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

时间:2023-06-11 09:3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微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微课堂

第1篇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 计算机网络 应用问题 探讨

前言:新媒体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技术,在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途径更加的宽广。同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下,为新媒体技术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新媒体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需要与新媒体应用发展步调一致,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一、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技术角度分析,计算机网络应用为新媒体提供了科技动力,以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为研发点,如,当今最为流行的新媒体软件微信、微博、公众号等,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新媒体技术。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仍然能够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从应用推广角度分析,新媒体在互联网环境中拥有了众多的受众,这些受众都是计算机网络的受用者,促使新媒体在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并且在新媒体的互动、反馈机制下,为计算机网络应用实现技术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二、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

互联网具有信息数据传播的迅速性、信息共享性、传播时性等特点,在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充分开发网络用户,担当着新闻传播者的角色。从新闻的舆论性角度来看,新媒体下的计算机网络能够借助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信息的社会舆论性。相对于新媒体而言,我国传统媒体的传播受到排挤,其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不高,而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新闻的新媒体形式占据了总数的85%以上。可见,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进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微博平台、微信等公众社交端口,能够让受众反应对于事件的看法,同时能够通过“@”其他人的方式,将新闻信息接力传播下去。而最近微信、微博平台上推出的小视频、live照片等都能够将事件还原,提升媒体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媒体,如电子版杂志、新闻客户端等都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新媒体功能。由此可见,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在未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提升建议

在新媒体背景下,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还需要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拓宽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范围,如,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等。

3.1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与高中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效果不佳,作为一名高中生,最能体会高中教学的趣味性、高效性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研究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我们呼吁计算机网络能够与高中教学相互结合。如,建立线上学习课堂、微课等教学平台。目前,线上教学平台已经在部分学校中普及,包含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家长模块,在这些模块中,最为突出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教师与我们的线上沟通,我们在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环节中,当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标记,并且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我们在网络上的答题情况判断学习状况,对知识遗漏点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假期、课下等,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与传统的课下教学学习相比,该种教学模式既有了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互动,也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能够与现代教育相互融合。

3.2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方式

新媒体自身是网络技术背景下拥有网络、交互功能的新型媒体,在高中教学中,这些新媒体技术能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融合,对传统的高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往,我们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只是借助多媒体设备或者是黑板进行教学,但是在新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实现了多元化,其中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引入,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更加的灵活多变。该种教学设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化学教学等带来巨大帮助,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带动课堂气氛。

结论:在本文研究中,能够发现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新媒体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并且在未来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促进计算机网络应用,还需要立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发展的实际要求,拓宽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范围。

参 考 文 献

[1]晁永兰.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2014,16:95-96.

[2]易绍华.数字化背景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网络化生存研究[D].武汉大学,2009.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模式 改革 方案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进而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技术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对理论进行优化,并且突出实践。为此,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进行阐述,全方位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和实践方法、考核方法等。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网络进行网络教学,利用网络学习网络,借助网络将教学场所一直延伸到宿舍,一方面增加了理论的学时,另一方面增加了实践的学时。同时,将传统的试卷考核转变为项目考核,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技能与工作的融合。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与推广,已经逐渐深入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于不同层次高等院校来说,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核心专业。国家大力发展高速网络,每年网络人才的需求量居高不下。所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优化程度的影响。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来说,早已不能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主要表现为:

①教学过程中,采用“填鸭式”进行教学,按照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②虽然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是没有充分挖掘多媒体器材功能,多媒体形式单一,多媒体教学成了“光影的讲稿”,进一步浪费了教学资源。③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学校机房设施有限,必须容纳大量的教学工作。课程的学习分课堂理论课和机房实践课两部分,上课时间的非连续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断层。④实验环节薄弱。目前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基本上属于验证性实验,与工程实际严重脱钩,进而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⑤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新内容进行补充,这时需要对落后的内容进行淘汰,专业教师受到教学内容取舍的影响。⑥传统的教学,课程区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专业方向包含网站建设和网络工程。在课程的教学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在一、二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课教学安排在三、四学期进行,实践部分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且比例非常小。并且,一味的区分课程性质,而没有顾忌专业方向课程的连贯性,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有知识的连贯性。

2 计算机网络专业就业情况

目前,网络专业人才市场的人才结构分三层,即网络高端人才,进行网络的科学研究;网络中端人才,进行网络的开发;网络基层人才,进行网络的建设和应用。现在网络基层人才缺口较大,市场各需求量持续增长。

在计算机专业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客观来说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层次的单一性,教学内容严重滞后,进而使得理论与实践出现脱钩,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严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多数毕业生理论知识与岗位所需的专业应用技术严重不符。许多毕业生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在应用技能方面,有些毕业生还不如短期培训的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专科、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进一步出现计算机专业就业橄榄型结构:毕业生无法胜任网络管理职位与基础操作职位,此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极为短缺,中端职位由于竞争比较激烈,进而增加了找工作的难度。网络基层人才因为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轨,技能不过硬而一度落选各场招聘会。为改变这一现状,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

3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

3.1 教学内容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教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市场性”这条原则。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均以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作为网络服务器版本进行常规教学。实际上,在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服务器操作系统是linux。不仅向网络用户提供各项服务,且要进行各种硬件资源的优化整合,融入虚拟化技术。因此,在规划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实用性和市场性上。

另外,还需要不断地跟踪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因此,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应将比较前沿的网络技术引进其教学内容中,删除一些已经过时的知识。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云计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这些作为附加内容供学生课外学习和参考。

3.2 教学方法的革新

3.2.1 积极推广微课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网络、卫星、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设备及通讯手段,正在基础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微课”、“慕课”等崭新的教学形式正在取代传统的网络专业教学模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使得现代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微课资源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也是能否实施好的主要载体。

3.2.2 三觉合一。三觉合一即视觉、听觉、触觉同时启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往的教学过程会将“三觉”分开进行,先进行听觉于课堂老师的理论教学,其次进行视觉于电子课件中的图片或各种形式的实物,如有条件,最后进行触觉于实践课堂的实物验证试验。当进行网络工程实践时,经常接触到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这样的网络设备,还有光纤、双绞线、水晶头、信息模块、配线架这样的布线组件。以上都属于硬件设备,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进行实物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时视觉的作用大于听觉,视觉与听觉的交叉作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触觉更能强化物体在学生脑海中的认知,利于学生消化所学的知识。

