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与分析

财务与分析

时间:2023-06-08 11:2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与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与分析

第1篇

关键词 财务报表 构成 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要读懂财务报表,并能做简单的财务分析,必须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

一、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

一般来说,投资者最关注的是企业的利润表,也就是他的钱能生出多少钱来,只要利润高就好。而对于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来说,他们重视的是企业的绩效,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很关注。只有利润丰厚,才能让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和管理者均受益。对于债权人,他们重视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因为只有足够多的现金,才能归还他们的欠款。除此之外,比如企业员工,可能重视的是企业的经营现状,期望在企业经营好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薪水,所以他们也关注利润表。而对供应商,更多关注的是资产负债表,只有资金运转良好,才能长期合作。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能够体现企业在特定时点(比如2012年12月31日当天就是一个时点),拥有的资产及其分布状况。也就是说,它表明的是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拥有的资产总量有多少,资产是什么。同时通过资产负债表能了解到流动资产有多少,固定资产有多少,长期投资有多少,无形资产有多少等等。

2、能够表明企业在特定时点所承担的债务、偿还时间及偿还对象。如果是流动资产,就必须在1年内偿还;如果是长期负债,偿还期限就超过1年。因此,从负债表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特定时点上企业欠了谁多少钱,该什么时候偿还。

3、资产负债表能够反映在特定时点投资人所拥有的净资产及其形成的原因。依据复式记账法的平衡公式,资产等于负债加股东权益,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资产,除了用来偿还债务外,剩下的不管多少,都归投资人所有。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它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的实现情况,如实现的营业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

2、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各种耗费情况,如耗费的营业成本有多少、营业税金及附加有多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多少以及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

3、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或发生亏损的数额,从而衡量企业收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的影响的会计报表。通俗地说,就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出和流入的信息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它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信息,从而能够对企业整体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

2、它能够说明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或者说体现出现金来源和去向,从而全面地生活名公司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

3、由于它区分了不同经济活动现金净流量,能分析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是否有效,对其效率作出评价。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

所有者权益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有者权益构成及增减变化情况的报表。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0号—财务报表列表》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本身就是联系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纽带,作为企业投资者,理应非常关注自己股东身份以及份额的变化,该表的作用主要有:

1、通过该表,可以清楚地了解企业当期损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2、通过该表,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增减变动结构性变化情况。

3、通过该表,还能揭示出企业使用留存收益和公积金的情况。

(五)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按照新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表》应用指南的规定。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企业的基本情况;

(2)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3)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4)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6)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7)或有事项;

(8)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9)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从应用指南规定的内容看出,财务报表附注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作用主要有:

1、它提供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的披露,提高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2、它提供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等内容,增强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理解性

3、它提供的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等,突出了财务报表信息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报表使用人关注报表的重要事项。

总之,会计报表附注改变了过去单一数字式会计报表的概念,使会计报表对企业整个经营状态和财务状态的披露更加充分、详细。

二、财务报表的意义

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其根本目的是盈利,赚取利润,其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里。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与其他核算资料相比,具有更集中、更概括、更系统和更有条理性的特点。事实上,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财务报告,才能深刻地理解报告所反映的经济实质,才能对企业财务报告披露的经营业绩作出评价。

三、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艺术”,背后隐藏着企业的玄机。认真解读与分析财务报表,能帮助我们剔除财务报表的“粉饰”,公允地评估企业的决策绩效。

要读懂财务报表,除了要有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掌握以下方面以看清隐藏在财务报表背后的企业玄机:

(一)浏览报表,探测企业是否有重大的财务方面的问题。

拿到企业的报表,首先不是做一些复杂的比率计算或统计分析,而是通读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比如,在国内会计实务中,“应收、应付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其他应收款过大往往意味着本企业的资金被其他企业或人占有、甚至长期占有,这种占有要么可能不计利息,要么可能变为坏账。在分析和评估中应剔除应收款可能变为坏账的部分并将其反映为当期的坏账费用以调低利润。

(二)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

一家连续盈利的公司业绩一般来讲要比一家前3年亏损,本期却盈利丰厚的企业业绩来得可靠。我们对国内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一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必须看满5年以上才基本上能看清楚,如果以股东权益报酬率作为绩效指标来考核上市公司,那么会出现一个规律,即上市公司上市当年的该项指标相对于其上市前3年的平均水平下跌50%以上,以后的年份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上市前的水平。解释只有一个:企业上市前的报表“包装”得太厉害。

(三)比较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与其现金流量水平一致。

有些企业在利润表上反映了很高的经营利润水平,而在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方面却表现贫乏,那么我们就应提出这样的问题:“利润为什么没有转化为现金,利润的质量是否有问题?”银广夏在其被曝光前一年的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相对于经营利润水平贫乏,事后证明该公司系以其在天津的全资进出口子公司虚做海关报关单,然后在会计上虚增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的方式吹起利润的“气球”。而这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永远不可能转化为经营的现金的,这也就难怪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此贫乏。

(四)将企业与同业比较。

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深阔的企业画面: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比如销售增长了20%,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行业平均的销售增长水平是50%,那么低于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业最终将败给自己的竞争对手。

四、财务报表中的“粉饰”

财务报表中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对企业决策绩效的评估容易产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错。

(一)以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来掩饰主营业务利润的不足或亏损状况。

非经常性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活动产生的利润,通常出现于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们分析中发现企业扣除非经常性业务损益后的净利润远低于企业净利润的总额,比如不到50%,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企业的利润主要不是来源于其主营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来源于不经常发生或偶然发生的业务,这样的利润水平是无法持续的,也并不反映企业经理人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结果。

(二)将收益性支出或期间费用资本化以高估利润。

这事中外企业“粉饰”利润的惯用手法,比如将本应列支为本期费用的利润表项目反映为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在国内房地产开发行业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企业将房地产项目开发期间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利息支出任意地和长时间地“挂账”于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这样这些企业的利润便被严重地高估。

(三)以关联交易方式“改善”经营业绩。

采用这一手法的经典例子是目前已经不存在的“琼民源”公司。为了掩盖亏损的局面不惜采用向其子公司出售土地以实现当期利润,而下一年再从该子公司买回土地的伎俩,后来“东窗事发”,遭到财政部和证监会的严厉惩处。所以,我们在分析中应关注企业关联方交易的情况,研究其占企业总的销售、采购、借款以及利润的比例,并应审查这些交易的价格是否有失公允。

(四)通过企业兼并“增加”利润。

某些企业在产品或服务已经丧失盈利能力的情况下,采用兼并其他盈利企业的手段来“增加”其合并报表的利润。这些企业的会计高手利用国内尚未有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准则和目前合并报表暂行规定中的“漏洞”,将被兼并企业全年的利润不合适地并入合并报表中。在分析中应特别注意企业的收购日期,收购前被兼并企业的利润水平,在合并利润表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之间有无除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收益以外的异常科目出现。

(五)通过内部往来资金粉饰现金流量。

有的企业在供、产、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足,便采用向关联企业内部融通资金,并把这些资金的流入列为“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手法使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看起来更好。

五、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公司的财务情况和评估决策绩效,但是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企业的资产以及利润表中的产品销售成本是按资产或存货获得时所支付的金额记录的,因此资产和销售成本不是按资产或存货现行价值反映的。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资产报酬率或权益报酬率的高估。另外,历史成本的原则还导致新老企业比较的困难。比如,假设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完全同样的产品,生产能力一样,本年销售收入也完全一样,都是一亿元,甲企业是10年前成立的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构建比较早,因此当初的成本比较便宜,再由于使用中折旧的缘故,故其固定资产的账面值较低,仅为2000万元;而乙企业是刚成立3年的企业,固定资产的构建成本较高,累计提取的折旧较少,所以其账面值较高,为7000万元。我们计算甲、乙两家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可得:甲企业为10000/2000=5(次),而乙企业为10000/7000=1.43(次)。若我们将两家企业的周转率相比,则会得到乙企业的周转率仅仅为甲企业的1/3不到,乙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似乎远远不如甲企业的结论。但是,这样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公允的。解决这一局限性的方法是在企业内部考核中采用资产的现行价值来计量资产的价值,比如甲乙企业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按固定资产重新购置的成本——重置成本来替换其账面值。

