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3-06-08 11:2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学业生涯规划;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1-0131-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1]笔者认为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一部分,在对一名大学生学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所学专业的倾向,确定其最佳学习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以学业生涯规划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已成为可行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因此,本文以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工作为切入点,将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

1.学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2]

首先,大学生会根据自我的核心,也就是最本能、最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而不是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表面的性格特征,来制定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这就是MBTI人格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其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是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最后,他们会衡量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及兴趣,甚至个性的融合情况,来权衡利弊制定方案,这就是Edgar Schein的职业锚理论在学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3]

2.学风的内涵

高校的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4]优良学风的基本内容包括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等。[5]

3.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学生成材和更好发展,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规划,内在解决了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而详细的学业规划进一步保障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和长期性,有效地推进了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是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结果和必然体现。同样,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大学系统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教育效果与学风建设息息相关。良好的学风为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保障,大大促进了学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顺利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良好的学风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两者的相互融合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现状

1.学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的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没有结合自身和社会的实际状况合理制定学业规划,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不能很好落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制定规划的重要性,对学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高年级学生对学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比低年级好;第三,学生制定的规划并非足够科学、实际,以至于在某种情况下半途而废;第四,部分高校对待学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相应的专业师资与实施条件。

2.学风现状

为分析大学生学风现状,笔者对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走访。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487份。其中70%的同学清楚学风建设这项工程的重要性,20%的同学仅了解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8%的同学认为自己和学风建设没有关系。

笔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在学生中存在一些现象: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对学习失去兴趣,既不重视基础课也不重视专业课;部分家长代替学生规划未来的道路,例如考公务员、考研、出国留学等,这使得学生可能会过于专注练习英语口语、培养人际关系等,而忽视正常教学课程;学生习惯了高中老师监督检查的被动学习方式,在较为轻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下不能严于律己;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造成图书馆资源的浪费。

分析上述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从高中紧张环境转变为大学的宽松学习环境,失去了学习动力,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心存拜金主义,认为有钱就能谋得好职位,继而缺乏学习动力,丧失力争上游的学习精神。建议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内容,变成“我想学”、“我要学”。第三,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不能延续高中时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建议每学期制订一套相应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第四,许多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由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孤军奋战,零打碎敲,不能形成整体效应和持久效应,导致学风建设主体性的缺失。[6]

三、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学风建设的必要性

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两者都是在共同教育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它们的融合发展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研究和实践空间。霍兰德理论指出:“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具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和问题会有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这个理论应用于学业生涯规划与学风建设也是如此。[6]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保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长期性,提高整体学风,从而推进学风建设。良好的学风又为学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做了铺垫,改变了整体学风环境

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学生通往学有所成的第一步,更为学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各高校都应该把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合理地融入大学教育当中,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要注意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方向不同,例如对大一学生重点是引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环境和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他们对学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意识和能力;对大二学生重点是积累与实践,在此阶段他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动手能力,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结合,全方位发展;对大三学生重点是信息,在这个阶段大家会选择考研、就业、出国等多条去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要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对大四学生重点是总结,在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已经决定以后的方向了,可以总结一下前三年的规划有什么不足之处,然后进行补充和修改,从而更好地与就业形势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为了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各大学不仅应注重知识上的教育,还应注重素质教育,并将学业生涯规划作为重点融入日常教学中,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引导学生有合理的规划和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风建设。

2.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

大学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所以必须要求大学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长期和全方面发展。“一切以学生成材和全面发展为中心”是大学学风建设“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内在追求的必然的映射。而学业生涯规划正是在坚持学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前提下,着眼于“一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大学生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意识,从而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素质。[7]由此可见,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大学学风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精神。

以上分析突出学业生涯规划和学风建设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开展并完善学业生涯规划来达到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十分关注这一工作,例如哈尔滨理工大学测通学院,在新生入学时举行新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旨在引导学生科学规划学业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同时推动学院学风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为进一步营造良好校园学习氛围做出贡献,锻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学业生涯提供有力保障。

四、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学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活全程

学业生涯规划是贯穿人们一生的话题,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自始至终强调其重要性,并付诸切实可行的实践。例如,对入学新生进行学业生涯导入教育,并增设一门选修课,选择相关教材向学生传授学业生涯规划的理念;邀请知名校友重返母校参加大学生讲坛,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分享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养成惜时勤学的良好习惯,以此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工程。

2.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通过打造一支专业性、综合性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分别从就业、科研、心理、考研等方面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业生涯规划。第一,专业教师除了在学风建设中起带头作用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研究的最新动态、成果,完善学生个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们制定就业规划,进而促进学风建设。第二,通过对“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国家级竞赛指导教师的培训,引导此类专业教师为学生合理制定科研规划。第三,通过学生处专职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家庭、性格等方面的了解,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第四,辅导员以往届毕业生信息库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目标和报考院校,合理规划考研、考公务员等各类考试复习时间表,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同样促进了学风建设。

以哈理工测通学院为例,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团队,曾指导06级测控专业范同学制定学业规划,该生成功签约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PwC,是世界上最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实现由低到高、由工转管理的成功转型;在教师团队的帮助下,06级测控专业赵同学根据自己所制定的学业规划,通过钻研努力荣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他是首位代表学校获得该竞赛一等奖的同学并在人民大会堂领奖;05级测控专业杨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实现由低到高、由理转文的成功转型;06级测控专业王同学凭借科学的复习计划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顺利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并实现硕博连读。

3.学业生涯规划与学生学习、政治思想教育一脉相承

只有认识到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可以成立“学风建设督察组”,定期组织学业生涯规划比赛。综上所述,学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教育管理体系。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所在学科、认清自我、把握职场未来,并且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四年整体的学习生活之中,进而将理论学习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同进步。因此,良好的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营造一个系统设计、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的生动局面,进而掀起一股学风建设热的新浪潮。

参考文献

[1][2] 宋建军,费小平.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9-21.

[3] 廖智君,余小英.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7):89.

[4] 王敏.高校学风建设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9):184.

[5] 闫衡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加强学风建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3):58.

第2篇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学风建设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学风建设是高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学风是学校关于治学、读书、做人的整体风气,主要体现在师生的日常行为之中,是一种严谨的治学作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优良的学风对于高校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弘扬刻苦、努力的精神及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价值观和学会做人、做事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高校应从学生培养与成才的视角去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内在关系,充分利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一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学风建设。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机理

1.1 职业生涯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大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定,结合时代特点,根据个人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其目标做出的有效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立足于大学生个人的特点,结合现时的外部环境,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一生。人人都渴望成功,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如愿。许多人事业上发展不顺利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选择了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并没有认真地思考一下“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因为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从而无法体会如愿以偿的感觉。有些人把时间用于追逐不是自己真正适合的工作上,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会感觉后劲不足。有的人选择工作,只用现实的报酬作为准则,哪里钱多去哪里,什么时尚干什么,以至于放弃自己本已不错的职业。但事实是,头几年这一职位在待遇上会有一些优势,但是后来差距越来越小了,甚至风水轮流转,今天时尚的过几年不再时尚了,从前挣钱容易的职业几年后挣钱不再简单,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不给自己做一个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难以理性地面对外界的诱惑。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冷静地分析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在求职前,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环境有清醒的认识,避免求职的盲目性,并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失衡,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各种障碍,坚定地朝着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前进。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设计适合本人的目标和发展通路,指导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定位,进而科学规划人生,实现人生梦想。

