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风险分析

金融风险分析

时间:2023-06-11 09:33: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风险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风险分析

第1篇

关键词:风险分析;收入策略;风险控制;知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3日

一、导言

在普惠金融下,首先最关注的是人们的利益最大化,怎样才能使人们的利益不受损害。普惠金融深入到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在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利益。为此,风险控制测算人员要及时提供相关可靠信息,让人们得到真正的实惠。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确实不是个好消息。现在人们也在不断地走向金融,跟进时代,但也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人民收入的多少也与风险控制息息相关,人民收入的增加,对于社会的稳定极有好处。因为如果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当他进行投资时,他所能接受的风险也会大一些,承受能力也会加强。低收入户的风险抵抗能力往往要弱于高收入户,这也是必然的。

银行是风险控制的出发点,也是为人们提供指导的一个标杆。因而,银行必须做好自己的风险控制,提供准确的信息,让普惠的好处走遍全国。当然银行自身也要加强人才培养,走专业化道路。

二、风险成因分析

在数字普惠金融下,绝大部分普惠金融的数据都进行了数字化、标准化,这在很多方面增加了普惠金融的明确性、透明性。让人们得到了普惠金融所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普惠金融标准化、数字化让金融福利走遍千万家。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普惠金融虽然能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很多风险。出现风险的原因在于人员对相关风险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还有就是没有把理论与风险实际的情况相结合,没有把风险与大数据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风险计量人员没有预测风险的潜力。故而会出现风险计量问题、准确性问题等多方面问题。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以稀缺资源作为生产的企业,随着资源慢慢减少,企业将会面临生存不下去的危险,而国家对于这部分企业是没有资金和政策支持的,企业要想发展下去,必须要转型,让企业不再过多依靠稀缺资源,而向再生资源发展,但这需要企业的创新以及技术的提高,进而减少企业的风险。测算人员故意报出有偏差的风险水平以及不准确的风险数据而θ嗣遣聘辉斐伤鹗А3闲盼侍馔往与道德问题相联系在一起,由于人们的思想普遍比较理性化,因而在不断追求自己的财富最大化、价值最大化。没有利益的吸引是不会进行理性投资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就会忽略社会的利益最大化以及他人的利益。而当每个人都过于理性时,就很难做到不使别人利益受损时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社会就很难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往往此时并没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一般企业诚信度越高,企业向社会筹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也相对容易些,在人们心目中的信誉还是比较高的。对于诚信度高的企业,风险相对来说会较小一些,人们更愿意把自己的资金投放到这些企业中,以此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诚信度高的企业会形成一段时间的资金过剩,形成资金剩余。资金多的企业资金周转率较高,财富的再生产能力较强。对于诚信度较差的企业而言,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较差,人们不愿意把资金投放到这些企业中。因为他们担心资金投放进去以后,没有获得收益,反而会使自己的财富损失。这样的企业筹资困难,因而只能以较大的收益率去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收益率比一般企业要大得多,但是风险也高得多,要想获得高收益必须承担高风险。企业资金周转率比较慢,企业随时都面临倒闭的风险。诚信度高的企业资金集中,会抓住时间增加生产,扩大规模,因为由于诚信的作用他的资金会得到及时的补充,对于稳定地增加生产是有利的,因而他发展的机会就会越大,发展潜力很足,最后达到此时期最优状态。而诚信度差的企业,资源稀缺,资金链随时都会断开,企业发展很不稳定,经常会停工停产,会付不起员工的工资,企业只能减少员工,缩小企业规模,以保持企业的存在,等待最佳发展时期。

三、风险控制与管理

(一)金融风险控制知识法则。金融风险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风险控制极其重要,它是风险控制的起源、根基。在知识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出有效的金融风险控制的预测。目前,大部分金融服务公司对于风险控制人才是稀缺的,企业不得不花费高成本去培养一个为企业服务的风险控制人才。而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企业处于两难的选择局面。例如,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如果花成本去培训风险控制人才,等培训完具备相应的技术后,如果企业没有高工资作为吸引,那么风险控制人才会被工资相对优异的竞争对手挖走,这样对企业极为不利。但如果在培训之前先与需要培训的员工签订协议。比如要求培训结束后员工必须留在企业工作几年以后,再让其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如果违约,培训的员工不仅要支付一定的违约费,而且要保证不在其产生机会成本的竞争对手企业工作(其竞争力至少大于该企业)。但员工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委托-问题。就是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他获得的利益是建立在牺牲别人利益的基础上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员工不完全按企业的要求工作,这时并没有对风险控制有实际的效益。

(二)风险控制收入策略。对于低收入户来说,一般要保证有正常的生活水平,生活要有基本的保障。如果所获得的收入只能维持现有的生活水平,他便不会有多余的收入来进行投资,因而对只能维持生活的低收入户来说,有没有风险是无关紧要的,因为风险对他而言是不存在的。所以国家要努力提高低收入户的收入,以此来激励他们进入到投资的行列。对于中收入户而言,他们会有多余的收入来进行投资,但如果他们对风险分析不够成熟,他们不会轻易投资的,除非是冒险主义者。因而对他们要有正确的指引,让他们享受到福利,这也是普惠金融应有的作用。中收入户也会担心自己的收入受损,进而让自己变成低收入户,甚至更差,只能维持生活,这是糟糕的。中收入户比起低收入户,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会大一些,因而投资活动也比较多一点。他们损失一点要比低收入户损失带来的伤害小得多。所以,高收入户可以说是抗风险能力最强的,他们有最好的决策,有更好的消息来源,有可靠的投资渠道,所以他们越来越富有。面对这种情况,国家更应该努力提高低收入户收入,对高收入户适当增加税收,减少贫富之间差距,让人民大众都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福利。

(三)风险控制银行策略。对银行而言,风险控制是首要的,因企I与企业之间的金融活动普遍存在,难免产生金融风险,风险存在将会带给企业。我国的银行必须考虑风险控制的测算问题,应该主动客观地把握风险的变化情况。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能力、经济软实力、文化程度比例、企业人员团体合作精神、项目的推广程度、企业政策可行性、员工收入能力以及相关技能培训进度与实用情况等方面的测算。最重要的是企业员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这些对银行自身机会成本的减少与利益最大化具有极高的影响力,有效适度地运用这些技能,有助于银行提高竞争力,对降低金融风险有极大帮助,风险具有粘性,大多银行都是对金融风险认识不足、控制不到位,所以才导致银行倒闭。而有的银行拥有侥幸心理、缺少市场经验,没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调查没有充分进行到位,这也是失败的原因所在。只要认真进行风险控制与测算的数据处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正确的风险控制体系,有正确的指导方向,及时积极参与各项指标和缺点进行改善,反复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抵御风险能力,拥有正常心理、理性思维,以平常心看待,不急进,平稳有序经营,才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合理利用风险控制工具。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认识风险成因以及其性质,对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得到风险控制的策略。

