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复数的概念

小学复数的概念

时间:2023-06-11 09:33: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复数的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复数的概念

第1篇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重,他们总是觉得理论化的语法知识枯燥乏味,上课专注度不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采用大量直观、形象、富有交际性的语言活动,对语法项目的关键之处略加点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已获得的感性知识,归纳,概况其特点,有效地帮助交际任务。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将语法知识有效地融入教学环节呢?

一、语法教学情景化

以上海版牛津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M3U1为例:本单元学习数字,需要学生知道在复数物品后面加“s”。针对一年级学生喜欢直观、丰富、游戏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整合M1U2借物品的场景引出物品复数该如何表达。【教学片断】表达物品的复数形式教师引出一个情景:Eddie第一天上学,同桌向他借铅笔,于是,他打开笔盒……T:How many pencils in the pencil case?Sn:One,Two,Three…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单复数的表达:T:Onepencil.Twopencils.Threepencils.Ss:repeat.教师重复朗读并让学生重复,让学生体会到单数物品和复数物品的语音差别在哪里。之后,教师出示课件,课件中出现其他文具用品,也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其复数形式。这样,大部分学生能够体会到在读音上复数形式结尾有/s/的音。最后,教师让学生找找复数形式的规律。学生们会说,在单词的后面有一个字母s。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创设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学生通过模仿训练、对话感知等一系列活动懂得了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名词的结尾加上”s”,初步了解和感知了复数名词的基本构成规则。

二、利用板书归纳语法

以二年级第一学期M2U3 My hair is short为例,此内容要求描述巨人的外表。这里的语法难点是be动词的搭配。若教师告诉学生be动词的选择要根据主语名词的单复数性质决定,学生未必理解此抽象概念。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归类的方法,把单数名词和复数名词分别列出,让学生一目了然,通过不断模仿练习找出语法规律。教师的板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讲到一个单词,黑板上就出现这个单词。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反复操练关键句型。教师按照先介绍头部再介绍脸部器官的顺序在黑板上罗列出三列单词:第一、第二列和第三列分开,让学生一目了然。前两列be动词选用is,第三列be动词选用are。这样的板书清晰明了,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归纳语法点。课上教师并没有对语法理论进行讲解,而是将语法知识融入整个语境当中,帮助学生自然习得语法知识。

三、利用图表法体现直观性

英语中的频度副词sometimes,always,usually,often,seldom,never比较抽象。学生刚接触时无法区分。此时,教师会利用一张简单的图表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些副词的细微不同,图表的直观性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以下是教师统计学生游泳的次数,让学生观察表格,理解频度副词。四、语法教学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英语课堂的核心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通过有计划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语法知识。游戏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枯燥的语法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在教授动词ing形式时,教师可以在一个里面放有各种动作图画的MagicBox,让学生从盒子里抽出图片,然后表演动作,其他学生猜测。

在这样的游戏当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法的结构和功能,学会了用所学内容表达意义,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在教低年级学生人称代词后,教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第三人称单数的谓语动词变化问题。教师在巩固之前所学知识时会把第一、第二人称谓语动词和第三人称单数的谓语动词变化放在一起进行练习。教师直接指出第三人称单数要在动词后加s,会使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这里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对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练习要单独进行。如采用表格图片的方式进行练习。表格有三列,左边分别是男孩(He),女孩(She)和各种动物的头像。中间列可以画上三个动作如吃、玩、喜欢。右边再画上和动作相对应的玩具,事物和动物。这样不断反复强化同类人称单数动词变化的练习会从正面给学生施加影响,而非比较性的迷惑性干扰。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语法教学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英语教师要使枯燥的语法教学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寓语法教学于语言运用教学之中。教师灵活而有趣的教,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此外,教学还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需要来展开,让语法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作者:任如婧 单位: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第2篇

关键词:母语, 负迁移,正迁移,小学英语教学启示

一、母语迁移理论

母语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许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即: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干扰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外语的消极影响。

二、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由于英语是有标记的语言,而汉语是无标记语言,母语迁移影响着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篇等各个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1.词汇层面的负迁移

一般来说,词汇层面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词汇冗余

小学生由于英语词汇量有限,对英语词汇的外延的理解不够确切,在实际表达中出现累赘(Redundancy)现象非常常见,在遣词造句时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

①.My name is called Rose (应为:My name is Rose.)

②. He was come from Guangzhou (应为:He came form Guangzhou, 或He was from Guangzhou.)

(2)词语搭配不当

中式英语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有些小学生未完全掌握英语中的一些词组有固定的搭配,而仅仅根据中文自作主张地安排搭配,例如以下句子:

①.Welcome to visit Foshan! (应为:Welcome to Foshan! )

②. My sister is a doctor. He works in a big hospital.(应为:My sister is a doctor. She works in a big hospital.)

(3)词语误用

英语中的一些词有相近的汉语意思,但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或是必须与不同的词搭配,如果根据中文释义运用英语词语,往往是张冠李戴。

①.对不起,我把书忘在家了。

『误Sorry,I forget my book at home. (应为:Sorry,I left my wallet at home. )

②.再给我一个苹果吧!

