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3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急安全文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安全管理 新观念 企业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定义
现代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企业要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企业全局考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现代安全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其重要特征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当作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二、现代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管理层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安全文化的重视。
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基础作用的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理解力。应使职工的安全态度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重点放在教育人员掌握他们使用的装置和设备的基本知识,了解安全操作的必要性和违规的结果。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预防事故。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充分利用管理的控制机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步骤
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文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念文化打造安全文化,企业要努力提高全员安全观念,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不断强化安全第一的哲学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尊重人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并将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企业安全理念融入到企业各级管理实践中,建立起管理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强化各级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意识,树立生产服从安全,效益服从安全,一切依靠安全的管理理念,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格局和齐抓共管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将关爱他人、善待自己的安全理念融入到全体员工每一天的操作中,体现在作业现场的每一个环节中,培育员工的认知感与归属感。
2.企业人员全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要培育全员参与的安全行为文化,企业要通过行为文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员工行为的安全性,使每一位员工都要认真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别人伤害,确保企业生产顺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文化氛围。要建立健全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各工种的作业标准,建立职工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教育职工养成良好的作业行为和习惯;企业必须用安全生产法和企业规章制度来强化、约束员工的作业行为,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标准化作业,严格执行上岗制度、岗前培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
3.提高全员的安全管理文化意识
构建人人为安全负责的安全管理文化,要将安全生产的价值观融入到各项工作制度之中,建立起企业独具特色的安全制度文化体系,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度。企业要建立起安全生产问责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各种违章行为,使安全管理形成一种自我约束、持续改进、反映迅速的长效机制,对各项具体安全管理制度不断进行调整、创新、充实和完善,分解细化目标,不留制度和管理上的空档,实现预防为主、管理持续改进的良好状态。同时,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熟知和强化演练,提高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事故处置能力。 打造人人保安全的安全物质文化 安全生产需要投入大量、足够成本。作为一个企业,做好人、财、物的保障工作尤为重要。要不断充实安监人员,落实安全经费,完善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加快安全技术的升级改造;对设备实施点检定休制,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生产设备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加强对备品备件的质量管理,采取招、投标办法,制定多级验收制度,把好进货、运输、存储和装机前的各种检查工作,确保备品备件的质量和生产设备的安全。
四、以激励的方式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设
物质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物质利益方面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奖金、奖品、增加工资、提高福利标准等;精神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表扬、评先进、委以重任、提升等。物质激励反映了人对物质利益需要的满足,因此,它是企业基本的激励形式。精神激励反映了人对需要追求的升华,它是不能以物质激励所能代替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丰富,人们对自尊、成就、理想的实现等精神上需要的满足欲望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激励的要求必然显得更加突出;物质奖励的作用遵循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在短时期作用明显,但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激励作用就开始消退,其边际效应将趋向为零。
五、现代安全管理中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我国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作出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
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机构。
2.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
3.相关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分工。
4.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
5.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
6.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
7.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
8.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
9.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经费保障。
10.应急救援预案的其他内容。
六、结语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循一切为了员工、一切相信员工、一切依靠员工的基本准则,牢牢抓住安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生机和较强感染力的安全文化体系,才能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冬芝,郑霞忠.现代企业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关键词:校园;安全知识;安全文化建设
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危险和事故发生,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突出,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重大灾害时有发生。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时隔五年之后,今年4月20号四川雅安再次发生芦山大地震,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政府的灾害应急机制和事故救援的快速有力和效果今非昔比,发展很快。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天灾人祸造成的危险境地时,又该如何面对?笔者就当前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从安全知识的需求方面提出积极的思考。
一、重一般性安全保卫,轻安全文化知识教育
学校常规的安全检查、重点部位的消防灭火、校舍安全、食堂的卫生等安全活动开展十分普遍,起到了安定校园的作用。然而,对突发事件的报告、信息记录、处置和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尚存在一些的问题。
“4・20”芦山大地震发生时,地处100公里以外的成都等地都有强烈震感。虽然每年学校都有相关的灾害预警演习,但面对实际情况,仍然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恐慌,有的还产生了请假不上学和暂时离校避震的想法,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根据这样的事件和类似可能存在的不利于安定、稳定因素的事件,以及其他突发的安全事件,学校都应当在相关规定中加以明确,并提出应对措施。这样,遇着这种情况时,就能及早、合理地来应对。这既有利于学校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保护性心理干预,又有利于对突发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控措施,还有利于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校园的安全和谐。
解决轻安全文化教育的问题,要从形式多元化的安全文化知识宣传入手。欧阳修的《泷冈阡表》中写道:“吾耳熟焉,故能详也。”没有深入广泛的宣传,学生就不可能对安全文化知识耳熟能详。安全文化知识的宣传,要有专门的宣传投入,可聘请专门的人才进行安全知识的宣讲;利用电视、幻灯、录放机等进行电化声像设备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校报、刊物、杂志宣传;举办安全知识防控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时时交流;进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逃生演练,学习救护他人和自救的方法等等,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学认为:“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既有自身的心理因素,如情绪、气质、性格、态度、能力等,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如社会知觉、价值观、经济条件、角色作用等。”安全文化宣传多元化正是从听觉、视觉、感觉、知觉等多方面、多层次来满足师生对获取安全知识的需求。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做法,构建专门的灾害模拟体验中心,使学生在认知行为与灾害自救方面更加理性成熟,而非被动接受。宣传促进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又能起到引领人们接受安全观念、意识、行为和道德规范的作用,产生从无知到有知、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行为。而这是长期的行为,并非一时一日就做到。
二、专门的安全教育渠道少,获取安全文化知识渠道亟待开辟
据调查了解,不少高校的安全教育课设置只针对学科专业的需要。比如:某学院的机电专业设置了每月几课时的安全教育课时,有的甚至每月仅二课时,这样短的课时,却要完成系统的安全理论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更多的专业,普遍没有设置相关的渠道来获取安全文化知识。因此,开辟安全文化教育的渠道来获取安全文化知识就更加重要了。比如:大灾发生后,我们看到,随着我国国力增强,举全国之力,集中财力、物力干大事,迅速投入预防自然灾害的和落实安全教育的经费,采取防灾、救灾、减灾措施,昔日的灾区如今已变成了花园新区,令世人瞩目。在地震发生后,四川已经开辟新的教育渠道,今年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的国内首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在成都成立,学院将于2013年9月正式开课。“灾难学”将成为学生必修的课程。据了解,学院初期将设立七大专业、两个研究中心和一个研究所,学科涵盖社区重建、医疗护理、人居环境等方面,预计3年内学院将培养5000余名与“灾难学”相关的专业人才。
随着专业安全教育的发展,开辟多渠道获取安全文化知识和普及安全文化知识,应成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该考虑的先行条件之一。笔者认为,可开辟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条:一是可以直接利用学校拥有的安全专业教学资源,有目的地开展安全教育。可以以公开课的形式,为受教育者提供接受系统安全教育的渠道。二是联合安全科研院所、专业安全救助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防灾减灾的管理部门,开发安全文化教育项目来向师生提供获取安全文化知识的渠道。
三、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队伍的知识结构存在空白点,缺少骨干力量的培养
由于人们对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安全方面越来越广,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安全文化的组织推动者不仅仅是完成工作和任务,而是要面对不同的对象,掌握其特殊性,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高校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不安全现象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是不安全行为,如违反安全规定酿成事故或人为制造的公共事件产生破坏的事故;二是无知造成避险不当致残伤害自身或他人的危害;三是心理不健康引发的危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基层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但是,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任务不明确、进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要居安思危,教育者先受教育。学校的应急队伍可以通过从初级到高级、局部到整体发展模式进行。首先,要重视完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队伍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防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需求。笔者认为,抓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只有通过受教育,提高了对安全的认识,才会表现出对事故及灾难的应急的安全态度和行为。
