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教育资讯

小学教育资讯

时间:2023-06-11 09:3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教育资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教育资讯

第1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思维能力;扩大范围

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极大地影响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效果。依托各种各样的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各方面能力也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有效地促进了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极易被各种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萌生出十分浓厚的兴趣。传统的教育教学大多是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较为死板、枯燥,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我们便可以积极的将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利用各种新颖的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学生十分新奇的感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大屏幕,将美丽的杨梅树和诱人的杨梅果图片展现在大家面前,并为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从而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的课堂氛围。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便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可以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将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展示出来,使学生可以“闻其声”,且“见其形”,更加生动鲜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并支持学生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和探

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理解,并积极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模式下,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圆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时候,传统模式下,大多采用教师板书的形式,较为抽象,学生无法很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动态演示。从圆心向圆上引出无数条线段,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一重合的过程。整个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十分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圆的完整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教育教学的范围和深度

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有效地扩大教育教学的范围和深度。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育教学的范围可以延伸到课外。例如,在结束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活动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并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手段广泛收集材料、了解相关资讯等,从而有效地巩固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查找资料和分析资料等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依托网络,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构建新型的学习平台,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例如,学校可以依靠校园网等,开展网络课堂,由教师为学生地提供在线咨询和辅导。即使学生离开学校,也可以得到随时随地的指导,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有效地扩大了教育教学的范围和深度。

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小学教育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可能。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端的交流沟通和信息传递成为人类的生活必需。而窃取个人移动信息资料、诈骗信息猖獗已经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安全隐患。特别针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尤其重要。当犯罪分子通过移动端木马手段掌握了学生个人的信息状况就能够策划针对学生的犯罪活动、而家长手机信息的泄露无疑成为众多如考试答案信息、代考信息、调分信息、录取信息等等诈骗目标,校园信息安全问题凸显并逐渐演化成一个社会问题。日前,为解决校园信息安全问题,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便捷可靠的资讯服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百度移动安全部合作,在全国范围推出”中国教育蔚蓝守卫“计划。旨在双方共同保护全国中小学师生和家长的隐私信息、预防学生和家长受到诈骗信息,并且保障移动端病毒查杀及系统漏洞检测。

中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今年3月全力推出“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IME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校进行大规模推广。IME是中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制开发的一个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沟通平台。家长和老师可通过此平台可实现无缝沟通,从而更加便捷地了解学生的在校状况和学习动态。老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在线实时分享学习信息、极速传递教育部政策资讯。IME平台主要在移动设备上运行,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安全隐患。

百度移动安全部致力为移动客户端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使用环境,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为解决目前校园信息安全的漏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百度手机卫士进行密切合作,旨在打造一张绿色防护网,维护教育信息安全。针对当前校园信息安全现状,百度手机卫士将从三大维度重点打造绿色防护网络解决信息安全危机。分别是:师生和家长隐私信息保护、防诈骗信息安全监测、移动端病毒查杀及漏洞检测。在IME平台推广过程中,百度手机卫士将对安装使用者师生及家长的移动设备进行全程实时防护。本次合作项目预计将覆盖全国小学至高中各大院校教师、学生及家长,总计约3亿人。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校园信息交流、学生个人信息管理更加便捷,教育部和百度移动安全部强强联手,双方共同打造的IME安全项目给教师、学生、家长三方打造了一个可靠畅通的平台,让学生远离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病毒骚扰和侵害,为学生全方位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来源:光明网)

第3篇

传统美德小学教育意义传统美德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流传下来的,不仅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小学教育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德教育不仅与现有的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更是现代教育的基础和对现代教育的升华。换句话说,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着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可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俗话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融入适量的传统美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是继承我国优秀传统、弘扬民族伦理道德的需要,同时也是塑造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必要之举。

一、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动力源泉

在我国有关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越来越无法忍受,强烈地要求教育模式从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步地向素质教育转轨。目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一般都会包括对学生四个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即简单的劳动技能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恰恰为这种素质教育提供了完备的教学教材。例如,传统美德中的刻苦勤奋、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助人为乐以及简单的常规礼仪等都可以作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换句话说,素质教育一定程度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也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的教育,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型人才。作为培养跨世纪新型人才主要阵地的各个学校,尤其是进行基础教育的小学学校应该重视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道德教育,在小学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让学生从小就受到优秀文化和精神的熏陶,为后期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道德和精神基础。试想,一个俗不可耐、满嘴脏话的学生群体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承担起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担的,一个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人,是不能够在创新社会价值过程中很好的发挥合作精神的。一个不具备奉献精神的人,又怎么能够承担起驾驭渊博知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呢!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没有实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小学基础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符合跨世纪对素质型人才的要求的条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中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是推动教学前进的动力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重点,一直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并作为一条重要的主线贯穿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爱国主义为人们在抵御外来侵略、艰苦奋斗、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汇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说,没有爱国主义的支撑,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当今和平的时代,也许有人认为爱国主义的作用已经很小了,而且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是纵观古今,众多的英雄模范、志士仁人、艺术家、科学家、改革家等无不都是在内心深处藏着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拥有高尚的报国志向,否则他们很难成就一番伟业。拥有爱国主义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鹊而高翔”,不是只顾眼前的个人小利,而是胸怀远大的大我情怀。现在,人们几乎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也都听说过甚至会讲有关岳飞“精宗报国”的故事,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实质已经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扎下了根。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爱国主义依旧需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依旧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被不断的提及和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渗透进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古代故事“苏武牧羊”、现代故事“林则徐”以及郑成功、邓世昌等故事和事迹的宣传教,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道德。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开展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能够增加他们虽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也能够增进他们从小对国家的爱护情怀,并通过对他们爱国主义的激发不断形成学生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三、对勤俭节约品质养成的重要作用

