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内科管理制度

医院内科管理制度

时间:2023-06-08 11:26: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内科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内科管理制度

第1篇

1护患沟通不到位

儿科护理在医院医疗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由于医院儿科的患儿情况多种多样,家长是患儿的主要“代言人”,沟通起来更为复杂也需要更多的技巧。医院内科的护理人员一旦与患者的家属交流沟通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引发纠纷。因此,解决医院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2儿科护理细节管理不完善

目前,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依然延续的其他科室的护理制度,没有针对儿科的特殊情况制定相关的护理细节管理制度。例如:对于新生儿科室的细节护理特别重要,必须建立起新生儿科各项规章制度:如新生儿病房(NICU)管理制度、新生儿重症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探视陪伴管理制度、新生儿入、出院管理制度、消毒剂使用管理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范、新生儿护理常规等。但是,目前儿科护理制度能够达到全面制度建设的情况依然较少,这也使得细节管理无法开展。

二、儿科护理细节的纠纷防范对策

1建立家属与护理人员的沟通渠道

建立家属与护理人员的沟通渠道,使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站在一起”,而不是形成对立面,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的同时,缓解医患矛盾。尽量使护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另外,护理人员要重视肢体语言的作用,在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过程中,护士的面部表情、手部动作、身体姿态可以传达关怀、爱护、理解、宽容。诚挚温馨的笑容,亲切谦逊的态度,融洽护患关系,并观察家属的细节表现如何,是高兴、焦虑、抑郁等。总之,制度建设与态度转变是建立沟通机制,避免出现纠纷的关键。

2提供业务能力,加强细节观察

儿科护理人员要形成细节观察和护理的能力必须要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院方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并鼓励护理人员出外进修,养成护理工作细致观察的能力。其次,要重视院内培训,持续保证管理质量的提升。例如:当护理人员出现差错时,采取引导、帮助的态度,同时耐心与护士一起对照制度及相关管理规定认真分析,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后,采取相应对策。在查找的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分析护理人员是否正确地开展了细节观察护理,对忽视细节管理的人员要进行重点培训,保证业务能力的提升与细节观察能力的培养同步发展。

3缓解护理工作压力

为了更好的调动儿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就要不同程度的减轻儿科护理工作的压力。首先,要增加护理工作人员,相对于其他科室,儿科的护理人员数目要增加,确保护理人员有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时间和经历。其次,开展“一对多”的陪护模式,在护士的指导下,实行护理员专人陪护,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日常生活护理。以此来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4完善细节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进行细节管理的关键,总体的管理制度建设理念要本着“以患儿为中心”转变观念,加强医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开展“优质服务”的制度建设,提倡微笑服务,不说服务忌语。加强服务意识,改善由服务态度差引发的纠纷问题。同时,确保优质服务过程中对患儿家属的问题必须耐心解答,使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对患儿需要注意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使患儿及家属有被重视和被尊重感,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患儿及陪护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其次,要制定“首问负责制”,与经济挂钩。将制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结合起来,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对细节管理的重视度,以此来刺激儿科护理人员重视细节观察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护理效果。

三、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内科;急诊;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是指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在临床中,主要有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物和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抗生素对致病细菌具有抗药性,适量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地治疗一些内科急诊疾病。由于抗生素对细菌及微生物有抑制、杀灭的作用,但是过量使用抗生素会抑制体内的有益菌,使肠道菌群失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引起。所以,抗生素是不能滥用的,急诊内科疾病发病紧急,病情严重,一般情况下需要及时判断患者用药的鉴定,抗生素的使用准确性需要以往的用药经验来做依据,所以抗生素在内科急诊中的应用需要结合以往的病例进行分析,提高抗生素用药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提取两院内科急诊治疗中抗生素临床应用处方235例[1],从中发现有27例使用不当的处方,其中13例是发热原因不明,6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病毒性疾病[2]。

1.2抗生素使用不当原因分析 抗生素在内科急诊中的使用不当关系到患者的生命。通过分析抗生素使用不当的原因,能够有效地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1.2.1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内科急诊中,一些涉及应用抗生素的疾病主要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感染性腹泻、尿路感染[3]等。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不能及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进行药敏试验,就给患者使用抗生素。医治人员对抗生素的使用规定没有进行认真的检验,缺乏内部人员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机制。

1.2.2医治人员对抗生素认识不足 在内科急诊临床治疗中,一些医治人员对于抗生素的使用不明确,在一些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依然给患者使用,导致患者在后期的治疗中影响身体的痊愈。医治人员无法界定抗生素的使用规定,造成抗生素使用不当。

1.2.3诊断患者病情不准确 在内科急诊治疗中,很多时候医治人员无法及时诊断患者的病情是否使用抗生素,一般情况下,缺乏对患者的药敏实验就使用抗生素容易造成患者的用药不准确的现象[4]。

1.2.4对联合使用抗生素指征不清楚 在治疗中,部分医师对抗菌素联合使用指征不明确,无指征的联合用药不仅不会有预期疗效,反使耐药菌感染、二重感染增多,并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

1.3对策 针对抗生素使用不当的现象,需要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提高内科急诊中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

1.3.1重视管理制度的制定,完善管理制度 要制定严格的抗生素使用管理机制[5],确定抗生素使用的明确病例,并确定抗生素使用的次数,确保抗生素滥用的现象不再发生。

1.3.2提高医治人员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内科急诊部需要对内科的主要医治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要特别地重视,不得随便滥用。通过特别地强调提高医治人员对抗生素使用的重视,提高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1.3.3明确规定抗生素的使用条例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必须制定抗生素使用的具体条例。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进行药敏实验的检查以及对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6]。在确定患者的实际情况后,再判断是否能够使用抗生素。

2结果

通过对抗生素在额敏县人民医院及沙湾县人民院内科急诊治疗的临床应用进行全面分析,找出了一些使用抗生素不当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

3讨论

抗生素在内科急诊中的使用是需要具体的诊断才能对症下药,使用抗生素不当,会导致一些患者容易感染疾病,容易造成二次感染,过度使用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害。所以,在内科急诊治疗中,医治人员需要极度重视抗生素的正确使用,避免滥用、使用过度的现象。

总之,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在内科急诊治疗中需要正确使用抗生素,这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参考文献:

[1]Mounzer R, Langmead C J, Evans A C, et al. Admission clinical scores in predicting persistent organ failure in acute pancreatitis: a head-to-head comparison and design of novel step-up classification rules[J]. Gastroenterology, 2011,140(5):S-11.

