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32: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研信息工作,即科学研究信息的收集、管理、研究、利用和向上级领导提供真实准确的所需情报信息的工作。就教育教学机构而言,科研信息工作的职责与职能实际可分为两部分,1.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及组织工作。2.教育教学、科研,学校管理等教学资源信息的收集、管理、检索、利用及管理方法与设备配置的研究(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统称为教学资源。基本分为三类:a. 人的资源 b. 物的资源包括各种媒体和教学辅助设施 c. 是无形资产包括学校品牌、政策、管理和公共关系)。当然,还有向上级领导层提供真实准确的所需资源信息情报的职责。(以下我们主要探讨的是第二项的内容)
目前,在科研信息工作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容易将分属不同概念和范畴的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及教育技术的手段混淆。
如其一:用于教学和科研、管理等信息的收集、管理、再利用等工作工具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及技术手段,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混淆,科研信息工作部门容易等同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管理处或指导处;
其二:教育、教学资源,学校管理信息的收集、管理、研究、利用,与电化教学的等同与混淆。
根据我校多年来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体会,我们认为科研信息工作应侧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信息系统及设备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科研信息工作的职责)
a. 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规划与管理
信息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实质上是包括了设备资源的规划和信息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即硬件和软件的规划与管理。其研究的重点不是建立什么结构的网络,(依目前的发展水平,教育系统及相关行业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基本上是一个成熟的、通用的、标准的结构。象拓扑结构,百兆、千兆网等) 重要的,或者说必须明确的是,信息工作的职责是规划、研究建立一个能够准确、快速向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和有关部门,提供所需信息的信息网络系统及相关应用系统平台。通俗的讲,就是规划和研究建立一个知道能够干什么,有什么用途的,能够达到什么效果的网络系统及相关应用系统平台。
网络系统及应用系统平台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网络系统是信息的载体,或是信息流的物理链路;而应用系统平台则是信息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或是信息流程的集成方式。
比如说,在校园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学籍管理、考试评价、教师反馈管理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在校园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建立人事管理平台,教学资料、教案管理平台,总务、财务、财产管理平台,设备资产、技术档案管理平台,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数字图书馆等等。这些分支应用平台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或关联,集成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数字化应用管理系统,即数字化校园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平台。(象windows等系统软件只是支持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罢了,并不能直接作用于教学或教学管理)
科研信息工作的侧重点之一就是研究、规划、制定校园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以及信息流程的集成方式。而信息流在网络系统中运行时,是否流畅、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安全(数据安全和数据自动恢复),则是做为评判信息之载体的网络系统优良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规划理念应突出“功能性”并将其放在决策的首位。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求最好但求最佳最实用。计算机和IT产品换代周期之短,在你签合同时,或许你的选择就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了。因此,在强调“技术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功能性”。目前,一些单位,普遍只偏重网络硬件设备的规划投资与建设,而忽略应用系统平台软件的规划、投入与建设,甚至在学校建设中没有软件投资的预算(更何谈软件维护的预算)。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商在谈判中最开心的事,是客户对应用软件、对应用系统平台“不感兴趣”。以至于一些学校在网络建成多年以后,除了上网(INTERNET)浏览、文件的互传等家庭单机也能完成的功能外,别无它用。更重要的一点,盗版软件在校园网中的广泛使用,会给学校带来潜在的巨大的隐患。
b.信息采集、制作及终端显示等设备的规划管理及投入重点
信息采集与终端“显示”是学校教学、管理等数字网络系统的“输入”与 “输出” 端。“输入”的目的是“输出”。
以课堂教学软件为例,其软件制作的全过程,可归属为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过程。采集与加工的目的是为了课堂教学的需要,最终的表现形式是在终端设备上(课堂上)显示文字、图形、图象、播放声音,以求完美的表现软件的创作意图。
一些学校在设备投入上普遍重“中间”而轻“两端”,在配置计算机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时(专业软件制作人员除外),盲目追求高配置,机型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忽视了对采集设备和终端显示播放等设备重要性的认识。致使一些教学软件在计算机教师的计算机上运行时很流畅,很漂亮,而在课堂上、教室内的计算机运行时却十分困难(包括演示教室或专门的多功能、多媒体报告厅),甚至不能运行。显示设备、打印输出设备、扩声设备也同样存在因配置偏低造成的图象清晰度低,色彩失真,声音失真的问题。软件制作的再好,课堂上不好用、运行不流畅、最终显示效果不佳,甚至不能用,岂不是舍本而求末!
对采集设备(包括摄象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录音设备)也同样存在着误区,一个耳聪目明的人,才能将他的所见所闻真实的向人们加以描述,采集设备如同人的眼睛和耳朵,前期设备如果“耳目失聪”,后期设备再好,也不会加工出好的“作品”。
转贴于 那么,作为国家级示范校,究竟需不需要专业级或准专业级的采集与输出设备呢?
还以课堂教学为例:我们知道,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教师往往将在课堂(或普通)环境中难以捕捉的实验,在课下做成功时,用视频设备记录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如:生物演示实验中,向学生展示培养皿内的菌落和记录培养菌落生长过程时,如使用电视视频手段,没有500线分辨率的专业设备或准专业设备(摄象机或电视机),是不能清楚、真实的显示原物体的图像和色彩的。如使用数码相机采集制作,虽然有些普通便携机型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没有问题,但在复杂环境中就无法使用。(如培养皿玻璃材质的反光,会影响皿内菌落成像时的清晰度。化学实验使用的玻璃器皿、试管等的反光,也同样会影响玻璃器皿、试管内物质的形态、清晰度和颜色的还原)而要克服这些问题,只有专业或准专业机型在加装相应镜头后才能解决。(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实验的初一学生,如同一张白纸。当你把一幅“模糊”的图像展现给他时,他可能不会认为是图像不清楚,不会认为是图像色彩不准确,而可能会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就如同他所看到的图像是一样的,是“模糊”的。因为学生最相信的人,是他的老师。)
普通便携型数码相机或摄象机所具有的只是记录功能,专业或准专业数码相机或摄象机则更加强调的是创作功能。这种“创作”功能不仅在教学、软件制作中非常需要,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加强的学校数字化管理进程中,更是需要(如校史资料、重要文献、校舍、设备技术档案的数字化存档等)。
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引导和指导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再利用(科研信息工作的职能)
互联网和校园信息网络系统,是承载教育教学以及校园管理信息的非常便捷有效的信息载体之一。利用信息技术及其系统,辅助教育教学及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离不开便捷有效的校园信息网络及信息资源。校园信息网络形成之后,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建设成为校园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实施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实现数字化的信息采集、制作、存储、检索与再利用,提高教育教学科研信息工作水平,已成为科研信息工作的重点。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是在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基础上发展实施的。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校园网内部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建设要比互联网更加有效和有序,也更为重要。信息匮乏和信息过剩、信息淹没,同样是一种灾难。如果当你向系统查询一项所需专业信息,系统却给你提供了一万条相关信息时,系统就等于没有给你提供信息。“信息过剩” 的来源是当代大众传媒的高度发展和膨胀。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信息的制造力、生产力、传播力资源是无限的,而接受信息的“注意力”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学校可以利用管理规范、管理技术防止垃圾信息的输入,可以界定“范围”,保证信息的专业性、正确性和针对性。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管理、利用,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网络化使传统的、个别的、孤立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效率,创造出全新的学校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学流程。
实质上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是对学校全体员工“教育教学智慧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不仅仅是被动的收集、记录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数据,或是将信息按某种特定方式排列以便于搜索,而是包含了对学校全体员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步骤的归纳和肯定。比如,一些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经验,往往只存在于教学管理者、教师个体头脑之中,即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有交流也不是十分便利(往往受到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能否让这些交流更快捷,更有效呢?通过构建校园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的手段,可以有效的达到学校全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相互或自我学习。同时也更容易使这些“智慧”在资源信息管理平台中存储、再利用,不会随着人员的变动而发生“智慧”的流失。
我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为我校的管理与教学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校的建设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将我校许多优秀教师的经典课件、典型教案、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管理经验、管理文献等元素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供校园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存储、调用与共享。
例如:我们可以将那些优秀的,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的老教师所讲授的精彩课堂实况(系列),录制成资料片(有些属于抢救性发掘的含义),供我们的新教师学习、观摩。
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老教师的经典教案,进行数字化存储,在网上展示。
随着青年教师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普及,我们更应该提供一个能够和校园网络资源信息中心进行无缝链接集成的、跨平台的网络备课系统(如:能使多种格式的文本文件,图象、音视频文件之间的相互调用、提取,及网络音视频编辑等)。使得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备课。且可将教案在网络上存储、提取并演示。让学生们和其它教师也可以浏览其教案,以达到方便学生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有利于教师们之间相互学习的效果。使之更加便捷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和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对“教育教学智慧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再利用并有效“增值”,是教育教学资源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变革与创新。而其变革与创新,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并借助其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而实现的,其数字化变革与创新,提供了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储存,和“教育教学智慧资源”再利用、再发现的有效工具;提供了在校园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内,摆脱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的自由交流、检索、学习的巨大空间。在技术变革与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创新的同时,让课程去驱动技术,引导技术的发展,并反作用于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发展历程上必然的历史潮流。
构建现代化数字化的校园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水平,服务于教育与教学,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是科研信息工作永远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11 期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 高
