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33: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工作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 疗养院科研面临的困难
1.1 人才培养难 疗养学涉及预防、医疗、康复、保健等专业,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中医学等多种学科,而目前国内对疗养康复技术仍处于认识阶段,高校开办的疗养康复班少,疗养院医务人员外送进修、深造难。
1.2 科研深入难 一是服务对象大多为健康者,虽有固定的疗养期,但往往疗养期未满就已出院,资料收集、总结提高难,疗养院医务人员在业务上缺乏压力感和紧迫感,科研意识不强,骨干力量比较薄弱,难以创造高层次科研成果。二是设备不足,部分疗养院医疗设备虽已达数百万元,但先进的诊疗仪器,尤其是各种身体指数检测仪器、康复指标监测及评定等专科仪器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制约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1.3 财务保障难 疗养院大多建在风景区,周围居民少,自身医疗优势不明显,创收能力不强,现有经费仅能满足疗养员正常需要,疗养院在科研财力保障上有难度。
解决好这“三难”是加强疗养院科研工作,提高医扩人员科研工作积极性,发展疗养事业的关键所在。
2 疗养院解决科研工作难题的对策和措施
2.1 强化意识抓科研 一是强化科技兴院意识。只有走科技兴院的道路,才能有人才层次、技术水平和疗养、康复、预防、医疗、保健能力的提高,才能使疗养院积蓄强而持久的发展后劲。二是强化人员科技意识。长期以来,疗养院给人形成了吃好、住好、玩好、休息好的传统印象,疗养院的医务人员忙于服务性工作多,接触病种少且技术不配套,对科研工作有畏难情绪,科研意识比较淡薄。近年来,总后卫生部提出了“以疗养特色技术建设为龙头、以专科技术促发展”的目标,在科研工作的导向和政策上给予了把关和倾斜,激发了疗养院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强化开拓进取意识,广大医务人员要克服科研高不可攀、疗养院无所作为的思想,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开拓进取。
2、2 培养人才搞科研 疗养院的科研工作想走出困境,首先是抓好人才培养,造就一支与疗养技术建设相适应的科研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请临近的医院、医学院校及来院疗养的专家讲课,选送骨干到医学院校和有特色的康复机构进修学习和参加专业培训班(学成后为全院讲课,传授外面的信息和知识,达到一人学习、大家受益的目的),参加函授或脱产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技术冒尖、科研冒尖人才,在评选先进、调级晋职上给予优先,以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提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3 建立特色促科研 疗养事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各疗养院要根据本院任务要求、保障对象特点以及自身环境和条件,确定科研发展的重点。我院根据部队官兵所患疾病特点,确定了发展软伤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康复专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倾斜,以点带面,带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首先是结合实际抓科研。颈腰椎病是飞行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现有软伤疾病治疗专业人员30多名,我们经常深入基层部队进行巡诊治疗,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提高。其次是立足有限经费搞科研。引进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新项目,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及大医院不愿搞的项目,选择易出成果和经济效益高的科研项目,在无专项经费保证的情况下,从院对外有偿服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科研经费,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寻求合作强科 疗养院存在科研资金、人才、技术、设备不足的困扰,因此加强院内外合作,能够不断增强科研工作的力度。如我院与基层部队合作进行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医学院校合作进行基础医学研究,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了课题研究周期,提高了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弥补了疗养院科研工作中设备、科研及专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量化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25-02
1 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在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之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相适应。科研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办学层次和学术水平的重要表现。加强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的管理,走科研强校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寻找适合高职院校的科研量化与评价方法是有效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
2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科研量化与评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的量化管理。虽然目前各高校有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但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方法还不完善,科研量化与评价管理工作在评价手段、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的分析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对科研成果的评议存在许多主观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往往缺乏针对教师专业特点的指标,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反映教师综合素质[1]。这些问题会影响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管理的有效性和客观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3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方法
3.1确定科研工作的权重值W。在确定科研工作的权重值时,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确定优先资助的学科范围,结合同类院校量化指标的设置情况,最终确定科研工作的权重值。[2]具体计算办法是先由校外专家组对某项科研工作给出权重值:S1、S2、……Sn,然后再由校内专家组对某项科研工作给出权重值:T1、T2、……Tn,通过公式(1)计算该项科研工作的加权平均值W:
W=■ (1)
3.2确定科研工作的难度系数D(a,c)。通常情况下,科研项目级别越高,获批立项的难度就越大,学术期刊级别越高,在该期刊上的难度就越大。因此,在对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评价时,根据完成该项科研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其难度系数,再根据其难度系数来对各类科研工作进行量化折算。设在某种科研活动K(a)中,第一完成人F(b)的某类科研成果R(c)数量为N(a,b,c),那么该类科研成果的难度系数D(a,c)的量化模型如公式(2)所示[3]:
D(a,c)=1-■ (2)
公式(2)中,m,n分别为校内科研工作总人数和某种科研活动中某级别科研成果的类别总数,难度系数越大说明该类科研成果的难度越高,反之就越低,公式使用全校统一数据计算难度系数,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术量化评价的客观性。
3.3确定个人科研工作量权重系数R。科研项目通常是团队协作完成,科研工作量化积分主要体现科研工作人员在项目中完成的科研工作量,因此需要做到既鼓励团队有效合作,又要体现个人差异,杜绝挂靠现象,科研项目、专利、科研奖励的参与人科研工作量权重系数R通常由项目负责人分配确定。
4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量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4.1科研项目量化与评价指标。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纵向、横向和院级项目,各类型项目根据项目周期分为立项和结题两个阶段。按照项目的来源、类别、金额进行指标设置,部分科研项目量化与评价指标见表1所示。
4.2科研成果量化与评价指标。科研成果包括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公开出版的专著、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学术论文量化与评价指标可结合期刊的级别和影响因子设置。部分科研成果量化与评价指标见表2所示。
4.3科研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确定了科研工作量化与评价指标之后,可计算科研工作量。目前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主要分个人科研工作量和二级学院人均科研工作量两类:个人科研工作量计算公式为:X=∑(Ui×Wi),U为科研工作量系数(Ui=Di×Ri),W为科研工作权重值,i为第i个科研工作量评价指标;二级学院人均科研工作量计算公式为:Y=■,Z为二级学院在编教师总人数。
5 结语
高职院校科研量化与评价管理是一项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正、实用且可操作的量化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011年制定了《教科研工作量积分办法》,经过三年的实施学院各项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项目、论文、专利等各项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明显提高。学院科研处就办法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办法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在2014年修订了量化积分管理办法,使学院量化积分管理制度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本文运用多学科视角探索科研量化与评价工作在不同阶段采用经典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科研量化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并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科研量化与评价存在不科学、不公正等问题,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逐渐科学化、规范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G].教社科[2011]4号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科研 发展 探析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为社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科研服务。高职教育要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跨越,科研工作必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1、科研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
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然会遇到很多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定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科学的高职教育理论来指导,高职院校的发展呼唤科研工作。通过基础理论研究,把握高职教育的本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应用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2、科研工作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科研水平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场所,还是一个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载体。没有科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就没有知名度,就缺乏竞争力。为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在日趋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高职教育的实际出发,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充分重视科研工作对提升学校社会形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通过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产品咨询、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服务社会生产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
