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承包商风险评估

承包商风险评估

时间:2023-06-11 09:3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承包商风险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承包商风险评估

第1篇

【关键词】 EPC模式 通信建设工程 项目风险管理

前言:在项目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风险管理,这也是项目管理难点,尽管现阶段风险管理研究已经逐渐成熟,但能够应用于通信建设工程中的研究却很少。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多数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都是通过定性来实现的,很少涉及定量分析与评估。现阶段在国际上应用最多的就是EPC模式,这也是我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研究EPC模式下的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一、EPC模式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

要做好项目风险评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识别风险,了解风险类型,只有识别出风险以后,才能分析与评估出属于哪种风险,实现风险控制,减少风险影响。经过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以后就可以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以便风险管理阶段使用。将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应用到风险分析与评价中,主要是为风险识别与风险决策服务,它可以将各种风险所带来的影响细致化,让风险管理者能够完全掌握风险程度,这样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风险对策,采取有效管理措施[1]。通常情况下,能够用于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如蒙特卡洛法与敏感性分析法等。其中对于蒙特卡洛法来说,这种方法又被称为统计实验法,它通过模拟项目风险概率分布情况来完成评估。要使用该评估方法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在计算机设备的作用下完成模拟实际概率分布与统计工作,这样也可以通过实验完成随机数统计。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概率差额,同时其精度与有效性也将更高,它属于一种以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为基础的方法,通过分析概率分布情况就可以确定风险情况,也是现阶段最常用的一种分析与评估风险方法。

二、EPC模式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2.1构建PC风险应对策略图

为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重视风险控制工作,了解影响风险发生的因素,确定风险发生概率以及明确风险产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就需要做好风险控制策略建设工作,其主要内容不仅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预防,还要包括风险抑制以及风险转移,因此,可以通过构建PC风险应对策略实现这一目标,在PC风险应对策略图中要分别对着四个内容的前提条件、方式、结果、手段以及适用风险类型详细说明[2]。

2.2针对业主和总承包商风险应对

风险是无法消除的,人们只能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在诸多风险中,一旦出现宏观风险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对于这种风险,应要求项目经理实时了解风险发展情况,针对其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就可以在风险发生以后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降低风险损失。现阶段,能够应对宏观风险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风险转移,即购买保险或外包,另一种则是风险规避[3]。由于所有项目建设都会受到国家政治与社会环境影响,尤其是政治影响较大,严重的还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应时刻关注国家政治形势,了解历史发展背景,根据实际情况施工建设,必要时候可以强化安全保护,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2.3承包商选择流程

承包商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情况,这就需要业主慎重选择承包商,确保其具有能够胜任EPC模式项目建设的能力。在投标阶段,承包商审核与选择十分关键,对于承包商审核来说,主要是为了限制承包商数量,使符合条件的承包商进入竞争中,业主所做的就是需要识别承包商真实情况,全面了解承包商生产运营情况,减少虚假内容的出现,同时审查承包商成员构成,减少不利影响;而对于承包商选择,则要通过标准完成衡量与评估,制定一些符合该工程实际情况的条款,使承包商能够将自身才能展现出来,如通过竞争机制展现承包商为夺取该工作所做出的努力,既要保证成本投入少,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并从建设技术、信誉度等方面考察承包商,不与信誉差的企业合作,只有这样的承包商才能成为最佳选择。

结论:通信建设十分重要,尤其是在EPC模式下的通信工程建设更是不可忽视,但在项目建设中经常有风险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安全,但风险又不能消除,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通信项目建设工作,降低风险损失。

参 考 文 献

[1]杨志刚.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第2篇

关键词:工程保险;制度;探析

工程保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是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蒸汽锅炉和蒸汽发动机的使用,机械化的生产车间代替手工劳动作坊,由此彻底改变了科技与社会,从而工人取代了工匠。但是,蒸汽锅炉的爆炸和蒸汽发动机大型调速轮的断裂成为了新的、不为人们所熟悉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导致工厂及远近地区的工人受伤,在此背景下,承包工程风险的保险与检验公司应运而生。

1 、国内外工程保险制度简介

(1)德国

德国的工程合同规定,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独立承包商都只对他们所承包的工程负责,他们只需要投保对他们工作造成损失的独立险种。为了将公众责任包含入保险,德国的承包商们通常需要购买一份责任保险,以对他们的行为和失误负责。而地震、暴风、洪水等都属于业主风险。

(2)美国

美国的工程保险制度的特点明显,保险市场高度发达,保险品种门类齐全,与保险配套的法律体系健全完善,美国联邦和各州对工程风险都由法律规定,联邦法律规定了所有的标准,各州的法律则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保险人积极协助投保人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化解工程风险的有效途径,业主、承包商、保险经纪人、保险人一起工作,为控制工程风险努力。

(3)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发展

工程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根据《中国保险史》的载叙,我国是从1973年开始经营工程保险业务的。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工程保险是1979年初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保的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从我国工程保险发展历程来看,可将其分为涉外业务经营时期、涉外业务与国内业务并存经营时期和全面发展经营时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步调几乎一致。

2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计划设计阶段对风险的评估不够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要求,在进行设计方案论证中,主要是论证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不作系统的分析研究。尽管也会考虑到一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其他人力所不能抗拒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也会有部分项目委托工程专家进行技术性风险评估,但这样的考虑和评估尚不充分和全面。

(2)项目业主对工程保险认识不足

保险合同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之一,并没有被业主放在与融资合同、采购合同、承保合同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看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保险合同属于偶发性较强的合同,即射幸合同,业主存在投机心态。往往认为保险费交的越少越好,投保时给予保险经纪人风险评估和确定保险方案的时间有限,对风险评估所需要提供的材料缺乏关注和考虑,造成保险方案有时很难满足项目实际需求,导致出险时陷于被动局面。

(3)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上使用的工程保险条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并于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建筑工程一切险条款》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条款》,(以下简称“95条款”)“95条款”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参考和研究了大量国外条款,保障范围广泛,起点高,在工程保险市场至今(下转第63页上)(上接第104页)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投保人保险意识的逐渐增强,原有的工程保险条款已经不适应出现的新需求。目前“95条款”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保险责任范围不够全面。在一些工程投保后的损失索赔过程中,被保险人逐渐感觉到工程保险保障范围不够全面,由于现行保险条款的限制,被保险人往往又不能利用工程保险这个风险转移工具在出险后得到比较充分的补偿。

3、 完善上述工程保险制度缺陷的对策

(1)加强项目计划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管理

聘请风险评估专家或保险经纪公司参与设计方案的审查,请他们对设计可能影响到的后期施工和使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涉及修改意见。通过对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系统分析,能使设计和施工风险在事前得到参与各方的清醒认识,事中可以做到有效防范,业主或承包商在投保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因素。

(2)提高各参与方的工程保险意识

建设参与各方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不强是制约工程保险制度推行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对其宣传工程保险对于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性,提高业主和承包商对在建设工程中推行保险制度的认识,减除其侥幸心理。一方面,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增强承发包双方当事人尤其是发包方即业主的工程保险意识;另一方面,建设主管部门可以会同保险部门举办一些工程保险知识普及型讲座或短期培训,让业主单位、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了解工程保险的基本原理,掌握工程保险基本的投保及理赔程序和方法,让工程保险的基本知识更大众化、程序更透明化,从而提高了对工程保险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了参与工程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3)修订“95条款”,确立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建立公估异议申诉制度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针对工程保险条款的新的规定,修改并扩大现有的保险责任范围,使其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向适应。

确立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和职责,出台针对保险公估人职责相关规定,建立保险公估协会。在业务实施过程中保证公估人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同时对于徇私枉法的公估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对于公估结果有异议的被保险人或保险人,有权提出书面意见到保险公估协会进行申诉。对申诉结果不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从而维护自身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和,工程保险――工程保险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2] 刘依,浅谈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程保险制度[J],湘潮,2009年第2期.