(二)会计方法选择和会计估计的普遍存在。

财务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常常允许对相同的业务采取多个可选择的方法之一,即使对同类固定资产都采用直线法折旧,不同企业对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未能够在市场上可变卖的价值(残值)的估计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其一,在企业集团内部的绩效考核之前,应该按行业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尽可能地减少甚至禁止对同一类经济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其二,作为分析人员,应采用一些剔除由于会计政策不一致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另外,财务指标也具有局限性。企业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否有效以及企业作为组织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怎样等是财务指标所不能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的,必须借助于其他的非财务指标,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

(作者单位:湖北铁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经济利润;关联方交易;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44-02

1 经济利润的由来

传统的会计净利润指标核算忽视了资金成本,在当今的新价值管理理念中,要求企业管理与业绩衡量的中心转向经济利润指标。

在中级财务管理中,经济利润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指标,要正确运用好它,必须掌握多方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实物知识,此项指标的出现,避免了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在出现亏损的情况下还增加产量和市场份额的情形,从而使企业避免其害。传统的产值、销售收入忽视了资金成本,上市公司的指标体系中的每股收益,股利收益率,只注重账面利润,忽视了资金成本。这样当危机来临、企业并购重组时会影响企业自身的价值。

现代企业战略更注重企业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实体价值=股权价+债务价值),更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债权人的价值最大化。

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或者企业未来实现现金流量以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折现后的现值大于零的部分。

2 利用经济利润指标核算的现实意义

通过表1中指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利润指标的计算渗透着企业资金成本的理念,企业的资金是企业自身的血液循环系统,离开它,就失去了生存的活力。同样,如果不把使用资金置于它所处的市场环境中,而孤立地认为只与企业自身有关,从而忽略了市场中的各种资金成本利率对使用资金的影响,也是错误的。企业在价值、市场、资金成本管理理念下,可以制定并设计一套以价值为基础的财务业绩衡量指标考核体系,以此使企业达到价值最大化,而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有时两种指标可能会作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新准则刚颁布后的2006年高级会计师实务考试一题中,某集团公司拥有全资控股的A、B、C三家子公司,A公司主营整车生产,B公司主营零部件生产,C公司专营A公司的全部整车销售与售后服务。A、B、C三家公司2005年的有关财务数据见表2:

补充资料:①B公司生产的零部件主要供应给A公司,剩余部分外销,内销和外销价格相同,均以市场价定价;②集团公司设定C公司对A公司整车的关联采购价高于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仅为关联采购价的95%(上表中的A、C公司的财务数据均以关联采购价为基础计算得出);③除所得税外,不考虑其他税费因素。

要求:按市场价格重新计算A、C公司2005年的损益,并据调整后的数据填列表3;分析判断A、B、C三家公司哪家投资绩效好。

表中数据计算过程如下:

①39900=42000×95%,②535.5=39900-35500-2810-960-94.5,③13.39%=535.5/4000,④10.6%=息税前利润/投资资本总额=(535.5+94.5+960)/15000,⑤1.5=息前税后利润×投资资本总额={[535.5+960×(1-15%)]/15000-9%}×15000,⑥38500(以采购价为基础,不变),⑦33820=35600×95%,⑧288=(38500-338200-2660-1060)×30%,⑨672=38500-338200-2660-1060-288,⑩6.72%=672/10000,[11]9.57%=(672+288+1060)/21100,[12]-274={[672+1060×(1-30%)]/21100-8%}×21100。

指标计算说明:在表3计算中,资产报酬率、经济利润两个指标很容易出差错,我们应该分清这两个概念:息税前利润=净利润+税前利息+所得税;息前税后利润=净利润+税后利息。

从表3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B公司的投资绩效最好,经济利润最高。因为,在A、B、C三个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中,经济利润评价指标考虑了全部投资成本和风险,综合性最强,而且,B公司的经济利润最大,如果按过去的指标体系只注重会计利润账面价值,忽视资金成本的因素,就会得出C公司的业绩最好。所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树立创造价值为导向的财务战略目标,建立以价值为基础的系统业绩考核指标体系。避免产量导致的利润最大和市场份额占有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对企业业绩的损害。

3 加强治理影响企业经济利润的因素及对策

从上例题中我们看出,关联方内部交易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经济利润的大小、虚实。新企业36号准则规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关联方交易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关联交易将市场交易转变为公司集团内部交易,可节约交易成本。从法律上它们是平等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关联方之间可以通过转移内部价格等方式实现利润转移,以此达到粉饰业绩、提高销售业绩。通过内部转移产品、资产重组来人为地调节利润,以达到避税、高利润为目的。所以关联方交易价格构成影响经济利润指标的核心因素。在关联方之间有交易业务时,应遵循《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准则,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转让定价政策,避免在实际交易中产生的内部价格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为关联方交易提供操纵利润的空间。应采用可比不可控价格,转售价格,成本加成价格。

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内部关联方交易的法律约束力,在《公司法》中补充完善关于关联方交易事前、事中的法律规定。在关联方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应积极借鉴国外会计准则和我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扩大关联方认定的范围,进一步规范审计准则,加强审计机构的责任。加大注册会计师公证力度,使他们披露更加公正、独立、真实的审计评估报告,对和上市公司联合舞弊、纵容上市公司进行关联方交易来粉饰会计报表的中介机构给予严肃处理。加强上市公司的自律机制。规范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价格的制定,防范交易价格与实际成本完全脱节。

参考文献:

编写组.2007年、2008年高级会计实物科目考试大纲[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46-147.

第3篇

【关键词】 财务报表表外信息; 非财务信息; 提示与分析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终体现在财务报告上,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并传递财务信息的手段,它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包括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包括投资人、债权人、政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以及潜在的投资人等。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时,往往注重的是对财务报表本身的数据分析,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财务报告使用者不仅要重视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还应该对表外信息的提示加以分析和重视。这里所讲的表外信息既包括会计报表附注、审计报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

一、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重要作用

财务报告目标由于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但核心是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财务报表由于其固定的格式,项目和填列方法,使得表内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状况,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是指不能在法定财务报表内反映的,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透彻理解和分析财务报表的内容,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意外事项和经营战略、行业状况、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的重要信息,凡是对财务信息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而又无法在财务报表内进行确认的,都应属于表外信息。表外信息可以弥补表内信息的局限性,使表内信息更容易理解,更加相关,是提高财务报告分析总体水平和层次、突出重要财务信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增加会计信息的可理性。

二、会计报表附注的提示与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主要项目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规定性,只能提供定量的会计信息,其所能反映的会计信息受到一定的限制。会计报表附注作为表外信息,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以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

2006年财政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定,会计报表附注一般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终止经营税后利润的金额及其构成情况等;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另外,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前提议或宣布发放的股利总额和每股股利金额(或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总额)。

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对主要会计政策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分析企业资产、利润的质量。通过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项目的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来分析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利用上述变更和更正来调节利润的情况。通过分析或有事项、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来判断其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关联交易来判断企业的独立盈利能力等等。

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附注内容越详细,就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示了较多的信息,越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报表。

三、非财务信息的提示与分析

财务信息是指那些完全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相关性的能够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进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以及附注中的解释说明和由财务报表扩展而来的信息。非财务信息是指与财务信息相对应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与利益相关人相关的,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约束的信息。

随着企业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务报告使用者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而对非财务信息的掌握与分析对总体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决策有着重要作用。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

(一)背景信息

企业所处的行业及行业特点;企业经营的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企业经营活动和资产的范围与内容;产品寿命周期及产品结构等。

(二)经营业绩说明

关键经营业务指标;关键资源数量与质量指标;经营业绩变化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三)管理部门的分析讨论

企业财务状况;产品的竞争力;宏观经济对企业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四)前瞻性信息

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管理者的计划,包括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实际经营业绩与以前披露的机会与风险进行比较等。

(五)社会责任

环境责任指标,包括处理废水、废渣、废气的情况;对社会环境治理提供的服务;减少耗用稀有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措施与效果等。

(六)人力资源信息

如企业员工构成情况信息,员工安全和健康信息,员工培训、员工福利和社会保障信息;企业经营对当地的社会影响,包括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情况,对居民居住环境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及措施等。

(七)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及持续发展

研究与开发创新能力;员工能力;资源利用情况等。

综上所述,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是进行财务报告分析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表述的内容所作的说明与提示,正确地进行财务报表表外信息的分析,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充分认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可以借此更好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作出更加准确的评价和判断。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薛光,李延喜,刘艳萍编著.《财务报告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

