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时间:2023-06-08 11:26: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历史图片;历史教学;作用;教学策略

G633.51

历史图片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学习历史、掌握历史。之所以近些年高考试题中常涉及有关历史图片的题目,是因为图片中包含较为丰富的信息,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历史图片进行教学尤为重要。文章就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

毋庸置疑,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辨识能力相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都有大幅度的提升,但对于繁琐知识的理解依旧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教学对策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结合历史图片进行讲解这,这种教学方式取得的成效无疑高于纯碎的语言讲解,以及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补充现有课本内容

高中历史教学中,不少历史情境都十分繁杂,难以使用单纯的文字加以描述,所以结合图片补充文字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讲解文字的同时需要适当引入一定的历史图片,以保障历史教学真实性。如在讲解古代商业时,隋唐之后商业是讲解的重点,这阶段描写商业旺盛情境的典型之作是《清明上河图》,若教师纯粹的讲授古代商业的旺盛,自然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在讲解本节课时,教师需要合理引入《清明上河图》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与了解图片中商业活动的相关分布领域,基于观察,让学生逐步发现商业活动旺盛所带来的影响,如坊与市因此而不复存在。基于图片对于课本文字的相关补充,不仅可以简化知识,而且可以较为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示于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历史情感

从课程分类角度而言,历史是人文学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情感。历史学习较注重阐释人性、人的意识与人的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应用历史图片,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即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身份,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不再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而是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学图片与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领悟与理解,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历史观,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情感的培养。

二、教学策略

历史图片属于一种工具,而工具则重在利用,制定良好的教学策略合理利用工具尤为重要。尽管工具的利用需要了解与掌握工具,但工具的运用也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

首先,合理引入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教学是一种将地理学科视作依托而进行历史知识阐述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的步骤如下:先看D名,在脑海中创建相关知识点链接,在此基础上再了解与掌握这幅图片所展示的区域地理位置,以把握该区域地理位置属于哪个国家、省、城市,最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思索。例如,在讲述解放时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将当时的决战示意图展现于学生,此历史地图可以充分展现当时的史实,基于观察引导学生联想三大战役,且地图中明确标识了三大战役的省份、发生时间与地理文位置等新,为此学生能够较好地感受我军当时的作战思想,从而为三大战役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合理引入历史照片。历史照片作为过去的定格,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不仅可以使人们较为直观地观察过去,而且可以向人们诉说过去。历史照片具备较高的史料价值,能够证明历史,强化教学真实性;能够再现历史,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历史,加强对历史的体会;能够塑造新的历史形象,强化历史厚重感等。历史照片教学是一种将历史照片视作素材而进行历史教学的方式,该教学方式的步骤如下:了解照片拍摄的地点、了解照片中的人物、了解照片拍摄的时间、了解照片所描述的人物生活内容、揣测拍摄者的动机,基于这就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索照片拍摄的内在目的与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索人物与事件。

再次,合理引入历史漫画。历史漫画属于历史图片,但其具备自身特殊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合理利用。历史漫画可以充分展现当时人们的相关立场与观念,具备社会批判功能,但相比于其他图片,历史漫画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这时就需要历史教师进行合理引导。通常,历史漫画的教学步骤是:重视漫画细节,如标题、人物、服饰、说明文字、物体与日期等、了解漫画中人物或者动物所代表的意义,如相应的动物代表着相应的国家、结合漫画信息了解漫画和某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

最后,合理引入古迹遗址图及实物图。古迹遗址图及实物图展现了人类生活痕迹,如圆明园遗址、郑国渠遗址、铁铲图等,这些图片可以证明历史,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与体会历史,这类图片的教学步骤是:分析与阐述图片内容、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分析与理解图片历史发生的背景、思索图片引发的影响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理引入这些图片,无疑可以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历史图片在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除了可以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取得较好的课堂成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用图兴趣,培养学生用图习惯,教授学生读图方式,从而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历史图片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庆文. 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J]. 新课程(下). 2016(09)

[2]柯丽英. 浅析历史图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好家长. 2015(03)

