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分析和管理

风险分析和管理

时间:2023-06-11 09:34: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分析和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分析和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防控管理

事业单位运作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其不能够实现财务预期收入,使得事业单位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因此应该注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从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做好财务风险管控工作,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因为许多不确定的原因,使得经济活动中会出现实际销售收益与预期收益不符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在事业单位中相对少见,一般出现在各行各业的企业中,但是现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也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资金渠道,这样便与现在的事业单位体制出现了冲突,这样事业单位大大的增加了遇到资金问题的可能性,而正是由于对财务风险的认知不足以及对财务风险的防控意识不足才引起了资金问题。因此财务风险管理缺失是财务管理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因此事业单位在运作的过程中涉及的负债、筹资问题比较少.当前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关键是财务资源的取得和使用.但是由于一些干扰因素的存在,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实现财务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这就会使得财务资源造成浪费,也使得事业单位无法更好的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目标。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债务风险

近年,许多事业单位因为投资强度较低,便举债扩大生产,结果资产负债率变高,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使还本付息变异常;更因为不科学的项目论证以及缺少货款风险认知等是事业单位的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支付风险

在事业单位中,由于各项事业发展经费支出的需要,财务负担较重。此前,事业单位中存在着各种挤占项目经费和公用经费的现象,事业单位由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深化开展和部门预算不断改革,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资金支付之间的矛盾更是突出,因而,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为了确保收支平衡,财务会挤占和占用公共经费来弥补财务的资金缺口。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存在着一定的支付风险。

(三)管理风险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内部监管机制不完善,无法发挥监督这一重要工具的作用.这就容易出现信息泄露、工作人员监守自盗等诸多情况,因此为了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减少安全问题的出现,应该注重监管机制的建立。

(五)道德风险

在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过程中,财务人员额道德素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在财务人员的选定方面,目前并没有合理的管理机制。所以财务人员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工作,使其偏离了财务管理制度,甚至存在违规操作的风险。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一)风险意识欠缺

事业单位一般以社会公益为目的,大多是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工作。在国内,事业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他是政府职能的延伸。事业单位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只要有活动,必然存在风险,然而,现在的许多财务人员的枫逍异世较为缺乏,因而,事业单位有关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特别薄弱。

(二)政府预算约束较弱

此前,受大环境影响,财务风险几率不断扩大。而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有其特殊性,它的特殊性源自于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有导向管理作用。但事实上,许多财务人员不能外部高速发展的诱惑,片面发展,使企业中的负债经营占据了主导思想,从而造成隐形的赤字预算。这种管理层失误造成的风险现在应该是风险防控的重点。

(三)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科学性的缺乏

从当前看,我国的许多财务管理者在财务决策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往往是凭经验做决定,这样就会是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因而导致事业而单位资金的浪费,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从而给事业单位造成极大的风险。

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控管理

(一)建立健全资金的管理制度

要降低单位财务风险,必然要建立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应针对事业单位具有收入特殊性的特点,建立仅仅管理制度,编制现金预算,解决财务收支在数量和时间上的不平衡,提高资金会用效益和财务保障能力。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控制好基本支出、收入、分配政策,做好资金节流,以便盈余结算,用来弥补基金亏损。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管控整理

在财务活动中,不只有客观因素的存在,更有主观意识的存在,所以财务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并且培养财务人员在专业技术上的能力和检测财务风险的能力,并且能分局预测性的解雇对财务风险进行度量,从而控制风险。

(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在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审核的基础上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设置量化指标,分析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对一些问题进行预警处理,使得内部风险监控系统拒不健全,以便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更完善的监督,将财务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总之,当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便是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该具有财务风险管控的意识,使得事业单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更使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使事业单位高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1 引言

大多数的企业和公司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时,比较注重的时招聘、培训和考评等方面的具体操作管理和细节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如:招聘失败、外包管理、政策制定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这些风险一旦出现,是会影响到企业或公司的正常运作,有时会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因此,对于这些风险的分析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 风险的分类

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的分类有所不同。根据管理的各环节内容,大致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与录用的风险:

招聘工作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这项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用人的质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招聘工作往往是一件非常费力又棘手的事情。为了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许多的企业想尽了各种办法,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单纯依据学校的知名程度进行选拔,有的则利用考试成绩作为选拔的指标等等,这些做法往往都存在很多的弊端。

(2)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考评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绩效考核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好的绩效管理可以起到激励员工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对于不合适或不公正的绩效管理会损害职工的利益,如直接影响到职工的个人工资、晋升等和发展前途等。

(3)人力资源管理薪金管理风险:薪金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是最重要而且也是最棘手的一项工作。企业或公司的薪酬与员工的关系最为直接也最为密切,好的薪酬设计和实施,有助于对员工的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等;相反,不合理的薪酬设计会损害员工的利益,导致员工缺乏工作动力,积极性不高,消极对待工作,进而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对于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小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4)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管理风险:对职工的培训管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职工实施培训管理是提高职工技能和价值的有效途径,也可以说是企业进行投资的一项活动。因为职工素质和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于企业的发展。然而在对职工进行培训的同时,一个潜在的风险也随之诞生。单位出资给员工提供培训服务,如果接受培训职工能够能为公司或企业继续服务,那是再好不过的,但如果在培训后或不久,职工离职或辞职的话,这必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损害,不仅表现在财力的流失,也可能会因为员工的离职到时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5)人力资源管理配置风险:实施配置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企业根据员工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时需要对岗位进行变动或相应的调整。有效合理的配置管理可以能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但是无效或不合适的配置也会给企业带来危害和损失。

3风险的预防与发生的相对对策

(1)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和录用风险的防范

招聘与录用风险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头一个风险。对于这种风险的防范,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应该建立科学规范的招聘方式和流程,招聘过程中,不仅仅看学历和学校的名气,还应该结合多方面的因素,对人才进行考核和审查。其次,在对人才招聘过程中,应该对应聘人员的信息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应该让应聘人员充分了解公司企业的情况,这个可以很好避免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导致招聘和录用失败;最后,企业在录用人才时,对于招聘时的承诺,在日后的工作应予兑现。

(2)绩效管理考评风险的防范

员工的工作绩效考评一般包含三个内容:界定工作本身的要求、对工作绩效的实际评价和信息的反馈。对于这项工作的风险防范,可以参考这几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合理公正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其次,利用合理的评价工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再次,要对绩效考核实施公开化,要让全体员工了整个评价的过程与操作流程。

(3)薪金管理风险的防范

建立合理公正的薪酬管理制度是实施薪酬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要贯彻公平的原则,在薪酬制度上要体现公正和合理。其次在公平的前提下,要科学合理薪酬进行设计,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体系。