国家安全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中指出:“企业宜在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中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有效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的骨干。这些骨干扮演员工、团队和各级管理者指导老师的角色,承担辅导和鼓励全体员工向良好的安全态度和行为转变的职责。”因此,高校也可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从教职员工队伍和学生中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安全文化发展的骨干,这是一项经常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骨干队伍的养培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二是明确目标实施的具体方案;三是整合校园各类资源,不断提升队伍的安全水平。在组建队伍的过程中,充分满足群众的参与和受益的愿望,并在群众的参与下,积极发挥骨干力量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学校每年还要制订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并在规划中安排选拔和培养骨干的计划与工作。这样,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就会进一步向前发展。
安全文化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安全文化知识得到普及和人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才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促进和维护校园的安全和谐。
参考文献:
目前,我们公司面临两个矿井全面开工,矿井的安全建设与安全生产成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结合公司现状,下面谈谈我对本安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设想。
一、矿井建设、生产方面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重大危险源的管控要做到,一是生产建设与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相结合,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生产保障和抗灾能力,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矿井生产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步伐,优化采掘系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单产单进水平。二是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结合,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基础上,明确各类事故发生的预警行动及各类预警时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实现快速处置。企业要完善应急预案,并针对薄弱环节、关键部位的进行日常应急演练,按照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由事后单纯救援向事前安全风险预防的转变。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质量标准化实质是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环境安全标准化和安全作业标准化五位一体的集成,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言之就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升级版。风险预控管理是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拓展和升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具有自我约束机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方法,要求明确每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存在的风险以及避免风险的措施和工作标准,而工作标准正体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二者的核心都是强调过程控制和持之以恒,强调安全与质量的统一,安全与管理的统一。所以,实施风险预控管理更要强调安全质量标准化,不仅要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还要深入、持久地加以推进。
三、强化班组建设,牢筑本质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打造无坚不摧的团队精神。
班组建设对我们企业来说还是一项新任务,需要部门协作、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特别是要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从下到上,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争取经过一年左右时间,将此项工作取得实效。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四点:
1、改进安全教育效果的检查方法,着重培养职工判断与应对各种危险的能力,增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2、完善班组安全互保联保标准,实行动态联保,切实落实安全互保制度。
3、建立班组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内部分担制度,切实改变班组安全的松散管理局面。
4、进一步深化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的推广,促进安全工作持续改进。
四、加快安全文化建设步伐,安全文化随着企业文化同步快速发展。
安全文化建设既要有硬件环境,又要有软件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命价值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文化的创建工作可分为理念系统、感觉系统、行为系统等,首先要将安全理念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可,其次,从感觉上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最后是将这些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制度之中,形成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内容渗透到员工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员工自觉行为。员工在这种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将生命和健康作为最终的追求目标,安全文化才能和企业文化同步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议
一、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
首先,供电企业的安全培训系统还不够完善,很多员工对安全生产作业方面的知识有较多了解,但在处理应急事件时缺乏相应的经验而出现处理不当的现象。电力企业要加强员工常规安全培训,事故案例的分析、事故演练等,弥补员工在应急处理经验不足的缺点;其次,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和监督管理工作存在不足,只靠技术的进步不足以解决事故中“人”的原因;第三,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还有待提高。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在根本上加强企业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认识,铭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原则,以安全文化来推动电力企业在生产和管理各个方面的安全意识。
二、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人性化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电力企业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中,一定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本着贴近职工生活和贴近企业生产的思想,用文化的视角去设计和规划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建设,要在安全管理上体现人性化。要从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和关心员工,把员工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使安全文化直接融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之中。其次,要在行为规范的管理上体现人性化。作业行为规范是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内在需求,在用制度或行政手段来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的同时,还要尊重员工实际作业的情况、心理和生理的需要,在其中注入人文的关怀,从而激发员工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意识。最后,要在作业环境的管理上体现人性化。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不仅可以陶冶员工的情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塑造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员工的企业荣誉感。
2、坚持结合实际,建设安全理念文化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体系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将安全文化作为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在企业内推广。安全生产理念体系,包括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道德观和安全发展观。首先,是培育全员的安全价值观。在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安排员工的工作时,要倡导安全第一的价值观,牢固的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培育安全理念。其次,是培育全员的安全道德观。大力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理想、纪律和技能培训,倡导岗位道德规范。最后,是培育全员的安全发展观。安全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没有安全,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树立起安全是企业生命线的思想,使员工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规范自身的作业行为,做好安全工作。
3、坚持依法管理,建设安全制度文化
安全制度文化是指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架构、组织机构、部门分工以及安全生产法规和制度,如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制等。企业根据安全形势的变化,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及时的规范作业的操作制度,找出科学合理的东西,健全适应时展的安全目标、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建立适应实际的,被广大员工所接受的、自觉遵守的安全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使安全管理机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激励着干部职工把企业生产安全价值和实现自身价值结合起来,形成协调统一、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成为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电力企业的安全制度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方法和规定老旧,脱离实际,没有从员工的实际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难以实行和操作,对于此种情况,电力企业要及时的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改进,使其真正的为员工和企业安全着想,发挥其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
4、改善作业环境,建设安全环境文化
安全环境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包括硬性的环境要求,如新技术新设备的资金投入、安全监控设备的安装和员工工作环境生产条件等,又包括如职工精神环境、企业社会形象的软环境。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情绪好坏,关系到他们在作业中的安全。培育安全文化环境,一是要保证必要的投入,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现代安全管理手段,推广各种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用科技水平的提高要改善员工的传统工作环境,提升安全性;二是要重视企业职工的精神需求,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美化工作环境,在不断提高职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建设积极向上、尽职尽责的工作状态;三是抓好安全生产品牌的建设,大力宣传和弘扬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先进事迹,发挥领导干部和优秀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的向社会宣传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成果和好的手段,让员工在企业荣誉中感受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激发其作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份子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三、结语
实现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既需要安全基础的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也需要企业安全文化的有力支持。在建设安全文化的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管理和安全环境的角度入手,积极实践,善于总结,为建设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松丽.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J].科技信息,2007,(10):104.