传统美德教育中有很多有关学会珍惜、懂得勤俭节约的内容,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说明成功往往是由人们勤劳节俭所成就的,而失败往往是由于过于奢侈浪费。即使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有关勤俭节约的品质仍然值得我们不断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从前,但仍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人民仅仅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全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奋斗。勤俭节约就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试想如果社会中浪费之风盛行,必然会降低社会的发展进程,更对资源紧缺的今天带了更大的危害。现在,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不懂得勤俭节约,随便浪费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在小学课程中进行传统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让学生自己体会节约的乐趣,去亲身感受节约所带来的益处,并在学习中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四、结语

有关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可谓是一件“艺术品”的成就过程,只有经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和精心雕琢,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此外,有关传统美德的教育更是一个大型的工程,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单纯的传授和引导,更需要的是学生自己用心去领悟和感受。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不仅是作为整个学校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每个教育一线的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在教育工作中,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一次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机会,一方面,为小学生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学校教学秩序的维护和教育管理的有效开展,是一件既有利于学生又有利于教育者以及学校的双赢工程。

参考文献:

[1]王丽.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创建和谐文明校园[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成果选集[C].2011.

[2]张颖.浅谈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1.

[3]吴秀枝.浅谈当代中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失落性及其对策[J].西江教育论丛,2003,(02):7-9.

[4]王凯.传统美德教育促进现代班级管理效果分析[J].语数外学习,2012,(07):47.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5-0023-03

随着义务教育进入了“后普九”阶段,人们对义务教育的要求不断地提高。“能上学”已不是问题,问题是“上好学”。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全面教育行动纲领》指出,“如果不能向全民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所谓的全民教育不过是一种‘空洞的胜利’”。为了不使“后普九”阶段的义务教育沦为“空洞的胜利”,必须转向义务教育的质量提升。

置身信息化社会,教育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作为信息化社会标志的信息技术,不仅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水平和应用水平,大力开发和整合优质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优质资源共享:课堂教学的直接推动力

优质教育是时代的诉求,是义务教育普及之后的必然发展目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优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优质教学的实现。而优质教学的实现必然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为前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存在不均衡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步入信息化时代,资源不再如以往社会那般只能以物化形态出现,大部分资源能够以信息的形式呈现,而信息通过网络可以无限制共享。这样,优质教育资源就可以以信息的形式通过网络实现共享,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状况。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种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目的的网络资源平台,例如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级基础教育资源网、中小学教育联盟网等。以中小学教育联盟网为例,“基教联盟”是“依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应用试验专项:‘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以此为基础,通过网格计算技术,实现对全国各地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1]。中小学教育联盟网上的教育资源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联盟中32所全国知名学校共同承建。有意加入“基教联盟”的学校均可向联盟提交申请,加盟的学校的教师均可免费使用中小学教育联盟网上的优质教育资源。到目前为止,中小学教育联盟已有加盟学校1271所、40383条优质资源和642110位实名用户。诸如此类的由网络承载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原来由于区域地理位置限制所导致的资源瓶颈,让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能像发达地区的教师一样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的局限性,从各种网络教育资源中分享优质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结合自身的特点创设自身的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目前教师教育改革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追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不容忽视。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持续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培训机会不足与培训质量不高、社会的增加无形中挤压了教师的生存空间和专业发展的时间,都成为当前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2]。因此,如何利用教师有限的专业发展时间促进其专业发展成为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师培训中的运用,教师培训应该走出传统培训的固有形式,采取面授加远程辅助的形式,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以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不同于邮件传输的函授教育,也不同于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为主的广播电视教育,它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突破了时空限制,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现代远程教育更以其传输效率高、多媒体性、即时反馈性和信息资源共享等特点优于传统远程教育(函授教育和电视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传统教师专业培训的有力补充,其主要以教师培训网站为平台,由培训者引领、指导和管理评价。“它不仅提供了各种理论知识、课改动向、丰富的资源,而且规定了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和测试”[3]。以“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下简称“教师网联”)为例,“教师网联”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以高水平大学为核心,区域教师与资源中心为服务支撑,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网站设有“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化”、“教研天地”等专栏。“教师专业化”包含教师资格认证、信息技能培训、教育基本原理、素质教育、教育心理、学校德育等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教研天地”则提供课改前沿、教学有方、教案精粹、课件制作、教研论文、学科教研、教学研讨等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资源。其他有特色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站还有“中小学教育联盟网”,中小学教育联盟网上设有教师空间和在线答疑两个特色栏目。“教师空间”有利于来自不同地区和学科领域的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交流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通过“在线答疑”,一线教师可以向专家请教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专家给予实时或非实时的解答,从而帮助教师发展。

