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资金监管

医院资金监管

时间:2023-06-11 09:32: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资金监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院资金监管

第1篇

关键词:医院 财务 监督 管理

财务监管是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财务监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逐渐深入,医院财务监管工作中产生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严重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卫生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国家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监管,是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此,医院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其财务监管的整体水平,促进医院医疗服务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强化财务监管意识

医院财务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医院领导、会计人员、群众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应强化医院领导的财务监管意识。医院领导是医院财务监管工作的核心人物,是推动医院监管工作前进的领军人物,因此在财务监管工作中需强化领导的财务监管意识,只有领导重视了,财务监管工作才能真正地付之行动。作为医院财务监管领导班子中的一员,其必须认识到自身职责的艰巨,并自觉地做好各项监管工作。对于重大的财务决策或者财务开支,领导班子需做到共同研究,同时应组织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必要的财务测算及财务评估,共同探讨医院资金的使用情况,探讨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财务危机的产生。其次,应强化会计人员的财务监管意识。会计人员是医院财务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其是决定医院财务监管水平高低的重要人物,因此有必要强化其财务监管意识,提高其在财务监管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自觉的将各项财务工作做好,尽量少避免财务上的错误,以免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再次,应强化群众的监管意识。在群众中大力宣传医院财务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普及相关的财务监管意识,使群众自觉地树立起财务监管意识,并对医院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地监督,提高国家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医院财务监管

医院财务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的内部控制机制。医院只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科学、全面、统一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医院财务监管水平的提高。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医院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财务监管工作中应做到职责分明,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应做到分工明确,依据岗位设置具体的操作范围及职权范围,贯彻落实岗位轮换制度,加强财务人员的考核制度,使医院财务监管工作贯穿于各个部门中,并得到有效地执行。第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评价制度,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医院资金的使用情况适时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探讨医院财务监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指导医院下一个阶段的财务监管工作,提升医院的财务监管水平。

三、强化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增强财务监管控制力

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是医院财务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医院财务监管水平的关键手段。财务监管数据是医院领导重要决策的来源之一,其可靠性与准确性尤为重要,强化医院财务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可提高财务监督数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同时利用信息化的渠道,可快速获取财务监管数据,提高财务监管数据的快捷性。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利用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流程,可展现出医院最新的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提供更加先进、更加透明、更加规范的财务监管数据,进一步增强医院财务监管的控制力,有效地提升医院的财务监管水平。

四、强化预算管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加强医院预算政策的制定,严格审批相关的预算方案,不断强化医院的预算管理,是医院加强其财务监管工作的有效措施。医院预算约束应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对于重大的预算调整,领导班子应共同探讨,确保预算资金能够科学、合理地投入使用。内部审计在医院财务监管工作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是医院财务监督的重要部门,因此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不断提高医院的财务监管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监管在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医院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加强医院财务监管工作的策略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财务监管工作中不断的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振宇,马飞.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影响的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10(09)

[2]陈东杰,薛淑萍,侯庆民,任泽旺,宋宪锟.影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5(18)

[3]戴霞琴.财务监管的信息化营造了和谐的就医环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2(16)

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成本控制 运作模式 医院

随着新医保政策的全面执行,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成为了必然要求。但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却发现,建立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下的财务管理活动,并无法解决医院“终端”的成本控制问题,其原因可归因于:以会计凭证作为财务往来的票据,并无法向财务人员提供真实有效的经济活动信息。这就导致了,科室部门可以在预算约束内实施最大化的“在职消费”行为。因此,在强化当前财务管理模式下,需要结合成本控制的内在要求来展开。事实上,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属于硬币的两个侧面,前者体现为对资金流量与流向的监管,后者则体现为资金实际使用上的效益监督。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大量存在的情况下,针对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时常出现缺位现状。为此,这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医院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结合的着力点

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二者结合的着力点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转变财务管理思路

财务部门作为医院的成本控制中心,按照传统运作模式并无法规避科室部门的资金浪费问题,而且这种资金浪费问题建立在科室专业化的医疗服务之中,也使得财务人员难以在自身的知识储备下来给予发现。因此,这就要求需要转变财务管理思路,即将被动的职能化管理形态,转变为跟踪管理的主动形态。通过将财务管理活动延伸到医院各“终端”,辅助科室部门实现对资金使用的效益目标。其中,辅助的重点在于专项经费的拨付与使用状况。

(二)内化财务管理激励

从现有诸多相关文献中都反映出这样的认识误区,即医院在强化财务管理时应着力于提升财务监管的力度。毫无疑问,这种逻辑上是行得通的,但从财务实践中却会遭遇到各种困难。其中就包括,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以及财务部门组织资源的限制。为此,将外部财务监管所产生的负激励,内化为科室部门成员主动履行成本控制的正激励,则应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二者结合的内控形式分析

与二者结合的着力点相对应的内控形式可分析如下:

(一)加强财务部门与科室部门间的财务信息联系

从医院财务部门人力资源现状,以及“互联网+”时代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出发,需要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搭建来加强与科室部门间的财务信息联系。首先,在财务内控制度中引入“点对点”财务管理机制,即面对科室建立专人跟踪审计制度;然后,主要依托信息化平台来加强财务信息联系,并起到辅助科室部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二)创新财务制度增强科室部门对资金配置权限

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对科室成本管理监控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减少财务人员实施资金效益监管所形成的交易成本,应创新财务制度来增强科室部门对资金配置的权限,这里的权限与对结余资金的索取权相联系。为此,在配套制度建设上就需要引入合约机制,来明确科室与医院监管层之间的权益与职责。笔者建议,在医院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和完善的当下,可以适当引入市场原则。

三、运作模式

根据以上所述,二者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建立财务管理部门跟踪制度

医院在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和完善时,需要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医院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为此,在制度层面需要建立财务管理部门跟踪制度,以财务人员与科室之间保持粘性,使得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落地”。同时,财务部门将科室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纳入到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绩效之中,这样就能进一步增强对科室部门资金使用监管的力度。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需要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来支撑跟踪制度的实施。

(二)增加财务人员辅助科室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建立医院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模式,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完善医院预算管理,并为科室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医院财务部门需要转换财务管理的价值取向,将过去的监管式作为唯一目的,转换为监管与辅助并举的职能上来。为此,财务部门在实施蹲点制度时,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对科室资金预算提供建议,并配合科室制订专项经费的使用步骤。这样一来,就能主动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最后,医院管理层应着手组建会计师团队,这一点对于省、市级医院由为重要。组建会计师团队的目的在于,针对医院整体规划领域的资金配置环节,充分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这样既能保证资金在调拨过程中的合理性,也能增强管理者战略规划的透明度。在此基础上,增强全体会计人员的整体发展观,使之主动、自觉的在岗位上发挥主人翁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在强化当前财务管理模式下,需要结合成本控制的内在要求来展开。事实上,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之间属于硬币的两个侧面,前者w现为对资金流量与流向的监管,后者则体现为资金实际使用上的效益监督。具体的措施包括:建立财务管理部门跟踪制度、增加财务人员辅助科室职能、制度创新内化成本控制红利。

参考文献:

[1]王玉凤.关于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探讨[J].中国经贸,2015(10):196-196

