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

时间:2023-06-11 09:3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职业理想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职业理想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大军的摇篮,培养中职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竣,是中职生就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广大中职生顺利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提高的重要条件。本文就如何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创业品质,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教师要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要讲清职业理想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中职学生有了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展望未来,珍惜现在,才能自觉地、目标明确地锤炼和提高自己。

二要讲清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它影响和制约着职业理想。有理想的年青人,不仅追求个人的美好未来,对社会进步也必定有所追求;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正确的社会理想是人在职业活动中的精神支柱,作为一名爱国的、有责任心的公民,在设计职业理想时,不能仅仅考虑个人成功和富足,更应把国家富裕、社会进步当成自己的责任,只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社会的发展中,才会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要向学生讲清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基础,也是个人职业成功的动力。向学生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中职生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应该弘扬民族精神,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行动去报效祖国。

二、教师要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

一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理想的指引下,确定职业理想。教师要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等主观条件;了解认识家庭状况,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和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动向。指导学生通过全面认识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根据社会理想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现代社会的发展,形成众多的职业,各种职业的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不同,每一种职业都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能力。如严谨型的性格较适合财会职业;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兴趣适合于服务员、教师、导游等;有交往能力的人适合于办公室工作人员等。

二要结合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单元“职业发展目标与措施”的教学,指导学生全面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初步规划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围绕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在现实社会中,人的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中职学生中,有的学生记忆力、理解力强,因而学习成绩较好;有的学生理论学习接受慢,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学生喜欢与人打交道,交际能力强。同样是技术人员,能力强者可以将目标定得远大一些,如确定为技师,高级技师;能力较弱者可以将目标确定为技工。因此,在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时,要根据其能力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能力,确定适合的职业及达到职业目标的高度,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要结合二、三单元即“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和“职业发展的目标与措施”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必须根据社会理想的总要求和职业理想的特殊性,不断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调适和完善自己的职业性格,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各行各业为了保证职业活动的顺利完成,都要求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个人的兴趣、性格、能力是否符合职业要求,直接影响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人的兴趣、性格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培养、改善和提高的。

三、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管理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对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的认识,使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成为指导自己人生的方案。

二要教育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积极行动。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自己提高要求,珍惜在校时光,扎实推进规划进程。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职业演变的速度不断加快。为此,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加快的职业演变中生存与发展,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既会给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带来现实的困难,也会带来新的机遇。要教育引导学生,既要正视现实,适应变化的条件,勇敢地面对挑战,要善于抓住机遇,又要不失时机地调整发展目标,根据新目标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用自身素质的提高来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进一步地完善自己和职业生涯规划。

四、教师要在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完善自身的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

一要讲清中职学生有哪些创业品质。创业品质是指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想创业、敢创业,是创业成功的必要前提。中职学生创业应具有独立、合作、果断、克制、坚韧、适应性强等心理品质。

(1)独立、自主的心理品质。创业者要有独立自主的心理品质,表现在:自主抉择,在选择人生道路、创业目标时,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自主行为,在行动上很少受他人影响和支配,能按自己的主张将决策贯彻到底;行为独创,能够开拓创新,不因循守旧,步人后尘。

(2)善于交流、合作的心理品质。创业需要与客户、公众媒体、企业内部员工打交道,需要通过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创业需要通过合作排除障碍、化解矛盾、增加信任,降低工作难度,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3)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拼搏的心理品质。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的,只要从事创业活动,就必然有风险,要立志创业,必须有胆有识、敢于实践、敢冒风险。

(4)克服盲目冲动的心理品质。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要善于克制、防止冲动,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活动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引起缺泛理智的行为。

(5)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顽强努力的心理品质。创业者需要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变化,确定正确的令人奋进的目标,并带领员工摆脱逆境实现目标。创业者必须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6)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适应性强的心理品质。面对市场复杂的变化和激烈竞争,创业者能否灵活地调整自我,适应变化,成为创业者的关键所在。创业者应具有强烈的适应性,要有周全的考虑,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能够面对现实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为将来积蓄力量。

二要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实践训练中磨练意志,自我培养创业品质。专业技能的掌握必须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可以与专业教师配合,在专业技能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通过开展各种学生技能比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行业实践、行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可以将其创业欲望转化为现实的冲动媒介,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训练。聘请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家,能工巧匠,甚至个体老板,以自己的励志创业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指导学生拟定职业规划书,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摸拟创业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和困难,鼓励大但创业,克服障碍,超越自卑意识,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爱、自信”的健全心态,唤起学生自主创业的胆量和勇气,使他们成为具有事业心和创造性的新人才。

总之,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走上社会,成才发展的重要一课。如何实施则是进行教育的关键,正确地实施,有利于缓解中职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也有利于中职学生应对今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2篇

关键词: 独生子女大学生 就业选择 职业理想

当今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与其他大学生一样,时刻受着社会变革的影响。但又因为他们作为独生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人生磨练与其他大学生不一样,所以他们之间也有差别。在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方面,他们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具有理想性和前瞻性。

一、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的价值取向

1.主要考虑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家庭和社会考虑较少。由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大多以他们为中心,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在遇到问题和选择取舍时,更多地考虑自己而很少考虑他人。对于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也如此,他们考虑的主要是这份工作或这个职业能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是否有利、自己对工作是否有满足感,而对于父母的意见或建议则往往放在次要位置,自己选择的工作或职业对于家庭有什么意义、父母是否有满足感,他们考虑得较少。对于具有更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工作或职业,如西部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和公益性质的职业,他们也是很少主动选择的,除非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他们就只好被动选择了。至于自己选择的工作或职业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他们更是很少考虑了。

2.更多地把自己看成“社会人”而不是“单位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他们不希望自己将来的工作单位对自己管得太多太死,也不希望自己一辈子从事一项工作或一份职业。他们希望自己和工作单位之间就是一种单纯的工作关系,自己有生活的自由,有工作流动的自由。因此,他们将来针对工作单位的归宿感较低,他们往往不把自己看作是某一固定单位的一成员,而是把自己看成社会的一分子。当然,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人”而不是“单位人”,并不意味着他们对工作单位不忠诚,也不意味着他们会对工作不负责任,他们只是期望自己有作为一名单位员工之外的自由,有更广的空间和视野,而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同时从事几项工作,如在正式上班时间之余开网店或从事一些轻松的、个性化的工作。他们选择第二职业甚至是第三、第四职业,目的大多不是赚钱,而是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更多的人生体验。

3.敢于选择和创造新兴职业,对传统职业兴趣较低,个性对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的影响较大。在对职业的选择方面,很多独生子女大学生敢于尝试新兴职业,如IT业、互联网业等。虽然他们对这些行业的前景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选择这些工作容易受挫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他们凭着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和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精神,选择了这些行业。这些新兴行业大多倾向于与事和物打交道而少与人打交道,更强调效率,这正符合他们不愿多与人交往、不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的个性。一些独生子女大学生还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奇思妙想,自己开店,从事一些个性化的工作,创造出一些新兴的职业。对于传统职业,他们往往觉得有很多东西不符合自己的个性,所以很少主动选择。

4.面对就业歧视容易放弃自己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社会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普遍评价是:自我中心,心理脆弱,为人处事能力差,等等。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尤其是其中的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遭到歧视,不是她们选择单位,而是很多单位不敢选择她们,屡次拒绝。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独生子女大学生便不能充分地认识自我,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感到迷茫,进而退缩、放弃,把自己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等的社会关系,或者选择考研以暂缓激烈的就业竞争,更有甚者,毕业了好长一段时间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家成了“啃老族”。

二、积极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

1.以尊重为前提,引导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独生子女大学生是我国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观念影响着社会,不可小觑。因此,高校要在尊重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让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个人与集体、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个人的成长成才除了自己的勤奋,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更离不开社会的哺育;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有机地融合,才能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要教育他们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懂得回报,懂得奉献,这样,他们的就业选择才会正确,职业理想才会实现。

2.一方面要保护他们选择和创造新兴职业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我国社会目前正处在深刻变革和发展时期,会出现很多新兴的职业,这些职业有很多来自朝阳产业,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特征可以让他们在这些行业中更有作为。但新兴的事物不一定都能发展,也容易被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社会发展所淘汰,选择新兴职业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也具有更大的挑战性,他们更容易在工作中受挫,也容易失业。所以,在鼓励他们选择和创造新兴职业的同时,高校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接受实践磨练,以磨砺他们的意志,锤炼他们的品性,他们也会在不断接触社会中捕捉职业市场信息。专业指导就业的老师要跟踪了解他们选择和创造的新兴职业的发展状况,为他们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第3篇

关键词 微博 青少年理想 影响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理想是个体根据现实对未来美好状态期望的心理状态(姚本先,周宵,2014),是社会需要向自我需要转化的结果,它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的认知世界,反应人的需要,对人的生活有激励和指引作用。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否坚定,不仅关乎到他们自己以后的发展,也关乎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使用“ 微博”,微博在丰富青少年的生活之余,也影响着他们的理想形成和发展。

1微博

“微博”,即Twitter,在朗文英语字典中译为“鸟儿吱吱叫,人叽喳讲话”的意思。它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社交活动的网络客户服务的网站,以140字以内文字来实现即时信息、公开共享的一种高便捷性的媒体。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给人们的学习和交往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络应用之一。