1.2 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对立统一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是为教学工作服务而开展的。学风是教学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根据我们对学生学风调查尤其是对大学生学风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问题的调查表明,学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重在解决学生的内因问题即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问题,其次才是辅之解决外因问题即学习的方法、质量问题。

要强调学生工作必须和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让学风建设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整合二者的力量和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学和学生工作互促共进的“双赢”效果,就必须十分重视高校扩招、院校升级、学生增多等背景下的学生工作新问题,重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既有群体性需求也有个体差异性需求的特点,找寻出一个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统一的契合点。

2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学风建设脱节的原因分析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具体表现为纪律上松懈、思想上浮躁、逃课缺课、抄袭作业、考试舞弊等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之后发现,二者脱节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方面:

(1)大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里没有家长和老师的规划与督促,自由的空间和自主式的学习成了很多人沦丧未来的开始。一方面大学生不明确学习的目的,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就不会切实参与到教学的实施中,更听不进关于纪律和制度要求,最终毕业走向社会后发现知识掌握不到位,求职没有方向,就业也成为难症;另一方面这些非大学生学风的主流现象,却已成为影响学校优良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进一步实现,更从客观上对教学工作进行了否定。

(2)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不够强。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够高,缺乏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修养,制约了教师的上课水平,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学生所反映的问题也就不能给出满意的答复,也使部分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风。

(3)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社会相对脱节是普遍的问题。大学新生们在这个年龄并不具备自主的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也不可能等专业设置改革好之后再考虑上大学,与此同时,职场也在时时刻刻发生变化。

3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前面的分析有了这样一个共识——抓好学风建设也就抓住了学生工作的根本。究竟什么才是学风建设和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机统一的契合点?经过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抓这个学风建设的主线重点在于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1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量毕业生迟迟不清楚、不了解整个社会的分工和架构,也搞不清楚自身的定位在哪里。职业生涯规划可帮助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但前提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身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的。大学生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的资源优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合理定位自身进而持续增值。现实中我们可以通过内容广泛而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来引导大学生首先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这样的活动开展得越早越好,建议在新生一入校就连同入学教育一并开展。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走好了,就为目标实现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

3.2 指导大学生科学制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职业生涯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成功的机率。生涯发展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能盲目地“撞大运”。许多时候,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受挫就是因为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好的计划是成功的开端,谚语讲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

同时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务必要讲究科学性。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划分期限的。理论上,短期规划,是指五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明确近期目标,安排近期完成的任务;中期规划,是指,规划五年至十年内的目标与任务;长期规划的时间是十至二十年以上,主要是设定比较长远的目标。实践中对于大学生而言就要是具体的把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在制定目标方面也参考的划分时期。其次要注意目标的特性。一是可行性:规划要结合实际情况,而非是美好的梦想或不着边的幻想,否则必将延误生涯良机;二是适时性:规划是设计未来的行动,确定将来的目标,因此各项主要活动,实施时间,完成时限,都须有时间和时序上的妥善安排,来作为检验行动的依据;三是灵活性:规划职业生涯目标,牵涉到的各项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规划应有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因素;四是连续性:人生的每个发展阶段须持续、连贯衔接,各阶段的职业生涯目标也要连贯衔接起来,可持续发展。

3.3 教育大学生认识目标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引领大学生制定计划来缩短差距

当今社会是一个时时变化的时代,处处都充满着残酷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学生想要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对现实,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不断去缩短同社会、竞争对手的差距。

当大学生发现自己所选的专业和最初的理解大相径庭,或者自己的兴趣完全不在此,那么学生工作者有必要帮助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现在,获取第二学历和职业素质认证的途径越来越多,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可以选择一些这样的课程,比如报关员、报检员、营销师、各类IT认证、秘书资格认证、会计从业认证等等。当然,这些都必须在学生已经选择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定位方向之后再进行,坚持按需选择,多学未必有益原则。否则,永远都会有不同的证书可以去考,都考下来是不可能的。

另外很多企业现在都开始面向大学生招聘实习生。因此我们也十分赞同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如果大学生能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到这些,并且向着成为实习生的要求努力(很多要求是单凭学校课程学不到的),相信待到毕业的时候就会比毫无准备的同学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另一个角度看率先走上社会去实践,就能够优先得到锻炼,也可以提前知晓差距,从而努力去制定实施改进计划来缩小差距。

参考文献

[1] 廖满媛等.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08(7).

[2] 兰志生.形势与政策课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0).

[3] 李瑶,崔永根,刘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推动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第3篇

【关键词】 学风建设;探索研究

【中国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91-01

学风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是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这种风气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一种良好的学风的形成需要大力的倡导,也需要教师、学生和其他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1]。学风建设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理诚信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做人之风。学风主要是指学生在学校培养教育下养成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性的态度和行为[2]。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散、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够明确。从根本上讲是由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而导致的。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很难获得当代学生的全部认同,只有牢牢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融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为一体,塑造新的理想信念教育,并让这种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帮助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部成才动力和学习动力。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是学风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受益者,这就要求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原则,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需要层次和需要结构。全面激发学生内在的成才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3]。只有不断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养正确的学习观,才能使学生激发和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才,这是大学生学风建没的基础工程。

2.建立全方位的学风支持系统.完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

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201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4]:着力加强学风建设。要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要完善学术规范,加强教育引导,将校风、教风、学风考核结果作为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要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形成重质量、重效益、重长远的正确导向。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青少年学生养成勤奋好学、诚实守信、踏实严谨的良好品质。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每个师生员工,而且与学校的文化精神、管理体系密切相关。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学校教学、行政、后勤等各方面的引导和推动,需要纳入高校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要与教风、管理作风、服务作风相结合。学风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上。学风建设体系主要包括学风建设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和考评体系五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可能会影响到高校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高校在推进学风建设时。必须从全局出发,分阶段设计、分序列管理、分层次要求,使学风建设取得实效[5]。

只有建立完善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才能建立健全各种有效机制。才能让各种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建设的积极性。才能让学风建设渗透到高校办学的各个角落。完善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要由学校牵头。由教务、学工、组织、人事、宣传等核心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坚持"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护学风、以环境育学风"的建设原则。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等,充分利用各种建设载体。营造浓厚的学术学风氛围,杜绝各种不良学风行为,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向上,共同营造优良学风。

3.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统一.提升学风建设实效。

大学的教育功能不仅是培养专业人才,更在于造就人才,养成健全的人格、训练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地,因此,学风建设一定要把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通过调查反映出学生对综合能力提升的迫切要求。从这个角度理解,学风建设内涵是根据时展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社会人才。针对学风建设调查现状。我按照新的学风建设内涵要求。就学风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转变教育观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通过知识传授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行、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高校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人文教育、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摆脱各种功利主义教学思想。让教学技巧不死板、教学内容不枯燥,真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另外还要通过实训课程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成才。

