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管理的思考

财务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3-06-08 11:3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管理的思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管理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现代财务管理 思考

一、努力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长期计划经济的运行,使财务人员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在管家理财中,习惯于用“不允许”来搁置问题,而不善于从“怎么办”的角度来帮助解决问题。由于指导思想的局限性,会计监督仅仅局限于对日常财务收支的事后监督上,处于被动地位,形成了低层次监督的局面;又由于政策水平不适应,不少财会人员热衷于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细监督,而对重大经济活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则显得力不从心。具体表现在:观念上的因循守旧,行动上的循规蹈矩,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小事耿耿于怀,对大事漫不经心,即“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财务管理中“红绿灯”的使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为了使财务管理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财会人员就必须自觉、主动地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老办法、老习惯中解放出来,树立改革意识,加快改革步伐,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探索财务管理的新路子、新形式,使财务管理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要善于从宏观角度,对重大经济活动、巨额投资效益,实施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将违纪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可能的失误消灭在事前。市场经济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财会人员尽快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对经济活动的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发展由日常的财务收支监督,向经济效益监督延伸。

二、加强财务管理,调整监督重点

第一,要大力加强对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何为重大经济活动呢?巨额资金的投放;计划单列项目的论证;专项经费的使用;承包单位的效益等等,都是重大经济活动。要大力加强对它们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督,要从传统的事后监督,转移到事前事中监督上来,并逐步把他们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用主要精力管理了大的方面,就是坚持了财务监督的基本方面,抓住了财务监督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要强化对失真凭证的管理监督。目前,会计凭证失真、会计信息模糊已日趋严重。失真凭证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动的,一般是为了符合财务制度规定而有意使凭证失真;二是主动的,如为中饱私囊而制的“假发票”。收款方可以完全按付款人的意思行事,甚者干脆提供空白发票,填什么内容悉听尊便。对这种失真凭证,财务部门要严肃对待,发现一起就应查处一起,并及时上报,而且决不让其在经济上占便宜。对此,我们财务人员应振奋精神,恪尽职守,勇于防弊纠错,善于发现问题,为规范经济行为、消除失真现象,为促进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而做出贡献。

第三,要严格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结果表明,把单位资金统一体人为地割裂开来的做法,既不符合综合财务计划的要求,又与资金运用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但在现行核算制度下,对预算外资金收支的监督仍面临管住与搞活的双重任务,即:既要强化宏观调控,堵塞漏洞,又要促其激发活力,增强后劲,以实现“夫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而放开搞活”的目标。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范围不断扩大,法制还不够健全,预算外资金已成为违纪事件的多发部位,是经济活动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三、加强学习,增强素质

财务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增强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管理型人才。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会计监督的难度日益增大。“两则”的全面实行,使财会人员面临拓宽知识而和更新专业知识的双重挑战。因此,财务人员除要懂得会计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多学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多能的现代化财会人员。

四、加快更新核算工具,处理好各种关系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是为同一目标而服务的,因此要同时并举,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如果认为会计核算是硬任务,是务实,而会计监督是软任务,是“务虚”,就容易产生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监督的。如果会计核算不能为会计监督提供可靠的资料,则会计监督就会失去依据,另一方而,会计人员若整天忙于“三账”,疲于应付,就没有时间进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手段亟待改进。“现代化”、“电算化”大势所趋,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摆脱大量繁杂的低效劳动,才能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才能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监督上来。

在财务管理中处理好各种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处理好领导与会计的关系,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紧迫认识,真正认识到会计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监督水平,不仅是维护财经纪律、保护合法权益的依靠与保障,也是领导决策的经济参谋,领导者要以全新的姿态理解、尊重和支持财务管理工作,支持财会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会计本身,要加强自身建设,从干中学,从学中干,既精通业务又熟悉政策,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认真做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以较强的专业技能、高尚的职业道德、出色的工作成绩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最后,要正确把握财会监督与服务的关系。财会监督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终目的是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内部财务管理,促进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财会监督管理工作是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搞好服务。

参考文献:

第2篇

1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1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由于高校的资产属国有资产,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折旧,虽然《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是法计提折旧”,但实际工作中尚未真正执行。因此一些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部分高等学校在实物资产管理中出现管理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管理责任不明确。有的高校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不按国家有关财务制度规定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多年来短缺、积压、报废的实物财产也未及时处理。另外,有的高校在购置大型设备时,缺乏专家评估认证,购置的资产利用率不高。许多大型专用仪器不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资源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和资产使用效率低。同时有的高校资产产权关系不明晰,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界限不明确,许多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和使用,高校国有资产流失较严重。1.2经费预算和业务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预算编制不完善、执行不严格。预算是财务工作的指挥棒,高校各项经费收支应按部门预算来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每年按照财政部和教育部下达的预算编制要求编制预算,高校在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或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而是仍采用“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使本年度核定的支出指标受原有费用项目和数额限制,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预算内容不全面,编制的部门预算没有客观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和体现学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与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脱节。在资金使用上,有些校领导未按预算安排使用资金,而是随意开口子、批条子,造成预算变更频繁,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的现象;还有些业务主管领导缺乏全校一盘棋观念,从自己分管部门或事务出发,不按部门预算使用经费,随意批经费,或者对于补助标准、提成方案等完全从本部门的情况考虑,很少顾及校内其他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互相攀比,挫伤了一些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门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2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管理的措施

2.1在预算编制和预算约束方面做好工作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预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高等学校预算是高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学校预算贯穿于会计活动的全过程,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预算的编制要与学校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相统一,要做到“钱随事走,事要科学,符合规划”。相对于需求的无限性而言,高校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总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稀缺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反映收支状况的综合预算,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执行中将部门经费与工作目标捆绑,与工作绩效挂钩,将有助于建立起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发展动力机制,更充分地挖掘、利用、节约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在进行支出预算编制时,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并结合学校财力情况,本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安排各项支出。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准的部门预算严格执行和有效控制,有效防止部门预算与单位预算“两张皮”现象的发生。2.2加强资产管理为提高高校资产使用效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首先,转变观念。强化高校资产管理意识,强化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实行资产有偿使用的观念。其次,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再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有效机制,规范管理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对资产的存量及流量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减少资产重复购置和资金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最后,树立成本核算观念,成本核算观念要贯穿高校办学过程的始终,转变高校目前的经费管理观念和模式,使高校理财体制、模式、方法与社会相适应,降低学校运行成本,提高竞争力。2.3做好高校财务分析方面的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高校应该配备必要的财务分析员,不断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进行合法性、真实性的分析,对经费来源结构、支出结构、投资效益、资产使用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分析,让领导及时了解学校财务运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财务依据。在学校大规模负债扩建期间,还应同时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随时掌握现金偿付和收支能力情况,及时发现已经存在和潜在的财务问题,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

3结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学校的收入结构呈现多元化,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财务核算与管理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与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并从做好预算编制和预算约束、加强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陈先容 单位:重庆财经学院

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在高职院校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服务,对学校的科研、教学和后勤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传统财务管理突显出很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该改变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管理。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变化

