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监管的重要性

网络监管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1 09:3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监管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监管的重要性

第1篇

随着网络食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食品安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个别假冒伪劣的食品、三无食品、不合格的食品也随着正规食品企业大军充斥到网络消费市场;网络销售食品的进货、储存、销售渠道等是否符合食品流通环境?食品包装袋材质、食品配方、添加剂、保质期等食品元素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这些方面目前均无法有效全面监管,而食品安全事关人们的生命安全,是关系社会切身利益的问题,重视网络食品安全销售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值得庆幸的是,相关管理部门及监督部门已意识到网络食品销售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将于2015年10月1日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纳入监管范围。

二、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困境分析

所谓的网络销售食品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或者电子商务平台的方式,为食品产品提供交易的一种特殊售卖模式。通过对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困境分析,将对日后网络食品销售工作的发展、食品品牌都会产生极大影响。本文结合当前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的相关问题,探究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及困境,对于网络销售食品的发展空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带动作用。

1.网络销售食品的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分析,网络电商平台上销售的食品,大多数是正规、具有合法“三证”企业生产的产品。但鱼目混珠,网络平台上往往出现“自制食品”、“秘方食品”、“特色自制”,这些“特色”产品在生产环境、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卫生状况等方面与正规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质量方面存在着安全卫生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对食品上市的质量,包括对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标志、唛头和商品外观的特性、食品理化指标以及其它一些卫生指标都必须要有严格的送检要求。而这些“自制”厂家,他们为了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利润,并没有依《食品安全法》规定,在产品生产原材料的配比、生产车间的安全卫生、生产流程、产品包装、储运等环节,都没有产品标准。如添加剂方面,存在着违规或超量添加剂的现象;在包装物上,采用低廉的非食品级包装物,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也将会给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2.网销进口食品存在较大风险。

在网络食品销售的过程中,大多数进口食品的价格比市面上畅销的产品价格会低出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也是导致部分人选择网上购买食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的食品经营者纷纷开始进口食品的销售或代购业务,以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进口食品的商标大多数是英文标注,这些食品是否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这些进口食品是否真的属于进口食品?代购风险一旦出现,消费者维权就出现了较大的取证问题。

三、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

结合网络销售食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的分析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对于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将会对规范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重视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的有效策略的探究工作,对于网络销售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强化网络食品销售的立法机制。

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解决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中困境问题,强化网络食品销售的立法机制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强化网络食品销售的立法机制,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尽快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的建立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从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的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来完善网络销售食品的整个过程。根据网络销售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问题,从政府及相关机关的职责角度出发,加强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才能有效的促进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2015年10月1日生效的《食品安全法》就明确将网络食品销售纳入监管范围,这对于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问题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2.完善网络经营者的制约机制。

为了更好的规范网络销售食品的整个过程,完善网络经营者的制约机制非常重要。完善网络经营者的制约机制,这就需要商务平台提供方加强与网络平台经营者的合作。通过与网络经营者的交流,促使网络食品经营者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机制、严格依商务平台的要求将食品上架,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产品,拒于平台之外。同时,商务平台提供方也要主动、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对商务平台食品销售的日常查核,对查处出食品安全问题的经营者加强处罚力度,加大其违规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让食品经营者销售合法、安全的食品,因而有效的规范网络销售食品的安全问题,促进人们不断的提高生活质量。

3.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实性。

在网销食品环节中,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实性,避免网络销售食品的商家对其商品进行无限夸大的产品描述,对消费者进行诱购。因而必须加强对网络销售食品经营者的管控,及时审查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信息的真实性。一旦发现不符合产品实质的虚假宣传,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以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造成经济损失。此外,还应加大网络商品安全知识的宣传,使人们正确的认识网络销售食品真实性问题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商品描述的真实性,对于解决网络商品安全问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安全;网络欺诈

网络信息繁杂,网络安全受到威胁。如搜索引擎监管不严,暴力、低俗信息随处可见、网站链接存在虚假信息、网购或游戏中存在安全隐患等。要确保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发挥,首先应了解其特点,并采取必要的解决策略。

一、综合类网站建设良莠不齐

近年来,国家逐渐规范了网络使用原则,使各类搜索引擎及主流媒体的使用逐渐“绿色化”。但由于各类网站众多,监管水平难以统一,因此依然存在一系列的不良信息。尤其是以某些网站为平台所建立的个人博客、论坛等,很难对其实施监管。网站自身管理存在漏洞,无法对这类网站实施封杀,因此导致大量的不良信息通过特殊的途径进入公众视线。另外,目前网络平台对于其内容的监管上缺乏更好的管理手段,无法实现对其内容的完全净化。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国家应加大不良信息浏览的惩罚力度,加大对网络网站建设的管理,促进其规范化。从网站自身发展上,应减少漏洞,降低被利用的可能性。并且建立绿色网站模式,减少广告等不良信息,获得客户的使用支持。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繁杂,这要求使用者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不良信息。

二、欺骗性网站为网络诈骗提供了媒介

新媒体时代,钓鱼网站众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实施诈骗。这类网站往往通过一系列的实惠来要求使用者填写姓名等信息来实现诈骗。网络技术的发达也为这部分犯罪者带来了方便。以短信、彩信、网站等形式所发出的诈骗信息使大量的客户受骗。另外,一些不法分子依附于一些已经成名的网站,虚假广告,使客户上当受骗,这是目前新媒体时代网络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是这类网站多存在明显的漏洞,只要使用者摒弃贪小便宜的心理,对使用的网站,尤其是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网站进行审查和思考后,再填写,即可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防止上当受骗。

三、经营类网站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以天猫、京东为首的网购成为一种新热潮,在各大节日,打折活动和其方便性吸引了大量的使用者,尤其是年轻的使用者。但现代人对网络具有明显的依赖性,而网站自身在管理上存在漏洞,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其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上,优质产品大量存在,但劣质产品同样很难控制。网络平台对一些商家的信息缺乏必要的检测过程,即使对其进行了相关检测,但无法对所有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因此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存在,给客户带来了利益损失。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国家逐步加大了对网络物品流通的监管力度,但行政手段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显然作用并不明显。这类经营类的网站以利润为前提,因此对一些商品质量上、流通渠道的管理上的并不严格,这是造成网络购物风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游戏类网站成为吸金利器

游戏同样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目前,收费游戏是网络游戏的主要特点。一些通过Q币等形式获得资金,游戏者为了增加游戏的刺激感,购买游戏币的欲望比较强烈。这使得游戏类网站成为了吸金利器。一旦网站为建设者带来利益,维护者就会通过更加暴力甚至是的手段增加收入,这使得游戏网站的开发和建设处于恶性循环中。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通过正确的教育手段使游戏玩家正视游戏,减少其在游戏中的投资。当然,也在于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游戏的分析,以防止游戏者在次上当。

五、通讯类网站风险指数高

网络通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接受。如QQ、MSN、微信等聊天工具,邮箱等信息传输工具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网络通讯的功能逐渐完善。因此,网络通讯大量应用于个人业务、企业管理中。但网络木马的更新速度快,造成大量的信息丢失。尤其是对于企业财务信息,一旦丢失,将被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商家利用病毒软件的传输获取客户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善于利用这类信息,一些行为甚至造成计算机系统的瘫痪。在QQ等聊天工具中,欺骗、虚假信息等问题无法杜绝,一些甚至威胁人身安全。网络浏览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多为人为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监管力度,并通过正确的宣传使客户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新时期,计算机网络管理者还应从技术层面出发,对计算机网络实施定时访问,设置一定的权限,以减少病毒的入侵。并对使用者的使用方法进行指导,如使用计算机时要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扫描和查杀,加大计算机监管力度。使用者还应做好信息备份。就目前技术看,对称性密钥和非对称性密钥加密两种方式是计算机信息备份的主要途径。

六、总结

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方便。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获得资源以及方便。但新时期,网络信息同样具有复杂性,并且难于兼顾,网络安全值得注意。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网络都存在一定的隐患。其分布于人们普遍使用的网络游戏、网站以及网络聊天工具中。这对网络监管和网络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网络监管人员应从技术层面入手,减少网络被侵袭的可能性,并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不良网页浏览。其次,使用者要认识到网络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规范网络使用原则,从而降低网络安全隐患。总之,新媒体时代,网络安全使用十分重要,应得到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重视。(作者单位:吉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勇大数据环境下对网络安全的探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3).

