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时间:2023-06-11 09:33: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第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 整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高中生而言十分重要,这关乎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该予以重视。由于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会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出现心里不健康的问题。以往,高中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和考试无关的内容就选择加以忽略,事实上这种做法是片面的。有些学校的教师在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时,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学生的心理情况开设的,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主体探索能力削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知,研究性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看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并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使学生能够解决心理问题,完善自身人格。

一、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

以往,教师在讲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对知识进行口头讲述,这些知识主要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安排的,事实上学生自己通过阅读的方式也能够认识这些知识。研究性学习相关资源主要涉及到实验法、文献法以及调查法等基本方法,并且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学习案例。高中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述这些研究性学习方法,然后使学生根据这些学习方法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这些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范例的他人经验加以学习,并对这些研究方法加以掌握。

例如在进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高中心理教育和高中生的关系十分密切,是高中生主观层面的教育。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可能会使学生出现厌烦情绪。教师不妨让学生掌握小组研究方法,这样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就会相互讨论。当然,由于教师也是从高中阶段过来的,他们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也会有一些把握。所以教师不妨向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理解。当然,学生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小组分工应该尽可能明确,一部分学生负责查阅相关资料,一部分学生负责进行问卷调查,一部分学生则负责提取观点,以此类推。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所学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二、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活动课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他们只是草草结束整个教学过程,使得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针对这一情况,高中教师应该开展心理活动课,并且在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在导入课堂情境和进行实例分析的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当然,教师还应该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够产生共鸣。

例如,在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追星一族”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最近备受追捧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然后让学就“追星的利与弊”为题开展辩论赛。由于学生性格的差异,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所以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学生通过辩论进行自主探究,并将所学心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潜在思想,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问题追根究底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合作程度。通过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学生能够对心理不健康因素给人造成的影响加以体会,并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三、合理运用主题探究方式开展教学,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主题探究方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往,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进行讲解时,很少采用这种方式。教师应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心里专题进行研究。当然,这还需要教师对研究主题加以确定,并鼓励学生对相关心理主体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谈到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主题设置,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就会更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早恋”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从该主题出发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谈及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并向学生讲述一些实例,是学生形成“早熟的苹果不好吃”的观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加以整合。首先,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研究性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其次,教师应该合理创设心理活动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知识;最后,教师还应该合理运用主体探究方式开展教学,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高中年级不断升高的形势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低,特别是高三年级情况最为严重。为此,一定要深入分析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保证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1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1个人因素 高中阶段是高中生青春期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心理与生理在此阶段中逐渐成熟。但是,在此阶段中,高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完善,在看待问题的时候,经常存在着不全面、不理性的情况,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非常容易受到情感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高中,面对繁杂的学业与高考压力,导致高中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非常容易出现思维缓慢、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情况,甚至患上焦虑症,致使高中生越来越厌学,极大的降低了高中生的学习成绩。这些因素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1.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环境影响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家庭教育模式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部分家长对高中生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而没有充分考虑高中生自身发展水平与意愿,只是将高中生当成是替自己完成心愿的工具与途径,或者为了炫耀而严格要求高中生;还有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对高中生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这些教育模式均具有一定的偏颇性,不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非常容易对高中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1]。

1.3学校因素 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是高中生除了家庭之外的主要生活场所,因此,学校也是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生命运主要取决于考试成绩,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均需要利用考试进行考核,而学校为了适应此种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率,就会在教学方法、策略上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手段较为严厉,导致高中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不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2]。除了具有较大的学习压力之外,同学关系不融洽、师生关系紧张也是加大高中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导致高中生出现心理压抑、心理障碍、心理失调等情况。

1.4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阴暗、丑恶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高中生接触网络机会越来越多,在为高中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负面信息的传播,导致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面对这些不良社会因素,必然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产生影响,甚至出现误入歧途的情况[3]。

2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2.1个人完善 从个人角度分析,高中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及自我评价,这样才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高中生一定要学会兼顾高中生与休闲,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娱乐,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摆脱封闭的自我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和其他高中生建立融洽的人际管理,扩展自身思维,树立自信,不断完善个人。与此同时,一定要建立完善的人格,只有塑造完善的人格,才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4]。所以,高中生一定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人或者事,实现自我熏陶,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实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2家庭关爱 从家庭方面分析,家长一定要多加关注高中生的成长,尤其是青春期的心理与生理变化,给予高中生足够的爱,让高中生深刻感受家庭温暖。在高中生学习中,一定要以鼓励的方式,不断激励高中生向前迈进,并且根据高中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高中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不要给予高中生太大的心理压力[5]。除此之外,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是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给予高中生相当的自由,不要制约高中生的发展,为高中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民主的家庭环境,减轻高中生的心理负担,进而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2.3学校重视 从学校角度而言,一定要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逐渐增加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培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技能,让高中生了解一些心理疾病的知识,强化预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设立一些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一些专业教师开导高中生,有效解决高中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高中生可以正确看待问题,在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可以积极面对,寻求解决途径。