(1)高职院校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对教育事业更加重视,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同时在人才培养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都积极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和投资,学校规模在不断扩大,很多校办企业进行重组。由于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在组建和运行。无论是学校规模的扩张还是校企合作联盟的组建,都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多,同时要求也更高。因此,高职院校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环境变化对其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财政政策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变得更加完善。由于新预算法的实施,对项目预算、决算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预算不断细化,政府加强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而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事业,是国家重点项目,随着财政政策的不断深入,对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预案执行以及财务管理的机制和体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还要求财务人员加强自身的素质提升,以满足新预算法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和改革。(3)高职院校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变化。新形势下,修订后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开始实施,对高职院校的编制预算和决算执行要求更高,要求在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控制和管理,对于资金的筹集,应该扩宽渠道,改变以往资金筹集的单一性和单调性;对于资金支出,应该加强管理,避免资金的浪费,要求学校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对资金的核算和预算,在资金管理中建立绩效评价,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有用的资产,应该合理配置和控制,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对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在新形势下,人们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还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非常快速,数量不断增多,学生也不断扩招。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学院,很多高职院校的设立都是采用创立合并的形式设立的,和综合性大学的吸收合并是不一致的。在合并时,会创立独立的财务结构以及财务管理体制,并且很多都是采用集权式的体制,虽然表面上其和高校是统一管理的,但是由于校区比较分散,一级财务管理和二级财务管理严重脱节,并且在财务核算上也不够统一,导致财务内部控制不协调,最终影响了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水平。(2)预算编制不够合理。预算编制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体现采取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虽然对预算管理给予了更高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环节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情况。高职院校做好预算编制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各种资金和资源,同时还能够提高各种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才能保证,每一分钱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预算编制中,预算观念往往过于保守,预算编制的方法过于单一和单调,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没有针对高职院校所有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等项目开展预算编制。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预算编制不透明的情况,对于不同的部门,其预算编制不够科学。一些高职院校非常重视预算编制,但是却忽视了预算编制的实际执行。(3)缺乏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在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意识,加强对财务管理风险意识的重视程度,加强风险管理,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管理的风险。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资本运营的风险。在新形势下,国家的财政拨款减少,因此学校方面就要加强资金的筹集和合理应用,但是很多学校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过于追求发展,没有正确的对学校的承受能力进行预测,因此很多资金的使用不够合理,最终导致学校出现资金紧缺的情况,大大增加了资金的运营风险。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的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其缺乏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对财务管理风险预测并进行处理。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建设。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人们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提出的高要求,高职院校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建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工作已经实现了采用计算机工作,因此高校应该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加强计算机、办公室等的建设,此外,还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基础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财务管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的运行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新形势下,人们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更高,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就必须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培训,不断提升其工作能力,使其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学习最先进的理念、核算理念、决算理念等,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化和规范化。对于财务岗位,应该合理配置,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2)加强预算管理,提升管理效率。由于财政管理的不断改革,预算管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重心。目前高校的预算都是一年一预算的,也就是在每年的一开始进行预算管理。而在新形势下,高校在下一步将会对预算进跨年度预算。这些变化都要求高校在预算管理中,应该加强预算,不仅要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同时还应该做好其他收支的预算管理。近年来,我国的预算管理机制也在不断改革,在这一背景下,预算外资金已经取消,所有的财政收入都纳入到政府预算,这也充分体现了全面预算的改革方向。高校在预算收入方面,已经将出租收入、利息收入和出售收入等都纳入到有偿使用中。而报名费、住宿费和学费等行政事业类的收入到纳入到了部门的预算管理中。在新形势下,纳入高校预算管理的范围还会不断扩大,对于科技成果的收入,课题收入和经营收入也将纳入到部门预算管理中。对于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不仅仅是扩大预算管理的范围,同时对于预算管理的年限也会不断延长。高校应该动员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将预算管理当成全校所有教职工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其次就是要加强各类资金的全额管理、对于债务资金、基建资金、科研事业资金以及教育事业类资金等都纳入到预算范围之内。(3)在财务管理中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在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其工作挂钩。在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时,其主要就是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加强管理人员思想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可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目标绩效考核,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树立财务管理的宗旨意识,提升其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不仅将自身的工作做好,并且善于创新,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资金的流量,增加财务收入。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推行了绩效考核管理,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该不断加强绩效考核推行的力度,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财务管理的目标任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财务控制和监督,设立专门的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学校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学校的财务预算、财务决算以及重要的收支行为都要加强监督,对于财务工作中的偏差应该及时发现并纠正,一旦发现违法乱纪的行为,一定要及时给予处罚,提高财务管理的严肃性。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对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一定要加强财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推行绩效考核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俊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市场研究,2012,35(12).

2.李翠莲.试论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的机制建设――对高职院校深化财务管理防范风险的思考.改革与战略,2013,24(5).

第4篇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22-0078-02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如何迎接“互联网+”时代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挑战,是各级各类高校管理及财务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分析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的新特征入手,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对高校的影响和挑战,并从增强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搭建大数据处理平台;培养和储备高端会计领军人才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财务管理 大数据

一、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出现的新特征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更为鲜明的特征。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现阶段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与新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财务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政府采购范围与流程、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公务卡消费结算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蓬勃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与难度,财务管理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升。第二,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趋于效益化。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全部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近些年来,财政部门不断加强对高校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管力度,对于财政拨款与资金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监管与监督。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各个部门只有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做到管理工作精细化、科学化,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和效果,才能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更好地满足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对高校的影响和挑战

(一)影响。目前,互联网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应用,不断影响着社会的各个主体。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主体,在职能拓展、核算技术、组织形式、服务模式、管理理念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为会计职能的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传统的事后核算模式,在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互联网的开发与发展,实现了会计核算与业务活动的同步反映与监控,为内部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在事前、事中、事后等阶段的预测与监督作用,在风险控制、项目分析与决策等方面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

2.使会计核算技术在形式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子信息在单位之间的快速传递,使得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电子档案终将逐步取代纸质凭证,大量会计资料将以电子形式生成、传递和保存下来,会计工作也终将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得会计核算更加规范、高效、便捷、安全。我们可以将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强大的识别、分析、比较、汇总等功能应用于会计信息的识别、整合、信息编报等方面,优化原有的会计核算形式。

3.改变原有的会计工作组织形式。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原有的会计核算业务与经济活动在物理空间上有了适度的分离,凭借高效率、高集成的软件系统与先进的通讯技术手段,使原有的会计工作从分散式的独立核算模式向集中式的财务共享模式转变。这种组织形式的改变必将成为未来财务工作发展的趋势之一。

4.突破传统的工作服务模式。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平台的出现与发展,会计服务机构的线下业务打破了原有的会计服务的地域限制,逐步发展成为以线上业务为主,线下业务为辅,实现实时记账与财务咨询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服务模式。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使会计管理部门的政务公开、电子政务、网上交流有了更有效的施展平台。

(二)挑战。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既要看到“互联网+”技术给会计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其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1.观念模式。“互联网+”中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需要会计行业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深入了解互联网对会计工作本身及其所处环境产生的影响。广大会计人应主动利用互联网平台技术,在管理方式、组织形式、服务理念等方面不断调整适应。

2.标准建设。互联网的发展带给原有的产业形态、商业模式、交易工具、业务活动的变化,必然要求会计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因此,会计行业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努力适应各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会计活动与经济行为,提升会计信息上质量上水平。

3.系统集成。目前,多数高校的会计核算软件、财政支付系统等都是相互独立的,在会计核算、资金支付、事后监督等方面的最大缺陷是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这给现实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因此,不同会计核算系统之间、会计核算系统与相关业务系统之间、行业监管平台之间,急需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运用系统集成实现会计数据的跨平台传递及有效利用。

4.信息安全。信息时代带给人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伴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社交媒体等新技术、新载体的大量广泛采用,会计信息系统将随时面临被外部攻击的风险。因此,加大防范会计数据被截取、篡改、损坏、丢失、泄露等风险工作,将是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资金使用部门等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三、“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广泛应用于生产、服务各领域,实现智能化生产和服务、提供个性化产品,最终表现为虚拟化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它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推动科技进步与工作效率提升。“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现代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思维、理念、模式上有所突破更新,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也应该由过去的财务核算为主,转为加强财务信息的掌控与监控、财务趋势的分析预测以及财务信息的反馈决策等,最终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信息材料。财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风险及理财观念,善于观察及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适时合理规避财务风险,加强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工作。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财务管理的地位与作用,并出现了诸如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等多种相关分析工具。在国内,近年来虽然很多企业也会利用这些分析工具提高管理质量和能力,但都局限于基础层面,并没有形成一套体系,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高校层面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地位显得尤其重要。需要高校在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理解掌握“互联网+”的新思想、新思维,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与新潮流,在战略管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等方面做出革新。