第2篇

关键词 新课改;教学策略;自主性创新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那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如何转变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确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生主要负责学,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观上增加一种新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意识”,改变过去“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意识。新课改下,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种教学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主要是死记硬背大量的年代、人名、事件,历史课被学生视为“死背”的学科。讲述、板书、念课文与抄笔记构成历史课的主要活动,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的传授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广大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历史学习的质量。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改变以往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学的情况,在课堂上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激活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一种情感气氛,主要指课堂内整体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他影响着群体的集体精神、群体的价值以及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内心世界。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决定了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问的信息交流和整体的课堂效果。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具有课堂教学效果的助长作用;而消极的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弱化的作用。

二、确定新的师生观

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形成了师道尊严的教师地位观和师生关系观。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而学生的尊严似乎可以随意侵犯。新课程要求打破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性,确立平等的师生观。在这种新的课程观中,学生观、学生的地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被压迫者”转变为与教师平等的交流。那么,新课改下,如何做到平等的师生观呢?

1.尊重学生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互相尊重,教育就会变成一场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严酷‘战争’,一场永不休止的‘战争’,一场疲惫不堪的‘战争’。”真正的教育只能是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彼此敞开心扉,走进对方的精神交流和心灵对话。身为人师,教师必须理解并尊重自己的学生,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从“尊贵”的台阶上走下来,平等对待学生。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品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2.善待学生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教师要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才能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3.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过失,错误和不足

教师也是人,也会有过失,错误和不足,勇敢的向学生承认错误。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坦诚,并以此为榜样,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是学生的主体,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因此,教师要用行动说话,摆正自己的位置,超越传统,建立新型的平等、民主、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

三、确立新的学生观

1.培养个性的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内在感受,每位学生都有着差异。学生的个别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如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传统的教学,只注重学生的结果(分数),忽视学生的过程(能力),造成“高分低能”“缺乏个性”的学生。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人才需求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不同的学生会有各自不同的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经验(能力),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2.培养创新的学生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宗旨是指教师在遵循客观规律的教学内容活动中,要运用极少的精力、物力以及时间的投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目地。就是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同时,对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式的制定和实施,加快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活智慧,全方位地发展历史教学的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和谐的发展。下面我就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

一、 当前历史教学方法低效化的原因

在一节历史课中,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地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追求教学的高效低耗。目前,部分老师的历史教学低效化表现在:

1.华而不实的导课

历史课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教师无法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学生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因此,历史课的开头必须形成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深受前苏联凯洛夫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六环节综合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每次上课都是这么一个开头,导入语言显得平淡、刻板、没有悬念,学生没有参与探究的欲望。

2.教师指导不到位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组织学生时出现较大困难。一是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能自觉地搜索资料;二是硬件资料少,学校的图书馆的图书数量少、内容陈旧,电脑教室少,通过上网来搜索资料无法实现。

3.画蛇添足式的总结

课堂教学到结束时,本来是要通过学习历史课,引导学生得到一些感悟,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只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地概括,学生则是蜻蜓点水式地浏览一番,算是对节课的回顾。这种做法看似教学上的圆满之笔,实为画蛇添足式的总结,对学生没起到什么作用。

二、有效教学策略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学生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他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来获取知识。”有效教学策略就是要求教师在开放教学内容的同时,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已学过的各学科知识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一)有效地、合理地把情景教学同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巧妙衔接

情景教学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由于起步较晚,一些教师在情景设计上常常出现问题设计直白、简单的问题,引起不了学生共鸣,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现实活素材,实现情境教学的目地。如通过一些电影、连续剧中的学生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来了解历史,就拿连续剧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来说,他是一个晋商,他讲求诚信、不畏艰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进行不断创业,最终发展成为最大商号。这种现实的情境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最大兴趣,这正是历史教学中所产生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要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时效性,就要深刻地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客观情况千方百计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地。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制定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

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因材施教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扬长避短,既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意识,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树立学生历史知识可以掌握的信心。在教学中,既要从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个别需要。无论什么样的学生,肯定都有其特殊的一面,要做到对症下药。所谓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制定目的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盯着一两个尖子生。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合理分析与把握是制订或选择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

(三)教师自身的素养高低是能否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反思;有效运用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方式更能够适应本班学生的知识层次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就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有效的教学反

思。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只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教学反思能够得到有效运用,才能确保真正建立起受高中学生喜爱的教学课堂。

