的需求,针对性的设计融资品种,为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竞争提供更多的优势。
3.3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与网络化发展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技术创新优势,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需要对贸易结算各环节形成针对,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信息化平台,能够促使贸易结算以自动化、网络化形式完成,在结算准确性上更高,也更加具有及时性。在国际贸易活动的信息提供与信息获取上更加迅速。因此商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还需要积极创新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平台建设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不断促进国际贸易业务的创新化发展。
4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与控制措施
4.1完善风险监控体系
国际贸易融资在融资风险的监控上需要形成更加完善的体系,这不仅是规避银行融资风险的有效措施,也能够降低国际贸易企业的贸易风险。一方面,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监管需要形成对国际市场发展的动态化监管,调动国际贸易企业经营发展的动力,以国际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经营、管理与发展提高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深入认识,提高融资资金的投放效率,从银行层面上减少资金的错误投放,提高银行经济效益,规避融资风险。另一方面,国际贸易融资需要形成信用评价体系,对融资风险形成较好地规避效果。信用评价体系是针对与国际贸易企业所形成的体系标准,在信用评价体系中应呈现国际贸易企业的战略部署,并对企业的资金偿还能力进行评价,降低银行信贷危机。这需要参与国际贸易融资的银行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对国际贸易企业形成评估与评价,从而为企业提供融资机会,促进区域对外贸易,同时也减少融资风险,形成对融资风险的合理监控。
4.2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国际贸易融资在风险控制上需要有良好的风险控制与管理体系,也需要有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风险预防与融资管理。而国际贸易融资涉及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还包括国际市场相关法律、国际业务结算信息化技术等,因此在人才需求上更高,需要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国际贸易融资形成较好的管理模式,以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管理手段形成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合理管理。一方面,需要向外部引进人才,如向高校吸引专业学生,进行校内外培养,扩宽人才来源与途径,增加专业人才数量。另一方面,还需要形成对人才的内部培养,以专家讲座、外派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人才对于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在风险预防与控制上形成更高的专业意识。从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入手,提高了专业人才对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预判与识别能力,在风险控制与管理上能够形成较好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经济
1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意义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1国际贸易的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电子商务没有出现之前,我国的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纸质的文件进行。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成为主要的国际贸易方式这种虚拟化的交易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电子营销模式逐步出现并受到大众的认可,对我国国际贸易经济活动产生极大地影响。
1.2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监管与管理方式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它能够为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大数据,保证更加公平的社会市场竞争环境,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国际贸易管理对全球市场的影响。虚拟性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所有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国家都逐步改善国际贸易的监管方式,主要是贸易过程中货物的出入境监管以及海关检查等,以便更好地顺应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1.3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模式,对我国传统的贸易造成极大的冲击,使得贸易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为国际贸易市场提供更加全面、及时的信息,保证市场信息的对称性,加快国际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2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促进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措施
2.1创建完善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电商背景下,利用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弥补传统交流方式的弊端,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有机会与国际企业合作,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重视自身电子商务软件平台的建设,加强服务平台处理业务的能力,重视对软件服务平台运行效率的提升,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企业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主体,必须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电子商务活动,首要任务是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以及决策能力。但是我国企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这要求政府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电子商务推广,全面提升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知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更强的人才保障。
2.2优化企业的经营理念,调整战略目标和理念为了使我国国际贸易的经营方式更快地与国际接轨,企业必须加强组织形式的调整。在虚拟的经济背景下,加快建设联盟制的企业经营方式。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重视对外经济组织的建设,加快我国企业趋向于扁平化和开放化发展。加快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战略目标,能够促进企业更快地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互联网交流平台,企业能够通过“一对多”的交流方式,实现全面综合发展,为使企业能够快速实现多边贸易的协调发展,首要任务是充分掌握当前国际贸易的经营理念以及多边贸易交流的相关流程,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促进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
2.3积极创设出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加快完善我国当前政府部门的协调管理体系,提升政府对国际贸易经济管理事务的效率和能力。通过建设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强化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经济发展管理体系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尽快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加快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并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引导我国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国际电子商务活动。另外,政府还应该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加強对网络管理、信息安全等问题法律法规的制定,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能够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支持。