2青少年理想

理想是个体根据现实对未来美好状态期望的心理状态(姚本先,周宵,2014)。青少年是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个体(从生理、心智的发展角度上讲),处于儿童期之后,成人之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青少年的理想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2.1青少年理想的内容结构

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青少年理想的分类存在不同看法。Ruyer根据理想主体,将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还有学者根据理想的实现可能性及性质、角度,将理想分为可实现理想和不可实现理想、积极理想和消极理想。虽然这些分类都有一定的角度,但是科学性较差。在后来的研究中,陈安福认为理想可分为生活理想、个人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姚本先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37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将青少年理想的内容结构分为八个维度,分别是物质理想、道德理想、人格理想、身体理想、学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2.2青少年理想的现状

青少年时期,个体身心处于发展的快速和高峰期,其思想、心理和行为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理想也呈现出一系列的时代特色。如今的青少年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长辈的宠爱,因此崇尚自我,个性张杨。复杂的社会背景和优越的家庭环境,共同造就了青少年独特的理想。学者对青少年理想的现状调查,主要是从理想的内容而不是性质方面来考察的。国外有研究发现,女性的生活理想水平高于男性(Perry,Przybysz,&Al-Sheikh,2009;Plagnol&Easterlin,2008)但在职业和学业理想方面则表现出男性高于女性(Howard et al.,2011),这说明在不同的理想方面,男女之间具有一定差异。然而,对于不同年龄的青少年的理想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生活理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lagnol&Easterlin,2008),也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的生活理想并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Zentner&Renaud,2007)。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文化背景或品德水平的青少年(重点中心、城市一般学校、工矿子弟学校以及工读学校的学生)之间的理想存在差异。姚本先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水平较高,其中男生在身体理想方面的水平高于女生,在道德、人格、学业、生活和职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女生;初中生在道德、人格、生活和社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高于高中和大学低年级学生,在物质、身体、学业和职业等理想方面的水平低于大学低年级学生,而高中生的学业和职业理想的水平低于初中生和大学低年级学生。

2.3青少年理想的形成与发展

青少年理想形成的原因很多,比较笼统的观点认为青少年理想大多是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郭俊汝,隋雪,2004)。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了初次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理想的维度上,例如职业和生活理想上,青少年首先更向往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这类职业,并且理想倾向的范围逐渐扩大;理想未确定的人数仍然很多,而且高年级有增多的趋势;愿做教师的人数下降;青少年确定职业理想一般能联系国家和社会需要。在理想的发展水平上,近年来的研究将青少年理想的发展特点归纳为四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理想肤浅、模糊、或没有明确的理想;第二种水平是受教师、家长或英雄人物的影响,出现对未来的向往,但自觉性较差,有时动摇不定;第三种水平是理想就是职业;第四种水平是有远大理想。还有学者将理想的形成发展概括为3种趋势:第一,理想的准备、萌芽;第二理想的开始形成时期;第三,确立理想时期。并且认为个体的理想形成是沿着没有到有,模糊到明确,动摇到坚定这一顺序发展的(郭俊汝,隋雪,2004)。

3微博对青少年理想的影响

3.1微博对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微博为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微博向人们传达了海量的信息和知识,为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调查显示,青少年可以从微博上获取各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分别为娱乐八卦、时政信息、社会人文信息、求职信息等等。同时微博的互动性和平等性也使青少年在与他人的观点碰撞和交锋中开阔了思维,更加充实了理想内容、促进了理想的发展。再次,微博的海量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青少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微博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的同时也必然会使一些不良信息借助这个平台得以传播,而青少年往往缺乏社会阅历和判断力,容易淡化甚至动摇原有理想。有调查显示,青少年在微博上看到的不良信息主要有炫富斗富,封建迷信侮辱诽谤他人、虚假信息、反政府信息等等,大多数青少年都肯定其可靠性,所以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的理想坚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2微博对青少年理想的内容结构的影响

在物质生活理想方面,微博的使用扩大了青少年的视野,大量的信息让青少年接触和了解到平时在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丰富青少年物质生活理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过于繁杂的物质生活和奢侈品在某种程度上也扭曲了青少年的价值观,青少年的物质生活理想变得狭隘肤浅,过于崇拜甚至追求虚荣的物质生活。

在道德理想方面,道德理想是指人们基于对一定社会或阶级基本道德要求的认识而自觉追求和向往的某种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中的道德关系。有研究指出,微博对社会道德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例如管理制度不健全,会加剧社会群体道德失范,阻碍社会群体道德进步,加重社会道德不良倾向等。青少年的道德观点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道德判断力还不是很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微博上铺天盖地的新闻和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总结前人研究,微博对青少年道德理想方面的影响有消极和积极的两个方面,这主要取决于微博主道德判断,也就是微博本身对它所的传播消息的判定。如若对正面事件给予肯定对负面事件给予否定,则能帮助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怀揣积极的正确的道德理想,反之则不然。

在人格理想方面,微博对青少年理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自我”的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有差异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现象。早期研究者发现,因为自我差异长期存在,难以消除,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他们过于注重自我差异的消极效应而忽略了自我差异的积极效应。不同于现实生活中自我差异所带来的消极效应,个体在微博空间中可积极主动的构建“理想自我”,他们可以直接通过印象管理策略来美化自我,还可以通过“加关注”的方式将“我”投射于他人,从而间接建构其理想我(张薇,赵康,2012)。所以微博虚拟的“我”夹杂着“我”的影子,对构建理想自我有重要意义。

在学业理想方面,微博会向个体提供大量的社会信息,对它的适度使用会扩大青少年的知识面,使青少年更加了解所处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也会通过微博传播更多对学习有帮助的信息。然而,真实状况却不尽人意,很多研究者发现,微博的滥用导致青少年无心学习,甚至会产生学习无用的观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沦落为微博控,尤其是大学生手机离身都会缺乏安全感。从这一角度来看,微博的不当和过度使用以及依赖,对青少年学业理想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参考文献

[1] 郭俊汝,隋雪.青少年理想心理问题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27(2):48-51.

[2] 韩进之,肖燕娜,魏华忠.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和发展[J].教育研究,1981(11): 6-12.

[3] 姚本先,周宵.论哲学视域中的理想问题[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4).

[4] 张春兴.社会变迁与青少年问题――台湾地区事实的观察与分析[J].教育心理学报,1992(25):1-12.

[5] 张薇,赵康.微博时代青少年心理教育指向[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27(6):144-146.

[6] Howard,K.A.,Carlstrom,A.H.,Katz,A.D.,Chew,A.Y.,Ray,G.C.,Laine,L.,& Caulum,D. (2011).Career aspirations of youth: Untangling race/ethnicity,SES,and gender.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79(1):98-109.

[7] Plagnol,A.C.,&Easterlin,R.A.(2008).Aspirations,attainments,and satisfaction: Life cycl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women and men.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9(4):601-619.

第4篇

职业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陌生。我们的父母,老师,医院的“白衣天使”,工厂的工人,商店的营业员,以及农民,演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也许曾问过:“你长大了要干什么呀”?面对“长大了干什么”这个人生重大的课题,也许我们的回答是“想当科学家”、“想当飞行员”、“想当航天员”,今天想制造汽车,明天又想当节目主持人,想当老板……这种由好奇心引发的职业意向,都是职业意识的萌芽,充满了理想,但又很了不稳定。

今天,我们已经跨入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学校的每个专业都对应着我们未来所从事的一个或多个职业。职业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职业指导?它们在你们未来的职业岗位上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对你们来说似乎熟悉而又朦胧。通过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的学习,大家将会对上述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并在学习和实践中达到真正的了解和掌握。

职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活互通有无的一种分工,同时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职业是稳定的、有报酬的、分门别类的社会劳动.职业对同学们来说,是未来播种劳动果实的土壤,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是创造人生价值的舞台。

职业指导是引导大家了解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转换职业的科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十分激烈,要觉得一个自己理想的职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这个问题,既不能自卑,也不能好高骜远,要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恰当定位,并在三年或四年的学习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职业选择的市场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三年或四年的职业学校生活,将使你们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形成“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到处不用人,就当个体户”的自主精神。只要大家珍惜在校的生活,你们的职业理想就一定会插上翅膀,凌空**。

大凡在职业岗位上做出成绩的人,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业、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也是各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三年或四年的职业学校生活,大家不但要掌握爱岗敬业、城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而且还要掌握你们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行为职业道德规范,并注意在生活、学习、实践中养成。一旦你们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你们事业成功的基石。

箭的力量在?]上,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哪里?在理想。职业理想可以确定人生的发展方向,可以增强前进的动力,可以激励人生价值的实现。正如种子需要雨水滋润才能结出果。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创造实现职业理想的条件,进行未来的职业生涯设计,创设实现职业理想的阶梯。这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前提。在三年或四年的职业学校生活中,大家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便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扬起你们全面素质的风范,让理想的航船带领你们远航。

一个中等职业学校商品经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天正式大学没上过,奋斗九年,终于成为一所名牌大学英语专业的项士研究生,她叫潘箐是个湘妹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生活在一个父母收入不高的家庭里。由于父母想让她找点工作,挣钱补充家用,初中毕业便进了中等职业学校。

