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相关金融知识

银行相关金融知识

时间:2023-06-08 11:27: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相关金融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行相关金融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专利;战略

Abstract:Patents related to commercial bank is financial product patents,it refers to the owner of the financial products enjoy patent rights in accordance with law. For domestic commercial banks,as a whole,there is a weak awareness of patent protection,independent capabilit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 weak,talent shortage,existing patents has not been effective use and other issues.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must develop strategies of patent protection in a strategic height,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awareness of patent protection for commercial banks,strength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business method patents in a bid to gradually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patent protection,with a view to gradually occupy 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patent,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3-0061-03

国内对商业银行专利的关注始于2002年前后有关花旗银行在我国申请了近20件商业方法专利的报道之后,但就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专利战略,始终没有比较可行的对策。很多学者担心外资银行在我国专利领域的“跑马圈地”会成为我国金融业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我国金融业将会面临巨额专利使用费的支付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DVD产业。因而,及时深入的探讨商业银行专利的保护及其战略,是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迫切任务。

一、商业银行专利战略概述

(一)商业银行相关专利

与商业银行相关的专利就是金融产品专利,是指金融产品拥有者对所拥有金融产品依法享有的专利权利。专利持有者可以凭借这种专有权,在法律所规定的期限内,排他性地享有其发明创造的成果,并可以通过自己生产或特许他人使用的方式获得收益。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具有客体的无形性、法定性、地域性、时间性、独占性的特点;同时,遵守先申请原则、禁止重复授权原则和优先权原则。

金融产品专利可以分为诸如点钞机、信用卡识别器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专利和有关依托计算机系统实现金融业务处理及最具有价值的商业方法专利。有学者将金融产品专利细化为如下八个方面:信息资料的储存与显示;支付结算类;电子银行类;金融交易的管理与处理;资金管理类;测试技术类;银企合作类;其他涉及计算机系统中有关软件稳定性、安全防范、硬件性能改善、系统效率优化等方面内容,都可以申请商业方法专利。所谓商业方法专利,是指将商业活动的特殊经营,管理方法与信息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相结合申请的专利。

(二)专利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专利已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随着世界范围内专利保护制度的日益健全,拥有一个专利就意味着代表一方市场,控制了专利就意味着控制了市场。如果银行运用专利来保护自己,对自己创新的产品申请专利,不仅可以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使金融产品日趋品牌化,而且还可以从专利转让中获得利益。同时,法律亦将对侵犯专利权者予以制裁,给竞争者以巨大的威慑力,迫使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从而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我国商业银行专利保护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专利保护是最近几年的事,现在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成立了软件研发中心,自主技术创新研发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有关金融商业方法专利数量和申请专利的商业银行有了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12月,国内外银行业和银行相关产业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738件,其中发明专利563件,实用新型专利114件,外观设计专利61件。国内银行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识别人民币的方法和装置、办公自动化设备、防伪造、防涂改用安全印刷油墨等银行基础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而对于作为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发展支柱并与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紧密联系的商业方法专利,则涉及不多。从国内商业银行整体上讲,发展还很不平衡,很多商业银行专利申请数量为零,国内商业银行专利保护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专利保护意识淡薄

我国许多银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专利常识了解甚少,而且国内银行业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在传统金融产品上,没有充分认识到专利是银行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对金融专利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没有将专利纳入金融创新下的核心竞争战略。很多银行还没有成立专门组织管理专利,也没有把商业方法专利纳入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对创新成果申请专利保护缺乏深入的研究。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对有关专利、商业方法专利及创新方法等方面知识培训搞得少。宣传报道得也不多,但对于何为专利,何为商业方法专利,如何把创新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相关知识则比较匮乏。

(二)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人才匮乏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技术上过分依赖国外的大型IT企业,购买专利后往往照搬别人的技术或在别人的基础上略微做些本地化开发,不能针对客户日益增加的需求设计和研制出快捷、高效的银行产品和工具,整体的研发能力明显不足。我国目前大量缺乏高层次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即使仅有的少数人才,也不搞开发,而以维护为主。科研人员的缺乏和大量流失,带来的是金融研发能力和技术的研制滞后。

(三)没有有效利用现有专利

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很少有专利管理部门,即使设立了专利管理部门,其专利管理工作也是由其他部门兼管,这往往会出现管理人员不懂相关业务的状况,缺少对银行具有前瞻性、指导意义的专利战略研究和运用,难以有效促进专利保护。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一般只注重对专利的静态占有,而忽视专利的许可、转让等动态运用,没有有效地对专利进行产业化和商品化,缺少将技术转化为价值的能力。

自从花旗银行在我国抢注商业方法专利引发我国银行界恐慌和学术界争论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专利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2003年,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国际卡申请的“一卡双账户银行卡处理装置”通过了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这是国内银行卡首次获得国家批复的专利;2005年,兴业银行以“实现不间断服务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获得中国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这些事实表明,尽管步履维艰,我国商业银行在专利权保护方面还是展示出了较强的应变性和创造力。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专利战略构想

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业务已全面开放,其在品牌推动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制定专利保护策略,完善专利保护机制,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在以后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一)提高商业银行专利保护意识,把专利作为银行发展战略来推行

商业银行专利的开发、保护已成为其日常经营和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专利的保护和管理,商业银行应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因管理疏忽导致的侵权行为,努力提高员工的保护和防范意识,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建立专利开发、转化及保护体系。为不断培育和发展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银行业各层面人员都应明确专利在竞争中的重要性,要全方位、多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不断培养专利战略意识和全方位保护意识。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外资银行专利保护理念和做法,加强宣传力度,有关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以各种形式普及专利知识,以此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专利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二)商业银行要成立专利管理部门,实现工作的规范化

专利领域是比较专业的领域,涉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软件开发和金融业务等多方面,必须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这是专利战略实施保证。商业银行要配备专业的知识产权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事务并根据自身经营发展战略及时调整该组织的职能。其主要职责是:制定专利战略操作流程,让创新成果尽快得到专利保护,在完成一项重大的金融产品后,只要是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专利法定义的“三性”,应尽可能申请专利。借鉴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的做法,加大在国外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分支机构开到哪里,专利就申请到哪里。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专利信息搜集和分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知识产权网站对专利法文献等信息进行检索查询,了解国内外银行业专利项目的空白点,然后组织创新为实施专利战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保证。

(三)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研发,加强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

我国由于金融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起步较晚,商业银行自主创新的专利比较匮乏,缺乏大量的高层次金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内部科研人员也流失严重。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在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建立专门专利机构的同时,应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既懂银行业务知识,又懂专利保护的高素质人才。国家专利主管部门应当对商业方法专利问题采取稳健、审慎、务实的态度,依法制定明确的审查标准,并在专利审查与授权的过程中充分听取银行业专家的意见,使得专利制度能够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实际需求。

(四)积极应对专利纠纷,进一步加强维权工作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专利的管理和运营,积极捍卫自己的专利权,防止专利权被侵犯,充分发挥专利在开拓市场和提高经营效益等方面的作用。

未来我国银行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应在完善专利战略的同时,要积极推进开发拥有自主专利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项目,鼓励科技和业务创新人员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其产品,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红英.金融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J] .浙江金融,2009,(2).

[2]黄毅,尹龙.商业方法专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张保军.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专利与创新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6,(6).

