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市场监管工作体会

市场监管工作体会

时间:2023-06-11 09:33: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市场监管工作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市场监管工作体会

第1篇

一、考察感受

现场参观了××区工商局××工商分局和××市工商局××分局等单位,参加了工作座谈会,外地工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亮点一:工作流程精细化。××工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工作次序清晰、条理规范。××市工商局印发的《工商服务指南》内容十分全面,基本涵盖了工商部门的各项日常工作,且通俗易懂,结构分明,让前来办事的人一阅便知,既节省了群众办事时间,又提高了工商工作效率。从宣传光碟到汇编成册的软件资料,从办事大厅详细的工作流程到职能科室规范的工作制度,××工商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细致入微的服务,通过规范化的监管服务,全面提升了工商形象。

亮点二:教育培训差异化。首先,领导班子做表率,××工商要求领导班子做到勤思考、常总结、善管理、全教育、勇决断、敢负责。思想工作常抓不懈。其次,差异培训练新兵。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制定有差别的学习目标,实行合理的差异化,提升新老同志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亮点三:日常考核常态化。××工商提出日常监管考核“六率”,分别是无照经营控制率、食品安全监管率、重点行业监管到位率、申、投诉办结率、经济户口系统运行率、目标任务完成率。通过指标量化,细化日常监管工作,将日常监管工作落实到各个责任人,真正做到奖惩结合、赏罚分明。××工商局创新性提出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对在不同位置、不同年龄阶段提出的差异化的工作要求,并通过考核给予一定的奖励。干部分类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调动了干部学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干部分类管理制度,××工商局有效提升了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了队伍整体水平。

亮点四:分类监管规范化。在无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管上,××工商采取分级分类的监管模式,建立三类监管区域,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配合,搞好工作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力量,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将无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到辖区群众的心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

亮点五:监管服务创新化。在××市工商局,我们了解到该局发出了全国第一张农民合作社营业执照、全国第一张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营业执照,自主研发了《外企出资监管系统》、《电子监管地图系统》等等举措。窥一斑而知全豹。××工商在工作中十分强调工作创新,并通过大胆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服务监管水平,将服务和监管有机结合,为××地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几点思考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关键是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解决问题,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通过学习考察某省工商局有关局(所)的经验和做法,结合贵池工商的实际,建议将市场规范工作的总体思路定位为: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创新基层工商所市场监管制度和方式,及时整合人力资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努力构建市场监管执法长效监管机制,促进工商所实现高效能监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的水平。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晰监管层次,创新监管方式。一是监管工作推进层次化。工商部门面对庞大的监管群体,在管理工作中不能搞“一刀切”,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坚持监管层次化,推进实施分行业、分时段监管举措。二是市场监管痕迹化。即:抓好行政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记录制度建设,要求无论是市场监管还是行政执法、行政指导、服务发展、消费维权等都要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这样既能体现工作效果,又为考核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为追责提供证据。不仅有利于阶段性工作的检查督促,而且有利于整个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完成。三是专项整治常态化。专项检查和整治要经常化,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到整规结合、纠建并举,使市场痕迹化的监管模式与市场巡查制相结合,做到有长效的监管制度、长效的监管手段、长效的监管措施等,采取在检查督导的同时,按既定的工作标准、程序规范到位,做到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挡。  

(二)强化绩效管理,明确监管责任。建立工商所工作人员市场监管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明确每个人的监管职责。即结合全年工作总体目标,制定客观、明确的监管职责量化标准,将监管职责分解、细化、落实到个人,并签订《监管目标责任书》作为今后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以绩效促管理,解决基层监管任务不明确的问题,将监管任务达标率落实到个人。

(三)拓展执法广度,推进执法深度。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学习研究各行业的特点,拓宽监管视野,努力在商标、广告、合同等案件上有新的突破,加强涉外案件的办理力度,扩大执法幅度,提升执法影响力。应该引导每位同志拓宽知识面,结合工作兴趣,培养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类案件上的执法能力,将每位同志培养成“一专多会”的全能型执法人员。

(四)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案件质量。案件质量是执法工作的保证。既要加强实体法的学习,也要重视程序法的领会。既要维护法律的公正性,也要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具体到实际中,从案源的发现开始,重视案件的程序性和证据的巩固,切实做好案卷的装订工作,认真规范每一份案卷材料,确保每一起案件都是铁案。

(五)加大监管宣传力度,增强执法震慑力。随着信息多元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要转变思想,破除宣传工作“无用论”、“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等片面思想,加大监管宣传的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提高执法的震慑力,营造人民群众参与监管、经营户自觉自律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启示

结合此次外出考察学习,针对当前乌沙工商所工作实际,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好市场监管工作:

(一)抓住重点行业不松手。总结以前工作的经验成果,继续加大对食品、农资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监管覆盖率,提升监管水平。

(二)兼顾一般行业不放手。充分发挥工商监管职能,利用商标监管、广告监管、质量抽检、消保维权等职能,加强对一般行业的监管,促进市场秩序规范。

第2篇

祁门县地处皖南山区,为安徽省最南端,与赣浙毗邻,国土面积2257 平方公里, 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城乡人口18.4万,有山场面积295万亩,茶园16万亩,耕地面积11.2万亩。祁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国红茶之乡”。农业生产以茶叶、食用菌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农药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全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根主线全面开展。

1 农药经营、使用、监管现状

1.1 农药经营现状

祁门县现有农药经营单位140余家,其中正规农药经营店81家,其余为村组代销店;年销售农药总量260多吨,经营农药品种有150多种,涵盖杀菌剂、杀虫杀螨剂、除草剂、杀鼠剂、植物生产调节剂、卫生杀虫剂和消毒用药(食用菌上接种使用)等类别, 以除草剂销售占比最大,约为总销售量的三分之二; 高毒农药销量极少。

1.2 农药使用现状

祁门县种植农作物为茶叶、粮食作物、食用菌、蔬菜、果树和中药材等,因为山区杂草繁多的特点,每年用于林地和茶园、农田各种除草剂类农药量持续走高;随着近年来一直宣传推广绿色病虫防控技术,杀虫杀螨和杀菌类农药使用量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尤其是拳头产品祁门红茶,出口欧美、日本等地,国内外对其农残检测要求高,大田生产都要求按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标准进行;粮食作物和果蔬作物用药频率相对较高。全县年用于防治农业病虫草鼠害的农药在250吨左右。

1.3 农药市场监管现状

祁门县农药市场监管职能主要由农业委员会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农业委员会主要对农药登记证、标签及质量进行日常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对农药经营主体(工商营业执照)管理和对农药质量举报案件的查处;二者在案件查处和纠纷调解时有协作,遇重大或造成为害严重的案件移交县公安局或邀请县公安局共同处理。近几年二家共同积极组织开展农药经营培训、农资示范店创建、引导规范经营、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台帐及追溯系统建设、市场巡查等工作,促使全县农药经营有序进行。

2 农药监管存在的问题

2.1 农药经营主体的困惑影响农药管理的开展

《农药管理条例》中规定农药为专营, 可以经营的七种主体不包括个体经营, 而现实情况是: 供销社、农资公司已改制或名存实亡, 全部转换为个体经营; 农业、林业部门所属的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和林业站等按照法律法规现已不能从事经营性活动,所有农药经营者实际都是个体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法律有规定为由,不给个体农药经营加注农药作为经营内容,用超范围经营处罚代替主体认证,导致经营准入标准降低, 将农药等同于普通商品经营, 造成难以管理。

2.2 农药经营单位布局分散给农药监管带来难度

祁门县1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都散落在不同大山之中,最远行政村离县城80多公里,60%行政村都分布有农药经营店或代销店,经营网点小且分散,给农药监管带来难度。

2.3 农药经营者素质不高难以提供良好服务

农药是一种特殊商品,要求经营者必须具备―定的农药、植保方面专业知识。目前,全县农药经营人员有中专以上学历人员不足20%,普遍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卖农药不懂农药,不能向使用者阐明其特征特性、适用范围、最佳使用期等。

2.4 “问题”农药增多影响农药监管效率

近些年出现较多“问题”有:一是恶意添加隐形成份,或混配制剂产品标注为单一制剂产品;二是擅自扩大适用范围和防治对象;三是擅自改变毒性标识或不标注毒性标识;四是工商注册商品名标注过多过乱;五是在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上禁限用农药因农作物布局问题时有在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产区出现;六是故意以销售公司(企业)名称代替生产企业名称。

2.5 农药进货渠道多检查追根溯源难

因为农药店多销售量少竞争较激烈,加上物流业发达,农药经营者进货以利润大小为依据,直接从厂家或邻省、邻县、邻近经销商处少量多次通过物流进货,随进随销;特别是乡村经营网点,进销货管理制度不完善,索要和保存票据者少,进销台帐不全,致使农药执法检查难以追根溯源。

2.6 滥用乱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管理措施

我县农业生产主要是一家一户经营,使用农药也是单家独户分散进行;劳动力转移后的农村务农者,年龄大文化低,科学种田能力差,购药从众,用药防治病虫草鼠害时片面追求快和防治效果,随意配药,随意增加用药浓度、用药量、使用次数,不按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等时有发生,没有有效监管手段。

2.7 专业农药监管人员严重不足难以保证监管效果

祁门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现有大专以上农业行政执法人员5人,其中从事专业农药管理的仅2人;县市场监管局没有熟悉农药管理的专业执法人员。仅凭2名专业农药管理人员,无论怎样全身心投入农药市场监管工作,也不可能全面及时有效开展好全县范围农药监管工作。加上农业行政执法经费不足,市场监管手段落后,直接影响农药市场监管效果。

3 农药监管措施与探讨

3.1 明确经营主体依法进行资格验审

在《农药管理条例》未能修订前,依照市场经济的需要,放开由《农药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经营单位改制转换产生的个体经常户经营农药主体资格,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条件进行前置审查,以确保农药经营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其能熟悉农药产品的特征、特性,合理指导农民科学购药、科学用药,规避农药经营、使用中风险。

3.2 加强对农药经营者法律法规知识、业务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科学使用技术

结合农业部门和人事社会保障的培训项目,定期组织农药经营者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涉农药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的农药名单和国家严格控制的限用农药名单、《高毒农药定点销售“五项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针对农药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持续指导农药经营者学习各类农药基本特征特性和识假辩假知识等业务知识,让农药经营者都具备懂法、守法、知农药、识农药素质和水平。植物保护部门持续做好科学使用农药的技术宣传推广和主要农作物病虫情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地提出科学安全的病虫害预防控制措施,向农民和农药经销商推荐使用对症的高效低毒安全农药,告知科学的使用技术和严格遵循农药安全间隔期规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3 推进农药分类定点经营,鼓励农药连锁配送体系建设

结合农资示范店创建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项目进一步推进,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同,按照农药产品的分类和县内各乡镇实际情况,合理布点,分类销售的原则,每乡镇设置1个高毒农药定点销售门店,1~3个低毒限用农药安全销售门店,多个一般农药销售门店,完善经营制度,建立执法人员定店监督机制。在提高对高毒、低毒限用农药的统管力度的同时,方便群众,杜绝假劣农药。鼓励农药连锁配送体系建设,实现农药连锁经营,提高优质植物源农药、生物农药的推广和销售。

