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3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环保治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第三方治理的意见》,部署改革创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健全第三方治理市场。文件的出台,为环境污染治理指明了方向。
2016年3月,以区政府投入1700万购买治理服务为标志,广东佛山南海区“第三方”治污模式正式形成。政府将通过购买社会团体服务的方式,让污水废气处理、固废处理、环境工程等专业领域的环境服务队成员进入村级工业园进行摸底调研,提出量体裁衣的治理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整治提升。
“第三方”治污的缘起
2015年2月,南海区委十二届六次会议提出了“努力打造品质南海,全面提升南海长远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的任务目标。“品质南海”由经济高质、城市高品、服务高效、社会优治、环境优美、民生优享“六位一体”的任务目标构成。然而,南海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制造业具有高污染的特点,污染物排放的70%源于制造业。南海需要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但是,人少点多一直是基层环保监督管理员面临的普遍难题。以桂城街道为例,约有3100家企业,却仅有20多名环保监督员;夏冬社区有两三百家污染企业,只有5名监督员,两人一组也要三、四个月才能巡完一圈。
巡检中发现,部分企业污染治理不专业、治理设施运行成本高,大量企业没有治污能力。被抓现行的企业多由于排污量超过治污设施承载力,导致废水溢漏,污染河涌。企业也有环保意识,但存在排污技术不过关的问题,造成非主观的排污行为。政府治污陷入反复、频繁执法、强势打击的恶性循环中。随着企业主环保意识的提升,是否应该加快引入“第三方”对环境污染开展专业治理?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说:“第三方治理是将专业化环境治理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引入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可以使污染治理相对集中、减少环境治理设施的重复投资、降低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水平。”此后,南海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探索并形成了“第三方”治污的南海模式。
在系统工程中推进
南海将环境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纳入2016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区委书记梁维东亲自带队调研南海的环境治理工作。“第三方”治污不仅作为一种实践,更作为一种理念,被全面嵌套在南海环境治理的系统工程之中。
部门联动保障政策落实。2016年1月,环保和公安两部门在区环保局设立联合执法办公室,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案件调查、联合执法、共同培训等工作机制,实现数据互通和日常信息互通,以更好地打击污染犯罪行为。将公安的强制力职权纳入到环保执法体系中,执法阻力减少了,一旦遇到污染企业及企业主涉刑事违法时,联合执法可以及时控制嫌疑人,确保环保涉刑案件有效跟进,甚至可以提前介入环境涉刑案,直接立案侦查,开辟了环保执法新局面。区环保局法制科副科长王东海分析说:“在打击环境污染联合执法办公室成立后,建立了环保涉刑案件移送机制,移送标准及证据要求都规范了,环保执法效率明显提高。”“环保警察”成立一年来,办理的环境污染涉刑案、刑拘的环境污染犯罪嫌疑人快赶上过去十年的总和。
“五大体系”打开环保局面。为了打造“品质南海”,区环保局探索出“五大体系”,破解环境治理难题。这五个体系分别为尽职尽责的环保队伍保障体系、网格完善的基层环境管理体系、齐抓共管的环保监督管理体系、超市模式的环境治理服务体系和智慧环保的污染源阳光体系。与“五大体系”直接相关的环保队伍、环境服务超市的线下服务队、污染源巡查员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合同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得以实现,大大提高了基层治污的积极性和成效。区环保局环境监察分局副局长邓浩对此深有感触,“以前是划定一块区域,设定一个目标,一群人共同监管巡查。如今建立了网格完善的基层环境管理体系后,专人专责点到点地监管,工作与绩效挂钩,工作人员的监管积极性和成效都明显提升了。”
环保服务超市搭建对接平台。“全国共有9个环境集聚区,而落户南海的集聚区是唯一被命名为‘环境服务’的一个,其原因之一正是南海的环境服务市场需求大。”对于供需两旺的环境服务业,受限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对接问题,双方都是干着急。为了避免政府主导对接行为中容易产生的腐败行为,2014年,南海环保局在全国首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服务平台――环境服务超市,解决环境服务“去哪找”和“哪个好”两个关键问题。环境服务超市通过整合集聚区现有服务企业、服务技术、服务要素,实现线上网站展示交流、线下服务队洽谈交易相结合,为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提供“一站式”对接。“环保超市”成为“第三方”治污企业自我展示、提供服务的窗口。
【关键词】侧重企业类型:机械加工;铝制品熔炼;国有
1、现代企业的环保和节能现状
尽管煤炭企业现在都拥有一些环境污染方面的治理设施,可是调查才知道,多数的治理设施都存在处理量或处理效果没有满足规定的要求,有的治理设施不能正常的工作,不会进行维护环保设施等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设施消耗了巨大的资金,又阻碍了环保工作的发展。
2、目前有哪些管理创新
2.1领导重视
环保事业和别的产业不同,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是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收益,环保工作的效益体现在社会与环境效益中。而上级领导对环保事业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之道,还是为求短期政绩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道路。
由于企业领导要计划安排所有的工作,每天都很忙,所以就难免有些疏忽。而开展煤炭企业的环保工作由于时间不长,导致了企业领导重视度不高。因此,企业领导除了要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以外,还要为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只有从自身做起,环保工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与作为。
2.2环保工作人员要求发挥推动作用
作为环保工作人员,面对企业环保工作上的问题,对环保工作要变被懂为主动,变不动为能动,多和领导交流沟通,多宣传环保,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渐渐让领导了解环保工作,认识环保,理解环保,支持环保,为领导想办法解决问题,做领导的好帮手,这样将会推动环保工作被越来越被关注。
2.3要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紧扣着经济的发展,煤矿企业要让职工们体会到企业的环护工作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及给环境和经济带来的效益。企业的简单投入的环保工作转变为效益型的环保工作,这样做将使人人都产生要自觉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像有些煤矿企业把工业污水都排到了他们承包的荒山上,他们找人在荒山上开荒,种植树木,畜牧,养鱼,这样不仅减少了下岗员工的人数,还给企业的环保带来了希望,企业在经济上收到效益时,还让环保事业得到了肯定与支持,为企业带来了美好的前景。
3、怎样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企业服务
3.1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
3.1.1把好工艺选择和设备订货关
当今社会目前对环保产品还没有一个相应的准则,就市场上的一些环保产品来说,种类很多,但是专门为煤矿企业设计的环保产品却不多,有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将一些环保产品的性能夸大,更有甚者为了销售他们公司的环保产品对煤矿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贿赂。所以说煤矿企业不应该盲目的选择商家,应该根据企业本身的情况,调查了解产品的性能,效率,最好多找几家公司进行比较,比处理效果和技术含量以及运行成本与价格。如果有关于技术工艺方面的问题不懂的话还可以向环保部门或环保科研机构对有关技术工艺方面的专业问题进行咨询和请教。最后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工艺和设备。
3.1.2加强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
煤炭企业中治理污染的设施处理效果没有满足预期的理想状态与企业自身管理不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相关管理人员对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不够完善,也没有正确使用污染治理设施,对环境保护没有太强的责任感,没有高的素质等因素,造成设施大多数时候是随机或定式的工作,而且没有对治理污染的设施进行相应维修和必要的检查,所以总是机器依旧运转,污水照旧排放,相关费用照缴,没有达到治理的效果,反而还要多出钱。
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它,必须使用行政与经济相互结合的手段,加强管理人员对相关环保事物的责任感,以及遵守相关规则的自觉性。接着可以通过业务培训的方法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建议和革新活动,群策群力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3.2加强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
对环保工作来说煤炭企业体制改革不仅是个挑战,而且是个机会。对产业的构造和产品结构的研究表明, 企业能够除去一些污染比较重,消能比较高的产业和产品,重新选择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轻污染或是无污染的新产品和产业,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发展, 从治理污染逐渐向减轻污染方向发展,由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企业的负担。煤炭企业要不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加快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企业要尽量做到变废为宝,形成良性循环,进行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清洁生产,以废治废。
4、不同创新的优势和后果(图表数据对比)
合同能源管理效益分析
4.1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业主初投资将减少3050万元
4.2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在生命周期内节约6500万费用
4.3较常规空调系统可节约能源35%以上,年节约用电量20万kWh
4.4减少天然气消耗量47万m3
4.5年节能量折合标煤约30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800吨/年,4.6节约用水量约15万m3/年
4.7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专业能源服务公司将为园区提供更专业、可靠、便捷的服务
5、今后创新的发展方向
在当前以经济为基础的状态下,要做好环保工作首先要有稳定的经济投入,然后要集中治理污染的资金,在矿的安排下,一年治理一到两个污染比较严重的污染源,循序渐进的搞好煤炭环保工作,走长期持续发展的道路。
6、结论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企业要尽量做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贺廷礼,李玲,陈清林.石化企业节能方法探讨[J].节能与环保,2008年07期
[2]苗广宙.常用的压缩空气站设计[J].广东化工,2007年09期
[3]边习棉,朱银惠,李辉.精馏过程的节能途径[J].广东化工,2007年11期
[4]王新元,李桂平.催化装置低温热的回收利用[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8年12期
[5]钱新华,孙晓静,王克峰,董宏光,姚平经.基于模拟分析技术和随机搜索算法的化工过程能量集成方法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6]黎志为,莫燕丽.能量品位性的判据──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11期
[7]黎志为,苏育志,宋建华,张建华;物理化学教学引入热力学函数有效能的意义[J].广州化工,2002年04期
[8]潘永泽.甲醛生产过程热能优化的清洁生产改进[J].广州化工,2008年03期
关键词:环保部门;污染治理;发挥;服务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should play a good service role in enterprises in pollution control, matters and how to provide services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service are describe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pollution control; play; service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我国环保法规定,所有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都要治理,企业是治理污染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环保部门在其中无所作为、无足轻重,相反企业治理能否成功,环保部门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环保部门除依据国家政策下达治理任务、督促企业治理外,还应积极为企业治理提供服务。