第2篇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发展困难 发展思路

2006年l2月20日,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2007年1月22日,银监会制定并《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我国村镇银行从2007年3月1日开始试点建设。组建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支持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村镇银行的发展由于其自身特点和所处地理位置,也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资金来源不足,限制银行扩大资产规模

对村镇银行来说,一方面由于规模小、网点分布少、电子化设施以及网络建设落后,不能提供较为全面的金融服务,业务品种少等自身条件原因,在吸收存款上很难与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农信社等银行相提并论,吸收存款数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加上缺乏宣传,广大老百姓对其了解不多,与农信社、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相比,其认可程度较低,社会公信度不高,造成农民和当地企业对其缺乏信任,缺少吸引存款的能力。

(二)业务品种和提供服务单一,金融产品有待丰富

村镇银行未能给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一是由于其创新能力不足,没有跟上市场需要开发出新的产品,二是由于其硬件设施落后,难以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比如多数村镇银行尚未进入国家的结算系统,不能提供票据,银行汇款,银行卡等服务,有的村镇银行没有加入银联,造成客户结算渠道不畅通,难以提供高效的结算服务;有的银行由于网点少,加上缺少ATM机等自助设备,造成客户流失。银行产品的缺乏使得银行只能靠传统的存贷业务获取收益,收益来源单一。

(三)人力资源匮乏,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从村镇银行招聘人员情况来看,由于当前农村经济环境和生活条件总体上比城市落后,导致村镇银行难以吸引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士;而新招聘的本科生,其经验不足,不熟悉当地环境,培养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着较高的培养成本,如果是从当地招聘员工,虽然对当地情况较为了解,但通常专业知识学历水平等不足,要真正满足银行的发展,还存在很大挑战。

(四)内部风险监控能力薄弱

一是制度建设滞后,在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和措施进行上,还没有形成适合农村银行的风险管理框架系统。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由于现有的人力资源短缺,村镇银行的人员配置兼岗现象较为严重,没有设立专职审计人员,审计监督职能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难以形成有效监管;二是贷款信用风险难以控制,存在对贷款“三查”不严的现象,银行不能完全按照新的贷款业务的规定办理贷款业务,做好贷款管理。农村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大,即使抵押担保贷款,通常抵押担保物是较难处理变现,存在流动性风险。

(五)金融监管工作难度大

尽管银监会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采用“低门槛、严监管”的管理模式,但实际情况是各级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工作普遍存在差距,很难按照“严监管”这一要求执行。一方面,各级监管部门在村镇银行的准入和筹建工作上投入了较多人力物力,却未能对村镇银行开业后的经营进行持续跟进监管,造成对其后期经营管理的风险管控不强,同时也对某些监管政策是否在村镇银行很好地贯彻执行没有进行有效的督促落实。另一方面,就目前监督总体水平来说是不够的,即使有足够的监督力度,如果按照对其他商业银行监管的模式对村镇银行进行监管,也可能由于监管严格,造成现有的村镇银行疲于应付满足各项条件,使得银行失去了活力,举步维艰。

二、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力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竞争能力

一要推出适合农村的贷款产品。掌握农户金融需求特点,实行差别对待,针对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民互助合作社等开发不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量身订制个性化特色信贷产品,以快捷的小额信贷为主,推出丰富的信贷产品和抵押担保模式;二要疏通村镇银行结算渠道,推出方便客户的结算工具。通过与其他银行发展关系,依托他行资源,弥补自身在结算上的不足,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入央行的清算系统。

(二)加大形象宣传,提高社会公众认知度

村镇银行应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其性质、经营方式、服务对象和产品等,让广大老百姓认识并了解村镇银行,如可以通过组织“普及金融知识,便民金融服务”等宣传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通过对银行标志、营业厅网点的设计,利用银行网点向客户发放宣传册等方式进行形象宣传,从而达到提升村镇银行社会认知度的效果。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做好人才培养,建设高效人才队伍

一是通过完善业务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薪资和福利待遇;通过建立符合本行发展实际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二是强化员工的培训机制。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金融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要加快人才引进步伐。积极构建本土化用人机制,培育一批熟悉当地情况、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其人才队伍,引进一批高素质、具有丰富经验的银行工作人员,通过他们的引导作用,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快速提升,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以确保农村银行实现稳健发展。

(四)加强监管,促进村镇银行稳健经营

监管部门应该加强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转型为村镇银行准入监管,增强公众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信心;应该加强对银行贷款分类标准,资本充足率标准,贷款集中度和流动性比率等指标的监管,引导农村银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改进业务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由于村镇银行尚处在发展初期,监管机构应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注重支持其健康稳定发展。引导村镇银行通过创新的产品,服务和机制,提高他们的品牌知名度,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珍.设立村镇银行的可行性及运营中的问题[J].金融会计,2008(06).

[2]宋静静.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J].特区经济,2011(02).

第3篇

自从我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金融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就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议题。涉及金融知识产权的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以及商业秘密的司法保护逐渐暴露出一些缺失性的问题,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在专利申请和商标保护方面缺少对产业前瞻性的战略安排,为我国参与全球性的金融竞争埋下了不利的种子。

伴随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涉及企业融资电子平台的相关模型以及监控工具和监控方法方面,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再一次落后。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金融创新企业在专利等知识产权战略上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在建立金融创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方面仍有待加强。

应该说,知识产权运用已经成为跨国金融集团、银行等争夺市场份额,打击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国际跨国公司,银行要进入别国市场,通常采取知识产权先行的战略,在进入前先在别国申请注册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挤压别国的科技创新空间,制约其技术竞争。外汇宝之争、九州卡之诉、花旗银行抢注事件、渤海银行域名风波等,无不是金融业商业竞争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表现。

因此,体现在当下我国金融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上,一方面是企业要建立自己长期的知识产权战略,善于利用现有知识产权的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进行有远见的布局,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的今天,整个金融产业都在拥抱互联网,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背后涉及的商业方法的发明方面,政府都应该引导企业进行更富前瞻性的战略性布局,尤其在涉及敏感的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层面,国家还需要出台或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保护需求。

在当今天下,知识产权的保护事关产业的竞争格局,这在苹果、三星、谷歌等跨国公司掀起的全球知识产权大战中已经略窥一斑。事实上,不仅是IT和通信产业,技术越来越密集的金融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也日渐突出,甚至直至产业竞争的“命门”。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业的发展与竞争具有了新的内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不仅成为金融创新的组成部分,同时也逐渐成为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显然,金融业的市场化趋势决定了未来金融业的竞争必将异常残酷和惨烈,而以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权保护为核心构筑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正是金融产业塑造自身品牌、深化金融服务和进行金融产品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随着金融竞争的全球化,中国在金融产业上越来越开放,金融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性也越来越提上日程。

《中国经营报》2009年就报道过“花旗银行借专利布局在我国放水养鱼”的事件,笔者恰恰是当时这篇稿件的编辑,话题也是我设计的,当时的报道披露了花旗借助网上银行技术的专利保护,谋求未来的网上银行的一夺天下,当时的预警虽然饱受业内关注,但6年过去了,金融产业在知识产权上的保护现状仍然并不乐观。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个案例,以期能透视知识产权保护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自1996年起,花旗银行纽约总部委托上海一家专利事务所向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了19项专利,这些主要是具有前瞻性的配合网络技术的金融服务系统方法专利,执意构造专利壁垒,欲领先网络服务,使中资银行难望其项背。

目前,花旗银行已有两项专利获得授权,分别为电子货币系统和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及操作该系统的方法。除现金和票据之外的支付系统均是电子货币系统,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银行卡、ATM和POS机等。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更是目前中资各银行后台支撑的平台。花旗银行这两项专利分别涉及网上银行90%以上的业务和证券公司应用最普遍的网上交易业务。

