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33: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风险分级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意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的预防性工作,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是指采取对安全风险实施管控和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的两种手段,是为防范生产安全事故而构筑的两道防线。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超前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管理体系。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强化与深入。事故隐患来源于安全风险的管控失效或弱化,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就会不出现或少出现隐患。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推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促使企业形成常态化运行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2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总体规划
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司家营铁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是冀东矿脉的一部分,为我国三大铁矿区之一,司家营铁矿总投资19.27亿元,于2008年投产。司家营铁矿通过成立组织机构、划分工作职责、明确人员配置、资料收集、全员培训、制度修订、风险辨识及评估、修订完善、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制定安全检查表(综合、专业、专项、日常)、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建立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安全风险公告、隐患排查治理、印发职工安全手册、编制保命法则和奖励隐患举报等一系列工作,有效保证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全面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
(1)综合考虑生产系统,合理划分评估单元根据自身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分布状况和管理需要等情况,分为采矿、爆破、运输、矿破、选矿、尾矿库、机加工、辅助单位和机关等10个生产系统,将各生产系统划分为27个主单元,按照组织机构层级划分为143个子单元、327个岗位单元。(2)细化作业活动,分解生产流程,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司家营铁矿将风险辨识内容分为作业活动风险和设备设施风险两部分,分别从两方面进行风险辨识。作业活动风险辨识:将职工的每一项作业活动细分为数个作业步骤,确定每项作业活动的频率并制定作业活动清单,确保作业活动清单包括职工的所有作业活动。设备设施风险辨识:根据生产流程,编制每个岗位的设备设施清单,利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辨识设备设施风险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3)明确风险管控层级,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根据每个岗位的作业活动风险和设备设施风险编制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根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岗位规程等要求,将管控措施分为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管理措施三类,共制订了17420项管控措施。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结果,明确各等级安全风险相对应的作业区(科室)、班组和岗位人员分级管控的范围和责任,将责任分解到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每个人。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管控级别,重大风险由公司级、作业区级、班组级、岗位级共同管控,较大风险由作业区级、班组级、岗位级共同管控,一般风险由班组级、岗位级共同管控,低风险由岗位级管控。对较大以上风险都编制了相应的管控方案。司家营铁矿要求员工进入作业岗位时,必须按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对岗位安全风险状况和各项管控措施进行安全确认,并进行安全风险预知、设备检查等活动,消除人的不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管控到位。(4)升华风险分级评估结果,绘制安全风险分布图风险分布图根据级别进行分级,共制订了5个公司级风险分布图,16个作业区级风险分布图、岗位区级风险分布图268个。同时认真分析红区、橙区、黄区、蓝区安全风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措施,尤其加大对较大以上风险区域的安全风险管控力度。(5)依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安全责任清单,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各单位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内容,编制了从公司领导到岗位工的隐患排查清单,明确了每个岗位的风险管控措施、措施失控表现、管控部门、管控责任人、隐患等级、排查部门、排查责任人、排查频次等内容,严格按照风险管控级别进行隐患排查。
4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安全风险公告
(1)推动安全风险公告,促进职工规避风险为切实推动公司安全风险信息公开,确保公司从业人员充分了解公司存在的安全风险,促进职工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并严格落实到位,根据《非煤矿山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要求,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制定了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采场、尾矿库、锅炉、主要厂房等重点区域分别设置了安全风险公告栏,为所有较大以上风险制作了风险公示牌,公告重点区域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2)制作安全风险告知卡,促使职工安全标准化操作根据全面风险辨识的结果,为全公司各岗位制作了267个安全风险告知卡,将风险因素、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告知职工,组织职工学习,使职工了解风险的严重性,掌握应急处置措施。便于员工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5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隐患排查治理
(1)隐患排查“四个机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司家营铁矿的隐患排查治理主要以岗位自查为基础,同时建立班组、作业区、职能科室和矿级领导带队检查的逐级隐患排查体系。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严格按照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原则落实整改,对隐患的排查、登记、整治、监督、验收、销号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2)推广使用双重预防机制运行信息管理平台,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效率为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建立人人参与的隐患排查模式,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建立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开发了与安全风险管控相适应的处理模块和表单,实现了安全风险、事故隐患的可视化管理。该系统能够及时将上级单位、公司级、作业区级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传达给所有职工,同时能够及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隐患整改及复查。
6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电网;风险;机制;管控
1 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如今,电网大面积停电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铜陵地区矿山、铁路牵引站等高危客户停电将可能引发人身伤亡事故,保持电网安全运行和客户可靠供电责任重大。专业管理从加强公司安全风险管理出发,规范电网运行风险预警职责、流程、措施和要求,构建全面覆盖、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责任明确、闭环落实的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调控、运检、安监、营销等部门作用,落实防控措施,防止电网及高危客户的停电事故,切实提升公司安全生产管控工作水平。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
管辖范围涵盖市县公司安质部、调控中心、运检部(检修公司)、建设部、营销部等电网运行风险管控体系。
1.3 专业管理的目标
专业管理总体目标是通过规范电网运行风险预警职责、流程、措施和要求,明确电网运行风险管控体系各级人员职责和工作任务,加强部门的责任把关和部门间联动,强化考核力度,促进管控措施真正落地,实现闭环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包含以下具体量化指标:
(1)防止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
(2)防止发生因高危客户停电引发人身伤亡事故;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工作包括电网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预警管控和风险预警结束四个重要环节。
2.1 电网风险评估
公司一直以来严格执行安徽电网运行风险评估与管控规定,规范开展电网运行风险辨识、评估。高度关注电网运行结构风险和高危客户供电风险,做好重点地区、重要厂站、重要负荷运行方式安排。
2.2 风险预警
调控中心在周例会后用邮件向公司本周风险“预警通知单”,相关责任部门书面签收.安质部将签收后的“预警通知单”扫描版在公司网页“电网运行风险预警”专栏并在安监一体化信息平台挂网。
调控中心做好相关单线、单变运行情况下相关电网事故处置预案,并作好相关处置预想。
