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34: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课题经验交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科研管理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47-03
当今社会,医院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主要体现在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环境、设备、服务、技术、人才等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科研水平的竞争。科研水平作为新形势下衡量一个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在整个医院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通过高质量的科研工作,将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疑难杂症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开展系统性,全面性的科学研究分析,并且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临床的诊治过程当中[1]。这样,既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
目前,大多数中小医院存在着片面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科研的重要性,从而影响医院自身发展的严重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受医院自身经济基础和环境限制,没有一系列完善的科研仪器、设备和专门的实验室供临床医生开展各项科学研究;二,由于中小医院自身规模有限,各科室人员配备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仅能确保临床医疗工作任务的顺利展开与完成,导致临床医生工作繁忙,没有空余时间开展各项科学研究;[2]三、中小医院的科研管理者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直接由行政领导兼任,导致其在科研工作中只能从形式上申报或者管理项目,不能客观地了解项目的专业内容、进展情况和研究水平。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中小医院进一步发展、壮大的脚步和进程。因此,中小医院要改变这种局面,走出医院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现状,必须审时度势,重新思考,加强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针对医院自身存在的各种缺点和不足,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1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抓好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
医院科研工作的顺利展开,依赖于医学学科的发展。管理部门要注意引导各学科根据自身的基础和实力,瞄准本学科发展前沿,集中选择那些和学科发展趋势相一致,能带动整个学科发展,能出大成果的研究方向为主攻方向,并且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规划。同时,对全院学科进行综合化布局,使全院学科形成合力,在重点学科的带动下,围绕重点学科形成特色学科群,促进医院整体学科的稳定、快速发展。
1.1 开展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交叉学科这一概念的提出促进了一大批新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小医院要开展学科建设,必须走交叉学科之路,推动学科开展高质量、高层次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广泛开展多渠道的科研合作。管理部门应当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支持、鼓励各学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策划高水平、高起点的学术活动与科研合作,促进学科的交叉,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力求能找到新的学术突破点,并以此为基础,开拓自身学科的发展、建设。
1.2 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加强学科建设
科研课题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学科的水平、学科的知名度,是靠有先进水平的科研课题及其后续成果来体现的,没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课题作为依托,不能高质量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学科建设将无从谈起,因此,中小医院应加大科研课题的申报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开展一系列科研课题申报知识讲座,或者组织临床表现出色,勤于思考的中青年医生到各大科研院所进行培训、学习,以弥补以往这方面能力的不足。
1.3 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带动学科建设
高等级的科研成果是评价学科建设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发展壮大、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中小医院必须强化前瞻性意识,对所承担的科研课题和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分析和阶段性水平评价,注意把握科研成果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3]。对于具备以上三性的科研项目,应及时进行成果鉴定,组织申报军队和国家各级科技进步奖或申报专利,使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与科研成果的申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临床诊治过程当中。
2 重视加强人才培养,创建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临床医生一直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他们开展科学研究、承担科研课题和取得科研成果的多少以及自身科研水平的高低都直接成为衡量现代化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多数中小医院的医生临床工作繁忙,失去对科研的兴趣,逐渐忽略科研的重要性。医院应当通过引导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指导机制加强资深医生对青年医生开展科学研究的指导力度;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对临床医生开展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培养[4]。使临床医生的科研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整个医院的科研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2.1 通过引导机制,提高青年医生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
临床医疗需求是科研的动力,临床医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临床实践中取得科研成就。医院应当引导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善于总结,启发他们的科研意识,发掘医学的新特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并将这些视角逐步融入到科研工作当中。
2.2 通过指导机制,加强对青年医生开展科研的指导力度
青年医生在医学院校已经系统地学习过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了解医院科研的基本程序,具备进行科研的基本条件。但由于青年医生主要将经历放在医疗诊治方面,缺乏科研能力的系统培养。加之各大医院临床任务的日趋繁重,使青年医生对科研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得不到保证,导致对科研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相对陌生。医院应注重以老带新,实行重点帮带,加强岗位锻炼,给青年医生压担子,使他们得到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
2.3 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对青年医生开展科研的支持和培养
医院在为临床医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还应当制定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但要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更要从精神上激发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临床医生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工作当中。同时,医院还要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对于研究型青年医生,注重培养其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让他们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以全脱产形式接受正规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青年医生,通过边工作边攻读研究生课程,加强在职培训;对于科研能力强,具有培养价值的青年医生,可采取重点培养,把他们送到国外深造或当访问学者,加强培养,提高他们的科研敏锐性,增强对科研工作的信心,(标准逐层递减) 真正将科研活动渗透到各项医疗活动中去,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医疗工作,逐步提高群体的科研能力和素质。
3 加强科研管理部门建设,改善管理滞后于科研的现状
在目前国内医学管理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中小医院科研管理队伍人员组成良莠不齐,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较好的医学专业知识,但缺乏管理知识和经验;另一类具备良好的管理知识和经验,但缺乏系统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无法把握科研领域的前沿和动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医院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因此,中小医院的科研管理现状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综合采取决策、计划、协调、控制、奖励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以便有效实施科研计划,提供信息情报,组织学术交流,进行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人员的管理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应是调控、服务和保障的关系。在提高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同时,应当注重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一切活动围绕科研人员的研究,创新等工作展开,尽可能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为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环境和学术氛围的营造上,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3.2 加强学习,丰富管理经验和医学专业知识技能
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选送科研管理人员外出参与系统的专业培训,造就全面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一方面使科研管理人员能够把握与本单位重点学科相关的国内外科研与学术的发展前沿,为科学研究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科研信息,并在科研选题方面当好参谋,把好关,确保科研选题的高水平性以及可执行性;另一方面通过经常性地举办和参加一些经验交流会、研讨会,加强与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研讨,从别人的工作经验中学习和总结,并丰富和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这是科研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3.3 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新型科研管理体制
科研管理人员要尽量从一般行政性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多花精力开展调研活动,重点研究和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科研队伍建设和多学科合作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科学、合理的科技水平评价办法和客观、全面、公平、公正的科技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一个有活力的科研激励机制,把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医院也应当建立适当的奖励制度,在政策和物质上充分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工作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确保医院科研管理事业取得更多的业绩。