[2]石聪欣.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探究[J].科技风,2009,(18):7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
现代企业在其完善和发展中,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自律性,提升安全生产水平,达到生产、效益双盈的目标。安全文化成了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成了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因此,搞好生产安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客观需要。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强调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员工、机械设备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消除其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但员工在这种管理中只会被动地服从,员工缺乏预防事故、消除隐患的自觉性,不能使安全观念落地,而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使这种观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比硬性的管理制度更具有持久性和影响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现代管理科学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把一系列安全观念或者目标,以多种形式灌输到员工的思想意识中,此为导向激励或约束员工的行为,在此过程中,员工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不是被动的执行。在企业里,如果员工的生命得到尊重爱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受到关心,这样员工就会感受到自己生命的重要,就会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增强自我防护的能力,从而使得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备
建筑施工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成立以企业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负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国家要求配备科室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编制并及时更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检查等活动。企业各下属项目部要分别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项目部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落实。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做到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年度安全目标,项目开工时,企业总部应与项目部、施工班组、职工分别签订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并且在施工中严格进行考核。
2、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建设安全文化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安全物质条件和作业环境。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资金管理办法,成立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小组,确保安全投入专款专用。每年年初要制定下发年度安全生产投入计划,严格按要求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用于现场文明施工支出现场临时设施支出、安全施工支出,安全防护设备购置、改造支出,安全防护用品及安全类保险支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支出、安全保证体系认证及安全评价及检验检测支出、安全隐患整改支出、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方案专家论证支出、保障安全生产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的研发支出,购置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应急救援演练及事故处理、赔偿支出,安全管理机构工作经费的支出,以及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安全资金的及时到位,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得到实施的有力保障。
3、制度完善工作措施有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各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制定并以正式文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由企业安全管理机构、项目负责人、现场安全员负责贯彻落实,使一线职工熟知公司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决策层要以身作则,严格遵
守安全制度,认真执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到安全生产在计划、布置、检查、评比、总结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评比、总结安全工作,使安全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认真落实。
4、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宣传教育。建筑施工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全员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国家方针,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安全规范等。办公区、家属区应设置宣传栏、展板及黑板报,专人负责更新,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知识。 施工现场应建有农民工夜校,设有宣传栏、读报栏和黑板报等安全文化园地。施工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标语、警示标志等做到规范齐全,另外还要不定期召开安全知识讲座、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倡导生产必须安全的思想,贯彻企业安全文化,使各级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实质性改变。
5、全员培训持证上岗
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分管安全,技术副经理,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全部要按规定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和考试,取得省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考核合格证书。 施工现场电工、焊工、塔机司机、信号指挥、架子工、起重机械拆装工等所有特种作业均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单位工程开工前企业要组织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施工中进行季节性、节假日、转场和转岗安全教育,年度安全教育培训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等,内容应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及安全科技等方面。通过各种教育培训,提高各层次人员的安全综合素质,为创造企业持久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提供保证。
6、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项目工程开工前,企业和项目部应对工程安全风险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设置监控牌,对危险点进行重点监控,并要按要求制定管理措施,编制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组织实施。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现场实施监督。工程开工后,定期要对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将救援设备和器材配备齐全,针对施工现场易发的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安全事故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援措施,并定期组织学习、进行演练,以备事故突发时救援工作能及时有效地开展。
结语
企业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要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在强化日常安全管理的同时, 有必要加强行为安全管理的研究,探索安全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层次,不断创新安全文化建设,全面打造安全型企业。
参考文献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高职学生往往处于生产、建设第一线,面临着较大的职业安全风险。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学生安全文化素养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与高职文化的集合体,是学校为维护广大师生的正当合法权益和保障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发展,通过对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健全校内安全设施、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等方式,努力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减少和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环境的一种文化现象[3]。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利用文化从更深的层次影响师生员工的观念、道德、态度、情感和品行等,帮助他们树立安全第一和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全面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修养,加强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使其行为自觉满足安全健康的要求[4]。
2高职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庞杂而艰巨的任务,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复杂。目前,其建设水平处于初始阶段,理论尚未成熟,实践也处于初步探索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其主要表现如下:1)文化积淀不够深厚。校园文化是灵魂,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它反映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文化建构需要长期的沉淀、积累和提炼,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我国高职院校具有办学历史短但发展迅猛的特点,截至2010年底,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已达1100多所,高职在校学生800多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半壁江山”。在近20年的规模扩张中,高职院校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而对安全文化明显重视不够。高职院校目前学制为3年,大多采用“2+0.5+0.5”的教学模式,除去校外实习与实训的时间,学生真正的在校时间不足2年,在不长的时间内难以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感。2)资金投入不够到位。当前,高职院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安全工作处于边缘化地位。近年来,由于生源数量锐减,为了抢占生源市场,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招生工作,把招生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大力倾斜。而在安全工作方面,严格控制安全保卫日常经费支出,减少对人防、物防、技防等投入。同时,由于校园安全文化氛围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领导常因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犹豫不决。3)规划设计不够科学。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师生的安全意识养成、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安全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安全场所和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常规安防和危机应急处理,传统性安全以及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等。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安全文化建设缺少统筹,具有随意性、临时性特点。有些院校虽确定了长、中、短期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但迫于招生、就业、师资等一系列即时性和关键性的显性问题,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往往沦为摆设。4)思想认识不够全面。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多发,许多院校越来越认识到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安全管理措施,但思想认识比较片面。一是重物质,轻精神,文化建设未能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二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忽略人文精神塑造,尤其对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不够;三是口头上重视,思想上麻痹。从表面看,领导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逢会必讲安全,但这往往出于对责任追究的担心和预防,并非真正出于对“安全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安全管理工作未能实现常态化、机制化。四是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清。部分师生认为安全工作是学校领导、保卫部门的工作职责,自己则是受保护的对象,对安全文化建设漠不关心。