3.2.3 网络教学。目前学生的生活习惯是“机不离手”。手机、电脑都是使用网络的工具,根据这一情况,可以将微课教学网络化。借助校园网将课堂延伸到宿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有限的课内学时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时中去。具体措施为:第一,建立教学资源网站,学生进行在线学习,通过论坛实现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同时借助网站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学生可以提交作业;第二,建立QQ群,学生通过QQ流学习心得。

4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平时出勤、平时作业加期末考试这是传统课程考核的主要方法,其中,平时成绩的主观成分比较多,每一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通过期末考试进行很好地考查,并且,闭卷的书面考试很难避免作弊情况的出现。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将传统的试卷考核改为工程项目式考核。考核方式为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由学生自组团队,进行工作任务的分配,通过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运行。目前我们在网站建设课程考核中采用了该种方式,效果良好。通过给学生规定一种类型的网站建设项目作为考核题目,学生自组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分别负责网站规划、网页设计、网站美工等多项工作内容。考核内容既融入了理论知识,同时重点考核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借用校园网为平台,链接学生完成的项目,实行网站点击率和老师打分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可以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能力。

5 结论

对于学校来说,教学改革是一个过程。通过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能锻炼自身的能力。在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教学改革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应该常抓不懈。在已有的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和各位同仁也会再接再厉,把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曹红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7).

[2]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03).

[3]赵秀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12).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194-02

1概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网络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更新速度快,而且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基础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完全达到培养目标,原因主要有:一、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发展快,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而教材的更新明显滞后;二、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明显落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三、实践教学存在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内容与实际脱节,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应用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操作能力,与社会、企业的需求连接,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2理论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理论教学不仅要反映当前网络技术的现状,结合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而且更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课堂的互动,使课堂成为充满挑战、活泼、吸取知识的殿堂。

2.1优化充实课程内容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也应不断修订,教学内容随之充实新的知识。现在,计算机网络教材大部分都是以OSI或者TCP/IP参考模型来展开内容,对于当前热门的新技术提及较少或是没有提及,这完全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基础知识与新兴技术等内容,对于目前基本淘汰的技术如X.25、帧中继等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一带而过,适当增加无线局域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当前热门的技术。或者可以自行编写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当前社会的需求,来组织教材内容,这样针对性比较强,利于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2.2完善教学方法

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模式必然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多媒体教学资料及其它的教学辅助工具,甚至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来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在实际应用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而且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相对应的网络工程项目布置给学生完成,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利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验技能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在项目解决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网络系统整体结构的理解,强化了学生网络设计、实施、管理和协议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课堂往往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厌学不学的情况,比如在讲解网络协议,各层的封装和解装等教学比较抽象的工作原理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视频资料和其它的教学辅助工具来展现教学内容,既生动形象,又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3加强理论教学的互动效果

传统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差。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其感受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增加教学的互动性,由原来单一、只听少说的现状转变到学生多说、多讨论的教学模式。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安排设计好教学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哪些教学内容需要理论讲解,哪些需要提问留给学生思考讨论,都需要合理设计。教师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或者翻转课堂来提高教学的互动效果,达到课程的教学要求。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才能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爱上充满挑战、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

2.4创建网络学习平台

课堂的教学时间短暂,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作补充,创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能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资源。教师可在网络学习网站上提供一些优秀学习资源,教学案例,项目工程,布置作业,为学生答疑等等,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上网共享学习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QQ 群,微信等网络交流软件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达到优异的教学效果作保障。

3实践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从实践内容结合实际需要,客观评价学生的实践成果及鼓励学生参考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全面提升自我能力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1改进实践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内容根据实验教学大纲来开设,主要是一些基础实验,不能很好地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现对以往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分为网络协议及管理实验、网络工程实验和网络编程实验三个单元。网络协议及管理实验主要由实验教师进行实验原理的介绍,然后让学生现场操作,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与理论结合,主要包括以太网数据帧实验、网络协议实验、各类服务器的配置及管理实验等,共计10学时。网络工程实验,主要由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常见案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了解网络软硬件构成、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组成要素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其网络管理和网络应用的能力,如网络线缆的制作及测试实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实验,VLAN的配置与管理实验,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实验、网络地址转换配置实验等,共计14学时。网络编程实验,主要有Winsock套接字的使用实验、ping程序的设计、文件传输工具的设计与实现等实验内容,共计8学时。实验内容由课程老师全程指导,要联系实际应用引导学生,通过这三个单元的实验锻炼,使学生能够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完善实验评价体系

实验内容进行改革的同时,实验评价体系也要不断完善,改变以往只考查学生实验结果的情况,考核的对象不仅仅只针对结果和单个学生,而要注重实验内容和过程,注重学生对实验方案地制订、设计、协作和处理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评价的内容涉及实验过程的考核、实验结果的考核、协作能力的考核和问题处理的考核,做成表格的形式方便教师对学生逐项考核。其中实验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实验的出勤情况、实验过程的表现情况,占总成绩的40%;实验结果,体现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占总成绩的30%;协作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的考核主要是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分别占总成绩的15%。通过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操作能力明显提升。

3.2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学生信心,鼓励学生考取网络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如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等。学生在考执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中,采取教师指导制,根据学生报考的类别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由专门的教师指导,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目前已有很多学生获得了各类网络工程师资格认证证书,在考试的准备学习中,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不仅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收获了知识和自信,为今后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4 结束语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操作的能力也明显提升。同时也应看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改革应一直在路上,不断汲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培养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强、社会企业用得上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守平,胡山泉,于芳.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4):79-81.