第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落实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意识等,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校园文化活动是素质教育实现的各种载体,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要本着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让校园文化活动发挥素质教育功能,真正促进学风建没发展。

学风建设是高校长期发展的根本性任务,是全校师生员上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提高对学风建设的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建设机制,提升办学质量,为大学生成长提供优质服务,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

[2] 宋美兰.高校学风建设简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6,3(1):163。

[3] 李字飞.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再思考[J].江苏高教,2005,(1)。

第4篇

说到学风,一般认为它是学习风气的简称,主要是学生的有关学习的各方面表现,主要指学生学习的动机、目的、态度、信心、毅力和兴趣等。其实,学习风气不仅仅是学生的表现,它还是一所学校的综合形象。有学者认为,学风建设是通过学校有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促使良好学风形成而建立的机制,由各种与学风有关的规章制度、措施、组织、人员(教师及学生)、环境等组成,实际上是对学风建设的情况进行控制与反馈,不断完善与调整的过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大学阶段是继青春期后又一个重要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很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在大学校园中里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校的学风,良好的学风可以规正学生的“三观”。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重任。为了切实解决学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也是为了对学生的成才负责、对学生家长的重托负责、对学院的发展负责,必须切实抓好优良学风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校方面。目前虽然学风建设引起了各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但是很多措施只停留在制度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付诸实施。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不断扩招,给学风建设带来巨大压力。许多学校合并成为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这些高校的建校时间较短,招生压力较大,一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就业等学院的发展定位等方面,学风建设问题还没有放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上更看重科研,反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使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做研究发论文上,而把最本职的工作课堂教学放到了次要地位。教师对学风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要求不高,长期下来,学生的不良学风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此外,有些教师只管教不管学,对于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出勤率都视而不见,更有甚者认为课堂纪律是辅导员的事,而辅导员则认为课堂是任课教师的课堂,辅导员的参与会影响任课教师上课,这样的想法使课堂纪律成为一个皮球,在教师与辅导员之间推来推去。

3、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学习动力,高考失利来到高职学校,破罐破摔,自甘堕落。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对专业课、实训课的学习兴趣较高,能认真对待,对公共课、基础学科等理论课不够重视,更有甚者为了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参加多个协会和社团,最后导致学业荒废,本末倒置。

4、社会方面。社会不良风气对高校学风造成不良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诚信不足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从而引发了部分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部分学生有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一部分学生在课上、课下、考场上,都带上了强烈的功利实用和投机取巧色彩。由于大学生对当今社会没有深刻的见解和认识,不能够清晰地辨别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使一部分学生心浮气躁,不能静心学习,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发挥辅导员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人,同时也是大学生的朋友,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应该起到重要作用。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应起到榜样作用,以自身人格魅力和负责的态度去感化帮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教育应以引导、说服方式为主,避免强势的批评和粗暴的训斥,换位思考,以家长的身份或兄弟姐妹的亲情去关爱关心学生。

2、做好监督管理,规范任课教师行为。学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辅相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有句教育名言“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学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主要措施有:

(1)在不同时期召开形势多样的学生座谈会,及时听取并及反映学生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强化教师“师德”的职业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开展多样的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等活动。开展各类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第5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 大学生 优良学风

优良学风建设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独立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优良学风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教学问题,它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如何加强独立院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1.当前独立院校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新特点

当代独立院校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精力旁移等一直是老抱怨的问题外,当前独立院校大学生学风问题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1)涉及面比较宽。不同于以往学风问题多表现在少数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身上,现在学习懈怠的面更宽,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会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平时不努力,考前靠突击甚至考试作弊;(2)学业失败现象较为普遍。不及格率有所提高,一些入学分数很高的学生也会留级甚至退学;(3)干扰热点转移。以往学业失败多发生在热衷于早恋、校外赚钱等同学身上,现在留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 (4)心态矛盾加剧。感到竞争压力很大,又不愿刻苦学习;希望学校少管,自控能力又差;主张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又弱。这些是学风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2.当前独立院校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成因分析

产生以上独立院校大学生学风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成因,也有外部成因。

2.1内部成因

(1)思想认识不稳定。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对于未来的理想不加考虑,要求60分万事大吉,因此成绩低于自己的实际水平,学习成绩不理想,这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内在强大的驱动力量,对于学习没有兴趣,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上面,如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上网游戏等。在这些上面付出的精力比较多。

(2)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些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比较模糊,对于自己的方向没有明确的把握,比较茫然。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拿到毕业生,学习并不是为了使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自身价值得到更多的发挥。

(3)缺乏自信心和刻苦精神。部分学生对搞好自己学习的自信心不强。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在与众多强者的竞争中成绩落后,无法找回在高中时的出众感觉,自信心受到打击,产生了心理失衡。他们不从主观努力上和学习方法上找原因,片面认定是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产生力不从心的感觉。还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自己感觉低人一等,并将自卑情绪带入学习当中,影响了完成学业的信心。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就开始享乐,缺少了高中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临近考试的时候着急复习,平时的时候不努力学习,最终的成绩只能是不理想。

(4)自控能力较弱和懒惰心理。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对于自己的掌控能力较差,做事情缺乏韧性和耐力,不能坚持到底,对于英语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半途而废。有的学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诱惑,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随波逐流。

2.2外部成因

现代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充斥着校园,学生难免受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的冲击,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同时,社会中有重学历轻能力、性别歧视等,也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教师不懂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缺乏高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家庭教育只注重学习结果,父母只是要求将来找个好工作,而不注重学习的过程。

3.加强独立院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建议

3.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学习目标。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到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根据具体情况,从各种渠道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改善学习条件。作为辅导员,了解每一位同学的途径最好是谈心交流。通过交流沟通,可以像朋友一样,了解到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的找到解决方案。通过谈心交流可以让彼此信任,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告知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你是在真正的关心他,真正的为他着想,而不是单纯的批评教育。

(2)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带动学习规划的制定。辅导员重要的的任务在于“导”,对于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给予指导,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打算,寻找努力的目标,进行中长期的规划。对于近期的就是学习的规划,如何顺利通过英语四级,如何顺利的毕业等。制定完整的学习规划使学生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更加的清晰,明确的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找出自己的不足,重新的审视自己之前的生活,重新启程。

3.2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1)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作用,增强集体凝聚力。在优良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学生党员主动关心同学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帮助有困难同学,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2)文化促学风,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全班范围内征集了班级标志、班训、班歌等,让班级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于班级学习成绩高,平时表现良好的同学,要树立其作为学习榜样,起到导向作用,让其他同学向其学习,使大家有竞争意识,提高效率,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竞争局面,这样才能够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

(3)组建学习小组,互帮互助。班干部积极组织学习小组,根据学习成绩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习成绩高,责任心较大,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学来任学习小组的组长,来负责组织整个小组的学习。学习小组组长每周向学习委员汇报一周的学习情况,学习委员汇总各学习小组的情况、班级的上课和全体自习情况向辅导员汇报,发扬好的方面和完善不足之处。学习小组中成绩较差的学生,组长会安排专人来负责提高他的学习,进行一帮一的辅导。有时需要进行多帮一。