3.4 开展农药市场全覆盖月巡查,实现市场监管零死角

在农药使用季节,以制度形式确定每月对全县农药经营网点定期进行巡查,不留监管死角 ,发现问题及时依程序立案查处。在日常监管同时,向经营者提供法律和技术咨询服务,以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

3.5 加大行政处罚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一切违法行为

在农业行政处罚过程中,严格按程序依法依规办事。所有农药案件处理都实行主要领导审批;较大和综合性农药案件由于领导联席会集体决定;特大农药案件该上报移交的坚决上报或移交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农药案件,零容忍,严打严管,并通过媒体曝光,以震慑不法行为。

3.6 强化农药经营规范化示范店建设,完善农药经营档案管理

着力推进农药经营规范化示范店建设,倡导诚信经营,以示范店促进全县农药经营网点规范化经营,实现农药市场经营规范有序。农药经营规范化示范店严格落实“一牌、一承诺、四制度”,即农药监管人员公示;,农药诚信经营服务承诺;《农药经营者农药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农药经营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农药经营购销台帐制度》、《不合格农药产品退市制度》。注重完善农药经营档案管理,实现农药进销信息百分之一百可溯源。在农药市场监管过程中,将购销台帐、处方记载等作为巡查的重点,进行全程监管,实现市场农药购销使用安全可查可控。

3.7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农药监管效能

农药监管队伍建设是做好农药管理工作的基础。县级农药管理工作起步晚,量大面宽、任务重,监管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在执法技能、法律基础和农药专业知识功底很难同时具备高水平;机构不够健全,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执法手段落后等严重制约农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药监管队伍的政策投入、资金投入,以多种形式对基层农药监管人员进行执法技能、法律基础和农药专业知识培训和执法交流,全面提升农药监管执法队伍的整体战斗能力,努力铸就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纪律严明”的高素质执法队伍,确保农药监管效能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晋.做好县级农药市场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 现代农业,2014,04:89.

第3篇

关键词:市场监管;兽药;饲料;畜产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7-273X(2010)05-0008-03

兽药、饲料是畜牧业生产的要素,在畜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动物疾病防治效果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关系到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应对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兽药、饲料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和杜绝各种制售假劣兽药、饲料的行为,避免假劣、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流入市场经营,消除畜产品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云南省蒙自县兽药、饲料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谈谈笔者对监管工作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1兽药、饲料市场现状及监管情况

蒙自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为滇东南区域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是红河州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商贸、金融中心,是通往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物资集散地,蒙自县还是云南省的商品仔猪基地县,牲畜交易市场繁荣,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量大,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的比重很高。据统计,2009年全县大牲畜年末存栏5.8万头,出栏0.9万头;山羊存栏2.3万只,出栏1.67万只;生猪年末存栏25.5万头,当年生产仔猪76万头,出栏肥猪23.5万头;家禽存笼85万只,出笼135万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兽药、饲料经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兽药、饲料年均销售和使用量达

3 500余t,销售额达1 600余万元。

蒙自县兽药、饲料市场在2004年以前较为混乱,经销户(点)四处可见,经营户达250户,一些边远村寨的日杂小店、规模养殖户也有兽药、饲料经营,农村隐形市场悄然形成。无证经营、销售过期或不合格兽药、饲料的事件时有发生,少数不法商贩到农村向农户抛售假劣、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坑农害农的现象较为突出。通过近几年的治理整顿,取缔了一些非法经营户,市场混乱秩序得到根本扭转。目前,全县已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兽药、饲料经营户有153户,主要分布在城区和各乡镇集贸市场。自行订购兽药、自配使用饲料的规模养殖场65户(其中养猪31户,养禽场34户)。近年来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履行对全县兽药、饲料监督管理的工作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兽药经营许可证制度,对未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经营饲料添加剂者,坚决取缔,对经营或使用违禁、假劣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不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加大兽药、饲料打假和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使兽药、饲料的监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管理轨道,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存在问题

2.1经营管理不规范

从具体监管情况来看,当前的兽药饲料市场还处于相对无序、混乱和低层次竞争阶段。经营户未按规定严格建立兽药、饲料的“购销台账”、“验收、出入库管理和保管制度”,没有购入和销售记录,购入和售出的兽药、饲料无据可查。另外,许多经营户的储存仓库比较简陋,防潮、防鼠、防虫蛀等设施差,对货物特别是饲料影响很大,极易发生霉坏、变质等,兽药、饲料质量难以保证。由表1可见,从2005~2009年5年的兽药、饲料抽检结果可以看出,不合格兽药、饲料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畜产品质量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2.2监管工作不到位

由于兽药、饲料经营、使用点多而广,监管工作难以到位,所以,目前假劣、不合格兽药、饲料在一些偏远农村仍然还有销售。如有些小杂货店柜台上兼售兽药、饲料添加剂;一些养殖大户在购进自用兽药、饲料的同时也对外经营形成隐形市场。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把蛋白质含量不达标,标签不符,砷、铅、黄曲霉菌等超标,过期,霉坏变质等饲料、饲料添加剂转向农村销售。更有甚者极少数不法商贩利用农户盲目追求畜禽多生快长的心理,向农户抛售假、劣兽药,甚至违法销售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坑农害农,牟取暴利。农村隐形市场的悄然形成,给兽药饲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3法律法规和兽药、饲料知识宣传不够

对《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标签说明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标签标准》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虽然已进行过多次,也已向兽药、饲料经营户和养殖从业人员印发过很多兽药、饲料知识的宣传资料,但经营和养殖从业人员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意识还须增强,对假劣兽药、饲料的识别能力有待提高。许多经营者对假劣兽药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没有严格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经营。

2.4监管力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兽药饲料监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主管部门对兽药饲料监督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无经费投入,没有把兽药、饲料市场监督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对兽药、饲料的检查,只是采取突击检查的形式进行,致使制售假劣兽药、饲料的违法行为不能彻底根治;二是兽药、饲料市场管理不够规范,未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假售假源头堵不死,致使基层市场售假行为屡禁不止,给畜产品安全生产造成极大隐患;三是监督管理队伍力量薄弱,检测手段落后,设施设备差。目前,县级尚无兽药、饲料检测设备,抽检的兽药全部要送到州级、省级进行检测,每批抽检兽药、饲料的检测时间长达2~3个月,待抽检结果出来,该批次兽药、饲料早已销售或使用一空。全县兽药、饲料的监管工作,目前,只有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2~3人在兼职管理,如此薄弱的监督管理力量,要把全县的兽药、饲料监管工作做好,做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5立案查处困难,处罚力度不大

就目前情况看,在兽药、饲料监管工作中,对兽药、饲料经营户的查处难度很大。一是对抽检不合格的兽药、饲料查处,只有以抽检结果(检验报告)为依据进行处罚。而每次抽检都是以全省或全州统一按抽检任务来完成,即要把每个县市的兽药、饲料抽样数完成,才集中到州级或省级检验,待检验结果公布时,已是2~3个月的时间,等到去查处时该批次的兽药、饲料早已销售或使用一空便无法查处;二是经营户未按要求建立兽、饲料的购销台账,对抽检的该批次不合格兽药、饲料的货值金额无法查证核实;三是经营规模小,所经营的某一批次抽检不合格兽药、饲料数量小,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以上经营假、劣或其他不合格兽药、饲料的行为均没收产品,并处以一定的罚款。

2.6进货渠道多、涉及面广,源头控制监管困难

目前,兽药饲料的经营模式大多为:生产厂家或供货商经营户养殖户的模式。即生产厂家与经营户直接联系供货,或是由中介方(经销商)向经营户、规模养殖场,有的厂家的行销员或中介商甚至直接向农村养殖户供货。兽药、饲料来源渠道多、经销面广,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源头控制监管难度大,难以抵制假劣兽药、饲料的入侵。

3对策、措施及建议

3.1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兽药市场管理

鉴于目前兽药、饲料进货渠道多、来源广,难以监管的实际情况。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监管。一是建立兽药、饲料准入制度。凡进入本县经营的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各种品牌的饲料,其生产厂家或供货商首先必须向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申报。提交生产许可证、兽药、饲料添加剂批准文号及每批次兽药、饲料的质检报告等相关证件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未申报和经审核不合格的,一律不准进入本县销售;二是建立兽药、饲料购销台账制度,凡在本县从事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的经营户,必须有每批次兽药、饲料完整的购销记录,不按规定建立台账,无完整购销记录的取消经营资格。

3.2加大检查力度,增加兽药、饲料抽检批次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县兽药饲料市场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兽药、饲料的抽检,每次抽检兽药不少于20批次、饲料不少于30批次,同时应缩短检测时间,以便对检测出的不合格兽药、饲料及时查处。建立兽药饲料经营“信誉牌”制度,对连续三次抽检为假、劣兽药、饲料的同一种产品要彻底清查,其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兽药、饲料为不受欢迎产品,三年内不得进入本县市场;对连续三年抽检合格的兽药经营户,发给“合格经营户”信誉牌,并给予通报表扬和适当的奖励,以促进兽药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3加强法律法规及兽药、饲料知识的宣传

强化《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兽药、饲料相关知识的宣传,不断提高广大经营户、养殖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经营户和养殖从业人员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假售假行为,不为私利而坑农害农,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3.4建立省、州、县三级联动机制,加强源头监管

各县市在监督检查中,对假劣兽药、饲料,要逐级追查,查找源头,州级、省级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形成省、州、县三级联动机制。从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兽药、饲料的监管,堵死假劣兽药、饲料的生产和销售源头,彻底根除假劣兽药、饲料对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危害。

3.5加大兽药打假和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保障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

要加大假、劣和不合格兽药、饲料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违禁药品、添加剂要严厉查处,对制售假劣兽药、经营使用违禁药品和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严处。若因制售假劣、违禁兽药、添加剂等导致畜产品安全事件发生,危害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4篇

以基层药械质量大检查行动为主线,专项检查为手段,坚持全面检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彻底整顿和教育规范相结合,着力解决涉药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是“走票”案件查处实现新突破。把查处“走票”行为列为全年稽查工作重点,继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深查细究,内查外调,先后立案查处“走票”案件6起,罚没款达31.5万元。其中,查处的任某等无证经营药品涉案货值达6万多元。二是专项监督检查有了新进展。以省局确定的8个专项检查为重点,先后开展了邮售假药、假冒名牌药械、计生药械、化学原料药、虚假药械广告、过期药品等多个专项检查,查获假冒乐力钙等知名药品41盒,假冒安全套190余盒,假冒万艾可、毓婷等50余盒;查获省局公布的暂停销售广告药品6种,罚没款4万多元;取缔无证经营药械窝点12个。三是举报线索挖掘取得新成效。高度重视举报投诉在药品市场整治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药品监管,坚持有报必查,有查必果,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追踪溯源,深究细挖,谋求突破。2009年,累计受理各类举报43起,立案查处10起,其中邮售河南台前假药案件2起,无证经营无注册证医疗器械案件2起。特别是某医院使用的醒脑静注射液等药品,涉嫌“走票”业务员已被公安部门立案查处,总货值逾225万元,查处的药品数量、货值为历年之最。四是药品抽检效能得到新提升。坚持以日常监督抽检为主,专项抽检为辅,着重抓好覆盖面和重点单位、重点品种抽样监督,把抽验重点放在与群众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批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常用药、低价药、急救药上,放在质量不稳定的药品和以往抽验不合格频率较高的药品上,加大对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批发企业、零售药店抽验力度。今年累计完成药品抽验175批,抽检阳性率13.7%,不合格药品总货值5万多元。