潘箐一进中等职业学校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在校学习争优秀,业余补习文化知识,争取早日拿到大专学历;二是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毕业,到母亲站柜台的那家大商场当个营业员。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了业,大专课程也学了好几门。但她没想到第二个目标没有实现,因为母亲工作的那家商场,连正牌大学生都难进去。

她只好先到别的商场学临时工。经别人介绍;潘箐先后在几家商店站柜台、看仓库、搞卫生……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希望能长干下去。但现实生活是残酷无情的,在求职觅业的过程中,她终于领悟:不能再让别人主宰我的命运,我得做自己明天的主人。

为了做自己明天的主人,她想再读书。白天跟着下了岗的姨妈,用木轮车推着些洗衣粉、肥皂沿街叫卖,晚上抱着书包赶往电大夜校。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后的第二年,她拿到了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证书,又开始在电大英语专业口语班,一方面找来十几盘英语磁带没黑天没白天的听。

为了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沉默少语、胆怯内向的潘箐整个变了个人,常常挤到人来人往的“英语角”的人群中,没话找话跟别人操练英语。不久,她还收到了一份写着“?聘请潘箐同志担任我校英语,第二课堂辅导员”的聘书。

为了检测自己英语水准到底有多高,她参加了国家英语水平考试,先过了“四级”,又在过“六级”时得了个优秀。过了半年,她顺顺当当地拿到了英语自考大专毕业证书。

要做自己英语的主人,首先得当好自己的时间的主人。她见缝播针地安排读书的时间,常常苦读到深夜。潘箐拿“本子”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会计证、日语三级证和日语二级证,新闻本科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证,英语本科毕业文凭和学士学位证……。两次向“托福”冲击,分别获得让别人羡慕的高分:610和630分。

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八年后的潘箐,已经不是原来的她。刚毕业时,她在求职业的过程中经受了“磕头作楫求婆家”的痛苦,现在她已有了“门当户对找婆家”的底气。在不少单位通过各种渠道询问她:你愿不愿意到我这里工作?但她想“居高临下选婆家”潘回绝了人们好心的邀请,向久久寄托子胸中的美好希望—名牌大学硕士研究生冲击。当她拿到研究生招生简章时,离考试时间只有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里,她足不出户,通宵达旦地做准备,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考场。她离开考场时别人问她:“考得怎么样?”从不为自己夸口的潘青回答:“感觉挺好!”

果然不出她所料,这个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经过9年拼搏,终于从自学的桌边和业余大学,夜大学的课堂,走进了名牌大学研究生宽敞明亮的教室。明天,后天干什么?潘青还有着自己的梦想:到北京去读博士,过日语一级,学韩语……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经历。职业生涯设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即就业环境和本人实际情况,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尽早制定一个方向正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内容翔实,措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目标确定与分解;二是实现目标的措施,为职业理想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有了具体的目标,就有了方向的动力;有了措施,就能力加强自我控制。任何一个想在职业生涯中取的成功的人,都必须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源源不绝的动力,以及通过控制自己而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而这一切,都是实现职业理想的必要条件。

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凭空月意造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是个人职业理想实现的前提。在研究职业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规范,职业个性、职业选择等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多种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在职业生涯设计中,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确定,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认真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有利于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也能促使大家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职业理想的实现不能依赖“明天”而要踏踏实实地从现在做起。中等职业学校是我们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的起跑线,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成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只有珍惜现在,才会有美好的明天。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具体措施和安排,能帮助人们学会控制自己,经常地提醒我们珍惜现在,不断地鞭策自己,督促我们为职业理想的实现做出努力。职业理想应是务实而不是虚幻的,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脱离自身条件的目标是没有激励价值的目标,是空想而不是理想。自身条件是确定目标的重要依据,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奋斗目标要做到“知己”和“知彼”。

第5篇

一、关注学生心理,激励学习自信

刚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尽管他们对职业指导课认识不深,但他们入学时的心理,却正是职业指导课首先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譬如,新入校中职生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是“我们没有升入高中而进了中职学校,还有发展成才的机会吗?”二是“进中职学校是不是比考入高中的学生低一等,被别人看不起?”这两个问题常常使这些新生的内心充满困惑,情绪难以排遣,因此骚动不安,需要职业指导课尽快加以疏理。教师如果能够用科学的理论和事实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结合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解答,必然能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二、利用生动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解决,案例教学法为促进学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如,针对学校里少数学生比阔气、比享乐、比吃穿,认为“艰苦朴素已经过时”和打电子游戏机等现象,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举生活中的现实案例来说明游戏的危害和同学们应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这样使学生学习的能动作用发挥出来了,内在智慧被发掘出来了,学习更切合实际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职业指导课的教学中,除了书本上的案例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例子用于教学。譬如,毕业生中的优秀典型,我们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生以书信的形式或者现身课堂亲自讲述他们的经历,加强课堂讲学的渲染力,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吸引住。这些毕业生往往是和他们有共同经历、相同感受的同龄人,而且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他们的事例往往能够使中职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职业生涯,激扬学习热情

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教学重点。职业生涯是从业者一生连续从事和负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过程。职业生涯设计是从业者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设计作为中职生职业生涯成功的第一步,是树立、形成和实现正确职业理想的关键。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的同时,提高职业素质,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实现顺利就业,积极进取创业。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将成为哪一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一个领域成才,将对学生职业理想的树立和职业目标的确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对个人事业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树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一旦学生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理想的目标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为获得自己认为理想的职业而去做充分准备。

四、指导社会实践,分享成功体验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其教学任务从根本上讲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早日成为“四有”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进行调查访问,强化学生对在校期间加强道德修养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让学生接受理论学习,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访问活动至关重要。

五、展示教师魅力,贴近师生距离

教师必须有精通的专业知识和多学科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的任务和内容,要求任课教师要具备比较丰富而深厚的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法律、经济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且要能自如地综合应用。我们的学生成长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他们的知识涉及多个方面,兴趣也颇为广泛。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教师必须能够精通相关专业知识和掌握多方面的社会资讯,并用通俗易懂的生动语言表达给学生,跟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驾驭课堂,把课堂气氛点燃。因为学生要明理但不接受干巴巴的说教,要接受知识但只参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任课教师掌握丰富的知识,既为自己跟学生交流制造了有效条件,也有利于扩充学生知识面。

教师还要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最终能否接受老师的教育,除了要丰富课堂知识、简化理论要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外,关键在于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老师跟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使师生关系平等、融洽,老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心理依存。那么,学生对这位老师的课堂自然分外投入,老师的教学效果就能更好。

第6篇

摘 要:本文分析了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原因,并针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提高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英语教育 教学效果

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现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一现象,职业学校需要采取一定的对策。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改变传统的对英语学科的认识,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与表现

1.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原因

第一,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学生和家长对文化课的认识观点及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了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特别是英语学科。

第二,学生入学后对英语学科的重视不够。职业学校里学生最看重的还是他们所学的专业课,在公立学校里一直注重的语文、数学、英语在他们心里处于副科地位。特别是英语学科,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这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会放弃对英语的学习。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是要求教师把课堂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而是要教师把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教给学生,让学生练习听说读写,并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是部分教师在讲授学生本来就听不懂的知识点和语法时,讲得过详过细,学生仍旧很难听懂,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部分教师由于对学生水平认识不全面,使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这使得学生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

2.学生英语学习情况不理想的表现

一是学生对单词的读写有困难。这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太差,因此很难过最基本的单词关。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过单词关,但是即使是这部分学生,也往往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可想而知。

二是目前在学生中没有形成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少一部分想学习的学生也会受到消极影响。

二、提高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1.学生方面

从学生方面讲,应当改变学生对英语这一学科的认识。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虽然不同于公立学校的英语教学,但是学生还是应该重视英语学习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对于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相信职业学校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应的,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只会专业知识,英语作为一种公共语言,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具备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教师方面

从教师方面讲,首先是要对学生有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认识,然后改革教学内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让学生学习英语。教学内容的改变体现在降低所教授知识的难度上。要摒弃那些偏知识、难知识以及繁琐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曾与同年级的英语教师一起省略了教材的一部分课程,因为教授这些课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学生又学会不了什么,反而会让学生更加反感对英语的学习。

再比如,根据学生的特点多进行分层次教学,即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都能学并且学得会,进而慢慢提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多进行英语基础方面的教育,为其以后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做准备。笔者所在学校统一采取分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按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组,每个组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取得了突出效果。

教师可多利用学校资源,比如多媒体。笔者力争把每一课的内容都做成多媒体英语课件,之后再进行教学,同时多开展课堂活动,比如一些英语小游戏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三、小结

以上是笔者对教学的一些认识,希望与同行分享,以提高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燕.英语教师培养亟待加强[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6).

