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8 11:2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企业经济 社会经济 企业管理 企业文化

管理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是很重要的,对于企业管理者不能一味的只强调企业决策与建设,更多的是要注重企业的经济。企业经济是整体事业的核心,是企业战略实践的方向。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来说,管理会计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国家一直在强调经济建设重要性,为了达到经济建设的目标,企业的经济发展必须提升,这样在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地位就不容忽视。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是社会的前提,而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会计的职能与作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的综合国力。现阶段我们不仅要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将我国建设成为经济大国、综合强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经济建设中,而对于企业来说管理会计是其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在企业发展中,经济建设至关重要,而管理会计是完善经济建设的主要环节和重要部署。

(一)宏观调控,掌握大局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当对企业的全方位发展进行掌控,只有对企业的各方面管理都了然于心,才能真正做出对企业有益的改制与管理。重视企业宏观建设,将调控的决策作为企业建设的挤出点。企业中的管理经济应对企业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实际的调控,力求无尽致微。对于很多企业在管理中,管理层对管理会计观念意识薄弱,缺乏主动性。这样无益于企业整体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建设。很多时候企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中的管理会计层就只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而不参与企业的其他工作内容。这样无疑会使企业中的决策与经济发展存在不能衔接的部分。这种薄弱的意识,不仅是对工作中自己的局限,同时,也是不利于企业整体的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企业经济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在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重视和有效的对管理会计进行应用。大多数的管理会计只是对会计工作进行整合,企业中没有设置完善的管理会计机构,管理会计只是把精力集中到日常的财务核算,很少从战略的角度思考企业未来发展的问题。

(二)全面管理,促进发展

对于企业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作为管理会计人员一定要从企业全面出发,将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放在企业发展的全方位,切实的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协调。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仍然是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必要工作。在社会经济建设中,企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企业的经济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进步,这也是我们要完善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统筹的目的。对于企业的管理经济来说,企业的全面发展和进程是其应掌握的重要内容。将企业经济推升是管理会计的责任,只有企业经济的稳步提高才能带动社会经济的提升,这样不仅可以展现我国的综合实力,更能提升我国的国家地位。此外,在完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严格制定对管理会计的要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让管理会计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经济,增强实践

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我们一直要坚持建立健全经济体制,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从而将我国的经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这不仅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企业建设。作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担负着企业经济提升的重要责任。同时,针对企业的决策和发展,管理会计还应当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努力做到思想与实践相结合,将企业管理的思想理念通过实践最大限度的完成。管理会计在实务的运用中存在局限性,我国企业中缺乏管理会计所需的企业内在文化,这些并不是现阶段的问题而是一直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通过对企业的改制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在企业建设中寻求企业发展,将企业的经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从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经济体制还不健全,还未达到我国建设的预期要求。同时法律制度也存在较多的未知点,我们应当全面对社会经济进行发展,对企业管理高度要求,大力创建管理会计对企业经济的执行力。

二、结束语

企业的经济发展是现阶段社会经济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想要提高社会的经济状况,我们不仅要加强对企业经济的宏观调控,更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协调发展。这就要求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起到统筹的作用,不仅能够将会计事务妥善管理和完成,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的全方位发展放到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的存在,企业的进程更离不开管理会计的帮助和引导。在企业活动中,每一位管理者都应坚持以企业的经济为中心,以企业的着实发展为目标。更快、更强的发展企业经济建设,力求将企业的事业发扬光大。这样,企业才会更稳步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才会更快速的提升,同时,社会经济也会随着企业经济的提升而显现出高度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徐增娟.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决策[J].金融经济.2013(6).205

[2]李笑丽.浅析现代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应对方法[J].会计师.2015(9).78

第2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 经济发展 工程质量 道路维护

一、高速公路是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产物

党的取得的伟大成果不容否定,这段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中化民族要强,经济是基础,要赶上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就必须加快经济建设。而一个区域只要具备某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区位条件就会形成一种优势,产生一种引力,有可能把相关企业和生产力要素吸引过来,在利益原则的驱动下,形成产业布局上的相对集中和聚集,而促成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是改革开放的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适应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需求,我国自一九八八年开始建设高速公路,截止2007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长5.39万公里。根据高速公路建设的预订计划,到二零一零年,高速公路建设将达到6.15万公里以上,建成完美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历经20年时空,现我国高速路位居世界第二。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党和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在工程质量上狠下功夫,在立意创新的方案指导下,定能加强工程质量的不断规范化,迎头赶上世界一流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涉及千秋万代,因此,必须在工程质量上狠下功夫,严把质量关,杜绝豆腐渣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不得偷工减料。同时,质量水平取决于设计水平、设计创新等方面。