2.4逐步完善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传统的交易模式是面对面交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EID工具实现网络上的信息共享,通过第三平台的担保,提升贸易交流的效率与安全性,更加便捷的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基于电子商务环境,虚拟企业逐步产生,为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网购的相关需求,并提升货物的配送效率,虚拟企业正在快速的完善与发展。加大力度完善国际贸易的交易模式,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还应该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并逐步拓展资源整合的工作范围。
关键词:电子商务新型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建立了以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品流为主体的全新物流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服务。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断向深层次扩展,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管理、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国际贸易营销手段及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一)虚拟公司——国际贸易新的经营主体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创新型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虚拟经营”采用了合作竞争的经营方式,揭开了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这种虚拟公司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二)虚拟市场——国际贸易新的运行环境
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信息的交换,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这是一个开放的、多维的、立体的市场空间,它突破了传统市场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的局限性,在全球范围内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新型世界市场的形成。信息流动加速了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带动了全球“网络经济”的崛起,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也大大加强。
(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新的推动力量
电子商务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信息跨国界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满足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网络国际商品交易额的上升就意味着那些通过信件、跨越国境服务、有形货物运输的交易额的下降。电子商务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价格,提高效率,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这些机会来源于电子商务手段能够降低交易价格,让那些成本过高或执行困难的交易变得可能;同时电子商务作为传统交易手段的补充,通过提供国际市场调研、广告和营销、购买以及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等方式作为传统贸易的辅助手段。
电子商务还可以达成一网行销天下,对消费者产生统一的示范效应:一种消费理念、消费时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在世界各地快速的传播,世界的消费偏好有趋同的潮流。网络强大的通讯能力和电子商务系统便利的商品交易环境,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实际距离,同时也促使营销者和消费者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发生变化,消费者希望可以亲自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评测环节中去,并且成为企业经营全过程中重要的、积极的参与者。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企业将信息以多媒体方式在网上传播,并以智能搜索和查询的方式,方便消费者主动在网络上搜索信息,这样企业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共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的商务模式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性,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更多的商品与服务信息;同类商品的种类较多,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强,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网络贸易也给小额消费提供了便利,节约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生产与消费间的距离,使得按需消费在技术上将成为可能。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与传统国际商务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在很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理论创新
电子商务带动了跨国公司的变革,跨国公司由原来的二维、平行的实物流动变为开放化、立体化、多维化、网络化的物质与非物质共同组成的流动,从而引发了对跨国公司内部化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厂商理论等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跨国公司理论提出了新挑战,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比较优势的形成基础是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即国与国之间对信息的生产、反馈与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信息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虚拟经营”这一跨国公司新型合作竞争方式,是信息社会公司组织及运作方式变革的序幕,打破了传统公司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跨国公司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这种外部资源“虚拟”内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经营向柔性化、弹性化的方向发展。跨国公司的所有生产环节都被纳入现代信息网络,利用网上“虚拟现实”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直观的协调。
(二)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给国家对国际贸易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在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宏观管理,积极推行电子商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在: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进出口许可证。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和电子报关。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这些变化和创新使国际贸易的监管变的更加公开和透明,而更加公开和透明的监管环境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政策创新
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国际贸易政策创新主要体现在世贸组织(WTO)通过了电子商务免、禁征关税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将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各国给予免关税扶持,有利于电子商务的普及和成熟。
(四)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电子商务创造了一个网上虚拟市场,形成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市场信息一体化进程。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创新奠定了基础。
第一,电子商务环境中便捷的信息流动,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
第二,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运行机制下难以克服的区位劣势和竞争劣势。