(4)培训管理风险的防范

培训管理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最为常见的风险。由于员工的频繁跳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对于培训管理风险的防范:首先,在针对员工实施培训管理前要做好决策,可以先对将要接受培训的员工进行摸底和考察,同时对这些接受培训的员工进行必要的交流和洽谈,让员工对接受培训事宜有个充分的了解。其次,在培训制度上要把好关,比如对于实习期间的员工列为不可接受培训的对象,还有,在培训费用方面是否可以控制一个范围,对接受培训的员工做好跟踪服务,以便更好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TQ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6-0026-02

1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实行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使得今天的经济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工程项目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日益增加,风险也越来越大,而风险发生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也日益增加。实际上,可行性研究中风险分析可以帮助克服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片面性,有助于科学决策和合理安排。工程项目的现场安全管理许多方面都存在着风险,对现场的全过程风险分析,可以为工程现场创造出安全、平稳的工作环境[1]。

当前,对现代工程现场安全管理迫切需要加强风险分析,其意义主要表现为:一是风险分析可以通过对现场安全管理中风险的预测与识别、评估与判断来科学处置风险,提供风险应对策略;二是风险分析克服了现场安全管理中单一的保险手段,使得许多保险无法涉及的事故能够被最早发现出来,降低了工程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风险因素正逐渐增加,损失也较大,工程现场管理的责任较重,这使得风险分析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和内在要求,各种风险分析工具日益流行。

2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风险分析原则和方法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风险处理原则与方法基本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除了采取保险等方式进行风险转移之外,现场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对风险来源的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成为工程现场安全管理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2]。风险来源识别是风险评价和控制的基础,它们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风险的源头总是存在的,由于受到现实人、财、物以及技术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的来源,只能去尽力控制这些风险的来源;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按照风险的大小、损害程度等进行排序,为风险控制的先后顺序提供依据。

2.1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风险分析的原则

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消除风险:就是要对风险来源,可能造成事故的危险源头进行分析,通过工程技术原理来消除工程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状态和行为。限制风险:就是要通过采取工程现场技术受到来降低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的几率或降低其损害程度。转移风险:就是要将一些可能的风险转移到其他部门或在社会保险机构来承担。程度控制:就是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风险或者损失较大的风险立即进行整改,对在可控范围内的风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于已经识别出来的需要通过职业健康和管理方案来消除或控制的不可承受风险,组织应将其作为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的重要输入信息。

2.2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风险分析的方法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确定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和评价标准,建立相应机构,落实工作职能;制定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方案,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工程现场工作程序手册、作业指导书、操作流程和规范、工程现场管理规章制度等;加强工程现场作业的监督、检测与检查;对一些工程现场的危险作业、高危设备、危险场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运行控制措施;对员工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表现和安全意识;及时处理安全管理中发现的事故苗头,分析原因并进行预防和纠正等。

3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风险分析要素

工程现场中存在的风险源头往往是安全事故的根源。因此要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就必须消除或降低风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入手。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应该围绕风险源管理而展开,对风险源头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确定风险分析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并落实其执行情况。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围绕风险源这一核心,按照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实现对工程现场过程风险持续长效的监控。

3.1 合理科学的风险分析方针是首要基础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风险分析方针应该体现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方向和宗旨,方针要体现一段时间的风险分析方向和行动准则,不能流于口号、标语等形式。风险分析方针的制定应该做到:一是要阐明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风险控制方针,如零安全事故的追求、提供安全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等;二是要做出持续改进安全管理绩效的承诺[3]。要简短清晰地描述在这一段时间内安全管理绩效的改善情况,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三是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风险分析方针要明确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四是要确保方针的适宜性,要能够体现工程现场安全管理的特点,能够体现对风险源的辨识,体现风险评价和控制的特点;五是要通过工程最高管理者在正式渠道,并形成文件,以保证员工贯彻实施并获得广泛认可。

3.2 明确可行的风险分析目标和实施方案是重要途径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风险分析目标是企业为了降低风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程度而制定的,这一目标要考虑到工程现场安全方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确定风险的承受程度等。实施方案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谋划方案,执行程序,过程控制等。

风险分析目标应该根据职能和层次有针对性地建立,以落实风险分析的方针。考虑各种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效果,工程现场管理者应当通过风险评价所识别出的需求,通过建立相应的目标来消除和降低这些风险;并具体落实到相关的职能和执行层次。一般而言,目标经过分解后,应该为不同层次的目标分别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落实风险分析监控的具体频率和时间。工程现场管理者应该在风险分析目标分解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施方案的落实,降低工程现场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绩效,改进工程现场的安全状况,不断持续改进,促进工程现场管理工作的良性有序发展。

3.3 有效的安全运行控制是关键步骤

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中要对所认定的风险采取控制措施加以规划,保障这些风险在可控的范围与条件中运行,使得许多风险源出于受控状态。有效的安全运行控制程序对工程现场运行与活动指定了相应的标准,保障了安全事故的低发生率。因此,工程现场安全管理风险分析中,还应当对工程现场运行的控制程序文件进行编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遵循执行,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史向东.工程现场管理制度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6):239.

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10-02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日常信贷工作过程中预测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和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办法综合处理风险(包括降低和避免风险),最大程度地保障信贷资金的效益性,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下面,笔者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定义及分类

1.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定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不确定性因素使借款人不能按约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引致信贷资产预期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

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对信贷风险的识别,并选择相应的手段,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安全效果的过程。

2.西方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分类。西方的信贷风险管理起源于保险,根据贷款风险结果可否保险,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1)静态风险。静态风险又称之为纯风险,主要指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它只有风险损失而无风险收益,一般不可回避,风险承担者不得不被动防御。由于是源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静态风险基本符合大数定律,一般是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其发生概率,因而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来承担风险损失。

商业银行只要发生信贷业务,就必然面临静态风险,此时商业银行可通过保险的方式对风险进行转嫁,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减少信贷损失。(2)动态风险。动态风险又称之为投机风险,主要指商业银行贷款决策失误或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或经济环境的改变和市场各种行情波动等因素引发风险的可能性。由于其发生的概率和每次发生的影响力大小都随时间而改变,这种风险难于计算和把握,一般社会保险不对此承担风险。动态风险只能由商业银行和其借款企业共同承担。