二、高速公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速公路对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其重大意义远远超过人们的简单理解,众所周知,经济建设要快速发展,离不开物资、人力的运输,而运输涉及到交通。当然,我国近几年铁路建设也在快速发展,但仅靠铁路交通运输,远远不能适应物资、人力的运输。因为铁跟线的布局比较复杂,只限于条件环境许可的线路,而绝大部分物资,人力运输要通过公路完成。原有的公路比较简陋,质量也远不达标,由于当时修筑时各种因素的限制,故只能随坡就势,甚至绕道修筑,这样以来,公路的距离加长,坡度较大,运输耗费的能源较大,而我国目前的能源材料有限,远远不够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无情的现实。要改变这种现实,必须立意创新,锐意开拓,早在1988年前,我国的公路工程专家就构思了高速公路的建设蓝图。第一、逢山凿洞,逢坡取土,逢河架桥,目地在于减小坡度,缩短全程距离,减少运输时间,节省能源。第二、勘察高速公路线路,选择最短距离,多直线,少绕线。第三、绕开城镇、避免干扰,同时又尽量不影响城镇建设和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中,人们总结出这样一句哲理: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金钱,可见时间的重要性,它与经济效益和金钱画上了等号。距离越短,跑完距离花费的时间就越短,时间越短,耗费的能源就越少,耗费的能源越少,节约的能源就越多,这样以来,就自然减少成本,效益和金钱就在其中,高速公路的最大特点就是缩短线路距离。

再论速度,道路越平坦,速度就越高,速度越高耗费的能源就越少,节省的能源就越多,因此,速度与效益和金钱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实例说明:

烟台市2009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14公里,实现了市市通有高速公路,中心城市与县级市之间形成了1小时工作圈。通过高速路从市区出发至各县市,通车时间比原始公路缩短50%,能源节约50%,自然成本减少50%。

事实证明,原始公路与高速公路相比,单程节省50%以上时间和能源,以单辆车计算,单程一次节省50%以上成本,往返路程就要翻一翻,一年节省的更多,十年节省的成本就是一个庞大数据,全国共有多少车辆,每辆车以十年寿命计算,节约的成本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以上实例证明,高速公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造福后代子孙。为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节省了时间,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巨额成本。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我国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离不开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显然易见。因此,加大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势在必行,也是党和人民事业的迫切需求。

三、高速公路建设与维护的重要性

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速公路,只有加大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和线路网络,才能有利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但就我国经济现状而言,确实还存在资金不足,要扩大高速公路网络,还得首先着眼贷款修路,待线路工程峻工后加强管理收费还贷,这个方案是唯一选择,但还可以开拓视野,与外商联系,取得外商资金投入,联合开发。无论怎样,加大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毫不动摇。

1. 高速公路建设需要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重视设计,勘察测量,工程图纸设计,建筑材料的采购,工程费,其次是技工和普工。技工和普工问题比较容易,因为城镇的下岗职工,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均能满足工程施工需求,关健是工程施工管理,而质量监督是施工的重中之重,来不得丝毫虚假,在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奖罚会明。对不合乎质量的工程环节,必须拆除重新施工,以杜绝工程质量隐患,力争把工程质量隐患消灭于最初环节,以确保整体工程质量达标。工程峻工之后,及时交质检部门验收,验收合格方能投产运行。

2. 通信、收费、监控三大系统的维护。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做好系统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三大系统及供配电设施、桥涵隧道通风设施、照明设施、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交通监控设施、闭路电视监控设施、紧急电话设施、环境监控设施、供配电等设施的维护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保证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安全、舒适功能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而三大系统相当于管理者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它是保持高速公路各管理部门之间业务联络通讯的畅通,为高速公路内部各部门和外界联系的重要保证;同时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作为交通专用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信息的主要传输载体,为各种网络服务及会议电视系统提供传输通道。三大系统设备大多数工作在室外,工作环境恶劣,日常的保养维护应该经常化、制度化。三大系统各种设备和信息记录介质,对环境条件的参数范围都有严格的技术规定,超过或达不到,都可能引起机电设备可靠性降低,寿命的缩短,因此重点做好日常定期的巡查和保养,延长设备寿命,预防设备故障,及时消除设备故障隐患,提高设备的作用率。

3. 高速公路交付运行后,必须加强保护和维修。这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在这个时期的管理中,按高速公路规划的绿化带,种植树森木及花草,及时种植及时养护,用以隔离和减少灰尘的弥漫和污染,人、事、物资、环保一体化,为高速公路营造美景和谐的优良环境。

第3篇

关键词:公民教育;市场经济;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60-02

引言

公民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公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准,这是西方国家为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而提出的一种全民教育。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跟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和对我国公民民主政治的普遍,我国对公民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一、培养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一)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经过一些思想政治观念的宣传,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能蚨陨缁岬姆⒄蛊鸬酱俳作用。

公民教育的目的包括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使公民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发展;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个人价值观念,使公民能够跟上现代化市场经济的潮流,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培养公民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知,使公民能够利用自己的权利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明白自己的义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公民教育的普及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能够推动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公民教育已经是当下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公民教育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现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多,比如,需要人才具备一定的视野和发散性思维,对市场的未来和前景有大致的方向,能够把握商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利益。在拓展市场方面,需要人才具备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进取心。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依靠个人力量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圈,包括对人才方面的录用,对人脉关系和利益群体方面的建立,对商业发展的大胆设想等等。市场经济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与公民教育的意义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公民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公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公民在使用自己的权利时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公民使用自己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原动力。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强烈。对于市场经济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剔除,比如,一些家族化企业中的血缘纽带和等级划分,这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一种公平性和公正性,只有公开的市场经济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平台。这与公民教育中需要公民合理运用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有相似之处,都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公民教育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重要性

