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1:29: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金融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
区块链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的基础技术,以便于在未知网络中与未验证实体进行交易。为什么说区块链是下一代互联网?因为上一代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传播和信息去中心化的问题,而区块链则进一步解决了有价值信息的传播和去中心化问题。
在到目前为止的这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中,一直没有解决网络信任问题,这就导致必须通过中介机构传递和中转有价值的信息,比如通过银行来传递交易与中转资金信息、通过Uber来传递打车需求和中转支付信息、通过阿里巴巴来传递和中转货物买卖信息等。
但是区块链却通过算法的精巧设计,去掉了人为的中介担保过程,以点对点的方式让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这个过程也适用于其它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传递,而且整个过程不可篡改。
简单来说,区块链让互联网上完全陌生的两方,可以不用建立信任关系而直接点对点交换有价值的信息,而全网信任是由底层技术保证的。所谓区块,就是把比特信息加上时间戳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信息块,再把信息块互相链接起来形成一个链条、彼此互相验证。任何节点可以随时加入或离开这个链条,整个链条每隔一段时间就更新一次,修改信息通过全网广播到所有节点,所有节点通过算法达成共识后认可并存储修改的内容到各自的数据库里,全链共享一个大的分布式数据库(即共享账本),每个节点的小数据库通过某种方式存储全链信息或部分信息,而这个数据库对链内成员是透明的实时可见(图1、图2)。
因此,如果要篡改区块链上某个信息块,就必须在更新间隔的时间内完成对全链的连锁修改,而且区块链里还有完整的加密措施,所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全的任务。此外,这些底层技术也不是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根本性变革,而是在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上“区块”标准、算法层、加密层、共享分布式数据库和交易机制等以及必须的软硬件等。按照比特币创始人的设想,这个系统本身需要的基础设施其实非常少。
区块链对金融行业的意义和影响
区块链对于金融行业和社会金融基础设施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通过社会金融体系的变革来颠覆现有的商业体系和商业模式。区块链具有超越金融服务,深刻影响整个数字世界并成为网络交易技术基础的巨大潜力。它还可能极大地改变多边商业网络,从而大幅降低成本和风险并革新业务模式,因此银行和风投一直热衷于对该领域进行投资。
对于欧美市场来说,区块链更多的意义在“金融+互联网”。欧美金融体系已经发展多年,其中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多样化的金融市场。自18世纪80年代起步,200多年来美国现代银行业数量经历了由少到多而又到少的过程。根据美国联邦政府的有关统计,美国银行数量在1921年达到历史峰值31000余家后开始衰减,其中很大原因是中小银行的兼并、并购与倒闭。
由于美国为私人银行制,出现了大量的中小银行,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IT系统。而且美国各级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和监管差异巨大,出台了多种非常复杂的条例,导致美国各银行的IT系统负担沉重。而且美国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信用卡等消费金融业务的竞争为IT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区块链在很大程度建立了一个虚拟的超级银行,把各家银行的IT都连入了这个超级的共享账本,极大减轻了跨银行业务和银行对银行业务的成本、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因为区块链推行统一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标准,同时通过程序和算法自动维护整个分布式共享账本里的数据,极大降低了各银行的人工成本,因此欧美对于区块链的热情十分高涨。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金融业整体处于国家监管状态,银行主体为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而非私有银行,因此就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来说,区块链并未像在美国金融市场那样引起广泛关注。但中国金融业的从业者其实一直在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当区块链技术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其它行业时,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场景。
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说必须要有多方参与才能构成区块链,一家企业或一个人是无法形成区块链的。因此,区块链实际上就是产业链,这才是区块链的真正意义所在。把一个产业上下游的企业都纳入到一个区块链中,再加入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其中,就能形成一个产业互联网,而且是基于一个全行业共享账本的产业互联网。在区块链基础之上的产业互联网,将彻底打破本产业内企业的边界,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也才能创造出真正创新的金融产品。
基于区块链技术,全行业都能看到透明的共享账本里数据的实时变化,比如玩具货运公司的货物运到了哪里、运货合同执行到了哪一步、付款流程进行到了哪个阶段、玩具零售商的库存情况如何、门店的实时销售数据、银行对于上下游各方的借贷情况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全行业的实时大数据图,而且是带有金融信息的有价值的一张视图。由于掌握了全行业的信息,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与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可以设计出更多的信贷和金融产品。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是一种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2016年1月,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财新周刊专访中,对数字货币定调:“数字货币必须由央行发行,未来会和纸币并行。”当前,我国传统纸币发行和回笼是基于现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的二元体系来完成的。数字货币在运送和保管方面发生变化,但发行与运行仍是基于二元体系完成的。
对于银行工作人员而言,货币话题是一个敏感话题,因为数字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数字货币是一个极易被人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本文结合《数字货币的现实意义和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课题研究,探讨问题:数字货币运行机制实现框架应该是怎样的?数字货币发行与运行对中央银行的影响是什么?
一、数字货币运行机制实现框架构想
(一)发行机制
货币发展相继经历了“实物货币-贵金属货币-纸币”的过程。在我国纸币(人民币)发行模式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社会公众”。从人民币的发行模式看,中央银行掌握着货币发行权。但从比特币“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为标志的区块链技术看,数字货币的发行是去中心化的,是在国家特定发展要求和明确交易要求下,有着明确可追溯源头,省略了“商业银行”中介。
数字货币体系为了有效控制货币发行量,应该由中央银行设立“登记中心”,负责货币发行、货币换版和使用登记等操作,形成基于“控制中心登记中心”发行库和业务库两极系统结构。发行库控制中心负责在线监控数字货币的运行体系,数字货币发行库控制中心采用云计算技术,快速扩充发行库计算和存储能力,在两级系统之间采用可信可控量子通信技术,解决数字货币运行环境的安全问题。
(二)流通机制
数字货币通过加载信息的数据,在控制中心和业务中心两极系统间传输完成,并非实物流通,因此数字货币不存在毁损、清点、回收、销毁等问题,而且数字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是由政府背书的,在流通中也不需要第三方进行交易信用背书。
在流通过程中,数字货币作为一种开放式高频率支付手段,可以继续沿用比特币“分布式记账”的做法,将HASH(交易散列值)组合为交易记录集(前后链接的区块),并对其进行快速分发,让每个交易网络节点都有可追溯副本、一致性账本,但是数字货币受制于网络和数据量大,需要精心设计应用流程。在网络交易的基础上,划分数字货币流通记账区域,设计定时核对机制和分布式数据存储机制,确保数字货币流通效率和安全。
(三)防伪及信息记载
数字货币具备无法伪造和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完善的数据链,记载数字货币交易明细,确保可追溯每一笔交易信息,数字货币的特点决定其在流通中几乎不存在假钞、伪钞。
为了确保数字货币的唯一性,防止数字货币被重复使用和窃取冒用,可以为数字货币制定独有的永久标识代码,经过控制中心数字签名后,和持有人公匙、历史支付信息绑定,形成数字货币可用技术手段甄别的数字货币信息。
二、数字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
数字货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新型货币体系发行与运行的货币,对传统货币(人民币纸币)的货币政策、金融体系、货币发行、清算体系等有着深远影响。中央银行作为发行与运行数字货币的中心,意味着中央银行成为数字货币发行和清算中心,迈进“互联网世界”,扭转了当前中央银行尚未进入互联网“线上金融”的被动局面,推动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线上账户开设发展,但对金融体系和线下传统支付清算也有深刻影响。
(一)对金融体系影响
当前,传统纸币的发行与回笼是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二元体系的。虽然,周小川行长说明“数字货币的发行与运行仍然应该基于该二元体系完成,但货币的运送和保管发生了变化:运送方式从物理运送变成了电子传送;保存方式从央行的发行库和银行机构的业务库变成了储存数字货币的云计算空间。”但是,数字货币的发行,势必中央银行掌握“大数据”,数字货币发行与运行“去中介化”,可能导致传统商业银行作为渠道角色慢慢衰败。数字货币的运行,全网就成为一个“大账本”,银行账户管理、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功能和价值也会逐渐下降,甚至解构。银行存款和贷款业务也逐渐被解构,数字货币加密决策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带来银行汇款业务的解构。那么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如中央证券保管、大额支付系统、证券交易存储库和证券结算系统等,将逐渐“脱媒”。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金融市场的脱媒现象,势必挑战金融体系中银行的中介地位。