第三,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产品和服务都表现为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第四,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削弱。因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世界市场垄断进一步削弱,市场机制将在一定程序上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信息服务,促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五)国际贸易交易方式创新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实现对以纸面贸易单据的流转为主体的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和交易方式的变革。在信息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发展迅速的国际贸易迫切要求实现全球贸易运作的信息化,节约社会成本和贸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在传统贸易方式下,国际贸易流程以买方准备一份购物清单到登记应收款帐户冲帐,需要经历20多个环节,而电子商务方式下却只需要8个环节就可完成。电子商务帮助国际贸易企业改革国际贸易流程,实现国际贸易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规模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国际贸易流程管理模式,推动国际贸易方式创新。
(六)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引起市场营销的巨变,促进国际贸易营销创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就是指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企业通过电子营销,借助互联网,可以进行生产、信息传递、广告、购物、支付和信息化产品等业务,双向交互信息可以交换资料文件、影像、声音等,可以进行一对一双向交互,甚至可以是一对无数和无数对无数的交互。它可以将实体市场转移到最广大的人们均可以参与的虚拟市场上。客户参与的主动性和选择的主动性得到加强,现代的互动营销方式正在形成。互动营销强调企业和消费者间交互式交流的双向推动,改变了传统营销中企业对消费者的单向推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成熟以及消费理念的转化,差异消费、个性消费成为时尚,互动式营销通过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使企业既可获得大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又能使其产品适应单个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既满足了大众化的需求,又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在电子营销中,企业和客户形成的这种营销框架可以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是对传统市场营销方式的突破。
(七)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创新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8)12-0114-036
伴随着加入WTO,中国急需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熟悉国际惯例,通晓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的管理类人才。国际贸易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笔者分析了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政策性强并可供实际操作使用的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理解各种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措施:并熟悉履行进出口合同的流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基础,教学方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一)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繁多,专业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分工和国际市场,介绍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特点是理论性,政策性强,内容比较枯燥。而由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在先行课程中较少涉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至多在政治经济学中,在商品价值,劳动分工理论有简单提及。因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相当陌生,感觉比较遥远,一开始接触该门课程容易缺乏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往往偏爱该部分的学习,但由于条例多,内容繁琐,特别是贸易术语部分,术语多容易混淆,再加上学生比较少地接触到贸易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困难,由此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感。
(二)学生英语基础差,国际贸易教学难以真正地达到效果
虽然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课程并非为了培养外贸实用型新型人才,然而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如国际贸易合同以及各个条款的举例,单证的讲解,难免会涉及到部分专业英语。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之前即使学习过专业英语,但涉及的贸易英语相当少。
(三)教学方式上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式为主的灌输式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性强,知识性强,学生自学困难,需要大量的教师讲解和指导。由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教学过程自然不够生动,互动性差,学生学习相当被动。事实上,国际贸易课程知识量大,各章节相关性弱,如果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吸收,将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评价手段缺乏科学性。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主要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制定的,由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两大块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构成。这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如课堂学习积极性,基本技能的掌握缺乏评价机制。而课程的考核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调动。由此,需要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改革,相应地改变课程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人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特点。
1、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讲授体现一个“广”字、“新”字。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间商品交换基本规律,了解各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方针政策。同时,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含人文,社会科学,经济金融,法律等多个学科内容。由此,笔者在讲述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广泛涉猎了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国际贸易地理。国际金融等知识,在讲解国际贸易特点的时候,结合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商业习惯举例讲解,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由于国际贸易政策性、时事性强,在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讲解中,教师如果着重突出一个“新”字,联系时事,热点来讲解,能够教会学生热心关心身边的经济贸易领域新闻,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如在每堂课中留足5~10分钟,请同学轮流讲解与贸易有关的新闻时事,并和学生一起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时事。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学生收集的时事资料将又成为教师上课的新案例,从而实现一个“双赢”的效果。
2、国际贸易实务部分的讲授提高吸引力,体现实作性。国际贸易实务部分虽然条例众多,内容复杂,但实际上有一定的趣味性。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到各个国家的贸易习惯,谈判风格,文化背景,比较有趣。同时,国际贸易中还暗藏着各种商业“陷阱”,稍有不慎就会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落得个财货两空的结局。由此,抓住国际贸易中的吸引点来讲,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另外,国际贸易实作性强,在内容上安排部分章节相应的实践操作环节,如报关单的填制,报检单的填制。提单的填写,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外文的,内容安排上尽量强调基本和基础专业术语的学习,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在经过培训后都能够看懂一份英文的信用证。
(二)教学方式上。多种形式相结合