(三)搭建大数据处理平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财务管理工作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大、类型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其通过网络能进行更快捷、更方便的沟通和联系。促进组织结构向着多元化、扁平化发展。目前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集中控制方式,很难满足“互联网+”时代下多元化的需求。而大数据平台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其通过构建相关程序,利用表格、流程图等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

(四)培养储备高端会计领军人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发展,大数据知识及专业技能人员严重缺失的现状日益明显,多数高校在大数据处理上都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储备,更谈不上对这类高端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为此,一方面广大会计人员要自觉积极地将互联网所带来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努力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式。另一方面,应借助各级各类的相关会计培训机构,加强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培训与考核,采取在线学习、业务交流、集中培训、专业考核等多种措施和手段,积极培养和储备高端的大数据专业财务人员,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高校筹资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利益分配的复杂化等方面,也要求高校财务人员不断进行系统培训,更新专业知识与理念,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水平,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高校的教育、科研、管理等经济活动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校的财务管理者,我们应抓住机遇,顺应形势,积极调整,做好准备,使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努力提升会计信息效率和质量。S

参考文献:

[1]伦宗健,付秋颖,王瑞雨.论大数据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12).

[2]李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7).

[3]王楠.对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的一些思考[J].新经济,2015,(8).

[4]姚澜.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9).

[5]高一斌.抓住互联网发展趋势 迎接大会计时代[J].商业会计,2015,(15).

第5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体系;资金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0-0108-02

公司财务是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种经济管理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也在不断扩展。作为公司管理体系基石的财务管理,对一个公司的经济状况至关重要。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经济走上了一条持续高速发展的道路,中国企业也步入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所有的企业都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于变革和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在改革中发展,在竞争中壮大。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影响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销售和企业的人事任免等,因此,抓住财务管理,就抓住了企业的命脉。

然而,正是财务管理的丰富内涵和对环境变化的超敏感性,使得很多企业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陷入重重误区,其中包括一些非常优秀的管理一流的大公司。尤其是面临21世纪这样一个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变革时代,经济浪潮一浪接一浪,商业环境险象环生,即使是前一年还能运用自如的管理手段和技巧,也有可能无法应对今天金融运营的变革。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与电子商务等对国内企业旧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方式的冲击,现行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已经明显不完全适应21世纪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在指导企业的财务管理实务方面捉襟见肘。因此,研究目前形式下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管理越来越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企业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1.财务管理蓬勃发展

随着加入WTO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的发展无不在一个竞争的环境中得到锤炼。企业拥有了自主经营权,调整和转变了过去旧的管理观念,但更重要的是也看到了自身和国际接轨后财务管理的差距所在。

2.国家宏观政策的法制化为财务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3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诸多的有关企业制度和财务的法律法规,维护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更加规范了企业的行为,保护了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企业财务通则》确定了以资本金制度为核心的新的资金筹集制,确立了企业资本金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制度。《公司法》对企业的规模和类型做出了详细规定。《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和相关行业的财务制度,为财务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财空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资本市场起步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壮大,建立健全了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多个融资渠道,加上我国对国际金融机构的开放,我国资本市场初具规模,市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市场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国有企业、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1.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导致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好坏,除了有其他的客观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与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有关。

2.知识的更新与国家政策的运用有差距

1993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诸多的有关企业制度和财务的法律法规,现代企业应充分解读并吃透这些政策的内容。2008年,以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来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考验,要密切关注我国的各项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调整和制定企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各项技术指标予以适当的调整。对生产的全过程和市场的瞬息万变作出合理的有科学依据的财务管理决策。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要勇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摒弃陈旧观念和旧思想,只有把自己的眼界和知识水平提高到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愿景开拓更新的境界。

3.继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大管理科技含量

目前,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必须认真审视我们在财务管理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国内绝大部分行业都采取平均折旧方式,这是考虑到现阶段国家的财政能力。但这使我国固定资产回收期相对较长,不符合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而且造成固定资产更新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在产品成本核算方面,国际通行的做法倾向于变动成本法,而我国多采用完全成本法。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定价、关税等,进而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只有使用好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才能更好地体现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和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目前,有许多企业电算化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没有得到顺利实施,利用现代科技迅速准确处理信息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我国财务管理现状产生的原因

(一)主管部门决定企业行为

由于企业不是法人资格的实体,而是作为主管部门的附属体,因此,从企业的开办、经营者的任命、生产项目的确定、经营成果的要求等,无不要靠“红头文件”和行政首长的“拍板”。这种由主管部门决定企业行为的管理办法,必然产生盲目性,其突出表现为:根据上级要求决定企业接受多少社会就业,以产值作为生产任务考核指标,下达企业生产增长比例,以行政手段配备企业人员岗位。

(二)企业生产项目不顾市场取向

由于行政主管决定企业行为,企业经营者既没有管理财产权,也就不用承担财产的责任,为此,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取向不在市场,而在完成和超额完成产值任务,保证职工工资发放,以达到对上交得了差,对下说得过去。此种行为虽然能够完成产值任务,但将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周转缓慢,亏损不断增加,企业负债率高,据国家统计局对八省市2 586户亏损企业的调查表明,由于企业经营者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就达80%以上。

(三)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

由于企业不顾市场取向,必然导致放松经济核算,更不要说健全财务管理,其主要表现:投资运作由首长决策,财务人员无权参与;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只要能编制财务报表就可以;强调企业要有自,拒绝财税审计部门监督。

三、完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职能并发挥监督作用

众所周知,财务具有核算、管理、决策的职能,我们要发挥核算职能的及时性、准确性、细致性和灵活性,还要熟悉和掌握财税法规、制度,更要熟悉和运用其他经济法规,这样既可以确保企业合法经营,又可以规避法律风险,矫正企业的经济行为。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

我们常说要“开源节流”,科学的“节流”体系,就是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降低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1.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包括业务技能、现代化的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对企业生产方式的认知和熟悉程度,这些都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水平优劣,同时,也决定了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

2.成本核算的现代化,使成本核算工作更细致、更全面,更精确地满足企业管理对成本信息不断提高的要求。

3.财务管理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事前的决策提供科学全面的财务支持和事中制订切合实际的财务核算体系、事后翔实真实的成本分析和总结。做到根据实际情况,继承传统优点,建立新型的分析方法体系。

(三)强化资金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

1.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强资金平衡工作,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

首先,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分配使用。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财务统一管理,资金统一安排,严格用款计划,每周召开一次资金平衡调度会,根据生产进度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其次,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向调度会呈报月用款计划,由调度会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企业的资金由调度会统一管理,由资金调度员根据会议商定的结果统一安排,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

2.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金流动性

工业企业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企业一方面背着沉重的贷款,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资金运用存在不良等问题,如何能够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针对物资设备各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个月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明确处理物资和积压的审批手续,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对每个仓库都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

3.积极利用国家的现有政策和优惠政策,加快资金周转

对某些企业,国家给予一定的工商、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财务人员要积极主动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资金的流动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 甘华鸣,叶卫华.财务管理操作规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3] 孙永亮.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7,(2):18-23.

[4] 王丽.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冶金,2006,(6):8-9.