第3篇

关键词:建筑项目;EPC;施工管理;风险管理

随着建筑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承包商为业主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具有全面性、集成性的特点,在这种行业背景下,EPC总承包模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所谓EPC是指集建筑设计、采购及施工于一体的工程承包模式,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业主在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总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风险。然而与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相比,EPC模式下的风险管理因素也更加复杂,导致总承包商的风险管理压力随之增加,尤其是施工阶段,建筑项目具有周期长、涉及专业复杂的特点,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EPC模式概述

所谓EPC模式是指业主将工程委托给具体承包商,由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内容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主要管理内容包括项目设计、原料采购、建筑施工以及试运行等多个阶段,该模式强调承包商必须在总价合同要求下对建筑项目进行规划、组织、施工,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合理控制施工进度及项目成本,并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施工总承包模式(DBB)相比,EPC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EPC模式可大大提高业主的管理效率与效果,在DBB模式下业主需要管理多个合作单位,更深入的参与项目管理,因此需要业主方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才能保证项目进度顺利推进;而EPC模式下业主只需与总承包商签订合同即可,由总承包商全面负责项目的建设过程,业主合同关系简单、责权单一、明确,且管理方式更加简便,大大提高了业主的管理效率。并且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融合为一个整体,总承包商必须对自身的生产要素做进一步优化、整合企业资源,才能保证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其次,EPC采用总价合同模式,大大降低了业主的风险。EPC模式采用总价合同的方法,承包商不能改变合同总价,EPC工程通常具有技术难度高、投资规模大、工期时间长的特点,合同总价大大降低了业主的资金风险。当然,合同总价并非绝对不能改变的,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允许适当调整价款,合同双方可针对价格进行协商调整,以保证承包商的合作积极性。最后,EPC模式业主与承包方责权分明。EPC模式下项目管理的责任划分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利益纠纷也会随之下降,大大减少了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商需要承担工作失误造成的风险,而业主主要负责设计构想及技术标准的制定,并监督施工进展及工程质量,相对而言业主承担的风险较少,责权明确的合作方式能够更好的控制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工程造价[2]。

2建筑EPC项目施工风险的概念及主要来源

EPC项目施工风险识别是指EPC总承包商识别其承包工程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的过程,对风险因素的发生主体、类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风险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上文中提到,EPC项目具有技术难度高、投资规模大、工期时间长的特点,因此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也具有持续性、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在整个EPC工程中,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是最基本的一环。对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发生过程中进行全程跟踪,并掌握其发生规律,并进一步掌握施工过程中不同类型风险问题的内在原因、外在条件及影响途径,能够有效识别各种潜在风险,最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建设效益。需要注意的是,EPC工程项目通常比较复杂,且风险本身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风险识别的过程也是持续性的。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业主相关的风险。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业主的信誉、行为、履约能力等方面会对项目施工产生直接影响,比如业主是否禁止分包,或者是否指定分包商,施工过程中业主是否会提出功能变更的要求,是否能够及时、足额支付工程款项,或者是否及时审核相关文件等,均会对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产生直接影响。二是与设计相关的风险。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需要根据业主的要求设计施工图,而施工图设计的科学性会直接决定施工成本,且设计阶段出现实误会导致项目发生巨大损失,因此设计阶段的风险影响范围大、程度深。三是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该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及材料管理等,如果总承包商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及科学的管理体系,则会导致施工组织混乱、施工变更多。总承包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有效把控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环节。目前我国的EPC项目管理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对于总承包商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四是材料及设备采购风险。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及设备的质量、是否及时入场均会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此外材料设备的供应量、施工组织的合理性、材料设备的现场管理等也会增加施工风险。五是由分包商导致的风险,EPC总承包项目涉及多个专业,且规模大、周期长,需要对工程做进一步分包,如果分包商选择不合理则会导致施工风险增加,此外,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监管力度也会对施工风险管理产生直接影响[3]。

3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策略

具体而言,在施工阶段建筑EPC项目的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3.1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的内涵及依据,建筑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即为风险识别,准确的识别风险是后续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风险处理的前提,所谓风险识别是指总承包商对于项目工程的风险来源有准确认识,并分析风险发生的条件及类型,对后续风险造成的后果有准确判断,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EPC项目施工风险识别是一个随着项目的发展而不断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控制已经识别的关键风险,再进一步识别新的风险。风险识别的主要依据包括项目假设、项目特点及类似的项目经验。首先,在项目立项初期需要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编写这些文件要以若干假设成立为条件,随着项目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假设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在项目立项初期就需要项目管理者从这些假设条件中识别对应的风险,做出风险分析及预测,提前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其次,分析项目特点。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特点,而项目特点又是项目产品或服务特点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良好品质,才能更好的控制各类施工风险因素[4]。比如高层建筑项目与普通住宅项目的技术难度、施工难点有着很大差异,通过分析项目特点即可识别出高层建筑特有的项目风险特征。最后,分析类似的项目经验,根据以往经验识别风险。在项目立项时总承包商需要多学习、借鉴之前成功的项目经验,查阅相关资料档案,分析成功项目中的风险类型及管理措施,对比现有项目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2)风险识别的方法,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通常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一般会遮掩于正常现象背后,因此需要项目管理人员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并进行科学整理,再结合自身的工程经验识别风险。具体而言,风险识别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首先,专家调查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普遍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及工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EPC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专家调查法能够对新技术、新方法做出科学评估,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风险。所谓专家调查法是指邀请业内专家对项目进行综合评审,主要通过专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实践工程经验来识别风险。常用的专家调查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等,其中德尔菲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其简单易行,识别潜在风险并进行影响评估。不过专家调查法也存在不足,即专家的主观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专家自身的专业水平、主观评价会导致风险识别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稳定性相对较差。其次,系统分解法。所谓系统分解法是将一个EPC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再对每个子项目进行细分模块,最终确定每个模块存在的风险,每个子项目之间都有着特定的逻辑关系。该方法适用于大型的、复杂的项目,不断要求项目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管理能力,否则将会直接影响风险识别效果。最后,核对表法。该方法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只适用于类型相似的项目。应用过程中总结已完工类似项目的经验,建立详细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中包含类似项目施工过程中已经发生过的风险事件及解决措施,管理者通过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快捷、简单的识别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事件,再根据实际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补充或修改即可。不过该方法的局限性也相对较大。在具体的EPC项目施工风险管理中,可以将上述方法结合在一起综合应用。先通过系统分析法对项目整体进行细分,再查阅文献初步确定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最后结合具体的项目选择熟悉同类型项目的专家运用风险矩阵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项目在施工阶段的关键风险因素[5]。

3.2风险评价

在识别风险后需要对风险的类型、大小、影响做出评价,分析各风险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及内在的转化条件,并评价其对建筑项目施工目标的影响程度。常用的风险评价办法包括经验评估法、概率分析法及敏感性分析法等。其中经验评估法是EPC项目施工阶段风险管理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即结合以往的项目经验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不过该方法受评价者自身的主观直觉影响较大,评价者的专业能力、项目实践经验等均会影响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概率分析法主要是计算项目中发生风险的概率,包括概率树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等。其中蒙特卡罗模拟法适用于事先知道风险因素概率分布且风险因素连续的、具有多个独立的不确定风险因素的项目,应用该方法可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评价。敏感性分析法则是判断各个风险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主要风险因素[6]。不过风险本身是动态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且风险的发生规律、风险因素的波动概率也不易确定,会直接影响到评论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敏感性分析法多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3.3风险控制

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种。3.3.1规避风险规避风险是指将可能会引起风险发生的条件消除掉或者改变,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机率,虽然规避风险并不代表消除风险,但是仍然能够降低风险因素的实际影响。在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要有效规避风险,就需要选拔专业能力强、施工管理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进行管理,设计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施工项目顺利完成。首先要完善责任制管理。针对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安全管理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每个施工环节均明确责任人及对应的责任范围,保证出现施工问题后可追溯到个人,且责任制管理可以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完善专家负责制。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需要引入专家调查法,因此需要完善专家负责制,在项目内部成立技术部、施工部、成本部以及安全部等专门的组织机构,每个部门由对应的专家担任负责人,领导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各自部门的施工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或者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每个部门选派专门人员对可控风险进行跟踪评估,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最后,要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方的施工进行全程监控,督促施工方选择施工技术水平高且责任心强的施工队伍,以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7]。3.3.2转移风险当风险无法规避时,可以充分发挥法律效益的作用通过合同或者协议书将风险转移至第三方,以降低自身的风险损失。转移风险的方法包括合同转移及保险转移两种,所谓合同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条款对双方的风险责任进行约束,将潜在的风险转移给对方,主要对象包括分包商、发包商及供应商,常见的合同转移方式包括材料供应、融资租赁、工程分包等。保险转移则属于被动风险处理办法,即针对项目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购买保险,将其转移至保险公司或其它机构,以降低风险,这也是建筑EPC项目施工阶段常用的风险管理技术,虽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保险费用,但是却保证了风险控制效果,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3.3.3风险控制及自留在准确风险识别及科学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相对而言风险控制是一种更加主动的处理措施,且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准确识别风险,做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在风险条件发生前采取处理措施,及时做出应对方案,及时编写风险报告。风险控制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风险自留则是指总承包商自己承担施工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自留包括计划性风险自留、非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一种重要的财务方法。计划性风险自留主要针对能够预料的风险,总承包商会从利润中抽取一定的比例设为风险基金,将风险损失计入经营成本;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则针对无法预料的风险造成的损失,针对这部分自留风险就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8]。

4结语

总之,风险管理是建筑EPC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涉及到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组织等过程,因此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效果会对工程的质量、成本及施工进度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管理人员要识别施工阶段的关键风险因素,尤其是EPC模式下总承包商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因此更需要对风险因素做出准确识别及有效控制,才能进一步保证工程项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9]。

参考文献:

[1]胡文娇.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8(20):70-71.