调控中心、营销部确保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按要求书面向用户送达电网运行风险通知,并要求高危及重要用户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准备,用户应书面签收。同时还应书面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报备,确认政府主管部门收阅。
调控中心、运检部加强电网运行监控和设备巡视,做好相关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人员、物资、车辆等提前到位。
营销部做好相关营销服务应急处置和客服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准备到位。
安质部负责做好相关应急处置的协调联动和有关预案联合审查组织工作,确保处置预案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
县公司做好涉及县域电网风险的防控预案、保电措施、应急处置预案等工作。同时做好县域高危及重要用户的书面风险告知和政府报备。
2.3 风险预警管控
按照“谁签收、谁落实、谁反馈”原则,相关责任部门组织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调控中心做好相关单线、单变运行情况下相关电网事故处置预案,并作好相关处置预想。
运检部做好风险涉及到的相关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设施的特巡方案等保电措施及事故后的应急抢修方案。
营销部做好风险涉及到用户供电服务应急预案。
县公司要做好风险涉及到的设备特巡等保电方案和故事后的应急处置预案。
各实施单位相关措施方案和计划,要保证其准确性和专业性。
安质部负责根据调控中心的电网风险预警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预控措施,组织开展现场监督,加强作业现场风险管控。
2.4 风险预警结束
各单位根据“预警通知单”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计划时间,电网检修、基建接入、系统调试等任务结束,电网恢复正常运行方式,解除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预警解除在安监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上实施。
3 评估与改进
3.1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1)加强风险、承接、落实和反馈的闭环管控。严格执行“月计划、周安排和日管控”制度。通过多部门协同会议明确电网特殊运行方式、基建启动送电、大修技改工程、重大设备隐患整治、跨区电网运维等因素给整个电网运行带来哪些风险,风险具体等级以及管控难点和要点。对于计划性工作,明确责任部门,明确针对性强、可操性强的管控措施和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签收预警通知单,立即组织落实,并反馈预控措施落实情况,形成闭环管理和有痕迹管理。
(2)抓好风险辨识和管控措施两个环节,有效落实风险评估和控制。一是强化风险意识。持续加强与调控、运检、营销等部门的协同,深入推进电网安全风险预警管控,风险辨识准确,发挥专业部门作用。严防电网安全事故。二是抓好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和反馈。
(3)抓好应急准备和预案落实,有效降低和控制突发事件影响。针对电网检修带来的安全风险,充分考虑完善的应急手段和事故处置,最大限度减小停电损失和影响。高度重视供电安全。高度重视电厂安全。
3.2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电网安全运行风险防控工作建立事后逐次评估机制。
事后应由安质部发挥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和监管职责,牵头开展事后评估,形成规范评估报告,包括应对工作经验、各环节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和建议,持续改进和完善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安监139号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基本规范(试行).2011
关键词:集团企业 财务管控 风险
集团企业和普通企业是有实质上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从规模、人数、经营范围以及收益等等多方面体现出。集团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明显的复杂性,管理的内容涉及面较广,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体系,这就使得它的风险管理难度增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管控,容易导致管理工作的质量下降,那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就要对各种财务管控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和对策应对。
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的特点
严格来说,集团企业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独立性企业,它包含有子公司、母公司以及其他的分支机构,它的运行主要是由资金链来维持的。集团内企业的跨地区与跨行业性,各经济实体之间各种经营活动和资金运作,都会不可避免的面临风险。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客观存在性
这些风险的产生是与集团企业相应的经济运作密切相关的,财务主体的多元化和财务决策多层次化,使得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具有多元化、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且风险产生的大小、种类等不会因为人们的意志而转移,基于此,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就要正视风险,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做好相应的预防防范措施,减少可能引发的其他不利影响[1]。
(二)动态不确定性
这里所提到的不确定性主要指的是它的产生时间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不能事前预测的,人们难以准确掌控。
(三)可控制性
它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会对其预防和防范措施制定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它的产生原因是可以直接查明的,这就为它的控制提供了条件,只要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就可以起到优化完善的作用。
二、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频发的原因
(一)管理人员意识上的疏忽
财务管控工作要想取得预定的效果,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意识作指导,对于管控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有预先防范。当前很多集团企业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思维还处于过去传统的状态,管理工作的中心片面以经济利润为主,忽视了财务管控工作的实际作用,导致很多资金的配置和使用并不到位。
(二)风险管控机制的缺乏
风险管控机制是做好财务管控工作的依据,在这个机制的框架下,可以确保财务管控工作顺利进行,发挥最佳效用。目前来说,很多集团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缺陷,例如部门职责的分配不明确、制度建设不足、人员任职标准模糊、专业性不高等等,导致风险管控机制始终是涣散混乱的,发挥不出强有力的约束作用[2]。
(三)内外监控机制的缺失
财务管控风险的强化一方面需要具体的管控机制作保障,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相应的辅助监督监管措施做完善补充。很多集团企业在这两方面工作的落实上并没有做到位,忽视了财务管控工作的重要性,在监控机制上过于形式化,甚至于根本就没有设置监督监管这一部门,导致风险管控工作一直处于放任的状态,那么这种缺少监督监管机制的企业环境对于企业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存下去。
三、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控风险的措施
(一)形成科学管理的意识
对于财务管控人员来说,要在意识上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知,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并在整个管理部门中进贯穿,尤其是高层管理中,更要在科学管理意识的指导下加大实践的力度,积累经验,这样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实现财务管理风险防控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二)健全完整财务风险管控机制
上述提到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机制的重要性,那么要对其进行健全和完善,就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更新风险防控数据库,根据近些年来数据库中的各类财务风险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风险发生时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第二, 对数据安全等级进行相应的分类,按照风险等级的不同采取相适应的措施,这样可以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和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的浪费,使其得到高效利用[3];第三,安全会议的制度化建设,集团企业的规模较大,财务管控工作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定期的召开风险防控研讨会议就十分有必要,要通过这一阶段的风险防控工作总结来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和基本规划,最大程度的把风险危害降低到最小。
(三)重视内外部监控机制的建设
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岗位的人员任职上也要符合要求,兼顾内外,由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和社会专门审计专家联合参与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和集团企业经营需要的相契合,这一过程还要保证设计部门的独立性,还要和社会媒体相互合作,重视外部监督监管的作用。
四、结束语
集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必然产物,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于财务管控工作中的各种风险,需要管理部门从多方面入手,找出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定有序。
参考文献:
[1]欧晓钢.集团公司财务管控理论分析――基于风险视角[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4,(7):62-63.