总之,科研工作是医院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式下赢得主动,医院必须重视自身科研水平的发展,从各个方面着手改善目前科研水平滞后于临床医疗水平的现状。将临床医疗与科学研究真正发的结合起来,促进医院的基础研究在原创性上攀高峰,应用研究在实用性上创效益,从而推动医院学科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沈其蓉.关于如何推进医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47):133-134
[2]赵志勇.完善管理制度,搞好科研管理工作[J].内蒙古中医药,2009,12:80-81
确实,潮州历来重视教育,教育底蕴深厚。记者获悉,早在2002年和2005年,省教育厅就在潮州举行课程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2012年省教育厅在潮州召开阳光德育现场会,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城南中英文学校阳光德育工作经验。2013年10月,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潮州市召开,更是把潮州的课堂教学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形态。
一、理念先行,文化引领
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活动的灵魂和统帅,它不仅决定着教育行动的方向,还指导着教育行动的过程。因此,要抓好课改,理念变革必须先行,而理念受文化影响。潮州历来有重文崇教的传统,如何发挥潮州的自身优势推动课改的开展,关键是必须因地制宜。潮州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呢?第一,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第二,潮州是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1992年5月,潮州市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光荣称号,成为当年全国四个德育先进市之一。以德育工作为切入点,以地方人文底蕴为主要依托,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打造教育教学特色品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潮州坚持教育教学理念领先一步,特别重视教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认知与确立。具体做法:一是市教育局教研室等职能部门直接负责课改的师资培训工作。结合教师的继续教育,并通过外聘专家及市、县区和校本培训等途径,层层培训,级级把关,全员参与,使全市形成了多层立体交叉的培训格局。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二是要求各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定次数、定时间,选择、编印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有关资料,组织学习和研讨,从理论中提炼先进的、实用的教育理念。同时教研活动围绕课改的重点,引导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教学研究中提高,在教学反思中进步,使教师们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念自觉地内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二、教学并重,构建活力
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既要重视“教”,即要积极地探索适应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又要重视“学”,即要潜心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能力。潮州的做法一是着力实施跟进式专题教研模式。这是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研训一体”教师培训的具体体现。模式强调教研的“六环节”,即“组织教研团队”—“明确教研任务”—“基于学科本质,研究学习讨论”—“选择研究课题,集体研讨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深度讨论改进”—“评价交流总结,多维反思改进”。潮州以全省课改实验样本学校金山中学为试点推行该专题教研模式,经过一个学年的实验,取得良好效果。及时总结,组织各学校派出骨干教师观摩学习,由教师把收获带回各自学校,成为学校教研组的“金种子”,带动了学校跟进式教研活动,也为构建活力课堂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着力构建活力课堂。所谓“活力”,就是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张扬个性、互助互惠、和谐发展的过程。活力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自然、真实、大胆、勇敢,学生学习主体性得到凸现。和谐、民主、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得到成功的愉悦,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目前,全市中小学各学科构建了各具特色、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品质。
三、科研领航,铸就品牌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核心是提高课堂效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关键必须依托教育科学研究。潮州市教育局局长林喜君认为,全面出击,一窝蜂地搞教育科研是不现实的,教育科研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由点到面、进而全面开花的过程,必须首先组织具有优势资源的学校进行重点攻关,而后才能推而广之。
倾力促教学策略研究。潮州市教研室承担了广东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具有潮州特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针对全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拟定了36个子课题,在各县区、市直学校分别选择不同层次的学校针对这些课改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市、县区教研室教研员直接挂钩学校指导攻关,组织专家对各子课题组进行中期指导检查,定期举行潮州市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及时总结推广科研经验。近几年,潮州以科研课题研究为依托,以“活力课堂”为抓手,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把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做到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使课题研究朝着规范、有效、有序的方向发展。
目前,潮州市依托科研,打造高效课堂,推进课改的做法已取得显著效果,丰富了课改内涵,提升了教学水平。据统计,从2010~2012年,全市175个课题通过申报立项成为省级课题的项目已基本完成结题工作,结题率达80%以上;申报市级课题的项目结题率达87%以上;通过结题验收的部分课题获得较好评价并受到省、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表彰。全市有95项课题获得潮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科研项目的成果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程度上得到推广。湘桥区城南中英文学校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小学“多维互动,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第七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
二等奖;城南小学校长卢春梅的《“两主两全、和谐育人”,构建学校德育新模式》获广东省教育厅首届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着力抓校本课程研究。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着眼于学校实际,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校本研究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潮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充分挖掘潮州文化名城的资源,开发具有潮州特色的乡土教材。如城南小学结合课题《两全两主,和谐互动》,成功地编写了小学生古诗词音乐记忆法读本《唱唱、读读、创创》、学生课本剧专辑《舞台天地》以及《综合活动课例集》《小学生道德品质综合实验读本》等7种校本课程,受到国家、省级教育专家的关注与赞赏。枫溪小学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开发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内容有《泥塑》《舞蹈》等,共19册。学校引导、鼓励、支持各班开展争创特色班活动,利用校本教材对在艺术等方面有特长、有特别爱好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空间及舞台。铮蓉小学把潮州传统文化、艺术引入课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发了潮乐、潮剧、潮绣等反映家乡文化的地方课程。潮州市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逐渐走向成熟。
四、三构互动,追求卓越
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而且要在情感上善于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始终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课堂应该是教师教育智慧展示的场所,也是学生探究知识、生成能力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场所。
当记者对“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激扬学生生命活力,是否符合当代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育新模式感到困惑时。城南小学暨城南中英文学校校长卢春梅在2013年广东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分享的《“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研究经验与思考,打消了记者的顾虑。卢春梅说学校着重从深化新课程实验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角度出发,把传授式课堂教学变革为在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建构新知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布鲁纳建构教学观和互动认知学习观,在原有教师与学生与教材三维平面互动的“三平”教学理论基础上,通过创新三构纵向教学结构,即预构、导构和自构三段式学习结构,把“三平”互动教学平面建构与三构式纵向教学结构进行整合,从而建构一个立体、开放、多维的“三棱椎”教学空间,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成,实现建构主义、互动教学和三维目标的创新整合,突破了“三平”教学理论,建构了“三椎立体”的教学理论框架,称之为“三构互动”教学模式。并通过创建“精品课、简优课和微型课”等“三课”教学模式,力求教师智慧地教,学生主动地学,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全体学生当堂过关,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现个性化学习、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有教育专家这样赞许:“三构互动”“创意三课”,卢春梅校长是提出这个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人。这种“三课”是课改路上的奇葩,绝对是一个创新,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个经验,很值得借鉴、推广。
画面一:40分钟的精品课
这类课型重在探索如何建构在教师的主导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新知,并通过自我的内省、内化,实现自我拓展学习和个性学习。它以预构为铺垫,以导构为重点,以自构学习为亮点,为师生展现完整的三构互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和全貌,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掌握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要领,实现三构互动常规课的精品课堂的打造。
画面二:30分钟的简优课
这类课型既要保留常规课课的内容的完整性、教学目标的三维性,又要保留三构互动课堂三段式教学结构的严谨性,还要做到省时高效。所以,这类课型重点要探索如何通过优化整合教材,达到精讲、精导、精练,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人人过关,实现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把省下的十分钟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自省和提高。教学设计时,重在“优”和“精”字做文章,“优”是指优化教材,整合教材,超越教材;“精”以精讲为主线,以精导为重点,以精练为亮点。各个教学环节,要做到简明扼要高效率地展示三构互动阳光活力课堂的全过程和全貌,才能减轻负担,省时高效。促进个性化学习是简优课堂的最终效能。