[2] 朱洁,王江平,仝茂海.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7):91-94.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9-0090-02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搭建中,以职业能力要求搭建课程模块;整合专业课程及实践项目,突出各专业方向关键能力模块,并在关键能力模块中引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分小班教学,实施教考分离。计算机网络实践环节强调专业基本技能综合训练、专业综合技能综合训练、技能证书考证训练。由于其专业性、理论性都很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与社会实际要求脱节

随着大学扩招,中专学校生源素质逐渐下降,而当今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经过研究发现计算机网络专业出现了课程体系的职业能力定位模糊、课程比较杂、课程体系衔接不好、实践课时偏少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实践教学更多是验证性实践,另外,实践课的设置、实践教学内容都是老师因教学需要编制出,想象的实践内容和社会或企事业单位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实践内容基本上不会在企业实施。造成学生不清楚所学知识能用在何处,导致学生慢慢地对实践课程失去了学习目的和兴趣。

1.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2006年与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建立锐捷网络实训室并引入了配套的课程体系,但是利用效率不高,只用于做一些书本上的例子来验证,学生基本都不需要动脑子思考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出现依赖老师现象,缺少研究问题的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实践的内容不充实。目前,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实践主要是验证性实践,很多学生都是依据书本的例子来完实践,完全都不经大脑思考问题,修完了这门课程而且获得了高分,但并未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不能学以致用。二是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环境利用程度不高。我校的锐捷网络实训室总共有七组网络实训设备,每组网络实践平台提供了包括一个38U开放型支架、六台电脑、两台二层交换机、两台三层交换机、两台路由器、两个网络配线架在内的网络设备。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组建网络,但在教学中利用程度不够高,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能力,

1.3因材施教做得不够好

计算机网络实践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应每个实践的要求,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每个实践。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动手能力较强、学习的主动性强;有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动手能力较弱、学习的主动性差,对于这样的学生应该分层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实践环境和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师教学只能过多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并通过详尽的分析实践步骤,进行实践演示操作,基础差的学生然后进行实验;从而忽略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永远学不饱,直接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实践教学的评价形式需要改进

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平时表现(40%)和期末考试(60%)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表现包括学生的考勤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状态;期末试以计算机基础理论考试为主,实践部分都是老师虚拟出来,只要求简单写出几行代码,很少会考核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能力。这种评价方式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很大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评价方式,导致很多学生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最终与社会或企事业单位用人的标准相违背。

2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很多的不足,结合多年担任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竞赛教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2.1完善实训室建设,加强校内实践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网、组网、建网、管网、用网的能力,按照实用性、仿真性、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建设目标,建设具备多类网络架构真实环境;集教学、师资培训、技能鉴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应用科研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室,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局域网实训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训室等实验室,并配备内容广泛的各种应用软件和教材,并配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实践教学项目及资源配置要求如表1所示:

2.2加强与企业合作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念,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推进学校与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加接近社会或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具有动手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强学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企业合作过程中更新了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目标,从而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深入企事业、电脑公司等有关从事计算机网络业务的单位,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亲自实践,系统掌握并接触本专业的主要操作技能,全面巩固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与企深度合作,学校承接企业部分工程交予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完成。在企业的指导下,企业与学校一起进行开发与施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贴近企业的学习环境;学生从工作过程中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和企业文化,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知识更新。

2.3提供学生自学平台

为学生提供微课学习资源。对于生于互联网络“指尖”上的一代,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视频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国内的在线教育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日趋成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综合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电子教案、各章节的要点、作业、讨论区以“微课”形式的课堂开发与应用,让在校拥有信息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笔记本电脑、iPad等)的学生,携带自己的信息终端到学校课堂、课余时间进行移动学习、口袋课堂、远程实践、跨境学习、碎片化学习、按需学习。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计算机网络综合能力。

2.4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综合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评价方法可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两种。在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中,实践考核的分量应大于理论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理论和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可以分成基础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两种。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验、实习、作业、模块考试作为考核依据;综合能力考核以学生对课程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实施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评分作为考核依据。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测验,这对教师对专业设计技能的掌握和题目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提出较高的要求。

第5篇

1.1网络安全影响工作效率

网络安全不仅仅是那些影响较大、中毒较深的黑客攻击事件,事实上,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面临网络安全的威胁。当我们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一件工作任务时,经常跳出的广告页面同样关及网络安全,这反映了我们的计算机网络在拦截不必要垃圾信息时的能力较弱。长期以往,经常会发生错点、误点等失误,进入不必要的网页,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某些工作进度没能得到保存,工作灵感消失,最终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

1.2网络安全事关个人企业隐私

网络安全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同等重要,对于个人来说网络不仅仅是我们了解世界、拓宽视野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很多隐私的存储地,尤其是在云盘等网络存储越来越发达的现在,很多人的视频、照片和文本储存在网络中,一旦泄露会对个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对于企业来说,一些重要的合同文件虽然通过加密的方式存储在网络中,但不一定能够完全保证其安全性,一旦泄密,企业的商业未来和创意项目都将公之于众,将会给企业带来大量的损失。

1.3网络安全涉及国家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领土等方面的简单竞争,还包括网络安全上的竞争。而且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到其他国家安全方面的成效,因为在现如今,不仅仅是个人和企业在大量使用计算机网络,政府相关部门也与网络息息相关,如果网络安全防线被攻破,我国的很多关键性技术和信息都将被泄露,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一定程度上,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在维护国家安全。

2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差

虽然人们对网络的使用频次越来越多,网络也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于网络安全防范的意识很差,更不用说主动进行安全防范。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只是计算机网络的用户,只需要利用其正常的上网娱乐和工作即可,不需要也不应该为其安全防护来做什么,自然会有专业的工作人员维护网络安全。这也使得人们在平时对网络安全无知无觉,防治网络病毒的滋生和蔓延,只有在造成严重威胁时才问计于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人员。

2.2计算机网络存在漏洞

计算机网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不足需要弥补。技术人员在调试维护时,大多只能对一些比较具有共同性的问题进行排查和维护,但对于一些个性的或者隐藏很深的漏洞和问题,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尽管有很多人在进行开发和调试,并进行后期的维护,但是用户和专门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人员更多,工作人员在设计时只能尽可能的把想到的问题填充进去,但更多的问题和漏洞依然存在,随时都在被发现和攻击。

