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化经济体质

现代化经济体质

时间:2023-06-11 09:32: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化经济体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化经济体质

第1篇

一、面临的形势

(一)建国4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三)为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

二、目标和任务

(四)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五)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要求,积极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到本世纪末,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的各类地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都应有所增长,人民体质明显增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体育消费额等逐步加大,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六)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体育改革。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满发展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起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对象和重点

(七)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继续搞好升学考试体育的试点,不断总结完善,逐步推开。盲校、聋校、弱智学校要重视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师资、经费、场地设施等问题。

(八)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职工体育工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文明的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九)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

(十)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各级农民体育协会的作用,并与文化站协同配合,做好农村体育工作。继续开展评选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十一)实施《军人体育锻炼标准》,进一步发展部队体育,增强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部队体育骨干。部队在搞好自身体育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支持和帮助驻地附近的居民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十二)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健全各级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人才。

(十三)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问题,积极支持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注意做好劳动强度较大、余暇时间较少的女职工的体育工作。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

(十四)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

(十五)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重视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测定工作。

四、对策和措施

(十六)把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普遍增强人民体质为重点,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切实抓出成效。

(十七)加强宣传工作,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体育健身意识,提高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十八)加强群众体育的法制建设,认真执行现有体育法规,有计划地制定并实施社会体育督导、群众体育工作、体育社团、场地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制度。

逐步完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制度,加强对工人、农民、少数民族、残疾人以及各类学生运动会等的组织和管理。突出群众体育运动会和竞赛活动的群众性、健身性、民族性、趣味性和科学性。

(十九)充分发挥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业、系统体育协会和其他群众体育组织,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二十)体育部门要改善资金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群众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我国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健身、康复、娱乐等市场。

(二十一)实施体质测定制度,制定体质测定标准,定期公布全民体质状况。

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加强社会体育骨干队伍建设。

(二十二)推广简便易行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

(二十三)加强人民体质与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要发挥体育科技队伍的作用,体育科学研究单位和体育院校要以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为重点,要增加对群众体育科学研究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群众体育健身实践的转化。

(二十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体育场地设施或者挪作它用。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五、实施步骤

(二十五)本纲要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从现在起到2010年分两期工程。第一期工程自1995-2000年,分为三个阶段:1995-1996年为第一阶段,进行宣传发动和改革试点,初步掀起一个全民健身活动热潮。1997-1998年为第二阶段,通过重点实施、逐步推进,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1999-2000年为第三阶段,全面展开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工作并普遍取得成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期工程自2001-2010年,经过十年的努力,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第2篇

关键词:发达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 发展

1、前言

伴随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经济体的交叉发展,令两者更深入的互相依存以及依赖。同时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经济体互相竞争更加激烈。我国证券报消息报道,穆迪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预测在2013年将达到百分之五点七。同时穆迪明确,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增长与发达经济体发展增速的下滑、以及资本流动密切相关,各类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复苏较发达经济体更加快速。为明确两者具体差别,我们可通过不同国家竞争力标准的制定选择,进行分析研究。

2、国家竞争力反映标准

经济学分析阶段中,对于国家竞争力的定义较为抽象,从客观层面来讲,对国家竞争力形成作用影响的成因包含政治、文化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等众多领域。对具体指标则可进行细分,首先制度层面,包含公共以及私人机构制度。前者对物权以及知识产权形成保护,将提升国家综合竞争水平。基础设施指标包含两类,即交通设施以及通讯交流与能源设施等。前者涵盖总体交通运力状况、里程总量、港口以及机场规模等。后者则涵盖电力供应、电话业务、移动通信应用量等。

宏观经济也是反映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涵盖财政平衡、社会储蓄量、通胀标准以及债务状况等。该类因素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可靠稳定,同时作用于政府经济发展变化。基于市场波动性不能有效的进行资源分配,进而会引发供需失衡问题,因而需要借助财政以及货币策略进行有效防控。提升国家竞争力,做好健康以及初级教育尤为重要。健康指标包括疾病、预防接种、平均寿命等比率,初级教育则囊括具体的工作质量以及入学百分比等信息。

商业成熟度涵盖国内供应商总量以及整体质量水平、集群化建设、竞争发展优势、价值链水平、分布管控、生产工艺水平、营销范畴等。发展创新指标涵盖革新水平、研究开发机构总量以及投入研究总量、产学研应用结合状态、科技人员配备总量等。该类指标对国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及综合竞争力将形成显著作用影响。

3、发达经济体同新型经济体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就上述论证的指标内容以及不同发展时期各个国家竞争发展力附加的指标权重,我们通过对两类经济体的计算研究明确,发达经济体涵盖的效率指标、基础要素、创新同综合数据没有明显的差别。也就是说,发达经济体不同指标数据水平较高同时呈现出了合理均衡性。而新兴经济体上述因素则同综合指标绘制系列线形成了较大的距离,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呈现出稀疏性特点。这样不难看出,新兴经济体指标数量水平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4、有效应对策略

在科学对比分析下我们不难发现,新兴经济体呈现出相对较弱的竞争力,具体影响因素则包括制度层面、相关基础设施、教育事业以及宏观经济发展等。新兴经济体持续扩充的人口总量需要较多食物以及基础设施,对各类防护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视渐渐提升,为此应由多层面入手,提升新兴经济体下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基础要素层面,应进一步优化政治体制以及企业管理制度。政治工作中应做好家庭财产以及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体现法律效力以及独立性,对各类犯罪腐败行为进行全面打击,提升政府单位实践工作效率。同时,应有效节约商业成本,强化政治管理透明性。企业制度层面,应实现全面更新改革,提升财务报表综合审计水平,做好小股东利益的科学保护,提升董事会实践工作效率。对企业投资应强化保护,推进市场发育以及管理监督的合理配套。

另外,应做好新兴经济体各类基础设施的管理建设,有目的做好优先管理安排,扩充就业机会,对消费形成有效刺激。应进一步优化各类通讯以及能源应用设施,提升电力供应总体质量水平。应进一步优化宏观管理环境,确保社会的长久稳定,实现财政平衡预算,有效管控通货膨胀,提升综合储蓄率,有效管控政府债务总体规模,提升我国信用等级水平,实现对外贸易的有效平衡。

应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注重初级教育管理。在效率指标层面,则应做好高等教育管理,扩充投入,提升科技教育比例,丰富网络资源。对在职员工应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商品整体市场运行水平,管控地方竞争发展集中性,降低课税影响。另外,应有效协调市场劳资关系,缓解个税负担,科学应用人才,实施按劳分配,推进人才的快速自由流动,完善收入分配管理。

金融市场发展管理中,应提升服务有效性,开创优质的金融服务系统,简化企业银行贷款流程,提升风险资本整体可用性,强化流动资本综合管控,履行必要的债券互换管理制度,进而推动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与持续创新。应进一步做好技术储备,实现技术消化以及成果合理转让,提升新技术手段综合实用性。应不断的吸引国外市场投资,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新型通讯手段应用,提升实践工作质量与效率。再者,可扩充市场规模,对消费形成有效刺激,推进市场的科学转型,扩充对外开放程度,实现同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