二、发挥“抓手”作用,食品综合监管卓有成效

积极顺应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为抓手,认真履行食品监管职能,主动介入部门新职,探索监管新路,做到思想上不松劲,工作上不断线,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有序对接、有效开展。一是推进示范创建。围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市的目标,逐镇走访指导,督促各镇村按照“七有”和“五有”标准,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做到人员、制度、责任和经费四到位;认真对照考核验收细则,完善基础台帐资料,力求一项不缺,相互佐证;突出专项整治、“三网”建设、家宴登记备案等重点,精心准备验收现场,多层面、多角度展示工作成效。目前,全市已登记农村厨师563人、10桌以上家宴707次,大部分镇按要求对农村厨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和体检。二是开展专项整治。重点围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积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以我为主,突出重点,取得了明显成效。累计组织相关部门出动执法人员1223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4186家次,查获含三聚氰胺动物原性饲料及直接饲料4.94吨,检测各类食品585批次,合格率达98.8%。专项整治行动中,始终坚持舆论先行、重点突出和标本兼治三个原则,确保整治活动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全面启动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出台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三是完善食安“三网”。与各镇及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市三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分解目标任务,加强督查考核,形成整体合力;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发放“两员”补助经费6万余元;大力扶持连锁超市进镇入村开设加盟店,全市建成食品安全放心超市(店)321家,实现镇村全覆盖,食品配送率92%,小纪等6个镇通过扬州市级食品安全示范镇验收。四是介入部门新职。积极应对机构调整和职能改变,一手抓食品综合监管,一手抓职能稳步调整,确保机构改革期间各项工作平稳过渡。充分利用工作平台,主动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开展餐饮消费环节情况调研,摸清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行业的基本情况,排查存在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摸清底数,把握工作主动权;协调做好餐饮环节受理、审核、执法等相关工作,累计发放餐饮服务许可证154张。

三、推进科学监管,药品质量管理再上台阶

以建立科学有效的药品市场监管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强药品市场监管的新机制、新方法,努力实现药品监管的科学化、长效化和精细化,确保我市不发生源头性药害事件。一是加强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强化药械生产企业监管,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及时制定年度监管计划,明确重点监管企业、品种和检查时间、频次,重点检查药品生产企业GMP执行情况,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原辅材料购进、产品出厂检验,及适用电器类产品执行安全标准情况等专项检查。全年累计检查生产企业38家次,覆盖率100%;加大中药饮片市场监管力度,对中药饮片销售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切实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上市中药饮片质量。二是突出长效机制建设。深化药品零售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全市符合参评条件的143家零售药店进行集中考评定级,并视企业诚信等级确定相应检查频次,实施分级管理;巩固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市创建成果,发放“合格药房”空调补助111家计5.6万元,联合卫生部门对全市65家医疗机构和防保所负责人开展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培训,加强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储存、调配等环节质量管理;深入推进药品质量远程监控体系建设,全市已有262家零售药店及医疗器械批发企业纳入监控体系,累计上报数据250万多条;启动城市社区涉药企业“网格化”管理工作,出台实施方案,分组划片,明确人员,落实监管责任,并对31名协管员、信息员进行了专题培训。三是积极服务医药经济发展。以牵头协调全市生命科学产业发展为契机,开展调研,制定规划,招商引资,大力服务医药经济发展。全年共受理药械零售企业立项38家,GSP认证企业86家,变更药械经营许可证企业101家,为全市140家药品经营许可证到期企业开展换证工作,深入企业指导GSP认证434人次,举办认证培训1期,办理从业人员健康体检761人次。

四、狠抓关键措施,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围绕执法上水平、行为更规范的目标,以新一轮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为契机,从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层面,增强执法人员法治意识、企业自律意识和群众防范意识,提高学法、用法和普法水平,努力做到科学监管、严格监管、依法监管。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人员学法培训,确定每月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重点围绕《药品管理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法制教育,并通过以案说法、座谈研讨、案件互审等形式,交流执法体会,切磋执法经验;对稽查办案制度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与稽查人员岗位职责一起汇编成册,严格执行案件合议、重大案件集体审议、案件内部审查等办案制度,用制度规范执法权运行;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回头看”,对20*年以来所办案件逐一梳理过堂,先后向公安、卫生等部门移送案件13起;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实行行政执法“查、审、定”三分离,对执法工作全流程把关,突出立案审批、案件调查、行政处罚等重点环节,通过推进说理式执法文书改革、开展行政处罚案件回访和严把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关,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以提高药品从业人员诚信意识和服务水平为出发点,加大涉药人员教育培训力度,重点围绕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知识,开展分层次、分批次的教育培训活动,精心安排内容,集中授课培训,先后举办了零售药店负责人、从药人员岗位培训及GSP培训等各类培训班8期,累计培训人员1232人次。三是深化普法宣传。通过广播、网站、报纸等载体形式,展开社会公众普法宣传攻势,营造良好的依法治药氛围。针对查处游医药贩常受群众阻挠的现状,按照边执法、边普法的思路,组织编印了安全用药知识宣传资料,执法人员随身携带,执法过程中免费发给群众,提高群众安全用药意识;继续在《*快报》开辟专版,集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监管工作动态等;以《食品安全法》实施为契机,组织农林、工商、卫生等部门,开展了广场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全年累计组织各类宣传活动7次,接受群众咨询1267人次,散发宣传资料5500余份,展示打假戗牌9块。

五、坚持教育为先,执法部门形象全面提升

以新一轮文明行业创建为主线,立足于监管见成效、服务出成果、工作争一流,通过狠抓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推进部门形象提升,努力塑造执法部门明礼诚信、公平正义、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一是深化科学发展观教育。围绕“实践科学监管理念,打造食品药品安全先行区”的实践载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层层推进,认真开展各项学教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效。在完成学习调研任务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开展了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两个阶段的活动。在分析检查阶段,先后召开行风监督员、群众代表和机关科室负责人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100余份,征求相关意见建议20余条;在整改落实阶段,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原则,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落实项目、目标、措施和时限要求,明确责任人员,并将整改方案在部门网站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监督。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出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明确廉政建设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局党组与各科室签订责任状,干部职工逐人向党组作出廉洁自律承诺,层层落实廉政责任;加大党风廉政教育力度,扎实开展“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等主题活动,并从本部门偶发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及时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提出绝对禁止接受相对人吃请等“六个绝对禁止”,要求全局人员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认真自查自纠,严格对照执行;充分发挥纪检组、监察室廉政监督作用,使纪检监察参与到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初审、财务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增强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度。三是推进文明行业创建。充分运用各类载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进新一轮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加强政务网站建设,提高政务工作透明度,全年各类政务信息352条、政府公开信息54条;通过搭建各类活动平台,服务社会,提升形象,先后开展了3·15、清明祭扫、安全用药科普进社区、“春蕾女童”爱心助学、社区集中走访宣传、“城乡双百互惠”工程等主题活动,全年落实各类帮扶资金11.5万元,其中我局直接投入6.5万元。在“万民干部进万家,了解民意办实事”活动中,全局干部职工与宜陵镇3个村25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捐款1万元。四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建工作班子,将基建工作列入正常工作考核范围,月度办公会有总结、有布置、有检查;严格执行项目采购规定,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坚持货比三家、集体研究,严控装修标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纪检监察等部门全程参与工程监督。

回顾2009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食品安全法》虽已颁布实施,但由于机构改革、职能调整未到位,配套法规尚不完善,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难以操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还不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仍然较弱,为假劣食品药品提供了生存空间,监管形势依然严峻;药品领域违法行为越来越隐蔽,执法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致使案源减少,稽查执法工作压力增大;农村药品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仍时有发生,市场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综合监管工作面广量大,围绕优质快捷方便服务的要求,仍需创新创优;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仍是执法队伍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丝毫不能懈怠。

2010年,我局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顺应机构改革的新形势,紧紧围绕“抓监管、保安全、促发展”主题,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新职,全面强化药品三大环节监管,坚持依法行政,推进科学监管,努力以崭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一流的业绩,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打算为:

一是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平。深化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提升“三网”运行质态,积极探索网建新路,把“三网”建设成果运用到餐饮、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监管中去;抓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加强农村食品和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突出餐饮业监管环节,确保工作实效;强化农村自办酒席管理,积极探索自办家宴厨师有效管理的方法,确保登记、备案率在80%以上。

二是加大药械市场整治力度。以基层药品质量大检查为抓手,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认真受理群众举报,追根溯源,农村薄弱环节无盲点,大要案件查办有突破;研究改进抽验方法,注重抽样针对性,不断提高靶向性和贡献率;狠抓源头监管,开展药品生产企业GMP和处方、工艺流程执行情况检查,督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生产;继续强化药品经营、使用环节监管,提高检查频次和覆盖面,突出零售药店、农村卫生室等重点对象,不断规范经营行为;抓好药品“两网”建设长效管理,加强信息员、协管员队伍建设,加大药品供应渠道检查力度,确保上市药品质量安全。

第5篇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我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国家电监会、省委的统一部署,始终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坚持条块结合,将电监会学习实践载体和省委实践载体有机结合,融入到各项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实践特色,把实践主题和实践载体贯穿于整个学习调研阶段的全过程,开展五大实践活动;坚持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正确的学习实践导向;坚持注重实效,边学边查边改,着力在破解监管难题上下功夫。认真完成了3个阶段11个环节的各项工作,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深入推进、富有成效。

(一)学习调研阶段,于2008年9月29日开始,11月17日结束。按照深化学习与深入调研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政治学习与业务研讨结合的原则,重点抓四项主要工作:一是准备和动员工作。国庆前后党组先后三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中央、省委有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文件精神,研究部署我办的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10月9日,召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党组书记、专员郑宝强同志作了动员讲话,省委第八指导检查组莅临大会检查指导工作,洪长平组长作了重要的指导性讲话;10月14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以及非党员同志28人在**分会场观看了国家电监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会后立即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进行了讨论。学习实践活动起步快,开局好,进展顺利。二是理论学习活动。学习以自学为主,以支部为单位,邀请有关专家作专题辅导。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3次,党员集中学习20学时。办党组成员带头写学习心得体会,处级党员干部全都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电监会2009年电力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三是开展调查研究。着重围绕以人为本与和谐电力、电力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研究、加强电力监管能力建设等重点问题,办领导分别带队深入一线基层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认真充分听取了电力企业对**电监办监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10月29日,召开电力监管业务检查工作交流会,对办两年多来开展的各项电力监管业务检查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对加强和创新电力监管业务检查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11月10日上午,召开**电监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践载体大讨论,围绕电监会党组提出的学习实践活动载体和省委提出的学习实践活动载体如何有机结合问题进行广泛系统深入的讨论,提高办干部职工对实践载体的理解,加深对电力监管工作规律的认识,明晰破解监管难题的方向。此外,还召开了2008年**省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议,为期一周的两期大中型水电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研讨班,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灾区同胞“送温暖、献爱心”。