(二)对货币政策影响
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去中心化”,因此有学者预测数字货币技术可能会逐渐取代货币政策。虽然我国2015年人民币M2(广义货币)余额为139.23万亿元,而M0(流通现金)余额为6.32万亿元,中央银行印制与发行的传统纸币数量已经降低至货币总量5%以下,现钞发行与流通大幅下降。但是,中国人民银行盛松成予以反驳,说“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货币政策是现代经济的主要调节手段之一。如果数字货币被普遍使用但不由货币当局调控,现代经济将因此失去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经济将无法正常运行。”他强调中央银行调节机制能够维持人民币稳定,货币政策微调功能甚至明显加强。笔者也认为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也将提升数字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作为数据中心,将拥有巨大数据基础,可以更加灵活的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同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技术能够帮助监管当局全面追踪资金流,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最后,数字货币“点对点”支付结算技术,增强资金流动性,使得利率期限结构平滑化,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更顺畅。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技术利于央行控制货币发行与运行,有效运动和传导货币政策,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
(三)对货币发行和支付结算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报道 语言特点 《新闻周刊》
2007年底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一场波及全世界的严重金融危机。因为利益攸关,人们对这场金融危机空前关注,报刊媒体对此不仅作了大量迅速及时的报道,而且金融专栏记者们也作了大量专业、深度的分析和评论。这些金融报道简洁生动,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较为专业的金融问题。同时,由于职业敏感性,金融记者的语言也有其隐晦委婉的一面。为了加深对报刊金融报道语言特点的了解,本文从美国权威畅销杂志《新闻周刊》2008~2009年度关于金融危机报道栏目中随机抽取30篇文章作为语料,对金融报道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有效地获取所需金融信息,准确地把握财经金融发展动态。
报刊金融报道及其语言特点
报刊金融报道指报刊中专门针对金融财经方面进行报道的栏目,这些报道的目标读者是对金融财经方面感兴趣,且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报刊金融报道除了具有报刊文体语言的一般特点外,也充分体现了金融报道的语言特点。张健较早对报刊新闻报道的文体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作为报刊英语的一种重要文体,金融报道类的文章语言较普通新闻报道难懂,原因是这些报道除了有不少专业的金融术语外,其用词与一般新闻报道也有较大差异。
《新闻周刊》是美国家喻户晓,且在全球影响力非常大的一份新闻期刊。与一般新闻媒体报道所强调的“速度”与“在场”特点不同,《新闻周刊》的报道更注重新闻的“高度”和“深度”,注重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并在“事实”的基础上提炼“观点”。由此可见,《新闻周刊》的金融报道同时兼具普通新闻报道以及深度评论类报道的特色,体现出报刊金融报道的普遍特点。
《新闻周刊》关于金融危机报道的语言特征分析
语言简洁。报刊金融报道的一大语言特色是语言的简洁性,其重要方式是缩略词及连字符词汇的大量使用。这是由报刊金融报道的特点决定的。一方面报道为了快速、准确地传递最新的金融资讯,又要节省篇幅,于是大量使用缩略词及连字符词汇。另一方面,金融报道的目标读者都是具有一定金融知识或长期关注金融信息的人,缩略词与连字符词汇非但没有阻碍其理解报道内容,反而更便于其阅读。
从所分析的报道语篇中,我们发现缩略词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首字母缩写词(initiabmg)和首字母拼音词(acronym)。如:IMF(Intemational Monetary Fund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AIG(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Dl美国国际组织;TARP(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救市援助金等。其中,TARP(救市援助金)是本次金融危机新出现的术语。
此外,连字符词汇也是这些报道语言的显著特点。连字符词汇的构成形式多样,其使用的优点在于使句子结构简洁、逻辑关系清晰。例如:
(1)In America,the price-to-ealTi-ings ratio 0f the S&P 500 when it is caleulated 0n a market-eapitalizafion-weighted basis is about nine times al-ready depressed earnings,(NEWSWEEK,Mar.16,2009,P14)(在美国,如果按市场加权为基础计算,相对于低迷的企业利润。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回升到9倍。)
在上述例子中,如price-to-earningsratio(价格与盈余的比率,即市盈率)和market-capitalization-weighted basisf以市场资本加权为基础)所示,连字符词汇的使用不仅能化长句为复合短语,化繁为简,而且使语言逻辑更为清晰,更便于传达金融信息。
表达生动。报刊金融报道除了其简洁快速地报道金融信息外,也需要考虑可读性。因此,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较为专业、晦涩难懂的内容是其另一特色。其中惯用习语、修辞语言的运用是较常见的手法。
英语惯用习语大多是隐喻性的。由于习语为读者所熟知,通俗易懂,且生动形象,非常适合把专业化的金融报道语言通俗化。
(2)For better 0r worse,the next president will sit at the eye 0f thisstorm,
(NEWSWEEK,Nov,10,2008,P44)(不管怎样,下一任总统将身处“风暴眼”中心――全世界都在焦虑地关注着,这位新当选的总统能否带领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3)In late September,global mar-kets suffered the monetary equivalent ofa heart attack,(NEWSWEEK Nov,10,2008,P52)(到9月底,全球金融市场“心脏病发作”,资本市场将面临“死亡”的危机。)
例(2)中的惯用习语砒the eye of this storm来自at the eye 0f the typhoon,本意为“风暴眼”,这里用来比喻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个习语的使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当时刚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面临危机挑战的处境,以及他的政策将备受美国人民关注的程度。而例(3)则用hcart attack(心脏病发作)来比喻全球资本市场遭遇“死亡”式的危机。这个比喻生动形象,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复杂的金融现象。
预测形式丰富。金融财经报道一方面报道金融事件,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事实,提炼观点。因此,财经报道少不了对金融状况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金融记者在其报道文章中对金融未来发展态势主要作出三种预测,即十分有把握的(ceY-tain)预测,如wm,certainly,be bound to,be certain,no doubt等;可能性较大的(pmbable)预测,如WOHld,can,likely,prob-ably等;可能性较小的(pOSSibk)预测,如COUld,may,might,perhaps,possible等。
通过对语料分析,我们发现金融记者特别喜欢使用will和certainly来表示很
有把握的预测。如:
(4)Given the scope and scariness ofthe financial crisis.it has already sfimu-lated massive govemment intervention.and tIlere will be more.(NEWSWEEKNov.10,2008,P44)(鉴于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及罕见,政府已经推出了大规模的救市措施,而且更多的救市措施将会陆续出台。)
(5)What to d0? More regulation iscertainly in tlle offing,
(NEWSWEEKMar.9,2009,P41)(该如何应对?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监管法规即将出台。)
例(4)中作者使用will来对政府面临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将会出手干预作出十分肯定的预测。同样,例(5)中作者用certainly非常肯定地推测政府将出台更多监管措施。
另外,通过语料调查,我们还发现记者对可能性较大(probable)预测的高频词汇是WOUld、can和likely,而对可能性较小(poss1ble)的预测的高频词汇分则是eould、may和might。
(6)In theory,big spending on pub-lic investment proiects COUld make sense,(NEWswEEK,Nov,10,2008,P52](从理论上讲,在公共投资项目上大笔开支可能有其合理性。)
例(6)中使用COUld这个预测可能性较小的词,显然作者对大笔的公共投资项目的做法并不是很认同。
数据引述多使用约估性词汇。报刊金融报道一般就金融及财经新闻事件进行深度的报道分析,对所报道的内容所涉及的统计数字的处理并不需要像普通的新闻报道那样要求详尽、精确。因此,记者对所涉及的许多金融信息、统计数据往往作模糊化处理。其中,约估性的词汇的大量运用是金融报道语言的又一特色。请看以下例子。
(7)The total spent on stimuIusshould amount to US$4 trillion,or about7 per cent of global GDP,a roughlysevenfold increase over current efforts,(NEWSWEEK Dec.22,2008,P18)(总共投入的救市资金应该达到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7%,比目前投入的救市资金约增加了七倍。)
根据我们对语料的统计分析,常见的约估词包括(括号内数字为该词在语料中使用的频率):about(33),more than(32],nearly(12),less than(11),almost(11),some(9),average(8),over(6),roughly(5),above(4),around(4).beJow(3),barely(3)等。有趣的是,表示略高的约估词(如more than.over和above等)比表示略低的约估词(如less than和bdow等)的使用频率高。
酌情使用含情感评价意义词。与一般的新闻报道要求尽量客观公正地再现事件本身不同,报刊金融报道则更注重对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提出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因而记者本人的立场及感彩更加浓厚。