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
1.1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危险源是指在煤矿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对煤矿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或是对煤矿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的根源,是导致煤矿企业生产与管理过程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1.2对危险源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后,需要及时对事故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正常情况下,可使用安全检查表、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等方法,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危险源的风险率与其可能造成影响进行量化处理,在风险评估完成之后,依据风险程度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把风险控制在煤矿安全生产可允许的范围之内。
1.3制定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的标准是指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所需的相关依据。在煤矿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标准进行制定时,应该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以及标准进行,再结合煤矿生产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制定出具体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都相对较高的风险管理标准,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系统化、高效化、规范化的运行,避免危险源转化为安全事故。
1.4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得到的结果为依据,依照风险管理中的相关标准,制定出具体、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案,并采取可操作性较高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资源有限,无法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控制,因此,煤矿企业可以依据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原则,将风险划分成为不同的级别,再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
2风险预控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1促进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风险预控体系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系统、作业环节以及工作岗位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可明确安全管理的对象,并针对该对象的风险进行评估,且依据评估的结果对煤矿安全管理过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确定。并结合煤矿生产安全的实际情况,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合理的安全防控体系,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对风险预控体系进行合理的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煤矿科学安全管理流程的建设。
2.2推动超前预防管理的实现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从传统模式转化为现代新型管理模式,即:风险的辨识与评估、风险的控制与降低、事故的预防与消除,利用信息网络,实现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自动预警功能,达到对各类危险源进行跟踪管控的目的,以此来实现煤矿事故的超前防范,推动新型主动式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2.3降低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率1)将煤矿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与业务部门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做好相应的风险辨识和评估工作,以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整改措施的实施,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2)将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区队、班组及一线操作人员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对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危险源进行有效辨识和评估,为煤矿企业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以避免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4有利于煤矿企业建立闭环管控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按照PDCA循环管理办法执行,建立出一套从管理对象开始,一直到实现管理目标的自动循环、闭环管理及螺旋提升式的长效管理机制,不仅能将管理体系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合理的衔接,还能确保该管理体系可以进行独立式循环工作,有利于煤矿企业安全机制的改善和闭环式管理的形成。
3结语
近年来,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安全风险管控,国家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若干行业规章制度与相关标准规范,相关企业陆续探索有效开展安全风险管控的相关制度、办法以及技术手段,整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重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广州地铁新一轮线网建设中,有11条线(段)工程同步建设,累计同期在建360多个工点,遍及全市各区。在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建设形势下,加上技术与管理力量的不足,加剧了安全风险管理的难度。
针对以上现状,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建立了安全风险分析与评审制度,通过施工单位自身排查、分析风险,并组织风险评审,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实现工程建设风险的及时辨识、分析、处置与消除,减少工程建设风险的发生,避免或降低事故、险情事件的发生。
风险分级
按技术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从危险性大小依次为Ⅰ、Ⅱ、Ⅲ、Ⅳ级。Ⅰ级表示是极其危险的、不可控的、不能继续作业的;Ⅱ级表示是高度危险的;Ⅲ级表示是中度危险的;Ⅳ级表示是一般危险的。风险等级可通过制定有效的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进行降级。
按管理层级划分,将风险等级为Ⅰ级、Ⅱ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总公司级;风险稍小的Ⅱ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总部级;Ⅲ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中心级,重大的Ⅲ级风险点可为总部级;Ⅳ级对应的风险点划分为项目部级。
总公司级风险点:重大风险源、过江隧道掘进开挖、穿越既有线路、超深基坑开挖、周边环境很复杂等工程。
总部级风险点:较大风险源、爆破工程、深基坑开挖、穿越复杂地质条件等工程。
中心级风险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盾构始发、到达、开仓作业,高大模板支撑,起重吊装,隧道开挖,轨行区安全等。
项目部级风险点:日常施工风险源,周边环境风险源,盾构掘进等。
风险分析与过程管控
新线新建工点(含车辆段工程)在开展风险分析与评审前,必须做好“四个报告”(地质补勘、房屋调查鉴定、管线调查评估、周边环境调查报告),作为风险分析与评审的基础。项目开工之前,施工项目部按照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环境调查指南》(建质[2012]56号),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工程地质补勘、房屋调查鉴定与调查、管线调查评估和周边环境调查,形成“四个报告”,作为开工的必备条件,并纳入开工前安全交底及安全验收范畴。
各施工标段,由法人单位组织开展工程重大风险分析与评审工作,编写风险分析评审报告,并组织专家评估咨询后,作为工程风险防控的重要指导意见。为落实施工企业的主体责任,积极发挥施工单位各层级(集团、分公司、项目部)管理与技术优势,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的特点,要求由施工企业法人单位牵头,对本企业中标广州地铁的所有工程项目逐个标段进行工程风险分析,从项目部、分公司、集团公司三层次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分级落实防控责任人,组织内部或外部专家进行评审,形成《重大安全风险分析与评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送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业内专家对《报告》进行咨询与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再由企业法人单位组织修改、完善,编制专项方案和责任人,严格组织落实实施。
每月,各施工项目点组织进行安全风险源的辨识、动态更新,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召开评审会,全面分析与评审。
每季度,各工程中心组织所辖工点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动态更新评审工作,并对其进行初步评审后报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部组织总部季度安全风险排查动态更新评审工作,并将结果上报总公司安全监察部。
每年年初,各工程中心组织所辖工点开展本年度工程安全风险排查评审工作,并对其进行初步评审后报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部组织总部年度安全风险排查评审工作,并将结果上报总公司安全监察部。
监督与考核
广州地铁建设事业总部将安全风险管控情况纳入各工程中心、各部(室)年度安全责任目标考核。通过安全会议、安全检查等形式不定期通报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对现场单位制定安全奖罚制度,按照奖优罚劣,奖罚平衡原则,对现场违章行为、不安全状态进行经济处罚,将每季度所处罚款项,全部用于奖励各条线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排名前列的单位。针对问题隐患重复出现的标段,采取约谈单位负责人、通报批评等形式督促落实,纳入企业诚信综合评分。
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单位)未履行管控职责,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质量安全部将根据总公司、总部相关规定,采取约谈、通报等形式督促整改。
建立了安全生产联动工作机制,一年组织两次约见施工企业上级单位(如中国中铁股份、中国铁建股份、广东省建工集团、广州市建筑集团),两家单位高层领导,面对面沟通,做到信息互通,形成上级单位、法人单位、项目部三个层级齐抓共管局面。
应用案例分析
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线施工2标为例,介绍风险分析与评审的实施情况。
风险分析
八号线北延段施工2标按陈家祠站、陈家祠站前暗挖段、陈家祠站―彩区间、彩虹桥站(含连接通道)、彩虹桥站换乘节点、彩虹桥站―西村站区间共6个工点分别进行了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见图1、2)
本标段共计辨识出Ⅲ级以上安全风险点15个,其中:Ⅰ级风险0个,Ⅱ级风险9个,Ⅲ级风险6个。
以陈家祠站的Ⅱ级以上风险及保护措施为例:八号线陈家祠站前暗挖隧道施工对运营中的一号线陈家祠站的影响主要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超前支护措施不强、工法选择不当、隧顶失水固结引发地层沉降变形和土体扰动偏大,会导致一号线陈家祠站轨面沉降、地铁一号线的停运或结构破坏,造成施工安全风险。
风险预防预控措施
鉴于陈家祠站前暗挖隧道上方所处的特殊环境条件,直接的保护措施难以实施。因此对于地铁一号线陈家祠站的保护,主要通过控制陈家祠站前暗挖隧道施工过程所产生的土体扰动和沉降变形来实现。根据以往经验和陈家祠站及其周边环境状况,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1.管理措施。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并建立联动机制;编制暗挖隧道的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履行审查批准程序;建立并实施领导带班制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做好各项演练;数字化管理平台软件切实运用到各项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和专项方案中;做好各项方案、预案的交底工作,并对作业层人员进行作业前风险管控交底和培训。
