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27: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的风险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现金流动带来的风险
企业的现金在流动方面存在着时间的不一致,现金的流出与现金的流入时间不一致,使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及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形成风险。这种风险将会使企业在资金的周转方面存在问题。
(二)利润分配带来的风险
企业不合理的利润分配方式,使企业后续发展以及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具有了不确定的因素。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会影响企业再生产的能力,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带来的不确定的因素会使企业投资方面的风险以及筹资方面的风险加大。
二、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会关系到控制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这种影响是直接的,企业中没有形成风险管理的文化是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的根本原因。从企业的内部来说,企业的经营管理基础上建立的风险管理的文化,这种管理的理念在考虑问题时能够从风险的角度进行思考。从企业的外部来说,社会的环境、文化的环境以及经济的环境等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文化建立的基础。
(二)没有科学的企业治理的机制
企业科学治理的机制应该是监督权、经营权以及决策权相互的制衡,而且这三种权利是分立的,企业科学治理的机制能够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我国大部分的企业治理的机制依旧是权利制衡的模式,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监事会如同虚设,导致了内部人员控制的现象非常的严重,内部的财产运行失去控制,外部的监督没有起到作用,使企业不断的出现财务风险。一方面,企业治理的机制不科学,会导致企业的决策缺少了科学性,同时也使企业缺少科学的制约机制以及科学的激励机制,导致了企业的财务人员在预测、分析以及监控财务的风险时,没有具体的标准。另外一方面,企业治理的机制不科学,会导致企业的管理者占据了企业决策的核心地位,严重的会左右董事会以及股东的思想,使董事会以及股东远离企业的决策过程。
(三)风险控制的机制以及风险预警的机制不完善
风险控制的机制以及风险预警的机制不完善是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不到位的重要的因素。一方面,大多数的企业在风险管理的职责以及权限等方面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导致风险管理的权利与责任不明确,风险管理较混乱的现象的产生,进而使风险管理只是形式,没有具体的执行。另外一个方面,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的机制,或者是建立的风险预警的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风险预警的机制会使企业对风险的控制达不到正确以及及时。此外,大部分的企业没有内部审计的机制,无法实现风险的监控,也没有办法保证企业的财产完整以及安全。
(四)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
目前为止,我国企业在建设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财务的信息缺少真实性以及财务的信息严重滞后的现象普遍的存在,这就成为了企业对风险的监控达不到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够使企业的监控机构发挥真正的监控作用,充分的发挥监控机构的职能,还可以对管理者的决策进行有效的评判与分析。但是,大部分的企业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企业内部财务的信息严重的不对称,企业的管理者很难获得真实、准确以及及时的财务信息,决策的科学性也得不到保障。另外一个方面,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不完善使企业的监控机构没有办法获得财务的有效信息,也无法真实、准确以及及时的反应企业的资金流转情况和预算执行的情况,没有办法确定在企业中是否存在着财务的风险。
三、加强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培养风险管理的文化
培养风险管理的文化能够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效果。首先,应该在企业内部营造全面的、良好的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将传统的风险思想摒除,加强企业的员工以及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其次,加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以及对风险敏感的程度,对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理念进行强化,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将风险的管理渗透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及经营活动中,对生产活动以及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财务环节进行风险的管理。最后,加强财务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众所周知,财务工作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风险问题,必须高度的重视财务工作中的风险管理以及控制,使风险的管理以及控制从始至终的存在于财务工作中。
(二)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
①将企业监事会的作用加强,将监事会的职能与责任明确,保障监事会对风险的控制实行监督。
②保障企业的股东、董事会以及监视会相互制衡,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制衡的机制以及激励的机制,将内部人员控制企业的风险降低到最低,进而使企业的决策风险也降低,保障决策具有科学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实现经营的目标,是企业管理中的较为重要的手段,可以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保障财务信息的可靠与真实。一方面,建设财务风险的管理机制,对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以及分类,当这些原因带来风险时,能够及时的反应和做出调整。另外一个方面,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应始终贯穿其中,企业要加强预算的管理、内部的审计以及会计的监督。此外,要保障企业内部的审计是权威的与独立的。
(四)完善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的信息系统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要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分析的软件、数据库以及人员等,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财务信息能够在企业的每个部门之间形成信息的共享,实现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同时,完善预警机制,保证预警系统的独立性,确保预警的标准不被随意的改动,确保关于风险的信息能够及时的传输,使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具有存在的意义。
四、结语
关键词:宾馆 财务管理 定位
对于宾馆来讲,其财务管理工作不但是管理的艺术,也是学科。自2010年后,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作用,我国经济的局面出现了新的变动,针对宾馆领域来讲,总体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然而,同行业的竞争性却逐渐激烈,所以,财务的管理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功能越来越突出。基于此种情况,就需要对宾馆的财会工作进行再次定位。从而增强宾馆的市场竞争能力。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一、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宾馆的重要性
对于宾馆来讲,财务的管理工作占有其中心地位。这是由于财务管理的功能决定的。良好的掌握及使用财务管理的功能,是管理宾馆事宜的主要方法与手段。整体来看,财务的管理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宾馆的规划及运行工作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开展的
宾馆的财务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宾馆财务的预测方面。财务的预测指的是细致分析相关历史数据、当前科学技术、运行环境、社会条件等,并以此为基础,合理估计、判定企业将来财务指标。现今,伴随着宾馆领域竞争逐渐激烈,市场波动因素越来越多,假如宾馆没有高效的对自身运营环境进行改善,增加资金收益,那么,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创建长远、中期及短期目标,对风险进行预防。假如缺少财务的预测功能,那么,就会造成使企业的运营、管理等缺少针对性的目标及方法,企业的流程陷入混乱,最后造成运营缺少评估指标,不能完成预期规划内容。在现实管理过程中,财务的管理功能一般是利用编制预算来开展的。
(二)优化成绩资金的工作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开展的
对于宾馆来讲,怎样高效的筹措资金是其最为基本的活动项目之一。这项工作就需要以财务管理为基础,利用财务管理的功能,尽快筹集到规定数量的资金,促使宾馆正常运转,同时,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对供求关系进行调节。
(三)经营的决策是以财务管理为基础开展的
在财务管理中,预决策是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的基础功能。当财务人员分析、探讨经营决策时,依据自身的科研角度,大量收循市场的资料信息,并进行细致、科学的分选,依照风险高低原则创建方案,为宾馆的管理从业人员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二、现今,宾馆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资金筹措风险
资金筹措风险指的是因为背负债务进行筹资,让星级宾馆发生资金来源不稳定及严重后果的情况。发生此方面问题的因素包含以下两点:其一,因为客观环境条件的改变造成的。同时,大范围的法规改动也会使筹资的方法及范围出现改变;其二,因为宾馆自身运营、理财不合理造成的。针对当前我国宾馆的现状看来,资金筹措风险不但包含现金风险,同时还包含收支风险。通常来看,现金风险又包含:资金筹措的费用加大,债务背负比例较高等,很多星级宾馆负债率高达40%。同时,资金的筹措途径较为简单,过于依赖银行借贷形式,资金的结构、模式等较不科学。而收支风险主要包含:宾馆内部管理能力较弱、市场竞争能力较低,运营资金亏损较为严重等。
(二)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一项较为严重的负面作用风险,其指的是在宾馆的经营过程中,因为管理的不合理造成财务收支失去平衡的问题。引发经营风险的因素有两方面:其一,企业内部经营的管理风险。对于星级宾馆来讲,其覆盖面积较大,涉及的项目较多,供给的商品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及时间性。然而,我国当前很多星级宾馆缺少专业人才,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市场竞争能力较低,再加之背负债务较重,从而加大了经营的风险;其二,应收账目的风险。有根本来看,应收账目对于星级宾馆来讲,是投放流动资金的行为,存在的风险主要在于资金回收的时间及数目,从而造成现金流风险。
三、增强宾馆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增强财务部门的相应管理权力
对于宾馆来讲,其管理从业人员及决策从业者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为宾馆运营指明方向,也就是在整体发展途径中给予重大决策建议。因此,想要加强宾馆的管理质量及能力,就应先增强财务部门的管理权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增强财务管理的决策权力。当前,市场的经营模式与环境越来越复杂,从而需要财务部门可以精准对环境的改变情况进行预测,依据市场要求明确定位,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决策;其二,全面发挥财务的控制功能。在以往的宾馆财务管理工作中,过于关注核算的管理工作,而忽视了对财务的调控管理。如今,很多宾馆在开展财务管理时,购买物资仅发挥签收、检验、入库的责任。所以,需要创建完善的企业内部财会监管标准。