第4篇

1.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组或一组以上可进行对比的数据或指标,两两对比、分析、考察,从而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与当前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企业在进行对比分析时,多是将本期数与计划数、本期数与上期数、企业数据与行业数据、本部门实际数与其他部门实际数等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看做一个整体,以其某个组成部分的数据作为分子,除以该项整体财务指标,以计算其结构比率。通过对结构比率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各个因素的比重和结构,还能对各个因素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合理性评价,并且找出各个因素的变化规律。

3.因素分析法。某一个数据指标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多个,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某一个数据指标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因素。之后按照某一顺序从某个因素开始,作为替换变量逐一替换。在替换的过程中,当其他因素不为替换变量时,均看作为确定因素。通过因素分析,可以测算出某个数据指标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

4.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在参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将表中相关财务数据的两期或多期连续的数据比率或指标以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其增减变动的数额、方向、幅度等信息,以揭示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和运营情况,是一种趋势变化分析方法。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来源与类型

1.偿债风险。偿债风险基本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一项财务风险。

2.收益变动风险。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变化,竞争也逐日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企业在运营中会面临收益变动风险。企业为了降低资金成本,往往采用负债融资模式。同时还能依靠财务杠杆放大企业收益。但是同时,却也使企业的风险被放大。

3.现金风险。企业现金持有量的不足容易给企业带来现金风险。倘若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少,那么企业的正常支出将不能被保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维系,还会对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然而,倘若企业的现金持有量过多,企业的机会成本会被增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受损。因此,企业现金持有量过多或过低都会引起现金风险。

4.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款项。通常是由于回收时间的不确定性或者回收金额的不确定性所引起。

三、合理利用财务分析预防财务风险

1.将财务分析提高到战略高度,结合企业战略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单纯的为了财务分析而分析,应在分析之前明确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财务分析,有所侧重。具体而言,企业通常有两种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战略的选择不同,财务分析指标的侧重也将不同。倘若企业选择成本领先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的毛利率较低,同时周转率则较高。企业可在成本领先的战略之下,薄利多销。同样,倘若企业选择差异化战略,那么其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会发现企业毛利率较高,周转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企业采取了差异化的战略,注重产品特色,价格制定较高。因此,企业所选择的战略不同,财务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对此企业应有所侧重,有所针对的防范财务风险。

2.充分利用企业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资产分析。一般而言,在企业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比重通常较大。因此,加强对二者的财务分析较为重要。倘若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较低,那么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渠道位于下流,企业应以打通销售渠道作为其当务之急。同时还能间接减少其销售费用。此外,倘若企业“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企业应围绕资产分布和利用情况,防止资产闲置和产能过剩。

(2)损益分析。企业的收入通常是销售收入。其他收入虽然也是收入的构成,但是比例一般较小。因此,企业在进行收入分析时,主要可以对产品销售收入以及与其相关的产品单价和销售数量展开分析。其中,销售数量的分析,可以以产品类别、地区等进行划分,分别予以分析。同理,企业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营业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在对成本进行分析时,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类别、销售区域、部门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防范财务风险。

3.严格进行成本控制分析。成本控制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一项重点。企业唯有控制好成本,才能真正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分析中,始终要围绕企业的整体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成本的升降原因进行分析与揭示,及时查明成本的影响因素。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能够引起财务风险的潜在成本风险控制点,分重点的制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和操作规范。就方法而言,可以参考《管理会计》知识,利用“本、量、利”的分析模型,对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边际贡献等进行分析和测算,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将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

第5篇

Key words: financial statement;China Mobile;income statement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54-02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企业与各种利益逐渐多元化。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关心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但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很难掌握其它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此时财务报表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本文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并且运用相关比率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近期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对公司做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探究企业经营方针的正误性,揭示企业经营状态等各方面的问题。

1 财务报表的概念与作用

1.1 财务报表的概念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

1.2 财务报表的作用

财务报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企业经营者了解经营状况、实施经营管理和进行经营决策必不可少的经济信息之一。②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是企业债权人和股东迫切了解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③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的资料来源,便于更好地发挥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调控作用。

2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概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CMCC,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是一家基于GSM,TD-SCDMA和TD-LTE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于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3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财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

3.1 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该方法可以了解企业流动资产的增加变动情况和变动原因。根据移动集团公司资产负债表编制表1。

从表1上看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2014年总资产比2013年增加67916百万元,增加幅度为7.91%,总资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流动资产的增加和非流动资产的增加。流动资产增加10394百万元,增幅2.18%,非流动资产增加118663百万元,增幅14.49%。

从资产的结构变动可以看出,流动资产的比重由2013年的59.08%下降到2014年的55.62%,非流动资产的比重由2013年的88.55%上升到2014年的95.37%。这种变动的后果使企业的资产流动性下降,经营风险增加,但资产的收益增加。

从表1可以看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2014年总负债比上年增加61138百万元,增长幅度为17.07%。总负债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流动负债比上年增加60963百万元,同时非流动负债比上年增加175百万元。

3.2 损益表的阅读与分析

表2所示,2014年利润总额相比2103年减少72398百万元,降幅达到66.17%,说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同时其他综合亏损相比2103年,下降1994百万元,即相当于公司收益增加1994百万元,涨幅达到189.01%,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的年度总综合收益。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2014年年度总综合收益相比2013年下降了10404百万元,降幅9.42%,但占本年度总综合收益的比重却由2013年的99.48%上升到2014年的100.96%,数额的减少是因为本年利润减少了72398百万元,比重的增加是因为其他综合亏损的大幅度下降。

3.3 现金流量表的阅读与分析表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现金流入比上年减少18145百万元,现金支出也比上年减少61743百万元。2014年同2013年相比,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增减额都是负数。

在现金流入中,我们看到经营业务是是公司现金流入的最主要方式,在现金流出项目中,投资业务是现金流出的最主要形式。相比于2013年,中国移动集团2014年的经营业务现金流入比重比上年下降1.32%,说明公司经营业务获利能力略微有所下降。而在投资业务现金流出中,中国移动集团公司2014年的比重相比于2013年增加了8.96%,说明公司在2104年的融资业务比重进一步下降。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表4所示,因为中国移动集团公司是在香港上市,这里的主营业务收入等于香港的营运收入,既已经扣除了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数值,所以从财务报表里是没有办法看出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2014年这两年的主营业务毛利是没有太大变化的 ,而相比于2013年,2014年的主营业务利润还有所下降,这跟市场竞争和市场份额有关。主营业务利润率,从2013年的21.51%下降到2014年的18.29%,2014年的整体利润率相比2013年都有所下降,值得企业在今后的运营中注意。

第6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体系;净资产收益率;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日

无论是传统财务分析体系,还是改进财务分析体系,均把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财务管理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股东投入资金获利能力,反映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运营等活动的效率,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保证。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也是上市公司再次融资硬性指标之一。

一、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的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传统财务分析体系由美国杜邦财务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把各种财务比率结合成一个体系,又称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它以净资产收益率为起点,以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为核心,重点揭示企业获利能力及权益乘数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这种财务分析体系主要利用现行财务会计报表所提供数据进行分析,其核心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是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综合性最强,其他各项指标都围绕这一核心;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用来分析企业经营业务的获利水平,是利润表的概括;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与总资产平均余值的比值,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利用效率和全部资产质量;权益乘数反映总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用来分析企业债务风险和财务杠杆,是资产负债表的概括,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图1)

这种财务分析体系,将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分析等有机地纳入到一个整体之中,全面地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进行揭示与披露,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准确评价与判断。同时,这种自上而下的分析,不仅可以揭示企业各项指标的内在结构关系,查明各项主要指标变动的影响因素,而且还为决策者优化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提供思路。

这种传统财务分析体系虽然被广泛使用,但是也存在某些局限性。

(一)计算总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因为总资产是由债权人和股东提供的,而净利润是专门属于股东,债权人提供了资金,没有相应分享收益,两者不匹配。

(二)没有区分有息负债与无息负债。为公司提供资产的人包括股东、有息负债的债权人和无息负债的债权人,要求分享收益的是股东、有息负债的债权人,无息负债的债权人不要求分享收益,所以负债的真正成本即利息支出仅仅是有息负债的成本,用利息支出与有息负债相除,才是实际的平均利息率。而传统财务分析直接用利息支出与全部负债相除,不能真实反映利息率水平。