[2]刘小平,谭文.急诊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09(13):123-145.

[3]刘丹英.115例抗生素应用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信息(中旬刊),2010,07(34):89-108.

[4]钱鑫.门诊口服抗生素应用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13(08):245-276.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护理管理;效果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医院护理的过程中,未出现法定规章制度、法律允许范围以外事件,包括器质、心理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缺陷、障碍以及损害甚至是死亡[1]。怎样才能在医院内有效提升护理管理成为了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课题[2]。我院对100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伤科、内科、儿科、妇产科、康复科、急诊科、外科工作的1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3±1.8)岁。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安全量化评分标准,对实施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前后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首先建立、完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护理部-护士长-护士分层管理,在院内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其中小组成员包括责任组长以及各科护士长。

1.2.1由护理部组织院级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以及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同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护理人员防护措施等。同时要求护理部每月定期对安全管理小组进行安全查房,每一季度对在岗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对其进行统一考核。

1.2.2对病区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明确服务流程、操作流程、岗位职责、讨论制度以及见习护士管理制度,护士长可指定相对应的安全管理人员协助管理,定期进行自查。重点包括关键人、服务对象、关键时间段等,同时不断完善护理告知制度;同时规范护理安全警示标志,例如使用统一标识以及警示牌等,除此之外同时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其中主要包括安全防护、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应急预案等。

1.2.3护理部根据自己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便于实施和沟通,建立各项指标以及与绩效相关的制度,同时建立评分标准,最终根据评分结果分配奖金。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量化管理,提升护理质量,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1.3观察指标 可是建立统一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以及不合格。优秀得分为90~100,良好得分为70~89,合格得分为60~79,不合格为6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现如今,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深化,护理安全也在临床中得到了重视。但从目前的情况上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安全因素,例如护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约束力不强、护理质量体系不够健全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等。

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安全以及护理质量为核心,通过护理安全综合量化管理模式能够及时发现日常护理工作中多发、易忽视、常见的安全隐患以及护理问题[3],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将量化管理模式运用在护理管理中,完善统一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对患者的身份进行准确识别,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病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确保患者正确治疗。除此之外,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更新护理知识,进而提升患者护理安全质量[4]。

本次研究发现,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无论是患者满意度、护理操作、病房管理、健康知识普及率以及护士考核优秀率均得到明显提升(P

参考文献:

[1]雷玉彬. 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外医疗,2013,02:125-126.

[2]缪秀多,吕桂丽. 护理安全层级量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2:135-136.

第4篇

方法:总结近来各大医院及本科室在执行患者安全目标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深入剖析产生原因,影响上报的因素,组织学习安全文化,制定出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神经内科不良事件登记表格,不良事件原因分析表。要求每人每天下班前总结并填写表格,发生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护士长填写并登记,次日晨会上进行缺陷分享。

结果:不良事件报表每日的填写,对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起到及时提醒、警示,尤其对实习生、进修生、低年资护士等高危人群效果明显。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而是他类不良事发生增多。暴露出新人护士、低年资护士对各项规章制度等,不能学以致用,所以护士长应需要随时抽查,跟班检查,才能牢固掌握。

结论:神经内科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日报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有效降低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从而达到维护和保护患者安全的目的。

关键词:神经内科非惩罚不良事件日报系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20-02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护理管理者理念的更新,建立无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后果的必然趋势。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也重点提出“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卫生部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再次将患者安全作为检查、评审的重点:如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事件,要求有激励措施,鼓励不良事件呈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版》通知中,要求医院提供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如住院患者压床率及严重程度;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等,2011年初湖北省已经制定异物遗留体内,手术部位错误等造成严重后果者要吊销执照应相应的惩罚处理。面对严峻形势基层管理者只有切实落实不良事件积极汇报,才能保证各项指标的真实性,同时及时发现管理中的短板,便于改进工作,确保患者安全。笔者所在科2011年1月1号开始,正式实施了每日总结并上报不良事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实施方法

1.12010年10月上旬,要求全科同志分别收集各大医院神经内科执行安全目标。发生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包括给药错误,针对护理控诉护理事故。

1.2组织全科同志深入讨论发生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具体完成时间不限制,直至每人发言为止。

观点:神经内科不良事件主要原因分别是: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护士因素、知识宣传不到位、患者因素等。

(1)管理因素:基础设施不完善,个别床无护栏,护患比例失调,各级护理人员均忙于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巡视病房,满足患者的需要。

(2)护士因素:风险意识不强,患者的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安全意识不强,对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非安全因素未及时干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沟通能力欠缺,对患者的入院宣教康复训练、指导不具体、不全面、不反复强调。

(3)患者因素: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多,卧床时间长,加之患者年龄大、视力差、运动迟缓、大多数有头晕,使用降压或血管药物及镇静剂,当患者在病情稳定时,便自主下床入厕或活动,家属又疏于照顾,甚至无家属照顾,致患者跌倒。

1.3组织全科同志深入讨论发生不良事件影响主动上报的因素。大家以自己真心感受来回答:近几年,由于国家努力倡导非惩罚性上报,卫生系统人员不同程度的在接受,但还是感觉管理相对迟后,表现在处理单一,护士已发生抵触情绪,惩罚结果严厉,致护士产生侥幸心理;归因分析模糊,致管理者重心偏移[1]。

1.4组织全科同志学习尤其是管理者,必须更新理念,尽早统一思想,才能消除大家思想顾虑,确保汇报途径无障碍,首先统一患者安全为先的安全文化理念。2007年香港倡导的安全文化包括4个方面之一,就是创造一个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环境,也就是要求医院各级护理人员能公开对待缺陷问题,当自己、他人或系统出现缺陷时,能及时呈报,同时对待问题的态度也限于改进系统而不是惩罚个人。[2]

1.5组织全体同志参加医院和科室举办的安全目标,管理知识讲座,不断向同志们脑海灌入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必要性,在思想上引起共鸣。

1.6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成员在全方位分析科室人、才、物、信息后作出决定,鉴于笔者在科涉及新大楼搬迁,低年资护士多,基础又差,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要求每天7:30开始按照原计划培训,考试考核不变,但要求在2011年1月11日前2年以下的护士必须把科室制定的口袋书:“自贡的神经内科安全目标10年”每人一本,其中有目标,防范措施,流程等熟背并将目标分别融进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切实达到做一件事都考虑达到什么目标,其中有多少安全隐患。

