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校调研方案

高校调研方案

时间:2023-06-11 09:3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调研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校调研方案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设备采购;调研论证;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教学设备投资力度的加大,仪器设备的采购数量增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单位价格越来越高。调研论证是高校设备采购环节当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高校准确把握实际办学方向,防止办学失误以及有效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环节。

一、加强设备采购前期调研、论证的重要性

1.有利于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政府采购活动是高校日常的一项重要工作,设备采购预算的编制是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设备采购工作能否顺利运行,而且还会对学校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以及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这种情况下,就要求高校必须提前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制订准确而精细的年度财务预算,并根据财务预算情况编制一项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实施计划。高校由于教学、科研的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的来源也与具体项目挂钩,所需要设备的种类随着高校专业方向以及课程调整而调整。

2.有利于确定设备采购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可以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等方式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政府采购方式能更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高校资金支出管理,降低设备采购成本。

3.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应对政府采购预算申报及设备采购执行加大考核力度,制订出更加精细化的考核指标,然后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实施科学化评估。然而,针对高校二级学院随意申报采购计划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无法采取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机制进行约束。因所申报设备采购计划的随意性,二级单位通常情况下会借助各种理由立即采购,这种现象不仅会对高校正常采购程序带来严重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工作进入非良性循环状态。

二、加强采购前期调研论证的措施

1.落实项目负责制,明确项目负责人相应的责任。目前,我校制订了专门的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实施办法,但实际执行中,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是采购制度流于形式,在编制设备参数时仅根据市场现有的设备参数甚至在从未调研的情况下,粘贴、复制出一套设备指标、参数,造成后续采购方案不准确,甚至还有些参数不具备可行性,技术指标偏离严重等问题。二是设备采购调研工作往往较为随意,对整个二级院系现状和将来人才的需求统筹不够,不能选择适应的设备采购项目。三是可能出现私下与供应商直接联系确定设备产品的性能配置等情况,甚至出现了让供应商直接根据预算进行产品配置并报价。这些情况都使设备采购和管理工作变得困难,主要原因是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的力度较小,甚至让某些制度流于形式。

2.构建设备采购计划与预算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采购计划的制订必须要做到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而且所编制的预算方案必须要可信。实验室建设及学科发展要经过详细的调研,提升实验室建设及学科发展的科学性、可行性及长远的规划。对于因实际需求变化对设备采购计划做出调整的,必须严格审批程序,调整过大的应重新组织论证。

3.加强设备论证制度建设,创新调研论证的工作模式。设备采购的调研工作是论证的基础,以调研结果为基础的设备论证才有意义。调研形式可以多样化,采用各种灵活的调研方式。但是不论具体采用哪种调研方式,都要带着问题去调研,明确调研目标和调研内容,收集厂商的资产经营、其他用户产品使用及售后服务情况等,实事求是地分析,写出详细的设备调研报告。

4.强化设备验收与绩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化的采购体系,准备工作提前到调研论证环节,并将后续的工作延迟到验收环节与资产评估环节,不断加强设备验收的相关管理工作,确保设备按立项报告实施并达到相应的建设水平。设备投入使用后要定期对设备利用率进行考核,针对使用率相对较低,且长时间闲置的设备实施公开机制,借助一系列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相应的倒逼机制,从根本上确保前期设备的调研工作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高校要做好设备采购的前期论证工作,不断探索采购前期的论证方式方法,进一步促进设备采购管理水平,提高高校设备仪器采购效率,保证采购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

截至2018年,全国开设德语专业的高校共129所,其中浙江省共7所,分别为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越秀”)。各校成立德语专业的时间如下:浙江大学(1969),浙江科技学院(2000),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04),宁波工程学院(2006),宁波大学(2007),同济大学浙江学院(2014)及浙江外国语学院(2015)。其中,浙江学院和越秀为民办高校,其余5所为公办高校。越秀德语专业现有4个年级11个班,共有学生300多名;现有在编教师17人,师资专业方向涵盖德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教学法、经济德语、科技德语、跨文化交际等各个方向。

二、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根据学校统一指导思想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包含十一个方面,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学制和修业年限、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授予学位、学时与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知识能力素质矩阵图及课程设置,其主要和核心内容包括:

(一)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德英双语应用能力,能在翻译、经贸、教育、汽车、外事、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核心课程根据最新《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德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德语、高级德语、德语阅读、德语写作、德语视听说、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德语语言学概论、德语语法、德语口(笔)译理论与实践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

(三)知识能力素质矩阵图1.从整个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如图1)2.从狭义的德语相关课程设置出发(如图2)(四)课程设置1.从整个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如图3)2.从狭义的德语相关课程设置出发(如图4)

三、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依据与标准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建设和发展、乃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制订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经历细致的思考、调研、讨论和论证,主要依据和标准如下:

(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根据我校“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的办学定位,按照学校“顺势而为、强化特色、精心组织、大胆探索”的要求,德语专业致力于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德语人才,十分重视语言实践类课程及发挥外教的作用。德语视听说、口语强化、交际德语、阅读、写作、口(笔)译等实践类课程均为德语必修课程;同时,外教担任的课程覆盖了七个学期的全程学习阶段。这有利于实现德语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应用型目标。此外,在开设传统专业方向“经贸方向”的基础上,德语专业大胆探索,首次开设了特色专业方向“汽车方向”课程,促进了复合型德语人才的培养。

(二)新《高等学校(德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要求“国标”从宏观角度阐释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认识,提供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新“国标”中不仅对德语专业学生提出了德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还提出了文学欣赏能力、跨文化能力、国情研判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更高的要求。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了新“国标”的要求,开设有德国文学史、德国文学作品选读、德国历史、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德语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与思想精萃及科学工作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旨在提升德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素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其他高校、尤其是同类高校的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其他高校,尤其是同类高校的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广州南国商学院等,在考虑本校校情的基础上,融合他校优点。总体来说,本校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文化素质类课程上选择更为丰富,尤其是专业性课程,开设广泛,包含经贸、汽车、跨境电子商务等,这相较于其他高校是非常有特色的。

(四)社会调研和地域特色开展较为广泛的社会调研,考察地域经济发展特色,邀请德语专家和企业代表开展方案制订论证会,力求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地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在全国、尤其在浙江及其周边地区蓬勃发展,人才需求急剧上升,而目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较为紧缺,因此,越秀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增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修;此外,浙江及其周边区域拥有多家汽车企业,包括上海大众、吉利、起亚、华晨等,而德国的汽车生产技术驰名全球,国内汽车企业与德国汽车企业的合作较为深入,非常需要既有德语知识、又有汽车机械知识的复合人才,因此,本专业开设了汽车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修。

(五)学生需求与学情注重学生由下而上的反馈,考虑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学情。近两年,德语专业学生专四通过率逐年提升,考研热情逐年上涨,反过来对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为适应学生的考研需求,结合学校要求和德语师资的可行性,本专业增设考研理论与实战课程供有考研意愿的学生选修,相信对整体德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考研成功率有所助益。

四、越秀德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式与特色

在国家和学校相关文件的建议和要求下,在需求导向和能力导向的框架下,德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遵循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循序提升,德语核心课程设置分两类,即:语言知识类课程和文化知识类课程,其具体设置模式与特色如表1。