2.技术措施。暗挖隧道下穿一号线陈家祠车站,范围内施做大管棚超前支护,首先施做不受既有围护结构影响的部分,待开挖至既有围护结构并拆除后,再施做剩余的拱部超前大管棚。暗挖隧道采用非爆破开挖以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暗挖隧道施工严格遵守“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方针。在完成对一号线陈家祠站主体段穿越后,及时施做二次衬砌。制定专项监测方案,设置自动监测系统对运营的地铁一号线受影响段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测,确保一号线运营安全。
风险过程化管控的若干举措
鉴于该工程具有施工风险点多、等级高,工程规模大、结构形式多,技术难度高、工程地质复杂的特点,广州地铁将其列为公司级重点工程项目,要求施工单位和项目部按公司重点工程管理要求,每周按时向广州地铁报告项目相关情况,进一步加强对该项目的管理,并做好以下工作:
1.将该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列为一级,由广州地铁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专家审批。
2.专项方案必须严格按广州地铁和中铁二局的专项方案管理办法和规定履行编制、报批、交底、实施、变更修改程序。 提出了7个一级专项方案。
3.施工单位成立风险管理和技术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帮助和指导,施工单位及项目部应定期向“中铁二局广州地铁土建工程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报告工作情况。关键环节和重大专项方案实施前,两级专家组必须共同赴现场进行交底和指导。
4.部署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各关键工序和环节进行有效卡控,使各项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和专项方案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5.按规定编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响应及时、处置得当。
应用成效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过程控制制度,在广州地铁工程建设中得到全面应用。通过制度的应用与实施,突出了施工单位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单位,强化了施工单位自身排查风险、分析风险与防控风险的能力,并通过加强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监督管理,实现了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使得工程建设风险能够及时辨识、分析、处置与消除,降低了工程建设风险。
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枣庄中联”)是中国建材集团重要的水泥业务板块――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业之一,其前身是山东安厦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94年。枣庄中联现有两条日产2 500 t和一条日产5 000 t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有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同时全资控股临沂沂东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形成了年产优质水泥、熟料600余万t,发电1.2亿kWh的产能规模,是山东省率先通过ISO9001、ISO14001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产品质量认证的大型现代化水泥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安全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2016年,枣庄中联围绕《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个指标 一个平台
确立一个指标,即风险管控指标。公司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管理制度》,明确了风险管控指标,公司各部门(室)根据风险管控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员工。公司安全环保办公室每月对各部门进行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完成情况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安全工作计划。同时,将这一安全管理目标始终贯穿于整个安全生产管理过程。
构建了一个合作平台,即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运作平台。为了落实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辨识与防范工作, 2016年6月,枣庄中联颁布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实施方案》,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以副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建成了一个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文字管理、物资供应于一体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运作平台,平台中心设在安全环保办公室。通过这一机制,明确各责任人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开展全面性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
第一,完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为了确保平台的有效运作,公司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部门完善了部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公司机构调整情况,及时重新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安全职责。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列入各部门年度目标合同,并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以风险抵押金承包安全责任,承担和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及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任务。
第二,统筹协调,确保创建过程中信息畅通。为了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平台,工作小组每旬召开一次调度会,每月召开一次总结会,对发现的问题按照分工逐一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间,并把完成情况汇总存档,加快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进度。
风险管控过程与成效
枣庄中联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出一套简洁、易懂、易推行的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模板,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有效管控设备风险。从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要求来看,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有效控制设备风险是减少企业安全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枣庄中联针对各设备特点,提出了详细的设备风险管控要求,有效降低了设备风险。
第二,全面、细致辨识危险源,降低作业风险。公司成立了作业过程风险评价小组,根据各部门的作业活动特点,按照不同岗位和不同的管理活动,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事件,全面辨识造成危险事件的危害因素和危险源;针对每项活动中的每个工作步骤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充分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强化现有控制措施,进一步规范辅助控制措施,确保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按照巡检、维护、维修三类管理活动,公司各部门共完成176项作业过程安全风险评价,并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同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断查找风险评价表存在的不足,并持续改进。
枣庄中联作业过程风险管理流程的制定,实现了由传统的“点源控制”向“线源、面源控制”的转变,构建了一种标准化、全方位的安全风险管控模式,更加强调风险控制的整体性。公司各部门利用班前、班后会的时间,对作业过程风险评价表进行统一培训学习,并要求所有员工作业时均要以相应的风险评价表为指导。实践证明,严格按照安全风险评价表作业,对于降低作业过程风险非常有效。
第三,严格过程监管与考核。通过日常安全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及综合性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公司抽调安全h保办公室及各部门安全员成立两个现场检查组,每天对各自负责的生产区域进行联合巡查,重点纠正员工“三违”行为,同时对生产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抽调设备部及各生产部门设备、电气、工艺专业人员成立设备设施检查组,严格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要求,对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加强排查,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标准。
根据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管理的需要,公司各部门组织多次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框架以及作业过程风险评价等内容进行培训。同时,行政人事部根据培训重点分层次、分专业编制了考试题目,并分别组织各部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各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人员进行考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模拟应急演练、提高预防能力。公司建立健全了应急救援指挥网络,重新完善制订了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险情)应急救援预案,并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实际操作人员反复论证和修订,确保了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了“指挥有力、反应灵敏、行动迅速、施救有效”的应急管理队伍,做好了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
公司与山东省非煤矿山应急救援中心签订了应急救援协议,加强了应急救援管理力度。同时,以工段为单位,定期开展模拟应急演练工作,举行1~2次模拟工伤事故、自然灾害、火灾等有针对性的突发事故应急演练,以演练来对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作出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既增强了员工的危机防范意识,又提高了员工避险救助的实战能力,从而构建了群策群防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安全防御能力。
第五,注重视觉警示效果,规范内外人员工作行为。在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之前,枣庄中联现场的安全标识牌、管道标识、道路标识、设备防护等安全设施种类多,尺寸和颜色也不统一,给人眼花缭乱的感觉。为进一步规范现场安全设施管理,公司对各类安全设施统一尺寸,统一颜色,统一标准,提高了安全警示视觉效果,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第六,对外包商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从源头上严格对外来施工单位进行资质审查,没有安全资质证书的坚决不准进入。公司制定并向外包商发放《外包商安全手册》,用来指导外包商厂内作业,加强外包商的安全管理和管控。同时,公司安全环保办公室会根据施工项目不同,安排专人负责外包商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对违章行为严格纠正,确保公司内施工项目的安全顺利进行。
第七,加大培训,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意识。枣庄中联在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之初,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认知有限,整体概念也不清晰,仅仅依靠周边兄弟单位的管理经验及有限的资料才对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有所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教育培训成为摆在管理层面前又一道必须跨越的屏障。