[2]韩大华.谈谈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J].科技资讯,2019(10):97-98.

[3]张洁,张欢,吴江莉,等.海外EPC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形成机理分析[J].山西建筑,2017(09):218-220.

[4]王雨群,高枫.绿色建筑装饰污染政府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基于政府与企业的动态博弈分析[J].江苏建筑,2019(3):100-104.

[5]陈建华,马士华.基于工期协调的项目公司与承包商收益激励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7,15(3):114-122.

[6]朱庆华,窦一杰.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12):85-89+95.

[7]傅砾,陆龚曙.基于委托理论的成本加激励费合同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9):105-107.

[8]秦旋,莫懿懿,王景慧.绿色建筑项目风险测度与评价假设模型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6(5):706-715.

第4篇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外包的作用,防止其可能出现问题,企业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操作环节

内部审计外包(OutsourcingtheInternalAuditFunction)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或人员执行。它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审计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转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外包在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企业在实际操作内部审计外包时,应当把握好风险评估、外包商选择、外包合同审查和事后监督控制等主要环节。

一、评估风险

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当负责了解与内部审计外包相关的风险,并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能充分到位。作为董事会职责的一部分,董事会应当就内部审计外包对企业战略目标和计划的支持情况、与外包商的关系管理情况进行评估。没有一个有效的风险评估阶段,内部审计外包就可能与企业的战略计划不一致,或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评估内部审计外包风险,一方面要通过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各种客观的统计、计划、总结等历史资料,以及本企业或其他企业的风险事故的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并在必要时向专家咨询,从而发现外包可能出现的风险,为后期的风险控制提供对象。同时也要注意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评估是一项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工作,随着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内部审计外包风险的大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去评估风险。

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评估应当考虑下列情形:企业的战略目的、目标和经营需要;评价和监督外包商的能力;内部审计业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外包的风险程度;对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的明确要求;必要的控制和报告程序;外包商的义务;内部审计外包的应急计划;对内部审计外包协议的持续评估,以评价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外包商的工作业绩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有关准则等。

二、选择外包商

选择好的外包商是内部审计外包成功实施的关键。如果企业对外包商的选择出现失误,将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一定要谨慎选择外包商。一个良好的外包商必须是内部控制完备、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择外包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a.质量承诺。质量承诺是否达到企业的预期要求,是否能有效解决企业的问题,是选择外包商的首要因素。

b.收费标准。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降低成本。内部审计外包是否一定会节约成本,因企业的具体情况而论,不能轻易做出主观判断。所以将内部审计业务进行外包前,进行综合性的成本分析是保证决策正确的客观要求,而外包商的收费标准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c.外包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企业外包的一般是不占优势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为了弥补内部审计的缺陷而采取的行动。为达到这一目标应首选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服务商,这也是质量承诺得以实现的基础。在外包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企业应当考虑:评估外包商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经验和能力;评价外包商在未来预期的运作环境下提供内部审计服务的经验知识;必要的话,要进行现场督察,以更好地了解外包商是如何开展内部审计服务的。21写作秘书网

d.外包商的市场地位及市场成熟度。考虑外包商在内部审计行业中的执业期限有多长、市场份额有多大,这关系到外包商提供服务被监管部门认可的程度,也可用以评价外包商承接内部审计业务的资质。

三、审查外包合同

选择好外包商之后,企业应该与外包商就有关事项签订外包合同。外包合同作为双方的主要约束条件,对外包合作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的合同可以帮助企业甄别高效承包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道德风险问题,促使承包商努力完成外包业务。

内部审计外包合同应当考虑企业经营需求和在风险评估、选择外包商阶段被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内容应当包括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业绩标准、安全保密、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审计收费、争议解决。

a.服务范围:合同应当明确规定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外包商的任务和职责;外包商实施的风险分析和制定的计划必须事先得到企业高级管理层的批准。

b.业绩标准:业绩标准规定了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企业应当定期审查外包商的业绩标准,确保其内部审计服务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

c.安全保密:合同应当规定外包商保守执行业务过程中获知的商业秘密,以防止其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而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d.控制措施:企业应当考虑外包商的内部控制措施;遵循监管要求的合规性;外包商保持的有关记录;高级管理层及其代表、外部审计人员和监管当局有权在任何时候接触与外包商任务有关的记录,包括审计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e.审计条款:合同应当注明外包商提供的内部审计报告类型(如财务、内部控制和安全评估)。合同也应当注明内部审计次数、有关审计成本和企业获取内部审计结果的权利。

f.报告制度:合同条款应当规定企业收到的内部审计报告的时间、类型和次数。

g.审计收费:合同应当明确内部审计服务收费的计费依据、计费标准及付款方式与时间。

h.争议解决:企业应当在合同中订立一个争议解决规定,以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带来新的问题,企业管理当局在签订外包合同时应考虑合同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所以企业与外包商之间也应当订立可以改变合同条款的协议,尤其是会预料到可能出现重大问题而需要扩大审计工作的时候。在签字之前,双方应当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审查。

四、控制和监督

内部审计外包后,企业面对的不再是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而是承包商,这样就增加了企业的运作风险。因此,对整个外包活动的控制和监督就显得额外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外包工作的成败,是整个外包工作的关键所在。对于外包过程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甄别并加以控制,那么企业不仅不能从外包中获益,还有可能面临难以估量的损失。特别是当企业将一项重要的内部审计业务外包出去的时候,就更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和监督。

企业可以不参与外包审计,但不能不控制审计过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论是否外包,企业的董事会和最高管理层都应对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负最终的责任。部分外包内部审计业务的企业,应当考虑维持一支少量精干的内部审计队伍,并让具备资深和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担任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外包商协助内部审计人员确定要审查的风险,提出建议,实施经内部审计经理批准的审计程序,并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向董事会或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其发现的问题。全部外包内部审计业务的企业,应保留一名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日程进行适当的安排和控制。

对外包过程的监督,主要是监督承包商的行为及结果,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监督外包商的运作状况

审查审计报告和获取的监管检查报告,评价外包商控制措施的完备性;跟踪检查审计报告所指明的任何缺陷;定期审查外包商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政策;监督外包商在内部审计方面的人动;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等。

b.评估外包商提供的内部审计服务质量

企业应当定期审查有关外包商业绩的报告,确定这些报告是否准确;及时追查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评估外包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水准的计划;评价外包商支持和增强企业战略导向的能力等。

c.监督合同遵守情况

企业应当定期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得到遵守,是否有必要根据企业需要对某些条款进行修改;保留与合同遵守、修改和争议解决相关的档案记录。

如果外包合同出现突然终止的情况,企业要有应急措施。假如在内部审计领域还有许多可待选择的外包商,应急措施应当对某个候选外包商进行详细的调查。假如新外包商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开展工作,企业就必须考虑临时增加其自身的内部审计能力。

内部审计外包合同完成后,企业要对本轮外包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地解决本轮外包中遗留的各种问题,如解决合同争议、进行事后的补救工作等,为下一轮外包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秋生,冯婷.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转变的观念[J].中国审计,2008(11).