职 远程教育 资源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64-02
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财力、人力和物力,而且还要克服技术、组织、思想、观念上的重重困难。怎样因地制宜,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在系统工程理论和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建设远程教育资源平台,使用现代教育科学技术来提高高职教学水平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信息化基础内容之一――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国范围内出现了教育资源爆炸式的发展,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企业等都非常注重教育资源的软硬件建设,但许多高职院校在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之后,受各区域经济水平、设计技术规范、共建共享机制的完整度、知识信息产权等因素的制约,普遍出现了一定的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区域性差距表现为地区经济发展度的极不均衡,导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相对丰富,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存在着一些信息化应用的盲区。
其二,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现象较严重。信息化建设因没有完善的建设制度与标准,导致一些区域、高职院校的资源分配较混乱,侧重于数量,资源重复性建设,资金重复化投入,进而导致资源不能进行大面积的共享分配,信息仅仅形成局域网建设。
其三,教育资源的整体质量不达标。没有完整的建设规划,导致大量的资源系统性和交互性较低。如音频、视频、交互学习、题库等都不达标。
其四,维护跟进力度不够。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资源利用率较低且缺乏维护,导致大量资源名存实亡。
其五,资源安全防护性能较低。由于大量的资源缺少特定的知识产权问题,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不愿意共享。
二、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概述
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006年由知名网络公司谷歌公司提出一种没有统一定义的网络应用模式――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网络应用模式,它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对于该模式,目前比较被认可的定义和描述如下:它是一种可共享的用户虚拟化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和信息化服务的计算机手段。它实现了互联网并行、分布的兼容模式,可以依据HTTP 协议,按照需要进行信息化服务,具有终端化、客户化的服务优势。为达到客户端的自由化使用,云计算虚拟化资源池为服务提供商实现即时付费模式,为用户负载动态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协议等级,确保了虚拟化资源池资源最优化使用。其资源提供了三个主要的服务:平台服务、软件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云计算实现了资源的统一透明,达到了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化。基于这种优秀的计算机系统性能,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式的主要性能包括以下几点:可供应化服务,价格较低;虚拟化资源池的规模较大,可无限扩充,负载较为均衡;安全、操作性较高。
三、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在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中的优势
鉴于云计算的优越性能,结合现代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资源质量差、发展不均衡、重复建设等问题,可以预见,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对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一般都是从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来,基础差,底子薄,资金不足。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资源共享的特点可以有效弥补这些缺点。第一,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能够扩大资源范围,提升基础设施中的软硬件利用效率,更好地避免资源重复建设、资金重复投入问题,化解资金不足的矛盾。第二,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实现高等职业学校校内校外优质资源的无缝对接,形成一个体系庞大、结构完整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解决了高职院校技术方面的问题。第三,云计算支持用户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手机,计算机等,选择自由灵活,按需付费完成。
其次,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提升高职院校资源的利用效率。云计算系统主要是利用了网络的分布式技术和兼容技术对教育教学资源运算、储备、解析、索引以及深层次的管理。优化云计算网络虚拟化资源池的利用,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利用率,可以使其具有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服务机制。
再次,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保证高职院校教学的安全性。基于用户的隐私以及云计算内部的保密程度,云计算教育教学资源都有相对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利用和配发,有各种比较专业的杀毒程序,有较强的防火墙,避免了人为的数据丢失及破坏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教育信息的储存,数据的安全,使教学活动正常运行。
最后,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的即时反馈。随着云计算在各大高职院校范围使用率的增高,基于云计算的用户群反馈性能,教育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用户的评析。这有利于完善高职教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可以为多个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协同建设提供依据。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的成功应用,突破了以往在许多领域的不可能,愈来愈多地为教育发展积累了相关的技术及经验。
四、基于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的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建设方案
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为当前的高职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合适的发展机会,但是就目前的建设现状,需要做的就是利用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的虚拟化特点,实现逐渐构建一个较大范围的应用协议,以虚拟化资源池为平台,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终端用户相统一的系统。
(一)构建系统的五个层面。第一层为基础建设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层,整合当前学校、教育机构、教育企业单位的节点性数据,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数据资源中心,组成基础的网络设备、服务器、资源库。第二层为虚拟资源池的服务应用层,即Iaas,实现对第一层基础建设所需的软硬件的统一管理,其中包含了计算服务、数据储存和网络通信的虚拟化管理。第三层为各终端用户所需的平台服务层,即PAAS。相应的软件开发人员在构建的虚拟网络资源池内,为教育教学应用软件提供开发与测试环境、数据库建设、公用API、Web服务协议API等平台与接口的兼容。第四层为用户所需的软件服务层,即SAAS。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其中包含网络点播系统、网络办公系统、虚拟实验系统、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库、书籍目录库、图书管理库、论文建设库、教育评估系统,音视频会议系统。第五层为用户的键入层,为各种用户提供软件的root权限及用户的http协议。
(二)采用集中化管理、分散储存模式。资源高效共享是云计算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实现对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科研单位、网络服务企业的整合,采用集中化管理、分散储存的模式。整合当前的教育局域网、教育科研网、校园网、无线有线网络资源,根据以上的构架系统规划,以云计算为平台实现集中各区域各机构的教育教学资源兼容。同时,在各地区、单位、学校等形成数据节点,根据用户的需要,形成用户所需的相对独立的云资源教育教学平台。
(三)云构建面向学生的教育教学资源。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本较大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率较低,学习资源相对分散独立。所以,实现高职院校学习资源高效配置利用是当务之急。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化的教学特点,实训部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的比例很大,基于云计算的资源虚拟化设计,让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平台上实现虚拟化操作,使学生体验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云构建云计算的数字化图书馆。现代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另一个衡量标准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云计算可以为各大高职院校实现虚拟性的云管理模式,旨在为各高职院校提供数字化建设图书馆的变革方面提供参考和管理的基础。云计算管理模式不但可以为高职院校省去一大笔购买服务器的费用,而且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数字节点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完成由传统的硬件管理到虚拟性管理的质量飞跃,大大方便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
(五)云构建师资培训平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成分复杂,有校内专任的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技师。教师资源的力量较为分散,教师之间交流较少。而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可以为构建教师资源系统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实现了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数量与质量的量化,推动了各大高职院校师资的多元化,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综上所述,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无疑符合当前提出的节能型社会建设的总体需求。在这种需求下,应选择最好构架的技术方案,确保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再造、扩充和促进,重视保护教学资源版权政策,加快研究和实施的步伐,保证高职院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应学习国内外发展较好的高职院校的先进理念和举措,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系统工程上完善教育资源库的结构和体系建设,研究和开发资源库建设的平台,使高新技术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贞.云计算在高校教育中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1(23)
[2]乔晓刚.云计算对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的影响[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3]熊聪聪,肖桐.基于云计算的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整合系统方案[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1(3)
[4]刘丽丽,周琳洁.云计算在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1(12)
[5]岳浩,王晓初,许礼捷.基于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3)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系统中的原有要素,通过协调和优势互补,组合成为一个更佳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整合,就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引进、修改完善为主,以开发为辅的方式,更经济、更有效地形成一种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中小学教学需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策略和方法。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课件、主题知识网页、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和师生利用计算机创作的各类作品等;还包括应用于教学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光盘,应用于教师进修的数字化教材和拓展师生知识视野的多媒体资源。
1978年,当我国恢复电化教育事业的时候,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专业电化教育机构,都感觉到资源是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主要瓶颈。于是,开发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建设便成为突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最主要工作之一。但是,二十年之后,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这种呼吁仍不绝于耳。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据了解,2003年底,中央电化教育馆就通过采集、编辑、整合等多种途径,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库。以每周4G的数量,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免费提供教育资源。2006年5月,在教育部农村现代远程工程光盘审定会上,就收到23家出版单位报送的1231个条目的7695张光盘(如果按每张光盘4个G的信息量计算,大约有3万G),内容覆盖小学初中的22个学科,配套教材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9个主要版本… …3万个G,这是多么大的信息量啊!为什么人们还是感到数字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呢?为什么在一些企业倒闭了之后,还是有那么多的软件开发企业“前仆后继”,甚至重蹈覆辙呢?
