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信的原则

通信的原则

时间:2023-06-11 09:3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的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信的原则

第1篇

一、全面采用TMN的体系结构

TMN是国际电信联盟ITU—T专门为电信网络管理而制定的若干建议书,主要是为了适应通信网多厂商、多协议的环境,解决网管系统可持续建设的问题。TMN包括功能体系结构、信息体系结构、物理体系结构及Q3标准的互联接口等项内容。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和发展,TMN已走向成熟。国际上的许多大的公司(例如SUN,HP等)都开发出TMN的应用开发平台,以支持TMN的标准;越来越多国际、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也宣布接受Q3接口标准,并在他们的设备上配置Q3接口。国内的公用网、部分专用通信网都有利用TMN来建设网管系统的成功范例,例如:全国长途电信局利用HP的TMN平台OVDM建设全国长途电信三期网管;无线通信局利用SUN的SEM平台建设TMN网络管理系统。TMN的优点在于其成熟和完整性,是目前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体系中最为完整的通信网管标准体系;TMN的不足在于其复杂性和单一化的接口。这些问题在网管系统建设中应该加以考虑。

二、兼容其他网管系统标准

在接受TMN的同时,兼容其他流行的网管系统的标准以解决TMN接口单一的问题,对电力通信网管系统的建设十分有好处,尤其在强调技术经济效益的今天,这一点更为重要。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所构成的网络管理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CP/IP网络的管理标准,SNMP网络管理系统实际上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管理系统。不仅计算机网络产品的厂商,目前越来越多的通信设备制造厂商都支持SNMP的标准。因此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应该将SNMP简单网路管理协议作为网络管理的标准之一,尤其在通信网与计算机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三、采用高水平的商用TMN网管开发平台作为开发基础

网络管理是一个巨大、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像TMN这样的系统,而综合业务及综合接入功能的要求又增加了系统的难度。依照标准的建议书从基础开发做起的方法无论从时间、经济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高层网管应用开发平台是世界上具有相当实力的厂商,投巨资历时多年开发出来的商用系统,目前比较成熟的有SUN公司的SEM、HP公司的OPEN View、IMB的NetView等。每一种商用系统都为建设通信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管理、、协议接口及信息数据库开发的工具和方法。利用商用TMN网管平台作为核心来构筑电力通信网管系统,屏蔽了TMN网管系统的复杂性,可大大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分开的成功率。

四、网管系统的网络化

网管系统互联组成网管网络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从长远的观点来讲,电力通信网管应接受异构网互联的观念,即不同层次、不同厂商甚至不同体系结构的系统之间应不受阻碍的互联,组成一个具有广泛容纳性的网管网络。规定一种或几种统一的标准互联接口作为系统互联的限制约定是目前网管系统之间互联的最可行的方法,如采用CMIP的Q3接口、SNM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作为网管之间互联的标准协议接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限制可能会有所改变,例如:CORBA技术的应用会对目前的状况产生影响。虽然统一接口有系统花费大的不足,但是统一接口在数据互联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五、综合接入性

网管必须满足各种通信网络、通信设备的接入要求,兼容各种制式、各个厂商的产品。TMN网管系统本身支持的标准接口有限,能够直接接入TMN网管系统的通信系统、通信设备并不多,大量通信设备的接入依靠网管系统提供的转换机制,网管系统通过协议适配器这样的网管部件,将通信设备上的五花八门的管理数据接口转换成统一的网管系统支持的标准接口(例如Q3适配器,SNMP PROX等),实现网管对通信设备的接入。对于设备种类繁多的电力通信网,这个环节尤为重要。

六、完善的应用功能及客户应用接口的开放性

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完善、丰富,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适应网络的变化,总之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是否能得到用户的认可,是网管系统成败的关键。应用功能的设置应该能由用户来选择,用户的应用界面应该满足用户的要求。这要求网管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定制的能力外,重要的一点是网管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应具有开放性,应能支持满足应用功能接口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在不改变基础系统的情况下不断推出新的应用功能、用户界面,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电力通信网采用行政划分的管理方式,各级用户的管理功能要求的不一致性更大,应用功能开放性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

七、网管系统的一体化和独立性

第2篇

【关键词】通信安全;应急管理;电力通信

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国家智能电网战略部署的逐渐实施,电力通信已经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技术支撑。电力通信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电网生产的安全稳定,是电网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形势下,对电力通信的安全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电力通信应急管理基本原则

1.1坚持预防为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原则,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制定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培训演练,落实人、财、物保障措施,有效防止电力通信事故发生。

1.2统一领导

坚持电力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按照“专业管理、各负其责”的要求,在电网调度机构预防和处置大面积电网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开展电力通信专业应急管理工作。

1.3统一指挥,分级管理

按照“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2],在上级电力通信调度的统一指挥调度下,由公司本部、各县供电公司各级电力通信专业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所辖地区电力通信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各级通信专业各负其责、相互支援、共保安全,建立纵向调度的电力通信系统应急工作体系。

1.4保证重点

遵循“先电力调度业务,后其它业务;先主干,后支线;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控制电力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影响范围的扩大,尽快处理电力通信网络突发事件,恢复正常运行方式,防止发生由于通信原因而引发的电网事故。

2电力通信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电力通信应急管体系应包含在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体系中,内容应涵盖电力调度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电力通信应急管理分为纵向调度、横向联系两个方面。一方面,专业管理上接受上级电力通信专业部门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网公司、省公司关于通信应急管理方面的文件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电力通信应急管理属于电网应急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接受本地区电力公司电网应急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管理。

3电力通信应急管理措施

3.1完善的事故预想是应急管理的先决条件

在针对电力通信网络、设备、线路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网络中存在的薄弱点和危险环节,预想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突发事件主要危险源一般有以下几种:(1)由各种不可控因素引发的各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造成通信光缆线路或通信设施损毁,通信网络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导致通信网大面积中断。(2)违规施工、违章作业等外力因素或人为因素引发的通信光缆线路、通信设施破坏,导致通信网大面积中断。(3)电网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或某变电站发生严重故障停止运行后,通信节点面临设备供电中断威胁。(4)通信设备存在设计、质量缺陷、老化等原因可能引起通信网络多发性故障,导致通信网大面积中断。

