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33: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农村建设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难度不小,但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扎实采取有效措施,再大的困难也可以突破。我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三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实施了康庄工程、饮用水工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一系列实事工程,全市农村面貌整体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评价。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市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建设程度、工作力度不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因地制宜,创造条件,积极而为,有序推进。
二、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要抓好“赤膊屋”整治工作。今年,我们把“三线”沿线余下的43个村,再加上街道城郊结合部村及绍大线的等沿线村列入“赤膊屋”整治重点。开展“赤膊屋”整治,首先要抓思想源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既要创造生活,又要美化生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其次要抓建设源头,落实管理措施,有效遏制新的“赤膊屋”现象。各镇乡(街道)要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集中时间精力强势推进,争取在月底前完成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
二是要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工作。要按照《诸暨市城乡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全市垃圾网建设。要加快浬浦、店口2个片区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进程,扎实推进垃圾收集系统建设,并落实长效保洁制度。针对农村中普遍存在“污水横流”现象,要按照“资源化、环保化、无害化”的原则,学习推广各地先进经验,并落实试点工作,引导鼓励广大农村开展沼气综合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等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是要抓好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因地制宜,建设30处农村饮用水水源项目,改善6万农民的饮用水条件。
同时,要坚持统筹兼顾,继续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工程、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村放心店工程等建设进程,确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三、落实举措,进一步强化保障
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实事工程牵头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抓好综合协调和政策制定工作,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加强面上指导服务;各镇乡(街道)要发挥工作主体作用,狠抓落实,积极探索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成效。同时,要加强考核督查,加快工作进程。
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把市镇两级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财政“四两拨千金”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民资力量,鼓励广大企业主回报社会、回报家乡,鼓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水平,努力形成多种投入形式共存、互为补充的新农村投融资机制。
今天,我和××、××同志,××××××县政府的领导,以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来通河调研,先后到桦树村、三站乡、依山村,实地察看了新农村建设情况。刚才,通河县委、县政府介绍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情况,市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很受启发。总的感觉是,通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态度是坚决的、认识是到位的,工作起步早,规划有特点,工作抓得也比较实,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很值得学习。比如,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确定“通、改、延”工程;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注重“稳、调、服”思路;在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方面,加大“转、提、强”力度。这九个字都有具体内涵和量化指标,内容比较清晰,任务比较具体,对启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拓宽思路,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推进新农村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国家、省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部署,月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即:以县(市)财政和农民“双增收”为核心,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根本途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构建新体制、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树立新风尚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把传统村镇整治建设成规划科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新农村。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工程、产业化工程、科技化工程、公路通畅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康居工程、动力工程、信息化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必须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省、市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务之急,要尽快把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建设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关键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着眼新实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采取更加奋发有为的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筑牢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看能否真正发动群众,调动起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各项政策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农民自立、自强、勤勉、自助的精神和意识,动员和吸引农民自觉投入到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工程中去。要通过工作发动、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等多种办法,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要花必要的时间,采取必要的形式,大规模、高质量地培训基层干部,让干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上的明白人,带头人,组织人。
三是完善市直部门帮扶乡镇的工作机制。为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市直党政部门帮扶试点村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措施,举全市之力,合力推进。各部门在帮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脱离实际,防止强迫命令。要及早介入,开展工作,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全社会都在帮助他。要妥善处理好个关系,即:积极推进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全面规划和分期实施的关系、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的关系、先期试点和全面推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和突出重点的关系,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
四是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工换位”。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五是用足用好资金,发挥投入的最大效能。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坚持财政资金存量向农村增加、增量向农村倾斜,保证新农村重点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市财政、金融信贷、市直有关部门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预计亿元,这些资金如何使用?第一要打捆使用,按照规划和农民意愿,依照轻重缓急按计划逐步实施,集中使用,集中投放,集中管理。第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以奖代补、以物抵资,既可以投入资金,也可以投入物资。第三坚决防止乡村举债,向农民集资筹劳要通过“一事一议”,坚决禁止向农民硬性摊派。第四坚决防止形象工程,要从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切合实际的事情入手,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二、搞好试点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乡千村”试点工程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抓好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河作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但他们不等不靠,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率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借鉴和学习。结合通河的经验,在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市政府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搞好农村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要突出重点,在近期内完成重点试点村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版权所有
二是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村屯、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通河县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把分散项目集中向重点村屯倾斜,把单纯依靠部分帮扶向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上转变,把单一资金向捆绑资金上转变,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全市推广。版权所有