三、E-learning: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途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而“作为人的发展,差异与个性是其本质所在”[4]。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需要在这个统一要求之上增加一个新的指标——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它首先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才致力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赖于基于学生自主性的个性化学习。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之外寻求个性化学习的新途径——E-learning。E-learning主要指基于网络的学习,它通过网络技术来设计、执行、选择、管理、支持和扩展传统的学习。它“以数字化的互联网平台为环境,自主在线学习为特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手段,将学习者、资源开发者和专家组成互联网社区,通过实时与非实时的交互,在无限的可扩充的功能模块中,体验新型的较多的灵活性”[5]。E-leaning的最大特色在于其信息与资源广泛的来源和共享能力、更多知识获取的机会、更快地吸收最新的资源、更加量化的质量评价标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展开学习,E-leaning通过互联网将大量的信息和资源以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方式面向学习者,为学习者提供广泛的选择空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性化和主体性极大地调动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得自主学习成为必然。E-learning上的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目标和层次细化,实行任务驱动,使自主化学习真正能够实施,为个性化学习的效果提供有效保证。同时,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跟踪学习时间、学习参与方式、学习测试效果等统计,量化学习过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上的建议,一方面为学习者的自我管理提供参照标准,以改进学习方法,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标。

四、虚拟教育社区:教育文化发展的新阵地

文化是教育的土壤,而教育只有根植于文化的土壤之中才能健康发展。教育活动就其实质而言是教育中各主体通过一定的中介而进行的交互活动,而健康的教育文化既是这些交互活动的剂,同时也是这些活动的结果。因此,以优质均衡为目标的义务教育必然要致力于营造健康的教育文化。传统的教育文化总是囿于特定的时空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活动,其发展总呈现明显的惰性。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传统的教育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教育的需要,更新教育文化发展模式势在必行。而随着信息化网络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阵地——虚拟教育社区。

虚拟教育社区是由具有教育兴趣及需求的人们,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 通过网络互动从而满足自身需求而构筑的新型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参与者着重于相互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进而产生的相互间的紧密和认同关系。“虚拟空间具有跨地域性(空间的距离不再是阻碍)、去时间性(获得即时的互动及资讯)、互为主体性(以独立个体的身分进行沟通,而非传统媒体社会的单向传输性质)等特质”[6]。这些特质使得虚拟教育社区成为多元教育文化的汇集之地,从而具备创生一种新型教育文化的可能。以“1+1教育社区”(网络社区)为例,该教育社区的成员有大学教授、中小学管理者、一线教师、研究生、大学生、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在虚拟教育社区中,有各种活动模块,例如“观点争鸣”、“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等。在这个教育社区中,不同成员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大学教授和研究生是理论指导者,他们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整个社区的精神引领者,能够为其他成员在实践中遇到的困境给予理论上的解释和说明,并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向一线教师了解当下教学实践;一线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以博客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教学成长经历;大学生和中小学生主要是学习者,在社区中他们可以了解他们喜欢的教师的最新动态,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寻求答案,同时也以博客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学习成长过程;家长们则主要与学生学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寻求教授和教师的建议和帮助。这样,一种新型的教育文化,即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的文化,在无形中建立起来。当这些成员从虚拟教育社区回到现实的教育中,他们就会带入在虚拟社区中所得的各种观念和文化,从而促进在实际教育社区中的教育文化的演变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共享共建联盟简介, http://www.g12e.org/help/index.shtml.

[2]陈海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内涵、案例与对策[J].中国电化研究,2010(12).

[3]潘玉霞,汪颖,张露丹.发挥网络远程教育优势促进农村教师培训跨越式发展[J].成人教育,2011(9).

[4]冯建军.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J].教育发展研究,2011(6).

第5篇

【关键词】小学校园 人文教育 环境 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64-02

小学校园人文教育环境的建设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如何建设好校园人文教育环境已成为目前所有师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在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借鉴多个校园建设与管理的有益经验,准确把握学校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学校办学的历史传统与特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传承中华文化传统、散发魅力园林景色、再创辉煌教育成果"的新型小学校区。

我们通过收集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小学校园人文教育环境的建设提出了一点思路,在此仅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供参考。

一、行为培养方面

培育以人为本、合乎规律、引领发展的理念文化;培育行为文明、健康高尚、严格自律的行为文化。

1)领导行为文化。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和信念、高品位的职业境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高远的战略眼光、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思维、先进的教育思想、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学习与超越的毅力、强烈的忧患意识、踏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2)教师行为文化。一是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二是强化师德教风建设,教师遵守《师德规范》;三是搞好校本培训,建立统一的业务学习制度,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四是加强教学研究,以科研求发展;五是加强教学行为督导、检查和评比。

3)学生行为文化。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强化学生习惯养成;强化各类活动礼仪、仪式规范。鼓励孩子学习古典行为文化,多涉猎古诗文,特别是传统文化方面,培养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科学世界观。中国传统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这一传统为孔孟承传下来,成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鼓励孩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待人接物态度,培养忠孝悌信、礼义廉耻的品格。

二、文化宣传方面

创办我校的校刊,宣传我校的教育文化。校刊主要从老师学生行为规范、传统文化学习、校园各项事业建设和文化教育方面入手。初期可以小范围印刷传播。后期网站建成之后,可以转换为学校新闻,在学校网站上。

创建学校网站,加强学校网络媒体宣传。网站始终坚持以"围绕大局、服务师生、改革创新"为办网宗旨,形成以新闻报道、新闻专题、图片资讯为一体的综合性新闻网站。

在新闻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不断改进和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使新闻网更好地为学校老师和同学服务,努力建设成为广大师生和校内外友人全面了解学校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特别是学校宣传某些政策或学校需要申明重要信息的时候,通过网络公布信息,将会更加便利、快捷地促进学校的宣传工作。