画面三:10分钟的微型课
这类课型是教学容量小的小课,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侧面去展开导学的过程或自构学习,教学形式简单,体现阳光活力课堂,注重抓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习思维品质等要素的培养。以此创新出一种线索简洁、结构明了的崭新课型,提高课堂有效性和观赏性,以达到画龙点睛,让人难以忘怀,记忆犹新的效果。它重点要善于抓住一节课的某一个知识点、训练点或学习技能、教学技能的难点或亮点,进行细致的刻化和展示。设计时,要注意不要追求课的完整性,重在创设一个情景,发现一个亮点,展现一个创意,落实一个目标。
在学校特色发展中,科研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科研课题为引领,提升教师素质
学校通过科研课题的实施,培养参与人员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在选题上,我们鼓励领导和教师打开思路,献言献策,凡是与教师专业成长有关、与培养学生素质有关、与学校特色发展有关的问题都可以提出来参考,然后由科研部门分析、综合后申请立项。通过这样的过程,很好地将教师的需求与学校发展结合在一起,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效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实施了十项课题,国家级四项中的“‘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与学校教学整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小学信息素养的培养”,省级四项中的“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以网络为途径,创建远程教育特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关问题研究”市级两项中的都与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连。国家级课题“中国学校特色建设与发展研究”更是有针对性的课题,促进了学校领导对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中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学的选题、规范的管理、成果的激励,培养了队伍,增强了意识,提升了素质,从科研方面为学校特色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树立大科研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大科研观含义有三方面,一是教师要有科研意识,二是科研课题有覆盖面,三是科研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校要求没有课题的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研究即实施、解决及成果”的意识,从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入手,使科研工作成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通过有意识的科研工作,为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方向、方法和底蕴,以使专业化成长更自觉、更迅速。
大科研观的树立,使全体教师进一步认识到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要把科研工作贯穿在工作的始终,贯彻到每一节课之中。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科研意识强,能力提升快也很好地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
加强校本教研,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目前,我校青年教师比例占到一半,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不仅关系到学校历史的传承,还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学校坚持开展拜师活动,实施“青蓝工程”;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公开课、竞赛课活动;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坚持开展听、评课、集体备课活动;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讨课、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尽管经费紧张,但每学期还要保证让每位教师有两本以上必读书,如《点击苏霍姆林斯基》《点击陶行知》《校本教研》《教育就是唤醒》《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并要求教师写读书心得,学校装订成册,教师共同学习、交流。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在各级优秀课、论文、课题实施、课件制作、教学案例等方面都取得突出成绩,张鹏老师在铁岭市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二等奖,在铁岭市2013年“首届‘市长杯’职工技能大赛”中获全市中学组第二名,2016年获第五名。
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我校传统优势。迁入新校区后,各种条件、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十二五”期间的两项国家级课题、四项省级课题都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科研课题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推动了教师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了教师由以往的以师为本、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理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有助于全校现代教育技术由基础较好,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就是以课题的实施为依托的,因而表现出基础好、起点高、定位准的特点。目前,我校有两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有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爱好者,坚持开设“心里话”信箱,办《心理健康报》,开展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等工作。2016年11月,“铁岭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工作室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教师的观摩课和经验介绍受到与会教师的好评。此外,我校的体育工作有传统优势,不论是竞技项目还是群体活动都有着较好的基础。学校多次代表开原市、铁岭市参加上级中学生足球、排球、轮滑、田径比赛,都取得较好成绩。
一、多种培训方式推动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1.开展专题培训
专题培训即为达到某一专门目的或解决某一专门问题采取的教师培训。通过地理专题培训可以更新地理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完善知识结构。长寿区在新课程改革中,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近些年来,在区教委直接领导下,区教委人事科和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组织,针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进行全方位集中培训,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如表1),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专题培训主要涉及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调控课堂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采取邀请市内外地理专家到培训班级开展专题讲座,区内名师及学科带头人侧重经验交流及组织献课等(如表2),有力地推动了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形式既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野外实践、课堂观摩,又有教师自主研修,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组织培训既拓宽了教师视野,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又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让地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并为打造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供了条件。
2.举行专题讲座
为确保每年高考顺利进行,让地理教师能更好组织二轮三轮综合复习,同时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在高考即将来临的前三个月,定期聘请国内先进地区知名地理专家到区内为高中地理教师作专题讲座和分析高考试卷,请教学经验丰富地理名师及学科带头人展示示范课等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通过专家引领,让地理教师熟练掌握高考复习动向,提高对高考试卷的解读能力,把握好高考前的二、三轮复习课。同时,高考复习会是每年在学生进入高三时由市业务部门或出版集团举办的针对当年高考试卷评析和高三复习专题讲座以及市内在该次高考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分享,一般邀请全国知名地理专家或者对高考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进行讲座,并请市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介绍成功经验(如表3)。高考复习会是专业性极强、针对性高、学术价值大,并对教师专业发展具直接引领的培训范例。每年的高考复习会区内每所高完中学均会派高三教学的地理教师及备课组长参加。
二、多类活动形式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1.参加学术年会活动
地理教育学术年会是全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年内学术交流及教师课程资源和课例展示的会议,是地理教育界最高级别的盛会。全国学术年会通常就近期国际国内的地理教育大事件进行学术交流,帮助地理教师解决学术研究难题,也是地理教师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近5年来,每年10月中旬举行全国地理教育学术年会,区内均派教研员和一至二名地理教师参会,会议结束后参会教师将全国学术年会的新信息和新观点带回全区组织学习讨论,旨在以学术年会的高端精神和要求引领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重庆市地理教学专委会学术年会每三年举办一次,每次年会均组团参加,长寿区参加重庆市地理教学年会的地理教师人数在全市各区县中均排前几位,让更多地理教师感受学术年会的研讨氛围并对教师专业发展起促进作用。
2015年在丰都县举行的重庆市地理教学专委会学术年会,区内组织近20位教师参会,部分教师在年会上进行论文交流,地理教师撰写的教学经验论文在本次年会有12人次分获一、二等奖。
2.参与各类竞赛及研讨活动
有人说优质课与常规课区别大,有人认为优质课是作秀课,常规课是实在课,是直接面对学生的课。其实不然,很多参与和观摩过地理优质课的教师深有体会,一堂真正的优质课绝不是作秀课,而是优秀教师教学成果的展示和欣赏,它不但会为听课者带来极强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高度概括和准确落实,常常令学生终身难忘,激发他们积极思考,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当然,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展示,也是教师思维品质的呈现,更会促进地理教师专业成长。
例如,2013年在江津区举行的地理优质课大赛,区内参赛教师2名,分获一、二等奖,其中一人选调进入市内名校,参与观摩的地理教师达20余人,有力地调动了地理教师参与观摩和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又如,2016年在璧山中学举行的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区内参加观摩教师超过20人。
教学研讨活动是以学科内教师课例为载体,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以及教材处理能力等的研讨,通过这种活动,会直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帮助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题,是一种面对面、针对性强的组织活动。在区内每学期地理学科会组织三次以上学科内教学研讨活动,以一位地理教师课例为载体,组织区内相关年级教师观摩评析,深入探讨一堂课乃至一章节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地理教研员或者区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可就某个问题或某类问题集中研究交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三、多项教育科研提升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1.承担市级科研课题
人们常说,不懂科研的教师只能成为教书匠,要想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教育家,教必须参与科研,主动完成项目。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行家,须依靠教育科研提升专业素养。