『误Please give me an apple again! (应为:Please give me one more apple! )

2.句法层面的负迁移

(1)语序上的负迁移

汉语语法中没有时态之分,汉语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主要通过词汇手段,如使用“了”、“着”、“过”等词语表示事情或动作的时间。而且中文语法中改变时间状语便能表示不同的时态,但是英语中时态不同不仅时间状语变了,连动词的形式也会发生变化。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常常在时态方面出现错误。具体例子如下:

我今天买了一台电脑。

I buy a computer today.

我昨天买了一台电脑。

I bought a computer yesterday.

我明天要买一台电脑。

I am going to buy / will buy a computer tomorrow.

在这三组句子中,许多学生常将句子表达为“I buy a computer yesterday.”或者是“I buy a computer tomorrow.”直接将最易混淆、最难接受又不存在中文中的动词变化忽略不计,结果便造成了错误的表达。

(2)习惯表达上的负迁移

汉语中有些固定的连词搭配,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即使……也……,等等,都是学习者非常熟悉并经常使用的连词搭配,但在英语的句法结构里并没有这种固定搭配,当学习者借用了汉语的句法规则时,就会出现表达上的习惯性错误,如:

Although he is rich,but he is not happy. (应为:Although he is rich,he is not happy. )

三、母语迁移在小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运用

正如上文关于母语迁移现象所示,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去分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系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正迁移的效力,促进外语学习。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语法教学的几大方法。

1、潜移默化中掌握语言规则

如在教“不同人称主语与be动词的搭配”时,教师可在语言示范的基础上,创设多种介绍I、you、he、she有关情况的活动情景。学生在反复的操练中“习惯成自然”,见到“I”马上反应出“am”,说到“you”立刻跟出“are”,这比教师严肃告诉学生“这就是be动词与不同人称主语的搭配规则”盛事得多。再如在教学“名词复数”时,教师可紧紧抓住小学生爱数数、爱做肢体语言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一连串的情景让孩子参与其中。教“bananas”时,要到“香蕉树”上“摘香蕉”。鲜艳的色彩、采摘果实的诱惑,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和心理刺激,初步感知了名词复数的表达形式;教“cars”时,让学生来到“马路上”数汽车,再数公共汽车走下的乘客,动态的画面和强烈的好奇心再次激起孩子们跃跃欲试的迫切心情。在这里,名词复数被教师具象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事物:apples、cars、boys、girls……孩子们在兴趣盎然地数和说的过程中,初步建立并巩固了名词复数的表现形式和它与数量之间的联系。

2、情景展示,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语法规则

例如Be动词的过去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两幅内容相同而色彩不同的图片,将物品现在摆放位置与15分钟前的位置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了现在时与过去时态的概念,并通过操练,积累了be动词时态变化的经验。这种源自生活的真实情境使原本抽象的语法含义变得简单明了,丰富的图片内容将语法概念情境化,让大量枯燥的机械操练变成了自然有趣的实践运用。

3、直观对比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不上成年人,太多的理论解释反而会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在语法教和学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尽量建立词与图联系,培养良好的记忆习惯。

如:英语句型中的 there be 句型与汉语相对应的句式是“在某地有某物”。而这种差异会在学习中引起负迁移的发生,出现The desk has a bag的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坛上放置一个书包,同时让另一位同学抱着他的书包,让学生分别就这情景造句。通过对表达方式的对比使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句法中表达方式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给以学生正确的输入,学生所获得的控制性信息处理。再经过适当的操练,控制性信息处理会转化到自动处理阶段,这时,学生已掌握了所学的英语句式,从而说出正确的英语句子。

四、结语

Stern 说,让我们从早已熟知的关于L1(第一语言)的知识出发,从不可避免的迁移和干扰现象出发,把这些迁移和干扰的存在看作是外语学习的一种前提。我们因为首先承认了迁移/干扰作用,所以要有意识地在L1和L2之间移动,比较两种语言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异同,逐渐而又有意识地完成L1向L2系统地转换,帮助学习者建立新的L2语言体系。(Stern,1992:P284)教师的功用,就是在母语的影响,或母语的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避免其负面影响,利用其正面影响,充当语言鸿沟的摆渡人。

参考文献:

[1] Kellerman , E. Towards a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transfer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 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 2(1997):58-145.

[2] Stern,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0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 李亦菲,朱新明,对三种认知迁移理论的述评[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

[4] 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 .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5] 李继文,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J]. 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26卷,P113-P116.

[6] 苏留华. 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第3篇

一、还原数学概念本质

在小学教学中应该注意还原数学概念的本质,通过还原其发展的历程,来凸显数学文化特征。比如无理数的理解花了几千年,300年时间数学家搞清楚了复数,对负数的探索超过一千年。所以这样的数学文化特征被还原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现数学学科的严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加法、减法四则运算包括很多的运算口诀、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这些都是数量关系上计算关系的总结。只有在理解数学法则的推算,并能够在实践中举一反三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才能做到有条理的思考,在解决问题中体现数学的严谨。

三、绽放数学思想方法的深邃美

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指人在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过程中总结的一种数学思维抽象概括,并能够将这种数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的解决问题当中。主要的数学思想体现在对数学问题的归纳、对比、分析,通过这些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努力将数学文化渗透到课堂学习中去,学生也应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运用、英语教学、比较法