2.4社会关注 从社会角度分析,国家及社会各界一定要为高中生创设一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一定要维护网络传播健康,抵制一些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让高中生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与此同时,国家一定要对青少年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完善,严厉打击一些危害高中生健康发展的社会现象,并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不断优化社会环境,实现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达到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要求,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除此之外,一定要对高中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树立一些典型、正面的范例,让高中生对其进行学习,进而实现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3结论

总而言之,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下,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一定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在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作出努力,实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奕,代祺,王薇,等.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05).

[2]田彩云.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9).

[3]朱欣欣.网络背景下高中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德育工作;应用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之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逐步由不成熟迈向基本成熟,因此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质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下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高中学校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环节,以促进学生心理以及素质的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的内涵

(一)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采用教育的手段确保人的心理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时,往往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特征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运用相关的心理教育原理,利用多种途径以及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使得学生的心理能够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德育工作

通常来说,德育工作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相应的思想以及道德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并通过受教育者的自主实践,使其逐步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部分学生受教师的忽视

就目前来看,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更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中等或落后的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对后者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状况不闻不问,这就使得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忽视学生心理接受能力

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会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教学效果显现不出来。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则更加关注学生自身接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扩宽了德育工作的渠道,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之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需要有能力的人,还需要高素质的人。而只有心理素质强的人,才能够在面对挫折之时战胜困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中十分必要,因为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与教师的道德品质以及个人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高中德育工作中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需要逐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打造,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使得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观念,为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对于高中生,尤其是中等成绩的学生而言,由于本身所掌握的知识十分有限,使得他们自身的接受能力不高。在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德育工作中的过程当中,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设置相应的心理学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做好课程的安排,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变化,并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好地面对所处的困境,采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学习,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建立心理辅导中心

由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应用,需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由专业的心理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但是,心理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健康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质。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当前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学校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高中学校,考虑到高中生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为了满足时展的需求,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学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建立心理辅导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作者:张枫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刘烨.试析高中德育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5(9):16.

[2]潘慧荣.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学教育(中),2013(11):142.

第4篇

【摘 要】 注册入学是随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和招生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注册入学下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其特殊性,面对注册入学下多样化的学生情况,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素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等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 注册入学;高职新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国家、 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密切关注,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社会和学习压力大,各种青春期的困惑和烦恼伴随,学习成就感低等特点,使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特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注册入学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江苏省从2011年起开始试行注册入学,它是高校招生的一种新的录取模式,是考生根据院校提出的报考条件和录取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向1-2所试点院校提出注册申请;院校根据考生在校期间思想品德、个人特长、平时成绩、技能水平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计划范围内,根据本校招生章程,择优确定拟录取考生;考生在拟录取院校中,最终选择确定1所就读学校的录取模式。注册入学实行之后,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更加复杂,从以往单纯的高中毕业生到现在高中、中职、中专等有意愿进行深造的适龄青年,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弱化,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也更加多样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更细致、更全面。

更科学、准确地了解注册入学之后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提供有效资料和理论依据,同时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学生中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制定有效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策,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有很多,但针对注册入学这一特殊条件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多。本研究对某高职院校2014级(注册入学之后)计113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并与注册入学之前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了解注册入学之后高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本状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高职院校2014级计1130份新生心理普查数据资料,其中男生817例、女生313例。

1.2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L.R.Derogatis于1973年编制,含有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指标.测量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指导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评定。测得的是一个人某段时间里的症状水平。本量表使用简便,测查角度全面。它对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功能,适用与测查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在临床上常常作为诊断的参考,也可以用作初级的筛查工具。

1.3实施程序

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调查由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网上测评。指导人员之前进行了相关培训,测评实施之前向被调查者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内容、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事后,剔除重复问卷和无效问卷。

1.4统计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系统自带统计软件进行基本数据初步统计。用例数(百分比)、和平均数对研究对象进行一般资料的统计描述;对及因子得分进行两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CL-90普查情况

2.1.1注册入学后(2014级)新生心理普查结果

1130名新生参加普查,心理健康测评状况显示异常139例,占总数的12.3%;其中女生313人,显示异常37例占总数的11.8%;男生817例,测评结果显示异常102例,占总数的12.5%。高中生源学生892人,显示异常113例,占总数的12.7%;中职生源学生238人,显示异常26例,占总数的10.9%。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等方面(按均分从大到小排列)。