[2]蔡天凤.医疗改革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J].经营者,2016,30(4)

第3篇

【关键词】医院;会计;监管;意义;现状;措施

1前言

医院的会计监管属于经济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其要为自身的经济利益给予充分的考虑,对医院经济活动的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以及真实性作出全面的监督管理,确保医院在经济方面的活动能够严格的遵守和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令以及方针,不断的改革、完善医院的会计监督管理体制,真正发挥医院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大力推动医院为广大人民更好的服务。

2加强医院会计监管的意义

2.1医院会计监管概述

医院会计监管就是已经得到相关专业证书的会计从业人员依据相关法律规范,根据特定的程序,对单位内部进行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督管理,使医院每一个经济活动都合理合法,同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国家的相关法律及法规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属于一种外在的的约束力量,其对相关单外进行监管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进行决策的监督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医院的经济效益能有较大的提高。我们所谓的会计监管就是指会计根据自身的职能、权利和地位对经济的资金运动以及经济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查看,确保经济业务中的交易合法合理。每个企业的运营都离不开相关人员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2.2加强监管的意义

首先,充分发挥医院会计监督管理的作用能够帮助医院尽快的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通过价值数据指标的核算,要使会计实行自身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从而使医院的经营管理方式得到改善,而且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其次,充分发挥医院会计监督管理的作用能够保证医院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财务部门必须要保证其工作的合法性,这是对财务最基本的要求。其所有的财务活动必须要遵守《经济法》以及《会计法》。再次,充分发挥医院会计监督管理的作用能充分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最后还会使信息的真实性有了保障。最近几年的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加大医院的会计监管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3加强医院会计监管的具体措施

我国医院在面对当今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巨大竞争压力时,必须要满足当展需要,使我国由传统的模式向现代模式过渡,同时也要扩大规模,使医院越来越国际化。但是要想扩大规模,必须要进行改革,但是这又与财政支持是紧密相关的,当前我国医院想要通过自身筹集资金来扩大规模比较困难,但是要想由金融机构以及资本市场进行资金的筹集也是困难重重。

对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以及控制也属于会计管理的基本范畴,例如合理运用进出帐等,但是当前医院的监管还存在较大的漏洞,主要表现为不能认真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并且当前也无法达到完美的核算;此外,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也较低;上面的表现最终导致会计核算的不规范,各种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下面将详述加强医院会计监管的具体措施。

3.1加强经营活动监管力度

医院除了要为社会提供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还必须要对当前自身的经营情况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会计从业人员要对企业的各项财政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全面掌握医院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譬如说对通过计算投资和收入的比例,对医院的盈利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估,计算医院的各项指标确定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收入状况,及时发现财政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加快医院的发展。

3.2跟踪监管投入的项目

通常情况下,医院会存在一些基础的建设项目并且在其中投入的资金也较为庞大,若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在会计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将会大大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支出,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财政部门必须要对工程的报价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合同中的有关条款要进行认真的核对,待确定没有问题存在时才可支付款额,保护了医院的经济。对于问题资料要认真进行审核校对。与此同时,会计工作者必须要跟进工程进度。对于有关费用的后期支付,要保证资料数据的完整真实,对需要报销的单据要进行认真的审核,而款项数额较大的报销单必须要根据程序走,要杜绝以及经济资金流失的现象发生。

3.3总会计师制度的完善

由《会计法》我们了解到,必须要在大中型企业中聘请总会计师。当前医院的财务人员对项目工程中进行了算账、记账以及报账,忽视了自身所具有的监督管理职能。总会计师制度的建立不但可以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医院的成本核算以及预算管理,而且也审核监督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即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收费不合理以及收支管理无规律的现象进行了有效的改善。

3.4健全财务制度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财务制度的完善保证了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健全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全部的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依据规定办事。不同部门执行不同的经济业务,对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批,并进行分级授权处理,实现各部门互相监督的目的,此外,还要对财务分别进行管理。对固定资产以及应收的款额加强管理,保证资金没有损失。定期培训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使专业技能有所提高,以便使会计工作人员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较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提供较高水平的会计工作。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会使会计的工作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自身素质要想有较大的提高必须要对财务知识精通,同时对经济法、税法以及投资学、管理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学习了解。此外还要掌握现代科技技术,21世纪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其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经济方面。医院的会计人员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当前的财务管理为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特别是在监督管理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属于新型的增值型的管理方式,所以所有的会计工作人员要注意到财务工作职能的发展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的工作要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的监管在医院的监督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对医院的会计监管职能引起高度的重视,积极改善医院履行监管职能的环境。在医院内部的管理体系中,会计的监管是其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良好的会计监管制度保证了医院经济运行项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同时也使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有了较大保障,使其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同时也保证了医院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群众。

【参考文献】

[1]李东霞.浅析医院会计如何发挥监管作用[J].财经界,2012(2).

第4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核算;管理质量;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一、前言

从医院的实际经营来看,医院的财务核算和其他单位的财务核算有一定的区别。考虑到医院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医院财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在医院财务核算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想提高财务核算的实效性,就应当积极加强预算管理,并做好成本核算,还应当做好资金管控,使医院的财务核算能够找准着力点,并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能够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医院的财务核算在整体的实效性方面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医院财务核算应当积极扭转传统的管理思维,夯实管理基础,使财务核算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医院财务核算应加强预算管理

1.医院财务核算应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在医院财务核算工作中,由于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内容较多,并且整体的资金量较大,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不但能够规范医院财务核算工作行为,同时还能够使医院的资金支出能够得到系统化有效化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是医院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医院财务核算工作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2.医院财务核算应制定具体的预算目标

在具体的预算管理过程中,医院应当根据每个部门的实际资金要求和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制定年度预算目标和季度预算目标,并保证预算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应当对预算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预算目标能够与实际的资金需求相适应。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使预算目标能够与实际的资金需求紧密结合了。

3.医院财务核算应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加强预算审批控制

医院在建立了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之后,应当在每一笔资金支出之前,都根据资金预算制度进行资金审核,并且建立规范的预算审批流程,有效的实现资金支出过程中的管控,对于预算外的资金原则上不予审批,同时也按照医院的实际资金需要划拨出一定额度的预算外资金,保证医院临时发生的费用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

三、医院财务核算应做好成本核算

1.医院财务核算应制定成本核算目标

在医院财务核算工作中,成本核算是重要内容。根据医院的经营管理实际和财务核算工作的实际经验,应当制定成本核算目标,对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成本管理环节的月度成本季度成本和年度成本M行有效的核算,根据成本核算目标考核各个部门的业绩完成情况。做到提高成本管理实效,使成本管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管控。

2.医院财务核算应对各项成本进行整体核算管理

在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中,应当将所有的工作成本都进入成本管理流程,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保证成本核算能够对每一项成本都进行有效的核算管理。在此基础上,医院应当对各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类,做到不遗留,保证成本核算的全面性达到实际要求。因此,对各项成本进行成绩核算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医院财务核算应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医院财务核算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当采用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且对成本的种类以及成本的来源和发生方式进行有效的分析,保证成本核算在准确性上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成本核算的整体效果。在此基础上,医院应当制定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和成本核算措施,使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四、医院财务核算应做好资金管控