3.2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关键

3.2.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应急机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3]。根据事故预想,编制应急预案,是做好事应急管理的关键。制定预案时,一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确保预案覆盖全面,不留死角。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依据有关政策、法规、规章、标准,并遵循公司的应急预案编制规范和格式要求,要素齐全。内容应突出“实用、实效、简单、快速”的原则,旨在迅速处理故障,解决问题。应急预案内容应以事故预想为前提,充分利用现有电力通信冗余资源,重点对应急状态下通信业务的路由组织、通信电源的备份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和操作方法。根据电力通信网络业务现状,应急预案原则上主要应以线路继电保护、安全稳定装置、调度数据网业务、调度电话等调度生产实时业务和通信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应急状态下的处置方案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制。当所辖通信资源不能满足应急预案要求时,应按照“电路互补”的原则,可将相邻的县、市、省级区域的通信电路作为具体应急处置方案的一部分。各个区域通信网络相互支援,确保应急处置方案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提交本单位生产管理部门和上级专业管理部门,并组织联合评审。涉及电网相关的用户变、电厂等用户的预案,评审人员还需包含相关用户、单位的生产运行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应急预案经评审、修改,符合要求后,由本单位生产运行管理主要负责人签署。3.2.2应急预案的演练通信管理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制定年度应急演练和培训计划,并将其列入本部门、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通过演练不断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演练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由应急管理归口部门即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通信运维人员负责实施,电网调度和生产运行人员配合进行。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前,应制定演练方案,明确演练目的、范围、步骤和保障措施等,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当对演练进行评估,并针对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相关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留有书面记录,以确保演练质量,巩固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3.3应急物资管理

企业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设施、设备、器械、人员培训等专项费用。应建立健全电力通信系统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装备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确保突发事件所需的物资装备的应急供应。通信专业管理部门应配备应急处置所需的抢修工器具、通信、交通等各类装备和电力抢险物资,保障各项应急处置措施的顺利实施。

4结语

电力通信系统应急管理应坚持事前防范为主的原则,做到居安思危,超前防范,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将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来开展。应坚持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常态和动态管理,结合于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中,在持续有效提升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水平、强化通信网络技术保障的同时,做好应付突发重大事件的准备工作,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电力通信系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规范[S].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2007-1-23.

[2]游仁敏,林礼健.电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09,7(156):24~27.

第3篇

【关键词】国防;信息化;通信系统;设计

军事准备是国家的发展的保障,部队担负着国家赋予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部队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任务越来越艰巨。如何更好的完成国家赋予的安全使命和任务,是对部队工作新的挑战,是对部队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新的要求。根据任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探讨先进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结合部队已有的通信装备,总结探讨出一套新的机动通信方案。

一、系统设计需求

1、机动途中的移动音视频传输。在部队开赴目标地域的行进过程中,通过卫星车保持车队指挥员和驻地指挥中心的音视频传输;每一辆车都载有通信基站,可实现车队之间顺畅的语音和视频传播。

2、任务现场的移动音视频传输。在任务处置现场,前方应急人员用车载摄像头或手持DV在现场拍摄高清晰录像及各种数据的同时,自动将数据发送给远方的指挥中心,并自动显示在信息中心的各种显示终端上(如PC等),使后端指挥人员在通过系统提供的语音交互通信功能实时了解前方情况的同时,还能观看到现场即时高清晰录像、监测等数据信息,从而更为精确地把握现场情况,提高远程指挥调度的效率。该系统也可用于日常的巡逻等任务。

3、无线IP语音(数据)传输。实现在固定地域可拨打部队驻地的分机号码。

二、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需求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设计中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选用先进的网络设备,使网络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2、开放性原则。网络设计及网络设备选型遵从国际标准及工业标准,使网络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所提供设备在技术上的兼容性。

3、可伸展性原则。网络设计在充分考虑当前情况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今后较长时期内业务发展的需要,留有充分的升级和扩充的可能性。充分利用现有通讯微波资源,为以后扩充到更高速率提供充分的余地。另一方面,还必须为网络规模的扩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4、安全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安全性原则,以防止来自网络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破坏。贯彻安全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设备采用的是扩频技术;提供了射频信道的加密;用户可以通过设置自己的网桥或另加独立加密设备实现更高的安全性;网络内部对资源访问的授权、认证、控制以及审计等安全措施:防止网络内部的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和破坏。

5、可靠性原则。网络系统的设计必须贯彻可靠性原则,使网络系统具有很高的可用性。可靠性原则体现在以下方面:选用技术先进、成熟高可靠性的网络设备;系统增益储备高;链路的可维护性好;

三、传输设备的选择

该系统的传输设备选用BHU 2.4G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产品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该设备采用当今最主流的微波设备、图像压缩和IP处理等多种技术,实现“4CISR”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formation)、监视(Spy)和侦察(Recon)等多种功能设计了“将无线图传技术应用在应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由于BHU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已经内置集成视频编码模块,所以不必再外接视频编码器,提供BNC、以太网口等,大大方便设备的连接。该前端设备还集成电池供电(多种供电方式),提高了设备的便携性。方便背负、车载、船载、机载。

四、机动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主要着重三个方面的应用:部队开进途中的音视频传输应用、部队在任务地域的音视频传输应用和无线语音、数据传输应用。下面对三个方面的应用方案做一详细介绍。

1、应急移动指挥系统与卫星通信系统的结合应用方案

以“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移动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2.4G无线通信技术和局域网技术为信息通信手段,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综合采用C/S、B/S体系结构,实现任务现场信息的实时传输、接收、存储管理、实现现场调度指挥功能。

微波传输系统是车辆之间保持实时网络通信的重要系统,通过车载卫星设备可实现更远距离的实时视频指挥。

各部分组成方案简介如下:1)无线局域网网络部分:由无线网桥及其配套产品组成,完成无线组网,提供最大28M传输带宽;2)视频部分:监控前端:由彩色摄象机等组成接入无线局域网;将监控录象语音数据等连接到无线网络系统中,然后传回到指挥中心,用系统的管理软件集中管理,跟指挥中心实时交互。多路图像可同时观看;3)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全向天线、内置功率放大器、馈线、及通信状态监控计算机组成,安装在车辆上。

该项目主要通过5套BHU SYSTEM 2410移动通信系统,实现移动指挥车和各车辆直接的无线通信网络搭建。为分散在不同演习车的音视频数据及时集中到指挥车提供无线宽带通信连路;指挥车通过车载卫星设备将音视频实时回传到远端的指挥中心。

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单路传输实际带宽最大可达28M,完全满足需求中传输大量数据、多路视频图像和语音的要求。

2、移动指挥车无线音视频数据组网解决方案

以“BHU SYSTEM 2410 MOBILE UNIT”移动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以2.4G无线通信技术和局域网技术为信息通信手段,以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综合采用C/S、B/S体系结构,实现事故现场信息的实时传输、接收、存储管理、实现现场调度指挥功能。

根据远程应急指挥和突发事件处置的特点,应急通信系统主要包括:

1)基于BHU SYSTEM 2410 SU的无线通讯前端系统(车载摄像头或手持DV+车载电脑+耳机麦克风,配备前方移动车,由用户自己选购);2)基于BHU SYSTEM 2410 BU的无线通讯中心端系统(配备指挥信息中心);3)基于PC的中心显示终端(可并入指挥信息中心现有显示设备,由用户自己选购);

多基站方式:一个中心点基站的带宽为54M,多个远端点连接后,带宽为共享动态分配。连接过多远端设备后,带宽会有所下降。如果想增加带宽,可通过增加中心基站设备的方法来实现。基站设备可以放置2、3、4、6个或者更多。