想要使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实现公民自己做主的前景,就需要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公民拥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在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后,积极参与民主政治,为自己的公民权利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社会主义民的内容有很多,包括选举、参与、法制、自由和制约。

公民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生活中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在选举相关政府部门领导时,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选票投给能为公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领导。选举的方式根据区域的大小有间接选举和直接选举这两种。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违反或无视法律规范和道德标准的现象,公民要培养打击这种不良现象的意识,为社会主义民主的美好未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国家给予了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公民要合理利用自己的权利,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背离自己的道德标准,要听从大家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权利。公民加强自己的监督意识,对政府进行监督,尤其是一些关系到民生和未来走向的发展的政策,公民要有意识地施行监督权利。当然,政府有关部门对公民的权利也要进行监督,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和公民义务。

民主政治的美好前景就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立法,通过立法和制度使社会秩序和谐发展。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公民教育对社会中的主体即公民本身进行培养。公民教育要对公民的文化水平进行提高,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同时,对公民的道德标准也要进行规范,使公民的道德素养不断提高,逐渐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只有公民自己拥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充分使用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才能够通过立法对社会进行治理。

(四)公民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希望公民能够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和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公民拥有自由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要选择自己的想要的事物。而传统的文化主要服务于阶级,注重培养人们的功利心,使人们为了物质上的享受而不断争渡上游,融入到以阶级为主的少数群体中。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理念和目标相冲突,达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第4篇

(一)国防建设必须依赖于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前提

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暴力手段的继续,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则是政治作为阶级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关系的根源。高度发达的经济水平需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也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大的国民经济能够为国防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物资和优秀人才,能够有效地改善国防设施,更新武器装备,加大国防科技投入,从根本上提高国防力量。

(二)经济建设所必须的安定的国内外环境来自国防实力的增强和发展,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证

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有国家就要有国防。同志曾说:“一个巩固的国防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纵观历史,一国的强盛莫过于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如果国家的国防实力不强,其安全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每个国家无论大小都把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经济建设视为国家的基本利益,而国防建设是保障三者的先决条件。

(三)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

马克思说过,军队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开路先锋作用,对经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加强国防建设能够促进科技的进步。国防建设分娩出来的高新技术能促进经济革命。

可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是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在服从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国情需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选择适当的比例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创新

(一)定位创新:富国和强军统一

正确认识和处理富国与强军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建设为中心初期,强调军队建设服从经济建设;在经济高速发展之后,“加快中国特色军革”写入了十七大报告,标志着追求“富国”和“强军”新目标的统一。

“富国”与“强军”二者不可偏废的定位创新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有关原则和方针,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进一步突出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者均衡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体现了统筹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具备了强军的经济基础后,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是保持经济建设继续稳步推进的重要保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作为一种和平年代的常态表达,被写入十七大报告并非空穴来风。

(二)成效创新:质量与效益统一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积极推进“加快中国特色军革”,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打赢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战争。我国军革的成效要实现质量与效益相统一。

成效创新来自于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尤其是武器装备采购体制的变革。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86年为军品市场探索阶段,确认了军品作为市场客体的商品属性问题;从1987—1997年为军品市场的初步建立阶段,确立了军品研制者和军品使用者作为市场供求主体的地位;从1998年后为军品市场逐步发育走向完善阶段,逐步确认总装部的统一规划和集中管理。1999年,国防科技工业五大总公司改组为十大集团公司,完全按照企业方式运作,逐步形成了国防科技工业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有效市场供给主体。所以,十七大报告提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从武器采购体制来说,形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有效分割,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军费。国防科技工业也跻身市场化的行列,武器采购体制的发展顺应了市场体制的要求。

(三)科技创新:军用与民用统一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用与民用统一是国防科技工业的一种国际化的趋势。军用与民用统一的实质,在于将军事工业内部剩余产能在民用领域充分释放,将领先技术向民用领域合理转移。

1.军用与民用统一要完善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相对于军工市场有限份额,民品市场空间巨大,二者结合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我国的生产和技术资源,增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讲,军民统一是实现军用和民用两个领域相得益彰的有效手段。

2.军用与民用统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统筹考虑军需民用、平战衔接,可以使平时的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的发展比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3.军用与民用统一要建立和完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经

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

三、科学统筹,确保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论述在充分肯定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

(一)要谋求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内在统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技术基础,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确保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二)要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全局来看,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既是富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构筑国家的安全盾牌,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正确选择。

(三)要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资源配置

富国和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依托,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当今时代,只有经济获得空前的发展,强军才有可靠的支撑。

总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从这一高度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在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加快建设一支能够有效地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强大国防力量。