知识法则重点突出了知识与风险控制的直接关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理论基础从一个方面影响风险控制,他们之间成正相关关系。一般理论与实际结合越紧密,风险控制能力越强,理论与实际结合越薄弱,则风险控制能力越弱。要大范围提高人民理论基础,必须从基础做起,扎实做好学习理论的工作,教育是关键,培养人民风险控制整体意识,提高全民风险控制能力。

收入策略主要把人们按收入分为几个等级,分析收入与风险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显然高收入群体对风险是缺乏弹性的,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是相当高的。因而收入的一点损失影响较小。而低收入群体则不一样,那点损失占收入比重较大,因而对他来说影响较深,所以做决策时会相当谨慎,他们的承受能力比较小。因此,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更能有效地利用资金进行投资,有助于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提高,让金融风险成为他们为赚取利益的工具。

基本上所有的金融活动都与银行有关系,因而风险控制离不开银行,也不能没有银行。银行必须要做好自己的风险控制体系,要有专门的控制团队,专业的训练。银行的信息有时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损失问题,要体现到一个普惠的作用。为人们指引投资方向,提供微小投资帮助以及普及风险控制理念。银行制度体系必须完备,分工要合理、明确。杜绝非法金融行为,树立银行良好的形象。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璐.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变动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5.

[2]丛雅静.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研究――基于ECM模型[J].调研世界,2014.6.

[3]宋建.中国中等收入阶层与居民消费研究[D].山东大学,2015.

第2篇

【关键词】 住房抵押贷款 投融资平台 金融风险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增加贡献巨大。2000―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54%,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高达26.61%,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以及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分别由2000年的15.14%和5.02%上升至2009年的19.15%和12.84%。2010年,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五项税种合计实现税收收入6527.88亿元,加上房地产营业税、建筑业营业税和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全年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合计为12255.09亿元,土地和房产相关的税收总额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6.74%,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为37.48%,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30.18%。如果考虑房地产对银行信贷和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拉动,这一比重将更高。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金融业也累积了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及时化解将会影响我国金融体系,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房地产信贷结构基本分析

按所占比重的高低,个人购房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其中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分列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前三位。

表1中,我们系统整理了2008年和2009年H省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具体流向。按照房地产开发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开发建设环节和销售环节。其中,开发建设环节分为地产开发和房产开发。从相对规模来看,房地产开发贷款大致占整个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39%,而销售环节的购房贷款大致占61%。房地产开发环节的贷款中地产开发贷款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比重约为11%,房产开发贷款占比约为28%。地产开发贷款中主要是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大致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10%左右。房产开发贷款中主要是住房开发贷款,约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19%。购房贷款包括企业购房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其中,绝大部分购房贷款用于个人购房,2008年个人购房贷款占当年商业银行信贷余额的60.91%,2009年这一比重为60.87%。个人购房贷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个人购买新建住房(一手住房)的抵押贷款,2008年抵押贷款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比重为45%,2009年这一比重进一步升为49.06%。

透过H省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具体流向我们发现,个人购房贷款是联系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最为重要的枢纽。

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分析

从2008年和2009年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流向来分析,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近一半投向个人购买新建住房的贷款,个人购房贷款是联系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最为重要的枢纽。尽管抵押贷款有房产作为抵押,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也不高,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仍然起着警示作用。

表1中,2008年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合计为1053.07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0.34%,个人购房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2.39%;2009年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增至1391.55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降为18.47%,个人购房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1.24%。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根据央行的政策报告,“截至2009年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9.2%,占比较上年末高1个百分点”。而据报道“美国的次级房贷仅占美国整体房贷市场的7%~8%,即使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至20%,也不过占美国房贷市场的1%左右”,金融市场通过风险的放大效应和加速机制迅速将危机扩散至各个领域。

虽然抵押贷款有房产作为抵押,但当抵押房产的市值大幅下降至小于个人贷款余额甚至有进一步下降预期时,房贷的违约事件就有可能发生。如果房地产价格普遍大幅下降,那么房贷违约可能大量增多,商业银行的呆坏账可能迅速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也许会演变成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会进一步波及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

三、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分析

表1中,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中贷款流向较多的除了个人购房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外还有地产开发贷款(其中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2007年11月19日,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明确了土地储备的概念,即“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的大规模收储与一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17号),土地储备资金来源于: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储备土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借的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资金;上述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其中,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举借的贷款规模应当与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相衔接,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超计划、超规模举借贷款。

但据我们的实地调研,H省W市2009年土地储备资金来源结构中90%的资金来自于银行的贷款。根据《财经》2010年第8期的报道,2009年北京市国土局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13家银行建立了资金合作关系,市、区两级储备机构共筹措银行贷款约1169亿元,几乎与当年北京实际完成的土地储备投资金额相等(1165亿元)。

2007年之前,土地储备中心要获得银行贷款必须有土地使用证作抵押;而在国土资发[2007]277号文件之后,土地储备中心通过担保的形式便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银行有放贷的需求,在政府信用的担保下,银行更愿意提供土地储备贷款。

2010年4月1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第十次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土地储备中心的实质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以土地、财政补贴资金、股权等作为资产,建立的资产和现金流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主要用以实现债务融资,进而将资金用于土地收储、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膨胀。根据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公告,“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其中:省级165家、市级1648家、县级4763家;有3个省级、29个市级、44个县级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均达10家以上”。“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为49710.68亿元,占比46.38%”。这些融资平台主要发挥为政府建设项目融资的作用,从公司的经营范围来看,以政府建设项目融资功能为主的共有3234家,占49.18%,兼有政府项目融资和投资建设功能的有1173家,占17.84%。这些通过融资平台及其他途径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59466.89亿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10208.83亿元,占10.62%”。

尽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形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还衍生出了“银信政”等信托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但银行借贷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从借款来源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占79.01%”。

在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担保和偿还上,地方政府除了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更多的也更为重要的是土地出让收入,因为很多市、县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是“吃饭财政”,用于建设的财政资金相当有限。“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而实际上,作为抵押担保和未来偿还本息的土地出让收入,通常是被高估的未来预期的土地收益。一旦房地产市场转向,土地一级市场遇冷,不能够顺利出让,极容易引发地方债务违约甚至是引发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来为其融资平台提供抵押担保而获得信贷资本,这些资金大多被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来支撑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而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城市土地的大幅增值以及城市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迅速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一方面用于偿还债务本息,另一方面用于进一步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这种以借贷资金进行土地开发、储备以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经营土地”、“经营城市”推高地价和房价,以未来出让土地的收益偿还债务本息以及下一步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债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在这种地方债借贷模式下,资金能够正常循环运行是建立在未来持续上涨的土地收益和房地产价格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土地开发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而且有些地方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具有较明显的结构性风险。在预期投资收益无法保证、财政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资金链一旦断裂,容易造成金融风险的显性化。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已支出的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和土地收储整理的债务资金合计为69434.33亿元,占支出总额的72.23%。这一庞大而不可持续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成为当前我国金融系统中的巨大隐患。

四、结论

尽管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不高,但我们看到,从土地一级开发土地储备整理开始到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到房地产销售环节,乃至城市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各种主体如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或是购房者个人都与银行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传统借贷关系为主的方式将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内,一旦危机爆发将使得银行体系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陈莉莉: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12).