2.3黑客等人为攻击频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书本、课堂等各种方式了解到编程等网络安全技术,这其中一部分人能够通过学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加入到软件的研发当中,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贡献力量。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或者是出于好奇,甚至是由于某些社会心理问题,对个人、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网络频繁估计,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了隐患。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黑客数量也较多,使得计算机网络几乎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攻击的危险,需要实时进行维护。

2.4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不协调

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搭配不够协调。拿我们平常经常使用和较为熟悉的操作系统来说,不同的操作系统能够适配不同的计算机硬件。而级别越高的操作系统所需要的运算速度越高,对于硬件的质量也就要求越高。如果使用要求较高的操作系统适配低质量的硬件,就会使得网络不顺畅,增加网络安全漏洞,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在计算机网卡中这个问题同样重要,由于使用工作站选配网卡,以至于网络的网卡设置出现问题,使得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受到影响。

2.5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

计算机网络是由于其开放性、联结性和实时性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也正是由于这些特性,计算机网络经常面临很多被攻击的压力。因为网络的用户有很多,计算机网络不能对每一个用户进行审核,查验其是否有着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所以计算机网络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开放的。这就致使一些人利用此机会,恶意修改网络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给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带来隐患。

3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3.1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意识

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建设最为重要和首先需要考虑到的就是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无论我们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再先进,如果没有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也难以发展壮大。要充分发挥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宣传舆论带动能力,通过案例示范和网络安全知识小课堂等方式,让人们首先提高对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视程度,并掌握安全防护小常识,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普及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3.2科学设计计算机网络

要从源头做起,在计算机网络的前期设计上下足功夫,减少在网络安全防护等后期维护工作中的消耗。设计团队在设计之初要及时征求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人员的意见,维护人员对计算机网络的各个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都很了解,如果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共通,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那么计算机网络将会设计的更加科学合理,能够更有效的防范化解各种病毒侵扰,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氛围。

3.3加强计算机网络日常维护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同样也不是阶段性的,几乎每时每刻计算机网络都在运转,都在给人们提供着各种服务。但是大多数人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并不在日常中同时进行,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出现问题时才求取帮助,而在平时放任垃圾文件甚至于病毒文件的大量储存。要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护做在平时,及时进行病毒查杀和文件清理。

3.4加快推进网络实名制

网络实名制的提出时间已经很久了,虽然各大平台对于实名制认证都有了重视,但这还远远不够,网络非实名制带来的黑客攻击等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时候,由于无法进行相应的追责,很多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极低,在没有运营公司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破坏行为很难得到查处,很多人迫于无奈和各种限制无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无形中助长了此类行为。要加快推进网络实名制,让更多不法分子有所忌惮。

第6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德育融合

1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德育融合的意义

纵观近几年的教育工作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如微课、MOOC等教学形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职教育中。并且随着网络计算技术的普及,网络世界逐渐渗透到学生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了学生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1]。中职生在年龄阶段上正处于青春期,对周围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并不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为此,在中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便成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主要方法。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普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对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中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利用计算机教学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来培养学生的德育观

中职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并且叛逆心理更加强烈。如果在此过程中,教师或家长不对学生采取一些思想观念上的教育,那么学生很容易抵受不住诱惑,做出一些违反法律的行为。针对这种现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进行德育的渗透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进行充分的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应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学生因个体差异,和教师的教学进度“脱节。”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组织一些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与经验方面的交流[2]。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快乐和成就感,真实的体现计算机知识与道德文化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当中,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基础,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5-18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三观尚未完善,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在教学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其他事物所影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就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播放学生感兴趣并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目的。另外,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这一点要有足够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消除其抵触心理,才能够让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往往受到了一定的挫折,所以激发其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工作中,要深入和学生对话,了解其兴趣、爱好,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元素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方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4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就现阶段而言,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大量涌现,起到了阶段性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往往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根据现行的教学标准,找到适用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的将其利用起来。在中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也应该使用同样的方法,对教学环节做出优化,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育者在大量的教学实践当中总结教学经验,找出最适合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推广。与此同时,学校的管理部门还要针对教师制定出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将当前时代应有的教学观念渗透到教师的工作思路当中,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教学,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建立QQ群或微信群,在群内给学生布置任务;或是制作一些教学视频,下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等等。另外,教师绝不能忽略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要以信息技术为具体依托,构建起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创建出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一方面可构建出轻松的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加深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以便于教师采取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第7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网络课程资源;高职教育

作者:张海平,张建,张建辉

高职教育是围绕过程教学而展开的,课程设置得当以及课程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抓好课程建设不仅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更是高校自身建设的根本大计。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牵头建设单位,该校网络技术专业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了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成了一批有特色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并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了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符合网络工程生命周期规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一)开展扎实的专业调研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制定了详细的专业调研计划。调研小组包括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青年教师,调研的区域主要面向珠三角,调研的对象涉及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服务类等企业和事业单位,调研形式采取了网络、电话、走访等多种形式,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岗位工作任务与职责、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反馈、学生问卷调查等。经过长达8个月的调研工作,调研小组针对原始的调研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论证,进一步确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人才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2][3][4]。

(二)确立清晰准确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

在开展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方法,以专业调研为起点,分析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和企业专家参与的头脑风暴会议,确定职业工作岗位、职责、任务、流程、能力和职业素养等,以网络信息化工程实施所形成的“项目计划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工程验收运行维护网络应用”网络生命周期为主线,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立本专业所要培养的“建网”“管网”和“用网”的核心能力。具体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目标,见表1。

表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pagenumber_ebook=33,pagenumber_book=31

(三)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建网”“管网”和“用网”三大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归纳相关岗位所需职业素质及核心职业能力,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类整合职业行动能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行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得到岗位群到典型工作任务映射表、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关系映射表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专业技能进阶规律,设置了“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和“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其中“建网”“管网”两大核心职业能力模块体现了本专业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用网”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增强了本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最终构建融“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二、特色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建设有特色的优质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是保障课程体系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在设计好课程体系以后,采用美国著名的Blackboard系统构建了一个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网络课程资源群。