案例Ⅰ:承担“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乡土地理独特教育价值研究’”
为提升地理教师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在区地理中心组和地理教师共同努力下,教育科研从2009年开始正式进入长寿区地理学科,开启了地理学科课题研究的大门。借助长寿区第二中学的平台,组织区内善于开展课题研究的教师承接第一个科研课题:“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乡土地理教学实践研究子课题乡土地理独特教育价值研究’课题”(如图3)。通过该课题研究,填补了区内课题研究的空白,让一批地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更科学合理的手段认识和把握中学地理教学,促使地理教师逐渐从教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激发地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兴趣,为造就地理学科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案例Ⅱ:承担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乡土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4年11月,区内部分教师在地理教研员带领下,承接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乡土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该课题被列为市级重点课题,经过2年多研究,目前已进入结题阶段。
通过承担市级课题研究,不仅能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拓宽地理教学研究视野,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又可培养教师向学者型和名师及教育家方向努力,同时扩大本学科在市内的影响力,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平台。
2.开展区内校本研究
校本教材是教师根据校情,结合学生实际编制的符合本校地理教学特色的教学资源和教材,是对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发展与补充,是教师科学把握课堂教学的有利武器。区内各学校在市级课题影响下,相应开展区内一系列课题研究,旨在促进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型教师转变。
案例Ⅲ:长寿实验中学校本研修课题的研究
各学校地理组组织地理教师深入挖掘校本教材,组织针对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研究课题申报,其中长寿区实验中学成功申报区内课题“校本地理教材的应用研究”并正在积极开展。长寿中学、川维中学地理组积极筹划本校的校本课题研究。
论文摘 要:高校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方面具有优势,对大、学生学风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不影响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下,促使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发挥在学风建设上的积极作用,提高学风建设水平。
目前,许多高校采取专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即专职辅导员负责某个专业或某个年级学生的宏观管理,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负责某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但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面临着多种压力和重负,例如专业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压力等等。本文将从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优劣势分析出发,浅谈如何更有效地发挥高校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1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优势体现在:第一,专业知识过硬,在本专业的某个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对本专业目前的研究方向、发展前景及就业形势有较为清楚的了解。第二,承担着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兴趣等有较为直接的把握。第三,有丰富的学习经历,有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第四,有科研项目资源,能带领和指导学生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第五,为人师表,能树立榜样。专业教师对某一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造诣,易于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成为学生信服的对象。
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劣势体现在:第一,角色定位模糊,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是介于专职辅导员与一般教师之间,既不以学生工作为职业,又在学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第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学风建设经验不足。第三,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学风建设精力不足。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面对着巨大的教学科研压力,部分教师对担任班主任工作忧心忡忡,怕耽误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有的教师甚至敷衍塞责[2],对系统全面开展学风建设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2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
(1)利用专业优势,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通常会因为对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不了解,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或是尚失学习兴趣的现象。在高校担任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很多都是专业骨干教师,有的甚至是专业学术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本专业的专家,他们对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发展前景及就业形势有较为清楚的了解[3],这就非常有利于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日常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为学生分析专业前景及就业形势,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
(2)利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规范学生学习纪律。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通常都担任所带班级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不仅增加了班主任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而且班主任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例如板书设计、课堂活动、实践教学等途径,提升课堂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同时,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纪律起到监督和规范的作用。
(3)利用学习经验,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在高校担任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取得了硕士或博士的文凭,因此在专业学习上必定有着较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利用科研项目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且在不断进行科研工作,可以接触到前沿的学科知识,拥有大量的科研项目资源,因此可以将学生纳入科研团队,一方面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自身榜样作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某一个方向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在学生中容易树立较高的威信,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其言行举止,工作方法及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着学生对学业的态度及文明素养。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抓住各个环节,有效发挥师德师风的楷模作用,不断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6)加强培训,提高学风建设水平。采取集中培训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经验的不足。例如可以定期举办系列讲座学习或研讨会,针对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加强专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的经验交流,可以通过各类形式的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提升学风建设的水平。
(7)注重协调,合理配置时间。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再加上兼职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很大,这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首先,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培养一批信得过,有口碑、可以依赖的学生骨干,开展积极有效的学风建设。其次,充分把握各种班会、团日活动、主题活动等班级集体活动的机会,开展学风建设的活动。再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项目,将学生纳入到科研项目中来,成立科研课题小组,可以让学生协助自己开展课题研究,又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合理配置自己工作时间,对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三部分做详细的计划安排,将学风建设贯穿于三项工作当中,摆在日常工作当中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 吴睿.关于高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目前,基础教育整体仍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转变,旧教材向新教材转变,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向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形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具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变,学生由消极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教师是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时了解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教学的情况,有助于有的放矢地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基本情况
⑴性别和年龄结构
⑵学历情况
⑶职称结构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65%多,以成为主体,但高级职称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新路,注重总结经验,多出教学、教研成果。
2、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状况
⑴教师任教情况
结果发现四分之一多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为兼职教师,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校点教师存在一人把一班的现象(即教这个班的所有学科),兼职即牵扯教师精力,增大工作量,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从上述两方面就能明显呈现出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我县正在实施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学区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⑵教育科研情况
申报自己的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认可的)