五、结语

第3篇

[关键词]课程地图;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需求调研

[中图分类号] G64 [文I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25-03

高校对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的首要问题,是应该详细了解用人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素养和能力的具体要求,通过了解企业对于学校提供的课程的意见反馈,来调整以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课程地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应用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帮助应用型高校学生清楚明白地进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1]

一、调研方法说明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行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初步确定人才规格、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进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编制课程地图打好基础。本次调研通过E-mail方式对67家企业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返回140份问卷;对其中的43家不同行业、规模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进行详尽的实地访谈,弥补内容深度的不足。标准化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Statistics.17.0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与实地访谈的结果进行对比和印证,使得我们的分析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的可靠性有保障。

调查组通过E-mail方式对67家企业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其中进行实地访谈的43家企业的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高管和部门主管。从调研的地域来看,广东省有26家,海南省有22家,其余32家在全国其他省市。在实地访谈中,从所有制性质看,调查对象有29家私营企业、7家外资企业、4家国有企业和1家混合企业;从所处的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旅游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三大行业;从规模看,调查的企业中有15家是1000人规模以上,8家是200~1000人规模,21家是200人以下规模。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行业的岗位需求

通过对本次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可得知,目前各行业对人才紧缺度反应不一致,认为非常紧缺的比例为3.6%,认为比较紧缺的比例为23.74%,而72.66%的企业认为对人力专业人才已满足需要。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人力专业人才需求在海南及广东区域已基本满足。

(二)行业的人才需求

1.关于职业资格证书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在企业中的关注度,是我们关心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可知,65.47%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重要,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为23.74%,认为比较重要的比例为41.73%。这要求人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提前了解未来就业市场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做好充分准备。

2.关于英语等级和计算机等级

48.92%企业对人力专业毕业生英语的等级要求为CET4及以上,其中35.97%企业对英语等级要求为CET4,12.95%企业需要CET6,而46.76%企业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这一结果在现实中也得到印证,大部分私营企业和国企对英语水平要求不高,而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对英语的口语能力要求较高。

63.98%企业对计算机能力有要求,其中30.95%企业认为人力专业毕业生应达到计算机一级水平,而33.03%企业认为应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虽然28.78%企业认为没有要求,但依据现代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很明显。

3.关于课程重要程度排序

依据实际工作情况,笔者对11门学科基础课程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按照排列的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NO.1 人力资源管理,NO.2 管理学,NO.3 市场营销学,NO.4 财务管理,NO.5 劳动经济学。该结果对人力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和课程设置有重要影响。

依据实际工作情况,笔者对11门人力专业课程的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按照排列的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NO.1 管理沟通,NO.2 薪酬管理,NO.3 培训与开发,NO.4 工作分析,NO.5 组织行为学。该结果对于专业课程的重新设置具有指导作用。

4.核心能力和基本素养

在人力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方面,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达成一致意见,依次是:NO.1 沟通能力,NO.2 解决问题能力,NO.3 团队合作能力,NO.4 适应能力,NO.5 遵守职业伦理,N0.6组织策划能力,NO.7领导能力。实地访谈还增加了以下方面的核心能力,具体包括:分析总结能力、灵活变通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人际关系敏感度。

在针对应用型人力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方面,问卷调查的结果依次是:NO.1 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NO.2 基本社交礼仪,NO.3 健康人格,NO.4 人文涵养,NO.5 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实地访谈的结果显示,除了问卷中的五个基本素养,还增加了两个基本素养:一是抗压能力,二是敬业精神。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

综合对企业的实际调研一手数据,结合以往确定的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规格、基本素养和能力的表述内容,我们初步拟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为:1.共通素养:创新意识、保持热情、健康人格、适应与学习能力、基本社交礼仪。2.专业素养:良好沟通、团队合作、职业道德、情商与抗压能力。

初步拟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为:人力资源敏感度、分析与决策能力、团队激励能力。

三、基于课程地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

课程地图的概念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后台湾地区一些高校开始引入课程地图的理念,近年内地也有部分高校的部分专业开始使用课程地图,用于直观地展示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的关联。[2]许多高校引入课程地图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否具体反映在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和学习效果测评中,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最低要求。[3]

为响应教育部倡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三亚学院进行了基于行业需求调研的课程地图编制的尝试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进行的关于人才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的需求调研结果,结合业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结合三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走向调查,根据三亚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构想,学院构建了基于行业素养与核心能力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地图,如下图1所示。

根据三亚学院的人才培养构想,大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素养、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素养。大学生基本素养由通识课程实现,具体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块。这些模块教学和实践指向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中的共通素养部分。大学生的专业素养由专业课程模块完成培养,具体包括专业入门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验环节以及实践教学模块。这些模块指向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同时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其中专业方向课程的形成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所进行的企业需求调研以及三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走向分析,以及参考其他高校的经验,初步确定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人力资源管理师方向,另一个是旅游+方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由创新创业课程模块构成,该部分模块与专业课程模块一起指引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应用型大学可以通过行业需求调研来了解行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编制反映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课程地图,可以使学生“适应性地学习”,真正培养业界所需核心能力之专业人才,达到“毕业就可就业,就业即可上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6]

1.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国内其他同类高校的经验,应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核心课程进行提炼,模块化其他专业课程,使教学内容对应企业的具体岗位要求,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期望,进行有针对性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2.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更广泛地接触实际工作,这是这次调研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最多的反馈意见。相应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应包括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类型、考试方法和内容、毕业论文等环节。学院还需要针对90后学生的特点,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同时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有效形式。

3.通过此次调研可知,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需要大力增强实践经验。许多企业提出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将与海南省内外有意愿合作的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尽量使教师及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工作现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使其适应企业的实际要求。

[ 参 考 文 献 ]

[1] 董文娜.课程地图是什么?[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56-63.

[2] Timothy G Willett.加拿大和英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地图[J].复旦教育论坛,2010(3):90-93.

[3] 柯晓玲.国外高校课程地图探析[J].高教探索,2012(1):59-62.

[4] 王春梅,陆珂珂.质量视野中的台湾高校课程地图――基于台湾东华大学的案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4(3):78-82.

第4篇

【关键词】校园网安全,安全规划方案,体系安全,安全等级

1引言

这些年国家对高校信息化的投入增长很快,校园网功能空前加强,已渗透入高校几乎所有的领域,且如教学管理系统、OA系统、一卡通等等重要领域已对校园网高度依赖;但是,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重大,基础设施的损坏、数据的丢失等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行,校园网安全保障成了很多高校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校园网是一个庞大的软硬件系统的集成体,其复杂性决定了只进行局部的安全加固往往会顾此失彼;因此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设计规划,保证在技术上有高度、深度,又有管理体系上有良好的可实施性、可维持性,才能达成校园网安全真正的上一个层次。

2安全规划方案设计着手思考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从应用资源着手开始思考:我们希望校园网资源一是能随时、可靠使用,二是能正确根据权限设定授权访问。我们分析这一需求,校园网资源包含了用户连接的网络、服务器硬件、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等等,这些都是靠各个技术装备支撑,再靠良好的管理来维护;同样,授权访问各个资源也要靠技术装备、技术配置来支撑,靠良好的管理来维护其正常运行;技术由设施设备来实现,管理主要由人来实现,因此两个部分的安全实现措施必然不同,但是又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我们考虑将安全规划设计方案分为技术体系规划方案和管理体系规划方案两个主要部分,但在内容上又必须是互为联动、互为影响的。