一、教学反思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历史教

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

1.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更加喜欢上历史课。多媒体教学使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性、文化性以及情感性能够彰显出来,但是并不是所有多媒体课件都能够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有的历史课堂中多媒体的使用占据着大量的课堂时间,显得有些喧宾夺主,也使高中历史课堂出现一片热闹景象,但学生却没有真正得到历史能力的提高。而有的历史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历史事件不甚明了,建立不了具象的历史思维。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认真反思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确保高效课堂的建立。

2.教师要善于反思,顺应课改形势,确保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教师每上完一节历史课,都要认真思考在本次历史课的教学中学生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确保了历史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的作用成了常规教学不能替代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应该认真思考多媒体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的过程中什么样的结合点才能更适应本班的学生,才能让学生既享受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直观,又能够让学生在一堂历史课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能力,享受历史知识所带给自己的乐趣。

二、教师要有效运用教学反思实施素质教育

1.教师要认真反思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是否已经实施了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摆在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位置。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运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实施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积极思考,积极反思,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开拓者。青年教师在每一堂历史课后,或者在阶段性的历史教学完成的时候,都要认真反思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素质教育,并做好教学反思笔录,确保在下一堂历史课或者下一阶段的历史课中不会再出现相同的漏洞。

2.教学反思的有效运用可以确保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

在教学中,学生能力的提升在于教师不断的教育,而教师的有效教育来源于教师的不断成长。新课程的理念是教与学的统一,知识的学习是交流中的一种碰撞。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反思有效运用的策略

1.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的方式有很多,而不记名教学调查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通过调查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师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教学之后,可以进行“历史学科调查”,教师要设计历史学科教学调查表,了解历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基本情况、学生对“历史”这个学科的兴趣、如何才能学好历史学科的办法以及对教师的要求,教师通过学生

实事求是填写的历史学科调查表确保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有效确

保了高效课堂的创建,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能力。

2.采用写教学反思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是教师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通过自我思索的方式进行,而且还可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师生共同反思一堂教学课下来之后彼此的收获以及遗憾。除了自我反思之外,教师还可以加强教研组同事之间的合作,让集体的智慧指导着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要不耻下问,向老教师讨教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和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一下对比,这样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青年教师就会逐渐成长起来。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让教学反思不断指导教学策略,而在教学过程结束后要不断反思,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提升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华裕芳.简论历史课堂中的情感问题[J].考试周刊,2010(04).

第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

有效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或发展,是评价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形式。历史学科是对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有不仅利于学生了解中国历史,而且还有利于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并没有达到有效教学的教学效益,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并没有完全展现。于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下,有效教学被积极、广泛地引用到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效益。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满堂灌,这种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只会一味的接受,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大好处。对于现在新课标教学来说,很多原有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新形势下的教学。新课标教学的理念是主体回归,但原有的教学确实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这在根本上就有区别。现在强调的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体现的是一种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思想,很多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己去思考,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配合,教师在课堂上把该讲的知识点全部讲完,学生在课堂上先把该学的学习了,课下再去认真复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满堂灌给老师的感觉就是他们已经把很多知识都讲授给了学生,而且每节课都是那么的充实。但对于学生来说,太多的知识量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是非常困难的,根据研究显示学生的听课有效时间只是那么短短的十几分钟,剩下的时间学习效率是非常低下的。想在这种教学现状下让学生学到、掌握更多知识,总感觉是少数同学的能力范围内,大部分的同学是做不到的。我们都知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只有抓住课堂才能提升成绩,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二、有效教学策略

(一)准备阶段的策略

教学准备环节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所进行的一些必要准备,如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研究,对教学资源的分析、整合和处理,等等。这样教师在授课环节中才能做到心中有计划,授课才会有条不紊。教学准备阶段充分与否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教学准备阶段的策略问题不可忽视。

(二)实施阶段的策略

“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教学实施阶段的有效性策略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策略性选择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教学策略,既要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寻求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程理论,历史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三)以探究式教学方法诱发有效教学

实践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还需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进行诱发,通过创设历史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教师有目的地构建一个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一方面诱发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进行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内容讲解时,教师可以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相关问题的设计与提问来诱发学生进行探究式的有效学习,自主深入学习与探究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阶段的策略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转引自“百度百科”)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有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即考试与测验。

三、革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教学理念的革新不仅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也是一次创新与尝试,这对于优化历史教学的实施效果极为有利。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其教学过程应当更多地表现为对学生言语表达技能的灌输,而并非是单纯的历史知识讲授环节,这对于综合实用人才的培养显然是不利的。在突出历史课程教学实用性的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到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知识的讲解是为了服务于应用,因此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知识也是尤为重要的,这对学生视野的拓展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效教学也必须不断的深入研究,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法,树立创新意识,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究有效教学新途径,借以来推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不断延续。

参考文献:

[1]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0-335.