3高职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保证学生平安的主要手段,也是确保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从战略高度与可持续发展角度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出发,以师生员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为抓手,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手段,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3.1明晰安全文化建设任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校园安全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积极的文明的大众文化。加强“文化管理”关键在于顶层设计,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积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重视师生的安全知识、技能和意识培养,并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背景[5]。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充分发挥领导尤其是校长的领导和引导作用。“对于建构和巩固学校文化,在组织内部和外界传递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等方面,校长负有主要责任。重视维系和巩固学校组织的文化被认为是校长有效领导的主要特征。”[6]此外,还应努力提高其它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传达安全价值观念,并不断进行培育,以提高安全文化的建设效率。要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校园管理中,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位师生,做到“一岗双责”,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切实树立安全文化建设“全校一盘棋”思想,远离“隧道视野”和“局部观念”。
3.2创新安全管理工作载体,打造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精神是校园安全文化之魂,是判断一所学校是否真正形成校园安全文化的标杆。安全精神文化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员工所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安全价值标准和安全信念等,体现为师生员工的安全思想和安全意识,包含着有关安全管理的经验和理论[7]。安全精神文化可有效激发师生的安全意识,在思想深处扎根并自觉付诸于实践。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宣传学校的安全理念,以培养师生正确的安全观以及良好的安全素质为核心,利用一切媒介和手段传播安全文化,实现以“文”化人;要积极拓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介的宣传作用;要大力推进校园可视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标识和警示语,对师生起到直观感染并内化为自觉行动。高职院校还应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安全管理载体,可从学生关心的安全知识和存在的安全问题出发,积极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环节入手,全面加强安全文化课的建设。如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近年来在全校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与分析》选修课,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3.3提升安全文化管理硬件,建设安全物质设施安全物质是安全文化的载体和表层部分。安全物质文化往往能体现出学校领导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学校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8],它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卫生防疫设施、视频监控设施、消防设施、交通设施等,完备的物质安全硬件能为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当前,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着建筑安全布局不合理、安全防范设施建设不到位等情况,这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就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校园物防和技防设施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提高安全化的程度,逐步建立起覆盖校园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防盗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交通安全系统等。通过校园安全管理硬件的提升,真正实现“物防、技防和人防”的相互补充与深度融合,从而体现安全物质文化的深刻内涵。
3.4构建特色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制度是安全文化实施的重要手段。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旨在使安全工作的规则、章程、程序、方式、标准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种响应效果和约束作用[8]。通过安全文化制度建设,有利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高职院校应建立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事故预防举措;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实行院系、部门自查与学校安全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其周边安全;建立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机制,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建立师生管理机制,规范师生言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师生心理安全教育等。此外,还应针对本校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组织专家论证、评估,根据当前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形势,吸收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积极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有效健康的安全管理思想,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升安全工作实效性。
3.5发挥师生主体实践功能,规范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的主体和形式,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9]。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行为同样如此。从国内外的统计分析资料来看,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表现为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习惯不良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坚持将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达到自觉以理念指导行为的良好风尚。师生员工是高职院校内最重要、最主要的群体,安全文化建设当然离不开这个主体。高职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应以师生为核心,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提升他们参与治安、消防、交通等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
走进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的大门进行采访时,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写着“安全生产禁令”的一块巨大的宣传栏,远远望去宣传内容也醒目可见,公司内随处可见的各种安全宣传的标语,比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治理隐患、防范事故”、“愚者用鲜血换取教训、智者用教训避免事故”、“安全增效益、质量求发展”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让我管窥到该企业对安全生产高度重视。
这是一家怎样的企业,为什么我们从浦域县安监局同志那里听到的都是交口称赞?这家公司于1995年10月1日由浦城县生物化学厂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年产各种剂型规格的饲用金霉素20000吨、盐酸金霉素1 500吨、盐霉素钠预混剂1 500吨。经过浦城生化人对企业管理的不懈努力和对产品质量的孜孜追求,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饲用金霉素生产的领军企业。“施豪牌”饲用金霉索曾捧回“法国巴黎第十二届国际质量奖”并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公司也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公司所有产品均已通过美国FDA和德国COS认证。
是什么让公司的产品如此过硬并在世界各地畅销无阻?当记者将这个疑问抛给公司安全设备科科长刘先建时,他颇为自豪地说:“我们的成功经验之一在于以人为本、以安全生产为目标,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手段,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从而保障安全生产。”
刘科长一一介绍了浦城正大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具体做法。为了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和素质,增加安全健康知识,掌握安全技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事故的发生,公司先后购置了“事故应急救援”、“消防安全警钟案例”等图片展板,广泛开展以“科学发展抓预防,预防为主重教育”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普及、应用活动,结合“十个一”活动,全面推行“一法三卡”的实际应用。同时,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为车间专(兼)职安全员购置《2009年全国职工安全健康知识普及教材》,并组织全体员工参加“全国安全健康知识竞赛”。
公司安全生产部门还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文化活动。在2009年“安康杯”竞赛“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签名活动上,组织全体员工在长达15米的大型横幅上签名。公司经常邀请浦城县安监局、县消防大队派专人到现场传授安全生产知识,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防化、高空作业各类安全器具的使用、各类消防灭火器具使用等技能的综合培训和演练。
刘科长提到凡新进公司人员首先必须经过人事部门和安全设备科的厂规厂纪的学习和安全三级教育培训。公司为员工放映《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生命与安全》、《安全教育与安全文化建设》、《隐患就在你身边》、《人命关天的事》、《大火无情、珍爱生命――火的故事》等大型电视安全教育片。专(兼)职安全员人手一册《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知识手册》,并组织他们参加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生产部每月刊出2-3期《安全生产简报》,宣传消防安全、职业健康、环保知识,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员工应知应会》教材。
刘科长说:“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成立了四个体系,即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制度约束体系、安全保障预防体系、减灾应变体系。这四个体系建设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紧扣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完善的体系建设,形成了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将过去被动的‘要我安全’的观念转变为现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记者问:“通过你们的工作,员工在安全意识上有怎样的进步?”刘科长说:“通过我们持之以恒的安全文化建设,过去那种被动地接受教育的情况大为改观,现在主动要求上安全文化知识课的员工渐渐多了起来,都更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浦城正大是浦城的利税大户,能在这里工作对许多员工来说是一件光荣的事,大家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建设平安企业,就像安全标语写的那样,做到把安全带上岗、把幸福带回家。”
浦域正大抓住了安全宣传教育的核心――坚持以人的利益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观念和素质,将安全融入企业文化中,使之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也让我们对这颗闽北工业明珠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安全文化首先包括了物态的安全文化――即生产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以及生产场所、环境、装置的本质安全化,及各种安全技术和科研成果。其次,它包括了行为规范的安全文化――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建设,以营造一种强制力,对人们的不安全行为和危险动作以有效的制约和束缚,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义的责任。再次,它还包括了对人们行为的安全引导,使人们认同安全的行为后放心去做,同时也否认危险动作,而抗拒并抵制,使人类的活动能安全、有序地进行。最后更包括了人们对自己安全的关注,免受伤害意识观念,也就是安全心态的形成。在安全文化的构建过程中,笔者以自己的工作实践,认为安全宣传教育是其前提和先决条件,安全文化必须以行政指导,行政强制予以推动和支持。
安全宣传教育的层次性和社会性确定其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广泛的包含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涵盖企业所有人员,包括企业的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一般安全教育在企业中包括了几个方面的层次和类别:
一、企业厂长经理安全管理培训。这项培训突出要解决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决策者和经营者的安全生产责任,达到建立、强化企业领导者,决策层、经营层的安全生产意识之目的,使得他们能自觉地履行其安全生产职责,并关心、支持、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这一意义出发,决定了厂长、经理安全培训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教学组织实践过程中,就是抓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计划的安排,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学秩序的管理,抓学习出勤的掌握,抓学习氛围的组织,还有社会认同环境的营造。
二、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关键是要明确任何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在于促进培训对象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使之能真正当好企业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发挥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检查的作用,做出卓有成效的各项工作。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训练。所谓特种作业人员,就是他们的作业,对作业者本人,尤其是对他人和周围的环境构成某种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人员。基于这一特性,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培训就应紧紧抓住其作业特点和可能引发的危险种类和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系统的相关教育和训练,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实现其作业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四、开展对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个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及“我会安全”的根本性转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通过开展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和经常性的安全训练,帮助企业员工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了解安全生产知识,掌握自我防护的技能和应急预案的实施。这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