第3篇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呈快速发展趋势。根据央行2014年的金融稳定报告,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在2009年~2013年间分别增长246%和236%,远高于同期贷款和存款的增速。一方面,开展同业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缓解资本约束、提高盈利能力,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正面作用(廖为鼎、陈一非,2014)。但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同业业务也导致银行体系的内在关联性急剧提升,单个银行违约很可能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和放大系统性风险,危及整个银行体系和金融系统(Memmel & Sachs,2013)。在此背景下,研究同业业务导致的银行间风险传染对于防范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研究银行间风险传染的文献均采用最大熵方法估计银行双边交易头寸(李宗怡、李玉海,2005;马君潞等,2007;高国华、潘英丽,2012)。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结论大多表明,国有银行倒闭会对银行系统造成较大冲击,而其他银行倒闭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换言之,“大银行”具有系统性重要性,而“小银行”不具有系统重要性。这一结论虽然有符合直觉的一面,但范小云等(2012)的分析表明,与银行资产规模相比,银行间负债关联程度是决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更为关键的因素,简单地把资产规模作为衡量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首要因素可能具有误导性。我们认为,应用最大熵法的文献实际上隐含了我国银行同业网络为完全型网络的前提,而基于完全型网络进行的分析很可能低估风险传染的严重性(Allen & Gale,2000),尤其是一些“小银行”倒闭带来的风险可能被低估。此外,既有文献侧重于分析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对银行面临风险传染的脆弱性分析较少。通过确定系统重要性银行从而对其加强监管固然有助于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但提高易受传染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也不容忽视。

本文分别在完全型网络和联系稀疏型网络的前提下考察了我国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具体地,本文应用2013年我国118家银行的同业头寸数据,分别采用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估计了银行同业网络,对网络整体特征的分析表明:最大熵网络中银行间联系密切,有明显聚集和中心化特征;最小密度中银行间联系稀疏,整体呈现出离散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传导分析法模拟了两种网络结构下银行间风险传染情况,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最小密度网络中风险传染的严重程度比最大熵网络更高,表现为最小密度网络中风险传染的广度(受波及银行数目)和强度(受波及银行资产占样本银行总资产比率)均大于最大熵网络。分银行类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两种网络结构下,国有银行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容易受到风险传染;最小密度网络中,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及农商行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极端情况下股份制银行具有较高的易受传染性。

二、 银行同业业务网络的估计方法和网络特征分析

1. 估计方法介绍。在由N家银行组成的同业市场中,银行间借贷关系可以表示为N阶方阵X,元素xij表示银行i对银行j的资产头寸。矩阵X等价于反映银行同业网络关系的有向赋权网络,因此估计银行同业网络,实际上就是估计矩阵X中的未知元素。

最大熵法(Maximum Entropy Method)要求选择使银行同业头寸分布的不确定性即信息熵最大化的分布。在最大熵方法下,任意单家银行会尽可能将同业头寸平均分布于其他所有银行,从而倾向于形成完全型网络,而现实中银行间网络具有联系稀疏性特征。最大熵法假定银行最大化分散其同业头寸,因而无法有效反映银行间市场相对集中的现实特征。Wells(2004)、Mistrulli(2011)对银行间市场真实网络和估计网络的对比分析发现,最大熵法估计的银行间网络在完全性和连通性方面均大于真实市场结构,van Lelyveld和Liedorp(2006)的研究则表明最大熵法不适用于估计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同业头寸集中度较高国家的银行网络。

相比之下,Anand等(2014)从维持交易关系需要成本这一基本经济事实出发,通过最小化同业网络中的联系数来确定了一个更具经济效率的同业业务分布。Anand等(2014)指出,在不了解银行同业网络其他任何特征的情况下,从信息理论的角度使用最大熵法是最优选择,但是在已知现实中银行同业网络因交易成本等因素而具有稀疏特征后,就应该将这一事实与已知的银行同业头寸信息结合起来进行估计,此时最小密度法是更具合理性的选择。形式上,最小密度法就是在同业头寸总量的约束下最小化矩阵X中非零元素的总数。

2. 同业网络特征分析。按照银监会的分类口径,本文样本的118家包括了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72家城市商业银行、26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政策性银行(邮储银行)和2家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我们分别估计得到了最大熵网络XME和最小密度网络XMD后,统计了两种网络结构下同业网络的各项关键性特征,发现最大熵网络中存在的联系数远高于最小密度网络。相应地,最大熵网络的网络密度远高于最小密度网络,说明最大熵方法下银行间的交易更普遍。但是也要注意到,即便是最大熵网络也与完全型网络(网络密度接近为1)相差较远,说明我国银行间市场确实存在联系稀疏性特征。从度数中心度可知,平均而言一家银行会与2(最小密度法下)到10(最大熵法下)家左右的其他银行发生同业业务往来。最大熵网络的中心势远高于最小密度网络,说明最大熵方法下网络的中心化特征更明显,即一些交易密切的银行构成网络中心,其他银行与中心银行进行交易。最后,最大熵网络聚集系数的均值为0.74,最小密度网络仅为0.03。最大熵法中银行联系密集,较易形成多家银行之间都存在业务往来的“抱团”特征,而最小密度法仅保留最有可能的少数联系,网络整体结构较为松散,聚集度低。

三、 银行同业网络风险传染效应的模拟分析

基于估计所得的最大熵网络和最小密度网络,可以应用网络传导分析法评估我国银行间市场的风险传染效应。在网络传导分析法中,ci为银行i的核心资本,α∈[0,1]为同业资产违约损失率。假设银行j因某种突发事件而倒闭,银行i持有银行j的同业资产为xij,若银行i同业资产损失导致清偿力不足(即αxij>ci),则发生首轮风险传染;银行k持有银行i和银行j的同业资产分别为xki和xkj,若银行k的损失为αxki+xkj>ck,则发生第二轮风险传染。依次类推,直至初始和前m轮倒闭的银行不再引发新的银行倒闭,风险传染结束。

1. 整体层面的风险传染效应。本文在模拟过程中设定同业资产违约损失率α分别为0.1、0.2、…、1,在不同的损失率下考察任意一家银行倒闭引发的其他银行倒闭数目(风险传染的广度)及倒闭银行资产占样本银行总资产比重(风险传染的强度)。

我们分别列示了单家银行倒闭所引发的最严重情形和平均情形。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随着损失率的上升,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效应均呈逐渐增强趋势。不过对于最大熵网络,风险传染的平均效应增长较为平缓;而对于最小密度网络,当损失率由0.8变为0.9时,风险传染的最严重情形和平均效应都有一个跳跃式上升,这是因为此时引发了几家规模较大的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倒闭。②总体而言,平均情形下风险传染效应较小,仅在损失率达到0.9后,最小密度网络表现出较强的平均风险传染效应。但最严重情形下风险传染效应较大,如损失率为1时,单家银行倒闭最多可引发66家其他银行倒闭(最大熵网络),倒闭银行资产占比最高可达66.93%(最小密度网络)。③最小密度网络的风险传染效应大于最大熵网络。尽管最严重情形下,最大熵网络中倒闭的银行数高于最小密度网络,但就平均情况看,最小密度网络倒闭银行的平均数和倒闭银行资产占比的平均数均远高于最大熵网络。