3、科研工作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科研工作,掌握人才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探索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在专业设置中方面,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观,对构建高职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形成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科研工作是提高师资队伍的基本途径
社会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进步,传统学科的知识需要更新,新兴学科的技术需要学习。教师要使讲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联系实际,就必须跟踪学科发展动向、掌握学科发展趋势,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科研工作是教师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精神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为主,其中人才培养规律研究,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中心。
1、研究高职教育规律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应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入手,研究高职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等方面的规律,以研究成果指导高职教育。要加强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包括高职教育的地位、作用,如何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如何构建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等,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研究高职教学规律
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有认真的态度、满腔的热情、充足的干劲、奉献的精神外,教师还应该大力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就是要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把自己所执教的学科领域内科技发展的新内容传授给学生;就是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研究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优化教师结构为重点,着力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师资培训和人才引进计划,积极进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研究和探讨,建设一支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4、研究应用技术服务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任务之一,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以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包括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技术的开
发、生产技术的服务等。高职院校开展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应用技术科研时,从立项开始就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尽量做到技术推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三、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基本原则
鉴于高职院校教职工教学、管理、服务任务繁重的事实,要克服没有必要、没有能力、没有精力、没有动力搞科研的诟病,立足工作搞科研,搞好科研促工作。高职教育科研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研促教的原则
高职教育教学与科研本质上存在着内在联系,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教学必须依靠科研工作的支持,把新技术不断丰富到教学内容中去,成为教学进步最重要的驱动力。科研活动也为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训练的条件和机会,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2、因地制宜的原则
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出发,选择一定的社会服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社会职能,因地制宜开展科研工作;要针对地方行业和企业生产需求,从实际需求中寻找课题;要选择适当的企业作为技术合作伙伴,通过技术咨询、技术改造、技术推广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服务中寻找科研内容,在生产中寻找科研课题;可围绕区域经济重大理论、实践问题和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
3、量力而行的原则
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有些高职院校在短期内科研和技术攻关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科研工作的开展,要客观分析自身的科研能力,准确把握科研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状况,积极稳妥地展开。就科技创新服务而言,科研工作的重点主要应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科研工作对象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研工作内容应直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生产技术问题。
4、团队攻关的原则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以应用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而应用技术强调团队协作与攻关,仅靠单兵作战是完全不能胜任的,特别是校企合作方面特别需要有团队合作。在进行技术服务和企业技术人员开展联合攻关时,应将分散的科研力量集中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有组织的协同科研攻关。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
5、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必须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要尽可能地为科研工作提供保证,为科研人员能够释放最大的潜能,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实现科研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优质的服务。要调整职称政策和人事管理规定,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和科研人员承担重大课题、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对各类科研成果,都要给予承认和鼓励。
四、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管理
科研工作必须依赖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科研工作管理是高职院校合理配置科研资源、促进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健全科研机构
高职院校应当设置相对独立的科研管理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科研工作管理,认真抓好课题项目的组织,制订科学严密的科研制度,层层落实科研任务;要为科研工作构建开发的高效的科技信息平台、物质保障平台和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平台,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健全有效的科研运行机制,包括科研队伍建设机制、科研保障机制、科研评估机制、科研激励机制等。
2、完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和完善科研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制度上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为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对科研工作的考核评价,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职员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科研工作真正做到规范有序地进行,形成一种人人爱科研,个个搞科研的浓厚的学术氛围。
3、加强科研培训
教师是科研工作的生力军,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科研工作专题培训,让教师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要求。要经常组织教师学习高职教育理论,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提高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思想认识;在培训环节上,既要发挥校内外专家和骨干老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提供技术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规范课题管理
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科研课题管理,树立规范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科研管理能力。要实行科研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度,对科研项目要进行定期检查,要实行科研项目调整机制、科研项目管理通报和档案机制。课题管理要重视材料的系统搜集与整理,实行一题一档。
5、加大经费投入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要尽快摆脱这种困境,保证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学院应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比重;要加强科研经费的专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要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多种科研课题立项,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保证配套经费足额到位。
6、发挥骨干作用
开展科研活动,不仅需要人人参与,而且需要科研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要选择学历高、职称高、成果多、基础好、组织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对外联系广泛的教师作为科研带头人,组建科研梯队,形成专兼结合的科研团队,推动科研工作的全面展开。
7、注重推广应用
科研成果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要及时推广应用,发挥社会效益。经鉴定为优秀的科研成果,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是科研社会价值的体现,只有将科研成果应用在教学活动和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促进高职教育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8、落实奖励政策
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科研活动,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要按照科研活动进展和完成情况,根据成果大小给予适当奖励,以激励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对科研成果的奖励政策,应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起来,以精神奖励为主。