自公司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工作以来,多次组织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到兄弟公司交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经验,集思广益。通过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确定了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定期识别了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了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安全教育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达1 100人次,提高了全员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意识。
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首先,安全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由于企业是从老的市中^直属企业改制而来,员工头脑中还存在着传统的管理理念,需要尽快扭转,需要在企业中间树立起良好的安全文化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以此来影响和扭转员工的认识和观念。
其次,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企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加上年龄普遍偏大,对于好多新的安全风险辨识知识、技能消化掌握不好,在日常安全工作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尤其是面对技改后的新设备、新工艺,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干出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下一步计划加大员工安全培训,狠抓岗位达标,从根本上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安全素质。
关键词:出版社;财务风险管控体系;风险点;对策
1引言
财务风险贯穿着一个企业或者单位各种经济及经营活动的始终,对于出版社而言,亦为如此。财务风险防范质量水平的高低不仅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关乎着出版社的长期运营状况的高低。当前,传统出版业受到新兴媒体的强力冲击,其外部市场竞争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出版社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管控具体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首先对当前时期出版社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控的举措,目的在于为出版社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质量提供可是可行的依据与参考。
2当前时期出版社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分析
2.1财务风险管控力度不充分
出版社的财务风险发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目前大多数出版社对资金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不科学、不充分,使得一些出版社管理人员不能充分地将闲置的资金进行使用,或者在资金使用时毫无计划,导致现金闲置或者无序使用的问题的产生。现金闲置的问题会使得资金滞留或者浪费,对出版社的正常运转极为不利,而资金无序使用则会由于资金的使用无序而不能从运作过程中获取预期性的收益,从而诱发财务风险的产生。(2)出版社应收账款也是财务风险的高发内容,应收账款制度未健全,不能实现高效地催收,权责不明确,使得坏账呆账之间的比例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出版社的资金周转不灵等方面的财务风险问题的产生。
2.2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通
当前时期,出版社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单纯的是一些实务性的工作,而需要对整个出版社的总体运作进行协调管理。然而,虽然目前很多出版社在业务工作方面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但是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也与部门的业务发展之间不够协调,从而使得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财会相关数据不能顺畅地进行传递,对出版社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的财会数据收集与整理具有严重的制约性作用。同时,出版社内部的部门与部门之间也由于信息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共享,导致“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制度也无法落到实处,责任未落实到具体的人,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无序、混乱,这就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2.3缺乏风险控制的辅机制
出版社的财务管理牵涉到出版社的整个业务流程,从图书选题策划、纸张采购、图书印制、图书销售再到图书回款等流程,均需财务管理的有效支持,而在整个过程中,财务分析均会发生。对于目前很多出版社而言,均将财务管理置于孤立的位置,当发现财务风险时,也未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能很好地对财务运作过程进行严格地把关,从而诱发各种财务风险点的出现,对出版社的整个业务工作极为不利。
3当前时期构建科学规范化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具体对策
基于如上关于当前时期下出版社财务风险点的深入剖析,现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3.1强树科学的管理意识
对于大多数出版社而言,应该积极地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具体而言,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从出版社管理层着手,积极树立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对其重要作用进行强调。出版社管理层还应确立自身的领导态度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从而树立良好的风险管控氛围。(2)加强出版社内部员工的学习,不仅要定期地开展培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丰富其理论知识,而且还应该切实与出版社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相结合,规避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财务管理理论与工作实际相脱钩的现象发生。(3)在出版社全体员工中,大力开展财务风险点教育、培训,以制度化的形式将各个专项学习工作落到实处,且以绩效考核的方式与途径,不断地激发财务管理者与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工作潜力,从而为财务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内部基础。
3.2提高出版社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对于出版社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及突出问题,在加强构建内控制度的同时,还应该结合出版社的自身的发展实际及现状,充分将本社的实际特点、规模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融入至财务管理工作之中,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举措:(1)合理设置出版社的组织架构,对出版社内部各个部门的权责清单加以明确;(2)树立出版社运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及特色,制定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3)对内部审计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时刻保持其独立性的特点,其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加以监督,而且还能够对财务的收支状况进行检查,不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整改措施的落实提供依据。
3.3构建财务风险辅助机制
财务风险辅助机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财务风险管控预警机制的建设,应注意对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多发的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深入、动态化地监测,且对往来的财会数据信息报告至领导层及相关管理者,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产生。此外,还应该积极推行财务风险管控预警例会制度,定期地召开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研究会议,检查当期工作并制定下期管理工作内容及实施要点,实现财务风控的精细化与系统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时期下出版社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存在着突出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出版社的业务正常开展,应强化风险点的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以改善财务管理工作现状,为出版社的长期运营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张玉.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J].财会研究,2015(3).
【关键词】风险管控;地铁运营;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O43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实力上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私家车数量不断的上涨为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铁的建设使得城市的交通压力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地铁在城市的运营将是未来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地铁在我国快速发展,但因其发展历程较短、经验不足,地铁的安全运营成为一大难题。本文先对我国地铁运营进行概述,再结合各国情况分析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最后对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我国地铁运营
我国地铁的运营是从1969年北京建立地铁1号线开始的,经过短期的发展,我国的轨道交通的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是无比迅速的。目前我国地铁存在建设速度快,项目多,规模大的特点,在建设和技术上存在技术不够先进、缺乏经验、抢工期、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对于地铁的安全运营增加了风险,也在现实中出现了较多的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营是地铁在我国得到发展的关键。
风险管控即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指相关部门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价和预测,尽可能的分析出全部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因素加以分析,对结果加以预测,找出有效的方法控制或者规避风险,对结果进行不断的追踪和评价,最终将危险因素消除。风险管控包括危险因素的分析、风险的预测、风险的预警、应急系统、风险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等内容。在进行风险管控时要尽量的控制住风险,采取各种手段,例如安全监督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等,尽量的降低风险,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等。
二、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
地铁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其运营安全涉及到人、车辆和轨道的系统因素,以及自然、社会等因素,常见的地铁运营的安全事故包括地铁的设备设施类的事故、在轨道上的行车类事故、客运类事故、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类的事故等。事故在发生时常常会造成地铁的设备运转的失去控制,地铁的主体损坏,甚至地铁脱轨等,情况不太严重时造成设备的损坏和列车的停运,情况严重时造成人员的死亡等,在地铁的运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安全事故是在2000年的奥地利莎尔茨堡州发生的列车上的电暖空调过热,导致的保护装置失灵,最终导致列车上155人死亡,18人受伤。