2.1.2 SCL-90调查结果性别、文理科及不同生源差异表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注册入学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仍有一部分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方面。学生中男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说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体现在各个因子上,除偏执因子外,其它各个因子均差异显著,特别是恐怖和抑郁因子,可能和女生从小胆小的性格有关系。中职生源学生和高中生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总体存在显著差异,前者优于后者,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和敌对三个因子上并无明显差异,而在和情绪相关的一些因子上如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却差异显著。首先,高中生源的学生,由于高中阶段对自身的学业成绩有较高的要求,他们平时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学生的学习压力感较大,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而中职生源的学生,在职业高中阶段学习要求并不高,学生们感受的压力不大,心理健康水平要更好些;同时时还有一些来自社会的有志青年,这些学生的生活经历较高中生丰富,心理调节能力也较强。

调查结果还显示,和注册入学之前的高职新生相比,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日常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注册入学之后学生中出现各类神经症甚或精神疾病的比例有所上升,笔者推测这与注册入学政策对学生基本学习素质的要求比较宽松有一定关系,这个问题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注册入学之后高职院校学生复杂多样的基本情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从细处着手,预防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基本心理素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基本方面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 做好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筛选工作,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同时做好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学生的跟踪、访谈、转介工作,日常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第二、 加强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鼓励他们参加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接受系统的心理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各类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鉴别能力,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能及时发现罹患各类精神疾病或神经症的个体,并有一定的干预、转介的能力;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掌握系统的心理专业知识,对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第四、 充分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促成在各类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主体,同时辅以《积极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等选修课程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注重知识与活动相融合,运用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寓教于乐,使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接受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调节的能力;

第五、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氛围,通过橱窗、展板、广播、板报、宣传横幅等多途径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利用微信平台、网络平台、QQ群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积极组织举办心理健康月或周活动,开展团体辅导、专题讲座、心理知识竞赛、现场咨询、情景剧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营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良好氛围。

当然,高职生也要注重自身的成长与学习,主动参与集体、社会活动,积极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走出心理误区。切实做好注册入学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团结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才能促进高职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jseea.cn

[2]姜小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研究.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16-18

[3]任素梅.《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高教研究.2005,3(2):95-101

[4]邓先丽.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学院建设.2014(327):93,114

【作者简介】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上的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都让他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高中生中非常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使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既是高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新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表现为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个体在精神上、身体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安好状态。当前,高中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养尊处优,但升入高中后学习竞争压力变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仍待发展,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遇到个人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我国高中主要以“班级”形式教育学生,学校各种教学的实施多半是由班主任完成实际操作实施。所以,开展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分清缓急轻重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精干心理教师队伍

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一支精干专职教师为首的,结合兼职教师为辅,互补而又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辅导咨询工作专业要求相当高,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专职人员少之又少,很多工作人员上岗前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专业素养有所欠缺。我国很多学校中,几乎没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一些工作人员只是参加过短期的心理辅导培训,所具有的心理学知识不够完善,完成培训后离开了心理辅导岗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立应该从零开始。必须引进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更应该加强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专业教育人员的培训大致可分三步:第一,确定学校心理辅导站的骨干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去规范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心理辅导思想。第二,对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完善。第三,利用骨干和专职人员来引导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心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班主任应树立现代的心理教育观念

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向于心理教育目标,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其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学生影响深远,如果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偏差,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得不够透彻,把一些思想问题笼统归类为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对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技能的研究,就会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越走越狭隘,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不能用单一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 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要尝试慢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身体力行,用实际的行动和真实情感感化学生。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不自信和学困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因为家庭环境较差而产生自卑感的学生,就应该安排他们与一些性格比较开朗,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逐渐地让他们适应周围环境,拜托困扰,减少自卑感,促进学习进步。

(四)开展多形式的集体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它能促使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消除心理障碍、友好沟通。集体活动要求同学们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中智慧完成任务,并能在丰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以便更好的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班会是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应该做到:首先,需要确定能引起同学们注目和兴趣的主题。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做好班会的相关准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设计的班会中去。其次,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形式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针对很多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例如,在高三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进行一次“努力奋进,不轻易言弃”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班主任还应协助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指导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多渠道个别心理辅导

第一,建立心理咨询室,规范学生面询。对于每一名来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接纳,切实解决了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建立咨访关系、质疑、引导、总结等几个步骤,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每次咨询结束,咨询员都要填写咨询记录和个案分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追踪调查。使得学生能利用心理咨询解决一般性困惑,寻求自我完善。

第二,开展网上心理辅导。除了日常心理咨询室的面询以外,还应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为广大在紧张学习中的高中生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询辅导,可以采取开设网上心理辅导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收发邮件、信件、写便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咨询。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高中生中间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学生产生期待和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更好了解自己,理解心理学。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使其逐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第6篇