综上所述,只要坚持“以科研上水平,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带队伍,以科研强实力”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科研与效益、科研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定能走出一条科研兴校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张森 张霞.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07)
[2]郭琳 胡幸鸣.略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j]. 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教育科研工作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以科研、课题为载体,坚持以“突出教学、强化管理、服务师生、争创一流”为工作指导思想,坚持“教学工作课题化、教研工作特色化”的教学教研工作方向,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实际,坚持强化教育科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亲近教师、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着力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发展教育科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科研、校本研修、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完善教学模式。
三、总体思路:
1.突出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2.实现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3.促进三个提高:提高教师教与研的水平;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提高全校教育教学质量。
4.达到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结合,教研与科研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研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5.配合学校教导处、少先队抓好教师的各项征文活动,积极向外推荐、报道我校教师教改科研的优秀成果,以增强教师的成果意识。
四、具体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
一是学校成立科研领导小组和科研工作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二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学校将对科研工作纳入教师个人和教研组的工作考核,并作为教师的评职、评优的依据之一。每一学期将评选出优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和优秀教研组,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保证课改深入开展。
在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认真作好各类活动课的开展。
(2)、组织教师集中解读课标,研究教材,举办座谈会,组织教师观摩教学光盘。认真组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大教育观。
(3)、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培训,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召开教师研究会。
3、校本研修“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突出一个真,重抓一个实,切实解决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
根据学科、年级特点分组进行。同时,鼓励教师自觉参与小课题研究。结合教研组和个人的特点,提出、实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集体的整体成长。其研究内容为:
(1)、德育工作方面: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关于后进生(后进班级转化)的研究。
(2)、课改方面:教师备课与批改作业的研究;学科集体备课的研究;评课的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策略与技巧研究;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性的研究,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和开发研究;单元测试分析。
(3)、管理方面:班级管理的分析与研究;村小教育管理的研究。
4、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进一步实施好现立项的课题研究,组织好课题组人员的培训,落实课题组人员的职责,收集一系列的过程资料。形成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成果。
5、加大经费投入,保证科研工作的开展。
学校将在现有的财力情况下,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一是鼓励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二是奖励科研成果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三是解决用于课题开展需要的资料和费用。
6、协助教导处落实教研活动的规范管理
(1)、加强备课的检查。备课要实行分层管理,因人利导、注重实效、防止用单一化的备课模式统一要求教师。进一步深化集体备课活动。对优秀教师应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空间,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2)、加强平时上课的巡查。上课要倡导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坚持教研活动的检查。继续开展学科常规教研活动,坚持教研活动的常规性检查,每次教研活动做到“四定三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研讨记录、有实效。
总之,我校教育科研工作要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有实验成果的良好氛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推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层次发展。
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2、9---12月份安排校级领导、骨干教师进行教研专题座谈。
3、召开教科研例会,安排好研究人员的工作。布置“教科研学期任务”。
4、向县教研室提交课课题实验方案。
十月份:
1、校级领导、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公开课教研活动。
2、协助教导处进行常规管理,组织科研人员撰写论文。
十一月份:
1、组织科研人员进行课题研究。
2、做好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开展教学质量分析,对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十二月份:
1、科研常规检查。
2、加强对课题的开展与实施的管理工作。
2011年元月份:
1、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小结及论文,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
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评价体系,促进科研工作有效开展
1.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有效保障。要想工作开展得好,制度保障要先行。龙井市教科所自“十一五”以来,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使科研活动有章可循,这不仅是科学管理的需要,还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手段。为此,我们建立和完善了《龙井市教育科研培训制度》、《学校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条件和办法》、《学校教育科研管理职责》、《学校课题管理条例》、《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学校教育科研主任职责》、《科研课题实验教师工作职责》等十几项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在课题申报、立项、成果鉴定、推广应用等方面都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工作流程,针对国家级、省级、州级、市级课题的申报与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公正的、合理的审批、监督制度。课题研究坚持初期检查、中期调查、跟踪指导、成果评价等阶段管理方式,形成了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有推进的全过程的管理体系,避免了工作有名无实、敷衍了事的现象。
2.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和评估体系,促进教育科研有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要研究解决好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二五”科研工作开展以来,教科所进一步强调学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只有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形成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的良好局面,我们教科所的工作才能真正达到做好做实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多次召开科研主任会议和教科所工作会议,根据全市的科研工作情况制定了《龙井市教育科研工作评估方案》和《龙井市教育科研工作年度考核评估体系》。评估方案和评估体系的制定,进一步加强了规范管理,以“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科研工作的定位,进而优化管理、规范行为、提高质量,使教育科研工作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评估体系的每一项内容和评分标准的详细制定,特别强调了学校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率要达到100%的问题和课题研究实效性的问题。尤其在结果认定和使用中强调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校,不仅在科研工作中取消各项评先选优的资格,在其他教育教学工作评先选优时也实行“一票否决”,学校的科研考核成绩将作为评职晋级和评选先进个人、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在教育局备案。《评估方案》和《评估体系》的制定和实施,引导各校将教科研工作的评价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体系之中,做到了以制度为准绳的检查督促、考核评价、指导反馈,提高了科研质量,保证了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不仅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规划化、科学化、群体化、常规化、日常化、本土化奠定了基础,而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对学校的科研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改革科研主任会议形式,促进科研工作有序开展
为促进“十二五”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龙井市各中小学科研主任变动频繁的状况,龙井市教科所在“十二五”科研工作开局之初,就将科研主任会议的形式进行改革。为了规范科研工作,有效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教科所变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为教育科研现场会,以现场观摩的形式对科研主任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进行培训。为了让科研主任了解课题开题会的形式、内容,明确开题会的目的,2011年10月13日,教科所组织全市24名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科研主任参加了龙井市细鳞河学校的州级课题开题会。通过会议,对开题会的程序、目的、作用进行现场指导,为各校做好示范工作。2012年3月14日和10月16日组织召开了两次“龙井市教育科研工作现场会”,分别观摩了龙井五中和北安小学的课题研究材料,学习了龙井五中科研主任从事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经验;观摩了北安小学科研室,观看了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基本做法的宣传片和课题研究资料,了解了科研室建立的作用、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实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方法,为参会的科研主任和实验教师代表开展好今后的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办法及帮助,促进了各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三、真抓实干,彰显特色
