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时间:2023-06-11 09:34: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钢管工业零星废液,以废治废,综合治理,保护环境

 

1.实例

1.1 企业背景

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是渤海钢铁集团整合后的下属子公司,它是以生产石油套管为主的大型冶金企业,技术装备80年代主要从国外引进,1992年热试投产后,其生产规模不断进一步扩大和完善,设备技术做到逢修必改,工艺和产品质量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1.2 废液问题

企业生产无缝钢管过程中,共产生出18种零星废液综合治理,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随意排放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首先对这些废液进行化学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它们日常产生量,研究对应的解决处置办法,对其中5种具有化学重度污染的废液分别进行综合治理

2. 废液处置

2.1 废液来源

钢管研究中心化学腐蚀试验中,产生出Na2S废液;钢管研究中心钢水样品进行快速分析时,产生出含酸废液;管加工厂钢管接箍件表面进行防锈镀层处理时,产生出磷化锌废液;管加工厂对成品钢管两端进行车丝(切削)时,使用乳化液作为冷却液,被更换下来的乳化废液;轧管厂芯棒被使用后光洁度不符合要求时,需要进行抛光和电镀,电镀废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r6+。因此,归纳起来即1.Na2S废液;2.含酸废液;3.乳化废液;4.磷化锌废液;5.含Cr6+电镀废液。这就是5种具有化学重度污染废液的基本来源。

2.2 废液特征

经过现场观察分析,这些废液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征论文下载。1.产生量较小,回收麻烦;2.化学成分复杂,污染很大;3.进行专题处理综合治理,相对困难。针对上述特征,采取以废治废的方法,分别对废液进行处置。

2.3以废治废

2.3.1 处置Na2S及磷化锌废液

Na2S废液产生量极少,但S2-的浓度却很高,而磷化锌废液中含有Zn2+。将这两种废液混合后,Zn2+与S2-结合生成ZnS沉淀物,ZnS沉淀物的溶解度很小,通常为ZnSKSP=1.6x10-24。磷化锌废液中的Po43-使用乙炔废渣中的Ca(OH)2进行处理,产生Ca3(Po4)2沉淀,Ca3(Po4)2沉淀的溶解度也很小,一般为Ca3(Po4)2 KSP=3x10-33。ZnS与Ca3(Po4)2形成的沉淀物微粒非常细小,并带有大量电荷,因此单靠重力沉淀仍很困难,必须加入强电解质FeCl3进行混凝,之后才能使其沉淀下来达到处理目的。具体操作工艺示意如下:

磷化锌废液 FeCl3

↓↓

Na2S → 沉淀反应槽 → 废渣过滤器 → 排放

Ca(OH)2

2.3.2 处置含酸废液

含酸废液每天产生约60m3。废液首先进入废水贮槽,这时可准确地测量出含酸废液的体积综合治理,从而计算出中和该废液所需乙炔废渣的体积量亦即Ca(OH)2的量,使中和后形成的废水PH值达到6―9。

具体操作步骤:先将乙炔废渣依次投入稀释槽中稀释,然后用泵抽取稀释液去与含酸废液进行中和。中和过程中,每间隔2小时测定一次含酸废液的PH值,直到含酸废液PH值达到6―9。此时形成的废水已呈中性,这时便可将其排放。操作工艺简图:

Ca(OH)2 含酸废液

↓↓

稀释槽 → 废水贮槽 → 排放(PH= 6―9)

2.3.3 处置乳化废液

废乳化液经过集中后,先用工业硫酸进行酸化破乳(PH=3),目的是使废液油水分离。

分离出的含酸水与磷化锌废液(2.3.1)一起进入中和反应器,在中和反应器里再与乙炔废渣中的Ca(OH)2进行中和反应,使液体PH值=9后,再用泵将液体送入絮凝反应器,同时加入CaCl2、FeCl3、Al2(SO4)3以及助凝剂,而后进入斜板沉淀槽,进行固液沉淀分离,上清液用泵抽入DSF砂滤器进行净化处理,污泥则进入板框压滤机综合治理,压出的泥饼送中间渣场。如图所示:

浓硫酸磷化锌废液 CaCl2 Al2(SO4)3

↓ ↓ ↓↓

乳化液→油水分离→中和反应器→絮凝反应器→斜板沉淀槽→DSF砂滤器↓↑ ↑ ↑ ↓ ↓↓

贮油槽Ca(OH)2 ↑ ↑ ↓ ↓↓

FeCl3 助凝剂 板框压滤机→排放水

中间渣场(泥)