1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必要性
虽然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但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对污染治理是外行,有些甚至根本不懂,即使真想搞好也不知道怎么办。而污染治理又是新兴产业,治理公司良莠不齐,如果没有环保部门的帮助,企业很容易走弯路,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案例是很多的。如一淀粉厂的玉米浸泡废水原来采用三效浓缩处理,后来企业觉得消耗蒸汽太多,费用高,就轻信一治理公司的话,建设生化治理设施,环保局知道后告诉企业,浸泡废水硫酸根浓度太高,生化处理不行。但企业不听,我行我素,结果投资200余万元建起的污水处理设施成了一堆废铁,最后还得用老方法。有的治理公司利用企业贪图便宜的心理,降价竞争,中标后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低劣,或者采取“钓鱼”手法,在建设过程中找理由要求追加投资,企业为按期达标避免停产治理,只好照办,不但没省钱,反而多花了不少冤枉钱。由此可见,企业的污染治理迫切需要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服务。
2环保部门服务企业污染治理的内容
2.1确定企业的实际排污情况
要想治理污染,首先要确定企业的实际排污情况,既要摸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要摸清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进行全面治理。现在企业往往只重视主要污染物的治理,而忽视其它污染物,导致不能全面达标,还得改造。另外有些物质虽不是污染排放标准中的控制项目,但会影响治理效果,因此对它们的种类和数量也要摸清。一般企业不可能对所有污染物及影响物质进行全面测定,要摸清真实排放情况,只有通过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但企业为保守技术秘密,不愿把工艺告诉治理公司,因此环保部门应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环保法规定,企业有向环保部门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的义务)和企业对自己的信任,对生产工艺进行全面审查,根据物料衡算发现污染物及相关影响物质。例如我县一家油脂厂废水治理时,开始治理公司根据企业提供的排污情况设计了“厌氧+好氧”处理方法,但我们在审查企业工艺时发现生产中投加了许多硫酸,就建议对废水中的硫酸根进行检测,结果确实浓度较高。硫酸根虽然不是污水排放标准的控制项目,但它会严重抑制微生物尤其是厌氧菌的活性。我们将这一情况通知了治理公司,他们对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
2.2制定标书
污染治理有自身特点,因此标书也有其特殊性,除了具有一般工程标书内容外,我们建议企业尽可能写明所有能够影响治理工艺、造价和运行费用的因素,如企业电费、人员工资、地质结构、生产的连续性、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等。最好还要把当地已建治理工程的经验教训告知治理公司,例如一企业在治理污水时,我们了解到由于当地水质的原因,附近另一企业处理设施结垢严重,我们建议企业将这一情况写进标书,治理公司采取了相应的防垢除垢措施。另外验收要求除达到排放标准外,还可增加保证稳定达标的其他内容。例如我们在帮助一淀粉厂起草标书时,考虑到处理淀粉废水的关键是厌氧,而要维持高效稳定的处理效果,必须实现污泥颗粒化,为此标书要求治理工程不但要达标,还要厌氧污泥颗粒化。现在这个淀粉厂污水处理项目的厌氧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出水非常好,运行很稳定。
2.3治理方案评审论证
治理方案是工程成功的关键。为了选择好的治理方案,环保部门应帮助企业组织好专家评审论证,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选择专家应坚持以下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现在有些企业喜欢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里请专家,这样的专家往往理论水平高而实践经验欠缺,有些在实验室很好的工艺在实际工程中并不一定成功,(例如硫酸根还原成硫在实验室效果很好,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没有成功的。)因此还要聘请一些从事实际工程的专家,比如环境工程设计院、治理公司(未参加投标的)的技术人员。(2)专业对口原则。选择专家不要只看他的学历、官衔、职称,更要看他研究的专业是否与我们要选用治理工艺对口,否则专家论证就起不到实质性作用。例如前面提到的淀粉厂招标时,原来企业拟定了三名职位高、名气大的专家,但我们了解到其中有两位专家专业不对口(一位是研究水处理药剂的,另一位是搞给排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的),就建议企业换掉他们,另请了两位厌氧处理专家,评审效果非常好。(3)回避原则。专家只有公平公正,评审才能成功,因此应避免选用与投标公司有关系(如同学、师生、同乡等)的专家。另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坚持地域回避,即不选用来自与治理公司同一地方的专家,因为专家和当地的治理公司往往关系密切,有的甚至是公司的技术顾问,如果选用这样的专家,评审就很难保证公正了。
2.4项目考察
通过评审论证,专家组确定几家工艺科学、参数合理的公司供业主考察。现在各企业保卫制度严格,业主自己去往往不让进门。“天下环保是一家”,环保部门应积极帮助企业联系当地环保局进行考察,考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选择与企业治理工艺相同或相近的工程进行考察,最好生产工艺也相同,这样才具有较强的可比性;(2)考察的工程和时间事先不要让治理公司知道,以免他们做手脚;(3)要向当地环保局和企业多方了解工程、设备运行情况及治理公司的诚信程度和售后服务,不要只听一面之辞;(4)不要单纯看治理是否达标,更要了解达标的原因。我们在陪同淀粉厂考察时发现有两家公司淀粉废水治理工程达标,其中一家厌氧污泥颗粒化,好氧兼有脱氮除磷功能,而且不用投加药剂,运行费用低。而另一家厌氧罐内全是絮状污泥,去除率低且运行不稳定,之所以达标是因为企业的实际排水量只有设计能力的一半,而且在处理过程中还需投加大量药剂。通过分析两个工程达标原因,孰优孰劣就显而易见了。
2.5核算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企业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易被蒙蔽的地方。治理公司做手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土建报价,二是材料、设备以次充好。现在治理工程土建部分一般由企业负责,这样可节省土建费用,但有些治理公司为了降低总投资,故意压低土建造价。为此我们帮助企业按照当地实际工程价格核算各治理公司的土建费用,对主要材料和设备指定规格、型号甚至生产厂家,让治理公司重新报价,然后再计算各公司的工程总投资,这样就避免了价格欺诈。
2.6信誉担保
现在企业与治理公司在签订合同时最容易出现争执的是付款方式。治理公司担心验收后企业不付钱,往往要求验收前把款基本付清,而企业担心花了钱治理不达标,验收前不愿多付钱。为解决矛盾,我们应双方要求,采取“信誉担保”措施,即企业将工程款交到环保局代为保管,然后环保局根据治理进度分批支付治理公司(验收前付款不超过50%)。这样不但解决了双方的后顾之忧,而且由于治理公司对回款放心,还会降低报价,为企业节省投资。
2.7调解双方之间的矛盾
合同签的再详细也会有疏漏,双方难免出现纠纷,环保部门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优势,积极协调双方按照公正公平、互谅互让的原则化解矛盾,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环保部门为企业污染治理服务应注意的事项
3.1认清自己职责,不要越位。
治理污染是企业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环保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督促治理,服务必须应企业的要求,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选择治理公司的决定权在企业,环保部门不能越俎代庖,为企业指定治理单位,也不能利用自己的行政职能刁难企业,干扰企业对治理公司的选择。为企业提供治理意见也要出于公心,不要夹带个人私利和感情。
3.2环保工作人员不要参加评审专家组。
环保部门可以帮助企业组织专家论证,并为专家提供需要的各种资料,但不要安排工作人员进入专家组。因为专家组成员对评审结果负有直接责任,如果环保部门派人参加,那就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利于公正执法,而且也会干扰专家评审的独立性。
3.3公平对待治理双方。
环保部门只有公平公正地对待企业和治理公司,才能建立双方对自己的信任,协调解决他们的矛盾,更好地为企业治理服务。在调解时既要防止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偏袒当地企业,也不能利用企业不懂技术,联合治理公司蒙蔽企业。
关键词:环保信息化环境治理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蒸汽机研发之后,人类开启了一条新的能源利用之路。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世界性联系进程逐渐加快,伴随着殖民主义者的世界略活动,“工业”“能源”等新型的发展理念开始在世界范围中普及开来。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军事需求推动,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农业生产为辅的机器生产模式渐渐在世界各国得到巩固。虽然人类社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地发展,经济增长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伴随着能源开采、新燃料的使用、以及新型化学成分的生产和使用,一些环境问题渐渐凸现出来,不但成为了阻碍人类发展的绊脚石,甚至于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温室效益、酸雨、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物,就犹如一个个切除不尽的毒瘤,牢牢地依附在地球的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出: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手段,一方面对已有的环境问题进行遏制和治理,另一方面要防患于未然,将尚在酝酿中的环境问题扼杀在摇篮中。环境问题是变化发展的,要对其做到防治结合,就必须要运用发展的眼观对其进行审视,采用动态的手段对环境进行检测和了解。
(一)加强信息化环境治理基本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和预防,就必须要先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先进环境问题治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作为环境问题的主管部门,应当贯彻“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谐发展”等科学精要,让监管者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发挥组织、部门人员的团队作用,参考社会现实和国家政策,制定出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防治方针,以强制力来约束社会生产生活。企业要注重发挥其主人翁地位,将环保理念贯穿于原料采集、生产加工、产品包装、销售、售后服务等所有生产经营环节中去,并能够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积极思考如何进行环境问题的预防和治理,社会各层应当普遍推广环保意识,如:绿色消费观念等,从市场需求上进行环保导向,对企业生产以及政府监督行为进行再监督。
其次,要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要优化专业院校的课程教学,立足于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对人才“实用性”的需求,在不断向环境类专业学生传输环保知识,树立其环境保护意识之外,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问题的能力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已参加工作的人员进行“再教育”,通过定期举办环保经验交流会,加强环保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对环保工作网络进行补充;通过鼓励和组织工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不断加强其环保素质和技能技巧。
最后,要健全环保信息化设备,以硬件设施为物质保障。比如: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的删选、升级和使用,百叶箱、实验室等的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一是要对施工队伍进行严格把关,充分考察施工队伍的专业素质,保障建设质量;二是要保证选材的科学水平,避免设备设施建成后不能投入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三是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并且要
(二)实行信息化管理
监测工作在环境保护中和环境治理工作中十分重要,优质的环境监测工作是保障环境问题防治工作效果提升的关键环节。第一,要建立起信息化的网络,运用多手段、多线路连接的方式,进行环境信息的收集。同时信息化网络的建立,还能够使环境治理工作中的指令能够及时下达,并传送到目的地,而反馈信息也能够及时地被传输到治理者手中。第二,资金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因此,要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财务管理,并且在管理过程中要应当树立绿色管理的观念,既要保障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又要为其他工作预留空间。