(二)分析检查阶段,于2008年11月13日开始,2009年1月18日结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针对性,讲求实效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查找、深刻剖析,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主要抓三件事:一是广泛发动帮查找。在开展“解放思想、四求先行”大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机关党员干部职工、有关政府部门和电力企业对办领导班子在履行职责、依法监管、为民服务、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成10个方面的问题;二是领导班子深剖析。11月28日,**电监办党组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办党组书记、专员郑宝强认真回顾了办领导班子自**电监办成立以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深刻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初步提出了整改的方向和措施。其他党组成员也联系各自工作、思想实际,进行了深刻的查找剖析,大胆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了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材料和个人材料;三是反复推敲定报告。办党组书记、专员郑宝强十分重视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和形成,虽在中央党校学习,但亲自参与和把关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提纲草拟、框架构思、内容审定和修改完善,张建平副专员多次与写作班子讨论和亲自修改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方方面面对分析检查报告的修改意见,把好的意见充分吸收在分析检查报告中,努力把问题找得准,把原因分析透,把举措提得实,先后六次征求电力企业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五易稿件,最终形成了较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1月9日-14日,组织办全体干部职工、两代表一委员、基层群众和电力企业代表、社会监督员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全部收回发放的47份评议表,总体评议满意率达100%。

(三)整改提高阶段,于2009年1月19日开始,2月底结束。为更好地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监管能力,破解监管难题,增强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实效和体现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办领导班子针对群众反映的十个方面意见和分析检查阶段提出的五大方面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充分发挥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集体智慧,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出对策办法和建议,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结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结合贯彻落实国家电监会出台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性文件,结合年终岁首工作,制定操作性强的整改落实方案,使之与**电监办2009年工作要点、**电监办2009年工作计划分解表、**电监办贯彻落实国家电监会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关问题的初步方案相衔接,并本着边学边查边整边改的原则,各处室立足业务实际把整改方案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对目前具备条件能整改的立马进行整改落实,如去年供电检查中反映问题的整改落实,最近正在逐一跟踪督促;推进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建立完善全省电力供需形势、燃煤发电企业经营状况监测预警制度,已开展了2009年电力供需形势、燃煤发电企业经营状况监测预警深度分析,形成分析报告。

我办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把学习调研贯穿始终,不断强化理论武装。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性,这对理论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学习是为了武装,不是包装,更不是伪装。在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我们都紧紧围绕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专家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学习贯彻始终与相对集中学习相结合、学习与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办范围内掀起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通过学习调研,提高思想认识,解疑释惑,提高查找问题、剖析原因、破解难题的本领。

二是把开展实践载体活动贯穿始终,努力增进活动实效。把国家电监会提出的实践载体和**省委提出的实践载体有机结合起来,从我省电力监管工作实际出发,提出了“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推动完善监管体制、探索创新监管机制、促进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海西应先行,电力要先行,监管保先行”的实践载体”。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办把实践载体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和行动,把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国家电监会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起来,与做好电力监管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突出实践特色和电力监管工作特点,学习调研阶段围绕实践载体展开大讨论,分析检查阶段围绕实践载体查问题找原因理思路,整改提高阶段围绕实践载体明目标把原则订措施,不断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促进电力监管事业科学发展。

三是把查摆问题贯穿始终,注重边学边查边改。始终把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电力工业和电力监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办领导班子本着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原则,以学习调研促问题查改,以分析检查带问题查改,以整改提高验问题查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征求多方意见,全面查找、认真梳理、深刻剖析领导干部在党风党纪、履职履责和服务基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大力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更新观念的角度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剖析原因并提出整改的方向和措施,明确了责任部门和时间安排,为问题的整改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把转化运用成果贯穿始终,创造性地推动工作。紧紧按照省委提出的“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要求,围绕如何履行电力监管职能、更好服务海西两个先行区发展这一主线,充分转化运用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取得的新成果、新成效,着力在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破解监管难题上下功夫,在促进海西电力先行发展、科学发展上谋实效。注意学习实践各个阶段成果的转化运用,努力把学习调研成果作为分析检查的基础,把分析检查的成果转化为整改提高的依据,把整改提高的成果转化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转化为推动监管工作的动力。在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期间,我办成功争取国家电监会出台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性文件,特别是其中将我省列为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的政策,对我省电力工业和经济发展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我办对贯彻落实电监会这一文件高度重视,之后立即着手制定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并将之宣贯到2009年电力监管工作的部署和学习实践活动的整改提高中,落实到指导电力企业科学对应当前金融危机,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服务海西先行区建设的实际行动中,这是转化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的一大体现。

五是把舆论宣传贯穿始终,营造良好氛围和声势。始终紧密结合实际,通过多种媒介渠道和传播方式及时宣传我办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办专门设立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作为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阵地,第一时间报道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动态、进展和成效;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简报的编发,对中央、国家电监会的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办机关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做法和实效进行全面报道;精心组织辅导讲座、调研活动、专题研讨会,增强学习实效,提高教育效果。截止目前,共编发学习实践活动简报14期,刊登学习实践活动各类信息55条,在国家电监会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刊登2条,在《中国电力报》刊登2条,在国家电监会门户网站刊登15条,在华东电监局网站刊登3条,在**机关党工委网站刊登10条,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主要特点和体会

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办全体党员干部始终按照国家电监会和省委活动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完成各项规定动作,使学习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快”赢主动。办党组对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省委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和要求,快速反应、及时行动,做到了“六快”,即筹备快、动员快、部署快、推进快、落实快、提高快,出成果快。

二是以“深”求质量。理论学习注重领会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水平;学习调研在“深入”下基层,摸实情,说实话,想实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开展实践载体活动,把实践载体深化细化具体化,成为实实在在、可操作的“抓手”;分析检查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责仔细查找制约和影响电力监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剖析主观原因,明晰破解监管难题的努力方向;整改落实不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即时整改措施,还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工作问责、跟踪问效、持续提高。

三是以“实”见成效。从机关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着眼于创新体制机制,着眼于促进业务工作,各项活动开展力求做到“三突出”,即突出实践性,抓好载体;突出针对性,做好“结合”;突出具体化,做到管用,真正取得一些看得见、做得到、感受深的新成果。

总结我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点主要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前提条件。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是实践的先导。思想先行,才能保证在行动上步调一致、节奏合拍、形成合力。我办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十分注重思想发动工作,在每个阶段开始都进行充分思想动员,做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召开情况碰头会,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加强督促指导;每个阶段结束后都召开总结大会,进行深入总结,发现问题,改正不足,增强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的信心。通过强化思想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责任感,做到统筹兼顾,“两手抓”、“两不误”,一手抓电力监管工作,一手抓学习实践活动,并结合实践载体活动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更直接更得力的措施推动电力监管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二)领导高度重视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保证。领导班子的思想和行动是否到位,对学习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办专门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用于组织、协调、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领导班子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深入调研、带头分析检查、带头督促落实,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干部职工投身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表率示范作用,也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领导班子要思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行动到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有序、健康地开展,扎实、稳步地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发扬民主、开门纳谏,是我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办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认真倾听基层群众的心声和诉求,坦诚接受基层群众的批评和建设;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动群众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和影响电力监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集中群众智慧来思考整改落实提高的措施,并把好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和体现在分析检查报告、整改落实方案中,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思想认识“深”、查找问题“准”、分析原因“透”、发展思路“清”、整改措施“实”,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真正的成效。积极采取“请上来”和“发下去”的方式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群众评议,将整改落实方案向群众公示,依靠群众力量,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整改工作能持续有效落实。据统计,在学习实践活动阶段,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举报箱、到基层调研等形式,共与社会方方面面人员200多人次接触沟通,所接触沟通的人员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层次性和广泛性。

(四)突出实践特色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注重实践性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鲜明特征,也是检验学习实践成果的重要标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办结合国家电监会和省委的实践载体进一步明确了我办的实践主题,并将实践载体细化具体化成实实在在的五象具体实践活动贯穿于始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机关业务工作、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解决一些影响监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能力。

(五)上级指导支持是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与上级保持信息沟通,了解最新动态和精神,才能保证学习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路线走下去,才能保证贯彻执行上级的统一部署不走样不落时。我办学习时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扎实推进、成效显现都离不开国家电监会、省委活动办和省委第八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办及时向国家电监会、省委活动办和第八指导组汇报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也常邀请上级单位莅临指导检查,增强了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信心和动力,也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成效。国家电监会、省委活动办和省委第八指导检查组也大力支持我办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方案制定给予大力指导,在重大活动开展给予有力支持,在信息宣传方面给予提供平台,为我办顺利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三、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

总的看,我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展顺利,总体平稳,取得较好成效,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是强化了理论武装。由于比较系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大家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以及“靠谁发展”等发展的基本问题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并联系电力监管工作实际,对电力监管工作的理论认识不断升华,实践总结不断丰富,规律把握不断深化。大家认为,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弄清了“监管为了谁、为什么要监管、怎么监管”等电力监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对电力监管的理念、监管的定位、监管的职能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晰,以人为本、监管为民是电力监管的理念,这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也是执政为民理念在电力监管工作中的落实和体现,又是对监管就是服务理念的深化和完善;电力监管机构的定位是电力市场监管;电力监管机构履行电力安全监管、电力市场监管、电力体制改革的职责。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机关干部职工更加懂得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思考电力监管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检验监管工作的成效,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今后的监管工作。

二是查找了突出问题。我们把查找突出问题、破解监管难题作为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议题和关键任务。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活动、民主生活会的自我剖析、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过程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讨论研究,我们对办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制约和影响电力监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都有了明确的把握和清晰的认识,将之提炼、概括和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不足;二是协同监管、主动配合不力;三是融入海西、服务发展不紧;四是有效办法、长效机制不多;五是现有基础、自身能力不强。在此基础上,大家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实际,逐项对照国家电监会授予的电力监管和依法行政职能,查找差距和不足,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上述五方面的突出问题,形成详实的问题清单。通过对突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使得大家对“站高一步、退后一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进一步明晰了努力的方向、作为的空间,坚定了推进电力监管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制定和落实了整改方案。办领导班子针对学习调研阶段和分析检查阶段查找出来的问题,充分发挥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出对策建议,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跟踪问效、工作问责的原则,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共有整改项目46项,主要包括重点解决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明确各个整改项目到什么时间达到什么目标,既有近期目标,又有中远期安排。争取在今年内完成整改项目有23项,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带动,将进一步提高我办的履职能力、协同监管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明年内完成整改项目有6项,长期进行整改项目有17项,这些中长期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将进一步发挥电力监管的作用,推动电力监管事业发展,实现维护电力市场秩序,促进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为建立坚强、和谐、安全、可靠、环保的能源支撑体系提供保证。

四是振奋了精神状态。大家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增强做好监管工作的信心,强化克服监管难题的意志。尽管我办成立时间迟、工作基础差、人员少、事情多,但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把难题当破题,把挑战化机遇,把压力转动力。大家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事业为重的崇高境界,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和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党员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不断好转,工作热情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作风不断转变。特别值得表扬的是,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办机关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志都是兼职工作的,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机关学习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如文件起草、信息报送、方案拟定、活动协调联系、宣传报道等,许多同志经常加班加点工作,挑灯夜战,废寝忘食,有突出的表现。