从横向来说,校园网每个系统的安全都存在技术安全和管理安全。从纵向上来说,又存在不同的安全层次,每个安全层次内的技术和管理实体又存在不同的安全等级。安全层次是复杂系统清晰化的必要划分,当组成校园网的各个子系统的安全都得维护后,由此组成的系统只是有了基础性的安全,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安全又成为上一个层次的安全问题;以此类推,最终要规划好总体和局部的全面安全。

我们在设计安全体系的时候,划分好层次,便于体系的清晰和各个层次的安全落实;在各个层次内的实体我们划分好安全等级,则便于减少不必要的安全开销,方便系统的运行效率等等。

因此,安全规划方案应该设计为以应用需求为调研切入点,以纵向分层次的安全体系规划为脉络,在每个层次里,实现两个部分:技术体系安全规划,管理体系安全规划。

3安全规划方案设计实施步骤思考

3.1信息资产的调研

信息资产是一个知识体系,我们这里主要是要调研校园网相关信息系统的信息资产体系。在调研中一般要考虑如下几个部分:数据资产(包括各类文件资料、制度、电子数据等等),软件资产(用于处理、存储或传输数据信息用的各类软件)、实物资产(用于支撑信息系统的各类硬件资源)、人员资产(各种对数据资产、软件资产、实物资产进行使用、操作和支持的人员角色)、服务资产(各种购买的,或需其他支持部门特别提供的,能够对前述已识别资产起支持作用的服务)、其他资产(除已识别信息资产外,为业务提供支持的其他无形资产等)。对现有相关信息资产的调研是后期规划的基础。而形成体系的信息资产调研方式,也为以后需要接入的系统提供了准入调研方法。

3.2规划现有各独立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安全层次

之所以要先规划这个安全层次,是因为各相对独立应用系统往往自成体系,其内部具有的安全体系各自不同,对外影响只有部分信息或服务输出;所以我们在规划上首先把这些独立应用系统或其群集视作一个单元,而考虑这些单元之间因信息或服务输出输入再组合成的大体系,便于分层分析安全情况,也通过这个层次的信息资源流动安全规划为每个独立应用系统内部的安全规划提供分析材料。

这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要分析清楚各个独立系统间的信息资源流动情况,将其清晰的列表出来;流动情况应包括“接入信息”、“接入系统”、“接入方式及权限”、“输出信息”、“输出系统”、“输出方式及权限”等等。对于每项信息资源流动的安全,就可分解为这个层次的技术体系安全和管理体系安全。

技术体系安全牵涉到的技术面有“需要流出或接收的信息”“网络物理线路安全”、“数据检错、纠错”、“传输数据加密”、“身份验证”、“网络防攻击”、“日志与报警”、“备份、容灾与恢复”等等,这些可由校园网管理中心主要负责解决。管理体系安全在这块主要涉及到“帐号、密码的保管”、“权限的分配”、“系统监测机制”、“管理人员考核机制”、“管理制度”、“技术服务支撑”等等;这些需要校级层面的制度保障和人员责任落实。

3.3规划未来资源交流安全接入规范

3.2节提到的这个层次牵涉的各个信息系统,从较高安全角度出发,最好各个系统相对独立建设,各个系统间只存在必要的数据交换,可确保一个系统的故障不会牵涉大面积的系统故障。

当有了3.2节提到的层次安全规划后,对于未来新信息系统的接入,则应该严格按照上述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规划认真分析、审核,在确保新接入系统安全达标后方可接入。

当然,技术在不断进步,当新的技术被体系接纳后,则需要按照体系要求改造每个独立子系统的技术安全措施;也许相应的管理体系也需要发生变动,此时也参照修改后的管理要求上报学校,并培训每个相关管理人员。

3.4规划各独立应用系统内部的安全。对于各个独立的应用系统,要考虑本身的安全和信息的输入、输出安全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分为技术体系安全和管理体系安全,共同组成独立应用系统安全规范。

信息的输入、输出安全前面已叙述,此处只讨论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独立应用系统的安全也牵涉重要业务的稳定运行,重要数据的丢失和泄密等等,安全问题也很重大。一般含有如下需要考虑的方面:“硬件安全与可靠”、“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系统软件的安全”、“信息的监测与报警”等等;这其中的安全问题在技术体系上牵涉“计算机硬件系统安全可靠性保障机制”、“操作系统安全修补技术保障”、“应用软件安全机制(数据监测机制、权限体系、数据交换安全机制、系统升级)”、“备份、容灾及恢复技术”等等。管理体系上,要求考虑“管理人员机制”、“售后服务机制”、“故障处理流程制度”等等。对于新的独立应用系统要接入信息交流的大系统,必须要依照独立应用系统安全规范审核这个新独立系统的安全。合乎要求后,方可接入上一层次的大系统。

3.5安全等级定义。安全总是要消耗资源的,安全等级要求越高,耗费的资源就越高。在上述每个层级里,根据交流信息或系统信息的重要程度,根据国家、教育部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定义指南,我们还可制定不同的安全等级,并定义不同等级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有机融合在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中。

3.6考察安全规划方案的可维持性。对于安全体系来说,维持运行比设计更重要,一个设计良好的体系,如果不能贯彻,实际上是没有价值的。因此,设计好的安全规划方案,还必须考察其可维持性。技术体系上要考虑安全技术在软硬件的支持上,其效率是否满足实际运行需求、性价比平衡等等;在管理体系上要考虑是否能被学校实际制度所支撑,能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等等。通过积极的调研和沟通,反复修改确认,确信方案的可实施、可维持性。安全规划方案的可维持性还体现在与时俱进,当有重大的技术革新、以及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化时,也要及时修订安全规划方案,确保适应并良好服务于现状。

3.7校园网安全。校园网是所有应用的基础,而且其本身也基于诸如认证系统等一些应用。鉴于其基础性,且主要由校园网信息中心管理,故为其单独整理一套安全规划方案。校园网安全规划方案亦可参照上述方式整理。

3.8按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整理一套实施文档。在我们完成上述工作后,接着就要把他们整理成一套文档,为了便于查看,我们将其分别整理成安全技术体系文档和安全管理体系文档。每个文档以系统层次为主线,先描述高层次中的每个系统的交互状况,再根据重要程度分等级说明要求条件、解决方案等;以此类推,整理出整个文档体系。这样,当具体应用系统技术升级或管理人员发生变化时,实施人员可参考此文档,迅速明白在技术上和管理上该如何操作,防止管理脱节,保证大系统的稳定。当采购新应用系统以及要新系统接入校园网系统时,该如何与信息中心一起找商家商讨好技术措施,做好管理安排;保证投资不白花,也保证系统的安全。

4结语

安全无小事,良好的安全规划可以良好运行,从而确保整个校园网信息系统在现在、未来的正常、有效运转,服务好高校工作。

参考文献:

[1]赵俊阁. 信息安全概论[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2]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WORKSHOP教学法是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做中学,非常适用于应用人才的培养。从2001年开始,合肥学院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联合开展WORKSHOP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设计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文章对此进行阐述。关键词:WORKSHOP教学;中德韩合作;跨文化;能力

合肥学院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有近30年的合作历史,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学习和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开拓师生国际视野,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我们和德国、韩国的大学联合开展的WORKSHOP教学就是一例。