(三)环境治理信息化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环境保护信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管理尚未理顺,信息管理机构建设有待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区域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大大落后于环境管理的需要,上下级之间、管理部门和公众之间信息交互手段落后,环境数据多分散于不同的业务管理部门,形成多个“信息孤岛”。条块分割式的管理造成数出多门,无法有效整合成多个独立运行的系统,而且重复建设情况严重,造成很大的浪费。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低,无法充分满足环境管理与决策支持服务的需要,信息部门在全局的工作中未能发挥重要作用等等。运用信息化理念开展环境治理工作,需要各个工作部门、各个共作人员进行积极配合,在部门和人力资源的有机调和之下才能发挥出人力的最大功效,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
(四)总结
总而言之,环境问题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产物,对人类健康和发展有着严重的不利影响。要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治理,就要运用适合当前社会生产技术水平的科学手段,在变化的环境中去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发展趋势等,在高效、快速的监督和信息反馈保障之下,研究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案,还地球和人类一个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玉庆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信息化建设2006
一、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机理
作为重要环境治理主体的政府主要是通过直接环境管制来实施环境治理。政府直接环境管制采用的主要政策手段有禁令、罚款、制订标准、许可证与限额或数量控制等。在我国,就污染防治而言,利用政府机制实施环境治理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有事前的环境污染控制手段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三同时”制度。事中的环境污染控制手段主要是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与达标排放制度。事后的环境污染控制手段主要有强制性的关、停、并、转制度及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等。环境治理的政府机制,是以“仁慈政府”为假设,以政府追求社会利益极大化为前提,通过政府制订环境政策,依靠行政强制实施环境治理。虽然环境治理的政府机制中也有对环境污染者施以罚款,有时甚至是严厉的经济处罚,但它与环境市场机制中的罚款明显不同。环境治理的政府机制中实施经济处罚是将污染者的减排决策权收归政府部门统一行使,而污染者无权选择减排手段。也就是说,为实行既定的减排目标,当有多个减排手段可使用,而每种减排手段的成本费用又不同时,企业究竟应采用哪种减排手段,是取决于政府而非企业。政府只规定了企业单位产量的最大污染排放量,而不是具体规定企业所采用减排手段,因而限制了在一定范围内企业选择减排手段的自由。即使企业能够以更经济的减排方式达到同样的减排量,也必须使用政府规定的减排手段,否则会招致政府罚款。由于政策手段的强制性,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机制,可以直接规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直接控制污染者的行为,更易于确定污染排放总量。所以,利用政府机制实施环境治理,它对于环境污染控制的结果具有确定性。另外,环境治理中的政府机制,还简化了污染监控。因此,一定范围内环境治理的政府机制能够比较灵活地应对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
二、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有效性的制度分析
通过剖析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政府自身的利益倾向及政府制定、实施的环境政策工具,都会影响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性。而决定或影响政府自身的利益倾向与实施的环境政策工具,既与民主、法制等制度构架及财政分权体制有关,也与环境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人的有效理性及信息是否完备等有关。当然,政府内部的科层环保体制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1.环境治理中政府治理机制绩效的影响因素
在环境治理的政府机制中,政府是最重要的环境治理主体。而政府是由多层级的不同职能部门组成的。政府的环境政策是由不同的部门或不同的政府人员制定、执行的。公共选择理论的相关研究表明,政府部门或政府雇员他们同样也是理性的经济人,是机会主义者,他们也有其自身的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雇员并不必然总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是以部门利益最大化或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与市场机制一样,在环境治理中,政府机制同样也会表现出“政府失灵”。就我国而言,在现行的民主法制体制与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政府失灵”,可能表现为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低效或严重失效。在现行的民主法制体制下,由于环境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都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社会公众难以对环境政策的执行部门或执行人员进行执法监督。环境政策的执行部门或执行人员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为获取个人利益,实施机会主义行为,钻环境政策空子,与排污企业合谋,放松污染企业的环境规制。尽管存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内部监督,社会大众与新闻媒体对环境政策执法的外部监督,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信息不充分,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会存在信息失真,从而导致上下政府之间的内部监督失效。就环境政策执法的外部监督而言,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环境检测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环境政策是否被如实执行,社会大众无从得知。环境政策执法部门有可能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及专业知识优势,与污染企业合谋,从而放松对企业的环境规制。另外,法制的不完备,也会为企业环境污染留下空间。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受害人对污染企业的控告需要原告举证,证明其受害与污染企业存在直接的联系。对于企业环境污染造成的环境损害,受害人存在举证困难,这导致法律对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约束低效,从而削弱了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在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通过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标往往会让位于环境保护目标。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较小,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全国总财政支出比重较大,尽管有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但地方政府每年还是存在较大的财政收支缺口。在我国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增值税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各地方政府为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会大力发展石化、能源、钢铁等重工业。而石化、能源、钢铁等属于环境污染较严重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由于地方政府与这些企业存在利益的一致性,所以在环境政策的执行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往往会放松对该类企业的环境规制,如降低环境规制标准、减少罚款、任意扩大排放指标等。例如,2011年6月渤海湾康菲漏油事件,最后只对康菲公司罚款20万元。另外,石化、能源、钢铁等重工业企业规模大、实力强,有较强的影响能力,由于利益的一致性,这些重工业企业往往会形成利益集团,通过政治游说影响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或通过邀请地方政府官员担任公司董事或管理顾问等形式“俘获地方政府”,从而使地方政府放松对其环境规制。即使环境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不出现政企合谋,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与信息的不对称,同样会导致环境治理中政府机制失效或低效。环境政策的制定具有超前性,环境政策具有稳定性,环境政策一旦制定,不会轻易改变。在制定环境政策时,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不可能对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作出详细而又明确的规定,也不可能对事后可能出现的违规污染作出充分预计,在环境政策的监管之外总有些污染行为存在,而且不受环境政策监管。
2.科层环保管理体制在环境治理中的内在冲突
利用政府机制实施环境治理,并不是单一依靠某一个政府部门,而是涉及到众多的政府职能部门,通过众多政府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来完成的。所以,环保体制是影响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有效性的重要体制因素。如同马克思.韦伯所言,与市场组织不同,现行的政府组织是建立在分工及专业化基础之上的,依靠行政权威而非市场机制来维持运转的行政等级体系。这种行政等级体系一方面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与高度专业化分工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端。就环保体制而言,这种弊端就是因专业化分工造成了环保相关部门职能的内在冲突。就中央政府而言,在环境治理方面,除了环保部外,还涉及到财政部、建设部、林业局、水利部、气象局、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卫生部、科技部及国家海洋局等。部门之间的高度专业性分工,造成了环保部门之间职能的内在冲突。我国各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设置,基本上都是与中央政府对口。在地方政府内部,同样存在环保相关职能部门的内在冲突。以中央政府为例,环保相关职能部门的内在冲突。具有环境管理职能的部门拥有环境监督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其中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审批权,对环境管理部门有较强的激励功能。由于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具有“理性经济人”的特质,在行使职能过程中表现出逐利性。内部职能的相互冲突导致各级环保职能部门愿意经常使用一些获利的审批性职能,而放弃环境监控职能。就地方的环保部门而言,尽管实行垂直管理,但其经费来源是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其人事安排是由地方政府控制。而地方政府要增加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往往会向地方环保部门施压,基于自身部门利益的考虑,地方环保部门也往往会放松对企业的环境规制,甚至利用本部门的环境监管职权获利。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与统一管理。当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涉及到众多的政府职能部门时,其主要弊端就是职责不明确,部门间信息传递失真、沟通不畅,容易造成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当有利益时,各部门相互争抢,当涉及到担责时,相互推脱。现实中“八龙治不好一水”就是这种科层环保体制低效的体现。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涉及众多政府部门,在政府行政信息不透明,政府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缺失,法制不健全的条件下,这种多次级的科层环保体制并不能有效实施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国外环保体制改革的趋势是在高度专业分工的基础上,成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同时加大对环保部门的外部监督。
三、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有效的作用条件