语言中表达情感的词汇手段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使用直接表达情感的词汇:另一类是使用含次生情感评价的词汇,即在词义上附加上情感色彩。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通过词汇的次生意义,借助词汇本体的形象比喻,经过词义联想,把说话人的情感充分表露出来,并对所指事物、人物进行评价。
直接表达情感的词汇的意义比较直观,比较容易理解,请看下例:
(8)The dumb,willfullv blind opti-mists wh0 dominated tlle 1ate boom havebeen evicted and tlle ardent declinists,the bears and the prophetic historianshave moved in.(NEWSWEEK Feb.16.2009,P18)(那些愚蠢且顽固不化的乐观主义者已被驱逐出场,他们的观点曾在经济繁荣后期盛行一时。而持经济下滑、经济将进入熊市观点的学者已经登场。)
(9)As individu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ry to minimize their risks, thevactually increase the risk for the broadereconomy by denying needed credit ordumping securities(bonds,inongages),It’sa vicious circle,(NEWSWEEK
Feb.16.2009,P19)(由于各金融机构设法降低风险,一味拒绝信用服务或大量抛售有价证券,这些做法加剧了国家整体经济的风险。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例(8)中作者连续使用三个情感词汇dumb(愚蠢的),willfully(顽固不化的)和blind(盲目的)来批评那些对过去经济繁荣一味抱乐观态度的人。而例(9)中,作者直接用vicious tirele(恶性循环)来形容个体金融机构为降低自己的风险所采取的拒用所需信用业务或抛售有价证券的手段所带来的危害国家整体经济健康的困境。
含次生情感评价词汇则比较隐蔽。次生意义在词汇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语义联想才能获得情感意义。如:
(10)These are the cIiteria for sort-mg out toxic assets and preventing anylhture eontagion from causing another re-cession,(NEwsWEEK Mar,2,2009,P43)(使用这些手段来整顿有毒资产,防止这些“病毒”蔓延从而导致另一场经济衰退。)
(11)Wall Street serves as an ideal scapegoat for the deepenmg global reces-sion,but the emerging consensus is thatthere's plenty of blame to go around,(NEWSWEEK Dec.15,2008.P48)(华尔街成了把全球经济衰退推向深渊绝好的替罪羊,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一致认为可归咎的原因还有很多。)
例(10)中contagion的本意是“传染病”,这里用传染性的疾病这个意象来形容有毒资产(toxie assets),一方面表示这些资产具有“传染性”,同时也表露出作者对有毒资产的态度。例(11)中使用scapegoaat(替罪羊)一词则可以看出作者替华尔街抱屈的态度,作者认为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全球经济走向衰退有很多深层的原因,而不应该让华尔街来背负全部的责任。
由此可见,情感评价意义词汇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语内信息,而且有助我们窥见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结语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发现报刊金融报道具有一般新闻报道的简洁、生动等语言特点,另外,报刊金融报道文章善于使用丰富多样的预测语言及酌情地使用情感评价意义词汇来表达自己对金融事件的观点和判断,这是报刊金融报道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为了更好地获取金融信息,透视金融事件的本质及把握金融发展动态,熟悉和了解金融报道文体的语言运用规律和特征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1、张健:《英语报刊财经报道的语言特点》,《外国语》,2003(2)。
2、艾红红:《新闻周刊的立身之本在于“慢新闻”的深度和高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4日(第85期)第17版。
3、王树槐、张霞:《盎融英语词汇的特征及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4(2)。
4、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83页。
5、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丛亚平:《含次生情感评价意义的词汇新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
(一)支付服务总体良好,数字支付需普及
2014-2016年,账户、银行卡和数字支付交易笔数逐年增加,说明庄浪县支付服务总体发展趋势良好。2016年,“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人均拥有量”大于3户,“银行卡人均持卡量”大于1.5户,而“人均移动支付开通量”和“人均网上支付开通量”均小于1户;“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大于1,而“人均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和“人均网上支付交易笔数”不足0.1笔,表明农民群众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支付服务工具。非现金支付工具在2016年开通量快速增加,但每户的拥有量仍不足0.1,“人均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指标值小于0.5,说明数字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普及率较低。
(二)扶贫贷款数额较大,民生信贷不足
从数据来看,2014年,“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比”高达93%以上,扶贫支持力度较大。但是“创业担保贷款余额”不足0.05%,“助学贷款余额占比”、“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均为0,没有为民生领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由于小微企业缺少有效抵质押物、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和征信不良记录等原因,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无法获得贷款,例如:2016年,“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低于75%。
(三)保险品种发展不平衡,部分业务发展空间较大
2014-2016年,“保险密度”降低了64元,降低到55元,“人寿保险普及率”小于0.1,原因是部分保险机构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加,不注重服务质量提升,甚至存在信誉不良情况,导致群众不愿意在保险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另一方面,庄浪县为农业大县,且自然灾害频发,为防范风险,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农户参保投保,使“农业保险普及率”指标值高达1.36。
(四)物理网点布局较合理,但金融服务设施少
调查显示,“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大于1,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以上银行网点。但“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每万人拥有的ATM数”和“每万人拥有的POS数”均不高于10,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要,尤其在节假日,办理业务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五)信用建设整体趋好,个人信用档案还需完善
调查数据显示:2014-2016年信用档案建档率逐年提高,尤其“企业信用档案建档率”、“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均高于88%。而“个人信用档案建档率”低于50%,还需完善提高。
二、对策及建议
(一)推动数字支付工具使用,提高农村支付结算质量
一是涉农金融机构要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结合农村经济活动的特点,不断丰富创新支付结算品种,提高非现金支付业务量。二是通过有效地宣传方式,逐步推广数字支付工具,提高农民对现代化支付工具的认知度,鼓励农民积极运用数字支付工具,提高结算效率。三是政府财政可以根据涉农金融机构非现金支付服务的不同业务品种、不同业务量给予一定的费用补贴,并免征涉农金融机构费现金支付服务收费收入税费,从而调动涉农金融机构推广运用数组支付服务的积极性。
(二)加快发展农村人寿保险,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一是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招募在当地具有广泛社会关系、活动能力强、品行端正、和信誉良好的农民业务人员,积极做好保险知识的宣传工作,真正了解农民对保险的需求,提供所需的保险服务。二是采取为农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和相关产品咨询服务,扩大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变农民对保险的片面认识。三是根据农村地区整体消费能力不强的特点,创新适合农村的保险产品,完善产品结构。
(三)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覆盖范围;二是涉农金融机构增加ATM、POS等金融基础设施在乡镇和行政村的布放量,方便农民就近选择金融服务;三是推进多功能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进一步丰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功能。
2009年,一头巨牛从天而降,迈着矫健的步伐昂首挺胸地向我们走来。在这新的一年里,人人都“牛”,你“牛”我“牛”大家“牛”!个个都精神抖擞,迎接新的一年。
2009是牛年,我十分喜欢牛,因为牛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精神让我佩服。它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所以我要学习它不怕苦,不怕累的无私的奉献精神。
2009,9这个数字意义深远,因为9是最大的数字,无论它是在个位、还是在百位、千位……都是最大的数。9与久是谐音,代表着永久的意思,它也是最圆满的数字,最吉祥的数字。在新的一年里,我祝福我们的国家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经济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祝福老人们健康长寿。祝福天下父母们生意兴隆、永远年轻。祝福小朋友们新年快乐、学习进步,成为国家的栋梁。所以2009年将是一个团结、奋进、和谐的吉祥年!