第6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合作学习;误区;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27-1

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主要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说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时难以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老师缺乏科学的认识,导致教学方式存在误区。笔者主要从合作学习的角度来谈谈如何走出误区,从而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高中历史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但是在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理解和实践上的误区,抑制了“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发挥。为了创建有利的合作与交流环境,建立有条不紊的合作交流程序,高中历史教师应改变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科教材的优势,选取适当的合作交流机会,有效地运用激励评价体制,顺利开展合作学习。

二、高中历史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

1.为了合作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民主、平等地互帮互助中促进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然而,现在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将合作学习当形式,走走过场。由于这种片面的认识,热闹的课堂合作很多,而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却没有达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如我曾听过《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老师抛出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学生虽然分组讨论,可内容已在初中学过,且书上又有结论,学生讨论的意义不大,思维不够开阔,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2.合作学习并不合作。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教师高高在上,放任自流,对合作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而出现合作学习不合作的情况。比如组内成员不友好,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有时,学生的个体成功往往被泛化为整个小组的成功,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直接从某个学生中获得信息而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3.教学策略准备不足。教师教学策略的准备和驾驭课堂能力的不足使得有些老师在实践中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同样会流于形式。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授《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按常理设计了合作探究题:20世纪90年代中央政府为什么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很难深入讨论下去,最后还是老师讲述。在这时,老师可以改变教学策略,结合家乡南通的地域特色来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熟悉的合作探究题。

三、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对策

1.有目的性的合作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团体合作观,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进步对团体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学情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方面变迁的表现。为了更有效地学习,我让学生分成四组,向家人采访,也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合作完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课堂讨论: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有哪些?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处理合作探究目标,可以培养学生搜寻信息、处理信息、写作与口头表述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小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得到极大增强。

2.角色扮演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置身历史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史实、巩固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们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通过历史剧的形式来表现的,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中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合作学习。方法是:课前布置任务,让历史科代表以抽签的方式选出四组同学来扮演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这四支船队,每组内设一组长,对角色的分工、资料的查阅落实到人,并设计情节和对白。课堂开始授课前,让这四组同学进行表演,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并且让表演者谈谈对这几个人物的认识和表演后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对这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后期老师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策略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从而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做一个估测,研究学情,了解学生概念发展的原有状况,知道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预知在小组合作时有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在学习《中国的曲折发展》时,教师了解到学生对南通名人实业家――张謇都有所认识,而且有很多学生曾经参观过张謇故居。所以我设计了合作探究题:如何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史来认识中国的曲折发展?使学生有兴趣思考、讨论。同时要不断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不中途打断他人的发言。在合作学习中,老师更要努力挖掘每个“角色”的潜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长城.浅议新课改下如何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课外阅读(中旬),2010(12).

[2]周梅.浅议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J].新课程,2011(07).

[3]崔廷良.努力打造高中历史有效、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1(07).

第7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39-02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概述

生本教学发展观念出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教师多是在教学中采用“师本”的教学发展观,在“师本”错误的教育发展理念下,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教学职责,是整堂历史教学课堂的中心。教师在讲课时一切都是从学科的教学大纲出发,本着将学科知识一股脑传递给学生的观念实施课堂教学,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掌握和利用情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这些教学行为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了。由此,在教育领域开始兴起“生本”的教育观念。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一些知识难点苦教无果,而经过实验研究表明,只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适时转变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采用“以生为本”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在教案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惯用的学习方法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自己燃起学习的兴趣以及知识探索的热情,便可收到不俗的教育效果。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价值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强调在历史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观意图,更要强调教育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生为本”的教育伦理观就是本着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创造者,拥有无限的潜能;在教师进行生本教育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先做后学”,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们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不为教学而教学,使学生们真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到对生活、个人发展有益的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高中学生在课堂上对他们的历史学习知识的探索的热情和激情,使学生真正在生本教育模式下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致力于所用,并有所获。