第7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新进教师;职业理想建设

1.新进教师的界定

新进教师所指范畴比较广,就目前中职学校新进教师而言,是指中职学校根据教学工作需要,通过公开招聘或人才引入等方式从社会招聘或引入的专门技术人员,他们是中职学校的新鲜血液,到校后主要从事专业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

2.新进教师职业理想现状及影响因素

本文界定的新进教师,从年龄结构上而言,不一定是年轻人,他们来源广泛,层次复杂,不一定接受过专门的教育教学培训,大部分人员无教学经历,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职业理想情况复杂。新进教师职业理想不仅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他们个人政治思想觉悟、人生价值取向、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性格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新进教师职业理想存在差异性。从稳定角度观察,在新进教师这个群体中,多数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还未形成职业理想,他们多为先找一份谋生的工作,然后才开始考虑工作的稳定发展,这部分人不稳定,流动性大,给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也有极少数人是为了照顾父母或伴侣,从一个城市来到新单位,他们职业发展多比较稳定,但在职业理想的高度和追求上仍受到个人价值观、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教师职业理想的高度。

(2)社会多元化影响,新进教师的职业理想建设初期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新进教师这个群体中的很多年轻人不再局限于一种工作做一辈子的准备,更倾向于工作环境的舒适、工作效益的丰富、工作主体地位的尊重等要求,所以新进人员跳槽、兼职现象越来越常态化。这造成学校人员流动性大,给教师队伍的稳定带来很大的压力。

(3)无职业理想。在新进教师这个群体中还存在工作几年仍无职业理想的现象。随着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发展对教师的需求,在新进教师这个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为非师范类毕业生,他们没有接受过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忽视新进教师的入职教育,又缺少日常管理的话,会出现一些教师对教师职业认识不清的现象,职业理想建设呈被动性。

(4)新进教师职业理想构建主体自觉性不强。新进教师的主体为年轻人,他们思想活跃,工作热情高,但刚从学校出来工作,缺少锻炼,自主构建职业理想的自觉性差,致使他们的思想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波动大,工作热情不持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职业理想的稳定建设。

3.加强新进教师职业理想建设的现实意义

(1)一支具有崇高理想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开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建设健康持续的教师队伍的根本前提。

(2)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他们崇高的人生目标、坚定的奋斗信念、热情的生活态度等无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3)于教师个人而言,崇高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动力。有了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教学工作不再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教师追求教育社会价值和教师主体价值的有效途径。

4.新进教师职业理想建设途径

(1)加强新进教师思想建设,为职业理想建设指引正确的方向。正确稳定的思想,清晰的认知,稳定的进步,是新进人员职业理想建设最有力的保障。在现阶段,枯燥无味、空洞的说教已不能适应年轻人的思想教育需求。学校不仅要有一支稳定的思想道德专家队伍,在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上更应与时俱进,努力迎合新进人员的口味。在实践中,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党建、团建活动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新进教师的特长和主体作用,积极带动新进人员的思想教育活动,以此帮助他们逐步认清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引导他们正视问题,推进其职业理想建设工作。

(2)重视新进教师日常管理,推动教师职业理想建设。新进教师的入职教育在单位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在其教育的效果追求上,质量参差不齐。无长效机制的入职教育和忽视新进教师的日常管理,给新进教师职业理想的培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针对新进教师来源广、层次复杂的特点,在他们形成了稳定的职业理想之前,对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日常管理非常重要。新进教师刚进入学校,不论在工作、生活、人H关系各方面都算一个“生手”。这个时期,对他们加强日常管理,深入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才能知道他们的努力与需求,也才能对他们的需求给出更多、更及时、更准确的引导和帮助,更好地推动他们的职业理想建设。

(3)提供多平台锻炼,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加强职业理想建设工作。现在的年轻人,个性鲜明,他们迫切需要通过各种平台的展示,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为之提供多锻炼的平台非常重要。多平台锻炼不仅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

(4)营造和谐环境,加快教师职业理想建设。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可以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新进教师非常需要一个尊长爱幼、互帮互助、温馨如家的校园氛围,希望自己更快地融入集体。学校在营造和谐环境工作中,不仅仅要关注于办学条件、工作环境等硬件环境方面的改善,更应注重教师发展空间、教师工作心态、教师个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和谐“环境”营造,致力为教师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强,人际关系难免紧张。所以加强新进人员的心理辅导非常重要,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其职业理想建设。

(5)加强自我教育,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工作是对选择的认真实践,到一个新单位(或刚入单位)是一次选择,职业理想建设过程就是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检验、不断调整,寻找适合自己奋斗目标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自我教育非常重要,一个缺乏自我教育、缺乏长远规划的职业人,肯定是一个毫无上进心的人,其工作原动力绝对不足,对目标的追求茫然被动,极大影响了自身职业理想的建设。

崇高的职业理想是职业人能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工作热情的原动力,抓好新进教师职业理想建设是保证一个学校,培养一位好教师的基础工程,学校应抓实抓好这项工程建设,保证学校有一支健康、稳定的师资队伍。新进教师在职业理想建设工程上,应多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正确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踏实努力工作,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and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ONG Xiaoting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xistence of vocational students for the current weak professional values, professional values education unsatisfactory issues such as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student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valu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may put forward by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values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0 前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变革和不断发展,国内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新的职业及职业观不断出现,给高职学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研究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于指引高职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实现人生理想意义重大。

1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1.1 学生职业价值观突出自我

新时期的高职学生较以往时期的学生,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有着更强的自我学习意识,会主动学习以储备知识和技能;考虑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主要出发点,更具“主见”,更加注重自我表现。在工作选择上,他们更喜欢自由和不受人约束的工作,这是新时期高职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之一。

1.2 多元价值取向间的矛盾冲突

高职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价值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上,他们有远大的职业抱负,有报效祖国的信念和理想,但在行动上,许多高职学生又不愿意前往艰苦或者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或行业工作。第二,在高职学生的个人职业准备方面,他们重视学习的重要性,立志努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但在涉及要具体工作上,许多人又不能做到脚踏实地。第三,在具体的职业生涯中,他们具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气质,但在实际生活中也会坐享其成、贪图安逸。①

1.3 个人追求与社会现实之间脱节

首先,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和社会职业岗位价值在取向上有着错位的现象。比如,具体到空乘服务这一行业,它对于工作人员的个人外貌、形象气质、仪容仪表及服务态度等有着严格的要求,而许多高职学生在生活习性上,对于周边环境不屑于整理;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人的生活习惯不够尊重。其次,学生的职业理想和现实的职业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高职学生对于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幻想,他们憧憬未来美好的生活,渴望未来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然而,当面对现实就业环境时,很多学生表现出了迷茫和不知所措,甚至丧失了对未来职业理想的动力。最后,道德的实践以及道德的认识之间存在着不对接的现象。高职学生比较喜欢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但是,相对而言他们更加重视物质利益,常常把利益价值的获得作为最后的行动依据。

2 影响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

2.1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物化倾向和等价交换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当代高职学生对于奢侈品也更加崇拜和追求。此外,很多高职学生认为职业成功的最终评价标准就是拥有的财富数量,这使得高职学生经常用物质和财富来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使得高职学生更加趋于利益化和物质化。②

2.2 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引导上力度减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高职学生在现阶段的就业上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压力,很多高职院校经常会片面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这样的社会形势对于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影响巨大。高职院校往往过于重视引导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技能,而忽视对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培养以及引导,使得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念的重要性有所忽视。

3 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3.1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高职学生在形成个人的职业价值上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身,更不能对于事物进行正确的取舍和判断。所以,为了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个人职业价值观,首先应该加强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同时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价值观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个人价值观主要内容包含:个人的价值追求、价值的取向以及价值的目标和准则等。因此,要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可以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入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周边同学的重要案例,引导广大学生更加关注职业的价值理想和意义,舍弃以往以物质利益为中心的思想。通过身边的优秀案例让学生明白只有将个人的实际价值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得自己的事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3.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有理想才能不懈地努力,理想是人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因此,理想教育对于职业理想的建立意义重大。众所周知,理想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想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树立伟大的职业理想,让学生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能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职业理想就是人生理想的具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定位方面,体现了职业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二是职业发展方面,所体现的是学生的未来指向。通过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理想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未来的发展,使学生加深对于职业观的认识。帮助高职学生认识到:职业价值的本身在于他人价值,只有为人民服务了,才能体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职业理想。③

3.3 引导学生成长为合格的职业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帮助高职学生尽快融入社会生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会道德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积极引导广大的高职学生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此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了诚信勤劳、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这对于帮助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内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法律意识都有着重要意义。

4 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其职业价值观念不仅仅关系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和个人发展,更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深化学生对于职业价值观的认识,这是引导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注释

① 张荣香.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8):47-48.