1、语言启发式讲授,加上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如采用提问启发式,尤其在第一堂课中通过问学生许多让他们感觉到很好奇的问题,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比如问一些为什么出口到土耳其的商品包装上最好不要印上绿三角的标志,为什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谈判后合同的签订中如何正确地表示商品的单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展现上,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图文并茂,视听并用。国际贸易货款收付方式,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部分以流程图的方式展现,在介绍运输方式和路线部分以照片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国际贸易谈判部分,中国入世进程部分以光碟的形式组织学生收看讲座和记录片,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单调感。
2、案例式教学。国际贸易课程的讲授中离不开案例。而案例的选择不在多,而在精,具有典型性,并和课程中要讲授到的知识点要有紧密相关性。在课程的讲授中,案例的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引入式案例,主要用来启发思考,然后引入主题的。由于国际贸易专业性强,这一类运用的不多。只是在讲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运用到了一些。二是“小案例”,即篇幅小,内容简单。一般涉及到最多几个小的知识点,不需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讲授了知识点之后,通过此类案例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一种互动效果。这类案例在实务部分运用比较多,如审核信用证的要点。CIF贸易术语的特点等相关的讲解中都可以运用。第三大类是“大案例”,即篇幅稍多,涉及面广,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讲授中需要留够时间学生阅读。然后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之间甚至会形成一种辩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类案例通常在一章或几章结束之后,如考查学生贸易术语的选择,货款收付方式,保险等综合知识的运用。案例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3、采用角色扮演。实行模拟教学,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细节及标准和规则,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发挥了高职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如在模拟实验室内设计一个交易场所,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进行商务谈判,教师在旁观察。从商务礼仪到专业知识进行点评。又如根据贸易背景材料,让学生模拟买卖双方进行合同的签订。从贸易术语的选择,价格的计算到各个条款的拟定,对学生各项知识的掌握和具体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合同签订后,让各个小组将合同条款制作成PPT,轮流上台讲解,并请台下同学点评,指出不足点,最后老师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模拟活动以及轮流讲解中表现欲强,课堂氛围相当活跃,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的实训,模拟实践以外,更多的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带领学生参与或观摩商品展销会,指导学生参加产品推广活动,参观外贸公司,物流公司。并聘请部分外贸公司的从业人员如单证员以及货运,报关员等相关人员来开设讲座或讲课,增加学生对相关工作的体验和感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三)评价方法上,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融资规模逐年扩大。特别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企业资金周转普遍困难,国际贸易融资因具有高流动性、强时效性以及风险相对低的特点,成为国家支持外贸稳定发展而力推的金融工具。从2008年12月份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出台支持国际贸易融资的政策措施。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种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个环节开展的资金和信用融通活动,既能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又能推动银行业务的拓展,对银企双方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据世界银行估计,全球80%的国际贸易都需要融资,目前,全球国际融资缺口达3 000亿美元,我国国际贸易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融资缺口将达到240亿美元左右,在当前全国对外贸易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进一步加大国际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将有效减少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对外贸易走上增长轨道。
一、国际贸易融资概述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是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进行的融资。在国际贸易中,规范的金融工具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保理、信用证、福费廷、打包放款、出口押汇、进口押汇等6种。
(一)国际保理融资。国际保理融资是指在国际贸易承兑交单、赊销方式下,银行或出口保理商通过行或进口保理商以有条件放弃追索权的方式对出口商的应收账款进行核准和购买,从而使出口商获得出口后收回货款的保证。
(二)福费廷。福费廷也称票据包买或票据买断,是指银行或包买人对国际贸易延期付款方式中出口商持有的远期承兑汇票或本票进行无追索权的贴现(即买断)。
(三)打包放款。打包放款是指出口商收到进口商所在地银行开立的未议付的有效信用证后,以信用证正本向银行申请,从而取得信用证项下出口商品生产、采购、装运所需的短期人民币周转资金。
(四)出口押汇。出口押汇是指信用证的受益人在货物装运后,将全套货运单据质押给所在地银行,该行扣除利息及有关费用后,将货款预先支付给受益人,而后向开证行索偿以收回货款的一种贸易融资业务。
(五)进口押汇。进口押汇是指开证行在收到信用证项下全套相符单据时,向开证申请人提供的,用以支付该信用证款项的短期资金融通。进口押汇通常与信托收据配套使用法。开证行凭开证申请人签发给银行的信托收据释放信用证项下单据给申请人,申请人在未付款的情况下先行办理提货、报关、存仓、保险和销售,并以货物销售后回笼的资金支付银行为其垫付的信用证金额和相关利息。
(六)提货担保。提货担保信用证项下进口货物先于单据到达目的地,银行应进口商申请,为其向船运公司承运人或其人出具的提货担保书以提取货物的一种授信业务。
(七)出口商业发票贴现。出口商发货后,采用商业承兑交单(D/A)或赊销(O/A)方式收取货款的情况下,将应收账款转让银行,银行保留追索权以贴现的方式买入出口商业发票项下应收款项,为客户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授信业务。
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重要性
作为银行现代化、国际化重要标志之一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近年来已为越来越多的银行所重视,随各银行新融资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工作力度的加大,贸易融资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
贸易融资的作用从改变企业的资金流到影响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结算为依托、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进出口商选择的结算方式直接决定了贸易融资的种类和操作流程,通过结算环节的融资,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但是随着贸易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已不仅仅停留于资金层面,由融资带动的服务逐渐扩大到资信调查、催收账款、信用担保等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保理业务即是对企业采取赊销时提供的集融资、担保、咨询、收款、管账等为一体的一揽子服务,涉及企业的大部分财务管理。如今的贸易融资已远远超出“融资”本身,其所能发挥的效力涵盖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
从国际上看,近几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融资方式、市场组织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创新的步伐远在中国银行业之前。从总体上看,不仅强调和重视流动性、风险性及对国际贸易发展的适应性,而且积极借鉴其他市场的做法,使国际贸易融资更为灵活和方便,如移植了辛迪加这种组织形式,由多家银行或机构联合对大额交易共同提供融资;采纳了证券市场的管理经验,运用诸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评估融资风险;通过地域分散化来降低整体风险;采用出售、贷款证券化等方式优化融资组合;甚至出现了二级市场,一改贸易融资缺乏流动性和透明的弊端。可见,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还是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必须不失时机地创新,方能融入世界潮流。