2. 分银行类型的风险传染效应。

(1)不同类型银行的传染性分析。首先来看银行倒闭是否具有传染性(即至少造成一家其他银行倒闭)。在最大熵网络中,5家国有银行在违约损失率高于0.6时全部具有传染性,12家股份制银行在违约率为1时只有4家具有传染性,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即便在违约率为1时也不具有传染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最小密度网络中,当违约率达到0.2时,一些城商行和农商行就具备了传染性,并且随着违约率上升,各类银行中具有传染性的银行均呈上升趋势。总之,在同样的违约率下,最小密度网络中具有传染性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数目均高于最大熵网络。这说明,在联系稀疏型网络中,由于单个联系承载的头寸相对较高,发生风险传染所要求的违约损失率阈值较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小密度网络中具有传染性的国有银行数目反而低于最大熵网络。其原因在于,国有银行同业头寸的绝对数额较高,为了尽量降低和其他银行发生的联系数,国有银行主要和其他国有银行发生联系,剩余的同业负债头寸太小而不足以引起其他银行倒闭。

在明确了不同类型银行中具有传染性的银行数目后,我们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银行传染性的强度。通过考察各类银行中单家银行倒闭引起的其他银行倒闭的平均数目,发现:在最大熵网络中,国有银行的传染性最强,当损失率处于[0.5,1]区间时,一家国有银行倒闭平均可传染10家~20家银行。不过,在最小密度网络中,股份制银行同样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在极端情况(违约率为1)时,平均一家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均可传染33家银行。此外,最小密度网络中的城商行和农商行的传染性也不容小觑,在违约率达到0.7后,一家城商行(农商行)倒闭平均波及超过2(1)家的其他银行。

(2)不同类型银行的易受传染性分析。应用网络传导分析法考察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不仅可以用于判断不同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还可以在模拟过程中找出容易受到传染的银行。在最大熵网络中,国有银行即便在极端情况下也不受传染,股份制银行也仅有一家银行(浙商银行)受到传染。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表现则较为脆弱,在极端情况下,大约80%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受到波及。与最大熵网络相比,最小密度网络中各类银行被传染的数目均有所增加,其中股份制银行中受传染银行数目增加最为明显(最多可达11家)。需要注意的是,在最小密度网络中,当违约率超过0.9之后,有三家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也会受到传染,这说明“同业头寸分布较为集中”和“同业资产违约损失率较高”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规模较大的银行也会陷入破产。

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银行的平均受传染次数发现,在最大熵网络中,国有银行不受传染,股份制银行中的浙商银行在损失率高于0.6之后会受到2次传染,城商行和农商行易受传染性相对较高。在最小密度网络中,当损失率处在[0.1,0.8]区间时,各类银行易受传染情况与最大熵网络基本一致,表现为城商行和农商行较容易受到传染;但在极端情况下(损失率超过0.9),股份制银行反超城商行和农商行成为平均受传染次数最高的银行。

综上可知,不同网络结构下的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传染性方面看,最大熵网络中,城商行和农商行绝对不具有传染性,股份制银行传染效应也很小;而小密度网络中,城商行和农商行大部分具有传染性,股份制银行传染效应甚至高于国有银行。从易受传染性看,最大熵网络中,国有银行绝对不会被传染,股份制银行被传染概率也微乎其微;而最小密度网络中,国有银行在高损失率下会被传染,股份制银行受传染概率也显著提高。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的分析结论为真实情况提供了可能的区间,有助于更准确地判别系统性重要银行和风险传染脆弱性银行。

四、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最大熵法和最小密度法估计了我国118家商业银行的同业市场结构,分别得到联系密集和联系稀疏两种网络。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传导分析法模拟了我国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过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银行的传染性和易受传染性。本文的结论是:(1)最小密度法下银行同业网络更具风险传染性;(2)在两种网络结构下,国有银行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容易受到风险传染;(3)最小密度网络中,股份制银行和少数城商行及农商行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极端情况下股份制银行具有较高的易受传染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我国同业业务确实存在交叉性风险传染隐患,因此应基于宏观审慎视角加强对银行同业业务的规范和监管,包括明确同业业务的定义和口径、规范同业业务操作流程、加强同业业务信息披露核实、完善相关统计和会计制度等。除了通过设置监管指标控制同业业务发展,还应在明确同业业务快速发展背后动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疏导措施,如改革存贷比和信贷规模监管,降低银行通过开展同业业务进行监管套利的激励;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为银行提供同业业务之外的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和减轻资本压力的途径。

第4篇

关键词: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障;互联网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网络便捷、迅速的前提下,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保护,存在泄露的危险。但就我国目前的法律条文而言,并没有对个人信息做出具体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的难度。另外,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是必要的。如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窃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进行传播、买卖,从而影响了网络消费安全环境的构建;没有经过消费者本人同意就擅自公开、泄露、使用、窃取其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人格尊严;网络环境是否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发展密切相关等。因此,不断的完善法律保障,有利于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受到侵犯。下面我们主要针对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

一、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障的现状

(一)法律保护不完善

就目前法律保障的情况来看,虽然有相关的法律在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但是有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具体实施却并不完善。消费者个人信息受到侵犯时,维权过程十分困难,如具体赔偿无法确定、举证过程艰难、诉讼成本高等。

(二)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

现有的监管机制属于一种事后救济,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负责。另外,还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现象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的落实力度。

(三)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缺乏保护意识

现有的许多网络平台都要求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大部分消费者都会将真实的信息全部填写上去,而不会考虑到信息泄露的危害。在信息泄露后,也不会积极的进行维权。

(四)网络运营商的行业自律性差

由于现有的法律中,缺乏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具体保护规定,导致网络运营商无法真正的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不被泄露。虽然网络运营商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具有保密义务,但是法律中并没有对其行为的硬性规定,致使网络运营商缺乏行业自律性,给消费者个人信息带来一定的危害。

二、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立法

首先,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消费者举证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者在其个人信息受到侵犯时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获得保护。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环境的复杂、多变,都促使信息安全存在泄露的隐患。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到侵犯,网络环境中应该遵循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让经营者承担自己没有侵权行为的举证责任。其次,设立统一的、明确的民事赔偿标准。由于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性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评估,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一个最低标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降低消费者的损失。另外,为了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不被非法使用,国家需要加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提高经营者、消费者对其个人信息的重视度。最后,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具体内容做出规定,减少因规定不明确,而导致信息泄露后无法进行维权的现象的发生。

(二)设立专门的监管体制

多部门监管、多头管理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为了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安全,我国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监管部门,按照内外共同监督、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监管。首先,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人信息储存机构,收集、储存、填报、采用个人信息,并按法律规定对相关环节进行维权监管。其次,设立独立的网络监管活动,严厉打击倒卖、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并加强对网络运营商的监督力度。最后,对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的行为要进行调查、审核,从而进行相关的处理,来保证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安全。

(三)加强有关个人信息重要性的宣传

由于消费者对其相关信息缺乏保护意识,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从而尽量减少因消费者保护意识的缺乏而导致信息泄露的现象的发生。另外,通过宣传促使消费者在个人信息受到侵犯时提高法律意识,积极的行使法律保护的权利,采取维权行为。最后,网络运营商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律意识,通过行业自律来维护网络消费环境的安全、可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主要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消费者个人信息在法律保障方面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从而提出了解决措施,充分发挥了法律对消费者的保护作用。

作者:肖晶文 单位:青岛58中

参考文献:

[1]顾晓菲.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01).