二、高中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历史课堂的特点

1.生本教育理念下平等性的教育特点。生本教育理念下平等性的教育的特点主要指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关系的平等。一方面,师生之间的平等指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地位与学生的学习地位对等;另一方面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平等,不存在学困生与学优生之间的差别待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要致力于打造一个师生、生生关系平等的历史交流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能够拥有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平等的教学模式下打造出一个沟通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以此,不断激发出高中生历史学习的内在动力。

2.生本教育理念下开放性的教育特点。高中历史课堂生本教育理念开放性的教育特点指的是高中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在讨论以及交流上的开放。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开放性主要针对历史教学、学习内容的开放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历史问题的开放性。首先,历史教学、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这一点指的是在历史学习内容上的开放性,这种历史学习内容的开放性还强调主体之间的有效讨论,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及研讨,针对历史教科书以及历史课外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被赋予了提问的权利,并且问题不设限,这又是“生本教育”理念下针对问题见解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有助于解放学生们的天性,有助于提高其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效果。

3.生本教育理念下自主性的教育特点。生本教育理念下自主性的教育特点指的就是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中强调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设计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们在历史课堂的参与过程中点燃内心历史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这种自主性的教W模式与当前时兴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强调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历史学习的潜力以及自主积极性。

4.生本教育理念下合作性的教育特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合作性的教育特点指的就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只要进行正常的历史授课还要引导高中历史课堂的学生们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们能够在小组的合作、讨论的模式下学习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高中历史课堂生本理念下的合作性的学习特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们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5.生本教育理念下生成性的教育特点。高中历史课堂生本教育理念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生成性的特点。生成性特点乍一听比较陌生,实则指的是学生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历史学习是一种问题生成式的学习方式。由于生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在学生自主思考以及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衍生出诸多的问题,此外,有的学生很有可能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答存在一定的错误倾向,这些生成性的观点、问题解答方式、错误都可以算作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1.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段衔接。高中历史生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生本教育前要在一定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明确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学段衔接问题,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来完善高中历史生本教学理念下的学段衔接问题。第一,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并且引导学生们做好相应的历史课前预习,使学生们在课堂开始前对课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历史教学便可以使学生们在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开展历史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其次,就是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适合他们自身学习特点的历史学习进程计划书以及学习记录卡;最后完善高中历史学段衔接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式交流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2.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也是高中历史课堂生本教学理念下完善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在进行情境设计时,高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情境中道具以及情景的设计要蕴含着一定的教学过程的构思,使高中历史教学情景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其次,就是教师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历史实践教学,例如当地的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都是极好的历史教学资源;最后,历史情景的设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知识的“美”的一面。

3.多方面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据有关调查表明,拥有一定学科素养的学习者要比没有学科素养的学习者自学能力更强。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十分强调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自主性,@就意味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传递书本中的历史知识,还要能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们提升历史学科素养,使学生们在历史学科素养的帮助下自主地学习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总结、勤提问,并且要鼓励学生们多读一些历史经典文献,并作总结,观察历史上的兴衰成败,并与当前的社会现象进行一定的对比。

4.有针对性地转化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学困生”。学困生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与痛点,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历史学困生总是无可奈何,尤其是理科生的历史学习更是举步维艰。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的历史学习作出指导,对高中的历史学习生进行广泛地调查,了解他们历史学习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黄若静.初中历史课升本教学的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孙小军.以生本理念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科建设,2012.

[3]顾凌云.“生本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D].宁波大学,2011.