地铁的跳轨自杀案件发生的次数最多,其次是火灾,之后分别是技术故障、列车脱轨、供电故障、爆炸事件、撞车、地震等。地铁运营中的事故的不仅损失了设备,更对乘客的生命造成威胁。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事故本身会带来乘客的伤亡,另一方面地铁的拥挤使得在事故发生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导致人员相互拥挤踩踏也带来了乘客的伤亡。因此,在对地铁的风险事故进行管控时,也要注意应急机制的建立。
三、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中的应用分析
地铁的事故不仅损失了设备,更对乘客的生命造成威胁,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为了对地铁的风险进行管控,首先应对地铁运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步骤应该是先调查危险源,对危险的区域进行划定,然后对事故发生的导火线进行分析,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鉴定,最后将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总结。然后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进行地铁风险的管控,以消除危险因素对地铁系统运行带来的风险,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减少事故发生对事物和人身的损害。
地铁运营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工作,在地铁的运营所涉及的多专业间关联密切,使得地铁的运营更加的繁琐复杂。地铁运营的风险管控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对地铁运营进行风险调控时要充分的考虑人员、机械、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完善应急机制,在对为先进行检测后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危害性,之后断定应急的计划区域,实现区域性的应急或者单位性的应急,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计划,实施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措施补救,实现地铁运营的安全。
1、策略性措施
在对风险进行管控时可以采用策略性方法,例如在地铁进出口增加设备和人员,加强对于地铁的安检工作,提高地铁的安全防范等级,也可以设置屏蔽门。一般来说策略性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减轻风险措。减轻措施就是对于已知的风险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不利影响。第二,转移风险。转移风险就是当风险避无可避,必须面对时,借助一定的协议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并对第三方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第三,回避风险。回避风险就是采用改变计划行动的方式对计划急性转变,避免风险的发生。第四,自留和后备措施,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方法地铁运营企业将风险承担下来,并在发生意外情况时,通过后备措施减少风险。
2、预防机制
首先,建立地铁运营事故预防中心。通过现代化设备的安装和通信设备的引进,加入排烟设备、消防设备和疏散设备的使用,对于客流量较大的地铁系统建立现代化的运营事故预防管理信息中心。为了在发生事故时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还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保证预预防中心在地铁营运时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控,在发生事故时为了及时有效的救援并疏散乘客,优先将预防中心设置在站务室。其次,建立事故应急系统。一旦地铁发生事故,应急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指挥乘客安全疏散。并在此过程中开启自动检测装置,对事故进行检测和应急。例如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应急系统通过感温和感烟装置对事故进行检测报警,关闭电源,然后开启自动灭火装置,对地铁系统进行通风排烟和自动喷淋。
3、严格管理
对地铁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的培训,宣传安全管理的措施和方法,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上的标准化管理。在地铁乘站口进行人工安全检查和自动安全监控,杜绝危险因素进入地铁中。同时加强人员的巡视和应急机制的演练,提高各部门的配合协调能力;并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以防在事故时出现问题;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急救培训,提高应急能力,以应对地铁事故,减少人员的伤亡和损失;并在正常运营时加强对乘客的地铁事故应急的宣传,提高乘客的自救能力。
结束语:
地铁的事故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强地铁运营的风险管控,相关部门应制定策略性措施,加强管理,完善应急机制。
会议主持:
参会人员:
专项辨识环节:主要针对生产系统安全风险
会议主要内容
2017年12月27日,在调度室会议室,生产矿长组织生产科、所属生产队组负责人、技术人员针对生产系统风险管控、开展专项辨识评估,相关内容如下:
一、掘进过构造
1、存在风险:掘进工作面过断层、陷落柱等构造时,会出现顶板破碎、不易支护现象,掘进期间直接顶易垮落、帮部易片帮,发生冒顶事故。
2、风险数值
D=L×E×C=3×6×40=720,属于重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过构造期间及时根据层位变化改变锚索长度,确保支护强度;
(2)严格按照措施要求施工,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小循环作业;
(3)机载支护要支护到位,严禁空顶作业;
(4)加强巷道内顶板矿压观测。
二、巷道贯通
1、存在风险:巷道贯通处为十字或丁字口,巷道断面较大,容易出现顶板变形、帮部片帮,警戒布置不到位伤人等现象发生。
2、风险数值
D=L×E×C=3×6×40=720,属于重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贯通前,提前根据要求在指定位置设置警戒。
(2)贯通前,提前对贯通处巷道顶帮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对巷道顶帮提前进行护,预防巷道变形。
(3)贯通掘进期间,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4)贯通掘进期间,严格执行小循环作业,敲帮问顶制度。
(5)贯通掘进期间,巷道未完全支护到位,不允许人员在贯通范围内通行。
三、巷道立交
1、存在风险:巷道立交施工,层间距较薄时,立交附近容易出现顶板来压、片帮等现象,发生顶板事故。
2、风险数值
D=L×E×C=3×6×40=720,属于重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立交前,必须提前根据要求在指定位置设置警戒。
(2)立交前,提前对立交处巷道顶帮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对巷道顶帮提前进行护,预防巷道变形。
(3)立交掘进期间,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期间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4)立交掘进期间,严格执行小循环作业,敲帮问顶制度,放炮时采用放震动炮进行施工。
(5)立交掘进期间,每次施工前后加强对立交区域附近20范围内顶帮情况进行检查,存在变形时,必须进行维护。
四、2#煤近距离煤层架棚巷道支护
1、存在风险:2#煤近距离煤层掘进期间,巷道顶板层间距不稳定,层间距较薄时,巷道顶锚杆支护效果差,架棚支护期间容易发生漏顶事故。
2、风险数值
D=L×E×C=3×6×15=270,属于较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严格按照措施要求施工,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小循环作业;
(2)加强工作面层间距探测工作,每5m探测一次,根据层间距的变化,制定了近距离煤层七种差异化支护形式。
(3)严格执行近距离煤层“六必须”工作制度。
(4)机载支护要支护到位,严禁空顶作业;
(5)对已掘巷道加强顶板矿压监测工作。
五、巷道维修
1、存在风险:巷道顶部破碎段维护时,释放网包、施工锚杆(锚索)时,容易活矸下滑伤人。
2、风险数值
D=L×E×C=3×6×15=270,属于较大风险。
3、管控措施
(1)巷道超高段维护时,必须加工专用操作平台,人员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2)严格执行敲帮稳定制度,将活矸、围岩全部处理完毕。
【关键词】建筑施工;风险;管控
1.建筑施工常见风险
建筑施工阶段中常见风险类型多样,例如市场环境、政策方针会对建筑工程产生负面影响。为有效抑制风险作用,建筑工程施工应审时度势,做足充分准备、掌握优质信息,明确市场动向,针对施工中容易引发的变更现象做好预防控制,创设补救方案措施,引入保险、索赔手段,降低风险影响损失。倘若没有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目标,仅注重提工期、赶进度,便会引发经济风险。因此应有效树立建筑施工成本控制意识,施工人员应提升敏锐洞察力,引入有效防控措施降低风险影响,基于信息汇总、前期调研,科学掌握建筑材料价格波动状况,实施采购管理把关。还可通过风险转移、有效分散、优质施工建设策略,抑制风险作用。施工生产实践阶段包含项目投标、组织建设、经营生产、验收竣工结算等具体内容,因此必然包含较多风险影响,例如材料风险、施工技术风险、管控风险、安全建设风险、机械设备应用风险、财务及法律风险等。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影响,应采取适应性预防控制策略,优化施工管理效果。
2.建筑施工风险影响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令建筑行业环境日益更新,发展渠道逐步拓宽,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施工建设水平要求也日趋细化、全面,因此进一步增加了建筑项目施工管理难度。同时令实践进程中增加了较多不良风险因素,将会对工程建设资金管理投入、成本效益目标实现、结算履行、施工建设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对于一些规模庞大的建筑工程,需要投入可观数量的成本资金。倘若受到不良风险影响,便会引发决策失误、资金周转断裂、支付不利、合同管理效能不强,履约行为不佳、影响项目工程形象与施工企业声誉,形成质量事故及不良经济损失等问题。为此,优化建筑施工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管控策略,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效益目标,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
3.建筑施工风险管控科学策略
3.1建筑施工风险有效识别
要想提升建筑施工风险管控水平,优化实践效果,应优选风险控制方式,做足全面分析研究,进行风险因素有效识别,进而综合判定风险等级、影响作用状况。有效的识别风险方式包括路线研究、角度分析、侧重点明确等。为优化风险识别效果,应依据风险控制对象做好各项因素比选衡量,进而合理制定风险控制分析方式。就建筑施工工程而言,应进行施工特征分析、现场环境风险因素识别、施工进度状况分析与具备风险管控资源研究。例如对某类建筑分项施工工程,为优化风险识别,在项目开工前期,基于现场环境尚未构建,较多风险因素没有全面显现,为此可引入资料分析、专家研究、综合调查探寻等方式做好风险识别,为有效管控施工风险,识别路线优选尤为重要。因此应依据建筑施工工程各个承包标段实施有效分析,就具体施工工序展开风险识别。在施工前期,应依据类似项目进行合理对比预测,并做好施工工序完善模拟,准确进行风险源头预警测评,明确风险事件成因以及相应转化管理客观条件。可将各类建筑施工分项项目或分部工程视为具体风险辨析单元,做好动态风险管控。对于风险辨析较为复杂的建筑施工项目,可依据较小规模工程单元展开风险辨析,例如依据分部工程进行研究,或做进一步细化分解,依据分项项目展开风险管控。引发建筑施工风险因素类型多样,各个相同属性项目施工手段、工艺、客观风险条件环境均包含相似内容,因此可通过风险管控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借鉴类似项目风险处置方案优势提升风险综合控制水平。还可引入专家咨询、跟踪调查实践管理模式,创建建筑目标工程优质风险预测控制体系。
3.2建筑施工风险科学管控机制建设
为夯实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控基础,可应完善管控风险机制体系建设,优化实践管理效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具体建设规模、风险等级水平、管控标准、实践目标与现有资源管理集成、内部环境状况等,均对机制建设产生综合作用影响。因此应在机制建设实践中,引入员工积极参与,并设置专项管控岗位,为机制建设营造完善保障。同时应组建良好的风险控制机构体系,涵盖负责人、实践操作人员与专项技术人员,还应吸纳外界人员共同参与,完善制度保障、领导管理与组织建设。应依据建筑施工风险成因、具体发展状况实施动态跟踪调控,并基于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明晰权责利关系,令建筑施工管控风险体系形成良好、完整的有机整体。
3.3建筑施工风险优质管控
为优化建筑施工风险管控,首先应做好战略目标规划、明确相关操作标准、整体环境状况。对于实际存在风险应做好有效识别分析,科学评估研究,衡量风险影响具体作用标准及发生机率。而后应选择良好的施工风险管控策略,明晰操作制度,创建有效的风险反应方案及实践手段、控制制度。对于风险管控效果应进行动态管理评价,做好风险管控效能、水平、不足缺陷的优化管控机制评估总结,并高效完成风险管控上报工作,做好相关操作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更新。风险偏好各异现实存在,为有效降低建筑施工风险影响,应由企业风险偏好意识入手,令其体味到建筑施工风险形成的严重影响,进而在重视管理中,降低风险作用。同时,针对施工环节应做好工程保险,促进风险转移。可通过三方保险,对建筑安装施工、设备机械应用、高空作业、危险项目操作、意外人为事故、自然风险影响引发的经济财务损失、人身安全威胁做好补偿管理,进而激发风险转移。当前,我国针对建筑工程保险的实践服务类别相对有限,操作款项内容陈旧滞后,无法全面符合建筑市场快速扩充建设需求。因此,应对款项进行更新设计,依据建筑施工风险类别做好完善补充,明确施工保险费具体出处标准,令工程保险操作有据可依,真正创建完善的建筑施工风险保障。