[2] 陈志勇、陈莉莉:财政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调整[J].财政研究,2011(11).

[3] 慈冰、张有义:储地利益链[J].财经,2010(8).

第3篇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国内风险国外风险

一、金融全球化的概念

金融全球化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这个概念强调了以下三个要点:第一,金融全球化不仅是翻越国家藩篱的金融活动,而且也是一个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且趋同的过程。第二,金融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更是由无数的微观经济组织基于谋取利益的自发活动,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一体化所导致的。第三,金融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深化有着明显阶段性的自然历史过程。

二、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面临的国外风险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将标志着从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融入金融全球化中,金融全球化风险将可能导致我国金融风险逐渐增大,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债方面,我国目前外债负担率基本上稳定在15%左右,从表面来看,外债还没有构成我国的对外金融风险,但目前外债余额中国有商业银行借款比重较高。由于国际商业银行借款通常利率高,期限短且偿还风险相对较大。且国内金融机构作为国际商业银行借款的中介和桥梁,可能会使国内企业的外债风险转变为国内金融机构的债务风险从而诱发金融风险。第二,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方面,我国资本外逃的现象较为严重,资本项目除了1992年和1998年为逆差外,其他年份均为顺差。这意味着国内储蓄过剩,并且还高成本地引进外资。这不仅表明了外资代替内资或排挤内资的问题,也显示出资本外逃的问题。第三,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加大了国际金融风险可能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这两方面。所以,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对外开放度的增加,国际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第四,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的风险。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的运用日趋成熟,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央银行采取了取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控制、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多次降低利率等手段,有效刺激了消费和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宏观经济决策的独立性和对宏观经济的控制能力存在着减弱的风险。

三、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面临的国内风险

1.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第一,负债结构单一,资金缺口大,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国有商业银行的负债以单位和居民存款为主,其中居民储蓄存款又占存款的主要部分。国有银行由于有国家信誉为保障,且近几年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人们没有存款风险方面的忧虑,导致存款余额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还是经常出现较大的资金缺口,主要原因是资金运用缺乏计划性。由于贷款质量差且流动性不足,再超额发放贷款必然导致新的资金缺口。由于负债结构单一且大多是被动负债,因此弥补资余缺口的办法不足,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第二,资本金率较低。银行资本金率为6.8%,与《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相差较大,且风险权重资产也非常之高。高风险、低资本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十分低下。第三,信贷资产质量差。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金额增加,资产质量恶化,盈利水平降低,经营状况不佳。不良贷款持续增长,银行盈利高估使银行进入了一种无根基的发展模式之中,并且形成了一种不应有的银行热和银行表面繁荣,掩饰了银行业存在的一系列不足,从而使银行不能及时改变不良的发展状态。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第四,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权力缺乏制衡,业务操作缺乏科学规程,监督缺乏严禁的制度,造成了各种金融犯罪活动。银行业作为直接经营货币商品和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行业,应在内部控制上更加严格,但由于管理环节薄弱,以及与金融创新同步的金融监管落后,使金融内部犯罪率呈上升势态。2.我国证券业面临的风险。第一,股指波动大,股价波动频繁。我国股票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政策取向的变动在市场上得到反映并通过炒作成倍放大。由于政策的不确定和获取政策信息的不公平,市场炒作中追涨杀跌的惯性很大。第二,股票市场过度投机。这主要表现为股市高换手率。换手率用于说明股市种股票交易的频繁程度,一般认为成熟的无过度投机的股票市场的年换手率应在30%左右,如果大大超过这一比率,则意味着股市中投机气氛较浓,存在过度投机。第三,股票市场风险以系统性风险为主。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市场信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股市风险表现为以政策因素为主的系统性风险,而不是主要受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与财务指标等非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因此股价波动并不能真实反映公司价值。

3.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风险。第一,保险公司的资产实力相对薄弱。20多年来,虽然我国保险行业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速度,但还不及世界前20名保险公司中任何一家资产规模,随着中国的入世,金融市场的开放,我国保险公司规模小的弱点也会日益显现。第二,资金运用效率低。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这样的限制使我国保险资金的利用率不到50%,降低了资金的保值增值的能力。第三,缺乏有效监管,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比较迅速,而保险监管组织和制度的建设相对落后,导致监管乏力。保险监管专业人员不够;监管经验尚待进一步积累;监管制度欠完善,尤其是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在监管内容上注意市场行为过多,对偿付能力监管上缺乏完整的考评体系。

参考文献:

[1]袁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第4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风险评价 Logistic模型

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的前提与基础是风险识别。所以,本文基于银行视角,从供应链金融自身特点出发,从以下三个角度阐释该业务所具有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1.企业自身原因产生的信用风险。企业自身原因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战略的变化。虽然在供应链融资中,银行关注的主体信用风险在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但是受信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变化依然会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

2.供应链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信用风险。由于供应链的行业跨度大,银行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核心企业的财务状况与信用状况十分了解,还应对整条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有所掌握。因此,这就增加了银行对供应链融资企业判断是否授信的难度。

3.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受信企业,而是涵盖了整条供应链,即核心企业、监管公司、第三方管理机构等关联方。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资往往会变成一种博弈行为,并由此产生道德风险。

(二)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包含了三个层面:第一,操作风险的转化,包括合法经营、人员授权控制、业务管理控制等出现问题以及外部法律法规变动带来的风险;第二,信用风险的转化,包括授信管理、准入退出机制、授信制度、风险政策等出现问题以及交易风险、利率风险等市场风险引起的法律风险;第三,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属于新兴的信贷业务,往往会涉及到许多新型金融信贷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在契约设计与操作流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隐患与漏洞,容易侵害银行的权益,从而产生法律风险。

