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海外经营风险管理

海外经营风险管理

时间:2023-06-08 11:2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海外经营风险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海外经营风险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海外施工队伍 整合方式 经营风险

在国家倡导“大经贸”政策和“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央企业及知名的民营企业在国家有利政策指引下积极拓展海外业务。随着海外营业额和利润额的逐年稳定增加及积累,海外施工企业在海外建筑市场及相关产业链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海外经营风险也随海外业务规模的扩大逐步增加,如何规避经营风险是海外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是海外施工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

(一)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是在海外施工队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海外公司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发生而导致海外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该不确定因素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

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的分类主要有: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法律或合规性风险;项目风险;信用风险;产品风险;流动性风险;环境风险;声誉风险。

(二)海外施工队伍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海外施工队伍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风险使海外施工队伍面临投标合同额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海外施工队伍主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政治风险及环境风险会影响海外施工队伍在建工程施工任务的完成,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动会使海外施工队伍的资金规模及成本费用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及操作风险需海外公司在施工进度安排及施工质量控制方面提前做好规划,会使海外企业内部管理成本费用得到额外增加;信用风险会使海外施工企业进一步加大外部宣传费用及内部培训费用的额外投入;产品风险会影响海外施工队伍新业务的开发及后续工程的承接,从而使海外企业不能有效控制业务开发成本;声誉风险会降低海外公司的品牌价值创造与提升的能力,从而影响海外施工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法律或合规性风险会使海外施工队伍不可控成本大幅度增加,进而影响海外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影响海外施工队伍规避经营风险的因素

(一)组织架构构建上的问题

海外施工企业的组织架构一般由海外公司总部机关及国外各办事处、分公司、项目经理部成。一般实行事业部制组织架构,也就是通常使用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按海外业务所在国家地理位置划分片区,由海外公司总经理授权公司几个副总经理分管海外国家片区的海外工作;业务所在国设立海外业务国家经理,其工作受公司副总经理的指导;国家经理负责该国家所属各项目的资金调配、成本费用监控、工程业务开发、当地税务及业主联系等业务;在所在国设立项目经理,其负责该项目成本费用及经济效益等管理工作。海外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实行起来,形式上解决了海外公司管理职能的实施,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片区为了自身利益,不能和其他片区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利管理;片区之间调拨机械设备及材料时,常常为了自身短期利益而阻挠项目设备、材料资源的正常调配;有时还出现把不能正常使用的机械设备及材料直接调给其他片区项目,这一方面增加了内部运费成本,还延误了调入设备及材料所在项目的施工任务的安排。调入项目在这些设备材料运到后,在验收设备及材料后,发现设备材料不适合项目正常使用时,会被迫采取以下手段:要么退回该调拨材料及设备,并向上级机构重新申购新设备材料,或者再从其他项目调拨该设备材料;要么项目自身再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设备材料的维修等工作,这就给海外公司项目增加了额外的成本及费用,不利于海外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因此,组织架构的合理构建是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问题。

(二)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衔接问题

海外施工队伍的绩效考核主要是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考核,因绩效管理是实现海外公司战略目标的控制机制,因此绩效考核也涉及海外公司战略目标的控制实施问题。在海外施工队伍的绩效考核中,普遍注重海外企业的当前经济利益,而忽视海外企业的长期经济利益;还有,大多数海外施工队伍由于绩效考核不到位,使大海外施工队伍施工的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了海外企业项目风险、操作风险的应对时机,使额外成本费用得到不必要的增加。另一方面,海外施工队伍管理层、施工技术人员、一线生产工人的薪酬激励也多数是以项目前期的施工产值及利润指标为考核依据,该薪酬激励措施主要强调海外施工队伍当前短期利益指标相关联,而缺少对绩效考核中的长期利益指标相匹配;这种与长期发展相脱节的薪酬激励措施会影响激励效果,会减弱海外施工队伍应对政治风险及环境风险的成本控制能力。当然,解决好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之间的衔接问题是海外施工队伍提升管理理念的必经之路。由于海外规模经济及海外企业集团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实行,必然带来海外施工队伍的组织结构复杂,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结合更应该优化及富有弹性,以应对海外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问题。

(三)运营管理中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意识问题

在运营管理中,如何进行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应对经营风险是解决海外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精益生产在海外施工管理中,通过追求“零库存”、低成本消耗的管理理念,可以促使海外施工队伍内部管理中面临的项目风险及产品风险因素,使海外公司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准时生产可以促使海外施工队伍内部生产管理提前作好规划,使海外项目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对海外施工队伍合理控制成本,按施工计划完成施工任务创造有利的条件,不仅可以减少项目风险、产品风险等内部因素对海外公司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施工进度及形象的提升进一步防范环境风险、政治风险等外部因素对海外公司的冲击。由于海外施工队伍长期依靠以前惯例的施工管理经验,对运营管理中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缺少理性的认识,在海外施工时,多数海外项目经理部不能按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的理念进行施工任务的安排与管理,缺乏利用运营管理中精益生产与准时生产中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应对海外施工队伍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因素。

三、海外施工队伍规避经营风险的整合模式

海外公司通过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变动的模式如下:

(1)海外施工队伍自身内部的整合,该组合主要适用于海外施工队伍在施工管理中项目风险、产品风险、信用风险及声誉风险比较明显的项目中,通过海外施工自身内部的整合来应对项目自有风险带来的压力。

(2)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内分包队整合,该整合主要适用于工程造价比较合理且美 元及欧元支付占主要位置的工程项目,让二者施工队伍进行内部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海外国内分包队的设备资源、一线工人的技术资源有效填补海外自有施工队由于海外业务规模的壮大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源短缺的现象发生,通过利用国内施工队伍的资源优势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标准,发挥协作优势来创造海外工程效益,进而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3)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外分包队整合,该组合主要适用于工程造价比较高的当地币支付占主要位置且当地币对美元贬值趋势比较大的以及海外自有施工队剩余施工设备及技术人才不足的工程项目,二者施工队伍通过整合,以便在海外分包队伍所在国建立良好的地方关系,利用好当地相关资源为海外施工队伍规避风险创建良好的当地施工环境,来达到利用当地人力、物力资源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四、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经营风险的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战略