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上市公司;融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成熟,上市公司在数量上的不断增长,质量上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涉及到公司的经营决策权、财务执行权、监督控制权等。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加强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已成为上市公司自身的迫切需求。随着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加强,对如何加强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以及保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也成为了上市公司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早已不是简单的账务核算,主要围绕资金情况和财务数据所反应的公司经营质量好坏进行管理。

(一)融资渠道多样化

很多公司在上市后,充分利用境内外各种融资渠道,不但能降低融资成本,还能保证公司正常的资金运营。

(二)更加注重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在注重经营质量的同时也注重每期的财务分析,用其能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过程中的得失,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三)围绕资金进行管理

通过现金流量表,对上市公司在经营性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动向都一清二楚,所以资金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点之一,资金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状况,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现阶段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随着证监会、投资都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在近几年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但现阶段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风险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完善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为了眼前利益一味地追求销售、利润,而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往往会忽略,如法律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投资风险等。这些风险的产生往往会把经营产生的绩效付诸东流,所以上市公司在风险出现之前能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并且规避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风险防患与否,与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分不开。一套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使公司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制度。虽然已把上市公司的内控报告纳入年报披露范围内,但大多停留于形式,不能起到实质性的风险控制,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全面预算管理欠缺

目前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预算的重视程度、全员参与度、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流程与业务流程的相关性、预算的执行和控制、预算差异的追踪与分析以及预算与绩效挂钩考核方面存在不少欠缺,大多是拍脑袋管理,做到哪里算到哪里,导致公司目标不够清晰,即使有清晰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太大,以致完不成预定目标。

(三)投资缺乏经验,事先评估不够

上市公司对外投资不管是全资还是合资,不乏失败的例子。由于缺乏对行业、合作者、国外投资贸易环境的了解,致使投资半路夭折,严重的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主要是投资前的尽职调查及风险评估不够产生的盲目投资。

(四)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财务管理机制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没有有效发挥职责,上市公司真正控制者是经营管理者而非公司股东。,董事会没有独立于股东,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董事会和经理人身份重叠,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机制不完善,导致大股东在自己获利的同时损害了大多数中小股东的利益。财务人员在进行预测、分析财务风险时没有相应的标准,使得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五)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缺陷

与其他公司比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相对透明、充分,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自身目的,不顾法律法规,对财务报表、关联方交易、招股说明书等出具虚假报告,操纵会计信息,混淆视听,迷惑市场,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决策,也损害了上市公司自身的形象。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企业,其财务管理的诸多问题既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也使上市公司本身的诚信大打折扣,并且扰乱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针对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以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一)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要完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结构。科学划分财权,使财务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理划分,做到重大事项需要董事会全体成员决策,一般事项则由经营班子或经理人决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都各司其职,相互制衡,最大程度地降低公司风险。

(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财务分析质量

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的一种战略管理,长到几年、几十年的战略目标,短到一年内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指预算编制时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目标设定、控制、考核,包括收入、成本、利润甚至企业的行业地位等,以便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全员参与的方式进行的,将企业的目标分解为可执行的、量化的各项预算指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多次调整修改,将企业预算指标落实到各个市场、研发和其他各部门,将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与员工的绩效管理挂钩,以确保公司短期、长期目标的实现。结合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报告必须针对具体内容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财务分析报告要充分体现企业经营中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及时纠正偏离的方向,回到预定的正确的轨道上来。

(三)规范财务信息披露机制,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现阶段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财务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来保证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新会计准则要求,并制订高标准的财务质量体系,经此来衡量核算过程是否合理,统计结果是否正确,分析报告是否详细。规范严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为风险防范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还能对财务稳健提供强大的后盾,能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能力。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使上市公司诚信度得到认可。

(四)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财务管理做得好坏,除了机制的保障,还需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会计人员,要具备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对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确保有效、真实、准确,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做事公正、公平,并严格保守企业秘密。业务上,财务人员要深入一线部门,使自己的业务理论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制订与企业实际运行相符的切实可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填充自己,进面提高对财务管理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理顺内部管理机制,还要能够通过资本市场运作,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总之,财务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更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营运作水平,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这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调整财务管理机制,提高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昱婷.试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方法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12).

[2]于海霞.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科技投资,2012(09).

第7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民营企业集团得以空前发展。民营企业大都是由小型公司所发展扩张的,此类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则转为集团化运作,也有些开始多元化经营,这也就导致其财务管理难度及复杂度持续增加,所以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及效率提升非常关键。怎样建设适宜于国内民营企业集团发展特征的财务管理机制,探寻适当的财务管理方式及工具就成了民营企业集团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本文案例

鑫志鸿(厦门)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07月12日,是一家综合性民营企业,相关“鑫志鸿”字号的家族成员企业分别有福建鑫志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厦门鑫日鸿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其对外投资控股的公司有厦门鑫志鸿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对外投资参股的公司有厦门翔安海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金属门窗、栏杆、楼梯扶手制作与安装;模板、钢管架、金属构件、中小型机械设备制作与安装,钢结构设计、制作与安装;销售家用电器、汽车零配件、建筑材料、五金、交电、电子产品等。

该公司目前发展情况是从销售建筑材料、建筑模板及中小型机械设备起慢慢渗透到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等多个领域,并本着立足主业,发展多元化,资源互补的企业战略和以诚信为本、利益共享的经营理念,多年来致力于业务的积极拓展,不断开发新客户,涉足新的投资领域。2013年07月对外投资设立厦门鑫志鸿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占55%控股股权;2013年11月对外投资人民币贰仟万元,参与由厦门海翼集团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厦门翔安海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公司占10%股权。

近几年随着福建地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市政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我公司陆续配备了大型剪板机、折弯机、龙门吊等设备,开发制作了为相关工程配套的二十几个品种的建筑模板,快速完成了企业规模扩张、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

二、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国内民营企业集团有着较强的自身特点,与国际企业集团及国资背景下的企业集团差异较大。民营企业集团大都是从小型公司逐渐发展而来,财务管理能力弱化,抗风险性能力较差。国内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诸多且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是极为复杂,鑫志鸿(厦门)实业有限公司正在转向集团化及多元化,因此,分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能够有效提升该公司财务管理水平和促进其转型。财务管理模式属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机制,通常财务管理模式是根据子公司拥有财务管理决策权程度来划分,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及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与混合式财务管理模式这三类,民营企业集团均是以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为主。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注重于集权式管理,集团总部对企业集团实行集中式管理策略,决策权则集中在母公司,若是母公司制定的财务决策则下属公司务必严格落实和执行,子公司往往没有决策权力。此类财务管理方式主要是经过集权式管理实行统一化财务政策,可以有效控制下属公司各项财务行为,从而实现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目的,也有利于各类资源共享,确保集团内部资源流动合理,使得资源配置最优化,科学有效的降低成本。不过此类管理方式因为决策权是集中在集团总部,极易造成下属公司管理人员积极性缺失,这也严重制约了子公司创造性及灵活经营作用的有效发挥,加上母公司的集权式管理使得集团总部及子公司之间互动性缺乏,极易导致各项信息掌握不精确,最终导致决策失误。

(二)分权式财务管理

分权式财务管理下的母公司将决策权下放,间接管理为主,下属公司有着充足的财务管理决策权,子公司资本融入及投出与运用和财务人员选聘,加上职员工资和福利等都具有自主决定权,母公司并不直接干预下属公司的各项财务行为,通常会积极鼓励下属公司提供市场竞争力,从而充分扩张市场份额,并且尊重子公司创造价值。此类财务管理模式有助于下属公司按照自身特征而提出针对性决策,从而调动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决策效率高且有助于掌控商机。这样也充分降低母公司决策压力,有助于母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但是此类财务管理模式由于子公司具备决策权,则极易出现相关决策意见与上级不统一,集团总部更是很难协调,弱化了集团总部对于子公司的控制力度及管理能力,极易造成子公司内部控制人等问题的出现,并且因为对子公司财务控制力度较弱,则极难发现子公司经营中所出现的漏洞及风险,影响了总体企业集团持续发展。