(二)增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来讲,无论是怎样的风险,归结起来就是资金紧缺、发生资金断裂等问题。因此,增强成本的控制工作,让宾馆在最少成本基础上运营,是防治各类风险的高效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创建内部成本控制标准。创建高效的成本费用管理标准,并进行落实,增强成本的预算,间隔一段时间对制度进行分析。同时严格控制现金及非现金的操作流程;其二,控制成本并不意味着降低花销。而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成本进行控制。在固定时间内,宾馆的客房量是定值,因此,总收入可以进行预测,再加之科学、合理的管理,就能够增加宾馆的资金收益,从而促进宾馆健康、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宾馆来讲,财务管理工作同其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相关工作人员应对财务管理的定位进行深入研究,找寻其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预防与改进,从而提升宾馆管理能力,增强宾馆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许湘芳.高校校办酒店的财务管理方案[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有关审计风险的定义比较多,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定义: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CPA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柯勒会计辞典》中认为,审计风险一是已鉴证的会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会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错误,而未被审计人员察觉的可能性。而刘开瑞和宣关星认为审计风险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审计主体未能察觉出会计信息存在重大错误的风险;二是审计主体发表不适当审计意见的风险;三是审计主体遭受审计失败可能性的损失,包括狭义的审计风险和营业风险。
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审计不仅具有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的风险,而且由于网络财务的特殊性而具有一些特殊的风险。论文百事通李闻一认为网络经济的全球化、虚拟化及网络本身的安全性等给审计带来新的风险。全球化对审计报告的进一步重视会对审计质量、审计结论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必然会增加审计风险;虚拟市场和虚拟企业的风险比传统企业要大得多,给审计同样会带来更大的风险;而网络技术的脆弱性、黑客和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管人员的安全意识等对审计也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杨平波认为,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包括:1、审计动态取证风险,2、审计内容难以把握的风险,3、内部控制评价风险。但是该文的理论基础是被审计主体即网络公司具有高度虚拟性,网络经营的即时性使得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受到严重冲击,电子货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货币计量形式,现金收付制将取代权责发生制,可变现净值将代替历史成本等,因此使其观点过多的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对网络财务的理解也不全面。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
由于审计主要是针对财务报告的审计,因此对网络财务的认识很重要。当前对网络财务的定义有两种看法,一种定义是网络财务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财务处理的一种不同于电算化会计的方式;另一种定义是网络财务是适应网络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财务形式,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因为前者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处理,而不是理论重构,在这种基础下,网络财务具有以下特征:
1、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在网络公司,业务的发生和处理基本都在网络上完成的,各业务系统通过与财务软件端点联接统一,大部分账务可以通过网络自动完成,每一笔业务可以通过网络交易的历史记录明确的反映出来,财务人员因此可以通过财务监测而实现其管理功能。同时,财务人员还可以通过做更多的计划和预算工作来加强对企业的全方位管理。
2、实时处理的实现。网络的光速处理速度,使得财务处理可以实现实时化。对于财务数据只能用于总结过去的指责也许会完全改变。
3、财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现在的财务工作,不论是桌面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而在网络财务条件下,业务的发生通过复式记账原理,会自动达到平衡,原始数据通过网络可以直接生成财务报表,而不用像以前一样,一份同样的原始凭证或者是记账凭证要重复操作多次,财务工作的效率因此大大提高。
在网络经济以及网络财务的特殊条件下,相应的审计风险也有新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网络经济市场主体(即网络公司)的不确定性增加给审计带来的风险。网络公司的经营不确定性是由于网络经济本身的特点所赋予的。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不是凭借有形资产生存的,很多网络公司没有多少有形资产,企业经营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和采取行动的速度,也就是先发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发的内容可能不错,但是当市场导向改变时,定位在旧的商业模式上的企业就会极大地缩水,而企业的经营胜负也就在一线之间。其次由于网络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根据Moore法则,集成电路板密度每一年半就要翻一番,企业只要稍微落后半步,就会被胜者通吃掉。对于如此变幻莫测的被审计主体来说,即使是审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恰当的审计报告,但是在被审计主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出于对股东的弱者保护特性,审计还是首当其冲的,ÿÿ计风险由于客观的经济背景而加大。
2、从网络财务角度,由于对网络无形资产评估入账的困难而导致审计风险增加。网络经济条件下,网络公司的无形资产可能是有形资产的数倍或者是无数倍,这对财务处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无形资产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可辨认无形资产,另一种是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等,对于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企业来说,其专利技术部分的价值可能还比较大。但是对于从事网络商务类企业来说,其可辨认无形资产不多,而通过提供的服务或内容建立起来的商誉则占据相当比例。但是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自创的商誉不得入账,这时候一个建立门户网站的企业账面资产可能只有极小的一点,与股东权益极不相配,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但是考虑到部分人会借助对商誉评估之机虚增资本,所以要求会计准则规定准许自创商誉评估入账还值得考虑。对这类无形资产的审计无疑给注册会计师提出了一个难题,对于可辨认无形资产的入账争议不多,但是这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却不同。会计准则可能会规定某一类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是3-7年,但是到底是3年还是7年,企业和审计人员可能见仁见智。而问题更多存在于顾客忠诚度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自创商誉不允许入账出现的账实不符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情况都给审计带来了难题,审计风险空前加大。
3、为适应网络经济和网络财务而导致的会计准则的变更给审计带来的风险。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交易的发生及网络收入实现的确认都不同于以往。在网络商务交易中,由于通常事先没有契约,因而也无法依赖由契约所提供的任何保障,交易之间事实上又不可能完全凭借诚信度完成交易,因此在电子商务中,现金制可能变成确认收入实现的唯一方式,权责发生制受到挑战。不仅如此,随着网络财务的发展和完善,相关的会计准则也将不断作出调整。由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准则的变更速度也会不可避免地加快,因此审计的承袭成分减少,风险增加。
三、网络环境下审计风险的防范
针对以上审计风险的新特征,并根据前文的思路,笔者从理论上(也就是假定网络技术是完善的,不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提出以下防范措施:新晨
1、加快对网络经济以及网络财务的规则制定。2001年实行的《会计法》中没有关于网络财务的规定,相关会计准则也没有关于网络财务的条款,在财务处理时如果没有法律和规则可以遵循,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就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给审计判断带来较大空间,在较大选择权的同时也就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在安然事件后,美国的会计准则被指责规则多于原则,但是在会计准则中不能没有规则和原则。理论界也应加快行动,对网络经济和网络财务在适当的时候给出一个权威的、可以普遍接受的理论基础,以利于政策制定者借鉴参考。
2、加强无形资产的评估和规范管理。无形资产评估在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有时是无足轻重的,作为无形资产的主要形式的专利技术及专有产权,其评估入账比较方便而且也有成文规定。但是在价值管理模式下,无形资产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形式增加,而且重要性大大增加,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准则是不适用于网络经济环境的。在典型的网络企业中,无形资产中不仅包括专有技术,而且还包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环境、忠诚的顾客甚至商誉等,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在目前的条件下都是不能估价入账的,原因是没有适当的评估技术,这必然导致账实不符,因此给审计留下很大的隐患。为了消除此类审计风险,就必须加快网络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技术研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约束力
[DOI]10.13939/ki.zgsc.2016.31.151
1财务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程度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也应当对财务工作进行改革和转变,原因是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正在面临着财务资源来源风险和财务资源使用风险,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和完善社会主义体制下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同时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水平,从而实现体制化和规范化,在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的水平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调整,对行政事业单位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提供前提。
2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必然会存在的就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因此正确地认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的特性可以有利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非主观性。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所不能掌控的不确定因素,财务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
(2)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出现在财务管理的不同阶段,或是在财务管理的不同方面,其发生的程度,波及的范围等都是不能确定的,而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在复杂化和多样化,财务管理者对于财务不能够全面地掌控和把握,因而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
(3)财务风险的可变性。行政事业单位也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一直在发展和变化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财务风险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转变能力。
(4)财务风险的可预测性。虽然财务风险有着不确定性、可变性的特点,但是财务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被预测的,随着管理方法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深度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规避风险。
3对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力度仍有待提高。从外部的环境可以看出,国家的机构改革之后,政府的管理出现了“真空带”,在国资委的成立之后,没有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做出具体的明确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自身的方式方法在经营和管理资产,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资金的利用率和浪费情况严重。同时在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管理层对内部的控制重要性认识度也不够高,各个事业单位要面临着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的风险和国有企业连带责任风险。