承担科研课题并实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
论文
发表(正规教育刊物)
奖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三、思考和建议
1、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从调查中发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县城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乡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而新课程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期待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知识结构,教师不但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结构,还应该了解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扩大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是能力结构,不但表现为一般的教学能力,还要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的能力,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等。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非常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渴望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求则更迫切。对于教师的这种需要,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具体措施,如提供一个城乡学校教师交流的平台,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联谊制度(各乡镇可充分利用学区内的优秀师资),联谊学校双方每年选派教师,定时到对方学校进行教学交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事先确定时间和地点,确定要研讨的教学问题举办研讨会,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使新的教育思想得到传送,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交流,教学资源得到共享。搭建这样的平台,不仅使学校建立一种新的学习机制,更重要的是可以督促教师去学习、去反思、去主动发展自己。这无论对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还是对农村学校的未来发展都是重要的。这种交流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实质性的而非形式化的。只有当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提高了,全县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会提高。
2、要指导教师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构建开放的课程结构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构建开放式课程结构,要求教师要充分重视和课本联系紧密的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各有特色、各有侧重的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各学科只有通过自己校本课程的组建,才会不断拥有和更新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会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否则,他的教学就可能是刻板的、缺少个性的、缺少活力的。调查可见,有些教师还不能充分利用电脑网络查询课程资源,很多教师没有订阅学科教学杂志,很多教师还处于想搞研究苦于没有资料可查的状态。课程资源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根据了解,教师们通常多注重的是有形的课程资源,如电脑、各种教具、标本、音像资料、课件、相关图书刊物等,而现代教育形式也要求教师同样要注重和善于利用无形的教学资源,即非实物的教学资源,是指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学科有关的社会新闻热点及身边熟知的事情,等等。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已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关心现实,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最易产生兴趣,这是一个宝贵的资源,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掘、使用。另外还有教师之间的合作、经验交流、信息的传播,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源。教师拥有了相应的教学资源,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学校课程的创造者、生成者和主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知识,最终达到构建开放式课程的目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韶关市田家炳中学的邓宇馨。今天能作为“孔维波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代表发言,我感到万分的荣幸,也无比激动!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学员对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孔维波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领导对我们此次跟岗学习的重视、支持与指导;感谢孔老师及工作室各位老师的精心策划和悉心安排,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周到的服务。感谢北江实验中学慷慨地为我们敞开课堂,让我们观摩取经,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感谢大家为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培训平台。
谢谢!
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若能得到良师的引导,将会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长足的进步。作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我们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导师孔维波老师是广东省名师,他,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今天,我们拥有了孔老师工作室提供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有机会与孔老师近距离地交流,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有了更贴近实际的发展平台。相信在孔老师及工作室各位老师的引领、帮助和指导下,通过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深入课堂实践;通过专题讲座、教育考察、经验交流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我们的教研教学技能得到快速提升,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在为期三周的跟岗学习活动中,我们全体跟岗学员绝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厚爱,一定会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坚决做到:严格遵守培训管理制度,认真实施培训计划,刻苦学习,虚心请教,团结协作,潜心研究,深入反思,做好笔记,每天写好跟岗日记,不断的上传更新自己的个人博客,用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跟岗学习活动中,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来报答上级教育部门和孔维波名师工作室的精心培养,来感谢北江实验中学给我们提升自我的平台和工作、生活上的支持。
过程孕育结果,行动改变未来。只有过程的完美才能昭示结果的完美,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点滴做起,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我们坚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用事实来验证我们今天的誓言,用行动来创造新的教育美景。
最后祝领导、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心!祝学员们学习愉快,学业有成!预祝培训圆满成功!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区教育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学会学术活动开展的基本宗旨,认真落实《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研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教育和教学科研活动,深化课改与教改,不断提高我区教学、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了科研成果推广和校本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做贡献
(一)新课改年级全面启动,推进了素质教育进程
1、修改方案,深化课改。20*年实验之初,根据*区课改实验总方案的要求,初步拟定了《*区中、小学各学科课改实施方案》,草拟了《*区中、小学各学科评价方案》。
2、开展培训,奠好基础。通过岗前培训、过程性、渗透性培训,近年共组织专题讲座158次,参加人数达18138人次;课标、教材培训160次,参加人数达17452人次;开展课改活动274次,参加人数达23914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广大参加课改的教师正逐渐进入对自身观念转化、素质提升和行为转变的过程,促进了课改在我区的顺利实施。
3、建立骨干队伍,推进学科课改工作深入。成立了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创造性地把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和学科教学中心组结合在一起,壮大了*区课改实验工作的骨干队伍,适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教学研讨活动,在全国、省、市、区举行的教师各类竞赛中展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
4、修订学科课改实施方案,重点搞好评价方案的完善。
5、强化“五个一”工作,丰富课改工作的内涵。每一学月将着重做好“五个一”工作,即每月一次全区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一次公开示范课演练,一次经验交流,一次调查分析研究,一次课改工作研讨会。
6、课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近年共收各类课改论文、案例、评价方案等达XX余篇,部分学科对此进行了评比,并参加了全国、省、市、区的评奖,获全国一等奖2篇;省级获奖36篇;市级获奖425篇。编辑出版了《四川省宜宾市*区教育局新课程改革实验成果集》6册,收入的文章达483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及说课比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获省级奖54人;获区级奖266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35人,三等奖88人;省一等奖8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市一等奖79人,二等奖72人,三等奖66人。
(二)认真开展各类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积极开展教材、教法培训。中小学组织教材教法培训320次,参培教师17452人次,有力推进了课改的实施。组织新教师培训,共培训100次,培训新教师2400余人。组织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各学科组织骨干教师培训104次,培训骨干教师2984人。
(三)深入基层,加强教学视导。
集体视导,教学会诊,全年,教研员对全区乡镇中心校、单设初中、城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集体视导,累计集体视导164次,听课、评课2030节。镇乡教研联片,共谋教研新篇。镇乡教办撤消后,为完善教研网络,发挥片区教研联组的作用,建立了象鼻、李庄、西郊等8个片区教研联组,使镇乡教学研究活动始终保持了活跃状态。
(四)深入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
开展各种教研活动26次,参加人数35292人次。对全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开展论文、案例评比活动,活跃学术交流氛围。
三、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社会活动
学会立足于本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XX年3月学会与中山街小学联合邀请全国著名学者、华中师大杜时忠教授,全国名校成都市实验小学精品教师金波、于露,到*区讲学,到会听课教师达300余人。邀请成都市武候区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肖成全到*区就教育科研课题的开发、微型教育科研课题等进行专题讲座。与此同时,教育学会针对*区中小学校长开辟了“校长论坛”,在论坛上,中小学校长发表教学管理观点,交流管理经验,现已举办5期,得到了中小学校长的广泛好评。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宜宾市政府举办的第八届、第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手抄报展评活动,收到稿件300余份,获奖113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学生科技文化素养的形成。