1.医院财务核算应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

从医院的实际经营来看,医院的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都比较大,为了规范医院的资金管理行为,应当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对收入资金进行规范管理,对支出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使得医院的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能够达到规范性目标,提高资金管理的整体质量。因此,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符合医院财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要。

2.医院财务核算应加强资金审批控制

在医院的财务核算过程中,应当加强资金审批控制,保证每一笔支出的资金都有完善的审批签字作为保证,同时应当对资金审批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避免审批流程失效,保证资金审批制度能够落到实处,使资金审批能够在实际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监控,保证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管。

3.医院财务核算应加强资金流向和资金用途监管

由于医院的资金支出量比较大,为了提高资金的管控效果,应当在财务核算过程中,对资金的流向和资金的用途进行有效的监管,具体应当建立资金跟踪制度,对采购资金和其他的资金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把控资金支出的每一个过程。使资金的流向和资金的用途能够在管控之下实现资金的充分利用,避免资金支出暗箱操作以及资金流向混乱的问题发生。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医院财务核算过程中,要想提高财务核算的实效性,就应当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预算目标,并且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同时还应当制定成本核算目标,对各项成本进行整体核算管理,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最后,应当建立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审批控制,加强资金流向和资金用途的监管,以此保证财务核算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郑保忠,刘倩倩.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外资,2012(15).

[2]周彩虹.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0.

[3]于谨婵.对我国医院全成本核算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4]姚秀英.医院全成本核算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

第5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的发展状况,更全面地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真实资料,更有效地监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问题,本人对某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产生的相关问题做出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监督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存在的问题

1.定点医院存在过度医疗现象

通过调查发现近20%的农民反映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比未参加者的医药花费高,主要体现在定点医院却要参加合作医疗病人做各种检查,存在夸大医疗的现象。农民为了能得到合作医疗的实惠,有病必须前往定点医院,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门诊、手术、住院等费用,最终扣除报销所得的费用,负担水平依然很高,甚至于有高于未参加合作医疗的感觉。存在着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定点医院看病比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费用要高的现象。

2.政策宣传不到位

新型合作医疗从2003年就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工作,我们调研发现至今仍有17.97%农民反映民政府对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对国家救助政策、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等情况不了解,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对基本的看病和报销程序不知道,对定点医院是哪几家医院不知道。部分农民至今仍没有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对合作医疗仍存在怀疑和顾虑。

3.报销过程的问题

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对报销比例和报销限制条件多反映最为强烈,报销不仅要受患病种类的限制,而且还受使用何种药品的限制;不仅受必须住院的限制,而且还受医药费报销底线的限制;慢性病报销也存在问题。普遍认为报销比例偏低,落实的报销额较少,没有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报销手续烦琐也令他们感到非常不满,报销过程时有推诿现象发生。

4.农民关注不足

农民虽然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对合作医疗各种救助政策、报销比例、报销范围、资金使用不是很清楚,只是关系到本人家庭或亲友出现患病的时候才想到询问具体的问题,对医院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药品价格和药品质量关心,出现了参合率高,关注度低的现象。

二、监管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对定点医院监管缺乏力度

由于医院受经济利益驱动,以药养医成为医疗机构产生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在医患双方医疗消费权益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开好药、开贵药、大处方是利益追逐的必然选择。同时由于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人力资源有限,而对定点医院的相应的监管政策不完善,约束力不强,就会必然出现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现象发生。

2.报销监管机制不完善

在报销监管过程中还有很大的漏洞,存在多报、虚报、乱报现象,既有报销程序审核不严格,报销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相关的监督法律法规不健全。

3.参合农民缺乏必要的知识

农民对报销比例、报销范围不清楚,加上就医程序不规范、用药不科学、检查化验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农民报销难,报销手续繁杂,报销程度低。这关系到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医疗服务机构和参与合作医疗的农民三方面原因。

4.社会舆论监督不足

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缺乏监督意识,社会舆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较少。政府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农民大多无意于行使自己的知情、建议、监督的权利。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手段的监督职能。

5.合作医疗资金监管不透明

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过程、尤其是经费的管理、使用、审核、报销、清单打印等环节上,由于传统工作方式的漏洞,人为情感因素的弊端等都会对资金的使用的透明度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合作医疗中监管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利用信息化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监管手段不仅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而且有效地对资金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对定点医院和药品价格、质量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参加合作医疗信息、药品种类、价格和报销范围等资料输入了电脑,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在住院期间所有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可直接传输至给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有利于监督机构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监控,从而确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稳定、有效发展。

2.加强舆论监督机制

让农民了解新型合作医疗救助知识,帮助农民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营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农民的监督意识。在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专门的公告宣传栏,在兑现补偿前对补偿情况进行公示。把村民组、姓名、住院医院、住院费用、补偿费用和兑现日期及举报电话进行公示,公示存根留存备查。

3.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

成立专门的监督委员会定期监督检查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监督医疗机构服务情况,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反馈,设立举报箱、接待登记制度,对农民的要求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向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反馈。及时解决农民普遍反映的问题、难题,严格对医院各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及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和参加合作医疗农民,采取弄虚作假等手段,造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损失的,给予相应处理。

4.报销网络化

对于虚报、乱报和多报的现象通过信息化处理平台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参加合作医疗人员只要把自己的信息输入到相应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的系统中便会产生个人的基本资料和就医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在进行报销时计算机就会准确无误地把报销结果迅速打印出一份详细的清单,这就不会出现多报、虚报、乱报的局面。有效堵住传统方式的漏洞,使资金的管理、使用、审核、报销等更加合理、更加公平、更加安全,从而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的行为,增强了报销的透明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管理事关我国9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事物的监督管理关乎国家政策能否顺利落实,不仅能够切实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实惠,维护了农民应有的权利,也关系到合作医疗最终的成败。

参考文献:

[1]陈伍滨.浅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审计.http://.cn,2007.7

[2]山西农村合作医疗六项机制创新解决三大难题.新华社,2006.7

[3]孙庆九,,张立民,李维刚,段成惠,刘炜.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04.3

第6篇

一、加强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近年来,军医院不仅需要保障军人的健康,更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军医院的财务资金活动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军医院受国家政府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军医院还会在市场条件下面向普通就医群众收取合理的费用,这就使得军医院的财务资金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不加强财务管理,就会导致军医院的资金情况恶化,医疗水平、服务水平降低,到最后甚至无法支撑医院的正常运转,这样一来军人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就都得不到保障,后果非常严重。

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下,军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水平受自身财务资金的影响非常大,良好的财务资金运转情况,才能为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否则就会限制医院综合水平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军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军医院财务管理质量,促进军医院医疗水平、服务水平提升,确保军人与人们群众健康,这对于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来说意义重大。

二、对兵团第三师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走财务集中统管的基本路线

首先,三师医院内部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配合与协调,共同明确医院财务管理的各种制度,例如结算报销制度、财务监督制度、经费集中收付制度、党委管财制度等等,并以这些制度为基础,对医院所有的业务行为进行规范,在三师医院内部形成懂法规、守制度,具有明确责任意识与统管意识的财务管理环境条件。