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规范,每门课程制定了《课程开发概要》,确定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参数指标。每门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单元教学方案、教学案例或项目等。单元教学方案中的核心是单元学习路径,学习路径上拥有所要学习的各种课件资源素材,例如设计文档、微课、操作视频、动画、图表、报告等。课程资源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课程体例设计方面。把课程分为三类:A类课程为理论基础课;B类课程为理实一体化课程;C类课程为综合实践类课程。不同类型课程有不同的体例,如A类课程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各种工具软件,以体验方式学习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诸如各种概念、标准、网络协议等。

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按照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充分借鉴企业工程项目要素,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如《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以综合布线7大子系统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而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流程为框架,取某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施工项目为案例,从看建筑图开始设计到现场按技术规程施工,按工程项目规范验收。学生易于接受且学有所用,掌握真正的布线工程技能。

主流职业标准认证衔接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团队对照NP中级认证的考试要求,在课程资源中融入了职业认证的所有元素,如《高级IP路由实现》和《园区网络部署》2门课程对应的是CCNP认证的路由部分,覆盖了大部分的ROUTE考试相关的主题。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再辅以一定量的训练,便可以直接参加思科或者华为的初级、中级认证,成绩优秀的可以挑战IE级别的认证。

学生学业评价方面。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兼顾了学生成绩考核的要求。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计了线上的测试题,并对线上的学习轨迹进行记录。在线下课堂上,依托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仿真软件,学生参照单元学习路径上的微课、动画和指导书进行实操,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分数。同时,职业认证与学业评价融通,获得中级认证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三、应用与成果

第8篇

一、应用计算机网络构建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1.继续教育网站群

继续教育办学机构要针对不同群体和人员开发不同学科、专业的继续教育网站群,要具备多种功能,即公告功能、办班报名功能、作业提交功能、教育博客功能、在线交流功能、远程视频功能、教育科研功能、教学资源库功能等。师生可以自主上网学习,必要时也可以相对集中上网学习。

2.局域网上的资源库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主要是对相关教学素材资源的建设,本着适用的原则建设优质的资源,提倡继续教育资源建设百花齐放、彰显特色,加强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共享,提升使用效益。如基础层次的媒体素材库、课件库、案例库、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库等,使用层次的教学题库、教学管理库、教案库、课程资源库、图书馆、电视直播、公告信息等。

3.远程教育是在职继续教育的首选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在瞬间就可以流遍全球,借助网络技术,教学资源可以全球共享。网络环境下的远程教育就成为当前社会再次接受教育的首选方式。一些经济欠发达、教育落后地区的人们可以同样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最优质的学习服务,与此同时也大大的节省了资源和费用。由于个人情况不同,比如家庭情况、工作背景也使得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存在差异,远程教育实际上就是网络上的社会大学。只要在网络上注册了学籍就可以因地至异的,足不出户的继续教育,这使得远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慢慢的显现,而这种教育可以惯穿人的一生。利用internet的非同步教学、双向交互式的视频教学和单向式预录视频教学技术是目前的主要教学手段。

4.无线网络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无线网络的发展前景良好,可以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传播速率更快、信息更全面的网络服务。无线网络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具有无缝覆盖、易扩展性、灵活性、和低维护费用的特点,其在网络覆盖的区域,无线终端在网络覆盖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接入网络,实现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目前已在继续教育方面有应用的报道。

5.云计算将在继续教育领域深入发展

教育云,可以被理解为“云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云服务是以智能开放架构和云计算平台为基础,通过深度集成整合各种资源、平台和应用,按需向用户提供各类服务,满足教育用户的需求。伴随着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能够有效支撑下一代数字化教育环境的“智慧教育云服务”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育云服务正逐步走向我们,继续教育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云”阶段。

二、计算机网络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1.网络建设,使继续教育无处不在

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区域的的单个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进行相互连接,使网络用户不仅可以使用到本地的网络资源,还能使用网络系统中其他计算机的资源,从而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资源的共享。因特网、各种局域网、地域网和广域网的资源建设,使继续教育完全打破了地理、空间和时间的障碍,时间、空间成本最小化。目前我国继续教育主要通过自考、网络、函授或者夜大的方式进行,计算机网络首先解决了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场地和面授来回的时间问题,可以不受时间、距离的制约,学员可以在自己家或者任意有网络的地方参与继续教育,省去了继续教育中的租赁场地和来回返程大量时间的问题。

2.资源共享,使继续教育资源丰富多彩

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共享的资源包括计算机信息资源、软件资源、数据库资源、以及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资源。来自网络的海量资源解决了单位个体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获得的教师资源,找到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其容易。首先,利用计算机网络,老师可以找到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改变以往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互动。

3.数据通信,使继续教育教学方式多样化

计算机网络通信是指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和用户之间的通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录服务等,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将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带入了全新的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兴趣来进行,网上的文字、声像、电子信息、数据库电子版报刊、各类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等,应用搜索引擎或直接登陆教育网站,使继续教育学习容易、迅捷。

4.网络应用,使继续教育师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在继续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能对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和交流的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继续教育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工作,能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设置相关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如信息检索相关课程,对教师和学生信息资源分析、文献信息计算机检索、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互联网搜索基础和基本技术、网上搜索工具、网上可得信息源、网上搜索技巧、互联网信息评价和引用、网上已找到的信息处理和管理等能力进行提升,以增强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三、计算机网络对继续教育的促进作用

1.丰富的教学资源

实施网络教学,其信息资源从空间上看是立体的,从内容上看是交叉的。其资源不仅来源于本地电脑所提供的内容或教学课件,而更多的是来源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上信息源。师生通过网络即可迅速得到世界最先进、最完整的第一手资源,共享世界知名教师的讲课,向最好的专家请教。教师在网上可以随时随地取得、补充、修改教学内容,可以开设最新的课程或讲座;学生从网上可以及时获得最新、最迫切需要的知识,得到最及时的帮助。