1.7将神经内科护士应该完成的安全目标(容易犯错的事件)集中制成不良事件管理登记表,详见图1,每人每月一张,要求每天工作结束后逐项评估完成情况并签名。

1.8全科同志讨论通过2011年神经内科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对上报的不良事件的处理,原则上不处理或从轻处理,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不进入病历,由科室保存备查。

1.8.1凡发生不良事件,在当天能及时主动给护士长汇报者,科室首先给予“诚实守信,博怀”奖,(将自己缺陷与大家分享,希望其他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1次,年终作为评优,晋升的依据之一。

1.8.2对主动揭发隐瞒不良事件者,给予记“诚实守信奖”1次,尤其是知情不报还参与隐瞒事实,哪怕只有一次也同样取消本次优秀晋职晋升等机会。

1.8.3每天下班前认真总结当天的工作对没有发生等不良缺陷,在相应表格内直接写“0”对已经发生等直接写发生的次数,并认真填写“神经内科不良事件分析表”祥见图:并于次日晨讨论问题发生等原因等。

1.8.4对认真工作、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细节问题,为护士长献言献策并被采纳者科室实行红榜表扬并记录在册,作为评优等依据之一。

3讨论

第5篇

1.1临床资料

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死亡事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自9月3日起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经专家组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蓟县妇保院院感事件2009年3月18日、19日,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有6例重症患儿转到北京市儿童医院治疗,其中,3例患儿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沟肠杆菌阳性,怀疑为医院感染所致,确定该事件是由于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室管理混乱并存在严重医疗缺陷造成的一起严重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

安徽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经调查,该起恶性医疗损害事件是由于宿州市市立医院管理混乱,违法、违规与非医疗机构合作,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造成手术患者的医源性感染所致。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出,由于医院工作管理松懈,重视度不够、监测不到位、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等因素,造成医院感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1.2方法

通过对医院进行感染体系的建立,监控体系的落实,手部卫生制度的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感染异常信息的整改和职业安全防护等方法,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落实并控制,减少了感染途径,防范了医院感染的严重性事件发生。

2、结果

通过研究初步掌握了我院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动态掌握了医院环境卫生学,有效把握住了消毒灭菌的质量关,逐步建立了哟套完整的适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机制。

3、以有效措施防范医院感染管理

3.1强化感染质量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3.1.1强化感染质量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2008年创二级甲等优秀中医医院的活动中,我院调整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增设了的相关科室的兼职工作人员,配合院感科对抗生素的使用统计分析和消毒效果及环境卫生的监测。同时对感染质量监控设立院科两级管理,使得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在于设定时限将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随即召开院感例会反馈,以做到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持续改进。

3.1.2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在院感染管理体系方面,我院感科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院感质量监控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方案、院感知识培训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突发应急预案、传染病各种相关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使监控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2以目标检测管理,规范监控体系的有效落实

3.2.1进行现场查看检测

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天8AM到临床科室督导检查无菌操作;晨间护理;手部卫生执行情况;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对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中发现的诸如工作管理松懈,重视度不够、监测不到位、感染防控意识薄弱等问题,要做到粗中有细,目标量化,环节相扣,使之形成人人重视、环环相扣、处处落实的良好氛围。

3.2.2进行消毒效果的检测

在每月第二周星期二2PM(采样物表、手指)和7PM(采样空气)对各科室,特别是感染率高的检验科、口腔科治疗室、急诊科治疗室、换药室、儿科治疗室、儿科肌注室、妇产科产房和治疗室、内科治疗室、骨科治疗室、外科治疗室和换药室、手术室大、小手术室间,供应室无菌室、胃镜室、发热门诊等科室做到对空气、物表(诊断床、治疗桌、产床、手术床、镊子、毛巾、消毒包、牙钳等)、手指等的感染监控,并对空气、物表、手指进行细化监控,并做好记录及回报细菌培养结果。如我院在细菌培养48h后,检验科编制报告单并审核,治疗室细菌总落数≤500cfu/m3,手术室和其他科室无菌间细菌总落数≤200cfu/m3,物表和手指细菌总落数≤5cfu/cm2,合格率达100﹪。并由区疾控中心对我院空气、物表、手指进行一次抽样检查,在抽查的20样项目合格率达100﹪。

3.2.3进行紫外线灯管的检测

我院在对使用中的126根紫外线灯管进行检测,定制每半年监测一次,发现紫外线灯管<70uw/cm2立即更换。同时对新灯管未使用前进行监测,发现紫外线灯管<90uw/cm2退货,以确保紫外线灯管的消毒质量。

3.2.4对消毒液的监测

我院每天监测84消毒液所需浓度和2%戊二醛,确保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3.2.5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进行监测

院感科每天下科室查房,了解各科室的住院病人数和感染病例数,要求住院医生在24小时内上报院感病例到院感办。查找感染源,对症治疗,并对感染病例进行跟踪随访。每月收集、整理、分析、评估感染病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3.2.6对抗生素使用进行监测

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生必须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密切观察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同时检验科提供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开展药敏试验率<30%,实验结果未达到耐药菌株监测的标准。最后院感科制定抗生素使用登记表下发到病区,要求护士按照住院号、姓名、诊断、药名、分类、计量、使用天数、何种手术、手术前使用天数、预后情况进行登记。

3.2.7对手部卫生进行检测

手部卫生对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也是尤为重要的。我院建立了洗手制度,并在各科室设立了洗手设备,洗手池、洗手液、抽纸,洗手示意图。这些方法的制定实施,使得在2008年4月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中,全院人人参与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分组考核,让合格率达98%,简便、经济、有效地控制院交叉感染。

3.2.8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医疗废物能直接影响院感染,加重感染程度,增加感染率。我院在这方面建立了标准的贮藏间,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六防措施、五类废物标识等措施,并规范了医疗废物登记本,配备了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图,同时与环保公司签订合同,使院医疗废物得到了有效的防范于控制。

3.2.9进行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为增长各科室、人员对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我院开展了院内培训和科内培训,进行季度考核,有效地丰富了各科室、各人员对感染的认识,增强了他们的防控技术,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强防控知识对家庭、医院及社会的重要性。