在这牛年里我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争取成绩在班级上名列前茅,做一位真正最“牛”的少年!
【关键词】数字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作用
1引言
目前小微企业是我国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一直以来,尽管小微企业数量多,但由于大多规模小,难以获取银行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的融资约束大幅度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规模难以达到传统银行贷款的门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而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迅速发展,王馨(2015)基于安德森提出的“长尾”理论对互联网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能够弥补小微企业的供给缺口,减轻信贷配给程度,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2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报告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约2800万家。截止到2020年3月,由银保监会披露的、已纳入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名录的个体工商户约6253万户。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民营小微企业贷款年额占贷款总额的40%,却为国民经济贡献超过50%的税收,对于GDP贡献度达60%以上,贡献了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同时带动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我国实体企业占比超过90%。小微企业在我国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在我国东部地区,小微企业的占比为60%,中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的占比为20%。另外,小微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分布较为规律和集中,而西部地区则比较分散,在地理分布上非常不均匀。我国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对产能过剩进行调整,小微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互联网+”和市场有效供给的背景下,在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新技术中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措施的实施不但使市场更具活力,而且还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3数字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概念是数字经济发展日益在金融领域深入的背景下提出的,数字金融发展到现在的最大特征与优势是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摆脱了对金融实体网点的依赖,通过手机通讯、基础设施铺设,快速地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推进,让金融服务触达乡村偏远地区,为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服务。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编制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学者利用这套指数展开研究,并得出多方面结论。我国目前还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由此驱动着小微金融线上化、平台化发展,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探索“无接触”贷款审批、大数据风控等流程创新,使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更合理,以智能风控来降低贷款成本,满足监管层提出的“增量扩面”“减费让利”政策要求。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数字金融为金融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国传统金融机构结构的升级转型和体系改革,同时实现了信心商业模式的产生和企业的创新升级;另一方面,自从我国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很多企业都开始积极创业,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用户的增加和支付保险功能的完善,有效提高了信贷功能的实用性,因此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有利条件,尤其在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促进作用更为突出。总而言之,数字金融不但促进创业创新,同时也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随着我国逐步深化对数字货币应用的探索,以及对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研究,数字金融的各项应用将会日趋完善,在新时代也会遇到更多挑战,只有不断创新,数字金融才能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4.1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大
小微企业大多存在实力弱、资金欠缺、竞争力不够等不足,即使有资金,在使用上也会受到更多的限制。据央行2018年披露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左右,因此小微企业信贷存在较大风险,更需要设计基于风控的特色金融产品。在发展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往往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回企业投入的资金,可自由支配资金的空间有限,因此,小微企业资金回收不规范,资金缺口较大。此外,传统资本市场上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很高,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出现了类似于股票市场上的增资以及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新的集资形式,但相关政策和目前的资本市场存在缺陷,不利于小微企业融资。
4.2小微企业融资支持不足
在传统的放贷方式下,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或高质量的申请材料,审批程序枯燥乏味而且期限长,小微企业更倾向于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获得资金,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不规范、缺乏现代企业制度、规模小、业绩不稳定、收入门槛低等问题而且退出方便,财务信息不完善。为防范风险,小微企业的信贷状况需要大量的人员和银行的一次审批,审批程序烦琐,使得银行放款前的审批时间过长,虽然贷款规模小、期限短,但银行贷款的审批成本巨大,风险也很大,因此许多小微企业很难在金融机构获得支持,特别是在大规模融资方面。
4.3小微企业的地位不明确导致融资困难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发展项目也在探索中,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很低,同时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度低,缺乏优质抵押资产。随着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担保体系不断完善,这就需要高质量的担保,虽然大多数担保机构不准备为高风险、低固定化程度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小微企业发展有限,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需求对成本的压力太大。虽然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和计划,但我们也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发展自己的贷款体系。这不利于我国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也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支持远远不足以改变小微企业融资的“尴尬”局面。
5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表现
5.1改善信息不对称
后疫情时期,我国银行业“无接触金融”模式迅速兴起,由此引发了小微金融朝向线上化、平台化、生态化变革。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共生共建,从产品创新、场景布局与增信机制、信贷技术、农村金融以及新型风控等领域,加速商业模式变革;面对现金流紧张、订单量下滑的经营难题,众多中小微企业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变革,并推动“云化”转型。围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组合运用,小微企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各类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经营战略与竞争优势。传统商业银行通过利用数字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将符合小微企业要求的金融模型设计和建立出来,之后再将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后对其提供贷款服务。除此之外,围绕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商业银行能进行用户画像和反欺诈管理,并通过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共同开展风控建模,进而形成数据驱动的贷款定价。这些措施将数字金融的信息优势和在融资市场中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授信管理,有效改善了小微企业传统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5.2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传统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其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降低了系统维护和成本费用、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简化了售后管理流程和授信流程、提高了售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等。例如,通过大数据风控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方式,计算小微企业的违约概率和对借贷资本的风险定价,不但有利于降低风险成本和融资利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在提高其在融资市场的竞争力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渠道,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授信成本,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利益收入。此外,能够将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纳入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这有利于不同类型供应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竞争,优化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疫情冲击的紧迫性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空前重视。经济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借贷需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也面临数字技术与商业环境的多重阻碍。此次疫情中大量非银行金融服务供应商发挥数据优势、客户优势和决策优势,为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仍然坚持在抗疫第一线的餐饮、超市和运输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应急贷款、保险等及时有效的服务,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功不可没,同时也彰显出这些机构在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价值。因此应该加强金融信息处理技术在传统商业银行经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5.3提高信贷服务效率
数字金融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一种信贷服务模式,它通过利用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算法将线上操作、数据决策和模型管理融为一体,用户在进行贷款申请时无需任何担保,只要通过其信用评分即可完成申请,而贷款审批也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即可完成。相比较需要不同部门和诸多步骤进行审核的传统商业银行,数字金融大幅度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2020年疫情发生后,监管部门推动供应链金融在线化、平台化发展,使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各项数据与资产流转情况,全部展现在线上平台之上,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均重点发展这项业务,从而推动大数据放贷、智能风控审批效率提升。此外,银行可以通过与增信机构合作,将实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共担机制,并联合政府部门,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优先授信于信誉良好、获得政府支持的中小微企业,构建长期银企合作关系。
6数字金融推动小微企业融资的对策
6.1建立中国特色小微企业融资平台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数字金融和传统金融互相渗透,在传统金融服务中,数字金融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通过数字金融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微企业融资数据平台,对小微企业的交易数据进行记录,数据会随着企业的业务增长而进行更新,从而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展示以及对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进行反映,避免了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财务信息不透明、无法提供优质抵押品等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小微企业还可以通过对金融数据平台中同行优质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中吸取经验,从而改进自身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6.2创新风险管理模式
在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为减少数字金融在发展中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数据驱动小微企业征信与经营云化平台,平衡把握好创新和监管,从而确保数字金融稳定发展。除此之外,在数字金融的安全稳定发展中,完善法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关部门应明确底线,鼓励数字金融行业自律,引导小微企业规范诚信经营。
6.3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我国目前的征信系统还不够完善,小微企业的信贷信息也比较缺乏。建立统一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可以在央行征信体系中将小微企业信贷信息和数据纳入其中,从而实现企业征信体系范围的扩大。建立统一小微企业征信系统不但可以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降低,而且可以降低传统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从而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7结语
目前,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数量最大的企业群体,小微企业群体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创新推动以及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能够为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和融资渠道,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应该积极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吕鹰飞,侯雨姗.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2):36-42.