2.3.4 处置含Cr6+电镀废液

电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r6+,当受到污染或排污时,就会产生出部分废液。将这些废液收集起来,先加入含有Fe2+的含酸废液(2.3.2),目的是将Cr6+还原成Cr3+,其次是对含Cr6+的废液进行破乳论文下载。还原、破乳后的废液再加入乙炔废渣,使其PH值为6―8,通入压缩空气将过量的Fe2+氧化为Fe3+,并且使Fe3+ 与Fe2+之比为2:1,即与Cr3+形成铁氧体。自然界中的水不能溶解铁氧体,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微毒Cr3+对环境的污染。图示如下:

压缩空气 Fe2+ Ca(OH)2

↓ ↓ ↓

Cr6+废液 → 油水分离 → 破乳还原槽 → 过滤器 → 排放

贮油槽

3. 结论

这些被处置后的废液与经过一级处理的离子交换器再生时产生的废液,汇同大量生活污水,通过分流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继续接受二级传统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环境水体。

3.1 工艺简便成本低

实践表明,利用废弃物乙炔废渣中的Ca(OH)2综合治理,对5种具有化学重度污染的废液进行综合治理,操作工艺简便投资成本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2 减轻降低环境污染

第2篇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空间依托和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当前,环境治理问题随着严重污染恶果的普遍呈现,已经成为危及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经济生活中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环境治理的效果。环境治理效率,又称为环保投资效率,是指以污染治理的效果来衡量环境投资的有效利用情况。在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环境治理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各个城市对环境进行治理后,如何对治理的效率进行评价,从而分析各个投入-产出指标的效率,进而对投人产出的力度进行调整就显得非常重要。鉴于DEA方法有可以规避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上外部因素差异的优势,文章将运用DEA方法,在数据可靠可得的基础上,客观、有针对性地选取输入输出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为例。对山东省2005~2010年六年间在废水治理、废气治理以及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效率方面做出动态分析,同时对这三方面的治理效率进行整体、分地区的综合评价,以期为区域环境治理效率的改进及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EA)能够规避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上的外部因素的差异。正是由于DEA具有这种独特的优势,DEA方法现已成为环境治理效率评价领域中常用的重要分析工具和研究手段。本文拟使用DEA的基本模型-C2R模型对山东省整体、分地区的效率进行评价分析。但由于利用C2R模型进行分地区效率计算时,得到的有效单元较多,并无法对这些单元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基于此,本文在对分地区的效率进行计算时,将采用DEA的扩展模型-超效率(SuperEf-ficiency)DEA模型。超效率DEA模型克服了基本模型的缺陷,能对众多的DMU单元进行充分排序与评价,并且通过去除一些无效DMU使得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技术效率。

2评价指标及数据来源

2.1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已有研究可知,进行效率评价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是指标的选择。用不准确的指标体系来评价系统必然导致评价结果偏离实际。另外,DEA方法对指标的数量也有限制。因此,如何客观、有针对性地选取DEA的输入输出指标是本文的难点之一。文章在其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指标选择时应注意的几点事项:能够全面反映评价目的;指标数量应精而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输入与输出指标之间要有逻辑相关而非数值相关的关系。输入指标之间,输出指标之间不能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基于此,文章在评价目标的指导下,先搜集一组全面性的指标。输入指标:X1: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单位为亿元;X2:废水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单位为亿元;X3:废水治理设施套数,单位为套;X4:废气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单位为亿元;X5:废气治理设施套数,单位为套;X6:固体废物治理投入,单位为亿元。输出指标:Y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单位为万吨;Y2:S02去除量,单位为吨;Y3: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单位为万元;Y4: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单位为万元。根据实际情况,由于固体废物治理投入、三废综合利用产值数据不可得,故本文将固体废物指标及三废综合利用产值指标从指标体系中剔除。为了更好地确定评价目的,并了解DEA的结果随指标体系的变化情况,本文把指标体系进一步分组:废水治理效率以X2、X3为输入指标,Y1为输出指标;废气治理效率以X4、X5为输入指标,Y2为输出指标;环境污染整体治理效率以X1、X2、X3、X4、X5为输入指标,Y1、Y2为输出指标。通过Eviews软件,得到2005-2010年山东省输入指标与输出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选用这些指标所构造的指标体系是比较理想的,输入与输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输入指标之间、输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符合指标的选取原则。