三、校园环境美化方面

文化设施的建设主要指校园内以启迪和教育学生为目的的文化建筑小品(如雕塑、壁画、碑记、亭榭、校史展品等)、宣传设施(如宣传栏、阅报栏、黑板报、广播系统)、人文景观(如校友亭、同学林等)的建设管理。文化设施的建设必须纳入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中去,与园林建设同步规划和定位。文化设施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思想,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感受和富于责任感、献身精神的熏陶。文化设施的建设还应该反映息县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优良传统,使之成为当地优良文化的宣传教育者。

校园外部可以增设栏目报亭。通栏标题可以是六个板块:"师德规范"、"校长寄语"、"教师誓词""温暖的大家庭"、"名师风采"、"学生风采"。也可以征订一些适合老师、学生就读报刊,张贴在报栏。

校园外部还可以增加若干名人雕塑,增加学校人文气息。校园外部可以根据条件种植一些树木花草。充分发挥我校的文化特色,完善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一处文化长廊。各办公室、教室的规章制度张贴上墙。更换、补充各教室内外(包括墙面)里已经陈旧的名人名言、国旗、伟人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保证办公室每个房间都有绿色植物。

四、小结

在校区人文教育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搞好校园文化的硬软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努力把学校建成一个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和传统文化共享的平台,提高师生的素养,为学校未来上升发展和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提供条件。同时,通过这一建设来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集聚精神和力量,从而带动学校建设和师生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小学教育再谱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高海霞.边疆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以二连浩特市第三小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

[2]孙俊梅.乌海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陈友水.当前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新课程・小学 ,2013,(11):105-106.

[4]赵桃艳.创新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共筑教育之梦--以南宁市兴宁区燕子岭小学为例[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34(5):259.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素养;策略

小学班主任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骨干力量,是连接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他们不仅承担着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着班级管理的任务。作为班级管理的“带头人”,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耐心,突出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艺术性。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当代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突出,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十分的沉重和繁琐,而且还要承担着联系学校与家长的工作。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自己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小学班主任扮演者他们“人生导师”的角色。小学班主任肩负着沉重的使命,他们需要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新世纪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的工作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品德和性格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班主任既是学校的教育者,又是班级的管理者;他们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所以在我国大多数小学内,班主任既要承担日常的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所以说,班主任扮演的是班级的“领头羊”角色,是学校推动教育改革的主干力量。

二、提升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途径

1.班主任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到的外部信息越来越丰富,他们很想探索各种新鲜事物。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班主任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进行学习,了解学校外的各种资讯,关注学生的需求。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加强自己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学生和家长的支持。

2.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投入爱心

小学生由于还处在成长阶段,缺乏自律性,自制能力也较差,所以经常会犯各种错误,甚至多次犯同一个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性,用真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建立起与学生和谐的关系。同时,小学班主任必须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激发出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以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提供帮助,用真情来关爱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可。

3.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为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充分的尊重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营造平等、民主的气氛,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其次,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自主制定班级纪律,自己遵守班级纪律。再次,在班级干部选拔上,还应该坚持公平的原则进行选举,只有这样选出来的班级干部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

4.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在小学生心理,班主任是一个很有权威的角色,所以班主任必须注意自身的形象,关注每一个细节,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例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班主任自身也必须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并且积极参与到班级值日工作之中,类似的以身作则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

5.加强班级干部的培养

班级的整体氛围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取决于班级干部的组织能力和个人素质。所以,班主任应该加强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在选拔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民意,选择具有较好群众基础的同学作为班级干部。对于班级干部,班主任应该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树立他们的威信。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动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学生干部带动班级组织建设。

6.做好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工作

班主任应该给与自身一个正确的定位,放下自身的架子,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处理与学校关系上,应该确保班级的管理目标和学校的整体要求一致,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且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符合班级特点的管理制度。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做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枢纽,及时做好家访工作,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状况。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必须转变自身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蓉.小学班主任工作浅谈[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高玉仙,汪新坤.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J].科学大众,2007(6).

第7篇

所谓“幸福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为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创设最佳的环境与条件,使学生在校期间具有良好幸福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培养学生感受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传递幸福的能力和素质。

近年来,我校坚持致力于创办幸福教育特色学校,以“实施幸福教育,培养学生阳光心态”为核心,全方位培养身心健康、自信向上、具有积极阳光心态、享受幸福的童年的桃源学子,造就终身幸福的公民。

一、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优化幸福的校园文化

学校以“幸福教育”为核心,以“桃李芬芳,幸福满源”为主题,以“幸福港湾”“幸福启航”“幸福旅程”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构建幸福教育的主题大厅、走廊文化,记载着师生和家长自创的对幸福教育的体验和感悟。学校的主题色是橙色与蓝色,橙色象征着热情和温暖,蓝色象征着宁静与和谐,寓意希望学生在温暖和谐的氛围中汲取知识带来的正能量,在温暖和谐的书香校园里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人文的气质、科学的素养和创造的才能,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殿堂。