三是必须明确责任,创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要落实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重点倾斜,尽快制定新农村试点乡镇扶持政策。试点乡镇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必须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加快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我市试点乡镇扶持的相关政策,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普遍性,要做到边研究、边完善、边细化。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区、县(市)、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试点村,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总结试点村的建设经验,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学习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借鉴。
三、及时破解难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当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通河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就高达亿元,其他县(市)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为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我市还有万多公里农村公路需要建设,座桥梁需要改造,个乡(镇)、个行政村需要高等级路面贯通,个行政村需要修建公路,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涉及农村人口万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破除。全市以城带乡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打破,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严重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农村政策制定、公共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克服和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阻力和障碍。版权所有
一是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国家、省、市也会拿出更多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给予支持。但是,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近期内还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村庄事业的发展。即便是争取到了上级财政支持,许多情况下分到手上的也只能是启动资金,杯水车薪。大量村务工作的开展及集体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汇聚民力,自力更生干大事,农村干部的引导和模范带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增强时不我待、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起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在困难中找机遇,在发展中求突破,更好地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多方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要抓紧制定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外商资本、工商资本、城市资本等向农业和农村投入。同时,通过对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招商引资项目适当减免税费,对引资人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等形式,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一、高标准完成1200亩苹果栽植任务。其中xx村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新平整的垣地,连片发展300亩,xx村依托村庄新平整地连片栽植100亩,xx村依托老果园改造工程新建果园100亩。
二、配合实施马家河烟水配套工程。总投资100余万元,项目区涉及咀头、窑圪垛、高疙瘩三个自然村,浇灌面积可达1000余亩。
三不断提升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在完善配套上东村、林雨、xx、大田窝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2010年确定的xx重点推进村的同时,切实提升全镇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规划实施兰村5000亩果园节水灌溉工程。
五、着力抓好城镇菜蓝子工程。以小府村为主改造蔬菜日光温室20个,以xx村为主新建塑料大棚50个。
六、协调完成背崖地质灾害山体综合治理工程。
七、高标准完成1万平米的xx村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和xx村农民住宅小区建设一期工程。
八、协调完成临吉高速路的拆迁登记与搬迁补偿工作。
九、完成投资40万元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达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备。
十、完成村道路拓宽改造工程。
一、近年来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在县委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把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和市“百村十镇”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我县重点开展了“334示范工程”,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村村通”工程和其它社会服务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34示范工程”。第一批“334示范工程”共安排示范镇3个,示范村30个,示范村庄42个,其中县级示范村庄28个。到今年6月底已全面完成“三清三改三整治”的工作任务。县级示范村庄整治建设共投入资金926.1万元,通过一年建设,示范村庄道路全面硬化,污水沟塘全面治理,垃圾柴草全部集中处理,户户饮上安全水,家家用上卫生厕所。连户水泥路通户率达到97.5%,新改自来水430户,完成改水户占99.6%,新改卫生厕所820座,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8%,拆除破旧房屋112间,清理垃圾1788吨,排水系统基本建成,卫生保洁长期管理机制逐步落实。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县指导、镇组织、村实施”的模式,以圩区堤防加固、小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增强了全县水利基础设施抗灾保丰收保安全能力。对王渡三站工程、舒庐干渠第四期除险加固工程、罗埠节水改造示范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等工程总投资达2404万元,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同时,我县通过积极争取,*-2009年间将有49座小型水库获得每座40万元国家和省定额专项资金补助,共计1960万元。
——“村村通”工程和渡改桥工程。我县“村村通”工程自2006年正式启动以来,一直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投资6800多万元,动工工程419公里,浇筑混凝土320多公里,还有200多公里正在实施路基工程。目前全县100%的镇和99.8%的行政村都已通公路,已形成了县与镇、镇与镇、镇与村之间的农村公路网络。在今年的六个渡改桥项目中,南河桥已建成通车,牛首桥、张老桥分别完成工程总量的85%和45%。白立河等渡改桥工程已经完成地质钻探进入招标阶段。同大、白湖、柯坦农村客运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电网建设。“十五”期间,庐江县农村电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境内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所10座,总容量307400千伏安。其中在农村电网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共投资28万元,解决了边远地区未通电农户达388户,基本实现全县范围家家户户通电。这一工程重点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农村电网结构薄弱、配电设施陈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使电网的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在农村实施的电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农村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农村固定电话用户已达到17万,宽带用户约有4000户,从98年开始实施的村通工程,现已逐步向自然村覆盖;同时农村的移动通信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通信基站已达90座,通信光缆杆线400余公里,全县移动通信基本达到无缝覆盖。二是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县17个镇都有调频电台,231个村(社区)中180个有广播室。17个镇的行政村基本通有线电视,全县有线、无线的覆盖率已达到45%,县内基本无盲点。乐桥、郭河、同大等镇利用民间投资有线电视已基本通到村。
二、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相比,尤其是同县城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尽管中央、省、市都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投资额度显著增加,但由于需要投入的地方多,资金投向也过多倾向于交通、能源等全局性的基础产业,真正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十分有限,所占比例也不大。而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资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总体来说还做得不够,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我县农村仍面临着严重的饮用水安全危机,至2006年底,农村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36.32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34.59%。而广大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相当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来源少,增收难度大,缺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农民收入低,群众虽有建设美好家园、改善生存环境的迫切愿望,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形成上下联动的投资合力。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与科学管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复杂,建设的内容和项目也比较杂乱,每个肩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部门都掌握一块项目资金,如能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捆绑投入,实行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管理考核办法,资金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建设的成效也会更加明显。遗憾的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很少相互沟通和协调,建设缺乏规划指导,布局零乱,致使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建设质量不高,建设成本加大,投资效率降低。
3、基础设施建后管护不力。目前农村一些主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好后由于产权单位不在当地,而地方政府又缺乏管护费用和长效管理机制,对一些偷盗等破坏行为打击不力,很多设施尚未达到使用寿命就有可能报废。同时,属于村里的一部分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日常维护管理也缺少相应的长效机制。如镇级文化广播站在综合配套改革后,原有的61名专职管理广播的人员现在仅剩12人从事此项工作,约有一半的人员被抽调在其他部门,由于没有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大部分镇的调频电台都已闲置不在使用,而村广播室也仅限于播送一些会议通知和病虫害情报,农民渴求的致富信息和农业先进技术播放的很少。