第6篇

【关键词】老年;院内内科呼吸感染;肺部感染;预防措施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医院老年人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长的趋势,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发病率最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针对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讨它的措施,以期抛砖引玉。

一、老年人医院感染的易发部位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在我工作过的医院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检查,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判断。一般来说,老年人在医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经过对在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内科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发病,许多患者还长时间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护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这些都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发病因索。

二、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2.1源自肺部真菌的感染:有资料表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上呼吸道带真菌率为15%左右①。由于老年患者多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体质虚弱并有多种疾病存在,长期反复住院治疗,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都有很大程度的减退,使真菌更易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再加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索,使敏感菌株被抗生索杀死、抑制并且有直接促进典菌不断生长繁殖和毒性增加的作用,从而诱发全身性典菌感染。②同时当对患者实施了小适当的医源性治疗,导致气道失去了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增加了典菌定植感染的机会。真菌感染的种类,结合临床,对疑有肺部有真菌感染的患者都进行了痰的培养,对疑似其他部位真菌感染的同时也进行了尿液、粪便、血液的培养,培养或分离出63株真菌株真菌,均为醉母菌属,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共40株,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和滑念珠菌。分离出细菌20株,G-菌占75%,G﹢菌占25%,多伴有耐药菌与真菌混合感染。

2.2受老年人不良情绪的影响:在长期的呼吸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呼吸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常会伴随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症状,长期的这种状态常使老年人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如恐惧、紧张、失眠、烦恼热虑、情绪低落等。再加上长期反复的住院,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容易造成老年患者抑郁情绪,这样的低落情绪会对临床的治疗和其预防工作产生抗拒心理,使他们不会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加大了呼吸内科感染的概率。据专家统计,老年住院病人得抑郁障碍发生率为百分之四十二,所以老年患抑郁症状给治疗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老年长期的抑郁病,加上老年人年纪大,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也因此会引起的各种疾病。这就更加增加老年抑郁病的发生,使老年人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康复延迟。近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消化系统、青少年、产后等引起的抑郁病研究较多,而对老年人的抑郁研究却相对较少。所以我们要对老年人抑郁病更加重视。

三、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3.1提高治疗水平:因为老年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症状与没有真菌感染的并没有明显区别,所以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患者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突然加重、口腔黏膜部位出现异常和痰液粘稠不宜咳出的情况,应及时涂片及送培养,确定有肺部真菌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而作出早期诊断。

因此,我们应早期发现和诊断真菌感染,提高真菌测验水平,发现伴有细菌混合感染的应做药敏实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真菌侵入途径,增强免疫力。

3.2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老年人住院一般来说,陪护多,探视多,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室内飞沫间的传播难以控制而造成反复感染,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要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探视时间,对病房出入人员要进行严格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陪护制度,从而达到预防老年患者发生感染的目的,同时还要做好通风和空气消毒等工作。

3.3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过多使用抗菌素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管理中必须严格控制抗菌素的应用范围和用量,防止和减少耐药菌感染,在感染疾病中,要严格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展开病原学检查并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滥用抗生素所致菌群失调的现象;尽量缩短用药时间,避免扰乱和破坏患者的正常防御机制,以增强老年患者的免疫力。

3.4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力度: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任何不适都应积极关心,要能做到及时处理,还要注意对患者的态度。在日常治疗中注意细节操作,比如对反应迟钝者不能性急,对言语罗嗦者要有一定耐心,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而应该耐心静听,恰当地结束谈话。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于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这类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经常给于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起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这样,对患者的治疗和感染的预防都有一定作用。

3.5善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保证患者正常的睡眠。老年患者住院考虑的问题较多,如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严重,能否治愈,愈后如何,从而影响睡眠。护士就必须做到有问必答,进行健康教育,提高睡眠质量,并针对病情加以解释和安慰。在治疗期间,对老年患者,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护理人员要细心、耐心、尽心,使患者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

3.6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疾病,并提供具体指数。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应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3.7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寻求一种既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问题,又能充分考虑患者经济负担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尽可能地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宜的诊疗方案,以避兔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促使患者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

四、结语

如何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健全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和护理力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临床工作中应首先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提高机体抵抗力;其次,要严格掌握各种侵袭性操作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坚持消毒隔离制度,给于患者适当的心理治疗,提高治疗和预防的效率,可减少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许颖颖,张春红,李文峰等.呼吸内科330份病历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分析[J].海峡药学,2004(4).

[2]梁宗安.华酉医院呼吸内科[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2).

[3]蒋兀菊,张学伟,杨红芳.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体会[J].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01(2).

[4]李秀,白如瑾,温和.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1(3).

[5]张柏膺,许仁勇.医院获得性肺炎发酵菌群感染的临床及药敏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3).

第7篇

摘 要 对医院传统档案分散管理的弊端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基于这些分析提出了实现医院档案统一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医院档案 统一管理浅谈

一直以来,医院档案管理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具体的分类标准,大部分档案都处于分散管理状态,严重制约了医院医、教、研以及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现阶段,全国各级档案部门根据《档案法》的规定,正积极地推行档案的统一管理。因此,对医院档案实行统一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医院档案分散管理的弊端

(一)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格局混乱

囿于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体制以及医院行业管理的要求,我国医院形成了以下档案管理机构:以医院行政办公室为管理部门的综合档案室,综合档案室主要收集保存医院所有文件材料、照片、科技文件以及管理活动形成的文书材料和医院党团活动所形成的材料,包括文书档案、基建档案、财务档案、设备档案、科研档案、声像档案等;人事档案归入医院的人事管理部门;后勤档案由后勤部门管理;病案室收集保存医疗病历档案;而X线胶片档案、病理切片档案以及其它各种检查影像图文档案等分属各业务科室管理。这样,在医院内部就形成了多部门管理档案的格局,并且各科室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而兼职人员由于缺乏档案管理意识和档案知识,经验不足,档案也就难以得到科学的管理。这种分散的档案管理势必会造成有价值的文件材料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统一收集,导致信息管理与档案管理严重脱节,跟不上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节奏,不利于档案管理现代化。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由于多部门管理档案,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档案管理制度不全,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指导,影响了档案质量的提高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由于传统档案管理体系是以文书档案为主,没有将病历档案、人事档案、后勤档案、X线胶片档案、病理切片档案以及其它各种检查影像图文档案等纳入统一管理,在医院内部形成各部门按照各自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收集和整理档案,对档案利用、保管等没有统一的、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同综合档案室比较,其保管条件、建章立制、规章制度的执行、档案的利用、鉴定销毁等方面有较大差距,有的保管条件很差,甚至随意堆放,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寿命和利用。