第5篇

关键词: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发展

引言

党的十以来,围绕实现中国梦,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出现了全新的发展态势,为了适应目前的经济状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的方式及思路,最大程度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缓解经济发展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对其关系进行协调,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1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经济社会也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其在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也出现了较大的环境污染现象,同时也反过来影响到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影响。也可以通过是的额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而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世界经济在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以及干预能力,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史其都是以牺生态环境为代价。在传统经济模式发展下,简单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而这则是生态恶化的最为重要原因。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作为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马克思就曾经指出;人类是依靠自然界而生存的,只有同自然界进行接触、交往才能确保自己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从这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在目前人类生存中有着是基础作用,与此同时人类经济的发展也比较难离开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由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原材料和生产工具都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的,因此,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当绝大部分经济学家苦苦思索经济赤字出现的原因之时,却只有少数的人对生态赤字的根源进行分析。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较快的进步,而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在“十三五”规划以及十中对于目前阶段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矛盾都有提及,在未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途中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处理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方法分析

2.1地方政府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地方政府能否树立一个科学正确的政绩观,是处理好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键所在。领导干部对于政绩的观点和看法,包括有如何正确理解政绩的范围和内涵,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树立自身的政绩,如何去衡量自身的政绩等等方面。政绩观可以有正确的政绩观和错误的政绩观区别。而从当前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在错误政绩观的指导下,就会出现干部比较重视升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较为漠视,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也就不便于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而正确的政绩观则要求根据经济和生态建设发展的规律办事情,满足生态和经济两个方面的发展。所以,作为地方政府要求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以及一些具体指标的考察。并且也应该引导地方政府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并且将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损失因素也作为衡量指标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进而实行一个目前流行的绿色GDP核算,重视的经济增长的质量,而不是简单的速度。确立科学的政绩观,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2.2提升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建设生态良好型社会,第一要义是帮助人们树立一个较好正确的环保意识,对于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一起来营造生态和经济建设共赢的舆论氛围。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但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讲,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未来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应该从上到小,从城市到农村而全面进行展开,促使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共同的理念,并且指导其在实际中的行为。

2.3不断提升企业的责任感

在环境发展中,应该逐渐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产品在应用之后要被生产者而回收,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共同处理费用,进而促使企业可以继续应用可回收再利用物品。应该建立开发项目的事前评估制度,在市场开发项目得到审批之前,就把其对环境的影响作为第一因素纳入到考虑范围中,对于一些存在资源浪费严重,同环境保护不符合的粗放型企业要求整改或者不进行通过。建立绿色审计制度,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把生态环境的折旧同消耗也纳入到生产成本中,并且综合考察企业生产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

3结语

十以来,明确指出,“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的概念是建立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建设、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和谐进步和发展,进而推动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稳定提升的目标。生态建设一方面可以不断推进环境保护的进展,也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培勇.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依靠生态环境[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05:48~49.

第6篇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49-1

随着信息更新机制不断完善,不断建立和完善控制网数据库、地形图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等,现代测绘技术建立了规模化的数字化生产和数据管理机制,切实担负起各项测绘数据的及时获取、处理、加工和提供的重任,构建了完整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数据集,形成庞大而实用的数据体系。在信息标准化方面,制定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技术标准有利于行业稳步快捷的发展。

1 数字化扩展了测绘学的内涵和外延

测绘学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突破已日益向相关地学领域渗透,作为一门新的信息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例如数字化测绘技术在矿山测量方面、湿地保护方面、水利工程方面和精准农业方面的应用,在各个相关领域上互用数据,极大的减轻了科研或者测绘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时间缩短,工效大大提高,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例如大地测量更成为研究地球动力学(包括海洋动力甚至大气动力)的重要技术手段,GPS监测已能提供全球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精密数据,可用于研究地学灾害(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等)的预测;GPS已可以和VLBI相近的精度和频谱分辨率监测地球自转的变化,由此研究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过程及全球变化;专题GIS也成为环境灾害问题分析预测工具[1]。数字地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环境和灾害问题提供一个可供观察、分析、模拟和预测的全球信息系统,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了有效地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地理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地球的认识能力。人们利用空间信息去认识、开发和保护人类有限的生存空间,研究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布特征、运行状况、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等,进行规划、监测、管理、决策等。与此同时,随着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人类组织、传输和实现各类与地理坐标有关的海量信息的观念和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设想把有关地球的海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2]。借助这个数字地球,人们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高速地、直观地、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通过网络和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任何地方最新、最全面的实时情况。因此,数字测绘技术在许多方面具有潜在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生态环境的保护、气候变化的预测、精细农业、减灾、打击犯罪活动、外交、国防等等。数字地球将使我们有可能对人为的和自然界的灾害作出快速响应,所以必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 测绘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攀升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迅猛发展彰显其重要性。客观地说,整合利用共享已有数据和信息资源,数字化测绘技术将成为可持续发展中信息资源的主体与核心,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安全中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展现了地球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领域交叉融合、服务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测绘学科,测绘行业反应更显强烈,数字化的概念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前景。

测绘工作是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基础性工作,是构成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主干。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目前,数字化的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战略制高点,运用新型的测绘战略,我国的“数字中国”规划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而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数字城市”的建设必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城市遥感信息是“数字城市”的多源信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与城市的其他信息相比,有其特点和应用优势[3]。遥感技术也是“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遥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高速发展,人们对遥感信息内在规律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因此,遥感信息在城市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必将推动“数字城市”乃至“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经济、社会等的综合效益,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测绘学面临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新机遇,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数字化、人性化等诸多优点的数字测绘技术必将屹立于科学技术之林,以其快速、人性、精准优势,以更强的活力向前发展,前景良好。

参考文献

[1] GIS能源和公用事业市场报告,Gartner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

2009(3).