五是加强了机关建设。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快了我办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务实型、廉洁型”的进程。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养、执政能力和决策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都能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力监管工作的全局,积极探索和把握电力监管工作的规律,实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都能积极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模范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监督,强化自我约束,以党风廉政建设促监管队伍的加强,以干部作风建设促监管能力的提高,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都能主动地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注重发挥整体功能,努力营造团结合作、和谐共事的浓厚氛围,依靠广大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和推动电力监管工作;都能在“求真”和“务实”上下功夫,加强调查研究,把情况吃透,把问题找准,把思路理清,为民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六是促进了业务工作。我们注重抓好三个“结合”,即注重深化学习与深入实践相结合、注重眼前和长远相结合、注重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监管工作相结合,努力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以学习实践活动来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以各项工作的新成果来衡量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通过学习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新的提高,电力监管工作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破解,各项业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如,在融入海西发展方面,成功争取国家电监会出台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性文件,研究制定《**电监办贯彻落实国家电监会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关问题批复意见的初步方案》,提出了24条具体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实效;在依法监管、维护合法权益方面,首次规范启动电力争议调解程序,成功实施争议调解,促进厂网关系和谐发展,把“以人为本、监管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在安全监管方面,首次开展了为全省大中型水电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培训研讨,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履行电力企业安全监管工作职能相结合;在课题调研方面,完成了《省级监管能力建设》、《厂网关系》等课题,为推动电力监管创新、能力提高和工作开展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储备。此外,还组织召开了电力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节能减排、电力监管业务检查等工作经验交流会、调研成果汇报会,进一步发掘、梳理、总结了哪些成果可以运用,转化为谋划2009年电力监管工作的思路、举措,提高了我省电力监管工作的深度、高度和广度。

尽管这次的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政治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在学习理解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重要政治理论和电力监管业务的结合上需要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工作创新力度还不够,破解监管难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一些问题的分析检查还不够深刻、不够到位,分析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有待于增强;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上力度还不够大,学习实践的质量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这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制定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以整改。

四、下一步的初步工作设想和几点建议

第6篇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三防一保”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刚才已经把气象局的关于春节期间天气情况的通报发给了大家,岁末寒冬,正是禽畜传染性疫病和极端性气候的高发期,最近,北京、湖南等地出现多起人禽流感疫情;根据气象预测,今晚低温零下6度,应当引起我们高度警惕。目前,我县在各类突况的防御和措施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切实增强做好“三防一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站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政治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扎实做好防禽流感、防毒、防冰冻灾害、保护候鸟等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一旦灾害发生,能够做到有备无患,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突出重点,明确要求,扎实落实各项应对措施和责任

各乡镇(开发区)、各单位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要突出做好“4321”:就是四类重点农产品、三个重点区域、两项重点工作、一套重点机制。

一是要抓好禽类、鱼类、肉类、蛋类、蔬菜类五类农产品安全。当前,正值春节期间,各类农产品市场供应量和需求量激增,各乡镇(开发区)、各部门务必要消除农产品质量隐患,加大监测力度,依法加强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食用农产品污染物监控,及时质量安全信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要认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加强查处力度,对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确保百姓过个安全年。

二是要监控好禽类养殖区(场)、流通市场、林区三个重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涉及从生产到流通的所有领域,一定要做到全程监控。各乡镇(开发区)要加强对禽类养殖区(场)和流通市场的监管,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关,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工商局等单位要加大对县城市场监管,联动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行动,严防“病从口入”。林区要加强防火宣传,强化火源管理,加大对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林区乡镇要建立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其中重点林区乡镇要实行火情零报告制度,每日下午5点前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火情。

三是要抓好家禽家畜、*鸟类疫病防控和农作物冰冻灾害应对两项重点工作。各乡镇(开发区)要继续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的总体要求进行免疫注射,确保各项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免疫密度达100%。*乡镇和相关部门还要组织技术力量,加强鸟类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全力做好集中消毒灭源工作,切断疫病传染源。

各乡镇(开发区)和农业部门要重点做好农业畜牧业低温冻寒灾害防范。

四是要严格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和措施,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要早预报、早部署、早启动、早准备。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及时做好低温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各部门要密切监控各类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县政府及县防重办。各乡镇(开发区)要进一步加强值班工作,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各部门应急职能要配齐,工商、卫生、防重办、畜牧兽医站、林防员等要落实低温冻寒天气发生期间的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好防灾应对准备。

三、扎实开展2009年千人植树造林活动和候鸟保护工作

1、千人植树活动。造林绿化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力抓的一项中心工作,我们**县是重中之重,工作的重要性我不再累述,大家要在开展千人植树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冬春杨树栽植任务,为09年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作打造良好开局。

2、候鸟保护工作。目前,在我市部分*县乡,存在猎杀候鸟的行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候鸟保护工作关系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构想,关系到“一湖清水”战略实施,对维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3、农村垃圾清理工作。

第7篇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出处:党办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社会养生热持续生温,而“中医养生乱象”也时有发生,广受社会各界及媒体关注。自今年七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除按照有关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外,还结合自身实际,以“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和“百姓健康健康推进行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治未病”健康工程是百姓健康健康推进行动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承办部门,身感责任重大,在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发展“治未病”意义重大

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这一思想贯穿中医发展始终,注重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服务内容丰富,手段方法多样,效果明显,为人民群众的繁衍生息和身心健康发挥了独特作用。

目前,现代医学正经历着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医学服务内容也正在从临床医学为主向预防与临床并重转变。中医预防保健适应了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的趋势,符合中医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满足了人民群众预防疾病、追求健康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作用,将健康促进和健康维护放在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卫生费用投入到养生保健、重大疾病的预防、慢病的早期干预和健康管理,促进医药卫生工作关口前移,使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医改道路,也是切实使群众得实惠的有效途径。

二、社会养生保健市场繁荣,问题颇多,监管乏力

我局于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治未病”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老百姓对“治未病”的认知度、认同度及欢迎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明显扩大,各类服务提供机构“治未病”服务量明显增大,社会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数量明显增多。据中国保健协会2012年《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蓝皮书》统计,我国大大小小的保健服务企业总数已达140余万家,从业人员3700余万,大多数保健服务机构是运用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及其方法手段服务百姓。中医药养生保健不仅服务于百姓,使群众身心受益,同时也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拉动健康产业发展,对群众而言是一项双赢的事业,应大力推动其发展。

但近年来,养生保健市场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机构数量多、层次不一、良莠不齐,从业人员多数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服务欠规范、技术水平不高;养生保健广告、书籍、产品泛滥,夸大效果和不科学的宣传较多;医疗行为与非医疗行为界定不清;养生保健技术应用不规范,甚至存在超范围执业、违规行医的现象;部分非中医养生保健产品和服务,假冒中医之名,混淆视听,造成一定的市场乱象,损害了中医的形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中医药养生保健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广大民众的中医养生保健常识缺乏。

目前,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非医疗机构均在工商部门按照一般性企业要求注册登记,机构设立的行业前置审批仅卫生许可证一项,缺少中医药专业资质审查,对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所需具备的专业人员、场所与环境、设备设施、相关的规章制度都没有提出专业要求。由于市场准入条件较低,导致进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的企业良莠不齐,群众无法从专业角度辨别优劣,对其实施监管难度也相对较大,需要工商等多部门协作开展。

三、加强监管工作依据及基本思路

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及临床用药等的监督管理责任。拟定各类中医医疗、保健等机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并监督执行。”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等有关条款规定,针对社会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我局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明确服务项目、场所环境、设备设施、人员配备等有关专业内容;工商部门对符合相关要求的机构进行登记注册,日常监管按照各自的分工进行。我局主要联合工商等部门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经营活动加强监管和业务指导,促进规范运行,主要包括: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与注册服务项目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超范围服务现象;服务操作是否安全规范;是否存在医疗行为和药品销售活动等。

第8篇

【关键词】抽检模式 质量分析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34-02

新的药品抽检模式从药品品种选定、抽验过程管理、质量分析报告的撰写与评估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也为新的药品质量分析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药品质量分析研究作为药品上市后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为药品市场行政监管和药品采购部门科学验收提供了技术保障。药品质量分析工作的质量高低,依托于科学的药品质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积极的探索科学有效的品质量分析方法才能达到提高药品质量的目标。因此,为适应新的抽检分析模式,必须深入对药品评价新思路的探索,重新明确定位药品评价抽验的主要目的,科学合理地设计药品质量分析方法。本文主要针对药品质量分析方法提出了新思路,就如何通过制定科学的策略,加强对药品的质量状况分析,搞好药品质量分析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新的药品抽验分析模式下药品质量分析工作

1.1 药品质量分析的内容

①药品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国内的注册及生产状况、工艺水平、处方和剂型;②对现行质量标准的评价和分析,即就现行质量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进行评价,分析所存在的问题;③依据现行药品质量标准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部分结果的获得来源于严格的抽样设计,包括抽样点的选择、样品量的确定、样品特点等;④对药品质量的总体评价,按抽检结果、专业知识、市场与临床实践调查,对该药品现行检验标准、检验方法、生产工艺以及质量状况做出总体评价。

1.2 药品质量分析的目的

为了适应新的药品监管形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履行药品监管职责,作为药品市场监管重要技术支撑之一的药品抽验分析机制应随之发生改变,药品评价分析的目的和目标也应随着药品监管要求的提高和监管职责的加大而进行调整。即将药品评价分析的主要目的调整为评价上市药品的质量状态、水平,从横向纵向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参数的手段分析药品的质量,发现药品质量问题[1]。

1.3 药品质量分析的意义

药品质量分析是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科学的抽验设计的基础上,采用现行法定标准和方法检验,同时增加探索性分析研究方法对药品质量进行分析,找出药品在投料、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为药品质量提高和监督提供技术依据[1]。药品质量状况分析是药品抽验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改进和健全药品抽验机制的重要步骤和关键内容,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下药品评价分析目的转变的必然结果。质量分析报告促进了药品检验、监督与药品生产环节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科学监管和技术监督,使技术监督对行政监督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2]。

2 药品质量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

①药品质量标准不统一,标准颁布的级别繁多,药品质量分析实际工作中要及时掌握并正确使用标准有一定困难;②质量分析目的定位不够明确、分析设计和实施方式过于简单,程序不够完善;③分析结果的数据往往不能准确、科学地反映药品真实的质量情况,仅是反映药品质量标准,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④药品质量分析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专业素质不过硬。

3 提高药品质量分析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3.1 建立健全药品质量标准体系

根据客观情况和我国目前药品质量分析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质量标准,使之成为质量分析工作的重要执行依据。建立质量标准的全国注册药品品种数据库,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便捷查询,并在网络上编写一册完整的药品标准索引。

3.2 建立与运行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药品分析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分级职责,对检验分析过程,如:收检程序,检验依据及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记录和报告的书写、核对、审核,检验数据的处理,报告书的签发等,以确保药品检验全过程的工作质量,保证药品检验、新药审核、标准复核、科研结果等各项报告的准确可靠[3]。

3.3 应用统计图对药品抽验进行质量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保证制定和实施年度抽验计划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思路,能够根据本辖区药品质量状况合理的掌握药品抽验的覆盖面, 以增强抽验的针对性, 用最小的资金投入达到最大的监督效能[4]。统计图能够一目了然地反映出药品抽验管理工作和药品质量动态,科学的指导药品监管工作。

3.4 加强监管保证药品安全有效性

高新技术及针对标准造假,极易使药检结果报告失误,给药品的安全有效性造成极大隐患,迫切需要行之有效对策: 药监部门切实加强药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监督管理,提高检验标准的专属性;不断完善提高药检技术水平,尽快推行药检机构的实验室认证;加强信息渠道畅通,提高药监部门打假治劣应急反应能力[5]。

3.5 提高涉药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药品质量可控性与必控性的宣传,提高涉药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对药品监督检验工作的理解。鼓励药品质量分析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积极参加培训,大大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工作干劲,提高了业务素质。

4 结语

将来的药品质量分析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应是:药品质量分析与药品质量标准提高相结合、与药品检测技术研究相结合、与药品质量分析与药品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与药品市场监督检查相结合、与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相结合、与药品检验人员培养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朱嘉亮,姜典才,张弛,等.药品评价抽验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对药品质量状况分析方法的初探[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 10):1765-1767.