【2】梁琦,林爱杰.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约束与杠杆率的影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6):191-202.
【3】冯文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大数据征信体系建设探析[J].国际金融,2016(3):74-80.
【4】张晗.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5】张清凡,张萍香,洪小燕,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5):32-36.
【6】张韶峰.中小银行小微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实践思考[J].清华金融评论,2020(09):97-98.
【7】王馨.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09):128-139.
【8】巴曙松.大数据可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J].中国经济报告,2013(06):29-31.
【9】洑建红.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模式浅析———基于信息和信用发展视角[J].当代经济,2015(14):32-34.
目前影响电子商务安全主要有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信息安全两个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作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其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商务交易信息安全则包括防止信息窃听、篡改、伪装等,确保电子商务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交易双方身份的确定性,交易行为的不可抵赖性等。
由于互联网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虚拟性和匿名性,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商务交易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电子签名技术的应用及其立法为电子商务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电子签名含义
电子签名,是现代认证技术的泛称,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规定,“电子签名”泛指“与电子记录相联的或在逻辑上相联的电子声音、符合或程序,而该电子声音、符合或程序是某人为签署电子记录的目的而签订或采用的”;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中规定,电子签名是包含、附加在某一数据电文内,或逻辑上与某一数据电文相联系的电子形式的数据,它能被用来证实与此数据电文有关的签名人的身份,并表明该签名人认可该数据电文所载信息;欧盟的《电子签名指令》规定,“电子签名”泛指“与其他电子记录相连的或在逻辑上相连并以此作为认证方法的电子形式数据。”
从上述定义来看,凡是能在电子通讯中,起到证明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当事人对文件内容的认可的电子技术手段,都可被称为电子签名,电子签名即现代认证技术的一般性概念,它是电子商务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
总之,所谓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通俗点说,电子签名就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的签名,并非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像化,它类似于手写签名或印章,也可以说它就是电子印章。
目前,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电子签名,在确认了签署者的确切身份后,电子签名承认人们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签署一份电子记录。方法有:基于PKI的公钥密码技术的数字签名;以生物特征统计学为基础的识别标识;手印、声音印记或视网膜扫描的识别;一个让收件人能识别发件人身份的密码代号、密码或个人识别码PIN;基于量子力学的计算机等等。
二、电子签名的立法
从法律的角度给予电子签名以传统签名、盖章同等的法律地位,是电子签名得以广泛应用和发挥功效的前提,也是近十年来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核心内容。
2005年4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下简称《电子签名法》)。它的出台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它解决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这一基本问题,并对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电子签名的安全性、签名人的行为规范、电子交易中的纠纷认定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有了《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电子商务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就有了解决的依据,真正的网上交易将会逐步发展起来,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些问题也会在发展中逐步解决,我国电子商务将会很快走出无法可依、盲目无序的状态。但是,《电子签名法》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法律只能提供一个基本的保障,《电子签名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诚信度,但是要更好地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建立一个高信用度的诚信环境,这需要电子商务网站及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在未来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电子签名与电子签章、电子印章以及数字签名的关系
电子签章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依附在电子文件并与其逻辑相关,可用以辨识电子文件签署者身分及表示签署者同意电子文件内容。电子签章必须以符合特定要求安全程序所制作的电子签章,才能确保签章的安全。将依特定安全程序制作的电子签章界定为安全电子签章,以有别于一般的电子签章,并赋予法律上视为签名或盖章的效力。因此电子签章系统主要解决电子文件的签字盖章问题,用于辨识电子文件签署者的身份,保证文件的完整性,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不可抵赖性;电子签章应该是电子签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电子印章分为电子公章和电子名章,它是将公章或名章通过PKI技术进行加密,以数字认证存储介质方式,在电子文件中应用的电子版的印章。印章及管理系统须经政府授权方可制作,电子印章有望在许多领域替代传统印章,在网上报税、电子发票、网上结算、企业年检等方面,成为《电子签名法》实施后,推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效举措。
基于PKI的电子签名被称作“数字签名”。有人称“电子签名”就是“数字签名”是错误的。数字签名只是电子签名的一种特定形式。因为电子签名虽然获得了技术中立性,但也带来使用的不便,法律上又对电子签名作了进一步规定,如《电子签名法》中就规定了“可靠电子签名”和“高级电子签名”。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数字签名的功能,这种规定使数字签名获得了更好的应用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具有实际意义的电子签名只有公钥密码理论。所以,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技术成熟的、可实际使用的还是基于PKI的数字签名技术。作为公钥基础设施PKI可提供多种网上安全服务,如认证、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其中都用到了数字签名技术。
PKI的核心执行机构是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即通称为认证机构CA,PKI签名的核心元素是由CA签发的数字证书。它所提供的PKI服务就是认证、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和不可否认性。它的作法就是利用证书公钥和与之对应的私钥进行加/解密,并产生对数字电文的签名及验证签名。数字签名是利用公钥密码技术和其他密码算法生成一系列符号及代码组成电子密码进行签名,来代替书写签名和印章;这种电子式的签名还可进行技术验证,其验证的准确度对手工签名和图章的验证无法比拟的。这种签名方法可在很大的可信PKI域人群中进行认证,或在多个可信的PKI域中进行交叉认证,它特别适用于互联网和广域网上的安全认证和传输。
四、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签名应用领域包括电子商务,企业信息系统,网上政府采购,金融、财会、保险行业,食品、医药,教育,科学研究以及文件管理等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表现在电子商务方面,在网上将买方、卖方以及服务于他们的中间商(如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交易行为集成到一起的电子运作方式,如签定合同、订购、付费等。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以及其它许多国家,包括第三世界的国家,电子签名都在电子商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目前已经实施的《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我国电子商务有很大的促进和有力发展的作用。电子签名法制定的宗旨就是为了保障电子商务的安全,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利益,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制定本法。有了《电子签名法》就可以解决电子商务参与方的不可否认性,提高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可以实现网上自动在线支付,解决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
其次是对金融界的应用,金融行业是电子签名应用最活跃、最广泛的领域。银行审核网银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用户的身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签名才有实际意义,这是使用数字签名的基础。交易额大、安全性要求高的交易必须使用数字签名。由于数字签名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计算方式,签名的过程要耗费一定的系统资源,一般是在交易金额大、安全性要求高的网银业务中使用数字签名。作为金融行业统一的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在保障网上交易安全,提供公正、可信的认证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面是电子签名在网银中的应用特点;从应用的范围和广度讲,目前国内的网上银行业务中基本上都采用了数字签名技术。
第三是对《票据法》的改革,有了《电子签名法》作母法,我国的票据法要以《电子签名法》作依据,制定和完善整套的银行新法规。这样银行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纸张印刷,减少费用,提高效益。还有网上证券的交易、网上税务等等一方面是缺乏好的的安全支付协议,更主要就是没有数字签名的法律保障;技术是基础,法律是保证,这些都是“电子签名”应用更大的领域。
联想扬天锁定终端 两年建设1500家体验店
本报讯(记者 何源) “2009年,联想扬天将实现向终端靠拢的战略转移。”联想集团副总裁汤捷在4月21日举行的新战略会上宣布,联想将在两年时间里建立1500家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商用产品体验店。而此前,扬天虽拥有3300多家终端渠道商,却没有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体验店,一直依赖传统的销售店面。
需求分散、家用与商用混合,是中小企业区别于大企业的特质,门店无疑是深入中小企业最敏锐的触角。然而,拥有3300家庞大渠道商的联想扬天却没有自己的“正规军”。为何2009年成为联想扬天转战终端的时机?