基于以上现实,我校国际部充分利用学生集体活动以及相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应对消极情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无论是学生集体活动还是课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即有需要达成的目的。教师要想明确组织活动或者开设课程的目的,首先要了解高中生消极情绪的成因。

一般而言,可以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来自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目前,我校国际部学生中,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亲着意经商,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在学校里,由于一直以来分数至上的教育占主导地位,导致学生的价值体系建设被忽视,学业成绩不佳更会被歧视,久而久之,自信心丧失,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内因与高中生的身心特征有关,他们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有时候还会对未来生活和理想抱有不确定的悲观看法。同时,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多半是家中独生子女,从小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锻炼,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很难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明确了上述两个原因,我校国际部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学生集体活动,开发了30多门课程,其中能比较有效应对高中生消极情绪的活动及课程主要有:

一、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庭对于高中生的情绪影响是巨大的,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这说明处理学生的消极情绪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我校国际部每个学期都会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讲座、座谈、班会课等形式,给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改变家长的一些不合理教育理念,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沟通,也提升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二、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我校国际部不折不扣地践行高中新课改理念,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扎实开展走班选课制。同时,开发了足球课、篮球课、烹饪课、书法课、音乐欣赏课、吉他课、声乐课、摄影课、瑜伽课等30多个选修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发挥其天分、爱好和特长,鼓励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找到运用自己特长的机会,有效缓解消极情绪的形成。

三、开展感恩或献爱心活动

有研究表明,在回忆和记录感动的人、感谢的事之后,个体的积极情绪会显著增加。感激的想法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积极体验和愉快经历,这样个体能够从现状中获得最大满足感。感激能够抑制妒忌、贪婪、愤怒、痛苦情绪的产生,使人以更加豁达的心胸去面对生活。我校国际部的课余活动非常丰富,其中以感恩或献爱心为主题的大型实践体验活动有“学校献爱心活动、感恩节活动、母亲节活动、特殊教育学校献爱心活动”等。通过对生命中一些幸福、幸运的事表达感激之情、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儿童,增加高中生积极情绪,提升其幸福感。

四、开设心灵鸡汤课程

我校国际部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咨询师的个人访谈,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此外,还开设JECSS心灵鸡汤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等,从而提升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五、体现学生自治的社团活动

高中生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产生好斗的人格倾向,提高和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有效消除消极情绪尤为必要。我校国际部提供给学生一个很大的自治平台,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社团,由老师协助,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环保节活动”“海亮好声音活动”“圣诞节活动”等等。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相互了解、沟通的前提下真切感受别人更好的处事方式。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高中生也慢慢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建立良好的同伴、师生关系。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和课程的实施,我校国际部学生的整体面貌都发生了一定改变。在家长、老师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越来越喜欢与老师、同学进行心灵沟通;学生在自我兴趣得到发展的同时,建立了自信,更加阳光地生活与学习,也更加愿意参加各种活动,展现自我,提升自我,自我人格得到良好发展。当然,应对高中生消极情绪既是每一个教师与学校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我校国际部仍在不断完善与发展相关策略,为提高学生的良好素质而努力。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一、健康宣传,更新理念

随着高中生心理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我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宣传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还开展“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爱心义卖等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宣传、教育到位,深入每位高中学子的心灵。学生们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不但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学业,而且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在继续加强学生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才会渐渐地被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二、心理咨询,同龄共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通过探索与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此,我班由我及任课老师成立了的心理咨询小组,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诊断与辅导;设立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情绪能得到宣泄,思想能得以敞开。我班还开辟宣传专栏,用墙报交流学习体会,发挥同龄人相互间的积极影响,这比老师灌输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教师的精神境界与心理健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我认真学习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注意自己的情绪与言行,用健康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为防止忽视学生实际基础及心理承受能力,自觉不自觉地将学生引入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帮助层次不同的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减少焦虑,避免过早地以高考要求加重学习负担。注重与学生沟通,以解开心中的疙瘩,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以扭转学生被动局面。这样,帮助学生克服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既可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训练,又可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集体训练,环境熏陶

素质教育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增长,都会受到积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我班把教育工作心理化,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培养心理耐挫能力。精心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使优美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摆正位置,力避早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各种新事物逐渐倾入到原本被社会称之为一方净土的校园中,对校园中的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中的恋爱场景处于懵懂青春期的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校园中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这些媒体的影响。极易产生早恋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都十分不利,也许就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阻碍。