1 WORKSHOP教学内涵阐释

WORKSHOP,教学法是一种以专题研讨会、师生讨论会为主的教学方法,该方法起源于美国的做中学、问中学,是欧美国家采取的一个最主要、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充分的展示。合肥学院在和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合作过程中实施此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跨文化交流能力。

2 合肥学院开展WORKSHOP教学基本情况简介

合肥学院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开展WORKSHOP教学活动,已有13年的历史,根据合作国参与程度,可将其分为3个阶段。

(1)中德合作阶段(2001—2008年)。从2001年开始,合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设计与媒体系建立了WORKSHOP合作项目。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设计与传媒系每年定期派相关专业的师生来合肥学院,与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师生共同商榷每届WORKSHOP设计主题,然后中德学生混合分组,并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围绕设计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参观调研和设计实践,最后各小组集体完成设计作品,由双方教师和企业界代表共同对作品进行评定,确定成绩。

(2)中德韩合作阶段(2009---2012年)。从2009年开始,韩国韩巴大学应邀参与WORKSHOP合作项目,中德韩3国师生以不同视角阐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现了民族的个性与各民族所具有的共性的统一,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断优化。

(3)多方合作阶段(2012年至今)。为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2008年安徽省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成立了“应用型本科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包含18所高校。从2012年开始,“联盟”高校、台湾铭传大学加入了此项活动,使这项活动范围得以扩大。WORKSHOP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能力,了解异域文化,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参加活动的老师通过学习,将德国应用型高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回去,并在各自学校进行示范,对这一教学方法起到推广作用。

3 WORKSHOP教学过程

2012年WORKSHOP项目由合肥学院、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以及韩巴大学共同完成。3所高校的45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参与其中,混合编为9个组,每组5人,指定1名同学为召集人。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法克·霍恩教授、韩巴大学田斗先教授、合肥学院杨大松教授和陈兴旺老师、南海建泰铝制品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李庆丰先生担任指导教师。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1)确定设计主题。

项目开始的1个月前,由3校教授共同协商确定了3国学生均能接受的设计主题——老人助行器,该项目获得了中国企业南海建泰铝制品有限公司的支持。

2)设计场景描述。

在教学之前,教师先设计一个场景:“将来的一天,我老了,要出行需要借助一种辅助工具。途中我的体力不太好,必须选择这个伴侣(工具)坐下来休息一下。我可能会去购物、去公园,也可能去老人活动场所,无论到哪里,它都能轻松帮我通过障碍通道。……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户外,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它都陪伴在我身边。”

3)明确设计要求。

根据以上描述设计一款能够在这种场合下使用的产品,产品必须满足本地区的使用习性或风俗习惯,依靠现有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材料加工成型。设计方式不限,设计思路力求创新,产品造型流畅,设计风格不能与现有市场上的产品重复。

4)确定学习安排与要求。

在设计主题、设计要求等确定后,负责该项目的教授首先安排高年级学生做市场调研、草方案构思、讨论会等前期准备;接着,集中10天的时间(5月3—12日)在合肥学院开展WORKSHOP项目合作学习。各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按照委托方南海建泰铝制品有限公司的要求,认真构思、设计,反复进行研讨、比较,拿出设计方案,参加最后评奖。

10天集中合作学习的具体安排如下:

第1—3天:进一步明确设计任务、WORKSHOP时间表和分组(每组确定一名召集人)等;各组完成初步设计方案。

第4—5天:第1次陈述和改进。要求每组提出设计基本思路或设计初步方案,然后根据教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具体设计与修改。

第6天:第2次陈述。要求每组明确设计方案,再根据教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进一步修改。

第8天:第3次陈述。要求学生基本完成设计方案(效果图、技术可行性等),并根据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最后的修改,定稿后开始准备汇报的PPT以及展板等。

第10天:最后陈述。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向相关师生及校领导和企业方汇报自己的设计作品;指导教师和企业代表进行评奖。

5)学习成果展示及评优。

通过10天的合作学习,9组同学提交了9套“老人助行器”设计方案,最后评出一等奖2个、创意奖1个,其他为优秀奖。对所有获奖项目,我们都给予奖励。南海建泰公司从学生获奖方案中,遴选出最优设计方案,并吸纳其他方案之长,形成新的一款“老人助行器”设计方案,供生产、研究使用。

4 WORKSHOP活动意义

合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与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设计与媒体系开展WORKSHOP合作学习,成果日益显著。WORKSHOP合作学习规模也逐渐由两方合作发展为3方乃至多方合作。合肥学院由起初的学习、借鉴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到将其本土化,继而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目的与“联盟”高校共同开展WORKSHOP教学活动,对应用型高校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体现了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应用型人才解决生产一线关键技术难题,是参与一线管理的高级人才,需要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WORKSHOP设计的问题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根据项目要求,通过团队分工协作,搜索、分析、整理有关资料和信息,提出个人观点或创意,通过小组交流和思想碰撞,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再通过调查研究、检验和修改,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调研报告或制作出实物模型。教师组织对各小组的集体学习成果(方案、报告、实物)作品等进行成绩评定或评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引领下,结合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完成了各项学习成果。“做中学”使学生不仅巩固了自身原有的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相互学习、共同合作、携手调研中学习到更多新知识。

2)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升学生合作能力。

在共同开展WORKSHOP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开展基于小组合作的项目驱动教学法。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设置若干项目,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在2004年开展的主题为“以‘竹’为题材的新产品开发设计”活动中,竹作为亚洲特有的物产,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学生对其十分了解;但对于德国学生来说非常陌生。中德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调研,东西方文化便以“竹”为交点在此产生碰撞。两国学生在相互帮助和支持下,对于中国的竹文化的演化历史、竹的生长环境、现有竹产品的开发状况、竹产品的加工工艺以及竹产品的出口销售问题等有了较为详细的调研。最终双方学生分别以竹为材料设计出了包括现代家具、时尚家庭装饰物品、日常生活用器皿和灯具等在内的工业设计产品。

3)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增进了相互间的情谊。

不同国家学生之间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相互交融,使学生学习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乃至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例如,2010年WORKSHOP活动主题是“中德汉诺威学院”吉祥物设计,中德学生共展出5组作品。在一个星期融洽的活动氛围中,同学们集思广益,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秉承着团队合作的精神,认真对待这次交流活动。其中包含以结合合肥学院的“合”字的拼音“H”和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中“汉诺威”的第一个英文字母“H”为主要设计元素的“H”型吉祥物,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两所大学和谐交流的美好愿望。给人智慧感的狐狸“Flix”的造型,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蓬勃向上、独立自强的形象。同学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中德文化差异,在反复修改草图的过程中,达到了设计的高度融合,设计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且具有强烈的现代感,颇具审美情趣,同时,学生也在合作学习期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5 结语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合肥学院一直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纲”的办学理念,在与友校共同开展WORKSHOP教学活动中,更加丰富了办学特色。在2009年开展的WORKSHOP项目对前7届合作进行回顾与展望,并邀请了韩国国立韩巴大学工业设计系的3位教授前来指导学生并观摩,这既是一次实质性的国际课题合作,也是一次历史性的回顾总结,对于体现和丰富合肥学院国际化办学特色和内涵,推动艺术设计系国际设计教育和科研的双向交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今,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台湾铭传大学等高校也加入到WORKSHOP项目中,共同探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建中.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模块化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47-50.