3.我国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法。贷款风险分类指银行综合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贷款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作出论证,它不但包括结果,也包括过程。近年来,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在比较研究各国在信贷资产分类方面做法的基础上,要求商业银行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商业银行实行风险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自身稳健经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客观上也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从而有助于推动在我国建立现代银行制度。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原因,又有银企关系,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及相关各部门的原因。综合起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性原因。商业银行是信贷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经营性原因和具体操作失误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自身对信贷资产风险的产生、发展缺乏一整套完整、健全、科学的管理与防范体系,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和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严格的信贷资产质量监管制度。加之,由于经营管理人员和具体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放款缺乏对贷款企业及项目审查,加上责权利不对称,形成信贷经营风险。

2.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信贷经营活动中,企业在贷款申请材料中故意隐瞒甚至谎报其投资项目的风险信息,以获得他们需要的贷款,而商业银行若不能力争获取详尽的资料及信息,就不能排除贷款决策的潜伏风险。

3.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机制不健全,没有对信贷风险准确评估,这反映了银行对信贷风险缺乏判断力。

4.其它原因。信贷风险的形成,还会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行政干预、企业机制不健全和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及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商业银行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大量存在。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程序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为了正确识别和认定信贷资产的经营风险,建立并强化风险的防范、控制和补偿机制,降低信贷资产风险,减少信贷资产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信贷风险管理程序一般包括收集数据信息、核实并整理信息资料、分析信贷风险,并作出管理结论。

1.收集数据信息。根据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目标,信贷人员要收集分析所需各种信息和数据资料。一般信息收集内容有宏观经济形势信息、行业情况信息、企业内部数据,如企业市场占有率、销售政策、产品品种、有关预测数据等,以及对信贷风险分析起重要作用的企业财务报表。但财务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在某一时期的结果,能部分地反映造成当前结果的原因,但并不反映经济活动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不能全面揭示形成原因。因此,需要分析者收集相关资料信息。信息收集可通过查找资料、专题调研、座谈会或有关会议等多种渠道来完成。

2.核实并整理信息资料。对于收集到的信息资料,首先核对和明确信息资料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所收集到的资料相互间是否有较大出入。如果证明企业财务报表中重要数据不真实或有重大出入时,应该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提出怀疑,放弃投资或借款给该企业。以下所介绍的各种分析方法和理论,都是以提供和使用真实的信息和资料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在进行银行信贷风险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信息的真实性。

3.分析信贷风险并作出结论。由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在作出信贷风险分析结论时,要根据信贷风险分析目标和内容,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寻找信息和资料数据间的因果关系,联系企业客观环境情况,解释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揭示企业经营成绩和失误,暴露存在问题,提出分析意见,探讨改进办法与途径。

四、信贷风险分析内容及方法

1.信贷风险分析内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面风险分析、系统性风险分析、财务风险分析、担保风险分析等方面。(1)企业基本面风险分析。在这一部分,信贷风险分析人员应分析客户基本情况、经营范围及主营业务组织结构、企业类型及业务经理人员的情况及其附属机构的情况,还要对借款用途、生产利用效率、融资能力、信用记录情况进行分析。(2)系统性风险分析。主要分析该企业所处行业、市场情况,对其产品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判断。(3)财务风险分析。财务风险是由于公司筹措资金时举债而引起的风险。对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主要对企业的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风险分析。(4)担保风险分析。主要对作为企业第二还款来源进行分析,对保证单位偿还能力进行分析,对抵押品、质押品进行准确评估。

2.信贷风险分析方法。对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法是指预测者根据已有的有关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凭借自己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未来变化趋势作出分析判断,确定预测值;定量分析是指利用有关历史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对未来作出预测。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信贷风险分析也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要作出定性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在进行分析时,既要掌握分析目标所需指标的资料,又要了解相关指标的因果情况;既要收集企业内部的报表资料,又要掌握企业环境的变化情况;既要有客观数据资料,又要有文字意见资料。(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过去情况的反映。因此,要时刻注意数值的时间性,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下的可能结果。要联系企业和投资者、决策者的实际情况,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提出建设性的分析意见。(3)抓住重点、综合分析。在进行信贷风险分析时,往往一两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既要对指标本身的数值进行分析解释,又要对该指标数值对其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作出解释。企业的经济业务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要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得出分析结论。

参考文献:

1.章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圣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董谭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第5篇

[ 关键词 ] 中小型企业 医疗器械 企业风险

一、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划分的标准

有关我国中小企业的统计信息十分缺乏,而且关于中小企业定义的标准又十分模糊。数据方面的问题使分析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的作用十分困难。1988年关于中小企业的最近的定义规则,按照不同的行业标准以及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来划分企业的规模。这种划分方法对不同的行业规定了不同的产出标准和职工人数,据以划分企业的规模,对比许多国家按照职工人数或职工人数与总产出相结合的标准,我国的划分标准要复杂得多。但是,运用我国的分类方法进行研究时,由于划分标准过多过细,使得许多企业难以归类。另外,我国的分类方法也难以进行跨行业比较,更难以进行跨国比较。

对医疗器械行业来讲,医疗器械行业属于高科技产业,其企业划分标准不等同于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且我国对医疗器械企业的划分并没有相应的标准。为此,本文将通过与其它行业标准的划分笼统上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进行界定,如表1所示。

二、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除了要贯彻一系列有关的安全标准以外,还要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管理,分析医疗器械的风险水平,判断其可接受性。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1月31日批准医药行业标准YY/T0316-2000,其中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第一部分为风险分析的应用,于2000年7月1日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近三年的时间。YY/T0316-2000等同采用了ISO14971―1:1998,该标准是国际先进经验的总结,该标准实施两年多来,对我国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程度的提高很大,在医疗器械行业更快地和国际同行接轨方面也近一步拉近了距离。

该标准的第三章第一条规定:“制造商应把风险分析程序实施及其结果的记录形成文件并予以保存。”根据制造商的定义,只要是把医疗器械上市或投入使用的法人或自然人,不管是否自己完成设计、制造等工作,都要承担制造商的责任。因此,要求按GB/T9002和YY/T0288申请认证的企业也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工作。在这一点上,YY/T0316-2000的要求是和欧洲标准NEl441医疗器械风险分析要求是一样的。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第十九条关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三项条件也未涉及设计问题,而只强调生产。

所以,风险分析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医疗器械生产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风险分析是用以判定危害并估计风险的可得资料的研究。因此,要进行风险分析,首先对要分析的医疗器械的可能危害进行判定,其方法就是提示若干与患者、用户和周围环境安全有关的问题,以此作为线索,判定可能的危害。然后估计风险,这包括两个主要因素:即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导致损害的危害发生概率。前者不难判断,但发生概率数据的获得并非十分简单,没有适当的方法和必要的工作,则难以判断发生概率是多少,而没有发生概率的量化数据,则无法估计风险的大小。