二、以快乐活动为载体,打造幸福的学生文化

关注学生幸福,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充分的机会培养感知幸福、追寻创造幸福的能力。“孩子们需要机会学习享受闲暇时间所必需的那些基本技能,他们必须在童年时代有时间参加此类活动,他们应该自由地去听音乐、欣赏戏剧、做手工、进行游戏活动、从事阅读及其他艺术活动,必须通过学习获得运用闲暇时间的能力,甚至自由地享受快乐的能力。”(查伊・纳什)学校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中英师生交流互访为平台,开展“美文品读”“国际书香日”、读书节、“六一”文化快乐周等活动,打造“书香人雅”的班级文化,积淀人文素养,提升国际教育内涵,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世界公民,全方位启迪学生的才智和灵性。

三、以“幸福心育”为龙头,渗透幸福的心理文化

面向师生及家庭,全方位、多角度、不同层面地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和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学校以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阳光心态的主渠道。

1.多层次入手,建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课程体系

学校开展了“可爱的孩子你最近有哪些烦恼?”“亲爱的老师你认为这学期你们班级最急需解决的心理问题都有哪些?”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目标。一是按照课程表在每个班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如:一年级“我有许多好朋友”、二年级“我和快乐交朋友”等。二是结合国家课题“小学教育中学生幸福感培养的行动研究”,开展“我阳光,我幸福”为主题的“我是阳光小使者”“积极你我他”等心育班会。三是结合一年级新生对学校、教师的适应问题,中年级的学习策略问题,高年级的青春期烦恼、同学交往、升学压力等问题,每学期每年级上一节年级大课。四是学期初安排关于迎接新学期的“新学期,新气象”全校大课,让学生以一个全新的面貌、阳光的态度开始新学期,学期末举办“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消除考试焦虑”的讲座,学生们在这些形式多样的课程中不断地感受幸福、体验幸福、进而相互传递幸福。五是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为学生们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六是开展学生个体和团体沙盘游戏,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与完善。七是成立学生阳光小使者团,通过团队游戏培养班级阳光小使者,发现或协助解决同学遇到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在共同分享中获得成长。八是设置心理健康图书角,供学生们阅读书籍、绘本,营造心育氛围。九是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针对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东西,会让你感受到最大的幸福”,筛查出学生内心最大的幸福愿望;六年级是小初衔接的关键阶段,学校以“幸福拍卖会”为活动载体,模仿拍卖场景,拍卖品都是问卷调查集中反映的幸福愿望,让学生深入思考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幸福,体验竞争,明确目标,并从当下开始去积极努力。十是在校园网上建立“桃源心苑”心理版块,主要包括四个主题:资讯快报(及时上传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特色活动的报道)、心情处方(对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情绪问题的疏导建议)、家有妙招(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园丁之家(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活动课教案资源、教师心理健康等),通过这四个版块,形成与教师、家长、学生的全面互动,使幸福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深入。

2.全学科入手,发掘多种多样能培养学生幸福感的活动

学校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正确面对成败、自信自强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阳光下锻炼,在幸福中学习。幸福首先在于运动,开展多项校园体育活动:生动活泼的体育课,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激烈的春季田径运动会,有趣的秋季亲子运动会及“校长杯”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幸福地学习和生活。

艺术的空间,幸福在流淌。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的特色教育,学校有年度艺术节活动,学校的合唱队、舞蹈队、管弦乐队多次出访并在国家、省、市级大赛中获得殊荣。

登科技高点,为幸福加速。学校每年都有科技节,学生的机器人设计、速叠杯、魔方、航模的项目成果不仅在校园展览,还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和平之鸽振翅飞,衔来幸福橄榄枝。我校与英国莫纳代克友好学校进行互访活动,在中英小学教育文化的交流中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以家校携手为基石,共筑幸福的家庭文化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学校通过家长学校,以形式多样的全员培训,通过“幸福教育”系列课程的实施,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以“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建设为途径,开展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书卷气;以“走进校园,走近孩子”家长教学开放日活动为载体,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近新课程,注重习惯培养的实效,不断提高家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形成了家校紧密配合、有效衔接和互为补充的教育模式。

第8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主体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利益。主要强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教育的功能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使每个学生都个性鲜明。同时,创新教育在实现,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创造。

一、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陈旧的教育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生对小学音乐课的评价大多是:“老师讲的内容好枯燥乏味,一点也没有意思,”“上课好无聊,什么时候下课”“讲那么多符号都记不住,有什么用”等反对的声音比较强。产生这些现象会降低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传统的“填鸭式”、“命令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的教育发展水平,和学生需要。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完成不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1]。

(二)轻视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教学资源

大部分学校轻视音乐这一学科,教育资源有限,传统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的进程。并且,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只追求眼前利益,上课的时候懈怠甚至是,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不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为资源的缺乏,很多教育活动无法展开,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就只能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无法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导致教学方式和内容缺乏创新。

二、实施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现代教学的过程中,人们探讨的关键词教学主体一直都是学生。但是有些教师认为自己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这样观念的在影响下,在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都是围绕教师本身来开展[2]。教师拥有教学活动中的绝对领导权,任何人都不能提出质疑和反对,这就导致学生逐渐对音乐课程的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要想使得这些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应该把学生方在教育的核心位置,一切以学生为本,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承受者,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育的结果就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这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整个教育活动的方向和质量都是教师起主导作用。人们自发地认识世界的学习从生到死一直都在进行,接受学校教育则是在特定阶段进行的事,在这个阶段里,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为教育的对象并不排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新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开展各种教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创新音乐教育的教学方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在学习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3]。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推动音乐教学的有序进行,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小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穿心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和节奏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

(二)更新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

想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去粗求精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教学的主体,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运用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神经,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目标。

四、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4]。让学生产生崇拜心理,从而调动起学生而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观和新课改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5]。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该利用乐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进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领悟音乐的真正内涵。

五、结语

创新要在尊重传统教育的前提下进行,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理念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这要求创新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推出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教育模式。创新要在为学生打造健全的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能力和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创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出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好的教育标准。

作者:徐梦 单位: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雪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资讯,2015,08.

