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

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

时间:2023-06-11 09:33: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

第1篇

水利工程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水源、动力和社会安全保障,在发展过程中,业已形成相互协调的多层次水利行业管理体系,承担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任务。随着水利建设迅猛扩展,项目类型不断丰富,水利工程由传统计划管理模式向按照基建程序、实行三项制度、加强规范管理转变,建设管理体制也日渐规范和完善,管理单位、勘察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监理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完善,经营能力不断增强,同时通过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整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在建设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专项整治,有效遏制招标行为,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初步形成以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管理机制,保证了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

2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2.1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

在水利建筑市场培育发展中,信用秩序建设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目前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建设中,信息不对称、市场主体失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缺乏科学系统的合同管理体系,工程应收款项管理不到位,工程不能按期完工,对工程质量产生误解;二是缺乏高效的合作企业资质管理体系,以低充高、违法租借、一证多用甚至用假资质、假资信证明、假资料办理工程资质、无证经营、违法挂靠现象时常发生;三是缺乏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标段划分过多,标书费过高,拼命压价发包、对中标单位提出回扣,围标串标、暗箱操作、索贿受贿、损害施工企业利益。

2.2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

透过这些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长期以来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信用环境不佳,是信用缺乏的原因;二是法制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信用失信约束和惩戒机制,是信用缺失的制度原因;三是信用教育培训不足,员工信用意识不强,是信用缺失的企业原因;四是信用保障体系缺乏统一规划,企业信用管理未能规范化、流程化是信用缺失的技术原因。这些都是信用体系建设应该注意并必须克服的重点。

3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建设途径与措施

在建设中,总体思路要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设水利行业信用体系,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3.1建设水利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管理平台

要紧抓信息化建设项目机遇,建立覆盖行业的以信息采集、分类、保护、使用、、联网与交换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管理平台和交换中心,这是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交互,增强信用信息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建立起以信用评价、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服务平台。在建设中,要按照“谁组建项目法人,谁负责信息公开”的原则,明确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项目信息公开。省厅在水利网站开设专栏,开展信息公开工作,各市县区水利主管部门要依托政府网站或市水务局网站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进行公开,专栏布局形式要尽量保持一致,方便社会公众查询使用,实现全省范围内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3.2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备案

要按照管理权限和分级审核原则,认真核实信息,完整、准确、及时地记录企业(单位)个人在水利建设市场中的信用信息,水利建设市场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尤其是结合关键岗位“压证上岗”要求,对压证人员进行全面信息公开。同时加强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的认定工作,要按照“谁查处、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水利建设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依法作出处理,对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信息记录均要公开,督促各企业将诚信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3.3严格审查资质资格,严把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关

要强化市场主体动态监管,严格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资质审查,凡从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质量检测、招标单位,必须具备水利建设市场准入条件,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不得超越资质权限和任意扩大经营范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选择要按省厅相关文件要求采用遴选方式确定。同时开展重点项目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和结合专项治理等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对不按规定实行“压证上岗”、参建单位人员不到位、围标串标、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质量低劣、套取资金等不良行为进行严肃查处,杜绝不良行为发生,提升水利市场服务水平。

3.4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

信用评价是专业机构采用公正、科学、权威的资信考核标准,对企业的基本素质、经营水平、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测定企业履行各种经济契约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审定水利建设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等级,并将相关信息在公开专栏向全社会,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真正起到规范水利建设市场主体行为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提高行业信用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和服务政府市场监管

3.5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信用是一种资本,让守信者获得社会奖励,让失信者得到法律的惩罚,在资质资格认定、招标投标等活动中,应当全面查询、有效使用信用信息。对守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加大支持力度,对信用等级低和不良行为性质恶劣的从业单位要加强监管,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等方面提出限制条件,对严重失信的市场主体及时予以曝光。要正确使用信用信息,不能利用诚信奖惩机制设置市场壁垒,搞地方保护或行业保护,不能对处罚期满的市场主体附加其他限制条件。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监管、评优评奖等水利建设市场运行与监管的各个环节,对守信者给予激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使水利建设市场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环境。

3.6大力开展信用管理培训和信用管理服务

从水利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入手,进行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知识的技术培训,帮助企业打造一支精通信用管理理论与实务的专业队伍,同时发挥水利工程协会服务会员优势,整合资源,帮助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开展信用管理工作。

3.7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和手机报、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体,强化对水利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的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大力宣扬守信企业和从业人员,倡导诚实守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自觉守信意识。

4结语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 

    1 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 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 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

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 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 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 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 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 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第3篇

1 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 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 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 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 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 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 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第4篇