[2]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58-60.

第6篇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具体内容见下文。

广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中的主要任务

改革目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任务一:促进升学考试和入学机会公平

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积极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任务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深化统一高考制度改革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任务三: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

完善普通高校录取机制

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方式

完善和规范普通本科院校自主招生

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

任务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深入实施阳光工程

加强制度保障

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任务五:积极有序推进改革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改革完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

改革完善高校招生录取管理

改革完善基于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制度

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选拔机制

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制度

积极推进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广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9年

制定文件

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草拟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充分酝酿、反复论证,形成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报教育部备案

启动单项改革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扩大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

适当调整考生志愿填报方式

深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

2019年

出台文件

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制定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施方案

各地市制定出台中考加分项目的实施方案

各地市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

各地市出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

积极推进单项改革

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继续完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 增加平行志愿院校数

调整和优化招生录取批次 二本A、B合并为第二批本科

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普通高中随迁子女可在我省参加普通高考

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

2019年

分类考试招生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高中阶段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

2019年

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021年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第7篇

关键词 真实项目 实践教学 市场调研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加入WTO,企业竞争加剧,企业对市场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拥有市场调研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现代高校教育理念旨在缩短学校与实际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这对市场调研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的是既懂得如何管理一个市场调研项目,又能设计市场调研方案,还熟练调研技巧的应用型人才,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迫切需要引进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且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提出了问题导向式、行动导向式、模块—项目化等实践教学模式。根据陈国权(2008)的个人学习理论,李娜(2011)将实践教学划分为点式、线式和面式实践教学方法,点式是对集中性知识点的巩固和验证,包括举例教学、上机实验、情景模拟等,线式是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包括模拟炒股、模拟进出口业务、管理沙盘等,面式是知识覆盖面广且往往发生在真实情境中,包括参与企业项目、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在市场调研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既要有点式和线式实践教学,更要有面式的实践教学,将学生带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环境中,面临确实存在的问题或机会,系统、科学而有目的的收集市场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多数学校采用虚拟市场调研项目来完成市场调研实践教学,其存在的三大缺点:一是虚拟情景是对真实情景的简化,造成虚拟情景实践教学更多的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锻炼较少,这与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之间有差距;二是调查的目的性不强,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而做调查,对于企业面临的决策问题是什么,调查目的是什么,调查内容应该如何安排都不太明确,整个调查工作方向不明;三是学生积极性不高,完成一个调查项目需要时间和经费的支持,学校和学院层面对这方面的支持较少,由学生自掏腰包会大大降低学生积极性。因此,在市场调研的实践教学中引入真实项目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一方面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调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完成一个真实项目可提高实践技能,并可锻炼其他各方面能力,还可获得一定数额的经费支持。

二、真实项目实践教学的具体设计

真实项目实践教学其理论依据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谈判、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模式。但市场调研的真实项目实践教学存在自身的特点。市场调研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学科,如果只强调实践性,完全以项目为主线,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实践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强调实践环节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实践教学只有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创造型的高素质商科人才。因此,真实项目实践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理论学习与项目各环节同步推进、交叉进行,在学习完每一个单元的理论知识后,马上运用到实践环节,这一过程是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理论理解得以升华的过程。

(一)学生分组、寻找项目

在该门课程上课之初,向学生详细介绍该门课程性质和实践教学形式,学生自由组合分成由9-10人组成的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整个项目的运行管理与沟通联络工作。分组完成后,由组长将项目组分成2-3人组成的小团队,开始在市场上分头寻找项目。这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大多数学生只接触过市场调查的执行环节,没有真正负责过一个项目,从调查方案设计到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多个环节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陌生的,他们在说服客户接受他们的服务时显得底气不足,知识欠缺,说服能力不强,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解决与企业或客户谈判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让学生提前自主学习市场调研的相关理论知识,必要时可由老师出面与客户进行谈判,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这个阶段留给学生大概四周的时间。

(二)撰写市场调研方案

在学习完市场调研的步骤以后,可要求学生初步完成调研方案的撰写,随着课程的推进,学习更多的调研理论知识(调研内容、调研方法、抽样方法、问卷设计等),学生自行对调研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完善后交由老师进一步修改,反复几次以后形成最终的调研方案,交由客户审阅,并与客户进行全面沟通,客户同意执行方案之后,展开收集数据工作。这个阶段需要老师投入较多的精力为每个项目严格把关,与每一个项目组负责人进行深入沟通,明确每个项目的调研背景、目的和所要收集的信息,才能完善每一份调研方案,并且提出修改意见。

(三)调研实施

学生自行监督和管理调研的执行环节,主要由项目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成员展开实地调研,老师介绍调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一些询问技巧,特别强调对于调研对象的选择必须准确,否则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在调研的所有环节中,可能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容易的,但如果采用网络调研、电话调研、焦点小组访谈等调研方式,则需要相关硬件设施支持。

第8篇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reinforce campus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bility to have harmonious campuse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the reality of college featur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ree theoretical issues: content selection, indexes determined, methods used. It considers establishment and connotations of campus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ci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it proposes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index weight of campus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city assessment based on research results and information entropy, and studies combination weights methods based on minimum deviation. This article uses universities of Nanjing as sample to study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关键词: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信息熵;指标体系;权重

Key words: college emergency management;capacity assessment;information entropy;index system;weight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03-02

0引言

高校是人类社会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极大促进了各大高校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校园内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致使突发事件急剧增多,如:2004年2月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事件、2008年3月东南大学发生严重火灾、2009年9月南京大学发生“寂寞门”。这些突发事件引起了各大高校甚至全国范围的震惊,也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高校应急管理刻不容缓!根据文献调查和专家调研分析,将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分为五大能力,并进一步细化为19个考察指标,分别应用信息熵,实地调研,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并运用基于离差最小的组合赋权方法确定19个指标的权重,对于高校的应急能力评估起到推进作用。

1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内涵分析基于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将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分五大能力:应急预警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和应急事件研究管理能力。

1.1.1 应急预警能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及早发现已经或者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其关键工作是通过监测系统、预测系统、预警系统等认识和辨别出突发事件潜伏期的各种症状。其具体行动包括:①应急预案的制定:是应急管理的前期阶段,有效的应急预案可以大幅度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降低损失的程度。②应急预案的评估:是指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可行性。③应急知识培训与教育宣传活动:是指对于校园师生及各部门员工进行长期应急知识的教育宣传活动。④应急预案的模拟与演练:是指定期对于已制定预案进行演练,实现跨部门的各资源的实时调度。

1.1.2 基础保障能力:是指应急活动所需的人、财、物和信息保障能力。其具体行动包括:①应急资源的储备:是指校园内各种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如教学楼,学生生活区的救生器械储备量。②应急资源的优化与布局:通过设备的使用年限和使用互补性考察资源优化的效率及布局和理性。③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了配合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使应急管理全过程更加可视化。④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使应急管理活动做到有规章制度的约束。

1.1.3 快速响应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采取一定的应急处理措施,通过科学指挥和调度可用资源,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失。其具体行动包括:①接警与处警能力:是指高校保卫处人员与当地警方的协作能力、警方和校方主要领导的到场速度及相互的配合效率。②突发事件评估与分析决策:描述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分类分级的定位准确性。③应急资源管理:描述在应急事件发生过程中,学校师生对于各种救生器械,网络电信资源的使用效率。④检测预警系统: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及早发现已经或者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