3、无线IP语音(数据)传输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环境:任何以BHU SYSTEM设备组建的网络中。

技术方案:通过BHU SYSTEM设备组建无线局域网,使用IP语音网关设备实现网络内的IP语音电话功能,使用O口网关与PSTN交换机连接,更可实现分机延长的功能。

实现功能:远距离传输、点对多点、IP网络电话。

所需设备:除了BHU SYSTEM外,还需要IP语音网关,实现分机延长功能则要配备O口网关和IPPBX设备。

第4篇

一、基本原则

1、各自负责与资源共享相协调原则。县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分公司作为独立的企业,按照要求做好各自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同时,建立各通信运营公司间应急通信资源的互换调度机制,在本网资源有冗余情况下,可调度给其它资源缺损的公司应急使用。

2、集中储备与分级储备相互补原则。县电信公司负责本公司全县范围内应急物资储备的计划与监督管理,并集中储备必要的应急装备与物资,确保中心城区通信应急保障和支持乡镇应急通信工作;各通信公司根据网络情况储备部分应急物资,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3、储备能力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原则。各通信公司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与水平要根据本公司通信网络及业务的情况而定,要综合考虑公司网络与业务的发展,相应调整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与数量。

二、储备目标

按照应对Ⅲ级(黄色)通信保障应急需要,各通信公司根据在网设备的0.5%要求进行光缆等物资的储备,确保中心城区和乡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保障应急通信和通信恢复工作。

三、储备任务

当前,我县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拥有各类基站(包括村通基站、小灵通基站、CDMA基站、移动与联通GSM基站)290多个,本地网光缆总长2500多公里。

各通信分公司必须备有以下资料:1:50万省、市、县级地图;各自相关业务分布图;各种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通信调度预案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通信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器材的型号、数量、存放地点等清单;相关部门(单位)及负责人联系方式。

根据储备目标,2010年各通信分公司(县公司)要储备以下应急物资:

1、电信公司:小型发电机15台;各类光缆2公里,各类别接头盒3只,各类尾纤20根、各类套管20只、各类备件20块等物资。

2、移动公司:小型油机11台;各类光缆20公里,各类别接头盒14只,各类尾纤150根、各类套管100只、各类备件25块等物资。

3、联通公司:小型油机10台;各类光缆1公里,各类子管500米。

从2011年开始每年根据网络和业务发展情况对本公司应急储备物资品种及数量进行合理调整和补充。

四、保障措施

1、建立通信应急物资储备责任制。成立县通信应急物资储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县信息中心、县电信分公司、县移动分公司、县联通分公司的分管领导组成,负责指导和协调通信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各通信公司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由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直接负责人,制定储备计划并落实。

2、强化物资储备管理。各通信公司要根据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需要,合理配置应急通信物资储备,年初要列出预算,专款专用。同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按物资管理的要求建帐立卡,建立信息化的物资储备管理体系,保障库存必需的储备物资品种与数量。

3、建立厂家供应保障机制。各通信公司要加强与物资储备相关产品生产厂家及供应商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便捷与顺畅的渠道,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迅速从多个地方调集所需的应急物资。同时,对通信设备建立完善的维护保障机制,设备发生故障,原厂家必须提供相应的维修服务,保证在短时间内修复或提供替代品。

第5篇

对于配网自动化的系统功能没有深刻的认识了解,不能准确反映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情况。技术方案不合理。对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设计方案,没有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设计,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系统效益低,许多试点规模小,能力低,缺乏规模效益。在馈线自动化方面,过分注重工作效率,忽视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缺乏根据实际情况对供电可靠性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修复方案。在配网自动化工程中,其组织实施和日常维护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则制度。部分设备和系统的性能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长时间可靠稳定工作的需求。配网自动化和配网系统等相关方面的系统缺乏集成统一性。对于以上在配电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结合相关案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引进国内外先进供电企业的标准,改革和创新建设实用型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思路和建设原则。

2配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规划建设原则

2.1建设原则

配网自动化及其通信系统在进行规划建设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的是系统的可行性、扩展性和先进性原则。根据具体施工环境,在配网自动化和通信设施建设工作中,采取灵活的通信方式。确保工程项目规模化的原则,保证项目的先进性。在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中,采取点、面相结合的方案,达到通信三遥的功能。根据明确的目标,协调建设前、后之间的规划关系。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在建设时采取适宜的通信方式,如光纤通信适宜范围广、距离远的情况。在共用电力资源时,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配电房通常不建设自身的通信系统,而是以其他方式通信,以便于日后维护工作的进行。

2.2系统的规划设计

通信系统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通信系统方案设计时,主要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持续的问题。建设主站模式,能够实现对配网系统的管理、监控、运行及维护等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收集配网运行中的信息数据并保存到主系统的数据库中。配网终端建设的采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建设中出现大范围整改的问题,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配网终端系统的建设,首要是以遥信的方式将故障信号回传到主系统工作台,减少排查时间;其次,借用遥测辅助,实现对共用变电器负荷的实时监控工作。

3规划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通信模式的选取

基于信息技术的配网管理是配网通信技术的基础,通信系统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自动化系统的完善与否。在考虑到配网实时通信对速度、安全、稳定性等的特色要求时,现阶段,可供选择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一、有线通信。如光纤通信,光纤通信具有可靠性高、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强、高代宽及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占据了配网通信方式中的主要位置,被广泛运用在生产生活中。光缆通信方式是规划、建设配网通信的基础所在,因地制宜对配网进行分布,可以进一步发展配网通信中的光缆技术,有效地提高光缆的可靠性和利用率;二、无线线通信。以公网通信为例,如CDMA、GPRS、EDGE等方式,主要有速度快、投资小、风险低、施工方便、维护简单等特点。

3.2终端设备的安装

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终端设备安装中,开关房、配电房及相关开关柜的规划和建设问题都需要考虑到。鉴于终端设备安装环境的复杂性,在对通信设备进行安装和选择时,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地形条件等具体实施。在选择电力行业的入网产品时,最好选择工业级别的产品,以保证其可靠性,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3模块的设计通信模板设计对通信系统整体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终端设备安装工作的顺利,对于无线配电设备来说,模块设计需要采取内嵌式的安装方法。在使用到相关的无线网络通信时,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所在区域内的无线网络信号是否符合要求,其次是覆盖域的大小是否在预计范围内。

4结束语

第6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县通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通信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通信市场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通信设施重复建设、建管脱节,通信企业恶性竞争、垄断经营等,严重扰乱了通信行业市场秩序,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全县通信市场规范有序发展,现就通信市场建设秩序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服务和规范通信市场建设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当前电信市场秩序的意见》和《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文件要求,县政府成立全县服务和规范通信市场建设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大力规范通信市场建设秩序,有效遏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资源共享、公平竞争,推动通信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大力规范通信设施建设

当前,我县需要规范建设的通信设施,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基站和地下弱电共同管网两大类。