三、ISO14971中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要求

ISO14971是针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系统的标准,它规定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完整的程序。该标准由引言、范围、术语和定义、通用要求、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报告、生产后信息、附录这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在“引言”中,15014971说明了制造商进行风险管理的意义,即通过对风险的判断来决定产品预期用途,达到判断上市的适宜性的目的。

在“范围”中,15014971说明了该标准给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了一个进行风险管理的程序,以及该标准的适用范围。在“术语和定义”中,15014971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其各部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在“通用要求”中,工5014971对制造商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规定,并要求制造商对此过程进行事前的计划于事后的记录,在此处标准中使用“应”(Shall)而非 “应当”(should)来表示较强程度的要求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指导。

在“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剩余风险评价”、“风险管理报告”、 “生产后信息”几部分中,15014971对制造商所进行的风险管理的各项活动进行了要求。在“风险分析”中要求制造商判定危害、估计风险,并予以记录。在“风险评价”中要求制造商依据风险可接受性准则判断风险是否需要降低,并予以记录。在“风险控制”中对风险控制的依据、具体措施、以及无法控制风险的处理进行了要求,并要求予以记录。在“剩余风险评价”中要求制造商对全部的剩余风险进行可接受性评价,并予以记录。在“风险管理报告”中要求制造商记录风险管理活动的结果,并保证可溯源性。在“生产后信息”中要求制造商保持用于评审上市后信息的程序并予以记录。

在“附录”中,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说明,例如在附录F中列举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和故障树分析(FTA)等具体的风险分析方法。

由此可见,就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而言,15014971是目前针对性最强,也是最为系统和全面的标准。

此标准对医疗器械监管与行业发展的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引言”中明确了医疗器械风险的范围,即对患者的风险。其次,在“范围”中明确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适用阶段,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最后,在“通用要求”提供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步骤。这几方面可以为政府监管和企业提高产品安全性方面提供思路与依据。

四、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风险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尚未进行风险分析,进行过风险分析的企业中,绝大多数的风险分析报告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主要表现是,只简单地罗列一些可能的危害,然后说明采取了防护措施,最后表示可以满足要求,医疗器械是安全的。

风险是导致损害发生概率及损害严重程度的结合。为了说明风险的大小,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缺一不可。从目前看到的国外风险分析材料来看,无一不是考虑了两个因素。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出风险的量化数据,从而判断其是否可以接受。

但是,YY/T0316-2000只规定了风险分析的程度,并未介绍风险分析的具体方法,特别是估计发生概率的具体方法;只是在附录D中以一页的篇幅简单地提到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和危害和可运行性研究 (HAZOP)的各自特点。因此,如何使风险分析取得量化的数据,便成为风险分析的关键工作。

要提高风险管理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水平,不仅仅是以企业一方的行动为主,应从政府监管部门、生产企业等多个利益相关方入手。一方面需要监管者将法规中的风险管理要求系统化;另一方面需要生产企业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掌握行业标准;还需要对医疗器械产品的使用者即潜在使用者进行风险相关的宣传教育。在上述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应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参考文献:

[1]ISO/IEC GUIDE 51-1999.Safety aspects-Guidelines for their inclusion in standards[S].Geneva:150eopyrightoffiee,1999

第6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 基础设施 工程施工

0 引言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而工期要求紧,施工难度大。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风险管理一般按照风险分析、预警、应对等过程进行,其中风险分析包括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过程,是风险管理中难点和重点。本文结合具体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案例简单介绍在施工阶段的风险分析方法。

1 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工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判断、系统归类,科学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例如,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如下分部工程,其中道路拓宽改造长度为1995.74m,规划红线宽度为70m,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设计为32cm二灰碎石,底基层为30cm石灰土;新建雨水管路一条,分四段设置,共计1721.5m;新建污水管路一条,设计管长1838m;新建电缆沟两条,沿道路两侧人行道下分别为1624m钢筋混凝土防水地沟和1386m砖砌体防水地沟(1.2×1.5m)。

某施工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该工程进行调研后,分析该工程风险因素并进行识别,建立工程风险表。

2 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本案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评估。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风险(R)不仅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P的函数,而且是风险事件所产生影响程度C的函数,可用函数表示为R=f(p,c)。

根据前例风险分析,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2.1 评估并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Pf

该工程分析因素集为X,对应上述工程分析因素集中风险编号,给出工程风险指标因素权重集W。X={X1,X2,X3,X4,X5,X6,X7,X8,X9};W={0.05 0.15 0.15 0.2 0.15 0.05 0.05 0.05 0.15}。

根据风险影响高低确定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并赋值为μ={0.1,0.3,0.5,0.7,0.9}。

该企业组织专家及管理、技术人员共7人对该工程风险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R

则B=R·μT={0.5 0.5 0.5857 0.5571 0.3857 0.2714 0.1857 0.3286 0.6143}。

则U= W·B=0.4886

即风险发生概率(测评总分)Pf为0.4886。

2.2 计算事件发生影响程度大小Cf 对风险引起的后果大小一般从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四个方面着手,均用金额损失进行度量。则损失因素集 S={进度 质量 成本 安全}={S1 S2 S3 S4}

本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费用为6944.60万元,其中包括利润及管理费156.08万元。由于报价中已考虑材料市场风险因素,因此,按正常施工情况下,按156.08万元为最大风险损失值。则风险损失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对应损失金额(单位:万元)近似确定为{≤15,16~45,46~75,76~110,≥140},并给出工程风险损失因素权重集W={0.25 0.35 0.20 0.20}

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并将各项估计值的平均值按最大风险损失值进行归一后,得到评估矩阵B.