第9篇

关键词: 教育目标 教育理念 教育理想 教育行为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好的教育理念试图唤醒我们沉睡已久、近乎麻木的教育良知,使得教育可能回归本质的时刻,我们发现,美好的理念却又一次被行为和现实所愚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行为惯性仍旧吞噬着正在唤醒的良知与信念,致使美好的理念难以左右和驾驭客观行为。所以我们也悲壮地看到,现实教育正在新理念的光环下演绎着“伟大”而“坚定”的世俗行为。

因此,在教育的理想主义愿景未曾完全泯灭之际,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受强烈的忧患意识的困扰和教育良知的驱使,我不得不又一次提起笔来,反思自己多年亲历的教育生活,呼唤我期盼已久的理想教育,试图在理性的思索中求得真正能使师生共同成长的公理,奢望在精神世界里寻觅可能使教育实现理想的蹊径,企图通过灵魂的挣扎使肉体不再沉沦于庸俗教育的困顿之中,不再无为于误人子弟的自责深渊。为此,我不得不怀揣“面对现实教育我们不一定有作为,但我们必须努力有所作为”的志趣,继而倾诉我源于心灵的思考:

一、我们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目标的错位,使得教育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教育评价制度应该服务于培养目标,但是我们的评价制度却误导着培养目标。我个人认为,目前制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健康走向的根本瓶颈首先是高考制度——并不是人们所说的师资和教材——师资和教材固然是制约的因素,但不是首要;他们都在受高考制度的制约,都在为高考制度服务——特别是教材。当然,高考本身并没有错误,但为了高考这一有限的目标,让人们倾注无限的努力却是当今高考显著的特点和带来的弊端。其次是与之相关联的三个层面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即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也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改变——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还是源于高考这一指挥棒所引发的数据元素的评价,它始终左右着办学的方向和教师的行为。

就评价机制而言,目前我国教育行业还没有科学、合理、准确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只能将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标准。该标准所导致的评判原则是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好老师,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其实,考试只是一种选拔和检测的手段,成绩并不是评价标准的全部。所以,仅仅用考试成绩或高考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任何行业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它就没有准确规范的生产标准。以偏概全地以考试成绩替代教育的评价标准,使得教育失去了正确的评价标准,相应的评价只能是一种误导。并且这种误导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的努力方向。显然,正因为我们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所以我们对教育评价机制强烈的探索和追问欲望已经成为我们不愿和不敢正视评价机制的根本原因。因而,我们被动地探索了多年,始终没有人能够知道,更没有人找到真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哪里。因此只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量化标准。所以如果没有现行考试(特别是高考)制度的灭亡,就没有理想教育生长的土壤;同样,如果评价机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国家、教育部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素质教育进程的美好愿望将成为泡影。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必然。

就高考制度而言,高考指挥棒下长期的应试教育,在与之相对立的素质教育的呐喊声中,不仅没有淡化,而且在诸多教育人有意无意的推波助澜下,已经被演绎为应试竞赛了。这种共同的演绎使得自上而下弱化教育本能的观念成为习惯且根深蒂固,它的恶性循环将教育的良性循环湮灭得无法浮现。

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把高效“复制”知识与训练“钻营式”的应试技巧的相得益彰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部水平和能力的依据和标准;或者如果我们把学校教育工作的全部用并不是最重要的学习知识与考试成绩这一局部而简单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唯一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或者如果我们把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耗费巨资去抢夺优质生源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升学率的重要手段,并继续把培养“考试机器”、“打造考神”作为教育和办学的主要目标来努力;那么,今天,不少“80后”、“90后”青年所反映出的诚信不足、是非不清、道德滑坡、行为失范、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民族精神缺失等问题,就不难找到真正的原因了。

因此,我也认为,由于特殊性和偶然性的原因,教育让一个人的一个方面的成长失误或失败也许是可能或必然的,但教育让一代又一代人在诸多原本被教育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滑坡,那就是教育的目标和制度问题。显然,如果没有这么多的如果,我们的教育就不会呈现出目前如此多的无奈与尴尬。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不得不说教育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畸形时代。当然,也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出发的目的。

所以我还认为,我们宁可在正确的目标下发生错误的行为,也不要在错误的目标下发生正确的行为,以避免本质上的错误。

鉴于此,我时常在想,当我们面对高考制度时,我们应该总结和反思些什么?我们应该认真而冷静地归纳总结一下其间的得与失、成与败。

尽管,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中,高考制度是相对较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办法,但是难道公平的体现就应该和必须以应试的形式让一代代青年失去欢乐、自我与思想为代价吗?事实上,它对教育本身的发展和一代代青年的成长所带来的伤害远比公平的体现更为显著。它让我们背离了办学、教育和培养人的真正而正确的目标。并将学生十多年的成长通过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活动,最终以为期两天的高考决定其优劣、得失与成败,这绝非正常。因此,我认为,谁最终能把现实的高考制度完善、改变甚至取缔,他就对中国教育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他就对中国教育赋予了责任感、时代感和历史使命感。

诚然,我们这一代人当中相当一部分人,也是通过高考改变了人生和命运,我也不例外。但我丝毫没有因此而感到它的合理和完美(即使它值得肯定的方面在我们个体身上得到了体现)。我也从来都不认为它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和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事实上,由于长期的误导,我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从知识本身来讲体现得并不充分,而在高考这一外在的形式上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并不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正含义,它让我们更多地关注了形式的东西。我们在以牺牲学生的青春年华和教师的毕生心血为代价,不遗余力地努力为与教育本质无关的应试全力以赴,从而忽视了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即使“知识改变命运”确是真理)。当然,对于我的观点和看法,很多人会有异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不应该仅仅关注高考这种形式,而应该关注长期以来被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却是教育最根本的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的人。对此如果我们没有一点一滴、一时一刻、一人一事的长期积累和改变,那么教育的现状将永远让教育人更为尴尬,让社会更加不满意,办和谐教育和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成为水中之月。因此,为了使教育现状和制度有所改变,但愿我的呼吁能够产生期望的共鸣。

二、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的脱节,使得教育行为背离了本不清晰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但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却存在着诸多的误区。一名教师他可以在生命过程中自然健康地成长,但他未必能在职业生涯中自然健康地成长。因为前者有物质条件即可实现,而后者则需要精神努力方可实现。因此,教师应该永久地探索和思考有利于自身和他人成长的教育问题和职业行为才不会愧对自己的教育良知。他更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为教育的有为和永恒及本能的展示而忧患。

所以我认为,关于教育的本质与教师的本职的认识,实际上是对教育理性和教育本性的呼唤,这是全体教师必须明确的理念。因为,关于对教育的本质与教师的本职的认识,关系到教师在感悟教育、反观教育和批判教育中,能否对教育有更加理性和深层的理解,以及对教育和教师的自我批判与反思精神所促成的行为改进的问题。明确这一点才会让我们逐步减少教育的缺憾,也只有这样才会促进教师队伍有长足的发展和提升——因为往往教育所希望、需要和最珍贵的恰恰是我们最缺失的。而这正是教育智慧产生的动力和源泉。

我也认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的关键,它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长期以来,为一时的物欲和拜金追求,丧失一世或永世的精神和道德追求,是当今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错位的重要原因。由于我们对学生评价标准的误导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偏差,实际上在教师的理念中并没有把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地放在首位,从而导致了教育行为上的极端忽视。所谓“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始终被“智育为首,分数第一”所替代。德育常常处于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位置。以学校品德教育为例,当我们机械地拷问德育目标中的“三德、三观、三个主义”是什么时,几乎没有多少教师可以诠释——尽管这是原则上的基本的德育目标。因而,很难想象我们自发而自主地进行品德教育的成分又有多少。同时,也很难否认其间由于教育者的不同所产生的诸多行为差异的存在。我们为此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收获了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正视和反省。

我还认为,对教育与教学内涵的认识是影响教育生活和教师行为的重要问题。因此,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始终主张和践行教育优先于教学的观点。育人显然比求知重要得多。我们应该明确教学水平并不等于教育水平,教育的内涵远比教学的内涵丰富,教育的外延也比教学的外延宽泛。但是不少教师往往忽视了教育而过分注重教学,似乎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课堂教学,就是知识的授受与传承。这种迷失了教育目标、忽视了学校教育本质的教育一直是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教师个体)长期以来难以跨越的误区,它始终左右着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行为。这一误区一方面导致了我们的学生把学习知识当做主要甚至唯一的目标来竭尽全力,从而忽视了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校教育把教学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甚至唯一尺度。

其实,这种显而易见的误区和错误,只有彻底改变教师的认识和理念,才能使教育行为有所改变,但我们并没有努力呼吁和实践。因为教育的急功近利远没有教学的急功近利显著。教育工作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其绩效,而教学则具有时效性,在短期内就会产生绩效。而且,我们对教育绩效评价的长期误导,最终的结果是对教育的评判往往是定性的“软”标准,而对教学的评判却往往是定量的“硬”标准,这就加剧了对教育的忽视(对此我们都有共同的切肤感受),而这一导向让我们迷失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然而当工作的目标不明确时,主观上越努力,客观上就越具有盲目性。

这样一来,我们又不得不回答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教师的本职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他的本职的总和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只是他的本职工作,而育人才是他的工作本质。这是教育对教师的祈望,也是完成教师职业与教育理想对话的关键。如果我们只重视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那么我们只不过做到了肤浅的本职工作,而丢弃了深层的工作本质。因此,为了更多的同仁能够转变观念,但愿我的呼吁能够达成共识。

三、我们的教育现实与教育理想的冲突,使得教育现实失去了教育理想的支撑。

教育理想影响教育现实,但是许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现实恰恰缺失或背离了教育理想。理想与现实的相交固然美好,然而由于理想和现实的脱节,所以它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吻合。对于我个人来讲,尽管我不知道在理想与现实相悖的区域内究竟有多少相交的可能与成分,但我仍然算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因为我始终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智慧和财富是万能的,也没有什么高明的手段和方法能够替代教育具有久远的改变和塑造人的强大功能——唯有教育。从本质和理论上讲,我也曾一直深信没有教育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有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和精神的问题,而且也只有通过教育,人的知识、能力和品质才能最大限度地相交而成为最高素质。