前提有三: 一是规模足够大,从2005年起,联想扬天已积累200万中小企业客户,它们将构成扬天向下延伸的庞大用户基础; 二是产品线足够多。此次除了全新设计的A系列和M系列台式机,扬天还将Idea产品集团IdeaPad V450、V550、U330三个系列笔记本电脑纳入进来,率先成为面向中国中小企业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以此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三是经营方式足够新。商用产品体验店将采用“前店后商”的经营模式,门店是服务窗口,对客户经营、销售管理及服务管理都是在后面的商务经营平台上完成的。
汤捷表示,商用产品体验店将作为一项长期计划分阶段执行,根据中小企业分布特点和采购行为地区差异,先后经历选商、布局、优化三个步骤,今年建立700家,2010年建立1200家,2011年达到1500家,他们将最终成为扬天独有的销售团队。
业内人士认为,向终端转移无疑是厂商深耕中小企业的有力武器。然而,作为一种新生的渠道体系,生存是商用体验店的第一要务,因此,如何能帮助体验店尽快实现盈利,投资比例上如何平衡,将是联想需要面临的难题。
农村金融机构用规划和风险控制体现后发优势
本报讯(记者 谌力)相比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化起步较晚,也因此具有后发优势。如何通过前瞻性的IT规划和风险管控来实现后发优势,吸取同行先进经验、少走弯路,成为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的热点,也成为了第五届“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战略高峰年会”大会代表热议的话题。
4月14日~19日,由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新金融世界》杂志社主办、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协办的第五届“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化发展战略高峰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本届高峰年会深入探讨了IT规划、风险管控、新会计准则、自主开发与外包服务等话题。
数字高清互动接口1.0规格 推进4C融合
本报讯4月22日,由TCL、海信、创维、康佳、长虹、海尔、上广电等彩电业骨干企业联合开发的针对数字家庭领域的数字高清互动接口(DiiVA)1.0规格在广州推出。DiiVA接口不仅可以实现双向传输,还可以传输压缩和非压缩数据,并具有网络传输功能,对推进4C融合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推动“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转变。基于此DiiVA接口,可以实现通过数字电视连接、配置、控制家中的各种消费性电子装置,并组成基于内容分享和应用、与互联网连接的家庭网络。
关键词: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电子商务;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20世纪70年代,电子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一体化,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逐步向信息社会迈进,对于许多依赖于信息的产业,都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由于金融业对信息有着超乎其他产业的特殊要求,因此,受到的影响尤为深刻。在一定意义上,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会从根本上改变金融业在业务处理、顾客服务、经营决策方面的技术环境,形成了新的技术革命,其结果,将是实现金融电子化。本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金融电子化还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金融电子化的发展将加速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对金融领域带来新的挑战。
一、电子货币定义
国内学者对电子货币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继承了传统货币的交易行为自主性、交易条件一致性、交易方式独立性、交易过程持续性等特性的基础上,与传统货币在价值尺度上保持固定的兑换关系,通过事先储存的货币价值,利用网络和电子设备媒介交易的一种便利支付工具。
二、电子货币分类
电子货币类别的划分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通常我们按照载体的不同来划分,将它分为卡基和软件基货币。
卡基电子货币(又被称为电子钱包):其载体为物理卡片,通常为内嵌集成电路芯片的IC卡,它的支付必须经过读卡机实现。
软件基电子货币:是将数字现金储存在个人计算机的特殊软件上,须通过开放式网络实现支付,是一种专门用于Internet上交易支付的电子货币。目前国内主要的软件基电子货币有腾迅Q币、新浪U币等。用户可以用人民币购买网络货币,以实现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诸多服务中灵活、小额地选择服务。网络货币一般只能在发行它的服务商提供的网站上实现货币的部分职能。
电子货币系统按照离、在线的标准,可以分为在线电子货币系统和离线电子货币系统两类:
在线电子货币系统:在支付交易期间,收款方需要与第三方(银行)联系,由第三方(银行)验证收款方提交的电子货币的有效性。
离线电子货币系统:在支付的过程中,收款方无须和第三方(银行)联系,收款方在支付交易发生后的某个有效时期内,向第三方(银行)提交一系列在该有效期收集到的支付副本,第三方(银行)验证电子货币的有效性。
三、电子货币对金融业的挑战
随着电子货币的诞生及经济领域网络化的发展,银行的主要功能开始发生变化,由依赖于存、贷款数量的资金中介功能,向为顾客提供电子清算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的重心倾斜。电子货币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如何向信息化经营转变并与电子化趋势相适应等问题日益引起金融界的关注。
电子货币对金融经济领域带来如下挑战:
1.电子货币对金融机构货币发行主体的挑战
目前,国际间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欧洲货币基金组织一方,于1994年5月公开发表了其下属组织的欧共体(EU)结算系统作业部提交的“关于预付卡的报告书”,其中明确指出:电子钱包发行者收取的资金应视为银行存款,原则上只允许金融机构发行电子钱包。因此,电子货币的发行应该限定在金融机构的业务中,其发行主体应属于金融监管的对象之一。英美一方的观点是:严格的监管及限制,有可能损伤民间机构的技术开发和创造精神,因此,现在就得出结论应将电子货币的发行定在金融机构,尚为时过早。在我国,已明确地将信用卡的发行权限定在商业银行,非金融机构和境外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不得经营信用卡业务,目前尚不允许其他发行主体存在。
2.电子货币对金融政策和金融调控的挑战
电子货币的普及对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能力本身将会产生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子货币的普及会动摇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基础,使商业银行支付的准备金需要趋于不稳定化,从而影响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能力。中央银行是通过对与商业银行的支付准备有关的供需关系施加影响而行使金融调控作用。数字化的现金脱离银行中介对中央银行的货币需求就会减少;如果电子货币取代现金,现金的作用下降而与互联网交易的供求又不受最低准备金要求限制,这就意味着中央银行丧失了或部分丧失了对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基础―――原始货币的控制权,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控制力就会下降。电子货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与电子货币的普及程度和使用程度有关。电子货币的普及过于迅速且大幅度推进的话,经济整体对现金的需求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其结果,使得商业银行对支付准备的需求就会发生大幅波动,处于不稳定状态。
3.电子货币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随着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开放式网络结算服务使用者队伍的不断扩大,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固有的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结算业务的提供者已逐步超出银行范围。银行在结算领域有可能被其他行业夺去更多机会。这对商业银行的结算职能提出了挑战。并且,随着金融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的应用,促进了交易双方相互支付资金的冲减以及企业间差额结算,这对企业来说无疑削减了手续费的支出,但对银行来说,银行的经营利润将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此外,企业间EDI的发展,使资金的往来、债权债务的结算不必经过银行即可进行,使银行难以掌握企业的资金流向,这对银行的资金监督职能又是一个挑战。更大的挑战来自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因特网是世界范围的通信网络,电子货币的发展将促使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结算业务将通过电子货币进行,电子货币的“数字”化将“使各国货币的实体形态消失。国外金融机构在开发电子货币有着观念上和技术上的优势。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者将偏好于使用国外金融机构开发的高效、便利的电子货币进行消费活动,这样对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有所影响,进而影响经济的其它方面。因而如何加强网络的国际竞争能力是我国面临的又一课题。
参考文献
美国主导下的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构建