4、缺乏配套扶持政策,工作合力不强。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有部署有要求、有规划有政策但却无具体落实措施的问题。各级政府都有实施纲要,但政府职能部门具体实施时却大都变样,对新农村建设提口号多,做具体服务工作少,措施落实乏力,有的还存在为部门争利益、向群众争利益的做法。
5、政策把握不全面。由于宣传不够广泛深入,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一是对新农村建设的完整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对新农村的理解过于狭隘,存在“概念简单化”的问题。中央的“二十字”总体要求包含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要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一些基层组织和干部在主观和行动上存在以新农宅代替新农村的片面思想,重点抓小康农宅建设而忽视其它方面,没有全面系统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二是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缺乏正确认识,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和主力军是农民,但多数群众和一些农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是,国家拿钱帮农民修路、通电、建房,什么都等靠国家投资,缺乏主体责任感和内在积极性。三是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正确认识,存在追赶风头、搞形象工程,急于求成的倾向。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以更大的规模和力度在全社会展开,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认真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协调指导整合各方力量发挥综合效应。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参与,为加强协调指导工作,我县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极大地推进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通过一段时期的运转和磨合,也暴露出部门对新农村建设重视不够,彼此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投资分散形不成合力,综合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因此,在下步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协调指导,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管理办法的完善、奖惩措施的落实,去不断激励和调动部门的工作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统筹安排各类基建项目、集中使用各种建设资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发挥综合效应的目的,使农民的生存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切实的改善。
2、拓宽融资渠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广量大,所需资金完全靠政府财政投入也不可能,除了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外,还迫切需要从多渠道向社会筹集资金,研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民办公助、以物代资等激励手段,引导、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小型水利设施、有线电视、办学等可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三是荣誉激励,如给予公共设施冠名权,政府组织评选,对贡献较大者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等等;四是社会责任感召,充分发挥社会捐赠和慈善事业的作用,动员社会富裕阶层和个体私营业主为家乡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采取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赢得全社会对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特别要鼓励有责任感的企业或农民企业家与自己的家乡或贫困村开展“一企一村”结对建设活动,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建议县政府出台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3、进一步完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大多具有小、分散的特点,而各地情况又千差万别,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尤其是镇村建设规划就尤为重要。建设规划要把“村兴、民富、路畅、山绿”放在首位。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民意,尤其是村庄布点规划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中心村庄布点规划要整村推进,相对集中,做到规划一个村,完善一个村,不能依照领导意图遍地开花。农业、财政、交通、发改、卫生、水务、教育、民政、劳动、广电、文化等部门要围绕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文化科技建设等,结合本部门实际,及早谋划生产发展、安全饮用水改造建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整治的随意性。
4、增强村级自身发展能力。发展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自转功能,是解决村级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性办法。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村制宜,努力寻找发展经济的结合点,以壮大村级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如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个私企业集聚小区;如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发展休闲旅游经济;离城内或中心集镇较近、交通便捷、信息灵通的村,可通过建造标准厂房,民工公寓等,进行房子出租,开展物业管理,增加经济收入等等。通过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经济兴办公益事业的能力。
【关键词】新农村;财政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财政政策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一、加强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强化财政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极其广泛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公共卫生、农村义务教育等诸多方面。从财政支持的角度讲,主要是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明确农村公共服务财政直接投入的范围,对于那些市场无法提供、私人无力承担或不愿投入的农村社会服务,以及基本的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应由政府直接投入,提高对支持资金的投入总量,在坚持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原则基础上,扩大财政支持范围、支持对象,提高支持力度,要在引进良种、推广技术、购置设备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
二、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
(一)引导社会和个人投入农村公共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乡镇集体和民营经济投资农村公共服务,如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道路,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以扩大投资渠道。
(二)合理利用国债资金和外国政府贷款,以改善农村教学、医疗、科技服务和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
(三)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福利赞助和捐赠。近年来,我国也接受了一些国外和国内社会团体及个人对教育、卫生、社会救助的捐赠,但由于这项工作起步晚,各种配套政策、管理措施和宣传力度都比较滞后,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及时制定有关政策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捐赠、接收使用行为,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家对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境,增加农民收入
(一)大力加强农业重大工程的建设,搞好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一些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要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制,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要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山区综合开发等生态建设工程,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速度。
(三)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建设资金要更多地向,三农,倾斜,公共服务要更大范围地覆盖农村,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四、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支农政策,加大农业科技基础资金投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积极贯彻财政支农政策,最大限度降低种粮成本,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大对农业专项资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扩大农民受益面,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以改水、改厕及卫生文化等公共设施为重点,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并覆盖农村。同时,在加大基础建设的前提下,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比如蔬菜,花卉等产业,有效发挥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示范作用,走规模化、产业化种植,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另外,资金来源也不能单靠政府,也要积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直接受益的农村公益性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的投资,自力更生建设美好新家园。
五、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要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卫生投入比重,让农民最大限度成为公共财政的受益者,构建农村农民的医疗服务体系,使广大农民看得起病。另外,针对养老保障工作,财政部门要在政策上给予引导,资金上给予支持,确保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工作健康发展。
六、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强化中央省,市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支出责任,改变长期以来重城区轻农村的投入方式,改变基层财政负担本级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方法,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问题,使贫困农民子女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仝爱华.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支持与金融支持的配合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
[2]王勇,黄新建,卢杰,姜睿清.基于DEA的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效应评价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9).