    2012年,我镇冬季农业计划种植面积为800hm2,蔬菜产量预计达2400万kg,可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为加快我镇冬季农业开发进程,要以“稳粮增收”为方针,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科技为动力,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冬季农业生产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冬季农业生产的领导和指导。一是要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效益工程来抓,当作广大农民群众实施增收致富的富民工程来抓,努力克服“三种倾向”,树立“三个观念”,即克服“重大季轻小季”倾向,树立“大小季并重”观念;克服“粗放耕作”倾向,树立“精耕细作”观念;克服“传统种植模式”倾向,树立“高产优质高效开发模式”观念。同时,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扩大秋冬季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秋冬季作物绿色覆盖面,不断减少冬闲田地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模式的原则;坚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种植水平,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二是按照“一套班子,一个目标,一套政策,一笔经费,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健全镇级冬季农业开发项目挂钩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和工作措施,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切实做到精力、人力、财力、物力、措施五到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农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加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我镇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冬季农业开发,吸引外地的先进技术和闲散资金投入到冬季农业开发中来。有效地利用各项资金,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步伐,巩固、改造水利设施,解决灌溉难题,确保冬季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大力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要强化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培训,积极引导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生物农药,且尽量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保障消费安全,千方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努力使产品更多地走出县门。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冬季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加大市场建设投入,编制好市场建设标准、发展规划和整顿规范方案,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确保信息流、商品流畅通,通过市场的规模经营带动规模效益,带动我镇冬季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品牌是质量的标志,品牌价值一旦凸现,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应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创建更多农产品知名品牌,为农产品流通打下良好基础。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导生产、深加工、开拓市场、技术服务的综合功能,通过辐射带动,从而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组织化经营,培育或种植优质高效冬季农产品。

第5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建设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内容。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创新改革。

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工作中的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与水利工程质监机构是被监督与监督的关系,前者应当主动地接受后者的监督,但是往往会有一些单位认为有了监理单位就不再需要政府部门进行相应的质监监督。虽然政府部门的质监与工程建设监理在对工程监督与控制上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在工作的内容、性质、依据以及工作方式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首先工作性质不同,水利工程质监机构只是代表政府进行政府职能的行使,是一执法机构,是从事工程建设的管理以及检查工作,属于服务性的机构。对于工程质监既有非强制的一面也有强制性的一面。其次就是工作的方式以及工作的范围不一样,水利工程质监主要是代表着政府部门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相应的宏观管理,监理单位是由业主进行委托,对工程建设的某一阶段或者是全过程进行监理,进而确保水利工程合同的有效性。再次就是工作的依据不同。二者对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控制,除了依据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法规、规范标准之外,工程质检机构主要是依据行政法规,但是监理机构主要是依靠监理委托合作。

此外。质检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有一些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对于及质量管理法规、质监规范以及水利工程强制性条文依旧不熟悉,很难做到准确掌握,其业务水平也不高,监督的范围过窄,未能够充分发挥质监管理的作用。同时在具体的工作中又研究问题过多,对于整个宏观的把握又不够、分析不够透彻,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甚至还习惯于传统的质监方式,服务意识也很淡薄,所做工作也不深入。

(2)参与工程建设人员素质问题

1、工程监理人员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

2、工程设计人员

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3、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

由于受历史管理体制的影响,大部分现场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素质偏低,过分依赖于公司,依赖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有些项目管理人员有良好的技术素养但缺乏对成本、进度、质量、综合管理的控制能力,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对管理在行但又对现场缺乏必要的经验与技术,或者对财务知识缺乏。因此项目管理人员素质问题约束了项目管理的发展。

(3)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开展水利工程招投标存在业主规避招标和招投标弄虚作假、行业垄断和地区垄断和地区封锁、少数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违法干预工程招投标等突出问题。

由于项目审批部门的权限有分工,业主为规避招标将大的项目拆分为几个,甚至十几个,将工程直接发包,少数业主与投标人串通,搞明招暗定,虚假招标;施工企业出卖资质,允许他人挂靠参与招投标,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围标;少数领导干部违规干预、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有的地区,确确实实存在建筑管理、招标监管、工程交易、招标机构四块牌子,均为一套班子的情况,他们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职责交叉,岗位不明确,存在部门垄断和地区垄断现象,由此导致招投标活动监管不力,招标机构行为不规范,只注重收费,而实际却无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相应专业力量。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招投标事业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二、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充分发挥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及各方行为的监督作用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质检制度是对质监监理、设计以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进一步检查参建单位的质量检验以及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对重要的隐蔽工程、主要工序以及关键环节和部位进行不定期抽查,而不是仅仅对施工阶段的监督与管理,更不是对现场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所以说,水利工程质检机构的重点不能仅仅体现在验收和巡查环节的执行上,还应当对上述的所有环节进行覆盖。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在有限的监督以及规模上存在一定的矛盾,这就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的质检工作很难做到全面覆盖,往往是监督面越大,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就会做得越不深。所以说,必须要抓住质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及重点环节,要依据项目经理的信誉、业绩以及保证能力等综合情况,在不同的地区、时期来区分和动态确定监管对象,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监管,注意抓好抗震结构、大跨度结构以及施工组织和设计方案的监督管理以及检查工作。

要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监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逐步增强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工程质监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以及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集公共性、科学性以及法制性于一身,这就要求质监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以及依法行政的能力。各级质监机构都应当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同时这也是工作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所以说,各级工程质监机构应当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与廉政建设,并自觉的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培养、选聘高素质工程建设人员

1、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宜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

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监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学习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熟练掌握并通晓建设监理法规体系。通过学习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合同条款,通晓整个项目建设的合同文件体系。通过学习建设管理和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能够因人、因事、因时间、因空间、因环境、因目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组织、管理方法和领导方式,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从而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通过学习经济知识,能够准确地分析资金使用计划和工程变更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准确地对概预算和工程结算进行分析审核。