其次,要以三师医院财务管理部门为主体,对医院各级、各部门提供的账户、票据等进行严格审查,对医院的财务资金秩序进行整顿,加强对医院整体财务资金情况的定期审查。

最后,要按照“权在党委、事在部门、钱在财务”的集中统管要求,对三师医院财务部门、事业部门以及党委之间的责权、业务关系进行梳理,财务部门通过集中开票、定期检查等方式,严格监控各部门、科室收入的经费,全部纳入集中统管。医院任何部门的财务支出,都要由医院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划拨、统一监控,同时还要加强与医院党委之间的审核配合,以“多口对内、一口对外”的财务集中统管机制。

(二)对有偿服务进行规范

对外医疗有偿服务是军医院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财务部门必须按照国家和军队的相关财经法规,严格管理对外有偿服务收入,确保收入的合法稳定。

首先,要严把有偿服务“收支”关,三师医院财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归口办理有偿服务的收缴、划拨、使用与管理。坚决执行《中国预算外经费管理规定》,做到先收后支、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始终处在严格的管理和监控中。

其次,要加强监督检查,逐步形成多部门参与的有偿服务收入监督检查机制,对有偿服务全面的、系统的、连续的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周期性的分析医院有偿服务收入的来源、规模与发展趋势,以详细的财务数据为三师医院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在医院中的作用地位。

第三,要规范成本核算,三师医院要在通用的全面成本管理法的基础上,注重个性核算方式选择,根据科室专业、收入情况的特征,在确保方便治病救人的前提下,进一步创新和规范核算方式,将远期收益与当期收益相结合,统筹考虑实际支出成本,使会计核算结果真正反映各科室的成本支出和实际收入情况。

最后,要逐步设计一套适应本医院的有偿服务考评指标,对医院有偿服务收入规模、收入质量与军队内部医疗的关系发展等情况进行详细考评,并细化科室责任,调动各部门的参与热情,进而提高有偿服务收入的规模和效益。

(三)对医院财务进行多元监控

首先,要拓宽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范围,不要仅仅局限在经费管理的狭窄范围内,同时还要加强对医院资产物资的监督,例如在医院采购的过程当中,财务部门不仅要管理集中支付,同时还要主动采取采购的具体过程,对采购细节问题进行监管。但是在实际的监管过程当中,应当根据通用型资产与专业医疗资产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采购监督方法,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在确保财务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保证资产的质量。在资金转换为资产物资后,财务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要利用多种记录形式,例如簿、账、卡等,对所有资产进行实名登记,动态更新资产情况,时刻掌握资产动态。

其次,要完善医院的财务监控体制,除了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之外,医院还应当组建一支“财务管理特别队伍”,这支队伍的人员组成既要包括各科室、各部门的专业人员,还要包括财务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员,由党委直接管理,从医院专业特点的角度出发,对医院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管,这样做不仅能够确保三师医院的财务资金安全,还能确保三师医院的医疗水平质量。同时,医院的所有部门、科室还要加强相互监督,帮助财务管理部门梳理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准确把握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点。

最后,要采用“软硬兼施”的财务管理办法,一方面要对科室、部门加强硬性监督,如果发现问题绝不手软,坚决调查到底。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沟通交流,了解科室、部门在经费方面的难题,并帮助其采取合理的方法与途径进行解决,防止其经费情况恶化,影响医院的整体财务健康水平。

(四)加强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

在市场环境下,医院的财务活动肯定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这是市场经济客观条件所致。因此,三师医院必须要重视并加强自身的财务风险评估、预警,确保医院财务安全。一方面,医院要对自身的业务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中的财务资金流通进行风险评估。另一方面,要结合各科室、各部门的反映与建议,构建一套对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树立全员参与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医院实际的运营过程当中,严控财务风险发生,确保医院财务安全。

第7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负债经营;成因;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负债经营是公立医院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负债经营在给公立医院带来较大利益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如何提高公立医院负债经济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成因

负债经营是当前公立医院扩大自身经营规模与服务范围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力。究其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公立医院贷款和负债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

由于我国政府没有制定相关的、具体的管理细则对医院贷款与融资的规模进行限制与管理,从而导致其对公立医院贷款和负债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这使得公立医院的筹资形式在短短几年内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而使得负债经营成为其重要的筹资形式之一。

(二)政府对公立医院资金的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主要倾向于公共与基层卫生,而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就大大降低。又公立医院本身所拥有的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当前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因此,负债经营就成为公立医院摆脱财务困境、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负债经营融资的渠道主要包括分期付款、租赁以及银行贷款等。

(三)缺乏负债风险防范机制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缺乏负债风险防范机制,并没有建立债务责任追究制。这就使得医院院长不需对医院的负债负责,从而导致其为了追求政绩以及给自身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而盲目扩大规模、购买设备等。加之,公立医院自身资金的不足以及政府投入减弱,这必然会导致其负债经营的出现。

二、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风险

负债经营虽然能够有效的解决或缓解公立医院资金短缺的问题,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但是过度负债又给其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从而不利于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其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公立医院经营的财务危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负债经营同样也不例外。一方面,负债经营能够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提高了公立医院经营的财务危机。由于公立医院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其负债建设发展模式为资源投入性,从而使得其资本运营向高成本、高风险、高负债以及高科技转变。当公立医院缺乏相应的、有效的机制对负债情况进行控制时,就很容易导致负债失控的出现,从而引发经营的财务危机。

(二)降低了公立医院再筹资的能力

由于我国政府放宽了对医院贷款建设的相关政策,导致大部分公立医院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而采取分期付款、租赁以及银行贷款等渠道来进行融资。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贷款和负债行为的监管力度并不够,导致其筹资的随意性大大增大,从而使得其因过度负债而降低了再筹资的能力,进而给经营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最终阻碍了公立医院健康、稳健、长久的发展。

(三)加大了公立医院的医疗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公立医院负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从而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进而不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最终加大了医疗风险。同时,过度的负债经营,导致公立医院为了降低债务风险而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收费,从而使得其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这导致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日益弱化,从而给其公信力和美誉度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对策

目前,负债经营已成为当前公立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过度的负债经营会给公立医院的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不断提高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具体对策如下:

(一)政府应加强对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宏观管理与监管职能

公立医院的负债经营既直接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又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以及广大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宏观管理与监管职能,以此来提高其负债经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具体措施为:限定公立医院重大项目贷款的额度以及制定相关的标准;加强对公立医院贷款和负债行为的宏观管理与监督;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与考核体系;建立项目监测评估机制和绩效目标评价体系;对医院院长的任命和考核机制进行改革;等等。同时,为了降低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风险,政府还必须强化公立医院管理的风险意识、成本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二)公立医院应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由于控制负债规模是防范负债风险的关键;因此,公立医院必须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以此来对负债规模进行控制。负债规模一般由资产负债率来进行表示,这也是评定公立医院经营安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资产负债率若为30%时,则说明公立医院的经营为安全;若其超过50%时,则说明公立医院将会出现资金周转方面的问题。故而,公立医院应实时对资产负债率进行监控,并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以此来实现负债经济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除此之外,提高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对策还包括构建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合理有效的债务化解机制以及以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来强化公立医院资产管理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负债经营满足了当前公立医院发展的同时,也给其经营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损失。因此,对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成因、风险及对策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必然会存在不足之处。故而,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崔红.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成因、风险及对策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2(06).