五、安全宣传教育在于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更新安全观念,为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基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包括了物态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安全文化建设、行为安全文化建设和心态行为安全文化建设。物态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物的本质;制度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立法和建标,建立起系统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程和制度;行为安全文化和心态安全文化就是涉及到人的安全理念,安全知识,安全态度和安全技能。企业员工的行为安全文化和心态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根本性、实质性和基础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 高职院校 安全文化建设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多,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安全压力日渐增大。这不仅表现为由于师生人数增加对院校的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的基本需求,还表现为不断增强的外部环境不安全因素对这些院校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师生个体面临的安全压力,同时也表现为高职院校要不断加强内部危险源的管理,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环境。为此,可以说,加强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
校园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上文已对文化与安全文化的定义结构进行详尽的阐述,由此可见,校园安全文化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使师生个体和学校整体免受侵害和破坏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就是要在校园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气氛,将全体师生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师生员工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精神动力,并为建设平安校园与和谐校园的目标而努力;通过建立校园内部的管理机制,利用安全文化的功能,转变师生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从而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科技知识与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自救水平,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并使之成为一种自觉心理,不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保障师生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校园正常生活秩序的稳定运行和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地发展。
二、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与现状
高职院校跟一般高等院校既有共同点,又存在自身的特点。作为教育实施和学生求知的场所,高职院校的校园与其他大学校园一样, 是人员密集、活动频繁的场所。特别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院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校园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大,职业院校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既有单考单招学生,又有自主招生的学生,学生来源层次多样性,安全知识和意识参差不齐;另外,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较多,校外实习时间较长,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较多,安全事故出现的机率较大;而且高职院校很多都是由成人院校专制和中专升格组建的,学校内部管理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安全管理意识、制度仍需不断提高。因此,高职院校与一般高等学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点,也有着以上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其校园安全建设不能一味追随本科院校的脚步,它应该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以面对更为复杂多样的安全形势。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和安全文化的三层面理论,本文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复杂的形势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
首先,职院校园安全文化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校园安全文化定义的不统一性导致评价衡量标准很难统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学校在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出现对校园安全文化理解不同、建设内容、建设重点不同,从而导致衡量这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优劣的标准很难统一。校园安全文化内容的多层次性导致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进行量化。物质层面的内容最易衡量,制度层面的内容相对较难评价,对于一项制度的评价一般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难用客观数据来评价;而精神层面内容是最难评价的,所有的相关理念、信念、价值取向等都是在长期潜移默化中积累形成,这些只能通过行为主体的行为结果来反映,而行为结果又可能同时受到家庭文化、地域文化等其他文化意识的影响,不能简单评价为就是校园安全文化产生的结果。
其次,职院校园安全文化缺乏系统性建设,系统性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质量的高低。完整的职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应该包括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建设高校安全保障场所、设施、器物等物态载体,建立健全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预警机制等内容,充分兼顾教学、科研、生产、生活和活动组织各方面。既要有防微杜渐性质的日常防备,又有快速应对的危机管理能力,既要有一般性、传统性的安全文化,又要建设从事专门工作所需的专门安全文化和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网络安全文化。对照上面的职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系统性要求,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或缺失的地方,如:大学生安全素质参差不齐,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与保障要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安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安全制度执行难,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出现执行力不强等情况。
职院的安全文化教育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性。在安全工作中,职院往往更多倾向于重管理、轻教育的弊病长期存在,安全文化教育普遍缺失,现状堪忧。由于职院生源的参差不齐的情况相当严重,部分学生管理难度很大,学校内外部环境的恶化也迫使职院在安全管理上更为倾向于严抓严惩,日常的工作中强度始终保持如一,对于学生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等一系列处理措施,以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虽说此种说法颇有争议,但毕竟职业院校在当前学历为先的社会大环境当中认同度还不高,自身发展压力较大,这也只是无奈之举。
三、职院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一)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安全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素质。安全素质、道德素质不会自发形成,也不会自行提高,它需要靠教育和人们主动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制度的约束。
1. 安全理念倡导。安全理念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的指导思想、安全的宗旨。安全理念设计一般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办法,既要体现国家总的安全理念,又要结合高校实际,突出职院安全文化建设的特点。对决策层和管理层来说,是否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至关重要。要把安全理念渗透到高校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各要素之中。
2. 日常教育渗透。这里所说的安全日常教育渗透是指将安全教育进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具体建设内容包括:编写或选择质量优秀并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安全教育教材;设置安全教育系列科目作为必修课,或者必修、选修相结合,并给予适当的学分;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学分中加入实践考核环节,即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安全保卫工作实践,如参与校园巡逻、大型活动安全保障、交通文明督察等等。
3. 主题活动培养。高校可结合本校实际及特色,寓教于乐,让师生在活动中获得安全知识、感受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质。主题活动的类型可以多样化,一是普及宣传型的活动,既可以结合案例经验、先进典型作正面引导,加大宣传,也可以开辟宣传专栏图片展,利用反面教材进行警示教育;既可邀请有关专业人士到学校授课,通过集中培训考核等形式强化安全学习,也可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既可运用校园广播、报纸、宣传栏(板报)等传统宣传平台,也可引进校园网、短信平台、电视视频等新型传播媒介,宣传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安全咨询服务,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参观体验型的活动,可建立校外安全教育基地,例如,在辖区消防大队建立一个安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师生参观交流,了解消防常识、体验最新消防装备等,从而收获感性认识。另外,也可通过情景模拟小品剧来体验如何防盗、防骗等常识。三是实战演练型的活动,如组织开展消防灭火逃生演练、防恐演练、群体性突发事件演练等各类实战演练,通过相对真实的情景设计,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全方位提升安全文化品质
安全环境主要包括物态环境、制度环境和组织行为环境等方面。
1. 加强硬件建设,夯实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在校园安全文化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大学校园的硬环境和硬设施。因此,物质层面的保障是校园安全文化形成的保障。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校园内建筑物,包括教学设施和师生生活设施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如教室、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内楼梯、门窗以及相关安全要求设计等,师生生活设施建设如宿舍、食堂、浴室等;二是室外活动空间设施建设,如室外活动器械、运动场、雕塑、水池、花园等;三是多功能的防火、防盗、交通安全、报警等电子信息监控严密的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设;四是安全文化经费的保障,建设校园安全文化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保障,尤其对于校园安全的硬设施,除了初步建设资金还需维护更新资金。目前各高校仍普遍存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设施适应不了安全工作的需要等问题。
2. 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全员育人体系。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内容涵盖高校工作每一个部门,是为全体师生和高校和谐发展服务的,并非分管领导或职能部门一家之事,也非职能部门单独能完成的任务,必须面向师生,依靠师生,动员全校的力量发挥高校所属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群防的巨大作用。因此,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一是学校决策层层面必须完善安全工作相关领导机构。二是加强学校安全保卫职能部门的组织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安全保卫职能部门是安全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理所当然应是安全文化的倡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因此,这支队伍的素质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
3. 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构筑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校园安全管理包括环境安全管理、设施安全管理、卫生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治安安全管理、活动安全管理等内容。在校园安全管理上,首先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要实现从被动型、经验性的安全观向主动型、系统型的安全观转变;二是要从事后处理的被动管理向以危险预测、应急演练、有效控制与风险评估为重点的预防管理转变。校园安全管理的关键是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法治精神为指导,制定与法律对接、体系完备、可操作性强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明确责任,强化各项安全管理职能和责任的落实,使预防为主的原则从严、从细落实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同时要严肃责任追究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校园内可能发生的社会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形成对策,以此为指导,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深入推进风险隐患的整改工作。要健全学院内部的安全保卫工作体系,全面落实各部门的安全责任制,加强专、兼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安全保卫人员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鲍清芬,张晓红.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6):91.