海外施工队伍通过内部整合规避经营风险,要构建好组织架构及人力资源战略。施工队伍内部整合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组织架构,在海外施工构建区域事业部组织结构时,还需强化海外公司总部对各海外各片区办事处的统一管理,以便协调好各海外片区的资源共享,为海外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创建良好的平台;同时海外细化各海外办事处和海外项目经理部的关键岗位的人员配置,尤其是海外办事处及项目对副职的设计应该至少保持2名以上人员,以便防止海外施工人员流动及人动造成岗位空缺及衔接不当而影响海外业务正常实施。

在海外施工队伍内部整合中,还应积极规划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应对海外经营风险。就多数海外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中人员结构还需完善,对海外人才开发及利用方面应实行协同开发战略:海外核心管理及技术人员由海外公司的自身培养和外部尖端人才引进构成,现场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尽量以国外当地正式雇员为主、海外施工队伍自有人员及国内分包队伍的人员为辅构成,现场一线工人主要以当地合同雇员和临时雇员构成。这样的人员结构能够和良好的组织架构相配合,一方面可以防止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僵化,使项目管理及人才充满活力,也有利于海外施工队伍人才内部的合理竞争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控制,为海外施工队伍整合规避海外经营风险储备丰富的海外优秀人力资源。

(二)强化带薪休假与岗位轮的管理

海外施工队伍内部整合规避经营风险,需强化带薪休假与岗位轮的管理。针对海外施工队伍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及长期在海外施工作业的特点,海外公司还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利润指标等情况,合理安排海外职工休假和岗位轮换制度,以应对项目、产品风险中员工不稳定带来的管理费及人工费等额外费用增加。1年中有3-4个月的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能解海外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使海外员工以更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工作,避免海外职工长期疲劳作战所带来的工作效率及创新动力下降的问题;海外公司还应在公司与项目之间以及同种性质的工作不同岗位之间进行岗位轮换,不仅可以有效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还使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技能,可以避免公司机关人员官位思想的存在对项目操作风险的应对。二者的实施为海外施工队伍整合的实施规避海外经营风险创建良好的技术和管理平台。

(三)加强精益生产、准时生产与战略联盟的结合

海外施工队伍通过内外部整合规避经营风险时,应强化精益生产在海外自有施工队伍及国内外分包队伍施工管理过程的应用,通过统一管理下的准时生产,使海外施工队伍整合发挥资源共享及协同作战优势,使海外企业应对项目风险及操作风险时发挥成本监控职能。通过海外自由施队伍与所在国当地分包队、国内分包队、外部材料供应商等整合,可以使海外施工队伍可利用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海外施工队伍通过战略联盟的实施,建立广泛的资源共享平台,为海外施工队伍与外部战略联盟进行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互补创建互利的外部施工环境,进而提升海外施工队伍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海外施工队伍进行精益生产时更应加强与战略联盟的结合,因为精益生产倡导与用户关系时以用户至上为准则,与供应商关系时以合作为要件,主要强调在准时生产过程中占用少的资源,通过以上海外施工队伍内外部整合,可以有效实行海外施工队伍的弹性管理,为海外规避经营风险保障。

(四)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的有效衔接

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衔接得当,能促使海外施工人员集中精力进行施工管理及施工技术的创新,使海外企业的项目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有效应对声誉风险及坏境风险等对海外施工队伍的冲击。而通过海外施工队伍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相结合会在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进而对施工进度和施工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海外施工队伍能有效防范声誉风险对品牌价值的冲击。海外绩效考评与薪酬激励的结合要实行有弹性的方法,其中,对组织的绩效考评要与海外公司可持续发展相关联,最好实行股票期权等薪酬长期激励方法,避免海外公司由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海外企业应对外部经营风险的能力。

(五)海外品牌战略价值的不断提升

海外施工企业应对声誉风险、政治风险及环境风险时,还应强调不断进行海外品牌战略价值的提升,来增强海外施工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海外品牌价值的提升不仅要重视内部管理水平、施工技术及质量的提高,还应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对海外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长远贡献。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内分包队整合、海外自有施工队与海外国外分包队整合过程中,会进一步提升海外品牌价值的影响力,使海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海外品牌价值提升产生互动效果,更能促使海外施工队伍员工集中精力搞新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和关键施工流程管理工作,对海外工程施工进行优化管理,进而规避海外自由施工队伍自身实力不足所带来经营风险应对力不从心等问题,以上施工队伍的整合可以不断创造海外公司优良的品牌价值形象,使海外公司的品牌价值在海外工程施工中得到体现和提升,进而有效规避海外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候浩杰.海外石油工程项目面临的社会安全风险与对策[J],石油工程建设,2010年2月

第2篇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中国企业必经之路,大体经过了由出口贸易贸易与投资并存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其中国际投资在跨国公司对外扩张方式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的金融活动主要有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投资风险管理。本文从这几方面对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进行论述。

一、跨国公司的国际投资决策

跨国公司在投资前,须对所投资项目的未来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分析,以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这里,本文主要论述跨国公司投资的资本预算(投资决策分析)及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的运作方式。

(一)跨国公司投资的资本预算

公司的项目投资具有不可逆的特点,因此在项目投资之前,需对所投Y项目的未来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判断该项目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经营收益是否能够收回期初的投资,即投资决策分析,称为资本预算。

(二)跨国并购的运作方式。

1.现金收购。它是公司并购活动中最清楚、最迅速的运作方式,在各种运作方式中占很高的比例。2.股票收购。股票收购是指收购方通过增加发行本公司的股票,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公司的股票,从而达到收购目的的一种出资方式。对兼并公司而言,这种方式的不利影响是股本结构会发生变动,如逆向收购等等。3.其他方式。主要有混合证券收购、杠杆收购、企业剥离等方式。