2.多样的教学表达方式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集成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还提供文本与超文本、具体与抽象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可以随时链接到世界上各大数据库和其他相关站点查阅有关资料。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而且通过自主上网找资料学习,学生还能意识到向老师、课本学习只是一种学习资源,广阔的资源要自己去寻找,从而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通过模拟与虚拟等技术手段,用其表达现实条件无法表达的事实与经验,并通过多媒体进行揭示与传递,使其在继续教育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3.快捷的教学交流途径

进入网络时代,使用论坛、Email、远程登录、文件传输、讨论组、博客及微博、飞信等等一系列双向信息交流工具,师生双方可就某一论题随时与一国、多国或全球范围内的同行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逐步养成师生阅读、书写、反思、讨论、交流的习惯,而且这种交流可以多次、随时、随地进行,从而为协同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大的可操作性。

4.先进的网络课程等教学手段

网络课程教学,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诸多媒体特点融为一体,有效的利用各种媒体手段,使教学手段达到最优化。通过课程上网,学生可以方便的进行自主学习,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加详尽学习和深度剖析,掌握学习要点和难点,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课程教学是一种顺应时展的新型教学方式。

5.个性化的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的多样化性,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学双方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教和学,从而使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网络教学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工作需要、时间情况等来选择学习内容、制订学习计划、确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式,突出体现学生的个性需要和特点,为那些受到工作时间、居住地点、年龄、家庭限制的人继续受教育创造了条件;为学生的学习营造的新颖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6.无限次的学习历程

由于网上教学的信息可随时访问,信息的存储、复制简单、经济,一张U盘或光盘可以储存大量的学习内容,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可以无限次使用或复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过程得以重现,枯燥繁重的学习过程简化为愉快、灵活和多元化的自主学习,从而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对继续教育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继续教育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使继续教育师资科研队伍发展壮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继续教育,是现阶段最强有力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加大了师生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获取力度,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大力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继续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使我国成为学习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超.试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信息与电脑,2012(5).

第9篇

1多媒体技术的涵义及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信息技术,它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载体集成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技术采用多种交互手段,将原本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技术实质上包括了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众多学科与技术。它的应用领域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产业涉及网络通信、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询、广播电视、出版业等多个领域,特别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同时处理声、图、文并提供动态效果的特点,所以能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变革和影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包括:

1)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媒体形式综合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的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

2)交互性,传统的媒体只能单向的传递信息内容,而采用多媒体后,人们可以主动的选择和控制所需信息,从而实现人机互动。

3)动态性,多媒体里包括了音频、视频、动画这样的动态媒体,这也正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早在20世纪80年代,教学中就已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1],但当时是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方式,这种方式被称为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而现在我们所说的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研究,这得益于90年展起来的计算机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多样,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应用。

2.1多媒体课件

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这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最基本的应用方式,采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如下:第一、多媒体具有交互性的特征,采用图形交互的操作界面,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单向传授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第二、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第三、它有利于解决课堂实物说明、实验过程等受客观环境限制的内容。笔者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OSI的七层结构,既非常抽象,又不易找到生活实例加以类比,笔者采用了动画手段演示数据包在OSI七层结构中传输的路径及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变化的过程,本来枯燥难懂的知识瞬间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2.2网络教学

网络化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网络教学是多媒体教学的组织形式的又一特点,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主要是基于多媒体的双向交互特性,人们不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既可以在网上享有大量学习资料,又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交流[2]。例如,我校就建设了数字资源库,教师在资源库里共享了很多教学资源,包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视频教学、校内校外实践和习题练习等,学生可以登录上去进行课后自学。还有近些年出现的微课作为新型网络学习资源备受关注,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音视频资源,和传统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同的是:1)一般只针对一个知识点讲解,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2)一般用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而不是传统的照搬书本;

3)针对的人群可以是任何人,而不是局限于课堂教学。

2.3仿真教育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学 网络资源 重要性 分析

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代人生存的一项重要的技能。教育部在2007年明确提出要“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基于这个要求的提出,大学生的公共课程中增加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以此来帮助当代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加分。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中的普及,网络资源凭借其丰富多样性的特征,也被广泛运用于教学的过程中有力的推动了高校教育的改革。

1 网络资源应用的现状

“网络资源,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日益深入到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获取资源,交换信息的重要平台,它代表了现代高新科技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化和网络普及的发展,人们逐渐倾向于将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画上等号。作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通信的共同的产物的网络资源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资源库。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网络资源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增加学生的实践训练机会的有效的手段。当前通过网络技术来应用各种网上的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十分平常的现象,以计算机网络作为载体,通过网络资源为师生双方进行信息的交换,可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不仅是在就业竞争中的显著优势,更是一项生存的技能。

高校的校园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逐步完善,并在教学的运用实践中日益显现出其无与伦比的优势。网络资源引进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代教学的状况,它是真正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体现,弥补了以前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教师依据本校的具体的条件,并根据网络的环境和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和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重新安排,设计网上实践的课程,以此来补充课堂的传统的教学这很好的缓和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更新换代跟不上信息技术的更新的现状,提高教学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果。

2 网络资源的优势

网络资源是整合了的在网络上所能够找到的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信息,它具有涉及的范围广,所涵盖的信息量大,更新换代速度快等特征。凭借网络的通信功能,能够使网络资源平台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媒介,学生接受知识信息,教师接受反馈信息。因而在高校的计算机课堂中可以具备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第一,网络资源的可增值性。我们都知道网络上传递的信息可以说处在不断地更新中,而且更替的时间很短,这种高频的运动是的各种信息处在不停地增加中。将网络资源引进高校计算机的教学中,可以保证资源能够得到及时的完善、更新和重复运用。而且网络资源的迅速更新可以帮助我们及时获得最新的资源如研究的最新的成果,刊登的最新的论文等。学生在这个信息量丰富的高频更新的平台中,可以快速的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自主的制定学习的计划。

第二,网络资源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共享性。网络资源凭借跨国网络通信和超链接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学生可以在任意的时间或地点查找不同地方的不同时间的信息。它是面向所有人的,任何人都有权利从中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发现放入资料库中,与别人分享信息。

