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11 09:33: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绩效管理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能源企业,其机构体量较为庞大,产业业务细分程度较高,这就对经营管理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石油企业内部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管理层把握企业整体运营的有效手段,在管理实践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并运用科学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管理层客观、公正地对个部门、班组在企业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监督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决策层调整人事、组织机构和政策的重要参考。

一、石油企业绩效考核管理手段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绩效考核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石油企业也经历了实践、探索、发展的各个阶段。发展至今,绩效考核已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简单工具,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科学分析,使它与企业经营战略和其他管理环节的紧密结合。通过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各部门、各班组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期的考评,不仅可以为人力资源部门制定薪酬、激励和发展员工潜力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能够通过定期的考核加强员工的自律。现阶段,石油企业管理层正通过借鉴参考外国同行的人力绩效考核方法,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研究、分析、实践适合石油企业的绩效考核改革,使石油企业实现高速良性发展。

二、现阶段石油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阶段,国有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经济体制转制重点单位,在绩效考评体制起步较晚,尽管努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除了一套符合自己特色的绩效考核方。但在实际运用中仍面临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国内成品油行业尚未建立起包括内部运营指标、客户指标和员工发展指标在内的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尽管各大石油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并不时的对绩效考核内容和办法进行调整和完善,但由于我国现代企业发端较晚,所以没有较为成熟的体系和方法进行借鉴,绩效考核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一)业绩考核任务目标与战略目标不匹配

石油企业在制定各部门、各班组的考核标准时,通常是要征求各部门、各班组的意见,即自下而上的提出年度目标,并报上级审核。各基层单位由于考虑到自身利益,在上报年度目标时或多或少的留有余地,出现避重就轻地提出简单易行的工作目标,而并不关注企业全年发展战略和整体绩效;而上级单位在审核下级提出的指标时也没有考虑到整体战略目标的再分解,而只是满足于大面上完成集团下达的任务指标,缺乏目标引导,最终导致战略稀释现象的发生。

(二)绩效考评工作缺乏系统分析

绩效考评工作进行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系统分析方法,导致考评定位的模糊与偏差。产生这种现象一是由于单位、个人各层次的绩效目标出现脱节;二是单位、个人绩效的性质差异,缺乏合作协调的效果。即使制定了相应的考评办法,依然岗位职责的模糊,最终无法准确判断一个岗位工作完成的好坏,各岗位目标难以清晰明确;三是各岗位忙闲不均,使得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存在工作量的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差别较大。还可能造成争权卸责,人员浪费。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规范、科学的考核体系,各岗位职责模糊,这就极易会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

(三)指标制定体系、考评过程粗放、缺乏考评分析

一是由于石油企业产业链较长,分工细、岗位多,无法平衡各个方面的要求,再加上考核形式较为单一化、过场话,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

二是石油企业在考评中大多强调事后奖惩而忽视事前的引导问题。对各层次的阶段性考核实行年终一次考核奖惩。这种考核方式过于粗放,标准设计不科学,是一种平均主义的考评。并且考评结果评价较为简单,例如“出色完成”、“较好完成”、“一般完成”和“基本完成”,对于这几个标准之间的区别,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

三是由于石油企业把奖金分配作为绩效考评的最终结果,仅用奖金分配办法取代绩效考评制度。这样的考核不严密,误导员工过分注重结果,可能使员工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产生迷茫。

(四)绩效考核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

许多石油企业在进行绩效考评之后,缺乏考核结果的反馈过程。考核结果无反馈的形式表现以下为三种:

一是没有建立考评信息反馈机制。由于我国石油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较晚,导致没有建立起考评反馈机制。

二是主管机构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考虑到反馈可能引起下属的不满,为避免引起巨大的争议,只作考核,却不将结果反馈,使考核工作失去了重要的激励、奖惩和培训的功能。

三、对于改善绩效考核机制的若干建议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石油企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日益加快,企业绩效考核体制改革也将不断深化,我们必须正视实际运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在考核理念和主要指标的设计上要遵循质量效益优先,考核制度要体现出石油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具体要求的同时,考评目标要充分考虑到石油企业自身长期发展的战略与短期发展的有效结合。

一是考核内容细致化、科学化,要增加细化考核的类别,对于不同工种要加以区分。制定考核方案时,不仅关注工作成绩,更应对其进行全面的考核,以便对考核对象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整理,能够更好的促进考核对象的工作。

二是规范目标制定程序,要使员工和管理人员对目标的制定工作清楚了解,规范考核任务的分解与制定的流程,与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相吻合。

三是打破一年一评的工作模式,对干部和业务的管理采用定期检查考评的方式,并注重业绩核实,用制度化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

四是要与严密的计划管理体系相配合,使考核客观,不流于形式。对下属经营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确保下属在长、短期和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反馈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上级对下级的了解。

第2篇

>> 浅谈中小型化工企业消防现状与对策 我国中小型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中小型化工企业常见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中小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分析 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探析 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探讨 浅谈中小型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新形势下中小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探讨 中小型化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我国中小型珠宝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对我国中小型企业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分析 我国中小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及实施策略分析 论我国中小型煤矿工程管理现状及发展 试析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中型化工企业生存现状及对策 浅析小型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事故预防对策 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中小型企业物流管理成本现状及其控制方法 浅析我国中小型LNG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数据来源:中国制药设备网,网址.

③数据来源:中国安全生产商务网,网址.

参考文献:

[1]但婕.浅析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李勇.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研究.

[3]刘玉军.我国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分析[J].现代情报,2004,6(6):180-181.

[4]张强.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研究[J].商业时代(原名《商业经济研究》),2007(14).

[5]仲理峰.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2002(3):15-19.

[6]柯元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研究[J].管理观察,2008,12:47-49.

[7]顾蕾.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11).