(三)档案管理范围不明,医院档案内容界定不清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沿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医院,档案的范围由当初的文书档案、照片档案、病历档案、人事档案等发展到今天的科研档案、胶片档案、病理切片档案、各种设备检查的图文档案、实物档案、印模档案、声像档案、计算机磁盘档案、计算机数据档案等等。由于对纳入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各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

二、实现医院档案统一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统一领导,实现医院档案统一管理

建立统一领导是档案统一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垂直式管理。即由一位副院长分管医院的档案工作,建立信息档案科,配备专职的信息科主任和专职的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各业务科室档案的组织管理、检查督促、指导培训等工作,各业务科室和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完成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装订、归档等任务。同时要大力宣传《档案法》,提高全院职工的档案意识,积极配合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二)建立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标准

建立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标准是档案统一管理的保证,根据《档案法》的要求,建立健全档案收集和归档、档案利用、档案保管、档案销毁等制度,加强病案记录、护理记录和检验、检查报告以及档案著录和标引规则、档案文献编纂规则等的规范化建设,并将这些制度和规范纳入医院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办法之中。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档案分类标准,根据医院的特殊性和档案归档要求及形成的规律、内容和载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五大类。即①文书档案类:内容细分为党务工作、群团工作、行政管理、人事保卫、计划财务、医疗管理、科教管理、预防保健;②基本建设档案类:内容细分为综合用房、业务用房、辅助用房、生活用房;③设备档案类:内容细分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辅助设备;④科研档案类:内容细分为外科、内科、影像、五官科、妇产科等;⑤照片档案类:内容细分为党务、群团、行政类、人事保卫、医疗管理。通过档案分类编目系统,形成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体系,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迅速、便捷的查询信息,提高档案的查准率和利用率。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关键环节。建立标准化的规范档案应用软件,创建档案目录数据库,实施档案管理与办公自动化无缝链接,对电子文件生成、运转、归档、管理、利用、迁移或销毁等整个生命周期实行全方位控制,实现文档全程化管理,为高效、便捷地管理与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要统筹规划,加强档案基础工作和全程控制,建立档案数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规范电子版档案数据,保证档案数字化质量。

(四)建立医院档案与图书、情报等信息融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建立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对于医院档案、图书、情报等信息用户,尤其是那些经常需要多方位理论数据资料从事科研项目的医务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既需要原始的档案资料,又需要比较系统的理论数据、参考资料,还要求获得最新的科技及市场信息。医院图书、情报等信息与档案一体化结合了档案的原始性、依据性与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料的参考性、新颖性的优点,把重要的相关信息集中存储在一起。用户在利用时,能够方便的从多个角度全面地掌握信息,搭建一个有利于提高信息利用率的共享平台。

第8篇

1.1人院评估难以收齐所有资料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病种的特殊性,患者病情一般较重,病情变化较快,患者往往在精神、感觉、意识、智力和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故在对患者进行人院评估时,易出现漏项。

l.2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难有起色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往往在精神、感觉、意识、智力和语言等方面存在障碍,甚至有的患者还合并有肝、’肾、心脏等方面的疾病,患者恢复较慢,对这些患者进行健康时,难以和患者形成有效沟通,使得健康教育的效果难以显现。

l.3对患者用药具有一定的难度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存在颅内压较高的表现,需要对患者应用脱水剂。目前,临床上常用125n止或250n止的20%甘露醇药物为患者降压,其用药方式为静脉快速滴注,每天需要滴注2至6次。若为患者反复穿刺,易发生穿刺失败,若为患者使用留置针,患者易发生静脉炎,故给患者用药具有一定的难度。

l.4护理人员之间的综合素质差异较大

最近几年来,我国对医院人事制度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目前,各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聘用人员,且是家庭中独生子女,她们从小就深受父母的溺爱,无法适应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不敬业,对工作待遇不满意,这些都是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l.5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风险和法律意识

长期以来,很多护士仅仅“在医言医”,忽视了对法律问题的重视。另外,医院的护理人员普遍比较年轻,她们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对预防职业风险和医疗纠纷的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医疗差错事故的预见。

l.6护理人员缺乏运用新技术的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功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工作中的需要运用新技术的地方将越来越多,并且所含技术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这无疑会加大护理人员的压力,增加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另外,一些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对一些仪器的操作不够娴熟,容易出现错误或失误,从而对护理安全产生影响。

2管理对策

2.1做好有沟通障碍和意识障碍患者的人院评估工作

对于在沟通和精神意识等方面存在障碍的患者,应使用特制的护理评估表,对患者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方面进行评估,如对可能发生跌倒、坠床、走失、烫伤以及压疮等进行记录,对患者既往过敏史和疾病史进行调查,然后嘱患者及其家属多加注意,并让他们在评估表上签字。

2.2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往往在智力、感觉、触觉、精神等方面存在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据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患病时,其所在的家庭、社会成员给予患者的社会支持,对患者疾病的恢复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应向患者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注重以人为本,避免教育的单一性,加强对患者进行示范性教育、计划性教育和以点带面的教育,让患者能够通过图片、碟片、折页、教育手册等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以使患者能够从多个方面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促进患者及其家属获得行为方式的改变。

2.3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有效地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行为。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对既往纠纷案例进行讨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专题教育,从而使护理人员懂法、守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工作中防患于未然。

2.4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

为了弥补一些护理人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和操作技能的不娴熟,可以通过每周组织一个疾病护理专题,使护理人员掌握一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护理中可能存在缺陷,在每个月末应对本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从而真正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2.5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使患者能够理解并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①督促护理人员贯彻和落实护患沟通制度,使护理人员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有效地提高护士的沟通技能和技巧。②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告知义务。向患者及其家属应履行的告知内容主要有:在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走失、烫伤、跌倒、坠床、压疮、自杀、伤害他人等;为患者用药的特殊性,如有的药物需要较快的滴速,易使患者产生静脉炎或血管硬化等;患者在运动、语言、智力、精神意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障碍等。③由于医院内有新聘年轻护士或有实习学生,他们工作经验不足,易出现差错。作为主管护士,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牢记自己的用药、护理内容和治疗方案,从而协助护理人员完成护理工作,防止出现差错。