3.3制定严格的班级制度,力争做到奖惩分明

严格纪律,加强管理是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与规定,班级制度由班级所有学生共同制定,并在学生的监督下实行,体现班级全体同学的意愿。班级管理制度中明确的制定了奖惩方法。如每周的班会上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于自习迟到的学生需要向全班同学检讨,并作出保证。其次,要在学生中严明出勤纪律、课堂纪律、作业纪律、集体活动纪律以及考风考纪等,保证较高的课堂出勤率和课堂学习效果,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最后,对个别学习上完全丧失斗志、长期旷课以及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总之, 学风建设的好坏关系到独立院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独立院校学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常抓不懈,要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创新学风建设的途径,促进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03(1)

[2]毛尚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3)

第6篇

【关键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对策

1 学风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关系到一所高校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形象。有些人随意的认为高校学风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教师的授课态度如何,或者简单的说是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这样的观念是不全面的。从微观方面来讲,学风是大学生的在学习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的整合。从宏观方面讲,学风是全体高校师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学风的内涵也正在不断地拓展,它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一种治学的精神,更是一种治学的氛围和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际存在的环境和手段。它是高校学生在心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治学表现,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高校学风建设是评判高校办学思想、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好坏、高低的标准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永恒主题。

当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落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的身上,而高校学风的建设更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键。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加快高校自身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高校学风建设的成就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最终必将影响到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加强高校新生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工程,其好坏不仅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甚至关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2 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新生的学风总体良好,受到高中学习方式的影响,高校新生主流的学风还是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积极上进,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有理想、有追求仍然是当代大学生学风的主体形象。然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同学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良好的高校新生学风建设迫在眉睫。具体而言,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大学新生来到大学后普遍都存在一个问题,突然接触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学习模式后就放松了自己。更是有大部分新生觉得自己已经考上了大学便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厌学情绪明显。有的同学虽意识到竞争激烈,却不愿再像高中那般刻苦学习;也有的学生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截然相悖,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还有,大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或临时抱佛脚等情况也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丧志,沉溺于网络游戏等逐渐荒废了学业。其实,新生对于如何安排大学生活比较迷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致使逐渐迷失自我。所以如果那些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不被及时制止和疏导,学生很有可能自暴自弃。

2.2高校自身管理存在缺陷

高校的自身教风和政风对学风的直接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学风确实存在一些不足,甚至有些还比较严重,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完全表明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差,也可以暴露出高校在自身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体制会给大学生学风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高校是否严格科学的执行管理考核的规章制度是影响学风建设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就目前的有些高校而言,依然存在着考务制度不够严格、教学体制不够完善、公平公正公开遭质疑等一系列管理问题。这些高校自身管理问题的存在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会对学风建设形成不良影响。

3 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述高校新生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3.1增强新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风建设必须以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后盾,必须教会学生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同时辅导员工作要从学风建设为突破口,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解决新生学习方面困惑相结合。日前,高校新生中存在自我期望值普遍较低以及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我们一定要把工作重心放到学生身上,要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喜欢的精品活动,对新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摆正学习态度、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增强为民族崛起而发奋图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坚持以实现个人价值与报效祖国回报人民理想去奋斗。

3.2加强教风和作风建设

高校教师的教风和管理者的工作作风是高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中之重。高校的教风和作风直接体现了高校教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思想觉悟、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准的好坏。学风虽然是学生本人的内在因素,但也受教风和作风的直接作用和影响。教风、作风和学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试想若果没有教职人员的优良教风和作风,哪还能谈什么学生的优良学风。因此,高校教职员工定面要担当起育人的使命,增强育人意识,把如何培养好优秀人才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建设优良的高校学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与校风、教风、政风等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定要努力完善学风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需要高校学生工作各部门全面配合,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共同完成优良学风建设大任。

参考文献:

[1]段艳.高等学风建设研究现状及问题[J].化工高等教育,2010,(4)

第7篇

关键词:CDIO;学风;调查

CDIO是Conceive (构思),Design (设计),Implement (实现),Operate(运行)四个单词的缩写,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模式。作为教育部CDIO改革试点单位,自2010年来,我校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试点,按照CDIO标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标准、标准实现矩阵”,实施课程“综合化”改革,以设计开发的CDIO项目体系为抓手推进课程“专题化、实践化”改革。本论文以CDIO学生的学风为切入点,展开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现状,提出加强CDIO学风建设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CDIO学生高考成绩和入学后学分绩点相关分析

本文通过对230名不同年级的CDIO学生进行学分绩点和入学成绩的综合分析,将两者之间关系表示如图1和图2。

图1中黑色点线图为高考成绩与当前学习绩点的关系图,红色线条为通过高斯拟合曲线图。通过高斯拟合后的线条可以看出,高考成绩对学生学习绩点的影响是正相关的。

通过图2的生源分析,还发现农村学生高考平均分较城镇学生高考平均分高,入学后的学习成绩也高。可以认为,农村生源学生在学习投入和效果上比城镇学生好。

进而,通过图2的分析可以认为出现图1的线性关系是因为不同生源地中存在城镇和农村生源地学生的数量比例不一,造成高考分数低反而入学后成绩高的现象。同时,也可以说明高考前良好的基础对入学后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学生入学后对CDIO培养模式的适应性会较差,甚至出现被淘汰的现象。

二、学风调查统计分析

(一)学风调查范围和人数

本次调研共发出调查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 223份,其中调查对象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航空自动化学院CDIO班的一至三年级学生,二、三年级学生占 65.28%,一年级学生占 34.72%。小组座谈学生30人,分年级3次进行,并找学生代表和辅导员访谈3次。

(二)学风调查结果统计

1、CDIO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在选择所学专业的影响因素中,家人和朋友的建议占28.80%,自己的兴趣爱好占20.70%,就业考虑占24.30%,调剂占19.80%,随便选择占5.00%,其他占1.40%;对专业满意度的调查当中,一般和不满意学生的占26.60%。可以看出,高考结束后进入CDIO学习的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不明确,随机分班导致了CDIO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还需要慢慢培养。

2、CDIO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选择无所谓、不挂科就行的占10.97%,分数不代表什么、主要看能力占20.36%;不太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知识、情感和信息的占46.40%;学习目标明确的只有45.90%。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

3、CDIO学生学习时间安排不足,没有营造良好学习风气

在CDIO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安排调查当中:自习看书的时间只占4.00%, 锻炼身体的时间占35.21%,朋友聚会的时间占14.33%,逛街聊天的时间占8.48%,兼职工作的时间占1.84%,游戏时间占12.14%,自习看书的时间只占到24.00%。玩游戏的时间却占到了12.14%,单单游戏的时间就占到了自习时间的一半。

4、CDIO学生学习动力单一,主要是来自于就业压力

在对CDIO学生的学习动力调查当中,就业压力占40.61%,成绩排名和奖学金占3.59%,自己的兴趣爱好占17.41%,家长亲朋的期待占 23.6%,为继续深造做准备占10.13%,其他占4.66%。可以看出,就业压力成为CDIO学生学习动力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5、CDIO学生学习整体状况参差不齐