创新指标层面,应优化商业制度,扩充商品供给,加快商业集群建设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扩充价值链,完善分销管理控制,强化专业化管控,降低垄断特权。新兴经济体呈现出科技创新水平有限的问题,因此应继续提升创新水平,扩充科学家以及技术工程人员总量,优化科研工作水平,增加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同时应实现校企合作,做好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畅通高科技产品提供获取途径,进而真正缩短发达经济以及新兴经济体差距,获取全面提升。

5、结语

为提升综合国力,赢取市场竞争主动,我们只有针对国家竞争力衡量指标,做好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对比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策略,方能真正创设显著效益,推进市场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食品安全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历尽风波的中国食品到底安全程度几何?恐怕在不少国人心目中,国产食品早已贴上了质量没有保障、安全问题严重的标签。其实换个角度再看,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远没有想象得不堪,甚至领先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所处的阶段。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简称EIU)近日《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Global Food Security Index),该指数包括食品价格承受力、食品供应能力、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等3方面27个定性和定量指标。报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的官方数据,通过动态基准模型综合评估107个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并给出总排名和分类排名。

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继续占据排名的前25%,美国、挪威、法国分列前三位。中国在107个国家中位居42,其中:食品价格承受力排名47,食品供应能力排名41,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排名43。

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处于世界中上游、发展中国家前列

报告将中国列入良好表现(Good Performance)一档,并将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归为中国得分较高的7个指标之一予以特别提示。而另一发展中人口大国印度排名则在70位,远落后于中国。

从附表中不难看出,指数排名与各国人均GDP构成非常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人均GDP第52位的排名,中国是为数不多的食品安全水平大幅超越其社会富裕程度的国家之一。此外,报告指出,希腊成为排名下降最多的发达国家(下降6位),主要原因就是受累于经济不景气(GDP下跌20%),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食品安全保障脱离不开经济基础。

个别事件不足以影响总体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在过去一年中曾发生死亡数十人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甚至引发严重的贸易纠纷,但对衡量一国食品安全长期综合保障能力并不构成实质影响。说明食品安全个别事件虽然引起的国际影响和舆论风波很大,但最终并不能、也不应掩盖食品安全保障的真实水平。

城市化提高新兴经济体的食品安全水平

报告特别指出,不少新兴经济体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城市化促使政府加强保障工作以满足城市扩张带来的需求变化,同时相对集中的人口也带来食品供给模式的改变。中国目前正在推动形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发展格局,这也有望成为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契机。

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经济;标准化;工业化

在建筑行业中,住宅产业化所描述的是住宅生产、供应等的工业化,住宅产业化的最直观表现就是住宅成品的标准化。

一、目前传统建筑经济的困境

粗放型经济体是传统的建筑产业难以回避的评价,尽管依靠“类资源性产业”的先天优势能够保证相当可观的利润收益,但随着原材料成本、人力劳动资源成本和消费者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压力的日益加剧,如何在利润维持的基础上满足业主的生活需求,成了建筑经济产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质量和利润之间的矛盾,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内部找原因,从产业性状上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改善方案。

住宅建筑所面向的是广大购房业主,其切身生活需求应该放在第一位,因此满足消费者需求应该放在住宅建筑在设计和建造的首位。在这方面,汽车生产制造业的经验值得借鉴,从整车销售到维修保养直至配件维修,一整套服务流程满足了购车业主对于长期消费品消费的所有需求,而住宅的消费使用周期更长,所要做的也应该更多。所以产业化是必经之路,也只有产业化道路,才能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良性运转,摆脱粗放型生产行业的帽子,将先进的制造技术、管理经验、设计理念融入到产业链中。住宅产业化受诸多因素制约,主要有有以下两点:

1.危机意识不足:在整个建筑经济体系中,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从住宅定位到设计理念,直至建筑风格和后期管理,开发商都起到决策作用。而经历了房价的高速攀升之后,对于建筑品质的追求在很多开发商心目中已经并不放在第一位。只要能中标地块就不会没有利润的楼市观点也影响着住宅产业化的进程,也就是说,从利益追求的角度说,目前的行业氛围尚不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危机意识。产业化竞争的格局并没有形成。

2.市场态度不够强硬:由于目前的商品住宅多为期房销售,消费者对于成品房屋的要求仍比较懵懂,对于高科技住宅的认可度不够,同时住宅周边环境配套,后期物业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也很少,往往是针对住宅谈住宅,并没有将自身需求上升到更为全面的层次,但这同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这所有的不重视都是产生于购房阶段,入住之后以上的硬性需求仍然存在,这就导致入住后的诸多不满。

二、如何实施住宅产业化

在住宅产业化概念提出伊始,住宅领域产业化是其全部含义,但随着建筑行业经济体的逐渐完善,包括住宅物业等周边用途产业也被包含在内,基于这个概念,住宅产业化所包含的要素应该有以下两点。

1.建筑标准化:所谓住宅建筑标准化,主要是从建筑结构形式层面上说的,就目前的住宅建筑来看,小区户型的单元化格局已经成为一种标志,不同开发商根据自身产品定位、建筑工程成本利用率等因素,进行最合适户型结构的开发,从而实现设计、施工、销售、物业一体化的经营结构,在一套成熟的建筑结构模板下进行项目开发,在土地面积、居住环境、建造成本、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最优化的调整,从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运作,这样不管是设计周期、建造材料损耗还是业主入住后的长期维护都能够实现标准化。

2.住宅建筑工业化:住宅工业化要深层次聚合资本、技术和劳动力,提供一套完整的产品和服务。在这方面,我国目前的住宅部品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系列化、规模化生产体系尚未形成。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差、生产规模小,特别是规范住宅部品生产的模数协调工作滞后,阻碍了住宅标准化、通用化住宅部品体系的形成。近年来,住宅销售后的物业管理、环境配套设施等问题成为焦点,这其实就是住宅工业化体系不完善的标志,在整个建筑经济体系中,这是硬伤。

3.现代化的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产业要求住宅产业利用先进科技完成住宅建筑设计上的标准化和生产制造上的工业化,集中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更高阶段。

三、住宅产业化问题的对策

1.整合资源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作为住宅产业的最终商品,商品住宅的标准化依旧是住宅产业化首先要提到的,按照住宅的建造和使用过程,前后延伸,并辐射带动相关产业,从而形成产业链条。在整个住宅产业链体系中,房地产企业、施工企业、原材料及设备与部品供应商是产业链的主要成员,供应链中的各成员通过土地获取、规划及设计、工程施工、建材生产、销售、物业管理六个环节,完成住宅开发建设的整个流程。

随着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社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房地产企业着重加强产业链的集成管理优势已是大势所趋,这样才能培养并保留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而将其他功能借助于整合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将有更多企业在房地产某个子行业或细分市场上集中力量,确立和加强自己的细分优势,在细分市场取得胜利。

2.房产企业规划设计能力的提升:规划设计环节在住宅开发建设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七成建造成本都取决于规划设计环节。但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规划设计一般由设计院负责,自身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足,由此导致整个行业的粗放型竞争态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设计院没有直接面向客户,规划设计与客户需求之间增加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一信息交换中介,导致住宅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部品制造、现场建造和售后服务的产品全寿命过程相脱节,设计周期长且质量低,变更签证比例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不同房地产企业的要求不同,设计院本身较难实现住宅设计标准化,住宅产业化程度必然受到影响,不能实现住宅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因此而降低。