三、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分配不平衡。为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融通的银行其一为各商业银行,其二为政策性银行。相比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雄厚,但他们做的多为期限短、流动性强、金额小的贸易融资;而对于政策性银行,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风险由国家来承担,就可以做那些中长期的贸易融资。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资金来源出现了结构性不平衡。
(二)担保难问题仍是制约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了解,由于外贸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大多数外贸企业在办理贸易融资时,即使在授信额度范围之内,也被要求提供相应的担保。因外贸企业普遍存在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多、能提供保证的单位难找的问题,担保条件难以达到银行要求,所以,担保难是外贸企业在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融资方式简单,融资对象集中。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业务主要以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为主,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而相对较为复杂的保理、福费廷等业务则开展有限。如福费廷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外贸企业而言,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资金周转,有效防范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且不占用企业授信额度,但目前各银行对这项业务开发不够,业务额极其有限,很难满足企业需要。
从融资对象来看,主要集中于大型外贸企业。这些企业国际竞争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资产质量优良,是各家银行主要融资对象。而对广大中小企业,则往往设定额外条件,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
(四)审批程序繁多,操作流程不畅。不少企业反映,申请国际贸易融资所需程序复杂、手续繁杂,办理期限较长,效率较低,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给办理业务带来很大的不便。如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审批等同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忽略了贸易融资的业务特点,缺乏一套符合其特点的快速、高效的审批方法,有时甚至出现货款已经收回,融资申请还未批复的尴尬局面。
(五)缺少有效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涉及的风险较为复杂,但它们
是可以预测和防范的,然而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法和防范措施,并没有在企业中得到具体的应用。如对于信用风险,仍使用传统的、无针对性的5C法,没有考虑到国际贸易融资的新特点和有别于一般贷款的形势;就国家风险来讲,其评估和预测的方法也不是十分的科学。
(六)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易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发生法律纠纷。国际贸易融资由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然而在我国,却存在着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不相协调甚至是相冲突的情况,违规操作的事件时有发生,法律纠纷不断。
四、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在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国际贸易融资信贷力度。在银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继续做好传统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推广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出口保理、福费廷等新兴产品及目前使用不多但前景广阔的产品,同时降低贷款利率,减轻企业成本压力。另外,银行还应利用国际业务方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对外贸企业的业务培训和风险提示,充分发挥好理财顾问的作用。
(二)探索建立适应外贸企业经营特点的信用评级与国际贸易融资贷款审批制度。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等级制度,科学合理地反映外贸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创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授信管理新模式。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素质、结算方式、产品科技含量、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审查,对基本面好、有订单、有市场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国际贸易融资支持。
(三)政企银通力合作促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多样化。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进出口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由单一的银行贷款方式转变到更多地利用贸易融资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贸易融资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高、手续简便、融资的时效性强等优势越来越受到银行和企业的重视。除了银行和企业之间要很好的合作之外,政府也在融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时时关注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做到时时更新,也不使银行和企业在做融资时不会太被动,使他们的融资更加高效和成本最低。贸易融资的其他形式如押汇、打包放款、国际保理业务、福费廷、银行保函及备用信用证等可以在三方通力合作的背景下顺利展开,先通过信贷部门对客户进行全面考察,总体上把握经济实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确定其可以承受的授信总额;再通过国际结算人员对该客户的业务跟踪,把握客户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特点,制定适用的融资方式及配套额度,在总额内充分开展相关业务。这样,就可以借助三方的力量促进贸易融资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四)提高金融机构贸易融资能力。国家直接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或利用国际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内出口信贷机构的信用和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扩大贸易融资。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也可以通过回购协议向我国银行或进口商提供外汇资金。
(五)增加对贸易相关信用保险和担保的支持。增加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资本金,提高信保机构承保责任法定上限,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进一步便利中小企业投保,对部分较大的经济体承保不受总额限制等。
(六)帮助企业解决国际贸易融资担保问题。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由于存在贸易背景,又有物流保障,信贷风险总体上低于普遍融资。因此,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建议银行适当降低国际贸易融资的担保要求,重点考察贷款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保证外贸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以控制风险。同时,建议省里设立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资金,专项用于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担保,帮助企业解决担保问题。
(七)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规范国际贸易融资市场的秩序。一方面立法部门必须加强对国际贸易融资政策法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必须从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的漏洞出发,分析国际惯例与中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接轨,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我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在现有的法律环境上,如何与国际惯例接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国企业融资业务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岩.贸易融资的快速通道[J].出口经理人,2008(2).
[2]陈跃雪.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经纬,2003(4).
[3]赛学军.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金融,2007(5).
[4]赵瑾璐,杨熹薇.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1).