第5篇

作为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每项工程开展前,都需要提前了解该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性质,准确判断并有效防范风险,同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合同管理方法,以争取良好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来合同管理经验,通过对现阶段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种类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常见的合同风险防范手段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合同风险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施工合同风险的种类

1.1合同条文不完全,不完整,没有将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全面表达清楚,没预计到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这样导致合同过程中的激烈争执,最后导致总承包企业的利益损失。例如缺少工期拖延违约金的最高限额的条款或限额太高;缺工期提前的奖励条款;缺少发包人拖欠工程款的处罚条款。

1.2合同条文不清楚,不细致和不严密所致使承包方不能清楚的理解合同内容,造成失误。

1.3其他对承包方苛刻的要求,如要承包企业大量垫资承包;工期要求太紧,超过常规;过于苛刻的质量要求等。

1.4业主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或恶意拖欠工程款;分包商(特别是发包人指定的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时完工;由于发包人驻工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不能及时解决问题,或者发出错误指令等。

1.5违反法律法规签订合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有的承包方为了生存不得不与业主签订“黑白合同”或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实质上这种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效合同,在产生了合同纠纷后,造成的损失无法得到弥补。

2 当前形势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决定施工合同管理的艰巨性。目前我国建设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建设交易行为尚不规范,使得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2.1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

少数合同有失公正, 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 有的还签定了“ 阴阳合同”,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对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 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 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也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索赔难以进行,受损害者往往是承包商.

违法承包人利用其它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或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不法承包商在自己不具备相应建设项目施工资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承包工程的目的, 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参加工程投标.并以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格, 签订无效合同。还有违法签订转包、分包合同情况, 一些承包商为了获得建设项目承包资格, 不惜以低价中标。在中标之后又将工程肢解后以更低价格非法转包给一些没有资质的小的施工队伍。这些承包商缺乏对承包工程的基本控制步骤和监督手段, 进而对工程进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2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 谁都可以签合同, 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 或有制度不执行, 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 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2.3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 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 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 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 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3 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的防范

3.1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手段

3.1.1施工合同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

3.1.1.1建立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企业对即将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小组,将项目的风险管理落实到相应管理部门或项目管理班子。

3.1.1.2在合同正式签订前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其要点是:施工合同是否合法,业主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健全,合同是否需要公证和批准;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合同是否采取了示范文本,与其对照有无差异;合同双方责任和权益是否失衡;合同实施会带来什么后果,完不成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如何补救;双方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发现歧义及时沟通。

3.1.1.3转移风险和开展索赔。工程索赔制度正是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还要注意向第三方转移风险。主要通过履约保证、工程保险和工程分包等方式来实现风险转移。

3.1.1.4防止借资、垫资承接工程。没有进行公开招投标前就签订协议或者企业间借贷是违反法律法规的,是无效民事行为。一旦发生纠纷,对施工企业极为不利,可能导致投入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或者无法收回。

3.1.1.5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不要轻易相信任口头承诺和保证,一“字”干金,而非一“诺”千金。双方商讨的结果、做出的决定或对方的承诺,只有写入合同,或双方签署文字意见才算确定。合同的签订需要字斟句酌,只有把每项活动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才一能获得最大收益。 【1】

3.2合同风险防范的几种具体对策

3.2.1在报价中考虑

3.2.1.1采取一些报价策略。如将工程中一些风险大、花钱多的分项工程或工作抛开,仅在报价单中注明,由双方再度商讨决定。

3.2.1.2在报价单中,建议将一些花费大、风险大的分项工程按成本加酬金的方式结算。

3.2.1.3在法律和招标文件允许的条件下,在投标书中使用保留条件、附加或补充说明,这样可以给合同谈判和索赔留下伏笔。

3.2.1.4重视合同谈判,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

3.2.1.5重视合同谈判,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权利关系的平衡和公平合理,使业主方和承包方双方合理分担风险。通过合同谈判争取在合同条款中增加对承包人权益的保护性条款。使风险型条款合理化,力争对责权利不平衡条款、单方面约束条款做修改或限定,防止独立承担风险。【2】

3.3重视风险转移

3.3.1是向业主索赔,这是施工单位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风险转移的方法。通过索赔可以提高合同价格,增加工程收益,补偿由风险造成的损失。

3.3.2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包括进行保险和担保。

3.3.3是将分大的分项工程分包出去,向分包商转移风险。

3.3.4是与其他承包商组建联营体,共同承担风险。

3.3.5购买保险。

3.3.6工程保险是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购买工程保险后,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造成财务损失时,承包人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赔偿。通常承包工程保险有工程一切险,施工设备保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伤亡保险。承包人应充分了解这些保险所保的风险范围、保险金计算、赔偿方法、程序、赔偿额等详细情况,以作出正确的保险决策。

3.3.7其他方面:

3.3.7.1组织得力的投标班子,进行详细的招标文件分析,作详细的环境调查,通过周密的计划和组织,作精细的报价以降低投标风险。

3.3.7.2对风险大的工程派遣最得力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合同管理人员等。

3.3.7.3组成精干的项目管理小组,在技术力量、机械设备、材料供应、资金供应、劳务安排等方面予以特殊对待,全力保证该合同实施,并将该风险大的工程作为施工企业的各职能部门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各个方面予以保证。同时作更周密的计划,采取有效的检查、监督和控制手段。

3.4对技术复杂的工程,采用新的,同时又是成熟的工艺,设备和施工方法。

4 结语

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是契约经济、合同经济。现代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讲是合同社会,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

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一方面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体现企业的诚信,提升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商业房地产;建设阶段;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1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1.1风险的概念

现阶段以来,在房地产建设阶段,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或者说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1】 。严格说来,风险是一种综合效应,是关于事件本身的不确定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效应。学术界上有一种经典定义,是将风险用一个函数来表示: R=f(P,C),其中R表示某事件的风险,P表示事件发生可能的概率,而C表示该事件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或者收益。

虽然风险具有不确定,但它与不确定有着本质的区别。一般而言,风险是可以量化的,其不确定性是可以通过它发生的概率来进行估计,从而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运用各种科学管理方法来加以控制【2】。

1.2商业地产项目风险的特征

众所周知,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意外情况,从而影响开发项目的利润,房地产项目风险就是指在房地产开发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风险【3】。商业地产项目风险的特征有:①客观性和必然性②阶段性:由于房地产项目寿命周期较长,因此在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状态不一样,从而面临的风险不一样③开发模式的复杂性:商业地产遵循遵循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居民消费需求及相关行业发展态势-商业定位-主力店招商-产品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的开发模式,其过程更为复杂,对建设阶段的风险管理要求也应更高。

1.3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依据现在的文献总结来看,一般将风险管理分为四个阶段: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估计,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项目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这四个阶段循循渐进进行展开的。详见图1

图1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图

下面我就以建设阶段为例,站在业主方的角度来对某商业房地产项目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2某商业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风险管理

2.1风险识别

当项目开发阶段的工作完成以后,接下来就到了地产开发建设阶段,所谓的建设阶段通常来讲就是从正式开工到工程竣工的阶段。建设阶段应该是项目整个过程最关键最容易产生矛盾与纠纷,也是最容易产生风险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开发项目设计;采用合适的招标模式,招标选择承包商;选择合理的承包商,拟定合同条款,签订承包合同;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跟踪控制,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保质保量得完成,以保障开发商和投资者的利益,如果管理不当或者技术手段不当,则有可能引起工期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安全风险等。

(1)招标模式风险:一般而言,以大多采用的公开招标为例,对于业主而言,招标工作量大,费用支出多,用于招投标的时间较长,不利于缩短项目的周期,且对中标者可能不太了解,如一选择素质较差的企业,就增加了今后双方协调上的困难。

(2)承包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合同条款不完善,叙述不严密,有漏洞,或者部分条款与法规相抵触,存有“陷阱”,在执行中可能会对业主造成损失的可能。第二类是由于合同条款规定而引起的风险在合同双方间不同分配,即纯合同风险,这里不阐述。

(3)工期风险: 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工期拖延是种常见的情况。而一旦工期发生拖延,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首先可能是市场供求发生了变化,耽误了租售的最佳时间,其次是工期拖延将占用资金,管理成本增加,最终导致投资利润的下降。工期风险发生的原因大多为设计文件的变更,承包商故意拖延工期,不可预见事情的发生。

(4)质量风险:质量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设计理念落后,承包商技术水平落后,施工方案、方法选择不当等。

(5)施工安全风险:施工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现场条件(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操作不当),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风险,材料设备等因素。发生安全风险,必然会使得工期延误。