建筑施工单位还应做好管控机制创新,优化实践工作秩序,为风险决策制定创设优质环境。应引入矩阵管理模式,发挥项目经理核心管控职能,并成立专项风险管理机构,做好优化监督控制。另外,应强化合同管理,引入谈判模式,有效限制风险因素的进一步扩充。应针对责任免除各项款项内容做好细化分析,不应盲目准许各项业主方提出的免责要求。应确保双方风险的有效划分与明确规定,进而赢取合同谈判主动,保障施工方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在承接施工项目后,应同供应施工建设材料方科学签订相应合作合同,进而有效预防施工材料价格上涨给施工方引起的不良经济损失。同时应优选具有良好经验资质的工程分包方,进而促进施工风险的进一步转移。另外施工方应科学引入现代化施工工艺技术、优质施工方案,体现创新科技效能价值,赢取行业竞争主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优势特征,跟上时代潮流,开创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新局面。
4.结语
总之,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风险因素不良影响,风险管控科学作用,我们只有明晰风险来源,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科学实践策略,才能缩减风险作用影响波及面,有效实现良好的成本效益、质量工期、安全施工建设目标,抑制风险隐患,提升工程建设水平,并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426.22/F407.22
一、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
(一)内部控制
国外较为经典的是美国准则委员会(ASB)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而本文是针对的石油企业,所以在此处内部控制定义为石油企业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性,确保会计科目数据的来源可靠,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盈利性、效益性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鉴于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特殊性、全球资源的日益短缺性,石油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应该是如何实现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其当前及未来面临的现实问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理论和实践证明其已经成为促进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而由于其管理体系庞大,部门分支众多,若内部控制出现不协调因素则容易造成秩序紊乱、管理失效等问题。
(二)风险管控
石油企业中的风险管控是指管理者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尽可能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有预见性的降低风险事件造成的潜在损失。如果风险管控工作处理不当会给石油企业带来致命性危害,甚至使其陷入破产深渊,而这样的案列在国内屡见不鲜。石油企业属于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有效处理稳产上产、成本控制、国际油价波动等风险问题,因而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于石油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有相当的实践意义。
(三)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的关系
1.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相互依存
通过上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的论述,可以发现风险管理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内部控制也是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两者联系十分紧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是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在石油企业中,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针对其特有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从概念可知,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必要手段,而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在石油企业的组合运用
秉承不同管理理念的管理者有不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的组合策略,但概括来说,石油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时组合情况无非就是以下四种:
(1)低风险,低控制
在企业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甚至可以不进行控制,形成某种形式上的企业动力。
(2)低风险,高控制
在企业中存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对于石油企业,这种现象的存在将导致增加成本,应予以及时调控。
(3)高风险,低控制
这种状况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现状,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构成危机。此时,企业需要调配较多的资源投入,对风险进行控制。
(4)高风险,高控制
对于此类情形,企业需要对此类事项给予较高的关注度(即监督检查),防止出现任何偏差。
二、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在通过法律条文对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控提出要求,多数石油企业也的确加大了两方面的管制力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过于依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来管理企业
石油企业的成败不仅依赖于先进有效的管理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氛围。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只有建立在良好文化氛围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巨大作用,离开了企业软文化,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本质上来说,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都只能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供相对合理而非绝对的保证,只有将两者与良好文化相结合才能确保石油企业获得良性而持久的发展。
(二)理论与实际脱节,容易出现形式主义
风险管控理念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与我国传统的理论观点和制度建设存在较大差异,且由于资源型产业的特殊性,这种情况将导致石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难以把这些概念和框架很好地贯彻到日常管理活动中。甚至在一些世界百强企业,也常常出现先进管理理念盛行,相应的实际行动却少有落实的情况,管理者较少能在语言和行为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多数陷入形式主义泥潭。
(三)企业风险意识普遍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渐深入,国家深化改革步伐的快速迈进,在企业发展机会日益增多的同时,其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且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多变,难以把控。在我国,石油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因而在市场化浪潮中遇到的挑战与困难会更多。比较典型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中任何一个的出现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害都是难以估计的,因而石油企业要想将损失最小化,就必须具有较高的风险和防范意识。
然而在现实中,我国多数企业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通常会将主要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项目中,甚少关注其所面临的潜在风险,更不用说针对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当风险真正发生时,企业管理者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想补救就要付出多倍代价,甚至根本无法弥补。
(四)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少有效评价机制
现阶段我国多数石油企业不仅风险管控意识薄弱,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也亟待提高,相关管理人员通常将目光集中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由国内企业已有案的可发现,由于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石油企业损失惨重甚至破产的情况屡见不鲜。不仅如此,我国很多石油企业还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评价机制,而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将无法知道在特定时间段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正确、是否能起到有效作用。
三、加强石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控的政策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石油企业实施风险管控的外界条件,也是影响其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而石油企业管理者要想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就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1)深化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树立风险管理理念;(2)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并充分发挥各机构职责。企业各层级各部门之间应分工明确,并相互监督、相互牵制。(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4)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胜任能力。
(二)构建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石油企业管理者在构建和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时应关注一下几点:(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2)建立风险评估体系;(3)建立风险反应机制。体系不完善,则基层管理人员在开展风险管控工作时秩序容易紊乱,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企业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对具体的管控工作有详细的说明,管理人员分工明确。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我国的石油企业多为国有单位,其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力度和范围与民营企业相比较为宽松,这显然在当前以市场经济主导的体系下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而,管理者应积极建立与完善审计与监管体系,并有效利用其反馈信息对管理制度作出相应调整,逐步提高企业相关风险信息的透明度和可靠性。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确保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其受本企业管理人员的牵制,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审计报告制度。反馈信息是对事物变换的及时反映,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能为管理者在作出决策时提供重要参考性建议,从而有效避免决策的偏离性,最大限度减少决策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庆龙.石油企业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2]王亚娟.基于风险管理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邵启德.基于风险管理下的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4]冷婧.基于风险管理的S采气厂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5]张伍喜.石油企业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02:383-384.