从内部环境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者不能够正确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再加上防范不足,一旦内部环境开始恶化,内部环境就要面临失控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内控制度的建设就会严重的滞后,而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的单位,是纯消耗性的财政支出,而我国当前现存的《预算法》对于财务的支出只是一个原则上的规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仍未出台,因此当前的财务支出仍未有明确的相关法规法律,造成了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尴尬局面。
在管理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滞后,经费不足加上损耗与浪费,预算的控制缺乏一定的力度,导致财政资金的运转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2)政府的预算约束力逐渐降低。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地发展,财务的风险也在不断地攀升。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仍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是财务的预算管理,财务的预算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发展要在经济基础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够像企业一样负债经营。且有部分领导者不能够阻挡源自外界的金钱诱惑,“”造成了隐形的财政赤字,因为预算的管理约束力度的降低从而导致经济责任风险是当前财务风险防范的重点关注对象。
(3)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仍有待完善。因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复杂化程度提高,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建设速度严重滞后,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财政的拨款单位,是纯消耗性的财务支出单位,对于财务的大收支模式是要求对支出进行严格控制的,但是当前出台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预算法》仅仅起到了原则性的规定,而具体的相应制度并未建立,导致了财务的管理、预算支出都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以作为依据。
4财务风险分析对策
(1)加强对内部的控制。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各单位遇到的新财务风险问题不断出现,与之相适应应当不断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各单位还应该建立单位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主要包括稽核工作的职责、权限、程序和基本方法等。内部牵制制度主要包括:内部牵制制度的原则,包括机构分离、职务分离、钱账分离、账物分离等;对出纳等岗位的职责和限制性规定;有关部门或领导对限制性岗位的定期检查办法。内部审计则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在制定内部控制有关规定时,要明确单位负责人应负责任,使单位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从而推动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经济责任制即按领导分工予以纵横监控,规定职责,相应授权,从而实现各尽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目的。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在授权批准控制时,一定要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授权批准、权限、授权批准责任和授权批准程序。
(2)科学制定目标从而规避风险。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应达到这样三个目标:一是操作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运作程序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标,即财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及时和完整的制度要求;三是合法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从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力。可以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进步联系起来,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治理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加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熟悉,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增强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治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治理手段从数目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
(4)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激励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奖惩制度,是促进事业单位长效管理的强有力保障。奖惩制度的缺乏,造成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益,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仅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而且更会给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5)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鉴戒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伏风险预警预告,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要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视和治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预算治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将连带和潜伏风险降到最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金融移动支付服务升级,使得高校财务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原有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越来越大。高校财务支付方式向“无现金”支付转型,能有效降低高校财务工作的风险。
关键词: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进入了规模化的发展,高校合并,多校区办公,财务工作量不断增加,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同时也给高校的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学校应改变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大力推行会计信息化,进行网络转账,向“无现金”支付转型,提高财务的工作效率,确保资金安全,进而降低高校财务工作的风险。
1.高校的财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随着网上银行的发展,支付可以不再通过现金支付这一方式来完成,高校财务的很多工作,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大大降低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提出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第五点提到:大力推进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向“无现金”支付转型,提高财务的工作效率,确保资金安全,是今后高校财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2.传统高校财务工作落后
传统高校财务方面习惯于传统方式结算,缺少与开户银行的沟通,且高校在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资金管理系统与财务处理相同各自独立运行,信息不能随时共享。传统的高校财务工作处理流程比较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效率低下。原有的传统财务管理及财务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高校的快速发展。
3“.无现金”支付的优势
3.1可以有效加强高校财务的内部控制,减少现金流量,保障资金流动安全,对于保护高校的资金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3.2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现金在高校财务流转中的风险。因为在现金支付中,对于现金的保管、存取都很麻烦,易出现假币、残币等问题,且现金支付比较繁琐,更容易出现差错。
3.3减少工作流程,有效的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在高校财务工作中,直接进行无现金支付,打印凭证与原始信息核对即可,到账迅捷,一方面可以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也便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避免每次缴费或审批资金排队时间久,使工作时效性更加突出,财务人员可快速完成转账和报销。
3.4不必提前进行预约缴纳现金,确保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序进行,进而有效的推进资金结算方式的变化。
4.高校财务工作风险的控制措施
4.1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操作水平。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让高校风险控制与财务实际相适应,了解校内外的信息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动,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学习,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财务管理培训,让其熟练利用计算机处理财务相关业务,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促使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向综合应用型人才转变。
4.2建立银行与学校的合作关系。现在网络运行越来越稳定,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高校也要建立财务核算和无现金支付于一体的网络系统,取得银行的密切配合和支持。高校财务的工作人员在给老师进行无现金支付后,有些程序需要转交至银行来办理,有时候可能因为双方没有沟通洽谈,导致银行的回单滞后。将高校财务与银行进行直接的对接,以实现快速、便捷的无现金支付。
4.3加强财务系统的账号信息管理。对于财务系统账号管理,高校要设置网络防火墙,防止高校网络系统被黑客攻击。无现金支付主要是通过支付宝或银行卡进行的,这就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学校老师或学生的支付宝账号和银行卡账号进行准确录入,安全管理。对换卡换号的老师或学生要定期核查,及时更新,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对于财务系统,最好采用双服务器运行,如果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停止运行,另一台服务器可以保障财务系统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不会耽误老师们的教学时间。设置专人对财务系统进行管理维护,备份云数据,同时增加建设财务的配套设施。要实施无现金支付的话,那么现金的取代方式往往是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都要绑定银行卡,进行大额度支付时,还需要银行卡进行转账。所以,学校应多增添几台存取款机,便于高校老师和学生们进行现金的存取。同时学校还要设置一些常见银行的银行网点,便于高校老师和学生们办理网银。
4.4增强对高校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在学校图书馆或者宿舍楼下安装显示屏,便于高校财务数据的与查询,包括校园一卡通的充值与使用记录查询,让高校财务信息应用到学校的各个角落。
5.总结
高校的财务部门承担着财务核算的重任,特别是高校开学期间和年末时,财务现金收支量比较大,采用无现金支付的方式已成必然趋势。本文针对传统落后的高校财务工作提出了无现金的支付方式,将传统的财务核算转变为信息化处理,从而降低高校财务工作风险,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优化高校财务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黄艳.我国高校资金管理及风险控制[J].江苏商论,2014,12:58-59.
[2]焦成媛.论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1:184-185.