(三)操作风险

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主要是指质押物所有权的落空,包括应收账款的所有权落空、存货的所有权落空等。供应链金融复杂的流程往往加大了操作风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识别:第一,内部流程风险;第二,人员因素风险。银行员工的素质、能力对操作风险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系统风险和外部事件。这主要是指突发事件、国家政策变动等给应收账款、存货等带来的损失。

此外,供应链金融风险还具有“自我扩散”的特征。供应链金融的显著特点是:在供应链中寻找一个核心企业,并以其信用为基础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在这种融资模式下,银行会相对降低对融资企业本身的信用评价从而对其授信,以尽量促成整个供应链交易的完成。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的延伸,风险也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个节点出现问题,风险将迅速蔓延至整条供应链,甚至将引起整条供应链的崩溃。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供应链金融的风险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供应链金融可以相对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针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不同种类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以争取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该业务的风险控制做出一点贡献。

本文样本数据选用15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财务数据,数据来源于Wind咨询,其中守约客户126个,违约客户28个。本文以22个指标构建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数据的描述分析,可知各变量的平均值与标准差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对后续分析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数据作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差异,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每个指标以1到10分进行打分,得到因子特征值表(见表1)。

由表1可知,前九个主成分包含原始数据的信息总量已达76.861%,后1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只有23.139%。这说明用这九个主成分代表原来22个指标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有较足够的把握。并且主成分的经济意义由各线性组合中权数较大的几个指标的综合意义来确定。以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后,主要因子变量含义更加清楚,基本上反映了财务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显著水平为0.05时,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KMO值为0.752,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第5篇

一、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内涵

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损失或获益的机会。任何行业面对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宏观、气候和微观经营环境,随时都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银行更以其特殊的经营对象、广泛的联系和强大深远的力成为风险聚散的焦点。因此我们把银行所面临的损失和获益的机会称之为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主体从事货币、资金、信用交易过程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如果不加以防范和化解,就会酿成金融危机。不同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形式是不相同的,对其、认定和控制也不相同。

二、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主要设想

所谓金融风险预警主要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指各种反映辖内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形式,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以经济金融统计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和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必须要设置可行的预警指标,而这些指标既能够体现适应性、稳定性、一致性的特点,又能明显反映出预警对象的,并且能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对指标值作出相应的调整,指标内容包括:金融性技术指标和社会性指标;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的预警区间的预警指标。

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一般是以巴塞尔协议和我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设置。指标体系分为7大类,共15个指标。7大类是:经济风险类、信用风险类、流动性风险类、资本风险类、经营风险类、金融犯罪风险类。15个预警指标分别是:1、真实GDP增长率下降。2、资产负债偏高。3、不良贷款率超过15%。4、流动性资产与各项流动性负债的比例小于25%。5、存贷款比例超过75%。6、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与一年期以上存款比例超过120%。7、存款准备金率小于6%。8、资本充足率低于8%。9、总成本与总负债的比例超过7%。10、应收未收利息与利息收入总额的比例超过15%。11、拆入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比超过4%。12、拆出资金余额之比超过8%。13、各项资金损失率超过10%。14、金融犯罪发案率上升。15、账外经营额与金融资产的比例上升。除以上15个指标外,在实际工作中,还应将储蓄网点的日存款下降率作为识别支付风险的重要指标。

以上16个预警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银行经营状况和地区经济状况以及经济环境状况,对衡量银行经营风险和风险监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央银行非现场监管的重要内容。因此,基层中央银行必须依照以上预警指标,科学设计有关险情预警报表,建立内容详实、完备的预警资料库,在日常非现场监管的基础上,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预测和监督,中央银行通过对银行风险分类、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估价后,对金融风险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对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建立金融风险分析方法及识别机制

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衡量和监测金融风险的基础,对金融预警指标的分析和识别是构建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对金融预警指标的分析一般借助以下方法。

1、金融风险的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是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是基层中央银行有效预防、控制和对金融机构进行非现场监管的重要手段。在现实操作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分析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法。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最直接、最方便的风险识别工具就是本银行的财务报表,对银行自身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风险管理者实行财务风险分析的重要内容,运用以下几项报表分析方法,通过评估商业银行过去的经营绩效,衡量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着重找出可能影响银行未来经营的风险因素。

A、比较法。用本期报表与前几期本银行报表或同期其它可比银行的财务报表,就各个科目绝对数字、绝对数字的增减变动、百分比增减变动、比率增减变动等各方面作详细的比较。

B、趋势分析法。选择某一年为基期,以后每一期中各科目对基期对应科目的趋势百分比,主要目的是探索银行过去、现在、未来业务开展、风险承担、盈利能力的趋势,特别注意这些趋势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C、共同比分析法。分析个别科目占总资产、总负债或者毛利的百分比,判断是否有异常现象,并寻找原因。

D、比率分析法。计算财务报表中某些科目的数值比率,如流动性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负债比率、资金流量比率、平均收款时间(逾期贷款收回时间)、利润率等,识别影响银行营运资金、资金运用效率,获利能力的因素。

E、特定分析。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考察资金流动的充足性,与通畅性,分析银行经营成本,银行业务量和银行利润的关系,寻找变动原因。

(2)、风险环境分析法。除财务报表分析法之外,另外一种常用的风险识别就是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出发,识别有关的不确定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财务报表分析法还是采用风险环境分析法,风险管理者不仅要判断存在哪些风险因素,而且要根据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筛选,从而排除干扰,有重点地管理风险。关于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要靠风险估价来具体分析确定和比较。

2、风险的识别。在诸多风险因素中,有些一目了然,有些却直到已造成损失以后才容易被管理者认识,所以,风险识别需要管理者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的充分熟悉和了解,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备快捷的信息处理和深刻敏锐的预见力。

风险识别就是在商业银行周围纷繁复杂的宏、微观风险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中发现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意外损失或者额外收益的风险因素。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没有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根本谈不上有效的管理。可见,风险识别至关重要。对于地方性金融机构来说,支付风险、资产风险、管理风险、道德风险、政策性风险和风险等其它风险是各类风险识别的重要。

第6篇

关键词:在险价值 BOT项目 风险分析 净现值

一、引言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是一种项目融资管理模式。BOT项目是指私营财团的项目公司(包括内资和外资)与东道国政府以契约方式签订特许权协议,由项目公司筹资和建设传统上由政府部门或国内单位承担的重大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公司在特许期内对项目拥有所属权、经营权、收益权。通过提品或收取服务费用。回收投资、偿还贷款并获取合理利润。特许期满后,则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当地政府。BOT方式作为一种减少国家借款和吸引外资直接投资的有效手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因其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众多私营财团也愿意将资金用此方式投资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然而,BOT具有规模较大、资金需要量大、技术要求高、使用期限长的特点,决定了BOT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多,风险高,并且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所以,研究BOT项目风险分析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VaR简介