计算U= W·B=0.1946。即风险损失(测评总分)Cf为0.1946。

2.3 计算本项目风险度Rf 如果用Pf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可由下式计算:

Rf=Pf+Cf-Pf·Cf

其中Pf和Cf分别是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的模糊综合隶属度集的总综合隶属度。

本项目风险度Rf==0.59

3 结论

一般认为Rf大于0.7为高风险项目,小于0.3为低风险项目,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等风险项目。因此,根据计算,本项目应为中等风险项目。

由于本工程存在场地狭窄、外部环境对施工干扰大、工程项目多、工期紧且跨冬雨季施工、施工人员多等不利因素,因此,将本项目评估为中等风险项目是合理的。企业应根据风险分析及评定结果,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相应风险管理计划,建立工程风险应对措施,适时动态地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确保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工程施工

引言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而工期要求紧,施工难度大。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风险管理一般按照风险分析、预警、应对等过程进行,其中风险分析包括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过程,是风险管理中难点和重点。本文结合具体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案例简单介绍在施工阶段的风险分析方法。

一、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工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判断、系统归类,科学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例如,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如下分部工程,其中道路拓宽改造长度为1995.74m,规划红线宽度为70m,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设计为32cm二灰碎石,底基层为30cm石灰土;新建雨水管路一条,分四段设置,共计1721.5m;新建污水管路一条,设计管长1838m;新建电缆沟两条,沿道路两侧人行道下分别为1624m钢筋混凝土防水地沟和1386m砖砌体防水地沟(1.2×1.5m)。

某施工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该工程进行调研后,分析该工程风险因素并进行识别,建立工程风险表。

二、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本案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评估。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风险(R)不仅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P的函数,而且是风险事件所产生影响程度C的函数,可用函数表示为R=f(p,c)。

根据前例风险分析,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2.1评估并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Pf

该工程分析因素集为X,对应上述工程分析因素集中风险编号,给出工程风险指标因素权重集W。X={X1,X2,X3,X4,X5,X6,X7,X8,X9};W={0.050.150.150.20.150.050.050.050.15}。根据风险影响高低确定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并赋值为μ={0.1,0.3,0.5,0.7,0.9}。该企业组织专家及管理、技术人员共7人对该工程风险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R则B=R·μT={0.50.50.58570.55710.38570.27140.18570.32860.6143}。则U=W·B=0.4886即风险发生概率(测评总分)Pf为0.4886。

2.2计算事件发生影响程度大小Cf对风险引起的后果大小一般从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四个方面着手,均用金额损失进行度量。则损失因素集S={进度质量成本安全}={S1S2S3S4}

本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费用为6944.60万元,其中包括利润及管理费156.08万元。由于报价中已考虑材料市场风险因素,因此,按正常施工情况下,按156.08万元为最大风险损失值。则风险损失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对应损失金额(单位:万元)近似确定为{≤15,16~45,46~75,76~110,≥140},并给出工程风险损失因素权重集W={0.250.350.200.20}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并将各项估计值的平均值按最大风险损失值进行归一后,得到评估矩阵B.计算U=W·B=0.1946。即风险损失(测评总分)Cf为0.1946。:

2.3计算本项目风险度Rf如果用Pf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可由下式计算:Rf=Pf+Cf-Pf·Cf其中Pf和Cf分别是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的模糊综合隶属度集的总综合隶属度。本项目风险度Rf==0.59

三、结论

一般认为Rf大于0.7为高风险项目,小于0.3为低风险项目,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等风险项目。因此,根据计算,本项目应为中等风险项目。由于本工程存在场地狭窄、外部环境对施工干扰大、工程项目多、工期紧且跨冬雨季施工、施工人员多等不利因素,因此,将本项目评估为中等风险项目是合理的。企业应根据风险分析及评定结果,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相应风险管理计划,建立工程风险应对措施,适时动态地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确保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风险分析 BP 神经网络 模型

中图分类号:F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062-02

1 工程项目中的风险

风险在任何工程项目中都存在,按照风险种类分类有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责任风险和决策风险等。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暴雨、洪水、泥石流、不良的地质条件等自然风险;工程所在国政局动荡等政治风险;通货膨胀、资金筹措困难等经济风险;设计不完善、施工工艺很落后等技术风险;合约方违约等责任风险;信息失真和经验缺失等带来的决策风险。诸如此类风险都会造成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如工期延长、成本超支、工程质量未达要求等,导致工程项目无法正常交付使用。

2 传统风险分析的方法

传统的风险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2.1 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定性风险分析的方法一般是凭经验界定风险源,如列举法、专家经验法(Delphi法)及决策树方法等。以专家经验法为例,风险分析的过程为专家凭借在工程项目中的大量经验识别出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并给出对每一类风险源的综合印象,判明各种风险源可能对工程项目造成的破坏,是一种定性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2.2 定量风险分析方法

传统的定量的风险分析方法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处理而实现的。如PRA(概率风险评估),DPRA(动态风险概率评估)及仿真通用软件VERT(风险评审技术)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风险分析对工程项目中各个风险源发生的概率,给出各个风险源的风险量化指标,通过进行数学处理,得到工程项目中各类风险的量化值。

3 BP神经网络模型

3.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是指模拟人类神经细胞群学习特性的结构和功能而构成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由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适用于复杂环境,可实现多目标控制要求,并具有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连续数的特性,已应用于许多复杂控制系统的领域。

3.2 BP神经网络

1986年D.E.Runelhart和J.L.McCelland及其研究小组提出PDP(Parallel Dis2t ributed Processing)网络思想,他们还提出了一种网络学习算法――BP算法(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至今在人工神经网络中,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就是BP神经网络。BP网络在结构上分为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是典型的多层网络结构,层与层之间多采用全互连方式,同一层单元之间不存在相互连接。3层的BP神经网络结构见图1。

除输入层单元外,BP神经网络的其他基本处理单元均为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层与层之间的的连接权值也是可以调节的,一般选用以下函数计算公式。

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风险分析模型

在BP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我们建立模型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分析,可分为3个阶段:风险辨识、BP神经网络处理和风险评估。

4.1 风险辨识

辨识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为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第一阶段,我们将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分为6种:自然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责任风险和决策风险,也可根据具体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分类;然后,根据已做出的工程项目风险分类,列出每一类风险可能会造成工程项目的无法正常完成的不确定因素。

4.2 BP神经网络处理

根据风险辨识得到的工程项目风险因素清单,我们首先要对各种风险因素的历史数据进行格式化处理,以便完成输入层信息的输入。还需提供历史的项目风险系数,然后进行BP神经网络中连接权值的训练,得到输入层、隐层及输出层的之间权值。完成训练后,在具体的某一工程项目中,即可根据现有的专家风险评估数据作为输入,得到风险评价系数。

项目风险系数是一种评价项目的风险程度的指标,工期、费用和效益投入比是用于评价工程项目的3个客观指标,工程项目的风险系数可以用下式表述。

式中:r为风险系数;

、分别为实际工期和计划工期;

、分别为实际费用和计划费用;

、分别为实际效能和预计效能;

分别是时间、费用和效能的加权系数,结合工程项目对各种资源的要求确定3个指标的值,且满足=1的条件。

4.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价系数的取值越小,说明风险越小,取值越大,说明风险越大,风险状况的分区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划分。以下列出了5个区间的划分方法。

(1)r<0.2,工程项目的风险很低,即使损失发生,对工期、费用和效益投入比的影响很小;