第8篇

(20__年5月11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__年7月至去年底,我市相继在台安、岫岩、海城进行了试点,先后有50万农民参与,占全市171万农民的29,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好评。今年这项工作已在全市59个乡镇全面启动,参与的农民达132.6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85以上。我市推行这项制度以来,解决了农民看病就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及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从委员们目前调研的情况看,这项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应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一是依照国家补助标准,县级财政筹资困难。今年初按省要求人均筹资40元,县财政需人均补助5元,完全可以消化。目前要达到国家要求人均筹资50元的目标,有的县财政一时还难以承受。岫岩县反映,现在市里正在测算,如需提高补助标准,县财政还有一定难度。二是农村卫生事业投入较少,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较差。1995年到20__年的十年间,我市农村卫生投入4893万元,农民年人均仅为2.86元。农村医疗资源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偏远的自然村屯还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三是大病费用仍然难以承受,小病还未能就近治疗。出于资金运行安全考虑,大病报销上限1.2万元,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很大实惠,但如需花几万元以上,对于一般农民而言,个人应承担的部分仍然是难以化解的“天文”数字。由于指定的医院都在镇政府所在地,路途较远的农民看病很不方便。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委员们对我市推进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应在完善、巩固和提高上下功夫,使覆盖面更宽、监管更严、服务更好、保障更有力。一是政府应进一步明确承诺这项制度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工作,消除部分农民思想上的历史痕迹和疑虑,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二是按照国家要求提高补助标准。尽管目前县财政有困难,但无论如何不能使财政补助资金落空。有条件的地区,应把筹资标准提高到50元以上,暂无条件的地区也绝不能低于40元。对于个人缴纳的部分,应借鉴江苏赣榆县滚动缴资的经验,在农民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让农民用报销所得费用再预缴下年的资金。三是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应学习江西严格、公正、低成本的资金管理经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实行管办分离、封闭运行、严防挪用。台安县作为省里的试点,也有提高报销上线,规范疾病治疗,保障资金安全的经验,应在其它地区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和监管应做为考核县区工作的一项约束性指标。

2、平衡城乡卫生投入。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出发,应逐步改变卫生投入重城轻乡的局面,使城乡居民享受相对平等的医疗资源。一是调整市财政卫生投入格局,在城乡统筹基础上应多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偏远山区医疗设备更差。二是通过争取和利用国债项目,年内县级医院应达到《辽宁省县(市)医院临床技术建设规范》规定的目标,同时利用国债项目向镇医院延伸。三是有条件的县和镇医院应积极开辟吸纳社会资金的渠道,走出一条国家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种形式办院模式的新路子。

3、建立卫生城支农制度。卫生城支农作为改善和提高农村医疗条件及水平的工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把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市卫生局直属医院都应对口帮带一家县及镇医院,区、局直属医院都应对口帮带一家镇医院及村卫生所(室),有条件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应对口帮带村卫生所(室)。二是市卫生局和各区、局直属医院资深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身体健康的医生每年都应到对口的县、镇医院工作3个月,并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三是城市医院闲置和更新下来的经检测尚可继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应由市卫生局统一协调,根据其对口帮带的医院或其他县、镇医院的需求情况进行支援。

4、健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至关重要。一是应明确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标准。按照《鞍山市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要求,年内应达到省里规定的目标。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从村卫生所(室)开始,让农民享受就地就近的医疗服务。“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上医院”。卫生所的运行应借鉴山东海阳市“三制四统一”(即建立乡医聘任制、养老保险制、工资绩效制,实行统一行政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管理)的经验。建立农民个人帐户,个人缴纳的资金和财政补助的资金一次性纳入个人帐户。三是市县财政应落实预防保健经费,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四是提高大病报销的上限,对特别困难的农民采取特别的救助。五是今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力争实现百分之百。

5、加强监管体制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尚待进一步完善的制度,更需要加强监管体制的建设。一是市政府应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或条例,对资金筹集、安排使用、医疗范围、报销比例等方面加强监管,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熟后,应进行地方立法。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机构应加强对医院和患者两方面的监管,对坑农和欺诈等行为给予严惩。三是应进一步整顿医疗机构承包、科室租赁等违规行为,打击农村的非法行医行为,营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良好秩序。四是在政府的指导下,条件成熟时可在一个地区进行医药分置经营的试点,为建立起与农

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体制和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做出努力。

第9篇

    一、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经济管理活动。财务管理涉及医院各领域资金的有序流动,财务活动又引起了医院与内外各方面的一系列财务关系。这一现象表明,财务管理活动是整个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利益最大化。因此,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已日渐成为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大动脉”。

    1.医院的经营管理性质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医改方案的出台表明,医院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盘活不良资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经济实体组织。生存、发展和获利是医院追求的目标,即医院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组织。医院要发展,必须筹措到丰盈的资金;医院要获取利益最大化,就必须通过合理规范使用资金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发展的宗旨,也就是医院财务管理的目标,医院的一切工作都是紧密围绕这一宗旨开展的。

    2.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是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资源配置的。因此,市场经济规律作为指示器和调节器调整着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医院总是把有限资金投入报酬率较高、市场前景看好的经营管理项目,所有者又总把“宝”压在有希望获利的医院,源源不断地给医院注入资金。如果医院不以财务为中心,而以经济效益、规模或其他目标为中心,就可能造成市场机制失灵,资源配置难于适应市场经济规律;造成盲目上项目、扩张,医疗质量下降,医患矛盾突出,资金流向和收支与医院事业发展相悖,进而导致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3.医院经营管理的现状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市场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表明,医院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的粗放型向自主精细化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由以服务社会和民众为中心转变为以经营管理和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相辅相成为中心。从医院发展前景看,应以经营管理放在管理活动的首位,然而,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预测、决策等管理信息,最为重要的依然是财务管理所释放的真实有效的信息。财务部门在预测、决策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二、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贯穿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包含了医院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能够使医院上下权责相结合,促进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成为自然规律。可见,医院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必然的,符合新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因此,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核心作用。

    1.预测作用。医院的财务预测是在研判分析医院发展史、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发展的情况下,对财务发展的各项或各类指标做出分析和评估,制订财务发展规划的全过程。医院通过预测和分析,找到科学有效的增收节支途径及手段。内容涵盖医院的发展规划预测、资金使用预测、成本支出预测、技术输入与输出和经营利润预测等五个方面。医院的财务规划是以货币的形式来衡量规划期内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各领域或各类资金、期望的收入和既得经济效益。即财务规划是预测医院资金的来源、流通和使用,提出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的途径和要求。