[2] 陈运迪.数字地球――将世界放在手掌中.网络世界,1999

(1).

第7篇

摘要:本文以绿色经济为研究视角,针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展开分析讨论。期待为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绿色经济;发展;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瞠目的成就,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对于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党和政府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于是先后提出系列政策与法律法规,推动了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绿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集中关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经济概念解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人们对绿色经济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发展,纵观绿色经济的发展历程,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1989年-2006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绿色经济的理解比较单一,只是强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去采取的相关经济措施;第二,从2007年-2009年,人们对于绿色经济的认知开始深化,开始关注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进而达到经济与生态环境和平共处的目标;从2010年之后,人们对于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开始有了新的认知,于是绿色经济具备了较为全面的定义,也就是可以为人类带来幸福观的经济发展模式,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实现和谐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考核。文章主要从单位CDP所消耗的能源以及用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投资这一角度来分析和审视近年来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现阶段,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化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提出,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正在不断的加快。与GDP的增长情况相比较来看,绿色经济几乎与GDP的增长速度相同,截止到2017年绿色经济在全国GDP总量当中的占比情况已经达到了10%,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绿色经济发展的范畴当中,对于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对于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从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交通领域污染治理投资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2015-2017年三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增长了54%。据国家部门发表的相关数据显示,从2005到2017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建设实践中,万元GDP的能耗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17年万元GDP的能耗为0.635万吨煤/万元,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0个百分点。在科学发展观深化落实的背景下,党和政府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于是国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从2005-2017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家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基本上都维持了年增长1.2%的水平,在2014年达到了1.9%的增长水平。由此可见,针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强,一方面将极大程度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绿色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三、我国绿色经济的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宏观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这一角度来看,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已然成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绿色经济发展实践中,对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以及发展情况不仅可以凸显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理念与综合实力,还可以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低碳经济理论应运而生,从其诞生之日开始,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青睐,在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迅速,从经济建设角度来看低碳经济理论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与动力,让那些在发展中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的企业认识到了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尤其在大数据时代全面到来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了国际上流行的语言,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进一步推动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将会是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将是世界范围内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综上所述,发展绿色经济是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深度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需要,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诉求。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何为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的考核指标与发展现状,紧紧抓住绿色经济的发展趋势去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

第8篇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融合探究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概述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包含理论、政治、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其中理论方面包含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企业内部的员工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共同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就是在企业内部以我国的政策方针为主,指导企业内部的员工对国家的政策方及路线、中国的国情和当前的局势有一定的了解,带领企业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企业内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矛盾冲突,这就需要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去除一些不良的思想和消极的情绪。综上,我们知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对促进企业发展强度性和长久性有重要帮助。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其包含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四个层面,这四个层面相互连结,不分彼此,共同展现企业文化的内容。就物质文化而言,它是企业文化的实质表现,在实体物质的体现下展现出来,承载着行为、制度和精神。就精神文化而言,它是思想基础,为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创造条件,精神文化可以说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精神价值。在企业内部,具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引导企业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关注度。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必要性

以上我们了解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探讨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对丰富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充满信息的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鲜的活力,反之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能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创新力量。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有效方法探究

(一)在融合当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

企业思想政治狗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相融合,首先要遵循的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一理念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也有重要作用。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底,这样有助于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减少内部矛盾冲突的发生。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要将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集结在一起,发挥每个人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个人的才能和想法能得到展现,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将每个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融合工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 融合的关键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提出的基本路线。依据我国的国情特点,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相融合。一个企业要想立于不败地位,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必须有经济方面的强大支持,在此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有了经济效益的支持,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激情就会被激发出来,并积极响应企业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两者的融合工作变得顺利和通畅。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各个方面相融合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的融合,要做到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同时,建立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内部员工在思想上的认可和观念上的认可,对制度文化的建设有重要作用。提高企业内部工作的高效运转。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中精神文化的融合,要做到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奖励功能融入到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在激励和奖励措施的支持下,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热情被激发出来,在精神动力和核心价值观方面都有促进作用,践行企业精神文化提高企业精神号召力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中物质文化的融合,要做到将企业的产品、服务、品牌和形象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体现,打造出强有力的品牌效应,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将企业内部员工聚集在一起,共同维护企业的完美形象。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中行为文化的融合,要做到将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发展步调一致,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指引,创建更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员工能够团结一致,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企业行为文化提升的目的。

第9篇

一、新时期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引领职教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事业、科学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而要想为少数民族地区各行各业的建设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就必须加强对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借助职教人才的培养促进当地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进而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各行各业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云南、四川、新疆等少数民族集中度相对较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而要想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通过积极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教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基于此,国家在新时期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并提出了多项扶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仍然表现出后继乏力的情况,职教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想逐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就应该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以经济发展引领职教人才的培养,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进而借助职业人才的培养促进经济进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教育建设的协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基本情况的改善。

二、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引领职教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创新