[8]马洪玲.中小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向导,2013(02):57-58.

[9]韩建明.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绩效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9.

[10]董样花.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09,3.

第3篇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它具有执法监督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作为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方面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现状从而探讨如何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高效运行。

一、预算绩效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对资金和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使其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果与效率。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下面是预算管理体系的内容及预算绩效管理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1.首先是绩效计划的制定。也就是说在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以及为达到该效果的具体计划。绩效计划的制定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决定着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2.其次是日常的绩效指导即绩效沟通。在绩效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日常的指导使其在我们预设的轨道上前行。日常的绩效指导是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中间力量,决定着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方向。3.最后是预算绩效的评估。他是预算管理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绩效的评估我们才能了解整个计划的实施效果以及不足之处从而让我们进一步改善我们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前来看,一方面,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已经在不断向外发展延伸,预算绩效管理的资金也在不断的增多。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为了吸引足够的预算管理资金,在很多项目中已经实施了预算绩效管理。到年底已经大约有20.9万个项目,涉及约3.49万亿元的资金进入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而且我国正在专心开展重点项目,在这些重点项目的建设中我们希望合理运用预算绩效管理从而从中发现问题、改善问题。另一方面,就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内部来看,我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整体框架包括绩效的制定、沟通及评估。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关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虽然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够新颖合理,但我们也在一直创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与支出管理、成本管理、债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内容,相对来说我们的财务管理内容还是比较健全的。而且在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应用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目前,我国也在积极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希望通过适当的监督与协作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及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且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说我国现有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经不存在问题了。其实他们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做出改变的问题。1.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不够全面。我们希望我们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够更加全面,从而使得它在各个方面都能发挥自身的优势特别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我们希望二者能够契合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2.预算绩效管理的资金不够充足。一个项目的实施与发展离不开背后雄厚资金的支持,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同样如此。它需要有更多的项目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中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我们国家在资金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虽然从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们国家的预算绩效管理资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它的资金储备仍然不足。3.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够完善。我们的预算绩效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但是我们没有对它进行合理的宣传,所以它的优势以及它能给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改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我们也没有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对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改革,所以它在人们心中的可信度并不高,这也是它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的原因所在。4.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度慢。我们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所以它需要我们进行改革,但是由于我国的创新能力不足加之反应速度缓慢以至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速度难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我们不能忽视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不足,我们应该通过以上的现状分析来发现不足进而改变它。5.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不足。财务管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一定的透明度,所以全体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对它进行监督。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工作不足,没有设置合理的监督制度。而且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需要各个部门的合作,因为它是由预算管理、收入与支出管理、成本管理、债务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模块组成。所以各部门的有效合作和沟通可以提高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6.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在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我们的财政资金、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而且效率低下,所以他就不能够有效履行自身维护经济秩序的职责。所以我们要在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合理的应用预算绩效管理,通过二者有效融合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

三、预算绩效管理有效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的建议

1.加快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进度。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现在我们的社会经济正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度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职责。首先,我们可以从基础工作开始做起。也就是说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进程中,我们可以加强宣传,让大众了解预算绩效管理从而信任它并对它进行有效应用。其次,我们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框架,使得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指导以及绩效评估前后衔接,成为一个充实连贯的整体。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立法工作。监督工作的积极进行不仅可以间接性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改善其工作效果,而且处在监督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更有利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然后就是立法的工作了,我们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立全面、公平、公正的法律条例,对于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我们要严格按照法律制度进行惩戒,那么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一定可以完全为了人民的利益进行,而不是为个人利益服务。这才符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本质特征。3.加快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全面应用。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其效率来引导经济的健康发展。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绩效计划的制定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计划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要重视绩效的沟通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有很多的部门分工共同完成财务管理工作,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那么就会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分歧或者是工作效率的降低。所以我们可以建立具体的沟通制度与渠道以方便大家的沟通与协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预算绩效的评估工作。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做的好与不好都需要对其进行评估,评估一下这一时期绩效完成情况以及效果如何。所以我们可以对绩效评估的方法进行完善或者选择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

四、结语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脚步。所以我们要从承担着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责任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创新,从而使得我们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效果改善,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健康、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马玲.解析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102-103.

[2]陈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5,11:53-54.

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探究

1引言

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绩效管理也需要不断变化以适应实际的需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明确的考核目标、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缺乏科学合理性等,要明确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才能促进绩效管理制度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2.1绩效管理概况

绩效管理最早是国外企业采用的考核管理体系,后来发展到国外的一些公共管理部门,绩效管理在最初是企业管理里面的概念,直到20世纪末出才被应用到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我国对于绩效管理的初次引进是在1995年,相对于外国来比起步时间晚,体系发展不成熟,应用不太广泛。绩效管理指的是各级的管理者以及员工为了高效地完成工作而进行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沟通、绩效评价等一系列的内容从而达到绩效的最优管理的过程,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和基础性的工作,它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管理的合理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科学的全面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过程和活动。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对于绩效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全面、完善的绩效管理考核及评价的标准和体系。

2.2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全面。现代的绩效管理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的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这四个部分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不管缺少那一部分,都无法构成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然而一些单位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的组织完整性,对于这四个环节了解不够准确,一些单位缺少计划和反馈的过程,一些单位实施和考核制度不完善,无法系统的进行管理。在管理的制度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在人事管理方面,没有按照规定合理的设置岗位的工作人员,存在部分一岗多职的现象,人员安排的分布不合理;对于人才的选拔没有综合的机制,择优竞争机制不完善,无法选择出优秀的人才,阻碍了高素质人才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不利于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优化;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有待完善。无法发挥人才的激励作用,事业单位采用统一标准的工资分配模式,忽略了不同职位、不同工作的差异性,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绩效评价的体系不科学。考核的内容过于简单,缺少制定的考核指标和标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绩效计划,没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不准确,缺乏真实性和有效参考性。考核角度不全面,没能全面完整的对于工作效率进行评价和计算,忽略了周边绩效。考核结果落实不到位,考核结束之后没有对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对应的奖励和惩罚,导致绩效管理实际作用效果太差,绩效反馈不到位,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上出现的问题认识不到位,无法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和改进。