(三)混合式财务管理

集权和分权这两者都是财务管理模式中较为极端的模式,并且性质非常刚硬。混合式财务管理则是合二为一的结合型模式,强调集权且下放子公司决策权,实现集权与分权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此类模式下的母公司注重财务决策管理,适应的放松子公司本单位财务决策权,这也是从总体上达到企业集团充分掌控,不是对全部过程的控制,主要是强调结果控制。此类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发挥母公司统一控制力,更是充分发挥了子公司的创造性经营积极性,有效实现子公司风险控制,从而降低企业集团管理成本。不过此类模式分权及集权度的掌握不充分,极易导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僵硬化,很难发挥子公司的经营积极性,对子公司也是很难控制,最终造成企业集团利益受损。

三、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主要核心则就是权责明确制施行,加上互相制约化内部牵制机制的施行。诸多企业总是为了可以节约成本则进行内部减员。某些企业对财务清查机制及核算成本机制方面不够完善。并且,企业并未对内部审计工作加以重视。所以诸多企业内部并未构建独立的审计部门。国内民营企业现金管理较为松懈,使得资金不充分问题频繁出现。再加上国内民营企业不注重资金安排及规划,总是出现某些过量购买,这也就极易造成资金需求时不能及时投入,导致企业陷进财务危机。

(二)财务管理理念缺失

诸多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部门定位仍是传统式记账及核算账务方面,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就是对各项财务数据施以管理及处理,诸多财务人员关于会计凭证处理及财务报表编制和报销费用等方面投入众多时间和精力,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仅仅隶属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并且要在相应程度上调节自身生产经营模式。这并不能对企业内部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更不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对外界资源进行有效应用,不可以对企业总体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此类财务管理模式理念水平及效率都不高,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最终导致财务管理对民营企业没有任何意义与作用。

(三)风险管理意识缺失

国内民营企业目前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资金紧缺且融资困难,长期以来,致使此类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则就是国内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加上民营企业对贷款债务恶意逃避现象极为严重。这些都给诸多贷款单位带来极大的风险,也使得国内民营企业贷款时困难重重。国内诸多民营企业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缺失,很多时候为了可以促使经济效益有效提升而进行某些违规操作。并且,诸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及各项财务信息都有着不规范的披露,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可信度降低,进而影响到企业信誉度,国内民营企业中的不足之处必定使得企业面临极大风险。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较弱

国内诸多民营企业会计账目含糊不清,各项资源信息失真情况频繁出现,此类情况的出现,最关键的就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尽管国内民营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有着相应的专业素养及技能,不过对财务管理方面所秉承的理念仍是陈旧观念,并且财务管理方式不先进,对相关知识未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学习主动性缺失,没有创新能力。国内民营企业中会计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方面没有监督意识,从而导致会计工作非常薄弱,很多工作人员还会对会计相关手续随意简化,最终导致会计项目应用时不规范现象出现。国内民营企业中的会计原始凭证内容缺失,账本设置片面性强。并且,国内民营企业中各项技术方式与措施较为滞后,使得计算机电算化未能真正意义上实行于企业中。

四、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及控制

(一)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

民营企业集团应选用权利较为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此类模式是分权下集资金筹集和应用与回收及分配为一体的管理模式,由上而下式多层面决策集权模式。企业集团关键是强化资金筹集和投放及协调这几个方面管理,按照集团发展时期及阶段,科学合理的确定集团母公司及子公司之间理财权限方面的分配。财务决策权划分时要遵循重要性原则决定是否经由母公司来决策此项。此类管理模式下的资金管理是集团财务管理关键内容,也就是以资金为纽带。此类新财务管理模式有效攻克了非常极端的集权式及分权式管理的不足之处,这也是国内诸多企业集团追求的理想式管理模式。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充分提升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总体来讲,国内目前的财务管理模式漏洞诸多,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务必将集权及分权有机结合,形成有效且适应社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适应的将集权及分权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发挥母公司财务调控效应,充分激发子公司经营积极性及创造性,以便合理控制经营者与集团公司整体发展趋向。

(二)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控制

民营企业集团通常对集权和分权这两者的范围、时间、权限等很难掌控,也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所以应采用适宜的控制策略进行管理。信息管理机制的完善,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财务信息是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化反应及各种信息交汇点,更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关键条件和基础。财务信息所反应与搜集务必确保其及时、客观、精确,集团公司管理需要从中及时发现潜在性风险。保障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有序进行,构建风险管理程序,以便防范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为集团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给予科学保障,通常是包括环境分析及目标设定和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这几个方面。民营企业务必注重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构建,以便保障集团财务管理有效实现;强化内审制度进行全方位预算,集团公司把子公司的主要风险日常化,内审人员务必深层考虑子公司具体状况,测试子公司生产经营和内部控制,从而形成非常精确的审计结论及建议,有助于子公司考核。预算是机制与制度化的一种程序,应用适宜则可以有效控制子公司各项资源。此处的预算管理并不是指集团对子公司日常运作成本预算及控制施以编制,主要是展开审核以防止较大的预算松弛。

总而言之,不管是使用那类财务管理模式都应不断强化财务控制,对财务管理权限施以合理分配及选用,可以说集权及分权时相对的,并没有绝对定量指标对其进行衡量。不同企业集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着各自生产经营及组织机构特征,财务控制模式应紧跟时展做以调节。

五、加强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策略

(一)根据企业发展阶段调节财务管理模式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来讲,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要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来调节财务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规模较小,并且资金紧张、业务活动有限性较大,管理方面也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要应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此类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决策制定效率较高,这样也利于各项资源快速整合。企业效益的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规模也持续扩大,同时业务方面也随之有效扩展,从而形成子公司则子公司的决策权关乎其发展,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子公司决策权方面的需要,并且制约了子公司的持续发展。这时企业集团需要适应放开决策权,分权管理更加适应于企业此时的发展。随着子公司的不断发展,子公司这时需要更多的决策权,但是子公司太多的决策权极易造成子公司脱离母公司控制,从而不能有效发挥集权及分权方面的问题,这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民营企业集团应充分掌控集权及分权这两个方面的度,务必做到集权有道和分权有序,同时也利于母公司集中式控制,有助于子公司分权经营管理。

(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应合理结合民营企业具体状况,全面考虑管理财务机制和资本金管理与资金筹集,加上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并且,应编制一个较为严谨的岗位负责制,这样也能使得企业工作人员展开管理财务责任得以明确,再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从而实行监督及管理机制。应严格按照法律编制相应的管理机制,使得会计核算能力充分发挥,资金管理为其最关键的内容,并且把资金管理有效落实于企业各个部门中。资金运用务必科学合理,让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都可以合理应用,从而提升资金应用效率,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财务管理应把财产管理内控制合理健全,物资采购和管理等都需要构建操作程序,并科学合理的将其规范化,从而维护物资安全。财产记录及管理应互相分类,从而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财产应定期及不定期的清点,还应积极督促记录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收的账款和存货也应不断加强管理,尽可能避免资金停滞现象出现,定期核对应收账款,以便有效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三)风险管理加强

应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分析其间所存在的风险,并且承担风险再进行管理,更应对风险施以有效防范,要采取适应的方式对财务风险环境展开科学预测。从而有效掌握财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要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对财务风险施以科学防范,这样才能将国内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四)提升会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应科学合理的培养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及技能,定期进行岗位培训,使得民营企业财务人员树立新的理财观念,以便有效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应不断强化民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培训,让财务人员可以对各项财务科目进行合理使用,督促财务人员记录会计账目。

六、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可谓是民营企业集团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民营企业集团务必考虑自身企业具体状况,以便使得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转型,针对财务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合理健全财务管理模式以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国内民营企业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因此,要确保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及社会发展相适应,从而保障国内民营企业更好的前进,探寻出与自身企业发展符合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3(11).

[2]王艳梅.对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

[3]王春霞.关于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思考[J].神华科技,2011(6).