二、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融资及其决策

(一)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融资

跨国公司的融资包括国际股票融资、国际债券融资、欧洲票据融资以及国际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国际股票融资具有不还本付息,不增加债务负担,灵活控制海外经营,增加国际市场知名度等优点。其发行上市要求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资本结构稳定,具备足够的实力,并按照上市发行地点的法律规定准确披露公司的财务信息。国际债券融资在减少企业筹资成本,控制股权,调整资产负债率等方面具有优势。欧洲票据融资融合了银团贷款和债券的优点,具有成本低和灵活性强等特点。

(二)跨国公司的国际融资决策

跨国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当考虑各方面因素,主要有:

1.选择适当的融资策略,减少融资成本。包括对融资货币的慎重选择,降低融资风险。此外,通过选择融资地点,跨国公司还可以降低融资的税后成本。

2.发挥公司筹资优势,绕过信贷管制。为了鼓励投资方向,稳定利率和汇率,当前各国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国金融市场实施干预。当一国发现资金流出过度时,外资企业在当地金融市场筹措资金便可能受到政府信贷配额管理的限制。跨国公司一方面要和有关当局协调好关系,争取尽可能多的信贷配额,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其筹资渠道多样化、内部资金调度灵活的筹资优势绕过信贷管制。

3.建立最佳资本结构。由于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并存,跨国公司在筹集资金时,根据公司具体情况作出权衡,正确安排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跨国公司应当找出一个最适当的负债比率,使公司综合平均资金成本率最低。实际上,跨国公司的负债率都高于母国的国内企业,由于跨国公司规模巨大,总体现金流量稳定,投资者易于接受其较高的债务比率,所以跨国公司可以在不影响其筹资能力的情况下,利用更多的债务资金,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跨国公司的投资风险管理

(一)汇率风险管理

1.期外汇市场,进行远期的本外币的外汇买卖或进行外币掉期交易,以避免会计折算风险。

2.向外国银行贷款,用投资收益来偿付贷款,以避免由于货币冻结,资金兑换的限制。

3.提前或推迟支付,以实现支付时间上的风险转移。

(二)利率风险管理

由于利率在不同市场和不同币种中的变化对投资效果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利率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不易被人察觉的,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必须要分析多国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规避利率风险。

(三)经营风险管理

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主要是经营风险,跨国公司必须要对其加以特别的关注。投资者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便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对经营风险进行管理。对跨国公司经营风险管理可采取风险适应策略、风险控制策略、风险分散策略、风险回避策略等策略规避风险。

(四)国家风险管理

1.正确评价投资经营的政治环境。跨国公司在作投资决策时,最为敏感的是东道国政局是否稳定,这关系到能否在某国作长久而稳妥的投资。因此,投资者在作投资计划前会认真研究东道国的政治、政局是否稳定,战争、内乱是否会出现等问题。因为政局不稳定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从而会影响每个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2.投资分散化策略。主要是指在投资时选择少数几个自己熟悉的投资品种在不同的阶段分散资金投入。然而,由于存在风险反感,跨国投资者会要求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跨国公司的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管理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亮,梁蓓.国际投资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任淮秀,汪昌云.国际投资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3篇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主要经济形势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进一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出台以及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必然要进行战略上的转型来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如何建设、管理海外公司,配合集团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使之成为可以长期依靠的重要竞争优势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整合全球资源,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一套有效的海外财务管理模式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海外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其基本内涵与企业财务管理一致。但是由于公司面临的海外环境更为复杂,在税务政策、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上差异较大,决定了海外财务管理与一般的财务管理相比有着更加复杂的特点,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保证其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在经营和管理中要全面考虑法律、制度、汇率、税率、国家风险等方面的差异。

二、海外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海外企业的发展与成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海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海外财务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资金管理。为了满足海外业务的资金需求,最大化资金使用效率,集团企业需要对境外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然而海外机构所在国金融环境各异,母公司和东道国各项制度及监管体制不同,这些都给资金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对各海外机构建立适应本机构的资金内控体系,在保证资金管控的同时又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营,成为了资金管理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拥有众多海外机构的企业来说,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所属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每个业务单元设置相应的财务部门,这样导致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浪费在交易处理上,无疑是一种低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对于海外财务管理来说,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进行财务管理转型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外汇风险更是海外财务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015 年外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给不少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迈入2016 年以来,外汇市场的波动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纵观企业,许多海外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综合风险观念不强,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体制是海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随着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严重不足,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海外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因此,加快国际化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海外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海外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与途径

(一)财务共享中心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了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的必然选择。共享中心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各个地区的财务和业务流程,减少财务职能的重复设置,把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并且可以全盘掌握、快速处理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信息的共享可以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财务的控制。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但是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变革,企业需要在战略、组织与人员、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这四个方面加以关注和改造,才能保障共享中心实施成功。

1.战略

转向共享服务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企业实施共享服务,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公司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调查,综合公司现有规模和现实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财务共享模式,是否具备了实施条件以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价值和风险。同时,可以通过介绍成功案例,与员工细致沟通,让整个企业组织和员工充分了解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增强员工信心。

2.组织与人员

实施共享服务意味着组织变革和人员重组。将原有业务单元的一些部门重新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形成了一个新的内部组织,而且使得企业原有组织结构、人员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实施过程中,人员需要重组和调动,员工情绪可能会因此发生波动,公司领导应该加强与员工沟通,妥善安置员工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所有的员工都能及时分享到项目实施带来的成果。通过以上方式增强员工对共享服务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使其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建立新的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确保共享服务实施顺利进行。

3.业务流程

传统模式下,各个子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一套业务流程,而建立财务共享模式需要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标准化,保证共享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既要满足各子公司的实际业务需要,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合、规范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整合海外报销流程;整合财务报告编制中关键事项确认控制流程;建立统一标准化的财务报告数据模板,通过上述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统一数据口径,从而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报表数据,满足公司内外部多方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由于公司海外机构众多,各机构情况不同,需求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建立标准化流程的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流程。

4.信息系统

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需要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协调配合,将包括会计系统、资金系统、报销系统和ERP 等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这必然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纽带,这不仅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系统的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集团公司还面临着各子公司系统、功能和流程的不统一,甚至有些海外子公司所使用的ERP 系统都不一样,为了实现共享的目的,需要海外各子公司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运营财务核算业务,因此集团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二次开发能力。