(三)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传统财务分析体系没有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对于多数企业来说,金融活动是筹资活动,筹资活动不会产生净利润,而是净费用(支出),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念看,企业的金融资产是投资活动的剩余,是尚未投入实际经营活动的资产,应将其从经营资产中剔除,与此相适应,金融费用也应从经营收益中剔除,才能使经营资产和经营收益匹配。

二、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已成为现行和今后将推行的一种新型综合财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现行财务会计报表基础上,按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将资产、负债、利润重新分类,其核心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这种改进财务分析体系,比传统财务分析体系更直接,更清晰地揭示影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各个因素。

(一)将现行财务会计报表重新分类

1、将传统资产负债表调整为管理用资产负债表。传统资产负债表是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构成,其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管理用资产负债表首先按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将资产划分为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将负债划分为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分类;其次改变传统会计等式,其基本等式为:净经营资产=净经营负债+所有者权益。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简表如表1所示。(表1)

其中: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需占用资金;净金融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反映企业金融活动的净筹债务资金;股东权益反映股东(投资者)提供权益资金。

2、将传统利润表调整为管理用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经营资产与金融资产的划分保持对应关系,将管理用利润表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金融活动的损益是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包括借款和其他有息负债的利息,如果没有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可以用“财务费用”作为税前“利息费用”的估计值。金融活动损益以外损益,全部视为经营活动损益。管理用利润表的基本等式:净利润=税后经营利润-税后利息费用。管理用利润表简表如表2所示。(表2)

(二)影响资产收益率的因素。根据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核心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有三个因素: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税后利息率和净财务杠杆。其中,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是经营活动的税后经营利润与净经营资产之比,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税后利息率是金融活动的税后利息费用与净金融负债之比,反映企业筹资活动的资金成本;净财务杠杆是净金融负债与股东权益之比,表示每1元权益资本配置的净金融负债,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效率。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图2)

杠杆贡献率是经营差异率和净财务杠杆的乘积,表示企业借助金融活动借入资金来提高股东收益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与税后利息率的差额,称为经营差异率,表示企业每借入1元债务资本投资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偿还债权人税后利息后剩余部分。经营差异率是衡量借款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如果经营差异率为正值,借款通过企业经营可以增加股东收益;如果它为负值,借款会减少股东收益。从增加股东收益看,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可以承担的借款利息的上限。企业负债如果不断增加,净财务杠杆和财务风险就会不断提高,而企业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承担风险,所以依靠净财务杠杆提高杠杆贡献率是有限的。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

财务会计的改革与创新浅谈分析

一、会计职能的重新定位

根据新《会计法》对会计监督的重新定义,会计的职能可表述为反映和控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反映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将大大减少,会计控制职能日趋重要,成了会计职能的主要方面。财务会计由以生成信息为主发展为侧重控制财务信息的质量,确保会计记录真实和会计信息可信,使其成为必要和有用的信息 。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控制对于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和有效、保护资产的安全、防范和发现错误与舞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加强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是当前会计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会计人员的学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不高,许多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起来的。因此,要继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会计职业教育的方针,使其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在较短时间内能有较大的提高。会计人员的在职教育以知识更新为主,同时开展在职学历教育,要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普及会计电算化教育,培训一批高级会计人才。

继续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资格管理制度,把住入门关,坚持并不断完善高级会计师的评审和中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制度,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其他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的政策和制度。培养高智能型会计人才将是我们本世纪教育的基本目的,其培养方向应按照管理“通才”的标准进行。高智能型会计人才是兼容科技与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是在专业化教育的基础上拓宽其知识面,使以往会计人员的传统知识结构向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转化。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变化是极其迅速的,故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教育必须是终身的。

伴随着改革的进程,财务会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

这种变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将高度集权的财务和会计体制逐渐改变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体制,确立企业在财务和会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将以实现国家计划为目标的财务和会计管理逐渐改变为以实现市场利益为目标的财务和会计管理,使政府和企业都按市场规律进行财务和会计活动;三是逐步建立健全财务和会计的法规体系,使财务和会计活动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提高财务水平。

三、会计目标内容的进一步拓展

财务会计的目标系统包括向谁提供信息,提供哪些信息,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时间提供等内容。在新经济下会计目标系统将发生如下变化。

拓展会计报告内容,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内容不再只是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为了满足用户全面了解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应尽可能广泛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背景信息、前瞻性信息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财务报告要充分揭示和披露知识资本信息,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状况。另外,当今人们对企业的认识正经历着从只重视经济方面到经济与社会两方面并重的转变,因此会计披露的内容还应包括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3、会计报告方式的不断创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呈报的技术障碍减少,成本降低,企业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空间上,企业应提供分部报告,通过分部信息对总信息在量上的分解和质上的深化,为信息使用者确认和分析企业不同分部或子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提供更为相关的决策依据。在时间上,财务会计需要提供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传统的会计报告根据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一般是按月、按年编制的。在经济生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借助这种报告可以大致标准地预测企业的未来。但是我们将面对一个产品周期不断缩短、竞争目趋激烈、创新不断加速、经济活动不确定性日益显著的时代,会计信息的决策有效期间将大大缩短。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将涌现,作为决策的依据;另一方面,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使随时提供报告成为可能。

4、会计报告传递方式的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光盘存储技术等)为会计报告传递方式的革命奠定基础,与会计报告编制的实时性相对应报告的传递将实现网络化、无纸化。企业可以将会计信息上网发送,信息的公开程度将大大提高,信息内容也将更加多样化。

第8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监督;财务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158-02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控制是其重要职能,医院的任何一项财务活动都需要控制。财务控制是通过对财务活动约束和调节、疏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按预定目标运行的过程。财务控制要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建立循序渐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

一、财务控制

(一)财务控制的目的

1.对理财目标的本身进行控制,使它具有一个积极先进的水平,进而确定一个优良的财务活动运行轨道。

2.对理财目标的执行情况控制,消除财务活动运行结果与既定目标的偏差,以保证整个财务活动过程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

3.通过财务对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使经营活动的发展符合理财目标,并保证理财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控制的地位与作用

1.保证作用。通过控制资金占用规模,保证医院正常业务活动对资金的合理需要;通过控制资金占用结构,保证医院业务活动持续高效地运行;通过控制资金耗费价值的补偿,保证和维护医院业务的顺利进行。

2.促进作用。通过对资金占用的日常控制,促进医院加速资金周转;通过对资金耗费的控制,促进医院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不断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

3.监督作用。通过控制医院各项财务收支、监督医院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与财经纪律,防止违法乱纪,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控制医院财务活动,监督医院坚持社会主义办院方向,防止损害国家利益和病人利益,以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4.协调作用。通过控制资金运用的结构与规模,控制资金的收入、支出及分配,协调国家、单位、病人及职工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三)财务控制的形式和主要方法

1.财务控制的形式

财务控制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而且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医院常用的控制形式包括集中控制和分级控制。

(1)集中控制。集中控制是指由一个控制中心对所有子系统的情况进行集中加工、处理,集中指令,操纵所有子系统的财务活动的一种控制形式。集中控制,一般适宜于规模较小的医院。

(2)分级控制。分级控制是指在一个最高控制中心的领导下,按照整个系统内在的结构层次,分别设置不同级别的控制中心,层层控制,分级控制,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医院。

2.财务控制的主要方法

(1)组织控制法。医院要实行财务控制,不仅要有控制目标,而且要有实施控制的机构,有些目标还要按照机构设置状况进行分类或分解,以便于贯彻和执行。合理的组织规划是保证经济业务按照医院既定的方针执行,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资产和增强会计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条件。各个医院所处的环境、规模大小以及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组织机构也应根据各单位的不同实际情况而定。机构设置以后,首先要进行职责划分,明确规定每一层次机构的任务和应负的职责,还要按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规定相互配合与制约的方法。组织控制法是一种事前控制法。

(2)授权控制法。授权控制,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的办理,必须由被批准和被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去执行,也就是说单位的各级人员必须获得批准或授权,才能执行正常的或特殊的业务。授权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能将一切不正确、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行为制止在发生之前。