[2]郭志鑫,张弛,朱炯,等.药品质量分析在其评价抽验中的作用之见[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 12):2184-2186.

[3]隋丽娅,陈伟启,毕同香.药品检验机构推行质量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药事,2006,20( 12):721-723.

第9篇

一、以人为本,强化队伍建设

(一)抓思想建设。支队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学习、学习“八荣八耻”、学习“五大讲”等活动以及参加市局组织开展的“诚信监管,无愧我心”的学习讨论和主题演讲活动,支队全体人员进一步提高了觉悟,每个人都就开展的每项活动分别写出了心得体会,积极查找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到了开展工作和思想建设两不误,相互促进。同时,加强了全体同志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付诸于自觉的行动,在今年春节前夕和新学期开学前,支队向被救助的_名春蕾女童送去了全体人员捐助的米、面、衣物、学习用具以及全年的学费,解决了她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困难。支队还开展了“爱心助残”活动,每名同志都积极捐款、捐物,先后两次为贫困地区捐献钱款和衣物。通过抓思想建设,即强化了全体人员的爱岗爱民、尽职尽责的观念,也为有效的开展其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抓业务学习。面对稽查工作政策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支队把加强执法队伍的业务学习做为重要环节紧抓不放,认真组织经常性的学习。制定周密、系统的学习计划,开展好各项业务学习。以此促进执法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抓廉洁自律。支队大力加强廉政建设,进行经常性的廉洁自律教育,认真执行药监人员“五条禁令”和廉政执法相关规定,从领导做起,不接受行政相对人吃请,不参与药械经营活动。每名稽查人员牢固树立了勤政、清廉意识。上半年,没有接到一起关于支队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态度强横、野蛮执法等不良行为的投诉,也没有接到一起关于支队人员涉及“吃、拿、卡、要、报”等不廉洁行为的举报。

二、求真务实,强化基础管理

(一)抓舆论宣传。宣传和普及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是做好食品药品稽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支队着力从两个方面入手,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一是注重社会宣传。下半年,支队编发了__期《监管稽查信息》,对动态稽查的一些典型案例和支队工作动态进行广泛宣传。二是注重专题宣传。在市局的统一组织下,支队于“_.__消费者权益日”走上街头,进行药械法律法规的宣传,现场讲解假劣药品的鉴别方法,解答群众对合理用药常识的咨询,并展示了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打假成果。通过活动,即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又增进了群众对食品药品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妥善处理了省电视台记者曝光的泰华医药经营假药案,由于支队反应敏锐、积极应对、处理得当,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进一步树立了食品药监系统形象。

(二)抓形象塑造。支队注重加强机关的内部管理,保持了整洁、明亮的办公环境,保证了良好、顺畅的机关工作程序。接待举报做到了耐心细致、文明有礼,在监督执法时,及时查处各类举报案件,文明艺术执法,做到了“有理、有碑、有威”,让行政管理相对人心服口服。通过强化形象建设工作,文明办公、规范执法已成为支队全体人员的自觉意识,有力的维护了支队做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窗口”的形象。

(三)抓档案管理。支队今年重点对涉药单位的档案进行了清理,把所有涉药单位的相关信息收集入册,并重新编订了档案内容,加入了经营企业违法广告警示与抽验制度、广告品种备案登记制度等动态管理项目,使档案管理更趋于科学。目前,支队正在清理补充完善北林区涉药单位档案,制做较为完整的涉药单位名录。

三、严格执法,强化市场监管

(一)开展日常监管。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对*区农村药械市场进行了检查。支队利用两个月的时间,以规范药械购进渠道和整顿药械使用行为为重点,先后对__家乡镇卫生院、__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及药品专柜、___家村级卫生所进行了监督检查。处理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件__起,处罚使用假劣药品案件_起。二是对农村医疗机构的“规范药房”建设工作进行了推进。支队在对农村药械市场进行检查的同时,对农村医疗卫生院所的药房建设进行了规范,对存在问题的__家医疗机构提出了整改意见,并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三是对药品经营企业加强了监管。下半年,支队抽调人员对_家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两次全面检查,重点跟踪检查经营企业执行GSP情况、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情况以及药品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情况。通过检查,对_家企业下达了违反GSP责令整改通知书,经复查后全部进行了整改,对经营违法广告的药品品种的_家企业下达了警示通知书,并对其中_家企业经营的广告品种进行监督抽验;全力推进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对各经营企业在药品分类管理中存在的处方药抄方量小于销售量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四是对*区的“两员”工作站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走访。对*区所属的__个“两员”工作站进行了走访,面对面的与兼职站长的乡镇副书记、副乡镇长进行了沟通联系,就今年如何发挥工作站和“两员”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征求了有效开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进行专项整顿。支队开展了五项专项整顿工作。一是整顿隐形眼镜的经营行为。对*区的__家眼镜店进行了逐家检查,其中无证经营隐形眼镜的__家眼镜店进行了《医疗器械监管管理条例》的宣传,并对这__家眼镜店全部给予了“警告”的行政处罚。目前,这__家眼镜店正在积极申办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二是开展了对血站、防疫站、结防所的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的检查。对*市内的血站、防疫站、结防所等__家机构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对购进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资质的合法性、医疗器械的储存、养护等情况进行规范,对存在未及时索取相关资质、库房混乱等问题的_家单位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查封扣押了两家单位的注册证失效的相关医疗器械。三是专项整顿外县药械市场。支队于_月份对*县的__家涉药单位进行了检查,对存在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未建立药品购进记录等问题的__家涉药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金额总计为_._万元。四是整顿*区保健品商店超范围经营行为。共检查了全区__家保健品商店,对个别存在超范围经营的保健品商店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五是其它专项整顿工作。支队对_月份突发的“齐二药”事件中所有的药品和六月份国家局紧急通知暂停使用的“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品种进行了突击检查,对城乡___余家的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全部检查到位,共查封“齐二药”__个品种,涉案药品_._万余支,在电视台进行公告并设立回收点回收了“齐二药”五个品种中的“盐酸奈福泮”__支。目前,支队分四组正在城乡各涉药单位全力检查“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品种的相关情况。

(三)理顺新增职能。按照市局的工作安排,从_月份开始,稽查工作七项职能由市局市场科调整到稽查支队,在人员紧张、工作全新的情况下,一方面确保*区的各项工作不耽误,另一方面做到全市范围内稽查相关职能不耽误。上联系省稽查局、市局市场科,下沟通各县(市)局,妥善的做好了各项稽查职能的交接,交接过程中,面对突发的“齐二药”事件和国家局关于暂停“鱼腥草注射液”等七个品种的工作部署,支队全体人员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使工作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每天及时、准确的上报各种报表和信息,受到了省稽查局的表扬。

第10篇

【关键词】页岩气 管理监制制度 探索

1 勘探与开发

国家要发展页岩气,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必须能够充分的了解 我国页岩气的资源分布以及资源的不同特点,全面了解我国页岩的分布特征以及页岩的发育特点,以至于在各个地区获取富有有机质的页岩的参数,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去评价资源的可用度,有目标有选择的去选择页岩气的富集地区。当下,我国国内在对贵州、陕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提出了要对页岩气的开发加大进度,加快脚步。各省市也响应号召,有的地区已经成立公司来开展对页岩气的前期勘探,与此同时他们还与央企和外企等等签署了开发意向书。由于页岩气主要分布于有待发达地区,应当把一定的利益留给地方。此外对于页岩气应当采取市场定价的方式,页岩气的应用也应该惠及到当地以及周边地区。

2 监管与规划

面前,我国在面对多元化的能源市场,好像还没有充分适应。有关法律还有一定的残缺,这也正是监管的基础。在制度以及行业标准上面也有诸多不足的地方,这也正是监管的核心依据。由此可见,页岩气发展到今天技术和资金已经不是真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法律和体制上的问题。所以我国要开发页岩气,就必须加大对页岩气的监管力度。在面临着诸多规章制度的设计挑战下,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规划,考虑如何设置好管理机构在职能上的协调工作。这样,页岩气的开发勘探的体制就会更加完善。同时也要对我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下,再准备制定页岩气的发展和规划长图。在这种科学的规划下,来确定页岩气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以及措施。这样对我国的页岩气的开发就有了合理的引导以及综合的布局。

3 技术的攻关

我国在开发页岩气的工程上也有许多技术上的难题。正因为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大多数以游离或吸附的方式存在于页岩或其夹缝中。这样,用一般的开采方法无法得到相应产量的页岩气资源,所以对于它的开发又加大了难度。对于页岩气的开采主要使用的技术就是水平井钻完井技术以及分段压裂技术。在加大科学的投入下,鼓励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着重开展对页岩气的开发勘探的技术攻关的讨论和研究,优势科技之间互补,让企业在技术与工艺方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这样就给予页岩气的开发科技力量,和技术的支撑。 在两年多的技术攻关下,我国现已经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非常规技术,实现了5项技术上的突破,脱离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使得施工的质量成倍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资源的开发效率。

4 国际合作与交流

北美能源的独立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政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力度引进国外的页岩气开发的先进技术,同时可以考虑与国外有经验有创新的企业合作。这样,我们在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同时,让页岩气的技术工艺更加完善。当今,中国的能源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为能源高效,而北美在对中国的能源创新,市场扩广,引导投资,政策的执行与重点,企业的创新与开发的环境和流程方面有十分好的借鉴意义。美国少数拥有大量可用能采到得非常规的页岩气资源的国家,所以他们的经济才会超常规的发展,因此,为达到这种程度,国际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其实,在国际之间的研究能源交流话题一直存在,这也为中国与世界之间有一个共同研讨页岩气等能源安全的机会,同时致力于对政策、企业战略以及学术的研究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平台。未来,我国应更加推进中外关于能源开发与技术相关课题的研讨,让更多的国内外的能源开发者与企业得到更多的体会与心得。这必将对今后全球的能源开发有一定的推动与帮助。