(二)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近几年国际大型集团公司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的主要做法。在世界500 强企业中,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公司高达80%。国际大型石油公司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和金融体系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在资金、债务、投资等方面采用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集中管控能力是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保障。然而实施集中管理并非易事,本文针对目前海外公司资金管理方法、控制手段和资金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1.资金内控体系建设

对于海外资金的有效管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目前大部分集团公司利用网银及授权制度对境外机构的资金进行管控,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还应该继续加强对子公司资金内控体系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如通过授权控制、文件记录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资产与文件保护控制、内部稽查、定期轮岗等多位一体的方法保证资金内控制度的执行。对于授权控制,公司应设计多层级的授权管理体系,建立适合各发展阶段子公司适用的管理模式,保证公司在管控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不会因管理的尺度造成运营效率的降低。

2.海外融资平台

集团公司可以在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设立全资子公司,充分发挥这类公司在资金运作中的优势,同时利用香港等公司设立海外融资平台,如可以利用合同条款,将资金缺口体现在香港公司,利用香港公司的金融优势开展融资,以便获得更多的融资方式以及享受境外较低的融资成本。在内源融资有限的前提下,外源融资对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集团公司未来的融资工作中应走多角度多层次的融资策略,将多项长短期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结合,继续丰富公司的融资渠道,合理调整长短期融资比例,实施有效的融资策略。

3.信用保险

海外经营风险较多,时有欠款难以回收的问题,为了规避资金回笼风险,海外企业可为符合条件的公司或项目通过采用信用保险的方式来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信用保险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了保险人,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当投保企业的欠款遭到延付时,仍然可以从信用保险公司获得赔款。

(三)外汇风险管控

外汇风险是每个海外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风险,这也是海外业务财务管理区别于一般财务管理的最大特点。集团企业不断扩展海外经营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外汇管理水平,从更宽的视角审视外汇风险的管理。

1.注意签约币种的选择,减少风险敞口

海外企业在合同谈判及签约阶段,应注重对合同签约币种的选择,原则为收硬付软。实际操作中尽量做到收、付、借、还币种一致,将外币风险敞口降到最小。另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在项目谈判阶段,可积极向客户推荐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在项目谈判中,充分预估货币波动风险,并在报价中予以考虑,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客户。另外,在合同中争取签订保值条款,约定当计价货币波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改用参照货币计价结算或要求补充一定程度的汇率损失。

2.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

海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国际形势,选择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首先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纳入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全过程的管理外汇风险。财务部门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控体系,落实外汇风险管理政策。负责外汇核算的人员不仅要清楚了解本企业外汇业务部门的交易币种、外币汇率情况,而且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国内外先进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积极向公司高层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信息。在规避外汇风险时,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在外汇市场中,如远期合约套期保值、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外汇期权套期保值等。

(四)税务风险管控

当前各国纷纷加强税收监管,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面临者一定的税务风险。对于海外公司较多的集团来说,国别不同、制度体系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加大了税务风险管理难度,再加上不同的国家税制结构的差异以及会计核算体系的不同,对于海外税务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海外投资过程的税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涉税人员的风险教育,依法诚信纳税,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次,海外企业应当注重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管理,从项目招投标、谈判、启动到运营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对于突发性以及非常规性的风险,则应该引导企业加强预防性控制;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税收协定保护企业权益,有效协调国内外税收法律体系差异,完善海外合同管理,最终将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五)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海外经营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有全球视野,了解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并且需要掌握国际经济和金融等相关知识,可以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战略性财务管理规划。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高校调整学科结构设置,还需要企业提供多种途径满足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后续教育的需求。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搭建公司内部的业务学习交流平台,并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海外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

第4篇

一、我国银行业海外投资与经营现状

截至2010年底,我国5家大型商业银行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共设有89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收购(或)参股10家境外机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5家分行、5家代表处,2家城市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2家代表处。

银行业海外投资包括两类:一类是投资设立分支机构;第二类是收购海外的银行从而形成自己的分支机构。银行跨国并购是指一国银行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银行一定份额的股权甚至全部资产进行收买的行为,因此也取得了对东道国银行经营管理实施一定或完全控制的权利。我国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开始采用并购方式介入海外金融市场。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在2008年2月就以55亿美元购入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后,又购入加拿大东亚银行70%控股权,2009年10月,再度宣布买入泰国ACL银行19.26%的股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集中在港澳地区与亚太地区,其次为欧洲地区,美洲与非洲地区则较少。如果考虑具体网点与机构,港澳地区所占的比重还会大大上升。就海外机构的组织形式来看,中国商业银行在港澳地区设立的子行/子公司较多,而在亚太、欧洲、美洲地区则侧重于设立分行/支行(见表1)。

二、银行国际化投资与经营的相关理论

1、跟随客户理论和市场竞争力。Aliber(1984),Goldbe和Johnson(1990),以及Miller和Parlthe(1998)在不同时期都做过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1976―1982年和1972―1997年期间,美国银行业在海外的扩张与美国企业的海外经营有正的关系。也有的学者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银行与非银行企业在海外的经济活动为例做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跟随客户是银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动机。

另外,国外市场竞争力假说认为,跨国银行倾向于进军不具有竞争力的海外银行市场。该理论认为,不考虑当地市场规模和相对增长率,由于当地银行不具有竞争力、进入壁垒低,潜在的增长和利润空间很大。一些学者还通过数量模型论证了这一假说(Cho 1985,Goldberg和Johnson 1990)。

2、阿尔伯的比较优势理论。罗伯特・阿尔伯(R・Z・Aliber1976,1984)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国家之间银行经营的相对效率、成本和贸易壁垒对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影响,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最有效率的银行是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银行,这些银行的国际化进度也往往较快。由于金融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家银行的比较优势和效率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样,效率高的银行在竞争中就具有比较优势,着重体现在a存贷利差方面,那些具有比较小的存贷利差的银行在竞争中就具有比较优势。阿尔伯认为银行存贷利差的不同是产生银行国际化的主要原因。