仔细想一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资源建设处于信息孤岛的境况,人们只知道资源重要、资源紧张,却不知道全国资源建设的整体状况。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一方面我们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使用者在大声疾呼“资源严重不足”,此外,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仍在继续。因此,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2004年6月24日到中央电化教育馆视察时说:“现在资源很多,需要进行整合”。她还明确指出:“资源建设要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前期以分散为主,后期以集中为主;坚持收购与整合相结合,前期以收购为主,后期以整合为主。要把适当开发与收购结合起来,加强对社会上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开发的资源的审查工作,抓紧研究运作的机制和方法”。在这段讲话里,小娅副部长三次讲到整合!
笔者认为,在过去的十年,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推进的。
组建资源中心统筹全国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建设
2000年7月26日,中央电化教育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央馆资源中心”)成立,开始了对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工作。
2004年5月24~26日,央馆资源中心组织30多位中小学各科高级教师,对16家出版企业提供的760课时的光盘进行了审定。
同年9月13~18日,央馆资源中心组织70多位专家,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需要,对教育部办公厅7月公开向社会征集的42个单位提供的1800种教育资源进行了评选,共遴选出187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教育资源,供中小学选用。
2004年12月22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通知》(教人函【2004】33号)指出: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适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决定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资源中心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通知》明确规定了资源中心的任务:①承担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规划与协调工作;②收集、基础教育资源需求信息;③组织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工作;④建立基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的专项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负责基础教育资源发送、技术支持服务网站的管理工作;⑤承担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资源服务网的管理工作;⑥组织基础教育资源的研究评价、推荐和交流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建立,是教育部通过整合的策略与方法,加速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决策。资源中心成立后,即迅速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为契机开展工作。
2005年4月9~15日,在京组织专家根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的需要,对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教育资源进行评选。
2005年9月10~16日,在京组织首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初审。
2006年4月7~15日,在天津组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的中审,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中小学高级教师对67200件教学资源进行了审定。
2006年5月10~17日,在京组织专家对23家出版单位报送的1231个条目的7695张农村现代远程工程光盘进行了终审。在审定会上,专家们还对部分内容需要修改的光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
到2006年底,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免费提供国家征集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已经达到每周12G的数量,是2003年底的3倍。
上述工作使我们认清了两个问题。第一,搞清楚了现有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情况,得出了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很多”、“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问题… …教师和学生对提供的资源表示满意”的初步结论。第二,随着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革创新,用更好、更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机制来推进资源建设”。
正是基于这些分析,资源中心于2007年12月在京召开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项目监理专家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了资源建设的监理机制。近60名高校和相关教育科研机构的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18个学科和专题专家组,对中标的53个项目的开发工作,进行了从“准备阶段―样品开发阶段―开发生产阶段―产品收尾阶段”的全程监理。到2010年中,已有近1/3的项目通过了验收。
在对已有数字化资源审定的基础上,通过公布选题、公开招标、全程监理的方式,组织资源开发的专业机构参与资源建设,是在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中“以引进、修改、完善为主,以开发为辅”的整合思想的最好体现。
制定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为资源规范的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规范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简称“元数据规范”),经教育部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2002年10月30日正式颁布。
“元数据规范”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同时参考《都柏林核心集元数据(DCMES)》、《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GEM项目及澳大利亚EdNA项目的词汇分类方法,定义了一组用于元数据元素编目的受控词汇及相应的词汇表。
这一规范的制定虽然旨在“对希望在学校、企业、其他机构和个人的教学资源中使用元数据的用户提供一套资源编目准则,以使读者能快速、有效地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门户网站中检索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广泛地实现资源共享”,但实际上,也对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
例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就依据“元数据规范”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发技术规范》;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则在此基础上,根据首都的实际情况对元素限定词概要进行了增补。
可以说“元数据规范”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使我国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了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只有这样,资源的整合才可能实施和实现。
改革创新,百花齐放,多种方式整合教育资源
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统筹组织下,依据“元数据规范”的统一标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改革创新、百花齐放,采取了多种整合方式加速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上海的同行们认为:教育资源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该是一个“缺失―供给―平衡―缺失―供给”不断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与整个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累积过程,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也需要不断地循环上升。因此,在资源建设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基础上,2004年9月~2005年12月实施了二期工程:通过网络联盟机制,在进一步完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开发和有偿购买等手段吸引更多社会优质资源加入,创建上海教育资源网的品牌。到2006年12月,上海教育资源库已累计达到2803G资源,完成了网格化资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性课题和主题学习等多种符合二期课改要求的教学资源,并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进需要,按照基础型资源、拓展型研究性资源、两纲教育资源和引进资源四大部分进行全方位建设。
北京资源整合的指导思想是“广纳天下资源,服务中小学师生”,采取的策略是在北京市中小学资源网上建立网上资源超市――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edures.省略)。在这个平台上,汇集了几十家资源提供单位(资源开发商、普通高校、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机构)。这些资源提供单位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准入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教育软件资源内容审查标准(试行)》将自己的资源放在托管于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供广大师生浏览和下载。为了保证这些资源得到有效使用,北京市还为每个中小学教师配备了带有电子货币功能的资源卡。这样,既可以使资源提供方能够根据资源下载的数量得到相应的利益,也可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很方便地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对于教学需要而资源平台上暂时没有的资源,他们则采取了购买地方版权、引进开发商和组织开发的多种方法加以补充。目前,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上的资源内容已经覆盖中小学各学科、各年级,资源总数达到48万余条。资源平台还提供了14个特色频道服务和期刊文献系统,涵盖资源达340余万条。截至2009年底,北京教育资源网共有注册用户48万名,已绑定身份的教师用户17万名。为了更好地使资源建设更符合一线教师的要求,也为了更好地调动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北京还开展了管理员及学科版主的聘任与管理工作,管理员已覆盖全市各区县,212名学科版主已覆盖20个学科。
广东省的做法不同于北京和上海,他们的资源整合概念是建设资源库群。2002年,省教育厅斥资1200万建立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库。随后,一些地市也建立了各自的资源中心和资源库。这些地市资源中心上联教育部和省级资源中心,下联市区县资源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群,实现了全省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互补。目前,广东省的教育资源中心已拥有教学资源1200G,其中,仅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就达500G。这些资源覆盖了小学的所有学科。
山东的资源建设是通过课题研究实现整合的。针对近年在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资源内容低水平重复,资源分散、难以集中、不易共享,资源技术标准不统一、内容良莠不分的状况,为了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全省各级电化教育机构和部分中小学参加的《网络课程开发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批准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近200名中小学教师组成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初中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课题组,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和课题组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内容要求》、《网络课程资源制作规范要求》开发网络资源。目前,该课题研究已经实现了共建共享的预期目标,所开发的资源已被广范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是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的,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也是在活动中整合和发展的。在资源建设活动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三个:一个是始于1998年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个是始于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一个是始于2002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视和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承办的旨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活动设置了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网络课程设计等赛项。全国32个省级教育部门、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各有关高等院校和武警部队院校参加了这一活动。14年来仅报送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就达近3万件,其中中小学报送的超过2万件。
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以“丰富中小学生学习生活;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搭建了一座展示、交流信息技术教育成果、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平台。全国各个省级教育部门(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组织本地师生参加了这一创作活动。这项活动共设立了网页、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动画、平面艺术设计、程序设计等项目。10年来,直接参与这项活动的师生超过2500万人,1.5万件作品被推荐参加了全国总评。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已被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这些优秀作品还被挂在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供全国师生浏览和使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规模,由首届全国仅13个省市300多人参加,发展至今,直接参与的师生累计超过2300万人,关注活动的人数超过6500万人。该活动针对学生和教师设立赛项。学生赛项包括主题网页、动漫、DV作品等;教师赛项贴近教学实际,包括教学实践评优、优秀课件评选、网络教研团队等。