基于当前少数民族地区职教人才缺乏的现状以及培养职教人才的紧迫性,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影响,新时期在探索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经济发展作为引领,促进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

(一)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特色职教人才培养模式

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对职教人才培养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地区经济建设与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契合性,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经济建设的支撑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职教人才的培养,凸显少数民族地区职教人才培养特色。首先,构建民族特色鲜明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保证职教人才的培养能够与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并且针对不同专业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差异性,注意保障职教人才具备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素质,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其次,必须明确少数民族地区职教人才培养规格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职教人才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具体分析发现,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民族经济特征,提升职教人才培养工作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契合性,以期借助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结合精准扶贫下的经济发展需求确定职教人才培养方向

职教人才的培养也分为不同的专业,所以在确定职教人才培养方向的过程中应该对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进行全面分析,然后结合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师资资源的缺失情况确定人才培养方向。但是对职教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发现,职业教育体系中师资资源的缺乏情况实质上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简言之,在地区经济建设过程中如果表现出某类型职业人才的缺乏,职业院校就必然会加大对这类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这就会造成原有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相关师范院校和教育人才培训机构也会随之加强对这一专业职教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近几年国家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并且借助精准扶贫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职教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以精准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作为指引,凝聚社会的力量为职教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致富。换言之,在少数民族地区借助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发展经济建设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要想以经济建设引领职教人才的培养,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形成协同发展的态势,就应该以精准扶贫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为导向,确定职教人才培养方向,保证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在职教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该注意拓展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为职教人才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助推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三)遵循地区经济发展规律,明确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遵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界定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够保证职教人才培养工作全方位为地区经济建设而服务,为职业教育社会职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职业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基于此,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引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构逐步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在培养职教人才的过程中切实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让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深入社会经济建设生产和管理的第一线,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保证在未来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对学生实施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这样联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规律对职教人才加以培养,职教人才与社会经济建设的契合度会进一步提升,在经济建设的支持下职教人才所开设的职业教育课程也能够与地区经济发展保持高度的契合,真正为地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四)加大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推进少数民族地区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政府部门的扶持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职教人才的培养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新时期应该加大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对职教人才培养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控,保证少数民族地区职业人才的培养和职教人才的培养能够实现同步推进,并借助政府扶持加强职教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的联系,为职教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实习和实训基地,促进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优化。其次,对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进行适当的优化创新,在少数民族地区职教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实际需求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尽量将职教学生培养成为“双师型”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工作中贡献一定的力量。在具体操作方面,政府部门应该从政府规划角度进行调整,并针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机制,加强社会对职教人才培养的投资,为职教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最后,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相关企业与职教人才培养学校、机构等实施联合教学,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对职教人才进行大力培养,为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在具体操作方面,要求职教人才培养机构应该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面向企业人才需求,选择合适的专业确定人才培养规划。这样,在职教人才培养工作中切实加强与企业的联合,通过企业为职教人才提供专业实训场所,不仅能够实现对职教人才培养工作产学结合的深化,还能够推动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建设的双赢,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简言之,政府部门的扶持能够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结合,进一步增强职教人才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保证职教人才的培养能够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相契合,借助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可见,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为主要方向引领职教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助于促进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当地职教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在培养职教人才的过程中不仅关注人才的教育能力,还应该注意对其职业实践能力加以拓展,保证职教人才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培养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人才,切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唯有如此,少数民族地区职教人才的培养才能够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协调,切实促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支持。

作者:曾瑞玲 单位: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芬.新疆少数民族技术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4):181-182.

[2]张姣蓉.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政策演进探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3(2):177-180.

[3]田晓伟,侯佛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十年:成效、问题与建议[J].学术论坛,2016,39(7):168-172.

[4]杨立泳.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特色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6):136-137.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客户;安全;用电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158-01

供电企业在实际经营建设过程中必须形成责任观及事业心,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将有关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经营建设实处,提高规章制度执行水品,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对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安全供用电进行整治,保证高位及重要电力客户电能安全稳定。

1 加强高位及重要电力客户安全供用电管理的必要性

1.1 供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需求

电能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及人们实际生活内必要能源,对于社会经济建设及人们的生活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供电企业作为电能的生产企业,自身在经营建设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间距的设备,需要彻底贯彻政治、经济、社会的责任,并将这三个责任有效统一起来,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社会经济建设及人们的实际生活所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1.2 供电优质服务的需要

供电且在经营建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安全稳定的电能,整个经营建设应该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作为核心,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出电能对于社会经济建设及人们生活所具有的价值,为客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1.3 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供用电安全直接影响到电网安全

根据我国对电力用户等级划分有关规定,高位及重点电力客户在该地区经济建设及社会内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是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要是出现断电情况,就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者是设备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十分严重,对于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影响。这也就表示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对于社会经济建设及人们的稳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供电企业为高危及重要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电能,提高电能管理制定,能够有效保证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稳定运行,保证社会秩序,同时这也是供电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及政治责任[1]。

2 高危及重要客户安全供用电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供电设施的不足

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发展时间较长,在加上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造成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所拥有的供电电源数量较少,并没有独立存在的备用电源,并且部分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所拥有的电网硬件设施欠缺,造成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所自身所拥独立供电设施薄弱,电力系统内所存在的问题及漏洞无法及时检查,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在供用电内一旦出现任何故障,就将直接影响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用电,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2 供电系统的不完善