(一)注重调查研究,做好前期铺垫
众所周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最后的落脚点是学生各项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基础性材料收集的正确与否,是判断课题研究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达到数据研究的准确性,增强研究前后的对比性,龙井市教科所要求课题立项学校做好基础性材料的收集和分析整理工作,尤其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和测试工作。以龙井小学的国家级《小班化优质课堂与现代教学技艺运用的评价研究》课题为例,在市教科所的指导下,学校重点强调实验教师做好实验班学生前期和中期摸底调查问卷工作,问卷内容主要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高中低各年段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差异,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学校要求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从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层次教学,在优等生拔高的同时,重视学困生的指导,促进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以及学生各项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课题研究中期,学校再次进行了调查分析,与前期情况进行对比,了解学生的各项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如何,从而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是否可行,阶段研究计划是否合理,哪些教学技艺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根据各实验班级的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得出实验方向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调整下一阶段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的主要任务,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二)引入竞争机制,促进教育科研有效开展
1. 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活动。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北安小学根据学校实际,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小班化优质课堂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省级课题《小班化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研究》和《小班化与小组式教学模式研究》。学校以课题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促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按照研究课题的不同分为3个课题小组,每组通过选举产生了课题领导小组。为促进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深入地开展,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专门制定了《课题组竞赛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教导主任为组员的课题组评选领导小组。课题组竞赛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校科研工作计划而定的。每位实验教师都制作了实验教师成长记录袋,他们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把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点滴进步、研究情况都记录在内,记下了自己向研究型教师成长的过程。竞赛内容主要分为实验教师基本功竞赛、实验教师备课竞赛、实验教师研讨课竞赛、学习笔记评比、实验教师业务竞赛、优秀实验成果评比、教师成长记录袋评比等多方面,大家比哪个小组的研究课上得好,哪个组的教师成果多、哪个小组的板报出得好、哪个小组的活动更新颖。在竞争中学校鼓励每个课题组成员发挥创新能力,大胆创新研究思路,发现好的经验就在全校表彰并进行推广。
2.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各个学校都将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归位于教师素质和学生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如,东山实验小学每学期都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教师搭建展示舞台,以竞赛促教学,以竞赛促科研。活动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参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年组(或教研组)初评阶段,评选出参加校内竞赛的教师;第二阶段是校内评选。在活动中,教师们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主动克服困难,在保证说课、出课质量的同时,挤出时间研讨、听课、评课。为了使本教研组教师能够在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每个教研组开展“教学沙龙”式的教研组汇报课活动,即以教研组为研究团体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利用集体备课和同伴互助的方式,采取“找研究点、选课例、一课多上,反复磨砺”的研究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更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积淀和生成实践的智慧,得到专业的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使课堂有质量,学生有收获。
(三)开展“教师先做读书人”活动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科研意义 方向方法
由数量增长转向内涵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高职教育已完成了发展的初级阶段——数量扩张,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应是内涵发展,而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科研。原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任何一所大学,只要是高等学校,教师要提高水平,要提高业务素质,都得搞科研。”教育部也在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指标体系中明确科研服务的量化指标。无论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还是从国家的的政策导向来看,高职教育的科研工作都是必须的。下面从高职科研工作的意义、方向、宗旨和加强科研工作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一、高职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职科研工作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保障。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教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关系。否则,各自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达到良性状态。如果我们把高职科研的重心放在实用技术的开发、咨询方面,就一定能通过科研的有所作为达到吸引企业主动合作的兴趣,从而密切校企关系。事实证明,高职投身科研,是市场的需要,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保障。毫无疑问,学校如果不能为企业的技改发力,不能为企业的研发助阵,则很难成为企业校企融合意义上长期、深度的合作伙伴。
高职科研工作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从整体上讲,还存在着学历偏低、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工作。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学校。不断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创造科研条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既有较丰实的知识,又掌握较先进的技术。要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就必须要求教师同生产第一线保持密切联系,要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教师要拥有对先进技术的发言权,就必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高职科研工作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从学校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性来认识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大意义,从零开始,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全面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
二、高职科研工作的方向和宗旨
我们可以把科研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中某种事物的规律、本质、原理和基本属性进行探索、论证的过程。此类研究需要较强的理论支持,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耗时较长。第二类是技术研究,包括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等。此类研究课题存在于各类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中,研究过程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支持,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第三类是教育教学研究,也可叫校本研究。此类研究的特征: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成效即成果。这类研究课题琐碎而具体,存在于教育教学的某一环节上,容易发现,研究过程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支持,因此转化为成果的周期也就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群众性。高职学院基础相对薄弱,科研条件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因此,高职科研工作的方向应是第二类和第三类,重点是第三类。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任务。对高职院校来说,科研工作的宗旨应该是: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搞科研,搞好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任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对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三类研究。高职教育在数量扩张后,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是课题)便凸显出来,如生源的多样性问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教材建设问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管理等等问题都迎面而来,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课题,亟待研究,急需解决。而且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即便有些问题并非那么宏观,但研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些问题甚至是关键性的。我认为教材建设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高职院校的教材一直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饼干”,这种教材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如何应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编著出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这一研究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重要。 转贴于