美国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提出的这一设想迅速在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中引发了广泛的反响与热烈的讨论。美国各主要政府部门、各大金融机构以及相关组织纷纷表态支持该系统的建立,而英国和欧盟各国金融当局也认同并在原则上支持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构建。此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国际组织也表达了为该系统提供技术支持的意愿。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始积极推动有关各方就如何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展开调研和磋商。2011年9月,在美国的倡议下,“二十国集团”下属的金融稳定理事会就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构建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举行了首场研讨会。同年11月,在法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上,美国力主通过了构建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决议。此次峰会授权金融稳定理事会成立专家组对此展开前期调研。在2012年6月“二十国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召开前夕,金融稳定理事会正式了题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的报告。
从内容上看,该报告详细阐述了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组织和管理架构、运行机制以及数据采集与报送准则。此外,该报告还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构建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5项具体的政策建议。如果将该报告与美国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此前的《声明》进行对比,则不难发现,该报告承袭了《声明》的基本思想与主张。由此可见,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构建完全是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的。报告中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是,首先,金融稳定理事会建议采纳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12年5月的ISO17442:2012作为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标准,即全球每一位参与金融市场交易的法人实体将获得一个唯一的20位的数字化识别编码(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作为在金融交易和国际金融监管中识别其身份的唯一编码;与此同时,所有获得身份识别码的法人应当向该系统提交诸如公司名称、地址、法律形式以及工商注册信息等数据,该数据将通过法人识别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共享。
其次,金融稳定理事会为这一将在未来国际金融监管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系统设计了一个三级治理架构(见图1)。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设想,这一治理架构主要由监管监察委员会、中央运行体以及本土运行体组成。监管监察委员会为该系统的最高执行机构,对该系统的运行负总责;中央执行体负责实施全球统一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向全球用户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整合各本土运行体的数据资源以及向各本土运行体提供技术支持;本土运行体由各成员国分别组建,其主要负责在所辖范围内向金融法人实体提供系统服务,如收集、验证和存储相关数据与信息,接受和登记身份识别码申请,维护本土数据信息的安全以及开发本土语言服务系统等等①。2012年6月,“二十国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正式批准了金融稳定理事会提交的上述报告,并提出了在2013年3月前初步建成该系统的目标。届时,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信息搜集与分享平台有望正式运行。
结论性评述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显而易见的是,在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交易日益全球化和复杂化的今天,构建一个标准化的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各发达经济体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各类金融市场参与方识别交易对手风险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需要。对金融监管机构而言,由于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涵盖了金融市场的全部参与主体,并且各主体须按照统一的数据报送标准向监管机构提交相关信息,这不仅有利于整合在分业监管和多头监管模式下的金融监管资源,从而提高监管效率,而且还为金融监管机构全面分析和监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进而有效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染与扩散。
对金融市场的各参与主体而言,该系统的规范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提高了金融市场尤其是金融衍生交易的透明度,进而使得其能够通过该系统及时掌握和了解交易对手的情况,从而提高其管理“交易对手风险”的能力。总而言之,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构建是由美国主导和推动的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改革,其核心理念即强调微观金融数据的搜集、整合、研究与分享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
尽管美国主导下的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构建主要基于发达经济体自身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但其仍然为我国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成熟度日益提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增强我国金融市场有效性和完善金融市场功能的同时,不断强化宏观审慎监管,进而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金融当局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各国已经普遍认识到加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但如何在现行的分业监管和多头监管模式下,将宏观审慎监管落在实处,则是备受各国金融当局关注的现实问题。除了在监管体制上有所创新(如美国根据《多德—弗兰克法》增设了对宏观审慎监管负总责的“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之外,通过构建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强化监管部门对微观金融数据的收集与整合,进而提高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预警能力,无疑是一个新的思路。
从长期来看,在有效整合我国微观金融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对于规范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的重要成员,不仅有义务,而且也应当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构建,并力争在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事实上,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在“二十国集团”的框架下合理地主张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诉求,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视野,并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以及各级金融市场主体积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经验。总而言之,现行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无论是从确保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的大局出发,还是从维护我国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都应当在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改革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市场法人识别码系统的构建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性选择。
作者:张启阳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金融危机下,奢侈品也降价了,但是打着“飞的”去买还是有些不经济,网购奢侈品成了比前两年更有效率和实惠的选择。那么,你会选择在这样的时候通过网购拥有奢侈品(不包含美容产品)吗?其间令你最担心的又是哪些问题呢?