我之所以是一个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是因为我带有幻想主义色彩的职业信念。我信奉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理想的教育是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实现理想的教育。

首先,理想的教育是完美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其次,理想的教育是功能齐全的教育,是塑造人、改变人的过程,具有改变人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素质的功能。即具有改变人的一切和改变一切人的功效。表现出显著的不可替代性、灵活性和教育性。最后,理想的教育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因此,我认为凡是教育没有达到目标的重要原因,都是教育者从能力和素质、知识和技能、思想和行为上没有达到理想的教育所要求的标准。

所以,面对教育现实和现实教育我常常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自我拷问: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的理想?什么是理想的教育?终归不能诠释。但我始终呼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淡化智育和知识教育,把关注点和教育的落脚点定位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教育)——当今的教育正在忽视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强烈呼吁以提升教师素质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师理念的转变促进教师行为的转变,从而实现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

当然,我也曾对理想的教育产生过质疑。之所以产生质疑是基于我曾客观地认为,教育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只能为教育的理想尽可能地有所作为。正如“高贵的灵魂总会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样,理想的教育总是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当老师问:“……雪化了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春天”,而没有回答“是水”等问题遭到老师否定和批判时,我们不得不反思由于教师和教育的平庸,给教育对象带来的伤害有多么深刻、难忘而可怕。每当此时,我都会自我拷问,难道这就是教育?这就是我们为之终身努力的理想教育?显然不然。所以我质疑理想的教育。

第10篇

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从中职学生的现状来看:他们大多都是中考的失利者,曾经的理想破灭,进入中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背负着来自家庭、社会鄙视职业教育的精神压力,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一旦遭遇挫折,便萎靡不振。他们似乎淡忘了理想这个词,单纯的只是玩,把学生生活当成是摆脱家长管理、逃避社会责任的场所,有着很多的不良习惯和人生态度,表现在:

(一)学生的人生目标不够明确,人生理想不够清晰,开开心心地度日月,忙忙碌碌地谈恋爱,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二)目标模糊、无追求,有的学生直接说我是来混时间的,要不要毕业证无所谓。

(三)态度懒散,生活无约束,无视校规校纪,对老师的管理抵触性强,把老师的严格要求看成是一种管制。

(四)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视为正当要求,不考虑是否有合理性,享受型心理比较严重。

对企业的调查发现: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是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一位企业的老板说:有理想的员工总是有责任心,讲业绩,讲贡献,勇于挑担子;有理想的员工总是只要有一份希望,就付出百倍努力,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直到成功;有理想的员工总是善于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技术,善于提高,善于创新。我们的员工要努力成为有理想的员工,成为值得信赖、引以为豪、能作为、有大作为的卓越员工。

针对学生的现状,为唤醒学生心中那已经破灭的理想,结合社会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树立为职业理想奋斗的信念。

二、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优越的生存环境使他们只想到自已的需求,而从不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回报他人的意识也很淡薄,感谢他人的言语和行动匮乏。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付出的认可,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学生的自我倾向相对较浓,主要表现为自私、霸道、个性强,不懂得付出,人际关系冷漠,以自我为中心。

对父母:大多数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部分学生是家里的“太上皇”,稍不顺心就与父母吵架,只知道无限制地向父母索取,却从不懂得关心父母;一些中学生盲目追风,挑吃捡穿,相互攀比,不懂得体贴父母的艰辛,甚至抱怨父母无能。

对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认为老师的提问和改错惩罚都是故意刁难自己,和自己过不去;部分学生在校园遇到老师,就像不认识一样,课堂上更是无视老师的存在;甚至顶撞老师,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老师的工作。

对同学朋友:表现为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只重索取,不求贡献,需要朋友的时候一个样子,不需要的时候什么都不是;物化朋友之间的友谊,认为一切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购买和衡量的;不能宽容别人,甚至想找机会报复。

从企业的需求看:感恩之心是职业精神的核心。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如果一个员工有能力,就会是一个可用之才;如果一个人懂得感恩,就会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如果一个员工既有能力又有感恩的心,那么可以把工作放手交给他去做,因为这样的员工不会找借口来搪塞自己的职责,也不会做任何表面工作来欺骗老板。他们会珍惜一切,善待别人,并认为努力工作是对公司、对事业最好的回报,也是对自己和他人最好的交代。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对家庭、对公司、对朋友、对社会都真正负起“责任”。一个企业重点要培养和提拔那些懂得感恩的人。学会感恩是一个员工做好工作的动力。懂得感恩是一个员工优秀品质的重要体现。

鉴于学生的现状,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一)让学生学会“知恩”。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她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和他人、学校、社会的恩惠,人人都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

(二)让学生学会“报恩”。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学会理解和关爱他人。不断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和报恩能力,学会如何回报父母、老师、同学、朋友、学校和社会。

(三)让学生学会“施恩”。当我们能够做到“知恩图报”时,还应当怀着宽容的心态、愉快的心情,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三、要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应对挫折的能力也相对较弱。不少学生在求学、求职、就业时只想到成功,没有想到失败,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一蹶不振,陷入苦闷、焦虑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一份来自企业的调查发现:一个优秀的员工即使面对失败也是积极乐观的,因为失败对于他们来说是成功道路上最为平常的一个插曲,失败能够让他们更加努力,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竞争中更胜一筹。为培养优秀的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挫折教育,联想集团会定期邀请专业心理人士来为知识型员工作《压力管理》讲座,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的企业都提供类似的心理培训课程。可见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应该有抗挫能力,能够满怀希望地完成工作。

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让学生了解挫折是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树立自信心,让挫折成为他们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努力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

四、要对学生进行注重细节的教育

从在校学生的现状看:由于他们文化基础比较差,他们身上毛病很多,而且大多都是些小毛病,小细节。如:走路左右摇晃,站坐没规矩,坐在座位上双腿不停的晃动。衣冠不整,见领导,老师不问候,不起立,上学迟到,上课串座位,摆弄手机等。

从实习学生的现状看:来自企业的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实习生不注重自己生活中的的细节,面试时言谈举止随意,叼着烟卷,衣着打扮很随便,手放在口袋里,东张西望,接听电话等一些细节问题而造成面试失败的超过了77%,一份份职业梦随之破碎。步入职场的实习生有的迟到、早退,无故请假,工作中煲电话粥,发短信,见到领导同事不打招呼等。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现在很多企业都倡导“细节之处出效益,精细管理促发展”的管理理念,引导员工注重从细节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中,公司规模日益扩大,员工成千上万,其分工越来越细,绝大多数员工从事的都是繁琐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也正是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才构成了公司卓越的成绩。这是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即细节决定成败。各类企业的人事部门经理表示“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细节,注重他们的’软’素质”,不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经验上,还要考虑人才的性格、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等等,注重从细节上考察人才。很多企业要求优秀员工应做到:(一)一定要有时间观念,上班决不允许迟到,下班绝不能早退;(二)不要把请假当成小事,有些人一旦有什么事就马上请假,非常随便,这是一种非常对公司不负责任的表现。只要能坚持上班,最好不要请假,必须秉持平日认真上班的态度;(三)见面问声“早上好”,是一天工作情绪的开始,是精神充足的保证,更是沟通人际关系、给人留下好的印象的要素;(四)上班时不要随意离开座位乱串门、办私事,用公司电话谈私事;(五)和领导谈话、汇报工作或开会时关掉手机这是有教养的表现;(六)工作场所一定要保持整洁,一天的工作从工作场所整理和打扫卫生开始。可见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

第11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班主任工作 就业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中职班主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作为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重要力量的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学习职业指导理论,熟练掌握职业指导一般知识、方法和技巧。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

1 班主任的内涵与工作职责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将班主任界定为:“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班主任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榜样和导师。“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肩负着更为繁重的任务,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他们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班主任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一个好的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好班级,培养出一批好学生。班主任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岗位。了解学生、管理学生,学校各类制度的执行,各项学生工作的实施,与家庭、社会、用人单位沟通,这些都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职班主任要履行的工作职责包括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沟通协调工作等五个方面。

2 新时期中职学生的特点

(1)中职学校的生源多为中考成绩较差或未毕业的初中生,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依赖性明显,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

(2)中职学生大都处于15~19岁的年龄阶段,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想、敢说、敢干,勇于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他们仍处在思想不稳定、易冲动的青春期,开始逐步确立成人意识,独立性、自主性增强,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思想容易产生波动。

(3)现在中职校学生多为“90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管束,纪律较散漫。在不利环境中易冲动,缺乏自制,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易受他人影响,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

3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班主任工作策略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中职学校以崇德尚技为宗旨,以职业化素质教育为手段,以保障就业为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特点及现状决定了中职班主任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还应探索对班级进行“职业化管理”。班级职业化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具有适用性、有特色的职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仅学好文化知识,锻炼职业技能,而且也能够感受职业氛围,感知职业文化,感悟职业精神,提升职业化素养,规范职业化行为,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3.1 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教育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人们认识、选择、设计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职业理想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努力拼搏。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能使学生明确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创事业,有所作为。在学生确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及教师对其进行适时而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准确地评估自己,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职业目标。