花旗专利申请授权,不仅可以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从专利转让授权中获利,更为重要的是,其他银行以后一旦与其同台竞争,稍逾雷池就有可能面临被挤出市场的危机。花旗银行在美国已取得几十项网上银行商业方法专利。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迟早要放开,网络银行的发展会越来越快,其中专利技术的分量越来越重,本着专利先申请后授权的原则,花旗已是稳坐钓鱼台。”

人们需要洞见的是,花旗银行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想收几个专利使用费这么简单,专利申请象征着它要做世界范围内银行电子核心技术及标准的垄断者。在未来的中国金融市场,由于花旗银行不可能在中国建立庞大的金融网点,只有网上银行才是花旗的方向。因此,花期银行只要拿住“标准”这个“七寸”,国内商业银行将来有可能必须与它合作才能生存。

这个案例非常典型的说明了跨国金融机构利用知识产权所进行的战略布局,而这恰恰是国内金融企业的软肋。可以说,美国花旗银行专利战略逼迫中资银行加紧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金融知识产权的分类

从现阶段来看,金融知识产权包括以下几类:

首先是商标或服务标志类。其主要表明商品或服务来源的语言或符号特征。如银行的注册商标和信用卡等。

其次是专利权类。即专利给予制作、使用或销售机器,制造工艺,制造品组成成分的专利权。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如计算利率的方法,支持银行的自动提款机、实施按揭等的计算机程序、电子货币系统和数据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及操作该系统的方法,包括当下互联网金融难以逾越的企业融资电子平台的监控工具和方法,都属于发明专利类。

应该说,在金融知识产权的保护中,专利权是整个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而发明专利又是专利战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事关金融企业能否领先同行或控制全局的“钥匙”。但显然,从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申请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现状来看,近几年比过去有进步,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仍有差距。

第4篇

关键词:网上银行;监管;困难;优化路径

一、网上银行相关问题概述

(一)定义

对于网上银行的含义,学界一直聚讼不已,存在诸多争议。第一种观点为“银行说”,这种观点认为网上银行是银行。其中最主要的代表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其在1998年发表的《电子银行与电子货币活动风险管理》的报告中将网上银行定义为:“那些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产品和服务的银行。这些产品和服务包括存贷、账户管理、金融顾问、电子账务支付以及其他一些诸如电子货币等电子支付的产品和服务。”此外,欧洲银行标准委员会、美联储和英国金融服务局也将网上银行定义为银行。第二种是公司说,该种观点认为网上银行是一种公司,例如我国香港金管局在2000年5月的《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南中指出,“‘虚拟银行’是指主要(并不完全是)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电子传送渠道提供银行服务的公司,但不包括利用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方式作为向客户提品或服务的另一个途径的现有持牌银行”。第三种是“方式说”。该说认为,网上银行是一种服务方式。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将网上银行定义为“银行通过因特网提供的金融服务”。第四种是“系统说”。该说认为网上银行是一种系统,例如美国货币监理署在其1999年10月的《ICC网上银行检查手册》中,将网上银行(其又称之为因特网银行)界定为:“网络银行是指一些系统,利用这些系统,银行客户通过个人电脑或其他的智能化装置进入银行账户,获得一般银行产品和服务信息”。第五种是“金融机构说”。该说认为,网上银行是指“即采用数字通信技术,以因特网作为基础的交易平台和服务渠道,在线为公众提供和办理结算、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或虚拟网站”

本文认为,网上银行是指借助客户的个人电脑、通讯终端或其他职能设备,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线为客户远程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银行。

(二)特点

网上银行作为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客户在线提供远程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与传统的银行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

1、网上银行具有虚拟性,这是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最主要的特征。与传统银行只能通过柜台面对面的服务方式不同的是,网上银行主要是依靠虚拟的网络平台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通过网上银行得到的金融服务并不是直接由某位工作人员直接提供的,而是由网上银行的经营主体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的。客户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交易并不能得到纸质的凭证,而是通过电子信息的形式储存在网上银行的系统中。

2、网上银行具有信息不对称性。网上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主体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这一问题,这种不对称性使得客户只能单纯依靠网上银行公布的信息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选择,因此这种信息的公布必须有必要法律的进行制约,广大客户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3、网上银行具有节约性和开放性,与传统银行相比,网上银行大大节省了交易费用和运营成本。网上银行不需要真实的柜台和工作人员,只需要计算机设备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建立网上银行,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而且这种服务不受地域的限制。

二、我国网上银行现存的主要问题

网上银行特殊的运作方式和网上环境,使其具有了无时间、地域、空间的虚拟特性,对传统银行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我国网上银行的发展正在不断加快,但监管体制的发展明显滞后。

首先,网上银行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制度不系统。与传统银行相比,网上银行在产业组织、业务种类、经营管理模式、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都已有所变化,传统的监管模式已不能对网上银行进行有效监管。我国对网上银行的监管基本上沿用机构监管和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监管机构有银监会、信息产业部、新闻出版署和公安部。不同机构在监管思路、重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对同一网上银行业务流程和合规性与风险判断的不同。同时,各机构间的协调难度大,难以形成一套全面的监管制度。

其次,监管实效有待提高,综合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加强。在日常监管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规章,监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和业务知识,检查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在市场准人方面,实际监管效果也不理想,不少银行在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时并没有经过人民银行的审批,经人民银行批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也存在着未按《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提交安全评估报告的现象。在风险控制方面,目前主要注重对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的控制,忽视了对网上银行发展的战略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监控。对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的监管又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识别、监测、评估和处置手段,而流于形式。

最后,立法滞后,存在监管真空网上银行的出现,不仅给我国而且给全世界法学领域引出许多空白点。网上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也需要创新,要有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正常发展。我国对网上银行的监管除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上银行法规依据不足的矛盾之外,在其他法律方面,国内除了原有的国家安全法、保密法以外,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法律非常有限,未对网上营业活动的参加者设定任何合法性,不能明确网上银行业务中的数字、电子凭证的有效性。从而导致网上出现的法律纠纷无法可依,加大网上银行的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严重阻碍了网上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我国网上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是网上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网上银行的诞生是银行领域的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因此对网上银行的监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一)严格市场准入。市场准入监管主要包括机构、人员、业务和资本,网上银行的市场准入还包括发展模式问题、业务定位问题、外包问题和从业人员问题。我国对市场准入的监管主要针对的是网上银行业务的准入监管。基于这一点,银监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网上银行业务审批和监管制度。

(二)加强监管工作的针对性。监管机构可适当地增加若干对口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力度,增强监管效率。对网络银行的对口监管模式,不但可以更好的适应网上银行业务无缝运行的特点。而且可以避免因不同部门在监管思路、重点和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对同一网上银行业务流程的合规性与风险判断的不同。消除了多头监管中协调的困难,有利于形成全面的监管制度。

(三)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评估风险是管理和控制风险的前提,它通常包括三个步骤:识别风险、确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暴露是否在银行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网上银行业务的即时性、潜在性和与技术相关风险快速变化等特征,加大了银行识别风险的难度,因此,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特别重要。较为成功的风险评估体系有:1979年,美国启用骆驼评级体系,用于识别银行业务风险即内在风险;英国RATE监管模型、针对银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和管理是否充分的。

(四)完善网上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的网络信息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将纠纷发生率降到较低的水平;也便于银行客户与投资者充分地了解银行的运作状况,从而避免他们可能遭受的损失;还能使监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并且有利于促进银行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下进行审慎经营。因此,应当为网络银行制订较之与传统银行更为严格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规则。这主要包括要求网络银行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定期在其网站上向社会公众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关于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公允信息。

参考文献:

第5篇

随着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相继启动私人银行业务,国内商业银行进军私人银行领域又掀起了一个。从今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有望步入全面竞争时代。据介绍,私人银行业务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当中层次最高的个人金融服务。根据欧美市场经验,私人银行业务带来的利润能达到零售客户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去年3月中国银行在中资银行中率先推出了私人银行服务,其后招行、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宣布成立各自的私人银行中心,服务对象大都是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客户。今年以来,在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启动满周年之际,中资银行布局私人银行市场明显提速。此外,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也有望在上半年推出这项业务。“相比去年,今年国内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提速,表明各家银行已经对这项业务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达成了共识,意味着国内银行对这一市场的争夺开始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国内银行加速开办私人银行业务原因有三:一是这项业务本身利润率高、回报优厚,有助于银行实现盈利的快速增长。二是出于自身战略转型的考虑,特别是在今年信贷紧缩的背景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以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减少银行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三是布局业务空白点,目前中国大片的高端财富市场仍未被开垦,而与外资银行相比,这一领域也是中资银行的短腿,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中资银行的必然选择。私人银行业务其实是银行服务中高端市场的一种延续,是对个人银行服务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近期私人银行业务的竞相开办,也标志着中资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需要指出的是,私人银行业务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除了对客户财富进行合理的投资规划之外,往往还涉及法律、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非金融类的增值服务,这对中资银行来说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发展私人银行需要循序渐进的原则,国内银行可参考起步、扩张、创新三阶段的发展路径,在客户、产品或服务、渠道、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逐步实现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私人银行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国内私人银行团队中年轻人较多,虽然专业背景、个人综合能力都不错,但是缺乏经验,很多国外的私人银行家,都是在行业中工作了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经历了长期工作的历练和几轮经济周期,经验、阅历都十分丰富,而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还刚刚起步,人员的认证体系、培训体系都不完善,客户经理经验有待积累。人才缺乏成了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2.银行产品研发和创新不够

当前私人银行产品创新机制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要求金融企业分业经营,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产品综合化水平很低。银行除了提供各类标准化产品之外,难以适应复杂的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只能更多专注于服务形式上,如服务团队配备、专属场所、亲情服务等等。但服务的改善有时并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很难为客户的资金起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这成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又一个瓶颈。

3.金融市场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私人银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由于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普通理财业务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不同,原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已经不适用于私人银行的业务,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私人银行的业务很难完全开展。

三、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对策建议

1.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及客户关系,争取潜在客户由于长期的经营,国内银行已经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在庞大的个人业务及理财业务之中蕴藏着大量的富裕人士。国内银行必须付出努力去发掘这些私人银行业务的潜在客户,尤其是在我国富裕人士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国内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在这几座城市的经营网络重点发掘高端客户群。

2.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队伍针对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的局面,国内银行在紧跟国际潮流。加大对相关员工进行专业教育和培训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服务水平。商业银行要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私人银行业务人才,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和开发力度。

第6篇

关键词:责任会计制 建设银行 现状 执行对策

在以前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彻底开放的时候,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仅承办政策性的相关业务,还兼顾办理商业性的业务,这就导致了业务划分含糊不清,对应的责任承担不明确,很难自主的进行经营,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在银行实行会计制度是对资金的一种保障,也有利于进行内部的控制工作。在近几年,为了贯彻落实该制度,各个商业银行都采取对应措施来增强执行力,建设银行也不例外。但是综合各种的客观因素,该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不够成熟完善。所以该制度的推行还任重道远。

1目前银行会计制度的现状

自从金融市场完全开放之后,商业银行逐渐走向国际,责任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银行愈加的重视会计制度和风险收益之间的配合。金融全球化的加深,使得各个国家都对资本以及其风险收益重视起来。在国外的商业银行早就意识到了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其早已贯穿在日常经营中的每个环节。而国内的建设银行也大力的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其培养成竞争力的一部分,并对相关员工着重培养。

所谓的会计制度就是指银行对日常的交易以及财务问题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分类以及总结归纳,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该段时间银行的状况。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则。每个银行都会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业务量,并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会计制度。建设银行推行责任会计制度是现在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综合目前各类商业银行的状况,还不难发现一些很客观的难题:

第一:银行内部的财会制度有待完善,导致的风险比较明显。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一些实用、一致的会计制度更新较慢。目前建行业务渠道较多,且都相互独立,但使用电子对账的目标远远未达到要求。一些小地方的支行业务办理所设岗位繁多,流程偏长,更有甚者是前后台的业务脱节。这样不仅会导致业务办理会频频出错,对风险的控制失效,导致核算人员匮乏的情况愈发严重。

第二: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待提高,各岗位的考核有待规范。现有的财务会计人员没有专业的考核系统,有可能导致业务办理的拖拉,办公的效率不高。随着时代的进步,银行财会岗位对任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其他的计算机使用方法以及法律方面的知识,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另外,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应有相应的系统进行考评,规范操作流程。强化银行财会人员内部培训,加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度,适应工作需要,。

第三:和银行业务相对应的政策以及法律繁多,且更新频繁,掌握起来并不容易。比如旧的关于支付结算方式的对应规定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社会,新的相应法律更新迅速,银行相关人员掌握不牢导致脱节。另外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对相关政策不够明确,在执行过程中也就不太容易。所以导致商业银行在稳定金融的工作过程中,往往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完善的银行责任会计制度对银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银行的高层管理都应该重视起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执行。落到实处。因此建设银行要推行责任会计制度,找出会计制度的不足的地方是目前工作的关键。

2银行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的具体对策

2.1充分考虑税收政策的因素

目前的财务制度是由国家税务局所颁发的,但伴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改变,很多财务方面的规定也都发生了改善。尽管每年国家税务局都有进行书面的,但是其并没有正式的归入财务制度,这也就给银行相关工作人员的掌握带来了阻碍。银行财会人员在进行业务办理以及清算账目的时候就处于被动,执行力达不到,导致两者之间产生脱节。

2.2完善会计制度,适应银行发展

伴随着近几年外资银行的注入,国内的商业银行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立法的滞后,使现行的会计制度对同时的金融方面的关注不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可能会给银行业的发展埋下隐患。会计制度的不够完善很难给银行提供全新的信息。所以会计制度的完善对银行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情况下,要尽可能的根据新情况来制定新的制度规则以跟上发展的需求。

2.3强化专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职业的判断能力可以很好的证明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相关会计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银行责任会计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求会计把对企业财务有用的信息都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就可以督促会计人员自主的加强自身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才可以对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反应。

2.4改革风险以及内部的控制体制

我国当下银行实行的会计制度,不能很好的满足银行稳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进行制度的制定时,没有考虑到对应的支撑,因此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并不能稳健的执行,执行力度不够。目前,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体制不够完善,体系不够健全,加强对财会人员进行事中、事后账目的监督以及核对,对银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银行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由于其自身的特性,银行的发展态势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会计制度还是有很多的缺陷。建设银行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创新,深化改革,使新的责任会计制度更加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第7篇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对外贸易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贸易融资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资产管理业务,并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我国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时间不长,其相应的资产管理以及风险管理还不够充分,更难以有效适应我国快速增长的贸易融资需求。但早期我国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管理不够完善,贸易融资风险频发,不少银行因此而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因此,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较高风险,商业银行开始逐步“惜贷”,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风险,但也使得贸易融资难以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外贸易的发展空间以及拓展层次需求较高,国际结算工具也在不断地丰富,并呈现了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其风险水平逐步加大。从我国商业银行角度来看,应积极的稳妥处理好贸易融资的业务需求,不断地拓展我国贸易融资发展的空间,进而使得我国对外贸易资金的需