(2)0.2r<0.4,工程项目的风险较低,如果损失发生,对工期、费用和效益投入比有一定的影响;

(3)0.4r<0.6,工程项目的风险处于中等水平,如果损失发生,有出现重大损失的可能;

(4)0.6r<0.8,工程项目的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避险措施,杜绝损失发生;

(5)0.8r<1,工程项目的风险极大,建议重新进行对该工程项目决策论证。

5 结语

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之中,在大量的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大大提高了对风险评价系数预测的准确性,为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信度较高的风险评价方案,特别适用于有着丰富的同类项目实施经验和资料的企业。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 闻新.Matlab神经网络应用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第9篇

关键词 VAR方法 风险分析工具

在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不断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识别及量化风险的各种模型技术――风险分析工具,不断被开发出来,并不断地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实践当中。而VRE则是商业银行常用的各种风险分析工具的基础,有鉴于此,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业管理者有必要对VRE方法(风险价值分析模型)及其他一些以之为基础的风险分析工具进行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并使之系统化,才能根据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及本企业的主客观条件选择适当的风险分析工具来管理识别和管理风险,进而才能在常规风险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并保障经营活动的稳定和有效。

一、关于VRE方法的定义、特点

VAR方法,又称为“风险价值分析模型”,其特点是在报表各项数据分析基础上,利用方差及β系数来反映市场(或资产)的波动幅度,以此来衡量风险。VRE方法受人瞩目是源于《巴塞尔协议》,该协议由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在1999年6月

3日正式对外,协议主要内容是为银行更有效地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管理提供现实意义上的新方法。其特点是,在修改现有方法的基础上制定出计算银行资本的标准方法。其中,结构复杂的银行资本标准有赖于内部评级作为基础。协议肯定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M展,并着重强调了利率风险型金融机构在其会计报表中必须定期对外公布的项目中应该增加一项重要内容,即其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VAR风险值。该方法已成为目前金融界分析测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技术,后由J.P.Morgon推出的用于计算VAR的Risk Metrics风险分析控制模型更是被众多金融机构广泛采用。

二、VRE在其他风险分析工具上的应用

(一)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RAROC)

通过计算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这是长期以来的做法。其不足之处是,仅考虑了企业的账面盈利而忽略了风险因素。而这一原则用来衡量作为特殊企业的银行是有明显的局限,因为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融通等方面的金融服务的特殊企业,经营风险可以说是其最本质的特征,风险因素的衡量对于考评银行的授信资产质量是必不可少的。采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综合考核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克服了传统授信资产盈利目标未充分反映风险成本的缺点,将银行的收益及风险二者联系起来,体现了风险与业务发展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业务的发展中必须关注风险,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考虑到对业务的不利影响,始终追求二者的最佳动态平衡。使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过去一味地追求利润而无视潜在风险的经营方式,促使银行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创造利润。在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中,目前被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的是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RAROC=(收益-潜在损亏)/经济资本(或非潜在亏损)

资本的收益与潜在的亏损之间的差值与经济资本的二者比值决定了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的大小。银行在投资决策时,决定资金的投资方向不是收益的绝对水平,大多依据剔除风险损失值后的资金投资盈利贴现值来做判断。风险与收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预期收益越大,潜在的风险损失值就越大,没有风险,收益水平就很低了。对此,银行都很清楚,如果追求高回报、高盈利就要投资一些风险大的业务,这种投资决策一旦失误,就会对收益甚至资本金造成损失,这样银行将会面临流动性不足的窘境,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银行关门歇业。虽然银行应该时刻保持对资本收益损失风险的足够敏感度,但银行应清楚,为了获取相应收益必须承担相应风险,投资决策的关键不在于如何有效避免风险,而在于怎样平衡收益、风险二者间的关系,去研究和发现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RAROC的目的也就在于此。决定风险资本调整收益率高低的是风险值VAR的大小:该值越大,说明潜在的资本亏损值就越大,投资报酬提现就应越多。现在RAROC也多在投资项目评估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如果VAR值高,那么此投资项目的风险必定就越高,即使盈利绝对值再高,项目其RAROC值也不会很高,评估时对该项目的肯定程度也就不会很高了。

(二)信贷组合模型

信贷组合模型是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通过对某项贷款或某组贷款违约及转变为坏账的概率的计算,测算出资产潜在亏损值即VAR的值。借此用以说明:当某项信贷业务及其整体组合的信用级别下降或收益及资本具有损失风险时,银行为了保持资本充足率、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出现所应准备的资本金数值。大部分传统的商业贷款及贸易信贷、期货合同等衍生产品都可以借助该模型工具来进行较为准确的测量。测量的步骤如下:第一步,对信贷业务的组合中各项业务的风险敞口分布情况进行确定。第二,准确测量因信用级别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各项信贷业务产品的价值变动率,并对各项变动率进行加总,在此基础上可得出此项信贷业务组合的变动率值。此外,各项信贷业务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通过权重关系反应并在加总时予以考虑。因此,在各类资产关系不相关的条件下,VAR值即每类资产信用风险组合的损失值(风险值)就与该类资产信用等级变动率与风险敞口分布的乘积相等。这是计量信用风险较好的方法及规范的模型,美国的摩根财团甚至计划把它应用在资本金的分配决策方面,从而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的监管提供有力帮助,以此来推动国际银行业的进一步的发展。

三、结语

VRE方法模型及基于其之上的各种风险分析工具目前广泛用于金融行业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管理方面。通过这些风险分析方法,可以将风险掌控在有意识的日常业务风险的管理当中,以便更好地实践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性”统一的现代银行经营理念。

(作者单位为江西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聂小军,男,江西樟树人,工商管理硕士,江西工程学院教师。]

参考文献

[1] 彭恩泽.国际银行风险管理方法综述[J].西安金融,2005(2):14-16.