环境治理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需要政府的参与。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也会出现“政府失灵”。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性,依赖于一系列的约束条件。当这些条件不具备时,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第一,利用政府机制实施环境治理,首先要求政府是责任型的政府。所谓环境治理过程中的责任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对社会公众负责,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政府能够识别、预警、防范环境责任事故,有效执行环境政策。在环境治理政策实施方面,要求政府有充足的环境政策工具,灵活、有效防控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第二,利用政府机制实施环境治理,要求政府对经济主体的污染行为有充分完备的信息。政府部门只有掌握充分的信息,才能对污染者的产品与生产工艺制定污染指标,规定所有行业中的每个企业、每个消费者的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方式。同时也要求环境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成本较低,否则会影响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效果。但是,实际上,环境政策的制订与执行成本可能并不低,政府也不可能拥有完备的信息。就政策成本而言,由于不同的企业或不同的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为其量身定做污染控制手段与减排量,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显然,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加大政策制定成本。就信息而言,政府与企业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污染企业不向政府部门透露真实的污染信息对其更有利,政府部门难以准确获取有关污染排放量与污染控制成本方面的充分信息。因此,高昂的成本与不充分的信息降低了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性。第三,健全的民主制度与完善的法制体系,是利用政府机制实施环境有效治理的制度保障。正如制度经济学家所言,如其说是政府的失灵,不如说是制度的失灵。针对环境治理中政府机制的失灵,同样需要完善民主法制体系。人的利已本性并不非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政府工作人员在政治市场上与经济市场上并无二至。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与完善的法制体系,强化对政府自利行为的制度约束。防范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利用其拥有的行政资源优势谋利。第四,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财政分权体制,是增强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有效性的重要条件。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决定了地方财政必然存在收支缺口。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是导致地方政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高能耗、高污染型重工业的诱因。所以,财政分权体制影响着政府机制在环境治理中的有效性。因此,建立健全财政分权体制,保障财权与事权对称是提高利用政府机制实施环境治理有效性的改革方向。第五,公开、透明的政府运行机制与有效的信息获取机制,是克服政府环境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信息不对称,同时也是减少政府环境执法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有效途径。另外,是否存在统一的协调机构与足够的权威,化解环保部门之间内部职能冲突,并实施政府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是影响政府机制在环境治
关键词: 高分子专业 《环境保护》课程 改革措施
全世界高分子材料年产量不断上升,废弃物相应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高分子材料的污染包括生产高分子材料过程中引起的污染,以及高分子废弃物引起的污染。前者比如:在泡沫塑料生产中如果采用氟氯烃做发泡剂,气化的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后者比如:包装材料、塑料膜和管材、建筑塑料、电器塑料及医用塑料等材料的废弃物由于不容易降解或有毒性,对土壤、水源和大气等都造成污染。
但高分子材料同时也可用于环境保护,比如:在水处理方面可以制造水处理设施、离子交换树脂及离子膜等,在废气处理方面可以制成抗菌网等净化材料,在噪声控制方面可以制成消音材料。
所以,高分子材料对于环境保护起到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正确利用这种材料就显得至观重要。高分子专业的教师尤其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对于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工作,本专业系提出了如下改革措施。
一、精选组织教材内容
本课程所选教材是刘天齐主编的《环境保护》,课程内容全面丰富,主要分为环保基础知识、各类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环境标准及环境保护法等内容。针对本专业特点,专业系挑选了前三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讲授,着重介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水、大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各类污染的产生机理、治理方法、国内外最新治污技术和设备等内容。另外还对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保法规等内容进行简单介绍,通过合理分配教学时数,使学生学起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样就能利用有限的教学时数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并学以致用,适应工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还特别补充了一些从网络、报纸和杂志上能反映当时环境现状的文字和影像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特别注重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如在讲固体废弃物污染一章时,介绍什么是高分子废弃物引起的“白色污染”,让大家寻找日常生活中的“白色垃圾”,询问这些污染物产生污染的原因、途径及危害,让学生思考治理途径。此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因为与其所学专业有关,所以会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大家提出各自的见解,发言踊跃。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治理方法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筛选综合治理的最佳途径,这样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这样的启发讨论,使学生温故知新、学以致用,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还组织学生进行专项讨论。如现在的家庭装修热中,要注意哪些室内环境污染?其中有哪些又是因高分子材料引起的污染,如何避免呢?这些问题的讨论都使学生受益匪浅。课堂讨论气氛热烈,教与学更加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三、在其它教学过程中穿插环保知识
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既要强化素质教育,又要拓宽知识面,这样可以考虑将环保教学的一些内容融入到其它学科的教学之中,高分子专业系的另外一些专业课,比如《高分子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塑料成型模具》等,在教学过程中就可对生产或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污染产生机理、治理方法等作适当介绍,对常用及最新的环保设备也可作部分介绍。
例如,教师在讲授《高分子合成工艺学》时,除了讲解各类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工艺过程及工艺设备等内容外,还应该向学生介绍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两面性,即有可能在合成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对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负面影响,穿插介绍各工艺的循环利用及废物处理的过程,并加入废旧高分子材料资源利用等内容,这些应用实例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灌输了环保知识。这样既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增加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又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阶段将环保现场教学穿插其中,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和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加深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教学趣味性。
在实验教学上,可以考虑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引进应用新实验技术,更新实验内容,选用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试剂和反应,实验微型化、系列化研究等手段,推进高分子专业的实验向“绿色化”方向进行改革。从点滴入手,不断研究、发现和探索绿色反应及条件,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和环保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这样,学生不仅会对实验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切身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意义。
四、改进考试方法,巩固教学效果
在考试方法上,常规的闭卷考试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背诵一些基础概念,但考试过后可能会遗忘掉很多内容,教学效果并不能体现出来。我们采取开卷形式,内容灵活多样,包括用大作业检查课堂教学内容掌握情况;作社会调查,提出环保治理方案或无污染生产方案;设计出新型环保设备,等等,既能考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他们对文化课的学习,又能使他们学以致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综合运用所学各科知识,提出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体会
通过对《环境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可知,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必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应该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教与学要协调一致,相互促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不断提高。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也越发显示出其必要性与紧迫性,广大高校教师应该把握一切传授知识的机会,将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天齐,黄小林,邢连壁等.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环保设备工程;培养方案;教材;新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76-03
《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民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素质的关键”,环境高等教育则是各层次环境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将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环境学科是一门交叉性特别强的学科,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而不断扩展和加强。环保产业近三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部分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发达国家占据着全球环保产业市场的90%以上[1],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正向深度化、尖端化方面发展,产品不断向普及化、标准化、成套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环保设备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我国环保设备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国内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近几十年我国环保设备行业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壮大,为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环保设备设计制造体系,能够生产制造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噪声振动控制装置及环境监测仪等6大类2500多种产品;拥有20000多家制造企业,年产值6000亿元[2],我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则在15%以上,远高于全球环保产业以每年7.5%的增长速度[1]。但我国环保设备产业也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制造水平低下等等问题,基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以及对环保设备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环保设备工程本科专业就在国家决定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等一系列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为了建设好环保设备工程新专业,中国环境出版社组织的“2013年首届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方向)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研讨会”于2013年9月1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召开,目前获批了该新专业的9所院校均有代表参加。湘潭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核准新增环保设备工程本科专业的二所高校之一,2011年即在全国率先招收了本科生。作为一个新设专业,构建科学合理、可执行性强的培养方案,并进行相应的教材体系建设是环保设备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现以湘潭大学为例,探讨下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构建的思路与想法,供兄弟院校参考。