3、邓宁(Dunning)的折衷理论。邓宁的折衷理论强调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由三个因素所决定。第一是所有权优势,即外资银行优于当地银行的优势,跨国银行可以通过显著的产品特性来获得短期优势。根据对美国跨国银行的经验研究,银行规模如资本金、总资产和总存款是跨国银行所有权优势中最重要的因素。第二为内部化优势,主要包括资金内部转移成本、客户关系、市场信息等。内部化优势在不同的银行之间是不同的,它取决于各个银行在执行交易中所有权的大小。一般来说,所有权优势多的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的内部化优势。第三为区位优势,包括当地的法律法规、客户群体分布、信息的收集成本、招募当地员工的可得性等。

三、银行业国际化的必然性

1、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创历史新高。截至2010年底,中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588亿美元。中国发展对外投资合作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时期,企业走出去了,客观上就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本土金融体系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加快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开辟新的、更为广阔的国际融资渠道,增强和壮大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2、我国银行海外的投资和经营,是为了更好利用国际金融资源的需要。银行在海外筹措所需的国内外资金,可以扩大社会资本的形成,有效地弥补资本要素缺口。银行国际化增强了银行业适应性货币创造能力,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通过与国外银行的技术合作,可以提高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并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步伐。通过为海外企业的购并行为提供金融支持,有利于企业发现价格处于低谷的公司并实施购并,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融资渠道和境外资本,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3、中国政府对商业银行海外扩张的支持与鼓励。为了增强本国银行的国际金融实力,从而更有效地对国际金融资源进行配置,以实现国家的经济利益,不断拓展国家的利益边界,各国政府必将积极鼓励和推动本国金融机构的对外扩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和发展境外机构,包括探索采取并购方式参股境外金融机构,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尽管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跨国投资与经营的步伐变得谨慎,但这并不代表金融管理层的支持银行走出去的政策发生根本的转变。

四、银行海外投资与经营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市场业务拓展与管理整合。商业银行在海外投资并购或者设立分支机构之后,需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开发、创造新产品,不断提高银行业绩,提升银行的全球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银行境外资本的良性发展。对于中资银行来说,要同文化背景、市场环境不一样的境外机构进行整合,把后者真正融合到自己的机构中来,达到整合的目的。如果是以并购形式建立分支机构的,则必须高度重视并购后的整合,既要整合并购双方的客户资源,对业务经营与发展进行新的定位,更要正确对待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减小收购后的磨合成本,最终实现并购的预期战略目标。

在银行业务方面,我国银行的境外机构可以借鉴外国银行的经营方式,采取因地制宜的经营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尽量减少我国银行境外机构“水土不服”情况的发生,使得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在有效整合以后发挥更大作用。此外,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我国银行还应当在境外机构数目扩张的同时提升海外业务质量,使之与当地客户的需求相适应,扩大影响力,提升品牌水平。

我国银行在作出海外投资和经营的区域战略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与我国公司跨国经营的区域战略选择相协调,对发达国家与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优势和劣势综合分析比较后相机选择,要先选择与本银行关系最密切、相对容易拓展的区域市场进行拓展(比如亚洲地区),然后再逐步拓展其他市场,最后形成全球布局。

2、海外投资与经营风险管理。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的真正起步时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海外扩张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必然会面临各类风险。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银监会对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风险管理上比较重视,密切跟踪危机最新进展,认真总结近年国内外危机应对经验,高度关注外资银行母行(总行)的经营变化和风险事件,深入研判境外风险对在华外资银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探索建立了一套以监测预警为先导、以应对预案为保障、以监管“工具箱”为主体的外资银行跨境风险传染应对机制。但另一方面,中国面临的国别风险日益加大,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国别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银监会2010年6月23日发文收紧银行境外投资风险监管,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计提国别风险准备金,并设立国别风险限额。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要求“高国别风险不低于50%”。银监会还要求银行对国别风险实行“限额管理”,综合考虑跨境业务发展战略、国别风险评级和自身风险偏好等因素,按国别合理设定覆盖表内外项目的国别风险限额,至少每年对国别风险限额进行审查和批准,在特定国家或地区风险状况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审查频率。本文认为,管理层的风险警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银行自己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技术,以跨境危机应对预案为保障,提高危机应对能力。

3、银行海外投资和经营的有效监管。鉴于银行海外投资和经营涉及两个或者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应的监管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国对海外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要符合东道国对于外资银行的监管要求。

就中国对海外金融机构的监管来说,一方面要审查银行海外机构的最低资本额、资金实力及是否有从事外汇业务的能力。要对海外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资本充足率和人员进行审查,确认其已具备经营海外业务的资格条件和具有应付各种突发事件、控制资产风险的能力。关于跨国银行并购,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法规,其他金融法规也缺乏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没有涉及到银行并购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管理规定》虽然提及了金融机构的被收购或兼并问题,但规定过于原则,并没有专门、详细的规定。

在符合东道国对于外资银行的监管要求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经营中应该按照东道国的要求构建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这个监控体系的基础就是巴塞尔协议委员会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随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深入推进,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已经了银行业监管国际新标准,因此,我国海外银行经营也应积极推进新标准的实施,稳步推进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流动性比率等审慎监管工具的建设。同时,由于各国对于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不同,我国银行在海外投资与经营时要了解和遵守相关国家的金融政策、业务规定、股权比例限制和信息披露要求。

五、结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及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在国际化进程中更加大胆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我国的金融业国际声誉和银行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极为重要。本文提出的若干问题思考,旨在提醒我国的金融监管层和各银行管理者,在对外投资与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在国内银行经营中不曾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有的则停留在研究层面,不够深入。因此,金融监管层在增强海外银行机构的资本实力、提高海外机构的盈利能力、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风险度量技术手段加强银行风险管理以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有很多工作可做。只要我们坚持和加快银行改革和创新,在走向金融国际化过程中不断学习,我国银行海外投资和经营必定会成为我国银行业成长中新的利润点。

(注:本文系教育部2010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0YJA790035)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Cho,Kang Rae,1990,Foreign Banking Presence and Banking Market Concentration:The Case of Indonesi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7(1).October 1990.