第5篇

关键词:港口发展 机遇 挑战 新形势 新方向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变革以及我国经济市场局面的变化,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进步的阶段。我国港口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和深刻的变化,港口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本文针对我国港口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方向进行研究,分析我国港口经济的战略意义,推动我国港口经济及市场经济体制长期稳定发展。

一、港口经济战略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市场中,港口是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港口经济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完美体现,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的重要支撑点。我国港口经济正随着市场经济地变化发生深刻的改革,从港口下放、港口资源整合、政企分离到投资主体逐渐实现多元化,港口经济正在从经济基础组成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此我们应该充分体会到港口经济的重要意义,并且不断提升港口海洋经济的战略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市场的不断改革深化,经济中心逐渐从农业文明发展到沿海地区,港口经济逐渐兴盛。据数据统计,全世界50%左右经济量集中在沿海地区300公里的地区,类似于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皆是如此,在我国改革开放过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这其中的发展规律,无一不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制度的完善,技术进步中主要包括远洋运输技术、集装箱运输技术等,有效降低海洋运输成本,并且运输分工明确,充分发挥各国经济实力与主要作用。为此,海洋运输技术是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除此之外,世界信息化的进步也是推动海运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有效降低信息跨境流动的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后,逐渐融入进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中来,港口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崛起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我国港口发展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我国港口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这给我国港口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一)市场经济格局的变化

世界经济与贸易格局的不断变化,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贸易、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外贸增速曾达到20%以上,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断发展的外贸经济推动我国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港口经济的发展又促进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在2012年以后,世界贸易增速明显低于世界经济增速,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增长速度很长时间会处于萎靡的状态,给港口经济带来巨大挑战。

(二)产业链转移

在中国比较优势发生转换后,曾经支撑港口经济的劳动密集型活动逐渐对外进行转移,有的转移至内陆,有的转移至境外,这对我国本土港口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阻碍。而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开始,进口速度显著缓慢,减缓我国港口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不但进出口速度放缓,我国产业结构也逐渐进行升级转换,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提速,有效运行我国经济效率,这就对我国物流领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需要我国物流运输实现快捷、高效的优势,同时港口管理应提升通关效率和管理体制。

(四)物流多式联运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进步,我国海运船舶逐渐趋于大型化,为我国港口经济发展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有效降低港口运输的成本,目前我国集装箱式运输、油轮等越来越大,需要我国港口巷道设施随之扩大,物流多式联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五)信息化飞速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一批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技术进行深刻改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信息化的进步也给港口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推动作用,对物流运输、港口管理、政企协调等工作产生深远意义。信息化不但是推动港口经济现代化、智能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技术,更是港口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六)开放式经济体制的构建

我国改革开放后推进新的经济体制,为港口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机遇。港口是一个开放性的世界交流窗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贸易投资活动,其中主要竞争力体现在海关检疫、港口经济监管体制。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我国港口经济发展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相比,仍需要继续努力创造机会,提升发展空间。

三、我国港口发展的新方向

(一)推进港口集群化发展

深刻认识我过国经济新常态变化并服务于经济新常态,尤其是在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方面,不断规范港口监管体制,使港口经济发展领域优先做出努力和探索,在社会格局不断更新的前提下,我国航运全球联盟以经初见雏形,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推进港口智能化发展

深度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打造智能化港口,推出优质港口,致力于将信息、物流、资金等充分结合,提高港口信息敏感度,要努力跟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推进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推进港口产业化发展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我国将港口经济发展作为港口主要依托对象,使产业链超越港口物流发展,将服务行业、制造业与港口充分结合,同时促进物流业同临港产业有机结合,形成真正的港口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依靠港口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我国海洋经济,使海洋经济与港口经济在未来社会经济市场中占有巨大发展空间。

四、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港口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结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港口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战略指导措施,促进港口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超峰,鞠美庭,楚春礼,胡翠娟.我国生态港口的建设思路与发展对策[J].生态学报,2008,(11).

第6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此同时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一是来自国外的竞争,二是来自国内社会主义市场体质改革带来的竞争。所以移动通信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财务管理机制是移动通信企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新形势下移动通信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因素

1.外部财务环境因素

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日益完善,关于经济运行的法律机制也在不断的健全,国内经济市场也在逐步规范。但是我国仍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出现了通货紧缩,人民有效需求低下的现象。移动通信企业在该种环境下面对的是社会对移动通信的消费不足,通信业务增长速度缓慢的问题。但同时国家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了对通信基础设施的投入[1]。而且中国银行还实行了降低贷款利率的政策,这些因素是移动通信企业筹集资金的有利因素。

其次是企业所处的金融环境因素。按照加入WTO的要求,我国的金融市场将逐步开放,实现与世界金融一体化的目标。我国将会兑现利率开放、解除外汇管制和货币自由兑换的承诺。因为这是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对于企业的来说,货币自由兑换和利率市场化意味着风险加大。而如何应对金融风险,是移动通信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此同时,国外先进的金融服务机构进入我国,会带来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服务。这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企业将有机会获得更加方便、全面、成本低下的金融服务,这可以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

2.内部财务环境因素

(一)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正常运行。移动通信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一是由于前期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二是由于移动通信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设备的更新。同时,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会使得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加大。

(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般集中在日常性的财务管理,关于筹资、投资和关于企业的资本管理所占的工作比例比较小,这种工作习惯与国际对财务管理要求相差一大截。

(三)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过关。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缺乏市场意识,所以无法掌握资金的运营,而且对财务工作管理不到位。虽然部分企业引进了一批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但具有专业的金融知识,掌握财务管理技能的人才少之又少[2]。

二、制定移动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

1.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

移动通信企业应该和其他企业一样进行投资管理,在投资当中,低风险与低收益并存,高风险带来高收益。企业投资决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风险管理,对国内外金融市场存在的利率、通货膨胀、外汇风险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和控制,并采取相应的财务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二是投资效益分析。借助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对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货币时间值的分析,比较方案之间的利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加深,关于企业参股、收购、合并以及重组等投资方式势必会成为移动通信企业财务投资的重要办法。

2.制定正确的融资决策

在我国,企业融资的渠道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发行股票、债券以及租赁等。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移动通信企业在发展期间主要负债经营,借助于政府和银行的贷款。然而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移动通信企业的融资方式由负债融资的方式向股权融资转变,这也符合了未来以资本为市场的融资方式[3]。移动通信企业应该加大对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的规模,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

3.制定正确的财务管理政策

移动通信企业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以此同时企业应该更新财务管理制度,实现由分散向集约的转变。企业只有将资金调度权、投资权、资产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集中起来,创建一个投资和利益分配的中心,才能实现企业财务现代化管理,实现集约财务管理的目的,促进的企业的发展。

4.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水平

财务管理战略的实施最终需要人来操作,面对移动通信企业新添的财务内容和新工作方式,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技能和职业道德。以此同时,通信企业还应该大力引进具有投资、金融、国际税收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做到与国际接轨。

三、结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移动通信市场的开放给我国的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移动通信企业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自身的更好地发展,需要企业不断的探索。其中制定符合时展的新型的财务管理战略是重要手段。通信企业应该具体分析企业财务的内外部环境,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拓展融资方式,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健.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及应用方法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3):45-47.

[2]程德兴.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贵重财经学院学报,2012(09):126.