进行授权控制,首先要求医院内部要有授权环节和明确各环节的授权者。第二,授权级别应与授权者地位相适应。第三,要求授权人应该是称职的人员,对于不能胜任的人不得授权。第四,严格要求各级人员按所授权权限办事。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对其超越权限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第五,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授权方式,都应有文件记录。

按授权的性质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一般授权是指单位内部对正常业务范围内的授权,是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其权限范围之内对正常的经济行为进行的授权。与一般授权不同,特别授权的对象是对某些非经常经济行为进行的专门研究作出的授权,这些经济业务往往是个别的、特殊的,一般没有既定的预算、计划等标准所依,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

一个医院的授权控制应做到,医院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授权权,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授予各层次管理人员以相应的权限并赋予相应的责任,各级上级领导授权后应按规定执行,以身作则,不能越权办事。授权控制对于保护医院财产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生弊端是一项重要措施。

(3)目标控制法。目标控制法是指一个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应遵循其创建目标,分期对经济业务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的方法。目标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

实行目标控制,首先根据财务控制的对象与要求,制定控制目标。第二,根据财务指标的组成因素,分解目标,落实到责任单位,做到层层把关。第三,规定财务指标责任单位的权责利,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第四,连续不断地检查财务目标的实现情况,并与计划进行比较,揭示差距,查明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第五,对财务目标达到的情况进行考核,作到奖惩兑现。

为了进行目标控制,医院都要编制计划,实行分级分口管理,推行全面经济责任制,对医院内部职能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4)预算控制法。预算控制法是以预先编制的财务预算为标准来实施控制的方法。实际上,预算是在年度经济业务开始之前根据预算期的结果,对全年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控制。医院预算按其内容可分为财务收入预算、财务支出预算、财务收支综合预算等;按时间则可分为长期预算、短期预算、临时预算;按形式分为固定预算、滚动预算和弹性预算。医院预算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预算组合而成的严密的体系。

预算控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预算得以实现,通过对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可以及时了解实际进展情况,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反映原始预算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据此决定原始预算是否修改,使之更有利于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预算控制的方法包括制定预算、指标分解、指标落实、检查考核与奖惩兑现等,与目标控制法相似。

(5)措施控制法。这里所说的措施控制法主要指政策制度控制措施、记录控制措施和实物控制措施。

①政策制度控制。政策制度控制主要指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医院的计划预算、制度作为控制手段。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决不能在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环境中进行。因此,医院内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及各项制度的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②文件记录控制。文件记录在医院财务控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要使文件记录有效,必须要进行可靠性控制。各种文件记录资料的可靠性主要来源于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及反映的准确性,各种资料的记录反映应符合其内在联系的规律性。按文件记录的性质可分为管理文件和会计记录。

③实物控制。实物控制包括医院的资产、物资及会计账表等,是指为保护各种实物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舞弊行为所进行的控制。

实物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实物的限制接近,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限制接近现金,限制接近库存物资及其他容易转作个人使用的实物,以及会计账单、账册、账簿,实物的保护和实物的定期盘点清查。

(6)责任控制法。科学的组织结构、合理的分工、建立适合医院特点的责任制度是财务控制的一种形式。

二、财务监督

(一)财务监督的内容

医院财务监督贯穿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内容有:对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包括监督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符合事业计划的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按规定报批;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包括各项收入是否符合规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定是否健全,有无乱收、多收、漏收、少收、挪用、截留、坐支、私设小金库现象,是否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标准等;对财产物资管理的监督,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控制制度,财产物资管理业务职能是否分离,结余分配是否按照规定,专用基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现象,对外投资是否报批等。

(二)财务监督的分类

财务监督按监督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按监督的范围可以划分为全面监督和专题监督;按监督的组织方式可分划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另外,财务检查是财务监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根据财务监督的总体要求,由专门人员对单位的财务活动和财产物资所进行的检查。

财务检查有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专题检查、财务大检查。经常性检查一般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定期检查通常在年终、季末或月底,由专业人员有关人员参加进行,如物资盘点等;专题检查和财务大检查一般为适应特殊需要,组织有关方面代表参加,对某些财务问题进行检查,或对财务管理、财务指标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

财务检查的工作方法:一是账务检查,即以会计账簿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为对象进行的检查;二是实物检查,即对单位的实物资产的存放、保管以及领用制度等方面的检查,通过实物检查,确认账款账物是否相符,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三是现场检查,即对一些通过财务检查还不足以全面、真实地反映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查明事实而进行的检查。

第9篇

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基本活动。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从报表中获取符合报表使用人分析目的的信息,认识企业活动的特点,评价其业绩,发现其问题。

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可预计和测算。它是财务管理的环节之一。其主要任务在于:测算各项生产经营方案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预计财务收支的发展变化情况,以确定经营目标,测定各项定额和标准,为编制计划,分解计划指标服务。财务预测环节主要包括明确预测目标,搜集相关资料,建立预测模型,确定财务预测结果等步骤。

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预测这两个概念是相辅相成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现有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有个大体的把握;财务预测正是在对财务报表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后,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并给出最佳的预测方法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在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中要去做财务预测;在做财务预测的之前首先应该对财务报表进行初步的分析。无论是对财务报表分析还是做财务预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无非是要了解企业以下三方面内容:

1.企业现有与未来的偿债能力,企业权益的结构,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

2.企业现有与未来资产的营运能力,企业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

3.企业现有与未来的盈利能力,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

下面我们选取上市公司天利高新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该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构成项目进行分析与预测,来具体了解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预测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天利高新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与预测

我们知道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最大。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反映了企业在报告期内销售所有产品或服务产生的收入。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企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才是提升企业利润的最根本办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营业收入进行预测,把握了营业收入未来的变动趋势,那么对利润的趋势也就有了大致的把握。

财务预测的方法有很多,趋势分析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趋势分析法是企业根据历史资料,用回归分析方法预测出未来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销售比较稳定,销售变化有规律的企业。趋势分析法是一种由历史数据推测未来的引申法,故又称历史引申法。

下面我们用2001-2010天利高新年报中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预测。各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增长率:

根据表1中的数据,我们首先做出2001-2010年各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折线图,如图1所示:??

图1根据图1我们看到,2001-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了快速的增长;2005-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一直处于水平状态,同时也说明公司在这几年的发展比较缓慢,并且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营业收入也有一定影响;2010年开始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了快速的上涨。从整体上来看,主营业务收入随时间有着增长趋势。

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趋势图,如图2所示:??

图2通过主营业务增长率趋势图我们可以看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大致呈现U型变化,开始增长率快速下降,接下来增长率在底部较为稳定,然后突然有快速上升。跟据该趋势,我们考虑运用多项式函数来拟合该趋势。拟合趋势如图3所示:??

图3通过图3我们可以发现,运用多项式来拟合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效果很好。

把以上数据代入EXCEL软件,得到多项式的表达式与拟合优度R??2的值:??(公式3-1)

2011年增长率为1.7424,这样可以得到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201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83561.26 元,该主营业务收入额是根据多项分布计算出来的,多项式函数拟合的特点的斜率增长过快,因此我们采用该方法使得201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过大,这时我们应该该充分考虑最近几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2011年的增长率所产生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运用平滑法对其进行预测。即通过对时间序列进行平滑以消除其随机波动,移动平均法既可用于对时间序列进行平滑以描述序列的趋势(包括线性趋势和非线性趋势),也可以用于对平稳序列进行短期预测。在这里我们选择指数平滑,指数平滑法是根据本期的实际值和过去对本期的预测值,预测下一期数值,它反映了近期实际值对预测值的影响。

时间序列的一般平滑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3-2)

指数平滑公式如下:

(公式3-3)

我们令n=5,a=0.5,通过指数平滑公式进行调整,得到,即201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53266.15,单位为万元。

三、结论

第10篇

以往公司财务预警研究主要基于财务指标预测公司财务状况。文章强调,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基于财务指标的分析,虽然能够给出财务困境发生的概率,但却难以给出财务困境的深层次解释,特别地,对于财务困境早期预警具有较大局限性。鉴于此,文章在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等因素,综合分析上市公司亏损困境的原因,并比较分析了基于财务、非财务指标及综合指标的预测模型的有效性,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务预警;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