求能够得到满足。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1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防范管理体系

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需要进行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通过风险技术的手段,来提高对整个业务操作水平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并进而充分协调好相关部门和银行之间的相互协调的作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的过程中,所采用的风险技术管理手段还较为落后,商业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对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并没有进行相互的配合,缺乏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缺少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有效管理,部门之间的贸易融资管理往往处于较为松散的管理状态,对于贸易融资风险的预警和发生风险后的及时解决,都形成了较大的障碍。从信息手段的使用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都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信息管理手段,但对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使用还较为落后,在风险管理上不能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使得难以对贸易融资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难以对贸易融资的状况进行掌握。部分商业银行在贸易融资管理中还主要是处于定性分析的角度来开展的,没有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难以从整体上对贸易融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利用金融工具进行规避的就更少了。

1.2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无序竞争破坏了风险管理标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贸易融资活动还不够成熟,贸易融资市场发展尚处于不断地完善发展的状态中,各种约束机制建立不全,业务竞争尚处于无序的状况,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的标准体系。特别是各个商业银行逐步开展了国际结算业务,并软软的开展了贸易融资活动,为了获得对市场的竞争,各个商业银行不是从服务水平提高来进行相应的改善,更多的是通过业务单一竞争的形式,来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份额。各家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增长率,往往降低了风险管理标准,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客户,对客户的相应资信检查标准也逐步放松,贸易融资的风险难以有效地进行控制。这些做法破坏了风险管理的标准,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1.3 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完善

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很多相关的业务活动,不仅仅是和融资业务和贸易活动星湖联系,而是需要和国际金融活动,以及质押担保等业务相互联系,这些业务的开展,这些业务开展存在一定的法律边界问题,也就是我国对于贸易融资方面的立法较为落后,特别是对于贸易融资的相关定义性概念都没有完善,比如对于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如果维护,如何确保单据的法律保护等等。由于相关概念不能准确的界定,在发生法律纠纷后,难以对贸易融资活动提供合法的法律保护,使得贸易融资的业务风险激增。

2 完善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考

2.1 建立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经理审批制

建立贸易融资风险经理审批制的宗旨是减少审批层次,减少商业银行在进行贸易融资的过程中,和上级行在业务受理过程中的审批时间问题,减少层层说审批的过程,在确保风险控制的情况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为了提高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在人员选聘过程中,尽量拓展人员招聘的面,而不仅仅局限于商业银行的内部进行人员的选聘。在人员管理上,风险管理的经理应采用垂直管理的方式,应集中于总行进行统一的管理,将风险管理工作和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工作分离,人员的分离也有利于风险管理政策的贯彻落实。在对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经理进行考核中,要侧重于专业能力和业绩开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并按照业务风险度和客户信用等级,设定各风险经理的审批权限。商业银行在进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情况和业务特点,采用有差别的授权审批方式,根据市场变化以及操作人员的管理情况进行相应的审批方法的制定,并采用 “因人授权”,也可在提高客户评级准确性的基础上,采用“因客授权”,对于一些特定业务,也可以采用“总量授权”,通过资产负债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2.2 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处置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授信客户在发生经营风险后,其相应的信用等级会下降,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内部建立的预警系统应及时的进行风险预警,对没有进行授信的业务进行授信停止,并积极的对已经发生的融资款项进行及时的事收回,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国际贸易融资的授信过程中,往往是进行循环使用的,客户的相关业务活动也是紧密相连的,并形成了较为紧密的资金链条,对于某一个客户如果出现的贸易融资风险,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贸易融资的资金链条。因此,对待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应谨慎对待,不能因为贸易融资风险影响到整个正常贸易融资活动。在进行风险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措施对待,并积极有效的进行风险化解,商业银行要积极和企业之间取得联系,并逐步压缩相应的授信存量,对于已经无法收回的部分,商业银行应积极地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的收回各种款项,确实无法收回的款项,应积极采用各种风险保全措施,必要情况下,采用诉讼保全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处置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按照国际处理的惯例进行,积极参与国际惯例处理方法,积极采用相应的司法程序,进行积极主动的处理,最终以“和解”方式协调解决。

第8篇

我叫***,做为一名金融专业的学生,我此次选择了**银行做为实习单位,此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xx银行的实习工作,充分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我此次实习的岗位是银行大堂经理及综合柜员。而此次实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2个阶段:

一、培训阶段

(1)通过培训了解单位基本情况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企业文化和营业网点安全保卫等。

(2)学习掌握人民币的基本方法,鉴别钞票真伪的主要方法和数钞的基本技巧及零售业务技能操作的训练。学习银行卡及基本知识。

(3)学习银行的基本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银行的储蓄业务如定活期一本通存款、整存整取、定活两便、教育储蓄等。银行的对公业务,如受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签发银行汇票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如贷记卡、准贷记卡的开户、销户、现金存取等;联行业务;贷款业务等。

(3)学习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科目设置与账户设置,记账方法的确定等。区别与比较银行会计科目账户与企业的异同。

(4)学习外汇英语及中行柜台营销技巧与服务礼仪。并进行零售业务的综合操作测试。

二、实习阶段

(1)跟支行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及银行相关各种文件

(2)跟综合柜员学习银行基本业务操作

(3)跟大堂经理学堂营销技巧及解答客户咨询

三、实习内容:

(一)跟支行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及银行相关各种文件

在实习的前几天里,我主要跟主任学习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及银行相关各种文件。一方面要学习相关的实务操作,其中会计占决大多数,既要强化已有的知识,还要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学习人民银行下达的相关文件。结合中行金融报,金融研究等杂志刊物,了解银行改革的方向,动态。银行的创新和进步,是与国外银行竞争的基本条件。所以银行从上到下,都要树立一种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对于4月在各支行开展的“atm机竞赛”活动就是要提高银行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其服务理念,以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满意。同时通过实习还让我们了解银行的业务,中行的业务结构较为多元化有公司业务,个人业务,资金业务,网上银行业务以及国际业务,西大街支行主要划分有4个板块,有对公业务,对私业务,其他业务以及和平安保险公司联合的平保业务等。我实习的主要是对私业务,主要包括个人结算、银行卡业务、个人理财类产品为主的个人中间业务体系。

(二)跟综合柜员学习银行基本业务操作

在学习各种相关银行知识的同时,我还积极向综合柜员学习银行基本业务操作。因为现在银行是实行的柜员制,所以我并没有机会去进行实时操作,所以能做的就是把培训时的技能操作和综合柜员的操作结合起来,寻找两者的不同,并记录下不同业务类型的交易码和分析码及特殊业务的类型。但是就是从旁边的学习中,我同样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当银行提出从以产品创新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转变的原则时,就是对业务员最大的挑战和考验。业务员所要求的不仅是熟练的业务操作,更应懂得如何同顾客交流,为顾客服务,服务优于管理,一个好的管理者更是一个好的服务者。起初对于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的管理者的生活在这彻底改变,报纸是了解客户,了解银行的手段。茶是服务于客户的。“创建学习性组织,争做学习性员工”每个员工勤奋学习的精神,带动着银行业务的广泛开展。通过与业务员的接触,我还了解了银行的操作流程及储蓄业务方面的知识。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及外汇业务等.对于每一笔业务,我都学习了其abis系统的交易代码和操作流程,业务主要可分为单折子系统和信用卡字系统两类.此外我还学习了营业终了时需要进行的abis轧账和中间业务轧库,学习如何打印流水,平账报告表,重要空白凭证销号表,重要空白凭证明细核对表,审查传票号是否连续金额是否准确,凭证要素是否齐全等。以及明白了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重大意义。