我通过班会及个别谈话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不要轻易将内心的痛苦、不悦吐露给朋友。指导学生在交朋友时注意分寸。我又通过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才华,增加与异性的交往,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偶像化,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宣泄。对在班级流行的黄等读物,坚决取缔。同时,关注学生校外生活,多与家长联系,控制学生过度上网。引导学生树立对异性的尊重意识,学会文明的异往方式,建立健全的人格。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离开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将失去灵魂,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保证。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用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善于合作的意识去适应社会需求,健全人格,努力达到“德智心体”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健康教育内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因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学习心理辅导,挫折的应付,情绪的调节,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心理教育,优良人格的塑造,休闲生活与消费心理指导。

二、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上网成瘾。中学阶段是人生过程中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又称为“反抗期”,“麻烦期”或“危机期”,而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对网络成瘾。目前,中国的中学生网络成瘾比例接近10%,网瘾已经成为中学生厌学、休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这一势头仍在快速发展中,并且网络成瘾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极大的危害。

2.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家长都看的很重,这又是一座无形的山重重的压在学生身上。

3.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他们大多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共享生活中的喜悦。

4.独立意识增强。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高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代沟。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真正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一经发现,应及时送到专业卫生机构治疗。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以课堂教育、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途径,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开展心理咨询及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学科教学需要的。各科教师必须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利用心理档案,对每个学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与学生思政工作者及时沟通,交流情况,尽早实施干预,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合理环境是育人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如环境布局、绿化美化等物质环境,各种规章制度、纪律、行为规范等制度环境,校训、校歌、学校精神等精神环境。

3.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教育环境。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际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当前,我国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多和周围的孩子进行交流。

四、结论

总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可以发现并治愈学生的不良心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斌勇.中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第9篇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本文就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怎样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怎样利用集体讲座、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把个案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所提到的一些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 自我调适 心理咨询 集体训练

一、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两组数据:

在一次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两万多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枯燥的数字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如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团队工作等。本文主要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践,就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和尝试。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注意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日程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磨炼顽强的意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认知规律,在不同阶段确定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采取讲座、心理训练、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以个案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取得了显著效果。在2002年我所带的班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全班总平均分485.7,超出高考文科本科录取线61.7分,超出高考文科重点录取线23.7分。其中重点率70%,上线率100%(全校唯一一个全部上线的班),本科录取率87.5%,专科录取率97.5%均居第一。本科上线率和重点录取率居第二。其中,有2名学生上北大,2名学生上人大(全校有5名同学上北大,3名上人大)。吕尤同学以642的高分被北大人力资源管理系录取,与北京市文科状元仅差4分。我所教的政治属于文综的一部分,我班高考文综平均分190.4,居全区第一,高于区平均分23.5分,高于市平均分34.22分。现在所带的班在几次考试中均居前列,在各项活动中均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所有这些成绩与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与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方面,知识密度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快。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就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住宿要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和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密切。第一次远离父母,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很多事情。另外,考入九中的学生在初中大多都是学习的佼佼者,在工作上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大家都集中到一起,可谓人才济济。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给自己定位。

基于此,我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心理保健的重点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的科学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和名次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指导学生摆脱由于不适应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困境,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随着高中生心理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所以在高一第二学期我重点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在继续加强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我还利用录音机、VCD、电视机、投影仪等多媒体电教手段组织了“学会生活、挑战明天”“意志品质助我成长”“我们在爱中成长”“ 我与责任”等大型主题班会,使学生深受教育,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渐渐地被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我班不但在各种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大大增强,踊跃参加各项活动,表现突出。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和学生接触的最多,时间最长,最有利于做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是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班主任要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学生科学地学习和调整心理状态,培养学生的乐观稳定的情绪和开朗坚强的性格,以及广泛的学习兴趣,探究和创新精神,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为他们将来的成才与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班主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双方达到情感和心理的交流,消除学生的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高二上学期时,高年级有位学生因父母离异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休学。后来,为了让她尽快从心理阴影中解脱,回到学校照常学习,校领导把她特意安排到我班,希望我能从心理的角度帮助她。最初她对学习和学校都充满了恐惧,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信心,十分不愿回到学校,不愿面对那么多人,不愿与同学交流。她从不主动说话,说话声音也很低,而且一直不敢抬头,显得十分羞涩。课间也不离开座位,看起来非常胆怯,眼神里夹杂着一些不安。几天后,她就请病假回家了,连续三天没有到校。在我和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她除了有一些生理上的不适外,更多的是心理不适。确切地讲是逃避现实,逃避生活,惧怕交往。当我了解到这些时,我果断地要求家长立即让她返校,并要求家长配合,坚持每天送她到校。同时我安排了班干部和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她的学习。我还经常与她谈心,在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开导她,使其逐渐摆脱过去那段生活所造成的心理的抑郁和自卑。当我了解到她曾学过长笛时,在班会上,特意把她的家长请来,专门为她安排了一个长笛独奏节目。事后,她说:“我已经很久没有在这么多同学面前吹笛子了!站在那里,我觉得找到了许久以前的那种自信的感觉”。其实,她没有注意到当时自己特别不好意思,吹笛子时脚后跟还不停地一掂一掂地。渐渐地,她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话也多了起来,性格也活泼了许多,经过半年的训练她已基本恢复正常,找回了失去的自信,最后考上了大学。