2、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3、实施项目经理的竞聘制度

项目经理是履行工程合同的实施者,对项目经济管理目标和其他指标能否实现起主导地位。这要求单位在项目经理的选择上必须按照单位内部项目经理招聘办法,经过严格的考核,确保有能力项目预定指标,能够为单位多做贡献的人竞聘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须持有与承担的工程项目相适应的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且具有3 年以上现场施工管理经验,一类项目经理应具备在型工程项目施工主要负责人或单位副处级以上职务的工作经历;二、三类项目经理应具备中、小型工程项目施工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经历。

定期对已进库项目经理进行资质复查,复查结论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不在岗四种。复查结论为“不合格”者,其资质等级降低一级,且不向政府主管部门推荐复审,对损害单位利益,严重不称职者,从项目经理人才库内除名;连续两次复查结论为“不在岗”者,重新上岗时须经单位办公会议研究确定,方可担任项目经理职务。

(3)加大管理力度,规范工程招投标工作

水利工程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工程设计、监理、施工或以工程所需的设备、建筑材料等为对象,在招标人和投标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竞争易方式。

首先是继续健全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要严格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运行,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有形建筑市场必须与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脱钩,不能与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搞“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二是有形建筑市场不得与任何招标机构有隶属关系或者经济利益关系,不得从事工程项目招标活动。三是有形建筑市场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四是严格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收费行为。

其次是要强化工程招投标监督执法队伍的建设。要研究解决建筑市场监督力量不足的问题,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增加必要的经费,加大监管力度应明确规定工程招标监督执法机构必须由财政全额拨款,有条件的应纳入公务员编制序列。同时,要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执法纪律,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维护监督执法机构的公正性、权威性,对于监督执法队伍中的腐败分子或徇私枉法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除。

第三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建立建筑市场企业状况、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项目管理三大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实现监管信息资源的互享。

结语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应放在今后我们在工作中的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1] 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 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 张国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J].中国水利,2001.10

第6篇

剖析时间:20__年7月8日

参加剖析对象:乡党政班子成员、各村(居)支部书记、乡属单位支部书记、部份县、乡人代表、政协委员

具体案例剖析内容:对基层党委、政府和普通党员干部,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出四个具体科学发展案例来阐述如何贯彻发展观

案例一、基层-党委、政府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和地表地下资源?

对策:社会要发展,但要可持续发展,不因一时的政绩冲动做出损坏生态环境的事。如招商引资中的污染企业问题。

案例二、怎样才能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发展?

对策:政府在执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应依法行政、照章办事。

案例三、乡级政府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进程中,如何发挥好本级政府职能作用?

对策:必须发挥好政府四大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基层政府重点在后两项,又特别是公共服务。比如:教育、卫生、住房、社保、交通水利建设等。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案例四、怎样树立政府在施政过程中的威信?

对策:应注重政府诚信,打造诚信政府,努力做到取信于民。中国缺泛诚信的传统。如孙子兵法。面诚信又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核心。!

第7篇

关键词:红雪梨;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云南巍山

红雪梨色红,果均,味道酸甜适中,深受消费者欢迎,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市场,是巍山县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巍山县具有适宜于红雪梨生产发展的良好环境条件,经多年的努力已具有一定规模[1],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巍山县红雪梨产业现状及特点

1.1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十五”开始,自切实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以来,巍山县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在省、州扶持下已先后建成以马鞍山乡三胜村委会为主,以五印、永建、庙街等乡镇为辅的红雪梨基地1 333.33hm2。

1.2新技术应用和推广力度加大

以优质、高产、绿色、环保和无公害为重点,采取不断更新换代授粉株,积极推广高头换接,改良更新、增加授粉品种,节水喷灌,生物防虫,套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目前巍山县红雪梨的授粉品种已由原来单一的本地红梨、蛮梨增加至富源黄梨,云龙的麦地弯梨、金花、雪花等品种。由于授粉品种的改良、更新,使巍山县的红雪梨的品质较原来有进一步的提高,果型更大更均,着色更红更高亮,甜味增多,酸味减少,酸甜适中,更受消费者欢迎。最大的联片种植在马鞍山乡三胜村委会,连片面积超过333.33hm2,单户种植大户最大面积达13.33hm2,户收入达100万元。

1.3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

为响应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2009年,马鞍山绿源有限责任公司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书,南诏镇巍宝山果园获“无公害食品”认证书。红雪梨栽培面积109.33hm2(绿色食品面积97.33hm2,无公害产品12.00 hm2),产量2 920t,产值达876万元。

1.4产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巍山县的红雪梨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生产、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平均产值在22 500元/hm2以上的红雪梨生产基地有533.33hm2。其中马鞍山乡333.33hm2,主要集中于三胜;庙街镇33.33hm2,集中于慧明;永建镇33.33hm2,集中于西山;南诏镇66.67hm2,集中于河西、自由、巍宝山;五印乡53.33hm2,集中于岩子脚、白乃;牛街乡13.33hm2,集中于牛街。从事红雪梨生产的人次达2万余人,中间经纪人达500多人,年销售红雪梨7 500 t,产值2 250万元,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远销省内各地州及省外[2]。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全县的红雪梨主要种植在山区、半山区,多数为山地,生产设施差,田间沟渠不配套,水利化程度低,小水窖、小水池、小水坝等微型水源严重不足,许多果园水资源贫乏,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严重,近几年,干旱有蔓延和加重的趋势,给水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2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