2.2 风险分析与估计

在商业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项目风险评估主要是针对于风险识别出来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质量风险评估、进度风险评估、项目成本风险评估、安全风险评估。针对于每种可能发生的风险,现行下都有相应的数学分析方法加以分析。比如质量风险评估(针对于施工阶段而言),在量化的数据中,可以采用模糊事件树方法、FMEA、以及物元综合评价方法,PRA等。在进度风险评估中,现在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双代号网络计划图或者横道图进度计划表。如以CPM为基础,求出关键线路,用PERT来评审关键线路上工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如果发生工期延误的情况,首先找出关键线路上影响工期顺延的因素,然后加以解决。在施工成本风险评估中,可以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基于Possion分布的现场变更成本风险评估模型【4】。在安全风险中,由于企业大多数对风险进行了转移,即通过全部或者部分购买工程保险,所以在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时,可以通过查看企业办理的保险范围和相应的保险费率来进行。

2.3 风险应对

在建设阶段主要面临的风险有: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因此对项目的风险管理应对策略如下:

(1)严格处理好工期方面的风险:为了避免产生工期拖延的情况,项目管理者应时刻跟利益关系人保持沟通,随时向他们反馈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处理沟通过程出现的问题(如设计出现变更),保持良好的合作;要对承包企业加强督促力度,严格监督施工企业是否按照计划施工、是否有拖沓的迹象,督促承包企业应该保证充足的资金和材料以确保工期,督促承包企业加强对非关键线路上的工序的同时施工以确保工期等。

(2)严格处理好质量方面的风险:由于项目的施工是按照图纸进行施工,所以在质量方面分风险处理上应采取两方面的考虑。①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在设计单位提供设计的图纸时,项目的管理者应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将整理好的评估结果交由施工图纸审查部门进行审核,在审核合格后应该组织进行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设计交底;最后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等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了解,发现不合理的情况应交由设计院处理(图纸会审);在图纸会审结束后相关单位就可以熟悉图纸的内涵,掌握工程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从而施工前的问题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②工程施工阶段,在施工图纸得到肯定后,管理者对于工程的质量应该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控,应该安排人员对施工现场(包括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的监察)进行监督,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进场检查;对于已经完成的工序要使用科学公正的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对于各个阶段风险识别的结果应采取事前控制,对于级别高的风险因素应随时跟踪,做好应急计划;做好现场建设日志等。

(3)严格处理好安全方面的风险:向开发建设各方人员灌输安全意识,对相关人员进行三级培训教育,专业工种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等。

3 结论

本文探讨了商业地产建设阶段的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逐步深入地对建设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它的评估和应对作出了阐述。对目前国内正在开发建设的商业地产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但是我们知道,房地产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从某个阶段来论证其风险管理是不够的,有关于如何实现商业地产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及基于DSS来实现商业地产风险管理的集成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J S Rosenbloom. A Case Study in Risk Management[M]. Prentice Hall, 1972

[2] Gaylon.E.Greer,Phillip T.Kolbe,Investment analysis for real estate decisions,[M].Dearborn Real Estate Education.1981

[3]RogerP.Sindt,Real Estate Investment,[M].South-Western Pub.1997

第7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投标过程;风险

一、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的内容

(1)市场风险。对于一个招投标项目而言,可能对施工工程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例如工程所在国的经济实力、经济条件及潜力等。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内容涉及面越来越宽广,竞争方式也日渐趋于多样化。必须高度重视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对于承包商而言,在投标阶段所面对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业主的经济实力及支付能力;承包商能不能按时回收贷款;所在地区物价上涨水平;分包风险;外汇的风险;自身的信誉、施工经验、装备水平等方面条件。承包商要想识别这些风险就必须对各竞争对手的真实情况做全面的了解。(2)政治风险。地区政治条件的变化往往会导致其经济环境的变化,承包商必须对这方面风险有一定的预见性,否则将会对其的投资效益带来巨大影响。政治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影响。政治风险具有无偏向性、全局性,因此它一旦发生,各个工程项目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伤害,而且几乎不会得到补偿。所以,应当放弃参与投标政治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对在工程项目可保的范围内应尽量进行投保,同时在签订的合同时,条款中应尽量加入对投标人有利的条款。(3)自然风险。自然风险主要是指对项目实施不利的各种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自然风险的最主要特征体现在:其形成不可控、其形成具有周期性、其引起的事故后果具有共沾性。自然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必将影响广泛。

二、工程项目投标风险的特征

(1)多样性。工程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它集合了经济、管理、组织、技术。而且它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在投标阶段,这些方面的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必须要考虑到。经济风险、合同风险、自然风险、法律风险等,这由此也就造成了多样性的投标风险。(2)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时时存在,处处存在,风险不能从根本上完全消除风险,只能较少风险的发生、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或是分散转移风险。投标阶段的风险作为风险的一种,同样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不能消除风险而只能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损失控制到最小。(3)规律性。工程项目的环境变化、项目的实施有规律性可循,可预测性强,故风险的发生和影响也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可以进行预测。因此承包商必须加强风险意识,以此规律全面管理风险。(4)相关性。项目投标风险往往复合存在,各种风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特定环境,各种可能的途径进行组合,形成特殊的复合风险。(5)全局性。投标风险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对全局性的影响。对于投标风险的管理的预估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

三、风险管理策略

(1)风险避减策略。在实际投标报价前,在确定工程造价风险系数时应将之定位高一点。但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报价较高,因而失去中标的机会。承包商应在准确计算工程量的基础上,以承包商自己抵抗风险的能力为前提,综合分析各种影响造价风险的因素,适当地考虑风险系数,而后确定合理的工程报价,并以合同条款的形式体现在合同中。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风险。(2)风险转移策略。对于不能回避的风险,承包商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选择工程分包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将风险转移,承包商将工程分包,将风险转一个分包商,并利用分包合同条款将风险分散。另外,保险和担保也是风险转移的十分有效的方式。(3)风险分散策略。分散风险主要是采用联合承包或多家分包的方式来分散造价风险。部分工程规模大、风险大、造价高的工程,利用多家联合承包或来多家分包来将风险分散,又各分包商共同应对造价风险,同时各分包商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优质高效的共同完成项目。(4)自留风险策略。承包商可以自行准备基金以承担风险损失,这种风险处置方法即是风险自留策略。风险自留策略一般在如下几种情况下出现:承包商对风险的预估不到位、无法回避或转移风险、承包商决定自行承担风险。

从承包商的角度来看,在投标过程中就要识别和评价风险,并以此采取合理合法的技术手段处理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对投标过程中及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并加以控制、减少和避免,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准备,以利夺标,并为中标后项目的赢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何增勤.工程项目投标策略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42~

44,118~120,246~248

第8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最优价值法;建筑业

1.引言

在过去30年期间,人们对质量管理的市场需求逐步在扩大。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增加,迫使企业去评估他们产品支付系统的价值,现在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如TQM,精益生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都在完善,它们理论的有效性在制造业中产生具有革新意义的产品,但是并没有在建筑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上世纪60年代,建筑管理指挥部作为建筑管理的主流。但是到80年代的时候,包工头开始出现,即建筑管理环节与建筑施工环节出现分离。进入90年代,大批材料供应商、建筑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开始出现。到2005年,建筑管理的绩效也是在下降,尤其是在我国,非专业资质的农民工队伍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建筑业的质量水平[1]。

2.三种传统质量管理方法的评估

在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时,我们不确定哪种方法对公司更有利。然而,这三种的任意一种质量管理工具中的其中一种,都被证明对一个企业的物质利益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很少有研究表明传统管理方法实施的失误率水平,但是很多专家向潜在的客户发出警告,建议他们注意所涉及到的陷阱和难题。

2.1长期发展计划。企业应着重强调管理工具的实施而不是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其中包括用户对质量原理的应用,企业内部组织转型的相关问题,以及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计划。尽管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建筑业和其他领域相比,在接受质量管理方法上,已经显得落后,在质量管理中也有退步的趋势,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质量审核过程来降低建筑的缺陷率。

2.2方法的创新性。传统管理方法的实施因为更大的研究利益点而黯然失色,而这个利益点就存在于承包商和供应商对该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价值利益。当前的质量管理方法没有很好的融入到建筑行业当中去,因而一些用来提升建筑体系质量有效性、稳定性的工具变得无效。在以下部分中,一个新的质量管理方法将被提出,这个方法将被证明和传统质量管理方法产生相似的成功效果。