3对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建议和意义

3.1对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里提出了一些确切可行的具体解决措施。制定完整的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四个部分的第一步,是绩效管理有序进行的第一步,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管理者要明确管理方式和管理目标,考核者要明确自身的位置和工作职能,管理者和考核者要进行交流很热沟通,制定出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绩效计划。建立系统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和体系关键在管理层,管理者要明确知道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并进行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运用,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灵活调节,保证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完善绩效工资制。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制定完善的奖罚制度,把绩效管理的考核结果与工作者的工资水平和职位变动相挂钩,科学合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民众的监督,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促进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3.2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积极意义

加强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我国的事业单位机构分布在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地深化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已经在职能、服务性质等多方面发生了改变,不仅提高了服务水平,还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有赖于绩效管理的改革创新。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政府事业单位的工作成本,在节约社会资源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效的服务。还可以中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事业单位的社会监督工作中,提高民众的参与度,树立事业单位在社会上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4结语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仍然在探索改进之中,事业单位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不足之处,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绩效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绩效评估,不断促进绩效管理的建设与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第5篇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制度,其通常无固定模式,需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来设定,就煤矿企业而言,其组织系统构成较为复杂,绩效管理也成为了一个大环带小环的系统过程,保证各环节处在一个彼此促进的良心循环尤为重要,但就我国煤矿企业的整体管理现状来看,在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从目标管理的视角来分析绩效管理,构建一个规范、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使煤矿企业全体人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对提高煤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绩效管理系统及煤矿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一)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是指企业各级管理者及员工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辅导、考核和结果使用的持续循环过程,旨在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达到组织目标,整个绩效管理系统共涉及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和结果使用四个环节,相关工作均围绕组织目标开展,因此,也可将绩效管理视为目标管理[1]。企业绩效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强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促成企业与个人的同步发展、共同进步,从而形成“共赢”局面。绩效管理是否能够起到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约束员工工作行为的作用,还需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正视自身存在问题,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这也是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煤矿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煤矿行业整合力度的加强,煤矿企业内部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绩效管理理念也受到国内煤矿企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国外行业内以及国内其他行业绩效管理模式的借鉴,我国煤矿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但是相关建设并不理想,绩效管理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其一,将绩效评价及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因对绩效管理体系认识不够,忽视了绩效管理中的其他内容;其二,绩效考评指标不合理,煤矿企业绩效评价多选用较为容易执行的量化核算财务指标,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难以体现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和公平性,考评指标仅关注运营各环节的状况,而对人力资源等无法量化的指标排除在外,并不能为煤矿企业的生产和决策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其三,脱离自身实际情况,煤矿企业要想加强绩效管理,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全员参与的绩效管理体系,但因奉行“拿来主义”,未能对现有的绩效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改造,绩效管理脱离实际,未能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与组织战略相脱节也不利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与行业特点、自身绩效管理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不无关系,但归根结底仍是管理思想等主观因素造成,致使绩效管理严重脱离组织目标,未能抓住绩效管理建设的“牛鼻子”[2]。

二、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管理模式在煤矿企业中的运用

(一)模式的建立

目标管理以制定和实现目标为中心,重视全员参与和自我控制,其管理过程为:制定目标分解目标执行目标结果考评和反馈,其与绩效管理的各环节内容相契合,且二者均以组织目标为导向,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系统的绩效考评制度和工作目标体系,有利于理清煤矿企业各方面关系,协调各方面矛盾,将企业发展战略与员工个人目标充分结合,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其生产积极性,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3]。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管理实际上为煤矿企业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循环上升的生产管理系统,该模式以煤矿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作为整体绩效的衡量标准,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设定各部门特定目标并以此作为各部门的绩效的衡量标准,对各目标各进行逐一分解,拟定各级管理目标并作为员工绩效的衡量标准,再吸收员工提出的意见对拟定目标进行修订,监控各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对员工进行考核,形成一个沟通、控制的管理流程。

(二)模式的应用

绩效管理的实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管理模式一定要重视对煤矿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把控,并将各执行部门的绩效目标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绩效评价模式、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层次的转变,最终将煤矿企业的目标管理系统与绩效管理系统合二为一。在实际运用中,首先要结合本矿实际,综合考虑原煤产量、目标成本、安全生产、人员工资等因素,对整体目标进行细化和量化,构成一个统一的目标体系,以此来准确反映员工的实际绩效和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然后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从规范绩效考核程序入手,建立其层层考核、层层把关的绩效管理制度,及时纠正偏差,对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并形成下级向上级反馈意见的申诉机制,使沟通反馈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最后是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绩效结果的反馈和评估,可使管理人员参与到绩效评价当中,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4]。

第6篇

【关键词】高校 核算中心 绩效评价

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高校财务机构派生出以会计核算服务为主要职能的会计核算中心,并在财务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一方面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尝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拓宽了高校的经费来源,使学校赋予的各项核算任务圆满完成。为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创建效能型团队,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完成学校赋予的各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任务,建立一套适用于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绩效管理及绩效考核相关理论

(一)绩效管理理论。笔者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研究相关学者的报告后认为是绩效管理是指管理层以组织战略为依据,指定特定人员共同参与绩效计划、沟通协调、考核评价、绩效反馈、优化绩效目标的过程。一般认为绩效管理系统包括五个构成要素: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这五个要素之间互相交织、相互促进。