[2]彭玺.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14.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的要求,全面实施《省药品和餐饮安全“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监督机制和方式创新,努力构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和新机制,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分步实施,全面建立餐饮服务单位在线监管网络,掌握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原料采购信息,实时监督食品加工操作流程,减少监督员上门监督频次,提高监管效能。

三、工作内容

(一)工作原则

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分步实施。

(二)实施对象

全市所有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单位,包括各类学校(幼儿园)、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等。

(三)监管内容

1.食品原料采购台帐。餐饮服务单位按照《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采购食品原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相关内容的电子档案,通过网络上传到监控中心,从而动态监管食品原料的安全情况。

2.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在餐饮服务单位的粗加工间、切配间、烹饪间、餐饮具清洗消毒间、面点间、备餐间、冷菜间(刺生间、水果拼盘间、裱花间)、食品仓库等食品生产加工场所安装视频录像探头,通过固定网络传输,实现餐饮服务单位食品生产加工的全程实时在线监管。同时也可通过存储录像查阅过往食品生产加工情况,实现错时监管。

3.冷菜间(刺生间、水果拼盘间、裱花间)温控监管。在冷菜间(刺生间、水果拼盘间、裱花间)内设置温控报警装置,当上述场所温度超标时,通过网络传输在监控中心显示报警信号并记录,从而实现温控监管。

(四)设备投入

餐饮服务单位在线监管工作所需设备主要由餐饮服务单位前端网络摄像探头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控中心网络平台组成。前端网络摄像探头和使用软件由餐饮服务单位投入。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在线监管的通知》,信息化设备的采购与安装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分公司负责,具体方案见《数字药监商务方案》。

(五)实施步骤

1、动员阶段(2012年12月)

召集城区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全市所有学校(幼儿园)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的负责人,邀请市领导、市食安委领导,召开餐饮服务单位在线监管工作动员会,部署具体工作。

2、试点阶段(2013年1月-2013年4月)

在城区大型餐馆、公办学校食堂、机关单位食堂各选择一家,率先安装终端视频探头等设备,确定餐饮单位内部探头安装的位置和数量。2013年4月底前完成城区所有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全市公办学校(幼儿园)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的终端网络探头设备安装。同时,完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控中心网络平台建设,启动餐饮服务单位在线监管工作。

3、全面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2月)

由各分片责任监督员负责督促辖区内所有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店安装相关设备,纳入在线监管,并把此项工作作为餐饮服务许可的一项基本要求,使餐饮服务单位在线监管工作进入常态化。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餐饮服务单位量多面广,经营规模大小不一,经营者素质良莠不齐。目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人手不足,在把好食品原料关,提高监督效率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高屋建瓴提出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开展餐饮服务单位在线监管,给监管人员装上了千里眼,使监管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全面掌控餐饮服务单位的经营情况。各监管人员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好餐饮服务单位的宣传与引导,顺利完成餐饮服务单位的设备安装,早日开通餐饮服务单位在线监管。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正常开展,成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单位在线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校园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引言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借贷平台将自己的服务范围延伸至高校,校园网络借贷平台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校园网贷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但是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虚假宣传,致使学生过度消费,扰乱了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寻找绳之有效的方法对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进行整治,促进校园网贷的健康发展[1]。

一、校园网贷的发展现状

所谓的校园网贷,是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专门针对大学生建立的一种贷款方式。投资人和贷款人通过P2P这个中介,在网上拟定合约,通过网络平成借贷,具有很大的便捷性。

目前我国的校园网贷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学生分期购物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分期消费;第二类是P2P贷款平台,用于自主创业和助学资金;第三类是电商平台提供信贷业务,如淘宝等。大学生在网上填写资料,通过审核之后即可申请贷款,手续较少,形式灵活[2]。

二、校园网贷存在的风险

(一)法律法规欠缺

虽然校园网贷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但是国家对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还没有

出台相应的法律,也没有制定具体的校园网贷的管理办法。法律法规的空缺,使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没有准入门槛,也没有行业标准,更没有机构监管,很容易使校园网贷恶性扩张。

(二)监管工作缺位

校园网络借贷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产业,目前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校园网络借贷的建立无需银监备案,造成监管工作出现缺位。一旦监管工作出现问题,校园网络借贷的收费标准、信贷额度和还款期限等等就会出现问题,最终造成恶劣影响[3]。

(三)行业缺乏自律

目前我国的校园网络借贷平台没有一套统一的行业规则,行业内部缺乏自律。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一些校园网络借贷平台降低贷款门槛、简化审核程序,造成行业间的恶性竞争。还有一部分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违规放贷、线下营销,在借款之后收取高额利息,使学生进入“高利贷”的陷阱。这些问题平台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使诈骗行为时有发生。

三、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出台法律法规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对校园网络借贷进行立法的重要性,一些部门更是提出出台管理规章,为网络借J平台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解决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问题。

首先,政府应当对校园网络借贷的业务范围进行规定,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提供商准入制定标准,从而使校园网络借贷良性发展。其次,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校园网络借贷的服务对象进行规范,并建立监管部门,对校园网贷的流程进行监察。最后,政府应当督促行业自律,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打击违法经营者的行为[4]。

(二)确保监管到位

当前我国采取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做法,因此,监管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依法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加强对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的监察力度。对待违法的校园网络借贷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监管部门首先应当防范校园网贷的风险,查处大学生违法放贷的行为,避免发生校园诈骗行为。其次,信息化部门应该对校园网络借贷的宣传内容进行监督,确保内容的真实可靠。再次,公安部门要严惩校园网络借贷的金融犯罪活动,加强互联网安全监管。

(三)强化行业自律

政府应当引导行业签订自律公约,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自律惩罚机制。同时,应当加大整改力度,杜绝虚假宣传。校园网贷行业应当组建行业协会,对校园网络借贷的收费标准、申请门槛做出明确规定。在核实投资者和借贷者的信息之后,行业协会应当明示贷款风险,从而规范校园网络借贷平台,迫使危机四伏的校园网贷平台出局[5]。

四、结论

综上所述,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创新形式,一定程度上便捷了大学生的生活。但是校园网络借贷平台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和行业应该共同努力,解决相关问题,促进校园网贷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长林.贷款脱媒试验[J].新世纪周刊,2014(33):80-87.

[2]王紫激,钟鑫.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拍拍贷”、“宜农贷”的案例分析[J].新金融,2015(2):42-45.

[3]唐宁.P2P:小额信贷的中国式创新[J].北大商业评论,2014(12):98-101.