在对CDIO学生的学习时间投入调查当中,除上课时间外,每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5小时内的学生占9.50%,5--10小时的学生占32.90%,10—15小时的学生占32.80%,15小时以上的学生占24.80%;上课经常做笔记的学生占17.60%,偶尔做笔记的学生占72.10%;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总是和经常预习的学生只占13.50%,偶尔和从不预习的学生占86.50%;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的占20.00%。

总之,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CDIO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上动力不足,专业认同度不高,学习时间投入不足甚至学习松懈,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动力、学习投入没有形成联动机制。这是CDIO学生在学风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是提高学风建设水平的关键所在。另外,通过CDIO的小组座谈和个案访谈,影响CDIO良好学风养成的还有课程设置不合理,比如大一课程安排太多,专业课和实验课脱节;部分课程如电路分析基础、C语言、单片机、线性代数课程太难,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基于 CDIO 教改、加强学风建设的初步思考

(一)CDIO班筛选建议

通过对CDIO学生学分绩点和入学成绩的综合分析,以及通过跟学生和辅导员老师的个案访谈,认为CDIO班非常有必要筛选,而且筛选的标准要严格,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访谈为CDIO筛选提出些建议:

CDIO的筛选要从入学前严格把关,主要标准就是高考成绩,可以根据考生地域、城乡、性别等指标制定一个入学前选拔标准,学习当中再根据CDIO培养模式所需要的能力和标准进行淘汰,引入具体的CDIO淘汰机制。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套CDIO的入学前的筛选标准和学习当中的淘汰机制,一方面能够保证CDIO班的卓越化,也为日后CDIO良好的学风建立起长效保障机制。

(二)加强CDIO班学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调整CDIO班的课程设置,给学生们减压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过大的压力是最影响人们学习兴趣培养的,而没有学习兴趣,就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习风气。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可以把就业教育提前,让CDIO班的学生更能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以及了解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这样会更快的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大一适当少安排专业课,给学生们预留出充足的消化吸收的时间;合理安排学生实习和课程的时间,以免课程冲突打乱学生的学习计划;另外,CDIO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可以探索一种在实验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样既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又可以避免实验和理论课的脱节,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2、构建全员育人机制

学校育人不仅是知识传输的过程,更是一个感化、熏陶和养成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从教学到管理、服务,凡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人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而学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校育人成果的一种体现。因此,加强学风建设需要学校构建全员育人机制,不仅要在课程中渗透育人教育,也要在学校工作实践中渗透道德教育。同时,学生要把心态调整好,加强与本科生导师的沟通和交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把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整理好,与老师约时间进行答疑。

3、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

部分大学生往往自律性不强,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进而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加强日常的行为规范管理和考核,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另外加强CDIO班的学风建设,更要加强班风建设,建立班级学习标兵帮扶机制,成立学习小组,带领本班同学集中上晚自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 安德智,李燕.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

第8篇

关键字:晚自习;大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82-02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改革高校管理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质量、建立科学规范、开放合作、运行高效的现代管理机制”。我国现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各高校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学府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对大学生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经笔者调查发现,大多学生及其家长对上晚自习表示认可,认为上晚自习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上晚自习没有实际意义,甚至有部分学生及家长质疑“晚自习没有监督,学生们不知道学什么,这样的晚自习对学习有帮助吗?”针对此种问题,笔者反复思忖提出以下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大学生晚自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新生尽快转变角色

高中时代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目的性强、校方监督力度大,中学的晚自习带有强烈压迫性、学生面对大量习题。然而大学的晚自习没有教师、校领导监督,更没有高强度的课业压力,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因此上晚自习对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是有帮助的。

(二)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P者认为学习的重点在于学新知、习旧知、预未知。多数学生白天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之外的校园活动上,没有空余时间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晚自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集体学习的环境[1]。由于不少大学新生自控能力不强,对学习时间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晚自习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新生早日形成自己新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来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而且帮助新生养成自行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将给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带来助推力。

(三)有助于保障大学新生的精神健康

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平常只有上课才会碰面。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共同学习的机会,陌生环境对新生造成不小的压力。笔者认为晚自习不仅提供交流的时间和平台,还能缓解新生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精神健康、排解压力。

二、大学生晚自习现状与原因

(一)不重视晚自习

学生对晚自习不重视,新生刚刚脱离高中的桎梏,老生存在“六十分万岁”的想法。一部分人由于受晚自习相关管理规定的束缚,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出现“人在教室心在外”的情况。此外,部分学校对晚自习重视不足,对晚自习的监督力度有所欠缺,管理方式粗犷。学校过于相信学生自律,采取“放养”措施,更加重了学生的主观轻视心理。

(二)晚自习出勤率低

许多高校早已实施晚自习制度,但缺勤率居高不下。许多学生主观上不是“我要上晚自习”而是“要我上晚自习”。晚自习出勤也呈现明显的“两头粗,中间细”的态势,即刚开学的两个月晚自习出勤率较高,随后出勤率逐渐下降,到距离期末一个月左右时晚自习出勤率大幅增长。常州工学院的调查表明[2],有39%的学生坚持每周上晚自习三天或四天,有18%的学生坚持每周上晚自习一天或两天。笔者认为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缺乏原动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很多新生老生迷失自我、缺乏目标、失去学习动力。

(三)晚自习效率低

诸多高校实施晚自习制度时学生玩手机现象严重,玩手机导致晚自习效率低下。根据调研,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大学和高中不同,学习压力较轻、强迫性作业少,有不少学生可以轻松完成作业,晚自习便无所事事。二是下午放学时间与晚自习开始时间间隔短,学生下午休息不足。长时间自习,学生精神疲劳,开小差情形明显增加。三是有的自习室靠近球场、广场等地方,人群活动带来的噪音过大,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无心学习而去玩手机。

(四)大学生晚自习请假

许多学生以参加活动为理由请假。但也不乏个别学生假装生病逃避晚自习,而女生“身体不舒服”的理由让人真假难辨,加大了请假的管理难度。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晚自习”这项学习活动被大量非学习活动代替。对某高职院校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晚自习时间在这类因素中选择谈恋爱的学生占28%,选择网络游戏的学生占35%,选择逛街、社团活动、打工等的学生占37%[3]。大量的社团、学生会的活动安排在晚自习期间。另一个原因是学生请假制度不完善,不用提交正式的书面请假登记表使得教师无法查实请假理由,而假条管理以及回访工作又不能及时完成,更增加了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

(五)教师缺席

虽然晚自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其管理和监督仍然需要教师的参与,而现实中教师群体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对晚自习的参与度低,影响了晚自习的管理效果[4]。笔者认为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于晚自习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另外学校对于晚自习的监督人员的管理存在漏洞,一个辅导员往往巡视多个楼层甚至多个教学楼,难以尽职行使督导职责,而监管人员也只是签字而已,并未真正落实监督责任。