摘 要:本文是探讨微课程模式下如何能合理的建设出符合现代教学技术特点的、在短时间内体现出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平台。
关键词:网络教学;微课程;资源平台
为达到职业教育创新和长期有效的发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水平,巩固课堂教学并辅助课余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为了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微课程的这种优势,微课程模式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提上日程。
1 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特点,微课程模式能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手段,共享教学资源,微课程和传统的教学视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体现出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课程时间短、知识点少、技能点专一,十分符合现代人学习时间地点不限的要求。
2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特点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是以教学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教育教学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教育教学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与辅助教学的平台。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以网络课程为最基本的建设/教学/管理单位,而教学资源则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最基本素材,包括图形图像、视音频、多媒体教案、网络课件、试题库等等。
3 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前提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实际上就是网络教学软件,到什么时候他都是为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的,因此在新的微课程教学模式下,如何的将微课程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展示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而本文认为这个环节的关键点就在于教学设计。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和教学资源表现形式,他短小、精干、有活力、有吸引力,而这些特点的呈现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进行教学设计,而这些就包括微教学视频、微课件、微反思、微教案等诸多内容,而往往这些微教学视频、微课件、微反思、微教案等又是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共享的实体,所以教学设计是整个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关键前提。
特别注意的是,微课程设计时关注的应不再仅仅是内容,而应更多考虑内容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有效设计,从而支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深度认知。微课程的内涵也应从单一的内容扩展到与学习有关的各方面因素,微课程的设计也将从面向内容设计转向面向学习过程设计,也就是不仅仅考虑学习内容的多媒体表现的设计,更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学习这些内容,要按照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逻辑,安排合理的活动步骤,促进学习者对内容知识的深度加工。
4 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目标
(1)通过该平台建设彻底的将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班级化被动教学的局面改变为主动学习模式。
(2)通过该平台建设释放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从以往较难的教学课程设置中获取简单、灵活、易懂、以实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度和趣味性。
(3)通过该平台建设丰富职业院校的教学设施,利用平台弥补因教学设施不足所引起的学生实践无法完成或较难完成的困难。
(4)通过该平台建设改革课程教学与学习模式,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更加灵活,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
5 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和微课程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微课程模式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应具备如下的功能:(1)应具备根据相关课程需求协助教师展开教学能力强化训练的实时调整功能;(2)应具备通过视听和仿真实操等增进课程的交互;(3)应实现与院校现有管理平台实现用户信息、实训业务数据的无缝对接的功能;(4)应采用B/S架构,应用方便无需复杂准备即可开展实训课程;(5)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具备仿真场景操作功能,学习者能够在线直接进行实训演练,加强实训效果或者完成某些课堂无法及时完成的操作,并提供实训任务说明及技能点参考,方便学生实训操作及检查;(6)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应具备知识点解读的功能,学习者能够在线直接进行学习演练,加强学习效果或者完成某些课堂未完成的操作;(7)应具备保持教学内容与实训课程紧跟主流技术发展并做到及时更新的功能,提升学生的自学兴趣;(8)应支持不同网络环境进行教学活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9)应支持院校自行制作添加教学课程,紧贴教学需要;(10)应具备记录课程学习过程的功能,并能够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功能;
6 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的现实意义
(1)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一款符合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理念的助学软件对教学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2)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通过平台,可以随时或者学习到优质的教学内容。
(3)拓展学习空间。现如今,是一个随时都需要学习的年代,也是随地都需要教师的时代,平台的应用推广势必会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翻转”,是学习的自主性和时间性得到质的改变。
(4)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平台的引入给了学生自主的学习空间,他们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步调去学习,这就出现人人学习进程或者理解效果的差异,也就促使职业院校的教学必须跟得上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7 结语
互联网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特征让微课程的“短、小、精”进入了职业教育的领域,而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更是深深的迎合的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它的广泛应用一定会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增添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术,2013(04):19-21.
[2]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25-28.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库
一、研究现状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处理数字化、传输网络化、检索快速化、呈现多媒体化、组织超链接化的特点。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了研究。2003年,已有100多个国家开展了网络教学。目前,全世界85%的大学拥有自己的网站,其中的1/4推出了网络教育课程。2002年美国99%的公立学校连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比例达到77%;政府建立了教育资源门户网站,解决资源共享问题;目前远程教育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已达4.9万个,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英国1989年开始在所有的高校中实施CTI计划,目前已有24门学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的彻底变革,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影响巨大。目前,美国GEM教育资源库、澳大利亚教育网络EdNA、加拿大CAREO教育资源库是三个典型教育资源库,其数据系统有两大优势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2000年我国校园网建设掀起热潮,专家们提出了“建网、建库、建队伍”的口号,资源库建设被正式纳入议事日程。目前我国已有38所高等学校开展了网络教学项目,但是主要是高校和中小学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应用相对比较滞后,硬件建设远重于软件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高、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的教学应用研究较少。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开发途径、质量、标准化研究、实用性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且我国对此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5年高职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一点经验。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1.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建成一个代表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水平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该教学资源库由教学资源和资源管理系统两部分构成。
2.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依托校园网,设计开发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包括资源管理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
(2)教学资源库的开发。
以五年制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家畜繁殖》为对象进行教学资源内容开发。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以专业培养目标和家畜繁殖工(三级)职业资格标准为要求,开发《家畜繁殖》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拟建成以下二级库。
①媒体素材库:包括繁殖工(三级)职业标准以及技术标准、工作流程、作业规范。主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等文本;企业工作场景、校内教学条件等图片、音频、视频和flas等
②网络课件库:包括《家畜繁殖》课程的全部教学课件。
③文献资料库:包括《家畜繁殖》课程相关文献资料电子稿,以及专业教师、企业与学生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④事件案例库:企业案例以及企业网站链接、其他职教教学资源网站链接等
⑤试题库:包括《家畜繁殖》课程的相关试题、试卷。
三、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本项目研究思路在课程建设中,探索以技能培养为主导,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开发具有五年制高职特色的教学资源库,真正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2.研究过程:在解读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将书本专业知识与企业实用技术有机结合;将电脑技术与文本知识有机融合;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建立一个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操作性强的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3.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案例法、行动研究法。
四、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还非常落后,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那就是五年制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相对较晚,就可以学习借鉴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开发的经验教训,使我们的资源开发工作在一个高起点上开始。
2.创新之处:
本课题教学资源开发应该做到:一是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色。在资源内容建设方面要按照项目教学和“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五个对接的改革目标,体现家畜繁殖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认真研究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二是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具有开放共享性。三提高教育性与服务性。围绕专业课程教学需求,让广大师生能方便及时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能通过一个友好、简单明了的导航与操作界面,通过简单的操作,在最短的时间内简便、快捷地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付宁.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9:1-42.
[2]程文豪.著作权保护与学校数字教学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1-45.
[3]孟祥志.高校教学资源库及其设计与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1-47.
[4]李新宇.中职汽修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D].保定:河北师范大学,200:1-45.
[5]郭晓宁.东城区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的调查及相关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1-39.
[6]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109.
[7]张一春,祝智庭.知识管理技术与e-Learning资源库建设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5):53-58.