(三)跟大堂经理学堂营销技巧及解答客户咨询

在实习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除了跟综合柜员学习银行业务,分钞、扎钞外就是是跟大堂经理学堂营销技巧,维持大堂的排队秩序及解答客户的咨询。在大堂工作要特别注重礼仪,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成天与客户打交道的大堂经理,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名誉,所以一切都要小心谨慎。经理告诉我要做好大堂的礼仪工作,就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干练、稳重、自信、亲和。营业中的礼仪主要有四大内容:(1)解答客户问题。(2)营

业中分流客户。(3)维护大堂秩序。(4)适当理财产品的营销。其中解答客户问题就要求大堂经理必须了解银行的每一业务及其操作流程,所以要想做好一个大堂经理,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面。因为中行职责有外汇类职能所以在中行做大堂经理时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引导外籍顾客的外币储蓄及兑换工作。

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毕业前的实习,除了让我对xx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了一定了解,并且能进行基本操作外,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作为一名一直生活在单纯的大学校园的我,这次的毕业实习无疑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前的一个平台,为我今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首先,我觉得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扎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岗位负责,要对自己办理的业务负责。比如:如果是一个柜员的汇款业务没经其他柜员审核,汇款就不会发出,柜员就会受到风险处罚。如果是不小心弄错了钱款,而又无法追回的话,那也必须由经办人负责赔偿。所以在办理与银行现金有关业务时一定要谨慎细心。

其次,我觉得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上岗位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更快的完成角色转变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问题。走上社会之后,环境,生活习惯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仍把自己能学生看待,必定会被残酷的社会淘汰。既然走上社会就要以一名公司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我觉得工作中每个人都必须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比如,挂失业务办理时需要本人亲自持本人身份证件办理。而在实际业务发生时往往很多人因为身份证丢失而持本人户口簿或他人持身份证为丢失人挂失等虽然可能明知是本人,这些都是不被允许的。而当对方有所疑问时,也必须要耐心的解释为什么必须得这么做。现在银行已经类似于服务行业,所以职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尤为重要对于客户的一些问题和咨询必须要耐心的解答。这使我认识到在真正的工作当中要求的是我们严谨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并虚心向他人请教。

最后,还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所以今后在工作之余还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银行相关知识,早日通过银行理财师的考试,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致敬礼

第9篇

为了拟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以对公司合同及各类事项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另,法务部计划对格式合同进行常规修改,使其更符合实际操作和公司利益。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银行年度法治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银行年度法治工作计划1

为深入推动“六五”普法的开展,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的金融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治行的水平,推进法治央行进程,根据南京分行的总体要求,结合我中心支行工作实际,现制定20__年度金融法制宣传工作计划如下:

一、突出“法治央行”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法治理念

二、

一是开展“法治央行推进月”活动,进一步宣传“法治央行”建设的要求和标准,调动全行员工参与“法治央行”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组织系统学习《南京分行“法治央行”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和《南京分行“法治央行”考核验收标准》。

二是在中心支行系统内部开展“法治央行建设大家谈”活动,征询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对“法治央行”创建以来的意见与建议,通过讨论与献言献策,提高各单位、各部门对“法治央行”考核验收的参与度与支持度。

三是围绕“法治央行”主题,编印其他单位部门的经验与做法,供各部门参考学习,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与人员参加上级行的法律业务竞赛活动,以赛促学,进一步推动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营造建设“法治央行”的浓烈氛围

二、突出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将依法行政相关理论、制度等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框架中,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二是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积极探索适合行政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新形式,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培训、讲座、案例分析、观看影视作品等形式,充分运用网络、视频等先进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坚持开展以案说法,剖析典型执法案例,研究带有普遍性的执法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指导、规范具体执法工作。

三是充分发挥普法联络员的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出台普法联络员工作制度,明确法律小组的定位,限度发挥法律小组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召开普法联络员工作会议及法律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受训人员的辐射、带动作用,由普法联络员负责所在部门的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员工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突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金融知识教育普及程度

一是深化“送法下乡”活动。把金融消费者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开展送金融知识法下乡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沿路流动宣传等形式,讲解票据的使用和管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向社会宣传金融法律知识支付结算、农民工银行卡、国债、以及人民币辩假识假常识等金融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老百姓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识,享受更多的金融产品,正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金融合法权益。

二是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引导企业自觉守法。根据新形势下金融监管的要求,深入辖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对金融法律法规政策的需求,针对企业在办理业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方法,及时告知企业,积极引导其自觉守法。利用执法文书、政策建议书等形式,通过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金融法制观念,帮助其建立自律机制,促进守法经营。

三是深化群众法制宣传活动。以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进社区、进街道活动,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接受群众咨询,发放宣传资料。运用板报、专栏、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金融消费行为,帮助群众提高金融权益保护意识。

四、突出宣传形式的创新,提高金融法制宣传的实效性

一是定期召开金融机构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将金融法制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向金融机构着力宣传人民银行的依法行政工作,营造更为有利的金融法制环境。

二是切实组织好“12.4”等法制宣传日活动,早计划、早安排,突出主题,广泛宣传、营造声势,扩大金融法制影响,彰显法治央行形象。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在行政服务大厅和金融机构网点设立金融法制宣传点,注意运用法制宣传资料、板报、宣传栏、挂图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

三是高度重视运用媒体进行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互联网等形式,加大金融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质量和水平。继续参加电台举办的“行风热线”节目,与百姓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扩大交流的范围,扩大宣传影响。

四是发挥“金融服务网”网站的作用,及时更新网站的相关内容,创新条件开通依法行政宣传专版,通过法律解读、政策导向、普法咨询等形式向人民群众宣传金融法律知识,切实发挥门户网站在对外宣传、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和内外交流等方面的窗口桥梁作用。

五是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法制教育。聘请法院、检察院及相关法律界人士来行开展讲座、培训、座谈等,提高执法人员秉公执法、行政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银行年度法治工作计划2

根据目前公司法律工作的现状,2016年度法务部工作的重点将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修订、完善公司规章制度

公司的规章制度是按制度内容及部门工作需求进行归口管理的,2016年计划按原分类对制度进行修订。法务部拟在2016年对公司规章制度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根据汇总的问题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二、合同及法律文件的审查 1、日常合同的审查:

合同及法律文件的审查是一项日常工作,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审核审查保持自收到文本1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提出相应的书面法律意见或进行相应的修改;重要合同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目前情况,法务部将拟订公司合同管理办法以对公司合同及各类事项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另,法务部计划对格式合同进行常规修改,使其更符合实际操作和公司利益。 2、合同履行风险防范:

了解公司内部及各分公司已经签订的合同的履行情况,根据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预测,做好合同履行的风险防范。并通过对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汇总,进一步完善后续签订的合同条款。三、法律咨询与培训

2016年法务部除了工作时间内随时接受各部门的法律咨询,并及时给予答复,并对咨询情况予以登记;

另计划,与人力资源培训组配合,联系公司的顾问律师,做好公司法律培训工作。根据公司目前的情况,法务部拟重点就《合同法》、《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法》以及其他新颁布的与公司经营有关的法律进行培训。四、敦促各分公司合同档案的建立

由于各分公司都已经成立,且并没有统一管理合同,2016年将拟定合同管理制度。优化管理。 五、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2016年法务部在做好法务部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将加强学习新的知识,2015年本人已经通过法律事务成人本科的考试成功入学,年底已购买《合同法》《合同法解释》《公司法》《公司法解释》《合伙企业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公司投资、并购、融资、上市法律政策应用全书》。2016年扎实专业,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银行年度法治工作计划3