[关键词]财务财务职能财务本质财务目标
一、企业财务及财务职能
财务,也即财务活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产生的特定经济关系的统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财务活动的基本细胞,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包括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及分配五个方面的经济内容。同时在复杂而规律的运转过程中也形成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的各种财务关系。财务职能是指企业财务在运行中所固有的功能。财务的职能源于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表现为筹资、用资、耗资、分配等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传统的财务职能理论在引入产权思想后,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更具科学性。从该角度定义的财务职能更倾向于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共同进行的财务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把所有者的财务职能定义为决策、监督、调控,经营者的财务职能为组织、协调和控制。“二权分立”更好地使财务职能得以迅速实现,提高了效率。
二、财务职能及相关概念
1.财务本质及财务职能。财务本质是关于财务工作实践具有根本规定性的范畴,是对财务对象、财务属性、财务职能、财务特征的高度概括。财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资金如何运动,如何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财务本质和职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质的具体体现。
2.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它不仅统领财务应用理论,而且还是联系财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纽带。而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其内涵是如何实施财务管理,高效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财务管理达到其目标的前提,有了明确的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3.财务环境与财务职能。财务环境是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处的特定时间和空间。财务环境既包括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经营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水平等微观环境。就所有企业来说,其宏观财务环境是相同的,但每一个企业的微观财务环境则是千差万别。企业财务职能的发挥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并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对于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也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企业财务职能拓展
财务职能与财务本质、财务环境、财务目标等均属财务基础理论问题。因此伴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内涵的丰富和目标管理、价值管理等管理理论的发展,财务的职能在决策、监督、调控、组织、协调和控制基础上,必然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财务的职能完成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生产管理转向风险管理、由面向过去转变为面向未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资本运营、资源配置职能。资本运营、资源配置职能是伴随企业的宏观管理理念而出现的,通常和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可以通过资本运营,将本企业的各类资本和资源与其它企业的资本进行流动与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重组,使企业的运行处于最佳状态,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目标,实现自有资本的不断增值。比如,通过资产和债务重组、资产股权置换,以及资产剥离等形式,盘活不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通过买壳上市达到整合企业资源、降低成本、迅速上市筹集资金等目的。企业还可以进行并购重组,壮大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实现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或进入新兴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达到规模经营,实现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和价值协同共赢。
2.财务分析预测职能。现有的财务分析职能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合理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去分析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有关资料并得到相关结论。经过扩展的财务职能需要企业从两个方面进行财务预测分析,一方面运用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了解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等;另一方面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等进行企业综合财务分析,运用计量学和模糊数学的思想工具,综合剖析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确实可行的弥补措施,减少企业的风险。财务预测分析除了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了解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外,更主要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降低决策的盲目性,提高数据的精确性,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保证。
3.财务信息服务职能。信息时代,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职能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储备、处理和服务职能。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信息化管理落后,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此外,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也导致了虚假信息大量泛滥,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保证有价值的信息能在系统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
4.财务风险管理职能。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在行使财务风险控制职能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笔者认为,企业应该依托财务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等预警指标的
计算、分析和识别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等,恰当评估所面临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强度、风险分布、将来可能造成的损失,积极构想回避、转移或分散风险等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案,加强风险防范,将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保障最大收益的目的,增强企业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对财务职能的研究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多方位、多角度去把握,把它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联系起来,和财务的其他基本理论联系起来,这样财务职能界定才会更科学、更有利于它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定义
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说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质量上要求精确,企业支出和成本上要求细致。而成本和支出的减少,势必会对企业提高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不光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方面进行的精细化管理,而是要在财务的管理方面做到精确、细致,在成本和支出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财务精细化,也就是要在企业管理的每一个方面中都带入一定的财务管理工作,从财务管理方面,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得企业在各方面都能在财务方面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成本与不必要支出。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是有一定的目标的。首先要求企业能够在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之下,提高整体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要使整个企业在财务的精细化管理的带动之下,改善整体的管理水平,提高业务能力,让整个企业都形成一个精细化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竞争力。
二、石油销售企业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石油销售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主要的手段还是通过管理来提高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但是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并不仅仅是为了在企业的成本上做一定的控制。精细化管理的综合性非常强,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精细化管理主要是要在企业成本支出与完成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企业的支出与质量成正比,达到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而石油销售企业在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方面,要求在精细化管理之上,做到在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的同时,还要控制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带动整个企业实现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在财务工作方面,也要进行强化,提高整体的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准,提高竞争力。而在我国当前的石油销售企业中,大部分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个管理体系,主要是从控制预算入手,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资金、成本进行管理,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这种企业已经习惯了的管理方式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本企业的发展情况,提高财务方面的管理水平,对石油的销售来说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市场上石油的竞争愈发激烈,成品油在销售方面所剩余的利润逐渐缩小。监督部门的管理方面也逐渐细化,对石油销售企业的管理也变得内容丰富。那种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在这些变化的面前变得不适用。
( 一) 在经营环境中的不适用
当前存在的一些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有着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尤其是在当前发展迅速的市场环境中,更是不能对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也不能对石油销售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和控制。即使当前的石油销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在管理方面已经包括了石油销售企业最核心的内容。但是经营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在管理方面一直一成不变的话,是不能满足变化速度很快的市场环境的。而且,部分石油销售企业在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时,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 二) 信息流程的衔接不适用
在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基本上所有的石油销售企业都已经使用互联网办公了,网络数据可以达到实时同步。但是应用互联网办公,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网络的透明化等。而石油销售的大型企业下属也会存在大大小小的子公司,由于规模和成本的问题,有的还没达到互联网实时同步的程度,这就会造成数据的缺失和更新的不及时,不利于总公司对于数据的利用和分析。
( 三) 对于风险预估的不适用
当前的石油销售企业在发展扩大的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经营手段,在所投资的项目上也有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风险。风险的增加,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虽然部分石油销售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在法律方面着手进行强化。但是就目前的财务风险方面来说,对于石油销售方面的风险的预估上还是有着一定的不足的。
三、石油销售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 一) 建立健全控制制度
想要提升石油销售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的体系方面加以改革。在企业的各种财务指标上,财务管理部门应该用财务稽核的制度来进行资金管理和监控。在石油销售方面存在的油品收入方面,要按照规范,严格的控制程序,有效的对往来的账户进行控制。必要的话,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将管理制度建立成册,通过一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来对石油的销售方面的财务管理进行控制,从根本上做到有章可循,将财务管理方面所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落实到实处。
( 二) 建立财务分析体系
建立财务分析体系,目的是发挥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往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业绩等进行分析,作用比简单一。但是财务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财务在做到以上几点基本分析之外,还要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核实,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市场上存在的变化与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调整。也要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预估,防止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 三) 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想要对石油销售企业的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还有一点重要的手段就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决定了以后对整个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而会计工作又是整个财务工作的基础,所以想要对企业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还要提高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在技术人才方面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和培训。对会计的工作也要加以监督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处理。不断增加会计工作的经验,从中吸取一定的教训。
( 四) 加快信息化管理进程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所以,石油销售企业在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方面,还要做的就是完善信息化的管理进程,创建管理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实时的更新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也能让财务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流程和环节进行培训,方便更好更快的工作。
[关键词]财务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 预警系统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纷纷进驻中国,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以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相关的生产经营数据成果为依据,通过分析和处理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相关指标,有效规制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运营状态,并可在财务状况异常时及时发出财务风险预警信号,警示企业决策者及时处理潜在的或已爆发的各式财务危机。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因子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根植于两方面因素:其一是由宏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所塑造的企业先天性竞争环境,该环境为企业运营决策的基本前提,因而具有风险的必然性和不可规避性。其二是由其外包业务属性所引致的信息开放性所带来的内生性风险,该环境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因而具有有限风险可控性。