第7篇

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管理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4-0084-02

工商行政管理指的是一个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需要,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和管理。

在当今社会,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如果一个国家和一个个人或者组织没有创新精神,就将会失去自身的价值。面对现在国内外的新形势和各种新机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秩序监督部门,在对于市场规律探索和时代性把握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发展和协调作用。

一、工商行政管理创新要处理的主要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就是以时代为背景,引入与时代方法、思想和组织手段相适应的一些创新机制。管理创新是工商行政管理创新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说,工商行政管理创新主要是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是,管理思想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建立的初步阶段,作为工商行政管理本身也处于一种成长期,在这个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实际上是面对新形势,跟上时代脚步,如何使工商行政管理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第二是,领导者与管理创新的关系。管理创新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是领导者对现行工作体系的组织、计划和调整的过程。在管理创新中,领导者始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传递着各种人际关系、组织和决策各种信息,如果领导不同意管理创新,那么将会使管理本身存在诸多的问题。第三,管理创新处理的是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实际上是对工商行政管理的诸种要素重新整合的过程,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整合,而是以一定的指导思想为依据进行的整合。创新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实践作为理论基础,要让管理和实践打到内容与形式的相统一。第四,管理创新处理的是工商文化建设和管理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工商文化是围绕工商行政管理精神状态以及各种工作作风所起到的导向功能和约束功能。是工商行政管理的直接原动力。

二、工商行政管理的方法

1.更新观念

创新的本质上要转变观念,解放是想,它是一切创新的“总开关”。工商行政管理要创新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更新观念。首先,要树立市场观念,也就是说要走出多年以来,我国受计划经济体质思维定势所影响的经济观念,转变那种僵化的思维模式,树立一种具有国际眼光的市场观念,彻底的摆脱因为惯性思维模式所导致的思维定势。第二,形成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制观念。坚决的反对和客服野蛮和简单粗暴的执法理念,克服那些执法不公和徇私枉法的现象,通过法律观念的约束,坚决打击和处理执法不严的现象。第三,形成社会效益观念。摒弃过去的那种将任务与效益挂钩的现象,强化社会效益。第四,树立科技观念。大力对过去的一些传统的监督方式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革命性的改造。第五,树立平等公正的观念意识。这需要从认识上着手,根除过去关于国有和私营、内资和外资企业之间的一些不平等意识和观念,使工商行政管理的操作更加透明化。

2.更新执法体制

要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体制改革和创新都要与市场相挂钩,可以有效的将体制改革转变为实际的效能,只有在这样的形势下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执法创新。在执法体制创新方面,首先要对层级执法体制进行创新。实行属地和层级管辖相结合的原则,将执法重心下移,有效的完善执法委托制度,注重对县、市所管辖的范围进行执法能力和执法工作的额协调,使各层级执法部门相互衔接,以最终形成一种执法合力。这样的管理也能够使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使工商管理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第二,要要对工商管理监督体制进行创新。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应该通过人员分流的方式实现对工商行政管理的配套改革,对工商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规范。

3.创新监管制度

首先,对市场主体的准入制度进行创新。因为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应该有意的完善工商管理制度的法律等级以及改革审批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条文体系,以加快工商行政管理的电子政务管理,通过联网实现对各企业以及市场的各种信息查询和相关事务的办理,为企业的发展开辟“绿色通道”。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应该跟上国际形式,建立起有序、统一、高效的市场准入制度。第二,对市场运作的裁判制度进行创新。应该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下放工商部门的审查权、监管权和处罚权,实现执行和监管并重的上下联动模式。第三建立和更新市场卫士制度。国家应该与时俱进出台相关的《市场监督管理条例》,这样能够赋予工商行政管理一定的划拨权和扣留权,一形成社会与企业之间的联动模式,通过监管机制的创新而有效的维护社会的公平竞争。

4.创新监管手段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手段已经普及,因此,应该加快网络建设,通过各种信息化的手段而行政一种以网络为中心的政务推广和监督机制,有效的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工商行政管理的自动化处理水平。

三、结语

工商行政管理的创新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对其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通过一系列的观念以及职能上的转变实现创新改革。

[1]张峰.工商行政管理的文化功能视阈[J].中国集体经济,2009(03)

第8篇

1目前油田企业管理现状

1.1管理体制出现问题。经济体质长期束缚着石油企业的发展,使得石油企业在体制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漏洞,我国油田企业并没有彻底的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于油田企业大部分是国企,因此其管理机构相对臃肿,内部规章制度纷繁杂乱,程序复杂,机构不够精简。而且多数油田企业权责不分明。

1.2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是确保企业高效、健康运行的关键。目前我国油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相对落后,建设与创新程度还不够高,内部激励机制、行政管理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均不完善。多数企业正激励措施远远低于负激励措施,使得员工工作积极性大受挫败;规章制度多,执行力度小;对于内部创新来讲,制约条件远远多于支持条件。企业内部监督不够完善,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沟通。

1.3管理观念陈旧。想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企业必须具备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忧患意识,而国有企业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保留着计划经济时的传统思维习惯,改革的意识相对较弱,市场观念淡薄。企业安于现状,更多的是依靠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扶持维持生计,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1.4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突出。新形势下,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职工队伍年龄结构不科学,两极分化现象较为突出,老职工与年轻职工较多,中层技术骨干较为缺乏;职工队伍思想变质,部分职工缺乏纪律性和艰苦奋斗精神,取而代之的是利己主义思想、金钱观念和权力欲望;油田企业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制度不健全,重形式轻本质,措施不够公平不够透明,严重打击了员工工作积极性;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不够完善,用人机制不透明,存在很多暗箱操作的现象;职工权益保护建设不全面,职工代表应该保护员工利益,在油田企业中,大部分职工代表不能很好的保护员工利益,并且与企业沟通也存在问题。

2油田企业创新管理的措施

2.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事关人才的去留,关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以及企业的凝聚力。由于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不均,我国油田企业在业务经营上需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需要油田企业依靠健康的企业文化留住优秀的人才,激发人才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油田企业还要不断更新战略管理理念,根据全球化需求来建设企业内部文化制度。同时,企业还要加强内部岗位竞争,培养员工的忧患意识,为员工提供技术创新的丰富土壤。

2.2加强员工队伍建设。①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与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建立激励机制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加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施激励机制可以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油田的高效生产与运行。在企业的激励机制中,核心为薪酬体系,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基础上深度优化薪酬制度,根据岗位的不同和阶段性贡献对员工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并建立弹性奖励与福利制度,强化油田职工的核心价值观。②完善员工选拔机制。油田企业员工的选拔要因岗而异,设立不同的晋升通道,主要依据为工作业绩、职称和工作能力。同时,可以依据员工的优势所在,结合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灵活进行岗位转换和调动,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③完善员工培训计划。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之一是员工培训,也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途径。油田企业需要建立一支学习型队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培训资源,深度开展职业培训教育,定期在企业内部举办职工技能大赛,以便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要按照自身发展的目标与规划来进行人才梯队建设,确保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做好优秀人才的储备工作。④培养服务性思维。为了促进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释放压力,优化员工情绪,油田企业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同时,不断创建和完善职业员工的权益保障制度,让企业建设更民主化,使员工有主人翁的感觉和意识。