[3]焦泰文.新阶段做好农业财务工作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业会计,2006(10).
XX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XXX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XX乡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作简要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紧紧依托地处 “两湖路”旅游干道中段、紧靠天府新区的区位优势,定位打造“现代绿色都市观光农业区和乡村特色旅游小镇”,以一三产业互动、基础设施配套、连片示范打造为重点,着力在调优结构、优化布局、创新机制上下功夫、求突破,奋力推进全乡现代农业基地和以龙阳升省级示范片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坚持以优化思路推动发展
要推动全乡经济社会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准目标、开拓创新、务实推动。在区域布局上,我们立足突出建设白房―南堰―金家店新农村集中展示园,确定了“以‘两湖’路为轴线,北延南拓,点面结合,梯度推进,连片覆盖”的层叠发展模式。在发展思路上,着眼现代农业要素集成,明确了“政府主导、项目支撑、专合引领、业主示范、综合发展”的工作主线。发展思路的明确,有力地统一了干群思想,充分点燃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发展热情,同心协力谋发展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2011年10月中旬至12月,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全面完成了市上下达的白房—南堰新农村示范环线规划项目建设。新发展大棚葡萄300亩、大棚核桃苗圃100亩、露天蔬菜400亩,新植简阳晚白桃300亩、莲藕100亩;新建渠系6公里,整治山平塘1口;硬化村道3.6公里、入户路5公里,铺设生产道3公里;新建农房86户、农房改扩建230户、风貌整治258户,一个设施配套、产业发展、和谐优美的新型村庄靓丽呈现。
二、招引业主,调整结构,坚持以基地建设带动发展
按照“多业并举、成片发展、一三互动”的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发展思路,我乡积极实施“引业主、建基地”战略,引领全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大力招引带动型业主。2011年,我乡引进肉食品加工企业1户、旅游业主1户、产业业主3户,流转土地2000余亩,由业主引领发展高效大棚优质葡萄、蔬菜、西瓜达到1000余亩。全乡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加工型业主1户、种植型业主5户、养殖型业主8户。二是着力发挥专合社引领示范作用。创新社企合作、社社合作、跨区域组建和实体性发展等方式,有力促进专合社快速、良性发展。全乡培育跨区域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社1个、资阳市级示范社2个。南堰猪业专业合作社建有扩繁场1个,建成种养循环韭黄基地1000亩,带动建成标准化养殖圈舍1800余户,全乡常年出栏育肥猪3万头、仔猪7万头;以韭黄专合社为主的种植类专合社带动发展水果3000亩,蔬菜2000亩,其中设施农业500亩。三是坚持一三产业互动发展。依托毛井沟水库优良的区位、景观优势,引进1个业主,带动全乡乡村旅游发展。现已完成库周道路、石梯等基础设施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正加快建设。201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91元。
三、改善服务,整合项目,坚持以创优环境拉动发展
在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坚持把创优环境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常态性工作狠抓落实。一是创优服务环境。树立“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理念,通过服务群众,关心群众,把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主动发展、加快发展上来;树立“服务业主,带动发展”理念,用政策吸引业主,用诚心感动业主,用服务留住业主,使业主安心发展、用心发展,引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创优人居环境。坚持新村建设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两建互动”,大力实施场镇及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促进了城乡环境明显改观;以白房、烧房、南堰等村为重点,大力实施“建新房、改风貌、促聚居”新村建设工程,农村人居条件极大改善。三是创优设施环境。通过整合农综项目、省级新农村专项资金、小农水、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及“一事一议”民办公助等方式,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筹资,强力推进以路、水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年的全力推进下,全乡现有硬化村道42公里、便民路10公里、入户路20公里、生产道10公里,新建和整治渠道6公里、山平塘9口、蓄水池180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奠定了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坚实基础。
什么是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只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简单修几条路!也不只是提出一个努力的方向,给农民展现一个美好的憧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让广大农民更快地富裕起来,既要农民增产,更要农民增收。从大桥乡杨梅山村来看,以前的杨梅山村是全乡的老大难村,是名符其实的烂摊子: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全村上访人数居高不下。在全村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新的村班子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以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强村工程”,积极推进“能人治村”、“人才带村”、“创业富村”。现在全村已逐步形成了以脱毒马铃薯种薯为主,商品薯种植基地,名符其实地成为了会泽县合作88号生产原种、一、二级种薯基地。在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元,实现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加近250余元。
强化一个新班子
村支两委班子,是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带头人,是村民群众搞好经济、促进发展的领头雁,在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处于农村一线的村班子干部思想观念如何、工作水平如何、作风转变如何,直接关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基层村班子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为政治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基础,为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导向。可以说,农村班子的强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杨梅山村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根据群众的意愿,把党员群众拥护、工作能力强、有服务意识和有发展干劲的村委会主任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把年轻有为的村民小组长提为村委会副主任,进一步强化和充实了村班子力量。从新班子建立以来,由村支两委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共新修社道5条,近10公里,维修村道4公里,整治山平塘5口,打井90余口,充分解决了村民的用水难、行路难、发展难的瓶颈问题,也结束了村民种马铃薯、卖马铃薯时肩挑背磨、人背马托的历史。
培育一批新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达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富裕。然而,富裕的生活不是他人赐予的,要靠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己来创造。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杨梅山村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作用,在全村培养了致富带头人21人,培养乡土人才54人。一是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由村上主办,聘请县、乡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主讲,采取集中培训、院坝培训和茶馆培训等多种方便群众的方式将马铃薯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送到村,送到组,送到户。二是开办村图书室,集中存放农业科技图书和报刊杂志,使村民在农闲时或茶余饭后可以走进图书室了解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三是设立两个农技报务热线。白天拨打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电话,晚上拨打驻村干部电话,方便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不懂、不会的技术问题能及时得到解答。
发展一项新产业