2.2数据来源

分析2005~2010年山东省在废水、废气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面的效率时,选用《山东省统计年鉴2006-2011》的数据。

3评价结果及其分析

3.1对山东省2005~2010年环境治理效率的整体评价分析

本文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通过DEAP软件计算山东省2005~2010年在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面的效率,计算结果如表2。由表2可以看出:(1)2005~2010年,废水治理大部分年份为规模报酬递减;废气治理大部分年份为规模报酬递增;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则基本为规模报酬不变。(2)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整体上是有效的,只有废水治理的技术效率值在2006年最低,为0.455,但其余年份均接近于1或为1。(3)规模效率方面存在的差距较大,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废水治理的规模效率从2005年起一直下降,2010年时技术效率降到了最低值,为0.552,总体水平不高;废气治理的规模效率先有略微的起伏,后逐渐上升,最后达到规模效率有效(值为1);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具有有效的规模效率,除2006年外,规模效率值均为l。只有2006年呈现出规模效率略减的态势,但是很快得到了改善。(4)综合来看,废水治理的综合效率波动性较大,2005~2010年间两起三落,并由综合效率有效退变为效率无效,总体效率水平不高;废气治理的综合效率只有2007年有略降的趋势,但很快得到了改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最终达到综合效率有效;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综合效率的情况与其规模效率情况相同。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环境治理效果总体上是趋好的,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废水治理效率不稳定,治理效率不高,综合效率相对略低,废气治理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波动性较大等问题,需要给予高度关注。

3.2对2005~2010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分地区评价分析

从六年来各地区2005~2010年相对效率的计算结果来看,各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效率波动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但可以看出有些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环保治理效率不成正比,部分经济尚欠发达的地区(如聊城等)相对效率反而较高,工业GDP较高的城市(如济南等),其环境治理效率反而偏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经济尚欠发达地区企业较少,污染并不严重,因而环境治理工作成果显著;而工业GDP较高城市企业众多,尤其是中度、重度污染企业较多,污染物排放量大,为其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另外,有些公众心目中的旅游胜地,如威海、青岛等,有些年份治理效率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其本身污染物排放量并不高,但本地政府对本地污染的治理比较重视,所以在此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多,因而导致了该地区的环境治理效率反而很低。据表3,从废水治理效率来看,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这些沿海城市的超效率DEA值均大于1.0,说明这些地区的废水治理投资利用效率比较高。这些城市均临近海湾,渔业发达,政府对废水污染重视,对废水处理投资的有效利用使这些地区的废水得到了有效控制。济宁、临沂、聊城、菏泽四个内陆地区的超效率DEA值也大于1.0,可以认为,就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言,这些地区在废水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做得很到位。济南、淄博、枣庄、泰安、莱芜、德州6个地区超效率DEA值均不到1.0,说明这些地区的废水治理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问题。处理效率最差的是济南、淄博。从废气治理效率来看,潍坊超效率DEA评价值最高。潍坊作为全国的风筝之都,对空气质量情况重视,多次开展空气质量整治工作,因而保证了当地良好的空气质量。青岛等12个地区DEA评价值均在1.0以上,说明山东省大多数城市废气治理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从环境污染整体治理效率来看,只有淄博、济南、临沂超效率DEA值小于1,其他地区超效率DEA值都大于1。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虽然经济上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但由于企业众多,因而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为其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要注意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兼顾环境;淄博市化工企业众多,化工企业大都为重度污染企业,导致其整体治理效率偏低;临沂市作为中国第二大小商品批发市场,中小企业密集,它们有时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乱排乱放,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其在污染效率控制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见总体而言,山东省部分地级市的环境治理效率还比较低,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

第3篇

国务院日前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对“十三五”时期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做出统筹部署。《规划》明确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把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底线,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也提出全程控制、全链条监管的要求。这不仅为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指明了新方向,也为百姓食品安全拉上了“高压线”。