英语教学中能运用比较法的地方很多,很难细说,现仅略举比较法在字母、语言、词汇、语法教学中运用实例,简要说明如下:

一、字母教学:

教师在教字母名称的读音时,可有意识地把形体相近的字母G—C、O—Q、E—F、P—R、M—N、e—c、i—j、m—n、g—q、v—r等成对地进行比较,讲述它们相互间在音形上的区别,再给以一些辨音辨形的练习。经过比较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掌握好字母。

二、语音

为了要求学生把每一个音都发得准确清晰、教师可引导学生作多种形式的比较。如:对单元音[i:]—[i]、[u]—[u:]等进行长短比较;对双元音[ei]—[ai]、[u]—[au]等进行口形变化的比较;对读音相近而易于混淆的某些因素,如[e]—[ei]、[i]—[e]等进行口形比较和音响的区别;对清浊成对的辅音音素进行声带振动与不振动的比较。经验证明,通过比较教学能帮助学生弄清疑点,提高学生误别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三、词汇

为帮助学生确切地掌握单词教师可把单词按性质、用途等归纳比较,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易巩固记忆。

1、同义词。英语中有些词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如表示“多”就有:alotof,agreat(large、good)numberof,agreat(good)many等。它们各有特色,用法也不尽相迥,归纳起来记,就比较深刻。

2、反义词。背单词时,背到正的想到反的,就会把一些单词记起来。如ask问——answeer答,begin开始——end结束。

3、近义词:cap(名词)帽子——cup(名词)杯子,brother(名词)兄弟——bother(动词)打扰。

4、同音异义词:如:dear(形容词)亲爱的——deer(名词)鹿,sell(动词)卖——cell(名词)细胞。

5、不同词义的词:如(1)Iwanttobeadoctor.我要做一名医生。(2)Heisdoinghislessons.他正在做功课。(3)Mymothermademeanewbagyesterday.昨天我妈妈给我做了一个新书包。三个句子中的“做”应分别理解为“当”、“做”、“缝制”。

在词汇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方法,可扩大词汇量,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深受学生欢迎。四、语法

语法教学中比较法同样可普遍运用,例如:

1、为强调句子中名词的单复数与主谓语的一致关系,教师可组列类似下面一些句子进行比较:

(1)Thisisabook.

(2)Thesearebooks.

(1)Thereisamaponthewall.

(2)Therearetwomapsonthewall.

通过这些比较,学生能在熟悉名词组单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从单数名词变为复数名词时词尾加—s的各种情况,以及在语言实践中如何正确使用。

2、述动名词与现在分词的用法时,教师通过一些实际例子的归纳比较,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1)Jimiscleaningtheroom.(现在分词、与助动词be构成进行时态的复合谓语)。

(2)Hisworkiscleaningtheroom.(动名词短语作表语)。

实践结果表明,比较法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开发散思维,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书目:

第5篇

摘要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至关重要。文章就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景,为学生创设自然、有效的会话氛围,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关键字“生活化”情景;内容;形式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更好的实施英语课程,我们一直寻求着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情景,让英语教学“活”起来。而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把课堂设置成一定的生活场合,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来达到学习语言、运用语的目的。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出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活化教学情景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所

教室是教与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利用实物、图片、教学用具及多媒体手段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教室布置成各种富有情趣的交际场所,以此来创设学习英语的真实环境。

1.实物情景

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适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如”地说英语。例如在学习水果名称和有关句型时,课前我收集了大量画有各类水果的超市广告、水果图片并准备了一些水果实物。课上,一方面让学生看图片学习pineapple watermelon等水果名称,另一方面边出示苹果、香蕉等实物,边领悟单词,并引入句型Do you like…? what about…? 的学习,学生热烈参与其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画面情景

有些人物、场景等是无法用实物展示的,这可以借助图片、卡片、简笔画、自制教具等进行教学。如在解释sports meeting这一词时,我画了一些人在跑步、跳高、扔球的动作,学习了run jump等词,同时在旁边画上许多人正在喊“加油”的动作。这时,老师再点出sports meeting,既简单易懂,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形象感知和直接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3.多媒体情景

多媒体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设计对话情景,可以改变课堂狭窄的空间,带领学生进入生活,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在教学方位介词on, under, in front of, behind, in 时,设计了动画片Tom与Jerry的画面,Jerry在房间里到处躲,学生帮助Tom找Jerry,在帮忙指挥Tom的过程中,很好的练习了方位介词,也调动了学生自主说的欲望。学生在这种富有现实意义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参与、实践、体验所学语言知识,避免学生使用母语作为思维中介,既培养了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整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英语教学要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要尽量真实,特别是在任务型教学中,如果任务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以及智力发展水平,那么完成任务就会成为一件“苦差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话题创设如打电话、过生日、购物、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型活动,开展交互式,合作式学习。如在教学PEP English Book 4 “Merry Christmas”这一课时,我刻意安排在圣诞节那天进行教学,精心布置好教室,并戴上圣诞老人的帽子,跟大家问好“Merry Christmas”,然后让学生学唱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并在歌声中互赠礼物相互问好,最后让学生再来模拟表演这部分的内容。在这种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完美结合情景中,学生运用语言交流就水到渠成,而不是简单地背英语句子,同时这种生活化的情景又能调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灵活地运用语言。