(一)规范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一是基站规划。根据全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通信行业发展需要,本着“站址资源统筹共享、选址布局优化合理”的原则,组织住建、国土、规划及通信运营单位等有关单位合理规划通信基站。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通信运营单位要参与新建、改造和扩建住宅小区的规划评审,将基站设置用地及场所纳入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并与建设项目同步施工和验收。二是基站建设。根据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要求,现有的通信铁塔(通信杆)必须开放共享,不具备共享条件的采取技术改造、扩建等方式进行共享。各通信运营单位设立新基站时,要依据《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申报审批流程》(附件2),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相关申请材料,领导小组作出设台批复后,方可进行基站建设。三是基站保护。移动通信基站是重要的公共事业基础设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拆迁已投入运营的基站设施,特殊情况必须拆迁的,应当征得通信运营单位同意。各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保障基站的正常运营,维护移动通信安全。基站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遭受破坏,致使移动通信网络中断的,各单位要积极协助有关通信运营单位进行抢修,以及时恢复移动通信服务功能。

(二)规范地下弱电共同管网建设。一是建设原则。地下弱电共同管网是指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缆线、广播电视缆线和交通警察电子信号传输缆线,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统一设计、统一布设的弱电缆线埋入地下建设的共同管网。为避免重复建设和不正当竞争,地下弱电共同管网工程建设遵循由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偿使用、分步推进”的原则。二是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相关规划及用户需求,组织相关单位编制《县地下弱电共同管网专项规划》,并合理组织地下弱电共同管网的实施和建设,避免重复开挖城市道路;已完成改造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增加地下弱电共同管网;未经改造区域新增立杆或地下管网的,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实施和建设。管网建设要结合城中村改造、城区道路改造、新区建设及工业区建设逐步实施,领导小组和各通信运营单位要参与建设项目的规划评审;城市新区、工业区、新建住宅小区、新建道路等地下管网建设和入户管网设施与其他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并一次性实施到位。三是入网程序。各通信运营单位要依据《弱电共同管网入网申报审批流程》(附件3),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相关入网申请材料,领导小组作出批复后方可入网。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服务和规范通信市场建设秩序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通信市场建设秩序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通信设施建设的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负责通信市场建设秩序工作的协调调度和通信设施建设的受理工作。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调度全县通信市场建设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强化协调服务。一是做好维权服务。在通信基站的建设与保护、小区通信设施建设等维权活动中,切实维护通信企业合法权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通信企业的诉求。二是做好协调服务。建立规范的协调机制,处理好政府和企业、行业内和行业外、通信企业之间的关系;对内兼顾通信企业的利益,协商解决通信企业间的争议;对外形成共同的行业利益诉求。三是深化信息服务。开展通信行业发展专题研究,为行业规划、行业标准、管理政策提供支撑服务;推动新产品交流、通信设备展览和展销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市场服务;及时经济信息、企业管理信息,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三)健全长效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前置审批”的原则,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制定《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申报审批流程》和《弱电共同管网入网申报审批流程》,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筹集中管理,将审批手续作为通信设施规划和建设的必要前置条件,促进通信市场建设的规范有序发展。

第7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 风险评估 基本方法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信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与通信息息相关。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通信更加具有快速性与便捷性的特点,这无疑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通信工程项目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企业之间的竞争让其不得不降低利润,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这难免会在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恶性竞争。项目风险评估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项目风险评估会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通信工程项目的基本资料

(一)风险管理中遵循的四大原则

在通信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中必须遵循四大原则,这四大原则分别是全面性原则、持续性原则、主动性原则以及透明性原则。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分析时,对风险的评估要具有全面性,对各种风险的预估都要面面俱到,不管是现在已经确定的还是未知的都应该涉及到,尤其是隐性风险。此外,对风险的评估还要具有持续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持续跟进,要与项目共同进退。对于风险评估要具有主动性原则,不能以一种被动姿态,直到发生威胁才采取修补措施,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通信项目工程所涉及的利益链较长,因此在风险管理中必须实施透明性原则,这样才能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概述

项目风险管理属于项目高层次管理,具有严密的理论和体系,相对于项目管理的其他知识领域,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风险评估对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能预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风险的措施,减小了企业的经济上火=或者是名誉上的损失。风险评估不仅仅具有重要性,更具有必要性,可以说它是企业的卫士,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来避免可能会遇到的危险。风险评估是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它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运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以确定风险规律、对项目的影响程度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信息。风险评估无论是在技术还是理论基础上都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更加应该重视风险评估的有效性。

(三)风险管理的主要过程

风险管理主要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五个基本过程。风险规划是一个提前制定方案的过程,是整个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具有关键作用的一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整个风险管理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风险识别是对各个因素、环境等可能产生的项目进行分析,识别出这些因素能否会对项目的有序开展产生不良的影响。风险识别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例如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敏感性分析法及SWOT分析法等,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方法,必要时可多种方法结合。风险评估是对具有风险的因素进行整合分析,确定风险会给这个项目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二、风险评估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评估重视程度分析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管理者对通信工程项目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规避风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并实施规避风险的方案,来减少企业可能因为风险而损失的经济利益。有一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风险评估没有任何意义,企业只要做好现在在做的本职工作就不会出现风险。但造成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因素,还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风险评估的重视程度,必须将通信项目工程风险评估放在重要的位置。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仔细地分析、评估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严格按照风险管理的各个步骤,严格执行。对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整合分析,扩大风险评估范围。

(二)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影响风险评估质量的因素中,人为因素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评估过程中可能出现人为的失误,或者由于评估人员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有限,忽视了较大的风险,风险评估不具有全面性,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重视评估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其风险评估能力,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管理部门。评估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注重考虑因素的全面性,避免遗漏情况的出现,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要合理。评估人员是影响能否进行有效的规避风险的重要因素,后续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他们的工作结果为基础,因此必须重视这一环节。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通信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通信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风险评估时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风险评估有利于企业通信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有效地规避风险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如果没有这项工作,风险一旦发生,企业就承担了损失经济效益甚至更大的后果。因此,企业在管理中必须重视运用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TCP/IP协议IPX/SPX及其兼容协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成为该行业讨论的焦点问题。因此,本文将从通信协议的概念、原则和常见协议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力求提供新的思路。

1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

在计算机通信的过程中,两台计算机之间必须使用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主要是指通过信道和设备将多个不同位置的数据进行连接的通信系统,是计算机之间实现会话的必要基础。通信协议具有可靠性、有效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其本质是一种规则的体现,即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与此同时,我们认为网络协议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常常存在于其他软件中。其中,基础型协议主要用来提供网络连接的服务,是通信服务中最基础的层面;应用型协议需要针对具体的网络服务来进行选择,不属于必备协议。从组成方面来看,网络协议主要包含三个要素,即语义、语法和时序。语义主要是对协议元素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不同的协议元素对语义的规定有所差别。语法主要是将各个协议的元素进行组合,通过计算机语言表达出相对完整的内容,是对信息数据处理的结构形式。时序则是对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调整和说明。