(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技术性最强的部分,执行力要求最高的环节,是绩效管理最为重视的内容。相关研究发现,对于绩效考核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定义,笔者结合前辈研究结果,认为绩效考核是考核者以工作目标任务或绩效标准为依据,运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员工成绩、工作质量等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二、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绩效评价现状

(一)绩效评价形式落后。高等学校也在逐步将绩效评价引入对教学科研人员的评价,但是各个职能部门目前所使用的绩效评价基本都是沿用事业单位的考核标准,其在评价的格式方面同其他部门是没有区别的,而且绩效考核的过程过于形式化。在对财务部门进行绩效评价时,所使用的考核指标并不是根据其特殊的服务性质来制定的,严重缺乏针对性。忽视了各部门之间的业务特点,导致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结果未能充分利用。

(二)绩效考核结果利用不充分。员工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果,往往被用作为此年度评优、存档的材料,并未对考核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更不用说是对问题的解决。对于考核优秀的奖励设置,也并未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与员工的个人成长计划挂钩。大家都认为优秀与合格差别不大,绩效考核的内在因素被忽略,造成绩效管理工作不能改善员工的行为。

上述核算中心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会计核算中心绩效评价的效度与信度,员工对于考评结果的满意度普遍较低,绩效管理因而难满足激励员工与组织发展的要求。

三、会计核算中心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设想

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做前期准备工作,分步骤进行。首先,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必须明确责任关系,即下级只对上级负责,上级对其进行绩效目标的指定和绩效评价。其次,成立绩效评价小组,成员由处级领导和科长组成。评价小组负责绩效管理的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包括绩效评估实施办法的培训和沟通,确保参与绩效评估的员工和管理者都明确绩效评估的目标和意义,掌握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方法,负责组织协调绩效评估工作日程等。最后,建立绩效考评申诉平台,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均可对评估过程及结果提出质疑,确保绩效考评工作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绩效管理模型主要分为关键绩效指标、360度绩效反馈法、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法。这四种模型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有着改善绩效管理,提高企业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根据核算中心的条件和结合背景综合分析,笔者建议采用360绩效反馈法。会计核算中心采用360度绩效评价法,由于所处层次不同,分为员工自我评价,同事评价,领导评价和服务师生的评价。通过赋予各层次不同的权重来实现绩效的评价。同时针对不同的岗位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

绩效考核实施的成功关键的一点在于绩效评价的结果的应用,且得到最大化。通过绩效反馈,不仅能为员工的努力指明方向,而且可以调动员工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绩效反馈使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绩效。有效的绩效反馈可以使员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知道如何发展自我。

绩效评价管理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需要管理者从建立、实施、结果反馈、后续跟踪、优化等步骤来回反复去探索,通过对各个层次不同的绩效结果进行相应的应用,持续的改善组织和员工绩效,持续的循环,进而实现绩效管理的目标。建立健全绩效反馈机制,创建良好的持续的绩效沟通氛围,核算中心也要通过对各岗位职责进行优化和设计,确保考核的思想和原则能被每个员工接受。只有让绩效真正发挥其作用,才能让绩效考核持续下去,找到其生存的土壤,也唯有如此,高校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晏斐.会计核算中心评价体系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第7篇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尽管当前我国大多数钢材流通企业已经陆续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但就目前现状来看,企业内控制度过于形式化,其作用并没有在实际经营中充分体现出来。究其缘由,其一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大环境形成较晚;其二是钢材流通企业对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三是钢材流通企业负责人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具体和系统。以上因素的存在,最终导致钢材流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

1.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

尽管有些企业的内控制度已建立条理清晰的工作流程、明确的职责分工、相应的内部授权、以及内部监督等措施,但由于内部控制执行不严,企业在对各项活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漏洞或控制缺陷,致使内部控制效果不尽理想。

1.4内控监督机制缺乏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钢材流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通过整合企业资源、规范内部环境、强化内部控制关键人员,促使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有效落实于企业管理之中。但当前钢材流通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并不完善,一方面是缺乏独立的审计部门,另一方面是相关监督制度的制定并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实用性不强,其中一些内容缺乏实质性的应用效果。

2.对企业绩效管理的解读

2.1整体解读

在企业层级管理形态下,各职能部门承担着特定的工作内容,并完成既定的工作成果。这充分的说明了,绩效管理整体层面是以职能部门为代表。职能部门应当根据钢材市场体系,整个行业特点,钢材流通企业现状等相关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指标考核标准,对钢材流通企业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促使企业领导了解当前企业工作实力,经营现状,为后续合理的规划钢材产品经营活动创造条件。

2.2局部解读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是绩效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绩效管理的局部层面以部门人员为代表。钢材流通企业中绩效管理的有效应用之一是制定奖惩机制,通过奖惩对表现优异的员工予以适当的奖励,对出现错误的员工进行惩罚。另外,应当建立有效的绩效奖金发放机制,以激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3.构建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契合的模式

3.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3.1.1建立健全的钢材采购制度。钢材质量、采购定价直接决定经营收益及后续经营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建立钢材采购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对采购各个环节予以分析和考虑,如采购预算如何制定、付款方式如何选择、钢材质量如何检测、各环节具体操作人员如何授权审批等,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钢材采购制度。

3.1.2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完善的库存管理制度可以促使钢材数量、质量等相关方面规范落实,通过强化库房登记记录、定期盘点等工作,提高钢材存储的安全性。由于大多数流通企业自身并不一定配备相应的仓储设施,因此对于优质第三方仓储企业的甄选尤为重要。这里同样强调,优质仓库选择标准、选择方法、选择流程及权限的明确。