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

1.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的游戏

如在让学生体会单复数概念时,我引入学生非常熟悉的“非常6+1”游戏,我说单数形式,让学生说复数形式。如T:a horseS: some horsesT: some sheepS: a sheep,看谁在半分钟内说对的单词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单复数概念。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

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绝对优秀的模仿者。在教授物主代词和有关句型时,课堂上,我让每个学生拿出一件自己的物品,把它们混在一起,并成立一个失物招领处,然后让学生认领自己的物品。学生们争先恐后进行表演,使得原本比较枯燥的内容变成了学生们乐于表演的小剧本,寓教于乐。

3.用故事创设生活情境

第6篇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部分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边缘人物。思考后发现:这与教材容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偏少以及我校生源不理想有关。

学习了“What are these/those? They’re pears.”后,学生只会用水果类词语替换练习,不会想到用文具类、动物类或服装类词语来丰富语言,更想不到给对话加上开头结尾,只是干巴巴的两句对话,时间一长,课堂越来越平淡、乏味、缺乏生机,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思考!琢磨!研究!“思维”一词闪出脑海!不能错怪学生,那是因为教师思维的局限性,教师活则学生活。

界定:延展涵义

英语教学延展就是指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拓展。怎样才能有效延展,做到课堂教学的面广量大,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口语交际能力找到突破口。

一、教学词汇强化的延展

“头脑风暴法”最能激活学生思维,能迅速使学生思维高速运转,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提取词块,活学活用

平时词汇教学中应重视相似词汇的比较,积极指导学生梳理并记忆含有相似部分的词块。如包含相似部分的词块:ake-take-make-lake-wake;purse-nurse;like-bike;

other-mother; bear-pear;each-teach-peach;map-cap-tap等;音形易混淆单词:water-what-wash-want-watch;习惯搭配be good at/do well in running等;类句型 I’d like to watch Aladdin等。通过对词块、短语和句子的反复认读,辨析和归纳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

2.语场记忆,牢记词汇

词汇教学中,将词放在相应的语义场引导学生理解消化,例如3B Unit10 Do you play...?中都是表示动作类单词,但分为“球和乐器”两类,学生通过比较,一眼就能看出球类前不能加the,而乐器中间要加the,同时学生还能延展到其他球类和乐器play volleyball。在两个语义场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教材规定的单词,还促进创新,大大提高了单词记忆的稳定性。

二、教学对话丰实的延展

教材中CD板块大都只有一个话题,没有对话的起因和结束时的表达,不符合人们生活中的交谈习惯。

1.增加头尾,完整对话

如4A Unit1 May I have...?单元C板块句型为May I have...? Yes. / Sure.Here you are.此处,如果唯“书本是教”,这一对话内容就显得极其单薄。教学中可以设计对话起因把对话引入主题,添上结束语,贴近我们生活的真实表达。如添加之后,学生会有如下对话:Excuse me.May I have a rubber? Sorry, I don’t have one. She has two rubbers. Excuse me. May I have a rubber? Sure.Here you are.久而久之,学生会把一些常用交际语自然地脱口而出。

2.移植应用,激活思维

要化单调的句型教学为丰富多彩的语言体验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学语言的同时学会与以往知识有机结合,为本来单调的对话注入新鲜血液。如4A Unit9 What’s the matter?CD板块句型与Unit6内容整合后,形成了如下对话What’s the matter? I’m cold. Don’t worry. Here’s a coat for you. Please try it on. OK. I’m not cold now. Thank you.此处将本来很少使用的句子“Please try it on”在合理的情景中恰到好处地移植。

三、教学难点突破的延展

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文本的理解存在差距时,为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应不遗余力,为突破难点而延展。

1.名词单复数的延展

小学阶段,名词的“数”概念是最重要的难点之一 ,不管是口头对话,还是笔头练习中,经常漏掉“s”。直接给学生解释概念收效甚微,然而教材中涉及复数的单元很多,如3A Unit3 This is my... B部分中水果类复数。为了让学生理解名词复数,可结合名词的单数教学。

(1)直接加“s”的单词。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个或多个木偶)教师问:a puppet or puppets/a puzzle or puzzles/a balloon or balloons...让学生快速反应,多重复几次,区分单复数形式意义,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

(2)以sh,ch,s,x结尾加“es”的单词。4B Unit4 Buying fruit单元学生初次接触peaches时,会以为桃子单词是“peache”,尤其是教师不提醒学生时,学生更理所当然这样认为。还有waitress后加es学生觉得比较奇怪,nurses也会错误地认为是加es,当遇到此种情况时就要将单复数结合教学。

2.人称代词的操练延展

三、四年级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人称代词的区分是一大难点,尤其是对第三人称he 与she以及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is、her、your、my的灵活运用,那么如何区分它们呢?