第7篇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县、乡(镇)、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督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农村药品市场有效监管基本实现,农村药品委托代购制度有序实施,农村药品供应网络有效覆盖。2014年省政府将“提高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运行质量,保障农民用药安全有效列入年度5O项重点工作,在全省设立了3家“全国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建设示范县”,今年5月又确定了包括我县在内的19个县、市(区)为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这是上级对我县前阶段药品监管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县下一阶段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我县农村群众医疗卫生和用药水平虽已得到提高,但部分涉药单位仍然存在着规模小、条件差、布局散,内部管理水平较差,药品质量仍难以保证,农民群众用药需求不能得到完全满足等问题。如何围绕“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工作目标,开拓思路,加强协作,规范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管理,深入做好农村药品市场监管,是我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全面覆盖、运行有序、监管有力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

二、全面覆盖,建设方便农民用药的农村药品“供应网”

(一)优化农村药品供应渠道。推行农村药品委托代购制度,由乡镇卫生院为辖区内的村卫生室代购药品,规范村级单位药品购销渠道,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工作指导;弓l进竞争机制,将村卫生室的进药渠道扩大到就近的医药批发公司,进一步提高村卫生室的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同时,不断完善村级卫生医疗单位药品委托代购制和就近采购配送制,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室的药品质量,规范农村药品市场供应秩序,缓解监管人员少与涉药单位多的矛盾。县各有关部门特别要做好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后“新体制”与“老制度”的交接,把好的做法与经验延续下去。

(二)加强农村药品经营网点建设。要按照布局合理、方便农民群众购药的原则,继续鼓励和引导投资者到乡(镇)、村开设零售药店,加快农村药品零售网点的建设,满足农村群众的用药需求,要积极引进有规模、信誉好的平价药店,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作用,平抑药价,为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带来实惠。县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按照“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原则,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许可证收费,主动做好各项服务,鼓励和引导诚信规范经营的企业到农村基层地区设立经营点,提高药品质量,满足农民群众用药需求。

(三)规范药品经营使用行为。要大力推动药品药营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和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合格药房”创建工作。县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GsP的要求,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下功夫,加强对零售药店的规范和指导,促进其法制观念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药品监管部门和县卫生行政部门要继续大力推进全市医疗机构“规范药房、规范药房”创建活动,督促医疗机构树立规范管理药品的意识,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监测与报告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机构管理和使用药品的水平。

(四)树立药品行业诚信经营的良好风气。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职业道德和相应医药专业知识。我县医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偏少,部分企业在经营中重价格竞争轻服务竞争,重经济效益轻社会责任。县药品监管部门和县药品医疗器械行业要加强工作协调与沟通,以全面提高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为目标,加强培训,倡导诚信,共同营造“以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以服务为竞争”的医药行业新风尚。

三、科学监管,建设保证药品质量的农村药品“监督网”

(一)加强专业药品监管队伍建设。县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实监管力量,改善药品监管装备条件,不断强化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药品监管的水平和效率。县食药监、公安、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要配备专门力量,加强沟通联系,加强协调配合,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高药品监管专业队伍联合执法水平。

(二)加强药品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要继续加强由协管员和信息员组成的药品监管队伍,进一步畅通药品违法举报渠道,完善药品协管人员管理办法和奖励考核决定,搭建药品协管人员定期沟通和培训平台,发挥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网络的“群防群治”作用,使药品监管的触角不断向全县各个乡(镇)、村拓展延伸。各乡镇要继续重视和支持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网络建设工作,把农村药品安全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配合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协管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

(三)加强全县药品监管电子网络建设。要加快推进涉药企业电脑化、联网化管理,县药品监管部门在工作中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大胆尝试,在目前已经建立药监网站及办公局域网、与所有涉药单位通信采用药监专用电子邮箱、全县半数药店安装联网GsP软件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全县涉药单位电脑与市联网,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加强涉药企业内部管理,降低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同时,为药品医疗器械突发事故应急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齐抓共管,营造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良好氛围

平抑药价、安全用药,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强烈要求。目前我县农村群众医疗卫生和用药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还比较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仍然存在。加强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建设是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在县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第8篇

一、目前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主要形式及危害

根据交易主体的不同。网络交易通常可以分成三类:一是企业对企业的网络交易(即BtoB模式)。BtoB模式是网络交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交易金额巨大,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对消费者的网络交易(即BtoC模式)。三是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网络交易(即CtoC模式)。CtoC模式在网络交易中,主体数量巨大但交易额相对较小。

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网络交易借助了互联网的技术平台,使其具备了传统商业交易所没有的一些特点,例如虚拟化的交易环境、隐蔽化的交易主体、开放式的交易行为、多元化的营销方式,但究其实质,仍然是商业交易。因此,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也类同于传统商业交易中的违法行为。目前,网络交易行为总体处于有序状态,但各类违法行为时有显现,主要表现为六种形式:一是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二是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权益:三是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抢注中文域名、恶意使用易于混淆的网站名称等;四是无照经营;五是未经许可经营国家禁止或者限制流通的商品或服务;六是利用互联网开展传销和变相传销。

网络交易违法行为除具备传统商业交易违法行为的一般危害性外,还因其查处难、传播快、涉及面广成为违法行为人漠视法律、无视诚信、逃避监管的“乐土”,如政府部门长期不能加以有效监管,终将成尾大不掉之势。具体而言,其超出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为违法行为人逃避查处,扩大危害后果提供便利。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的普及为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网络交易违法行为人借助这一便利条件达到其逃避查处、扩大危害后果的目的。例如传销分子利用互联网发展会员、结算资金,使其比一般传销更容易发展壮大,形成规模,而传销组织的规模越大、影响越广,其危害程度也将成级数增长。与之相反,目前政府管理部门的技术手段和法律环境尚不能和监管需求相匹配,对网络违法行为往往束手无策。受到损害的交易方则由于交易对象的虚拟化、隐匿性和跨地域性,导致其很难甚至无法通过正常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破坏交易安全。引发社会诚信危机。由于网络市场可以自由出入、自由交易。而且至今没有一套统一的核心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来监督、衡量网络市场的诚信问题,导致了网络市场主体良莠不齐,大量无照经营充斥其间,部分经营者的诚信观念匮乏,违法者和侵权者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惩戒。可以说,交易安全没有保障、诚信缺失已成为影响网络交易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诚信意识的淡漠还将更深入地影响商业道德的建立和传承,引发现实社会的诚信危机。三是破坏法治统一,损害法律权威和政府公信力。不少人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场所,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措施,故什么都可以做,即使明知是违法的行为。也由于网络交易行为的隐匿性,可以逃脱承担法律责任。对于政府部门的管理措施,一些人怀有抵触情绪,认为是对互联网自由性、民间性的破坏,会大大增加网上交易的成本。因此,网络交易违法行为大行其道,在社会公众中也不乏同情者。但网络交易违法行为的日益猖獗,无疑是对国家法律的藐视,破坏了社会主义法治统一,损害了法律权威和政府公信力,亦是对现实生活中奉公守法者权益的无形损害。

二、工商部门在网络监管中的难点

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工商部门“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的职责,与监管传统商业交易相类似,但与监管传统商业交易不同的是。工商部门在网络监管中面临以下四方面的难点:

1、舆论宣传不到住,社会公众对网络监管工作存在误解。由于政府部门较少就网络监管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造成公众对政府监管的理解还停留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水准。尤其是政府部门很少通过互联网平台对监管措施进行解读。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在网络上的“话语权”,使得部分违法者的声音反而成了“主流”,造成政府的监管措施因缺少社会舆论的呼应和社会公众的支持,而胎死腹中或不了了之。

2、社会各方认识差异巨大,国家层面迄今未有相关立法出台。现有网络交易监管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已不能适应新型监管的要求,但由于社会各方对网络交易监管的认识差异巨大,利益冲突严重,导致国家层面迄今为止没能出台网络交易监管的专门立法,从而造成工商部门在实际监管中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确定主体难。由于目前关于网络经营者身份认证和明示没有全国统一规定,而相当一部分经营者在网络上是以虚拟甚至虚假的面目出现,工商部门在网上发现违法线索后,往往难以对违法主体身份进行确认,导致调查无法继续。二是明确管辖难。根据《行政处罚法》以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工商部门一般以违法行为发生地来确定管辖权。但由于网络交易的跨地域性使得交易相对人遍布全国甚至全球。因此,网络违法行为一般无法确定其行为发生地,即使找到违法行为人,也容易因为管辖权异议导致查处行为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三是调查取证难。网络交易无实际地点,无书面证据,也没有固定形式,而电子证据易篡改、易丢失,具有不可再生性,工商部门缺少技术监管部门的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导致查找和确认相关证据资料时困难很大,调查工作常常无从人手,而以公证方式固定证据也将给办案部门带来巨大的执法成本。四是实际处置难。即使对工商部门已经查实的违法行为,要真正处置得当、执行到位,也往往面临违法行为人身在外地或人去楼空或者服务器在国外等等问题,从而使违法行为人得以逃脱承担法律责任。