6 1.9%的职场女性表示,在美元和欧元相继贬值的现状下,更愿意通过网络购买奢侈品。原来在性价比如此明显的情况下,自己打“飞的”出国购买奢侈品,或者在国内支付更多的金钱买个消停,都比不上便捷、实惠的网络购买。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尽管网购奢侈品并存着巨大的实惠和危机,仍然凭借便捷、选择多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奢侈品粉丝的首选。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网购市场交易额已经突破千亿元,网购用户达到1.3亿。
65%奢侈品也保值
20%不考虑保值
金融危机对职场女性消费观改变可谓巨大,日常习惯于购买和使用奢侈品的女性,对奢侈品的投资价值日渐重视,只有20%的女性表示完全不考虑奢侈品的保值性。
66.67%的女性表示,尽管会尽量选择安全的渠道,但网购奢侈品时最担心的还是“买到假货”。26.19%的女性则担心自己收到的产品“与想象不符”。其余7.14%为“运送过程出现问题”而忧心。看来,要享受网购的优惠,也要等比例担心。
42.86%的职场女性面对金融危机并不会改变自己网购奢侈品的习惯,仍然会选择自己了解的品牌、价钱经济实惠并且容易搭配的款式。7.14%的女性会通过网络购买品相良好的二手奢侈品。亦有7 14%女性表示会选择时尚潮流单品。
针对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世界不少知名品牌开设了提供网购业务的中文网站,甚至开展专门的打折或免运费等促销活动,例如品牌香水可以直接打5折、钻戒低于市场价等,甚至已经有些网站开通了支付宝或内地的网上银行业务,便于消费者进行支付。
26.19%的女性在金融危机中,更倾向于选择带有保值意义的奢侈品,例如限量版的包袋首饰。
47.62%的女性选择网购奢侈品的原因是“在原产地购买价钱更便宜”,19.5%的女性更注重突出个性,不希望自己使用的奢侈品没有辨识度,因为“可以购买到特别的款式或限量版”而选择网购,14.29%的女性在金融危机时更重视效率,因为“方便快捷”而选择网购。
[关键词] 电子货币 反洗钱 措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金融的发展,利用电子货币进行洗钱已经成为当前洗钱活动的重要形式,它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和合法的商业活动,而且加大了全球金融业的风险,因此,加强对电子货币流通下的反洗钱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货币的概述
电子货币是适应人类进入数字时代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数字化货币,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货币从形式上看,早已与钱币无关,是一种通过0与1的排列组合,运用网络载体进行金融交易的货币。目前关于电子货币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这里引用世界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对电子货币做出的定义: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硬件或卡介质)中可用来支付的价值,如Mondex智能卡等。而预付支付机制则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可用于支付的电子数据,由多组二进制数据和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
目前电子货币的使用是电子货币使用者用一定金额的实体货币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将现金价值预存在集成电路芯片内,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可见现在的电子货币还是以实体货币为基础的。按照电子货币的支付方式划分,电子货币有以下几种:一是储值和信用卡型,如储蓄卡和信用卡;二是电子支票型;三是智能卡型,如IC卡;四是数字现金型,指依靠Internet支持在网络上发行、购买、支付的数字现金。第一种与第二种电子货币进行支付时由于离不开基本账户需要把存款或其他资金划分另一个账户,只能视为查询和划的划拨银行存款的电子工具或对现存货币进行支付的电子化工具。第三种IC卡型的电子货币是把金额和相关的信息记录在镶在该卡上的芯片或磁条上,取代了纸币在特定的范围内使用,但其受限在于流通范围有限,也要借助于一定的终端设备。第四种可以认为是一种真正的电子货币,它采用了全新的信用方式,可以脱离银行账户并且可以循环使用,货币所有人对该数字现金的控制体现在对包含有该货币数量的信息的密码控制上,这种货币正在形成和发展当中。如发达国家的CybederCash、DigiCash、NetCheque等。
二、电子货币流通下的洗钱问题
凡隐匿或掩饰犯罪行为所取得的财物的真实性质、来源、地点、流向及转移,或协助非法活动有关系之人规避法律应负责任均属于洗钱行为。一般的洗钱方法主要是通过货币走私、利用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洗钱。然而随着各国反洗钱措施的不断加强及传统洗钱犯罪方法的弊端日益明显,洗钱者正在寻找新的洗钱方式,而在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其本身的无形性、网络性、匿名性、快速性等特点为洗钱者提供了新的机会。
从洗钱犯罪的基本过程来看,一个典型的、完整的洗钱过程应经历三个阶段即为放置阶段、离析阶段和融合阶段。对于洗钱来说,利用电子货币洗钱模糊了这三个阶段的界限,而且加大了反洗钱的难度,主要表现在:
1.处置阶段
此阶段一般被认为是洗钱犯罪的最脆弱环节。即对来自犯罪活动的收入改变成便于控制而且不易被怀疑的形式,其传统方式主要有:将现金存入国内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或将现金走私出境存往国外账户;或购买飞机、贵重金属等高价值物品。在使用电子货币的情况下,洗钱者可以将现金先存入银行,然后通过使用智能卡或数字现金直接兑换外币或购买商品等,由于电子货币支付体系有严密的密码体系保证了这些交易表现为较强的匿名性。
2.离析阶段
作为洗钱活动的核心阶段,即通过复杂的金融交易,以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的真实来源和真实的所有权关系,模糊犯罪收益的非法特征。其传统方式主要有:现金电汇银行后用存款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房地产及其他合法行业的投资等。而在电子货币支付体系下,可通过一台简单的个人PC就能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也不会留下任何账目痕迹,电子货币的交易能即时完成,也会不受到任何地域、时间的限制。
3.融合阶段
即将上一阶段“离析”过的犯罪收益与合法资金结合在一起混入经济、金融体系中去,让非法所得以合法的面目出现。其传统的方式主要有“前台公司”将资金“”贷回原主,增开或伪造发票等,或以在外国金融机构的存款为国内贷款提供抵押。在电子货币的环境下,洗钱犯罪不需要任何金融机构,只需要一台简单的个人PC机就能将资金用于投资或购买其它资产。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电子货币所具在的特点已经使传统洗钱的三个阶段融为一体,洗钱活动已从现实世界转向虚拟空间,利用电子货币能够轻而易举地将犯罪所得转移到世界的任何地方,电子洗钱已成为了更为隐秘的洗钱手段,而由于洗钱犯罪活动的危害性极大,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反洗钱的对策
1.限制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
现在各国的货币发行权一般都规定由本国的中央银行或准央行垄断发行。而电子货币目前各国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商家、企业或非金融机构也可以发行电子货币,而且实现跨界流通,这必将侵害一国的货币发行权及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必须控制电子货币的发行权问题,由中央银行或中央银行授权的机构发行电子货币,但必须要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并进行严格控制。
2.建立一套完善的密钥托管机制
必须建立一套密钥托管机制,使政府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获得电子货币密码技术中的私人密钥。由于电子货币的加密性给政府机构的监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由政府机构对所有的私人密钥进行托管,在一定条件下如为了追踪洗钱犯罪分子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就可以从托管机构那里获得私人密钥,破解相关的信息,从而较好地监控犯罪分子的洗钱活动。但其中必须要注意的是不能破坏消费者的隐私权,否则就会动摇消费者的信心,因此,只有政府机构才能建立密钥托管机构,统一管理私人密钥,并允许执法部门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取密钥,才能保证打击洗钱等犯罪。
3.扩大反洗钱的范围
反洗钱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需要社会各界及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因此首先要强化各级金融机构领导和员工的反洗钱意识,要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及危害性,把反洗钱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正确定位、强化责任感;其次是强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它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电子货币的参与者的反洗钱意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注意监测、收集、分析、汇总可以资金的流动;最后还必须联合税务、海关、工商、公安及个人对反洗钱工作的充分认识,支持和理解反洗钱工作,最终形成反洗钱的合力。
4.建立完善的反洗钱监管体系
实行各国中央银行、银行监管部门和存款货币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互配合的一体化监管体系,银行监管部门应该严密网络银行及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的业务审批和监管机制,并将是否实施有效的反洗钱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审核内容。各国中央银行可充分利用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提供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可疑线索,掌握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查处,确保反洗钱取得实效。
5.建立全国统一的CA认证中心
在数字签名制度下,可以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CA认证中心核发私钥和公钥来解决客户身份确认问题,以防止客户使用不实的身份进行洗钱犯罪。客户以网络方式向金融机构提交使用电子支付工具的申请并下载CA证书后,开户银行应该要求客户当面提交身份证明文件,核准无误后才能批准客户使用电子支付交易工具。
6.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
洗钱是一种国际犯罪活动,对洗钱者来说,采用电子货币进行洗钱的最大优势就是它可以通过互联网超越时空界限,进行更具隐蔽性的跨国资金划拨,并利用不同司法管辖区对洗钱犯罪立法的差异来逃避制裁。因此,仅仅依靠一个国家的孤军奋战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为此各国除了运用本国法律对洗钱犯罪进行预防和控制外,还应该加强国际间的协作与交流,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络、经验和信息的共享、反洗钱机构之间的有效配合等,这样才有助于整个国际社会共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
参考文献:
[1]泰国宏李良:“浅析电子货币的洗钱问题”[J].《金融会计》,2006,(8)41~45
[2]马冰:“电子货币对反洗钱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福建金融》,2006年第8期,31~33
[3]刘成贺:“电子货币对反洗钱的挑战与防范”[J].《安全监察》,2004.7,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