对高职院校来说,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服务。要搞好技术服务就要进行技术研究,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二类研究。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以解决技术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技术服务求支持,以技术服务求发展。
三、加强科研工作的方法
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当我们把教育教学研究看作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时,教师就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获得重要支撑,才能称的上当之无愧的高校教师。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科研对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在层次上要具有高等性,更要具有技术性,这就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要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教师要拥有对先进技术的发言权,就必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加大科研工作宣传力度,加大投入。要反复宣传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学院的科研政策,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只是在会议上强调科研的重要性,而不加大投入,是不会见成效的。
建立激励机制。激励的效果与人们对绩效评估系统的公平性评价,以及与相应的奖励政策直接相关。因此,要依据影响激励的各因素统筹考虑,合理设计学校的科研激励制度。既要有纲领性的《科研管理条例》,明确科研在学院的重要地位及科研对教师自身的价值,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更要精心设计切合高职学院实际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以进一步强化科研动机,引导科研行为;要设计以科研课题资助为重点的《科研资助方法》,以强化对努力——绩效——奖励内在联系的认同,激发其科研积极性;要在合理评价科研绩效的前提下,制度《科研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奖办法》,高度重视精神鼓励、名誉激励的作用。条件成熟的,还可考虑制定与教师科研绩效挂钩的教师薪酬制度、岗位聘用制度。总之,激励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规划设计,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加强与政府科技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系。科研课题的来源很多,主要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两种。高职学院要与所在省、市的科技部门、科研机构等建立密切联系,努力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科研纵向课题及经费支持。另外,要走出校门,与行业、企业加强横向联系。考虑到高职学院的现状,可以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一起联合攻关。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展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研究。
知识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也是一种管理思维,是一种人性化、行进的管理模式。随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引起关注,“塑料花”“假科研”等现象受到了教育机构的广泛重视。利用行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对知识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改良。
关键词:
教育科研管理;知识管理;高级中学
当前中小学教育机构各方面工作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科研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是教学机构发展空间和办学特色的直接反应,优化并且完善科研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学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
知识管理工作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中小学教育机构需要深刻认识到尊重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意义,尊重教职人员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积极面对教职人员在个体能力以及独立价格等方面的差异,深入挖掘教职人员的工作潜能,充分激发教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人力资源整合工作,认真分析每一位教职人员的工作特点,依据教职人员在科研工作与知识领域两个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知识管理手段,最大程度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科研质量。提高知识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公开知识管理方案,使其他教职人员能够顺利参与到科研工作中,避免出现科研资源流失或闲置现象。知识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发挥正向激励的促进作用,密切关注在科研工作中勇于创新、成果卓越的教职人员在教职员队伍中的积极作用。改善教职人员的科研氛围,协调发展科研教育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和管理理念,认真贯彻“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管理理念,信任教职人员,尊重教职人员的科研成果。
(二)重视知识共享与创新
知识管理工作需求管理者用知识共享的有关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知识共享主要分为知识存储、知识交流与知识传播三个方面的内容。所共享的知识根据存在形式又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种类,显性知识具有固定专题与课题,所含有的信息与知识已经经过系统的分类与整理,体现出结构化、编码化两方面的特征,信息内容易于识别与共享。与之相对的隐性知识识别难度较大,无法直接共享,通过归纳与编码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是知识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知识创新分为知识创造和知识筛选两个过程,知识筛选即通过总结归纳将不符合实际运用需要的知识排除于知识管理体系之外,为知识创新与知识更新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显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即知识创造过程。应该明确,创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论是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断促进知识的更新与创造是知识管理工作目标的集中体现。知识管理人员需要明确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知识方面的内容,合理制定科研项目。
二、知识管理运用于高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教育体制改革需要创新
知识管理是有效促进教育创新的主要方法之一。新形势下,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本质上是知识的竞争,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创新的支持,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了促进教育创新的重要动力,
(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需要知识管理
学习型组织是符合人性的、扁平的、有机的科研形式,这种科研形式能够有效激发教职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教育改革工作要求教育科研单位要排除基层制管理的干扰,优化学习型组织的人员结构,最大程度挖掘小组人员的创新能力。学习型组织的构建需要采用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小组人员通过知识的利用、共享与创新加强内部知识交流,促进组内人员的共同进步。
(三)融入知识管理的教育科研管理具有优越性
知识管理视野下高中学校教育科研既要达成预期的科研成果,也要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教职人员的个体多层次、多角度地实现知识的创新、共享与获取,有利于科研团队和教职人员共同进行与发展。
三、知识管理运用于高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高中学校中层管理部门通常是由校长直接领导,承担、指导、管理、组织教育科研部门的主要工作,教育科研部门具有评价职能、推广职能、研究职能、培训职能、管理职能,教育科研人员从研究项目的工作实际和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新的信息资源制定中长期规划和科研实施计划,完善奖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科学管理教育科研课题,将教职人员编制成学习型小组,开展教育理论与学习教育理论讲座等。利用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将学习型组织与教育科研机构的实践目标统一起来,教职人员的编组形式要尽量体现出弹性化、扁平化的特点,不定期调整小组的科研项目。
(二)完善运行机制
在课题管理方面,知识管理人员需要详细制定课题管理工作的有关条例,包含课题的经费、立项、申报、过程管理,以及研究成果的奖励、推广以及评比等。知识管理视野下的课题管理要以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为工作重点。利用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能够对课题是的推广、评比、研究以及申报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与规范,同时也能够通过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提高研究课题的实践性与研究价值。在教科室管理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良好的运行机制,使科研管理更加规范化。目前的高中学校教育科研办公室属于学校的中层管理机构,在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对学校教育科研开展组织、管理、指导等工作。而这种管理方式不符合全知识管理理论在管理效率方面的要求,知识管理论理认为,学习型组织需要采用弹性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因此,科研管理部门、业务职能部门、科研领导小组、学校校长都应该加入到学习小组的协调工作中来。教科室除了要完成课题管理方面的工作之外,还应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进修工作与研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教师科研队伍建设机制
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与持续发展,离不开教师科研队伍建设机制的支持,教职人员是科研项目与科研工作的主体,科研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的质量。完善科研队伍建设机制、提高科研队伍建设质量是发展学校科研工作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促进显性知识的交流、共享与生产,改善科研工作环境氛围,提高科研工作质量。因此,严格遵循知识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从教职人员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水平出发,利用教职人员现有的精力、时间与知识储备,分阶段地、有目标地发展和培养复古队伍,着眼于长期,促进教职人员与科研队伍的发展。
四、结束语
完善并改进高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从根本上降低学生们的学习负担。科学、合理地运用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在教育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科研工作的具体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改良学习型组织的结构与人员编制,将教职人员的进修工作与评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创新与共享,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珊珊.知识管理视野下高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30):16-17.