[4]徐玉梅.民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16).

第8篇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集团的关键之一。构建与企业集团组织框架相协调的财务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使集团公司内部纵向各层次之间的财务关系得到妥善处理,实现资、权、利关系的制度化,使集团公司经营目标得以实现,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整个集团公司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构建集团财务管理的框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

为解决集团与所属企业管理分散,会计信息失真,难以协调的局面,对所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实行由集团总部直接委派,列为总部编制,接受总部考评。对受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必须进入相应所属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使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实现对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监控。同时,也使外派财务负责人消除了受子公司制约的思想顾虑,能够大胆地开展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规定,正确、及时地披露存在的问题,从而显著地提高企业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样做不但使集团公司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可以在子公司得到比较完全的贯彻和实现,而且能了解子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切实维护集团公司的权益。

二、设立内部结算中心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资金管理。对集团而言,只有控制了资金的流动,才能使所属企业按照集团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资金管理的成效实际上决定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绩效,从目前我国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是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包括集团内部暂时闲散资金的集中管理和重大筹资管理权的集中。所属企业所需资金不得擅自向外筹集,而须在集团内部筹集暂时闲置和分散资金,再以发放贷款的形式将其分配给需要资金的企业。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可以借助价值规律,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有偿使用,即所属企业向集团借款时支付利息,这样既满足了部分企业的需要,又减少资金的沉淀,降低整个集团的资金使用成本,控制了资金的低效使用。所属企业的筹资活动改变了资本结构,相应增加了集团的财务风险,需由集团统一协调、管理。集团根据年度批准的预算,统一拨付所属企业业务经营所需的资金,监控资金的使用方向;所属企业则有偿使用集团提供的资金。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过程控制

为实现集团经营目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必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过程控制。全面预算管理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1.设立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和协调全面预算编制、控制、监督、分析、调整、报告和考核等工作。

2.制定全面预算体系。各企业应以集团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企业年度经营计划为基础,围绕年度经营计划中的业务目标、财务目标及战略性管理目标,编制年度预算方案,主要包含经营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各企业全面预算方案由企业总经理负责牵头完成,总经理是企业全面预算方案的第一责任人。

由集团来确定全面预算体系并将其嵌入到管理会计平台,然后通过网络下发给各下属单位;对于二级单位来说,通过网络接受集团下发的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本单位的内容,然后再下发给下属的基层单位。

3.预算编制。各企业应严格按照集团的要求编制预算,形成预算报告。预算报告主要包括:预算编制说明、预算编制流程、预算考核指标、预算调整规范、预算科目体系及预算表等。在手工条件下,各种预算表中的数据都是手工填入的,如果目标利润变化了,那么所有表中数据几乎都需要修改。因此,手工条件下预算编制常常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网络环境下,财务人员主要是制定各种编制规则,并通过定义规则和存储规则将其嵌入到系统中。只要将一些关键数据填入表中,各种计划表中的大部分数据则自动生成,使编制预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大提高。

4.过程控制。预算控制就是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问题,然后通过信息反馈,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实际上,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性,也编制了全面预算,但是,由于没有实现IT环境下的集中管理模式,无法得到实时动态的实际数据,结果预算控制都是事后进行。在很多情况下,事后层层汇总的实际数据已经失去了与预算数对比的意义。所以,很多企业只是把预算当成“摆设”,没有真正起到控制作用。在IT环境下,利用预算子系统设计了预算体系、编制了各种预算数据,并存放在数据库中。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该业务实时驱动相应的子系统获取信息,同时驱动预算子系统的控制器接受数据;预算控制器将预算数与实际数进行比较,根据控制方法进行有效、实时的控制。

5.预算分析。在网络环境下预算分析是指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提取数据,按照分析要求自动生成预算分析结果,如异常分析、预算数与执行数比较分析、多个版本之间的比较分析等等。

四、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

作为集团公司,需要制定的财务管理基本制度和流程主要有:《会计核算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应收款项管理制度》、《企业内部会计管理与控制制度》、《资产抵(质)押和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管理制度》、《委派财务负责人管理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网上银行作业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费用审批流程》和《付款审批流程》等。

通过制度、流程的建立和完善,明确责任、权限,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五、防范风险,加强应收款项管理

1.加强应收款项的事前控制,要求所属企业确定稳健适度的信用政策,建立应收款项管理权限,将应收款项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要求所属企业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根据企业当年的销售计划、营销策略等因素,结合历史数据资料,确定年度应收款项的规模。

2.应收款项的事中管理。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合理的应收款项业务流程。要求所属企业财务部门加大应收款项的核算深度,建立业务台账,及时了解动态,反馈信息,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加大风险管理力度,要求所属企业对逾期和即将逾期的应收款项的建立预警机制。

3.应收款项的事后管理。对预计可能出现的坏帐和已经出现的坏帐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管理。要求将应收款项资金占用、呆坏帐发生额与经济利益挂钩,业务人员全权负责对自己经手赊销(预付)业务的账款回收,业务部门负责人及其分管领导对应收款项的回收情况负领导责任,并将应收款项的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经理人年薪考核体系中。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已很难适应这一发展需要,企业在管理上必须跃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常有两种倾向:或是从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角度理解,或是从集团管理全面信息化的角度思考。这两种思维倾向实际代表的是两种管理侧重,一种是产品与服务价值链优化角度,另一种则是资本链的优化角度。这就要求我们明晰这两种倾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重新审视管理信息化规划问题。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链管理流程优化的整合,聚焦点是产品品牌。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需要的则是以股东价值增值为核心的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其整合的对象包括所投资的多个产业板块,整合的内容为集团财务管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集团研发管理、集团协同办公等多个方面内容;聚焦点是公司品牌。

而实际上,大多企业并不仅仅是这两种独立管理需求,更多的是这两者的综合体。因此,集团信息化整合的视角也应该从这两个角度来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这也就要求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者应该抛弃固有思维倾向,从更全面的视角去思考集团信息化的建设规划。

七、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第9篇

关键词:社区(村)财务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一、社区(村)财务管理现状

1.全面实施会计委托和电算化。从2005年社区组建成立以来,实施了村级财务镇(街道)委托记账制,且于2013年起社区(村)财务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有力地规范了农村财务。一是成立了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从事记账工作,统一由财政财务科(会计服务站)负责村级财务记帐、管理和审计。二是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结合实际,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工作责任,同时实施村级财务监督审计制度,以强化监督为重点,成立审计小组,全面开展社区(村)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工作。三是全面实施电算化。社区(村)账务于2013年全面实施电算化,由手工记帐转为电脑记帐,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财务事项处理。

2.规范财务公开,增加财务透明度。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对财务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公开的时间和公开的形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每一季度末由会计服务站提供财务公开内容,由社区(村)公开上墙,农经站和财政财务科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3.全面实行财务跟踪监督管理。一是民主监督。成立了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民主理财制度。二是实行财务监督。会计服务站按照政策、制度的规定,对每笔收支在入帐前进行审核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票据予以退回补办手续,不合理和违规的单据予以退回,同时对社区(村)的现金、银行存款等进行不定期地盘点检查,严把库存关。

二、社区(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会人员素质较低,认识不足。现阶段大多数社区(村)财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财会专业知识培训途径少,甚至无证上岗。同时,部分社区(村)干部对自身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够清晰,对财务问题认识不足,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找各种客观理由,存有推、托、应付消极思想,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2.财务管理混乱,监督执行不到位。一是会计基础薄弱,部分社区(村)各类经济合同、重大经济问题的会议纪要等基础资料不完备,原始凭证存在附件缺失、白条入账、经手人、审核人签字不齐备,发票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大额现金不通过银行转账等现象。二是财务制度不完善,部分社区(村)包括招待费、考察费、差旅费等支出没有具体标准,不经过两委讨论,一律按实报销,随意性较大。三是部分社区(村)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未实行公开招投标,操作不规范,无项目工程预决算书,在工程结束后也并未竣工审价。四是记账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票据的合理性、合法性过问不深,没有切实起到监督作用。五是镇(街道)农经站、财政财务科在每年的社区(村)财务审计中,都会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但部分社区(村)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对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执行不到位,无法起到完善整改的效果。