一、专业定位
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应以我国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为立足点,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目标。教学内容上则应以化工设备与机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优化与开发为教学和研究对象,它建立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之上,如图1所示,既是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延伸,也体现出因为科技、社会的发展而展现出来的新型应用关系,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侧重于环境保护工艺与污染治理原理,而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应侧重于“设备”,该专业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既了解环保工艺、原理,又懂设备设计、制造、优化等,填补人才需求结构的空白。
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具有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3]。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与相关的专业有着深层的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因而,我们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掌握系统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及机械原理、设计、制造交叉学科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环境保护和机械装备原理、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在环境保护领域既能够胜任环保设备及工程的设计、组织施工、调试和技术改进等方面工作,又能够从事环保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二、培养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
1.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培养的原则。把握“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主线,坚持“育人”的核心地位,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环保设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并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后劲。总之,就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2.借鉴国内外通用标准与学校优势学科相结合,凸显特色。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传承、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既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类似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研究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基本要求,学习借鉴其先进合理的课程标准,主动适应国际互认要求,并将行业专业标准作为方案制定的依据,又传承我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与学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提升培养质量。环保设备覆盖面广,涉及专业门类多,一个学校的资源配置不可能面面俱到。为奠定环保设备工程人才的专业基础,湘潭大学确定以环境工程、机械工程与化学工程优势学科(均为湖南省的重点学科)为依托,培养知识与能力结构有效汲取该三个专业精髓的环保设备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还考虑了为各类精英人才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将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相结合,为各类拔尖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预留接口。
3.夯实理论基础,突出实践。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方案构建也必须符合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重视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方案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达到了总学分的30%。同时,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和创新,注重实验项目的优化和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还设置了企业课程,增强就业学生对用人单位的适应性;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确保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和质量。
4.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模式构建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搭建学生自主研学平台,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结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发展后劲。结合专业特色,引入了创新创业训练共4个学分,制订了详细的创新创业训练学分实施细则。
5.兼顾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术深造的需求。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应用性很强,在学术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空间也很广阔,学生仍然可以攻读研究生实现学术深造,鉴于该专业交叉性强、学科跨度大,兼顾学生兴趣可能偏向环境或者机械,课程结构与课时设置都做了相应的安排。
三、培养方案架构
我们希望卓越的环保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系统的思维方法,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开阔的专业视野,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工程美感。基于此,我们在对口用人单位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制订了培养方案。
1.课程设置模块。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集中实践环节等5个部分,其具体构成及建议学分具体如表1所示。
2.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由公共基础A类课程、公共基础B类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三部分组成,课程设置旨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共基础A类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就业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等面向全校学生统一开设、统一要求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采取集中授课与各学期时事报告讲座形式进行,讲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时事政策。公共基础B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Ⅰ)、大学物理(Ⅱ)、大学物理实验,虽然高等数学(Ⅱ)已能满足环保设备工程专业的就业和环境工程学科考研需求,鉴于会有学生报考机械学科攻读研究生,故本专业学习高等数学(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旨在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大学文化,推进大学文化整体育人。课程分为公民教育、人文社科、科学技术、艺术审美和湖湘文化等5个模块,由学校设置指导性课程。学生至少需要修读6个学分方可毕业,所选课程需涵盖3个以上(含3个)模块,其中艺术审美类课程至少要修读2个学分。
3.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了学科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该模块的主要课程为:线性代数、现代工程图学(上)、现代工程图学(下)、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计算机制图(双语)、大学化学、工程力学Ⅲ、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控制理论基础、化工原理Ⅲ1-2、化工原理实验。
4.专业主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是专业知识的载体和主渠道,是本专业必须修读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培养。充分发挥本专业的优势和特色,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精心设置了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学Ⅰ(固废、噪声)、环境工程学Ⅱ(水部分)、环境工程学Ⅲ(气部分)、过程装备力学基础、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含反应工程与生物反应器基础)。
5.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进一步深化、拓宽专业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增加学生就业适应性。该类课程按照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服务面向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着眼于社会需要,体现模块化、小型化、多样化,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其中创新创业训练是学生参加课外科研能力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文化体育等活动,并取得创新成果的反映。
6.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指各专业集中安排的实践环节,不含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军训、实习、社会调查、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如表3所示。
7.学时学分。本专业学生修满177学分即可毕业,总体上学生学业负担不重,其中必修课123学分,选修课26学分(包括文化素质教育课程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8学分。
四、教材体系构想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媒介,是实现培养计划的重要手段,鉴于该专业与现有的环境工程、机械工程人才功能培养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教学效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建立该战略新专业特有的教材体系十分必要,围绕图1与图2的关系,我们提出了表4所示的教材体系架构。基于既定的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涉及的“环境工程学”与“环保设备设计”等课程,目前虽能借助相关的教材开课,但适用性和针对性均不够好,需要围绕环保设备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量身定制教材。
五、结语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对社会需求与教育教学大环境的了解与掌握又对培养方案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在发展,需求也在变化,培养方案的建设与完善也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在兄弟院校的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制定出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培养方案,共同把环保设备工程这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建设好,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燕合.大力开发先进环保仪器设备推动我国环保产业发展[J].中国设备工程,2007,(12).