1.1.4 应急事件处置能力:是指对于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现场指挥等活动。其具体包括:①现场指挥调度能力: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学校应急管理系统应能够迅速有效运转,将损失降到最低。②突发事件的恢复与重建: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恢复与重建等工作,尽快地恢复校园功能。③灾后信息:当高校应急事件发生后迅速将信息,使师生充分了解受灾情况,恢复正常工作、学习。

1.1.5 应急事件研究管理能力:是在突发事件结束之后相应的理论研究,总结、评估、学习等活动。其具体行动包括:①应急预案的反馈与改进:是指当突发事件结束后,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的判定,对所进行决策分析。②保险的使用研究:利用保险事前防范和事后补偿相统一的机制,强化事前各种防范。③突发事件后心理支持:是指突发事件结束后,对涉及重大事件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④灾后事件的评估与学习:是指利用科技研发来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1.2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建立本文从五大方面考察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在五大指标下分别设立二级指标,全面评估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1 基于信息熵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确定熵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热力学,用来描述在某一给定时刻一个系统可能出现的有关状态的不确定程度。经过对评估矩阵计算得出的作为权数的熵权,并不是指在决策或评估问题中某指标的实际意义上的重要性系数,而是在给定被评价方案集后各种评价指标值确定的情况下,各指标在竞争意义上的相对激烈程度系数。信息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 对于某一多属性决策问题,构造决策矩阵A=(aij)m*n,用适当方法将A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化矩阵R=(rij)m*n,rij∈[0,1]。

步骤2将R=(rij)m*n,rij∈[0,1]处理,得到列归一化矩阵:

R•=(r •ij)m*n=其中,r •ij=i∈N,j=1,2,…,m(1)

步骤3计算属性Ej,j=1,2,…,m 输出的信息熵:

Ej=-rlnr规定r •ij=0时lnr•ij=0(2)

步骤4计算属性权重向量w=(w1,w2,…,wm),其中:

ωi=(3)

2.2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实地调研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确定层次分析法(AHP)结合了定性与定量的双重特点,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到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决策中。同时,作者在南京选择了五所高校进行调研,其中有全国排名前十的“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有“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作者依据上述指标体系设置了调查问卷,并分别在五所高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该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具体方法另文发表。

2.3 基于离差最小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指标的组合赋权方法同时利用基于信息熵的赋权方法、层次分析法、基于调查问卷法的实地调研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进行评价,从而较好地将三种方法的优点综合起来对指标赋权。具体步骤如下:①分别求出信息熵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实地调研三种方法下的权重。②综合三种方法所求结果根据最小离差法。求得指标。

min=∑(x-x)x+x+…+x=1x?叟0(4)

X:19个指标在信息熵方法、层次分析法、实地调研三种方法下的权重值:所求的组合赋权方法下的权重值。目标函数min=∑(x-x)表示,所求得的权重值xi到三种方法求得权数的离差平方和应为最小。约束函数x1+x2+…+xi=1表示在同一考察范围的所有指标的权数和为1。xi?叟0表示根据实际情况所有指标权数均为非负数。

3实例分析

作者依据上述指标体系设置了调查问卷,并选择了南京五所高校进行调研,每所学校发放了30份问卷,共150份。他们中有全国排名前十的“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有“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有综合性大学,也有以航空航天、信息科学、水利、医药为特色的大学。

3.1基于信息熵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权重确定及结果分析基于信息熵的权重确定模型,即直接根据各方案和相应的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计算评价指标的熵,并利用指标值的熵确定其熵权,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信息熵评价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没有专家决策者给出权重的情况,更加体现了其客观性。依照上文所述,计算过程如下:①根据五大能力,19个指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打分法等,获得应急处置方案优选原始数据。

②将得出的原始数据矩阵按照式(1)进行标准化,计算19个指标输出的信息熵。③根据式(3)计算19个指标的权重熵值:

ω1=(0,0.46,0.27,0.27);ω2=(0.17,0.39,0.30,0.14);

ω3=(0.15,0.32,0.34,0.18);ω4=(0.54,0.31,0.15);

ω5=(0.07,0.51,0.37,0.05);

3.2 基于组合赋权的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权重确定由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部分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或难以量化, 因此对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在对高校应急管理执行能力进行评价时, 可以采用组合赋权评价方法对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状况进行总体性、概括性的认识。由式(4)可得: X11=0.19 X12=0.23 X13=0.20 X14=0.38 X21=0.29 X22=0.26 X23=0.30 X24=0.15 X31=0.18 X32=0.23 X33=0.30 X34=0.29 X41=0.53 X42=0.29 X43=0.17 X51=0.17 X52=0.28 X53=0.35 X54=0.20。一个科学、有效、运转良好的高校应急体系,应该包括应急预警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快速响应能力、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和善后措施这五个部分,,他们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了应急体系.根据应用的模型,在每一种能力下,都有相对重要的指标,根据这些相对重要的指标,制定应对策略。

4结语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体系的构建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相比国外来说,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研究落后,且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进行高校应急管理能力体系的建立与评估任重而道远,高校行政管理者和高校行政管理研究者应对我国高校应急管理高度重视,充分了解其重要意义,合理应用高校评估体系进行及时的现状反馈,通过不同指标的重要性使得管理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1]张海波,童星.应急能力评估的理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9,(4):33-37.

[2]齐二石,王嵩.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及系统分析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7):3-7.

[3]杨瑾.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执行能力的评价[J].科技与管理,2008第10卷(3):116-119.

[4]吴梦丹. 高校危机管理体系4R 模型建构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7,(4): 59-63.

第9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广告学;本科;课程体系;三亚学院

中图分类号:J5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8-0011-02

融媒时代,广告业所处的行业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营销与传播思想动态革新、知识与技能迅速更新等特征明显。201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的《广告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目前广告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技能有待提高,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规模梯次,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1]。”这对高校广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目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民办高校,“十三五”时期,三亚学院正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号召,朝着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而奋勇前行。2016年开始,学校着力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绘制课程地图,让学生从入校一开始就能清晰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未来就业走向。为此,该校广告学专业开始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其首要任务便是开展行业需求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选派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召开行业座谈研讨与专家论证会、开展深度访谈以及文献分析等工作。调研涉及的内容包括:行业整体发展现状及趋势;国家、行业用人标准与能力(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国内大型招聘网站岗位需求情况;用人单位集中反映的问题和对高校的建议;国内相关高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亚学院2013-2015届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走向。在此基础上,他们确立了新形势下三亚学院广告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定位以及课程体系等。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对于目前国内高校的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现状,《人民日报》曾有过相关新闻报道:“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本以上的大学,不少是研究型高校;二本、三本院校盲目效仿,一窝蜂往综合性大学这条路上挤;应用型高校缺乏发展空间,高水平应用人才严重短缺……求大求全、定位不准、缺乏特色、千校一面,是高校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2]。”

通过对国内众多高校广告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后发现,现在国内许多知名高校凭借传统优势,他们的广告学专业多以培养理论基础深厚的高级专门研究型人才为主,其毕业生中有较多一部分选择继续深造、出国或是报考公务员。用人单位集中反映这些学生的理论功底相对较强,但动手能力偏弱。而一些地方“二本”、“三本”院校为了差异化生存的发展需要,开始将其广告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瞄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上,他们更加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对这类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大多持肯定的态度,但与优秀高校毕业生相比,其理论基础偏弱,职业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加强。