在农村,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农民连年增产而不增收,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死守传统农业而不勇于变革。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种植业内部以种粮为主,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农村产业外部结构的调整,还同时要做好农村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要促进农民增收,就要从农村传统产业结构抓起,敢探索,敢创新,敢于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杨梅山村土质为红沙大土,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种植,在村班子强化后,根据本村自身的蔬菜种植基础,充分调动村民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的积极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用自身优势抢先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地位。在今年上半年,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含复种指数)已达10000余亩,其中一级原种500亩,一级良种2500余亩,总产量5000吨,产值达300万元,家庭马铃薯产量上10万斤的就有近20余户,产量最高的家庭仅这一项种植收入就超过5万余元,全村仅马铃薯种植就使人均每年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着实让杨梅山的村民尝到了马铃薯种植的甜头。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切合实际,注重实效,充分发挥村班子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新型农民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新产业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把这件惠及千万农民的大事办好、办实、办得群众满意。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商务部为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主要是针对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目标是从20*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培育出约25万家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核心内容为引导、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以连锁和超市形式到农村投资建立、改造“农家店”,同时支持各类中小企业通过自愿连锁,以统一采购、统一建立销售网络的方式建设“农家店”。
资金上对承担“万村千乡”的企业,为建设或改造配送中心而向银行借贷的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将获得一年贷款利息补助(贴息率不超过3%)。企业开办的每个乡级“农家店”将得到3000元补助,每个村级“农家店”补助4000元。
经过我局的积极申报,我市被商务部列为20*年试点市,目前我局已完成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农资店试点企业等大量基础性工作,现在处于试点建设阶段,力争年内完成农资连锁农家店130家,中心镇乡级店20家。到20*年发展日用百货店和农资连锁农家店1296家、乡级店30家。使连锁村级农家店覆盖率达到100%,配送中心配送率达到100%。
二、开展新农村商务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农村市场信息化。
一是做好开展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以下简称信福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
信福工程国家商务部20*年开展的另一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国家给予资金支持或设备支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农村基层为重点,以农民收益为核心,以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不向农民收费,不从事经营活动,不要求地方配套资金(自愿的可以)为前提的引“福”制“富”工程。主要是通过建立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站点等形式展开。今年此项工作处于试点过程,试点成功后,商务部将逐步在全国推广此项活动。
为进入试点范围,我局对全市乡镇进行了调查摸底和政策宣传活动,经精心选择,积极上报,我市有4个乡镇,10个行政村通过省商务厅审核,上报到商务部待批。预计此项工作将成为我局20*年促进我市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商务信息网络的建设。将加强*商务之窗、新农村商网等网络的利用率,大力开展特色农产品宣传和农民需求等信息,将我市农村和世界联系在一起。
三、用足用好商务政策,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一是利用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商务部每年都为企业技改、开拓国际市场等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我局将申请资金作为扶持企业发展一项重点工作。今年为栗源公司、长城科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企业争取展览费、认证费等资金25万元,同比增长100%。
二是不断加强效能和行风制度建设,在企业变更等各方面提供透明和优质服务。
去年以来,玉林市玉州区积极创新新农村建设载体,以开展“三化六改”工程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力推“三化”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树立文明之风。一是净化。成立村级环卫队30支,在各村设立垃圾处理点,组织1万多人次开展声势浩大的“三清”活动(即清理垃圾杂物、清理沟渠污水污泥、清理乱贴乱画违章的墙体广告),促进农村环境的清洁。二是绿化。实施农村道路、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在村庄周围50米以内的房前屋后开展绿化美化活动,种植果树、花草为主,形成环村绿化带。莲塘村、林村、谷山村等城郊村积极绿化村道,美化庭院,在庭前屋后种植番桃、西番莲、芒果等果树及茉莉花、九里香等花草,改善了村庄的生活、投资环境,吸引了一批外地老板前来租赁土地开发现代农业及从事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三是亮化。通过深化农村电网改造,使家家户户通上电灯,在有条件的村庄安装杆式路灯。在开展“三化”中,该区对唯一不通电的大塘镇大水表自然村实施了电网安装工程,使该自然村12户村民告别了电网不通的历史。
广泛开展“六改”(即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厨、改陋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该区驻村指导员积极宣传“六改”的科学性,并采取“三个一点”的方法筹资,即财政拨一点、部门帮扶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确保了“六改”的顺利开展。仁东镇鹏垌村龙屏庄自然村投入22万元建设“三格式”无害化厕所80个,建成沼气池25个,发动群众对外墙进行贴瓷装修,投资50多万元建成村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和环村硬化道路,并在该区率先实行人畜分居,牲畜圈养在闲置的旧村,村民生活在新村,使该自然村一跃成为玉州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据统计,通过开展“六改”,去年以来该区共实施改水项目15个,解决了2.3万农民的饮水难问题;建好“三格式”无害化厕所5000多个,建设沼气池1.2万个,使10万多农民的厨房、厕所变得环保卫生;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工程20多处,年内可望村村通硬化道路;成立村级农民文艺队110支,每年演出宣传政策、弘扬正气的文艺晚会1000多场,促进农民革除“黄、赌、毒”等陋习。“六改”的成功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该区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体生活。
关键词:村镇建设,城乡结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城市化建设的新模式。城乡一体化就是将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居民、文化等当作一个整体来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政策引导与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在功能区规划、产业布局、经济市场、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等方而逐步协调一致。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最终实现城乡经济互补、资源共用、人居生活水平共同提高的目标。
在上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研讨中就已经对城乡一体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而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十分显著,城乡经济隔离、思想与文化矛盾严重等原因,导致区域一体化进程较为缓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也间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增长,然而,长期累积下来的城乡观念与经济“硬件”差异,导致村镇的城市化困难重重、矛盾不断。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变革,事关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模式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局下,村镇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城市的产业布局来选择最符合地区实情的转型道路。
2.村镇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新时期加强村镇建设工程管
理的措施和办法意义深远,主要表现在:
(1),研究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是经济社会急剧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我国村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镇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较差,基本上是一层砖木结构,质量安全相对容易控制,产生的危害也相对较轻。因此,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管理工作中,没有涵盖这类建筑。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村镇建筑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砖木结构,而是以砖混或框架结构的楼房居多,质量安全事故的危害性也逐渐浮出水面,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2),研究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村镇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的监管,减少和避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有利于农村稳定和谐发展。
(3),研究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有利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核心问题,且覆盖广,影响大,关系到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加强村镇建设工程管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广大村民营造幸福、富裕、平安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的经济社会面貌,推动经济发展,环境美化,形象改善。
3.新时期村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道路选择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行政村、镇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生产力低下、重点支柱产业布局不合理、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等诸多问题,城市化进程依然严峻。
(1)自然村布局较为分散,城乡资源难以整合
在我国,自然行政村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山区,自然村数量庞大且布局分散,人口稀疏、土地分散,土地自然条件较差,难以进行大规模集约化、商品化发展。而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及人城市边缘地区,各村镇之间已连为一片,在经济上互相依存。但由于村镇之间行政分割、各自为政,使得区域之间的公共基础设施难以共享,并且在产业整体布局上,各村镇大搞“小而全”模式,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2)村镇配套设施建设缺乏,城乡经济联系薄弱
近年来,我国已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村村通”公路建设,在村级道路建设上已迈出了城镇化的坚实一步。然而,村镇公路人多处于2-3级之间,道路狭窄、承载力和通行力十分有限,部分道路损耗严重,道路安全管理设施缺乏。另外,村镇“三通”(通水、通气、通网)建设还十分欠缺,村镇公共设施,如公园、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还极不完善。
(3)村镇建设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
当前,房地产行业已开始覆盖部分村镇,而农村自建房现象也十分突出。不少村镇居民违规建房、强占耕地,导致新农村建房入住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聚落。村镇房屋建设虽然统一规划,但缺乏科学性,小型加工厂房、商店等经济点也缺乏科学地布局。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村镇发展道路的选择并非唯一、固定的,各村镇必须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城市的功能布局来进行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城镇化转型。村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跳出单纯的“农村建设”的范畴,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投入、低产出”以及被动等待国家政策的建设思维,必须站在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开展新型农村建设。这种新型农村必须以农村建设为中心,依托大城市的优势资源帮扶,走特色化转型发展道路。
4.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村镇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下,我国村镇建设的模式主要可以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1)依托大城市的功能转移优势,向卫星镇转型。
大城市的人口负担过重、交通压力、产业布局压力等都降低了人城市的整体功能的发挥,而处于大城市边缘地区的村镇,在发展模式上完全可以向人城市靠拢“迎合”其压力转移的需求。尤其是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密、重型产业转移等问题,最终形成大城市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迅速实现转型。
(2)依靠地区优势产业、科技、资源等因素,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专业化、集成化程度高的“专业村或镇”。
这种村镇发展道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其形成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村镇的资源优势,推动技术和产业集中化、规模化升级,同时集中人口,完善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实现城市化转型。一般来说,专业村镇建设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尤其要具备基础支柱产业和相对完善的市场功能,以便加强与大城市的经济交流。
(3)依靠政策引导,建设“普通型村镇”。
“普通型村镇”是当前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村镇城市化转型的首要模式。其主要建设目的在于将农村过于稀疏的人口聚集起来,解决农村自然经济比重过重、市场经济不活跃的现实问题。这种村镇建设要改变高度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增长类型,通过新农村建设、村镇街道建设等集聚人口,疏通市场经济,以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杨述.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若干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 (1).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扎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会,国庆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不仅是宏伟的奋斗目标,更是生动的社会实践。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四个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会议及主要领导讲话精神。一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要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自觉克服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的片面认识。二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努力实现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抓好抓实。四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要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新农村建设能够给农民真正带来实惠。
综合分析我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任务艰巨,机遇难得。
从面临的艰巨任务看,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尽管我县近些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农村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还很薄弱,增长方式粗放,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民收入依然偏低,增收渠道狭窄;农村事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弱;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滞后,村容村貌问题较为突出;长期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没有完全消除等等。这些问题表明,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与全县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从发展机遇和优势看,我县建设新农村条件有利,环境好,潜力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线,也是保持农村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农业大县,开展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占全县总人口近90%的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再造农业新优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和谐寿县建设,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逐步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而且,相对而言,我县建设新农村又具有一定优越条件:一是农业基础较好。