2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中进行信息和数据传递需要坚持三大原则。即所选协议的一致性、选择高版本协议和通信协议的单一性。所选协议的一致性是指协议需要和网络结构、功能相一致。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中,网络通信协议需要对网络规模、兼容性和管理进行综合考虑。具体而言,当网络规模较小时,对网络的要求也随之较低。因此在网络配置的选择上重心在于网络速度。故,在协议的选择上以占用内存小和宽带利用率高的协议为主,常见的有:NetBEUI。反之,当网络规模较大时,网络结构也变得复杂,此时可以选择扩充性和管理性较强的协议,常见的有:TCP/IP。通信协议的单一性主要是指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离不开通信协议,常规模式下每一个网络只能选择一种通信协议。这是因为,每一个网络通信协议均会占用计算机内存,当选择协议较多时,无疑会造成内存资源的不足和浪费,从而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加大了网络管理的难度。选择高版本协议主要原因是:高版本协议的功能和性能相对较好。值得一提的是每个通信协议都有其最合适的网络环境。因此,使用者需要根据网络计算机的环境选择与之匹配的网络通信协议。

3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

3.1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TCP协议和IP协议的结合体,是最重要的两种协议。最早使用该协议的是Unix系统,并且得到了市场上大多数计算机厂商和操作系统的大力支持。在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TCP/IP协议能够提供有效地端字节传输服务。首先,传给IP层的数据流可以通过TCP分割成长度较为合适的数据段后再进行二次传输,然后根据接收端主机从IP层接收的数据包进行上传。常见的IP协议主要为IPV4协议和IPV6协议,该协议规定了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准确的数据格式,因此,在TCP/IP协议中的传输是相对严格的一个过程。与此同时,IPV6协议优于IPV4协议,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IPV6协议拥有更为广阔的地址空间,将IP地址长度从32位上升到128位;拥有更小的路由表,即IPV6协议遵循聚类原则,路由器可以在路由表中选择一条记录来代表一片子网,因此缩短了路由表的长度,进而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最后,IPV6协议协议增加了自动配置的支持功能,该功能能够使网络管理更为便利和安全,同时可以对网络层提供加密数据处理,提高了互联网安全。除此之外,TCP/IP协议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支持不同规模的网络,连接所有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麻烦和问题。即在使用其他协议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配置,可以自动的分配网络所需的必要信息,减少人工操作。而TCP/IP协议需要完成相对复杂的设置过程,即每一个节点都需要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主机名。此外,对于Windows中的TCP/IP协议而言,想要直接加入WindowsNT域只安装TCP/IP协议是无法登陆的,还需要在Windows系统上安装NetBEUI协议,从而顺利的访问其服务器的域中。

3.2IPX/SPX及其兼容协议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是由Novell公司开发的一种网络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通信协议不同的地方在于该协议较为庞大,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依旧有强大的适应性。因此,非常适合大型网络使用。与此同时,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可以通过网络地址信息来辨别身份,不需要任何其他配置,是其最大的优点。此外,IPX/SPX及其兼容协议所有的网络IP和节点IP都有内部的一个IPX地址,具有唯一性。然而,IPX属于NetWare自带的最底层的网络协议,其功能主要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负责,即仅保证传输的成功,不保证传输的正确性。而SPX主要是针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核查与处理。因此,当两种协议合并在一起的时候能够具备较强的功能,弥补其劣势。因此,使用Windows的用户可以获得NetWare服务器的相关服务,当Novell环境开始转向微软平台的时候,这两种平台将实现共存。

3.3NetBEUI协议

NetBEUI协议最大的优点在于速度快、体积小和效率高,且NetBEUI协议是微软主流产品的缺省协议。该协议主要应用于小型局域网环境中,且局域网中可以实现几百台PC机的互联。NetBIOS是NetBEUI通信协议中的一个网络接口标准,其功能是加强PC机之间的通信,而内网PC机一般不超过30个。

4结语

随着局域网的组建和发展,网络兼容性和网络规则将直接影响到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与此同时,TCP/IP协议主要用于效率高且扩展性能较强的网络,而NetBEUI通信协议比较适合小型网络。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协议主要适用于两种平台共存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因此,在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选择,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芳基.于通信顺序进程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形式化描述[J].信息系统工程,2016(2).

[2]吉逸,吴国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通信协议[J].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1(5).

[3]石全民,何辉.网络安全协议在计算机通信技术当中的作用与意义[J].中国建材科技,2015(4).

第9篇

关键词: 通信工艺设计、工艺孔洞预留、绿色机房

1、通信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1.1通信工艺设计是通信机房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

通信机房建筑是用于安装通信设备、进行通信生产的特殊建筑,其建筑层高、楼面荷载、空间布局、环境条件均不同于一般建筑。为满足通信设备安装和通信网络组织的功能需求,通信机房建筑的设计必须依照通信工艺进行。

1.2通信工艺设计的合理性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工艺布局可以提高通信机房的有效利用率并能适应通信的近远期发展;缩短通信线缆和电力电缆的距离,不仅节省材料,而且减少电能的衰耗;在满足通信设备安装高度的前提下降低层高可以明显降低建筑的造价;合理的温湿度要求有利于节省能源等等。通信工艺条件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

2、通信工艺设计的内容

2.1机房工艺布局

依照近期容量及中远期发展规划,确定不同功能通信机房的面积,根据不同机房之间的工艺流程关系,提出建筑的机房工艺布局,即各类机房布置在建筑的哪一层的哪一位置;并确定机房门的数量、尺寸、位置。

2.2工艺孔洞的预留

根据各类线缆、馈线的数量及路由,预留足够的楼板孔洞、穿墙孔洞和地下引入的管孔等,详细提出孔洞的尺寸和位置。

2.3机房荷载和净高

提出不同通信机房的楼面荷载要求和机房净高。机房净高是指通信设备安装、布线、维护操作所需要的高度。

2.4通信设备的用电负荷和市电供电分类

按近期、远期及交流、直流分别预测不同通信设备的用电负荷,提出近、远期通信设备用电的交流总功率及其中的自备发电机的保证负荷。另外,根据通信机房的重要程度,提出市电供电分类等级。

2.5环境条件的要求

不同的通信设备安装及运行对环境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照度、通风、防尘、防晒、防水淹、防静电等等。

2.6建筑装饰的要求

对不同通信机房的楼地面和墙面、天棚面层的装饰做法提出要求。

3、通信工艺设计的原则

3.1提高有效面积利用率

为便于通信设备的排列,机房平面应是完整的矩形,避免三角形或圆形等异型平面。如电梯、楼梯间、卫生间、空调间、消防钢瓶间等应布置在建筑的两侧,使机房成为完整的大空间,有利于通信设备灵活布置。

3.2工艺布局的通用性

通信工艺设计只是对机房布局进行预安排,在通信设备安装设计时还会有变化,因此不同通信专业的机房要有通用性。机房应适合不同专业、不同制式、不同厂家的设备,满足设备中远期扩容的需求,适应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在楼面荷载、机房分隔、建筑层高、内部交通等方面使机房具有互换性、通用性。