3.家底不清,社区和经济合作社账务核算混淆。由于农村集体资产的特殊性及历史原因,部分集体资产没有相应的资产登记簿,有账无物、有物无账,集体资产长期得不到清理,家底不清。现阶段社区和经济合作社办公地点和干部部分重叠,有些社区(村)应在社区支出的项目资金转嫁为村经济合作社支出,导致社区和经济合作社账目支出混乱,费用多头发生,造成账务核算混淆。

4.记账机构自身存在缺陷。财政财务科(会计服务站)既从事社区(村)财务记账工作,又负责对其的审计监督工作,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职责重叠冲突。

三、加强社区(村)财务管理的对策和思考

1.加大对社区(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补充新鲜血液。针对社区(村)财会人员学历不高,专业技能欠缺等现状,应多渠道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经济形势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新时期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部分社区(村)财会人员年龄略大,且身兼多职,可考虑通过补充新鲜血液等方式,由具备基础财务知识、年轻的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来专职担任财会岗位。

2.出台社区(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机制和奖惩制。结合社区(村)招投标、经济合作社三资管理等制度,制定一套完整的社区(村)财务管理和财务建设的制度。加大对社区(村)的财务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及时对每个社区(村)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反馈。同时,镇(街道)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将社区(村)对财务制度和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体系,通过考核和奖惩措施来促进财务制度的落实,以规范社区(村)的财务管理情况。

3.继续完善社区(村)财务公开制度,强化社区(村)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

(1)财务公开要及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普遍关注的筹资筹劳、大额资金管理使用等,根据需要随时公开,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2)财务公开内容要具体。凡是要求公开的财务项目,都要按照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

第10篇

摘 要:财务管理是铁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财务管理对于铁路企业的资金流动方式、资金流动趋向以及资金运用效果预测等提供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因此,铁路企业有必要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较大精力,以使铁路企业的各方面项目的实施都处于稳定发展状态下。本文就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使铁路企业财务管理良好运行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思考。

关键词: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改善措施

铁路企业的运行机制和一般企业在形式上是基本相同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发挥着指导、建构与预测等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应对财务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对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洞悉并及时做出相应反应进行漏洞弥补,以确保财务管理能够在铁路企业的正常运行中正常发挥作用。下面主要谈论一下铁路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铁路财务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全面实施,逐步确立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多元化经营铁路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要求,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在铁路企业摆脱计划经济束缚不断走向市场的进程中,财务管理的内涵、外延和地位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潜力资金的耗费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积累及投资、经营等各方利益。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方位、全过程。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因此,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必须牢固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树立铁路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多元化经营,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主营业务(运输)收入、多元化收入,就需要筹措、管好、用好大量资金,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增运增收及多元化创收的潜力,需要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推进财务管理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铁路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成本意识薄弱

企业运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大化,对于铁路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所以,为了取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就要对企业项目的运行成本做到仔细考究,对于相关项目的成本投入严格把关。但是反观我国的铁路企业,对于成本的预测意识较为淡薄,没能把握成本支出对于企业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力,使企业在成本使用方面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比如,由于企业对一些项目盲目进行投资,在项目进行到后期时由于多方面原因出现项目终止现象,不但没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还使企业损失了大量成本。这都是由于企业没能看清不切实际的成本支出对于企业运转产生的连带影响,进而对企业在未来方向的持续发展上产生不利影响。

2、企业预算管理不到位

企业预算是对于企业在未来支出和收支的预测和对相应突发状况的解决方法的整合预测,因此,企业预算如果出现偏差,其产生的连带效果会把企业置于极其不利的环境中。虽然企业预算的作用如此重要,但是铁路企业对于其重视程度还远远没达到相应标准。表现在铁路企业对于预算的管理监督制度指定不完善,预算的制定存在较大随意性。这种不符合标准的预算管理是不符合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目标的。

3、财务管理人才缺乏

财务管理需要强大的人才机制予以支撑,因为财务政策的治理是通过财务管理人员来制定的,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着财务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由于人才引进疏忽,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相对陈旧,导致其作出的诸多决定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这对铁路企业的整体形象的建立具有不利影响。

三、铁路企业财务管理改善措施

1、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

只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才能使公司的决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能实现长时间高效益的稳定发展,所以,企业要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首先,要明确效益第一的观念,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对于不必要的投入要进行制止,严厉打击对成本投入不负责的行为,实现企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时刻确保财务管理观念的革新性,运用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进行财务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相关决策与当前社会接轨,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轨,以实现铁路企业在其领域内的权威性和领先地位。

2、强化预算管理

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高度科学性的预算管理是其稳定运行必不可少的因素。针对铁路企业预算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铁路企业对于预算的强化步骤也应提上日程。首先,要成立一个预算管理小组,选取在预算方面有突出能力的人来任职,以便于作出相对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强的预算系统,并能够对突发状况进行准确预测,提出相应处理措施,以保证有备无患。其次,要建立预算检测小组,对于预算管理小组做出的预算措施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预算措施的提出是依据铁路企业的整体状况和社会实际需要来制定的,且对于预算管理小组的行为进行监督,避免出现以公谋私等损害企业效益的行为。

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人才是企业的制胜法宝,也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铁路企业对于技术方面的要求较高,且对于技术的更新也有着硬性需要。因此,对于铁路企业来说,更不能忽略对人才的引进。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对于企业所缺人才实行高薪聘请,为其提供完善的工作保障,以保证人才引进的高质量和长久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了解到铁路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铁路企业一定要加强自身对于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使财务管理的运行处在相对稳定的发展系统中,只有这样,铁路企业的整体持续发展才能有效进行。树立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强化预算管理、建立人才引进等措施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但是铁路企业不能止步于此,还应时刻关注社会相应动态,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制定出更加契合的管理措施,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根本上的进步。(作者单位:大秦公司铁路资金结算所)

参考文献:

[1] 任心.浅析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

第1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财务管理问题建议思考

当前,由于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在不断的发展,高速公路地财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对公路财务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新挑战,我们应及时发现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提高我国高速公路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高速公路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资金风险大

高速公路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是相当巨大的,当前,仅有我国财政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足的。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的来源较为多样化,如BOT融资、债券、直接利用外资、转让经营权、国内外的银行贷款以及企业自筹资金等,其中国内外的银行贷款是最重要的一种融资途径。但从当前的贷款形式来看,国内外的银行贷款由于在整条资金链中占据的份额过大,极易造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出现过高的现象,使得企业财务的压力过大,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可获得的银行贷款过少

高速公路的建设筹资资金严重不足,究其原因,除了自身融资渠道仍未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少之外,还由于政府的辅助投资过少,高速公路属于公益的基础设施,应主要由国家进行投资建设,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周期过长,又是一次性投资,收益滞后,使得国家财政难以承受。当前,金融的成本很高,导致可向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不大,因此可获得银行的贷款过少,难以在资金上保证高速高路的正常运行。