[2]朱翔天.从文化的内涵浅析校园安全文化及其建设[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07 (5): 42-43.
[3]邹长城.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J].湖湘论坛, 2005 (2).
一、安全文化作用的特征是确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的基本前提
“安全文化”总体上是一个比较新的范畴,目前国内外对于“安全文化”实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和精确的定义,对“安全文化”定义的理解与表述、对安全文化内涵的分析与界定也是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表述、理解概括起来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广义的安全文化,另一类是狭义的安全文化。广义的安全文化是将人们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为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运用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及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都归为安全文化。按照这种表述与理解,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安全设施的配备及改善、生产经营设备的本质安全化、安全科技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及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等都可纳入“安全文化”的范围,这实际上人为地扩大了安全文化的“边界”,也夸大了安全文化的作用,容易出现“安全文化无所不包”、“安全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问题,最终可能导致安全文化建设方向的模糊化、目标的虚幻化、范围的无限化与内容的杂乱化,从而成为安全文化发展的灾难。狭义的安全文化则主要是将企业为推动、保障和实现人员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所确立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具体化为安全意识、观念、态度、准则及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等内容)归为安全文化,将安全文化定位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们所创造、应用的安全精神财富这一层面上。应该说,这可能更为符合“安全文化”的本质与特性,也更有利于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与目标,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项内容的有效实施。笔者倾向于将安全文化定位在狭义的范畴上,但居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本文并不想就安全文化的定义及内涵展开分析讨论,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定义与表述。第一,给安全文化下定义是一个严谨、严格的学术行为;第二,即使笔者给安全文化下一个具体的定义,那也仅仅是一孔之见,不一定会比现有的定义更为准确、更合理;第三,对于安全文化应是广义范畴或是狭义范畴的不同看法与争论也还会继续下去,我们不可能等到所有人对安全文化定义的表述完全取得一致的意见后再来考虑推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第四,安全文化及其建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来源于安全生产工作实践,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需求而产生,又指导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随着安全生产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的不断出现,安全文化的定义、内涵、内容及整个体系等也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企业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一般作用,更具有自己的作用方式与特征,它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所能发挥的引导、渗透、保障和支持作用,是确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基本前提。通常,安全文化作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安全文化作用范围的全面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安全文化是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灵魂,又是安全生产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和落实的内在动力之一,其作用及影响范围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所有方面,存在于安全生产工作所涉及的各个主体、各种要素、各个环节及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组合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之中,也就说,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各个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与操作行为及其结果与责任,各种要素之间能否合理搭配与有效整合并达到和谐匹配的状态,各个环节是否合理衔接并始终处于正常的运行及有效的控制之中,无不体现着安全文化的渗透与浸润。而与保障安全生产相关的物的因素及制度因素,虽然融入并体现了安全文化的元素及影响,但它们本身并不直接构成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
2、安全文化作用层次的全局性。安全文化的作用不只是体现在某一个方面或某一具体的工作,而是体现在全局、体现在高层次上,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是基础性、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它集中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安全生产工作导向、以及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与判断,从而左右着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重视程度及安全生产的总体决策倾向、决定着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及开展状况。这是因为,安全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好的或者先进的安全文化有助于促进推动和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而不好的或落后的安全文化则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绊脚石”,它所形成的是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不利于保障企业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氛围及决策,只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企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3、安全文化作用时效的长期性。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企业的整体改造(如企业的合资或企业的收购、并购等)将另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引入或植入;二是企业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入形成;三是通过学习吸收其他企业的文化与本企业的文化进行嫁接融合形成;四是通过企业自身发展逐步形成。不管哪一种情况,企业的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并为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认可接受,其内容、形式及影响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在短期内轻易改变。这是因为,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导向作用、对企业各个部门管理活动的引导作用、对各个层次人员安全生产行为的规范作用,会逐步转化并确立为企业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安全生产的价值观、评判标准及行为准则,会逐步形成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或环境,会逐步成为企业维持与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整体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特质。
4、安全文化作用力度的非强制性。安全文化不同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并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企业或企业的人员会因为不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规定而受到相应的惩处、付出相应的代价,而安全文化的作用则是促进、引导企业及企业人员形成追求安全与健康的观念或氛围,对于企业及企业的人员来说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弹性、灵活性和选择性。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强制性植入、导入的方式确立和推行新的安全文化,也可以通过对个人实行程序化、标准化和文件化的强化性训练让人们在短期内强制接受,但这绝对不意味着新的安全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内心,更不意味着新的安全文化就能马上产生或达到企业所期望达到的效果。这是因为,再好的安全文化只有当它在被接受之后并经接受者消化、吸收而融入、内化、体现为自身的东西,才是也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这种融入、内化及体现是一个逐步渗透、潜移默化的过程。
5、安全文化作用结果的外在性。安全文化的作用与影响过程是内在的,但其作用结果却类似于哲学意义上的“精神变物质”,也就是安全文化作用的结果是外在的、看得见的。这是因为,安全文化的建设也要有效益观念,也要计算“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并使产出大于投入,如果一种安全文化光要投入却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这种安全文化建设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一般来说,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结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全文化影响人们的意识与行为,受到良好安全文化影响的人们,其行为与习惯明显有了改变,不安全的行为少了、不安全习惯少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更加尽职尽责,管理与操作行为更符合规范要求;二是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日常管理更加严格,事故隐患整改到位,事故减少或杜绝了,这是检验与衡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效的直接标志之一。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达到的战略目标
对于企业来说,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投入必须要有相应的回报,当然,用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不同于某个具体投资项目的投入,投资具体项目的收益或产出是直接、可精确计算的,可以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的,而安全文化建设投入的产出或效益则更多表现为是间接的、基础的、潜在的和外在的,比较难以用定量的标准加以评价,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效益”与产出主要表现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服务、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可能、条件和保障。通常,安全文化建设战略应达到的总体目标为: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在企业内部确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形成一种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导向、氛围和环境,使企业各个层次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得到加强,从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企业职工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切实得到有效的保障。
1、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确立安全生产的科学理念。理念解决的是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及指导方针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及指导方针出现偏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不可能搞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应确立并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理念。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观的问题,也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体现和落实对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怀与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可持续发展、做到统筹协调发展。二是指导原则问题,即要贯彻落实发“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不仅是国家宏观层面的要求,更是企业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关系的根本准则,将安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和保障。三是指导方针问题,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落到实处。
2、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强化安全生产的正确导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价值导向,而且这种导向要被企业所有人员共同认可和接受,并成为规范自身安全生产行为的准则。具体包括四个方面:首先,安全生产是一种保障,对于企业的个人来说,安全是个人做好各项工作并不断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没有个人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保障,个人的发展就失去意义和支撑;对于企业来说,安全则是正常运行及发展壮大的基本保障,事故多发的企业,其生产经营及发展是不稳定、不健康和不可持续的。其次,安全生产是一种责任,对于个人来说,任何人应努力依法依规,依制度规范自身的安全生产行为,保障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首先是自己的责任,必须首先做到对自己负责才能对他人负责、对企业负责,才有可能做到“三不伤害”;对于企业来说,则要求企业对全体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负责、对企业自身发展负责、对社会负责。再次,安全生产是一种效益,这种效益表现在安全为企业获取正常和更大的效益提供条件,也表现为事故减少,以及因事故可能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的减少,从而相对地增加企业发展的可用资源,为企业增强发展潜力与竞争力提供可能;最后,安全生产是一种政绩(或业绩),各种损失的减少实际上就是经营业绩的相对增加,也应是企业主要负责人政绩的重要体现。