(1)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的外生性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的外生性风险是指企业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决定整个市场环境特征的宏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安全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可将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的外生性风险分为如下子系统:
第一,政治与法律风险。政治与法律是规范一国市场提供的基本制度环境,政治与法律风险是指由立法机关的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过程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安全造成的不确定性水平。物流行业具有战略性特征,因而是世界各国乃至一国内部各行政区严加管制的行业。
第二,宏观经济风险。宏观经济对物流产业的脉冲式冲击的机制是,首先第一产业规模出现胀缩,由此影响产品价格及物流价格,随后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传导至第二产业,并影响其价格及其伴生性物流之价格,如此循环往复,导致物流行业价格的随机化波动。再者,物流行业对宏观经济的敏感性较强,物流企业的荣枯周期先行于世界经济周期,因此常被视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
第三,金融市场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资产型企业与非资产型企业两类之分。随着物流装备技术的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提升,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装备投资的资本来源日益依赖金融市场融资。再者,第三方物流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逐步向物流金融领域渗透以开辟诸如仓单质押等新的物流业务,推动物流服务的价值增进以谋求更高企业利润。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财务稳健水平取决于金融市场是否能提供稳健的融资平台及适合企业特质的有效物流金融工具。
(2)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的内生性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的内生性风险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受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市场销售、重大投资融资等内生性因素的影响,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安全的不确定性。具体而言,可将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的内生性风险分解如下:
1.第三方物流企业投资风险
物流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其一,投资可行性研究中未做好投资风险评估,使得企业不能准确把握投资风险敞口规模,影响其有效调动企业各项资源以应对风险的能力。其二,投资决策失误。投资决策失败的常见原因是,投资决策中未能充分考虑政治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不可量化因素的影响。其三,投资预算方案存在失误。物流企业投资环节的成败关系着企业的存亡,企业决策者在决策前要慎重考量。
2.第三方物流企业筹资风险
物流企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融资活动给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物流企业筹资活动的目的是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因上述目标而产生的筹资活动的前提是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但鉴于宏观经济的难预测性,宏观基本面突然恶化导致物流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破产的案例仍是大概率事件。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一旦物流企业对市场基本面的判断失误,将会增加企业陷入短期债务挤兑所导致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其二,物流企业具有投资周期长与回收投资慢的特点,一旦投资期内的市场剧烈变动,必然打破物流企业投资预案的计划,威胁企业筹资活动的财务安全。其三,物流企业财务成果对物流市场变动的敏感度高,若企业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配置不当,一旦企业陷入短期市场利坏的冲击,将会导致短期收益收窄,短期债务危机凸显。其后果轻则被打乱常规融资计划,被迫担负高利率债务,显著增加企业利息费用,提升企业财务风险;重则导致资金链断裂,迫使该物流企业破产。
3.第三方物流企业资金运用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资金运用风险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第一,合理的流动资金留存率及利用方法是物流企业正常运作的基础,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不善可以引发物流企业其他资源配置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稽核应当关注对货币资金使用权的管理,特别是通过按金额划分货币资金的使用权限,并实行差别等级制管理,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至上而下的对企业货币资金的实时监控管理。第二,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将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坏账增加,降低企业盈利水平。应收账款中蕴含的财务风险包括时间风险和数额风险两方面。其一,应收账款被客户长期拖欠将引发应收账款的时间风险。其二,应收账款最终证实无法收回时,将确认为应收账款的数额风险。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1)第三方物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分析方法
第三方物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方法可采用定性分析法或定量分析法。定性与定量方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财务风险预警的信度与效度。
第三方物流财务风险预警的定量分析法是指基于财务风险影响引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测度出财务风险预警阈值并给出预警量化信号,用以支持财务风险预警决策。虽然当前学界热衷于研究财务风险预警的定量模型,但仍无法掩盖定量模型的若干不足:其一,单个定量指标有助于通过统计出异常值的方式凸显当前应当关注的问题,其结果不能直接表明风险水平高低。例如特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应收账款比率高低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过高的应收账款比率可能是企业开展客户融资业务的结果。其二,高精度模型固然预测更为精准,但由于模型适用条件过于苛刻,抑或模型计量过程过于复杂,例如遗传算法等,因此影响其普适性。其三,模型诸多参数设定都需要主观决策来给定,因此对多重参数的人工干预会指数级放大模型预测偏差,导致预警失误。
第三方物流财务风险预警的定性分析法是指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较强分析能力和判断力来推演出财务风险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价值判断,一般适用于不完备数据分析或历史资料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调查获取影响财务风险的原始资料,结合财务风险各项诱因展开分析,给出关于物流企业财务风险水平的定性结论。
(2)第三方物流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对策
物流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大小、风险来源、风险危害各有不同,因此应当将风险划分等级类型,并制定预案以分别应对。具体策略如下:其一,将第三方物流财务风险分级。财务风险水平可分为五级预警,由高到低分别对应正常、一般、较重、严重和重大等五级财务危机预警。各级风险水平的确定可依据定量分析的方法;也可以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结合专家决策方法来确定风险级别。各级风险的差异不仅要有数量描述,还应当由清晰的可识别的定性描述,例如重大财务风险可以定性描述为可导致该物流企业破产倒闭的风险。其二,制定与风险等级匹配的财务风险应对预案。财务风险对策需要预先拟定,且与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等级相匹配。各级风险应对预案应当在处理完一轮财务危机后,根据危机相关数据提供的新信息对财务风险应对预案作出动态调整,以确保风险预警系统的灵敏性与稳健性。其三,根据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给出分类财务风险预警决策方案。不同物流企业的运营风格有显著差异,并导致企业风险管理方法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薛友丽, 张梦, 张轶. 基于决算数据的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J]. 教育财会研究, 2012, (1): 51—55.
摘 要 随着我国各大企业生产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多,其受到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较大的响,导致财面临着更多风险与隐患。本文分别分析了企业财务面临的风险以及隐患,并综合给出提高企业抵御财务风险与隐患能力的几点措施,以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及促进企业各项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 企业财务 风险隐患 策略
一、前言
企业财务担负着企业日常资金结算、投资以及融资等方面的工作,其在企业生产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存在较大的隐患,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运营资金的正常周转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与隐患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与隐患成为当前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与隐患的基础上,综合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当前企业财务面临的风险分析
1.流动性风险
财务的流动性是指不管在何时何地,银行均能够满足企业财务的合理科学的流动性要求。企业财务的流动性主要体现于资产与负债两个方面。当前,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加,企业财务的流动性风险逐渐加大,具体表现在:(1)再融资风险。这是由于企业的资产负债在成熟期内某些不合理融资行为引起的。企业财务资金来源多是企业存款,短期性明显,但资金的使用是以中长期的贷款为主,这就导致资产负债的到期日存在不一致现象。(2)偿还风险。这是由于企业在各种信贷业务中,延期借款而引起的。在信贷业务中,有部分企业在无法偿还本金利息的情况下,动用流动性储备资金偿还贷款等。(3)提前支取风险。这是由于企业对大额信托存款以及信贷额度的一种非预期提取与使用。综上三种流动性资金风险,企业非合理的动用流动性资金,直接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流逝,极易形成资金短缺局面,会给企业的继续生产带来重大财务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由于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而引起的。这是企业逃避偿还债务的一种信用缺失行为。据仅几年的相关调查,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最高统计达到80%以上,在这其中,70%均是银行贷款。高负债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把大枷锁,使企业一直处于低效益状态,财务信用风险与日竞争,且这种信用风险具有如下几大特点:(1)风险具有长期性。(2)风险具有破坏性。(3)控制风险的艰巨性。
3.筹资风险
企业的筹资风险可分为:(1)现金性筹资风险。这是由于企业现金短缺与现金柳流入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不匹配而引起的支付风险。该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财务管理不当,导致支付危机的发生,也会导致企业出现偿债高峰风险。(2)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之下,出现物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一种风险,其意味企业在市场经营管理上的失败,将会面临破产。这是由于企业理财不当引起的支付风险,是企业净产量总量的减少导致。该风险会延伸至企业破产。
4.投资风险
当前,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多是从未接触过金融工作,对金融法律、政策以及业务缺乏认知。应用此类人员处理企业的财务工作,在接触资金市场运作时,很容易陷入多种风险中,尤其是对外投资方面,存在风险更多。项目投资风险。目前,仍有多数企业存在盲目投资股票与房地产等项目,在缺乏经验以及未掌握国家政策等情况下,会使企业的大量资金被套,严重者会发生巨大亏损。
三、当前企业存在的财务隐患
1.收益低分配高
目前,部分低效益的企业借助高送配手段,为投资者营造股价大涨的假象,使投资者形成追涨局面。这类的企业在幕后则是和某些机构大户相互勾结,将股价抬高至最高位时,选择时机出货,最终实现名利双收。这使得高位跟进的部分投资者损失惨重。部分大股东,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不顾及自身企业的发展,将利润以及全部现金掏空,留给刚上市企业的仅仅是显而易见的财务隐患与投资风险。
2.超前的会计手段
部分企业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为自身利益发展,与庄家联合炒作,实行利润包装。在少计或不计费用损失的情况下,进行不合理的提前确认企业生产收益或是制造高收益。有的企业则是利用调整本期的销售来增加利润的手段,来获得高利润总额。例如扭亏。有的企业通过制造假销售成绩,确保在报告日前获得货物,在报告日后直接退货,达到虚增当期的利润。
3.盲目担保致涉讼
几近年来,部分企业经济担保不断,导致状况百出,诉讼案频繁发生,这成为了企业财务隐患重要根源。据年报统计显示,涉及向外担保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38%,是证券市场上极为普遍的问题。且担保诉讼案件逐日递增。,几乎每两家企业中就有一家涉及由担保经济而引发的诉讼案件,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也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重大隐患。
4.不良债权带来的财务隐患
不良债权的产生对企业经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其的形成原因打扮是因为企业自身对债权缺乏足够的监督管理。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合同签订管理不当
企业日常维持大大小小的生产管理,任务量过多 ,多数企业就容易忽略合同签订管理工作。合同签订管理以及各项证据票据的保存问题,琐碎但却很重要,一旦不留意,就会为对方有可乘之机,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特别是合同的管理,其好比一份可靠的证据,若确实证据,则难以得到法律保护,自然其中涉及到的债权问题很有可能成为永久性坏账,给企业带来的将是巨大的财务损失隐患。
(2)选择合作者不当
要使企业经济得到更快的发展,合作是必须的。但若不慎重选择合作者,也将会造成某些信誉度不高的企业公司成为本企业的债务人,使企业自身陷入财务困境,对生产发展极为不利。目前,就有较多企业由于选择合作者不当而致本企业存在财务隐患。这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受利益、贪念的驱动,忽视对合作客户的详细考察。这种现象在国企尤其常见。他们大多是在企业得以高速发展之期,被眼前美好发展形式蒙蔽,进而对合作客户放松警惕和考察,导致一些低资信水平的企业成为本企业的合作客户,这就必然加大企业财务上不良债权的发生隐患。
(3)业务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的业务人员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能够直接接触到企业客户,企业客户的决定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业务人员的意见,因此,在实际上,业务人员拥有了客户的决定权。现阶段,部分企业业务人员存在某些不廉洁的行为。具体是:业务人员利用手中权力拉拢利诱企业客户,为自身谋取额外利益,这种现象的发生,会给企业的各个方面带来严重损失,特别是债券方面的损失。据调查发现,人员流动性较大的企业,发生此类现象更加普遍。
四、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与隐患能力的措施分析
1.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及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企业应通过设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对企业财务的各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分析以及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风险及隐患,并作出相应的化解措施。而健全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首先必须要构建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管理、科学生产,形成完整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其次,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控机制,尤其是要强化企业财务的会计监督、内部审计以及预核算管理等,可有效避免财务上的制假造假现象的发生。第三,应该将财务与会计区分开来,可另设部门,做到财务部门、会计部门分开设立,相应部门的主管领导也分开,各行其责。管理好本部门的财务会计工作。最后,应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使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搞好企业财务内部的风险与隐患评估。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与隐患的预警机制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完善财务风险与隐患的预警机制,此预警机制是通过对企业财务进行的一种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其全面分析了企业各方面的信息,把企业即将产生的或已经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隐患提前报告企业的管理者或是利益相关的系统。建立健全始终贯穿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的财务风险与隐患的预警机制,来实现企业各部门全部信息的集成以及共享,使企业管理者及时知晓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相关信息,并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好干预工作,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与隐患的产生。