第8篇

一、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趋势的具体表现

与旧版的高中历史教材相比,新版高中历史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无论是《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还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其中关于文化和经济的章节数量都有所增加。尤其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下册》,新版教材增加了很多关于政治的内容。众所周知,文化、经济和政治三足鼎立。新版教材增加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知也逐渐趋向丰富化和生活化。通过高中必修教材的研究可以发现,历史教材选用的课文内容也表现出生活化的发展趋势,这一点通过课文的标题也可以观察出来。在旧版历史教材中,课文标题大多数中规中矩,具有较强的学术意味。而新版教材则有所改变,比如“黄金时代”“摇篮”等词汇具有浓郁的生活化气息[1]。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逐渐趋向生活化。

二、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一)在生活化内容的选择上力求丰富

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必须要基于生活化教学素材和生活化教学内容之上。对于这一问题,教育界的诸多学者也做出很多尝试,然而当前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还是存在轻精神生活、重物质生活的问题。所以,在编写教科书的过程中,在教学素材选择上尽可能做到多元化、丰富化,对于生活化意义的解读要不断拓展,将生活化的广领域、多层次以及多角度等特点体现出来[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社会各方面对那些与历史教学生活化有关的素材充分挖掘出来,在此基础上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军事、自然科学,还是政治经济事件都可以。

比如,在讲解对方开放格局的形成、外向型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外商和技术的引进以及经济特区的设立这些历史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相应的事例,给学生提供身边改革开放的故事,加强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能力培养目标之上实现生活化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懂得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所以,历史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育的时候应当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提升?W生的学习效率,还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置生活化教学目标[3]。

例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做好学前检测工作,充分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比如设计这样一份调查问卷:①你是否看过《封神榜》这部电视剧,在这部剧中,纣王和周文王有什么关系?②周公是谁?③谈一谈你的家族关系。④谈一谈祭祖时候的传统。教师根据调查结果设置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活化教学目标:①在过程与方法上,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查阅史料以及构建历史情境,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使用树枝图方式将相关内容的关联性表示出来。②在知识与能力上,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夏商的统治管理制度与政治制度,同时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归纳西周分封制以及宗法制的基础上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以及相关的制度特点归纳出来。③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感受商朝的文化与政治,比如甲骨文。此外还要让学生通过对家乡传统习俗文化的讲述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 高中 历史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32-02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历史教育活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很多历史任课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理念无法与当下历史教育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与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也不一致,影响了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当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提出若干建议。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随着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做出改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他们是引导学生走向知识宝殿的领路人,在学生与知识宝殿之间发挥着桥梁、纽带的重要作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地深入,对历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历史老师必须对课堂教学策略不断进行更新和调整。然而,目前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更新情况却差强人意,因为很多历史教学工作者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习惯,难以接受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所以在短时间内无法及时更新。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老师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直很模糊含蓄,而且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是很少。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改变这一现象,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扶正”。为了实现这一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课堂教学策略,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评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历史可以起到使人“明鉴”的作用,对于理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尚在形成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不管是学习古代历史还是学习近代历史都是其辨别是非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一个机会不断涌现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人类发展阶段,只有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的学生才能做到处事不惊、有自己的主见、有辨别是非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以史论今。但是,因为当前的考试制度的影响,大多数高中学生将精力放到了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中,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不是特别用心。其实,历史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学好历史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所以要改变这一现象,除了要改变教学考评制度外,还应该加大力度转变学生对该门学科的态度。

(三)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明显,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尚未建立。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软件的快速更新换代,多媒体技术已经融入课堂教学中。不过,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却不是那么显著,缺乏良好的教学氛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应该加大先进教学设备仪器的引进,老师也应增强自身运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水平,构建个性化的教学平台。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主体意识正在慢慢加强,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老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老师更应该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利用信息资源加强自身学习的能力;提供更多与历史课程相关的信息、文化及背景环境,让每位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投入到历史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地看待事物的态度,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总结各大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并结合新时代的人文素养,教育学生理国。这样做,才能调动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到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热情,才能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在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注重课堂教学中所教知识的实用性与生活性,通过与实践应用的有效结合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老师应该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出新课改的特色要求,培养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新世纪新人才。特色化教学模式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尊重差异性,有针对地开展教学,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满足他们学习要求的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改革,构建出一个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

(三)改革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添加新元素辅助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高中历史老师不仅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来教学,同时还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式与灵活地应用教学内容。例如,摈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与自主性,从而达到“我接受―我学习―我喜欢”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发挥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体系,对于不同的历史事件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说话的习惯,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查阅资料,有自己辨别是非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根据课堂需要进行辩论,将一些历史事件、社会热点、人文素养融入现实生活当中,调动学生参与辩论的积极性与热情。