[2]刘晶.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24(5).
[3]解清杰,赵如金,刘宏,储金宇.环保设备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江苏大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
在全国统计的523条河流中,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较重污染。全国有2400公里的河流因污染而鱼虾绝迹。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有26.3%富营养化。生活用水质量不佳,有55%的重点城镇水源地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有29%的人饮用不洁水。经调查,我国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
废水直排是造成水污染的直接原因,全国每年废水排放量约400亿吨,大约有80%的污水没有处理和处理不达标直接排向江河湖海,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水环境。据专家分析,1吨污水能污染20吨清水。保护水体,控制废水排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严重任务。为此,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知识经济给环境保护带来机遇
知识经济时代革新了大规模能耗、物耗的传统生产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的排放将大幅度削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实现废物的“零排放”。同时,生产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将大幅度降低社会物质流的密度与频数,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知识经济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在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全面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合理、高效、综合地利用和开发资源,清洁工艺、清洁生产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以及有益于环境的高技术产业等的产值将全面超过汽车、石油化工、家电、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污染将大大降低,环境压力将大大减轻。此外,知识经济的劳动力结构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有很大改变,从业人员知识层次高,属于智能型劳动力,这就有利于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的增强和提高,有利于自觉地规范环境行为,参与环境保护。
二、环境保护的市场化之路
环境保护市场化,就是要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环境保护过多地依赖政府,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局面。要遵循经济规律,建立环境保护的宏观政策调控体系,寻求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方式,利用市场作用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环境职能。在市场的引导下,使环境保护活动成为社会公众自觉参与、自我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行为,逐步走上产业发展的道路。
长期以来,环境污染治理的一条原则就是“谁污染谁治理”,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得到的。如污染甚为严重的乡镇企业,受自身规模、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每个企业都能建设污染治理设来处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企业负担过重,运行也不经济。但其污染和破坏了环境,是一定要承担责任,也一定要有相应补偿的。因此,现行的政策将改为“谁污染谁付费”。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降低成本,发挥投资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避免环境保护的盲目投资、到处布点、重复建设。环保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通过吸纳商业资本、银行、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等多元化投资,并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在企业化运作下,政府可将环保投人引进资本运行领域,成为营运资本,在运营中不断保值和升值。这样既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又能实现投资的滚动发展。
推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这是要改变环保事业在一些地方的长期附属地位,使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运营,由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独立法人来承担;要通过新机制的建立,逐步造就一批专业化环境治理公司,形成运营服务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投人产出机制,使环境保护活动成为企业平等竞争、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才能改变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小生产式运行的局面。通过市场化运行,促进投资者、经营者自觉动用资源价值、环境成本、经济机制,兼顾环保治理效果与运营管理者效益,形成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目前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环境设施运营服务业已在逐步兴起,国家环保总局也在部分省市进行了环保设施运营企业化管理的试点,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规范这项工作,国家环保总局还颁发了(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今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认可工作。环保设施运营市场化管理,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广泛关注,认为这种方式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保护发展的需要,也对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可使企业获得一个长期的、稳定的歪保服务市场。由此可见,以发展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为突破口,推进环境保护的市场化,企业拥护,社会关注,市场需要,顺应形势,这个选择非常正确。我们应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促进其正常发展。
三、发展高技术环保产业,培养高技术环保人才
《大学生》:节能环保产业的产业结构是怎么样的?
李碧浩: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链、也就是纵向领域看,可以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从节能环保产业的横向领域来看,包括工业、建筑、交通、民用等诸多领域,环保业则包括水、气、声和固体废弃物处置等领域。
节能环保是一个产业链,包括生产性链环和非生产性链环。生产性链环是产业链的主体,包括产品和设备生产商、服务提供商、研发机构、经销商、中介机构、规制机构、用能单位和环境污染单位等。非生产性链环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研究与技术等支持的。消费者则是产业链的终点,通过其消费需求和购买能力等影响产业链的组织运行。
《大学生》:“节能环保”这个概念并不新鲜,我国的环保模式、节能环保产业近几年有什么变化?
李碧浩:我们的环保模式已经由“末端治理”开始向“源头控制”转变,未来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第二是市场需求渐渐从工程型需求转向服务型需求。比如说水环境治理,城市里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逐渐饱和,工程建设需求慢慢降低,但污水处理厂所需的管网设备配套、污水处理运营管理等服务需求快速上升。第三是市场需求渐渐向高技术设备和综合化解决方案设计方向增加。比如,未来市场需求会集中体现在煤的清洁化利用技术、碳捕捉碳截存技术、固体废弃物焚烧技术等相关设备的需求上,而在建筑节能、循环经济和受损环境修复领域,对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大学生》:所谓“末端治理”与“源头控制”的区别是?
李碧浩:比如说水污染,有条河被污染了、散发出臭气或者看上去不堪入目,那么我们就要治理,对这种已经出现的污染进行治理,就叫末端治理。今天还有很多人的观念停留末端治理的思维阶段,一说起环保,就是不乱扔垃圾,这并不是先进的、治本的思维。今天的节能环保早就不止于此,比如节水,不是号召大家节约用水,而是从设计管道、水龙头设备时就考虑到如何控制水量。节电也是一样,不是让大家少开灯,而是整个照明系统整体变省电了。这就是源头控制。
毕业生产业基本能吸收
《大学生》:国家已经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要达到的规模,这个目标将对就业产生多大的作用,特别是应届生就业?
李碧浩:节能环保产业目前粗略统计,大概能提供3000万人就业,而且每年会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3000万是个总就业人数,如果算每年能新增的就业岗位,我认为大概是600万。也就是说每年跟节能环保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有多少,产业基本能吸收。以现有的节能环保产业人才结构分析,实际上人才有点偏老化,青年人、特别是青年研究性人才,青年高端技术人才是很缺的。整个新兴产业的专业性人才都是不足的,比如新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现在产业都发展起来了,但相关专业此前没有人才储备,现在出现很大的断层。像我半路出家,也算是专业人才(李碧浩现在为复旦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在读博士)。
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这个产业的重要性,也都愿意来相关企业或机构就业,据我所知上海高校与能源相关的专业,现在招生都爆满,以前学生常常是被调剂去的。
《大学生》:是说跟节能环保相关的企业,无论“大国企”也好,民企、创业公司也好,普遍在招人吗?
李碧浩:国企我不太清楚,民企缺专业人才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全球节能环保网)团队曾在上海做合同能源管理,这也是现在节能领域最火的一种商业模式,能做的人就非常有限。
《大学生》:“合同能源管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李碧浩: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就是假设一家大型耗能企业,原来每年要消耗1亿度电,现在有一种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他们能做到,让企业在不买设备不多花钱的基础上,把原来每年消耗1亿度电变成5000万度。假设一年省下来电费2000万,那么这2000万就作为利润,节能服务公司从中抽取一定比例。能做到这样的服务不简单,首先要对企业所在行业有了解,起码要对它各个环节的耗能了若执掌,其次要进行能源审计,还要提出优化生产流程的方案。
这种模式是由合同能源管理团队与耗能企业达成一个协议,企业是不出钱的,而合同能源管理团队,也就是节能服务公司可以拿着协议去找金融机构贷款,“我拿自己贷款的钱给你企业买设备、给你安装调试,每年赚了钱之后你分给我一部分,把银行的钱还了,剩下就是我赚的,这样的合同可以一签签几年。”在国外就是这样做的,这样的节能服务公司多是轻资产型的。
跨界+整合
《大学生》:节能环保产业的创业点有哪些,尤其是对大学生,应该从哪个点切入?