中国著名广告教育专家丁俊杰教授在其《新时代的广告产业新格局》中指出,“广告这个概念当中让我们关注的是新媒体的技术、新媒体的渠道、新媒体的终端、新媒体的互动,这四个层面是我们当下广告业要注重的[3]。”此次行业调研让三亚学院广告学专业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其发展一定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此,该专业形成环境响应力,借助海南旅游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所释放出的巨大潜力,不断整合校内外资源,集中广告、公关、新媒体等多方研究与实践力量,重点培养适应新媒体不断涌现和广告传播环境不断变化的,“以与旅游产业链相关的广告创意、文案、策划见长,有一定设计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目前该专业进一步明晰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产业建设需要,系统掌握广告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与媒介素养,同时具备广告(公关)创意、文案、策划、设计制作以及新媒体推广的能力,能在各级广告(公关)公司、传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营销与宣传推广部门从事广告策划推广、设计相关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格健康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二、人才培养标准

通过行业调研,结合三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该校广告学专业进一步细化了人才培养标准。标准主要包括专业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又可以分解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具体如下:

1.基本素养。共同素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备人文情怀和生存智慧;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身意识。专业素养:良好的人文通识素养、媒介素养、广告写作素养、基本设计素养。

2.核心能力。一般能力:广告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广告软件使用能力、广告文案写作能力、广告创意能力、口语表达与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广告经营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岗位能力:广告策划文案专员:具备品牌策划能力、新媒体营销策划能力、旅游广告(公关)推广能力;广告设计专员:具备包装设计能力、平面广告设计能力、企业VI形象设计能力、影视后期制作能力。

3.学制:4年。

4.毕业学分、学位授予要求:所学课程全部合格,修满相应学分方能毕业,按规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三、应用型课程体系

按照三亚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广告学专业以“用得着、带得走、接得上”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简要来说,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三部分组成。课程搭建主要根据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来构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方向性课程,进一步打破原有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从能力出发进行课程的选择,专业方向课体现岗位(学生就业)方向,以模块课程形成。各模块课程设置、模块名称与培养目标中提出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规格相对应。专业方向课中岗位方向的确定根据专业行业调研的结果而确定(如表1所示)。

在此,本文特别对该校广告学专业教育课程进行具体说明。学科专业基礎课程包括:专业入门指导、广告学概论、设计素描、传播学概论、广告创意、中外广告史、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广告文案写作基础、广告媒体、Coreldraw软件设计、Illustrator软件设计、字体与版面设计、公关理论与实务、口语表达与沟通艺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广告策划、广告提案软件设计、网络广告、广告摄影与摄像、平面广告设计、新媒体文案写作、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广告经典作品赏析、广告创业与经营、广告职业伦理教育等。

专业方向课程分为“策划文案模块”和“广告设计模块”。

“策划文案模块”课程包括:品牌战略、旅游广告实务、旅游公关策划、旅游新媒体营销、中外艺术史。

“广告设计模块”课程包括:POP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影视广告制作技术、联合创作。

综合实践课程包括:认识实习(广告作品赏析)、专业实习1(广告行业调查)、专业实习2(广告效果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四、目前专业的建设成效

目前,三亚学院广告学专业构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在2016级开始执行。他们正力图以通识核心课程为基础支持,以专业课程地图建设为中心平台,以建设混合式慕课教学为技术突破口,以小班化教学推广为路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坚持在教学环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积极组建实战型教学团队,并积极将目前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创新竞赛活动(如大广赛、学院奖、金犊奖等)纳入课程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根据命题企业要求组队进行实战创作,“以赛促学”、“以赛验学”,切实改革学业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已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广告专业学科竞赛,共获得包括一等奖(金奖)在内的各级、各类奖项超过200个,较好地彰显了专业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展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一些学生在积累众多学科竞赛经验的基础上,敏锐地意识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广告策划、品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众多需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了广告公司,并成功入驻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对外独立开展品牌(活动)策划、广告设计服务等业务。

第10篇

1.研究对象

从广西抽取出三所民办高校,分别为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和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研究这三所院校开设养生保健课程的现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与网络搜集、查阅大量养生保健相关文献与专著以及关于现行养生保健课程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与利用。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并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以及三所院校实地调查等方式发放和收集问卷。进而对问卷进行调研,获得相关数据。

(3)数理统计法。在剔除无效问卷后,对收集到的180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常规统计与统一整理。

(4)实验对比法。在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选取新生班级,通过新班级进行新课程教学模式实验,对比高年级学生与新生的实验效果。

3.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理论准备。首先,对广西三所民办高校的养生保健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其次,对广西民办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与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再次,进行实验教师的新课标实施方案学习培训;最后,分析体育教材,并实地考察调研广西地区地方养生保健发展现状。

第二阶段:建立健全养生保健课程的改革体系。研究并提出养生保健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包括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法改革和评价体系等。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在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的新生中,开展新养生保健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对新旧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反馈与总结,并撰写分析报告。

二、新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结果分析

1.新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现行养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活动具有方向性指导作用。因此,其立足于2003年《课程方案》和2004年《指导纲要》内的明确规定及广西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树立了具有正确导向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养生保健课程教材建设。广西民办高校的养生保健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广西地方养生保健教学需要,以及群众体育开展的实际,对民办高校养生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材进行了重新选择与优化。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方面,通过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选用?n程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者既是养生保健课程的接受者,又是未来养生保健知识的输出者,所以教学方法与手段也随之转变,加快现代化进程,即由单一的纸质媒介转向多元媒介的综合运用。

第四,完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将现行单一课程考评系统,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技术评定和成绩达标等主要内容不断拓展、创新,转向多角度、多形式、多方法的综合评价。全面强化评价的导向、教育、检验、反馈、鉴别、规范、深化和激励的综合功能,加强对学生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2.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与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广西3所民办高校的养生保健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教学目标与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内容简单和教材滞后、教学手段与方式传统、实践操作教学不足等,导致学生对养生保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然而,通过重新设计养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将新模式在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新年级进行实验后,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新型养生保健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更为优越的学习条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了养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教学

包装设计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程,多数院校主要由包装模具、结构和装潢等少数课程支撑。近年,包装设计教育与包装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教学中日渐突出,在引入了课题式、真题实作和项目式等教学方式后,设计的盲目性仍存在。目前,包装设计分别被设置在包装工程和艺术设计专业中,工科类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好,但缺乏创新精神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美术基础较好但文化素质较差,理解问题和创新能力不足,削弱了包装设计专业的知识的系统性,培养的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包装产业领域的设计要求。包装设计教育与产业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高校包装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成为包装产业的发展崛起与腾飞的一个关键因素。

1 包装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主观性过强的包装视觉元素设计

包装中保护、便利、促销和展示功能结构和造型的设计存在模糊性和普遍性,包装装潢设计具有辅助说明作用的图形、色彩、编排视觉语言同样存在模糊性和普遍性,课程中课题设计方案不能准确表达内容,具有不确定和随意性,表现形式为设计语言不符合内装商品特点、概念化模仿、应用性差、和误导消费者。当然,设计语言的高度吻合是一个漫长和磨练的过程,但对此问题的解决进程缓慢,缺乏相应的对策。