[5]陈丽芳.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市场,2007(12).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宏观管理创新
一、引言
目前中国的跨境电商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其不仅促进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也为国际贸易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因此需要从跨境电商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继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国际贸易发展方案。通过对目前国际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物流成本过高、国际贸易成功率不高、互联网的利用程度不足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因此需要从跨境电商的角度出发,研究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策略,满足中国进行国际贸易的需求。
二、跨境电商视角下国际贸易的不足之处
第一,互联网的利用程度不足。电子商务是新型交易平台,特别是具有空间和时间限制的跨境电商,其发展更加需要网络作为基础。虽然目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加快,但是随着国际间的贸易交往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情况无法满足其需求,尤其是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中国的互联网在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未来如果互联网仍然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则将导致国际贸易的网络安全难以得到保证,继而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1]第二,物流体系不够完善。虽然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促使下,国际贸易的畅通程度随之提升,但是物流还是制约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的物流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物流企业过多,但彼此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合作,尤其是国际间的物流配送没有形成规模,严重影响了国际物流的发展。其次由于国际物流的不完善,各个物流企业各自为营,使得物流成本明显过大,导致国际贸易企业的经济利润无法得到提升。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完善物流体系的重要性,也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许多的资金,但因为没有得到系统化的管理,从而使得物流的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2]
三、跨境电商视角下国际贸易创新的策略
第一,加强创新贸易形式,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国际贸易企业需要及时摒弃以往落后的经营思维,使用创新的贸易方式,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的作用,促进自身的发展[1]。第一需要仔细了解跨境电商的特点,根据自身的力量对贸易流程进行改造,尽量减少重复或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第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贸易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使彼此均可以加快国际物流的速度。第三需要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多和国内外的贸易企业进行交流,扩展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第二,实现宏观管理创新,营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开展国际贸易常常会受到多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的制约,这就需要贸易管理者的合理调控[2]。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推进,以往的国际贸易宏观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进行宏观管理创新。首先需要合理发挥跨境电商的优胜之处,提高国际贸易管理的有效性。其次需要注意公开管理信息,为国际贸易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再者需要注意改革招标工作,如可以通过电子招标等方法,尽量降低国际外交的影响,使国际贸易得以顺利进行。最后需要遵守国际贸易秩序,使国际贸易的纠纷明显降低,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加强营销方式创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跨境电商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营销上,通过创新营销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贸易方式的不足,提高国际贸易的营销量[3]。因此需要提高对创新营销方式的重视度,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一需要创新营销理念,在开展国际贸易的时候,可以通过定制营销、整合营销等方式,使贸易工作的范围明显扩大,提高贸易工作的效率。第二需要创新营销方式,在跨境电商不断发展的同时,国际贸易营销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即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媒体等宣传产品,提高产品的宣传范围,并且在网络当中加强和客户的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第三需要注意提高客户的购物体验,使客户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第四,完成运输方式创新,提高物流的速度。在跨境电商发展推动下的国际贸易对运输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运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所以需要对于物流方式进行创新,提高物流的速度。首先需要改革物流体系,重点抓仓库、运输、物流等环节,使每个环节均可以得到完善,提高物流整体的效率。其次需要建设网络物流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物流的各个环节均可以得到有效管理,从而减少物流的成本,提高国际贸易企业的经济利润。最后需要对运输方式进行改革,注意提高物流各个环节的速度,使物流的速度得到提升,使产品可以更快送达客户的手中。
四、结束语
通过跨境电商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为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有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国际贸易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跨境电商的作用,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物流方式、营销方式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同时需要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当中,把握发展的机遇,使国际贸易企业可以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最终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双.基于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创新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02):152-153.
[2]乔阳,沈孟,刘杰,杨光,岳强.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现状分析[J].对外经贸,2015(03):785-786.
关键词:国际贸易 网络化 创新 电子商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与信息技术发起了一场网络革命,使得企业经营活动网络化,促进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将国际贸易带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这种贸易的网络化趋势,打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大大推动了贸易的信息化发展,推进了贸易方式的不断创新,其中最具有代表的是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这种网络化的贸易方式具有很多优势,如成本低、快速、无纸化交易、便捷等。
在网络和知识经济时代,国内国际界限越来越不鲜明,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出口大国,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主要特征,把握网络与信息技术特性与发展趋势,加速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为我国经济和贸易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拓展新的增长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全方位的服务,已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方式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对国内经济贸易发展方式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本文首先对国际贸易网络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国际贸易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然后分析了网络对比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应对国际贸易网络化趋势的建议措施。
国际贸易网络化的原因
国际贸易网络化是指在互联网络上进行的国际贸易行为(刘江兵,2010),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贸易形态,实质上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中,一般需要通过外部宣传或者是提升自身知名度来进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易,在双方洽谈、签订合同后,然后进行现金和货物的交易,即完成整体交易过程。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加,这就克服了以往国际贸易中信息获取难的约束。对于知名度较小的企业而言,可以让更多的客户更快地了解产品的信息;同时也相对削弱了国际知名企业的垄断地位。
在新产品的国际贸易中,企业一般都会考虑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效应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都是不可忽略的。对于当今这样的国际贸易新体系下,大国的贸易条件正在日益恶化,导致大国会不断地压低商品的国际贸易价格,降低产出价值,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耗,同时通过网络寻找多样化的营销渠道,增大其国际贸易利益。对于欠发达的国家而言,可以在新技术中获得更大经济增长利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所获得的利益不断向全世界扩散,同时其产业结构也会逐步地向人力资本密集度更高或者资本密集度更高的方向迁移。由此可见各国之间贸易条件在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此时发达国家又不遗余力给予有效支持,这样就必然促进网络贸易的形成。