综上所述,晚自习如若无人管理就会乱象丛生。笔者认为晚自习不仅仅是设立即可,依靠学生自身自律更是无稽之谈。对学生来说晚自习需要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而对学校来说更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晚自习之中乱象形成的原因,才可以研究总结出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而结合了上述几条原因分析,笔者认为晚自习乱象形成原因错综复杂,仅以一种方法治理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行的。唯有从社会环境、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同时治理才能完成晚自习的整治工作。只有全面协调的治理才能让晚自习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三、大学晚自习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笔者认为合理安排将有益于学生的晚自习学习,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卫生学校为例,经学校合理安排晚自习时间后,学生晚自习学习质量和效率都大为提升。所以笔者建议晚自习时长应在1―1.5小时,单节课不要超过45分钟。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状态,而及时休息又使学生得以放松。合理安排自习教室,保证自习环境的安静,减少教室内外的喧哗声音,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学生组织的学生活动应上报学校,由学校统筹安排,尽量避免与晚自习时间冲突。

(二)学校重视,加强管理

学校应高度重视晚自习在大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学校大力提升监督力度,派出专人管理晚自习,并将晚自习表现纳入综合测评体系,晚自习状况大为好转[5]。笔者认为应由学院领导、课业教师、专职辅导员、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班级干部组成晚自习监督队伍。以学院领导巡视指定教学楼,教师巡视指定楼层,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组协助教师巡视各个教室,班级干部自查本班的方式来分头开展工作;加强对督导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通过学校的科学管理,相关人员都参与到晚自习之中。

(三)适当增加课业作业量

广东省中山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安排老师适当布置学生自习任务,成功解决学生无所事事和“玩手机”的问题。笔者认为晚自习的学习不应是漫无目的的,更不应被“玩手机”代替,应是有的放矢地学习,教师布置自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如何学。笔者建议各专业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学生自习任务,打破学生晚自习无所事事以及玩手机的局面。让学生有参照、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

(四)增设辅导教师,提高教师参与度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院校学风建设中,设置教师参与学生晚自习。晚自习期间,学生对所学知识或课业作业中的难点产生疑问,而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可能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学校方面应调动教师积极性,由教沾进行统筹安排。笔者建议增设数名基础学科的辅导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提升教师晚自习参与度,更好地监督学生上晚自习。

(五)完善晚自习请假制度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在管理晚自习的对策上率先强化了请假方面的管理制度,晚自习缺勤率大幅下降。可见,设立相对完善的请假制度,是防止请假“翘”晚自习的前提保证。对于代请假与乱请假的情况,学校应要求学生本人亲自请假并填写相应放假单据或由班级干部来代其填写。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整改病假请假回访制度后,晚自习出勤率有了明显提高。对于病假的回访应要求生病学生在返校报到时提交病情报告或证明,杜绝泡病号、骗病假现象的出现。

综合上述解决方法,大学晚自习中的问题解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目前各高校已经开始了探索晚自习模式的步伐,以广西师范学院明秀校区为例,在改革晚自习管理制度后,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校学风都有改善。可见晚自习问题越早解决、科学的制度越早确立,晚自习的好处就会越早显现,学风建设也能更好地开展。晚自习端正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让每个学生有目标、有路线、有方法,为学生学习提供原动力,使之付诸行动,从根本上强化学风建设。

晚自习对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交往能力的培养、知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且深远的意义,是学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对于晚自习问题的整治工作唯有结合实际情况、顺应“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洪流、迎合“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偏好等方面,高校才能够设计出管理科学、不走形式、不沦俗套的晚自习管理模式,建设出高效、务实、受学生欢迎的晚自习,真正发挥晚自习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以及高校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媛媛,李刚.大一新生晚自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5,(3).

[2]徐卫.大学生学风状况调查及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

2009,(1).

[3]邹磊.高职新生晚自习必要性问题的研究[J].中国城市

经济,2011,(29).

[4]罗玉俊.浅析高职院校新生晚自习管理[J].现代经济信

第9篇

【关键词】校风 学风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0-01

校风学风作为师生员工的共同作风,经常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构成校内心理环境的主要部分,对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作风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大学校园里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在目前竞争如此激励的社会中,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自己挣得一个满意的前程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如同在一个校风学风优秀的学校里,极少有学生旷课,不上晚自习的现象产生,即使有人想逃课,但当他环顾宿舍四周发现每个寝室都人去房空,只有他一个人有这个举动时,相信他会在无形而有效的好学风气的引领下背起书包走进教室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在学分制的全面推广,班级功能的相对弱化,大学生公寓的普遍建立后宿舍意识增强,班级意识减弱,大学生的流动性增强,大学生的选择性增强等问题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而相应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必然对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当一所大学的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时候,学校的校风、学风自然得到了提高和改进。

一、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

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轨,己探索出一套模块化设计、分阶段实施、项目化运作、阵地化建设的素质拓展运行机制。通过“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相结合”的“三结合”举措,深入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他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拓展活动,成效初显。

二、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部分不足

(一)学生对素质拓展计划不了解

大多数同学入学后,对素质拓展的了解仅限于网络上的宣传和参加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的素质拓展计划知之甚少,贯彻力度不够。

(二)同学参与素质拓展活动不均衡性

由于各项机制并不十分完善。很多同学能够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但是很多同学只偏重于一个或几个方面,无法达到全面发展,同学们对文艺、体育等方面兴趣浓厚,但对于科技类、职业生涯规划类等活动却不甚了解。

(三)活动的创新性与特色性不鲜明

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继承了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品牌,继续推进“挑战杯”、“宿舍文化节”、“红五月合唱节”、“一二九科技节”等项目。同时还应该突出现阶段活动的创新性,体现特色,树立品牌,不可局限于过去的做法,不能将素质拓展看成是登记活动,应构建合理的训练项目,确立有特色的训练平台,创新设计训练理念。

三、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希望和建议

以“增强了解,强化认同”为切入点,分层次结合各种样式的活动,逐步改进。

(一)增强了解,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过程在增强理念及意义层面的认识上,更需要加强的是一些更为直观,能给予同学们更多感性认识的机会成立由杰出青年、科技俊才、商界精英等优秀青年群体组成的导师团,通过结对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责任意识、职业设计、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靼造和培养,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知识比赛,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可以采取的形式。

(二)强化认同,加强学生自主性与组织、协调活动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发挥也必须以一定程度的认同为基础。只有在同学认识到素质拓展对于自身的意义,认识到素质拓展的主体是大学生,才能在素质拓展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素质拓展工作要自始至终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贯穿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原则,达到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目的。

(三)完善评价体系、监督机制, 激励保障

素质拓展训练的成果直接体现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必然要求有一套科学和权威的评价体系。部分高校提出的加强校内外素质拓展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行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学分化管理制度可以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提供借鉴,即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算作一门计入学分的课程,一旦有了学分的保障那么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必然增强,参与人数必然增加,而学校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更是起到了提高学生素质,这样必然会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四)充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内容

1.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研究和推动工作。开辟“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专题”,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专题网站”,以便更多的同学能了解并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来。

2.进一步加大对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有关的硬件建设的力度。

3.加强学生活动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学生活动可以从不同方面聘请校外教育专家、作家、运动员、艺术家等参与指导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