3.3通信安全

通信工艺设计的很多内容是为了保障通信安全,例如:荷载要求是保障结构安全;环境条件的要求是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的前提;提出锅炉房、油机变压器室不宜与通信机房合建的要求是为了防火;机房防水淹的要求;工艺孔洞预留的原则之一是布线安全:强弱电分开、交直流分开;还有防火、防雷、接地安全等等。

3.4经济适用

通信工艺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经济因素,必须慎之又慎。例如:提高有效面积利用率体现了经济的原则,适度预留一定面积的发展机房是确保通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多留工艺孔洞有利于布线灵活,但预留过多会增加建筑施工的难度,增加孔洞防火封堵的投资。市电引入负荷过低,不能满足通信发展的需求,过高则形成电源闲置,浪费建设投资、增加运行成本。说明经济适用是通信工艺设计的重要原则。

4、通信机房的工艺

通信机房的层高与净高,层高是建筑语汇,指相邻楼层的楼面之间的距离。通信工艺设计提出的高度要求是机房工艺净高,该净高是指通信设备安装及布线操作所需要的净高度。建筑设计必须满足此高度,建筑结构的梁板、吊顶、空调管道、消防管道等不得占用机房工艺净高。 当在同一层面设置不同净高的机房时,按较高的机房净高确定层高。

5、通信机房楼面的活荷载

通信机房楼面活荷载的标准值是根据通信设备的重量、安装排列方式、设备底面尺寸,结合建筑的结构梁、板布置等条件,按等值内力原则换算出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同一楼层中,以占面积最大的机房的活荷载值作为该层的活荷载标准值;当同层有活荷载值更大的机房时,应另行计算。采用分散供电方式时,进入机房的电源设备位置(UPS、蓄电池)应局部提高荷载标准。预留的发展机房应适用于不同通信设备,其荷载应统筹考虑。

6、通信机房工艺孔洞的预留

6.1预留工艺孔洞的依据

机房工艺孔洞是为通信线缆穿越建筑墙体、楼板而预留的孔洞,其数量、尺寸、位置,是依照机房的线缆数量、线缆路由确定的。工艺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预测不同线缆的数量,并设计线缆的合理路由。工艺孔洞的预留应遵循节约线缆、布线灵活、强弱电分设、交直流分设、防水、防火等原则。

6.2室外线缆引入

地下工艺孔洞是室外线缆引入室内的重要途径,预留不足就会影响机房的充分利用。

通信电缆、光缆通过预留的进线孔引入地下的进线室;电力电缆通过预留的管道或地沟引入室内。管孔的数量按远期发展的容量设置,充分留有余地。工艺设计的界面是:通信电缆、光缆管道至局前人孔之前,或至室外6米处;电力电缆的管道或地沟接至室外电缆沟,或至室外4米处。进线孔应有完备的防水措施。

6.3室内工艺孔洞

在机房楼内通信线缆的路径,垂直方向要经过预留的楼板洞,水平方向则经过预留的墙洞,确保通信线缆能够通达机房楼内任意地点。

室内工艺孔洞的预留应功能明确、路由清晰。设计者应预设铜缆、光缆、信号线及交、直流电缆等不同线缆的路径、数量及布线方式,从而确定工艺孔洞的数量、尺寸、位置。

机房内水平方向布线方式有下走线与上走线两种,下走线在通信设备下方的活动地板下布线,上走线利用走线架在通信设备上方布线。机房内隔墙上预留工艺墙洞的高度,前者距楼面50mm设置,后者则取决于走线架高度,一般机房用于主走线架的墙洞洞底距楼面2700mm左右,用于次走线架的墙洞洞底距楼面2400mm左右。无论下走线、上走线,都要全面预设走线的路由,由此确定工艺孔洞的位置。

7通信机房室内装修

机房室内装修标准从简,一般不做吊顶、墙裙、壁纸、玻璃隔断。应选用耐久、不起尘、非燃烧材料。机房内隔墙宜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等干作业的墙体,以利于机房远期发展拆除隔墙时,不产生粉尘。楼地面、墙面、天棚面的面层做法,应光洁、耐久、耐磨、防滑、不起尘、不燃烧。尽量采用上走线形式,不用或少用活动地板。

8 绿色通信机房几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8.1设备重量问题

设备制造商可否根据已有建筑的承载能力,开发轻型的、或重量可灵活组合的设备,以避免机房加固成为工程建设的瓶颈,设备轻型化或可灵活组合,以适应一般民用建筑承载能力的现状,将是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的有利举措。

8.2机房空调问题

许多机房的空调设备常年运转,能耗是非常可观的,降低空调能耗是机房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在晚秋、初春及整个冬季,利用室外空气经过净化引入机房,作为空气调节应该是可行的。室外空气可引入机房用于设备降温,可避免机房空调常年运行,其节能意义非同小可。

8.3机房设窗问题

为节能、防尘等原因,规范规定:对常年需要空调无人值守的电信机房不宜设窗,必要时可设双层窗、中空玻璃窗。实际上机房少量设窗是必要的。因此,提工艺条件时,不宜要求机房不设窗,而是机房应开设满足消防要求的可开启的、具备保温密封性能的少量外窗。

8.4大空间机房问题

一般情况下,电力室、测量室、市话交换机房等机房或因荷载较大、机架较高、或因工艺联系紧密,通常设计为专用机房;其他荷载、层高要求相近的通信机房可设计为大空间的通用机房,以提高机房设备安装的灵活性、通用性。专用机房的面积取决于所安装通信设备的终期容量,而通用机房一般认为面积越大越好;对于发展机房,也希望以大空间方式预留,有利于以后灵活发展。当机房采用气体灭火系统时,灭火系统防护区的划分对机房的面积是有限制的。因为气体灭火系统价格不菲,缩小防护区可有效地节省工程投资。

参考文献:

1.《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5003-2005信息产业部2006年颁部的通信行业标准

第10篇

【关键词】重庆市;电信通信工程;规划;导则

引言

我国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方式给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通信事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随着3G网络的成熟和后3G移动通信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基站等相关设施的控制要求势必需要进行调整。

1 案例介绍――重庆市电信通信工程规划导则研究

1.1 研究背景

电信通信工程规划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政策性和通信工程内容繁杂、技术性强的特点,贯彻执行国家城乡规划、电信的有关法规和方针政策,可为电信通信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和法律保证,以确保规划的质量。为加强对重庆市电信通信工程规划编制的技术指导,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结合重庆市的电信通信发展,特制订本导则。

1.2 研究问题

城市通信工程主要由电信通信、广播电视、邮政通信等三项内容组成。其中电信通信主要由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和其他通信组成。在此案例中,电信通信工程规划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电信通信工程需求量的预测,如何选择和确定预测的方法,并用其它预测方法进行补充、校核。