2.6加强护士长的细节管理

护士长既是其所在病区的指挥者,也是护理工作的实施者,护士长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熟悉本病区患者的特点,明确护理职责,对每位患者的各阶段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做到心知肚明,任何细节都不放过。在对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检查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因素,要立即采取措施,将隐患消除,尽最大可能地保护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纠纷。

2.7贯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积极演练专科重点疾病应急预案

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坚决予以落实,要求每一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专科重点疾病的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自患者人院起,护理人员就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防止患者或其家属因考虑不周而出现安全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每位患者的健康状况的监控,及时、准确、动态地将患者的状况记录下来,如发现患者有自杀或自残倾向时,应将其状况记录在病区一览表上,交接班时重点交代下班护理人员。病区除了设立专业护理小组外,还应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以对病区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2名做好“两超、三防、四抓”工作,要严格执行护理缺陷管理制度,做好“两超、三防、四抓”工作,两超即对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超前监督和超前教育,三防即对易出现的差错进行预想、预防和预查,四抓即抓易发生差错的环节、部门、时间和人。一旦发生护理差错,要及时将差错上报,并采取相应的补救办法。

3小结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经济管理 医院管理

一、医院推行“四位一体”管理的背景及意义

一是随着医改不断深化,医院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家投入比重逐年下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注重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不仅仅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资产管理、医保管理等职能管理,更要注重科室经济管理能力。科室经济运行是医院经济运行的基础,过去,医院往往就某领域下发文件,科室内部传达就行,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发现,医院职能管理与科室的落实之间存在差距,尽管职能科室经济组织人员检查与监督,但检查过后仍然没有落实到位,经过调研发现,临床医技科室日常工作中注重收治病人,解决病人疾病,看重医疗质量管理,对于经济管理上的要求仅满足于应付型的,认为应该是经济管理职能部门的事情,这就存在管理与执行之间的脱节,不可避免出现问题。

二是2012年我院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财务处将科室经济管理的调研进行汇报,并建议成立把物价、绩效、资产和医保管理融合为“四位一体”管理队伍,以提高医院执行力,真正把物价政策、绩效考核、资产管理和医保政策执行到位,提高科室经济管理水平,也能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管理能力。

二、医院“四位一体”管理的工作实践:

(一)成立“四位一体”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主要成员:财务处、医务处、护理部、医保办及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制定有关“四位一体”管理制度、政策、程序和职责,按照医院战略目标或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研究、制定年度“四位一体”目标任务,主要包括人员选拔、培训计划、科室调研、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执行情况。

领导小组下设“四位一体”管理办公室,日常机构设在财务部门,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2、组建“四位一体”管理队伍

(1)人员选拔。科室推荐人选,医院设定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经财务处、医务处、护理部、监察科、人事处、联合考核,通过近一个月的考核与选拔,组成了58名科室负责人和护士长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管理队伍,这些人员既熟悉本科室的管理情况,又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人员素质得到了保证。

(2)制定职责。财务处要求物价、绩效、资产和医保职能科室把日常需要科室做的工作要求,制定成“四位一体”人员岗位职责,把职能管理与科室执行有机融为一体,形成长效管理。

(二)工作内容

1、组织培训

(1)职能科室专职管理人员讲解物价、绩效、资产和医保管理的职责,并把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进行规范化的培训,落实到“四位一体”管理人员。

(2)内部定期交流。每月组织两次交流分析会,上半月专题对门诊科室、医技科室进行交流,下半月组织临床科室进行交流。交流以“四位一体”管理人员工作汇报为主,并将需要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一并提出,通过内部交流分析,及时发现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便于职能科室看找出解决问题办法,规范基础管理,减少管理上漏洞。

(3)“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请进来”邀请省内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院管理知名专家为大家授课,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管理工具;“走出去”分批组织管理员走出泰州,到先进的医院进行对口学习,让大家拓宽视野,找出差距,取长补短。

2、组织科室调研与检查

(1)领导小组组织检查。组织物价、绩效、资产和医保职能科室每月选择两个临床科室进行现场检查,做好记录。

(2)组织小组成员互相检查。南院和北院的管理员各自成组,两组每季度进行互查和评比,做好记录。

3、科室调研

通过每月汇总科室经济运行情况,针对某些科室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大幅提高,收治病人不力,医疗退费不规范,医保病人均次费用连续超标两个月等情况,“四位一体”管理团队专题深入科室进行调研,找出问题,落实措施。

三、工作效果

(一)科室收费调研

科室收费调研,揉合了绩效考核与物价管理两种职能,组建“四位一体”管理队伍后,总共完成了七个科室的7份收费调研:心内科调研《“心”的调研,新的起点》、南一区调研(慈善医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皮肤专项调研《美好生活从“美丽脸面”开始》、口腔科调研《落实责任,也是一种激励》、核医学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指成本高,“红瘦”指利润薄,以及《心有多大,科室就有多大》产后康复中心的调研;《走基层,整流程,净增100万!》病理科调研等

(二)医保控制管理到位

医保办在交流分析会对临床科室医保的、农保出现的均次费用超标状况进行分析,对超标科室的管理员共同协商内控办法,制定解决措施;同样也解决了医保病人空挂床现象、新农合病人费用费用管理等问题。

(三)盘活资产

第10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创新意识 工作流程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颁布以后,医院的管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前,公立医院要适应医改新形势、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财务管理的创新非常重要,具有出色的经营管理,才能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竞争力。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与缺陷

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医院财务控制薄弱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医院的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没有对医院开支起到计划调节和监督的作用,在一部分医院中存在重收入、轻支出;重追加、轻效益;重拨付、轻核算的错误财务管理现象。目前的医院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科学实际的预算管理,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没有预算就难以对医院成本消耗进行有效控制,就不能改变医院经济管理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难以实现定性向定量管理转变,实现医院提高管理效益的目标就是空谈。有些医院的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编制完成,领导签字后,就束之高阁,不能指导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