3.增强企业内外部的财务风险与隐患意识
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会给企业的生产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完善这些制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要切实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内外部必须做好财务风险、隐患的预控工作,企业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企业高层及基层的全体人员均应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首先,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增强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这是作为企业各项发展战略的制订人所应具备的风险意识。其次,企业全体人员均应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要自觉加强对金融财务知识的学习,能够准确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做好预控工作,以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后,企业全体员工均应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促使企业财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4.提高与企业财务有关的决策水平
企业财务方面的决策必须谨慎考虑。应在保证资金的运转良好或是有剩余的情况下,才可考虑对外投资。其次,投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每一项投资必然会影响企业财务资金运转结构。因此,企业应对投资的环境、能力做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投资方案的拟定,应对多个方案进行投资评估,这样才利于优选。再者,企业应对投资资金做好规划安排,确定资金投入的最佳时间,以避免资金短缺现象的发生。应依法监督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的使用超过预算资金。最后,应优化投资组合。企业的投资组合主要包括不同行业投资项目的组合、企业不同部门投资项目的组合、不同投资类型的组合以及期限不一的投资组合等等,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科学合理的组合,能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有效减小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财务资金链的安全性。
出上述提到的几点措施外,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采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法,强化财务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也利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与隐患。
五、结束语
总之,每一个企业均应在财务管理中,以自身的实际生产发展状况为依据,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不仅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财务隐患,也利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一个良性化的运作环境,增强企业的财务抵御风险能力,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云龙.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林范强.对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1加强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为了有效地避免定点医院医保财务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定点医院医保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加强对医疗范围内的专业术语以及病例的认识,医院可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对医保财务风险具有高度的防范意识,并能够结合政府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以及本院实际的发展情况,有效地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去,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财务会计证等凭证,这样能够有效地遵守相关的制度,在工作中积极配合财务审计部门以及监督部门,使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减少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差错。
2保证贯彻法律法规
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管制度建设虽然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仍有不完善的地方。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走入基层,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并根据定点医院实际的医保财务管理现状,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使其能够贴合实际的医院工作,保证医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并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保证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思想,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遵纪守法,廉洁务实,坚决杜绝假公济私、贪赃枉法的行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能够使医院的医保财务明细更加准确,财务收支能够有透明的证明,建立比较健全的收支明细账以及会计账簿,并要定期进行财务明细核对,保证医保财务准确,减少预算的不合理性,加强对预算的控制,监控医疗保险制度在推行过程中节约医院的成本支出,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可实现性。
3建立医保财务管理体系
全面控制和管理医保财务在定点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医保财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其中,医保财务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并能够有效地预测、控制与管理医保财务风险。因此,在定点医院中应该要建立医保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医院的相关领导和财务负责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分析,保证医院的各项财政支出用到实处,领导阶层能够准确、及时把握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干预与规范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其能够更好地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医保财务的管理水平,规避医保财务风险,促进医院的改革。医保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根据医院的各项工作管理以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对比,通过分析,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资金使用分析和论证,对医疗财务进行动态、实时的监控,并能够综合分析医院各项工作以及资金使用是否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医保财务用到实处,并能够保证资金的收支平衡,在工作中能够安全运行,并满足基本的医疗需要。
4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引进现代化观念
为了能够保证定点医院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应该加强领导阶层对医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其能够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能够更新传统观念,加强对医保财务风险的认识,有效地结合财务管理工作与医院的长远发展,并能够有效地规避医保财务风险,确保医疗保险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并能够确保医院的发展更加顺利。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引进现代科学的观念和技术以及财务管理方式,杜绝资金的浪费,合理使用资金,并能够客观地、科学地进行医院相关部门运行状态调查,使其能够合理申请资金调动,减少医保财务的风险,并能够提前根据医保财务风险作出应急的预案,提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减少资金的损失。目前,医疗事业中医改逐渐深入,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所以,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风险也是日益增加。在实际的工作中,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紧急应变能力,并根据医院的情况进行体制更新和完善,确保医院有足够的力量进行财务风险规避,提高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并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5加强对医保会计信息的监控
为了能够减少定点医院医保财务风险,还要对相关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提供定点医院的医保会计信息,医保管理部门通过医院提供的医保会计信息,有效地了解医疗保险制度在各大定点医院的推广情况,并能够有效监管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准确分析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情况,并能够确保医疗保险财务在定点医院的安全使用情况。
6重视定点医院的医保财务管理流程
提高医保财务管理质量为了能够确保医保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的使用合理性,定点医院应该要重视医保财务的核算管理流程,实时监督资金的流动情况,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保证医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了解医保财务的盈亏情况,并提高医保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总结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财务内控风险;控制对策
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财务的内控制度在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企业财务内部管理,不仅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系列准确有效的市场经济信息,使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有利保证。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场竞争风险和经营压力,不断地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水平。
一、铁路运输企业财务内控风险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是铁路总公司面向市场的窗口,也是最基础的单位。虽然近年来在内控制度方面不断进行规范和完善,相对于复杂的市场环境,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需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铁路运输企业的正规发展依赖于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中财务内控又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显然存在漏洞,需要不断的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企业内外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合同风险、物资采购风险等等已经成为了企业财务工作中面临的主要的风险。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中,多数存在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意识不强等问题,使得各类资金频频损失或存在隐患,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于风险的预见、处理能力不足,企业尚未创建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导致[1]。
(三)财务信息控制能力不足
信息系统,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日益加快。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利用当今信息化的技术对于财务的内控制度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但是从调查研究发现,尽管信息技术对于各行各业都发挥了其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但是铁路运输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了财务内控系统难以完善和科学化发展,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对于财务预算不重视,导致企业预见控制能力不足
从国外经过上百年发展并且至今仍蓬勃兴旺的企业中可以看出,都具有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和财务整体预算的管理。我国的铁路基层运输行业,在21世纪初也开始学习先进的国外企业管理经验,逐步推行整体预算的管理制度,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行业传统的思想和管理经验,使得整体预算的管理制度和执行力度仍旧存在不足。使得行业内部人员把整体预算管理仅当作控制成本的手段,而没有起到预见经营风险的作用。在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均受铁路局(公司)直管,管理结构大多表现为分层较多、管理链条较长的特点。在行业中存在着双层法人的管理,使得无论是资本的管理工作,还是行政方面管理的工作,都尚未形成科学化的控制管理,不能形成健康有力的分层控制的局面,因此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控制能力,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财务内控系统的策略
对于铁路运输企业而言,增强其财务内控风险的控制是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既可以全面发挥财务应有的作用,又可以规避风险,实现科学化的管理。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财务内控系统的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财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确保铁路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财务的内部控制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密不可分。站段财务人员需要具备综合性的技能,如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市场风险定位等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工作中养成自觉执行财务内控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财务的内控管理。因此铁路运输企业需要不断的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创新,同时注重外部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机制,保证财务内控工作的顺利完成和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达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2]。
(二)完善财务内控的制度流程
针对上述分析的铁路运输企业存在的风险可以发现,财务的内部控制系统较为薄弱,因此需要通过不断加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流程,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下面简述实际工作中常出现的几种情况:一是备用资金的风险控制。在铁路运输企业中存在着站段线长和点多的特点,对于铁路沿线的日常费用报销只能实行备用资金的制度,因此备用资金的安全问题是财务内控系统的关键点,所以铁路要加强日常的检查,同时定期交回备用资金,保证资金的安全;二是铁路运输企业存在现金收支的风险控制,例如:客运售票处存放着大量的现金,要防止资金被挪用和盗用的风险。针对此类风险,铁路运输企业应该通过加大硬件投入,如设置保险箱和报警器、监控设施等等措施,并且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的制度来控制现金收支的风险,保证其安全[3]。等等这些日常工作都需要有严格的制度流程作为保障,盯住风险关键点,才可以有效做到预防风险的发生。
(三)增强财务监督、审计力度