我县地处淠史杭灌区,灌溉便利,土质肥沃,光热充足,资源丰富,农民具有精耕细作和科学种养的经验,收入较为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我县又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物产丰富,产出量高,种养结构调整、加工转化潜力较大。二是工业及城镇的支持能力逐步增强。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着力培育十大产业,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工业和城镇支持农业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三是具有区位优势。我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交通便捷,即将建成通车的“合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各种经济要素转化和聚集。同时,我县又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可以赢得国家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有理由、有信心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全县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凝聚力量,乘势而上,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目标,示范开路,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县“十一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题。按照省市部署,从2006年到2008年间,重点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寿县新农村建设镇村示范工程实施意见》。总的要求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层推进”工作原则,确定1个省级示范镇、10个省级示范村、4个市级示范村、12个县级示范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用3到5年时间,达到“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目标,促进和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实行镇、村、路、田、水、林、企、文、医、管“十位一体”整体推进,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版权所有
镇:即示范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规格建设,制定政务区、商务区、文教卫生区、住宅小区、工业园区及农民公园“五区一园”发展规划,完善城镇功能,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社会服务、房地产等为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产业和设施。
村:即村庄建设。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科学制定村庄建设和整治规划,建设中心村,拆并零散建房。集中建房依托主干路但不紧靠公路,中心村不少于100户。坚持主房建设小康化,附房建设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实现公共活动场所、庭院和入户道路硬化。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平整公共用地等“三清一平”大行动。以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村改水、改圈、改厨、改厕,改善人居环境。
路:全面实施道路硬化工程,试点区内县、乡、村三级公路全部通水泥路,其中县道路宽不小于6米,乡道路宽不小于4米,村道路宽不小于3.5米。田间每400亩左右形成机耕路小循环,机耕路宽3米以上。
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保护耕地,支持镇村建设。狠抓老宅基返耕,对田块扩大平整格田成方。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形成规模特色,打造板块农业。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实现水稻、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良法到户率达到100%。实施“渔业富民行动”、“畜牧科技进万家工程”,发展水产和禽畜综合养殖基地,实行畜禽圈养,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提高养殖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水:坚持灌排蓄并重,整修沟渠塘坝,科学配套涵闸建筑物,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能排、能灌、能降”目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试点区内户户用上自来水。
林: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环村林”,营造冬有青、夏有花的生态小气候。公路按照一路两渠四行树标准,农田林网坚持300亩左右一格,栽植意杨等经济树种,实现农田林网标准化,镇村单位园林化,沟渠道路林带化,农民新村果林化,村旁片林基地化。版权所有
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建设特色工业小区。加大对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加工大户的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育龙头、带基地、连农户,延伸产业链条。做好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组建农民专业协会,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发展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组建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网络。加快建设小商品流通市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和粮贸市场。按照“配套、完善、提高”的方针,增强市场功能,形成带动效应。
文:加强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农民书屋”、“科技橱窗”,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巩固“两基”成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适龄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步伐,争创“花园式学校”。实施“阳光工程”,利用职业学校等教育资源,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法制教育,拓宽致富门路,促进技能性就业。
医:启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改革,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猪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完善五保户供养、军烈属和特困户救助、灾民补助、特困群众大病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开展村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试点,以敬老院为依托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版权所有
管: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执行政策能力、加快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化解矛盾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等“五个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基层工作新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等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纠纷。
三、立足当前,狠抓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后,我县立即贯彻落实,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开展调研等形式,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认真探索研究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各地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在全县选择部分村镇进行示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立足当前,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思路,突出规划编制。抓住上级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的有利时机,我县确定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是“点上抓示范,面上抓交通”。“点上抓示范”,就是突出抓好示范村镇建设。今年从10个省级示范村中再重点抓好一个示范村的建设,初步确定为陶店乡的陶店村,作为全县示范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整合资源,重点打造,力争年内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以点带面,推动全县面上新农村建设工作。“面上抓交通”,指的是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今年先抓3-5个乡镇试点,实现现有县乡主干道路改建到位,所有村部通水泥路,达到路况良好、路容整洁、标志标牌规范齐全、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目标。