3.2优化绩效评价机制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其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合理开展。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应围绕公司战略目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实际情况,通过绩效管理手段,合理设置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权重,建设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同时,要象内控制度一样,对绩效管理加强过程控制管理,以体现管理者对员工的帮助和员工的绩效改进。同时,应该对内控制度的实施以及设计的各流程的重要控制点纳入绩效管理计划,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并不断完善流程,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通过流程的不断优化,反过来提高公司整体的绩效。人力资源部门也应将内控制度的执行纳入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以推动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3.3健全与完善企业的监督体系

审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钢材流通企业中实施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契合的经营模式,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的契合度,促使两者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推动钢材流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首先,结合企业审计监督实际情况和监督要求,对企业审计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和创新,促使审计监督工作能够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完善内控体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健全性。其次,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效力,通过借助外部监督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促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均在监督之下实施。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透明度,为规范企业内部行为、树立企业形象创造条件。

4.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034-02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在评价与激励员工、建立正确的职业导向、增强团队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助推器。近年来,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普遍的推行和运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难题:一是绩效管理的目标不明确,简单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仅与薪酬相联系;二是管理层和员工的参与性不够,积极性不高,认为它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三是绩效沟通面谈流于形式,使得绩效管理功能不能有效地联系起来,无法正常发挥。如何破解难题,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绩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本文将通过对四川德阳电业局变电运行中心构建的绩效管理体系作具体介绍,分析、总结其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对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企业现状分析

德阳电业局变电运行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是四川德阳电业局下属的一个变电运行专业化生产车间,设置有办公室、生技科、安监科三个管理科室和6个专业性生产班组(德阳电业局变电运行专业2010年年底实行“集中监控、分区操作”管理模式:1个集中监控所和5个变电操维所)。变电运行中心主要负责全德阳范围内70座变电站的监控、操作和维护工作,保证变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安全操作,是该中心的核心职能。

变电运行中心目前有员工178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专业(管理)技术人员13人,生产人员160人,占中心总人数的90%。中心本部设在德阳市区,6个生产班组分布在德阳的5个市县,人数多的有31人,人数最少的也有18人,每个班组设班组管理人员3人,负责班组的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班组建设及其他事务。生产人员所占比例大,是该中心管理的一大特点;班组分散、每个班组人员较多且运行人员轮值倒班不易集中,是该中心管理的一大难点;辖区内70座变电站,运行操作生产任务重、安全压力大(2011年全年安全执行操作近10万项,办理工作票3000余份,新投、改扩建变电站20余座),是该中心管理的一大重点。

二、构建绩效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1.领导高度重视,绩效管理目标明确,以绩效管理作为中心管理工作的总抓手

德阳电业局按照四川省电力公司统一部署,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员绩效管理,班组人员实行“工分制”管理体系,其他人员实行“绩效指标”管理体系。变电运行中心从成立之初,就按照省公司和电业局对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把绩效管理作为所有工作的总抓手,中心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中心绩效管理小组。将绩效管理的目标确定为: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帮助员工不断改进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业绩、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班组管理,优化管理、强化执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领导带头,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一起探讨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交流绩效考核手段和考核流程、测算责任系数和工分分值,管理者和一线员工达成一致,统一思想和认识,建立了与专业化管理相适应的360度绩效管理体系。

2.建立全面、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系统和实施细则

变电运行中心现有班组员工占中心总人数的90%,且班组分布广,人员多,工作任务重,安全压力大。一直以来,该中心都将如何更加有效的实现班组绩效管理的作用,作为中心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鉴于单一的班组“工分制考核”难以全方位衡量员工的工作情况,变电运行中心提出了“积分制考核”的方式:对班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在传统班组“工分制”的基础上,新增“成长类”和“态度类”两类指标。所谓“成长类”指标,指被考核员工的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反事故演习等培训成绩的综合得分;“态度类”指标则包括遵守班组内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积极参加电业局、中心、班组的各种活动等八项考核内容。

同时,为加强对班组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的指导,经过对该中心典型班组所有人员每月工作量的实际测算,制定了《变电运行中心班组绩效“积分制”评分体系表》,对班组的“积分制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和量化,使班组“工分制考核”能够更加准确的衡量员工日常工作。

在评定标准中,不仅体现了对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要求,还考虑了不同工作的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考核内容从安全情况、日常工作、操作票、工作票、缺陷管理五个方面对员工当月工作进行检查、测算、打分,包含了出勤情况、交接班、设备巡视、监屏、记录、设备试验维护等所有运行值班人员负责的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量化到了人数、次数、变电站等级和个数。最初的整个评定标准经过两个班组两个月的实际测算才最后确定每项工作任务的分值。这样详尽的评定标准,为班组工分制的良好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1年,变电运行中心班组员工工分制绩效考核,年度平均得分折合百分制,最高分 135.05 分,最低分 47.09 分,相差87.96 分,将得分与薪酬、晋升、评级等挂钩,充分发挥了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作用。

第9篇

关键词 煤炭企业 绩效考核 建议

一、引言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系统又包括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管理程序。当前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多元化的人力资源需求使得企业运营环境的稳定性低,难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绩效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促进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由此可见,好的绩效管理可以使一个企业富有生机和活力,同时还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一)没有重视工作分析对员工绩效考核的指导作用。缺乏科学的工作分析极易导致岗位职责模糊,很难科学地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亦不能起到期望的作用。很多煤矿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时,较为普遍的做法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拟定一张统一的表格,然后召集员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填写好表格。结果,在其它表现差不多、工作任务也都完成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员上努力却没有被承认。