巍山县的红雪梨生产、流通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主要是数量规模的增长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零星、不规范的面积多,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面积少;二是授粉株及授粉品种分布不均匀及搭配不合理,导致味质不匀;三是由于多种原因,科技覆盖度、培训不足,导致果农种植水平不高,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推广差。多年来,巍山县为提高红雪梨的科技含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多数果农仍以传统、粗放种植为主,管理粗放,水平低,造成果树生产大小年严重,味质不均,果型生长不均,着色不一,面大单户产量低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果农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红雪梨的产品质量,降低其商品价值[3]。

2.3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持,带动能力弱

巍山县的红雪梨生产主要以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为主,水果直接进入市场,包装、加工数量少,产品的延伸价值能力低。目前成立注册公司的仅有一家,尚未形成真正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4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

红雪梨是新鲜果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全县的市场发育程度很低,流通不畅,信息不足,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与外面市场衔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导致季节性过剩,不仅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力资源的浪费。

2.5经费投入不足,产业发展乏力

由于财政困难,经费不足,导致产品安全技术基础差,市场监管制度不健全,果农缺乏经济支撑,新技术的引进及推广缓慢,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难度加大。

3红雪梨产业发展的思路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根据自然、生态、立地条件,使基地生产向区域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业,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以马鞍山三胜村委会为中心,周边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进行冷库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流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红雪梨生产力度。

3.2加强果园的水利建设,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

向上级部门申请,群众投资、投劳,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方面的资金,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一定量的库塘、小水窖,解决浇灌难题,确保红雪梨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推动红雪梨产业的发展。

3.3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按照有型市场与无型市场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红雪梨重点乡马鞍山乡建立交易市场。加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复杂变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逐步形成生产、流通一体化的生产势态。加强农村网络信息体系建设,通过数字乡村工程,逐步完善县乡网络平台,利用手机短信、简报等形势,及时向农民提供生产、市场、供货信息服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效地避免农户单家独户面对市场的困难。

3.4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推行无公害生产

进一步加强扩大绿色无公害红雪梨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县级无公害检测机制建设,定编定员,配备设备仪器,搞好生产基地及市场销售的质量检测。加强基地环境的保护,防止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废物对红雪梨生产的污染。严禁使用无“三证”的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劣质肥料。

第8篇

一、*冬季农业发展现状

(一)冬早蔬菜发展取得新成绩

*冬早蔬菜起步较晚,20*年全县种植冬早蔬菜仅*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除*、*、*、*四个乡(镇)外均有种植,20*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品种以瓜类(西瓜、西葫芦)、茄果类、豆类、甜玉米为主,总产量达1.82亿公斤(鲜菜),加之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上涨,销售收入达1.32亿元,种植区农户户均收入可达1200余元,涌现出了部分蔬菜生产乡、蔬菜专业村和种植大户,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区域布局取得新进展

*冬季农业开发,坚持布局区域化、发展规模化,不断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逐步压缩槽坝区蚕豆面积,扩大小春优质马铃薯、小春优质蔬菜种植面积;扩大两江流域和低热河谷区冬早蔬菜、冬早玉米种植面积,优化小春作物粮经比例。目前,已形成以*、*、*、*等两江流域和低热河谷乡(镇)为主的万亩冬早蔬菜生产基地;*、*、*等乡(镇)以“会—2号”为主的小春马铃薯生产基地;*、*、*为主的小春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三)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

全县牢固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精品意识,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地方特色品牌创建实现新突破,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品牌,现已注册了“*”牌、“*”牌商标,且在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为*农产品进入市场开辟了通道。

(四)市场开拓出现新局面

通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搞活流通,培育市场,冬早蔬菜销售市场已初步形成,在满足本县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主要销往昭通、曲靖等周边县市及四川、贵州、重庆、广州等市场,使蔬菜销售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年全县有冬早蔬菜龙头企业2家,营销大户和中介组织3个,发展各种订单蔬菜2210.8亩,其中,麒麟蔬菜有限责任公司与*镇*村、*乡*村和县良种场签订了开发种植410亩加工型甜脆玉米,产值达60万元;云南银健食品有限公司与*镇签订了发展1000亩日本丹波大豆,实现产值140万元;呈贡蔬菜批发商人与*镇*等村签订了发展青花、生菜、宝塔花、莲花白等夏秋山地反季蔬菜610.8亩,每年三茬亩产值高达3500元,为高寒冷凉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带动了*反季山地蔬菜的迅猛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

*冬季农业生产区主要分布在两江流域的干热河谷区,这些地区水分蒸发量大,且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水利灌溉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冬季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

(二)产业化程度低

近年来,*冬季农业具备了一定发展规模,但由于市场风险大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协会、中介组织服务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不多且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冬季农产品主要是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深加工和贮藏、保鲜等配套技术及设施,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较短,市场空间相对狭窄。