第10篇

    论文摘要:优良学风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的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党员是推进学风建设的生力军,是培养优良学风的有力抓手。在学风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独特作用,拓展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新平台,带动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风建设活动。从而把党建工作和学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优良学风的逐步形成。 

    1 横向上建立广阔的学习阵营——在教室和寝室营造学习氛围 

在学风党风共建活动中,党支部倡导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到广大同学中,真正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和学习状态,有效地推进学风的改善,从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加强党的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1.1 通过寝室走访和问卷调查,加强沟通和交流,做好学风建设的基础工作 

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对应不同的寝室。他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同学们了解关于大学学习的各种困惑。从归纳的情况看,学习困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学习目标的不明确。进入大学后,不少同学没有了高考这盏指路明灯,失去了方向和努力的动力。(2)感到“理想”与现实存在着较大差异。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大学充满了种种美好的幻想,进入大学校园后感到理想与现实状况较大的反差,因而倍感失望。(3)学习方式和方法仍沿用高中阶段的模式。(4)自信心不足。不少同学是中学时代佼佼者,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往日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5)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存在困难等。 

其他原因还包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沉迷于网络游戏;在社团等社会活动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欠缺时间管理能力。 

1.2 通过在教室里的互助式、自治式的学习交流,提升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党支部第二阶段的工作从基础情况的调查延伸到实质性互助共进的层面,决定设立专业自习室。即每周有一个晚上同学们在固定教室里一起学习,并在时间进行如下规定: 

第一个时间段:讲解习题或梳理知识点。支部推选一部分成绩优秀,表达能力较好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担任“老师”,将一周内所学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在每周的专业自习的第一小时里,与专业同学分享这些学习心得。 

第二个时间段:集体自习。在后面的三四个小时里,党员同学和入党积极分子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每次有二位党员担负起管理自习室纪律的责任。 

1. 3 以班会和团日活动的形式,开展学风大讨论 

许多新生党员同时也是班级的主要干部,他们组织同学们以班会的形式,在班导师的主持下,一方面学习新的《学籍管理条例》,一方面开展学风大讨论,例如:(1) “上了大学,我不再优秀怎么办”——对自己重新审视。(2)“上了大学,我的学习动力从何而来”——对自己今后的发展重新定位。(3)“上了大学,没人管我怎么办”——大学课余时间如何(下转第143页)(上接第119页)安排。(4)“四年大学应如何渡过”——大学生自我设计。(5)“我目前的差距在哪里”——希望通过四年大学锻炼,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素质。使同学们能针对自已的不同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设计。 

2 在纵向上搭建勤学向上的阶梯——高年级党员参与新生年级学风建设,共同创建优良学风 

高校的学风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是在学院内部,相同专业的高年级学长的经验和建议往往对低年级学生产生较大的借鉴性和指导性。为使学风建设的前期成果能持续有效地保持并不断推进,学院开展了高低年级学生党支部共建活动。组织高年级学生党员开设学风系列专题讲座,向新生介绍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发展方向等,帮助新生尽快地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 

在以党员为先锋的“与学长面对面”学风系列讲座活动中,支部拟定了五个专题,分别是:专题一:介绍专业背景。请高年级的学生党员传授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引导新同学注意大学与中学的学习差异。专题二:介绍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支部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党员回校,讲述专业知识在工作岗位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建议新生从入校开始要养成多听学术讲座,多看专业书籍的习惯,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思维。专题三:交流国外求学的经历与心得体会。党员交流生回校后,将自己在国外的求学经历,在异域他乡的所见所闻通过报告会的形式,向学弟学妹们进行宣讲。一张张青春飞扬的照片传递出学生党员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极大地激发了新生的学习热情。专题四:考研、就业与出国的选择与准备。高年级党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新生“早立志,立长志”,细述其中准备的过程和要求,让新生树立明确有学习目标,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专题五:华理的研究生生活。学院的研究生党员,从大学生的成长之路,确立大学科学精神的角度,讲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 

3 加强网络交流,创建学习互助平台——利用网络开设学习专栏,巩固学风成果,展示党支部风采 

3.1 设立“习与题”专栏 

每周的专业自习时间,会有一部分同学因为忙于各种社会活动不能来参加,他们可以从公共邮箱里找到课程笔记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之类的资料等。利用网络最大程度地扩展学习信息的辐射面,让更多的同学受益。 

3.2 设立“思与行”专栏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解决书本中的疑难之处,在很大程度上还在于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包括学生本人的性格、习惯、情绪变化状态等。因此我们创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每周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将收集到的学习方面的文摘传到公共邮箱,例如:如何树立自信心,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进行学习情绪管理,如何排除干扰方式,如何建议学习规划方案等,建立一个网络的成长俱乐部,学习加油站。 

3.3 设立“学苑风景线”专栏 

设立这个专栏的目的,是希望传播各种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如考试的报名通知等,但更重要的是宣传同学们身边的先进人物。例如:有的同学进步了,考试成绩明显上升;有的同学通过努力,获得各类奖学金;有的同学勤于钻研,参加了导师的学术课题小组等。 

4 结束语 

学风建设是大学的灵魂,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状态,关系到国家未来的人才质量;党风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是若干年后作为国家栋梁的建设者思想觉悟水平的保障。因此我们要将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工作,共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贺江红.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大学时代,2006(7). 

第11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实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独立学院招生和毕业生规模逐年递增。截至2009 年5月,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18 所,在校生186.6 万人,每年毕业生近40万人,承担了近三分之一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①随着高校不断扩招,独立学院顺应形势,办学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由于自身办学机制和条件还未完全成熟,对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加上社会风气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独立学院学风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1.1 角色转变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

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不能完全适应从一种高压、紧张的学习环境变成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不知道自己在大学怎样安排学习和生活。另外,部分学生没有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不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容易被其他的因素干扰,导致学习动力下降。

1.2 偏科严重,考试挂科现象突出

独立学院部分学生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存在一些偏科现象,对自己较差的学习科目存在畏惧心理,不敢克服困难,容易出现逃课甚至厌学,导致挂科现象比较严重。

1.3 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以为大学考试很容易,可以通过各种非正常的途径获得考试通过,导致平时学习松懈,学习态度不端正。

1.4 自制能力较差,学习精力投入不足

进入大学之后,虽然有些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诱惑,加上身边同学的影响,很难坚持自己学习目标,容易分散精力,对学习投入精力不足,导致目标难以实现,往往产生一种挫折感。

2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实效性

2.1 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推动学风建设

2.1.1 分类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主题,分阶段针对性地开展工作。(1)对大一新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主要以适应性教育为主,通过专业介绍、新老生经验交流、校纪校规学习、大学生活规划等内容,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变。(2)对大二学生加强专业指导,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对学习困难学生,通过帮扶和谈心,增强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3)对大三学生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养独立人格,开展诚信守纪教育和就业指导。(4)对大四学生分类别指导学生完成学业论文、继续深造、做好毕业前准备工作。

2.1.2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通过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者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从进校开始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从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