(二)没有重视考核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个人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联。考核结果不能客观的体现员工的绩效。比如运输队的煤产量有赖于综采队的产量而综采队的煤产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综掘队的煤产量。如果只是片面地对其进行刚性考核而没有弹性与动态考核。那么结果可能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门之间协调性差,容易犯本位主义错误。从而致使团队绩效低下,企业的凝聚力变差。不利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员工绩效考核的标准设计不够科学。具体表现为标准主观性强、标准与工作的相关性不强、标准过于单一等。考核标准中只有一些主观性的文字性要求而缺乏客观评分的标尺,无法得到客观的评估结果,只能得出一种主观印象或感觉。以不相关的标准来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极易形成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判断。单一的综合标准不仅模糊性大而且操作偏差也大,若忽视了人才能力级差异的客观现实,就容易使员工绩效考核演变为平衡关系。

三、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

(一)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原则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而想要建立一个科学、公正、适用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国内外企业管理的实践,必须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公开民主的原则。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听取职工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吸收员工代表参与考核标准的制定。考核前,须向全体员工公布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考核程序。考核结束时,要给予员工解释和申诉的机会和权利。只有这样,考核工作才能得到员工的支持和配合,员工才能对考核工作产生信任感,才能对考核结果持理解和接受的态度。

2、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原则。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必须以确定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为基础,建立科学适用的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办法必须明确并有可操作性,尤其是考核标准要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指标。这样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对所有的员工才能一视同仁,才能尽量减少考核时掺入个人好恶等感情成分而影响考核的公正性。

3、多角度考核原则。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要做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要把上级评定、同级评定、下级评定和员工自我评定结合起来,尽量保持考核结果客观、准确,以减少由于不同考核者因主观原因所产生的偏差。

(二)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不同目的考核不同的对象,其考核指标体系应该是不同的。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工具,可为绩效考核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为了构建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必须对煤矿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进行分析,亦即要明确组织机构中部门和岗位设置以及他们的职责。通过工作分析,对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做出具体分析,以便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设置考核指标。指标体系的设置可以按普通员工、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高层领导来划分。结合工作分析并咨询矿级领导及专家给出具体的考核指标。

(三)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

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用来确定某一目标的各影响因素权重的综合方法。当目标较多、无法直接给出较准确的权时,可以先将目标成对地作比较,并通过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出考核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各层次目的权重的确定,二是根据最底层各目标的权和考核值对系统做出综合考核。这种方法能够统一处理决策中的定性与定量因素,具有实用、系统、简洁等优点。

(四)不同考核主体的指标权重

为体现公平性原则,对实事求是的数据赋给的权重大一些,而相对偏差比较大的数据赋给的权重小一些,这是一种符合人的心理的想法。针对各考核主体的打分,可采用一种依赖决策数据给出权重的方法把权重与决策数据更好地结合起来,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与合理。

(五)全员参与

实行上级考核与自我考核、下级考评上级相结合。绩效考核通常只是上级考核下级,有些员工对自己的感性定位与绩效考核的结果有些差距。只有让员工自己对照考核标准来考核自己,找差距,才可能加深对考核内容、方法、指标等的认识,日后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绩效。同时下级对上级部门、领导采取不记名考评的办法,更能促进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加强合作,搞好服务,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奠定基础。

第10篇

关键词: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创新;激励

1 企业薪酬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一)当今企业薪酬管理现状

21世纪以来,人才竞争异常激烈,我国企业在人才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人才外流相当严重。跨国公司的进入,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和优厚的待遇,网罗优秀人才,使中国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挑战。虽然我国有些企业已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作用,在激励制度和薪酬设计上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吃“大锅饭”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转轨[1]。但是企业的内部分配机制还缺乏一套科学完备的薪酬管理制度,缺乏令现代薪酬管理理念得以运行的方法、技术和人才,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进行。因此企业的分配迫切需要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平均主义严重

第一,我国企业中,员工的业绩与收入不相称。在我国企业中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高级管理人员不敢拿自己应得的收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平均主义的影响,不少高级管理人员自己拿低报酬,以换取上下各方面的平衡及与政策相符合,极大地打消了工作的积极性。第二,企业员工之间薪酬水平平均。企业内部关键的技术、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相与普通岗位人员的工资收入差距不大,工龄和资历占重要地位,与受教育程度、是否企业关键核心岗位关系不大。这种分配方式使“按劳分配”成为表面形式,员工的薪酬倾向于平均化。

2、激励方式单一

如果对员工长期激励不足,没有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很难使员工为企业长期发展和长远利益着想。从目前状况看,薪酬激励方式主要是工资和奖金,对资本要素、劳动要素、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使用较少,特别是对劳动要素、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重视程度不够。

(三)绩效管理误区

1、思想上认识不足

当今随着人在企业中的地位的不断上升,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而绩效管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仅仅凭着人力资源部制定一个“完善”的考核指标就万事大吉。公司要提高绩效需要将经营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为公司建立一个提高绩效的共享的制度平台,公司各部门应在绩效制度的平台上做好部门员工的绩效管理。

2、绩效体系不健全

绩效管理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但对许多管理者来说还只是停留在概念的阶段,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给企业绩效再生的推进造成了很大障碍,使绩效管理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另外,管理者的责任心是决定绩效管理执行的重要因素。许多管理者不能把绩效考核当作检验员工工作成绩的有效工具,一味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届时考核的“含金量”就只剩下水分而已,员工对考核结果是不满意的[2]。

2 建立薪酬与绩效管理协同体系

(一)打破绝对平均主义

公平是实现薪酬达到满足与激励目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对于通过努力来获得薪酬的员工来说,必须让他们相信付出将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否则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大打折扣。但是并不是说在同一企业工作的员工工资是完全相等的。

薪酬的公平性可以分为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性是指同一企业中不同职务所获得薪酬应正比于各自的贡献,只要比值一致,便是公平。在薪酬激励中,要敢于张扬人才优势,要重点突出“人才优势是员工薪酬的分水岭”。在企业内部,使薪酬分配合理拉开差距,必须做好企业内部的岗位评价和岗位分析。分析岗位工作的复杂性、难易程度、所需承担的责任大小以及所需要工作能力、态度等方面来对岗位的价值进行量化评估,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薪酬对内公平的关键所在。