(三)群众观念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

长期以来,部分农民群众“重大季、轻小季”思想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秋冬季大面积田块依然丢荒;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随意种植,盲目生产,粗放管理的传统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小规模、低水平生产状况与大市场对农产品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存在差距。

三、加快冬季农业开发的对策

20*年,*冬季农业计划种植面积为*万亩,蔬菜产量预计达*亿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为加快*冬季农业开发进程,要以“稳粮增收”为方针,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以科技为动力,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到提认识、强领导,增投入、强基础,重特色、优布局,强龙头、带发展,活流通、拓市场,建体系、优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冬季农业生产是*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冬季农业生产的领导和指导。一是要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效益工程来抓,当作广大农民群众实施增收致富的富民工程来抓,努力克服“三种倾向”,树立“三个观念”,即克服“重大季轻小季”倾向,树立“大小季并重”观念;克服“粗放耕作”倾向,树立“精耕细作”观念;克服“传统种植模式”倾向,树立“高产优质高效开发模式”观念。同时,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坚持扩大秋冬季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秋冬季作物绿色覆盖面,不断减少冬闲田地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模式的原则;坚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种植水平,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二是按照“一套班子,一个目标,一套政策,一笔经费,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县级冬季农业开发项目挂钩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任务和工作措施,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切实做到精力、人力、财力、物力、措施五到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加强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对*冬季农业开发工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冬季农业开发,吸引外地的先进技术和闲散资金投入到冬季农业开发中来;三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现有财政支农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解决灌溉难题,巩固、改造、提升冬早蔬菜生产基地,确保冬早蔬菜旱时保收,高产稳产,推动冬早蔬菜不断发展壮大。

(三)依托特色,优化布局

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是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效益的有效途径。*要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优质粮食、马铃薯、蔬菜等主导产业,大力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冬季农业生产布局,在*、*、*等乡(镇)建立5万亩冬早马铃薯基地,在纸厂、迤车等乡(镇)建立万亩冬早蔬菜基地,在大井、者海等乡(镇)建立以西葫芦、冬早玉米、番茄为主要品种的特色蔬菜基地,在雨碌、老厂等乡(镇)建立小黄姜生产基地,在田坝、上村等乡(镇)建立优质软叶大蒜基地,在者海、待补等乡(镇)大力发展大棚蔬菜,逐步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其经济效益。

(四)培育龙头,带动发展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要改变*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加工、流通难以形成规模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开拓市场、配套服务的综合功能,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有效衔接、组合,引导基地、农户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培育或种植优质特色冬季农产品,引导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转移,带动延伸产业链,实现冬早蔬菜的规模生产、深度开发和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发展蔬菜加工经营企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内容来抓,对从事蔬菜加工、经营的优势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鼓励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引进加工、包装、储运等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充分利用闲置场地和设备,努力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开发具有*特色的优质蔬菜产品。

(五)搞活流通,开拓市场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及时地解决冬季农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一是发展中介组织,培育营销大户。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规范”的方针,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等中介组织,特别是要加快营销队伍的建设步伐,积极构建营销网络,支持和鼓励中介组织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内销与外销、签订单与跑市场等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开拓市场,尤其是大力发展“订单蔬菜”,引导菜农走进市场,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户与市场的对接。要加快推进“支部+协会(公司)”的发展模式,通过支部加协会、公司,协会、公司带农户,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二是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冬早蔬菜产品的流通速度。要加大市场建设投入,编制好市场建设标准、发展规划和整顿规范方案,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重点抓好大井镇黄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等市场建设,确保信息流、商品流畅通,通过市场的规模经营带动规模效益,带动*冬早蔬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品牌是质量的标志,品牌价值一旦凸现,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应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创建更多农产品知名品牌,为农产品流通打下良好基础。当前,应重点做强做大“牛栏江”牌、“黄梨树”牌等农产品品牌。

第9篇

各县人民政府,州直各委、办、局:

今年1月下旬以来,受南下冷空气影响,我州大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冰冻灾害性天气,灾害在给电力、通讯和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害的同时,农业生产也遭受了巨大损失,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加快农业抗灾救灾与恢复重建,扎实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对于实现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对于稳定大局、稳定社会、稳定物价至关重要。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好全州灾后恢复建设和春耕生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建设以及春耕备耕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据不完全统计,至2月25日止,此次低温冰冻灾害造成全州102个乡镇876个村民委54.4万户250万人受灾。灾情共造成农作物、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渔业及种植业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4.3亿元;因灾死亡畜禽总数12.5万头(只),畜牧业经济损失共5214.1万元;全州森林受灾71.3万亩,林业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有66个乡镇41.64万人的供水受到严重影响,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1873万元,电力设施直接经济损失2193.7万元,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灾害发生后,按照国家和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带领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和春耕备耕工作。州、县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及时下拔救灾资金1130万元,主要解决好灾区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和部分农用生产资料问题,确保受灾群众不挨饿、不受冻,并恢复部分生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着灾害不断扩大,农业基础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户经济实力弱,抗灾自救能力差,缺乏灾后恢复生产的资金等困难和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增强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和春耕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全面动员,狠抓落实,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全力以赴打好抗灾减灾、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攻坚战。