2.1.3 推行家校共建平台,建立学院-家长双向互动教育模式

从招生录取阶段开始,学院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站、QQ、邮箱以及召开学生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和联系,增进家长对学院、学生的了解;同时,学院也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获得家长对学风建设提供的意见和建议,构建起学院-家长双向互动教育模式,达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教师队伍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通过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责任心,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使全院教师员工懂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道理,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任课教师作为学生课堂教学主体,负责对良好学风引导,做好课堂教学秩序管理;辅导员负责督促学生的出勤和班级学风情况。两者加强交流,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学风建设工作。②

2.3 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抓手,确保学风建设取得实效

2.3.1 建立学风建设考评制度

从教学管理方面来说,建立教学检查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将教育教学质量纳入到教师工作考核中。从学生管理方面来说,要加强对辅导员考核管理,将学风建设作为辅导员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学生而言,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体系,将优良的学风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紧紧联系,将综合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的评优评先,发展党员的重要依据。

2.3.2 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和完善学生考勤制度、学生请假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等确保学风建设开展;同时,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表彰优良学风班级、个人和宿舍,使学风建设取得实效。③

2.4 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带动学风建设

发挥先进典型引导作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注重通过广播、报纸、板报、宣传栏和网站等平台宣传学风建设中的先进典型,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二是积极倡导广大师生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努力达到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学习风气正的良好效果。三是要抓好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发挥这些学生骨干的作用,使他们成为引领学风的重要力量。四是要积极重视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使他们自觉提升自身素质,要抓好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条件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身心的锻炼和修养,自觉地参与到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来,形成学风建设的强大合力。

2.5 以校园文化创建为载体,提升学风建设内涵

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优良学风的载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有赖于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学生入学开始,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让学生懂得校园文化的内涵,比如在学校主干道、重要场所设置名人雕塑,组织师生学习学校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开展课外科技竞赛和各种学术讲座等,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从内心接受学校办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风建设的内涵。④

学风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更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学风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因此,独立学院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要抓好学风建设,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建立健全学风建设实效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积极、健康成长成才。

注释

① 章海平,季柏新.浅谈独立学院建设方向[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62-263.

② 王瑜.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方法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108-110.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班级学风 对策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具体是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 它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纪律、学习氛围等[1]。优良的学风,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可靠保证。良好的学风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班级是学院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好的学风是要靠学院的各个班级来共同建造的。因此,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有助于提升整个学院的学风建设。

1.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现在,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 90 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家人的宠爱,以自我为中心。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渴望成才,却缺乏坚定的拼搏精神;有的学生注重物质享乐和感性刺激,沉溺于跳舞、影视、游戏、上网聊天之中。可见高职学生整体状况,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是欠缺的。

2.高职院校班级学风存在的问题

2.1学生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部分学生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信念:在思想上,只为捞张大学文凭,装点门面;在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观念,自由散漫,学习不用功。

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认识较为模糊,对未来缺乏规划,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走一步算一步。有些同学认为大学生是学生生涯的最后一战,只求混一张文凭,毕业后能找一份工作就行缺乏学习动力,为考试而学、满足于现状、进取心不强。

(2)不认同高职教育,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就读高职院校认同度不高,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到高职院校读书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产生的失落感较强,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对就业及事业前途的信心不足,造成一些学生心理紧张,学习兴趣不高,对成才环境不满意。

(3)学习过程不严谨,学术道德欠缺。学习重在过程,有些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到了考试时临时突击,而平时小组作业喜欢“搭便车”,个人作业存在抄袭现象。更有甚者,考试舞弊,甚至有意逃考。

(4)对专业不感兴趣,存在厌学情绪。有些学生在入校前,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受父母、老师、亲友影响,为了容易录取或为了好找工作,盲目地填报志愿。进入学院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对自己的专业,途灰心失望,导致无法安心于专业学习,甚至厌学逃学。

2.2高职院校班级学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者对班级学风重视程度不够。分高职院校领导层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学院的定位发展、工作人员调配、硬件设施的建设、招生与就业等方面,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轻重把握不好,对学风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这就间接影响了学风建设的质量。

(2)班级学风管理机制不完善。大学班级学风管理机制仅有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缺乏动力机制,因此,班级学风建设没有动力。

(3)考核学风评价指标不可科学。考核班级学风建设评价方式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4)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担任班主任,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任务要被考核,加之高职班级没有升学压力,使得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没有精力抓学风建设。

3.改善高职院校班级学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班级学风构成学院的学风,学院学风是关系到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抓好班级学风建设不仅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也是任课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更是学校管理者的应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高职学生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3.1学院层面的策略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班级学风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职大学生刻苦好学的进取精神和乐于实践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诸如“专业认知教育”等学习型的思想教育活动,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

(2)加强班级学风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新颖高效的专职管理体制,强化其职能管理机构的规范运作,大力推进优良学风的规范养成。一要建立健全专职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的学风监督体系, 改进学风监管运行机制,责成其学风养成教育行为,强化其监管效应。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精神财富, 它能直接影响高职师生的环境,对于形成优良的班级学风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应该从深化教学改革入手,引导教师们专研业务,提升教学技能,此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3.2教师层面的策略

(1)高标准、严要求。各位任课老师既是学风建设教育者,又是学风建设的监督者,课堂上教师要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科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课外,各任课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做好作业,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改革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模式,构建全程化考核,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3班主任层面的策略

(1)抓好班级组织建设,发挥班干的模范作用。加强班级学风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团结向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班干部队伍。班主任应在班上进行一次民主选举,通过自我和他人推荐、自主投票,同学们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选出让他们信任的班干部,并且根据这些班干部的特点,给他们明确职责,让他们进行班级自主管理,一级向一级负责,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班级秩序井然。由学习主动、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习干事,他(她)肯定能及时的收发作业并对上交作业的具体情况详细记载,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班主任应该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班级也是一个组织,组织文化的建设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首先,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在认真布置班级教室上下功夫,把班级教室布置成适合大学生学习的环境。其次,要制定班级相应的制度并根据情况调整,在大一的时候,制定班级集体自习的制度,大二的时候,根据班级学生电脑拥有人数增加,制定班级电脑使用规定,大三,针对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生活节奏不同制定班级临时管理规定来协调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在班级文化的精神层面建设上要注重建设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3.4班级学生层面的策略

加强学风建设关键是学生自身能够认识到学习的中重要性,首先,要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尤其是确立以学习为中心的目标。其次,要改革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效果提高能够带动学习兴趣的提高。此外,要加强班级学风建设,还需要班级学生干部加强管理,大学生班级管理应以自我管理为主。班级干部应结合班内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纪律方面的特点,从挖掘班级文化和展示学生才艺两方面下手,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培养学生班级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促进班级和谐、健康的发展。全班同学合力打造勤奋好学、团结上进的班级,从而提高整个班级学风建设。

总之,优良学风的创设是建设优良校风的关键所在。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有助于提升整个学院的学风建设。提升班级学风不仅是班主任、任课老师的事,管理人员同样也有责任与义务。管理者是为教学、科研、生活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是不上讲台的教师。所以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是全院师生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建辉.当代大学生学风状况及学风教育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6):111

[2]王仰飞,张龙.影响班级学风的原因及建设良好班级学风的措施.中国冶金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