四、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促进全区教育教学改革
教育学会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各专业研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努力探索适合*区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宜宾市人民政府“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中,全区有11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是全市获奖项目最多的县(区)。
教师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可见,教育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教育科研的引导作用。参与教育科研工作是现代教师的一项主要任务,教师必须树立且强化教育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科研和教育科学理论,认清教育科研的层次,主动缩短教育工作与教育科研工作的距离,增强从事教育科研的信心。因此,研究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已成为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当务之急。
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旨在进一步推动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教育改革。无疑《纲要》是推进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教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广大教育者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管理必须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要立足实践,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关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倡导教师要以实践者的视角,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等。有效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基本前提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地深入发展,教育理论地不断更新,要求教师要具有更高的素质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深层次的矛盾仅凭经验已很难应对,中小学教师要意识到只有通过教育研究才能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要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性,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新课程的实施当中。其实,教育科研并不神秘,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就是教育科研活动的组成部分。关键问题在于教师是否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是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探讨、总结、创新。朱永新教授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路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用教育理论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为此我们要立足于平时每一节课的教学与研究,勤写教后随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与课题的探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这就是在搞教育科研。就学校而言,要有目的地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引导教师对教育活动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形成关心科研、积极参与科研的强烈的意识,养成科研的习惯,真正由“要我研究”发展为“我要研究”。
二、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是必要条件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一是引导和督促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开展多种科研培训,例如邀请专家举办科研系列讲座,使教师了解和掌握科研知识,把教师送出去,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讲习班和研讨会,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业务能力,举办教育科研经验交流会,开课题研究汇报课,请校内科研取得成绩的教师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树立科研标兵,让大家学习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培训,激发教师科研热情,使教师了解相关的教育科研知识,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二是有意识地吸收、鼓励教师承担或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帮助教师从教育实践中选定研究问题,从小范围、易操作的领域开始,循序渐进,逐步使教师养成从事教育科研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态度,熟悉并遵循教育科研的步骤,掌握并熟练地运用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教育科研骨干,让骨干教师承担课题,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学习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论修养、提高研究水平。
三、完善教育科研机制是基本保障
制度是规范管理的一种手段,建立一系列相应的制度措施作为保障,才能使教育科研有章可循,参与人员有章可依。因此学校要加强科研制度建设,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一方面中小学校要建立常规的教育科研领导机构及职能教科室,以指导教师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研究等工作。校行政会议要经常讨论如何落实学校的科研工作,研究学校的重大科研课题,不断发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研究的方向和策略。另一方面学校必须建立相关科研工作的条例和规章制度,使对科研的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评价推广管理、经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要调动教师科研的主观能动性,对实施科研工作并且有实效的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励,支持教师的研究,引导更多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
四、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关键
必须明确的是,中小学开展的教育科研并非强调经典意义上的教育研究,而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与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的知识背景、工作特点和思维方式相适应,倡导与本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研究的契合点,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实践问题。实践也表明,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研究课题选择的最重要的源泉,作为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优先选择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薄弱环节及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同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践性特征也必然推动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维方式,改善自己的工作。
一、专家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外援条件
我园承担了重点课题《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性研究》。立项后,我们积极争取外援,聘请安徽师范大学专业教师担任科研副园长,对全园教师进行教科研方法培训,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专题讲座,同时解答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同时还邀请中学教师来园为教师们做“教师科学素养讲座”,深入浅出地将新课改理念贯穿其中,使教师们受益匪浅,科学素养大大提高。
任何课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课题组成员广泛查阅资料,收集文献,共同讨论学习。我园购买了大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搜集与课题有关的学术论文,每次教研活动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科学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理论。同时,鼓励教师平时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查找资料,在教研活动中设立主讲人,担任主讲的老师向大家介绍自己搜集的理论文章,互相学习、借鉴、提高。
我园教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系统深入地学习《纲要》,结合课题对科学领域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理解,深刻领会科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坚持开展课题研讨会,积极上好科学活动教研公开课,和专家共同探讨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我们还通过问题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三种形式,让教师们在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开放对话,分享认识和体会。问题式学习是就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研讨学习,如教师在科学活动课题研究中,产生了“科学活动材料如何投放”“怎样运用记录方式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精神”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教师们积极查找资料,学习先进经验,并以这些问题为内容开展系列研讨课,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分析梳理失败案例的过程中,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发表见解,深入讨论,提出解决策略。及时的经验交流和实践研讨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互动式学习是把我们搜集到的最新优秀活动方案拿来,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加以改进,然后上公开课,课后集体研讨,拓展思维。体验式学习是转变角色意识,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幼儿的“学”,从幼儿的发展出发展开实践研讨。
专家引领,全面系统、形式各异的理论学习,指导了教师的教育实践,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反思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任何课题的研究都有其预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教学为抓手,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叙事研究、活动设计、案例分析、活动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一)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园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实践反思,用内省和自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反思能力、实施教育的手段、引导幼儿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幼儿成长的分析评价等非常重要。当教师这些方面能力增强时,其教育技能也会随之提高,这也是幼儿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有需要才会主动。教师们的反思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以我园开展上述课题为例,课题研究工作开始后,我们要求教师作观察记录。起初对教师来说,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但通过一次次的记录,有的教师开始发现了问题——在记录过程中有不妥当且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这正是进行科研工作的目的所在,是她们反思内化的结果,是帮助教师成长的契机。于是我们与教师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改进记录方法,保护教师“发现问题”的智慧火花,此时教师已处于主动观察幼儿的状态,有的甚至忘记下班。科研工作对教师分析与研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比赛和教学研讨