2、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严、手段落后

一部分医院的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现金管理不严,缺乏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不能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阻碍了医院的正常发展。其次存货控制薄弱。在药品采购及使用上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不能准确计量存货,使存货所占资金与其营业额不成比例。最后是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由于医院的特殊性质,多年来都实行差额预算管理,能够获得国家财政补助经费及从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一些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的发展压力减小,造成医院经营浪费严重的局面。

3、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市场竞争缺乏医院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作为公益性的医疗卫生单位, 医院的融资渠道单一,尚未建立独立的、多渠道的融资体系,使得医院的融资成本高、风险大。在一些医院的融资过程中,由于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不够合理,产生了资金结构不科学的现象,由于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造成资本结构混乱,为医院的发展埋下资金隐患,存在潜在的财务危机。另外医院的投资管理存在盲目性。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医院的采购部门,对拟采购的设备未曾分析服务需求和医院的实际资金支付能力以及设备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投资购进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由于缺乏科学的市场论证,造成医院资金的浪费。还有一项投资就是基建、设备投资等大型投资活动中,存在盲目性,缺乏项目可行性研究和收益论证,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二、医院财务管理要具有创新意识

1、做好医院会计工作,规范工作流程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就必须拥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让医院的各种资产和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其次是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及收集整理制度,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做到科学有序; 最后是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结算制度及成本核算原始凭证传递流程,规范工作流程。

2、做好医院年度财务预算

新医改背景下,科学预测医院医疗收支,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下开展控制活动,制定各项重大资金计划,健全预算管理机制,设置预算管理机构,对整个医疗市场、医院自身特点进行综合评估,预算的编制主要以前期业务收支为预算编制基础,树立全面的预算管理观念,确立医院的经营目标,科学合理的制定支出计划和分解支出指标,并在一定的程序下实践预算管理。

3、完善医院内部会计监督

不断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医院的财务人员要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医院的医院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切实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对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决策要参与论证,对设备的使用率和投资回报等作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向决策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4、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实行科室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将全院部门、科室按其工作性质和职责,按照其财务特征,划分成不同的核算单位。首先把有收入和成本发生的临床医技科室,确定为一类核算单位。包括内科、外科等临床科室及检查、化验、放射、功能等医技科室、供应室、洗衣房等;其次是医院中没有收入,只有成本的科室为二类核算单位,如医院行政性部门,后勤科室 。

5、增强医院的信息化和网络意识,开发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方向

医院应全方位大力推进计算机网络化,医疗服务是按项目计费,成本核算数据庞杂,加之医疗服务涉及面广,而且专业分工精细,各学科和保障部门存在必要的联系,为了医院成本核算及时准确高效,必须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科学化。由于医疗服务复杂多样,成本核算会涉及到收入和成本系统复杂庞大的数据项目,若用手工统计核算,工作量大且不准确。医院要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现成本核算管理的网络化。

医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创新和发展成本核算与控制。实现医院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目标,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护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其病原菌的传播多以空气为媒介。因此,呼吸内科病房就存很多的感染危险因素。为了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制度执行,以利于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分析呼吸内科病房潜在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住院期间病人受感染部位一般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等,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在所有的感染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大,感染者又多数为老年人。呼吸系统帮助人体完成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功能,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呼吸系统受感染将严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机能。

在医院的呼吸内科中,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病人住院时间较长,且病情易反复发作,病人在住院期间还服用广谱抗生素,这些情况都易造成呼吸感染。医院呼吸内科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病房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最终降低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将是在以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挑战。

1、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

呼吸系统可以对吸进来的气体进行转换,能使气体顺利地通过,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医院要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必须知道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根据对医院多年住院患者呼吸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其中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引起感染的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环境因素

很多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伤寒、肺结核等疾病,首发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咽喉疼痛等疑似呼吸系统疾病而收治,在未确诊前在我科进行治疗。而这个阶段处于疾病的前驱期,传染性最强,最不容易防范。

1.2流行病学趋势

据资料显示,近 10 年新增加了10多种传染病,多以呼吸系统症状为表现,特别是变异性病毒,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H5N1型禽流感病毒等。

1.3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

特别是医生在病人刚入院时,询问病情都不习惯戴口罩;护士巡视病房、进行健康教育时,也容易忽视这点,又是面对面的接近,如果医护人员自身抵抗力差,很容易造成病原菌的定位种植。呼吸内科医务人员呼吸道疾病感染率较其他科室人员高于3倍或4倍。

1.4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呼吸内科病人多年龄大,均有多种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治疗难度大,所以存在有的病人处于康复期,而有的是新入院的急性期病人,很容易引起不同细菌的交叉感染,导致康复期病人再发感染。

1.5感染控制措施不能规范实施,医护人员成为传播媒介

医护人员不注意手卫生消毒规范,平时医生查房时,查完1床接着就对2床进行触诊、听诊,根本没有消毒双手或听诊器的意识。护士打针时做不到一人一针一带一消毒等,就会引起医源性传播而致交叉感染。

1.6侵入性操作增多

老年病人常常带有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等,均增加了外源性感染因素。

1.7其他

抗生素的大量长期应用,容易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应用免疫抑制剂病人,免疫力低下,床单位的终末消毒不到位,病房的床垫存在反复污染,无法彻底清洗消毒,只能表面擦拭,病人的痰液、血液未按规范进行消毒处理等。

2、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提到的引起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医院需采取对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预防,降低呼吸内科感染的发病率,相应的预防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2.1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强化观念,规范操作

督促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养成良好习惯。不论是查房、还是询问病史都注意规范戴口罩,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时要戴双层防护口罩。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特别要重视医务人员手卫生,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降低医院感染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手段和措施。科室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定期督查,以促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持续、规范执行。

2.2加强护理,稳定病人情绪

针对老年人长期住院,受感染症状的影响产生不良情绪以至于不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医院内科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病人的护理,稳定病人的情绪。内科护理人员工作时态度要积极,并注重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对老年患者要多一份耐心与尊重,以乐观的心态护理老年患者。

2.3多科协调,避免误收、误治,规范诊疗行为

将收治传染病人出现的误诊率进行统计,上报医务部和科主任,取得多方重视和协调,以督查门、急诊内科医生首诊时提高对传染病的警惕性,加强检查、会诊进行鉴别,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收入普通病房。传染病一经确诊,立即转往专科隔离治疗。