3.最优价值法

3.1方法优势。在安特、通用电气、哈佛大学的项目的测试结果中,顾客的满意率达到了98%,并且有98%的项目在预算成本内完成,100%的客户在其他项目上应用最有价值体系[2]。普通用户认为最优价值系统比当前质量管理进程中所使用质量管理方法200%的有效和有利,同时该方法也降低了80%的客户端管理。专家们开始考虑到采用这种方法,因为他们意识到建筑领域普遍存在的低质量现象,而这种低质量现象归因于在项目的交付周期内,采购活动合同执行中采用的低效率系统以及问责制的缺乏。

3.2建筑质量影响原因分析。建筑业采购表现出涉及的投标人复杂多样、履约风险大、易受到随机因素干扰等特征,从而加剧了各参与方之间大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1)如业主的投资期望、项目设想不被设计师、承包商完全了解;(2)业主不能完全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依据,也不掌握承包商的施工细节;(3)采购双方所处的心理环境不同等[3]。

这是一个对于建筑业应用起来比较困难的概念,因为建筑交付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结构,需要许多独立的团体和组织的协调的合作。在这种环境下,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业主或客户来影响质量,通过他们强大的影响力来煽动质量管理的进程和监督整个系统。最优价值系统是一个业主主导的方法,着重是通过两种方法消除浪费来提高质量。

(1)通过绩效信息提供给客户最合适的承包商来减少客户决策。

(2)通过转移风险到最适合解决风险的区域,来减少冗余的客户管理的需要,同时对风险转移后的结果负责。

3.3最有价值系统筛选过程。最优价值体系通过一个自动化的过程,消除业主效率低下的决策机制,同时也消除了替换选择承包商的偏见,最能满足业主的需要。这个过程通过5个筛选器来实现。每一个筛选器为客户提供了绩效信息,来区分竞争的供应商,也能使客户和供应商花费最少的时间。虽然没有一个筛选器完美的确定在孤立状态下的最优价值供应商,但是5个筛选器的组合是为了确保选择的承包商从资金、风险和质量的角度来看,对业主来说是最优的选择。

筛选器1涉及到每个承包商过去的绩效信息,调查每个承包商25个已完项目,包含这些项目的资金、日程安排、管理能力、敬业精神及质量的绩效。

在筛选器2中,通过风险评估和增值计划来区分每个承包商的特点。如果该承包商承包了该项目,它制定的计划主要应该包括项目可以被预见的主要风险,通过这个明确的计划来确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风险。

在筛选器3的面试阶段,考察承包商指定项目经理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然后利用20分钟时间与主考官进行单独面谈。面试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受试者能够理解和预见项目的主要风险,并且承担起风险责任。

在筛选器4中,业主将会依据承包商绩效(在筛选器1-3中确定),将每个承包商进行对比。最终被确定的“最优价值”承包商将单独进入到筛选器5,也就是授权前的阶段。

如果承包商在这一时期无法完成预先制定的计划或者无法解决客户的不满,合伙企业就必须就此解散。但是如果承包商完成预先计划并能够继续项目,业主将与该承包商签订合同。整个筛选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最优价值筛选器

3.4最优价值法校准和转移风险过程。目前,在以价格为导向的市场中,普遍过于重视无益于增值的事情,包括客户管理和检查。这些多余的活动反映了业主对雇佣的熟练劳动力低水平、低质量的感知[4]。最优价值体系尝试通过利用类似准时生产制(JIT)的方法来减少业主不必要的活动,可以使供应商和承包商负责把设计质量控制贯穿到整个项目交付过程中去。

最优价值体系通过3种主要方法将责任制和问责制由业主转移到承包商。

(1)承包商定义其合同责任。这个方法主要应用于授权前的阶段,也就是承包商筛选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期间,承包商被要求对整个项目进行预案,并创建一个风险管理计划(RMP),来识别项目不能直接被承包商所控制的风险。

(2)记录和传播关键信息。这个方法包含在合同中,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得以执行。在这个系统中,承包商被认为是专家,指导和检查所有组成部分。如果发生的事件给项目带来风险或影响项目的进度和预算,一旦这些风险和影响被确定,承包商就负责记录和分发信息来使风险降低到最小。

(3) 使承包商为项目的最后结果负责。一旦项目结束,客户将给予承包商在项目上的绩效评价。问题和评级和在选择阶段收集承包商过去的绩效信息阶段的调查是相同的。

4.结论

提高建筑质量迫在眉睫,在建筑领域特别是对业主来说,想要低投入、高价格,就必须采用质量管理的可靠实践对风险进行彻底的管理。质量管理方法已在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却无法很好的适用于建筑领域。最优价值系统已经被很好的应用在建筑业,并证明了其对质量的影响意义重大。最优价值体系的成功不是取决于任何新的概念或想法,而是将一个新方法运用到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中去,来获得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同时对建筑质量和项目承包有重大影响。(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子宗.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建筑经济,2003(5):32-37.

[2] 刘传亮,王旭强.最优价值理论在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4):587.

第9篇

关键词:EPC总承包;风险管理;电力设计

1EPC项目风险管理特点分析

1.1 EPC项目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识别的重要性在风险管理的三个流程中位居首位,而风险评估及处理只能执行已经确认的潜在风险。因此本文的整个流程必须先调查电力设计企业EPC项目所有面临风险的来源,以及潜在的结果,才能进行随后的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处理。

1.2 EPC项目风险处理

EPC项目风险处理的定义为:对一个选定的EPC项目所面临的风险,在风险事件发生前所采取试图降低风险的行动。基于以上概念,本文对EPC项目的风险处理的流程分为两个主要的步骤:(1)发展风险处理策略;(2)建议及选择处理项目风险的策略方法,在风险处理架构中有五种策略方案――风险回避、风险损失控制、风险自承、风险移转、保险。

2 电力设计企业EPC项目风险识别

2.1 投标风险

投标风险包括如下三条:

(1)决策风险。总承包项目千差万别,并不是每个项目都适合投标企业。若在不成熟条件下贸然投标,往往会降低中标机率,即使侥幸中标,项目执行也存在巨大隐患。

(2)报价风险。在投标报价时,许多工程的相关细节尚不明确。只有当EPC总承包合同签订后,方能设计施工图,从而确定具体的工程量。

(3)合同风险。EPC总承包合同文件多,涉及内容广,疏漏和错误在所难免。合同是执行工程、解决争议、进行索赔和反索赔的最高准则和依据。

2.2 采购风险

采购的费用往往占工程总投资很大的比例,采购的质量和进度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也有非常大响。此阶段所涉及的风险主要见下表。

采购阶段风险类型表

风险类型 1 2 3 4 5

技术风险 材料采购及质量缺陷 规范和标准的差异 分包商技术水平缺陷 运输中的风险 业主要求变更

经济风险 利率浮动 通货膨胀 税率上升 业主资金不到位 资金周转不灵

管理风险 领导水平低 管理人员水平低 分包商的管理不到位 团队内部配合 成本、时间,质量的管理

2.3 施工风险

施工阶段风险主要有:(1)在国外开展的施工作业,一般合同中都约定所在国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但是所在国往往施工分包商的实力不强,当地施工队人员素质,组织管理,协调配合无法满足要求;(2)与业主及相关部门的配合存在思维和沟通问题;(3)在国外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若出现重大意外,有可能演变为国际政治问题。

3 电力设计企业EPC项目风险处理

3.1 投标阶段风险处理

电力设计企业在投标阶段风险处理措施:(1)设计院能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包括现场和业主两方面的信息;(2)设计院能进行细致的现场勘测考察;(3)设计院在合同谈判和签订阶段,应该尽可能的回避或减少风险的发生。

3.2 设计阶段风险处理

电力设计企业在投标阶段风险处理措施:(1)对方案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决策,拿出相应的EPC设计风险管理细则与风险应对计划;(2)对EPC设计方案的标准、设备材料选型进行审查和评估;(3)按照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对施工图进行审核,排除由于安全质量问题而产生的风险因素;(4)加强设计与采购、设计与施工的衔接;(5)加强设计内部专业之间的衔接。

3.3 EPC采购阶段风险处理

EPC风险处理手段主要包括如下几条:(1)对EPC采购分包商进行资格、诚信、质量体系审查、风险识别评估决策,选择最佳采购分包商;(2)实施采购计划,对设备材料进行监控、检测、鉴定;(3)对采购人员进行施工图设计交底,对多项建筑设备材料计划方案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决策,选择最佳采购方案;(4)加强采购费用和质量管理。

3.4 施工阶段风险处理

设计企业往往没有自己的施工队伍,设计企业应控制好施工阶段的风险处理,重视施工阶段出现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慎重选用分包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2)认真放线,承包商在放线的过程中,首先应检查基准点、基准线的准确性,然后对工程进行认真放线;(3)加强成本、质量、进度的控制;(4)提高人员素质,重视合同管理,以保障合同顺利执行;(5)向保险公司投保,转移风险。

4 结束语

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对于电力设计企业至关重要。论文从风险识别与风险处理两个层面出发,对电力企业进行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细节与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

参考文献:

[1]安立志.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吴茵.EPC 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控制[J].大众科技,2010(04):88-89.