一方面,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多、小、散,全国1180万家获得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中,绝大部分为10人以下的小企业。企业诚信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体责任尚未完全落实。此外,互联网食品销售的迅猛增长也给食品产业带来新的风险。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工业“三废”违规排放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污染,部分省份粮食重金属污染超标率超过20%。特别是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畜禽养殖污染、土壤和水体污染现象比较严重。此外,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当、非法添加和制假售假等问题也依然存在,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源头污染若不根除,食品安全也就无从谈起。《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将全面开展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强源头污染的综合治理,各相关单位、责任主体也要严把源头关。

首先,综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涉及农业、环保、卫生、食药等多个部门,为此,食药监部门要积极加强与农业等部门在制度衔接、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沟通协作,不仅注重系统性、协同性和前瞻性,真正形成各层级政府间、各部门间合力,还要摸清土壤污染分布情况,开展污染耕地分级分类治理。

其次,要严格农兽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当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农药超过600种,但很多都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果蔬、粮食中农药残留严重。为此,要大力推行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研发推广。同时,严格落实农药兽药登记和安全使用制度,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制度。

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还要形成全链条、全品种、全模式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与生产、经营、使用、检测、监管等各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密切相关,要想守卫公众的舌尖安全,食品生产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有效识别来自上游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滥用带来的风险。农产品生产者应积极参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_运行,已开展肉类、蔬菜等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要加快建立长效机制。政府部门要对食品违法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问题加大稽查执法力度,倒逼各主体加强源头治理,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第4篇

关键词:畜禽 环境污染 治理

近年来,同德县唐古镇由于畜禽规模养殖发展速度迅猛,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虽然各地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大了对畜禽规模场环境污染的治理,但目前对粪污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能力还是有限。未能从根本上治理畜牧业污染问题,解决制约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瓶颈,为此,凭借本人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建议兽医站工作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综合治理,解决污染

一般兽医站处理污染的方法采取粪便的干处理、堆肥处理、固液分离处理和饲料化处理、佛石吸附恶臭气等处理以及干燥法、热喷法和沼气法等,这些方法在治理畜禽粪尿污染上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较高投入。因此,必须实行多层次、多环节的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控制在畜禽生产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科学选址,合理规划

集约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对环境污染的核心问题有两个,畜禽粪尿污染和空气污染。合理规划、科学选址是保证畜禽场安全生产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条件。合理规划:畜禽场应建在远离乡镇和人口密集区;科学选址:畜禽场与村庄的距离至少保持在1公里以上,距离主干道2公里,避开地下生活水源及主要河道,场址要保持一定的坡度,排水系统要好,距离农田、果园、菜地、林地较近,便于粪污的利用。

三、“三结合”实现良性循环

“三结合”,即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牧渔结合,可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畜牧业生产要符合客观实际,在考虑近期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着眼于长远利益,根据当地环境容量和载畜量确定适宜的生产规模。目前,畜禽场粪污直接用于农田,实现良性物质循环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畜禽场的建设规模要与周围农田的粪污消纳能力相适应,按一般施肥量(每亩每茬10公斤氮和磷)计算,如一个万只羊场年排出的氮和磷需至少200公顷年种作物的农田进行消纳,如果是种植牧草和蔬菜,多次刈割消纳的粪肥污量可成倍增加,可有效消纳粪尿中的氮和磷。

四、增强环保意识

在现代化畜禽建设中,既要考虑先进的生产工艺,又要按照环保要求,建立粪污处理设施,更重要的是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畜禽规模养殖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性政策,利用行政手段,实行环评报告制,并纳入畜禽规模场建场。

五、因地制宜,利用水源

对于大中型畜禽场粪污的处理,一是综合利用,二是污水达标排放。对于有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场、村庄和广阔土地的单位,采用综合利用的方法,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在规模畜禽场建设上可按照粪水分离工艺进行设计,将畜禽粪便单独收集,不采用水冲式生产工艺,减少冲洗用水,继而减少污水排放总量。

六、制定饲养标准,降低氮排量

畜牧业的污染主要来自畜禽的粪尿和臭气以及动物机体内有害物质的残留,究其根源来自于饲料,按“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采用合成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来进行氨基酸营养上平衡,代替一定量的天然蛋白质,可使畜禽粪尿中氮的排出减少50%左右,除此之外,也可添加一定量的益生素,通过调节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促进有益自仿生长繁殖,对提禽饲料的利用率作用明显,可降低氮的排泄量29%~25%。