如今各国不断地实施大型科技发展计划,这些研究开发不仅会刺激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而且都会带来许多科技副产品,带动诸多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突出,生产管理、跨国集团公司的发展壮大以及市场经营运作急需更高效率的通信系统来支持完成。随着电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融洽,计算机联网、电子商务、数字业务网和通信网都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需求,这不仅改变了经济发展的外部技术环境,而且为人们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了高速便捷的网络环境。
国际贸易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呈现出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贸易自由化、地区一体化,科技研发与生产过程的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与市场的整合,信息与结算的全球化,产品与服务的全球化。对于国际化经营的跨国公司而言,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演变成世界经济结构的主体。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跨国公司不断呈现出经营多元化、决策全球化、生产国际化、交易内部化的特征。为了能满足世界范围内的签单与备货、研发与生产、配送与结算、总部与分部等高效率高准确性的异地操作需求,网络与信息技术也需要不断地完善、更加强化功能、高度智能化。
以当今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优势,且应用水平也相当地高,在相关的服务贸易领域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美国,与信息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部门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达80%,在新增就业岗位中,90%来自与信息相关的行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其信息化水平都非常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然而,今后国际贸易的必然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这主要是电子商务具有信息量大、储存时间长、价格低廉、客户众多、传递速度快、大大减少了商业环节的优势,这将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我们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将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网络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诸多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内部与外部结合、直接与间接并存、方法与手段协调、内容与方式互动的综合影响方式。另外,也产生新贸易方式和新的概念,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商务洽谈与签约、交易与结算效率与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物流调度的效率也更高了,市场信息收集渠道更广更全面、寻找合作伙伴更便捷。本文作者认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更具体地表现在以下方面:
(INCOTERMS)是国际商会(ICC)创立的对各种贸易术语解释的正式规则。本文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产生的背景入手,阐述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效力,最后着重分析了《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与《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区别。
【关键词】 国际贸易术语 解释 通则
国际贸易术语是为了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简化交易手续,缩短交易过程,节省磋商的时间和费用,便于达成交易,买卖双方便采用国际贸易术语来概括地表明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它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每个国际贸易术语以三个英文字母组合来表示。买卖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选用国际贸易术语,可以明确界定当事双方的各自义务,引导企业外贸业务活动的正常履行,合理规避潜在的风险。
1.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产生背景
为统一各种贸易术语的不同解释,国际商会首次于1936年制定了《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随后,为适应国际贸易实践发展的需要,国际商会先后于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和1990年进行过多次修订和补充。为使贸易术语更进一步适应世界上无关税区的发展、交易中使用电子讯息的增多以及运输方式的变化,国际商会于1999年对《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进行修订, 并于1999年7月公布《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通则》(简称《INCOTERMS 2000》或《2000年通则》),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到2010年,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商会于2010年对《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进行修订,2010年9月27日公布。《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于2011年1月1日生效。
2.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效力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缩写INCOTERMS)是国际商会(ICC)创立的对各种贸易术语解释的正式规则。目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有两个版本,即《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但是它们是国际贸易惯例、不是法律,对国际贸易买卖合同当事人不产生必然的强制的法律约束力。《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使用的时间效力上不存在“新法取代旧法”的说法。《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于2011年1月1日在全球生效并非《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就自动废止。国际贸易买卖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仍然可以选择适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或《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3.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与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区别
3.1将13个贸易术语减少为11个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共有13个贸易术语:EXW;FCA、 FAS、FOB;CPT、CIP、CFR、CIF;DAT、DAP、DDP。而《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只要11个贸易术语。《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用两个新术语:DAP(目的地交货)和DAT(运输终端交货)代替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的DAF、DES、DEQ和DDU术语,即D组只剩三个术语:DAP、DAT和DDP。
两个新术语DAP和DAT都规定需在指定目的地交货,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在DAP术语下卖方只需将货物运到目的地即可,无须承担将货物从交通工具上卸下的义务;而在DAT术语下,卖方须承担将货物运到目的地并从运输工具上卸下后交由买方处置的义务。
3.2根据使用的运输方式将11个贸易术语进行分类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按组别分类的方式把国际贸易术语分成四组:E组、F组、C组、D组。而《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按照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将11个贸易术语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适用于海上和内陆水上运输的术语,有4个: FAS(船边交货)、FOB(船上交货)、CFR(成本加运费)和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第二类是适用于任何单一或多种运输方式的术语,有七个: EXW(工厂交货)、FCA(货交承运人)、CPT(运费付至)、CIP(运费及保险费付至)、DAT(运输终端交货)、DAP(目的地交货)和DDP(完税后交货)。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虽然改变了《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贸易术语的分类方式,但是,《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E、F、C、D四组术语下卖方义务从小到大的规律并无变化,在进出口手续办理方面的规定也完全相同。
3.3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
FOB、CIF和CFR三个术语风险转移的规定发生了变化:将货物装运上船后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才由卖方转移到买方。而《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FOB、CIF和CFR三个术语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是货物越过船舷为准。
3.4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规
定贸易术语也适用于国内贸易
传统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只在国际销售合同中运用,此种交易的货物运输都需跨越国界。然而,世界上一些地区的大型贸易集团,像东盟和欧洲单一市场的存在,使得原本实际存在的边界通关手续变得不再那么有意义。而且,事实上很多贸易交易者普遍将通则运用于纯粹的国内贸易合同,如,在美国,贸易当事人更愿意选择《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而不是《统一商法典》的装运和交货条款运用于国内贸易。以上两方面的发展使国际商会确信在这个方向上作一个改动是适时的。因此,《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正式认可所有的贸易术语既可以适用于国际贸易也可以适用于国内交易。
参考文献:
[1] 《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及问题