[6]袁斌.浅谈石油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J].经营管理者,2012,17:155-156.
[7]李翕然.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以能源集团企业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4:63-67.
[8]白丹.我国石油企业财务内部风险现状、成因与控制措施[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10:32-33.
[9]刘李福,邓菊香.风险管控与风险管理审计:研究评述与框架[J].中国内部审计,2014,05:24-27.
[10]王洪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联分析[J].财会通讯,2014,17:70-72.
[11].强化资金风险管控不断提升企业效益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J].交通财会,2010,07:89-96.
[12]杨永强.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提升财务风险管控能力[J].经营管理者,2013,30:238-239.
[13]李力.浅谈现代石油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3:87.
这一特殊环节的风险控制提出责任到人、重在预防、全程监控、以人为本的风险管控实践方案。
关键词:CNG;增压转运;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TE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6-0179-02
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是指被压缩到
10~25 MPa之间的气态天然气。压缩天然气(以下简称GNG)与管道天然气的化学元素组成基本相同,其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众所周知,CH4是一种易燃气体,它在增压、存储、转运过程中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1 CNG的基本性状与易发风险
1.1 CNG的性状简介
天然气经过脱水、脱硫、除尘、过滤,再经专门的压缩机加压成20 MPa以下的气体时,形成CNG。由于天然气中含有90%以上的甲烷,所以CNG也叫甲烷气。甲烷本身无味无色,燃烧时发光并呈现蓝焰,它密度小于空气,在临界温度为-82.11 ℃时可变为液体,而其临界压力为4.64 MPa。
1.2 CNG的增压运输方式
常用的天然气压缩机的压缩比通常是1:2~1:6,压缩机每级增压不超过7 MPa,小型压缩机最高出口压力不超过40 MPa,大型的不超过20 MPa。[1]因此,在增压环节中,通常是由CNG 固定加气站的母站和子站台为CNG汽车充装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一般是从天然气高压管道取气给CNG气瓶车充加压缩气体,再经由气瓶车运送给子站。标准的天然气加气站一般是从城市的天然气管网直接取气,并给CNG汽瓶车加气。
1.3 CNG的转运风险提示
1.3.1 介质风险
天然气无色无味的特性,让生产者把气体送到消费者手中前,使用硫醇作为添加剂对CNG进行加臭,这是最原始的防泄漏识别与检测措施。CGN虽然因添加剂而倍显难闻,但它本身并无毒性,它的化学性质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生命特征是无害的。如果天然气处于高浓度的状态,从而导致人的生存环境缺氧,那还是会致人死亡的。含有90%以上甲烷的CNG在空气中是有爆炸极限的,其下限5%左右,上限15%左右。因此,易燃易爆是其显著的风险性。
1.3.2 设备风险
CGN是需要压缩储运的,当其压缩或储运时超压,那么设备风险就显而易见了。因此,要尽量保障调压器稳定运行,时刻监测调压设备进出口燃气压力值。如果发生设备超压情况,除了调压器本身,CGN管网的运行安全也受到威胁。超压爆炸尽管类属物理性质的爆炸,但爆炸后引起的燃气泄漏则会造成后续化学明火、爆炸险情。[2]
另外,管道、设备被腐蚀、密封件失效、仪表故障等都有可能造成燃气泄漏世故。泄漏燃气一旦遇到事故区不明火源,如不明动火、雷电、手机静电、发动机火花等,很容易被引燃从而产生大爆炸。
1.3.3 管控风险
员工是企业单位的主体,而对于天然气增压、转运在管控上的风险,其实正来源于人的因素。在天然气压缩、存储、转运行程中,一旦发生人员的岗位失职、技术操作失误、故障处理失败等情况,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恶性后果。
2 CNG增压转运过程中基于HSE的动态风险管控
HSE管理体系(Health Safety and Enviromen Management System)是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简称。
HSE是当代国际石油天然气行业通行的管理系统,它特别能够体现当今石油天然气行业在人群密集区域的规范性操作和运行;它主抓以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责任和可持续跟进的科学管理思维,对于CGN增压与转运过程的风险性管控有直接的对策与效果。
2.1 在增压转运环节引入HSE管理体系
我们知道,CGN增压转运环节离不开执行单位、操作人员,以及他们对于调压设备的压力增减直接管控。HSE体系清晰地界定了它的风险目标与管控策略。
①目标:加气母站、子站与气瓶车等受管控单位必须对HSE管理的意向和原则有公开声明,体现风险管控的主动性意识。
②规划:各单位详细列出具体的HSE行动计划,必须包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单位内部、外部操作规程;加强危机思想,充分认知事故危害性;对公司员工提出明确期待,对对承包方提出具体要求;创建健康工作环境,推进员工健康、福利政策;关照所有细节以防止单位生产活动中所有安全事故;减少废气排放,以最终消除它们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为目标等。
③评价和管理:对CGN增压转运过程和设施的风险的预先确定和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而重点在于预防的管理和控制,这一点在下面会详述。
④实施和监测:管控CGN增压风险的实施计划,必然包括通过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削减措施,其间涉及操作的规划变更和应急计划管理等。比如遇到,母站上游来气压力升高,进口压力表出现故障而未能及时显示,调压器运行过程中安全阀失效等具体事件必须制定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