关键词:利用 农村校园网
Abstract: network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existing rural campus network services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e the rural campus network utilization rate, this paper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database established to talk about rural campus network school-based research using.
Keywords: use of rural campus network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国家在“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建成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在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起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已建成的农村学校校园网,教师重新认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认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网络环境成为教学改革的基础。在农村校园网络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网络利用率低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村校园网的使用率,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增加投入
据调查,目前已建成的校园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很多学校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广大农村的中小学尤其严重。农村学校领导把校园网作为上传下达的行政工具;校园网缺乏专职的人员管理;网络的随意性很强;内容上除校园新闻、校园文化外,教育教学、教师研修,涉及到教师能用的内容很少。其实,校园网在学校发挥的管理功能只是校园网中很小的部份,校园网中最大的功能应该是教育教学、教师研修部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网络中获取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教师和学生思想的交流,教师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才是校园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除应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外,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提高现有校园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特别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条件下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了专条论述。所以校园网的建设要作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来抓,要增加投入,要配置有责任心专职的网管员,要形成校长责任制,把网络看成信息源,它是价值观的载体,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二、利用网络进行课程资源开发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结合过程,教学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信息化网络环境是基础,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核心,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则是目的。利用网络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是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主要应用于课前教师规划教学目标,搜集教学素材,以及课后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与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与协作之中。现在学校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校的设施设备应该逐渐告别粉笔和黑板。其实,大量的教学实践事实已经证明,那种强调教师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以及教育信息化中告别粉笔与黑板的提法,并不一定有利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目标的真正整合,更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而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通过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1、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所需目标资源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丰富思想并提高能力;2、利用E-mail收发邮件实现有效思想交流,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成长与发展;3、教师能在internet上传自有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等进行交流,利用BBS论坛的主贴和跟贴对课题展开师生讨论,学生能够利用QQ群教育在线协作学习。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环境下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目标实现。教师在使用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将逐渐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用网络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学生也会受益终身。
三、利用网络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
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发教学资源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CAI课件,有同一课题多个教师制作“撞车”现象,有的课题CAI课件很少或无人问津,有的课件因操作平台不同而无法交流,如何避免这些现象需要统一规划布局。首先建立标准。有了制定的统一标准,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中的资料才便于使用和交流,教学资源数据库才有大的发展。在网络上进行传输的文本文件、图形、图片、图像文件、音频、视频文件、动画文件等的存储格式和传输应该制定一个标准,以最少的数据冗余度,传输中占据最少的空间流量又能保障媒体的质量为前题,便于上传和下载教师之间的使用学习和交流。教师在制作网页、多媒体CAI课件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其次建立省、县、校的教育资源数据库的管理机制。教育教学资源库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使用资源库有一定的权限设置;系统维护简单。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用户群管理有专人负责。再次,学校根据所处的环境和自己特点建教育教学资源数据库。比如城市的学校可建特色学科的教学教育资源库,突出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地处山区的学校可建种植植物或养殖方面的地方教育教学资源库,一个地方通过统筹规划建特色教育资源库,各学校的资源库就会各具特色。
四、利用网络实现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中大部分是音频视频资料,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中的特级教师主讲和培训,如果远程多媒体视音频点播系统可以实现各种题材的视频、音频教学节目的远程点播,那么就会方便教师研修。它就像教育电台、电视台,可以向学习者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影音资料,但它比电台、电视台有更大的覆盖面更方便(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就可以接收它的全部节目),而且是实时点播的,没有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而且在节目中还可以加入各种交互的控制,以达到互动播出的效果。目前网络远程音视频点播从技术上早已经得到解决,它是通过一种叫“流式媒体”的技术实现的。所以校园网建设不能没有这样的系统,音视频点播系统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方便教师的研修。
校园网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要遵循开放的原则,对校内的教师开放,对校外部份开放。资源库中教师自制的演示型CAI课件可在校内年级组内或学科组内开放,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改进CAI课件,一个课题的课件没有必要重复制作,只要有利于教学,教师直接用就可以了,这样既节约人力成本,又节约社会成本。资源库的有效链接是校园网利用率提高的另一方面,校园网是利用Web技术接入互联网,Web公用的统一的客户浏览程序可供选择的网址有成千上万个,学习者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也是无穷无尽、没有国界的,所以为了屏蔽不良信息,提高效率,需要校园网链接国内教育部门的有效资源,快速准确地找到教师想要的资源。
网络是教师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途径。校本研修、在线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网络是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它可以帮助教师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实现自我价值。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除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文修养外,还应该撑握远程学习技术和网络学习手段,如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网络、电子邮件、BBS网上讨论等,学会利用网络电话、电子邮件、BBS讨论等多种途径去获取资料,汇集教育资源,与师生思想交流等,尽可能多地利用网络资源去实现教师人生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区域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县区教育城域网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26-03
在全球化和技术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难以适应知识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网络的智慧教育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灵活性、更多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区域教育管理提供更多的、更智能的决策分析支持。鉴于此,加强教育城域网建设势在必行。
一、教育城域网的发展历程
自1998年左右起,根据普教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各地开始兴起建设普教教育城域网。到现在,普教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历经了几个阶段,在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的建设模式。
最初,大家都是尝试性地进行教育城域网的建设,通常只有一两台或几台PC服务器、路由器和一条Internet接入专线,这是教育城域网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教育城域网初步实现本市教育信息化窗口展现(WEB网站),提供学校教学上所需的少部分资源。
随着大家对教育城域网的进一步理解和经验积累,以及教育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提出,教育城域网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建设。在这个阶段,各地逐渐加大了投入,增强了硬件设施,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性能都有较大提高,同时引入了防火墙、入侵防护等安全系统以及磁盘阵列小型存储系统,Internet接入带宽也有了较大提高,普遍从64K DDN、10M宽带提高到100M宽带专线,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市/县还引入了负载均衡设备。在应用上也逐步丰富起来,简单的WEB网站逐步过渡到当地教育门户网站,资源库内容更加丰富,增加诸如VOD、网上备课、一线通/家校通等应用系统,同时各地渐显自己的特色应用。
目前,教育城域网开始进入第三阶段的建设。这个阶段是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和更艰巨的挑战。
二、教育城域网特点
教育城域网与其它城域网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既集中,又分散:各个市/县都设有教育信息中心,负责对本市的教育信息化进行统一规划、部署,体现了“集中”的特点。在集中的基础上,各区/县、各学校也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建设符合本区/县、本校的信息化系统。把区/县、学校的系统纳入到教育城域网的范围作为教育城域网的节点,体现出“分散”的特点。
2.应用特点:教育城域网的应用是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库、VOD、网上教学、教育数据仓库等等,应用建设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各市/县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或自主研发或购买现成产品或请专业公司定制开发。
因而,教育城域网中的主机系统需要适应大量并发访问、高流量的要求,而对运算处理则相对要求较低。
另一方面,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相对薄弱的人才财力投入,人员的应用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教育城域网的应用必须满足易开发使用、易管理维护、成本低的特点。教育城域网应用最适用的平台即:基于Windows系统平台;基于ASP或.NET应用平台;基于MS SQL Server数据库;基于目前最成熟、最方便、最易掌握的网络协议——IP协议。
三、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教育城域网建设的现状如何呢?以昆山为例。目前,昆山市已实现了教育信息中心、近百所学校、教育机关单位全部采用10M或100M宽带接入互联网,通过昆山电信的宽带城域网组成一个“虚拟网络”,构建成辐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局机关及局直事业单位的昆山教育城域网。
昆山教育城域网设立了教育信息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建立起了WEB门户网站、典型课堂教学案例专题网站、多个教育资源库系统、VOD流媒体系统等多个应用。具体措施与做法如下: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高宽带、高效率、高稳定性、高安全性的教育城域网,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完成办公自动化、网上培训、远程教育等项目建设,从而构建昆山教育教学数字化平台。
2.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先进的技术平台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科学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
——在全市统一规划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工作。首先,市教育局用2—3年时间建成全市通用的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第二,逐步在骨干学校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专项教育信息资源库。第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效益。
——继续实行自主开发为主,采购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辅的资源建设模式,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建设、共享使用”,加大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和系统管理资源建设,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力度。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加快全市学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及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开放、服务水平。
3.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队伍,包括技术队伍、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利用3—5年时间,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加强网络管理、安全工作的培训,保证教育电子政务和应用系统正常运转。
关键词:云计算;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学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具有高度共享性的教学资源库,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十分有利的。当前,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构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在云计算环境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能够局域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整合更多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教学资源。有余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存储行事和收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数字资源在检索和使用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存在难以统一检索、实用性低等现象。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能够很好地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对构建共享性能好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现状分析