第10篇

所谓风险,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与时间内,所产生可能出现的变动。风险所造成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整体来说对于不同的对象来说是相对的。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针对于所承接项目进行市场的分析与预测、方案的分析、设计分析、技术分析、社会评价与论证之后,对于工程的风险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提出有关的规避风险的策略,保障企业的自身效益,这是风险处置的重要原则。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于竞争激烈,建筑工程的成本不断压缩。在低成本的竞争下,一旦招投标工作中出现不可控的风险,就会为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招投标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开展有效的风险处置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建筑企业招投标风险的主要内容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招投标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由其自身风险与招投标风险两部分组成。建筑企业承包商自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在承包施工过程中,承包商会面对外部环境风险、责任风险、缔约和履约风险、招投标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与此同时,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都具有较大的规模,整体工程投资较高,工程的功能需求也不断的提高。现代施工技术不断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对于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如果承包商自身不具备足够的技术水平、施工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在招投标与工程实施中,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对于招投标风险来说,承包商在进入市场中,对于项目的承接上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承包商需要对于此类风险进行决策与分析。在承包商所面临的风险中,信息失真、信息取舍失误、、中介、业主买标、联合保标、报价失误等多种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承包企业予以严格的重视。

在建筑企业对于招投标风险的识别中,主要通过风险来源表与分类的方式,对于风险的结果进行识别。通过风险来源表的编制,对于招投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收益以及损失等进行列出,对于不同的风险要标明其风险来源以及预期时间、效果进行明确的阐述。与此同时,通过对于风险的分类与分组,可以更好的对风险进行综合的分析与管理,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融资、运营等提供有效的依据。

2 风险分析方法

第一,敏感性分析。在开展项目中,风险管理人员对于项目中的变数以及项目在发生变化时期性能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于项目变化范围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项目敏感性程度,进而针对于项目的风险给予合理的风险范围。通过对于工程项目的敏感性分析,进而有效的对于工程中的隐藏风险以及变数进行评估。

第二,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是工程事故分析的重要方式,也是风险分析方法中有效的一种形式。通过事故树分析,可以对于工程中风险因素的前因后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通过合理的计算方式,可以得出工程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而为制定风险控制因素提供有效的依据。事故树的分析方式主要是由定性与定量两种分析方式来进行分析,并且对事故的相关因果关系用连线与节点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事故树的分析模式,可以提高风险分析的逻辑性,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

第三,核对表。在进行风险分析时,分析人员对于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罗列,形成核对表,可以使得管理人员清晰的分析工程中的潜在风险。核对表中风险内容可以包括工程中的所有风险内容,通过对风险的罗列,提高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对于风险分析的全面性。

第四,工作分解结构。由于风险自身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分析,利用分解的方式,进行工程风险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风险分析的实际性,并且将风险与工程环境的联系进行识别。项目管理的范围较多,例如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方面,通过分解的分析方式,可以提高风险分析效率与分析效果。

第五,专家经验分析。专家经验法是一种风险评价与识别的重要方式,也是以专家为基础的分析方式。专家分析方式中,主要以专家为风险分析的带头人,并且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分析工作。不同的专家通过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对于风险进行界定与分析,并且与项目人员进行项目信息的交流,通过实地考察,提高对于项目风险分析的准确性。不同的专家对于风险分析与评估的结果有所不同,在进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交流与沟通,将工程中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评价。在风险分析过程中,专家通过利用丰厚的风险分析经验,对于风险进行深入的评估,进而有效的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对于风险项目的管理与掌控的能力,最终达到风险分析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

3 建筑企业的处置风险措施

第一,风险控制措施。在进行风险控制当中,招投标管理者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了解项目风险的相关条件,有效的对于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回避,将潜在与不确定风险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风险回避的对策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风险应对策略,但是对于项目本身来说,新项目所带来的新风险就会提高,如果回避新项目,就会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的情况。总体来说,风险回避的这种策略需要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谨慎使用,并且结合实际工程的特点来开展。风险损失控制也是一种对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其开展过程主要针对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通过减少风险发生机会以及降低风险损失严重性来开展控制工作。风险损失控制与风险回避的对象相同,都是为了对于工程承包的风险进行研究。一般来说,风险损失控制的方案有很多,主要是通过预防计划的制定、挽救方案的制定等方式,对于潜在损失进行预测,并且提前做好损失控制预防,力争在发生损失时,减少损失严重性。

第二,风险自留措施。风险自留措施是企业应对风险的一项主要措施,也是相对常见的风险处置措施。一般来说,风险自留措施主要是分为非计划性与计划性两种风险自留。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风险或者缺乏对风险的处理准备时,风险自留计划则相对被动,并且不具有计划性。任何大型的工程其风险数量都较多,并且风险种类十分复杂,风险管理人员难以面面俱到的对于所有风险进行分析与认识。非计划性的风险自留是一项重要的处理策略,是项目管理中所常见的测量。但是,风险管理人员自身要以正常、客观的心态面对非计划性风险自留,并且力图最大限度的侦测到工程风险,进而减少工程决策失误,减少工程风险损失。计划性风险自留与非计划性的风险自留相比,其风险内容经过管理者的分析,并且管理者通过有意识的转移与决策,从而实现对风险的计划性控制。

第三,风险转移措施。风险转移是一种重要的处理对策,其转移的概念主要是针对于非保险或合同与保险合同两种转移方式。非保险或合同转移方式主要是通过签订协议与协商的方式,对于项目风险进行转移,转移的目标为非保险方。而工程保险的转移方式则是通过保险公司,在发生意外灾害等风险时,通过保险协议的方式,获得相关的风险补偿。这种风险转移的方式主要是以低投入成本,高回报为特点,是增加承建单位对于风险处置的重要内容。

第11篇

融资风险成熟度模型

1.融资风险成熟度模型五因素描述。从风险管理水平、风险文化、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分析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五个角度进行成熟度模型的刻画。融资风险成熟度模型各因素描述:

1.1风险管理水平。(1)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于风险管理是否支持,其支持的强度;(2)企业融资风险识别工具,是否拥有风险管理团队;(3)企业融资风险分析工具,分析风险的准确率;(4)企业融资风险控制水平。

1.2风险文化。(1)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口号、标语、行为规范;(2)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是否被各个部门广泛接受;(3)企业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主观精神状态;(4)企业融资风险事件在企业内部沟通程度。

1.3风险识别能力。(1)是否拥有系统性风险识别方法;(2)风险识别信息跟踪、传递、沟通、处理的效率;(3)风险识别结果准确性;(4)实际风险与预计风险之间差距比较。

1.险分析能力。(1)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分析技能,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技能;(2)风险分析工具;(3)风险分析信息处理效率;(4)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风险结果影响强度估计。1.5风险控制能力。(1)风险管理人员风险控制流程制度化、标准化;(2)应对潜在风险的事前控制能力;(3)风险事件发生的事中处理效率;(4)风险事件事后影响范围控制能力。

2.融资风险成熟度模型框架。根据民营企业融资五个角度,即风险管理水平、风险文化、风险识别能力、风险分析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把融资风险分为四个等级:初始级、可重复级、可管理级和优化级。融资风险各个等级等级描述:

2.1Level1—initial(初级)。企业没有意识到融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价值,没有进行融资风险管理。处理问题的通常是进行风险事件事后处理,减轻其风险影响范围,降低造成的损失。偶尔,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可以在融资中识别和减轻风险。该企业没有正式的风险管理流程。