[2]金胜敏.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学[J].音乐时空,2015,05.

[3]刘海艳,代新平.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5.

第9篇

《外国中小学教育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1、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新加坡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以“建设合适的学校文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等”为指导方针。除了在各学校开设专门课程外,还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其它必修课、课外辅助活动和学校教职员工发展项目中去。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立足于新加坡公民教育的传统,契合全球化的实际,其宗旨是通过灌输学生价值观以及教会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培养品行端正、具有良好价值观、对新加坡具有强烈归属感的负责任的公民。围绕这一宗旨,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在品格培养方面,要求学生首先从“知己”开始,不仅要具备自觉性和自信心,而且能够通过自我觉悟了解自己、管好自己,发挥自己所长。然后要做到“知彼”,懂得待人处世之道,与他人交往时善于待人,能够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同时应该具备理性判断能力,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并坚守原则。在公民教育方面,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对新加坡的归属感和忠诚感,树立为国家利益、防卫与安全献身的精神;其次是具备恻隐之心,关心社会,愿意尽己所能服务于社会;再次是在一个多元种族社会里尽力促进社会凝聚力与种族和谐;最后是具备对社区、国家及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关注、认识及反省能力,做一个积极的新加坡公民和世界公民。

2、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新加坡教育部于2014年按计划在中小学全面推出的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首先开课的是小学一二年级和中学一至五年级学段,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将在2015年开设新课程。新课程通过三大概念,即身份(Identity),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和抉择(Choices),向学生传达尊重、责任感、正直、关怀、应变能力、和谐六个主要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延伸至家庭、学校、社区、国家和世界六个层面的反思。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将之前开设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国民教育、人格形成教育、级任教师辅导时段、性教育课程、网络健康和社区服务等通过系统整合纳入到新课程框架。[1]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是校本内容,其中全国统一的内容是核心部分。以小学低年级的课程为例,新课程包括用母语授课的品格与道德教育课(30个小时)、学校校本课程(15个小时)和班主任辅导时段(15个小时)。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特别注重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来教导价值观,希望让学生的学习更实用和更有意义。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就包括“如何适应开学第一天的变化”,中学一年级的课程包括“适应新学校”等内容。对于新课程的校本内容,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家庭背景对课程进行自定义,如此前作为试点学校的养正小学就曾按照新课程的三大概念设计了一套教案,安排小学一年级学生在上完有关保持环境清洁的课后,参加动物园的学习之旅,学习保持环境清洁的精神要如何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并反思个人的抉择对自己和社会的影响,取得积极成效。新课程还鼓励家长、社区与学校合作灌输品德教育,以强化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价值观。新加坡教育部长王瑞杰就认为,品格与公民教育不单是学校的活动,品格教育最终还是家长很重要的责任,而且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新课程在小学阶段还附上了“家庭时间”,提供建议让家长促进亲子关系和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实践并巩固孩子在课堂学习的价值观。为了配合新课程,新加坡教育部同步推出了新课本,其中小学以《好品德,好公民》课本取代原有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本。此外,新加坡教育部还将不时更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教材和资源,并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全国和世界问题的讨论,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二、新加坡推出中小学新品格与公民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就高度重视在中小学开展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使新加坡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道德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也形成了公民教育的新加坡特色,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对我国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也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与做法。新加坡中小学新品格与公民教育的推出具有以下重要启示:

1、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并主导公民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新加坡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公民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问题,承担起组织指导、统筹协调、监督管理的责任。进入21世纪,新加坡教育强调以“品格培养”为发展导向,将建立品格教育作为教育部整体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为了推动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新加坡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品格与公民教育组,为新课程的推出起到了协调和组织保障作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加坡教育部门在对公民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听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发挥学校的作用。此次课程改革能够启动,小学教育检讨与执行委员会(PERI)和中学教育检讨与执行委员会(SERI)对于包括公民教育在内的新加坡基础教育的批评和改革发展建议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来自各中小学对于公民教育课程实践环节的意见和建议在新课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以学生为本,既坚守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又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新加坡政府看来,新加坡的成功根源于其在国家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2]新加坡中小学公民教育始终坚守新加坡共同价值观,并且强调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传授与共同价值观灌输相结合。此次贯穿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中的尊重、责任感、正直、关怀、应变能力、和谐六个方面的主要价值观,正是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核心体现。与此同时,新加坡中小学公民教育也强调以学生为本,积极主动适应国内外社会变化和发展。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考虑到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对学生价值观和品格产生影响的因素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必须通过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来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努力培养心智健全的新加坡新一代公民。

3、遵循教育规律,有序推进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新加坡公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始终尊重并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有序推进。此次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从启动改革到全面实施,正是贯彻了这一原则。新加坡教育部在根据各方建议确定了新品格与公民教育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内容后,于2011年首先与包括养正小学、毅道中学在内的八所学校开展新课程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又着手举办两年一度的品格与公民教育大会,旨在传递政府关于课程改革的政策主张,创造教师交流学习平台。期间,新加坡教育部还推出了品格与公民教育工具手册,建立专题网站,提供课程资源,编写新教材,开展覆盖全国中小学的新品格与公民教育导师培训工作。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新加坡教育部才确定在2014年正式实施新课程。