第5篇

关键词: 森林 病虫害 治理 策略 原则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某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防治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其它的一些不良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家小组对综合治理下了如下定义: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防治方案,它能控制害虫的发生,避免相互矛盾,尽量发挥有机地调和作用,保持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的防治体系。它有如下特点:①从生产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以预防为主,强调利用自然界对病虫的控制因素,达到控制病虫发生的目的。②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它不是许多防治方法的机械拼凑和综合,而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防治方案。综合治理并不排斥化学防治,但尽量避免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③综合治理并非以“消灭”病虫为准则,而是把病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④综合治理并不是降低防治要求,而是把防治技术提高到安全、经济、简便、有效的准则。

一、综合治理遵循的原则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即从生态学观点出发,在整个森林生产、栽植及养护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有计划地应用改善栽植养护技术,调节生态环境,预防病虫害的发生,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不使其形成超出危害标准要求的策略及措施。要使自然防治和人为防治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加强自然防治能力。

在实行综合治理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当它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中时,它们的发生、消长、生存又与这个环境的状态关系极为密切。这些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就是在育苗、移栽和养护管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地调节和操纵生态系统里某些组成部分,以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及病虫天敌的生存,而不利于病虫孳生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预防或减少病虫的发生与危害。

2. 从安全角度出发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里各组成成分的运动规律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既针对不同对象,又考虑整个生态系统当时和以后的影响,灵活、协调地选用一种或几种适合园林实际条件的有效技术和方法。如园林管理技术、病虫天敌的保护和利用、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对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相互辅佐,并注意实施的时间和方法,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将对生态系统内外产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既控制了病虫危害,又保护了人、天敌和植物的安全。

3. 从保护环境,恢复和促进生态平衡,有利于自然控制角度出发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并不排除化学农药的使用,而是要求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地选择及合理地使用农药,在城市园林中应特别注意选择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逐步加强自然控制的各个因素,不断增强自然控制力。

4. 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

防治病虫的目的是为了控制病虫的危害,使其危害程度低到不足以造成经济损失。因而经济允许水平(经济阀值)是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必须研究病虫的数量发展到何种程度,才能采取防治措施,以阻止病虫达到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这就是防治指标。病虫危害程度低于防治指标,可不防治;否则,必须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防治。顺便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城镇街道、公园绿地、厂矿及企事业单位的园林绿化为主体时,则不完全适合上述经济观点。因该园林模式是以生态及绿化观赏效益为目的,而非经济效益,且不可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病虫的防治。

二、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1.搞好城市森林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2.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1)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林业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2)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1987年郑州市森林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生物农药除了Bt 乳剂、灭幼脲外,最近几年生产的花保、烟渗碱等,这些都是防治园林病虫害的首选农药。

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6篇

【关键词】矿山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技术;探讨

1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相关要求阐释

1.1基于地质条件实际情况分析客观环境

矿山开采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客观地分析地质条件,以保证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矿山地质发育的状况、表现特征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针对开采工程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开展防治分析工作[1]。与此同时,需要提前明确矿区地形、地质构造以及水文特征等相关情况,在对实际条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更好地满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设计要求。

1.2以全局角度确定目标任务并制定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以及综合治理,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同时,不对矿山生态环境以及自然景观带来负面的影响,尽量降低矿山地质问题所引发的后果,而这同样也被纳入到保护和治理工作整体目标内容当中。在确定治理任务的过程中,主要的内容包括四点:其一,治理采矿废石场区域;其二,治理预测塌陷区域;其三,治理原有废旧竖井区域;其四,对其他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1.3保护治理工作的开展

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保护和开发的保障原则。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地质环境保护以及综合治理工作重要作用的高度关注,同时确保统筹保护工作、治理工作以及开发任务的协调性,进而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基础上,确保矿山开采工作更加稳定和有序,而人和自然之间能够和谐共生[2]。其次,预防为主、预防和治理相互结合原则。众所周知,矿山开采工作与工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必须要积极开展预防准备工作,尽量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如果矿山地质环境出现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并且针对形成的不良后果进行治理与恢复,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事前的防治工作,有效地规避地质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发生,尽可能减少开采主体遭受的损失。