VaR(Value at Risk)也被称为在险价值或受险价值,它是指按某一确定的置信度,对某一给定的时间期限内不利的市场变动可能造成投资组合的最大损失的一种估计。设资产的收益为(v,预期收益为一定值EIV),置信度为x%,则VaR可以由下式定义:

P(V

P(V

其中,VaR取损失的绝对值。

绝对损失和相对损失的区别在于考察损失的参考标准不同。绝对损失的参照物是期初的资产原值或投资额:而相对损失的参照物时期末的预期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一般取绝对损失为准。

VaR是上世纪90年代才被引入的一种度量金融风险的新标准。1994年10月,JP Morgan公开了一个名为Risk Metrics的系统,该系统就是建立在VaR基础之上的。VaR是一种对可能给银行造成困难的坏结果的风险概念,而传统的波动率: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三种风险度量是无法做到的。因此VaR迅速成为风靡全球度量市场风险的工具。1996年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管署、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合作出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美国所有银行必须实施VaR风险分析方法,并定期报告评估结果。VaR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由它的特点决定的。

1、它用一个单一的数字捕捉了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VaR直接度量损失的数值,比标准差、损失概率等风险度量指标更加直观。

2、它容易理解,应用广泛。VaR是损失的数值。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可以直接相加,询问简单的问题:“情况到底有多糟”。故而容易理解,应用广泛。稍作修正就能应用于其它风险分析系统中。

3、不依赖特等的概率分布假定。VaR的定义不要求研究的情况必须是正态分布。虽然最初JP Morgan的Risk Metrics系统是以正态分布为前提的。所以VaR可以将不对称分布期权纳入其中。

三、BOT项目风险分析应用VaR的必要性

VaR虽然广泛应用于金融风险分析,但数学上简单明了的性质同样可以应用于其它分析领域。BOT项目由于周期长、投资大,市场因素很难把握,而目前项目风险分析的方法相对陈旧,还没有专门针对BOT项目风险分析方法。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三足鼎立。但是,各自又有诸多不足。盈亏平衡分析,产品价格不变、只生产一种产品假设过于简单,不能充分体现项目面临的风险。犹如应力测试的敏感性分析,只允许一种风险因素发生变化,其它因素不变。没有考虑因素相关性的存在和事件发生的概率。而这些恰恰是现实项目中普遍存在的。概率分析虽然引入了事件发生的概率,但并没有对概率以外其他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此,完全有必要将金融风险分析中的VaR引入到BOT项目风险分析中。

四、计算VaR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收益指标

项目经济评价中一般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两个指标,VaR计算的是BOT项目中预期最大损失,故应使用NPV指标。

2、风险因素分析

BOT项目风险众多,按类别可分为政治风险、建造风险、运营风险、市场和收益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等。但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能从NPV中显示出来。从这点来讲,采用NPV指标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但较上述的三种分析方法还是有很大进步。

影响NPV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和收益风险以及资金风险。具体来讲包括通货膨胀、利率、汇率、折现率、原材料价格、产品价格、人均工资等。

(1)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BOT项目的预期收益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项目的资金风险。具体表现为因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利率上升。致使资金成本加大;同时,价格上升,致使原材料的成本增加,带来资金风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3)蒙特卡罗模拟(SMC)

该方法是使用取自正态分布的随机数来建立将来情景的一个分布。对于这种情景的每一个分布,运用某种定价疗法计算投资组合的价值,然后直接估计它的VaR值。SMC是计算VaR最有效的方法。能说明广泛的风险,唯一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

(4)历史模拟(History Simulation)

该方法对收益率的分布几乎不做任何假定,但假设在样本周期内。收益率分布是不变的。具体应用到BOT项目分析中,历史模拟需要一个足够长且充足的历史数据库。然后。假定项目在该段时间中的某一任意时刻开始,并在该段时间内结束。就算出项目的虚拟收益。重复抽样得到虚拟收益的分布并由此得到Vail值。该方法完全基于历史数据,所以不是最好的办法。

五、VaR在BOT项目分析中的应用领域

NPV和IRR收益指标虽也有风险分析,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风险指标,更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一个经过风险调整的收益指标,这是不利用项目决策的。而VaR做到了这一点。在此借鉴基于CAMP模型建立的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来构建新的评价指标,如下:

SP=(NPV)/(VaR(NPV))

这一指标是在对Sharpe比率修正的基础上建立的,从上式可以看出SP是一个无量纲的量。在决定BOT项目项目是否可行时,可由项目公司设定一个基准B,当SP≥B时,该项目可以接受;SP

第7篇

摘要: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压力日益显现,构建一套有

>> 医疗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 养老保险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及可持续能力建设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研究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风险的规避研究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能源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研究 企业专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浅谈医院财务风险及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风险及防范研究 公共养老保险基金操作风险与对策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模式风险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试析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邓大松,薛惠元.社会保障风险管理国际比较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1,(2):110-120.

〔3〕王翠琴,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16):28-31.

〔4〕潘怀明,郑建军.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1-35.

〔5〕陈仰东.社保经办的风险和控制〔J〕.中国社会保障,2005,(9):53-54.

〔6〕李红岚,武玉,汪泽英.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预警系统简介〔J〕.中国社会保障,2003,(11):20-21.

〔7〕王亚柯.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风险与管理风险――基于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管理经验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8-13.

〔8〕章萍.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实账”运行的潜在风险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0,(3):39-41.

第8篇

【关键词】民间金融内部风险外部风险

一、问题的提出

民间金融对于民营经济的壮大、对于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民间金融活动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民间金融的发展形成了与正规金融的互补效应,可以减轻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与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但民间金融风险也不容忽视,比如由于民间融资的自发性和信息滞后性,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当地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调整;民间金融活动的隐蔽性造成社会财富重新分配,从而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导致局部性金融动荡。以上有关民间金融的风险分析散见于对民间金融政策取向的研究文献中,但有关专门探讨民间金融风险及其管理的文献还很少见,即使谈到民间金融风险的文献主要也是从其溢出效应角度进行分析的。是不是民间金融的内部风险不存在或者没有谈论的必要?民间金融风险分析是否可以借鉴正规金融风险分析思路?民间金融风险防范或管理的重点在哪里?本文拟对民间金融风险与正规金融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这个分析对于提高政策层面风险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提高总体金融效率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内部风险比较

所谓金融的内部风险,是指金融供给主体业务开展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影响企业收益、企业价值甚至企业生存的负向可能性。民间金融面临着与正规金融一样的多重内部风险,以下主要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四个方面着重进行比较分析。