ST股票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二年亏损,被进行特殊处理的股票。对财务状况和其他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要进行特殊处理。财务状况异常指:(1)连续两年亏损;(2)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3)注册会计师出具拒绝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等等。其他状况异常指:(1)由于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中止,在三个月以内不能恢复;(2)公司涉及诉讼赔偿金额累计超过净资产值50%;(3)可能依法破产;(4)公司董事会无法正常召开;(5)其他异常状况。本文中所研究的ST是排除其他状况异常以及否定审计意见之外的被特殊处理的公司股票。

因为财务状况异常情况的界定符合企业财务状况不健康的标准,而财务状况不健康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可见因财务状况异常而导致公司被ST与财务危机有一定的联系。另外,虽然国外的实证研究大部分是将破产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但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市资格是作为一种珍贵的“壳”资源。即使上市公司面临破产,也会有其它公司接收(借壳上市),在我国很少有上市公司出现申请破产的情况。大部分ST公司是通过大规模资产重组才能摆脱特别处理的困境,所以特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已经陷入财务危机,因此本文认为财务危机和公司被ST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将运用财务预警的理论和模型对公司被ST的征兆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公司被ST前几年可能出现的早期信号,是公司可以提前预防,财务适当、即时的防范措施,使公司对自身的财务状况加强管理,调整经营战略以更好的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避免被ST的厄运。因此在财务预警框架下研究公司被ST的科学性、合理性就成为本文的重要基石。

财务预警是对财务危机的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财务预警的主体是财务危机,而财务危机与公司被ST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这一点已在前文论证,所以对财务危机的预警和公司被ST的预警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明在财务预警的框架下进行公司被ST的征兆分析是合理的。

根据瑞思数据库提供的信息,筛选发生在2013年的ST股票。剔除数据不足和上市存活期较短的公司,剔除金融和保险业的财务危机公司,因为金融、保险业这个行业的会计制度性质特殊与一般行业不同,财务数据不具有比较性。配对样本在对应企业被特别处理当年没有被特别处理,且财务状况良好,即同一会计年度的正常公司。配对样本与对应企业具有相近公司资产规模(公司资产规模以注册资本作为代替)

从财务危机诱因分析与早期征兆分析可见,公司财务危机的作用机理在于:在财务危机诱因作用下,公司必将产生财务危机的危险征兆,而此征兆终将会以预警变量的形式予以显示,即从诱因到征兆再到预警变量,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因此设计财务预警变量的框架应该是以变量反映特征、特征揭示诱因的逻辑关系;

公司财务危机出现的共性特征为现金流匮乏、偿债与长期亏损、资产营运效率低下乃至资产质量水分严重等等。这些特征可以从定量角度来设计一系列财务指标作为变量(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根据股权性质、董事会规模及两权分离的情况又可将其有机结合形成变量框架体系以全面综合反映和预测财务危机状态。

偿债能力:流动比例、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营运能力:应收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率。成长能力: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非财务指标包括是否政府控股,根据第一大股东性质判断,政府控股为1,否则为0;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区间,分为三个区间:20%以下,20%-50%,50%以上,其所对应的变量值分别为1,2,3;董事会组成人数;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否两职分离:若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则该变量值为0,否则为1;前5位大股东持股比例和(Herfindahl_5指数);审计意见类型;高管持股比例;持股董事比例。

为了检验各指标变量在ST股和非ST股之间的差异性,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样本是否服从正态性检验,以便进一步选择检验变量的方法。若经检验,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则适宜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若不服从,则改用非参数方法来进行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在假设总体为正态分布和置信水平为默认的95%条件下,共有7个指标P值大于临界值0.05,它们分别是:资产负债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利润率,主营业务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Herfindahl_5指数服从正态分布;另有16个指标P值小于0.05,不服从正态分布。

通过各指标变量在ST组和非ST组中的均值、标准差、T检验值及其对应P值、非参数检验值(这里选用的是Kolmogorov-Smirnov检验值)及其对应P值。不难发现,在T检验中,流动资产周转率个指标的P值大于0.05;而在K-S检验中,是否政府控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组成人数;总经理和董事长是否两职分离这几个指标的P值大于0.05,说明这些指标差异性不明显,不能较好的区分ST股和非ST股,应当剔除。

运用logistic模型对剩余显著性指标进行单独财务指标分析、单独非财务指标分析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后得出结果。

财务指标:在t-3年方程拟合性较低,Cox &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分别只有0.076和0.102;在t-2年相比t-3年,方程拟和性有所提高,Cox & SnellR2和Nagelkerke R2分别达到了0329和0.439;在t-1年方程拟合度有很大提高,Cox &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分别达到了0.624和0.832。由此证明,在公司ST早期阶段,财务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公司ST时间的临近,财务指标对ST的影响逐渐增强。

非财务指标:比较非财务模型与财务模型拟合性,在t-3年,非财务模型的Cox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高于财务模型,证明在ST早期阶段,非财务因素比财务因素对ST影响显著;在t-2、t-1年,非财务模型的Cox & SnellR2和Nagelkerke R2低于财务模型的,证明随着ST时间的邻近,财务因素比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显著。

从纵向看,财务模型的误判率分别为42.86%、19.05%和595%,非财务模型的误判率则分别为29.76%、27.38%和1667%,综合模型的误判率则分别为29.76%、17.86%和9.52%。可见,随着ST时间的临近,各模型预测的准确率都逐渐提高。从横向看,综合模型的拟合度在各年都最好,在t-3年,非财务模型和综合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都高于财务模型,即证明对于公司ST早期预警,应特别考察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在t-2年和t-1年,综合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与财务模型接近,二者都要高于非财务模型,这与以上不同模型对ST影响得出结论一致,即证明随着ST的临近,非财务因素对公司运营状况的影响已在财务指标上显现。

鉴于此,本文认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控制权监督,是避免公司亏损困境的关键;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切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是避免公司亏损困境的保障;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信息披露,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完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制度,清理大股东资金占用,防止公司内部人利用职权,通过各种手段转移公司资产,以从根本上避免公司亏损困境。

参考文献:

[1]王健康.风险管理原理与实务操作[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许谨良.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

[4]张玲,张佳林.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发展趋势[J].预测,2000(4)

[5]张玲.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3)

[6]陈晓,陈治鸿.企业财务困境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应用[J].投资研究,2001,(6)

第11篇

关键词:传统财务管理;柔性财务管理;比较

1 传统财务管理与柔性财务管理的区别

1.1 传统财务管理与柔性财务管理的特点不同

1.1.1 传统财务管理的特点。传统财务管理的价值理念是以财富为本,其特点是专业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传统财务管理是通过运用集权式以及相对分权式的方式实现目标的,更加注重内部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责,传统财务工作带有很大的强制性,更加注重结果。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财务秩序是传统财务管理的最基本任务。因此,在引进人才时,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专业性,从而忽视了其专业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培养。

1.1.2 柔性财务管理的特点。相比于传统财务管理,柔性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人,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反应迅速、柔性化、人性化。柔性财务管理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把灵活、多样的发展策略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使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而且柔性管理工作氛围轻松、自由。建立一支高素质、综合性,以及可塑性的人才管理队伍的同时,优化创新财务管理模式,这是加快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1.2 传统财务管理与柔性财务管理的表现不同

1.2.1 传统财务管理的表现。传统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管理者为主导的,传统财务管理的实现模式是以财务计划的模式来进行财务活动的。在特点上,传统财务管理具有程序化、严格化、固定化的特点,但是这种特点也相应的带来了一定的缺陷,过于死板,没有变通,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按照上级制定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来进行。

1.2.2 柔性财务管理的表现。柔性财务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产生的,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现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柔性财务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自由度比较高,能够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柔性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关系发生改变,促使传统的财务结构向新型的、科学合理的财务债权关系转变,实现了共赢。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具有灵活性、自由性、科学性的特点,更加适应现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

2 柔性财务管理相比传统财务管理的优缺点

2.1 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柔性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各部门之间职员的协调和沟通,将个人力量转化为集体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相比,柔性财务管理更加重视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等综合性素质的培养,大幅度地提升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 有利于快速、灵活处理突发事件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会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就传统财务管理而言,其不能对这些不稳定因素进行及时的处理,获取最新市场信息的速度较慢,导致相关管理人员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情况时,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柔性财务管理可以及时、准确、灵活地解决突发事件,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发生问题的实际情况快速作出判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不但提升了风险防范能力,还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有利于提高财务活动效率