(1)单词延展至词组操练,区别his,her,your,my。教师手持一本书,请一学生配合,先示范说my book,再指着学生的书说your book,指另一学生的书说his/her book。最后,编成顺口溜“我的my,你的your,他的his,她的her”示范后,全班同学一起拿着书反复练习。

(2)单词延展至句子操练,区别he,she。全班总动员: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指着不同的学生,全班学生根据教师所指,一起喊:“He is a boy. / She is a girl.”随着教师所指的学生不断变化,节奏也慢慢加快。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同时能够区别he/she的不同用法。

四、文化背景丰厚的延展

1.抓住细节,了解文化差异

6B Unit1 Who is younger?中,Jack说My mum says Jimmy is also her child.此处就可介绍西方国家人们把dog 看成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把dog当做家庭的一员。又如6A Unit7 At Christmas中Jim and his family opened their presents under the Christmas trees.此处给学生说明西方国家人们在收到礼物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这些都是课文中的一些细节所蕴含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介绍背景,学习文化知识

第7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 语法教学 游戏活动

英语交际是离不开语法的。当根本不给学生讲语法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错误频繁,语言表达支离破碎,甚至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表达欲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可见,在小学阶段适当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小学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呢?

一、创设情境,感悟语法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天性喜欢好玩的东西,单调的语法的练习一般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而语法知识则是抽象的、枯燥的,这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摒弃直接的、机械的练习,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在有意义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练习和运用所学语法,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教学名词单复数变化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帮助三年级学生理解名词的单数和复数的区别:Tom(请一名学生扮演Tom)刚刚成为一年级新生,他非常开心地在收拾自己的文具和书籍。我们和他一起数,好吗?

Teacher(Puipls): Look, one book, two books, three books, four books, ……(一边数一边把书举起来,同时强调book加了s后的发音)

Teacher: Now let’s count the pencils. One pencil, two pencils, three pencils, ……(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参与数数,提示他们留意老师什么时候在单词后加了s的发音)

Teacher: Now let’s count the pens.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往下数One pen, two pens, three pens, four pens,....(老师观察学生有没有在单词后加上s的发音,及时表扬或及时纠正)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数文具或书籍的时候,什么情况下要在单词后加上s的发音(在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文具或书籍的时候),为什么要在单词后加上s的发音呢?在这样直观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在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下,我们就可以把名词单复数变化的概念渗透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初步的感知。

二、语言交际活动,模仿语法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倡导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语言交际是学生习得语法知识的有效途径。

[教学片段]

T: I went to Huangshan last summer vacation. And I took some pictures there. Where did you go last summer holiday? What did you do there?

S1: I went to Sanya . And I took some pictures there,too.

T: Good. Sanya is in Hainan. I know. Next.

S2: I went to Longmen. And I had a picnic there.

S3: I went to Taishan last summer holiday. And I ...

T: And you watched the sky there?

S3: Yes.

S3 and S4 talk about their summer holiday.

这里,老师首先呈现了以一般过去时为句子结构的自述语“I went to Huangshan last summer vacation. And I took some pictures there.”作为示范,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尽管第一个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几乎是机械模仿了老师的示范句,但是,接下来的学生的回答不仅仅模仿了老师的句子结构,输出的还是来自各人真实生活的鲜活话语。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既避免了机械性句型操练的单调、乏味,又赋予其活跃的话语交际意义,因而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用一般过去时句子结构生成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表达习惯。

三、游戏活动,巩固语法

孩子天性喜欢好玩的东西,过于严肃机械的练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TPR(全身反应法)、念儿歌等“间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语法。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游戏来巩固be going to do something这个语法项目:

1.老师拿起粉笔,说:“I am going to draw something. But what? Can you guess?”

提示让学生使用句型“You are going to draw...”。

2.老师每次画一两笔,让学生继续猜:“You are going to draw...”,直到他们猜对为止。

四、归纳总结,明确规则

归纳法即教师向学生渐渐渗透具体的语言征象,然后让学生视察阐发并找出规律,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这样就能使语法知识更容易被明确和掌握。例如在教学动词-ing形式的构成规则时,我就采用归纳法进行教学。

操作过程:

1.让学生观察下列单词:

look-lookinggo-goingrain-raining clean-cleaning

come-coming ride-riding write-writing close-closing

sit-sittingget-getting put-puttingstop-stopping

2.引导学生找出动词-ing的构成规则,并小结如下:

1)大部分动词直接在单词后加-ing;

2)以不发音的e结尾的动词,先去掉e再加-ing;

3)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双写最后的辅音字母再加-ing,这类动词只占少数。

学生明确以上规则后,进行笔头练习。如:选择正确的动词形式填空;用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或阅读短文填空等。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法意识,并引导他们用这种语法意识指导语言交际。这种良好的语法意识将给学生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为他们在初中和高中的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第8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词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68—01

1.拼读规则法。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拼读规则,我在教学单词时反复讲解拼读规则,使之“固化”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我教学“face”一词时,告诉学生字母“a”在开音节中的发音,学生就能根据这个发音规则很快读出并记忆该词。学生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能根据开音节单词的特点读出并记忆单词,收到较好效果。

2.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就是利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玩具、幻灯片、简笔画以及手势、动作、表情等教学单词。直观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概念词如“fruits, food, furniture” 等就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在教学 “pear”一词时,我一边拿出一个梨一边读这个词,要求学生先听清楚正确读音再跟读单词,然后独立地读出该词。学生能独自正确读出单词后,我拿出两个梨并读出复数形式“pears”,学生跟读复数形式。然后交替拿一个和两个梨要求学生独立地读单词。当学生能独立读出单、复数时,我拿一个梨,说“ What is this ? It is a pear.”然后拿出两个梨说“What are these? They are pears.”接着以上句子进行师生问答和学生相互问答。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会了“pear”一词的单、复数的同时,还知道怎样在句子中运用这个词。另外,笔者在教一些动词时,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进行手势、动作和表情表演,边做边说,既练习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解释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单词的特点采用同义词、反义词、短语等进行解释。这样通过解释法进行词汇教学可以有效地复习、巩固已学词汇,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以及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构词教学法。构词教学法就是通过具体单词讲解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帮助学生记忆新词。