信用风险是指因交易对方无法履约还款而造成的损失。信用风险直接产生于交易双方的商业选择,可以细分为违约风险和由于交易对手信用状况和履约能力上的变化导致债权人资产价值发生变动遭受损失的风险。正规金融机构在信用风险的管理上采取了抵押、担保、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等等规避信用风险的诸多措施,即使如此,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和市场的不完善,信用风险仍然是世界各国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不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对公众公司进行强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市场主导型)或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适度融合(银行主导型)是力图解决这类问题的可行路径。民间金融的合约关系是关系型合约而非契约型合约,这种合约具有的特点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在血缘、亲缘、业缘和地缘之上,面子成本小于民间借贷的预期收益)这种合约的达成和履行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而一旦超出临界点(面子成本=预期收益),软性的预算约束下(无抵押、无担保)必然导致大量违约现象的发生。从表象上看,由于民间融资活动的合约完备程度弱于正规借贷合约,民间金融的信用风险要大于正规金融,但从实证角度分析,结论正好相反。原因在哪里?在于民间金融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交往活动中自发形成的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要保证非正式制度的效率,依靠的不是法律等正式制度约束,而是来自于看似无强制力的道德、信仰和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约束。当然由此也会产生一定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通常交易成本更低的非正式安排是解决民间金融信用风险的首要手段,如果民间金融贷放者在释放这种信用风险时使内部风险外化为外部金融风险甚至是社会风险,正式制度约束就要开始发挥它的效力。

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指由于市场活动不充分或者市场中断,无法按照现行市场价格或者以与之相近的价格对冲某一头寸所产生的风险;后者是指无力满足现金流动的要求迫使金融机构破产。流动性风险总是表现为金融机构不能及时提供充足的现金来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要求和支付到期债务。民间金融的流动性风险可以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分析,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民间金融贷放者的资金来源中短期债务比率较低(一般资本充足率较高,或者说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的稳定性较强,这是由民间金融活动高收益率决定的),而资产存有方式比较单一(多为现金,很少持有债券和股票,因为这类金融资产的平均名义收益率远远不能与民间借贷的名义收益率相比),没有资产变现的压力,因此民间金融比正规金融机构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要小。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而可能带来的损失。目前正规金融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在于期限不匹配风险(期限结构风险)、基本点风险(存贷款利息差变动风险)、净利息头寸风险、隐含期权风险(embeddedoptionrisk,提前偿还贷款或提前提取存款的风险)、收益曲线风险(多种债券的收益率之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风险)。而民间金融面临的利率风险要简单的多,由于民间金融的融资期限多为短期(这一点与国外广泛存在进行股权投资的天使资金状况有别),而且利率基本上是资金需求者和盈余者的博弈形成的均衡市场利率,比较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需求价格水平,因此正规金融面临的很多利率风险(比如期限不匹配风险、基本点风险和净利息头寸风险等)对民间金融来说基本上不存在。民间金融资金借贷合约具有利率较高和期限较短的特点,资金放贷者资产持有种类的单一性使得隐含期权风险和收益曲线风险也基本不存在。目前认为民间金融利率风险在于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基础利率较高,而且在市场不均衡时向上攀升的幅度大,往往对整个社会资金供求缺口呈现一种放大反应,这是由民间金融市场分割特性和参与者在较少信息占有形成的非理选择所造成的。

汇率风险(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使某一经济体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或债务的价值发生变动,从而使该经济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平行市场与非正式借贷市场是民间金融的两大有机组成部分,在外汇平行市场中货币兑换机制与正规外汇市场存在极大的差别。在此市场中的交易可以分为两种:单纯的货币兑换行为和货币划转行为。由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外汇管制状态,该市场的交易双方地位并不平等(买方与卖方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竞价机制),只是依靠同一地区的地下外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才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市场汇率。通常由大的外汇多头根据境外外汇比价结合市场外汇需求和市场预期形成市场基准汇率,在此基础上多级外汇兑换商分别加成定价形成级差汇率。在此过程中,外汇供应商类似于外汇市场上的做市商,由于影响汇率变化的变量及其变动幅度以及汇率对变量的敏感程度难于预测,快出快进、通过巨额交易获取收益(接近于无风险收益)就是外汇平行市场中外汇交易商的主要盈利模式。外汇划转交易也并不借助正规金融体系进行,而是根据约定汇率按照人民币数额适时在境外指定银行账户上打入对应金额的外汇,每笔外汇直接并不跨境流动,一段时间根据外汇头寸状况安排外币现金的输出和输入。了解了民间外汇交易的基本方式,我们不难分析外汇平行市场的外汇交易商的主要风险在于存量外汇面临的市场汇率急剧变化带来的损失以及在外币现金转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失。该市场汇率确定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考虑市场预期,比如1998年左右的人民币对美圆的比价在1:(9.5-10.10)左右(当时的官方比价基本稳定在1:8.3左右的水平),而2003年-2005年7月在外汇平行市场上该比价维持在官方中间价附近,可见汇率定价是充分考虑了市场预期的(98年亚洲金融危机阶段人民币具有强烈的贬值预期,而2003年后由于中国外汇储备的急剧,普遍产生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在面临极大的汇率风险情况下,外汇交易商尽量控制自己的隔夜外汇存量,主要开展定单业务。

操作风险是由于信息系统、报告系统、内部风险监控系统失灵而导致的风险。可以从技术和组织两个层面来分析,技术风险包括报告系统中出现错误、信息系统的不完善、缺少适当的风险测量工具等;组织风险是指没有建立完备的风险监控组织,从而造成风险管理上的疏漏。由此看来民间金融的操作风险好像很大,首先其内部缺乏严密的风险监控组织,其次是风险的适时监控系统和合理的风险测量工具缺失,都会使一般人产生操作风险完全不可控的感觉。但是我们从制度和技术成本、民间金融业务规模、人力组成和内部激励角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民间金融蕴涵的操作风险是有限的。民间金融机构的内部人员构成具有紧密的亲缘、血缘和地缘关系,比起具有无限责任的合伙制企业对合伙人的约束力更强(不仅仅是经济纽带的联系),不存在委托现象,因而不需要设立一定的制度安排来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民间金融的总体规模虽然很大,但个体呈现规模小的特点,在内部制度安排和技术配置上,基于运行成本和民间金融活动特殊性的考虑,以简洁的和富有效率的流程完成资金贷放活动就必然成为其理性选择。