今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首先要把规划做好。规划是前提,是基础,是龙头,事关长远,事关新农村建设全局,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做好了,建设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序展开,才有科学基础。按照省市要求,14个省市示范村及示范镇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5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全县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年底前要全面完成。离5月底已不到20天的时间,任务十分紧迫。当前要由县建设局牵头,深入调查研究,在县“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该投入的精力一定要舍得投入,务必按时完成全县示范村镇建设规划,决不能让规划工作拖了新农村建设的后腿。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土地、文化、教育、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各自的职责,都要在5月底前出台具体的行业配套建设规划。具体编制中,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把握好镇村的发展趋势,保持规划的高起点;要坚持体现特色的原则,每个村庄的村容村貌、主导产业、形态布局都要尽可能体现特色和个性,切忌百村一面;要坚持开放设计的原则,既广泛听取专家的建议,保证规划的水平,又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保证群众的认可度,使规划更具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做到符合实际、适应长远、上档次、够水平。在户型设计上,建设部门要根据农户不同经济条件,设计不同户型供群众选择,这项工作也要在5月底前完成。各示范村镇的规划完成后,要将示意图在村庄醒目的地方悬挂出来,给群众以直观的感觉。
二是广泛开展调研,明确工作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正确认识、积极探索和正确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决不能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广泛深入示范村镇开展调研,目的就是要真正弄清楚示范村镇应该抓什么?工作切入点在哪里?这项工作不但县直有关部门要做,各乡镇和示范村更要做。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不搞统一模式,不搞统一标准,不搞“面子工程”,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各乡镇可以抓一些见效快、欠帐多、受益广的工作,这有利于激发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当前,重点要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实施农村道路硬化、街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工程,切实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认真抓好示范村镇内医务室、学校、超市、敬老院、文化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及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要打捆使用,集中用于示范村镇建设。总之,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通过组织发动又完全可以办得到的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做到新农村建设从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办成惠及广大群众的好事、实事。
三是抓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今天召开的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既是工作部署会议,又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会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必须凝聚各方面智慧,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政府推动、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工作指导。要强化县直联系单位的工作责任,实行城区与镇村联姻,部门包扶村组,做到“农商对接”、“农科对接”,建立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推动机制,努力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建设美好家园。要继续完善并用好“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引导人才、智力和资金等发展要素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形成广泛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简报等多种形式,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及具体措施,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按照“生活宽裕”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用好用足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搞好泥草房改造和改水、改厕等各项工作,使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着力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求美求乐的需求。各村建设了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有科技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卫生计生室、休闲健身场所、便民超市、信息网络服务站、消防队伍及必备的消防设施,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具体做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清洁文明工程建设服务于全镇的总体工作,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按照“超前规划,试点先行,分类实施”的原则,在广泛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聘请省规划设计院、省发改委的专家对全镇整体规划进行了严格的设计。在前期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镇-2020总体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抓好实施,把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渡假于一体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二)搞好宣传教育,引领群众积极投身到清洁文明建设工作中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统一行动起来,维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各级干部培训,使他们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思路与任务,增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家乡的本领。正确树立宣传导向,充分利用墙报、宣传栏、标语以及利用“两委会”、群众会深入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群众参与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三)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级干部抓好清洁文明工作的积极性我们把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纳入到村级干部岗位责任制中来,与村社干部工资、奖金挂钩,奖优罚劣。对在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上、取得突出成绩的给予重奖。镇财政将拿出6万元重奖村级干部。
(四)抓好项目建设,让发展的成果惠及群众几年来,我们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抓好一批公益类项目建设,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涉及民生的问题。着力抓好环境整治,如边沟、墙杖改造等。采取四个“统一”,即:统一雇佣施工队、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着力加强村部、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墙建设,为培育新型农民、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抢抓机遇、为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年镇村被省评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年镇又被省评为新农村建设推进镇;年,我们得知省委、省政府实施“百镇建设工程”这一信息后,积极争取,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直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成为全省“百镇建设工程”首批试点镇。“百镇建设工程”项目申报成功后,为镇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我们及时搞好规划设计,着力进行道路、给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全国旅游名镇奠定基础。
五、下步打算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镇村环境整治,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