法务部根据目前公司的工作情况和工作需要,坚持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为原则,以高效、高准确率和自律为法律服务准则,结合企业法律工作的特点和公司法律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法务部工作计划。

一、合同及法律文件的审核、起草

1,协助巩固和完善合同及法律文件审核的机制,加强合同审核的有效性。

2,进一步完善合同范文的修改和制作,使其更符合实际操作和公司利益。

3,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审核保持自收到文本2小时内审核完毕,并提出相应的书面法律意见或进行相应的修改,但特殊情况除外。4,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件的起草自详细了解相应的具体内容后4小时内完成,但特殊情况除外。

5,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审批流程,完善管理制度,尽可能降低公司的法律风险。

6,保持敢于直言的风格,大胆地提出合同中所在的风险和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法律依据。

二、法律补救功能中的计划

1,协助公司有关管理部门及业务部门对公司债权进行清理

- 1 -

和催收,接到相关要求后2天内开始行动。

2,在清理和催收中,发现重大法律问题立即向相关部门提出警示,同时向公司报告相关案情,使领导迅速作出决策。

3,接到诉讼请求后,自领导批准之日起15日内完成法院立案。

4,发现需诉讼的案件,有义务向公司报告情况,并建议提请领导批准起诉。

5,对起诉或应诉案件的,大多数保持自行。 6,做好诉讼前与对方当事人协调谈判工作,争取双赢。 7,诉讼案件做到有求必应、认真负责、及时完成。三、知识产权管理计划

1,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协作,争取申请“上海市着名商标、“驰名商标”等荣誉,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含金量。

2,按公司需求,高效、高准确率地完成商标的申办注册工作。

3,做好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四、法律培训和宣传计划

1,根据公司的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采用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公司所有在工作中需接触法律的业务、采购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法律培训。

- 2 -

2,拟对公司涉及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知识点的培训。

3,在进行法律培训的同时,法务部不定时地解答法律咨询和进行法律宣传。

五、自身素质提高

第10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大力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农村 金融机构 电子银行产品 研究

对于现在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来说,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在产品以及服务方面的形式创新,不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农村金融机构加快推进现在先进经营战略快速转型,积极应对金融市场竞争,推进各项金融业务快速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一、电子银行产品现在的发展现状

现在我们国家具有电子产品的银行都是实力比较强的银行,在各个大城市中银行电子产品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并为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在农村地区,相关的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较少。并且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功能方面不够齐全,并且缺乏亮点的产品;二是,对相关产品在宣传的力度上不到位,没有形成品牌的效应;三是,对售后服务质量方面,用户的口碑不好;四,对相关产品的认识不够全面,加强相关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金融监管的难度较大

现在,相关的银行监管部门对于农村中新型金融机构采用的是“低门槛、严监管”的模式,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农村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条件,同时增加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覆盖面。需要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并对金融机构实行刚性的市场退出约束,但是现实情况总是存在缺憾,要想在监管中真正的实现“严监管”,存在的难度依旧非常的大。由于准入门槛的降低,在农村地区新增加了很多金融机构,使得相关部门的监管任务大幅的增加,逐渐的出现了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再就是相关监管政策以及银行的经营业务不断的增加,但是部分工作人员的知识有限,监管的工作难以真正的做到位。

(2)银行经营的成本方面较高

在目前阶段中,在农村地区银行的客户身份主要是农户以及农村中的小型企业,并且种植以及养殖业的贷款业务相对较多,这样的业务本身的利润就比较的低。再就是农民的居住地点,比较的散远,这些因素使得农村的金融机构在经营的成本上偏高。要想在在农村的金融机构中加快电子产品的建设,就更需要硬件以及软件方面的支持了,需要在成本上进行投入,所以在经营成本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农村的金融机构推进电子银行产品建设的策略

(1)增强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相关的监管部门要根据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制定出特殊的监管计划,制定出严格的监管流程以及制度,这样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给予金融机构帮助。加强其在农村发展的规范性,使其能够在农村地区健康且规范的发展。在进行新产品的发展以及相关电子产品的研究方面就能更好的进行工作了。

(2)加强政府对其的扶持力度

金融机构能够健康的发展,能够维护农村地区的金融秩序,促进相关金融机构的发展,也能为电子产品的开发与优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支持。现阶段,正是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由原先的试点逐渐的进入发展期的重要阶段,所以很多的方面都是需要政府大力的扶持。所以要制定起完善的法律法规;再就是,金融监管以及地方的政府要运用好财税杠杆以及货币的工具作用。

(3)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电子产品的功能

从我们国家目前电子银行产品的发展经验看,一个地区其电子银行的相关业务如果已经发展起来,必定是由于某个电子产品其本身所具有的亮点带动的,并且各个地区的电子银行的业务是不一样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共同点,那就是能现在的电子渠道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一个电子银行产品,其具有自己独特的亮点是十分重要的,在农村的金融机构中创新出适合农民使用的电子产品,也是一种亮点。

(4)做好相关产品的营销管理,提升效率

因为农村地区人们的信息以及思想方面都存在些许的闭塞,所以可能会出现人们对电子产品不认可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方式,让人们觉得可信的方式来对电子进产品进行推广与宣传。电子银行的产品在进行营销的时候是比较困难,因为其是一个长期并且持续性非常强的工作。对于银行中的柜面人员来讲,更需要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工作人员在传统的窗口进行工作的时候,要有营销的意识,要积极主动的推荐电子产品。明确好柜面人员对电子银行产品进行营销的相关目标以及需要担负的任务。当客户需要办理业务的时候,要积极主动的了解客户的电子银行产品开通情况,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向客户推荐金融机构的相关电子产品。再就是,要抓好大堂联动营销的方式,并充分的发挥金融机构中大堂经理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客户的识别作用,在进行推荐的时候,重点向年轻的客户、刚开卡的客户来进行相关业务的介绍以及推荐,满足客户的需求。当客户需要的前提下,在大堂经理的引导下,完场相关表格的填写,这样就能减少客户在柜面前排队等待的时间了。

结语: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推荐电子银行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客户需求产品的前提下,工作人员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当客户对产品了解不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要为客户做现场的演示,帮助其在现场下载相关的证书等,进行演示,这样能够使客户在第一时间对产品的功能以及业务做好了解。进而提升产品的使用率。

参考文献:

[1]黄明.目前电子银行产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农村地区金融合作机构在当今时代的发展.2009(07)

第11篇

1 银行业风险及其预警概述

银行资产与银行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即为银行风险,而银行风险包括两种。第一种即为政府部门、银行机构和非银行机构以及居民家庭等从事银行活动所引起的风险。第二种即为银行机构在进行银行活动时会遇到的风险。本文主要对第二种进行相关分析。而银行风险早期预警也就是银行监管当局根据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坚持审慎经营原则的前提下,选定可以对银行风险迹象进行反映的一系列指标,从而运用比较规范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对银行风险进行有效识别。

2 银行业风险的早期识别与预警分析

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银行风险进行识别,再对其进行处置。银行监管可以通过对银行风险进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得到相关状况,进而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对具有较高风险和破产倒闭可能性较大的机构进行识别,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倒闭的可能性。

2.1 现场检查分析

而要对银行风险进行识别,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即为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可以对银行业务活动进行直接的实地检查,从而对银行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及时发现非现场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银行业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流动性与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等等。然后,可以综合评价银行的整体风险状况。