李碧浩:想在这个领域创业我觉得应该考虑几个现实情况。什么样的领域适合大学生创业?第一一定是轻资产行业,重资产行业需要投很多钱,而且还涉及复杂管理问题,不太符合。节能环保产业内部有重资产的领域,比如大型装备设计、研发,甚至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这很多是政府或者很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做的事儿。
但对大学生来说,节能环保产业也有很多的机会,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向是可以尝试的:一是把用科研成果创业,比如在某些领域有专利,可以从专利出发创业。二是与节能环保相关的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相关设备制造,还有一部分是节能环保服务——这里的服务要排除那种国家层面的大工程——咨询、设计等等。第三是把成熟技术、产品重新跨界整合。我曾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是把太阳能蓄电池用到广告牌上,白天蓄电,晚上不用外加电源就可以发光。它未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却是个跨界整合很好的切入点。
美国的节能服务产业就特别发达,2011年我们(全球节能环保网)去美国观摩他们的清洁技术创业大赛。美国跟我们不一样,美国大量的节能环保技术已经深入到民用环节里,大量的新发现新技术是应用于家庭的。比如有人研究了一种新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应用这种新技术形成的装置不需过高门槛便可以大量投产。
这两条路哪条都有很多创业机会,但前提是必须得对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比如说你是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想做污水处理方面的咨询服务,那你可能会有相对优势。
《大学生》:您刚才特别提到了“跨界”和“整合”,大学生想在节能环保领域创业,是否也可以循着这两个概念思考?
李碧浩:其实“跨界整合”就是更多的创意,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优势,年轻人思路活、想象力丰富。像刚才提到的太阳能蓄电池广告牌,无论是太阳能蓄电池技术,还是广告牌技术都早就有了,创业者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了一起。基础原理都有,把很多跨界的原理知识组合在一起,或许就会产生你想要的结果,我觉得这种能力对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大学生知识面、信息来源都要很广,还需要商业敏锐性。
TIPS:一些发达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特点
1.美国——节能服务业
美国是节能服务业的发源地,是节能服务公司最多、节能服务产业最发达的国家。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支持节能服务业发展,并制定了多项鼓励措施。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是推动美国政府机构节能的重要方式之一,也为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日本——节能环保车
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日本汽车厂家开始重视研究开发节能、环保型汽车,并相继推出了直喷发动机、混合动力轿车等节能环保轿车。2010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大部分消费者纷纷改换省油的环保型车辆。于是,日本厂商生产的节能型轿车受到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销售大幅增长并连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3.德国——太阳能产业
虽然德国一年到头雨水不断,但经过努力,德国仍然成为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大国。EEG法案——可再生能源法,功不可没。EEG的核心是一种“费用返回”机制,即对任何利用太阳光电系统、风力或者水力发电的人,给予他们从当地电力公司获得一种有保证的费用偿还。
4.法国——企业替政府分担环保税
法国的环保税主要包括,二氧化硫税、氮氧化物税、水污染税、水资源税、废物垃圾税、轮胎税、油税、汽车税、地方设备税、伐木税以及犬税等。法国的环保收税收入主要用于环保支出,由法国环境保护部来负责掌握,实行专款专用。
世界环境日
当今社会,巨大的人口压力造成了人与环境的不协调发展,环境破坏、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如此,环境的破坏还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负面效应。为了我市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全市人民的环保意识,在第三十五个“六•五”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我协会在“黄州区卫生防疫站与美国超霸室内环境检测治理黄冈服务中心”全力支持下准备在黄冈市黄商广场举办一次大型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法的咨询活动。
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时间:200*年6月3日
活动地点:黄冈市黄商广场
活动人员:黄州区卫生防疫站专业人员1—2名,黄冈职院环境工程教研室老师1—2名,黄冈室内污染检测治理中心工作人员1—2名,黄冈职院环保协会成员12—15名。
活动赞助方:黄冈室内污染检测治理中心。
活动所需:宣传海报8—10张、宣传条幅2条、宣传单300份、问卷300份、桌椅分别8张和10把,环保资料书籍若干,音响一套。
活动内容:以宣传为主要手段,向广大的黄州市民发放环境保护知识的传单,向市民作室内空气质量问卷调查及大型的签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由专业的老师解答市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环境方面的困惑,同时还可以现场向黄冈室内污染检测治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咨询一些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治理的办法。
前期工作:
对活动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联系环保局及相关的单位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出宣传海报,制作条幅,组织全体会员进行一次环保知识讲座,对现场进行参与人员进行分工安排。
中期工作:
1、在现场进行问卷调查
2、向广大的市民宣传环保知识与环保的相关法规
3、对来访的市民进行认真的作答
后期工作:
1、对现场进行清理
2、对问卷进行分析算出统计率
3、在协会内召开大会总结成功和不足
预期效果:1、对全市市民宣传了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同时也了解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处理办法。
2、使每个市民都有不同程度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3、引起市领导的重视,更好的开展以后的各项环境保护工作。
4、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5、增进会员互助能力,加强团结,增强协会的影响力。
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一、每个参与本次活动的协会会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穿着朴素、大方得体。必须时刻佩戴协会会员证、协会帽子。
2、必须听从组长安排。
3、在此次活动开展活动过程中,不得到处乱跑。借宣传去逛大街、商场。
4、悬挂条幅、摆放宣传板时注意自身安全。
5、往返坐车中不得打闹嬉戏。
二、遇到各方面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1、个人身体方面(如:感冒、发病等应尽快吃自带的药品,同时尽快找最近的医疗门诊就诊)
2、意外人身伤害方面(如:遇到突发事件,应沉着冷静,先采取现场紧急解决,同时和有关部门、学院指导老师及时取得联系)
3、天气方面(如:遇到阴雨天气,若绵绵细雨,则活动按原计划照常进行;若遇到暴雨,则本次活动将延期举行)
(经费另附表)
最后,非常感谢黄冈室内污染检测治理中心给予此次活动全力支持,忠心的祝愿本此活动能圆满成功。
黄州区卫生防疫站
美国超霸室内环境检测治理黄冈服务中心”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环保协会
二六年五月十七日
六月五日活动经费表:
车费:(15人x4元)60元
签字笔:16元(2元x8个)
出宣传板所需费用:20元
做条幅:120元(2x70)
午餐:150元(15x10)
矿泉水一箱;24元
宣传单:25元
问卷调查表:25元
总计:440元
黄州区卫生防疫站
美国超霸室内环境检测治理黄冈服务中心
一、成立市制浆造纸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为确保我市各制浆造纸企业废水新标准达标排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市制浆造纸企业废水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工作职责
(一)各级环保、工信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加强沟通,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制定本辖区贯彻执行新《标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企业责任和限期整改要求,督促和指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水污染物深度治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清洁生产,扎实推进制浆造纸企业水污染物达标工作。
(二)强力推进制浆造纸企业污染减排。各级环保、工信部门要将制浆造纸行业列为污染减排重点行业,实行全行业废水深度治理,推进全行业污染减排,减少水污染物排放量。要依照新《标准》,认真组织对本辖区制浆造纸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将造纸企业纳入总量减排有效性审核,将企业水污染物深度治理项目纳入年度减排重点工程项目,按减排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结合减排督查加强制浆造纸企业提标改造项目督查,督促企业加快废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按期建成减排设施并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去除率和排放达标率,减少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要将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作为核算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的重要依据,对水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不予核算该企业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数据。
(三)加强新建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监管。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制浆造纸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存在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暗)排等逃避监管行为和超总量、超标准排放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现象的制浆造纸企业,暂停批准该企业新增产能项目建设;对因制浆造纸企业环境违法问题被环保部或自治区挂牌督办的,挂牌督办期间实施区域限批,暂缓企业所在地新建、扩建造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严格建设项目总量指标调剂,现有制浆造纸企业新建、扩大产能的技改工程项目所需的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指标,必须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或者实施深度治理新增的削减量中调剂。2008年8月1日以后的新扩改项目,必须按照环评批复要求落实环保设施,严格按照新《标准》组织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水污染物排放未能达到新《标准》要求的不予以通过验收,由环评审批机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逾期未能完成整改任务的予以停产治理。建设项目经验收投入运行后,必须稳定达标排放。
(四)进一步强化制浆造纸企业的环境监管