1.2 主观性过强的包装材料应用

包装材料十分广泛,纸材、塑料、化纤、金属、玻璃及各种粘合剂材料的应用塑料和复合材料。其中,纸材是包装行业中的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由于其加工成型方便、成本经济、适用印刷,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包装结构课程主要设计材料。艺术设计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忽略了包装材料等辅助课程的作用,学生对纸张类型、性能和厚度加工工艺的技术了解较少。因而,课程中的课题设计不能针对不同类别被包装商品的形状、性质、要求和使用特点来合理地选用材料,不能完整的完成方案的设计,影响了产品的保护、便利、促销和展示功能,造成了商品的损失。此外,也给纸材料创新性使用带来很大的局限性。

2 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2.1 调研基础地位的忽视

目前,包装设计课程中的设计方案不能充分考虑到使用过程中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设计缺乏针对,不合理性和不准确表现。主要原因归结为市场调研内容设置广泛,普遍和零碎。调研结果缺乏针对性,调研流于形式。包装设计是解决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是推销产品与宣传企业形象,区分不同品牌或同一品牌产品的不同类型产品的特性,设计成为诠释产品独有特性的手段之一。设计的程序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对问题的了解与分析,方法的提出与优化等。市场调研是设计的程序第一步。包装课题设计方案基本资料研究和分析之后,明确调研的目的,确立调研对象、地点,设置相应的调研内容和方式,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结果经过分析后,理性和感性思考,确立设计定位。进行设计构思。市场调研是设计的程序第一步,是设计方案具体化的基础,依据调研和分析对设计实践性操作设计方案,设计语言与产品的属性和特点有密切的联系。

2.2 实践性教学的缺失

艺术设计专业的包装设计课程兼具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特点,仅重视艺术领域的创作的教学方式,影响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完整性。包装设计课程技术特征的体现需要实践教学实现,接触必要材料和添加设备是建立了艺术设计学科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的必要的条件,实践内容可以包括包装材料加工和包装制作的工艺流程等。对包装设计材料的特性和性能熟悉,如纸张的表面和物理性能如强度、厚度、耐折度,适印性如吸墨性、掉粉度等。同时,了解包装制作的工艺流程。在包装设计方案设计中针对不同类产品的准确选择和合理科学的运用材料,进行设计创作,创造性的把握。

2.3 构成基础应用训练的不足

包装视觉设计元素是对内部包装产品的说明和陈述,要考虑消费者的视觉形式的种种直觉原则,探求内装商品性质表现。成熟的视觉设计语言能以一种视觉形式将内容清楚和谐的解释出来,使消费者从中看到想看的内容,引起关注。当前的包装设计教育对构成基础应用性训练形式和视觉语言的代表意义的形式训练较少,缺乏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深入研究。

3 解决途径

3.1 细化市场调研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调研目的是找出新产品包装的问题点和机会点,给出包装设计方案的设计定位,确定设计方向。在一定的调研的能力范围内设计课题设置,以小组形式安排设计课题的市场调研与资料收集,在基本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商品特点确定调研的目的,确立调研对象、地点,展开有效的市场调研。市场调研获取的原始资料具有零碎直观具体的特点,需要对调研结果作市场营销专业的分析。根据调研结果分析,组织讨论,找出商品包装设计的问题点和机会点。以小组为单位确立设计定位,明确设计目的。最终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理性和感性思考,设计构思与表现,具体化设计方案。由于市场调研具有很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性,可以根据包装课程课题类别分类形成调研内容和形式的模式,提高其可操作性。

3.2 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教学和与企业合作的实习教学,以艺术设计学科为主体的实验室建设能较好的保证艺术和专业理论与设计技能实践的统一,是包装设计实验教学必要的条件。实习教学是培养有实践能力设计人才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本专业的行业特征和地域差异,部分院校的实习教学流于形式。目前,产学研教育机制大背景下,通过建教合作等实施方案,加强制造业与高校的产学合作,为落实实习制度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恢复建立稳定的包装设计教学实习基地,完善教育实习内容指导系统,丰富实习内容,合理安排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增强创作能力,培养出符合企业从事产品包装的设计、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需求,解决就业问题。3.3 设置主题式训练

构成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扩展和实际应用训练,主要设置主题性训练是探求内装商品的特点和性质的手段,是创造性包装艺术形式的主要途径。主题性训练内容为对内装商品定位概念抽象的再现,借助与同类事物之间的一种形式上的类似,寻求艺术形式与产品特质的类似性。训练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形式法则只有当有某种确定的内容需要表达是,才能运用,组织形式才是有意义的传达,为包装设计方案视觉语言表现服务。

4 结语

本文在艺术设计教育现有招生制度和教学条件下,探讨包装设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包装设计课程综合性强,教学方式与纯美术和一般的视觉艺术有不同之处,该课程不仅有基础理论还要有专业理论,与多学科交叉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部分是文科生源,而且该课程是学生的就业方向课程。目前,他们面临的问题是专业适应性及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严重不足。本文尝试从实际教学经验中,可操作性基础上推进其与边缘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将包装设计置于“人包装产品环境”大系统下设计和研究对,及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发展现代高等艺术教育体系,扩展学生的把握和创新能力。使毕业于高等设计院校包装设计人才逐步建立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西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399400.

第12篇

今年我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已经结束,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从今年起,我区普通高校招生开始实施精准脱贫专项计划,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定向招生,同时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以下称国家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简称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简称地方专项计划)。截至发稿,我区高校本科批次共录取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在内的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3 206人。

今年6月,自治区教育厅印发《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16―2020年,全区普通高校招生实施教育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分五年共安排1.3万个招生计划,专项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增加农村建 档立卡贫困户考生的升学机会,提高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方案》下发后,今年我区就首次安排了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2 000人,其中本科1 000人,专科1 000人。广西招生考试院在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中创新录取机制,专门设置了精准脱贫专项计划本科批和专科批,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模式。目前,精准脱贫专项计划本科批的录取工作已完成,该批次考生填报踊跃,生源情况良好,共录取997人。

今年高考录取工作实施前,我区经过调研论证,及时调整了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的报名资格条件。一是将国家专项计划考生户籍条件由“高考报名时具有34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县户籍且连续满6年”调整为“高考报名时具有上述34个县户籍且连续满3年,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二是将高校专项计划考生户籍条件由“高考报名时户籍地为5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县、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且连续满6年”调整为“高考报名时户籍地为上述50个县的农村且连续满3年,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

为了避免专项招生计划的空缺和浪费,使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拥有更多入学深造机会,广西招生考试院在录取工作中做了有大量工作:反复模拟投档,尽量减少投档后的退档情况发生;对首轮投档未完成的计划,全部通过宣传渠道向考生公开并提醒考生填报征集志愿;主动与线上生源不足的高校协商,适当降分录取。此外,我区还组织各市县教育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及有关高校和中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动员符合条件的学生报考,并通过区内主流媒体和自治区教育厅、广西招生考试院官方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吸引大量考生踊跃报考。

目前,我区上述三项计划的录取情况良好,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录取1 963人,计划完成率为96.3%,地方专项计划录取200人,计划完成率为100%,高校专项计划共录取46人,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录取任务。

(责编 谢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