    2.控制作用。医院的财务控制是保证医院财务活动与医院发展的既定目标合拍,获取最优经济利益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财务控制活动有以下特点:一是强化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强化财务管理活动的基础是做好财务控制的前提和保证,其主要内容是:健全原始台账、规范定额管理、严格量化验收、定期盘存财产物资和制定内部结算制度等。二是保证财务规划有序的实施。编制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终点是组织规划有序的执行和实际落实,以达到推进工作、提升效率、节能降耗的目的。在组织财务规划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对各项财务管理指标完成状况的分析,评估财务管理活动的质量,为决策医院经营管理者提供法理依据。三是追求平衡财务收支。追求平衡财务收支是医院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任务是及时根据医院经营管理活动实际,充分调度、合理组织和使用资金,保证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需要。基本方法是:增加设备投入与技术输出以平衡支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技术含量以平衡收入。此外,也可按法定程序吸收民间融资或向金融机构贷款。

    3.监管作用。医院的财务监管集中在利用货币形式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活动适时进行的监管。具体讲就是对筹融资渠道、资金合理流动和使用、诊疗设备耗费、盘活有效资金和合理货币分配等进行监管。

    4.资本运营。财务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最佳境界。资本运营既是运营医疗技术,还是运营资本,是新时期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资本运营不适宜采用财务会计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方法,也不适宜采用管理会计中预测利润的量本利法,而适宜采用管理会计中投融资决策的理论和方法,采用财务管理中投融资组合选择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为首要方法,将投融资和盘活医院存量不良资产为主。

第10篇

摘要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处于新形势下现代医院的财务经营管理模式及方法也需要不断完善与深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要求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必须要契合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医疗改革的浪潮中不畏惧新形势中的困难,激流涌进,面向并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培养创新的医院财务管理观念,把财务管理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医疗改革这个问题,分析了目前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个具有可行性的策略,希望以此帮助我国医院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新形势医院财务管理完善策略分析探讨

为了契合新形势下的医疗改革,拓宽我国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的空间,让医院的财务管理与医疗改革同时进行,更深层次的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结构的优化与功能的创新,要求现代医院要充分掌握全球医疗改革的宏观发展趋势,完善自身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利用医院资金,让医院拥有更好的医疗设备,为人民及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目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的流通周转情况缺乏足够的监管力度

资金是医院良好运营的物质基础及保证,在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资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医院没有组建科学合理的的财务监管体系,那么医院医疗设备的建设及采购,或者医疗水平及质量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出现混乱及浪费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良好运转。资金的合理循环及周转是实现医院发展目标的前提及保障。但是在目前的医院财务管理中,对资金的监管力度很低,日常经营中的各项费用支出都没有做到详细的记录,出现很多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医院财务的监管工作没有具体落实到个人,对可循环利用的医疗资源没有做到再次回收使用,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大部分的医疗人员都出现严重的浪费情况[1]。

(二)医院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不高

当前形势下,我国大部分的医院院长已经从传统医疗技术型逐步转变为医院管理型的管理者,但是医院的财务管理却没有随之改变而得到彻底的改革。注重医疗业务的管理及收入,忽略财务管理及费用支出的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在目前的医院管理工作里,管理者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设下了很多的隐患。部分医院为了求得一时的发展,过分注重医院获得的利益,忽视了社会赋予医院的重大责任。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只看重资金的核算而忽视其管理的模式,财务人员只凭经验或者直接依据最高管理者的安排来记录医院的资金周转流动情况,没有意识到主动性在财务监督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三)财务人员没有经过正式的培训与考核,缺乏专业的管理及监督知识

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中小型医院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专业的管理监督知识不够,掌握的知识结构不科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很慢,无法满足竞争日趋激烈复杂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中小型医院没有具备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士,对组建资金的核算与监督体系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医院也没有适时的安排专业的知识培训。与此同时,中小型医院里的财务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精力无法集中[2]。医院的核算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记账、算账及报账,工作的内容十分陈旧,对更新速度很快的的现代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专业水平及质量没有提升的空间,无法树立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监督意识。在实际的应用中,没有办法对医院的财务资源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医院财务人员薄弱的财务管理意识直接影响到了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更进一步的提升。

二、新形势下的医疗改革改革要求

新形式下的医疗改革要求医院加快推进并不断完善基础的医疗卫生设备,保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新形势下的医疗改革制度形成之后,我国医院所要面对的市场环境会越来越复杂,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想要在医疗领域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控制上下功夫,提高科学财务管理意识,优化财务管理模式,预防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让医院在良好的资金运转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积极鼓励医院全体成员参与财务监督管理工作的热情,提高医院在当今医疗市场中的占有率。

三、完善医院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增强医疗应收帐款的管理力度

在我国医疗保险政策的逐步落实下,群众享受医疗保障的覆盖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在药品及服务的费用结算时医院医疗应收款是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医院医疗应收款是否按时进行结算,直接影响着医院资金的灵活周转与流动。医院在进行相关的资金结算时,大部分选择项目结算与定额结算的方式。 如果医院的医疗保险费用出现超支情况,就会影响医院医疗应收款的及时收回。医院具有特殊的社会公益性,它的最高宗旨是提高我国的社会效益。所以在面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时,医院要以治疗为主,避免出现不合理治疗、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的费用等情况。医院要着重强调医疗应收款的监督管理工作,逐步完善医疗应收款在核算时的记录及监督机制,及时整理和催收,提高医院资金周转速度[3]。

(二)实施科学的预算制度,增强资金的预算管理

医院的财务是在合理计划预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在管理过程中以财务预测及决策做为着重点,对医院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及结果制定预先的计划及设想。对计划中存在偏差的问题要积极寻找纠正的方法,提高监控力度。在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要突出体现计划及预算的重要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强化并完善管理,加强费用预算在计划范围内的可能性,细化预算的步骤,对全方位的资金进行预测。科学的预算是指以医院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为指导精神,合理充分结合医院多方面的资源,以提高医院的总体经济效益。医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要求,来制定及选择适宜自身实际情况的资金计划预算模式,来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及财务各方面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和整体规划。目前大部分医院选择运用成本控制与资金预算来做为基础的计划预算管理形式。医院的计划预算包括以下内容:对医院需要增加的设备,或者是即将要运行的项目进行总体费用支出的规划,确定落实增加设备与启动项目的总预算。在增加设备或者启动项目之前,先进行深入调查,制定可行性分析报告,再规划将来可以获得的收益,最后综合全部来确定要增加的设备与启动项目的计划预算方案[4]。

(三)确保严格落实计划预算方案

根据医院未来期望获得的收益目标,并在预算总成本的基础上,把医院总体的计划预算方案,细化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及科室,在成本发生的源头对其进行控制及管理,形成基层约束的资金管理模式。在确定进行预算的方案及落实方法编制完成之后,就要保证这些制度在医院的经营过程中得到严格的落实。在经营过程里,发现存在与预期方案有较大出入的问题,要对产生出入的原因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确定产生的原因,采取改进的措施处理与预期目标不契合的因素,确保预算目标的严格执行。合理的资金计划预算管理在医院的资金流动及周转活动起着宏观监控的作用,推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朝着预期的目标方向发展,并能对实践中存在差异性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规划调整,对偏离预算的情况进行记录与监督。为了确保资金计划预算方案的切实贯彻,可以选择采用绩效挂钩的方式,对职工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充分调动其执行预算方案的主动性。

(四)控制成本,使资金的效率显著提高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国医院的管理模式应该转变为现代化科技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所以,在医院财务管理管理中,必须要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核算,医院在新形势的要求下要选择低成本投入、高效益的经营发展模式。在医院的费用支出中职工的工资与福利要确保落实;医疗卫生药品的费用,如卫生材料、中西药品等费用要在财务管理体系下加大控制力度;医院日常经营中可能产生的一切费用要做到节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医疗设备与医院的建设设备要在医院资金的不同情况下做出相应的调整[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式下的医疗改革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严厉的要求,与此同时,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也寻觅到了新的机遇。在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必需要探索新的模式,才能契合新时展的需求。医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要求财务管理者及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要深入理会科学财务管理体系的内涵,提高财务管理知识的水平及质量,摒弃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把创新的理念带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让医院财务管理走规范化、科学化及法制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医院资金周转及流动的良性循环,提升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彩华.论医改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经营管理者.2010(01).