1.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品种单调划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时候,主要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的品种较为单一,功能也较少。根据这种融资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只能进行相关业务的浅层次更新,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变化的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从而大大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进行融资的需求,从而限制了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竞争中去的规模扩大化发展趋势。
2.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缺少真正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中小企业参与的国际贸易,应该来说充满着各种变数。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贸易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很多国际贸易融资都出现了创新方式,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集贸易融资和信用风险担保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式。但是,我国国际贸易创新方式却较为滞后,尤其是缺乏必要的高素质专业人员,很多中小企业的专业人员对于一些国际贸易中的惯例还不太了解,也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时候,常常会存在业务不熟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3.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较为困难。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融资手段和工具还不够规范和稳定。这是因为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资质仍然缺乏足够的信任,对于放款给中小企业的风险过于担心,习惯于对中小企业采取业务进行分批审批,容易延误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有利时机。同时,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落实担保等一系列复杂的手续,还有些银行工作人员不愿意承担相关责任,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动力不足,对它们往往是惜贷和怕贷。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的融资授信的正常需求,企业很难在国际贸易中获得长远发展的良机。
4.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没有配套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中的融资风险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这是较为困扰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难题之一。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的融资风险是可以预测和防范的,但却苦于没有真正有效的预测方法和防范措施来帮助中小企业顺利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此外,中小企业融资办理手续较为复杂繁琐,国际贸易融资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集中的市场,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容易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摩擦和法律纠纷。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1.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存在问题。具体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存在一定的制约性。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必须依赖于高科技手段,必须基于现代化的金融手段进行创新。但是,目前,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操作管理方式仍然以粗放型为主,并没有建立一个严格标准和规范化的业务操作流程。即使相关银行业基本上完成了相关的金融电子化建设,但是,这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与国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相比,因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银行业还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渠道,并不能形成统一的管理,无法对某些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此外,商业银行对于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2.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国际贸易中探索出了不少经验,但是,总体上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的专业从业人员素质还不够高,业务素质还无法真正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新型融资工具,很少有人能够使用。同时,中小企业规模小和风险大,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还款压力陡增,也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不断增大,一些新型国际贸易融资衍生工具费率较高,使得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缺乏稳健的财务支持。此外,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还缺乏合适的抵押品,同时抵押的费用高,手续繁琐,时效性较差,不利于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中去,因为担保问题一旦不能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就很难从银行融资成功。
3.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还缺乏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与国际上相比,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法律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即使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还缺乏非常明确的细则。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显然会遭遇更多的风险。此外,我国当前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给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进行融资又制造了一道障碍,这是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提高,一般的中小企业是无法符合贷款融资条件的。最后,我国中小企业还普遍缺乏较为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不符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条件。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具体措施
1.努力提高国际贸易融资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融资人才的匮乏,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融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为契机努力适应越来越灵活和多样化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要求,不仅要求这些专业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还需要熟练掌握结算等融资业务技巧,还要把控好融资风险辨别及防范能力,在充分了解到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对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特性进行认真研究与分析,从而在充分把握好各种国际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获得融资成功。
2.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专项管理体系。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融资授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的贸易融资授信专项评审体制。具体来说,中小企业应该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充分利用好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做好各个业务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工作,协调好银行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不少银行正在探索新的贸易融资评审体制,将贸易融资分为不同的风险业务类型,其中低风险的可以直接进入操作阶段,还要对其它风险控制等环节进行审核与确认。这样就可以较好的控制贸易融资风险。
3.中小企业应该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实现结构性融资创新模式。所谓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并不是指一种特定的融资方式,而是指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的重组传统融资方式与非传统融资于一体的贸易融资的统称。从本质上来说,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是一种融资方式的重新设计与组合,是一种融资方式的优化,它有利于突破银行传统担保方式的限制,盘活进口商的存货,帮助中小企业有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财务管理风险,有效地控制进口商的资金和信用风险,从而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一个较为科学有效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4.强化相关国际贸易融资法律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相关的融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在目前的环境之下,必须尽快加强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事实上,国外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业务已经发展了多年。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国情,秉承着与国际接轨的理念,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尤其学习其中的融资法律体系创新,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给予完善的法律保障,从而帮助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成功应对各种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