多媒体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各种教学计划和标准,实验实训资料、精品课程体系、教学案例、教学总结、学习评价、各种图片、视频、音频资料等。云计算环境下,这些教学资源能够通过构建的云计算平台在多媒体终端设备上调用。目前,云计算环境下,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方面尚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1)数字资源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型,容易产生数据“孤岛”,共享性较大,在交换与更新方面也非常不便。这也导致了数据资源的重复性建设,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2)参与面窄,交互性差。在多媒体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中,其整体质量尚有待提高。需要转变以教师宣讲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实训教学方面,都应由学生主动参与,选择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资源的广泛运用。3)缺乏统一管理,注重质量提升。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存储路径杂乱、缺乏有效的维护,利用率低。只有不断地更新、维护才能保持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持续发展。
2云计算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优势
2.1降低了软硬件的购置成本
云计算平台是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个了一个虚拟的资源储存平台,拥有无限扩展的共享资源,用户可以自由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校的信息建设成本主要来源于相关个软硬件设备的配置、更新、维护以及人工个成本等。而云计算平台便有效地降低了这些投入,只需要将多媒体终端设备接入到云平台便可获取教学资源。
2.2有利于信息安全保障
计算机病毒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在维护数字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杀毒软件的费用较高,且并不能完全保障网络资源的安全性。而云计算环境下,所有数据在存储在云端,有运营商提供个先进的安全技术,并有专业的团队来维护资源的安全。不仅有效地节约了成本,在信息安全方面更有保障。
2.3有利于整合资源建立统一共享平台
在云计算环境下,学校能够将复杂的信息网络构建交个专业的云服务供应商,供应商将为客户提供调配、教学资源的存储和管理。云服务供应商将原先分散的、独立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和平台整合为功能大的云服务平台。并不会受到网络环境、服务器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影响。只要将设备接入云服务端口,教师、学生和其他允许访问的人员均能根据个人的意愿实现个性化的管理。
3云计算环境下建立共享性教学资源库的措施
3.1制定相关流程标准确保资源库安全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已有的网络信息平台,构建满足高效需求的预计算数据中心。在云计算服务平台投入运用之前,学校均已有了自身的数字资源架构理念和服务系统。因此,学校可以再自身内部构建的平台之上,建立一个与外部公共资源云相连接的私有资源云。在云计算环境下,制定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规范,便可有效的保障多媒体资源库的安全性。
3.2建立系统化的技术标准和科学严谨的资源库
“数据孤岛”的产生显示了资源数据库缺乏规范性与标准性产生的不良后果,只有建立标准的技术体系和科学严谨的资源库,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为了更好的构建资源数据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明确最低限度的资源技术开发要求;其次,对数字资源的素材类型进行标记说明,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将素材分门别类;再次,选择可作为用户资源的标准,并仅制定评估依据;最后,构建兼具基本功能的云计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3.3基于现有网络扩大覆盖范围
学校在自身已有的网络资源平台下,接入共享的云平台,并将自身的资源也进行共享,融入整个云计算教学资源的整体架构中,更好的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教师在云计算应用技术服务下,可以自主便捷地进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在更新资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3.4整合资源建立综合性管理平台,增强互动体验
建立公开透明的数据库资源,建立系统的管理制度,设置不同等级的访问权限,便能方便有效的检索用户数字资源。教师和学生也均可体验到很好的互动和交流过程。这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丽珍.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2(6).
[2]何芳.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J].电子制作,2013(12).
[3]张鸰.高职院校网络技术专业共享资源库建设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7).
高职专业教学 资源建设 共享型
现代化职业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各高职院校正在不同程度地建设自己的信息化建设平台,而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因此,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高职院校要“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高职院校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一、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功能与类型
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以专业教学内容为主建立的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强并适应网络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资源库建设的重点主要在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收集、整理和入库等大量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资源库建设时,要与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建立起比较顺畅的资源收集渠道和开发整理基地,做到建设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1.建设原则
工学结合原则。在资源库建设中,必须吸收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建设,努力做到教学资源与企业的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紧密结合。
科学化原则。要突出专业教学资源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既照顾当前学生知识的掌握,又兼顾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标准化原则。要保障网上教学资源广泛共享,形成学生探索知识、自主学习的便捷平台。
结构化原则。要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方便操作和使用。
动态化原则。要保持教学资源的长期稳定和不断更新与维护。应具备操作简便、运行快捷、多种检索等功能。
2.类型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按资源的存储类型进行建设;二是按专业知识点进行建设。这两种分类各有优缺点,若按资源的存储类型进行建设,学生使用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一些;而若按专业知识点进行建设,建设时又比较困难。在进行资源的组织时,应该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出发,按专业知识点进行建设,使学生在使用时通过专业知识点就能找到所需要的教案、教学要求、动画、课件、图片以及课外辅读材料等资源。
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针对性
教学资源库中基本应以专业教学素材为主,防止内容庞杂凌乱以及缺乏兼容性和系统性,不能重数量轻质量。
2.加强规范性
做到资源分类规范,种属界定清晰,有利于教师、学生使用,有利于规划、管理。防止内容重叠,相互包含。
3.加强技术性
如在建设资源库中的图形图像素材和课件时,避免大图片和大课件,应使用小图片和小课件。另外,在建设视频素材时,最好使用流媒体形式的WMV或RV格式,少用占据大量空间却只能包含少量教学内容的AVI格式,以避免现行网络传输速度的不足和资源容量大但实际资源少的问题。
4.加强操作性
要使用开放的数据库,以供多用户访问,如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等,而不能使用单用户的Excel、Access等,以免限制多用户并发访问。
三、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本着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先进性、经济性和高可靠性原则,整合、开发校内各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行业的信息资源,建成一个行业共同参与、具有信息海量存储容量、设计科学规范和使用方便快捷的大型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及信息公共管理平台。建成后,将各专业教学资源联网,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实现全院教育教学管理无纸化办公,提升学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全国同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现资源共享,辐射行业,服务社区。
四、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1.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是以信息共享为目的,面向海量信息处理,集信息数字化、信息分布式存储、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和数据挖掘分析、信息跨媒体传播为一体的集中式资源管理平台。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内容管理及存储、系统管理、内容存储管理、内容检索和数据挖掘、内容、内容数字化采集加工及相关工具等,建成后可为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教学管理。
建设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根据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特点及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成包含专业教学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内容要素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开放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建设实时更新的针对性强的交通行业基础数字知识仓库将各类数字资源,如行业标准、政策法律法规、专利文献数据、数字图书、数字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构成基础数字知识仓库,从而有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院办学的整体水平。
建设实验实训资源库依托学院的教学科研力量和丰富的校企联合建设资源,研发建立一个内容新颖、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包含大量实验实训视频资源、3D资源的实验实训资源库。
2.具体内容
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
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测量工具。
试卷素材各个专业有典型意义的试卷集合。
课件与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专业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教育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可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网络版的课件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共享。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在本地机上运行。
案例是指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
文献资料是指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和规章制度,以及对重大事件的记录、重要文章和书籍等。
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课程领域和教学情境中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解答。
资源目录索引列出某一领域中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和非网络资源的索引。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某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者、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保障必需的资金投入,同时需要全体教师投身于建设过程中,需要网络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
五、开发和应用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在政策保障机制上,宜根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需要解决运行体制问题,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面向应用、分类推进”的原则,制定统一的具有前瞻性的全国高职教育“资源库”规划,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结合和利用学术界的研究和人力资源,促进“资源库”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2.在技术层面上,“资源库”建设模式面临“岛”式资源库还是“分布式”式资源库的选择,公共政策部门需要提出系统政策规划作指导。从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打造开放性教学资源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出发,“资源库”建设模式的选择是开发和应用过程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资源库”建设是选择传统的以“校园网”为基础的“岛”式架构还是以“区域性”网络为基础的“分布式”资源库,无论是在系统运行效果还是在造价、可维护性及其后期成本等方面都是值得慎重推敲的问题。
3.推广和实施资源建设“标准化”的工作。“资源库”的设计和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严格遵从有关标准和规范,以此在技术上保证教学资源无障碍的共享。
4.“资源库”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应当科学制定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根据“资源库”共享性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要求,系统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是具备分布式、标准化、区域性、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情境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5.围绕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公共平台搭建。在“资源库”建设中坚持“以人为主体”“学教并重”的先进理念,强调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开发,多种形式的互动情境或虚拟仿真设计,学生能够与院校内包括教职员工及其他学生等人员进行在线交流,对各种教学活动的支持。总之,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并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是教学资源系统建设必然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资源库”建设需要公共政策部门高屋建瓴、宏观把握和全方位观照,引导和调动学校在顺应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在规律的前提下自主创新,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及信息系统开发商的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高度开放、共享和共赢的体系,并以此推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项工作的开展和相关资源的建设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演示实验 数字化教学资源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选修课,同时也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与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作为研究电子技术共同规律的学科,应用行控制、机务维修、民用航空工程和科学管理等领域,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分析和设计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2,3]。演示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将理论教学内容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步骤,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4,5]。