(四)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历史学科中也有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对此只有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模拟情景下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历史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增加实践活动环节,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近距离,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空洞感,使学生将从历史事件中获得的经验教训投射到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五)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设计。虽然教学大纲对于历史课程的顺序已经做出了规定,但是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引进课外的历史知识来丰富课本内容。老师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设计一个更适合学生与自己的内容时间轴,让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地了解、学习历史事件,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化有规律化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

总之,新课改已经成为了各个学科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但是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总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管是老师的教育观念还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都需要进一步地改进与正确地引导,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工作者不能松懈,应该进一步将历史课堂教学工作与实践生活相联系,不断完善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克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讲授法运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陈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11

课标的实施已将近十年,在这些年里,各学科在新课改上面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变化和发展。无论是从教材的设计和使用,还是从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对于高中的历史教师来说,正确把握教材和历史教学的脉络,科学地设计历史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重要保证。采用恰当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设计,是跟进和实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下面,笔者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设计进行详细分析。

1 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1 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高中的历史学习而言,需要学生能够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在实际的历史学习中,高中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历史教材具有抽象性,很容易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因为课程的枯燥出现厌学的现象。比如,教材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战争、或者王朝的建立,往往通过几个数字、几段文字来进行描述,但是几个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很好的连贯和贯穿,学生听起来很模糊,对其兴味索然,使学生很快地出现厌学心理,老师的传授解惑并没有影响和渗透到学生的心里,教师只是单纯的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没有得到发挥,这就失去了新课标的目的和改革的意义了。

1.2 教师对历史教学讲解不够系统化

由于高中的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就决定了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课和教学设计时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由于历史事件安排比较分散,同时受历史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修养的局限和影响,这就使得教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不能合理运用教材,不能清晰把握历史事件的脉络,分析历史现象的共性与个性,也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技巧,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讲授历史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觉得没有逻辑性,分不清具体事件和现象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无法认识到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就没法正确的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

2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设计

2.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标理念提出,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设计来说,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情境教学、讨论教学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秦始皇大一统时,根据大一统实现的条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以往的教学设计通常是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虽然形式上完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但是实际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并没有达到充分吸收和熟练运用。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讲解秦一统天下的背景、时间,实现大一统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的措施,并结合秦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由学生挖掘出实现大一统的条件。这样,不仅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使得学生掌握一个国家建立的条件,对日后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2 合理安排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具备理解把握教材、分析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设计的能力。在新课标的理念引导下,高中的历史教师更应当合理安排历史的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脉络的把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成绩,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比如,高三的老师在讲科举制时,可以联系时下的高考,讲述古代的科举制。其教学设计没必要采用一个朝代一个朝代那样硬性模式的讲解,而是可以采用“穿线”的模式,列出科举制从隋朝建立一直到清朝灭亡这样一个历史脉络,介绍科举制建立、发展、成熟到取消的过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每个朝代在科举制的实施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作用和影响有哪些。这种“穿线”的方法,就是运用单元间的联系与共性总结出来的方法。看得出来,总体的思路比较清晰,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这一知识的要领。利用单元和事件间的联系去学习,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科学的教学设计安排,可以突破了教学上出现的壁垒和障碍,对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学习历史兴趣,对其进行有效性学习提供不少帮助。

2.3 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也是历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最主要的依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该单元的特点后,才能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之后才是整个课程的课时安排和课程具体设计。教师需要细致地研究新课标,掌握新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思路,进行三个维度的把握,分析出教学目标,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

3 总结

总之,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近十年来,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总体来讲,可取之处还是大于其弊端的。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在当前时代和教学的背景下,切实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设计。转变教学中师生以往的角色,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自身对知识的挖掘创新,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克服历史学习中的障碍;教师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借鉴成功教学经验,探索和创新教学设计,结合自身教学的情况寻找到适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正确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通行.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6).