在实施职业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

3.1.1 职业理想的设计

职业理想的确定为人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但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理想将变为空想。设计职业理想的步骤及措施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弄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同时,对该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达到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统一。

(2)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位合格的劳动者不仅应具有较广博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发挥其创造功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方面是专业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从我们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还应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或补充。另一方面是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等。

(3)时间期限的设定。职业理想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应将职业生涯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不同的时间段完成。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目标的要求拟定具体的措施。

(4)搭建职业理想教育的协作网络。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不只是某一部门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德育课、专业课及学生管理部等,需要各部门、有关人员互相协作。其中,德育课是主角。德育课教师主要从宏观上加以引导,通过系统的德育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树立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怎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及从事某一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等。专业课教师及学生管理部门则可以从微观上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通过入学初期的专业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专业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领域,专业知识的构成等。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可通过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素质。学生科、校团委等部门则可以通过举办职业理想演讲、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活动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如果可能,还可以会同德育课、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类指导。就业办公室则可以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使学生的职业理想更适合社会需要。

3.1.2 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趋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理想的社会适应要考虑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1)从客观上看,学生的职业理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革新等,这些方面都影响着对劳动者质和量的需求。如近年来由于产业转移、升级,各地建设了许多工业园区,这为机械、机电、模具、加工等人才。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我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策促使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该行业劳动者的需求量必然随之增加。从生产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消费日益呈现多样化,为人们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宽广的范围。只要学生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的客观需要,就有可能寻觅到施展才能的机会。(2)从主观来说,学生在设计职业理想时,应考虑自己的性格、能力与职业的匹配。现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职业,而各种职业的工作性质、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都有所不同。每一种职业均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职业性格,如重复型性格较适合工厂流水线工作,严谨细微型性格较适合医护职业。

除职业性格外,各种职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还有相应要求。如营销人员应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有人际交往、合作能力;教师、营业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时,要根据其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同样的职业目标,有的人只要几年,有的人需要十几年,有的人则终身难以企及。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时,应从其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人的能力确定合适的职业及达到职业目标的高度。例如,同样是工程技术人员,能力强者可以将目标定得远大一些,如确定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能力一般者,可以将目标确定为高级技工。如果仅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那么职业理想将很难实现。

3.2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发展阶段、发展措施,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3.2.1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位;(2)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发展目标,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3)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能使学生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时,更好地适应变化,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2.2 班主任在指导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班主任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平时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较多,对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较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明确自身价值取向。(2)因工作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性质、与之相相对口的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多较深入的了解,能指导学生更准确的进行职业需求评估,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3)班主任一般会伴随学生度过整个中职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做到全程指导和个性指导相结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

3.2.3 班主任指导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及措施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通常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产生规划意识;第二步,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和职业需求评估;第三步,确立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第四步,制定相应方案;第五步,实施方案并及时调整。班主任可以从这五个步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有利的指导。

(1)明确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促使学生产生规划意识。引导刚刚进入中职学校的新生产生规划意识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端,因为新生对中职学习生活缺乏了解,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该如何利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而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则会使学生经历许多本挫折。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就要明确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讲解其必要性,并让学生利用开学一两周的时间熟悉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让他们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进而产生职业规划意识。

(2)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是确立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确定个人的职业奋斗目标和生活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合理地安排步骤、措施。这时班主任应根据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学生做选择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3)指导学生根据职业生涯目标制订实施方案。班主任应该要求学生制订具体方案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妄想一步登天。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制订方案。学生在制定方案时,班主任要指а生抓住最重要的内容。任何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制订的方案追求“高、大、全”,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成效,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在制订方案时要抓住关键的核心目标,分步骤实施。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目标,而其他一些目标的制订都是为了这个核心目标的实现。先实现阶段目标,一步步朝前走,最终实现核心目标。

(4)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生在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班主任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第一,方案的实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要求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坚强的毅力。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容易无法坚持而放弃。班主任则要时刻关注学生实施方案的进展情况,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阻碍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第二,方案实施时,有时会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不足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一些学生认为这是不可变因素,不去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不去寻求解决办法,而是仍然依照已经不合实际的方案来实施。此时,班主任就要指导学生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和周围的环境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新的评估结果来调整方案。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

总之,班主任指导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心时刻关注规划过程,指导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3.3 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3.1 职业素养的社会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来担负着向企业输送技术过硬的合格劳动者的重任,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职学校要根据企业用工要求的改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

3.3.2 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个宽泛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具体说,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形象五个要素。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一致,因此,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品行”;即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行为规范;二是“能力”。即语言表达、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其中,道德品质的优劣被企业作为判断员工是否合格的前提条件,而才能则是中职生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关键。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内容。

3.3.3 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律意识不强,自理能力较差,大都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现象,中职班主任应该从课堂学习、实习实训 文体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专心听课、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学会自控自理、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发展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显性表示。由于中职生已是处于职业准备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渗透到学生心灵,就有明确的职业动机和职业思想,有利于这是职业素养的养成。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企业对员工职业心态的要求是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时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宽容乐观、团结协作的心态。因为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只有宽容乐观,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支持;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和同事们一起克服困难,促进企业的发展。中职生只有在学习期间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达到企业对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可以通过三课结合的方法(三课指理论课、实践课、活动课),在教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宽容他人、学会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形成以下五种能力:竞争意识与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控自制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

(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与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情操、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有鲜明的纪律性,遵规守纪是企业要求员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品质。中职生的职业道德,首先体现在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体现在对待学业的态度、人生价值观念、言行举止、待人处世等方面。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都应该渗透这些道德素质的培养。当学生看到老师对一件小事公正的处理,听到老师对学生一句充满关爱的话,也许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大部分学生比较活泼好动,针对这一特点,应将各类活动的开展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开展见习、参观、交流活动,锻炼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开展诚信、勤俭、奉献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诚信、奉献、勤俭是一个企业员工应有的品德并自觉努力地培养这种品德。

(5)抓住顶岗实习的有利时机,校企联动,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中职学生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期,这是学生由学校踏入社会,进入企业的重要过渡期。因为他们自此以后就要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面对工作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实习阶段,他们都会十分留意观察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努力学习以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岗位工作要求,因此,这个阶段他们思想变化最大,成长最快。中职学校应抓住这一教育时机,向企业多了解学生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进行教育和指导。这样,校企联动,共同教育,确保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3.4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1)组织学生开展职业考察活动,强化求职意识,提高就业能力。中职学生在校的第二学年可看作是就业准备期,这一时期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考察。班主任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入用人单位地进行实地考察,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加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了解职业发展的动态;有利于培养职业意识、了解企业文化、提高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识。职业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及未来职业选择、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职业考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调查职业基本信息,包括工作的性质、内容、环境、收入、所需学历、从业资格等。职业考察活动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资料分析法。职业考察活动的形式有组织企业参观、网络搜索、向有关专业人士咨询等。通过职业考察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准备。学生在职业考察活动中既发展了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也锻炼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2)系统的求职择业指导,培养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一般来说,中职生在就业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心理准备、信息准备、求职能力准备。这个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就业信息,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指导学生了解求职程序、求职渠道,学习如何通过简历、求职信来展示自己,学习与面试官沟通的技巧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摩毕业生招聘面试、模拟校园招聘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

(3)加强“职业适应”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中职毕业生从学校进入社会面临着由学生角色向劳动者角色的转变。绝大多数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有一段适应过程,叫做“职业适应期”。中职生在职业适应期普遍存在工作稳定性较差、频繁离职的现象。学生的频繁离职、不讲诚信等严重影响到就业质量,也将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的班主任工作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过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等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以适应职业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是新形势下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融入职业化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中学校班主任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新方法,科学地、富有成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也正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作者简介:梁安坤,1974年生,男,大学本科,广西钦州农业学校教师,讲师,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164-168.

[2] 李洁.礼仪是一种资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3] 吴芝仪.我的生涯手册[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

第1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四步曲

Medium etc. occupation school graduate student employment

instruction education four step song

Dai Xing-mei

【Abstract】Medium etc. occupation school graduate student employment work rightness medium etc. occupation school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have very importance of meaning.This text combine teaching work fulfillment experience, discuss in the rightness etc. occupation school the graduate student open an exhibition employment instruction education of method and step, brief name it include for"four step song":Pay attention to instruction graduate student to set up exactitude of occupation ideal with choose an industry view, in time understanding society demand what kind of talented person, pay attention to leading student exactitude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neself, work hard instruction graduate student personal interview work etc., method properly, the maneuverability be strong, rightness medium etc. the occupation school open exhibition graduate student employment instruction education to have importance of instruction function.