由于难以承受高二多门会考的压力,张xx同学“不想活了”,我不但和她进行了深入长久的交谈,而且把自己当时正在写的一本书的部分草稿拿给她看,那一段内容主要是告诉人们生命的珍贵和伟大。第二天,她把文章还给我,对我说:“唐老师,您放心,我以后永远不会自杀了!我现在才明白,那是多么愚蠢的事!” 在高考前夕,邢帆同学在交友问题上出现了困惑,怕家长担心,不敢告诉家长,就来找我谈心。黄梦同学在高考第一天数学考试感觉不好,当晚马上找我,在我的鼓励下,她如愿以偿被西南财经大学录取。王欣同学在一摸考试中由于过度重视这次考试,在第一门考试刚开始两分钟就“写不下去了”,在我的不断激励和开导下,考出了年级第四的好成绩。她对远在农村的家长说:“我的事你们就别操心啦。有唐老师在我身边,你们就放心吧!”在考上大学后,她还打电话给我,与我谈她上大学后的打算和计划,并征求我的意见。……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学生们早已把我当作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心理医生了。他们都愿意把心理话向我倾诉,有难过的事希望我与他们一起承担,有高兴的事愿与我一起分享。2001年7月13日,是全国人民难忘的日子!当中国人的奥运之梦终于成为现实时,我家的电话铃声响起。——是张倩同学打来的!我以为她有什么事,可只听她说:“申奥成功了!咱们同庆啊!!!”那时的我,已经成了她们的众多好朋友中的一个!

2003年春节我收到这样一个手机短信:“您觉得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容易吗?您的学生的苦忠(衷)。”工作数十年,我常常碰到类似的求助,这回不知道又是谁遇到了难题?!是已经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还是刚刚新接的高一新生?于是马上我回答她:“想完全改变自己的性格不太容易,但你能根据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此外,要看你这样做有多大价值?若意义重大,则需要坚韧的毅力方可成功!” 同时带着探询的口吻问:“你是谁?再聊,祝愉快!”对方很快就回应:“我很倔强,上课不爱和老师呼应,不爱回答问题,不爱和同学沟通,所以什么也选不上,也不爱拉票,同学不了解我,其实我不错,想让别人了解我,怎么做?”最后是她的署名。原来是刚入高中半年的一位新生!她是一个学习很努力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期末,选“三好” 因为选票少而落选。也许还在为此事苦恼。因此,我告诉她,“倔强说明你有毅力,但那么多‘不爱’对你的发展不利,想让别人了解你就必须改变那些“不爱”,告诉别人你的想法,把自己的优点展示出来!我相信你能做到!”

开学后,她变了很多,比以前爱说话了,有时也能听到她的笑声,渐渐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在一次活动中,我让每位学生至少写出一个你最感激的同班同学,并说出理由。我发现,许多同学都选择了她。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与她聊天。谈话中,她告诉我, “其实有许多事是自己刻意去做的。这是自己努力调整自我、适应环境的结果。”

我就是这样帮助一个个孩子克服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张维洁说,“我觉得您是天下最好的人,有什么事找您谈最合适。找心理医生,他不了解我;找我爸说,他会骂我。您不但耐心而且细致。有什么事跟您一说我就心里踏实了。” 现在学生们都上大学了,可是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或平时,经常会接到学生的短信和电话,或祝福,或谈心,我们无话不谈,无事不说。

3、加强集体训练和集体心理辅导

素质教育要求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班级讲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

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增长,都会受到积极、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精心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使优美的班级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结合班主任工作,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训练,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应试能力、理想教育等。这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训练活动,很好地弥补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把教育工作心理化,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特长,树立自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提高了心理素质。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在高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良好心态对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总结中把心态列为学习、考试成功或失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10篇

关键词:高中生;德育工作;完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90—01

高中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学业教育的基础环节。从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在过度这种事对高中生进行学业教育的同时对德育教育有所放松,因此,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相关探讨,