第9篇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之下,金融行业开始逐渐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整体特征主要表现为金融发展速度、金融结构、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控四方面的新常态。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之下,促进金融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金融行业面临了更大的风险和更多的问题。因此,在新常态下,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是极其重要的,做好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防范与监控工作是新常态下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因此,针?φ庖磺榭觯?本文将对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当前金融面临来自区域性和系统性两大方面的风险,剖析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进而探究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一、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分析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下,金融风险在原有的风险之上又显现出了新的风险。总的来说,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区域性和系统性两个方面。

来自区域性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产能过剩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三大金融风险。产能过剩风险主要是由一些占用大量资金却不合理利用的企业带来的风险,它们高消耗、提高坏账率,增加了银行行业的不良资产,造成企业融资难等情况,资金断裂更是给金融业发展造成打击。地方性债务风险则是由于地方性债务在国家政府的财政预算之外,地方政府财政与融资平台、金融机构贷款等平台合作,假若其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会出现连锁反应,继而转变成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而房地产市场风险主要是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房地产的销售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在占用大量的资金之后却销售下滑,这就给银行、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资产承受风险。更严重的是,房地产市场风险影响的不止是金融行业的发展,还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之下,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信用风险以及影子银行信用风险两方面。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贷款数额逐渐增大,同时出现了许多不良贷款情况。不良贷款数额的增加使得银行信用处于高能风险预警。另一方面,近几年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但是由于金融监管工作不到位,影子银行造成的风险越来越明显,其风险发生概率也远高于商业银行。一旦影子银行发生金融危机,则会导致资产泡沫,资金链断裂,进而造成经济连锁反应。

二、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范的策略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当前新常态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之下,金融行业面临着来自区域性和系统性两方面的风险,所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是十分重要的。接下来将为新常态下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几个策略措施供金融行业管理者参考,来推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第一个策略是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保障与基础.所以要转变金融监管模式,实现功能监管;要在金融防范风险体系的框架内建立各项标准,完善其内容;还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金融机构利用法律漏洞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二个策略是加强重点领域的金融风险防范。由于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地方性政府是当前造成金融风险的主要领域,所以必须要加大对这几个行业部门的风险监管力度,突出其作用。对于房地产行业,政府可以调整房贷政策和出台政策解决居民家庭住房问题;对于产能过剩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标准与制度,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资源与资金;对于地方政府,要规范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优化贷款结果。除此以外,还要采取措施来积极应对和控制其他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第三个策略是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金融改革与创新之中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高科技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中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确保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第四个策略是加大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正如前文所说影子银行风险也是金融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所以必须要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这就需要影子银行提高预警与分析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还要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一个信用数据库,做好数据分析,尽量降低金融风险。监管部门也要加大力度对其内部系统、机制、金融风险进行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这样才能推动影子银行的发展,降低其风险。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处于调结构、稳增长的发展结构之中。因此,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金融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够提高金融行业金融资金监管整体水平,有效实施金融风险判断与防范;另外,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金融机构良性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还能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策略支持,能够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金融风险防范有利于实现社会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还能够为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还有,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加快金融行业体制改革创新,并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10篇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生态风险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大多数学者对我国自然生态风险的解读仅拘囿于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及出路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金融风险传导机制及策略探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风险的表现及防范措施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生态消费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出路 全球化的困境与出路 论文化全球化视域下维护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策略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我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全球化视域下的生态幸福观 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足球赛事中归化外籍球员的困境与出路 学科门类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的困境与出路 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伦理困境及出路 金融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金融风险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及我国应对新趋势的对策 金融全球化条件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及防范策略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及出路探究 论视域下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论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两难困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的诚信教育 全球化竞争下的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716msc-worldnuclearreport2013-1r-v4.pdf,pp.16—20.

B11[德]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72页。

B12韩文科、杨玉峰:《中国能源展望》,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9月,第13页。

B13王浩等:《水土资源约束下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第3期。

第11篇

【关键词】BT模式;长春地铁;优势;风险分析

一、BT模式的简介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主要是指政府以某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投资人签订协议,由投资人负责项目的融资和建设,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待项目建成后,政府进行回购并按协议向投资人支付一定的费用的一种投融资建设模式。BT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投融资模式,是BOT的一种变通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BT模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运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它主要用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如隧道及桥梁工程等;还可用于政府从战略、安全等多角度考虑需直接运营的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如高速公路、地铁建设工程、铁路建设工程等。

二、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概况及运用BT模式的优势

(1)项目概况。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号:发改基础【2012】1121号),本项目采用建设――移交(BT)融资模式建设由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长春市地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组织实施。投资128亿元的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0.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路,此线路起自长春西湖站,经长春西站后沿景阳大路向东经解放大路、吉林大路,止于东方广场站,共设车站17座,全部为地下站。换乘车站共6座,分别与城市其他轨道交通线路和地铁换乘。与1号线共用控制中心,设西湖车辆段。计划2016年末建成通车,将极大缓解长春南北交通压力。(2)BT模式在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运用优势。近些年BT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蓬勃发展,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北京地铁奥运支线项目是我国第一次采用BT投融资方式建设的地铁建设项目。它的成功标志着BT融资模式在地铁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政府的角度,地铁建设采用BT模式有利于缓解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暂时短缺,拓宽政府的融资渠道;有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分散金融风险。从投资人角度,地铁建设采用BT模式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合法减少税费支出。

三、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BT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1)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指任何会给企业带来财务上损失的风险。采用BT融资模式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汇率波动、利率上涨、通货膨胀。一是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而使投资者和业主所带来的损失。二是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化的不确定性给投资者和项目业主所带来的损失。三是通货膨胀。是指总需要大于总供给,会导致市场物品的价格上涨。(2)项目回购风险。项目回购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回购人资信风险,回购人不按照先前约定的期限和金额回购项目是BT承包商最大的风险。二是主要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作为项目招投标方,一般在招标之际都已估计到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不能预见的,转嫁给任何一方是不公平的,为此,回购方和投资方在签订合同时常约定主要材料在一定的期间内价格上涨或下跌达到一定的幅度时应予以调整。(3)建设风险。由于技术,环境,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BT融资模式运用于地铁建设时会存在很大的建设风险。主要包括;一是工期延误或中途停建;二是原材料价格变动;三是管理风险。(4)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因政治形势的变化导致融资方信用等级、债务偿还能力发生改变等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一是由于某些政治原因,外交政策的原因,会产生征税风险。二是因一些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会有限制原材料供应,项目产品实行禁运等风险。(5)法律风险。BT融资模式是由BOT模式演变成的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模式,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还不完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所带来的风险。二是合同不明确风险。

BT融资模式属于新型的投融资模式,但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有很多的成功范例,北京地铁奥运支线项目就是首次采用BT融资模式并成功的运用。掌握BT模式的适应条件、范围和流程,认真学习国家对BT投融资模式的规范性文件和出台的方针政策,以充分发挥出BT模式在长春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李刚,张永强,苏加峰.B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6(1):21~24