3、安全文化建设须形成安全生产的有利氛围。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在企业内营造、形成一种有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气候”或环境,让企业所有的人适应这种“气候”或环境,在这种“气候”或环境的熏陶、影响下,自觉了解、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有关知识,理解、配合、支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氛围。这种氛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企业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重点及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能及时宣传到位,为企业的所有人员所了解、理解和接受。二是人人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企业主要负责人能自觉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日常管理;从业人员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企业其他相关部门能全力配合、支持安全生产工作。三是时时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要求自觉地“嵌入”、融入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环节,生产经营各种要素的组合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事故隐患及时得到整改与消除。
4、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在企业中,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者、组织者、承担者或参与者,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人是与机、环境及管理相关联的最为重要的安全生产要素之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最重要、最直接的主体,其行为特别是处于生产经营活动一线的直接管理者与操作者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安全文化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对象应是人,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与安全文化的传播,使得这部分与安全生产状况直接相关的管理者、操作者逐步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使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管理者及操作者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知道、了解自身不安全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及可能付出的代价;二是安全文化的内容、安全生产的要求有效地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管理者与操作者,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岗位操作、应急处置与逃生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管理者、操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三是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相关的管理者与操作者能自觉地纠正、避免各种习惯性违章和不良习惯,严格依照安全生产的管理及操作规程,实施管理及作业活动、规范自身的管理及作业行为。
5、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安全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是全局性和基础性的,它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推动也往往是全面的、总体的和长远的,但最终表现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能力得到提高,即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要求,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能有效地贯彻落实;二是事故防范能力得到提高,企业对事故的防范做到情况清楚、重点突出、措施到位、工作落实、责任明晰;三是安全生产日常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即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产生的事故苗头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得到落实和加强;四是企业员工的安全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处于生产经营活动第一线的人员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五是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提高,企业具有完善和可行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具有一定的应急救援能力,能对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况进行及时、必要和妥善的前期处置。
三、企业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必须采取的措施
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企业是主体,发挥着谋划者、推进者、组织者与实施者的作用,而政府及相关部门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外在推动者,发挥着推介、引导、协助、促进和服务作用,不能代替或包办应由企业承担的各项工作。对于企业来说,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应重点做到以下方面:
1、端正认识。企业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要提高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要作用的认识,将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作为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工程来抓。端正认识,要特别注意克服当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四种不良倾向:一是必须克服表面化倾向,即将安全文化作为面子工程,只重形式与表面不重内容和实效的倾向;二是必须克服简单化倾向,即将企业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安全知识竞赛或演讲之类的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安全文化建设;三是必须克服片面化倾向,即片面强调安全文化的作用而不注重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加强;四是必须克服功利化倾向,以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所有的问题,以为通过几次宣传教育或培训、演讲等活动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就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在克服以上四种不良倾向的基础上再根据企业自身行业特点、规模及现有的管理状况等,合理确定安全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2、完善制度。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企业安全文化的推进需要一个过程,企业文化被理解、认可、接受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安全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在制度建设与完善方面应着重于三个方面:一是合理设计制度,要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要求、企业所处行业的危险程度,围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一基本制度,合理地设计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合理地确定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及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及各项责任落实和保障机制。二是抓好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企业必须对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对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的落实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与严格的检查,确保制度及岗位职责真正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三是重视做好制度执行情况的评估与完善。企业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分析,并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情况,及时进行制度的适应性、补充性修订或设计、制定新的制度。
3、严格管理。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而严格管理又是有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安全文化内容、发挥好安全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力量。严格的管理重点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导入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体系的所确立的安全管理先进理念、有效模式与运行机制,合理设计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及运行规则;二是管理组织体系的完善,将安全生产管理的网络及触角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一个方面,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有人管、管得住;三是对与安全生产最为密切相关的管理者及操作者制定具体、明确和尽可能简易的管理程序、标准与操作程序、标准,逐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及操作行为的规范化,特别是要害、关键岗位操作行为及操作程序的文件化、格式化、标准化;四是突出抓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管理及动态管理,现场管理、动态管理的重点在于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各项规定、规程的到位,及时纠正人的不良习惯与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从而有效地控制、减少乃是消除生产经营一线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危害。
一、总体要求
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为载体,集中组织开展内容新颖、富有实效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强化安全文化建设,普及安全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实现“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日益浓厚、全员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的工作目标,确保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活动主题和时间
活动主题: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活动时间: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月”活动于2013年6月1日至30日在全行业同时开展。具体活动安排为:
(一)6月第一周(6月4日至6月10日)为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周;
(二)6月10日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
(三)6月第二周(6月11日至6月17日)为安全文化周;
(四)6月第三周(6月18日至6月24日)为应急预案演练周。
三、活动安排
(一)安全警示教育周活动(6月4日至6月10日)。交通各级各单位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和宣传咨询活动。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发放警示教育光盘、举办事故案例分析会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6月10日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届时,市港航局、运管处分别分别组织港航、道路运输企业分别在码头、车站等人员密集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交通运输安全知识,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届时,市交通运输局将组织对各宣传咨询活动进行检查。
(二)安全文化周活动(6月11日至6月17日)。交通运输各级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六个一”活动,即:建设一批安全文化建设阵地,培养一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发掘一批安全文化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推广一批安全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一批安全文化为载体的实践活动,推动一批安全文化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各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有重点、创造性地开展以上活动,树立安全文化建设品牌、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并及时向局安委会汇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安全生产月期间,市局组织开展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有奖征文比赛。文稿内容要以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人物事迹为主题,内容真实、感人,切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反映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者的精神风貌。请各市(区)交通运输局、各有关单位踊跃参加,并分别筛选2-3篇优秀稿件报市交通运输局参加评选。同时,市局将筛选优秀稿件参加省厅的评选活动。投稿邮箱,投稿截止日期为6月20日。
(三)应急预案演练周活动(6月18日至6月24日)。各市(区)交通运输局、各行业管理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在完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以港口危化品管理、水上运输、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公路保畅通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应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疏散方面的演练;局直各单位要组织开展以消防和治安保卫为主要内容的应急预案演练;交通企业要以车间班组、船舶、车队等为单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演练。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增强协同配合能力,充实救援装备和力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职工自我保护意识。
各单位要制定详细的预案演练计划,要有方案、有落实、有总结,并于活动结束一周内将活动开展情况书面报局安全监督科。
(四)安全生产集中执法活动。各市(区)交通运输局、各级公路、港航、运管和交通监察机构,要按照市安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局“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活动安排,认真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执法行动。要结合夏季汛期安全生产特点,以道路交通、水上运输、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等行业领域为重点,采取联合执法、专项执法等形式,集中组织执法行动,查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整治消除一批重大安全隐患。要针对本辖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打击范围和打击重点,落实部门“打非治违”工作责任,依法强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从重处罚和厉行问责的“四个一律”打非措施。