一、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现存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热衷于网络。资料表明,截止2011年年底,我国通过手机移动上网的人数已经增至3.35亿人,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在人口比例中高达69.3%的人群通过手机移动上网。高中生作为上网的主流人群之一,早已习惯于把网络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平台。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到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料;另一方面,他们还能通过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在日常学习和精神交流中缓解压力。然而,过渡沉溺于网络,自然会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

(二)强调学业教育的同时忽视了心理疏导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取知识,高考中得到高分,而不存在贫与与否的区别,因此,很多学校督促他们努力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从而忽视了心理疏导性效果。事实上,很多高中生目前由于学业压力过大而产生了很多不良心理状况,因此,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及时、准确地洞察这些不良后果的存在,就无法对高中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纠正,从而也就无法保证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来获得好成绩。

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完善策略

(一)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充分利用网络作为高中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助于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者通过采用更多的有效途径并在及时、准确把握高中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变化趋势的情况下,更加有针对性地提供德育教育工作。

第一,高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网络自由化和渗透性的特征,创建特色网络心理教育课程,可借助网络技术,在广覆盖的前提下实现点对点的个别化教育。例如,学校可定期对高中生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并通过网络而非面授的形式开设相应的教学套餐,使心理敏感脆弱的那一部分高中生能够给在乐于接受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第二,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利用闲暇时间广泛和深入阅读心理学经典理论,逐渐从穿套的“我讲你听、我令你行”的教育模式过渡到与学生平等“耐心倾听、互动交流”的双向反馈模式。这就需要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各个班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业务爱好,并悉心建立健全相应于每名学生的QQ、E—mail、博客甚至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的信息库,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内或者班级之间建立QQ群,从而能够更方便地通过平等的方式与学生定期开展有效的思想沟通。

(二)提高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一,把心理教育与行为指导有机结合。如前文所述,自我封闭和人际关系紧张是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项目,对贫困生适当的开展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训练,并把树立良好心态、掌握人际交往技巧贯穿始终,使广大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怀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并通过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来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有效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

第二,在学业之余适当建立心理咨询室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心理压力增大的时候,采取多种有效方法进行自我情绪调节,通过对不良情绪的合理宣泄来缓解和消除心理压力,这一做法对心理障碍较大的高中生尤为必要。

第三,支持高中生群体专门组建心理研究协会。由他们广泛搜集各种心理健康知识的相关材料,并在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引领下策划、组织和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活动。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让高中生通过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系统掌握自身心理问题的产生前因以及不良后果,并掌握相应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够在彼此鼓励和帮助的良好氛围下增强受挫能力,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在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三)建立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第一,可在学校领导的组织带动下,从学校的整体角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诸如师生座谈、跨校沙龙、校企联谊、时事讲座、心理游戏、足球比赛、音乐及舞蹈比赛等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兴趣爱好且易于接受的活动,这一过程事实上也是形成校园文化的良好途径。在各种校园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把握好各种活动的目的、宗旨以及形式,一方面还应充分发挥学生会、校社团等各类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各种活动的具体组织和实施方面,可以发挥特闷参与意识强、具有朝气的特点,放手交给学生组织进行承办和协调,从而发挥出学生之间的同伴教育的作用,并在组织活动的每一阶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给予正面评价,使他们的自信不断得到增强。

第二,从班级的角度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班级是高中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及其重要的基本单元。一般而言,学生们与班级同学之间关系的好与坏,会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由于学生之间各自具有不同的家庭环境、文化差异和兴趣爱好,从而会造成每位同学在价值观取向、言谈举止以及生活习惯方面各有不同,一些学生在缺乏足够人际交流技巧的前提下,很容易在互相之间形成交流障碍,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学习和生活中太过压抑、情绪不易外露的学生,一旦释放出不良情绪,往往很难再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学校要加强班级文化的整体建设,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培养,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从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真挚感情,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者也就由此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德育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心理卫生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11篇

关键词:职院 大学生 心理问题 解决思路

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各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都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面对着如此问题,我们对职院大学生心理问题做了如下研究:

一、新时期职院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多种,它们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不同,那么,我们主要对当前职院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1.角色适应带来的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都是经过紧张的高考而进入学校的,那么,对于它们来说,来到高职院校就需要一个角色的转化,从一个高中生要转化为一个大学生的角色,同时还要接受学校档次带给他们的压力。首先,很多学生来到了大学校园,在面对着新鲜事物的同时,还需要他们面对较高的学费,这些对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压力,同时,身边的同学们的高消费又给他们带来了无形的影响,使得他们心理上出现了失衡,自卑感油然而生。其次,经过艰难的高考却没有考入自己理想的高校,而是来到了高职院校,这对他们来说也是需要较强的心理接受能力的。