(2)通信局所选择及布点的要求。

(3)移动基站布局原则及布局密度要求。

(4)通信管道容量的确定及路由选择。

1.3 研究过程

在本案例中,导则研究既参考借鉴了国家和其它省市的相关规划标准,也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规划设计、科研、管理等方面意见。

1.4 研究内容

1.4.1 通信需求量的预测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以宏观预测为主,宜采用普及率法、增长率法等进行预测;详细规划阶段以微观预测为主,可根据不同性质地块指标和单位建筑面积指标等进行预测。当采用普及率法作城市固定通信终端预测和校验时,可结合城市规模、性质、作用和地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增长发展规律,综合分析预测指标选取。

注:表中城市规模分级,市域中心城市为重庆主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万州、涪陵、江津、永川、合川、黔江等5座城市;中等城市为规划人口20万-50万的城市;主城区小城镇为渝北、北碚、巴南的乡镇;市域城镇为除主城区以外的市域所有城镇。

当采用城市用地分类预测时,预测指标可参照表3与表4技术指标,结合规划用地性质和城市经济水平等实际情况及同类分析比较选取。

1.4.2 通信局所

通信局所按功能划分为核心机楼、汇聚机房与接入机房。通信局所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特点,结合网络层次进行规划布局,并与干扰源满足安全间距。

(1)核心机楼应遵循集中设置的原则,并应考虑网络的安全性。核心机楼应独立占地,除考虑机楼自身需要外,还应预留一定的发展用地,规划建筑面积应不少于30000平方米为宜。

(2)汇聚机房的设置,应考虑满足不同区域用户的通信汇聚要求,同时应保证用户均匀覆盖, 不同区域的汇聚机房设置指标见。

(3)接入机房

接接入机房的设置应考虑满足用户的通信接入要求,同时应保证对用户进行全覆盖,原则上一个小区设置一个接入机房。当一个区域预测的用户数大于4000户时,应考虑增加设置机房。入机房可依附于建筑物内,不单独占地。主接入机房建筑面积规划指标选取见。

注:以上用户规模参照固定终端的用户数。对于预测用户超过4000户的小区,应考虑增设机房。

2.4.3 移动基站

移动通信基站选址应符合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和城市景观及市容、市貌要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应满足移动通信系统在城乡区域网络覆盖和网络容量等要求。室外基站宜和区域内建筑、公用设施等合设。不同城市用地分类和各线状交通区域的基站分布密度应满足以下的要求。

2.4.4 通信管道

通信管道应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社会需求、通信网及通信技术发展等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通信管道路由的选择应考虑用户集中,路径短捷,有利用户发展。应首选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特殊情况可设在慢车道下,但不应设在快车道下。城市通信管道网规划应以城市用地规划和通信网络规划为主要依据,对管道路由和管孔容量提出要求。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商住楼通信管道容量一般按表10进行设置。

3 结语

通信工程规划本身是一个正在进行讨论和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它的发展目标是推动社会向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的智能化,即智慧城市。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对于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电信通信工程规划原则的探讨,尤其是各种场景模型的实践,仍处在积极探索和讨论之中。本次规划导则研究案例为这种场景模型在我市电信通信工程规划领域内应用提供了参考。我国社会目前快速发展,通信市场保持庞大规模,用户不断增加,通信技术发展及终端产品更新不断加快。希望重庆市电信通信工程规划导则案例的介绍能够为通信工程规划领域今后持续开展的研究工作发挥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GB/T50853-2013

第11篇

【关键词】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架构;技术原则;设计 实现

一、建设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电力通信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广西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广西电力通信网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网络,包括传输网、交换网、接入网、监控网等各专业网络。而南宁供电局作为广西电网最大的一个供电局,所辖通信设备种类数量繁多,网络结构复杂,承载业务丰富,给实际的网络运行维护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优化运维效率、有效提升运维水平等等,成为南宁供电局电力通信网系统维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建立集中化资源管理机制,同时建设面向业务和面向专业用户服务的运行维护系统才能有效改善现状。

二、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总体结构特点及技术原则

电力系统中的通信网络实际上是为电力行业所专有的,是专用的通信网络,这是与一般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系统最显著的差别。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是数据库,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也不例外。所有针对资源的查询、统计、调度方案设计、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都是通过资源管理应用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资源映像数据进行运算来实现的。电力系统拥有的通信资源可概括划分为:物理资源和空间资源两部分;资源管理系统中的“网络资源”三大基本属性,即资源的存在性,使用性和动态性,它对于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资源同样适用。建立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统一的管理平台,必须紧紧围绕网络资源以上三个基本特性。

(一)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及功能架构

基于一体化网络建模的电力通信资源管理系统对光缆、传输、接入网、数据网等系统,机房、电源环境等各类通信系统的资源数据进行管理。系统分为数据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数据层的信息通过设备网管的数据数采与人工录入等方式进入数据库,通过标准接口传送到数据服务模块进行数据交换,向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层和应用管理模块提供动态数据,向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层和应用管理模块提供动态数据。业务逻辑组件和显示控制接收客户端请求,建立业务逻辑和图形显示。应用层包括三类应用,即通信资源管理、通信运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二)建设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在建设中可以参考采用一些成熟的体系建构,同时兼容其它网管体系结构以解决标准体系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功能模块化及接口开放性是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系统除了具有根据用户要求订制的能力外,重要的一点是系统的应用功能接口应具有开放性。此外,系统的人机界面和稳定可靠性也是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象化的思想应贯穿在系统界面的设计中,界面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对系统的第一印象,影响人们对系统的使用。而为了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系统平台应具有自诊断能力,对应程序,数据库及构成管理系统的网络设备可进行自诊断,自复位功能。最后,为加强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确保电力通信网络全程全网管理规范统一,对电力通信网络资源实行全网统一命名和统一ID标识,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

三、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实现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是通过Oracle 10g构建资源数据库,进行tomcat环境部署,采用java程序对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软件开发设计。资源管理系统的各种管理功能通过软件设计的各种界面实现。拟采取的具体研究方法为:

(一)结合南宁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确定整个系统的软件架构采用数据集中、集中式建设模式,在同一平台下进行管理。为了满足软件结构的实现,需相应搭建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具体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采集服务器、交换机、正反向隔离装置等。具体配置是安装2台DELL R910,采用一主一备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的构建;安装2台DELL R710、配置LINUX Redhat 6.0 64bit操作系统运行java程序进行软件开发,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分别进行VLAN的划分和底层设备网管接入,采集机和应用服务器之间有正反向隔离装置进行数据安全隔离,系统架构是Agent采集机、客户端连接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连接数据库服务器。

(二)资源存量管理是指对通信资源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在资源管理中起着基础管理的作用,通信资源维护效率及资料的准确度对其他功能组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资源存量管理功能的成功实现,对于整个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资源存量管理模块又分成空间资源管理、物理设备管理、设备关联管理、线路走廊资源管理这几个子模块,应用java软件设计出显示界面,通过分别实现上述子模块,最终能够实现资源存量管理模块的设计。设计中应注意除了提供单个对象新建、逐个字段录入的基本操作外,资源存量管理还应提供批量导入功能,包括空间资源管理、物理设备管理、设备实体管理、设备关联管理等功能,才能保证资源维护效率、提高资料的准确度。