所谓财务活动,就是指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柔性财务管理在融资渠道与方式方面更具选择性,具有灵活、多样化优势,调整负债结构,加大投资规模,加强投资方案分析的精准性,依据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收益的分配比例,制定满足相关利益人的利益要求,有效地调整资本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此来减少资产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增强资本运营的柔性财务管理,从而提高了财务活动效率。

2.4 柔性财务管理的缺点

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柔性财务管理在实施的效果方面存在着缺点,运行的时间较长,时效性差,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相关财务管理的标准。柔性财务管理是以人为核心,重视员工思想上的培养,要求其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不利于控制管理人员的思想与行为方式。

3 建立柔性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3.1 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人才系统

以人为本是柔性财务管理的核心,主要体现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管理人员的思想和专业能力是财务管理发展的指向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单位要想快速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发出每位员工潜在的能力是必须的途径,使得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还应要求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价值目标,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我提升的目标。另外,还要建立完善健全的激励制度,以及财务管理人才系统,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也便于人性化管理的实施,为更好地推动新型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3.2 加快向市场导向思想观念的转变

传统财务管理注重以财富为本,是仅以生产导向为核心的一种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主要以产品价格的高低以及质量的好坏作为竞争条件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刚性财务管理已经不符合市场要求,并逐渐被柔性财务管理模式所代替,柔性财务管理是以市场经济的导向为主体的模式,不仅重视生产经营管理,同时也注重市场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的管理,从而彰显了财务管理在激烈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凝聚力。

3.3 需要一定的刚性财务管理基础

市场经济实现永恒发展的前提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传统财务管理的弊端,继承刚性管理的优势,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刚性财务管理体系,为柔性财务管理弥补不足和缺陷,将柔性财务管理和刚性财务管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使财务管理实现松弛有度、收放自如的主旨。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传统财务管理和柔性财务管理有很大的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财务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走向,而柔性财务管理范式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地代替了传统的刚性财务管理。柔性财务管理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激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其高度的责任意识,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总而言之,柔性财务管理优化了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创造出了一个和谐、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为实现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博.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与柔性财务管理范式的比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5:55-56.

第12篇

摘 要:本文从财务分析与会计学、财务学的关系入手,研究了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的内涵与特征,引发了对财务分析学科发展与定位的思考,并结合财务分析面临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提出了改革与发展财务分析专业或方向,创新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财务分析;会计变革;学科定位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4-0081-06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财务信息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财务分析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财务分析的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实践中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特许财务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简称CFA)是全球证券投资与管理界一致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职业资格称号。CFA资格目前在美国金融与证券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美国投资咨询协会”、“美国投资银行家协会”和“纽约金融协会”等机构也都表示其成员应具有CFA资格。同时许多著名大学,包括美国Richmond大学、美国Missouri-Columbia大学、Boston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已经将CFA的考试科目正式纳入他们的教学课程。因此,在财务分析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都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各种各样的挑战。研究新的经济环境下的财务分析、创新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与实务,不仅是财务分析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发展与创新财务分析的基础在于财务分析的教学改革,而作为应用经济学或管理学的组成部分,财务分析应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其教学改革的导向和关键。因此,本文将从财务分析学现状分析入手,在理清财务分析学与会计学和财务学关系的基础上,面对财务分析来自学科建设和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探讨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和财务分析专业的发展方向。

一、财务分析发展现状

什么是财务分析?什么是财务报表分析?什么是财务报告分析?它们的内涵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是实务界经常提到的问题,也是理论界应该回答的问题。从一般意义而言,人们并不在意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及财务报告分析的区别,如目前出版的关于这方面的书名就是这样五花八门,说明上述概念的本质是相同或相近的。然而仔细斟酌,它们又有所区别: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显然,财务报表与财务报告的区别是清楚的,因此,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是明确的。但是,财务报表、财务报告和财务活动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区别财务分析与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的复杂性。这里将从财务分析所处学科及教学的现状入手,探究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目前的财务分析从其分析基础和应用方向看主要来自与会计学的发展和财务学的需要。因此,财务分析主要可分为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两种。

1.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与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

从会计学角度对财务分析的考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观察现有会计学教材中的财务分析;另一方面则要研究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这个角度的财务分析通常叫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

(1)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会计学教材中设置财务报表分析一章的较少,而在西方国家一些会计学教材中,包括会计学基础和财务会计[1](或中级会计[2])中往往都设有财务报表分析一章。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主要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更进一步的会计分析(包括会计政策等变更对财务报表影响分析)介绍的较少;

第二,主要介绍几个重要财务比率,没有对财务比率体系进行论证与分析,也不进行财务比率的因素分析;

第三,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不研究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

(2)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

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以会计学中会计报表信息为基本出发点,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会计报表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调整,为财务比率分析奠定基础,从而准确分析企业单位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等状况,并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边缘的科学。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

第二,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以会计报告信息分析为出发点,以影响会计报告信息的因素(特别是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因素)变动为分析重点;

第三,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往往将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作为会计信息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第四,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在处理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上,往往强调财务效率。

2.财务学中的财务分析与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

从财务学角度对财务分析的考察也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观察现有财务学或财务管理教材中的财务分析;另一方面则要研究基于财务学或财务管理角度的财务分析。这个角度的财务分析通常就称为财务分析。

(1)财务学中的财务分析

目前,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一些财务管理类教材中都有财务分析一章。[3][4][5]财务管理中的财务分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将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评价与激励等并列;

第二,将财务分析(或财务报告与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提供财务管理中筹资活动、投资活动与分配活动决策的有用信息;

第三,将财务分析定义为财务比率分析,往往以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为分析的体系和主要内容。

(2)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

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以财务学或财务管理目标为基本出发点,以反映财务活动与经营成果的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为基本分析依据,以专门的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为分析技术工具,形成一门独立的、边缘的科学。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内容广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内容体系;

第二,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以财务学的领域为导向,以价值分析与量化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公司财务比率或能力分析、证券市场分析等为主要内容;

第三,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包括证券估价、业绩评价、风险管理、企业重组等;

第四,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在处理财务分析与会计学的关系上,往往将财务报告作为分析基础信息。

应当指出,从财务分析现状看,无论是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还是财务学中的财务比率分析,都无法反映财务分析的本质与全部内涵;无论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还是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都体现了财务分析学的独立性、综合性与边缘性。然而,在当今经济变革的时代,随着经济环境(包括实践与理论)的变化,财务分析的需求与供给都发生了变化,不仅有目前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而且会出现基于其他学科的财务分析。因此,财务分析学科现状、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都面临着来自学科发展和实践的挑战。

二、财务分析发展与定位的思考

关于财务分析的学科定位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人将其划归会计学,有人将其划为财务管理,还有人将其划为金融学、统计学等。财务分析之所以定位较难是因为它是一个与上述学科都相关的一个边缘性学科。前面论述的无论是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还是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财务分析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的边缘性和独立性。

财务分析学实际上是在会计信息供给(会计学)与会计信息需求(财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它通过对会计信息的透视与剖析,满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不同要求。因为在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和财务学等学科的关系中,都涉及到会计学的发展如何满足相关学科发展的信息需求,其他学科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问题。一方面,毕竟会计学并不是单纯满足某一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会计提供的信息往往需要分析与转换而成为信息需求者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等相关学科的复杂性也不能要求会计学者完全或直接掌握其会计信息的需求,对相关学科决策需求的分析与转换为会计信息需求,也是会计学发展所需要的。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信息转换中,财务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分析就是根据相关学科或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将标准的会计信息分析转换为决策与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财务分析又根据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所需求的信息,分析转换为会计应该提供的信息。财务分析的这种地位与作用,在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发展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与清楚,如图1所示。随着相关学科理论与实务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加大,财务分析在连接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功能将进一步扩展,如图2所示。

从财务分析在会计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看,随着会计学科地位的提升以及相关学科对会计学信息需求的范围、数量与质量要求的提高,财务分析学将在分析主体、分析对象、分析内容和学科地位上有进一步的扩展与提升。财务分析不仅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管理者、员工等内部信息需求者的需要;不仅要满足管理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满足经济学理论与实务发展的需要。可见,仅仅从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和基于财务学的财务分析已经不能涵盖财务分析学科的范畴,基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会计信息需求的财务分析将随之产生与发展。因此,伴随着财务分析地位的提升,独立于会计学专业、财务学专业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财务分析专业或方向的产生将成为必然。