[3]陈志华,于海丰. 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电力学报,2006(04):538-541.

[4]黄如寤,邓朗妮.EPC合同条件下承包商的风险管理[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6):173-176.

第10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经济风险;风险识别;合同

一、国际工程承包的特点

国际工程承包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公司、企业或项目所有人(一般称业主或发包人)委托国外的工程承包人负责按规定的条件承担完成某项工程任务。

(一)涉及学科较多

国际工程是一个涉及众多专业学科的新领域,对于从事国际工程承包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工程领域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求熟悉并掌握所处地区涉及到的法律、经济、保险等其他专业知识。

(二)合同主体多样性

国际工程承包签约的主体通常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受到不同法律的约束,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比如招投标法、劳动法以及税收法等。一个国际工程同城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比如业主、承包商、设计、监理、劳务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三)影响因素众多

与国内工程相比,国际工程承包受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因素影响要更多。

(四)工程技术标准更复杂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文件中一般都有详细的规定,比如工艺、材料等通常采用国际惯用的标准,当时常要和所在地使用的标准相结合,由此造成标准的复杂性无疑会给工程承包的顺利实施造成一定的困难。

二、国际工程承包的常见风险种类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国际工程承包可能会遇到的重大风险之一,主要包括政局不稳、国家对外政策变化、政府间协议、法制不健全等。很多国家政局不稳将会导致在建的工程项目遭到破坏,不能顺利完工。国家对对外工程优惠政策的取消、禁止政策的出台都会给承包商造成经济损失。一些发展中国家关于工程或国家工程的法律不规范,使承包商在问题出现或要求索赔的时候缺乏法律依据,陷入困境。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一般包括市场风险、汇率风险、货币贬值、商品内外差价悬殊等。例如有的国家建筑市场非常不规范,存在大量不公平竞争现象;工程双方国汇率发生变化,承包方所在国货币升值,就会造成利润相对下降,带来经济损失。

(三)社会环境风险

社会环境风险是指由于国度不同造环境的差异,主要包括国家的基础设施、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等。例如承包商承包工程所在国家的交通运输、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差就会造成工期的延误;医疗卫生条件差就会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造成工作效率低,最终都会给承包商带来损失。

(四)人才风险

由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是以项目方式执行,又是在国外执行,所以我们的企业需要懂项目管理、懂语言、懂当地文化、懂当地法律、懂财务控制、懂客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们企业的人才现状是复合能力人才相比专业人才严重缺乏。再者,许多国内技术人员由于考虑家庭、自身安全问题不愿意到国外工作,使得承包商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短时间又难以培训,使得技术人才不足。

(五)设备材料风险

施工装备材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项目的顺利执行,特别是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装备条件表现为施工机具设备是否落后,当地环境是否对设备使用造成影响;设备材料采购渠道是否畅通,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承包商由于对外国环境不熟悉,采购渠道薄弱,当地供货商故意抬高价格,采购费用必然增高;如果施工机具设备不足要依靠从当地租赁,也必然会受制于当地市场行情。

(六)合同风险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合同风险是影响重大的一类风险。与国内的工程项目相比,大部分国际工程项目出于谨慎防受骗的目的,对于合同管理更为严格,合同的内容及鉴定的过程都比国内复杂很多。但是,目前我国多数承包商对于国际工程合同的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对于合同管理还不完善。而国外的业主方面聘请的往往是擅长合同管理操作的专业项目管理公司,致使国内承包商在合同签订方面不占优势、难以发现一些漏洞,在施工过程中或之后的索赔中丧失本来应该取得的利益。

三、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的管理策略

(一)提高风险的防范意识

哲学中对意识的作用解释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控制,可以使企业不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1、风险识别

作为国际工程承包风险管理过程中的第一步骤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风险识别是顺利推进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为更好地有效识别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风险,需通过和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如对经验数据的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对项目工程风险进行多维度、全方位、详细及准确的认识和分解,迅速识别出可能或潜伏的风险性因素,明晰国际工程的风险种类、具体事件表现、后果等,并最终形成完善的工程风险清单及报告,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增强风险识别和分析的能力。

2、风险分析和评价

在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后,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即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及可能出现的概率及造成影响的深度与广度进行准确的分析与评估,最大限度地对各种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形成各类风险的风险等级排序,以利于下一步选择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损失的目的。

3、风险应对

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类型、影响程度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防范风险、保障风险管理得以迅速开展的关键。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时上坚持可规避性、可接受性等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产生的负面影响。整体上来讲,当前国际工程承包中常用的风险对策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等4种方法。风险应对的方法往往是采取联合使用,实现最佳的对策组合。

4、风险监控

就国际承包工程而言,风险监控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监控,将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使风险事件在发生前就被消除;对已发生的风险,要根据先前制定的风险应对措施安排,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同时对项目环境及发展变化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及变化趋势,重新更新风险列表。

(三)市场开发和项目选择时要避免高风险项目

在进入一个海外市场或者实施某个海外项目前,必须要对该国和该项目作可行性研究,深入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情况,作深入的风险评估,以人为本,不把盲目的追求短暂的利益作为公司的目标,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公司长期化合理化健康化发展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合理地对全球建筑市场划分风险等级,风险高的一类国家例如伊拉克、阿富汗等更要深入分析,免得由于分析不具体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四)编制灾难计划

灾难计划是为应对灾难发生后对紧急状况进行处理而提前做好的预备方案,具有具体的实施手段和明确的工作程序,能够为施工现场人员在灾难发生后进行正确的指导,使其能够避免慌乱中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体包括:

1、工程所在国发生战争、动乱时,承包商方面及时配合使馆方面,组织施工人员安全撤离现场。

2、紧急处理现场伤亡状况。

3、控制资产及环境进一步遭到损坏,如水管崩坏、燃气泄露等。

(五)融入当地社会

有意识融入当地社会,增加本土元素。国际承包工程作为一个外来者一定要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否则就会被排斥、寸步难行。承包商可以通过与当地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适当雇佣当地施工人员等方式融入当地社会,降低社会风险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办理签证、货物运输、各种施工证件,都少不了和当地政府、企业、个人接触,因此需依靠我们驻各国的大使馆和经参处及其他正当渠道,迅速建立起中国公司的品牌优势,全面了解和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六)合同管理是风险防范的最重要保证

对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在合同签订前期一定要对该类风险合理评估,并在合同谈判时设立专门的安全条款,规定由当地业主或者政府负责保护承包商的安全,设立专项安全费用以确保足够的安全设施,转嫁安全风险,尽可能的规避、转嫁或者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

结语

综上,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风险类型远远大于国内的施工项目。国际工程承包要采取风险防范手段把风险降到最低,具体来说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要融入当地社会,做好合同管理,这样才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国际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9.