[2] Aliber,R.Z.,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J].EconomicReviews,1976.

[3] Aliber,R.Z.,Internarional Banking:A Survey and Comment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84,16(11).

[4] MiIler Stemart R.Parkhe andArvind,Patterns,In the expansion of U.S Banks’ForeignOperation[J].Journal of lnternar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

第5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对外投资;风险 

 

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中小企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迅速发展,尽管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居于劣势地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中小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但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2009年中小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多为损失惨重。如何正确认识对外投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应对、风险防范,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必要性 

国际间竞争及生产分工协作日益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金、商品和资本的全球流动,中小企业的竞争对手不再局限于国内大型企业,它还包括国外的大型公司和中小企业。为应对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实现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成为中小企业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性相比于大型企业更强。有统计资料显示,处于竞争不太激烈的行业(如石油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等)中的企业几乎全部属于大型企业,而中小企业几乎百分之百处于竞争性行业。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在国内处于行业较为劣势而企业自身实力不强的双重压力之下。 

世界范围内贸易壁垒的增加。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愈发不景气,世界范围内弥漫着贸易保护主义气氛。贸易壁垒的增加极大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出口,开展海外投资,实现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是应对全球日益加强的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方法。 

市场的激烈竞争、行业的劣势、贸易壁垒的增加,已经威胁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市场、原材料、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都要求企业主动“走出去”。这不仅有利于其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资源的全球配置,更可以让中小企业学习海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最终改变目前所处的不利形势,谋求企业的长久发展。 

2 “温州哈杉”对外投资微观风险分析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如影随形。对中小企业而言,投资也像一把双刃剑,风险与收益并存,但其风险又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 

哈杉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杉”)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温州首家跨国公司,于1991年以手工作坊起步。1995年,哈杉开始进军俄罗斯市场,并与当地温州同行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后受到俄罗斯贸易壁垒的严重打击,致使企业无法在俄罗斯打开市场。为了摆脱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无休止的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以及绕开各国反倾销政策,哈杉选择在海外建厂。哈杉最大的海外投资是于2001年在尼日利亚建立的哈杉大西洋实业有限公司。 

2.1 资金短缺,导致项目无法实施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使部分实体企业转向资本市场的投机活动,而哈杉坚持着自己的生产计划。2009年,温州当地一家商业银行突然中断哈杉2000万元的贷款,这一资金链的斩断,直接减慢了哈杉的发展进度。当时,哈杉还在制定其在尼日利亚下半年一倍甚至两倍的生产计划,银行的终止贷款让哈杉措手不及,哈杉不得不缩小其海外生产的规模。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目前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最为突出的瓶颈。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依据主要是产品有市场,企业有效益。对于生产型的中小企业而言,如果暂时出现销售困难、市场前景不好,就难以获得贷款。在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下,金融机构更是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将有限的贷款额度给予大型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对中小企业的限制要比大型企业更为严格。因而,中小企业不仅不能获得规模扩张所需资金,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方面的资金更是十分匮乏。融资渠道的受限,让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很可能由于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无法实施。 

2.2 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哈杉初期以接受代工生产(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s)订单为主要业务,它维持了哈杉的初期发展。2000年以后,哈杉每年可以接到的代工订单数渐渐减少,企业利润因此下降,oem业务已经不能再作为该企业的核心业务。于是,哈杉转向自主生产普通男鞋,欲以低价销售策略占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随着温州的意尔康、奥康等具有其自身品牌的制鞋企业走向海外市场,哈杉的低价鞋渐渐失去吸引力。哈杉的产品滞销,市场份额渐渐缩小,企业陷入危机。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属于以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产品技术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技术容易被模仿是中小企业普遍的缺点。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属于防守型,目的多是转移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因此企业在对外投资时,缺乏品牌意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低价取胜的经营模式也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的反倾销行为,使得许多产品的海外市场丧失殆尽。 

2.3 缺少具有国家化经营能力的人才,企业管理水平低、缺乏战略眼光 

2005年,哈杉生产的鞋大部分滞留在尼日利亚的仓库中,经过调查发现并不是尼日利亚没有自我消化的能力,问题出在管理层。哈杉的管理层自信可以处理好与当地合作者的高管之间的关系,而事实上哈杉管理层在与多家零售商签订合同时存在争论,签订合同后,零售商故意减少该企业产品的上架率。我国中小企业的投资策略主要是国内员工的海外经营。目前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完成海外投资的当地化,大部分的投资是简单的将国内员工转移到海外。中小企业人员国际化素质普遍不高,尤其是在国际营销、国际标准规范、国际投资等一些对外投资的关键条件方面,企业缺乏优秀人才。这恰恰与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须有通晓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及国际贸易法则的管理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相违背。中小企业依靠管理人员的市场经验和直觉把握市场,因而容易作出不科学的决策,难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营销模式和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更难以与其它国际经济实体进行竞争。 

2.4 市场信息反映不畅,信息反映机制缺失 

中小企业的海外投资在与东道国企业展开竞争时,往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加剧了决策风险以及经营风险。企业在对外投资中若购销渠道不畅,则易将企业带入绝境,增加企业的破产成本、减少企业的经营收益。哈杉在尼日利亚建厂的初期,为了降低市场调研的成本,企业主要依靠上游和下游合作者来了解市场状况。依靠二手信息来了解市场,使哈杉只能掌握滞后的信息,企业多次错失快速进行产品调整的时机。企业对外投资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中小企业必须全程进行监督,快速洞悉国际市场,充分预测市场变化。而我国中小企业没有实现企业的信息化,未建立信息反应系统,国际市场信息收集比较滞后,信息资料的处理和反馈功能比较弱,缺乏对国际市场全面、动态的了解。一方面,让企业难以及时掌握对市场所反映的信息,失去对市场潜在发展机会的把握,阻碍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企业错失退出市场的时机,尤其是在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时,不能及时进行商业止损。 

3 对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对策 

在任何投资中,风险都是客观存在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风险又是可控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正确地认识风险并采取相应防范和管理措施,使风险降到最小的程度,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1 融资多元化,并编制资金预算 