当然,财务分析专业方向的设立与定位必然涉及对现行会计学科和财务学科定位的思考(注:作者在《会计相关性引发的思考》和《财务学科定位与发展研究》两篇文章中都有探讨,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论述。)。这里所说的独立于会计学专业或财务学专业,是指在目前会计学属于工商管理二级学科、财务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的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下的现状而言。若重新界定会计学科内涵,将会计学科地位提升为会计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则财务分析专业方向所属的学科可定位于会计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如图2所示,财务分析专业方向将以会计学科为基础,扩展其应用领域至经济学、财务学等各个领域。

三、经济环境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财务分析的发展要适应学科地位及专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企业制度和会计准则等经济环境的变化。从财务分析最基本需求者,即外部投资者及投资环境和内部管理者及环境出发,金融市场发展和企业决策控制方面环境的变化将挑战传统财务分析体系和内容;从财务分析基础供给者出发,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变革也必然挑战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与内容。因此,要建立现代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提升财务分析学科地位,必须面对各种挑战,创新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

1.金融市场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经济金融化的进程也日益加剧、程度不断加深。经济金融化表现在经济关系日益金融关系化、社会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融资活动证券化。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体系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运行与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整个市场机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证券市场参与者还是信贷市场参与者;无论是企业、个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还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保险公司;无论是中央银行、证监会还是银监会、保监会,都需要和应用财务分析信息进行监管、经营和决策。由于财务分析主体和需求者的变化,传统的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都面临着挑战。

2.企业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角。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随着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目标的转变,为保证企业资本增值目标的实现,必然面临着企业投资、筹资、经营、分配各环节的决策与控制,企业管理决策与管理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企业管理中无论是管理决策(如战略决策、财务决策、经营决策),还是管理控制(如预算控制、报告控制、评价控制和激励控制),都离不开相应的财务分析信息。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基于价值管理的基础。而由于传统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外部投资者,因此随着管理决策与控制对财务分析信息需求的转变,财务分析基础信息和财务分析基本内容也都面临着挑战。

3.会计变革对财务分析的挑战

会计信息一直是财务分析最基本和重要的信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我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学的领域与内容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变革的实践使依据会计信息的财务分析必然也面临着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挑战。

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变革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财务报表发生了变革,财务报表主表、附表的种类、格式、内容的变化,使得会计信息的内容和内涵随之改变,从而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会计假设、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等的变化及灵活性,使同一经济业务所记录与报告的结果发生了改变,增加了财务分析的难度;不同国家会计准则差异、会计报表合并方法差异、特殊会计业务处理方法差异等的存在,使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与可靠性判断更加复杂。

从会计学的领域与内容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会计新领域的出现,如通货膨胀会计、跨国企业会计、企业重组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行为会计等,使会计信息量大增,这必然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与难度;会计学内容的更新,如筹资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增加,投资中证券品种的增加,等等,使会计报表信息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增加了财务分析的复杂性。

从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与时间变化对财务分析的挑战看,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增加,特别是自愿披露内容的增加,使财务分析内容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的缩短,提高了财务分析的频率,对财务分析的及时性要求更高。

四、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构思

面对市场经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对财务分析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思考,创新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设立财务分析专业方向,改革财务分析教学内容。

1.财务分析目标的思考

财务分析目标是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的关键。财务分析的目标应与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的目标相一致。随着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的增加及信息使用者目标的多重化,财务分析目标必然出现多样性与多重性。

从财务分析主体或信息使用者角度看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监管者财务分析目标、利益相关者财务分析目标等。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又可分为股权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债权投资者财务分析目标。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高级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部门管理者财务分析目标等。监管者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政府部门财务分析目标、中介机构财务分析目标等。利益相关者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客户财务分析目标、供应商财务分析目标、员工财务分析目标等。

从财务分析信息使用目的角度看财务分析目标,可分为基于决策的财务分析目标和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目标。基于决策的财务分析目标可按决策类型分为投资决策财务分析目标、筹资决策财务分析目标、经营决策财务分析目标、分配决策财务分析目标等。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目标可按控制环节分为预测、预算中的财务分析目标、业绩评价中的财务分析目标、管理激励中的财务分析目标等。

2.财务分析的内涵与分类思考

在对财务分析现状、学科定位、面临环境的挑战和分析目标研究的基础上,界定财务分析的内涵是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关键。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财务分析的主体是多元的,投资者、中介机构(如财务分析师)、管理者、监管部门、其他利益相关者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主体。他们都从各自目的出发进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分析依据或基础以财务信息为主,其他相关信息为辅。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告信息和内部会计报告信息,资本市场金融产品价格信息和利率信息等;其他相关信息包括非财务的统计信息、业务信息等。

财务分析的对象是财务活动,分析的内容是其可靠性与有效性。所谓可靠性分析是分析财务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财务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特别是分析那些由于会计信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原则与方法的差异、变更、错误等对财务活动可靠性带来的影响。所谓有效性分析是分析财务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支付能力、增长能力等,以判断分析对象财务活动与结果的质量,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因此,从相关主体看,财务分析可分为投资者财务分析、管理者财务分析、监管者财务分析、客户财务分析、供应商财务分析、员工财务分析等;从分析方法看,财务分析可分为会计分析与比率分析;从服务对象看,财务分析可分为外部财务分析和内部财务分析;从职能作用看,财务分析可分为基于决策的财务分析、基于控制的财务分析和基于监管的财务分析。

3.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思考

在明确财务分析目标、内涵与分类的基础上,可将财务分析的体系与内容构建如下:

第一,财务分析原理。财务分析原理主要介绍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内容,该部分与目前的财务分析教材类似,主要包括财务分析导论、会计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三部分。财务分析原理是财务分析实务应用和财务分析专题分析的基础[6]。

第二,财务分析实务。财务分析实务是根据财务分析实践的需求,从分析主体或分析目的出发确定的,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基于金融市场的财务分析[7];基于投资决策的财务分析[8];基于管理控制的财务分析[9];基于相关利益主体的财务分析。本部分是对现行财务分析的创新与挑战,广泛考虑了金融市场对财务分析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对财务分析的需求以及其他财务分析需求领域。

第三,财务分析专题。财务分析专题是针对财务分析殊业务或特殊情况所进行的分析,主要包括: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分析;基于合并报表的财务分析;跨国公司财务分析。这些专题反映了在特殊经济环境下财务分析的特殊问题与难点问题。

这种体系体现了分析理论与分析实务的结合;一般分析原理与特殊分析方法的结合;外部投资分析与内部决策控制分析的结合。财务分析的这种创新体系可反映在一本教材中,也可通过三本教材或更多本教材来体现。

4.财务分析专业设立与教学体系改革

设立财务分析专门化方向,进而发展财务分析专业是财务分析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前面从财务分析的学科地位谈到财务分析专业方向设置的必然性。从财务分析实践需求看,财务分析专业方向的地位也是明显的。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都进行财务分析,设有财务分析岗位。在证券市场上,国外早已存在财务分析师职业,而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与此相对的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既没有单独设置财务分析专业,也没有设置财务分析方向,这显然难以满足企业部门和证券市场的需求,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财务分析专门化方向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应根据上述财务分析目标、分类、体系与内容而建设。如果将课程分类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四类,则财务分析专门化方向的课程设置如下:学科基础课: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专业基础课: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投资学、金融学、统计学;专业方向课:财务分析原理、财务分析实务、财务分析专题;专业选修课:证券分析学、管理控制、价值评估、企业管理学等。

财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环境及由此产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的财务分析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演变而来,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财务分析的理论、实践及学科建设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财务分析始终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任何一个方向、专业或学科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发展过程,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过程都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本文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财务分析学科发展的关注与投入,以加快财务分析学科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Robert F.Meigs,etc.Financial Accounting(Tenth edition)[M].McGraw-Hill.2001.

[2] Paul M.Fisher,William J.Taylor,Rita H.Cheng.Advanced Accounting.Eighth edition.South-western.2002.

[3] Eugene F.Brgham,Louis C.Gapensk.Financial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M].The Dryden Press,1997.

[4] 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 陆正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 Leopold A.Rernstein & John J.Wild.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Theory,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M].McGraw Hill,1998.

[7] Stephen H.Penman.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Security Valuation(Second edition)[M].McGraw-Hill,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