3、执法队伍的专业素质、硬件配置无法满足监管需求,执法力量分散,缺少上下、内外联动的监管体制机制。网络监管对执法干部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而我们目前的监管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特别是掌握现代网络技术、了解网络市场现状,又熟悉工商法律法规和办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少。同时,网络违法行为因其跨地域性。使得工商部门的监管不能局限于一区、一地,但目前工商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协调配合,在区域范围、全国范围都显得滞后。即使在一地工商部门内部,网络监管执法力量也往往分散在各业务条线、各办案单位,大家各自为战,缺少统一指挥和系统培训。此外,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在

技术手段等方面迫切需要通信管理、经济和信息化、公安等部门的大力协作,否则在确定违法者身份、固定违法证据、制止违法行为等方面难有作为。

三、对策研究

新型网络交易方式冲击着传统的交易规则和传统基础上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市场监管主力军的工商部门,也应针对这一行业特点,以促进发展和规范管理并举为工作方针,通过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积极促进建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网络经营者、社会公众协同一体的监管体系,以网管网、以网治网,共同努力营造公平有序的网络交易发展环境。

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网络监管执法环境。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强化对工商部门网络监管职能的宣传,尤其要加强对网络交易监管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的宣传力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增强网络经营者和社会公众对工商部门网络监管和服务职能的了解,体现工商监管适应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对网络交易实施有效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形象;对网络交易中出现的严重不法企业和违法行为,依法及时予以曝光;采用多种形式,加大消费指导和消费维权知识的宣传,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网络交易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积极发动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和有力监督,努力达成舆论、公众和监管部门之间在网络监管理念上的共识,为网络监管立法和执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9篇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1-6973-02

1 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也就是为了保护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目的,在技术上以及管理上做出的用来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免受外界的干扰和破坏的措施,是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传输的数据不受到恶意的破坏,随便更改以及泄露。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为了确保企业有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确保企业可以正常的工作,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对于企业的内部信息以及企业机密文件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由于网络已经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因此,加强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计算机网络已经在企业领域广泛的使用。但是计算机网络在带给人民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随之日益突出。首先,计算机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计算机病毒、网络诈骗、黑客等等,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化。这些威胁的破坏力也越来越大,给企业造成信息以及机密的泄露,会造成企业的财产损失严重。其次,企业自身内部的网络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网络监管不到位,企业员工的去留,会导致企业自身内部的工作人员对公司内部网络的破坏,使企业计算机网络不能够正常的运行,严重的干扰到企业的正常工作,给企业造成财产损失。因此,加强企业计算机网络的监管,维护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为企业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企业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有很多,特别是因特网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也随之猖獗。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有一些几个方面,首先,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主要表现就是,由于企业对外业务的开展,企业的局域网也会与互联网相互联系,这样就会给那些为了窃取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以及资料的侵入者创造机会,特别是企业中的财务和研发机密等文件。网络中的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木马,会造成企业的财务,研发产品以及客户信息的泄露,会导致企业整个的计算机网络的瘫痪,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这些来自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内部威胁,从很多方面来说都不必来自企业计算机网络外部的威胁所造成的损失差,由于企业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威胁有影响广泛,强度大的特点,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破坏力就会非常的严重。企业计算机网络内部的威胁更大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内部威胁会造成企业的抗病毒软件和病毒检测的作用削弱。特别是由于企业的员工的操作失误,以及恶意的去破坏,对于这种情况,防范能力就会更差。其次就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威胁,比如地震、台风、火灾、水灾、战争等等,所造成的破坏具有不可预测性,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就更大,损失更为惨重。

以上都是从企业计算机所面临的威胁方面考虑的,下面将要讨论的就是从企业的网络安全方面,也就是企业的内部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计算机病毒的威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大的特点,特别是在网络通信环境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就更为迅速和广泛。通常而言,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对计算机的存储环境,计算机文件,以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破坏,造成计算机瘫痪。计算机网络上的病毒木马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到网络的终端系统计算机上,对计算机造成破坏,会导致整个企业计算机网络的瘫痪,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最严重的是对导致企业的内部紧密文件和资料遭到泄露。特别是现阶段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企业通过违法的行为来窃取竞争对手企业的机密信息和资料。其次就是,磁介质的泄露,主要是指一些用来存储信息的磁带盒磁盘,由于具有大存储量和复制拷贝容易的特点,比较容易泄露。第三方面计算机的电磁辐射导致的信息泄露,因为电磁辐射没有办法进行阻止,无形中就会导致信息的外泄。第四方面,网络系统自身内部的薄弱,由于很多的操作系统,都存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漏洞,因此现阶段的很多的病毒都是针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被设计出来的,所以要对企业的内部网络进行加固保护。

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还有来自技术和管理方面做的不到位,而导致的计算机病毒、木马黑客的肆虐。首先就是由于设计技术方面的漏洞,由于互联网本身的设计中,物理的连接方式,就是一个技术上的潜在威胁。因为不管是谁,只要可以有工具并且能够接触到电缆,既可以很轻易地把自己的电脑连接上,之后就可以对总线上的所有的信息进行窃听,甚至对信息进行篡改。其次就是计算机系统的配置不适当导致的安全威胁,口令文件没有安全保护,无线网络的密码设置薄弱或者根本没有密码,所有这些都会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第三方面就是由于企业在管理上的不恰当所造成的威胁,由于网络安全维护的意识不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投入不足,以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监管措施不恰当,没有正确的策略和指导,一旦企业计算机网络遭受入侵攻击,造成的损失竟会是灾难性的。

3 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我们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网络主要包括两部分,一般是把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结合起来,计算机是计算机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计算机,网络通信就无法传输。同时网络通信就是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媒介。因此,计算机网络的重要作用就是它通过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来为用户服务的。一般来说,网络安全主要组成部分是,网络系统的硬件安全,网络系统的软件的安全,还有所传输的数据信息的安全。因此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主要就是对这三个方面的安全维护。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技术方面和监管方面的措施,以此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和传输数据的准确性。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首要的条件就是使用安全的计算机产品。其次就是员工对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要性的意识,在技术上和管理方面采取严谨的态度,严防计算机网络危险。

下面将要提到的就是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防范措施,其中不仅有技术上的措施,管理上也需要加强。首先,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技术,也就是一种对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保护的屏障,一般会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软件,一是硬件。它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的内部网和外部网,局域网和互联网之间对病毒木马或者黑客进行阻止。总的来说,一般的防火墙技术主要有,包过滤防火墙技术,检查防火墙技术等等,一般防火墙可以通过一下步骤进行建立,首先是对安全策略的制定,这方面的要求必须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接着就是对安全的体系结构的建立,以及安全规则的设定,特别是安全规则,要更加注重,以便安全策略的具体实施,最后就是定期的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测。防火墙可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进行防护。其次就是,检测技术,病毒木马的侵入检测技术就是可以对计算机系统中出现的没有授权或者异常现象。目的是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过滤计算机系统中的不符合计算机安全策略的行为。入侵检测技术是随着黑客以及病毒和木马的广泛传播而出现的。由于技术比较新,现阶段,装有入侵检测技术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还是比较少。第三,对计算机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技术,也就是说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钥匙和函数转换,就是数据变成了看不懂的没有意义的文字,加密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保证了信息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纺织企业内部资料和信息的泄露。还有就是加密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多种,主要是数据传输中加密,数据存储的加密技术等等。