二、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和春耕生产各项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为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和春耕生产提供组织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和春耕生产工作领导机构,抽调和充实得力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全面指挥协调做好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和春耕生产工作;要实行州级领导和部门领导挂钩责任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求州级领导和农、林、水、畜等部门领导挂钩到县、到受灾严重的乡镇,调查研究、核实灾情、靠前指挥,帮助、指导各县制定并落实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的实施方案。

二是要早谋划、早安排,集中精力抓好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全力弥补灾害损失。当前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建设,重点抓好倒损民房的修复和重建工作,确保在6月底完成任务。一手抓好春耕备耕工作,要认真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调供,强化市场监管,以满足春耕生产需要;要进一步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认真抓好大春生产种植面积落实,努力提高复种指数,确保大春粮、油作物面积比上年有所提高;要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和“两杂”生产;要组织群众利用当前雨水较好的时机,抓紧翻犁田地;要动员群众发展生产周期较短的猪、鸡、鸭等畜禽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要进一步抓好春季农田水利建设。结合冻损和水毁设施修复,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和集水等抗旱应急设施,确保春灌发挥效益,并利用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等有利时机,多引、多提、多拦、多蓄水,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在建项目工程要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尽快投入使用。

四是要多方筹措,千方百计增加资金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深化对农情、灾情、民情认识的基础上,筹措并加大资金投入,帮民解忧、助民排难。要通过政府出一点、金融贷一点、农民筹一点、社会和企业捐一点等多种渠道筹措救灾资金。省、州、县安排的救灾资金,必须及时下拨,同时要注意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五是要分工协作,突出重点,进一步落实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及春耕生产的各项措施。

财政和民政部门在积极组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同时,要认真、及时做好救灾救济资金、物资的发放工作,救灾资金、物资和人员的安排要对重灾县、重灾乡镇、重灾村倾斜。发改部门要尽快组织项目上报,尽力争取国家和省的生产恢复建设项目和资金扶持。农业部门要合理安排农时,积极组织抓好受灾农作物的补种改种工作;要确保今年大春和晚秋作物生产用种质量、数量和储量,确保技术服务到位;要细化大春生产指标,重灾县要落实到村到户,同时实行技、资、物配套。林业部门要切实抓好林业生产恢复,减少林业损失;要科学安排木材采伐计划及采伐指标,商品林采伐指标优先安排受灾县;要及时清理林下可燃物,避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要加强种苗管理,保证生产用种用苗;要强化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严防病虫害大面积暴发,防范林业次生衍生灾害发生;要围绕完成今年下达的核桃基地建设目标,加强管理,确保种苗供应;要严防不法分子借机乱砍滥伐。畜牧兽医部门要认真指导、帮助受灾群众搞好畜牧业灾后恢复生产及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狠抓畜禽春防,重点做好猪兰耳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免疫注射,确保免疫注射密度达到100%;要加强畜禽的补栏补饲工作;对灾区要及时指导和督促养殖场(户)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做好死亡畜禽和水生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确保灾后无重大动物疫病流行。水利部门要要继续积极搞好春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组织修复人畜饮水供水设施,确保在大春栽种前修复水利灌溉设施。农资、供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科学调度农用生产资料,积极筹措化肥、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供应。科技部门要抓好科技推广和普及工作;粮食部门要认真研究好今年的粮食收购工作,进一步加强储备粮管理;物价部门要落实控制物价,特别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对策措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农用物资的工作力度;扶贫部门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帮助抓好春耕生产;各挂钩帮扶部门要在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的同时,及时组织人、财、物,深入挂钩点,帮助群众抗灾救灾和抓好春耕生产。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准确提供气象服务。烟草部门要切实抓好烤烟种植户落实、种植地块落实、种植合同签订落实、地块翻犁、育苗准备、烟用物资调供、烤房修建及灾农补贴等工作。金融部门要增加对受灾严重的种植养殖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户的贷款支持,帮助灾区恢复生产。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灾区、灾情特别是抗灾救灾、灾后恢复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让全社会了解、关心灾区,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第10篇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

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需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要把保证粮食平安作为首要目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严格维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农业机械化。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农业,促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规模种养,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清洁环保生产方式,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效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支持维护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收入。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区布局,发展农村非农业,壮大县域经济。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为重点,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设和管保机制,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灌区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平安工程和公路、沼气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证体系,逐步提高保证规范。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逐步提高扶贫规范,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

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促进土地增值收益和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发展。依照节约用地、保证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健全农业平安制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坚持政府引导、分级负责、农民自愿、上限控制、财政补助的原则,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继续开展农民负担重点治理,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二、推进县域产业化。

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坚持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平安、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平安、稳定、经济和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加强能源产业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革新。推进激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维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依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利、平安和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建设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提升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提高信息网络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平安。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建立公平、规范和透明的市场准入规范,加快发展服务行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管理方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业和生活业,积极发展旅游业。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扩大趋势。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证体系。

三、推进发展城镇化。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县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

规范开发秩序,实施主体功能战略。依照县域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平安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基本形成适应三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方法和利益弥补机制。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堡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第11篇