2矿山环境的污染治理内容

第一,污染问题和地表破坏。在我国,采矿活动较为频繁,而且矿井废水当中存在诸多有害的物质,对矿区周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了严重污染,甚至对农作物以及地表植物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地下水位也会出现下降的问题[3]。与此同时,在实际开采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废弃、固体废弃物或者是粉尘,且矿层本身也会排放有害的物质。若无法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则会引发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会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要给予高度重视。然而,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在采矿作业以后会留下大量矿坑而没有回填,使得地表沉陷问题明显,直接影响了居民耕地和建设用地构成,甚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居民生活环境,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矿山管理的意识薄弱。因为矿山管理工作人员本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所以部分企业和管理人员始终没有树立正确意识,对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保护问题也较为忽视,一味地追求安全与生产问题,导致环境管理和保护问题逐渐突显出来。

3矿山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3.1环境保护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健全

为了更好地保护矿山的生态环境,应对国内相关规章制度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原则予以有效结合,积极构建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以保证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具备法律依据。在我国自然资源当中,矿山资源十分珍贵,而且其具有不可再生特点,所以必须要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才能够保证资源利用的合理性且保证生态平衡[4]。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需要设立环境监督部门,有效监督矿山企业,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确保生态平衡。

3.2开发与保护并重

在矿山发展过程中,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同时也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却同样对生态环境带来了危害。其中,水资源、植被以及土地资源等破坏程度较为严重,而且矿产资源开发中所产生的三废也污染了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开发和保护的协调性发展。应在矿山开发之前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勘察矿区与周边环境,尤其是地质条件勘查。而在开发的过程中,则应尽可能减少对既有耕地或者是农田的占用,并及时处理开发中所形成的废弃物[5]。在完成开发以后,需要合理地采用相关措施恢复矿山周边环境,特别是遭到破坏的土地资源以及植被。

3.3及时恢复土地植被

矿山开采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而植被破坏程度最为明显。如果开采量过多,会严重损坏地貌与地质条件,难以与植被生长的条件相满足。为了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就应当针对被破坏的矿区开展表土剥离的处理措施,并放置在客土场当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坍塌的几率,同时还可以为植被的生长给予所需土壤。在此基础上,应当对矿区周边植被种植技术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定点植的方式增强其成活的几率。由此可见,植被种植一定要科学合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与防治结合的基本策略,以保证矿区安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有必要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矿山环境污染治理的问题,进而采取更具可行性的环境保护技术。在此基础上,还应当不断强化政府与社会等方面的资金补助,实现各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运用,适当修正矿山环境治理机制,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增强我国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李峰,王素芳.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C].第四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152~156.

[2]陈爱华,陈端.矿山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J].商品与质量,2015(16):12~13.

[3]李世松.试论矿山环境改良技术及其适应性[J].河南科技,2014(14):11.

[4]刘俊青,王文才.内蒙古张三壕铁矿环境地质问题预测与治理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5~28.

第7篇

关键词:《环境法》;原则;思考

一、《环境法》原则概述

(一)协调发展原则

这是《环境法》中的首要原则,根据常识我们可以得出,放在首要位置的原则必然有其重要意义。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在某些方面付出了环境的代价。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可谋取的,所以《环境法》中的协调发展原则也称之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众所周知,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或者是由于认识不正确的原因,导致了一些环境污染,在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但是取得成效差强人意。这也就提示我们不可以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套路,这种做法是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以预防为主,采取防治结合以及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样就可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责任原则

在《环境法》中,环境责任原则就具有这样的法律效率。环境责任原则规定了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养护、破坏者恢复,即我们常说的“谁污染、谁治理”。这一原则的规定,直接明确了环境破坏和环境利用的责任,迫使每一位环境利用者衡量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

(四)环境民主原则

《环境法》中的环境民主原则也称之为公众参与原则或者是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从这一原则中我们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并不是政府独立完成的事件,它和每一位公民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环境民主原则是民众权利救济的一个有利支持点,这可以促使人民在法律的保护之下更加规范的行使自身权利。环境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我们自身时刻注意环境问题,才能保护自身的环境利益不遭到侵害。

二、《环境法》原则运用的思考

(一)协调发展原则的运用思考

既然《环境法》中协调发展原则的核心内涵是协调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在任何工程项目中考虑到环境因素。首先,在进行综合决策之时,我们需要思考环境与发展是否具备关联性。只有处理好这种关联性,我们才能切实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技术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因为科学技术是环境保护的有利支撑点,只有做好这个支撑点,才能为接下来的环境监督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运用思考