近几年,我国供电系统虽然一直在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建设,但是从电力系统整体角度分析,电力销售及自动化系统等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漏洞,这就造成用电检查工作落实程度较低,整体精确性难以保证,工作存在漏洞,供电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3 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检查制度

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在用电过程中,对于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及生产成本十分关注,伴随着供电系统停电次数的减少,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对于在思想上面出现麻痹,对于用电设施管理较为忽视,所应用的电力设备较为陈旧,有关维修及更新工作落实程度较为,为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用电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2]。

3 高危及重要客户安全供用电管理措施

3.1 政府的宏观管理

正是由于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等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性,所以,政府部门必须提高对于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的重视程度,提高对于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安全供用电监管水平,通过颁布有关政策,帮助供电企业对于电力系统设备进行维护及更新,逐渐提高供电系统安全水平。与此同时,积极利用有关媒体形式,对于安全用进行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安全用电的关注程度,其别关注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最大程度上降低电力系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3.2 规范供电管理制度

供电企业应该逐渐对于供电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完善,对于供电设备及时进行更新及检修,提高日常维护工作质量,加强供电系统薄弱环境管理水平,进而保证供电设备能够安全稳定的传输电能。与此同时,不断对于供电系统进行完善,促进供电数据自动化建设水平,工作人员在对于供电系统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供电系统所存在的问题[3]。

3.3 加强对员工的管理

供电企业应该提高对于工作人员关注程度,逐渐对企业工作人员行为举止进行关注,规范工作人员言行举止,对于态度不端正工作人员给予一定惩罚,完善奖惩制度,激发供电企业工作人员潜在价值,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经济性,提高对企业工作人员教育及培训质量,增加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能力。

3.4 做好供电应急措施

供电企业在为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供电过程中,应该随机做好应急准备,根据供电系统在实际运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并且配备有关技术人员,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供电系统故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 结语

简而言之,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在社会、政治及经济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责任,需要政府部门、供电企业及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对其高度关注,这样才能够有效躲避供电系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供电企业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成军,杜韶华.浅谈高危及重要电力客户供用电安全检查及隐患治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27:247-248.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经济建设;地位;作用

会计是为经济服务的,自建国以来,会计可以说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如今会计已经成为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大到国家经济的运行,小到公司企业的运转,独立不开会计的辛勤工作。从刚开始的经济建设阶段到现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便更加迫切的被国家、企业单位等需要。会计是经济的梳理工具,是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准确数据参考的重要部门,可以说,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加需要会计 这个经济管理工具来反映生产状况,使正常的经济活动得以正常运行。下面就对企业会计的职能作用和地位进行系统和综合性的分析。

一、企业会计对经济数据的正确分析有利于企业经济的发展

企业会计所担当的职责不仅仅是数据的处理工作,其对各种经济数据的正确分析可以作为企业进行一些重大决策的最科学的数据参考。正确合理的对经济活动的处理分析可以反映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市场波动情况,这对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做出进一步的生产决策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会计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当然,做好会计工作是每一个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踏踏实实的做好会计工作便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会计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会计作为一个经济管理部门是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所必须的,众所周知,会计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物资流通以及资金运作,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但是现实情况是,会计工作仍会有很多漏洞存在,可以说,减少一个漏洞就是为企业多赢得一份利益。对于这种现象的存在,我们可以采取会计监督的形式对会计职能进行约束,通过对收入以及支出的监管,对资金流通加一份保障。例如,利用成本和费用指标去考核和监督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情况,利用流动资金指标去考核和监督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或商品的储备情况,利用利润指标去考核和监督生产经营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合理运用资金,合理进行资金的调动,这样才能避免盲目生产、商品堆积带来的不必要资金浪费,提升产业效益。

三、企业会计的合理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思路

企业会计分析是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金、成本、利润等一些价值指标体系,去考核企业对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也就是说,通过合理的经济分析能够正确的评价某一时间段内企业的收入支出和经济状况,通过对一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进一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市场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另外,企业会计分析还可以通过对近几年相同时间相同水平的经济状况进行对比,推测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采取相应策略。与此同时,如果可以,这种会计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分析同一时期其他相似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发现存在的差距,取长补短,加以改进措施,对取得的成效进行经验上的总结,得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四、企业会计参与经济的决策可以进一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我国经济建设目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经济体制也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着相应的变革,企业由传统的生产型转变到生产经营型,这样的变化就使得企业对市场的预测成为企业的生存命脉。然而如何正确观测未来市场,抓住生存契机,这就关系到了会计方面的工作。会计工作具有敏锐的市场信息洞察力,广阔的接触面以及可以综合反映整个生产过程。会计职业的本质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利用大量的经济数据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资料来对当前企业发展状况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对所处的经济环境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便可以对企业决策提供正确的方向,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障企业利益。