对外公平,实际是企业所提供的薪酬具有竞争力,是指企业本身的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比较,使企业的薪酬水平与本地区同行业相似规模的企业比较,以及本地区同行业的市场平均薪酬水平,以确保企业的薪资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能吸引并留住所需要的核心员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完善创新薪酬管理制度

在现代市场中,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性质,同一企业内部又有许多形态各异的工作岗位,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企业应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实行灵活多样的工资支付形式,如实行资本要素、劳动要素、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方式。适当的实行年薪制、以及职务货币化消费制度等激励方式

(三)实现激励方式多样化

劳动、资本、技术是生产要素,经营管理也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产生经营效益。因此,要进一步搞活企业,充分调动经营者、科技人员、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经营者、职工持股和技术入股等形式,实现分配形式多样化。

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建立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应当积极实行。实行股权激励的企业可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组建企业薪酬委员会,由薪酬委员会提出股权激励方案,禁止经营者自己决定自己的收入分配。试行股权激励,要注意处理好上市公司和存续企业之间的关系,合理调节两部分企业,特别是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四)正确认识绩效管理

要想有效地实施绩效管理,就要从思想重视绩效管理,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的理念,让绩效考核思想深入员工心中。首先,转变观念要从企业高层做起,要唤起企业高层对绩效管理的重视作用,贯穿始终,直到绩效管理完全实施后;其次,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摆正各部门、尤其是人力资源部的位置。最后,需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一次观念再造,让每一个部门和员工都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赋予每个员工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使员工明确绩效管理的作用,从而主动配合企业做好绩效管理工作。

(五)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就是建立绩效管理的流程,从管理流程式的角度加以解决。使绩效考核融入到管理流程之中,成为检验管理者管理效果和评价员工工作成绩的有效工具。通常,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具备几个流程:设定绩效目标,持续不断的沟通、收集绩效资料、表成文档记录、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和提高[3]。这几个流程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到绩效管理的诊断结束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良性循环。目标有了,过程式的沟通和业绩辅导有了,绩效记录有了,再做员工的绩效考核就容易得多。

参考文献

[1]赖志花等:关于激励―薪酬体系的探讨,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

[2]霍楚红:建立科学的员工绩效管理系统,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年第4期,第14-21页.

[3]马丽南:试论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科技资讯,2007年第4期.

第11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 现状分析 问题 EVA EVA绩效评价体系

一、我国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保险公司现行绩效评价方法

保险公司的企业性质决定了绩效评价的微观视角。我国保险公司微观绩效评价是针对保险的企业性质进行的评价,也就是其价值评价、风险评价、竞争力评价等。保险公司的投资者和相关利益人对其进行微观视角的评价主要考查三方面的经营状况,即财务效益状况、资产安全状况和流动状况、发展能力状况。这三方面的绩效都能够通过财务数据分析,运用一定的指标加以量化。所以,我国保险行业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绩效评价的方法:

1.平衡计分卡。泰康人寿保险是较早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国公司之一,中国人名财产保险公司也在着手运用平衡计分卡改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泰康人寿保险在管理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时候,通过平衡计分卡的理论,科学设计出了一套适合自己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使之能够很好地协调了人力资源和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鼓励各个部门之间积极的合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战略平衡卡为主的绩效管理系统。新华人寿主营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保险员营销渠道、银行保险渠道和财富管理渠道。要想提升企业的价值,这三个渠道是基础。以战略平衡卡为主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以从公司的财务和人力资源入手,通过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分析各种渠道的利润空间和发展趋势,指导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可衡量的绩效指标系统,发掘企业的人才,给企业的人才以鼓励和发展空间。

3.关键业绩指标。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概念,在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的时候,采用了KPI(关键业绩指标)管理模式。比如平安保险在对财务部进行业绩评价的时候,主要指标为公司营业费用控制率、固定资产购置超计划率、资金管理这几个指标,总公司的核算部根据这些指标数值和权数,对总公司和各个分公司进行评分。这些评价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财务部门制定计划,但是由于都是简单的会计指标,很容易被管理层操控,造成偏差,导致制定的计划不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4.传统财务指标。大部分的中小型保险公司都还在处于利用传统的财务指标来进行企业绩效评价。这些中小型的保险公司,由于规模的限制、管理的不完善、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水平等诸多原因,实行平衡计分卡、战略平衡卡、关键业绩指标等绩效评价体系存在困难。这些企业一般考虑的是传统指标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利用传统财务指标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弊端明显,急需引入EVA绩效评价体系来改变企业的绩效评价现状。

(二)我国保险公司现行绩效评价的问题

我国保险公司虽然在绩效评价方面已经采取了上述几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首要目标是盈利,但是仅仅能够盈利,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能让企业迅速良好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大问题。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企业只要不进步,就会很快被其他的同行企业赶超,然后逐渐在该行业中被淘汰。在现代的企业文化中,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和长远发展一直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发展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

在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是评价体系的基础。企业的管理层往往过分重视短期的财务结果,不考虑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等企业长期发展所要重视的问题,不愿意牺牲当期的业绩,来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在如此绩效评价体系下的企业,从财务数据上看来,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实际情况却和财务数据反映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首先,企业没有考虑市场开拓的问题,在市场开拓的初期,企业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这些消耗会给企业短期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带来很大的影响。长期保持这样的状态,只维系原有的客户群,企业的利润在迎来一个高峰的时候,必然会逐渐下降;其次,企业没有考虑产品研发的问题,企业产品的多样化可以给客户多种选择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是保险行业,在任何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都是企业提升竞争力一个很大的部分。