[2]杜晓敏.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21):14-15.
一、高职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职科研工作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保障。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教育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关系,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关系。否则,各自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达到良性状态。如果我们把高职科研的重心放在实用技术的开发、咨询方面,就一定能通过科研的有所作为达到吸引企业主动合作的兴趣,从而密切校企关系。事实证明,高职投身科研,是市场的需要,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保障。毫无疑问,学校如果不能为企业的技改发力,不能为企业的研发助阵,则很难成为企业校企融合意义上长期、深度的合作伙伴。
高职科研工作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从整体上讲,还存在着学历偏低、科研意识淡薄、科研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工作。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学校。不断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努力营造科研氛围,积极创造科研条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既有较丰实的知识,又掌握较先进的技术。要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就必须要求教师同生产第一线保持密切联系,要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教师要拥有对先进技术的发言权,就必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高职科研工作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中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开展科研工作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从学校竞争和发展的重要性来认识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大意义,从零开始,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全面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
二、高职科研工作的方向和宗旨
我们可以把科研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中某种事物的规律、本质、原理和基本属性进行探索、论证的过程。此类研究需要较强的理论支持,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耗时较长。第二类是技术研究,包括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等。此类研究课题存在于各类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中,研究过程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支持,容易产生经济效益。第三类是教育教学研究,也可叫校本研究。此类研究的特征: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成效即成果。这类研究课题琐碎而具体,存在于教育教学的某一环节上,容易发现,研究过程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支持,因此转化为成果的周期也就短,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群众性。高职学院基础相对薄弱,科研条件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因此,高职科研工作的方向应是第二类和第三类,重点是第三类。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任务。对高职院校来说,科研工作的宗旨应该是:立足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搞科研,搞好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任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对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三类研究。高职教育在数量扩张后,教学中的问题(或者说是课题)便凸显出来,如生源的多样性问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教材建设问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管理等等问题都迎面而来,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课题,亟待研究,急需解决。而且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即便有些问题并非那么宏观,但研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些问题甚至是关键性的。我认为教材建设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高职院校的教材一直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饼干”,这种教材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如何应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编著出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材。这一研究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尤其重要。
对高职院校来说,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服务。要搞好技术服务就要进行技术研究,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二类研究。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应当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以解决技术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技术服务求支持,以技术服务求发展。
三、加强科研工作的方法
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当我们把教育教学研究看作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态度、方式,体现着教育的根本意义时,教师就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获得重要支撑,才能称的上当之无愧的高校教师。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作为科研对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在层次上要具有高等性,更要具有技术性,这就要求教师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要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教师要拥有对先进技术的发言权,就必须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加大科研工作宣传力度,加大投入。要反复宣传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宣传学院的科研政策,组织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员投入,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只是在会议上强调科研的重要性,而不加大投入,是不会见成效的。
建立激励机制。激励的效果与人们对绩效评估系统的公平性评价,以及与相应的奖励政策直接相关。因此,要依据影响激励的各因素统筹考虑,合理设计学校的科研激励制度。既要有纲领性的《科研管理条例》,明确科研在学院的重要地位及科研对教师自身的价值,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更要精心设计切合高职学院实际的《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以进一步强化科研动机,引导科研行为;要设计以科研课题资助为重点的《科研资助方法》,以强化对努力——绩效——奖励内在联系的认同,激发其科研积极性;要在合理评价科研绩效的前提下,制度《科研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奖办法》,高度重视精神鼓励、名誉激励的作用。条件成熟的,还可考虑制定与教师科研绩效挂钩的教师薪酬制度、岗位聘用制度。总之,激励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规划设计,切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加强与政府科技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系。科研课题的来源很多,主要有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两种。高职学院要与所在省、市的科技部门、科研机构等建立密切联系,努力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科研纵向课题及经费支持。另外,要走出校门,与行业、企业加强横向联系。考虑到高职学院的现状,可以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一起联合攻关。特别是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展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科研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这个概念,是80年代初期国内各地短期职业大学兴起的产物。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国内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也受到重视。2011年6月,全国职业教学科研工作会议在天津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实施的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可见加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的科研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成果推广管理和科研队伍管理等[1]。
1.1科研基础相对薄弱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比较晚,很多高职院校由中职院校、成人高校、职工大学合并而成,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较少,科学研究的氛围不浓,科研水平和层次比较低,没有规范的管理体系和专业人员。学院对科研不够重视,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少。
1.2科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定位不清,领导不重视,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有的高职院校虽然有一些科研管理制度,但都是流于形式,没有相应的应用。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科研发展计划,在科研制度的建立上照搬普通高校科研管理制度。
1.3科研管理队伍尚未形成
科研团队是以科研创新为目的的组织,突出多学科,多部门的学术交叉,并不是单纯的科研人员的组合,而是将科研人员结合成一个整体,突出学科研究与开发这一主题内容,将学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提高创新的高度[2]。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团队。
1.4教师的科研工作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教师的心里普遍存在这样的思想“高职院校办学层次低,学术水平差,科研只是用来评职称的”,对高职院校科研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较差,再加上大多数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教学和指导实习的工作中,投入到科研的时间很少,制约了高职院校科研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薄弱,科研骨干少,特别是青年教师中的科研骨干相对薄弱,科研梯队无法形成。
1.5科研重理论、轻应用
一些高职院校由于科研管理工作的理念落后和定位不准,常以教师的数量作为科研能力的衡量标准[3]。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大部分是为了评职称,申报的课题以研究为主,应用类型的相对很少,从而导致课题成果无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和社会服务中。
1.6科研投入严重不足
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而言,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于校内的科研经费,从校外获得经费非常有限。高职院校很难通过与普通高校竞争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较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和较多的经费支持,并且现阶段通过实行校企合作,加强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转让获得科研经费的难度更大[4]。高职院校科研环境和经费的投入无法满足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需要,使得想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受到限制。
2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对策
2.1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工作需要教师的积极配合,良好的科研管理制度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各项科研管理制度。在制定各项科研管理制度时,要从学院的实际出发,考虑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和水平,要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高职院校可以制定能够用于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高职院校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使之成为促进学校科研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力工具。
2.2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
科研管理队伍是学校科研管理的主体,优秀的科研队伍是促进学校科研成长进步的保障。学校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化科研队伍。作为科研工作者,不仅要了解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更要掌握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科研工作的方针政策。随时关注国家省市的科研项目信息,并及时传达给学校的教师。科研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在科研工作中要有服务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主动学习各类技术前沿信息,并应用到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配合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过程管理工作。
2.3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前沿的理论知识。一是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来学校开展学术讲座,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会、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发挥科研骨干的带头作用;三是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争取获得重大课题的申报率,取得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研究方向明确、人员稳定的科研团队。
2.4改善科研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要摒弃过去对科研的认识,学校自身要加大对科研经费、场地和设备的投入,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对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提供科研条件。高职院校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学术人员来学校指导教师课题立项、申报、组织、实施和验收等环节。科研管理部门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依托重点专业,积极争取重点课题的申报,争取立项成果。
2.5构建二级科研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优化配置高职院校科研资源,夯实科研工作管理基础[5]。教师深处教学一线能够发现科研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在科研管理方面最有发言权。让教师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改进意见和对策。合理的院、系二级科研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教师的科研成果得到客观评价,进而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6拓宽科研项目途径
高职院校要积极与地方企业联系,在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上进行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申请服务地方的科研项目,增加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与兄弟院校联系,加强科研合作。
3结语
科研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有序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优化科研环境是快速提高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使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冬艳.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6,(14):40-43.