在运用这一原则之前,首先要明白“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会很难消除环境恶劣带来的社会影响。并且,这种环境问题是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消除的,所以有必要加强这一原则运用的实际思考。在实践中,需要利用科学技术规划好、布局好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在这一过程当中,严格控制环境无限制的开发,积极治理已经遭受破坏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环境问题,完成好环境监测工作,切实达到综合治理原则规定中的标准。

(三)环境责任原则的运用思考

《环境法》原则的思考中,要重点考虑环境责任原则的运用,因为只有运用好这一原则,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环境。通过立法将环境侵权责任的具体化,可以有法可依,健全我国的环境民主制度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舆论监督是非常具有震撼性的。广大群众的环境诉讼权利一旦得到扩大就可以得到全民族环境保护的支持,这种力量会对环境破坏者造成很大的压力,并且诉讼带来的法律成本也让环境责任原则的运用不断成熟起来。

(四)环境民主原则的运用思考

环境民主原则运用的主要特点就是环境公众听证制度的实施。听证,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环境公正听证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随着《环境法》中环境民主原则运用的不断深入,这种听证制度不仅仅在于民众的“听”,更多的是进行讨论和提出意见。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关部门也需要对这些意见进行论证和答复,那么这样就可以切实的保护好民众应有的环境资源利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原则是处理事情的基础,在法律规范当中,原则的设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原则进行一定的阐述,更是对《环境法》原则运用进行了重要的思考,希望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环境法》原则的意识,更要将这些原则付诸于实践,以此来确保可以更加有效的发挥法律原则应有的公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森林;有害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持续发展

我国的森林有害生物灾害比较严重,它涉及的面积广、种类多,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直接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阻碍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有害生物灾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足以可见它的破坏性之严重,因此,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问题亟待解决。

1 森林有害生物的现状

1.1气候多变、环境污染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破坏

随着我国气候逐渐变暖,有害生物的活动更加频繁,并且其成活率也明显提高,必然会造成有害生物的大面积爆发。虽然我国研制出了许多化学农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有害生物的滋生,但是有些化学药物的排放却能促进某些害虫的生长,这样会使森林环境遭到更大的破坏。

1.2 森林多样性遭到破坏

近几年,人们在森林的活动频繁,如滥伐滥砍,严重破坏我国天然林的质量,造成森林退化、土地沙化等,天然林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生物物种减少,鸟类生物的存活率下降,造成病虫害蔓延。

1.3外来入侵生物破坏了本地生物多样性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无形中加剧了森林有害生物的传播风险,造成对病虫害的检疫工作更加困难,有些外来的生物会对本地生物造成威胁,破坏本地生物多样性,甚至会破坏当地林业的整个生态系统。

2 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

2.1 提高综合治理的科技水平

我国要提高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水平,加强其监测、检疫、药剂药械的科学研究。开发先进的监测技术、设置有效的监测树、选取实用的监测工具、设计科学的检测记录表等,准确的获得监测数据,及时预防有害生物的侵袭;提高检疫技术,引进先进的疫情鉴定设备、建立有害生物标本库、制定科学的检疫技术标准等;开发和引进先进的药械,筛选无公害农药,有效防治病虫害的蔓延。

2.2 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

有害生物防治迫在眉睫,我国的林业有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相关部门可以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将森林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分配给每个人,让他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森林有害生物进行监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治理。对有害生物发生频繁的时间和地区,特别是在每年春、秋2季森林有害生物高发期要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各种突况,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源头,从根本上治理,防治其扩散。防治时要落实好森林的虫口密度、天敌、自然条件等,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及时控制好有害生物的生长,防患于成灾前。

2.3 无公害防治

2.3.1 有害生物天敌防治。有害生物天敌防治是一种持久、有效的方法。只要有害生物天敌建立了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有效地防治有害生物,化学农药的作用远达不到这一点。我国也正在利用天敌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这将是无公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2.3.2 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主要有昆虫激素类抑制剂和几丁质抑制剂2种。它是一种环境污染小、对有益生物危害小的防治方法,使用起来方便,它能够有效消灭害虫,并且对天敌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持久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治理措施。

2.4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防治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最有效的方法,每年全球化学用药在300万t左右,我国林业用药在3万t左右,足以见得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之大。它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有害生物的生长,但是也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危害到有益的天敌,还会提高有害生物的繁殖能力和抗药物能力,造成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树木的生长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在综合考虑到安全、经济、环保等问题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尽量选择毒性较低、环境污染较小的药物,并且要经常更换药物。