一、针对农村经济还很落后,大多数农民还处于温饱和低水平的水平生活中的问题,群众建议: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科技培训,推广种子种田,支持鼓励农民发展大棚种植和畜牧养殖业给弄农民解决部分资金问题,镇党委政府制定措施如下:

1、我镇今年夏季在全镇推广高产玉米6.5万亩,其中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1万亩,亩产680公斤,全县最高。

2、今年秋种,主要推广优质高产小麦981品种9万亩。

3、科技培训方面,一方面在各个时期我镇都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全镇聘用中级农艺师、农技师4人扶植科技示范户40户,带动4000户,全年每户科技示范户培训不少于300个工作时。

4、大棚种植方面,全镇已召开二次座谈会,并请县菜篮子办专家作了专题讲座,与信用部门积极协调,为大棚种植户提供信贷支持。

5、畜牧养殖业方面,今年成立了三个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养猪大户2家,养鸡大户三家。

二、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农田不能实现旱涝保收,群众建议:要加大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多修农田公路,多打机井,大力整修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推广农田治理片,整治低洼地,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换进和条件,镇党委政府具体措施如下:

1、结合“一事一议”群众自筹15元,上级补助25元,用于村级各项公益事业。

2、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去冬今春我们争取小农水项目资金230万元对10000亩低洼地进行治理,打井86眼,治理中小沟67条,修桥涵230处。

三、针对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不是会造成农民生活水平下降的问题,群众建议:要把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下来,降低农民治疗费用和药费,增加对农业的补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镇党委政府的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工商等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禁乱抬物价。

2、积极向上级争取。

3、以上群众能够反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属政策层面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将通过相应的形式逐级向上反映。

四、针对偏远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农民生产生活不安心问题,群众建议:要加大警力建设,协助开展社会治安联防,搞好冬季防范,严厉打击各类偷盗抢劫行为,切实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镇政府主要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1、抓好队伍建设,构建防控体系。

抓队伍建设,主要是在各行政村建立一支精干的治安协管员队伍,全镇14个行政村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且身体健健康,年富力强,特别是退伍军人中挑选2名治安协防员协助村民委员会加强治安管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2、抓防范,加强值班巡逻。

镇政府由综治办牵头,公安部门配合,治安巡逻队长参加,建立一支20人的巡逻队伍,坚持24小时对全镇范围内进行昼夜巡逻,进行查岗查哨,各村有治安主任负责,组织在家的青壮劳动力加强值班站岗,从而预防各类违法犯罪。

3、抓排查,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

针对目前农村出现的偷盗问题,首先是组织广大群众对重点地区,重点人员进行认真排查,对可疑人员进行摸排,对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整治,有效地遏制各类违法犯罪。

4、抓打击,严惩各类违法犯罪。

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坚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深化严打整治斗争,由公安机关具体负责,借助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和平时清查工作,采取露头就打,依法严肃打击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类违法犯罪,重点打击抢劫盗窃等严重违法犯罪。

5、抓奖惩,落实具体措施。

镇政府打出具体安全防范措施,针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及重点防范的区域,集中人力物力,落实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对防范和打击有力,提供破案线索或抓住犯罪嫌疑人的给予重奖,对因防范不力,导致社会治安形势恶劣且造成严重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追究。

五、党建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针对党建三个方面的问题,镇党委认真研究,决定在继续夯实基础上入手,制订切实可行措施,做到整改到位,成效明显。

1、从抓管理入手,提高党员干部战斗力。针对反映的少数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镇党委提出抓学习、抓培养、抓管理、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

(1)镇村干部每周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党员每月一次集中活动日,通过抓学习提高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

(2)目前村级干部出现老化和断层,新老更替缺乏预见性和计划性,造成“急抓”,使得部分老干部精力和思想跟不上时展需求。为此,镇举办了三期干部培训班,重点培训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同时,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公开、公平竞争、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思想好的年轻同志进入后备干部行列。平时注重培养,让农村干部干部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3)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出台了激励约束机制,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2、从抓活动室建设入手,加强阵地建设。针对反映活动室标准不高,与其他共同共用的问题。镇党委上争项目资金,下想配套办法,在2007年新建高标准四个村活动室的基础上,2009年更新建一个村高标准活动室,并且配套设施和办公设备齐全。14个村达到标准的村室9个,其余5个计划在2010年完成。在9个村活动室使用上,党员活动室都是单独使用。

3、从抓流动党支部入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问题,镇党委通过摸排,在外流动流动党员119名。通过发函、座谈、实行“六个一”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同进,在集中地建立了流动党支部1个,使流动党员能够正常过上组织生活,并发挥先锋作用。

4、从抓发展党员质量入手,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第12篇

关键词:红雪梨;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云南巍山

红雪梨色红,果均,味道酸甜适中,深受消费者欢迎,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市场,是巍山县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巍山县具有适宜于红雪梨生产发展的良好环境条件,经多年的努力已具有一定规模[1],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巍山县红雪梨产业现状及特点

1.1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十五”开始,自切实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以来,巍山县围绕生态农业建设,在省、州扶持下已先后建成以马鞍山乡三胜村委会为主,以五印、永建、庙街等乡镇为辅的红雪梨基地1333.33hm2。