第12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投资风险逐渐增加,投资风险也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将分析金融投资风险,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更好的促进金融投资健康运行。

关键词:

金融投资;风险分析;控制在金融市场中,风险是非常重要且无处不在的一个因素,尤其是投资风险其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行效益,如何更好的控制投资风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新形势,积极探究金融投资风险分析及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金融投资的种类

(一)基金投资

基金投资是现阶段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小额资金聚集到专家手中,然后就结合市场情况合理投资。这种投资方式由多方面的投资人员共同组成,具有较高的安全级别,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投资风险。例如,企业集中了大量资金但尚未配备专业投资人员,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部分企业认为基金投资属于资产储备的过程中,故而,在购买过程中只关注收益高的基金不注重基金类型,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高投资风险。

(二)证券投资

不管何种方式的投资均会存在一定风险,若在证券投资过程中,企业出现盲目投资或决策失误,也会导致回报率过低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安全性。证券价格波动会导致一系列连串反应,若只看到证券价格上涨,而未深入研究价格上涨的原因便大量投入资金,这种盲目的投资行为,极有可能带来巨大投资风险。

(三)衍生金融资产

衍生金融资产是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方式的风险要比传统基金投资风险、证券风险要高,其收益也相当高。衍生金融资产运行必须控制企业大部分现金流,这种投资方式会严重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转。若企业选择衍生金融资产这种金融方式,就不可避免的导致资产价值波动,同时,也会增加财务管理难度。例如,期权证券投资,若操作失误,轻者会降低企业受益,重者会导致资金亏损;若操作正确,则会为企业带来丰厚收益。

二、金融投资风险的种类

(一)市场风险

金融投资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而且产业链长、关联性强,其不可避免的受到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影响,随着市场、利率等变化,金融投资存在多种不可预知风险。

(二)信用风险

目前来说,我国尚缺乏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在客户信用评估时,只能通过借款人收入、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身份证件等资料进行简单审核。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大有人在,资料不真实且资料不全,很容易引发信用风险。

(三)操作风险

随着金融投资的迅猛发展,其对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现有人员无法满足平台日益发展的需求。部分金融投资项目缺乏专业团队,风险防护意识差,相关人员对借款方资料审核主观性、随意性大,这不可避免的导致操作呈现以及不良贷款。

三、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

风险评估属于金融投资风险控制中的关键组成环节,金融风险评估的结果也是企业进行投资的客观指标。风险评估直接决定着企业金融投资的整体指标与效益,客观、合理的风险投资评估,能有效控制不合理的投资金属,全面降低企业投资过程中的各种运行风险。从本质上来说,金融投资风险属于一个持续、动态的变化过程,故而,对其的风险评估也应进行动态监测。只有客观、准确的评估各项金融风险,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应建立健全规范、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尤其是企业领导阶层必须充分认识风险预警管理的重要性,善于利用多种财务指标进行风险预测评估,全面提升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预警准确性。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强化投资风险评估力度,综合考虑评估结果科学配置金融投资中的风险与利益,从而使得金融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更好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积极出善的预控对策,争取将风险降到最低。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单纯的依靠风险评估进行金融投资并不可行,还需要深入分析金融产生的属性,结合风险收益分析进行资产配置,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四、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运行体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领导阶层必须树立风险意识,积极构建完善、合理的投资风险运行体系。例如,可通过成立风险管理部门的方式,统一管理并针对性处理企业面临风险,加强企业金融风险控制。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经营管理运行体系,全面、客观分析自身运行情况以及承担的金融运行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健全投资决策管理体系,强化对投资主体的控制,并健全投资风险运行体系,积极出台各项应急预案,并结合金融风险情况针对性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应站在自身运行发展实际上,设立风险预警指标,从而能及时、准确的预测企业发展中的投资风险,进而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尽可能减低金融投资风险。新形势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全面提升信息化覆盖范围,积极建设风险预警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金融风险的控制。在进行企业投资以及风险控制过程中,还应全面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力、发展潜力等指标,从而使得企业金融风险处在可控范围内。

(二)严格现金流管理

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从而更好的预防金融投资风险。笔者建议,可从如下方面入手:①盘活固定资产,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有效实现资产流通、变现。②尽可能降低预付款、回收货款以及存货等资金运用,还可通过发放证券、增加贷款等方式全面提升变现率。③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健全销售人员责任制以及信用政策,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加强净现金流的管理力度,全面提升企业利润点,合理选择投资模式,更好的进行投资风险管理。善于通过财务分析与管理,预测企业资金的运行情况,强化应收账款监管力度,有效保障各项资金及时到位,进而预防企业出现资金风险。

(三)加强投资队伍建设

加强投资队伍建设,是全面提升金融投资风险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必须加强现有投资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力度,通过多层次、多门类的知识体系培训,开展多渠道、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方式,全面提升投资人员的知识体系,致力于建设一支专业技术强、综合素养过硬的复合型投资管理队伍。与此同时,注重新鲜血液的引进工作,结合金融投资发展需求,做好金融毕业生的引进工作,为现有投资管理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优化投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全面提升队伍专业素养。其次,我们必须尊重员工个体性差异,针对员工能力、性格等特征合理安排岗位。例如,可将企业员工进一步细化为管理型、技能型、普通型等岗位,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按照能岗匹配原则,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全面控制金融风险。

(四)合理制定风险防范对策

不同的金融投资会带来不同等运行风险,其解决对策也不尽相同,故而,企业应结合具体发展情况,合理制定风险防范对策。①风险保留。通过这种方式只需要花较少的资金,剩下的由投资主体进行支付。②风险转移。通过风险转移的方式,尽可能降低企业损失。③风险消除。通过预测研究技术,从而实现预期收益,这种操作方式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④损失控制。一旦出现金融风险问题,就需要及时提出解决应对策略,及时止损,尽可能降低风险损失数额,在具体投资之前做好各种控制方案。金融投资会面临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企业必须针对风险类型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在选择金融产品时形成完善的投资组合,并充分考虑市场、汇率等方面的变动,才能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金融投资风险的种类与原因为切入点,从风险管理运行体系、风险评估、现金流管理、投资队伍建设、合理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等角度,详细论述了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全面提升金融投资风险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孔飞.试论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J].科技资讯,2015(01).

[2]胡俊南,何宜庆.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关系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01).

[3]隆雁翔.“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金融投资发展的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5(20).

[4]梁芹,陆静.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汇率风险传染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3(02).

[5]尹钊,谭畅.金融投资风险货币量化预测的模型与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