五、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会计在企业结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济核算,经济管理都离不开会计这项工作。所以,企业要优化产业体系,建立健全良好合理的企业制度对发挥会计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会计从业人员要有健全的法律意识,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积极主动承担起企业赋予其的重要使命。会计工作直接与收支环节相连接,这个环节直接影响企业以及其他债权人的基本利益,乃至影响国家权益,所以,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条例,维护国家的利益,维护企业单位的利益,用精确的数据来优化生产开支,精打细算,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竭尽全力。

第二,会计是关系到财政是否能够合理利用的关键部门,也就是说,会计是生财之处,也是用财之处,好的财会可以通过优化财政支出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产业效益。会计可以利用它特有的数据分析手段,进行预测、分析、考核等等很多方面使得企业资金能够得到最合理的运用,经营管理体系也会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改善。

第三,作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部门,会计是包含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的信息数据而这些数据是企业进行分析决策的关键参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是每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应尽的职责,信息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是会计行业的基本要求,因此会计人员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健全会计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使得管理信息更加真实可信,使会计部门能够正常为企业服务。

六、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方便企业进行进一步的生产决策,能够促进企业发展,获得更大的生产效益。改变传统的会计算账的老模式,利用当今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经济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减少失误的发生。财会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认识到会计在整个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性,将财会工作深入到企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环境;辅助

城市规划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逐渐形成的城市管理理念。古代就在逐步形成的城市管理理念,在现代社会被更加广泛的接受和重视。在我国自提出现代化建设理念以来,城市规划这一理念已经成为全国城市综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规划理念已经深入到各级城市建设的所有角落,以实现特定时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确定城市发展的大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规划城市布局以及关系建设的其他综合项目。研究城市规划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对城市的综合发展有重要意义,应该予以关注。

城市规划的目的

城市规划是现代化的城市管理理念,关系着城市整体建设的方方面面。只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及最终目的,才能使城市规划的研究有的放矢。

(一)城市规划的主要面容

城市规划的内容在各国各有特点,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致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合理城市空间组织布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的需要,从而达到提升人民生活整体水平的目标。城市规划必然包括一种强制性内容,涉及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相邻城市的相应设施,同时包括城市的文化遗产之类必须控制开发的内容。合理的城市规划必须估计城市发展的各基本面,严格规划城市资源的开发使用程度以及范围用途,具备自身城市独有的特色。

城市规划必须从大局出发,兼顾城市整体以及长远利益,合理而有序的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从而提升城市整体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有效保障。城市空间有限,合理的利用,避免浪费,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多方面内容,也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同时,合理的城市规划必须做到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要求,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保护三者的并存。还需建立各项有效机制引导和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与城市发展目标一致,并提供有效信息,促进城市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运行。

(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

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存状态的提高,才是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当代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人文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发展,这也正是城市规划所必须遵循的着力点以及最终目的。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城市内部经济的调动,还要提供强大的吸引力,引进外来资本及人员,才能是城市更好的发展,实现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

只有合理的规划城市空间,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不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并兼顾环境保护和人民生存环境的提高,才是科学城市规划的基础。然后,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安排,有效重组城市经济建设布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软环境以及发展空间,才是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经济的发展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长远目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必须以城市乃至国家的整体长久经济利益为主线,不偏离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规划的程度

城市规划,是综合城市管理手段之一,是由专业人员团队经过实际勘察研究并综合城市多方面因素而最终得出的城市发展方案。这一方案,结合城市现实经济建设程度,构想为来城市经济发展目标而形成,既要研究城市现有的整体水平还要为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及目标提供合理方案,其内容的深度,取决于城市现有建设水平。低估或者抬高城市实际经济状况,所得出的城市规划方案都是不合理且无法实施的。

另外,经济为城市规划提供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所引进的专业人员水准越高,提供的财力物力资源越充分,就越能使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真正的得到落实。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只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补偿现用土地使用人的利益损失,同时,为其提供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保证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并保证其实施起来。所以说,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规划程度。

经济建设决定城市规划的长久性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的的整体发展构想,具有一定是时间要求。而在这一时期内,城市规划的实施层次会逐渐升高,对各方面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只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保证城市规划进程中所需的各项资源及时到位,保证城市规划的进行。

同时,城市规划改变着城市的构造格局,对经济产生必然影响,只有经济建设不断地调整进步,才能使城市规划方案得以保持,软环境和硬环境同时发展,才是长久之计。现代城市规划必然涉及到城市已有资源的整合,产生某些利益冲突,只有经济基础坚实的城市财政及时的补偿这部分损失,才能使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长久利益的以实现。

(三)经济建设为城市规划提供良好环境

首先,城市规划的形成,是专业人员经过科学复杂的考证研究,综合有形无形环境以及考虑多方利益而最终得出的。其次,现代城市规划,关系城市国家的诸多方面。近年来,提出关于城市规划的监督听证制度,以及全面的法律法规环境,为城市规划限定正确空间也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环境保障。只有经济坚实的城市,才能有精力不断地完善城市规划所需的必要法律保障并且有效监督城市规划的运行。再次,城市规划的实施,需要结合多方面有效信息,并且保障再实施过程中消息的及时准确,以及不断更新,这些,都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其提供高效服务和技术支持。综上三点,城市经济建设为其城市规划的视线提供相应人文环境,法律保证以及信息技术支持,是城市规划得以保证实施的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