3结束语

综上,油田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完善员工选拔机制,完善员工培训计划,培养服务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完善组织机构、更新管理理念,实现流程与人资管理创新,才可以改善油田企业中旧有的弊端,再运用上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方能出现显著的效果,实现油田企业的持续、全面发展。

作者:陶平 单位:大港油田公司油气藏评价事业部

第9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不但提升了我国的经济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同时也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引发了很多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对社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经济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使其满足城市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水平亦有所提升,促使城市建设及城市化工作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使原有的城市规划布局已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在此背景下,需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合理规划、设计空间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以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从本质上来看,所谓的城市规划,即是预测城市的发展潜力,并采取科学的手段综合部署各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是城市运行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城市具有的多变性及复杂性特征,其规划应随着实际发展状况不断的修订与改进,以充分满足城市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卫星城理论、多核心理论等多个领域内容,是指在城市管理及建设进程中,通过思考与总结而摸索出来的发展规律。卫星城理论一般是在地方政府及土地部门的号召下,在城郊地区兴建小规模城镇,分散城市人口,减轻城中压力,以促进城市得以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而多核心理论则是指大规模城市应围绕住宅区、工业中心区或商业中心区来发展,促使城市功能趋于完整。卫星城具有合理规划城市功能的作用,可在保持独立性的过程中,与中心城市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

总而言之,现代城市理论规划,可充分满足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之中。

二、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一)改善社会环境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确保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城市资源是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目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与应用,在土地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重要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改革开放前的资源浪费现象,还能够改善环境、保证多元化主体的实际利益,促使城市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二)引导城市建设

现代城市理论的应用,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及功能系统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加深各个城市系统要素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性与作用,在为广大人民提供服务的同时,保证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落实到位。在当前时代,城市建设多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基础,在该理论中,始终遵循“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一原则,明确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程项目,依据实际情况,明确项目的市场定位,并对其进行整合。诸如:可着重建设城市中的商业中心、工业园区以及长途枢纽站等等,拆除一些不合理的或影响市容市貌的项目,保证城市的功能性与系统性。

(三)促进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及其建设工作中,城市规划的预判作用与辅助作用极为重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源浪费,或改善周遭的生态环境。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理念,在合理、科学的分析与引导之下,明确当前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以及建设规模,以加深各大系统要素的内在联系。此外,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相关设计人员的要求较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全面考虑城市当前的社会布局与经济背景,不断完善、改进当前的城市规划内容,为社会的而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目前,城市的发展及规划应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在保护地方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以推动其健康发展。

(四)形成城市形象

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形成集群效应、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城市确立形象、完善功能,将其中心城市的核心地位全面的显现出来。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要求设计人员关注经济文化以及新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并保护好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彰显城市千百余年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在保证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同时,还应扩大城市对周边区域生态、文化以及经济的辐射作用,科学、合理的对城市产业进行布局,提高城市的核心优势,力求建立积极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城市形象,并采取适宜的手段,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五)推动体制改革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家制度的改革,通常涵盖两个方面,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1、政治体质改革;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能够根据不同级别政府行政“事权”,简化以往略为复杂、繁琐的审批程序及相关内容。由于不同城市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的不同,因而政府分权化程度也存在差异,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级别的政府承担着不同的行政管理事物,各级政府均需具有明确的“利益”内涵与行政“事权”边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具有推动体制改革的作用,不但能够将权利管辖范围扩张至地方政府,还能使不同级别的政府意识到规划城市的重要性,激发地方政府建设、规划城市的积极性,促使城市功能得以充分发挥;2、经济体制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市场静止体制也逐渐趋于完善,在此背景下,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重心是带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社会建设,并大力推动了经济体制的变革。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应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培养设计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全体百姓的公共政策属性意识,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调整、改进当前的产业结构,在推动城市发展过程中,既要促使各项功能系统发挥作用,又要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争取为百姓提供一个自然、幽静且舒适的家园。

此外,还应运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调整当前城市多元化主体的利益分配情况,以帮助国家及各级政府做好公共事业的建设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以及发展进程中,可应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来指导城市的建设与规划,科学、合理的利用城市资源,扩大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产业的辐射,大力促进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经济体制的革新。对于相关设计人员来说,应关注经济文化以及新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保护好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彰显城市千百余年形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形象,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城市健康、稳步、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睿.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23) : 282-282.

[2]施卫东.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1):257-257.

[3]韩笑非,胡玮炜.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4( 10).

第10篇

1施工前的监管要点

公路工程施工前的质量监督管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勘察设计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勘察设计文件的审查把关上。若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条文的勘察、设计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设计质量责任。通过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誉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循环,规范所有主体各层次、各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实现勘察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条文的要求。二是对招标活动的监督管理,重点是施工、监理、重要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投标监督,实现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督的有效结合,通过质量监督审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化和良性运转,通过市场有效运作,保证质量监督的有效性。三是对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对施工、监理、重要材料、设备采购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审查监督,实现政府对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归根到底是对业主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因为业主是所有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这也是规范项目业主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重要措施。

2施工中的监管事项

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方式,应当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管理工作性质和内容的要求,质量监督机制是以委托机关的名义监督执法,应当在交通主管部门委托事项的范围内实施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对委托机关负责,由委托机关承担执法后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质量监督工程师对监督的工程质量承担监督责任,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站在公众和社会的立场上对建设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管主要围绕三大部分: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监管。三大部分主要是隐蔽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在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中,重点是隐蔽工程、主体结构等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现场实体质量的检查方式采用科学的监测仪器和设备,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增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监督抽查,保证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建设工程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贯彻落实,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

监督机构监督检查的对象还包括建设单位在内的所有参与公路工程建设的各行为主体。质量监督机构应站在执法的地位,通过加强对参与工程建设各行为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检查,查处各行为责任者的违规行为,增强各行为主体的自律能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保证工程质量。

为适应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需要,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还应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步实现监督管理方法科学化。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是以施工主体为主线,业主、监理、设计、材料、设备生产或供应主体及试验检测主体的协作配合的全面、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其方法主要通过现场的隐蔽工程质量验收监督。主体结构的验收监督和随机抽查监督为主要形式,把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纳入监督管理范畴,环境质量的监督渗透于各个监督全过程,也是质量监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施工中的监督,保证各主体的质量行为规范,质量活动结果有效,国家和公众质量利益通过实体有效操作全面得以实现,保证建设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施工阶段的建设工程质量。

3监管过程中要注意的原则和监督方法的改进

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是政府职能而不是责任主体,任何单位不可代替和越位。实行工程质量监督是督促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搞好工程质量及工程质量控制的政府监督行为。

在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中,应掌握原则和监督方法的改进,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以权制权,确保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公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综合治理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4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其制造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和人员众多,交付使用后直接影响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因此,要求各个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在各个实施过程中都必须切实提高质量意识,监管人员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的态度,将公路工程建设这一民心工程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放心工程。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 D40-2002)[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第11篇