2.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

大学是一个小的社会,它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是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个环境。很多高中生升入大学,在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的同时,人际关系逐渐成为了他们比较棘手的问题,当前的教育模式虽然在改革,但是,现在升入大学的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长大的,因此,他们的高中生活都是简单的学习,没有太多的人际交往。因此,人际交往就成为了学生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前很多学生都比较自我、孤僻、缺乏安全感、缺乏宽容和理解等,因此,他们会在众多关系,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中显得无所适从。

二、新时期职院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在新时期造成职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自身的心智模式、学校的教育模式、社会的发展模式、家庭关系的影响等等。

1.学生自我心智的原因

大学时期的学生心智正是处在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心理矛盾较多的时期,也是他们走向心智成熟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生活和学习中的很多都发生了变化,也开始学着独立的面对生活了,比如,他们会面对寝室里微妙复杂的关系、学习方向的把握、未来就业的压力等等,因此,他们在面临这些选择和矛盾的时候,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焦虑以及困惑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他们的思维和心理。又因为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意识、性格等各个方面都不同,因此,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心智状态下的学生他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是不一样的。

2.学校的原因

由于高职院校是参差稍低一点的学校,学生的素质也处在不高的状态,职院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等都欠缺科学性,最重要的是很多职院学生来到这里上学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兴趣,一般都是由于在高考中失利了,退而求其次才选择了高职院校,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消极、萎靡、低沉、迷茫等心理状态。而职院的培养方向是技术型实用性人才,也就是面向社会就业来培养人才,这也使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误区,认为自身的竞争优势会弱于本科生,从而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失去了动力,缺乏了正确的学习态度,于是他们会在学习和就业之间纠结,产生抑郁或者焦虑等心理问题。

3.社会的大因素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上的一个个体,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而生活,而社会发展带给大学生们广阔的舞台的同时,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动以及激烈的竞争,给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都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不可避免的腐败和不正的风气,也使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变发生方向的偏差,他们的鉴别能力和抵抗能力会随着心理承受能力的下降而下降,或者会出现学生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整天忧心忡忡,或者盲目跟从等。最重要的是,社会的巨大压力会使得学生放弃美好的未来,而游戏人生,没有真正的树立起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造成了职院大学生心理上的浮躁和空虚。

三、新时期职院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思路

面对着职院大学生心理上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1.加强学生自身的心理建设

要强化学生自身的心理建设就要从学生的自我意识入手,要把学生从心理上首先训练成坚强的人。首先,就是自我认识,学生要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之下,重新正确的认识自己,要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自信心。其次,是自我体验,学生要把自己投身到自己很不愿意去接触或者反感的事情上去,比如说,有的学生很怕交流,那么,我们就要积极主动的去多接触一些人,并与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这样专项的训练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更正学生的心理状态。最后,自我调节,这一部分是要学生自我去完成的,学生在碰到事情的时候要学着向好的方向去想,要刻意的保持一种乐观的心理,这样会对学生的心理调节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以上这三个方面都是学生自我心理建设的主要方面,正所谓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学生只有把这三个方面有机的整合到一起,才能够很好的把握自己的情绪。

2.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职院大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学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预防和教育。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从而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建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因此,职院必须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的同时,还可以组建一支心理问题治愈队伍,免费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专职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从而来从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相应的咨询工作。而兼职教师要选择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本身就很高的人员来担任,他们要具有较强的服务学生的意识,能够敏锐的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疏导,这一部分可以从校内的其他工作人员中选取。

3.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学生的发展是整个社会的希望,因此,我们要注视他们发展的各个方面,那么,在职院学生的心理问题上,我们应该从根源开始防范,提早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通过校报、板报、广播等方式来进行心理调节的技巧或者方法等,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会去判断自己的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在学习心理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心理品质,把所学到的东西内化到自身心理品质当中,达到一个内外兼修的效果。

总结:

新时期职院在培养大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这种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一定要为学生构筑起坚强的心理防护,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1] 程明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才智.2010(28)

第12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问题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挫折耐受力

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1.1 学习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1.1 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1.1.2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1.1.3 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1.2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小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的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和激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同学,不能以表扬、鼓励代替批评、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就会缺乏成就感。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不尊重,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1.2.2 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小学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的情况。

1.2.3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友好的家庭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1.3 青春期心理问题

1.3.1 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1.3.2 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小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或秘密想对别人倾吐,但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1.3.3 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初中高年级和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1.3.4 挫折适应问题

中小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小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所谓消极反应是指人在遭遇挫折时伴随着强烈的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所做出的有悖于正常行为的反应,是对挫折的一种退缩、逃避、屈服。这种反应如不及时纠正,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固定下来,便会形成对挫折的不良反应,较大时期内影响着心理行为的正常发展。

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2.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2.1 对中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