第三,网络资源具有反馈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聊天、交友的软件层出不穷,如:微博、QQ、微信、飞信、论坛、博客等,这些软件的开发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为我们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向教师提出疑问,反馈信息,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而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为学生解答疑惑,传递信息,及时准确的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甚至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这不仅建立师生间友好和谐的关系,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及时的做出合理的课堂规划,提高教学的效率。

最后,进行远程教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提出了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概念,而远程教学就是正对这两个概念的一种有效方法。远程教学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公众多媒体通信网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实时远程教育:一是以网络环境为主要支撑,借助网络这个媒体,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课件、辅导资料和练习实现沟通的非实时远程教学。”网络资源可以为远程学习提供课件,供浏览的网站和相关知识信息,形式与课堂上的教学稍有差别,可是知识体系却基本相同。

3 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型课程,而在我国当代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教学水平、课堂基础设施等的限制,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践机会较少,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较丰富,动手能力却不足的现象,即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因而将网络资源引进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课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就我国高校目前的教育模式而言,依然是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重心,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来安排课堂学习内容,而学生则只需要被动的接受,通常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无法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来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的进程,这也极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很显然,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根本达不到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而且在社会竞争中不具备优势。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大学生不可能是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接班人,不仅个人的升值空间有限,对于社会和国家所能够做出的贡献也是极其有限的。

而将网络信息资源引进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课堂,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机会。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的有效手段。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通过运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建立师生信息交流的平台,一是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二是替学生答疑解惑;三则是为学生的讨论互动提供一个空间;四则是方便教师下达任务,布置作业。从学生的角度说,在教师建立的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既可以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又能够启发思考;再者,通过自己运用网络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既是实践能力的锻炼,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查找网络资源来进行程序编写的练习,或者寻找一些适合的程序编写的辅导教程,以此来增加练习量,提高计算应用的能力。

第二,网络资源汇集了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可以为教师的计算机教学设计提供资源。“教学设计主要是利用相关的教学理论,针对本节课所要讲述的内容制定出相关的教学实践方案。”教师通过互联网,既可以在资源信息库中查找自己教案设计所需要的信息,所找到的教学资源既可以自己留用,也可以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学课堂采用的一般是多媒体教学模式,既方便教师的编程的过程的讲解,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引进网络资源,丰富教学的内容,启发学生深入的探究思考,还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建立讨论区,方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讨和信息交换。

将网络资源运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做好下面这些工作:第一,进行信息的删选、过滤。虽然网络资源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但是也不能不经过任何加工就直接运用在教学中,而是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筛选,使其既满足教学的需要,具备借鉴性,同时又能够提高教案设计的水平。第二,教师要进行网络资源整合。网络资源内容数量十分可观,教师在应用这一资源是要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因为,网上的资源良莠不齐,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删选。

第三,高校的招生不再是局限于本市或本省的高中,而是面对全国范围的所有考生。也正是因为如此,基于各地的参差不齐的教育条件,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体现出较大的的差异。对于来自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可能已深入生活的各方面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对于计算机的相关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可是,对于山区的或者是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可能计算机对于他们仅仅还只是一个名词。所以在进入大学以后,不同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对相关的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也会存在较大的差距。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学校的基础设施等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水平的要求,所以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有所提升。再者,计算机是一种知识更新频率最快的学科,然而教材的内容却不能像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一样频繁的更新,所以,如果仅仅将教学的内容局限在课本上,是绝不可能跟上新息更替的速度的。因此需要通过网络资源来加大学生的实践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学习,制定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计划,得到全面的发展。

4 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被广泛的使用,由于使用的过多,形成了较强的依赖,这非常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要做到下列几点:

第一,避免过度重视网络教学。大学的计算机教学的教师要注意不能因为网络资源的丰富而过多的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的教材的教学。网络资源的应用只能是一种借鉴和参考的资源,而不是教材,所以不能将重点放在网络教学上,而是根据教学的需求,适时适量的使用,将两者合理的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而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是这样的方法却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创造,这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注意网络资源中多媒体资源的选择,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动手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良好的课堂氛围。

5 结语

随着多媒体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广泛使用,网络资源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大学的计算机教学中,使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的应用既可以配合自身的水平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同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用和分享。教师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将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将网络资源的应用融入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兴致,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发挥,获得较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易唐唐.网络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2]胡引翠.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测试通报.2005,(3).

[3]张建先.新西兰高校网络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06,(2).

[4]崔均明.网络资源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资讯.2011,(15).

[5]巫滨,刘建寿.关于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探讨[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2).

作者简介

龙昕(1976-),男,四川省泸州市人,汉族,毕业于四川工业学院,硕士、大学本科;现任职于四川警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数据取证、信息安全。

第11篇

关键词:校际协作;“计算机基础”;资源共享

1“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背景

2012年3月,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要起到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支撑、引领的作用。标志着我国的教育发展逐步进入了内涵式发展,为了均衡教育资源,协作和共享资源是未来的教育教学趋势。区域校际学校协作、共建教育资源,有利于加速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探索,推动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的创新机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在《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1-2]一书中提出:“未来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将围绕互联网进行,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在高校,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众多,网络教学平台相应的教学资源相对较丰富。在广东省的高校中,普遍采用了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考试管理中心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高校版”的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授课、考试等。其是以知识点为中心、能力测试为手段,提供一个集学习、辅导、测试、评价、交流、知识沉淀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登陆学习。但是,出于网络安全管理的考虑,大多数学校的平台站点只允许校园网访问,有些高校的学生宿舍网络不属于校园网,这给自主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有些学校的师生不愿意使用校园网的教学平台,只在期末考试时采用考试系统。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在现有的条件下,需要探索利用多种网络资源进行协作教学[3]。

2校际协作机制的研究

在欧美发达国家,校际协作学习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非常广泛,在国内,2000年以后开展了协作共享的研究,主要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科研机构主导来进行。本课题主要是立足于肇庆市周边地区的高等学校和开放大学,开展教学资源的协作与共享的研究。

2.1共建教研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在合作的学校中,选出一名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一般由相关课程的负责人担任,共同制订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参与研究的成员,参与成员的职称比例、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要体现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一起进行立项研究。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团队师资的培养,对团队老师的培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互联网+”背景下先进教育理念的培训。(2)“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3)精品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4)微课程制作的培训。通过共建教学研究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提高。