1 我校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现状
长期以来,我校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例如实验经费、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和实验指导教师数量有限,经常出现多名学生共用一台实验设备的情况,实验效果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的主动性较差,动手机会很少;实验设备很难被教师带到课堂上演示,学生无法看到实验过程,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质疑。
为了让演示实验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有效延伸,发挥实验室已有资源的最大效益,提出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民航领域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建设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数字化教学资源,集实验原理、操作示范等内容于一体,形成图、文、声、像兼具的实验情景,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访问,达到共享实验室资源的目的。
2 演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数字化资源由数字化视频和动画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和资源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数字化资源为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架起桥梁。资源提供者可以管理各类实验资源,使用者可以检索资源并在线观看或下载使用。演示实验教学资源不断升级,及时补充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和新技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掌握模拟电路的构成和测试技术。
2.1 数字化视频和动画资源库
数字化视频和动画资源库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演示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知识涵盖面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1)在同步教学模式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这些实验教学素材,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再现实验情景,显示实验结果,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在异步教学模式下,依托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网络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学习内容和辅助工具的分离,提高课件的重复利用率,适用于远程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课程内容,不受时间、地域、人员、仪器等条件的限制。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作业、测试、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教学支持,为教师、学生提供强大的施教、自学、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伴随教学中出现的声音和图像形式,使学生有亲临课堂的感觉,使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2.2 教学资源库
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数字化资源的内容选取,需兼顾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要求。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要求的特殊性源于民航行业的特殊工作条件。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面向范围较广,后续课程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更高一些。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演示实验素材、创新实验素材和实验错误辨析测验。
(1)演示实验素材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验证性实验的文本类素材和图像类素材,提供实验教学所需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等文本类素材,中文教学课程教案及课件、双语教学课程教案及课件等图像类素材。
(2)创新实验素材包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性和综合性等创新型实验的相关材料,将实验教学渗透到毕业设计、科技制作、电子竞赛、实验室建设以及科研项目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3)为了让学生明白实验中常见错误出现的原因,将错误现象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具有实验错误辨析测验环节,提供多套题目供学生自测。
2.3资源管理系统
资源管理系统包括资源检索系统、资源维护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易用性和丰富的功能模块,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有效地管理演示实验教学资源,使其与理论教学过程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利用资源搜索引擎自主学习实验过程。
3 演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过程
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数字化资源按照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遵循开放性、交互性、易于维护等原则进行建设,分以下几个实施阶段:
(1)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制作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指导书等文本类素材以及中文教学课程教案及课件、双语教学课程教案及课件等图像类素材,设计辅助教学资源脚本。
(2)现场拍摄由教师及学生共同操作完成的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教学全过程。
(3)Premiere是一款基于非线性编辑设备的视音频编辑软件,已成为PC平台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视频编辑软件。利用Premiere视频编辑工具制作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演示实验的视频类素材[7]。
(4)Macromedia Flash MX是一款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已成为一种网上二维动画事实标准。利用Flas设计工具制作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演示实验的动画类素材[8]。
(5)实现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数字化资源的信息管理和检索功能。
(6)将文本、图像、动画、视频四类素材演示实验,辅助教学数字化资源上传至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的上传及下载、实验预约、在线辅导、实验错误体验、创新实验设计等多功能教学支持。
4 结束语
模拟电子技术演示实验数字化资源以构建完善的教学内容、规范化的教学过程为基础,以优化教学条件、强化现代设计技术应用、改进实践教学内容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为目的,适应当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数字化资源涵盖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有关的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文本类、图像类、动画类、视频类素材。该成果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将实验从实验室扩展到课外,借助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实验内容。
参考文献
[1]陈亦文,涂娟.基于工程背景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3):46-47.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晏湧.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88-290.
[4]许建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86-88.
[5]申杰奋.模拟电路理论与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80,91.
[6]王鲁杨,王禾兴.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38-40.
论文摘要:分析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措施建议,对远程网络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的深人发展,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已经成为远程教育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建设高质量、符合远程教育教学规律、适应远程教育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更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现状
自从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把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工程之一以来,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形式,作为一种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作为在当前我国还缺乏教育资源的形势下办好人们满意教育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发展。全国电大从1999年开始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从教育部对电大试点工作评估的总体情况来看,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空间还是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上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能随时随地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个别化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wwW.133229.cOM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其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有很大不同,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和传统远程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既可实施非实时教育、也可实施实时教育,使更多的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需要享受教育的平等和机会。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仅要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具备丰富充实的课程教学资源。从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情况来看,远程教育课程的教育资源建设基本上都是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涵盖了印刷媒体、音像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等基本结构。但随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长足发展,当前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日益成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制约瓶颈。因此,加快建设具有高水平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完善从建设、管理到评价、维护的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对发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在快速发展。但是,要认识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已经滞后,与我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当前教学资源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有认识不够充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等。
〔一)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认识不够充分
第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教学资源层次不齐。集中表现在:从资源的内容看,绝大部分比较接近或雷同,以至针对性不强,可交互性资源不多,专业特色体现不够明显,多数为内容的翻抄;从资源的数量看,名目繁多,来源广泛,但资源品种基本相同;从资源的实用价值看,大量课程资源存在简单的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
第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滞后。主要表现在:由于远程教育基于先进的网络技术,但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甚少,教学活动无异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搬家;教学内容枯燥单调,教学方法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和考核方式的局限,很多学生认为考试就是背书本,多媒体资源看与不看一个样。教学水平的滞后和教学方法的过时,致使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第三,对网络课程的理解不到位。有人把网络课程简单地理解为网络课件,更有人把网络课程理解为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而网络课件就是把网络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
第四,课程资源不够丰富。一方面表现在表现形式单一。目前大部分的网络课程都以静态网页形式呈现,主要表现为:文本和静态图像、powerpoint讲稿、主讲教师的讲课录像和讲稿。另一方面表现在学习内容单一。目前网络课程只关注本课程的教学,并没有为他们提供种种有利于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对于一门课程来说,虽然不可能做百科全书式,但可以建成电子图书馆式的资源库。
(二》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是资源建设的主力军,财力、物力是资源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资源运用是教学资源建设的两个重要环节,只有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正是由于目前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不够合理,成为导致资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第一,教师配置欠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需要课程团队的每位老师参与,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指定i-2名老师去完成,这样很难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因为一方面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教学管理、科研和资源建设工作,这对教师来说要求相当高;另一方面,在资源建设过程中,由于需要不断引人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术,对于部分老教师来说,要及时地适应新的开放教育教学观、掌握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教师不能够掌握网络知识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就没有办法教会学生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对于这样的情况,加强教师的培训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二,硬件设施配置不合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对于硬件设施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比以往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而要传输大量音视频多媒体资料,就要求采用高效的压缩编码方法,同时对网络的传输速度也提出高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制作教学资源所需要的多媒体素材十分贫乏。因为教师可能会将各种图像、视频、声音等采集到计算机里面变成数字格式,这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工作,而当前很多远程教育院校的硬件处理系统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此外,即使有一定硬件设施的院校,其教学平台软件的建设可能会存在较大问题,致使无法精确地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或者对于教学资源的检索设置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不能合理地使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客观因素也成为影响教学资源应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财力配置欠科学。财力是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但从目前各个院校远程教育专项资金来看,在购置计算机、提高网络带宽,聘请专家等方面都投人了大量经费。但是学校财力必定有限,同时又将有限的资金平均分配到每个教学资源的建设项目中,这样,并不利于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教学资源质量的提高。同时,从资金投向来看,对教师继续培训投人还很缺乏,因而不利于教师掌握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理念、方法及技术,教学资源建设无疑受到制约。