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计算机设备,以及企业的员工的管理,来实现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的场地的安全措施,物理防火防盗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的保护技术等等方面。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传输数据的线路和设备的保护技术,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辐射源的电磁干扰增加准确性,特别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涉及到企业机密的设备,都要进行防辐射保护。还有计算机网络的布线系统外联的现象,及时的对计算机进行升级,是计算机软件保持最新版。其次就是,对于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的访问权进行控制,对访问权的控制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最重要的防范措施之一,通过对访问用户的检测,把用户限制在规定的访问权限之内,避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的非法的使用和越权。这样就可以保护企业的内部资源的安全性,避免企业内部机密文件的泄露。可以通过对网络的安全监控,违法监视,对病毒的跟踪等等,来实现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第三方面就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监管和防范。比如对企业计算机服务器源头的监控,从源头上减少被污染的几率,在机房源头方面,监管每一台计算机的文件下载,特别是对网络病毒的监控。通过制定企业内部严格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规则,对每个员工的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的监管,避免黑客木马等的入侵。还有就是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尽量少的使用互联网,这样会造成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暴露在互联网上,造成被攻击的机会增大。增加企业员工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避免使自己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病毒或者黑客攻击了。最后就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网络道德教育,安全健康的使用网络,加强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加他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对企业的法制教育也要及时的加强,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要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加强他们对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增加他们的责任感。

总而言之,随着网络黑客木马以及计算机病毒增加,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企业所面临的计算机网络威胁,和计算机网络问题更加的复杂和困难。因此企业要及时的做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保护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不同安全防范措施相结合,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技术监管,增加企业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保护企业的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延亮.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研究[J].电子技术, 2012(3).

[2] 夏加斌.油气田勘探开发网络系统安全问题浅析[J].复杂油气藏,2011(2).

[3] 康莉,康蓉.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探讨[J].价值工程, 2011(10).

[4] 张丽平,谢宝义,史东风.SSL VPN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实例与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8).

第10篇

在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省文化厅的重视关心下,在市、县(区)网络文化市场管理者和执法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市“网吧”经营业主、网管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年检换证暨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技术培训班今天隆重开班了。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文化局领导班子向给予此次培训工作大力支持的所有领导、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前来授课的吉林睿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全体参加培训的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执法者和法人代表、网管人员表示热烈地欢迎!我相信此次培训班的举办,必将对进一步规范全市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技术实现对全市“网吧”的实时监控和及时有效的管理,进一步改善管理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网络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推动我市网络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全市绿色网络服务场所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培训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此次培训换证工作的重要意义

网络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从1997年“网吧”出现开始,网络文化市场就成为了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实现文化权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文化市场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一些特殊性,导致了营业性“网吧”自出现起,一直成为“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我市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同全国一样,就始终伴随着治理、整顿、规范,直至今天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市共有营业性“网吧”106家。今年3月份我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协会历经一年多的筹备顺利成立。作为我市文化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文化市场,为我市文化市场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今天我们在座的各位网络文化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我市各级领导、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结果。这些成绩的取得也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全市网络文化市场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市“网吧”经营场所与全省其它州(市)比量少质弱。一方面由于我市自2001年由文化行政部门正式主管网络文化市场以来,文化部门严格执行中央、省、市相关规定,严把审批办证关。2003年起,一律停止了单体网吧的审批,严格禁止网吧擅自增加计算机台数。与此同时,加强对违法网吧的查处取缔力度,全市网吧数量在原有基数上又减少了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网吧”经营业主法治观念淡薄,屡屡出现一些违规违法经营行为,严重影响了整个“网吧”行业的形象,制约了“网吧”行业的发展。二是各县(区)“网吧”经营、管理都存在不同程度违规行为。具体表现为:(1)一些县(区)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不注重法规政策的学习领会,无视网络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变更申报、审批权限和合法程序,擅自同意辖区内的网吧经营业主,私下变更法人、经营地址或增加计算机台数。(2)一些网吧经营业主唯利是图,违法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超时营业、没有严格执行实名登记制度;也有一些网吧经营业主,违法买卖《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还有一些经营者擅自增加计算机台数;未经文化部门批准,擅自变更经营地址。三是市、县(区)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力量和科学监管手段相对滞后。目前,我市现有的文化市场管理、稽查专职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对整个文化市场的有效日常监管,现有工作条件,无法实施科学监管。以上存在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网络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全市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管理,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举办了此次培训班,目的就是要通过此次年检培训换证,进一步规范全市网吧经营行为,严格网络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法治意识,及时纠正不良经营行为。通过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技术培训,尽快按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要求完成全市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我市各级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是充分利用互联网高科技技术推动文化市场管理方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缓解文化市场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与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编制不足矛盾的有效手段。建设中央、省、市、县(区)四级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将形成全国上下的联网运行,实现对网吧的实时监控和及时有效的管理。各县(区)文体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监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省、市文化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迅速行动,把建设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作为今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点来抓,确保县级监管平台建设按时完成。各位网吧经营业主、网管人员要认真学习领会培训内容,积极配合文化部门圆满完成年检换证及监管平台建设。

二、珍惜培训机会力求学有所得

此次培训将涉及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一些新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涉及监管平台建设技术问题,较其它几次培训时间短、任务重。因此,在座的各位学员一定要珍惜此次培训机会,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虚心请教。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经营者,都必须把此次培训看成是自身工作、事业发展的一种需要,是有效促进网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增强管理及经营能力的需要,牢牢把握好此次学习机会,专心听讲,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查找存在问题,通过培训,真正解决制约和困扰网络文化市场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促进全市网络文化市场和谐发展。二是提高学习质量。自2002年以来,我们已办过3期培训班,每一次培训对经营者都是一次提高,对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都是一次推进。因此,希望同志们珍惜此次培训学习机会,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端正学风,学有所得。三是增强责任意识。大家要增强责任意识,自觉抵制和杜绝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积极配合好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的建设工作。

三、几点工作要求

1.此次网吧年检换证及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培训结束后,各县(区)管理人员和经营业主,要严格按照培训要求,尽快完成年检换证工作,积极配合吉林睿网公司按时完成管理软件的安装工作和市、县(区)两级网络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工作。

2.监管平台建设涉及公安、工商、通讯管理等部门,各县(区)文化部门要主动与这些部门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有效地实现网络文化市场信息资源共享。

第11篇

现代社会,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运作模式,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便捷迅速,应用广泛,除国家法律限制之外的所有的现实交易都可以成为电子商务交易的对象。近几年,随着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农村的普及,农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电子商务业务在农村文化市场的开拓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传统的农村文化消费,主要采用的是面对面的交易方式,往往交易渠道狭窄,搜集信息时间长,而且信息量小,文化产品单一,消费者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网络普及以后,信息量骤增,网络文化产品数量丰富,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参与性文化节目和反映各地风土人情的地方文化产品,备受农民的青睐,农村文化市场的运作模式逐渐由以前单一的“一对一”模式向以网络为平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的开放式、多样化模式发展。

2我国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农村文化市场广阔,网络文化的发展前景无限。但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整体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文化建设优秀人才缺乏,农村文化市场体系不完善,文化建设缺乏活力,文化产品不丰富,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度不高。近几年,农村网络文化逐渐发展,但受内外在条件的制约较多,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

2.1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相对于城市来讲,整体上而言我国农村网络的普及较晚,且普及率较低。虽然我国农村网络文化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并向纵深发展,但农村网络文化站的设立主要集中在电力供应比较稳定、使用人口比较集中的乡镇所在地或者各村村委会所在地。这一方面便利了管理,但另一方面由于电信等基础设施的不到位,也导致偏远地区农户或者一些散户难以实现安装网线的愿望。同时,从网络运用的情况来看,农村的网络宽带能力显得不足,网速较慢就是其显著特征。网络使用和维护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在一部分地区,使用网络还被农民认为是奢侈品。