[2]刘兆媛,武少文.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2):29-30.
[3]朱勤.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9-11.
[4]浦远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7-8.
目的研究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甲硝唑棒应用于慢性牙周脓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4年05月至2016年05月接收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40作研究组,本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方案治疗;40例作对照组,本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甲硝唑棒方案治疗,对2组入选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客观比对。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对照组75%,且研究组入选患者牙齿松动情况、牙龈指数以及牙周袋的深度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效果综合对比后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针对慢性牙周脓肿的治疗中选择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快速改善,且明显优于甲硝唑棒治疗,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慢性牙周脓肿;疗效
0引言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发展飞快,继续医学教育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引起了全国医学院、医疗单位的广泛关注,继续医学教育意识已经深深印在每个医务人员心中。另外,重视科研工作,忽视医学教育,认为科研工作能够得出论文和结果,而医学教育知识为医务人员提供所需要的学分,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基于此,就要正确认识医学教育与科研,从根本了解医学教育与科研的重要性,并且认知医学教育与科研对医院管理发展的影响。
1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
1.1医学教育能够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医学教育能够反映出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也能够为科研工作创造出良好的外界氛围。一般,某一个医疗单位医学教育之所以能够继续进行,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医疗单位在某一个领域中的科研工作在省内或者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与其他同行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科研工作也是医学教育项目能够通过评审的条件,所以应该对其有足够的重视。那么,继续医学教育能够反映出某一个医疗单位的科研工作水平。医学教育还能够促进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由于科研工作的本质就是创新,科研工作就要不断创新出新的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就是现代医学科学领域中的新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以此就决定了医学教育能够促进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使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和使用在社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也在不断的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在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中,继续医学教育就要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1]。
1.2科研工作是医学教育的基础。医院科研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科研计划、论文、成果、档案、设备、保密、经费、人员、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科研管理的宗旨就是协调、综合、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科研水平,保障医院科研质量,并且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目前我国医学发展较为循序,科技创新是医学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趋势,在促进医院构建学习型医院及国际化品牌过程中,科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科技创新主要是以科研和管理两者相结合来完成,所以,科研管理工作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工作及医院管理建设,能够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科研管理工作还是医学教育的基础。继续教育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其生命力来源主要是全新的内容。但是任何全新的事物都是相对且具有时间限制的。为了能够使继续教育能够具有生命力,那么就要以科研工作为基础。因为科研工作的本质就是创新,所以将两者相结合,就可以使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得到不断的更新,这种更新主要源于科研成果。科研工作还有紧密的跟踪性,也就说通过一系列的信息手段实时关注他人的科研工作进展。这样不仅能够使医学教育内容具有完整性,还能够在与他人科研成果对比的时候,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检验及完善,保证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具有科学性。[2]
2医学教育与科研对医院管理发展的影响
2.1医学教育与科研和医院管理的关系。医学教育与科研管理就是使用一系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的对医学教育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任务就是创新、探索、发现医学教育的规律,并且将其运用到医学教育工作中,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医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医学教育也具有实践性、服务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在医院中进行,医学生、护士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医学科学研究是医学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医学优秀人才的途径。在医院进行医学教育工作,能够进一步的完善医院科研工作,提高医学工作水平,有利于医院的技术创新、学科建设等。社会对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和需求,也是科学研究的动力。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与社会、文化、经济、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其主要就是培养医学人才,所以产生间接的就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且具有远期的效益。医院的科研管理,不能够知识重视近期功利,从而不重视远期效益。
2.2医学教育与科研对医院管理发展的影响。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医学科研管理,医学教育科研的层次越高,表示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在目前医学科学发展具有较好势头的背景下,对医学教育和科研具有局限性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医学教育与科研的质量和成果。医学教育是较为复杂的,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及不确定的心理,会直接影响研究过程。医学教育也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要选择合适的客体进行研究,首先就要以医院质量管理为基础,题目要进行限定,题目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适中。如果题目过大的话,就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题目过小的话,就不易出研究成果。所以科研题目要准确,从实际出发。医学教育与科研具有群体性,要通过医院科研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信息资源,使用院校联合,团队合作,才能够取得科研成果。关键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持之以恒,将目光放长远,这样才能够将医学教育与科研的潜力发挥出来,促进医院管理工作和可持续发展。[3]
3结论
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需要医院对其给予相关的资源和信息,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此使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更加完善和高效。医院教育与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长远性的发展,将其持续的进行下去,对医院的发展、社会医疗体系的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秀红 单位:北京市平谷区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研管理;民族院校;绩效考核制;激励机制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项基本职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高校科学研究发展迅速,科研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民族院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高科技、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倾斜,我国民族院校取得了较快发展,办学条件显著提高,科研条件不断改善。但是,相对国内外高水平综合院校而言,我国民族院校科研工作普遍存在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现象。教师的工作量以教学的课时计算,科研工作没有被纳入工作量的计算范围,从事科研工作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导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很低,科技后备力量匮乏、观念落后。