5 注重环境的保护

在页岩气的开发中面临着许多的环境问题,压裂液会不会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页岩气的开发会不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等等。虽然从美国的长期实践来看还没有给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仍然要高度的重视环境问题。所以这就需要国家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再完善基础细则。比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的规划使用以及废水的处理排放等等。当下,对于页岩气的开发过程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我国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环保部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开发页岩气的初期就要加大对环境的监管,一定要严格执行环境立法,都要从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把环境和生态都考虑在内。在开发页岩气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流程中都要加强环境风险的评估,在这期间,全面提高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的环境风险的重视。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的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做到监管工作的透明化。从而建立对规划和项目的环评等全部的监管机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环保技术立法条例。

6 结语

在开发页岩气的期间,一定要推进信息的公开化,促进公众的共同参与,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必要性;法制手段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128-02

一、舌尖上的安全之任重

最近,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一经推出,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也引起了系列的热议。节目采取写实的手法讲述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从而向世界展示了食物给中国人的生活所带来的礼仪、伦理、感情等方面的文化特质。纪录片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拥有悠久饮食文化的传统国度,也意想不到地在这个国度上刮起了一阵新的“美食风”。

舌尖上的美食可以陶冶我们的生活,固然诱人,然而,舌尖上的安全却关乎我们的生命,更加不容忽视。2009年的人大、政协两会上,曾有多位委员提出国家应该实施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来解决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1]。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纵观我国这十年来的食品市场,却实在称得上是险象环生,2003年金华火腿敌敌畏、2006年的苏丹红成分咸鸭蛋、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2011年4月,沪上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的染色馒头亦吓坏了一些消费者,2011年11月快餐巨头麦当劳旗下产品麦乐鸡又被爆出含橡胶添加剂。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对于追求美食文化的中国民众和政府来说,妥善解决与防御食品安全问题的课题,任重而道远。

如何才能有效地制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人们开始进一步地深思:不再一味地督促政府加强市场监管与处罚、不再单一地谴责商家利令智昏,而是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保险公司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风险管理手段,尝试着以政府的宏观法制手段及相关法规立法来辅佐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对我国食品市场的规制。首先,在《侵权责任法》和《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律文件等多种形式加强对食品市场安全程序的把关。其次,在国务院食安办、卫生部、质检总局等职能部门的监督下,关注生产、运输、流通及消费领域中,设立更为细化的、具有各领域专业知识、自上而下的政府监管部门。希望可以做到在潜移默化中为民众创造一个和谐共赢的食品市场。

二、我国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之分析

根据我国现有的相关规定,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受害者想要获得赔偿或争取救济,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可行的方法。第一,食品安全事故的受害人可以从食品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中选择其一去提起侵权赔偿,并要注意时效问题。第二,食品安全事故的受害人还可以从政府方面去获取相应的赔偿和救济。但是,在实务操作中,第一种途径可能出现生产者或经营者因为索赔数额太大而无力承担或企业本身就不正规的弊病。此外,受害者举证困难的问题也常常使得维权之路难于蜀道。而第二种途径,必然将导致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分享掉纳税人原应用于市政建设的贡献。正是因为上述两种方法所存在的漏缺及问题,第三种更为理想的解决方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由资产较为雄厚的第三方保险人通过理赔的方式为事故受害者提供相应赔偿。

(一)食责险之定义

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对“食品安全”这一概念的理解都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衍变过程。先后融入了食品安全保质期、食品仓储条件、导致食品事故是由于过失还是故意等与时俱进的参考因素。

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作为产品责任保险的一种,是指因被保险人生产或销售的食品存在缺陷,导致使用者或第三者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在约定的保险责任及赔偿限额内予以赔偿的一种保险[2]。

(二)食责险之优势

从政府角度而言,食责险具有减轻政府应对紧急食品安全事故的负担的优势。通常而言,国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在多年来,一直承担着食品事故受害者的救济、安顿、补偿以及污染物的收集、清理、处理等事项[2]。可见,由于制度的不尽完善,政府机构在食品事故领域一直以来都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资金雄厚的大型保险公司介入,可以为受害者进行最快的赔偿金支付,既减轻了政府财政及人力的压力,又有利于事故后期的社会局势稳定。

从食品生产者角度而言,食责险为生产者的利益起到了高效的保障。对于食品生产者来说,想要在出售的商品中彻底地消除掉食品安全事故可能带来的风险,整个过程必须运用多种高昂的技术与设备,其中的成本必将是昂贵的。而这些巨大的成本通常又被生产者在销售时转嫁给了基础消费者,虽然会有些观念先进且有实力的消费者甘愿为更加安全的食物买单,但对于社会上更加多数消费者而言,这样的成本转嫁是不能接受的。而此时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出现,正适时地为食品生产者们提供了一条缓解的途径。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食责险有利于其权利的保障。随着我国诉讼法的发展,共同诉讼或代表人诉讼等方式在食品诉讼领域屡不鲜,但是在本质上,没有专业知识的消费者仍是无法彻底改变消费者的弱势地位的,追索赔款困难的局面仍是食品事故领域的常态。责任保险机制的采用,由保险公司介入负责偿付相应赔款,避免了消费者因企业破产等原因而无钱可拿,在最优程度上减少了消费者的诉讼成本。

三、加大以法制手段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加大以法制手段推进食责险的必要性

目前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国务院于2010年决定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内设15个部门,主要职责是: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但若是仅仅依靠我国现有的食品行政安全体系及零散的法律及行政法规,食品市场后续发展的安全保障是明显不足的。加强国内立法政策对风险责任的规制与系统完善,尤其在传统民商事侵权法领域,应该加强立法者们对“食品责任风险”这一新兴概念的重视程度,开启我国食品责任保险飞速发展的脚步。纵观国际领域,各种种类的专项产品责任法规在瑞士、德国、比利时等责任保险发展步伐较为先进的欧洲国家早已屡见不鲜;而以民商事法律详尽完善著称的美国,不仅有基础性的责任法律,还独具匠心地通过了《联邦纯净食品与药品法》、《联邦食品标签法》等单行法,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责任法体系[3]。反观我国的相关立法,2009年6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开始实施,与1995年的旧法相比,新法首次借鉴了发达国家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此外,还提出了食品安全标准这一在国内市场从未出现过的新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食品企业所要面临的索赔风险和法律风险,由此来强迫食品企业必须购买保险来转移可能造成的损失。但是,可以看到,这样的法律规制是僵硬的,一旦食品企业找到比购买食品保鲜更优的避免风险方案,惩罚性赔偿制度则将再次成为摆设。

(二)以法制手段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一些建议

首先,以法制手段让生产经营者们意识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能够为他们带来转移规避应担食品事故责任风险的益处。重要的是,必须要有相应的有强制力的法律法规存在以规范市场上所有的相关食品责任保险,明确生产销售者的权利义务,规范相关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显然,近年来陆续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三部法律法规的相关产品责任规定在归责原则方面是明显不够完善的,更从未明确规定对食品生产销售者适用的严格责任原则。有了严格的归责原则,杜绝了生产商与销售者的侥幸心理,诱使他们直面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存在。

第二,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考核及公开制度的引入。不同于媒体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的曝光,这里的“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等级”,源自大陆法系中行政法学对社会管理的手段,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采用定时公告、系统记录、档案保存、政府奖惩信息公开等方式按年、按季度、按月将食品生产企业的原貌展现在大众面前,让食品企业畏之、敬之、从而遵之。可以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揭开公司的面纱”。

第三,不同于国内多个部门分段式的监管手段,港澳台特区的行政机关更偏爱采用一个监管部门全权主管监督,其他部门分包管理的手段,分包的部分包括了从食物生产到营销的整个链条,这也为我国食品行政监管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第四,以法制的手段呵护食品保险业各类险种的发展与成长。必须要注意的是,保险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相应的法律规范必须精细、周全、科学,以确保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动态平衡。引用一句保险法名言——如禁止抗辩规则的缺位,可能使缔约时的告知瑕疵成为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投保人之上;而无区别地全面导入禁止抗辩规则,又可能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保险欺诈行为敞开方便之门,足见任何保险合同规则都必须仔细权衡、反复考量,避免以偏概全[4]。只有相关法律法规涉入食品保险领域,对适宜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们的保险品种及合同保驾护航,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业才能安全运行。

四、舌尖上的寄望

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秉持着以酸甜苦辣咸五味为基础的食品饮食文化,俗话说,才下舌尖,又上心头。五味让中国人在体会我们各自的况味时,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表达语境。在中国人的厨房里,某种单一地味道很难独自呈现,正如现今的食品安全问题,很难光靠工商部门正面打击监督就能治愈,五味最佳的存在方式,是调和以及平衡,就像推进食品安全责任险的方法一样,重在刚柔并济地运用好法制手段加以调和。这不单是中国历代厨师不断寻求的完美状态,也是政府多年来在食品安全责任领域所追求的圆满方案,更是我们中国人在为人处事,甚至是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刘锐,蒋兆强,胡世洪,何坤霖.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7):1255.

[2]段胜.构建我国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之我见[J].上海保险,2009,(1):54.

第12篇

[关键词]自贸区;事中事后;信用建立

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作为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后如何做到“宽进严管”的重要配套措施。能否探索建成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政府简政放权、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扩大市场开放、加强金融创新等改革开放试验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的探索与成效

(一)宽进方面

1.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该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政府以清单的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清单之外的,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这是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国际上有70多个国家采用这一模式,GDP总量约占全球的60%,对外直接投资占到全球的50%,金砖国家中的其他四国都已接受了负面清单制度。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挂牌以及负面清单的公布,标志着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式在自贸试验区试行。2015年4月,国务院公布新版负面清单,适用于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试验区。新版负面清单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划分为15个门类、50个条目、122项特别管理措施。清单之外的领域,在自贸试验区内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并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实施指南,做好相关引导工作。负责清单在自贸试验区的试行为我国今后全面实施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

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前,已经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对外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以及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后,继续扩大了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广东、福建两地也分别推进与港澳和台湾的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吸引了大量的服务型企业和跨国公司聚集,不仅直接提升了产业结构,也有助于倒逼境内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提升自贸试验区乃至所在省市的产业发展水平。

3.加快政府审批制度改革

自贸试验区大力推进了政府的简政放权,创新了不同部门协同管理的模式,培育了“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政府服务理念。以福建自贸试验区为例,2015年7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除需全省统筹规划、跨设区市行政区域、涉及国家安全以及需报省委、省政府研究的审批事项外,80%以上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已下放至自贸试验区实施,基本实现项目审批不出区、企业办事不出区。这些行政许可事项包括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企业核准登记、广告许可审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核发等,涉及工商、卫生、医疗、教育、文化、海洋渔业、农业等领域。福州、厦门、平潭三片区也设立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审批备案事项。企业设立由原来分别向工商、质监、国税、地税、公安等部门提交5套35份材料压缩到1套12份材料,时间由29天缩短到最快1天。厦门片区实行“多规合一”和项目审批“一张表”,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由原来的180工作日缩短到49个工作日。

(二)严管方面

1.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上海自贸试验区将积极推广形成“三清单”覆盖“三阶段”的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编制数据、行为、应用清单,建立事前告知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制度机制),并将在全市推广该模式。