关键词:台湾CBC;通货膨胀;目标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1-0068-07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所建构的固定汇率制度瓦解后,世界各国对于该国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大多以维持汇率稳定、物价稳定为主。依据Mishkint的分类,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的选择可以归纳为下列四大类:①汇率目标机制(exchange-rate targeting,ET);②货币目标机制(monetary targeting,MT);③通货膨胀目标机制(inflation targeting,IT);④无明示目标机制(implicit targeting)。目前此四大货币政策架构均有国家或地区采用,但随着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时代推演,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架构对各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乃至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因为任何一种货币政策目标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一、当前台湾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CBC(台湾央行)是目前台湾进行货币政策拟定与执行的唯一机关,其所依附的法源基础为“中央银行法”。在CBC每季定期召开的理监事联席会议结束后,CBC会向外宣布其政策决策内容,而CBC亦会据此执行相关货币政策操作,再通过台湾经济体系中所存在的政策传递管道,影响各项总体经济指标,以达成CBC所设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然而,CBC所执行的货币政策是否确实达成其所设定的政策目标,在台湾的货币政策运作机制中,并无相关的正式官方文件来加以评价,而且台湾央行法赋予CBC多项政策目标。因此,对于CBC的政策施行与功效,仅限于CBC内部的检讨改进,这对CBC政策权责性的提升,实为一项重大的阻碍。

综观CBC目前对于货币政策的拟定至执行的过程,我们仍然可以发现CBC现有的运作机制至少存在下列几项值得深思的问题:

1 现行MT目标机制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明显降低

CBC执行的货币政策所获得的实际M2年增率并未与其所公布的M2目标区相差太多。然而,若货币政策持续仅以货币总计做为货币政策拟定与执行的唯一重要参考信息,则可能因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与岛内各部门金融性资产持有比重的日益提升,而严重影响台湾M2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进而会严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故实不宜仅依据单一指标即做出任何货币政策的拟定与执行策略。目前,CBC经济研究处对于准备货币供给面的信息搜集虽十分完整,但对于需求面的相关信息则相对不足,因此,在估计准备金需求时,主要是考虑过去通货及准备金的变动趋势。当通货净额或准备金需求因经济金融情况改变而出现结构性改变,或有不确定因素发生时,即可能因未及时掌握相关信息,而使目标值出现偏高或偏低现象。所以,为进一步加强准备货币的估测工作,对需求面信息的掌握,以及缩小各金融商品准备率的差异等,将有助于提升央行货币控制成效。

随着岛内金融创新活动的增加和其它采用MT机制的国家或地区将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由“量”转向“价”的趋势,CBC近年来亦逐渐降低对准备货币在“量”上调控的比例,增加隔夜拆借利率等金融指标在“价”上的调控比例。然而,这些举措虽然增加央行政策拟定与执行的弹性,亦可增加CBC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却大幅降低央行政策的透明度。同时,亦将使市场参与者无法清楚知悉央行政策意向,徒增民众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的困扰与市场无谓的波动。因此,目前CBC的政策运作机制,对于货币政策运作机制效率的提升仅具“治标”而非“治本”效果。

2 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不显著

近年来,货币需求函数因金融创新活动等因素呈现不稳定状态,CBC在货币政策实务操作上大多改以“价”作为其政策操作的主要工具,政策运作效果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具有稳定的相关性。以上分析可知,不论是否加入国外经济的影响因素,利率对总体经济变数(所得与物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且由其所设立的总体经济计量模型所进行的货币政策模拟分析亦可知,虽然部分利率指标(诸如重贴现率或拆借利率)对于市场利率的影响相当显著,但对于所得与物价的影响则不具显著性。因此,如何使CBC所实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与政策最终目标之间更具有显著且稳定的关联性,对于CBC而言将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工程。

3 货币政策不具法则性与透明性

目前台湾地区央行法对CBC的政策目标明文规定为“促进金融稳定、健全银行业务、维护对内及对外币值之稳定以及于上列目标范围内,协助经济之发展”四大主轴,但在央行法中并未明确规范何项目标具有优先性,亦未对何谓金融稳定等目标有相当清晰的定义与界定。虽然CBC自1992年以来对于相关货币政策拟定的考量方向与政策目标区均简略公布于《中央银行季刊》中,但由这些政策的说明内容中,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考虑因素大致上可归纳为通货膨胀、经济成长、台湾利率、台湾失业率、汇率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等。如此的政策说明,并无法让市场参与者明确知悉央行政策考虑的主要因素究竟为何,亦无法充分知悉央行对于未来政策的动向。此举虽然可使CBC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弹性,但政策决策缺乏透明度,不但易使市场参与者错误臆测央行的政策意向,徒增市场预期错误所产生的市场波动,更无法事后对于CBC以往的政策行为进行评价,而易使央行的权责性降低。

4 货币成长目标区不具平易性

虽然目前央行对于每年所议定的M2货币成长目标区,均详实的公布货币需求模型所设定的假设条件、变数内容、推估结果以及政策制订考虑的不确定因素等,但对于一般市场参与者而言,此项说明内容并不易于理解。因此,为使台湾货币政策运作机制有针对性的予以“治本”的改善,我们应针对目前现有的货币政策运作机制来加以通盘考虑,即除了现行的货币目标制外,CBC是否仍有其它的货币政策运作机制可以选择。

基于台湾货币目标政策运行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台湾有必要推行新的货币机制,而通货膨胀目标机制则是可供当局选择货币政策运行机制之一。

二、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必要条件

所谓IT机制,是指央行的货币政策以维持岛内低通货膨胀环境作为其政策施行的最主要目标。为使此项政策目标可以确实达成,央行会事

前公布一个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区间(值),以作为央行施行相关货币政策工具的参考依据。

当一国或地区欲采用IT机制时,必须具备:①央行需具有独立性;②健全的财政政策;③经济体系需有迅速适应汇率与利率变动的能力;④拥有良好的通货膨胀预测模型以及畅通的货币政策传递管道等四项前提要件,才能使IT机制的优势得以彰显。除此之外,欲使一国成功采用IT机制,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完整基本条件:

1 法律面的规范

(1)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需有法律明确规范。货币政策是以追求通货膨胀目标稳定为首要目标,同时央行对于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必须具有独立行使的法律保障地位,以充分显现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权责性;(2)央行必须向社会大众宣示,其货币政策的执行机制以及其拟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等条件。

2 货币政策目标的优先性

即必须使通货膨胀稳定的政策目标不亚于其它政策目标。(1)货币政策不应以政府财政状态为优先考虑重点,政府应在金融市场上寻求财政融通的财源,同时央行融通政府财政赤字的可能性应予以严格限制;(2)政府财政的状态应健全到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可以实现央行所设定的IT为最优先目标;(3)就最成熟的IT机制而言,通货膨胀必须低到足以确保合理的货币控制状态等条件。

3 金融体系必须健全与稳定到足以维持IT机制的运行

(1)金融体系必须足够稳定,以确保货币政策以追求低通货膨胀为目标,而毋须将货币政策的考虑重点转换为维持健全的金融体系为目标;(2)金融市场必须发展相当成熟,以使货币政策的执行可以通过具市场交易性质(market―based)的货币工具来予以执行,同时使货币政策的执行不会因金融市场的过于脆弱而变的相当复杂。

4 货币政策执行的适当工具

(1)央行主要是通过货币市场工具去影响市场上各项金融指标,因此,此项政策工具必须与通货膨胀变化具有密切且稳定的变动关系;(2)汇率目标的达成次于通货膨胀目标的达成。