2.2农村网络文化管理不规范

规范化的管理是农村网络文化建设质量的重要体现。从目前农村网络的使用和管理来看,这方面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政府在推动有关工作方面更看重的是显而易见的硬件建设,忽视了软件方面的管理。当地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往往受思想、能力等的影响不重视网络文化的管理。一是忽视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走访调查来看,一些乡镇村干部及管理人员更加看重网络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网络对于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思想上不重视就很难保障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二是将网络文化管理视同对网络文化载体的管理,认为保障网络的畅行就是对网络文化的管理,不了解网络文化管理的特殊性。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受经济收入等条件的影响,农村网络入户的比例较低,大多数网民都是去网吧上网。农村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突出表现在对经营性网吧管理不善,从准入到经营到监督漏洞不少,无证无牌经营的网吧不少,收费不规范,安全措施不到位,网吧管理混乱,尤其对未成年人上网管理不到位等等都是农村网络文化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3农村网络文化市场建设薄弱

农村网络文化市场的建设相对于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显得十分不足。一是农村网络文化产品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打开各地的农民网,更多的看到的是有关经济和科技富农的信息,有关文化的信息不多,尤其是缺少贴近农民生活、反映农民心声、体现农村新变化、展示农村新面貌、凸显当地民俗民风的特色网络文化产品。与健康需求相反,由于监管不严,一些非法网站还在宣传低级媚俗的文化产品,还有以高科技包装的迷信欺骗的迷信等产品,五花八门,农村网络文化产品市场显得较为混乱。二是市场管理体系极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监管不到位,市场基本处于无序管理的自发状况。三是农村网络文化市场的开发力不足,没有形成投融资活跃、运行健康、要素流动快的良好发展态势。

2.4农村网络文化建设人才匮乏

互联网的发展最早兴起于城市,在农村的普及较晚,而且信息化的日新月异,让从事该工作的人员都有赶不上发展的感慨,而对于刚刚熟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农民来说,更是跟不上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农村网络建设人才就更显得不足。从走访调查来看,当前农村从事网络管理的人员多为返乡就业的初高中生,部分是接受过初级电脑培训的年轻农民,专门受过计算机网络及软硬件系统培训和学习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仅仅懂得基本的网络操作,因此,农村网络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3我国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3.1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电信基础设施的支撑,2010年我国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目标。但网络普及入户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一方面政府要积极加大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电信、移动和联通等大运营商的良性竞争,形成整合力,节约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推动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尤其是要积极鼓励运营商发展农村手机网络市场,当前手机上网已成为拉动农村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

3.2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网络文化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首先各地政府尤其是农村基层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发展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清晰的认识到网络文化发展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深远影响。转变观念,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应对以适应网络时代要求,不能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也不能因其有弊就将其视为异物予以排斥。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建议政府制定有关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专门管理制度,明确农村网络文化管理的目标、原则、方式、监管的措施等等,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以及职责权限。再次,加强已有制度的执行和监管。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宣传已有制度,公开信息,引导个人、组织参与网络管理,形成全民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严惩农村网络文化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整治不良市场,提升管理效力。最后,建立完善的政府评价反馈体系。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量化考核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以评促建,引导农村网络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

3.3多方联动繁荣农村网络文化市场

繁荣农村网络文化市场,积极培育丰富多彩的产品市场,一方面当地政府要采取各种扶持措施,积极鼓励和挖掘民间艺人的创作热情,鼓励他们努力创作反映当地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的作品,并提供网络技术支持广泛宣传优秀作品,激发民间草根文化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性力量。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对不良农村网络文化进行有效监管,通过建设网络安全系统,建立防火墙,启用过滤软件等对网络内容进行甄选,屏蔽过滤有害信息,还原农村文化市场的清新面目。同时,培育农村网络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投资特色区域文化产品,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3.4加强培训促进农村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建设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透明”网络;三维一体;积极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逐年减少,这与人口政策和年龄结构有很大关系,高职院校为了补充生源,大量补充中职学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质量逐年变差的现象令人担忧。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等方法,但收效甚微[1]。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以汽修专业的教学应用为例,提出“透明”网络考核法的实施方法,阐述了此方法对高职学生的适用性和重要性。

1.高职学生生源现状分析

本人通过对汽修专业近几年的授课实践,发现高职学生普遍存在主动性较差的情况,学习缺乏动力,实践课仅凭兴趣,必须在教师的催促之下才能完成实践项目。在中学阶段长期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进入高校后,角色未能得到成功转变,加之远离父母的管教,主动性丧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制度的松懈,导致学习成绩不被学生重视,直接表现在对教学的漠视。

2.“透明”考核法理论

“透明”网络考核法是基于网络管理的平台,学校、家庭、用人企业组成的一个联合体,形成三维一体的监管机制,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且透明的监督,共同促进学生的主动性的产生。高职学生不同于大学生,主动性缺失是其学习较差的主要原因,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主动性更差,加之年龄较小的原因,必须有一定的监管机制,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透明”网络考核法将学校、家庭、招聘企业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发挥监督作用,这种监督不是时时刻刻监督,而是在网络平台上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监视,做出及时的反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

2.1 学校监管

作为高职学生的监护主体,学校起着主要的作用。而且高职学生这一群体,其特点决定了学校的管理体制应该有别于大学,对学生的目标考核及日常管理细则要更为严格,失去控制,失去学校监管的高职学生极有可能会失去目标和动力,对职业生涯的发展极其有害。“透明”考核法新理论对学校提出要求,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及学习成绩的管理,另一方面将学习成绩通过网络平台即时对家长和招聘企业公开透明,使学生家长和企业即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另外,学生平时的上课出勤情况也会分阶段在网络数据中提供,供学生家长及用人企业查询,当然,不同的内容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限,以保护相应的隐私权。

2.2 家庭监管

由于目前人口流动频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很难及时通知家长。借助“透明”网络平台,家长可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了解学校提供给自己子女的成绩,平时表现,这样可以及时与子女沟通,与校方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在此网络环境中,设置家园互动平台,家庭成员间互通信息,相互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起到传递情感的作用,这对于第一次远离家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2.3 用人企业监管

企业通过“透明”网络平台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理论和实训课成绩,了解专业所学的课程,方便用人企业招聘,招聘环节更具有针对性。另外,企业可以将用人需求和对岗位的具体要求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职业需求,及时调整学习计划,避免盲目学习。

将学习成绩及时向用人企业透明,实质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状况企业随时会了解,在主动要求的同时,企业的监管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力量。

3.“透明”网络考核法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相对于其他专业,汽修专业的实训较多,实训课的最终考核视频资料可上传至网络平台,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可直接获得学生的学习状况,家庭用户可及时督促子女更好的学习,企业用户可针对性的进行招聘,免去了繁琐的招聘考核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企业开放,将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企业对学生的隐性的监督效果发挥了最大效果。

另外,企业可以参与汽车专业的技能考证工作,促进汽车专业学生的订单培养。“透明”网络考核法的模式构建如图1所示。

此网络考核法的优势在于具有很好的及时性,将学生的成绩及时向家庭汇报,向招聘企业透明,家庭会对学生及时管教,避免学生迷失方向,用人企业也参与进来,共同构成了学生的监督体。此网络平台在汽修专业中的及时应用,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加实训活动。

4.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国家教育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人才培养形式,汽修专业是目前急需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利用“透明”网络考核法可以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将数据在平台上共享,使学校、家庭、企业形成三维一体的监督主体,共同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使人才培养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广海.汽车检测与维修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基于行动导向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