2.建立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上海自贸试验区已经制定公布了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办法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并于2014年9月公示了首批1467家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经营异常名录实际上是与注册资本认缴制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相配套,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管的举措。

3.逐步健全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

上海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率先开通了市信用平台子平台和服务窗口,作为建立社会信用“负面清单”的试验窗口;2015年2月进一步开通了综合查询窗口,可以同时查询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用信息;借助该平台,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可以对区内企业及企业高管进行信用核查。福建自贸试验区根据已出台的福建自贸试验区监管信息共享管理试行办法,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进一步强化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避免各部门相同信息库的重复建设,实现自贸试验区工商、质监、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金融、税务、环境保护等部门监管信息的互通、交换和共享,目前省公用信息共享平台已有27个省直部门运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已链接19个省直部门,正在推动增加15个,基本覆盖了涉及事中事后监管的所有职能部门。

4.建立市场竞争秩序监测体系

福建自贸试验区重点关注自贸试验区放宽行业准入、开放领域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可能出现的风险,已梳理出监管风险点55个,提出88条防控措施,着力防范区域性、行业性和系统性风险。福建自贸试验区立足于现有工商一体化平台获取基本的市场竞争信息数据,创新推出了“市场公平竞争指数”,该项举措通过相关数据的聚合、对比、关联、因果分析,对主体行为及市场竞争秩序作出判断和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促进事中事后监管效能的不断提升。

5.初步建立安全审查制度和反垄断审查制度

四个自贸试验区的条例都已经明确提出要依法履行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的有关职责。上海自贸试验区反垄断审查和反垄断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方案已经制定出台,将探索建立反垄断机构在自贸区内会商协调机制。同时,也制定了试验区安全审查办法,明确了外资安全审查的范围、内容、工作机制和程序。

6.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第三方检验机构、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已分别在自贸试验区内发挥更大的市场监督作用;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已设立自贸试验区仲裁院,制定了自贸试验区仲裁规则。福建自贸区的福州、平潭、厦门三个片区也全部设立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自贸区仲裁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仲裁在多元化商事纠纷处理服务体系中的职能作用,营造国际化、市场化的自贸区营商环境,在推进自贸区法治建设、创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

7.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执法体制

福建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都设立集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部门,福建省知识产权局会同省工商局、版权局与福州海关、厦门海关建立了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海关保护协同协作机制。福州片区和平潭片区已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

二、自由贸易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外资三法和台胞法暂停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自贸试验区虽然暂停了外资三法和台胞法,但暂停后的先行先试政策措施仅以“总体方案”形式公布,而且很多条文仅为“支持”“鼓励”等意向性表述,但是相关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修订未到位,对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扩大开放事项,实施过程中还受原有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的限制,企业仍然按照原有法规、规章办理相关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导致一些体制机制创新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延缓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二)相关职能部门对“宽进”的放权力度不够

从自贸试验区改革的进程看,是中央和地方两头热,中央部委和地方部门则相对冷,改革出现了“中梗阻”的病症。对此总理在2015年4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严诉此现象,其实这就是改革受到相关利益集团抵触的现实反映。部分部门无法忍受改革所带来的利益损失,对改革持抵触情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本质是削减行政机关的审批发证权、收费罚款权等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权力。因此,审批事项的取消,就直接影响到部门的利益。当既得利益因改革而受到损害时,某些部门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影响、阻碍行政审批改革。

(三)职能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各自为政

加快商事制度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后,各相关部门也相应开始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由于缺乏顶层的统一协调,各部门的监管体系五花八门,覆盖面宽但部门分置、缺乏联系,法律制定、执行、识别、监管、授权等缺乏整合,而且系统各不相容,如果长此以往,将会再次出现“一证一码”改革时用哪个“码”的问题。各部门监管体系的分化不仅造成建设成本的浪费,而且也容易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空白的领域。

(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很广,涉及部门也很多。目前上海自贸区已经开始探索“三清单”覆盖“三阶段”的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但整体而言四个自贸试验区的诚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首先,尚未建成一个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各个片区、各个部门都有局部的信息平台,但仍需要进行整合。其次,诚信的评估体系仍不完善。由于相关社会中介组织仍不成熟,市场信用评级、信用咨询、资信调查等业态仍不发达,对诚信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能力不够。最后,失信行为的预警能力不足。由于信用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善,各部门仍未完善联合的惩戒机制,社会失信行为的成本太低,惩戒刚性不足。

(五)社会力量参与面不够广、层度不够深

从现有自贸试验区事中事后监管的举措看,仍是政府唱绝对的主角,社会力量虽有所涉及,但角色很轻。主要原因:首先,目前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的自身建设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接政府部分职能的转移。其次,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的动能不足,不仅如此,政府还“越界”承担着不少社会职能。虽然各地均已出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相关办法,但机制仍不完善,进入实际操作层面的项目不多。再次,社会力量参与事中事后监管的积极性也不高,目前政府对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监管的调动、组织力度不够,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媒体乃至群众个体在监管中的作用,社会主体参与监管的形式、方法手段以及参与机制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建立可复制可推广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建立健全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作为“宽进”后进行“严管”的配套制度,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经非常完善。主要的经验有:一是要有完善的立法保障;二是既要有独立的监管部门,也要有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三是要有强力的社会监督力量;四是要有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五是要实施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和严厉的事后惩戒机制;六是要有独立的风险评估体系;七是对竞争领域和垄断领域进行分类监管。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启了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的重大改革,实现从“严进宽管”到“宽进严管”转变是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充分借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事中事后监管的经验,从自贸试验区开始试点,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监管体系。

(一)推动管理思维向“轻审重管”转变

1.改变“以批代管”

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向纵深推进,逐步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实现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按照负面清单进行准入管理,负面清单之外领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对市场主体资格的审批,保障企业投资自,促进企业依法自由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2.改变“重批轻管”

按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界定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和责任,既要对政府部门的监管行为制定标准化的行为规范,明确监管权限、监管行为的实施、监管责任等,防止,也要将已审批和未审批的均纳入到监管范畴,杜绝“监管真空”,实现监管职责的全覆盖,推动由事前审批向全过程监管转变,全面规范和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二)推动管理重心向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转变

1.建立健全分级监管机制和黑名单机制

根据区内企业营运能力及自律程度进行分级,建立“一户一档”信用主体责任追溯体系和“红黑名单公示制”,赋予信誉良好企业较大经营弹性,可以对信誉佳的企业实施较为宽松的监管制度,对信誉差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加强社会监督,加强企业信用约束,加大企业失信成本。

2.建立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响应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机制。对违法市场主体加大行政处罚和信用约束力度,依法实施吊销营业执照、吊销注销撤销许可证、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等惩戒措施。要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经营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工作中,将信用信息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行贿犯罪档案等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3.建立综合监管快速反应机制

借鉴德国自由贸易港“全通关”综合体系以及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在监管范围上,不仅涉及口岸税务、航运、外汇、空运等,还应涉及金融、仓储、运输等中介机构以及生产企业、进出口企业等。要通过信息公示、抽查、抽检等方式,综合运用提醒、约谈、告诫等手段,强化对市场主体及有关人员的事中监管,及时化解市场风险。要针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强化事后监管,依法及时认定违法违规行为的种类和性质,组织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共同参与处置。要普遍推广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

4.建立前导预警机制

对事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风险进行判断识别、鉴定分类,逐一追根溯源,分析、研究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风险监测预警,以强化事前、事中的风险防范,实现事后监督由简单操作型向分析预警型的根本转变。相关监管部门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抽查抽检、网络市场定向监测、违法失信、投诉举报等相关信息,加强研判分析,掌握相关领域违法活动特征,提高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区域性、行业性及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

(三)推动管理方式向强化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转变

1.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的制度

成立社会参与委员会,由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理事长,并由企业、行业协会和商会代表组成,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引导企业和相关组织表达利益诉求、参与试点政策评估和市场监督、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推进行政职能转变。发挥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健全公众参与监督的激励机制、保密机制以及反馈机制,加强对公众参与市场监督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和防范能力。对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2.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组织机构的自律作用

政府要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培育,行业协会会商要加强自身建设。要将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建议作为制定法规、重大政策及评估执行效果的重要参考。要建立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间的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经营自律规范、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规范会员行为。支持会计、税务、律师、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等依法对企业行为等真实性合法性进行鉴证。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机制,明确政府监管职能转移边界,推动政府相关部门将可以转移的职能强制性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转移。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估机制,培育、发展社会信用评价机构,支持开展信用评级,提供客观公正的市场主体资信信息。

3.探索监管外包模式

借鉴香港国际机场的监管外包做法,更多发挥企业力量,让被监管者相互监管。香港国际机场共有两个自由空运货站,分别由亚洲空运公司和香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两家私营企业管理。香港机场管理局与这两家公司签署经营合约,对其日常管理不作干预,两家公司分别经营各自的监管业务,互相监督,同时还接受公众监管。

(四)推动管理技术向信息化监管转变

1.打造诚信共享公示平台

将分散在工商登记部门、市场主体公示信息以及各监管部门“碎片化”的市场主体准入、经营、监管信息集中起来,以社会统一信用代码为唯一识别号归集到各个市场主体名下,方便政府职能部门使用和社会公众查询。

2.科学配置市场监管资源

随着“宽进”的实施,市场主体会更多,活动会更活跃,这就需要监管要更具效率。要在时间、空间上优化监管资源和执法队伍的配置,要依托GPS、电子监控、电子追踪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管能力,要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和联合执法机制消除监管空白,形成监管合力,做到无缝隙监管。

3.探索“互联网+”行政服务新模式

以互联网“注重客户体验”理念推进行政服务模式变革,为进入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和个人配置专属网页,主动提供“一网揽尽”全方位的服务,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在线申报、审批管理标准化。推出政府服务的APP手机应用,打造移动互联网上办事大厅,与其他网上办事大厅深度连接,建立与省市联网的行政审批监察系统,做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社会事项网上办理、政府效能网上监察。

(五)推动管理作风向勤政有为、敢于担当转变

1.加强思想教育

当前已经进入反腐的高压期,很多领域和干部借此开始懒政、惰政,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有所增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不仅是利益的斗争,也是思想的斗争。要加强思想教育,让广大领导和干部始终着眼事业发展,把为民务实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导向,时刻心中装着百姓,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领导干部身处“清水衙门”“艰苦岗位”不埋怨、不懈怠,做到爱一行干一行,让基层干部安心长期扎根群众,在一线展现大作为,成就大事业。

2.加强宣传引导

各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事中事后监管各部门职责、措施、工作进展情况和成效,宣传勤政有为、敢于担当的干部典型,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参与,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监督环境。

3.加强督促检查

效能、纪检等部门要加强对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监督,要建立督促机制和奖惩机制,促进相关领导和干部树立勤政有为、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促进群众和企业反映的意见能及时吸收并反馈到相关部门,并限期整改。

作者:庄锡强 单位:中国海峡人才市场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课题组.加强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的方法、手段和对策研究[J].科学发展.2014(12):43-53.

[2]雷奇峰.落实四个转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J].机构与行政.2015(6):15-17.

[3]孙福金,华金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政府管理转型[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4(12):23-25.

[4]闫明.上海自贸区发展与事中事后监管实践机制研究[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5(5):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