三、实证分析

IT目标机制虽然是更新台湾货币政策目标运行机制的选项之一,但其是否确实适用于台湾?本文将依循Batini和Laxton所提出的对于一国是否具备成功施行IT机制之前提条件的量化指标体系来进行实证评判。

1 CBC的组织架构是否具有独立性?

虽然CBC在实务上甚少对于政府的财政赤字进行融通,但在“财政部委托中央银行国库契约”中,CBC却有法律上的义务,故机构独立性指标第一项的得分为0分。另外,虽然CBC在法规上的独立性尚有许多改进空间,但其在实务运作上仍属独立运作之机关,行政部门甚少进行干预其政策的拟定与执行,且CBC在中央银行法的规范下执行其货币政策时,虽需考虑维持通货膨胀与稳定物价,但除了此项政策目标外,CBC尚须兼顾汇率与金融运作稳定等目标,故在此项指标的第二与第三项的评分分别为1分与0分。

同时,台湾近两年财政收支与GDP的比值为-1.31%,且最近一年公债余额占GDP的比例为28.43%,故在此项指标第三与第四项指标得分均为1分;CBC的独立性指标为0.36,故可汇总出台湾现行的货币运作机制状态在机构独立性指标中各细项指标的得分(如表1所示),亦可进一步得知台湾在机构独立性指标的平均分数为(0+1+O+1+1+0.36)/6=0.56。

2 台湾是否具备良好发展的经济结构?

台湾的经济发展一直是以对外贸易为导向的,岛内经济景气受到国外商品价格与汇率波动的影响很深。

由于台湾大部分进口商可能存在价格以外的竞争优势,因此,当台币贬值时,进口商会因其进口成本的提高,于贬值后第三季开始,进口商品与岛内一般物价水平有明显的汇率转嫁现象。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因此只有当汇率变动幅度小于3%时,才会有显著的汇率转嫁现象;反之。则不显著。有学者认为,台湾存在非线性的汇率转嫁效果,且在产出缺口以及汇率贬值高于某一比例时,台湾的短期汇率转嫁效果较大并且呈现不对称性。不论在台湾价格转嫁效果还是出口价格转嫁效果上,各产业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汇率转嫁效果;台湾主要的出口产业不论长短期均存在转嫁效果,且短期转嫁效果明显高于长期效果。笔者发现,台湾进口物价的长短期汇率转嫁效果都很高,但为不完全转嫁。同时,新台币升值时长期转嫁效果较大,约为0.87,贬值时约为0.84,呈现不对称性,显示对长期而言,新台币升值比贬值对贸易的影响效果大。

因此,台湾汇率传递效果的确存在且会有敏感反应,而这亦是CBC执行相关货币政策时,大多会考虑汇率波动可能带来影响的主因。因此,台湾在此项经济结构良好指标中的第一项与第四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为0.5分与0分(见表3所示)。

然而,虽然台湾属于高度依赖对外贸易活动的经济体,但台湾外币存款与以外币计价的政府债务的比例却并不高。由表2可知,台湾在Reinhart等货币化指标的得分内容中,三项评判内容分别仅获得1分、0分与1分(见表2所示),故此指标的总得分为2分,显示台湾在1991-2009年的货币化程度相当低,而这亦显示台湾在货币政策的行使上,虽然因为金融与贸易自由化的因素难免会受到其它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但仍保持高度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与自主性。也因此,在执行货币政策时,CBC的政策执行目标大多以维持岛内物价与经济成长为主。

此外,因为台湾属于小型开放经济体,容易受到外国物价等总体经济条件的影响。台湾物价的波动主要是受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人口增长率、产业结构改变、资产(股票、房地产等)价格大起大落、经贸自由化、台币汇率升贬值、重大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且由其研究模型的估计结果可知,物价变动显著受到前期加成定价及单位产出劳动成本变动的影响。另外,台湾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本身的冲击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相当持续性与统计上的显著性,因此,台湾商品价格的波动受到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相当大且敏感,而这更可以解释为何央行近年的货币政策多以抑制通货膨胀来稳定台湾整体经济运作。在此指标中有关台湾商品价格敏感度的得分为0.5分。就经济结构发展指标而言,台湾现行的货币运作机制状态可获得的评分汇总如表3所示。亦可进一步得知台湾在经济结构发展指标可得的分数为(0.5+0.5+1+0)/4=0.5。

3 CBC是否具备良好的预测技术?

主计处与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以及其它民间研究机构,诸如中央研究院经济所、宝华综合研究院、台湾综合研究院、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等,均会定期公布该

机构经系统化的模拟过程所获得的相关预测估计结果。同时,针对诸如通货膨胀率、经济成长率、产出缺口、名义短期利率水平、外汇汇率、国际准备(扣除黄金)、广义货币、通货膨胀预测值等总体经济金融指标的最新与历史资料,我们亦可分别通过由中央银行所发行的金融统计月报以及由行政院主计处所建置的台湾统计网资料库中获得。因此,就CBC是否具备良好的预测技术指标而言,其三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为1分、1分与0分(见表4所示)。

预测各项金融指标的未来演变,具有一定的难度。黄朝熙指出,虽然用以预测通货膨胀的“贝式向量自回归模型(bayesian vectorautoregressions)”可避免一般总体经济模型所可能遭遇的“不可信的认定限制(incredible identifying restriction)”的计量估计缺憾,但在研究对于台湾中长期通货膨胀预测的议题时,仍面临无法进行CBC之外生性货币政策的认定与效果之评价,因而造成其研究结果与经济理论不尽吻合的困扰。刘淑敏’亦指出,许多模型外因素(诸如中国大陆廉价商品的大量进入岛内市场、岛内失业率近年来大幅提高等等),导致物价指数的领先指标与物价指数间的影响关系失真,而容易影响通货膨胀预测的准确性。侯德潜和徐千婷则指出,通过其所建立之总体经济模型可以发现,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X)年增率模型明显优于CPI模型,且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之预测能力与预测绩效亦较传统时间序列模型及主计处所建构之预测模型高。然而,虽然其预测模型相较其它模型具有预测绩效上的优势,但仍然面临许多模型外重要影响因子无法量化与纳入模型的问题,而可能造成预测结果的偏误。

因此,倘若CBC欲进行IT机制的政策运作,除了需建构具央行观点的通货膨胀预测模型外,更应定期公布其预测结果或CBC对于未来物价变动情势的观点,不但可使央行的货币政策权责性与透明度获得高度提升,而且对于社会大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有显著的引导。故就“CBC是否具备良好的预测技术”的指标评分,台湾现行的货币运作机制状态可获得的评分可汇总如表4所示。亦可进一步得知在CBC预测技术衡量指标可得的分数为(1+1+0)/3=0.67。

4 台湾是否具备体质健全的金融体系?