2.对非财务指标缺乏明确的评估方法。在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不仅仅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非财务指标也是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保险行业来说,非财务指标大致有以下几种:客户保持率、客户满意度、新客户增长率、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度。这些指标在表面上跟企业的财务指标没有任何的关系,但这些指,标是一个企业进行正常经营和发展的根本。长期忽视这些指标,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虽然一些大型的保险公司已经重点关注了企业的非财务指标的问题,但是在一些中型乃至小型的保险企业,企业的管理层只会盲目的追求利润的增长,而忽视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今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许多保险公司已经意识到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但是还是缺乏一套简单、易操作的评价体系来对企业的非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

第12篇

关键词: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考评

2018年国务院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以提高各个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为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和工作方向。这对于提升财政部门整体财政资金管理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需要财政部门深入研究意见的具体工作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现状不断探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宏观层面政策的推动和落实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提出推动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2018年出台的意见中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的战略高度再次提升。因此,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并推动财政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对国家顶层设计工作部署的响应和贯彻落实。只有按照政策要求形成一套规范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并有效贯彻执行落实才能符合国务院工作要求。

(二)可以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规范性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一个全流程监督,通过全流程监督可以确保所有财政预算资金按照规定用途进行使用,不存在浪费或者是随意乱花的情况。只有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才会对所有不合规或者是不规范行为进行严厉的问责处罚和约束,进而对大家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杜绝一切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从而推动整体财政资金的使用规范性和效率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能和治理能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衡量政府部门工作业绩的指标之一。所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是在对政府各单位工作进行监督约束,强化他们关注并治理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中低效无效问题的主体责任,进而促进各部门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规范自身行为,夯实主体责任,加快政府部门工作能力和工作职能的提升。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多层面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之中,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但是在整体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调整的事项,尤其基层工作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一)绩效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在部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然也实实在在开展,但不同程度仍存在一种走过场的现象,没有横到边竖到底,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完全深入到有关工作的各个维度和角落,也就没法触及到工作中的痛点,导致工作执行效果不佳。不仅工作的深度不够,绩效管理广度也不够,覆盖面没有包含所有的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情况,也未覆盖全部财政预算单位。

(二)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还有待深化和牢固尽管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一再被提及、被强调,但是财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深刻,相关工作理念未能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进而导致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并没有将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规范性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或者说是这种理念还不够牢固,没有在工作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这也就使得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对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比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原因可能是绩效管理的约束力度不足或者是绩效管理的方法不对,并没有起到激励约束作用。

(三)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有效的考评体系来予以支持,但实际工作中整体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不仅体现在对财政预算执行方面,还存在信息不全或失真等情况,这样也就会造成财政部门的工作量大,还会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质量。

三、财政部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建议

(一)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确保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对财政资金治理能力的推动,首先就要体现出“全面”这个关键词。从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和管理过程等方面都要做到“全面”,以此为基础构建工作体系,确保能够真正对实际工作起到管理约束作用,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1)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部门需要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覆盖到相关的各个单位部门,只要是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都要纳入到绩效管理体系当中,工作面覆盖到所有有关单位,不搞特殊化,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2)要建立一个全过程的绩效管理评估体系。是指工作体系惯出财政预算资金的工作全过程,从预算的编制、执行、事后评价,实现对所涉及工作环节的全流程管理和考核。(3)要确定对所有财政预算资金的覆盖。也就是说绩效管理内容需要包括所有财政资金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同时也要做到重点突出,对于社会关注度高、投入资金多跨度大的项目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重点关注。

(二)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节点前移国务院出台预算绩效管理意见中也提到要将绩效管理的关口进行前移,这样可以更好地从源头上来防控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能。因为绩效管理工作并不是单单的事后管理,如果只针对历史数据来进行分析和管理考评,对于整个工作的触动作用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需要将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节点向前移,开展对于重大政策或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而财政部门就需要加强对重大政策和项目的预算审核,将此作为财政资金预算安排的一个参考依据,提前谋划,做好早期财政预算下达的科学合理性。

(三)健全完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体系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财政部门需要从多维度多角度来进行考虑,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考评体系。(1)要科学合理选取设定绩效指标框架。绩效考评指标以及计量标准的设置,要分行业、分领域分别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绩效考评指标和体系的层次性和区分性。同时也要保证考评指标中定量和定性的和谐比例关系,两者相结合,确保考评体系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另外还要保障绩效考评结果的可比较性,提高绩效考评结果的参考价值,用于评价各个单位预算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2)要建立层次丰富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相结合,可以采用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的丰富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财政部门还有财政预算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同时也能够确保整个绩效管理成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效果的评价。(3)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实现考核管理结果对工作的促进作用。财政部门应该将预算绩效考评结果与对应预算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配置和调整相挂钩,对于整体预算考核较好的单位或项目优先配置资源,对低效无效的资金予以取消或削减,对表现一般的可以督促整改或是予以调整,切实发挥考评工作对整个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推动。

(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1)明确各环节工作职责,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象的同时,财政部门还需要明确由谁来主导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确保权责对等,明晰每个工作环节所负责单位或部门的详细职责,以及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严格问责,秉持从严从紧的原则,特别是对于重大项目出现的问题要加重问责;对于业绩突出的单位部门或人员应进行奖励,调动单位和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强化监督考核,增强责任人员的能动性。为了切实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效,需要将该项工作执行情况纳入实施单位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的一项考核指标,并作为后期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并做到监督考核信息的公开,广泛接受监督。(3)加强过程管控,形成快速预警,及时纠偏的长效机制。对于财政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完成进度做好过程管控,工作进程实时监督,问题发现一个改正一个,避免越积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最终影响绩效目标的实现。对于财政资金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配置,有效堵住管理漏洞,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和低效无效使用,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