5.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单词的意义需要,创设学生日常熟悉的情景进行词汇教学。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单词,可以准确理解词义、用法和搭配等。比如在教学单词“stick”时,笔者课前准备了胶水、一张纸和一根木棒。教学过程中我一边把纸涂上胶水贴在黑板上,一边说:“I can stick this piece of paper on the blackboard”。然后拿出木棒说:“This stick is mine ”。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一句话里“stick”的 意思是“粘贴”,而第二句话里的“stick” 意思是“木棒”。通过这种创设语言环境的方法教学单词,学生对单词意义的理解更为准确、全面,对单词的印象更为深刻、具体。

6.归类教学法。在教学新词的过程中,笔者把新词纳入到学过的、相关的旧词系统中,形成更大的单词系统。如在教学“grandson”一词时,就有意识地请学生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表示亲属关系的词,学生很快列举了“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uncle, aunt,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grandpa, grandma”等词。看到学生们很有成就感的样子,笔者又趁机补充了“granny,grandchild,granddaughter” 这三个相关的词,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表示亲属关系的单词系统。这样,学生通过对所学的单词进行复习整理,在词汇的系统中分类记忆单词,条理明晰,记忆深刻。

7.游戏教学法。根据具体单词的特点,采用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也很有效。比如用“Sandwich”的故事教学单词“sandwich”;用“Polly says”的游戏教学关于身体部位的词;用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教学单词 “indeed”;用歌曲“Happy Birthday ”教学单词“birthday”等。这些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总而言之,英语词汇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单词本身特点和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9篇

关键词:简笔画

英语教学曾经有人做实验发现:儿童从视觉获得的信息3小时后只能80%,从听觉获得的信息3小时后只能记住60%,3天后只能记住40%;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3小时后就能记住90%,3天后也能记住75%。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倘若单单靠老师的领读和录音磁带的帮助,是很不够的。学生往往只是当时能强记下来,课后不久便会遗忘。而简笔画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现在很多老师尤为重视和普遍使用多媒体课件来作为教学手段。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时间久,在精力和时间上投资大,一旦完成,有新的创意就很难在课堂体现而做修改。而在教学中如能配合简笔画,则效果便会大相径庭。简笔画是指简练、概括的线条勾画出物象形态与特征的图画。它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形象化手段,省时、省力、省料。寥寥数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或概念。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予简笔画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这种在讲课过程中随手画下来的图画,比起现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图画来,都有很大的优点。” 笔者认为:简笔画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种不可取代的积极手段,运用时边讲边画,虚实并举,视听结合,生动具体,概念清楚,还有可以随时修改的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优化简笔画,是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畅游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一、英语课堂简笔画的设计,有一蹴而就的速度。

首先,英语课堂简笔画一挥而就,快而有实效。英语课堂简笔画设计美感、简洁,情景实在、有意义。英语课毕竟不是美术课,简笔画就是要体现它本质的简而快,配有画面的言词言简意赅。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专注于绘画,切勿一意孤行,仅一得之功,完全忘了简笔画的真正作用。如:在教学3A Unit4中有这样四个教学重点:get up\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在三(1)教学时,我把体态语溶入朗读的同时,随即在板书的旁边简笔画出了相应的动作,并展开教学。画面清晰,布局得体、彩色粉笔运用适度,可使学生产生一种羡慕的情感,从而激起模仿、学习的欲望。

get up

g 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简简单单的画面好记易懂,鲜明醒目,老师在勾画的过程中,就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很快的看图做动作记忆词组,从而使他们更快的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

二、英语课堂简笔画的设计,有双边互动的作用

英语课堂简笔画的设计,尤其是单词和词汇教学,简笔画让板书具有双重的语言意义,图文就起到了双边互动的作用。阅读单词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简笔画的简单形象了解单词的语言意义;在反馈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简笔画,通过形象与词汇发生关系,记忆单词和词汇。如在教学译林版第三册第7单元的第20课,重在单词的单复数教学,物品的单数教学:bus、box、dress、watch可以边讲边勾画,图文结合,让学生看到简笔画可以思维英文意思;在反馈巩固时,可以把单词擦掉,让学生看着简笔画来说出英文单词。但是复数教学,就不适合边画边教学了,boxes、boxes、dresses、watches的简笔画会浪费一定的时间,教学时为了避免枯燥的疲惫和乏味,那么在教学这课的课前,可让学生预先在黑板上画好,我把粉笔让给学生,他们画得也更棒。当学生看着自己画的画时,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我画的、这是他画的……”在课堂上,可以看到学生充满信心与兴趣的脸庞。在绘画中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在教学中强化了知识记忆。