铁路运输企业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同时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全年预算,对单位资金流动、财务指标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围绕预算目标持续进行,确保监督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为了保证财务内控体系的切实执行,需要建立相应的财务内控监督体系,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并设立稽核岗位。通过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积极开展内部审计,监督财务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财务内控条款,保证其财务内控的监督有效执行。
(四)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
铁路运输企业在已经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可以应用信息化手段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工具,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之间的可集成性,将内部控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进而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具体做法:可以研发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从架构上应该独立于企业各个业务系统。将经营业务管理流程、关键控制点和处理规则嵌入系统程序,对异常的或者违背内部控制要求的交易和数据,具备自动报告和预警功能。
(五)建立绩效考评机制
绩效考评是对所属单位及个人占有、使用、管理与配置企业经济资源的效果进行的评价。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标准,根据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晋升、降级、调岗和辞退的依据。这样,可以规避一些对于风险缺乏预见性或者处理能力不足的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提升员工履职能力,提高经营效率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通过分析铁路运输企业存在的财务内控的风险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财务内控策略,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以最大程度地规避市场竞争风险和降低企业经营压力,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郎炳群.铁路运输站段财务内控风险分析与控制的实践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1):280-280,283.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环境;假设;目标;方法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与意义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具有较高使用频率的术语。然而,对于什么是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却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解释,在笔者看来,人力资本投资是以人为对象,以开发人力资源,或扩大人力资源存量,或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等为目的的资金运用行为。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它可以划分为个体投资、组织投资和政府投资三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企业主体的角度研究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而不考虑个人及其家庭与政府的投资。与人力资本的个体投资、行政事业单位投资以及政府投资比较,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投资的目的主要在于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以期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同时,从人力资源方面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竞争优势:(2)投资的性质主要体现为财务性投资。也就是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的其它任何投资一样,是以预期现金流量分析为依据,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为决策原则的一种财务投资行为。(3)投资的知识领域具有特定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从知识性投资方面看,是一种专属性投资,即无论是新聘员工岗前训练,还是在职员工的岗位培训,都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特定知识领域所展开的,这就如一个电器专业的在校本科生,需要学习各类电器的各种(构造、生产、运行、维护等)原理,但对一个电视机生产企业的员工来说,对其培训的内容就主要限于电视机的各种原理。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财务投资,无疑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进而能使企业获得人力资本投资的杠杆收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教授在北京大学作学术演讲时曾经说到:“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之间的不平衡,己经减少了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实际上浪费了本可以用来促进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尽管詹姆斯·赫克曼教授是从宏观层面来描述在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存在的不平衡,但这一分析同样切合中国企业的实际。长期以来,企业在物质资本投资方面舍得花钱,买设备、上项目不惜一掷千金,而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则斤斤计较,以至物质资本大量闲置或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无疑对实现企业内部的能力平衡,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利润及现金流量的多少,财务状况的优劣,从根本上说是由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的。竞争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能力是巩固和强化企业财务能力,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培植和强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专业知识丰富并能够实现效率平衡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正是适应这一目标要求的一种财务行为。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专属知识含量,更充分地发挥知识生产力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形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适应的、维持企业高效率运行所必需的独特企业文化,因此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系统地构建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框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基本理论框架
要构建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框架,首先应当明确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基本含义,这就如同要构建财务理论框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财务一样。然而,人力资本投资财务作为一个全新术语,想要从现有文献中找到其定义是困难的,笔者认为人力资本投资财务是指与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的一系列价值活动和价值关系。其中,价值活动包括投资前的价值分析、预测以及投资后的价值监控、调节和评估等;价值关系则是由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如投资额在各类型人力资源或其个体之间的分配关系、接受投资的人力资源个体对企业服务的契约责任关系等。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框架,包括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理论的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两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理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环境、假设、目标和方法等几个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环境是指影响或决定人力资本投资的财务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内外条件;假设是指为构建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和方法,而对不确定环境所作出的符合逻辑的确定性推定;目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在财务方面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服从于企业财务目标;方法主要是指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所运用的财务价值分析方法。上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体系。
上述理论框架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管理时,首先应当了解宏观经济环境、人才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的内部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立人力资本投资的财务目标,再根据实现财务目标的要求,界定人力资本投资的行为准则,并运用特定的定量分析方法评估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与风险,确定投资价值,以期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环境
如上所述,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环境是指影响或决定人力资本投资的财务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内外条件。那么,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应考虑哪些环境因素呢?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影响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宏观经济条件。这些经济条件包括:(1)宏观经济的现状与预期走势。一般而言,宏观经济的现状良好或呈上升走势,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价值则较大,企业可望从这种投资中获得的杠杆收益也较多,因而企业可适度追加人力资本投资,反之则应控制人力资本投资。(2)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首先,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人力资本的投资规模。我们知道,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并将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形态;在资本结构中,知识资本获得迅速扩展,并将成为企业资本的重要构成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的财务结构评价,重要的不是考察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以及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结构问题,而是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分别在资产与资本中的比重问题,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的比重越大,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发展前景越好。也可以判定,今后的企业竞争主要不是市场营销的竞争、价格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富有程度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培养人才、积累知识和开发创新能力,进而扩大企业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的重要途径,无疑应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从财务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投资价值是由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两个要素所决定。而无论是投资收益还是投资风险,都与知识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具体说,知识经济的程度越高,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可望获得的预期收益越大,投资价值越大,但由于知识更新频率的加快,使得投资风险也同时增大,进而会对投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应在客观分析知识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权衡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投资价值。
2.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市场条件。这些市场条件包括:(1)人才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人才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直接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现金流量和风险,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应当考虑的首要市场因素。一般而言,若企业的人力资源类型在市场上供过于求,则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得该类人力资源的市场价格相对低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投资的交易成本将会高于对外招聘的交易资本,企业内部投资的相对净现金流为负数。何况,当某类人才供过于求时,通常意味着该类人才所适应的产业已趋近夕阳产业,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将可能是风险大于收益,因此,对于这类人力资源,企业应严格控制内部投资。反之,若企业的人力资源类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则企业内部投资的交易成本通常会低于外部交易成本,并且投资的风险小,因此企业可适当扩大内部投资。(2)科技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一般而言,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知识的专属性不强,并可以随时从市场上购入,则企业对其进行内部投资是非经济的,何况运用这类知识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通常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内部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企业对以获取或积累该类知识为目的的人力资本投资应严格控制。反之,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知识的专属性强,则企业通过内部投资获取该专属知识的成本通常要低于外购成本,并且一旦这种知识形成现实生产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能够提高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益。这表明,对于知识专属性强的企业来说,可适度扩大以知识开发为目的的内部人力资本投资。(3)金融市场供求与价格。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要资金,而资金的来源和成本又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具体说,若金融市场供过于求,则外部融资的价格相对较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净现值也因此较高,这就势必会推进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反之,若金融市场供不应求,则企业不仅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融资难度增大,而且融资成本高,无疑会阻碍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3.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因而也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内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1)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求的多少,进而也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规模的大小;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本的投资价值(即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高,人力资本的投资价值通常越大;反之,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则小)。而且也将通过企业价值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敏感程度来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2)企业竞争能力的现状。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竞争能力具有因果关系,这一点从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到论证。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暂且不说,就当今影响最为广泛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而言,其创始人潘汉尔德和哈默在解释核心竞争力时认为,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有学者将这里的“学识”理解为支撑公司产品线的独特技术和生产技能[5](P32)。