为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代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突飞猛进。如,每学年开展全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参赛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达到教学最优化。赛后,被评为一等奖的教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开阔大家的眼界。此外,开展“教师现场教案设计比赛”“多媒体软件制作比赛”“教玩具制作比赛”、“环境创设评比”等活动。在这样的岗位练兵过程中,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开展上述课题研究时,针对材料的投放、提问的设计、记录的运用等问题教师们进行“一课三研”。如大班科学活动“小小笔帽浮起来”,上了几轮公开课。其中对“笔帽浮起来”方法的记录、统计环节,前后进行了两次研讨课的教学,对第一节课在集体记录表上记录存在的问题深入研讨,达成共识后又进行改进后的教学,改进后的教学环节幼儿积极参与,极大地锻炼了幼儿的分析统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促进理念向行为的转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目标。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预设计划的能力、观察反思的能力、捕捉回应的能力等。而提高这些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反思与实践,在真实活动情景中交流对话,不断促使教师的视角和思维变得敏锐和客观,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会选择与运用。
三、骨干带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载体来推进,我们首先通过园本培训的平台,要求每位 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个人短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教师就有了发展的动力。幼儿园制定了“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等,利用外出培训、专家讲座、学历进修、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让发展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
其次,充分发挥园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开设“园骨干教师讲坛”,请园骨干教师给大家作教学经验讲座,启迪开拓青年教师的思维。创设“师徒结对”的方法,请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配对,互相听课、讨论,骨干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共同成长。通过师徒结对,互帮互学,互相听课探讨交流备课,让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养成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教学、去总结、去提高的良好研究习惯,使他们成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自觉运用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的研究型教师。年轻教师在上公开课前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们针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耐心细致地提出改进意见,手把手地传授经验,青年教师进步成长得很快。在上述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课前研讨、上教研公开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专家点评、一课三研、同一主题大家上、反思实践交流等多种形式,扎实地进行研究活动。
四、完善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
(一)规范开展教研活动
每周三下午语言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周四下午计算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根据每个不同的主题创设班级环境,开展区角游戏,提前准备教具,高质量地完成每个教学活动。对承担上述课题的成员,要求她们:1.听课前先备课——让教师有话说。要求课题组成员针对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备课中做到“行动前反思”,要求教师们一起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共同反思,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努力做到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达成共识,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形成更深层次的实践问题。在交替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对自己经历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形成理性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园行政领导随堂听课,帮助教师进行反思,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2.专家引领——让教师敢于说。课题组教师在教研时,抓住时机大胆说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并与课题组其他教师讨论。研讨时专家现场点评,答疑解难,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3.课后研讨交流——让教师愿意说。每一学期结束时,课题组开展以“我成长、我收获”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共同分享取得成绩的快乐。
(二)做好活动记录与资料整理工作
参加研讨活动时,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每学期教师要参照教研组的计划制定教学计划,活动设计中要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注重幼儿的发展;每次开展教学活动之后必须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平时注意及时总结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幼儿园把这些要求的落实情况与教师的考核和奖罚制度联系起来,提高了教师教研工作开展的自觉性。
(三)制定相应激励制度
为了激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她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园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制度。如 “优秀论文奖励制度”、“课题研究奖励制度”、“公开观摩活动奖励制度” 、“教学大奖赛优胜奖励制度”、“环境创设评比奖励制度”等,对《幼儿科学教育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每月给予一定实验津贴,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思考与提高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几年的课题实践研究,我园教师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近年来教师们有关幼儿科学活动策略的论文和科学活动方案在区、市、省、乃至全国不断获奖或发表。围绕此课题撰写论文15篇,其中3篇获国家级奖励,4篇获省级奖励,5篇获市级奖励,并编写活动设计范例、优秀论文集,形成了十几万字的资料以及研究课的录像及光盘。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带动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使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步入一个新台阶。
回顾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促进了教师从工匠型向专业型的转变,由过去只重教书、不重教研变为既重教书育人又重教育科研,园内教研气氛日益浓厚,教师的课堂行为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家已经改变了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模糊认识,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成长。
当今的幼教改革在尊重幼儿发展的同时,也充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了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新型发展观。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幼教改革必然需要教师的专业理论与技能作支撑。开展课题研究不仅是教师学习、领会最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平台,更是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参考文献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包建国.教研培训一体化: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研究,2004(6).
一、强化学科建设
(一)突出学科建设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结合校情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予以切实的保障以学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二)建立学科建设的指导、监管和激励机制。1.教科室要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指导工作提供专业上的支持。2.各职能部门加强对学科建设的检查、监督、管理和评估。
3.建立学科建设激励机制。
(三)要把学科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培训、观摩、研讨、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实现学科教与学的观念、思路、策略、方法与技术系统的构建。
二、重视教师发展
校长要充分的认识到:校长有一项根本任务——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师发展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教师整体发展二是教师个体发展。
(一)推进教师整体提高
1.规范常规教研:针对当下许多学校教研组功能弱化、备课组功能的泛化的现象我要求必须规范常规教研。首先要明确教研组备课组的分工。教研组侧重谋划整个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要研究学科共性问题搞好校本教研;二要注重教师引领做好专业指导促进教师成长;三要开展主题活动创建学科特色形成健康的教研文化。备课组主要研讨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切实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一要开展好集体备课;二要做好课例研究研讨教学策略;三要开展听评课活动;四要统筹教学进度组织阶段检测命题。其次加强常规教研的督查。要求教研组、备课组教研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计划、定内容。
2.开展学科培训:充分挖掘整合校内资源发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师群体迅速成长。
3.组织教学交流:作为校长应该带着开放和发展的眼光对学科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给予大力支持。一方面“请进来”定期邀请相关学科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来校指导、交流扩大视野;另一方面也“走出去”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层面的外出交流活动。
(二)关心教师个体成长