(三)网络管理模块是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网络管理包括SDH系统管理、PCM系统管理、电路及业务信息配置、交换网管理、数据网管理、业务网拓扑管理、动力管理、同步时钟管理、视频会议管理等,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的各种应用系统的管理都需要在网络管理模块中实现。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南宁供电局通信网络资源系统能够实现资源管理、综合监测二大功能及与相关系统互联。上线后的系统,将对通信资源管理和通信网综合监视等功能进行集中、统一的规划和整合,成为一体化、标准化、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支撑平台。系统的成功搭建,能有效提高南宁供电局的运维效率,带来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叶云,李小进.电信资源管理系统的定位与开发 2002.10

第12篇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调试;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作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底层,负责采集和存储变电站内所有电能表的用电信息并将其传输给主站为整个系统的提供原始用电信息。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性能的稳定性、下行通道的可靠性和故障处理效率决定着厂(站)终端能否稳定可靠运行。因此,终端和下行采集通道稳定可靠是整个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良好运行的基础。

一、首先应严格遵循终端的选型原则、下行通道建设原则及电能表选型原则

(一)电能量采集终端选型原则:采集终端要求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部件应有备份;采集终端与电能表之间的通信宜采用RS-485数据通信;采集终端应同时支持DL/T719-2000、IEC870-5-102、DL476-62等通信协议;采集终端应同时支持数据网络、GPRS和专线等通信方式;采集终端与电能表通信时,应支持国标(DLMS、STOM、BINMTC、EMH、SIEMENS、ABBAlpha、DL/T645-1997、DL/T645-2007)等多个厂家的电能表通信协议;采集终端应具备接受当地或远方参数下装、自诊断、远方诊断、自恢复等功能;可远程更新系统程序,排除系统故障;并可远程系统更新消息。

(二)下行通道的建设原则:为保证采集的实时性和数据的完整性,要求根据采集数据量电能表类型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接入方案。例如终端需采集33个数据量时,建议每个COM口接入DL/T645-1997、DL/T645-2007通讯规约电能表6~8只,至多不能超过10只;各电能表至485总线之间的通道应选用屏蔽双绞线为传输载体,在电磁干扰严重区域要进行屏蔽层应单端接地。各电度表屏、高压室至终端通信通道在距离小于300米且电缆沟环境良好(电缆沟无一次、二次电缆交叉区域)时应优先选用屏蔽双绞线为传输载体,做好屏蔽层的单端接地;通信通道在距离小于300米且电缆沟环境较差(电缆沟无一次、二次电缆交叉摆放)时应优先选用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的光纤为传输载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信通道可采用以屏蔽双绞线为主用通道,光纤为备用通道的原则进行建设。

(三)电能表的选型原则:电能表必须是多功能电能表(智能电能表),且具有双485通讯口。同一总线上的电能表必须具有相同的通信规约(国产电能表采用DL/T6451997或DL/T6452007);统一的通讯规约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二、在保证以上原则的情况下,厂(站)终端采集数据调试常见故障判别采用以下方法

(一)万用表法:RS-485的电气特性是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测量终端的通讯口、电能表的通讯口、总线电压的方法来判断通讯口是否完好、接线是否正确。通常情况下终端通讯口的电压为直流4V左右,国产电能表的RS485通讯口电压为直流4V,进口电能表的RS485通讯口电压一般为直流2V左右。部分电能表有两个RS485通讯口,有可能存在只有一个RS485通讯口可用的情况,此时可用万用表法进行判别。

(二)软件抄读法:采用485通讯软件、电能表维护软件等专用软件在采集终端RS485总线处进行电能表数据抄读,此法可验证接线的正确性、表地址的正确性。通过数据抄读可排除因接线、表地址错误而造成的通讯故障,从而提高了故障判别效率。建议在终端调试前可用此法进行测试,可有效的提高终端调试效率。但要注意的是运用此法进行电能表数据抄读时RS485通讯线接入的是电能表的只读485通讯口,要避免因误操作造成的电能表参数修改从而引起计量纠纷。

(三)报文分析法:通过终端上位机软件、串口助手等常用软件截获终端报文,进行报文分析。运用此法可远程进行故障判别和分析,确认故障具体类型和性质,可有效提高故障处理效率。例如:通过相应操作远程获取系统日志文件分析报文可以掌握终端下行对各个电能表的召测情况,分析系统日志文件中报文可以掌握终端上行对主站的通信情况。

三、厂(站)终端下行采集数据常见故障类别及处理方法

(一)电能表自身故障或设置原因引起故障的处理。在终端或RS485总线处查询表计数据,如果数据为空,表示表计至终端的通信出现故障,有可能是表计老化,不符合技术要求,或者查看该表计的通信地址是否正确,和所接表计端口是否对应,正负极性是否正确等。解决方法是用软件单独采集该表数据,若电能表老旧技术要求达到、无法通信及通信协议不合要求,更换电能表;若通信地址不正确重新设置地址,直到能正常采集该计量点的信息。还可能是电能表相应的参数没有设置,造成了电表寄存器没有相应的数据,终端无法在采集周期内正确抄读该表计信息,解决办法就是重新用设表软件对电能表进行参数设置。

(二)敷设RS485总线引起的故障处理。RS485总线的敷设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规范。一般每根总线要求接入6~8只电能表,至多不能超过10只,应根据现场实际把握。各电能表至485总线之间的通道应选用屏蔽双绞线为传输载体,距离不能过长,在电磁干扰严重区域通过时要求屏蔽层应单端接地,一般变电所电磁干扰强,若发现屏蔽层没有接地的应单端接地。一般电能表至485总线要经过通讯端子排,也可能因通讯端子的质量问题或者端子螺丝没有旋紧导致RS485线虚接,应对端子排逐个检查,保证正常采集电能表数据。

(三)厂(站)终端参数配置不正确或不完善引起的故障处理。厂(站)计量信息体包含20个费率电量,9个负荷数据和4个电量。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如果发现采集计量点不完整的情况,通常情况是终端在参数配置过程中,如果对应的参数选项没有选择或者参数配置过程中出现漏配的情况,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导致计量点采集数据不完整。如发现存在电能表信息采集不正确或不完整的应仔细检查终端参数的配置情况,建议发现有误应现场对参数信息重新配置。

(四)厂(站)终端自身缺陷引起的故障处理。由于终端的软硬件设计缺陷,造成终端在运行中出现假死、乱码、死机等故障,而需要重新启动终端设备或更换终端设备的故障。通常终端的硬件故障比较明显,如检查终端的运行灯、电源灯、或某一组通信模块运行一段时间后TX、RX灯均熄灭;而软件故障往往比较隐蔽,如终端的数据堆满后不再更新、终端花屏等,此类问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软件升级或更换终端设备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