第11篇

关键词: 地铁隧道工程、风险分析、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许多大城市越来越重视城市地铁建设。但是隧道工程建设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怎么才能对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预测?使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针对地铁隧道工程开展风险分析,能够使人力、资源及财产损失等大大减少,是现阶段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地下工程风险分析

以风险来源为依据,我们可以将地下施工的风险分为人为因素风险、自然环境中的风险以及机械材料设备风险三类。

1、人为因素风险

(1)施工质量没有保证,没有根据规程进行操作,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如围岩爆破用药过量,导致围岩扰动,强度下降;锚杆超前管棚型号、规格有误,数量不够;喷射混凝土质量、厚度不达标准;忽视危岩检查,没有正确危石等。

(2)施工技术不适合:例如选择开挖方式、爆破方式不当,没有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未及时进行锚喷支护等。

(3)施工决策不当:例如量测不及时、未能及时反馈信息,导致决策失误,在紧急情况缺乏有力措施等。

(4)施工管理问题:例如施工管理方式不符合现代施工要求,没有形成流畅的施工管理信息,施工不按工序,抢工图快,只顾追求进度等。

(5)人员技术力量薄弱:主要有施工技术水平较低,熟练程度有待提高,缺乏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等。

2、自然环境风险

(1)岩土体分布空间变异性较大:例如岩土体材料物理力学性质与参数的变异性、地层分布的不确定性等。

(2)存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例如软弱断层、夹层、破碎带以及风化槽、风化囊、岩石覆盖层过薄段等。

(3)不可抗力风险:气候条件太过恶劣、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3、材料设备风险

主要包括材料质量风险、特殊材料和新材料的应用、供应风险、设备类型不当、设备故障等。

三、现阶段地铁隧道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对地铁工程暗挖施工对邻近建筑物产生影响的评价是决定能否保证施工安全的关键一环。如下图1,为地铁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流程。

图 1 地铁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流程图

1、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风险辨别以及风险评估。风险辨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是找出有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和产生风险的位置,通常有两种方法:表格分类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两种方法能够结合进行。风险评估概念是定量预测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风险评估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概率树、概率分布法、蒙特卡罗法、外推法等。

2、风险因素

许多因素都能够对工程风险产生影响,部分属于技术层面,部分属于非技术层面。本文主要对非技术层面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低价抢标

工程质量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工期太紧、经费不足,以及从业的工程人员缺乏敬业精神等。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以价格作为决标条件的情况下,要求做出高水准的成果确实存在许多困难。出于对激烈竞争的考虑,承包商必须以低价才能得标,而得标之后又必须东省西省才能存活。新加坡尼诰大道灾变调查委员会建议,在审标时将承包商的资质列入评分,承包商的安全记录、风险管理以及紧急应变能力都应纳入考虑。

招标方式也会影响工程风险的大小。现阶段,设计、施工总承包越来越普遍,相较于传统的发包方式,尽管工期短、费用低,但难免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质量。总包工程的规范必须更加严谨,方可将这一缺失弥补,但严谨的规范无法保证质量。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传统的发包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尽管设计相对会较为保守和安全,然而设计者不认识施工者,施工者不一定会接受设计者的理念,设计者所规划的安全机制难以实践。在地铁工程中有来自不同国度的众多设计者以及承包商,每个设计者及承包商都有不同的理念以及不同的做法。理念的不能贯彻常是灾变的原因,如果设计者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参加监理,这情形会更为严重。

(2)管理系统紊乱,权责不明

在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人都要深刻了解其职责以及因疏忽职守所面对的法律责任。权责必须分明,每个人都负该负的责任,而且每一阶层的人员必须有合格的资质才能胜任。

(3)信息不能流通

在项目管理中信息流通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相关安全的信息必须要立即通报,还要进一步将强对监测资料的管理,妥善加以运用。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能够轻易将监测资料和其他相关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利用网际网络通知各单位;还能够利用网际网络预警,保证各单位可以及时应对。

通过对地质勘察资料的分析,南京地铁二号线施工地质条件相对较为复杂,在进行施工时需穿越粉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砂、粉质粘土、粉土夹粉质粘土等地层,并通过文物遗址及其重要建筑。施工难度增大,地下工程施工存在很大的风险。

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城市交通压力必然会促使地铁建设热潮的产生。而且,由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也会使部分承包商偷工减料或降低标准。此时政府更有必要清醒的认识到地铁建设的高风险特性,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杭州地铁工地事故反映出,政府对地铁建设的高风险特性缺乏清醒认识,未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安全引起足够重视。在4亿元大投资启动前夕,杭州地铁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警钟。

3、风险应对

按照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集庆门大街站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措施:

(1)受该车站基坑较宽(标准段48.2m)的影响,基坑开挖深度较大,草去长大内支撑体系,优化支撑体系,成为钢筋混凝土支撑梁结合609×16mm钢管支撑的支撑体系,当结构混凝土强度大于80%时再进行支撑撤出,并加大监测基坑开挖的力度。

(2)出于对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土质差,易产生突涌、流砂等现象的考虑,降低地下水低于坑底以下3.0m;此外,通过地铁一号线本地区的车站基坑降水经验,对降水方案进行优化,提高降水效果,保证附近建筑物安全。

(3)由于该段施工期正处于南京梅雨季节,雨水很大程度制约了工程施工的开展,而且该地区地质条件并不好,很容易形成基坑塌方等危险,所以在进行施工时必须要加强雨季防汛工作,使基坑外排水系统处于畅通状态,要对坑边拦截水系统的位置及所需材料数量加以明确。

(4)加大施工监测力度,利用监测所取得的数据,通过相应的手段加以分析计算,对下一阶段工程施工时可能出现的新动态进行预测,为施工过程中优化设计以及合理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可以证明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将有助于业主及时准确的发现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来规避风险或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因此,我们在地铁隧道施工管理中必须要重视风险分析与控制,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杨艳:《浅谈风险管理在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山西建筑》, 2010年05期

第12篇

关键词:境外工程 项目工程 工程资金 资金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工作,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资金使用效率,影响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一些要求。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多,境外建设市场在不断扩大,如我国与东南亚、中亚以及南美等国家的合作,逐渐形成境外建筑市场。而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研究和探讨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相关人员重视和思考。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下面将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加强境外工程项目资金收支管理

(一)收支管理的对象

加强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开工的重要途径和保障,项目资金是工程的“血液”,而资金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收支管理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加强资金收支管理就是要对资金收入、支出进行控制,这方面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人员,如建筑承包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工程总承包单位等,这些都是项目资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加强资金收支管理,就要从这些业主和承包商着手,找准工作对象,再采取措施。

(二)措施

作为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人员,要想加强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首先,承包商与业主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只有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和合作,才能更好的按照合同程序和规定过程,顺利完成工程资金收款工作。承包商和业主都是工程启动资金重要的提供者,资金管理人员应该主动与各部门沟通交流,在愉快合作的基础之上,能积极按照合同上的规定顺利从承包商和业主手中获取资金。其次,做好现金流分析,工程项目资金使用一定要重视过程分析,任何一笔项目资金的支出都应该经过审核。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避免资金的大量支出,及时编制资金计划,并且把资金收支情况公开化和透明化,实施动态监控。

二、学习和掌握境外纳税法律和法规

(一)学习和掌握境外法律和法规的重要性

我国在境外工程企业中,不仅要按照国内纳税征管相关法律和犯规申报缴纳税款之外,还要按照国际上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再次申报并缴纳税款。因此,学习和掌握境外纳税法律法规是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专业的法律和法规,才能在实践工作中,更好的应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掌握和学习境外法律和法规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措施

首先,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掌握我国与一些国家签订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内容,学习、掌握其中非常重要的条款。掌握专业知识是境外项目纳税管理的重要方面,学习知识是基础。其次,应该利用已经建立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解决实际问题,在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工程建设企业应该了解项目所在国和我国是否签订协定,然后根据税收协定适应范围和税种,合理征收税率。最后,应该建立和制定科学的税收标准,利用法律和法规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尽量节约工程项目投入资金。

三、提升风险评估和控制意识

(一)风险意识

境外工程是一种投资方式,投资必定存在风险,因此,管理人员应该具有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意识和能力。管理人员只有具备风险意识,才能更好的监督自身的行为。境外工程担保存在风险,在这个方面,管理人员一定要控制和尽量提高工程的担保的安全性,避免后期的纠纷和问题。风险控制意识要求管理人员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和工作技能,能随机应变,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方法

市场风险意识的培养需要开展工作人员培训工作,通过学习和工作经验总结,逐渐帮助工作人员树立一种风险意识,只有不断的总结和分析,工作人员明白管理的风险性,才能真正树立风险意识。其次,应该定期开展实践活动,要求管理人员深入市场,调查和掌握相关信息,为决策的制定和资金的支出使用,提供非常重要和可靠的市场情报。通过市场调查的情报,其可靠性和精确性非常高,是锻炼工作人员风险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上述都是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重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境外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与一般施工工程资金管理不同,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外汇工作,这是各国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保多方的共同利益,才能更好的达成共识。其次,应该加强项目资金收支管理,项目资金来源是工程启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分析。再者,资金管理工作人员要学习境外资金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这样才能确保在管理和协商中,不会出现纠纷和问题。最后,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意识,管理人员应该树立一种风险意识,项目资金投资和使用都需要认真考虑。

参考文献:

[1]毛颖.加强境外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