在国内不能保证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更应该实现融资多元化,灵活运用各种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和降低融资风险,尽量在东道国进行融资,尤其是境外企业所需短期流动资金。这样既能满足资金需求又因为使用同一币种,规避了汇率风险。同时,在遭遇资金紧缺的困难下,编制详尽的投资预算、进行投资全程控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在做出投资决定之前必须根据投资对象和投资方案编制详尽的预算,确定可能需要的资金量。预算的编制必须做到方法科学、内容全面,防止因为事前低估所需资金量,事中又无法保证随时有额外资金的支持,最终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哈杉于2006年已将重心转移至销售、研发上,但是其仍保留小部分传统的加工贸易,目的是利用加工贸易资金回笼快的优势,为企业周转提供资金。同时哈杉也积极和当地的政府、金融机构沟通,实现在投资地的融资计划。 

3.2 加快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市场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形成并保持核心竞争力。只有着眼于培育企业的核心资产,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中小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2003年,哈杉开始意识到品牌的力量以及名牌产品必须有一个过硬的技术力量作支撑,企业提出了由产品走出去转变为整体走出去的理念。为突破款式设计的瓶颈,2004年哈杉通过收购意大利著名鞋企威尔逊公司,充分发挥其在研发、工艺技术、品牌影响力的优势,改进企业自有品牌“hazan”的设计和生产,提高产品整体的竞争力。 

3.3 培养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大批跨国经营人才,需要掌握了新的经济理论知识、具备领导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的优秀人才。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可全面推行岗位培训,聘请国际企业管理、财会等专家学者到企业中开设培训班,培养企业跨国经营的人才。另外,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对东道国本土人才的利用,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方面的相对短缺,另一方面是由于东道国本土人才更加熟悉本土市场,能更快地对当地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为了能让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哈杉在社会上大量招聘高级专业性人才,并重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哈杉建立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切实将企业利益、兴衰与每一个员工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6篇

关键词:海外应收账款 成因分析 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再加上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已经进入了饱满的状态,因此,我国的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外建设,尤其是进行海工建造项目的企业,近年来在海外的建造项目也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在海外的应收款现象却越来越普遍,海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一、海外应收账款的形成的原因

(一)竞争环境的巨大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企业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然而,随着国际市场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在海外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商品市场当中,企业之间除了需要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竞争之外,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合作,甚至不惜冒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在海外贸易当中实施汇付以及托收等结算方式,然而,在西方国家的贸易发展过程当中,这种结算方式通常情况下是很少会运用到,因此,这种方式,在对海外进行贸易的时候很容易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合同风险。

(二)对相关政策进行的违约

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当中,我国政府对我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投资行为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制度,除此之外,我国政府也对我国的外汇管理进行着严格的管理,因此,在对外的经济贸易当中,我国的企业为了节约企业的成本,并希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的海外贸易的程序简洁化,往往会通过一系列方法将海外的应收款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这种方法达到简化资金的审批程序,来缓解海外企业的资金运转不利的状况。例如,在海工建设项目当中,我国的企业往往会在海外设立公司的分公司或者是海外代表处,如果海外企业将海外应收款转到国内,就需要经过一系列繁琐的程序进行审批,因此,为了简化程序,企业往往以海外企业注资的方式将资金留在海外。

(三)出口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当前产品的出口结构来说,我国的商品出口主要局限于出口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制造业商品,而且很多商品也是以贴牌生产为主。除此之外,这些产品大多也是资源消耗型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商品的高附加值环节主要是由国外企业进行控制,我国仅仅是这些产品的加工地,赚取价值链当中的最低价值。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往往是处于弱势地位,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对于这些产品的出口,通常是借助于优惠的政策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一旦政策取消,或者是企业国家通过科技进步降低生产价格,我国企业将会处于不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就会增加了海外应收款坏账风险。

二、海外应收款的风险表现

(一)资金周转的风险

从企业的发展来说,海外应收款的出现会使企业的资金的流转速度大大降低,延长企业的资金周转时间。如果企业的资金不能够及时地收回,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资金周转遇到困难,严重的话,甚至还会造成企业的资金因为周转不开而引发的企业破产状况。例如,在海工建设项目当中,由于海工建设项目的工程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巨大的,因此,海工承建企业往往会从银行进行贷款建设,如果出现海外应收款的现象,就会很容易使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无法及时对银行的贷款进行偿还,那么就会增加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利息开支,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坏账损失风险

在企业的海外经营活动当中,企业的应收款现象往往是和企业的赊销战略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收回工程款,那么就会使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那么企业就会无法进行下一轮的海外投资活动,最终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的运转。另外如果企业的海外应收款比较巨大的话,那么就会使企业的运转陷入不利的状况,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破产。例如,在海工建设项目当中,由于海工建设项目通常情况下都比较巨大,所以资金也比较巨大,如果企业的海外应付款比较巨大,就会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三、现阶段海外应收款的风险预防策略

(一)构建企业的信用体系

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当中,政府往往会根据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信用体系,当然,企业的信用体系是非常公开和透明的,政府会定期对企业的信用体系进行评估,并在评估之后将企业的信用体系在社会上进行公布,对于那些企业信用不合格的企业,政府将会对其给予相应地警告,然而,在我国的经济体系当中却缺少这样的体系,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进行着手建立企业的信用体系,提高我国企业的信用等级。我国企业在海外活动当中,也应该对合作方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等,通过这种信用评估从而降低风险。例如,在海工建造企业的海外活动当中,海工承建企业需要首先对建造方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在评估后再进行决定是否进行海工项目的建造。

(二)借助于国际仲裁机构

在国际贸易当中,由于海外应收账款的收取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成本也相当高,除此之外,在国际贸易当中,我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并没有在账款的追逃方面进行相应的国家间合作,再加上海外追诉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有时候甚至得不偿失,因此,在海外应收款的追逃方面是非常困难的。然而,我国可以借助于国际的仲裁机构,利用仲裁法律进行海外应收款的追逃工作[5]。在国际仲裁机构当中,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仲裁的双方之间达成仲裁协议,仲裁机构根据相应的仲裁协议对海外应收款进行相应的仲裁工作。例如,当海工建造项目的承建企业出现海外应收账款的时候,可以通过仲裁机构的仲裁去尽可能地收取海外应收款。