二、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制

建成后的高速公路便开始收费到支出,再到还贷,在这种经营管理程序中,所支出的和所收入的资金量是非常巨大的。奥资金管理工作,才能使经营者以及投资者清楚明了,资金用在哪个地方,用了多少。完善资金的管理手段,对银行存款与车辆通行费以及现今进行安全管理,切实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才能有效提高财务的使用效率。财务部应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地、集中地调度,年度的资金使用规划应合理编制,也可按月编制、按季度编制,是资金有计划地使用。此外,应对企业的资金机结构进行优化,可建立一种约束机制,保证抓好对资金结构的管理,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公路开始营运后,企业要将还本付息全部列入全面预算的范畴内,在作出支出计划以及确定收入之后,应做好还本付息这个计划的编制,可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二)扩大融资渠道,提高公路建设的积极性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公司可突破传统的融资方,发展创新的融资渠道,有利于实现资金融资手段的多样性。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扩大融资渠道:一是股权的融资。通过对当前高速公路的资产进行重组以及上市融资,它可以开辟长期的、稳定的、持续的融资渠道,并通过行使资金的绝对控股权,有效地提高公路事业地发展速率,进而促进道路运输快速地、健康地以及可持续地发展。二是产业的投资基金。即投资者可通过发行基金的份额,在市场设立基金, 并委托相关的基金管理人对资产进行管理,而基金的托管人则最资产进行托管。这样做,主要是对还未上市的企业展开股权的投资以及直接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当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后,应通过股权转让方式,从中获得经济利润。以投资者的出资份额以及投资风险为依据,双方共同共享收益、共担风险。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筹资方面,只有以相关的财务法律法规及财经纪律为依据,运用多种多样的筹资方式。才能使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分散风险、扬长避短。

(三)加大高速公路的融资力度,降低融资成本。

我国资本市场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一直以来发展的比较缓慢,而且融资结构的比例失衡,这些主要表现在接触融资比重偏低。2010年国内的资本市场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比是18:82,但是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是70:30,这就致使金融风险大多集中在银行方面,难以满足企业长期对资金的需求,影响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影响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笔者认为现阶段高速公路在财务管理方面,可以多尝试通过信托、债券、银行保理业务、资产证券化等方式,逐渐将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结构倾斜到社会资金这一边,争取到更多的民间筹资,从而减轻国家财政资金及交通建设专项资金方面的投资压力。

三、高速公路财务管理的思考

结合上文对高速管理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及提出的建议,笔者对高速公路财务管理工作做出如下思考。首先,高速公路的财务管理工作,应做好财务预算环节,这就需要企业的法人为预算管理提供所需要的相关会计信息数据,建立健全法人责任制能有效地推进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可将企业的开支归纳为三种:个人经费、专项购置以及公用经费。结合具体情况看,在开支上,无非是个人开支、公用开支、专项开支以及专项支出等部分的支出与收入后的扣抵上述所有开支后,剩下的全部归为还贷部分。企业法人应在按照《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成本费用的预算和核算,预算、核算这两者缺一不可,这期间就直接造成了工作量的增加。要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开展财务核算的同时,还应按照预算的相关管理要求进行数据的提取。如需要在财务管理的各项费用以及通行养护等的成本费用中将人员经费、专项购置、公用经费以及养护生产费用分解出来。而在长期借款和财务费用中将归还贷款费用分解出来。这样一来,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中的所有会计信息资料均清晰明了,能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只有全面了解高速公路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有建设建设性的建议,加以改进,才能切实保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帅毅.高速公路财务管理模式探究[J]金融经济. 2009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维修工程;财务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学校原有基础设施、校园馆舍等逐年老化,学校后勤维修工程任务逐渐繁重,为保证学校基础维修的顺利进行,管理部门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工程维修管理工作,而其中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是所有工作中最基础和核心的部分,是各项维修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面本文就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对优化学校后勤维修工程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效后勤维修工程的特点

1.工程种类多,工程管理事务琐碎

目前很多高校存在校园面积较广、师生员工较多、学院与专业不断扩充的特点,而且某些学校的后勤维修部门还承担着家属区的维修保障工作,涉及的各类维修项目繁多,通常分为日常零修和大修项目。

2.工程预算资金紧张

虽然现在高校都实行预算管理,每年按照部门或项目进行预算的申报、所有项目实行预算管理,但是后勤维修部门设立的意义就是保障学校教学、科研业务的顺利进行、保证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质量,所以每年会有很多突发的预算外项目需要资金支出;其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对于校园环境以及某些硬件设施的要求伴随着逐年老化的校园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高,虽然很多设备、基础设施经过维修和维护还可以继续使用,可是距离达到师生满意还是相距甚远,出于提高服务质量、美化校园环境、增加师生满意度的角度考虑而成批更换还是存在很大的预算缺口。

3.高校维修专业人员严重紧缺

目前高校后勤工程维修部门缺少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对于日常的零修和大修项目只能采取工程外包的模式,现有的维修部门存在人浮于事的现状,碍于目前的体制问题无法改善。

二、高校维修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维修工程缺乏有效的长久规划

目前高校的维修工程缺乏有效的规划,大多存在应付性,一方面是由于维修资金紧张,只能按照维修事项的轻重缓急进行维修;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学校整体的维修改造以及长远发展考虑欠缺。

2.工程预算超支情况普遍

高校后勤维修工程实行预算管理制度,而且目前没有实行社会化改革的后勤部门经费一般分为校拨资金和自筹资金,每年分别进行预算申报。由于维修部门缺乏专业人员,对于大部门维修工程只能实行外包管理,而项目预算多是施工单位编制的,管理部门对此缺乏有效的管控,施工单位出于自身利益一般会虚列预算,所以常常导致维修项目成本的加大,造成很多需要维修的项目预算资金不足。

3.维修工程审计缺乏过程监督

高校维修工程结束一般会凭合同、外包发票、审计定案单等附件到财务进行报账,但是无论是学校审计还是后勤部门内部的审计,由于审计人员精力、经验的有限,多半缺乏过程审计,对维修工程的审计不够细致,从而无形中造成维修成本的加大和学校资金的流失。

4.预算管理有待加强

后勤部门没有实行社会化改革的高校,虽然财务由学校统一领导,可是例如餐饮中心、幼儿园这种服务保障型部门实行独立核算、年末并账的模式,在财务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支付维修工程款的环节相比其他校拨经费在预算方面的约束相对较少,追加手续比较简便。

三、加强高校维修工程财务管理的建议

1.完善和规范维修工程管理的制度

高校应在遵循国家统一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制定出完善的工程维修管理和工程维修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对于工程维修项目的论证、招标、施工、审计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首相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维修工程管理的基础,它是各个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做好工程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合理的节约国家和学校的维修资金。

2.做好维修工程预算管理

对各个维修工程项目经费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从学校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聘请专业人员,对维修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对于施工单位根据预测成本上报的预算,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学校需要维修的实地情况、在遵循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制定出最佳方案。全面准确的申报预算,按照学校的批复严格执行、强化预算管理,同时完善和加强自筹经费预算追加程序,按照追加的金额由财务或审计部门进行连签审批、必要时进行维修项目论证。

3.严格挑选施工单位

学校维修管理部门在确定施工单位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操作,为防止腐败的现象发生,同时为保证筛选出合格的施工单位以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招标等规定,对各个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在招标或竞谈过程中保证公平、公正、合理。

4.审计监督力度以及过程监督有待加强

审计部门对于维修项目的监管是保证工程质量、保障学校权益的重要环节。而维修工程的审计大多是竣工后的决算审计,这种方式缺乏对维修工程事前、事中的了解和把关,无法对维修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无法保证工程中真实的用料和用工,所以建议加强维修工程的过程审计监督力度,能够真正实现理想中的“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的全过程审计模式,从而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提高工程质量。高校维修工程是教学科研正常开展的基础性保障工作,除了做好工程管理、维修工程的财务管理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维修工程财务管理,规范人、财、力各项要素的投入,才能建立起一套治理高校、运行灵活的维修工程管理机制,既有利于资金的绩效管理,同时更加有利于工程质量管理,从而为学校更好的提供基础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灯中.工程财务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管理视野,2012(2):179-180.

[2]吴叙荣.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1(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