由于金融体系的风险承担(risk―sharing)程度与体质稳健性与否,对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体系运作与成长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金融体系的运作暨经营环境完善与否,对于政府所推行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亦有相当重要的传递功能。因此,世界各国对于金融产业的规范,以往都是相当严格与保守的。但是,政府过度规范金融企业的发展,将会抑制整体经济社会的资本累积且会进一步影响经济体系中资金的有效配置,加上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蓬勃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昔日企业仅可通过银行中介筹资的方式亦演变为企业可自行通过金融创新商品的发行即可顺利取得融通资金的模式,致使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的浪潮逐渐演变为世界趋势。

而身为国际金融的一员,台湾亦自1980年代起陆续推行相关的金融开放(自由化)、国际化与改革的措施,致使台湾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就短期资金融通市场而言,台湾股票市场不论是股票市场市值总额占GDP比值还是成交总额占GDP比值,相较于英国等其它国家或地区并未逊色,显示出台湾股票市场的高度资本化与自由化。而就中长期资金融通市场而言,虽然台湾债券市场的发展与交易不如股票市场那么成熟,债券期限大多在20年以下,但由债券市场规模指标可知,台湾自2003年开始超越英国,显示台湾债券市场具有发展的深厚实力与潜力。故由此项数据可知,就台湾是否具有健全金融体系指标而言,其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与第六项细项指标的得分分别为1分、1分、0分与0分(见表5所示)。

为使台湾金融体系体质更加健全以及符合“资本充足率”之国际规范,地方政府分别于2002与2006年进行“一次金改”与“二次金改”。经过这两次的金融改革,台湾金融机构除了在逾放比率的表现上获得大幅改善外,资本充足率亦大多维持在10%以上(见图1所示),而使这些金融机构承担财务风险的能力亦获得提升,对于台湾金融稳定的维持与体质健全度的提升,具有相当大的帮助。故可知,此指标之第一项与第五项细项指标的得分均为1分(见表5所示)。

因此,就台湾是否具备体质健全的金融体系指标而言,台湾现行的金融体系运作机制可获得的评分可汇总如表5所示。

根据上述表格的量化分数,将台湾是否满足成功执行IT机制的前提条件状态,与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及新兴市场在施行IT机制前后平均获得的量化分数进行比较(见图2所示)。由图2可明显得知,不论就新兴市场或是工业化国家而言,台湾目前的各项条件相较于各国在采用IT机制前所获得之前提条件的平均达成分数要高,甚至与新兴市场在采用IT机制后的得分亦差距甚小。因此,台湾若欲采用IT机制做为台湾货币政策运作机制,则仅需将目前可能遭遇到的几项问题加以克服,将可使台湾在未来成功运行IT机制。

四、结 论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内控;新会计制度

引言

在我国随着企业经营改革政策的不断推广以及实施,企业在上升的整体基数越来越大,此时我国的企业在进行建设时资金的利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而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2013年年底修订了《企业会计制度》,一方面适应了我国政府的财政改革预算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建设,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下,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并进一步提高企业建设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现代化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一、目前我国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管理现状

(一)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缺乏科学性

随着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经营的整体优化,企业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财务管理制度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发展整体落后于我国企业事业的建设速度。相较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财务管理制度还处于一个传统的管理体系,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都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案件频发,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推行了新会计制度后,虽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优化,但依旧需要进一步完善,而内部控制方面,虽然企业涉及的内容已经得到了较为全面的管理,但在进行监督和控制时,相关的工作进行不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进行企业内部的财政资金控制时,对于相关的控制内容,虽然有一部分企业的设置较为完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这就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基本上失去了自身所具备的监督作用,导致企业建设资金的内部控制效果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管理需求。

(二)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结构缺乏合理性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我国企业经营事业的不断发展变得更加丰富,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时,会将侧重点放在生产和销售两个方面,这就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并没有受到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而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是通过行政化的方式来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财务工作对于许多管理人员来说都具有十分浓厚的行政色彩,并且工作人员在进行设置时普遍存在直接任用和专业不对等的情况,这就导致许多不具备专业要求的人员从事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虽然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出纳和记账工作能够满足,但依旧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诸多高等级的财会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三)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进行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时,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整体的工作资源较为缺乏,所应用的各种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与缺乏经验有一定的关联,管理人员并不能够从大量的管理经验中获得可以借鉴的相关知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在开展和建设时,应当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这是为了保证这项工作能够更为顺利地开展。而在管理过程中,往往都是通过企业内各个科室进行自主统计,将最终所获得的数据上交给财务部,财务部门对其进行统一整理后获得相应的计划方案,这种现象会导致出现误报或漏报的情况。尤其是对一些基本的耗材申购方面,在不同科室进行申请时,申请的数量往往较大,导致一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内控时,财务的申报与企业的真实状况差异性较为明显,并且大部分经营单位在进行管理时,所选择的管理体系都是直接套用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经营管理体系无法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接轨,使管理工作进行不畅。

二、基于全面预算视角下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优化方式

(一)建立完善的创新财务管理方案

企业在今后进行财务内控管理时,各项工作都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断累积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建立起更为完善的管理体系。而对于企业来说,在运行期间,不可将盈利作为主要的目标,企业需要不断对经营服务质量进行提升,这也是现代经营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向。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设时,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预算管控目标,将每一个细节都纳入到财务管理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监管体系需要尽可能控制各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需要做好资源的合理利用,针对企业内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建立更为完善的全面管理体系,合理借鉴并吸收国内外的相关资源,同时企业还需要结合自身的运行状况做好相应的创新,明确目前企业管理活动中财务内控工作的具体漏洞,这样能够使内控管理工作的财务得到优化。

(二)重视企业的资产管理

在进行企业的管理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其中的管理工作包含的不仅仅是各种经营资源的配置,也包含购买决策和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采购、验收以及批量物质储存过程中一系列的招投标程序,都应当合法进行;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做好经营设备的有效采购,对企业财务的消耗做好控制。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也需要对经营业中各项支出做好定期检查,避免出现经营资金意外流失的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较为复杂,工作人员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又需要开展系统化的管理,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作出相应的完善、创新。一方面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改善策略,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经营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进行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需要工作人员做好有效的数据库建设,将大数据管理模式应用于资产管理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资产管理质量得到优化。

(三)完善财务的内控管理制度

企业在进行财务内控的管理时,要从全面预算视角出发,做好相应的统筹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使每项工作在开展时都能获得有效的约束,保证工作的有章可循和有法可依。同时还建立完善严格的监管体系,针对每一项经济支出和材料消耗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做好动态跟踪的管理,这样才能使管理的力度得到提升。除此之外,也需要确保一些重要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在工作时接受来自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对在财务管控过程中出现不配合的职工,需要做好相应的通报批评,可以采用扣除业绩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这样能够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得到保障。近年来我国企业经营改革政策的不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在销售的数量、现金、流量都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在这样的状况下,企业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运行机制,通过分级化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对企业的内部财政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管控。选择这种管理方式并不会对企业本身的管理方案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也不会对原有的财务结构产生破坏,只是由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企业内的财务体系作出针对性的统一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基于分权思想理论提出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制度能够使各方之间的矛盾得到统一的协调,而对于企业内的各个部门来说,需要由企业对其进行统一领导,并结合自身的状况来做好现金流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措施,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质量得到提升。而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也需要保持良好的意识,建立完整的发展规划。在进行管理时,需要依托全面管理的需求,建立一系列细节工作,尽可能降低财务支出,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经营的整体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工作人员需要保持创新的思维,并且与经营的整体发展状况相结合,这样才能建立更为完善优质的财务内控管理方式,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能够更为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郭连军.基于新会计制度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浅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7):95-96.

[2]潘久红.新会计制度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中国商论,2020(07):129-130.

[3]弓锋伟.新会计制度准则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研究[J].营销界,2019(46):29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