[2]许晔.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探讨.财会通讯.2010(08).

[3]唐玉明.浅谈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

第11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政专项;资金管控;管控分析

一、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是保证公立医院正常工作的需要,主要包括:公立医院的科研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核查、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审核、公立医院的招标采购是否符合程序、财务处理状况等等;通过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可以了解公立医院财政资金控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可以对财政资金预算及审批进行内部控制。

2.加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的改革与深化,政府对医疗事业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在公共财政投入过程中使得卫生事业单位建设稳步推进。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公立医院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由于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属性,为了确保公立医院的公共利益不被侵害,提高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对公立医院进行了大量的补助,也提供了很多税收优惠政策,这极大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发展,推进了我国医疗体系的改革进程。在现阶段的我国的医疗体系中,无法采用货币的形式来计量医疗单位所提供的服务产生的社会效益,需要采用劳动的消耗量、资源的占有消耗情况、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的增加来间接反映,这就需要进一步探索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公立医院需要对专项资金管理制定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便对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可以说,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是我国医疗改革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现状分析

1.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对于医疗健康的更大需求,医疗服务行业也需要进行改革。医院管理改革必须要适应我国现阶段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医疗需求。由于公立医院原有的经营制度不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体制改革需求,同时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有限,这就导致了公立医院发展受到限制。如何使公立医院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医疗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这就要求公立医院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公立医院专项资金是政府为了解决公立医院资金难题而专门设立的资金,其特点是金额有限、专项专用、单独核算。为了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在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专项资金需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做到精细化,健全和落实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专项资金的合理支出。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医院管理体系不健全,资金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2.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专项资金拨款程序不合理。在专项资金的拨款过程中,需要由下而上一层一层地上报项目,资金的分配过程一般由中央、省里等相关部门审核项目的可行性,专项资金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如发改委、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审批,才能由上级政府给地方财政部门拨款,财政部门再拨款给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最后再由卫生行政部门拨款给公立医院。这也导致了专项资金拨款时间较长,甚至在项目拨款过程中会减少相应的财政拨款数量,这也导致了财政拨款过程中项目资金减少,严重影响了项目的开展。(2)专项资金支出未按规定科目核算。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应在“事业支出”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二级明细科目支出,“项目支出”可以详细反映事业单位在完成特定发展目标过程中产生的支出,而对公立医院的专项资金核查过程中,部分公立医院专项财政资金的支出未按照相关的项目支出规定进行分类核算,这很容易导致核算过程中将财政资金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混为一谈,就容易导致公共支出占用项目经费或者项目之间互相挤占经费的现象,在项目支出中就不能明确反映出项目的支出实际情况,不能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3)专项资金未按项目方案执行。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一些公立医院未按照申报项目的项目方案进行资金的使用,这就导致项目资金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经费的支出明细不能进行核算。同时,由于专项资金使用规划不够具体,无法与具体工作相对应,医院对于项目的实时进度无法进行掌握,便无法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这也导致一些公立医院在项目评价过程中难以评价资金使用效益,无法确保项目的稳步推进。(4)年度专项资金结余存在虚列支出现象。个别公立医院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不遵守专项资金的核算要求,将当年的结余专项资金转移到其他付款进行科目核算,这种虚列专项支出的现象,将导致公立医院的一些项目支出核算不完整,导致下达的专项任务无法与财政资金进行相配套。(5)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在对公立医院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核查过程中,部分公立医院存在专项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未按照各年的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方案进行资金使用,导致专项资金超支、被挪用,违背了专款专用的原则。(6)专项资金预算不符合工作实际需要。部分公立医院在专项资金的编制过程中,未从实际需要出发,对于预算进行虚报,扩大预算申报数额,当专项资金下达后,实际上使用的资金并不多,导致专项资金结余过多,导致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三、加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1.健全和落实公立医院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内部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公立医院专项资金在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该将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分配过程中保证分配的公平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财务内部控制,要求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其次,在公立医院专项资金财务管理过程中,明确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完善财务管理流程,避免财务管理风险。财务收支要做到有理有据,促使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向精细化方向迈进。

2.完善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

公立医院应该充分发挥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完善预算管理流程,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市场的需要来规划指导公立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通过医院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对医院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收入和开支、经营成果等内容进行相应的安排。公立医院专项资金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目标,把握好医院的资金方向,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导向作用。

3.加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

在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积极借鉴行业内外的先进经验,做好专项资金的监管工作。发挥医院内部和外部监管的积极作用,保障资金使用合理合规。医院要完善内控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规避各类风险。同时也要注重外部监督,其中包括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等的监管,密切沟通,积极配合,把各类运营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4.提升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公立医院应该注重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明确财务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通过相应学习,不断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学习培训,使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能够规避相关风险;当财务风险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制定相应的规避措施。同时,公立医院财务管理者在人员招聘的过程中,应着重了解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以便能够胜任相关工作。四、结语公立医院要不断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竞争力,规避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公立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观念更新与功能升级.中国医院管理,2014.

2.漆东河.关于加强公立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的若干思考.经济师,2013.