2.4治疗器械消毒

在治疗时需要使用导管时,要对需要使用的导管进行有效的消毒,必要时更换新的干净的导管。

2.5提高呼吸感染的治疗水平

发生在患者肺部的呼吸感染症状几乎与真菌感染的症状一样,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发现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突然加重,痰液粘稠等应及时做真菌检测,观察并提供早期的预防治疗,控制真菌的侵入,增强老年人自身的免疫能力。

2.6规范医疗性废物的处置

禁止医生在病房换药、抽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操作。督促医生在规定诊疗室进行诊疗活动,以便于集中,定点消毒处理,也避免了病原菌形成空气漂浮尘埃而被扩散。对于病人痰液、血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放于0.5%含氯消毒剂消毒处理后,再按医疗感染性废物处理流程进行处置。

三、总结

住院患者呼吸内科的感染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住院环境方面,心理方面等,医院要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对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对探望人员限制时间;提高护理质量,耐心护理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控制,提高老年人身体免疫能力。最终目标为改善治疗环境,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使患者能够更快地康复。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R18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8-193-01

口腔科与其他科室不同,患者多,流动性大,口腔专科治疗时医护患近距离接触,且绝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内进行。高速手机及超声根管治疗仪等器械的使用,增加了污染的机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污染程度,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值得深入研究。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制度建设

对口腔科医务人员要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无菌技术操作、自我防护等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其掌握院内感染的知识和技术。有条件可分批参加全省或全国举办的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学习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管理、消毒管理制度,医用一次性用品使用后的处理等,并严格按照执行。

2重视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

口腔中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存在,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接触最多的物质也是最容易传播疾病的物质是唾液和血液[1],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和血源性疾病传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消流程,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是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不定期对口腔科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等诸多环节进行检查检测,以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

3空气污染及预防措施

当医生使用高速手机时,用来冷却温度的水雾使患者口腔内的各种微生物及血液随水雾折喷射进入诊疗室中并使医生的诊疗衣受到污染,据研究报道,在使用高速手机操作过程中,以患者口腔为圆心,半径约0.5 m的伞形区域内,被雾化的患者口腔内污染物具有相当高的浓度,在这一区域的细菌培养阳性率远远高于其它范围。因此,在治疗前让患者先漱口,同时要保持诊疗室空气流通。对于有HBV、HCV、HIV感染的患者,治疗后应及时更换诊疗衣。有条件的应在隔离的小诊室内进行治疗,并且作为空气污染预防措施的一个内容,根据诊疗室大小安装一定数量的空气离子交换器及电子灭菌灯对于改善空气污染具有很大效果。

4口腔科医护人员诊疗衣污染与防护措施

在患-患交叉感染链中,患-医-患之间的感染传播已成为交叉感染的重要形式,每一位来诊的患者,实际上均处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能够很容易通过黏膜等伤口浸入肌体内,从而引起患者的“复杂”感染。如果每治疗一位患者换一套诊疗衣,经济上,时间上都比较困难。但在牙周治疗,外科治疗及牙体治疗等一些有较多出血的操作,或者HBV、HCV感染患者的治疗时,应与手术时一样,每位患者换一套病员服较为合适,更换后病员服统一消毒处理,用后的器械按先灭菌浸泡清洗灭菌的程序处理。

在每日上下班更衣时,诊疗衣在放入更衣柜时应注意将污染面包在里面,以保持更衣柜的清洁,许多医务人员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另外,穿着诊疗衣去洗手间的做法也是不符合交叉感染防护原则的,医护人员应改变认识,注意加强自身的保护。在诊疗衣的款式上,笔者认为衣领应统一为立领(尤其是医生的诊疗衣),且在夏季也应穿长袖诊疗衣,以尽量减少污染及感染的机会。

5正确选用防护用具

5.1帽子来院就诊的患者及工作人员等人的皮肤、头发、衣服上都可落下污染物。防止这些问题比较困难,但至少对于在诊疗室内工作人员可控制。即医务人员上班必需戴上工作帽。头发长应注意用网罩或发夹等解决。这种方法作为诊室内的污染预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应作为医护人员的常识。对于患者也应采取保护性预防措施,建议有条件的单位,每位患者在就诊时也使用经济、卫生的一次性帽子。

5.2口罩当口腔科医生使用高速手机等器械对牙齿进行操作时在患者口腔周围形成伞形的雾状污染区,故作为操作者(医生)和配合护士均必须使用优质的口罩,尽可能吸入过滤的清洁空气。应注意避免使用通过很大颗粒物质的口罩或口罩戴的很松散,使没有过滤的污染空气从口罩的两侧不断地吸入这种情况。在治疗的过程中,如口罩发生潮湿及眼镜带雾等现象应及时更换,以保持清洁,减少污染机会。口罩的材料应选用滤过效率高,透气性好,不宜带静电的棉质材料,并以此为着眼点,进行加工和制作。

5.3眼睛防护以往认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针刺事故”,并认为皮肤与粘膜的接触并不能引起院内感染。但是,1992年在美国Florida的一位牙科诊所发现了并不进行外科操作的内科医生当中有4位感染了HIV,说明经皮肤黏膜也可感染HIV,根据这一事实,应注意加强对皮肤黏膜进行防护。

经皮肤黏膜感染,也就是对于通过皮肤上微小伤口的感染和毛细血管集中的黏膜的感染。对于前者,应戴手套或指套进行操作,对于黏膜,有可能引起感染的是医生口腔黏膜与眼黏膜,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戴口罩和防护眼镜进行诊疗。一般的眼镜对于预防院内感染显然不够充分,选用眼镜的上方和横侧都要挡板的样式对于预防感染会安全可靠。

6重视手的卫生,强化洗手意识

有研究表明,虽然患者是感染的直接来源,但是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途径则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2]。正确的洗手也是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防止自身感染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仅此一项措施就可以使医院中感染率下降50%[3],所以治疗前后要洗手、消毒手,加强自身防护,定期体检特别是对HAV、HBV、HCV、HTV、TB等检查。同时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效果良好。

7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一次性医疗废物严格按操作流程执行,分类收集,统一处理,并有详细记录,逐日逐项登记齐全。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而造成医院感染。

控制口腔感染,是一个连贯的、系统的、多方面参考的工作,尽管难度很大,但只要每位医护人员都能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中落实,就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把口腔交叉感染的概率降到最低点。

参考文献

[1] 章小缓,胡雁.牙科诊疗的感染控制.广州:世图书出版公司,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