【Key words】Medium etc. occupation education;Graduate student;Employment instruction;Four song

中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有三大环节,就是招生、教学和就业,这如同企业生产经营必经的原材料输入、生产、成品销售等环节一样。毕业生就业就如同成品销售一样重要,这个环节如果抓不好,学校或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我参与中职毕业生实习推荐和就业指导工作,了解到其中出现的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毕业生就业。这些情况使我深刻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那么,究竟该怎样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呢?总结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应该着重抓好如下四个环节,也可以称之为就业指导教育的“四步曲”。

1.注重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思想素质、道德观念、知识能力、家庭背景,以及对外界影响的接受程度不尽相同,因此他们的职业理想不可能完全相同。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没有明确的态度,认为自己年纪还小,凡事应该听父母的;有的学生认为工作越舒服越清闲,责任越小,待遇越高,就是自己的职业理想等等。应怎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呢?首先,应要求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要考虑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方面,面对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高科技含量还不高,劳动强度还比较大,劳动条件比较艰苦的现状,在选择职业时应该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另一方面,要从自身的条件这个实际出发,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既可以当技术员,也可以当工人,他们的具体工作岗位就是在第一线从事操作和技术管理。其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是确立职业理想的技术基础,应以学以致用或选择相近的职业作为自己理想的职业。

要引导毕业生拉近择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距离,这一点尤为重要。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各地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毕业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毕业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的择业观主要表现为“两个结合”。首先,择业时要把个人愿望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统筹考虑。“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活动必须服从社会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毕业生,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在择业时不顾一切,不惜一切代价一心想往“独木桥”上挤;而有的企业虽然暂时条件差,但有相当的发展后劲,急需专业人才,却无人问津,无人肯去,这样就更加加剧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职校毕业生想要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使自己的愿望与社会的需要相吻合。艰苦的行业,可能暂时条件还比较差,待遇比较低,但艰苦行业更容易出人才,容易出成果。

第二,择业时要把为社会作贡献与实现自我价值结合起来考虑。有一些毕业生,往往认为自己社会地位低,没有人瞧得起,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容易自暴自弃,妄自菲薄。事实上,一个人有没有,或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关键在于他对社会有没有贡献。国家鼓励和提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到生产第一线,面向基层,面向乡镇企业,因为那里急需各类专业人才,职校毕业生在那里可以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2.及时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2.1我们看到,当前用人单位最欢迎具有以下特征的毕业生:

2.1.1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

2.1.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

2.1.3能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

2.1.4一专多能的。

2.1.5法律意识较强的。

2.1.6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较强的。

2.1.7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的。

2.1.8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的。

2.1.9性格开朗、谦虚随和、身体健康的。

2.1.10注意生活小节,有良好的个人形象。

2.2用人单位最不欢迎的毕业生是:

2.2.1求职目标不明确,对自己为何选择单位和究竟选择何单位感到茫然,无目的,无主张,无判断能力的。

2.2.2不关心改革开放,不了解时事政策的。

2.2.3行为被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性、创造性的。

2.2.4性格孤僻,自命清高,不能与他人合作,喜欢独来独往的。

2.2.5只讲权利,不履行义务,只图高报酬,不讲创业和敬业的。

2.2.6缺少热情,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只想有个人安乐窝,不图事业有所发展与成就的。

2.2.7学生时代受过两次以上处分的。本来青年人因做错事而受到处理是可以谅解的,但倘若犯过一次错误后,不接受教训,继续再犯,就会让人难以接受。

2.2.8高分低能的。

2.2.9体弱多病的。

2.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主要要求是:

2.3.1有能力有主见。

2.3.2有敬业精神。

2.3.3有一技之长。

可见,我们平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必须努力通过教育和教学工作,促使学生明确社会对毕业生就业的要求,懂得用社会需求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塑造自己。这样,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使他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择业竞争中站稳脚根,立于不败之地。

3.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个面临求职择业的人,只有对自己的才能、特长、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及弱点等都有了一个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和估价之后,才可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包括以下内容。

3.1正确认识自己的理想追求。理想是人生的坐标,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想,就会有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和现实表现。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他的理想追求必然影响其择业指导思想的确立。

3.2正确认识自己的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影响到人在社会和工作岗位上的言行表现和事业成败,关系到求职择业的成败。

3.3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性格。气质和性格体现了人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社会职业对从业者的气质和性格也有不同的要求。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气质特征和性格特点,是选择职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3.4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特长。能力和特长是求职择业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客观地分析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特长,才能在求职时扬长避短,取得成功。

3.5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求职择业之前,必须认真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现实的可能,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否与选择的职业合拍。

3.6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特征。有些职业对从业者有特殊的要求,如性别、年龄、形象、健康状况等,在求职前应弄清这些要求,避免择业的盲目性。

4.用心指导毕业生面试工作

面试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步。现在的情况常常是:面试时,学生紧张、胆怯,面对考官不知道如何回答问题,不能很好地发挥和表现自己,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研究,用心指导学生进行面试。这是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业和就业必须迈过的一道重要关口。

4.1面试中的“四忌”

一忌临阵怯场。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面试前做好如下准备,防止临阵怯场:(1)面试前一、两天,精心准备好面试中经常提及的问题的答案,认真彩排一、两次。(2)面试前一小时,浏览一下自己的简历,特别是所获奖励等项,提高信心。(3)面试前半小时,做做深呼吸,提醒自己以前再大的坎儿也闯过来了,稳定情绪。(4)面试前五分钟,放松心情,以便轻松应对紧张的场面。

二忌与众相同。“能介绍一下自己吗?”这是面试时考官常问的问题,应试考生一般的做法是把自己的简历复述一遍,那很多人说的内容往往是大致相同的。面对这个问题,如学生讲述一个自己比较独特的故事,让对方通过这个故事了解自己的性格、脾性,这就可以与众不同,引起考官的注意。面试时,要注意语音、语速。要想让考官满意,学生可以模仿他们的语速。

三忌“口直心快”。如果每次考官刚说完问题,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去回答,会显得不够稳重。但如果每个问题都要想了又想,又显得过分谨慎,畏首畏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大多数问题一经提出,可以稍加思考,即予回答,边回答边考虑如何收尾。对一些比较棘手的或意想不到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采取下列对策:(1)把对方提出的问题用陈述的语气自己讲一遍。如对方问“你有时会不会感到与他人合作很困难啊?”学生可以这样回答:“在学校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中,我从没听到别人说跟我合作有困难。如果有的话,我想那是因为有时我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太投入了。” (2)确认对方的问题,“您指的是我和自己的团队成员相处是否融洽,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吗?”

四忌无视规则。面试是程式化很强的活动,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如:要衣着得体;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肢体语言要恰到好处;不要老是盯着考官;面试后询问录取情况以表示你很重视这份工作。如果无视规则,那就会输掉面试这场比赛。

4.2如何回答考官的提问

现选择一些常问的问题简予论述:

4.2.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回答时,不能从出生到毕业平铺直叙。因为用人单位主要是想通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判断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必须以精练的语言,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在校期间学习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以及突出的特长、爱好等基本概况。

4.2.2“你在学校学了哪些课程?”

回答这个问题不能面面俱到,把在校期间所学的十几门课程背一遍。而应该把学习的主要课程,如主要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特别是与应聘的工作有关的课程择要讲出来,并稍做简要介绍。

4.2.3“你了解我们单位吗?”

这个问题主要是想考察学生对单位关注的原因和程度,有的甚至在暗示单位的福利待遇不高,或工作很辛苦、很忙,以试探学生是否有思想准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坦率,不要胡编乱造,并要表明自己看重的是工作和今后的发展,而不是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

4.2.4“你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提出这个问题,大多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录用后更好地安排工作,同时也看看其对自己是否有正确的评价。回答这个问题时,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包括道德品质、为人处事、学业成绩、生活习惯等方面。介绍完后可补充一句:“由于自己还不很成熟;自我评价可能不完全准确,如有可能,请领导通过学校再了解。”

4.2.5“为什么想到我单位工作?”

回答这个问题要多从工作条件、工作性质如何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利于为单位、为社会多做贡献的角度来回答,一定要以事业和发展为主题。不能讲因工资高、福利好才来的,否则会给对方以眼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择业动机不纯的感觉。

4.2.6“你选择工作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对这个问题,应集中回答应聘的单位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单位,应聘的工作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作用,有利于施展所长,有利于单位和个人的发展等。也可以讲讲对哪些工作感兴趣,对一些与个人利益有关的问题最好少谈,即使谈及,也不要重复强调。

4.2.7“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也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也不要说自己平时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一下你的形象。

4.2.8“如果公司给你的工资标准,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你还来我们公司吗?”

如果比自己的期望薪水少,求职者肯定不会感到很满意,但是假如这个职位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上很有潜力,或者有其他比较吸引你的地方,那你可以说,“对于自己而言,可能前途比薪水更重要。而且,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工资标准,只要我的能力达到公司的要求,相信公司不会给我比别人低的工资的。”

4.2.9“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这实际上是暗示面试将要结束,对方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来阐述或提出其没有提及而有意义的事情,学生应把握住机会,通过简要的阐述或表态来强化对方对自己的印象,但发言不要离题,更不能长篇大论,回答完这个问题就应该主动称谢告辞。

面试中提到的问题还有许多,这里不可能一一阐述。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面试摸拟训练来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这将有效提高学生应对面试的心理素质和面试能力,大大地提高面试通过率。

以上是我近年来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流程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四个步骤,即“四部曲”。实践证明,只要能够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教育,就一定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