2.2Level2—repeatable(可重复级)。企业意识到融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价值,开始进行融资风险管理。对现有融资过程进行风险管理时,参考原有融资的成功经验,部分融资管理程序可以重复采用。风险管理知识管理意识缺乏,风险管理流程不能制度化、标准化。

2.3Level3—managed(可管理级)。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经验的知识管理,风险管理事件进行详细记录。企业具有风险管理团队,具有风险管理标示标语。高层管理人员对于融资风险管理给予了强大的支持,风险管理人员积极应对风险管理,各部门对风险管理广泛认同接受。等级3的成熟度被认为可以使大多数企业中融资风险被识别、分析、控制。

2.4Level4—optimized(可优化级)。企业具有前瞻性风险管理的意识文化。企业积极利用风险信息用来改善风险管理流程,并对其进行持续改进。考虑企业每次融资风险的特有内外部环境。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从过去的风险管理历史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企业采用融资风险管理软件来提高风险识别、分析和控制的能力。企业建立风险管理知识库,并对其进行实时更新。风险管理追求每个环节的最优及整体最优。

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 公路工程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科学决策

一、问题的提出

近20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使许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烤问题明显得到缓解,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合理安排投资,使其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避免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就需要对公路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运营全 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但是,当前在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中,有一个环节往往被忽视或不重视,这就是风险管理。目前公路项目风险管理还只侧重于项目后期,在项目前期之所以没有进行风险管理,一方面是由于国家项目管理程序中没有风险分析这部分,另一方面就是业主不重视,没有意识到风险分析能使可研更深入,可以克服片面性,有利于项目科学决策。公路工程项目从立项到运营都存在着风险,对项目全过程实行风险管理,可为项目创造平静、稳定的工作环境。

二、风险管理程序

1、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首先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解,构成风险结构层次图(公路项目的风险结构如图),然后运用反向思维把不利因素找出来,从反向角度来论证,最后,通过对项目进行后评估不断积累经验,加强风险识别的准确性。

2、风险分析

在公路项目中,仅仅利用风险估测的三个参数来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公路项目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即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就是以风险估测的三个参数为基础 ,对具体的公路项目评价模式进行适当的数学处理,使之能反映风险因素的过程。公路项目 前期工作,即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评价模式为计算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 期等评价指标。风险分析也就是在这些评价指标中加入风险因素。

3、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就是根据风险估测以及风险分析的结果,为了避免或减小风险而对项目风险采取的措施,一般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对损失大、概率大的灾难性的风险要避免,即风险避免;对损失小、概率大的风险,可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量,即风险降低;对损失大、概率小的风险,可通过保险或合同条款将责任转移,即风险转移;对损失小、概率小的风险,可采取积极手段来控制,即风险自留。

三、公路项目风险分析的方法

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分析的方法很多,结合公路项目的特点,本文重点讨论概率法、调整折现率法这两种方法,并在概率法中举了一个算例。

1、 概率法

概率法是假定投资项目净现值的概率分布为正态的基础上,通过正态分布图象面积计算净现 值小于零的概率来判断项目风险程度的决策分析方法。

应用概率法进行风险分析有两个条件:一是项目净现值的概率分布为正态,二是每年的现金 流量独立,即上一年的现金回收情况好坏并不影响下一年的现金回收。

公路投资项目基本符合以上两个条件,因此可以用概率法进行风险分析。下面结合一个算例详细介绍这种方法。

假如一个收费公路项目,工期为两年,每年投资4亿元,总投资8亿元,项目建成后20年内每年的收费额(现金流量)取决于当年交通量的大小,共有三种可能性,见表。

(1)期望净现值的计算

采用概率法时,为了让风险不反映在期望净现值上,而是反映在项目现金流量标准离差上, 也就是反映在净现值的正态分布图象上,计算期望净现值的折现率就应该用无风险折现率。

(2)现金流量标准离差

项目现金流量标准离差,就是项目寿命周期内各年现金流量标准离差,按无风险折现率折现的现值平方和的平方根。

式中:б-现金流量标准离差;

бt-年现金流量标准离差,按公式(2)计算;

i- 无风险折现率;

t-时间序列。

经计算,本例现金流量标准离差б=4160万元。

(3)净现值小于零的概率的计算

在假定净现值为正态分布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期望净现值和项目资金流量标准离差,算出净现值小于零的正态分布图象面积,即净现值小于零的概率。投资者就可以按照自己对风险的容忍程度,根据这一概率决定项目的取舍。

本例先按下式计算正态分布的Kα值,即期望净现值相当于项目现金流量标准离差的个数 :

Kα=E(NPV)/б

本例Kα=4713/4160=1.13

然后根据Kα值从正态分布表中查出正态分布图象左边尖角部分的面积,即净现值小于零的概率Pb。从正态分布表中查得Pb=0.1292。

项目采纳与否,要看项目投资者是否愿意为了取得4713万元的净现值而甘冒净现值小于零的 可能性为12.92%的风险。

2、调整折现率法

在对项目进行财务评价时,通常是采用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作为财务折现率,由于银行贷款利率并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更不包含投资风险要求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部分,所以用银行贷款利率当折现率是不合适的。

按风险调整折现率法就是将项目因承担风险而要求的、与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相适应的风险报酬计入资金成本或要求达到的收益率,构成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并据以进行投资决策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的关键是确定风险折现率,具体计算由下式解决

K=i+b・Cv

式中:K-风险折现率;

i- 无风险折现率;

b-风险报酬斜率;

Cv-变异系数,按公式(3)计算。

无风险折现率i就是加上通货膨胀因素后的资金时间价值,西方投资机构一般取政府债券利率作为无风险折现率,我们可以加以借鉴或简化地按中长期贷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折现率。

风险报酬斜率b,可以参照以往中等风险程度的同类项目的历史资料(可以在公路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做这项工作),按下式计算:

b=K-i/Cv

式中符号同公式(7),K、i、Cv值为以往同类中等风险项目的参数。

按风险调整的折现率一经确定,就可以用它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评价参数值,具体计算不再赘述。

这种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单。缺点是把风险报酬与时间价值混合在一起,风险随着时间的 推延而被人为地逐年增大,这样处理与公路项目的实际情况有出入,因此用这种方法计算的 结果仅可作为公路项目投资的一种参考。

四、结语

本文对公路项目的风险管理做了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对风险估测和风险分析提出了计算方法 。公路项目的风险管理在我国还不成熟和不完善,尚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尤其 是其中的一些参数取值更应仔细研究。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也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