(三)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

在国际贸易发展当中,国家为了推动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就会通过金融手段制定出一些有利于本国企业发展的政策,其中信用保险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形式,当然,这种政策实际上是一种非盈利性的政策,并且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相关规定。对于我国的出口信用风险来说,我国制定的出口信用风险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有政治方面的风险、贸易方面的风险,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等等,通过参保手段,可以对海外的应收账款风险实现有效的抵消。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发展慢慢开始走向国际化,然而,由于国际社会的复杂性,再加上国际贸易市场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我国企业在海外的经营活动当中,经常会遇到海外应收款现象,这就需要企业在海外的经营活动当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为企业避免海外投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商锐.现阶段海外应收账款的成因及风险防范[J].国际商务财会,2011

[2]杨巧平.浅谈海外应收账款风险防范[J].金融经济,2012

[3]王海珍.对国内企业海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1

第7篇

关键字:工程项目 管理风险 防范对策

引言

众所周知,风险无处不在,我国新时期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工程项目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建设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其建设过程中风险因素不仅多且复杂。如何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又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对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文中都会一一分析。本文从工程风险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出发,分析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点,并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各方面的分类,从而方便风险的识别,最后再加以研究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工程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含义

工程风险指的是工程项目中导致项目不能正确的立项和实施的不能事先确定的各种内外部干扰因素,工程风险的产生、开展、持续时间、因风险带来的损失都是随机的,必须在最开始的时候加以控制,否则会引起更可怕的结果。风险常常是导致整个项目无法进行的根本原因,所以如果想要将项目顺利进行下去,必须加强风险的控制,这也就衍生了风险的管理。

风险管理是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一种高层次综合性的规范管理工作,它的工作内容是对工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风险隐患进行控制和处理,它的工作具体包括对各类风险的辨识、对风险的评估和对风险的控制。它是近几年新兴起来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但仍然在各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特点

首先,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具有客观性,即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超越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工程项目的管理风险是不确定的;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具有普遍性,在企业管理中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这也导致了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对风险的存在条件和发生条件进行控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对财产的损失,并不能完全将风险扼杀,不能完全消灭风险。

其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具有单一风险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的必然性。单一风险的发生是建立在一定的风险原因和其他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一定发生的,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风险事故发生是必然的,根据对大量风险发生的资料和观察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量风险事故发生有明显的过滤,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能够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并能够衡量损失程度,由此衍生出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对当前对风险的治理和规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风险的多样性体现在工程项目由于建设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其风险因素也十分多,而且分布比较广,这也导致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多样性,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中间存在相关关系,各因素共同影响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干扰也会给工程项目的管理风险带来层次性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也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工程项目风险的分类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风险进行分类:

(一)通过风险的来源进行分类

通过对风险的来源对风险进行分类,我们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政治风险、 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工程风险和法律风险五种。其中政治风险指的是政治方面的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战争、动乱、国际关系、政策变化、政府部门的管理等等;经济风险主要指的是经济领域中会导致各种风险的因素,具有社会性,主要包括经济危机、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市场行情、支出费用上涨等等,都会造成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社会风险指的是人群的行为因素等社会方面的因素带来的风险,涉及到各领域、各阶层和各行业,主要包括社会治安、公众认知和工作人员素质等等;工程风险指的是一项工程从设计到竣工中各个阶段所遭受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决策风险、组织和管理风险、技术风险、责任风险等;法律风险指的是只有与法律方面的执法不严或者法律的不健全导致的风险,另外法律对项目的干扰、相关法律的理解不当也会导致法律风险。

(二)按照风险的后果进行分类

按照风险导致的后果,可以将风险分成纯风险和投机风险。纯风险指的是只会造成损失而不会带来些许收益的风险,对于工程项目来说,纯风险是最得不偿失的,或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崩溃;而投机风险指的是可能造成损失也可能造成额外收益的风险,是一种有概率性的投资,对于工程项目中在各项前期工程都做好的情况下,投机风险是可以一试的。纯风险和投机风险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纯风险重复出现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投机风险重复出现的概率,因此在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中要注意对纯风险和投机风险的有效识别。

(三)按照风险的影响范围进行分类

按照风险的影响范围可以讲风险分为基本风险和特殊风险。基本风险指的是作用于整个经济体系或者大部分人群的风险,他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而且波及范围大,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久,造成的后果也比较严重;而特殊风险指的是仅仅作用于某一群体的风险,不具有普遍性,而且波及范围也小,持续时间小,造成的后果也没那么严重。

四.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一)制定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能力

要将工程项目管理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就要建立健全工程风险防范体系,风险防范体系需要做的工作有两点,分别是项目风险预测和项目风险防控。项目风险的预测工作主要指的是在广泛收集前人留下的相关资料和风险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对客观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项目风险的防控工作指的是对风险进行控制,包括风险报告、风险监控和风险反馈三项工作。企业内部的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防范工作主要依托于风险防范体系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每个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健全合同管理机制,在法律层面上加强防范意识

工程项目的管理要依托合同规定来进行,而合同的建立是在完善的法律基础之上的,想要在法律层面上规避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就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制。合同管理机制的工作主要由以下几点:首先是合同的制定要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在政策的范围内对合同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另外还要在合同中发现问题,将合同的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另外要做到权责分明,一旦出现风险要有完整的责任追究制度;合同执行出现问题时及时作出补救,对合同的内容时时审查,在企业决策中,做到各环节的独立,减少合同风险。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工程项目属于操作比较复杂的项目,其中的风险因素也有很多种类,在工程进行过程中要通过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搜集从而对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才能促进风险管理的进程。通过本文我们知道了如何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以及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相信只有能够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

参考文献

[1]朱佐全.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 企业导报,2009,07:170-171.

[2]赵遵华. 浅谈项目建设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 今日科苑,2010,02:91-92.

[3]刘敬爱,赵伟.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 山西建筑,2010,1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