三、英语课堂简笔画的设计,有情景交融的功能。

现在很多老师都采取情景教学法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有创设思维情景、创设问题情景等等来创设英语教学的情景。简笔画的随手画来而创设情景,随机展现了一个完整的语言情景过程。从局部来看,每个单词或词组都有相应的简笔画来展现它的语言意义;从整个画面来说,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了解到整个短文内容。英语课堂简笔画的设计,情景交融,具有启发性和生发性,从简单的画面上“生发开去”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启发学生从喜闻乐见的画面上受到教益,获到知识。还说教学3A Unit4的A部分中,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我还是充分运用了情景式简笔画的这一功能创设情景,边画边展开教学。简笔画还具有随时更改的特点,运用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的能力,还可以能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情景教学时,就很适用。这一课主要围绕David一天的生活引出对话展开的,简笔画就可以随情景的变化而作修改。并完成重点词句的教学。1、介绍David ,由father\mother引出并绘画Dad\Mum简笔画,完成Dad\Mum教学。2、This is David’s home,home简笔画并教学,为 go home铺垫。3、This is David’s bed,bed简笔画并教学,为 go to bed铺垫。4、Get up now,David。引出get up,简笔画并教学5、同样教学Go to school now,David。Go home now,David。Go to bed now ,David。

go to school

get up

go to bed

father mother

Dad

Mumgo home

四、英语课堂简笔画的设计,有举一反三的功效

英语是一种语言,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只要让学生多说多练,就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初步应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可利用简笔画开展象造句、问答等练习。简笔画举一反三这一功效的运用,能使学生的视野一次性看到modle,联想到其他内容,而后进行替换,可以达到一树百获的效果。例如教学4A Unit3 D部分时,主要是通过一张放有许多已学单词物品的组合图,来训练“Where’s my_________?

It’s___the___________.”的口语操练和书写能力。我同样运用了简笔画和板书,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对此对话的操练,图片不是画的(废时间),把挂图贴在黑板上方。下边是一目了然的板书和简笔画,关键起到的是示范的作用。

Where’s my______?

It’s ___ the _________.

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有不同的简笔画形式。简笔画的规格也要要有针对性和示范性,多多益善这个词在英语课堂简笔画上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能一挥而就地在黑板上展现既简明又生动的画面,这也是师生在艺术与心灵上传递情感的重要媒介。教师会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建立情感态度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当然,简笔画也不是每一课都适合,每一个环节都适用简笔画来创设情景的,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目的、要求,进行简笔画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随机应变作些调整、补充,以使画面能给学生带来兴趣、给课堂带来实效为关键。所以简笔画不能脱离教学目的,仅一得之功,要切实体现教学意图不能随意板画。简笔画在英语课堂上的灵活运用,具有时代气息的内容,图文并举展现的鲜活信息为英语教学训练——听、说、读、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境地。 (注:有几部分简笔画需手工完成。见打印搞)

参考文献1、《简笔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刘丽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气氛 数学兴趣 多媒体

数学对于中职生来说头疼,从初中接触的代数就没明白数学由小学的数字转化为符号语言,进而用符号来推理证明数学中的定义,定理,更为难上加难,为此作为教师转化“一言堂”,“满堂灌”的沉闷尴尬气氛,让生活中的问题走进课堂,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本人在这几个个面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

上课时教师面带笑容,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愉快的心情,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轻松的愉快的课堂气氛下,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放松,大脑才能更好的放开活跃起来,教师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例讲《圆》的过程:猜一样东西 ,妈妈做的一样食物是圆的,每个同学都爱吃,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这时学生开始在脑子中想到底是什么。马路上也的井盖是什么形状的?经过这样的提问就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 可以让学生拿出比来,看谁能画的圈最圆,最后学生发现用手画的圆不标准,然后引导学生数学中的圆的定义,有圆心,有半径两要素。以圆心为定点,以半径为定长围绕圆心一周,得出的轨迹就是圆。

二、利用数学文化史趣味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单靠一些空洞的说教很难让学生受到感悟,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点有关的故事不少,若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数学史的教育功能,则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在讲数列时可以引进数学角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1777―1855),著名的德国数学家。1777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的布伦兹维克。父亲是一个砌砖工人,没有什么文化。

还在少年时代,高斯就显示出了他的数学才能。据说,一天晚上,父亲在计算工薪账目,高斯在旁边指出了其中的错误,令父亲大吃一惊。10岁那年,有一次老师让学生将1,2,3,…连续相加,一直加到100,即1+2+3+…+100。高斯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急着相加,而是仔细观察、思考,结果发现:

1+100=101,2+99=101,3+98=101,…,50+51=101一共有50个101,于是立刻得到:

1+2+3+…+98+99+100=50×101=5050

老师看着小高斯的答卷,惊讶得说不出话。其他学生过了很长时间才交卷,而且没有一个是算对的。从此,小高斯“神童”的美名不胫而走。村里一位伯爵知道后,慷慨出钱资助高斯,将他送入附近的最好的学校进行培养。

中学毕业后,高斯进入了德国的哥廷根大学学习。刚进入大学时,还没立志专攻数学。后来听了数学教授卡斯特纳的讲课之后,决定研究数学。卡斯特纳本人并没有多少数学业绩,但他培养高斯的成功,足以说明一名好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哥廷根大学毕业后,高斯一直坚持研究数学。1807年成为该校的数学教授和天文台台长,并保留这个职位一直到他逝世。