2.2 非现场监测识别分析

现场检查具有比较高的成本,而且资源比较有限。因此,仅仅依靠现场检查来对银行业风险进行控制与防治是不够的。要满足对银行风险进行防范与化解的客观需要,则还应该采取非现场监测手段来对银行风险状况进行识别。而非现场监测可以对银行报送的报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连续的收集,从而对其进行整理与综合分析,再对银行的风险状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警以及监测同时,还可以对现场检查的对象以及重点进行明确,从而能够对现场检查力量进行合理分配,以实现现场检查效率与检查质量的提高。

2.2.1 经验判断分析

在判断银行风险状况时,主要是根据监管经验来进行,监管人员的经验及其主观判断对银行风险的有效识别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2.2.2 经济计量模型分析

把反映银行风险状况的特征财务比率作为变量,基于该变量建立一个标准经济计量模型,可以对某种性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比如银行破产倒闭或者银行获得某个等级的风险评级结果。这种模型有利于及时发现银行业经营活动存在的危险信号。这种模型也可以被称为银行风险早期预警模型。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情况下,某个指标一旦发生变化,则会对银行发生破产倒闭可能性产生边际影响,或者对银行获得某等级风险评级结果的可能性产生边际影响。而银行风险早期预警模型可以对其进行比较客观,而且准确的评估。同时,该模型还可以考察各个指标,将各个指标之间存在的微小却很重要的相互作用捕捉出来。银行风险早期模型可以对银行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是非现场监测非常理想的工具。

2.3 对银行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完善

银行监管当局应该对银行风险预警体系进行完善,对相应指标体系进行灵活的调整以及优化。另外,还需要采取有效的配套措施以完善银行风险预警体系。

第一,专业人员通过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来管理银行风险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数理分析能力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理论等等。因此,银行监管当局还应该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第二,银行仅仅建立风险预警并不够。银行的实际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指标体系的构成与适宜值的确定都需要根据其变化来进行不断的改进,从而实现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第三,银行监管当局应该提高社会金融风险防范的意识,并且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舆论途径对高息放贷和乱设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危害进行宣传。人民银行应该努力取得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配合司法部门依法收贷的行动,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第四,应该将金融机构实际的营运状况公开,适度增加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的透明度,清除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防止银行风险的持续蔓延以及累积,降低社会成本。

第五,应该加强银行内控体制,并且对其进行监督,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另外,应该对操作风险给予高度警惕,对银行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第六,应该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吸收各国的成功经验。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得到了深化,任何一个国际率先出现金融危机,都会使得其他国家与地区受到波及。因此,世界各国应该联合起来建立比较完善的全球金融危机预警系统。

第1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风险防范

随着国内金融系统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金融系统的改革使商业银行在面临较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商业银行作为直接经营资金的特殊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然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经营风险,商业银行需进一步完善相关体系及规章制度,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商业银行健康良性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行业特点及笔者的从业经历,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整理规章建立制度,而是将内部控制融入到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当中去,各个业务环节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形成良性动态机制,及时有效的防范各类经营风险。部分会计人员未能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岗位体系不能高效运转。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存在岗位分工不明,控制力度小,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较难适应当前内部控制的需要。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度较低,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把控,操作违规意识不高。未建立健全人事激励机制,没能对领导干部的权利进行相应的控制,其个人决策行为、业务行为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存在较大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风险防范的规章制度不够系统化,较为琐碎,不利于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内部控制的全面学习,从而应用成效往往较低。各部门各自为政,每个部门的会计核算规则由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自行制定,会计核算规则、会计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统一,削弱了内部控制的力度。各个控制系统未能有效结合,全面控制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未能结合银行实际,有的甚至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失去了内部控制的存在意义。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较为薄弱,系统开发投入不足,机房控制管理和数据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提高。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使银行的业务和办理业务的各种手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新业务没有及时指定相应的控制办法,出现无章可循的情况。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建立健全良好的风险评估体系

银行的经营风险普遍存在,关键是如何有效的防范、控制。现阶段,内部预警系统建设滞后,风险识别及防控方式较为落后,对相关会计业务的分析较为片面,对部分风险的认识评估还较为薄弱,识别评估能力较差,未形成良好的风险防控措施,商业银行若在风险发生后再进行事后控制,风险破坏力较大。对同类风险不能进行及时总结,不能有效规避防范银行日常经营中的风险。风险评估主要对单笔、单项业务进行评估,缺乏对银行整体经营风险的评估,且评估缺乏连续性。未建立风险量化体系,对风险的影响程度不能准确评估,不能实行差别化管理。

(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会计检查辅导不到位。会计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各类检查活动,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会计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辅导,因此,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较难被发现,不能扩展发展空间。内部稽核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中发挥自我诊断、自我修缮、查错防弊的重要作用,但实际上内部稽核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浮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错误,并进行修正的作用。稽核人员配备上未按实际的工作量进行配备,对稽核人员的素质未做具体要求,导致稽核人员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参差不齐,不能较好的适应工作需求。稽核人员缺乏系统培训,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导致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技能跟不上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形势。内部审计手段较为落后,对一些风险点未能进行有效的把控,工作流程缺乏标准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一)创造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

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内部控制意识融入到工作中,实现员工的自我管控,自觉按照规章制度行事的工作作风,积极有效的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结合工作人员、设备情况,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使会计岗位体系高效运转。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将真正素养高、专业精、能力高的会计人员充实到会计队伍中。加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开展切实有效的业务培训,并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完善人事约束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员工诚信度,树立勤勉的工作态度,秉承公正严谨的工作作风,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使自身能力符合银行经营发展的要求。

(二)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

结合银行自身的经营特点,建立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结构,加大管理力度,促进内控制度与业务同步发展。梳理、归类现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整理结果对现有制度进行相应的补充和修订。建立分级授权制度,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明确各岗位责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加强对重要岗位、重要物资的控制。健全信息交流与反馈的机制,整合信息资源,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递,及时有效的对会计操作风险近视识别及防范,从而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加强对现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分析工作,及时总结制度中的优缺点,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及时更新计算机知识,坚持制度优先,有效应对新业务的出现,使新产品、新业务的进入与会计核算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的变更同步进行,实现对新业务的有效控制。有效降低新业务开展带来各种风险,尽快形成全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完善风险评估体制,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有效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敏感度,同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预警系统,还会使日常的业务操作性更强,能及时发现问题,使会计日常业务的操作性更强。预警系统会在业务办理之后,持续跟踪业务进展情况,防止风险再次发生,如若发生也能在第一时间对风险作出准确客观的判断。建立可以量化的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实行差别化管理。针对不同层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使银行内部执行时有可以参考的标准,能够根据综合评价指标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而使企业资源达到效用最大化。指标体系的建立使银行能够借助银行外部的力量对银行内部进行必要的监管和检测,内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最大程度的促进会计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四)建立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体制,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作用

组建监控小组,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控。有效的利用会计资源,合理安排工作,使监督小组不仅能够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并能够协助管理者有效的制定相关决策。建立健全内部稽核系统,提升会计人员自我管控的意识与能力,充分了解控制理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降低错误发生率。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安排熟悉金融法规、工作经验丰富、综合分析能力高的人员从事稽核工作。加强对稽核人员的培训教育,充分发挥稽核部门在查错防弊方面的重要作用。实施严格的责任追求制度,检查过程中若发现的违规违章行为,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责任追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或处分。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银行的第一道防线,在有效应对体制改革、经营环境变化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尚存在着未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风评评估评价体系不健全,内部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体系、内部监督考核机制等相关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促进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风险防控作用,减少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姜明辰,张征超.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金融市场,2016(522).

[2]曹青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天中学刊,2014(06).

[3]涂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J].金融与经济.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