4、致力于整合家庭、学校和社区资源,注重新品格与公民教育的实效性。新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注意发挥学校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成长环境等确定校本内容,但也指出学校不可能也无法包揽一切。因此,新课程呼吁家长和社区积极配合学校。家长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应该与学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社区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价值观与品格实践的重要场所,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其作用并与之建立协作关系,只有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协同行动,才能进一步内化并巩固孩子在课堂习得的价值观,体现教育的实效性。为此,新加坡教育部专门组织编写了旨在推动学校加强与家长、社区联系的教育伙伴资讯手册,开通了教育伙伴专题网站。

作者:刘建良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学院讲师

第10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教学工作

道德教育是一项历时长久、不断更新的工作,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从基础抓起,从小学抓起,注重学生的内外兼修,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弘扬社会道德风尚贡献一分力量。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只注重表面工程,不是简单的外在约束,明令禁止地能做或者不能做,而是要让学生从道德的高度认识到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只有将道德理念内塑于心,才能将善意举动外化于行。以德教书,就是将德育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德育为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的立足点,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有更长足的发展。以善育人就是将善行广泛传播,用积极的行动感染人、带动人,让学生真正成为可以为社会尽力的人。

一、现在的教育工作中德育工作尚有偏差

现在的德育工作有轻德育、重智育的现象。小学生虽然具有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但是对于授课的教师来说,往往不能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共鸣,因而教学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教师对这一课程也只是纸上谈兵,泛泛而教之,他们更注重的是其他主要学科成绩的高低,忽略了道德的培养。

部分教师自身道德规范疏于践行,缺乏以身作则的代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真正体现为人师表应有的道德素养,认为道

德建设与己无关,这导致道德变成了教师口中理论性的道德,教师自身不尊老爱幼、不节约环保等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在小学阶段,学生生活经验多来自效仿学习,教师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学生道德的养成。

德育工作往往没有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现阶段,道德教育出现了各种问题和道德偏差,书本中的善行成为生活中的一纸空谈。我们不能将道德教育简单地书本化、理论化,知识灌输一样的教育是难以在生活中起到实际效益的。如,一个在环保倡议书上签字的学生,在生活中却随意践踏草坪、乱丢杂物;一个在课堂上对雷锋精神侃侃而谈的学生,私下却连帮自己父母做家务的实践也没有……这些现象说明,德育工作与善行教育在很长时间内仍是小学教学关注的重心。

二、将德育教育善行教育开展,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1.将德育教学开展计入教师考核标准,以师德影响学生品德

教育教学中需要紧抓德育工作,以德为本善为先,教师以德育为教书根本,用德育传授真知,将善念存于心间,用善行丰富生活。将道德教育纳入教师能力考核,是对教师以身作则,全面教学的有力监督。作为教师,要有耐心有爱心,同时有恒心,对自身道德层次不断提高才能做到“身正为范”,从生活细微处做起,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规范的养成。

2.注重德育教学活动的不断丰富开展,用实践塑造学生品德

小学教育教学的开展,要明确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地位,注重思想品德课上的教学方式,不能以本为纲,搞本本主义,而是以德育为主,将善行常驻,运用丰富的实践活动,进行学生道德教育。如,运用广播、合唱等形式歌唱爱国精神;举办拔河、广播体操等集体活动,培养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开展植树活动和手工展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科技头脑。有益的活动项目,对小学生培养道德素养具有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将善行的举动充实生活,将自身的发展不断贡献到社会中去。

3.实施奖励表彰的机制记录善举善行,借先进提升学生品德

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因而德育教学中不应对学生犯的错误进行“围追堵截”,这只能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榜样的作用和激励的措施在目前看来还是立竿见影的。良举善行不可能每天发生,也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以高尚品德标榜,但是对已经发生或正发生的善行需要教师具有发现的眼睛,不因微不足道而懒于表彰,对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道德表现应当及时予以鼓励或表彰,这样不仅使受表扬者信心倍增,

也能以个人品德促进社会公德,督促每一个学生自求上进,自我约束,达到优秀道德素质的培养。

真正的品德教育和善行教育是实现教学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国理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最早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提出。用在教育领域,要求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学生自觉增加个人道德修养的同时,沿着教师的“善”的行为前进,自我约束,不断进步。一批具有高素质、高品德、多善行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带动学校整体素质的提升,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小到校园,大到整个社会,需要用良好的品德塑造人,用善意的言行感染人,在思想的层面约束人,从生活细微处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产生服务于社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赫清.纳德育教育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之中[J].价值工程,2012(01).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英语学习;改革创新