1.2新技术应用和推广力度加大

以优质、高产、绿色、环保和无公害为重点,采取不断更新换代授粉株,积极推广高头换接,改良更新、增加授粉品种,节水喷灌,生物防虫,套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目前巍山县红雪梨的授粉品种已由原来单一的本地红梨、蛮梨增加至富源黄梨,云龙的麦地弯梨、金花、雪花等品种。由于授粉品种的改良、更新,使巍山县的红雪梨的品质较原来有进一步的提高,果型更大更均,着色更红更高亮,甜味增多,酸味减少,酸甜适中,更受消费者欢迎。最大的联片种植在马鞍山乡三胜村委会,连片面积超过333.33hm2,单户种植大户最大面积达13.33hm2,户收入达100万元。

1.3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

为响应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2009年,马鞍山绿源有限责任公司获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绿色食品”认证书,南诏镇巍宝山果园获“无公害食品”认证书。红雪梨栽培面积109.33hm2(绿色食品面积97.33hm2,无公害产品12.00hm2),产量2920t,产值达876万元。

1.4产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巍山县的红雪梨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生产、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平均产值在22500元/hm2以上的红雪梨生产基地有533.33hm2。其中马鞍山乡333.33hm2,主要集中于三胜;庙街镇33.33hm2,集中于慧明;永建镇33.33hm2,集中于西山;南诏镇66.67hm2,集中于河西、自由、巍宝山;五印乡53.33hm2,集中于岩子脚、白乃;牛街乡13.33hm2,集中于牛街。从事红雪梨生产的人次达2万余人,中间经纪人达500多人,年销售红雪梨7500t,产值2250万元,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还远销省内各地州及省外[2]。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全县的红雪梨主要种植在山区、半山区,多数为山地,生产设施差,田间沟渠不配套,水利化程度低,小水窖、小水池、小水坝等微型水源严重不足,许多果园水资源贫乏,区域性、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严重,近几年,干旱有蔓延和加重的趋势,给水果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2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

巍山县的红雪梨生产、流通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主要是数量规模的增长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零星、不规范的面积多,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面积少;二是授粉株及授粉品种分布不均匀及搭配不合理,导致味质不匀;三是由于多种原因,科技覆盖度、培训不足,导致果农种植水平不高,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推广差。多年来,巍山县为提高红雪梨的科技含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技术培训,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多数果农仍以传统、粗放种植为主,管理粗放,水平低,造成果树生产大小年严重,味质不均,果型生长不均,着色不一,面大单户产量低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果农科技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不强,劳动生产率低下,严重影响红雪梨的产品质量,降低其商品价值[3]。

2.3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持,带动能力弱

巍山县的红雪梨生产主要以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为主,水果直接进入市场,包装、加工数量少,产品的延伸价值能力低。目前成立注册公司的仅有一家,尚未形成真正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4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

红雪梨是新鲜果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全县的市场发育程度很低,流通不畅,信息不足,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与外面市场衔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导致季节性过剩,不仅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及劳力资源的浪费。HTtP//:

2.5经费投入不足,产业发展乏力

由于财政困难,经费不足,导致产品安全技术基础差,市场监管制度不健全,果农缺乏经济支撑,新技术的引进及推广缓慢,标准化规范化的种植难度加大。

3红雪梨产业发展的思路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区域布局”的原则,根据自然、生态、立地条件,使基地生产向区域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业,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以马鞍山三胜村委会为中心,周边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进行冷库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流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红雪梨生产力度。

3.2加强果园的水利建设,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

向上级部门申请,群众投资、投劳,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有关方面的资金,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一定量的库塘、小水窖,解决浇灌难题,确保红雪梨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推动红雪梨产业的发展。

3.3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按照有型市场与无型市场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红雪梨重点乡马鞍山乡建立交易市场。加强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复杂变化的大市场联结起来,逐步形成生产、流通一体化的生产势态。加强农村网络信息体系建设,通过数字乡村工程,逐步完善县乡网络平台,利用手机短信、简报等形势,及时向农民提供生产、市场、供货信息服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效地避免农户单家独户面对市场的困难。

3.4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推行无公害生产

进一步加强扩大绿色无公害红雪梨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强县级无公害检测机制建设,定编定员,配备设备仪器,搞好生产基地及市场销售的质量检测。加强基地环境的保护,防止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废物对红雪梨生产的污染。严禁使用无“三证”的农药和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劣质肥料。

3.5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红雪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充实科技队伍,完善推广网络建设。建立和健全水果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在重点乡镇配备一定数量的骨干技术人员,完善工作机制及奖励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务实高效的专业队伍,为水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及采摘后保鲜贮运、加工技术,逐渐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的施用量。在病虫害防治上,以预防为主,注重农业综合防治,应用物理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防治。加强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定期、不定期以资料、实地、讨论、交流方式进行果农培训,使果农尽快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提高种植水平。

4参考文献

[1]罗红伟.巍山红雪梨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09,25(5):110-111.

[2]严邦祥,梅振根,陈培春,等.景宁县云和雪梨恢复和发展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0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