(五)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6月份,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要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大检查采取企业自查、县市互查、市局抽查的方式。各级公路、港航、运管、质量监察部门部门要分别组织明暗访组,加强对本行业的检查,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要重点检查年度工作部署情况、第二次重点行动开展情况、第三次重点行动安排情况,以及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情况等。对检查情况和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问题,检查组要以书面形式报市局,同时对被检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有关单位要及时整改。届时,市局将对检查情况进行调度。
(六)交通运输企业重点开展的活动
1.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纠活动。要结合“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第二次集中行动、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以及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要求,在企业内部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开展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活动,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各种问题和隐患;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整改监控档案,逐一整改消号。
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交通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3、40号文要求,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装备达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活动,促进企业实现安全责任全员化、制度建设规范化、现场管理精细化、教育培训常规化,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3.开展争创安全生产优秀班组活动。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各企业内部普遍开展争创安全生产优秀班组活动,通过班前会、演讲比赛、岗位技能比武等形式,加强班组交流,发挥企业班组、班组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筑牢企业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4.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对典型事故案例特别是近期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发生一些的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及时采取针对性对策和措施,举一反三,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达到以事故推动工作的目的。
5.开展全员岗位安全培训活动。各交通运输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一次全员岗位安全培训活动。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和劳务工,要加强上岗资格培训;对从业驾驶员、船员、危险货物装卸作业人员,要加强以增强岗位操作技能为主的培训,并将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安全培训档案。
6.开展“反三违”宣教活动。组织发动全体干部职工,采取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反违章操作、反违章指挥、反违反劳动纪律的宣教活动,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自救能力和保安自觉性。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组织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与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2011〕40号文件结合起来,作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第二次重点行动的重要内容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加强对基层单位的督促指导和横向各部门间协调沟通,做好动员部署,认真谋划部署,严格责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市(区)交通运输局、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企业还要结合实际,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和组织开展好各项活动。
(二)扩大宣传声势。各单位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配合,要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采取制作专题节目、开设专版专栏、播放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大集中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部门优势,在车船、港站、公路收费站、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悬挂“安全生产月”主题内容和“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强化年”等内容的横幅、张贴标语和主题宣传画、开动“安全生产月”宣传公交车等,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ecurity issue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ccident problems not only lead the loses of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and bring negative impa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even cause serious threat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us to establish a rational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minimize the possibility of an accid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ecurity management of China and the causes of accidents, and proposes the measures.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ecur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进,建筑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且产业不断扩大,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施工文明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也越来越远严格。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建筑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为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护广大从业者的安全和健康,国家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对建筑安全管理进行了体系建设,主要是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2003年11月国务院颁发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加强了建设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使我国建设行业的安全工作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的阶段。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原因
2、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很多施工企业未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这导致企业制度不健全,安全设施不完整,措施落实不到位,安检不执行,违法建筑等不规范行为。
2、2建筑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低,自我保护意识差,他们对安全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在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
2、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拖欠工程款,要求施工企业垫资施工,在工程造价中拒付安全施工设施费用,施工单位为了揽到工程,委曲求全,一旦中标,无力购置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4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健全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应急救援措施方面还不够,事故发生时无法及时救助和处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等活动相互脱节,并且安全教育落后。
综上所述,施工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建筑业的大事,一定要妥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必将给施工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害,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应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措施
3、1坚持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
安全事故处理的原则是:事故的原因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
3、2施工人员先培训
一般的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素质都比较低,所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要在上岗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讲清楚施工安全隐患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3、3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检查工作。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进行安全培训,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生产责任制度,以确保生产费用的有效落实。安全管理人员要对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向相关人员汇报情况,对违章操作人员应及时制止,提出严重警告,严重的要对其进行惩罚。
3、4施工前做好组织工作
施工前要按照施工要求组织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技术、使用材料、安全措施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合理组织施工,做好施工平面布置。避免出现相互干扰,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合理安排施工流水线,避免危险交叉作业等。做到既安全文明,又合理使用平面和空间。统筹规划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是施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保证各项项目顺利完成的前提。
施工前,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对施工人员做出详细说明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应在出入通道口、楼梯口、隧道口、有害气体等危险位置设置明显标志。同时,施工单位应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及其后的变化,在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的安全措施,做好现场防护。
4、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来建设,以良好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为基础,创造提高安全素养的氛围与环境。企业个人还应该在提高自己本身素质的基础上,还应该依靠集体引导,使安全行为规范变成自觉自愿行为。
4、1将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于企业文化中
在企业中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直接领导,制定企业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做好宣传工作、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把文化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中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境界,使安全文化深入人心。
4、2建立良好的安全物质条件和施工环境
安全文化建设要保证施工人员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建立良好的安全物质条件和施工场所,在良好的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培养和谐的氛围。
4、3加强安全文化制度建设
开展文化建设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流动性和建筑环境的优化,并且要充分发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要按照标准及安全技术施工落实安全施工措施,加强检查和评审,及时纠正不合理的规划,保证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
4、4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文化要以人为本,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为目的规范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要积极培养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态度和敬业精神。
4、5加强各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绩效, 必须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使员工树立起主人翁的意识,使员工正确认识企业安全与企业发展。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倡导弘扬安全文化,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必将改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效益。
建筑也是事故的多发职业,搞好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安全文化建设能弥补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修养,从而使员工自觉的服从安全要求。
5、结语
总之,通过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将安全生产文化运用到安全生产建设中去,通过教育、宣传等形式提高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综合素质, 提升施工企业全体成员的行为水准, 是施工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搞好生产安全与创出企业特色以及创造更佳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建筑的正常安全开展提供保障。企业还要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和考核制度,降低劣质的安全设施的投入使用,加强安全措施,从而树立整个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张彦民.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筑安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