这种理解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了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进而也说明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知识和技能形成或积累的重要途径,无疑与企业竞争能力的现状息息相关。(3)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要资金,因此,一个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是制约其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因素。财务能力强的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支付通常较多;反之,则可能由于支付能力的限制而影响人力资本投资规模,这或许正是为什么大企业在人员培训方面舍得花钱,而中小企业却相吝啬的原因所在。(4)企业管理当局的态度。企业管理当局的态度是决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又一重要因素。具体说,若管理当局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态度积极,就能够推动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反之,则可能会限制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这里,管理当局对待人力资本投资的态度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除上述的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企业竟争能力的现状以及企业财务支付能力外,还有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管理当局主要成员的学历层次和思维方式等。(5)企业结构资本的状况。结构资本是指企业的组织类无形资产,它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力、战略和文化、组织规则和程序、管理制度与措施、数据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品牌形象等等。结构性资本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效率,进而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环境因素。一般而言,若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力强、战略规划适当、文化氛围浓厚、组织规则和程序科学,则能够提高人力资本效率,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反之则可能限制人力资本投资。
四、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假设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假设就是对人力资本投资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事先作出的符合逻辑的确定性假定,它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构建的基本前提。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的多元性和环境状态的多样性,加之研究问题的内容及其视角不同,对假设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表明,对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给以统一的假设模式,不仅不现实,而且也缺乏必要性。尽管如此,人力资本投资财务作为企业财务的一个分支,一些基本的财务假设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些假设包括理性理财假设、有效市场假设、风险厌恶假设等。除此之外,为便于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决策分析,也有必要建立一些相对具体的假设,如:
1.员工的服务期限可以合理确定。企业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载体,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说到底是以员工为载体的专用知识和技能的投资。根据现代财务理论与方法,任何一项投资决策都无不依赖于投资的受益年限、年现金流量以及贴现率等因素,无不是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预期的基础上,通过净现值分析来决策的。这样,合理预测各个因素的未来值就成为财务决策的关键。然而,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由于企业员工受身体条件的影响以及因比较利益而可能导致的迁移行为,难免使其对企业的服务期限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便于从定量方面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分析,有必要对企业员工的服务期限作出合理假定,如在进行某一层次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可假定该层次人力资本的服务年限为该层次人力资本的平均年龄至60岁所经过的年数,而不考虑其它不确定因素。
2.对相同层次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率是相同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通常不是以人力资源个体为单位,而是分别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的。而我们知道,同一层次人力资源的各个个体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投资效率的差异,若要确保决策分析绝对可靠,则应以人力资源个体作为决策的分析单位,即分别对各个个体进行收益测算和风险评估,确定投资价值。但这样处理将会因人力资源构成的复杂性,而使决策程序过于复杂,不仅在实务上缺乏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也不利于构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理论方法或模型。要构建既具有理论逻辑性,又具有实际运用价值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与模型,就有必要舍去不同个体人力资源的效率差异,即假定处于同一层次的人力资源具有相同的投资效率。
3.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可以独立计量。独立计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然而,在现今的会计系统中,只有成本能够独立地计量,收益则反映了所有投资的综合净产出,它无法区分有多少是人力投资收益,又有多少属于非人力资本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有必要假定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均可以独立计量,至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能够按照合理的方法从企业的综合收益中加以分离。
五、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目标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目标从总体上应该服从企业理财目标,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从具体层面看,要合理界定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目标,有赖于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作一分析。笔者认为,从企业角度考察,人力资本投资既有与物质资本投资相同的方面,又有其显著的特点。其中,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财务性投资,不同则在于:
1.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战略性投资。战略是关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策略。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关键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植和强化核心竞争力,二是能够及时地实施产业或经营项目的战略转移,三是实现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的战略调整。而无论哪个方面,都无不与人力资本投资息息相关。首先,根据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在现代激烈的市场背景中,竞争优势的一个确定性资源就是知识,成功的企业在于创造新的知识,并在企业内迅速扩散新知识。换言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所在,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以获取企业专属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无疑对于培植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特征的投资。其次,企业要顺利地实施产业或经营项目的战略转移,以及实现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的战略调整,其前提条件在于有一批能够在管理、技术、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驾御新领域或新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获取这些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无疑对实现企业的战略转移或战略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2.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以获取专属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投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它不仅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而且也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根本源泉。之所以说人力资本投资又是一种高风险投资,首先,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而言,由于回收期长,加之人力资源的“活”性特征,使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除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一些共性因素外,科技环境、人才供求状况、企业组织资本效率与文化氛围、员工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变化都将会影响到人力资本价值,进而加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其次,对于物质资本投资来说,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转让,即使对企业不再具备使用价值的物质资本投资,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外处置来回收部分现金流量。人力资本投资则不同,一旦其载体———企业员工所掌握的专属知识和技能过时,则其价值将会迅速下降,沉淀在这些员工身上的投资也将会随之由资产化为损失,更何况人力资本投资还存在着因员工瘫痪或死亡,而使其价值荡然无存的可能。
3.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尽管在形式上是投资于有形的人,但其目的却在于获取以人为载体的企业专属知识和技能。由于这些专属知识和技能既不具备物质形态,同时又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符合无形资产的一般特征,因此属于无形资产投资范畴。然而,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无形资产投资而言,又具有其特殊的方面:(1)是一种依附于人力资源个体的无形资产,对其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力资源个体的各种因素所制约,这些因素包括思想动态与精神状态、能动性和创造性、智力水平与体能状况等。因此,人力资本投资通常需要相关的结构资本给以支持,特别是需要做好与激励相关的各项制度的建设。(2)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契约性资产,而非法定性资产。也就是说,专利权、专营权、商标权等常规无形资产一般都具有法定期限,在法定期限内受法律保护,而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无形资产主要体现为契约性资产,甚至是可以任意流动的自由性资产,在某种程度上,它类似于企业的专有技术和商誉,不具备严格的法律意义。
基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以上特点,我们认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具体目标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战略价值。企业战略价值是一种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价值,它是企业价值的实质所在。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战略价值的大小是由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所决定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来自于其核心人力资源。因此,从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战略价值考虑,企业应在做好人力资源分层分类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心置于核心人力资源方面。(2)最大程度地获取投资风险价值。投资风险价值是指企业冒风险投资可望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价值。从理论上说,它应当与投资的风险程度正相关,即投资的风险程度越大,投资者应当获得的额外价值也越大,反之,则额外价值小。然而,这里所指的额外价值主要是一种正向价值,即由额外报酬所产生的价值增值。事实上,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使得这种额外价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前者是由额外报酬所增加的价值,后者则是由额外损失而减少的价值。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目标之一就是在合理预测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做好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正向风险价值。(3)稳定人力资源,保全人力资本。保全企业资本既是企业理财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项最基本的财务目标。保全资本包括保全物质资本和保全人力资本两个方面。这里,保全物质资本早己成为人们理财的一项基本法则,但对保全人力资本问题却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在许多企业的老总看来,设备不能损坏,现金不能短缺,对员工则是进出请便,他们宁愿让员工不满走人,也不愿提高一分钱的工资报酬,以至员工纷纷离职,人力资本大量流失。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没有认识到员工离职的财务实质是无形资产流失。因此,在明确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特性,树立人力资源的无形资产观念的基础上,确立人力资本保全目标,对于稳定企业人力资源,防范人力资本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六、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决策分析方法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决策分析是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或技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性、风险性以及投资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提出依据。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决策分析方法很多,除常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净现值分析法外,我们认为还可将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构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价值链分析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是在对人力资本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按类别和层次分别测算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进而比较成本与收益,计算净收益,据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净现值分析法是成本收益分析法的辅方法,它是在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基础上,考虑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并按照适当的贴现率折算现值,计算净现值,据以进行决策的方法。价值链分析法是在充分了解企业产品价值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价值活动为单元,以各单元的价值创造分析为基础,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决策方法。按照这一方法,企业除分析内部价值活动外,还需要对顾客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等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对实现顾客价值的适应性与薄弱环节,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所在,进而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获取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T·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7.
[2]李忠民。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谭劲松。智力资本会计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袁宏庆。企业智力资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6]张同全。企业人力资本产权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