然而,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科研能够促进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能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要想突破瓶颈,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世界一流民族大学,民族院校应该把科研和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正确引导民族院校科研方向、促进民族院校科研健康发展,高校科研管理体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
第一,以广大教师和研究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教师和研究生是科研工作的主体,科研工作应把广大教师和研究生放在首位,强调科研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措施创造有利于科研发展的环境,打破传统学科界限,融合优化资源优势,引导科研方向及资源配置,带动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正确处理和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通过教学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合格毕业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重科研工作和创新对学校整体实力和当地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适应社会对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
第二,以绩效评估为手段,完善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是对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机制。由于科研工作具有探索性,潜在性及效果滞后的特点,而科研工作绩效评估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公正性,给考核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往对科研项目的考核更多地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对项目执行的过程和经费绩效的考核,没有形成对科研项目进行绩效评估的制度,没有对科研项目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估,取得的所谓成果不能得到实际应用,成果转化率低。应该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正确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不能以科研成果的数量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或尺度,避免助长单纯以量取胜的投机心理和限制束缚那些难度较大或者周期较长的科学研究活动。
定性方法主要是指邀请熟知被评科研项目领域前沿知识和国内外发展动态的知名专家进行同行评议方法,利用群体的智慧形成正确的判断。但是,由于定性评价容易受到学术偏好和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应该注意使评价主体多元化、社会化,避免偏见、冲突、欺诈或其它影响评价结果信度和效度的现象产生,增强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确保评价的可靠性。
定量方法主要是一种指标量化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并给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将各指标的不同等级得分与其权重系数相乘得出该指标的最后得分。在制定绩效评估体系时,必须依据学校科研基础与科研目标、科研发展与学校整体定位等因素。遵循客观性、整体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通过绩效管理提高资助项目的准确性和经费效益,从而达到既能保证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工作上,又能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第三,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有效的、公平公正的激励措施可以引导科研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鼓励科研人员出成果、出高质量的成果。首先,应该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以奖金、学术称号、荣誉证书等形式让高校老师得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满足,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根据年龄、职称、科研能力和学术领域等因素将科研人员分为不同的层级,每一层级用不同的科研标准衡量,在鼓励基础较差的中青年教师的同事,也不能挫伤老年教师的积极性。然后,积极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学术环境,肯定高水平人才和他们的劳动成果,对高水平学术论文、学术专著,获奖成果和技术专利等给予适当的奖励。最后,引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民族高校科研活动的日益发展要求更系统的、更先进的,多样化的科研管理体系为其指引方向和提供服务。进一步完善民族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和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民族地区的生活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学亮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管理观察,2009,(5)。
[2]冯敏,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
[3]高乐敏,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与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韩小彬,激励机制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5)。
中医药科研档案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记录。它汇集了中医药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宝贵理论、方法和技能,是凝集着科研人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的成果宝库。它给中医药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情报信息,为申报成果、确定课题方面的人员提供借鉴,在帮助科研工作早出成果、早出人才有着深远意义。笔者以为,认识和掌握中医药科技档案的特性是发挥科技档案作用的前提,而认真落实“三个服务于”,则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档案的作用,为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利用服务的主要内容。今简述如下。
1 中医药科技档案具有的特性
1.1 涉及面广:除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学、诊断学、临床医学、中药方剂学、医史文献学外,还涉及到现代医理学、药物化学、病理学、毒理学等范畴,延伸到多学科。其专业面十分广泛。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医药科技档案的复杂性。
1.2 形成周期长:中医药科技档案包括中药新药(包括自产制剂)研发档案、中医临床诊断、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档案,中医药经典古籍和医生文献研究档案等,一般需要经过选题、组方、临床初步验证、可行性论证、投标、拟定研究方案、一期验证、二期扩大验证、基础医学实验、申请批准、投产上市等阶段,研究同期长达几年到一二十年,这一特点形成了中医药科技档案的周密性。
1.3 具有储备功能:治疗某一种病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从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由于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在认识上的偏差,条件和经费上的暂时欠缺,未立项的选题,并不能表明其未来的发展。课题的储备,即科技档案的储备,是科研单位的实力的表现之一。一旦条件具备,将会形成产品,形成生产力,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医药科研档案的继承性。
1.4 具有协调功能:中医药科技成果的取得,需要内部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之间的紧密协调,更需要全社会多学科之间的协调,需要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合作,即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加以攻关。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医药科研档案的协作性。
2 认真落实“三个服务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科研档案的作用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科研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得到的科研成果发表后,仍长期停留在纸面上(尤其是兼顾临床工作的科研人员),存放在档案室里,即使是应用也只是局限于职称评审或完成报表,有的甚至保守成个人技术,如不及时加以总结,积累和利用,必然不能形成更新、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造成努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档案部门应建立服务跟踪记录,收集利用档案信息,总结开发经验,使开发利用形式和内容更加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为此,有必要作好“三个服务”。
2.1 服务于以建立一支以中医药科研人员为主体,能够对中医药多学科领域进行多层次系统研究的人才队伍:首先要积极向广大科研人员宣传科研档案的重要性,使档案意识潜移默化地植根于科研人员的头脑中,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科研档案是科研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把科研档案工作真正变为广大科研人员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有无私奉献、埋头工作的精神,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改变重保养、轻利用的观念,实现从单一保管型向多元服务型转变。
2.2 服务于完善科研课题立项的审定程序,保证科研计划特色突出:近年来,科研工作以重视基础研究转向应用开发研究。应用开发研究以人力配置、课题选定、机构设置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得到了加强,科研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转向,科技档案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