3.王继刚,李少杰.医院专项资金管理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

第1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42-02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全民医保政策的推行以及居民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务管理机制,防范财务风险,已成为提高公立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资产运营、筹资和投资及其制度安排的各个环节,由于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实际财务收益发生差异和经济损失,使医院财务工作客观实际结果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不但会影响医院的正常经济运行,也损害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阻碍医院的发展,严重时可使医院陷入危机。因此,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盘活存量资产、科学投资理财、加强预算管理、有效的资产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一、公立医院当前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目前,公立医院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业间竞争加上医院被赋予更大的经营自,给医院经营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不少公立医院未能从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人员、增加设备、增加床位的外延扩展转到提高效率的内涵发展上来,再加上医院在经营成本控制、财务风险方面意识淡漠,为了眼前利益,而开始进行规模扩张,大举负债经营。造成医院负债过重,偿债能力堪忧,财务风险不断加大。鉴于以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公立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1)医疗行业间的竞争,加上近年来由于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民营医院的不断崛起,对公立医院造成不小的冲击。促使公立医院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未能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未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造成了与医疗保险机构的定额管理等各项规定相违背,使医院增加的医疗超定额费用而无法收回,从而造成资金短缺。(2)随着医改政策及医疗新技术应用推动,老百姓对医疗需求的释放效应不断扩大,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及医院内部资金来源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为提升医院的竞争实力,吸纳更多的患者,公立医院只能靠负债来完成基本建设、设备及人才引进,大量贷款、盖新大楼、购买先进设备,用高额报酬引进人才,使医院运营成本急剧上升,资产负债率偏高,长期负债问题突出。这种行为失范加剧了无序竞争,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同时,公立医院作为自我创收发展的经济实体来发展新技术、新项目,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突破管制手段,不断扩张和提高公立医院的技术含量,拉动了卫生费用的持续攀升。这种负债经营可能使医院造成负债失控,在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共同作用下出现资金链断裂。(3)医院在购置医疗专用设备时,缺乏对专用设备的技术、市场、财务进行可行性研究、效益评估,缺乏对设备的先进性、市场容量与前景可行性分析,对设备将来的现金流量也未做预测,导致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或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4)应收账款风险。在第三方支付的前提下,患者面对超低的服务价格容易产生过度需求,医生则会过度供给,再加上医院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催账意识,甚至错失收账时机,造成未能及时清理的呆账、坏账较多,无法收回的病人医疗应收款欠款所占的比重较大。此外,医疗机构结算方式实行以政府为主的第三方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患者往往免费或者只支付部分医疗服务费用,剩余部分通过财政补贴或者医疗保险机构为患者支付费用。而医保结算资金却要在之后的较长时间内才能到达各医疗机构的账上,严重影响了医院的资金周转。(5)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采用按项目收费的形式,由政府进行价格管制。价格管制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诸多政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由此引发一系列反应。因医疗服务项目繁多,政府部门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医疗收费标准,导致医疗服务定价偏低。在政府财政补贴占医疗机构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低以及政府对公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限制的情况下,为弥补医疗机构经营上的缺口,促使医院采取“以药补医”、“以药养医”以及扩增新的医疗技术、设备等方式弥补经济上的损失,畸高与畸低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时存在。随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步伐的加快,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几乎所有医疗服务项目及药品皆定价,每年进行调整更新,降低药品价格。全面启动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零差率销售,并对非基本药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但由于各地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受到投入用途和财政实力的限制,补偿机制不健全,医院通过药品差价补偿的资金缺失,造成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很难保证,甚至正常运转都会有困难。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010年2月23日,国家五部委联合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同时,强调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要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提高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减少医院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以及更好地发挥公立医院的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协调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建立公立医院财务监管预警机制。

公立医院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1)树立财务风险防范理念。医院的筹资与投资、正常经营都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投资决策失误、资金使用中监管不力、国家金融政策调控导致筹资成本上升、医改政策调整影响医院医疗设备收费标准、医保政策调整导致医院收益能力下降成本上升等财务风险。因此,要从决策及管理的角度加强防范。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挥财务、审计、核算各职能的监督管理作用,保证资金运行安全,不相容业务相分离,特别对重大项目资金运行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坚持预算制度,不搞超支预算。严格按照医保、发改委部门的医疗价格收费,及时掌握动向调整决策,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保证医院健康持续发展。(2)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强管理意识,加强医保患者费用的管理,加快医保资金的回收时间。医疗改革是以扩大医疗保险为覆盖面为主要目的,让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使医疗纠纷与医患关系紧张得到缓解。医院要严格按照政府及医疗保险机构的相关规定,为患者提供规范、科学、严谨的医疗服务,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医院要能够很好地控制住院医保患者的总费用情况,在确保医保病人有效治疗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医保结算的费用超支带给医院的损失,并寻求应对策略,实行单病种限价或从缩短平均住院日、控制贵重药品的使用、控制高值耗材等材料使用、减少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上入手。针对医保患者费用结算中的风险,医院应加强对医保的管理力度,领会医保精神,应用医保政策,及时上报医疗保险报销所需资料、凭据等,积极与医疗保险机构取得联系,督促医保资金回笼到账,尽可能减少医院流动资金占用。并要重点分析医保费用超支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逐步减少扣款费用的数额。(3)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是医院为达到既定目标,结合医院管理的需要,确定的年度收支预算指标。医院预算管理是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医院未来一段期间内全部经营活动的目标计划与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将医院的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形式加以量化。医院通过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或方案转化为各科室的具体量化指标,并以数量形式全部反应出来,分解落实到各科室。量化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科室服务量指标、临床科室收入指标、临床科室人员经费指标、人均出院费用控制指标、管理指标等。各科室结合以前年度的收支情况、病种结构、收费项目变化情况、新购设备情况、材料使用情况、病人需求等进行具体的收入和费用目标分解。为发挥预算的作用、体现预算管理的权威性、杜绝擅自调整支出,完善预算经费审批权限,医院要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和考核。定期对每个科室的实绩与预算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估,将执行情况与医院管理者和职工的经济效益挂钩,并做到奖罚分明。区分执行中的可控及不可控因素,对于由责任部门所创造的预算绩效,按节约支出金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奖励额度,对于那些由于主观过失所造成的损失,按收入减少、超支额度确定责罚额度。医院要建立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定期对财务核算的实际发生数与预算额度进行比较,当预算内事项实际发生数接近或超出预算额度时出具预警提示,通过预算内事项或超预算事项的预警,分析与判断预警发生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应该发生及如何分配资源或进行相应的预算弥补措施。(4)医院要科学决策投资与筹资方向。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医改政策及医院的潜在市场资源,做好投资项目科研,确立最适合医院发展的资金使用方向。充分了解医院的各种筹资渠道,如:申请专项补助、医院自身增收节支产生结余、延缓药品及卫生材料应付账款的还款期限、银行贷款、向融资公司融资等多种渠道。(5)加强医院负债融资的管理,公立医院既要利用财政贴息贷款、银行商业贷款、向融资公司融资等等多种融资渠道,来获得财务杠杆的经济效益、提高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又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给医院带来的财务困境。医院融资要理性,首先要看是否需要融资,其次要看融资需要多大的资金量,还款期限的长短,利率的高低,融资能够给医院带来多少效益等,以便让负债融入的资金能更好地带动医院的经济发展。(6)建立负债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形成预警机制。适当的负债是公立医院发展的动力,能有效缓解医院发展中的资金短缺状况,但又必须防范负债风险,控制负债规模,保持合理的负债比例。资产负债率是国际公认的衡量偿还能力和经营分析的重要指标。负债率过高,表明财务风险过大。负债率过低,表明财务融资杠杆利用不够。利用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和负债权益比例等重要指标,建立负债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利用这些指标,采用综合分析法,定期检测医院的资本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评价与预测债务风险。

伴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要生存和发展,将面临着各类财务风险。规避医院的财务风险是当今公立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也是公立医院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财务运行趋势,敏感应对医院财务风险,减少财务风险的损失,确保医院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斌.浅谈医院财务分析[J].当代经济,2010(3)

2.李钦全.医院财务分析工作探讨[J].当代医学,2009(3)

3.姜冬.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8)

4.敖检根,万贻平.公立医院负债经营的风险规制.中国卫生经济,2012(1)

5.刘清芝,陈万春.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机制及方式创新.中国卫生经济,2012(7)

6.邵菲,邓涛.医院潜在财务风险的分析和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