高斯18岁时就发明了最小二乘法,19岁时发现了正17边形的尺规作图法,并给出可用尺规作出正多边形的条件,解决了这个欧几里得以来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这个发现,在他逝世后,哥廷根大学为他建立了一个底座为17边形棱柱的纪念像。

对代数学,高斯是严格证明代数基本定理的第一人。他的《算术研究》奠定了近代数论的基础,该书不仅在数论上是划时代之作,就是在数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之一。高斯还研究了复数,提出所有复数都可以用平面上的点来表示,所以后人将“复平面”称为高斯平面,高斯还利用平面向量与复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阐述了复数的几何加法与乘法,为向量代数学奠定了基础。1828年高斯出版《关于曲面的一般研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空间曲面的微分几何学。并提出了内蕴曲面理论。高斯的数学研究几乎遍及当时的所有数学领域,而且在不少方面的研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在数学历史上的影响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

高斯一生共有155篇论文。他治学严谨,把直观的概念作为入门的向导,然后试图在完整的逻辑体系上建立其数学的理论。他为人谨慎,他的许多数学思想与结果从不轻易发表,而且,他的论文很少详细写明思路。所以有的人说:“这个人,像狐狸似的,把沙土上留下的足迹,用尾巴全部扫掉。”

三、利用班级学生参与问题的引出证明

一个班级的风气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形成的,正如众人拾柴火焰高,要是一节课,老师为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趣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想到解决问题,进过这样的学生参与的过程,探索出了该课的推到过程,自己亲手做过的事情比死记在头脑中的定理定义要生科的多,让学生发现定义定理公式的记忆窍门。

例1:在不等式的传递性中可以这样设计。在班中找出三名学生,按身高排除顺序,从而得出不等式的传递性a>b,b>c,得到a>c。

例2:在角的推广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确定中,对于正负号的记忆,学生有些摸不到头绪,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找出简便易行的方法来记忆。角的终边推广到象限,象限又与坐标系相连,坐标又与x,y。象限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就与x,y 的所在象限有关。例如正弦的符号确定就与y的象限有关,sina=y/r(r>0)若角a在第一二象限则为正,三四象限为负。

例3:记忆两角和于差的正弦时,像sin(a+b)=sina*cosb+cosa*sinb可以形象的记忆为 “散扣扣散,符号一致”,只要抓住规律就可以轻松住。

四、利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来调动学生的新鲜感

第11篇

一、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其概念产生于20世纪后期,它作为一种图像式的思维工具而存在,主要通过中心词的辐射作用来完成对其它知识的学习。对于英语来说,以单词为基础,辅以大量的句子和段落,若不能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则会陷入到思维定势中去。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学习的模块细化,用新颖的方式来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另外,思维导图的运用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的基础阶段,主要目标是掌握学习方法,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学习内容,应该在科学的指导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开发,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毋庸置疑,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第一,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把握住教学重点,将细枝末叶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舍弃,通过从点到面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第二,从中心词出发,将所有的知识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搭建一个记忆框架,让学生能学会对知识的自我选择与整合。

(二)有利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当前,学生主体地位已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教师已不再实行填鸭式教学,更多地从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来组合教学内容。这一方法同样适合思维导图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为其营造接近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理解新的知识,建立自身的思维知识网。

(三)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和传统教学不同,思维导图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搭 建桥梁和督促的作用。一旦学生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方法,就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对知识进行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单一的知识网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可以从不同的学习模块来体现,包括单词的学习、语段的学习等。若能有效利用,会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一)思维导图在单词学习中的应用

不可否认,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单词的数量是巨大的,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但难以掌握,还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这时就需要通过四维导图来实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思维发散,如:可以将mother、father、brother这些有某一部分类似的单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达到记忆的目的。另外,在学习某个单词时,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反义词、近义词、单复数形式等来产生联想,建立学习的桥梁。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会话中的应用

英语会话是学习英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能最大限度的模拟真实的语境,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某一个中心词组发散思维,增加会话的丰富性。如:在通过会话进行自我介绍时,可引导学生罗列出会话大纲,从name、home等简单的点出发,联想到habit、dream等。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从有限的语段中找出关键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师可以抓住语段中的一个关键词,将这个关键词解释清楚,然后以此为发散中心,将语段中的内容一点带面串接起来,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图。

第12篇

一、让学生参与

培养小学生数学兴趣,就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诱发他们的参与欲望,这是学生参与学习数学过程的关键。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建构过程,即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知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自主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学到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日历或挂历(要求必须有1996年、2000年和2004年)。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而1996年、2000年和2004年是有意安排让学生区别平年与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既设疑又激思,又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初步建立知识结构,丰富了知识的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精神,同时也强化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1+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复数的概念时,通过介绍虚数单位“i”的来历,使学生了解复数的产生和数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靠近;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倾向。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有学生对数学实践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发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数学实践活动的情境,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实践操作在教学物体面积或体积公式时作用更大。如在讲授圆锥体的体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操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圆柱体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里,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倒三次正好把空圆柱倒满,这样学生很容易想到圆锥体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因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V=Sh,所以圆锥体的计算公式就是V=1/3Sh。总之,通过实践操作,既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增添了趣味性。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三、创设生动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让学生在玩中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