1改革授课模式,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国家近日颁布的小学课程整改标准中,将小学英语定位为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使学生基本掌握使用这门语言交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语境学习空间,改变原先只注重音标与拼写的学习模式,这是我们近期对于小学英语教育最应该引起关注的着力点。我们应该借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改变原来单纯的靠听写与考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模式,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学习与说唱英文歌等环节,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的基本交流技能。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开拓适合于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方式,如果本班有能歌善舞的学生,那要积极的利用其优点,在班级开展英文歌的学习活动;如果有喜爱文学的同学,每天可以其给同学们推荐自己阅读的英文书中的片段章节,通过多元化的英文涉猎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学习英文表演,录制成视频,通过云教学平台,上传视频作业,教师择优在课上进行播放,这样一方面是对该学生的激励,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直接督促。教师应该注意,在舞蹈或者歌曲的选取上一定要有所取舍。现在各方面的资讯十分发达,小学生总是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到与自己身份年龄不相符的东西,那么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对他们予以引导,选择适合青少年内心健康成长的歌曲与电影。对于游戏等环节要精心设置,要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不让游戏流于形式,还要注意游戏时间的控制,不能使课堂时间过多地被游戏占用。游戏只是教育的手段,学习到英语才是真正的目的,应该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思考自身学习的缺点与未来的努力方向,这样才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因为教育对象是小学生,所以PPT的模板与样式应该尽量生动活泼一些,要尽量融入语言环境与创新的设置。只有这样,多媒体课件才能丰富多样,才能将学生的整体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对于幻灯片换页声音的配加,角标与字体设置等细节之处也要注意,通过生动的小动画与音乐将整节课的内容串起来,既增加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又能让教师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维持课堂秩序,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整堂课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分组讨论问题的模式进行探讨式教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组,将活跃的与不活跃的学生穿插开,让每个组都有一个热烈的讨论气氛。在课题的设置上应该有足够的考虑,即对学生感觉不太困难的问题,让其能够用较为局限的英语表达清楚,也要有针对性,可以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或者做人与做事的原则等问题,让其在讨论与辩论中能够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这更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通过角色扮演来让学生熟悉英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其适应日常用语的反应与应变过程。小组讨论更是一种培养班集体凝聚力的好方式,小学英语老师应该注重该方面手段的应用,以求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善用多种激励手段,综合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学生在学习一门陌生的语言时,难免会有畏难和羞于开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督促和关怀,通过对全班同学学习情况的了解,对于学习有进步的学生,除了在班内表扬外,可以他们的事迹到学校官网上公开表扬,还可以设置英语学习小组,让其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促其保持这个学习劲头;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建立帮扶对子,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一对一结对子,对学困生展开帮助。小孩子间的交流更为顺畅,很多老师想不到的方法或问题,在孩子间就能交流出结果来。这种做法,也是对学习较好的同学的督促与鼓励。当然,一味的奖励也是不足取的,对于一些因为阶段性学习不用心的学生,要予以一定的批评与惩罚。多种教育教学手段的综合发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满足感,也能感受到来自老师与其他同学的双重关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绩,达到我们教育的最佳结果。

3重视口语的学习与课堂外延的伸展

在我国当前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学到的大都是哑巴英语,不敢开口讲,一些稍微羞涩的学生说起英语还会脸红,这样根本没办法正常地与外国人交流,因此对于口语的重视是近期国家相关政策的主要导向。让小学生从一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加强口语的训练,从最基本的短语到日常交流的简便用语,都有所涉猎,这样在学生小学毕业之前就能基本具备与外国友人日常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课堂的外展延伸。我们英语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小小的教室里,而应该将课堂设置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例如,让学生在每天见到老师、同学的时候就能够下意识地通过英语打招呼。在课前,可以设置天气预报或者时事新闻的英文播讲,让学生注意到英语运用的外延,使得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在日常生活中能发挥作用的一个语言工具,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韩雪波.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的思考———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8:28.

[2]李妙兰.新课程下小学英语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18-21+28.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课程整合;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13-01

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通过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能更生动的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架构的形成过程之中,让学生有更多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凭借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优化了课程的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将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相整合的主要载体,在现代教育中已经占据了一定地位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挖掘学生潜能,尤其是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除了掌握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学术知识之外,更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手段中,如: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要能够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既要想教学过程,又要担心信息技术设备操作错误,以致上课紧张,久而久之得了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恐惧症。运用信息技术设备获取、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往往要我们去寻找合适的资源,还用进行处理才能够使用。具有继续学习、紧跟科技发展的能力。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胜任将来的教学。具有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的能力。

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取得了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适时、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呢?

(1)在教学中化解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来化抽象为具体,生动直观地予以呈现或虚拟现实、放大细节地展现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才能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对于难度较大的,可以先通过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示范;对于难度不大的,先让学生自行学习,再通过课件进行验证,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证实思维的结果。如《圆的认识》一课,对于圆的形成过程这一问题,教师想光靠讲就让学生明白这不容易做到,而通过多媒体课件配合投影却能把这个问题演示的非常清楚,先在投影上展示了系着小球的一根绳子,一端固定在一点上,然后通过让小球甩动,屏幕上的小球左右摆了两下,再让学生观察小球甩动一圈后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屏幕上小球开始走,每走过一点,屏幕上就留下他的痕迹,当小球走过一圈后,屏幕上形成无数个点,最后形成一个圆,这时再放一次慢镜头,再让学生观察一次。这样学生对圆是如何形成的就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观看完课件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手头上的文具或其它工具自行演示一次圆的产生过程,加深其对圆的生成的了解。可见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2)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

生活情境和经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所以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指导学生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数学规律。凭借信息技术把生活场景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整合,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出来,而且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在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并恰到好处的促进学生理解、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建立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本文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的探讨,发现学会学习的方法,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有独到的功夫。这种整合,将引导学生产生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将之付诸日常生活实践,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合理调控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最终实现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宋乃文.小学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2]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3.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印发 2001.6.8.

[4] 冯玉萍,朱湘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教育科研论坛 2006.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