(三)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第一,缺乏规范的基于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协作建设、资源共享的环境,自行其是,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等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规模不经济,同时,对教材一体化涉及的指导力度较弱,多媒体资源设计和制作方法不能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第二,课程资源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在:缺少学习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方式仅限于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作业和考试),很少考虑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同伴的评价,而这两种评价对于获得学习成就感非常有效;缺乏学习过程设计,网络学习是由学习者一系列的学习活动组成的,并不是只有起点和终点,网络学习不仅要关心学花目标的设计、实现,更要关心实现的过程以及学习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目前的网绍课程仅限于教师的在线答疑、师生讨论,缺少彰师对讨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对学习者学习活琐的关注,没有真正实现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第三,建设标准和评价机制不完善。尽管彭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十几项教育信息让技术标准,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环境还不完善,致使标准规范难以有效推广,各类教育信息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目前的教学资源普遍存在“重教学资源建设的形式和数量,轻所建资源的内在质量和应用效果”的现象。此外,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评价机制,致使教学资源质量良芳不齐。
三、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性、教育对象的差异性特点,由于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的开放,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时就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此时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从根本上理解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课程内容组织与传送渠道,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
(二)提高教学资源的质且
开放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搞好资源建设对于学生学习起关键作用。搞好资源建设,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必须注重实用性。要满足开放教育学生的需求,则必须注重其实用性。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它的易选取、易重现及具有交互功能等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养成浓厚的上网学习习惯。内容可以包括重点、难点问题解析,实务操作训练,综合模拟测试,学习效果检查等;音像教学资源,它是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直观的动态画面来反映教学内容的,可考虑以实务训练、模拟实验和具体操作为主进行设计并尽可能展现文字教材不易表达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资源建设中,应尽量避免文字教材的缩减和已有资源的重复,要根据学生需要,提供所需内容,让学生感到有帮助、有启发,能解决问题。教师要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再创造,使教学过程得到升华,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思想和方法的指导。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对文字教材的辅导和补充为主,主要侧重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点的辅导,要注重对课程内容的归纳、总结和提炼。并要借助其优势不断提高复习指导、实务训练、检验测试等教学环节的交互环境,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建立科学的网络资源导航结构,方便学生上网学习。
其次,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内容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在资源建设中根据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内容,适当增加讲解典型案例、实务操作和能力培养的内容,以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需要。考试中,要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所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促进教学资源建设内容的突破和创新。为此,要考虑改变传统教材设计模式,如较多地增加图文解释,增加实际操作范例等。在视听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应按一体化设计的原则,巧妙安排、有机配合,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不同模块的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以方便学生学习。在具体设计上,可考虑采取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座谈讨论、难点分析、案例点评、热点透视、专家访谈等各种交互方式进行。总之,要根据学生需求,科学设计远程教学资源的内容,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师资培训,推进资源建设工作进程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带来了教育对象、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化,决定了教师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多媒体一体化教材总体设计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资源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建设出符合开放教育教学要求的高质量教学资源。
首先,远程开放教育使得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改变,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因此培训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这种角色意识的转换,帮助教师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参与课程开发的意义,去促进自身的角色转变,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有渴求和极取新知识的愿望,要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的教育视野、广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抓住教材的知识点和关键内容,提炼出教材精华,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建设的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能独立设计制作课件的脚本,并提供相应的文字、视频资料供教育技术部门进行整合制作。
(四)加强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而教学资源的利用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加强对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是当前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应抓好教学设计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一体化设计。所谓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媒体内容的侧重及其呈现方式的设计。重视课程的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就是在资源建设中,注意充分利用现有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功能,发挥不同媒体功能的作用,实现资源建设达到优化结构的目标。在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中,应综合介绍课程的各种资源以及其运用的策略,并且将文字教材内容与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这样有利于课程音像教材、vcd光盘、ip课件、cai课件、直播课堂、计算机网络等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其次,开发动态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媒体资源的利用率。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各章节的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包括不同地域、不同背景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的不同,开发动态的媒体资源。
第三,加强对教学平台的建设,改善教学资源利用的网络环境。作为开放教育来说,很多资源都是通过教学平台加以利用的,所以加强对教学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教学平台作为教学资源利用的桥梁,其功能的设计与完善十分重要。如何将众多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增加检索渠道,便于广大师生查阅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资源利用的网络环境,成为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鉴于此,为了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让数字化校园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实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进行了“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内容与方式
我校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年龄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学历都在高中或大专以上,本科学历者居多,88.24%的教师拥有市级以上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代课教师比例仅为5.88%,由此可见,我校实施数字化校园条件比较成熟,早在2005年,我校便启动了校园数字化建设。
为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及管理者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真实想法,探究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与应用的具体情况,笔者从教师基本情况、数字化校园建设前后对比、教育教学资源体系构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五个维度,拟定了25个问题,设计了《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并对本校全体教师展开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102份,回收102份,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1. 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校园数字化建设之后,实现了资源共享。教师从繁重的备课、制作课件和传统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平台中现成的资源实现声形并茂、视听结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而可以节省出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如何走进学生心理,如何设计组织学生活动,如何提高学生能力等问题,实现了有效的、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了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学习的深入展开,从而建构了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师得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效果对比详见图1)
2.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研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等活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聚焦课堂教学,在融合中协作、在协作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养。目前,76.47%的教师都已在课堂上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许多教师还建立了博客,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料与其他教师共享,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学理念的内化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得到提升,教师的业务获奖情况见下表:
表1“数字化校园”建设近五年来教师获奖一览表
3. 实现了学校的有效管理。针对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笔者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39%的教师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学校各部门之间更为迅速便捷的沟通;96.08%的教师认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有利于实现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实际情况表明,我校在实现数字化校园之后,引进了统一设计的功能软件,如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多媒体使用仪器管理等编程方式,彼此之间的数据可以相互兼容,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往学生评语撰写、填写成绩单等工作耗时费力,引进校园网管理平台之后,只需动动鼠标、敲敲键盘,评语选择、成绩录入等一系列工作便能轻松完成。
以某一学生容量为63的班级的若干常规工作为例,通过下表说明班主任在开学前与学期末的工作时间比照。(见表2)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同一种工作,班主任所需的工作时间,在软件开发后要远远少于软件开发前,比例约为1∶7.2,可见,资源共享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同样,数字化校园引进的一系列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多媒体仪器管理等编程方式,也有效推进了学校整体的管理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整体的规划部署。资源管理、信息规划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但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浩大,现有的信息系统大多以局部建设为主,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一步步分层实施,但是电子产品更新速度极快,因此,往往是“计划跟不上变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很难跟上,从全局高度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加以规划者少之又少。同时,由于学校的信息系统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人员分别研发建立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也不尽相同,造成了应用系统各自独立,无法实现相互间的有效访问和数据共享,用户缺乏统一的登陆界面、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接口,“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2. 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学校配置信息网络设备时存在盲目现象,在花费巨资购买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的同时,又有大量资源闲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很多硬件被“架空”。不仅如此,随着软、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学校的软硬件设备在高速贬值,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如学校给每个办公室配备了教师公用台式电脑,所有班级的多媒体也配套了台式电脑,资源分散,不利于保养,极容易损坏,维修起来也极为不便,巨额投资毫无效益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