1、加强企业现场检查和日常监察。各级环境监察机构要对糖业股份有限公司造纸厂、纸业有限公司、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制糖造纸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纸业分公司、糖业有限公司纸业分公司等国控重点污染源和排污量较大的制浆造纸企业实行重点监察,适当提高监察频次,现场监察每月不少于1次。要将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是否能持续稳定运行、有效满足新《标准》要求作为重点监察内容,重点排查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暗)排等逃避监管的行为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放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现象。对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或超总量排污的企业坚决依法处罚,限期改正,责令企业追究内部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2、加强监督性监测和在线监控。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要按照监测规范要求,加强对国控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对未列入国控重点污染源的制浆造纸企业也要按照国家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落实监测计划。2011年底前,所有制浆造纸企业都要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监控中心联网,并按时进行比对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的排污动态。对各企业环境保护设施经监督性监测或检查发现两次超标或情节严重的,可开展行政代执行的办法,交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第三方专业机构应定期开展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的绩效考核,并纳入运营年度考核内容。
3、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依据新《标准》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和制浆造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全面清理、重新核发排污许可证,严格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等;向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排放废水的要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对逾期未完成污染治理任务、未按规定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废水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续监督管理,依法坚决查处超总量、超标准排放的违法问题。
4、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现有制浆造纸企业未实施废水深度治理整改、水污染物排放超标或超总量的,要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和《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责令限制生产、限制排放或者停产治理。适用限期治理的,按照限期治理管辖权限进行办理,非国控重点监控企业由所在地环保部门限期治理;属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应向自治区环保厅行文提出限期治理的建议。要强化限期治理后续管理,对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作出解除限期治理决定之后,当地环保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由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环保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5、大力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对水污染物排放超标或超总量的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督促企业积极改进工艺、治理污染、加强管理,确保水污染物达标排放。
6、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格按照排污收费的有关规定,对所有制浆造纸企业足额征收排费。市环境监察机构将适时组织对制浆造纸企业排污费缴纳情况进行稽查,查处违规收缴排污费行为。
7、充分发挥经济、行政手段推动治污达标。发挥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导向支持作用,加大对制浆造纸企业技改项目、水污染治理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和上市融资(再融资)环保核查等制度,对存在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偷(暗)排等逃避监管行为和超总量、超标准排放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现象的企业,环保部门要及时将企业违法信息纳入金融机构企业诚信系统;不受理其上市融资(再融资)环保核查;企业及其负责人不得参加各种评优、评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公开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新《标准》的全面施行。
(五)各制浆造纸企业要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仔细研读新《标准》,抓紧制定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落实资金,严格按照时限,倒计时安排、超常规运作,如期完成技改和治污设施改造建设,确保水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要积极向工信、环保等部门申请技术改造资金、节能减排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要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积极采用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包括连续式蒸煮技术、多段逆流真空洗浆、封闭式筛选工艺、ECF或TCF技术、DCS控制技术等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可行技术,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要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管理,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废水未端处理在配套二级生化处理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废水处理设施情况进行改造,增加废水深度处理措施,建议选择混凝处理Fenton氧化技术、“磁化+催化聚合”、YHD污水治理循环利用、改良复合型净水剂等综合技术,以确保处理水中主要污染物达到新《标准》表2的要求。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必须从生产工艺源头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减小新鲜水用量、减少废水排放量以达到新《标准》规定的吨浆排水量的要求;现有制浆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对传统三段漂白工艺技术,要逐步改造为无元素氯漂白工艺技术或全无氯漂白工艺技术,以确保车间排放口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X)达标排放。
(六)各级工信部门负责指导督促企业落实环境保护相关制度,推动企业水污染物达标排放;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提请政府关闭、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装备和产品;负责组织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指导督促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三、工作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新《标准》的重要性。据调查,对照新《标准》:全市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吨浆排水量普遍超标;部分制浆造纸企业总排口化学需氧量(COD)浓度、色度超标;除本色浆企业外,大部分制浆企业车间排放口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X)浓度超标。新《标准》的实行将有利于推动制浆造纸企业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装备,采用先进的无污染、少污染工艺,采取更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贯彻执行新《标准》,对于严格环境执法,促进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施新《标准》是对制浆造纸企业提档升级、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市场绿色竞争能力、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机遇。各级环保、工信部门和各制浆造纸企业要充分认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制浆造纸水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作,认真组织新《标准》的实施。
(二)各级环保部门接到本通知后,要立即组织开展制浆造纸企业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坚决打击企业违法建设、违法排污行为。各县、城区环保局,各开发区环保分局对本辖区制浆造纸企业污染源整治和排污费征收情况于2011年9月13日前报送市环保局。
(三)建立达标工作调度和通报制度。从2011年9月起,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每月5日前要向市环保局、工信委报告上月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工作及废水治理项目进展情况;市环保局、工信委要加强跟踪检查,每个季度通报各辖区和重点企业废水达标工作及废水治理项目进展情况,对工作滞后、问题突出的地方和企业予以通报批评。
(四)所有国控重点制浆造纸企业要在2011年9月10日前分别向市环保局、工信委报送本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抄报自治区环保厅、工信委;其他制浆造纸企业要在2011年9月30日前分别向县、城区、开发区环保、工信部门报送本企业水污染物稳定达标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各县、城区、开发区环保、工信部门汇总后于2011年10月15日前报送市环保局、工信委。
凡列入国控重点污染源的现有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在2012年1月31日前完成整改,水污染物排放必须稳定达标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其他制浆造纸企业必须在2012年3月31日前完成整改,水污染物排放必须稳定达标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
责任竞争力案例
公司简介
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总部位于广州,主营产品涵盖洗涤等类100多个品种的日化产品。在全国各地拥有生产基地,拥有“立白”、“蓝天”两个“中国驰名商标”、两个“国家免检产品”和四个“中国名牌”。
问题
作为综合实力名列中国洗涤行业前列的日化产品生产企业,如何减少污染,确保生产基地的环保,是企业走上集约环保型发展道路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解决方案
1、体系建设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公司按照ISO18000和ISO14000标准实施了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根据《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指南》,公司于2003年建立实施了环境标志产品保障体系。
2、 废水处理 中水回用
斥巨资建设了行业内最先进的污水处理站,应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化学试剂方法和生物活水方法,处理后废水可长期放养金鱼,公司处理后废水合格排放率为100%。可回收利用的工艺废水都得到合理利用。
3、废气粉尘治理
立白拥有行业里最先进的烟雾处理装置和粉尘处理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和烟酸被完全吸收,整个厂区处于无烟尘状况。立白引进的布袋除尘装置,有效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固体粉尘和洗衣粉悬浮颗粒回收。
4、噪声治理
对洗洁精灌装线理瓶机等高噪声设备采用隔声罩和隔声玻璃进行隔声;对强噪声源,如罗茨风机房,请专业环保公司设计治理方案。
5、固体废弃物处理
热风煤炉炉渣全部出售给当地建筑材料商用于建筑材料;化验室废液和废弃试剂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商进行处理,并执行固废转移联单制度,等等。
成效
花园式工厂 环保的先锋
番禺立白厂区已成为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无污染、无粉尘、无噪音、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花园式工厂”,经政府有关部门严格评估后被定为“广东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企业环保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立白集团获得“中国环境标志优秀奖”。
经济贡献显著 品牌影响力提升
立白集团引入的“净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处理各种污水96000吨,可产生经济效益几十万元。立白应用“气动隔膜技术”,不仅大大节约了成本支出,还彻底消除了由此带来的质量隐患,仅此一项,就为企业每年节约成本数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