1.鼓励自主研修:教师的个人研修与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我们积极倡导教师读书活动制定了《教师读书活动方案》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教师边读边悟增强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通过交流读书心得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2.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作为校长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从物质和精神层面给予支持。让教师走进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学习与发展的专业生活步入高效的工作轨道。
3.巩固“青蓝工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学校不断创新充满活力校长必须做好青年教师成长培养与创优工作。我校通过实施“老带新”结对帮扶举办青年教师讲座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展示课、课堂教学大回访、课堂教学专题调研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区县、市级、省级赛课活动等对青年教师不断打磨、鼓励使之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长为教学骨干、名师。
三、狠抓学科课堂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有智慧、有眼界、有境界的校长会明白:要创建学科教学特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聚焦课堂狠抓课堂。
(一)开展课堂调研。我校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查以及课堂教学专题调研及时总结形成调查和调研报告在教学教研会议中交流探讨和教师交换意见通过“实践-改进”、“再实践-完善”的循环过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
(二)落实课堂督导。教科室将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安排落实到教学的每一天确保天天有人深入课堂督导听课。严格按照“选班选课—听课记录—集中评议—交流意见—总结通报—资料归档”的程序进行做到有序安排、及时交流、全面总结。同时坚持常规督导和专题督导相结合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三)抓好课堂常规。围绕教学全过程的“备、讲、作、评、辅、考、反思”七个环节抓好课堂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四)构建高效课堂。要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优质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的最大收益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我校从三年前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效。
1.构建了高效课堂的总体模式:“导学引领自主互动”。
2.“十字”总体要求:“自主、低负、高效、灵活、创新”。
3.“四十字”建模策略:“先学后教导学引领;学生自主师生互动;注重思想指点方法;精讲巧练照顾差异;发展思维共同成长。”
4.“六条”规范:预习指导习惯化、课堂教学特色化、课堂训练优效化、课后反馈多样化、学法点金方法化、板书设计美观化。
5.“八条”评价标准:一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二看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三看学习状态、参与状况;四看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五看课堂氛围、情感熏陶;六看发言人数、回答质量;七看教学环节、学法指导;八看思维训练拓展延伸。
(五)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活动。我校开展了组内公开课、循环研究课、优质课大赛、骨干教师示范课、新课改示范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献课、高效课堂集中展示与研讨课等引导教师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
四、关注教学科研
(一)定期举办教育教学论坛。为校本研修的应用、推广、拓展搭建专业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在总结中不断提升在活动中不断成长成为思考型的、智慧型的教师。
XX学年我校以崇明县“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目标,贯彻“两纲”精神和“二期课改”目标要求,突出学校内涵建设,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了有力的探索,具体情况如下: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制
我校成立了“长明中学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科研室主任为具体负责人,各条线中层为分管负责人,各教研组为实施者,每位教师为实际参与者的研修网络。全面制定学校5年校本研修规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对研修活动的各个环节作出规范化的要求,做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具体工作与成效
1、理论学习、规划发展
根据长明中学教师“十一五”校本研修工作规划,我们把XX学年叫做“师德年”,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师德修养。
学校规定了每两周安排一次大组的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社出版的教师学习资料;观看师德教育录像资料;师德修养专题交流会等。要求做好学习笔记,于每学期期末上交。在组织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其他提升师德修养的活动。如: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小故事”的征集活动(挖掘身边不为人知的师德故事),“敬老爱老”活动,参观烈士陵园等。
要求教师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认真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今年,我校结合校本研修活动,组织群众性读书活动。并通过集体交流,使广大教师从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逐步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通过校本研修,切实增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本年度我校以“862”观课评课为载体,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 ,认真观看全员培训的理论讲座和第一阶段的展示课、第二阶段的观摩课提供的有关内容。
通过每月的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例会制度,有力地落实了阶段研修内容。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定期通过专题学习、参与式研讨、观摩活动研讨、经验交流等途径开展了一系列研修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为抓手,着重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各学科《教学大纲》和相关理论知识。教研组经常安排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资源。
学校行政班子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随堂听课,然后与授课教师座谈,听他们说课,并对这些教师的授课进行评议诊断。
开展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于4月16日到5月23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大奖赛,竞赛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活动的主题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要求公开课必须运用多媒体。
学校还邀请崇明县进修学校副校长兼教研室主任龚耀昌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上课及教学评价》的专题报告,激情生动的讲解,详实的内容,贴切鲜活的事例,为老师上了很好的一课。
06学年,我校邀请进修学校研训部和评估中心来校,对我校各学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调研,对语、数、外教师进行评估,通过专家们的听课、评课,指出了我校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科研引领,实践反思
针对学校教师的特点和开展教科研工作的需求,聘请了区教科室的专家到我校做了科研课题申报和撰写论文等专题讲座,营造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
完善了科研奖励制度,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办法,制定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奖励办法。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积极动员学校教师参加县教科室组织的第三届教师教科研成果的评比工作,有五篇文章获第三届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使学校的教科研成果有了很大的突破。落实青年教师课题申请工作,宣传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申请事项,对青年教师的课题进行指导与筛选,严格把好质量关。
开展了如何填写各类计划的学习与研讨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计划设计、组织与实施、反思与记录的能力。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4、同伴互助,网络研修
实施“青蓝工程”,重点加强对0-5岁教龄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导师制培训,即导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从备课、上课、说课、批改作业、命题、辅导、论文等方面耐心指导,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本学期我校还把青年教师安排到各班担任副班主任,让他们跟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带班方法,促进他们的提高。
为了展现骨干教师的教学特色和丰采,让骨干起到引领、辐射的作用,我们还开展了骨干教师的交流研讨活动,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共2页,当前第1页1
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崇明教师研训博客的平台,进行了网上大讨论。就日志而言,我校的群组排名已在全县名列前茅。我想:研训博客对于探索教师过程性评价制度,构建新型的学校文化,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推进校本研修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我校有位教师在培训小结中写道:八月廿日至廿四日,我校举行了为期一周的XX年年暑期全员师资培训,期间培训的项目主要有:新课程背景下备课、上课及教学评价;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与方案设计;教育科研获奖论文交流;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学生心理特点与教师心理辅导;走进中华经典人物;观看862工程教学资料……等等,可谓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为什么教师们对培训的内容如此耳熟能详呢?主要原因是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位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就此次暑期培训而言,大部分的内容必须由教师的合作和参与下才能完成。如:教育科研获奖论文交流;先进教师师德交流会,教学研讨会,都是教师们自己在唱主角,哪有不上心的?
三、存在的问题
校本研修是一项新型的教师培训活动,不光有其自主性、灵活性,而且它的未成熟性决定了学校在实行和探索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惑和出现不少问题。
1、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活动或者措施,它的有效
性值得怀疑。少数活动流于形式。这些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导致有些活动由于教师参与性不强而未能取得应有的实效。
2、校本研修的内容与方法上还需要继续进行探索,有待于完善。例如研修活动缺少围绕教师日常工作难题而开展的专题研讨。
3、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中老年教师难于很快与之相适应。
四、下阶段的思考:
1、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放在首要位置
我们将继续加强深入第一线的指导与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薄弱问题,针对教师身边的问题,加强研讨,增强互动研究,提高实效性,
2、充分利用校本研修的一切资源。
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提供给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一系列理论参考资料、案例、课件等,因此在实施中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备培训资料库。进一步增强教师间的互动,最大程度地达到资源共享。
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本研修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