[2]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历史教学,2006,(6).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23-01

在新课程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无不体现出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教育专家认为:把抽象的内容个性化、具体化,适时制造一些紧张气氛,或制造悬念诱发好奇心,让学生对课程投入热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自己高中历史教学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了在新课标下实施有效教学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新历史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和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一、布设疑阵,调动学生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再设疑――再释疑的过程。学生有疑便可产生释疑的要求。这时教师便可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堂纵深发展。通过合理提问,使所学知识纵向串联、横向并联,即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开阔,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老师巧妙的层层设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达到有效性的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创立了模块专题式的课程结构,摒弃了长期实行的通史学科体系,用激进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初、高中历史课程的重复问题。但这种模块设计打乱了历史的整体性,人为地造成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的分裂。但实际情况是讲政治不可能不讲经济基础、不去分析思想文化。

另一个问题是,新教材的模块设计对史实的分割使同一个内容会在多处重复。例如必修一中讲到的诞生,必修三中又提到传入中国;必修二中讲中国的发展,必修三又提到近代的思潮。打破模块束缚,重新对教材资源进行取舍整合,使整套教材内的相关知识建立起联系,这样可以还原历史的整体性,便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例如在讲解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时,简单联系西周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分析二者产生的背景及关系,这样一个历史概念就丰满了。

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教材的整合要详略得当,切忌搞成简单的叠加或粗糙的揉和。

三、注重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为有效教学拓展发挥空间

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课外活动的作用,认为只要抓住课堂教学就行了,其实这种理念是不正确的,教师应当注重建立起全面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抓住课堂教学重点,而且将课外主题活动延伸作为重要的着力点,一方面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专题研究,指导学生运用资料搜集法、实地考察法、座谈访问法等,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另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与时政热点开展主题教育,深化学生思想教育。

如结合近年发生的日本教科书恶意篡改我国领土归属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日本历年来在这些方面的小丑表现展开讨论,学生群情激愤,纷纷表达了对日本这种卑劣行径的抨击,深化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四、重视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在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确定了这样一些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主义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这些理念和策略的提出,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在教学中注意现实生活、现实社会的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善于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谈古论今,由今及古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这种现实感和时代感,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现实学会做人处世,是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需要,是时代课程改革的呼唤。

五、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对有效教学进行评价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对课堂活动的评价、开展主体多元化评价、对基础知识的评价、进行即兴评价等等。

例如关于对课堂的活动评价。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会尝试很多有益的课堂活动内容,比如制作模型或关系图表、历史故事、绘制历史地图、网页、课件、辩论等。对于这些生动有益的课堂活动,可进行高中历史课堂的活动评价。对于全体学生参加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制作表格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自评或者互评。比如开展历史课堂的辩论会时,就可制作表格进行评比,最后教师可将评价结果向学生公布,评价的得分也可加入学生的课堂学习成就评价表,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66-01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吸收知识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应积极的从备课入手,积极的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教学原则,革新教学方式,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坚持做到课前备课,这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因此,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课堂的“开始”备课入手,认真的备好每一堂课,充分的利用好课堂教学短短几十种的时间,争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活动,虚心与同行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备课时,把每节课都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其次,要做到微观拓宽教材:在使用教材时,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只有这样,做到科学合理的备课,有序、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二、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现在的高中生一般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尤其是一切偏重于理科学习的学生,认为历史科目是副课,高考时理科学生也不会考历史,所以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数理化学习中。这样的现象是不好的,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特点出发,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的去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投入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有许多,教学实践表明,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过于死板,教学氛围沉重,这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重要原因。课程改革的今天,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快乐的进行学习。教学中,我们教师应积极的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的引导者,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都是沿用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培养人才的需求,教学方法的革新已成为必然。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应该是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诵。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教师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认识,改变“自以为是”的教学态度,改变单纯知识传授、单向传递却无反馈的教学状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探究者。因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应积极的研究教学策略,合理采取情境教学、师生互动模式、专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善于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原本进行分析与理解,进而使其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思考人类的发展和人生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高教学效率。

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教学原则

课堂教学是有组织、有目的、有纪律、有要求的活动,不是教师随随便便开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他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而所谓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课堂教学得到实际意义上的优化,我们必须遵循教学原则开展。为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落实好以下几个教学原则:首先,完整性原则: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中做到具有完整性的课堂,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课堂上积极参与进来。其次,有序性与波动性相结合原则 。再次,坚持多样性与统一性有机统一的原则: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去选择,在最基本的原则下,确定教学方式和手段,要多种教学方式并举。此外,教师还要注重针对性、趣味性、主体性等相结合。

总结: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广大教师不懈的追求。教学中,我们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不断的进行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