2.2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2.2.1协作建设在线精品课程网站,保障教学资源共享借助UOOC联盟平台,建设网页版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模块包括基本介绍、章节目录、考核标准、教学计划等,各模块的子模块设计如下:(1)基本介绍,课程简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参考教材。(2)章节目录,章节内容共11章,包含计算机概述、计算机中的数据、计算机系统组成、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道德法规、Windows7操作与应用、Office2010操作与应用和网页设计与制作。(3)考核标准,采用自动组卷、闭卷机考的形式;线上计分标准,观看视频占10%,平时作业占10%,平时测验点10%,期末闭卷机试占60%,网络讨论占5%,上课签到占5%。其中每单个视频的观看进度大于90%才算完成,否则该视频不计入已完成视频个数;讨论的评分标准为—2分/条,回复2分/条,加精5分/条,置顶5分/条,最高100分,再按权5%折算实际得分;在线的视频学习和测验类任务完成数在60%以上才能参加期末考试。(4)教学计划,总课数为48课时,其中师生面授24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24课时,具体分配如表1所示。

2.2.2协作建设微信订阅号,拓展教学资源共享创建计算机导论学习订阅号。订阅号主要分3大模块:精品课程、考试中心和学生作品。教师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录成微课,到公众号,并将优秀学生的微课到微信订阅号,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创建订阅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所谓碎时间,一般是指没有安排任何工作或学习,未被计划的时间。因为零星、无规律,所以被叫作碎片时间[4]。如果把每天的闲余时间能够合理地运用起来也是一段不短的时间[5]。根据抽样调查,广东省的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在95%左右,其都有微信号。因此,计算机导论学习订阅号的推文学习时间主要定位是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

2.3重视学习各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新时期的本科教育教学要求“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动起来、让管理严起来”。校际协作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保障了教学模式的改革,课改的试点班采用“自主、协作、探究”的模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重视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主要工作如下:(1)课前准备。开学第一节课,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根据教学进度表,将教学任务分配给小组,组长负责将知识点分配给每个成员。要求学生提前一周将课件发给教师,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备课合格后才能上台讲课。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有3种:在校园网内,可以使用广东省教育中心教学平台,在校园网外,可以通过计算机导论学习订阅号和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2)课堂上。教师是课程教学的导演兼主持人,每一节课都需要精心设计,有计划地安排全体同学承担主讲角色,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上台汇报自主学习的同学,教师要多用肯定、赞扬的语言评价学生,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需要指出不足,让学生知道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3)课后。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建议建立课程教学讨论群,全体学生都加入群,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在群里提问。同时,利用广东省考试中心的教学平台,作业给学生作为课后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3结语

第12篇

关键字: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0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目的就是要向企业直接输送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在校企的合作模式中,就是实现了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在目前来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那么校企合作是否必要呢?他的优劣势在那。我们下面就来谈谈校企合作模式的问题。

1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在目前这个社会竞争激烈的时代,高职院校要为了自身谋求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针对性的目标,从而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最大化的重视了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2)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者的结合共同创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真正意义上是把独立的和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基本都有开设这门学科的专业,这个专业培养了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安装和调试的技术性人才。(3)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普遍,这时候企业就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充分给企业完成了“造血计划”通过不停的人才输送,保证企业的活力,同时保证了学校的就业率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2校企合作的优势

目前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的授课和学生们的聆听记录所组成,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进行短期的实践教学,在目前企业需要高要求的技术人才前提下,企业也对这些人才进行培养,校企合作就这样应运而生,在我看来校企合作有两大优势。(1)第一,校企合作让人才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当前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的人才就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这个大环境。信息化的到来让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利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交流平台,网络应用已经全面伸向了全社会,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每个行业和人民的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中,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双方的合作来共同培育动手能力强的信息技术人才,让他们适应社会,只有了解和明白社会的导向,才能顺应时代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双赢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校企的双赢,首先学校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企业给学校提供设施和就业环境,这就让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在教育上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校企合作可以合理的利用现有设施来对学校的人才进行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可以让他们适应社会,并且,校企的优劣势互补,极大的节省了教育成本,同时培养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这对企业的“造血计划”也是不谋而合。校企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双方各自应有的优势,共同培育出了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

3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中,有优势就肯定有其中的劣势,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其中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其目的就是吸收大量的人才,但是高职院校自身的师资、设备问题都有很大的缺陷,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企业不乐意花更多的财力来进行校企之间的合作。(1)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展开是有计划和步骤的,学生在参加实习的时间应该按照学校规定的培养方案来进行的,不能随意调整,但是企业不同,他的用人需求是不固定的,在任务繁重的时候就需要大量的实习生加入进来,但是学校却不能灵活的调整教学计划,就导致了无法给企业输送大量的实习生来完成生产任务,从而无法完成企业的需求。(2)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学校给企业输送大量学生进行实习时,其自身就出现了一个混乱的节奏,输送学生去进行实习并不是要求学生去进行就业,而是让他们更多的接触社会,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自身经验的一个过程,但是学校忽略了这个道理,从而出现了对实习单位挑挑拣拣,工资待遇不满意的情况,没有达到实习应有的目的。(3)在学生参与实习的时候,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无法落实到位,学校根本无法判断学生的实习情况,只能通过微信,QQ等通讯手段进行了解,这样的了解是片面的,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全面,另外,企业和实习生往往不参与签订合同这个环节,在学生进入企业后,往往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结构,就导致了实习生对工作的消极、怠工不愿意参加实训的情况出现。

4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策略

(1)首先,学校要引进企业模式,吸引合作企业把一部分生产线建在学校,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顶岗学习”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在面对社会的时候不会出现消极问题,这样即解决了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设备不足的问题,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入工学交替的模式中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他们的对实习的认知,强化他们的所学专业的认知态度,从而在实习过后进行专业必修知识学习。因此,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不停的再给企业进行磨合,企业也不需要担心人员不足的问题,即提高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也给企业提供了不同时间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