2.5 人工防治

我国森林种类复杂,有害生物的种类更多,在进行人工防治时,要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类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这样既可以有效治理有害生物,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有害生物天敌。人工防治的方法有人工挖蛹、人工捕捉成虫、人工砸卵等,这种防治方法需要的人工量较大,防治成本较高,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用的防治措施。

3结论

总之,随着对有害生物灾害的认识,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还积极采用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各种害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需要继续努力。我们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采用科学的手段应对有害生物的侵袭,保证森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史金山.浅谈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J].农林科技,2012(2)

第9篇

一、开展子牙河水系污染综合治理“三大战役”

(一)企业环境违法集中整治战役。从现在到年底,结合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惩企业违法排污、违法建设等行为。集中整治子牙河水系重点排污企业、工业园区违法排污和建设项目环境违法建设,力促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遏制子牙河水系污染恶化趋势。

(二)重点污染源治理攻坚战役。从*年到*年底,对子牙河水系内所有排污企业实行严格的COD排放总量控制,流域内COD排放总量在*年基础上削减率达到11%以上。《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海河规划》)中确定的辖区工程项目,建成投运的不低于50%。各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海河规划》中COD浓度低于200mg/L的中期目标,各设区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其中沧州市不低于70%。

(三)跨界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战役。从2009年到2010年底,在污染源达标排放基础上,扩大子牙河水系污染综合治理成果,确保子牙河水系各主要河流跨界断面达到《海河规划》目标要求。子牙河水系COD排放总量在*年基础上削减率达到18%以上,《海河规划》中确定的辖区工程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各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达到《海河规划》目标,COD浓度低于150mg/L。各设区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其中沧州市不低于85%。

二、大力开展子牙河水系环境综合治理

(一)认真抓好企业排污稳定达标工作。今年底前对子牙河水系污染源进行普查,各地要摸清污染源的名称、位置、污染物排放、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建立污染源档案和动态数据库。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今年底前,依法取缔所有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排污口,*年底前关闭所有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加大污染源监督检查力度,环保部门要加大对企业排污情况的抽查、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的,一律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限产限排,并暂停该企业所有新扩改建项目的审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要责令停产整治。今年11月底前,企业要自行封堵私设的暗管排污口,并坚决禁止用渗坑、渗井违法排污。对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偷排偷放污染物的,一律责令停产治理,并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二)努力实现污水处理厂达产达标。集中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违法排污问题。对长期不能稳定运行、出水严重超标的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限期整顿。未经验收合格,暂停审批园区内增加水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并对有关重污染企业进行限产限排。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因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导致不能达产运行的,*年底前必须配套管网建设,达产达标运行。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2010年前子牙河流域所有县(市)必须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并投入运行。子牙河流域凡未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或不能经城镇污水处理厂进一步进行深度处理的造纸、制革、印染、制药、食品、化工等污染重、排水量大的项目,继续实行停止审批。加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今年底前所有城市以及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县(市)必须征收污水处理费,设区城市不低于0??8元/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县(市)不低于0??6元/吨。*年底前,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单位必须改制成为企业法人。

(三)突出搞好重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按期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及产品。认真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水平再提高项目。*年底前列入《海河规划》的工业治理项目要完成60%以上,2010年底前完成《海河规划》中所有工业治理项目。省环保局组织制订造纸、制革等重污染排水行业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对化工、造纸、印染等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以及有严重污染隐患的企业公布名单,并依法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自*年起,按照水功能区划的要求,严格核定各排污单位的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依法组织发放排污许可证,严禁无证或超量排污。*年底前,对重点排污企业和投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发放排污许可证。*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自2009年起,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对不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要限产限排。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区域的总体功能定位和环境准入标准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容量。对未批先建或越级审批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实施环境质量与建设项目审批挂钩,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超标的地区,出示黄牌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对逾期不达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直至水质稳定达标。强化“三同时”管理,禁止未经验收的项目投入生产。认真核定子牙河水系的水域纳污能力,提出各水功能区的限排意见。做好入河排污口设置的审批工作,新建、改建和扩大的入河排污口,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科学论证,已有入河排污口要重新登记,确保子牙河水系水环境质量。

(四)全面实施污染源在线监控。各设区市要根据污染源排查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占污染负荷总量65%的重点排污企业名单,限期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年底前,50%以上的重点排污企业要在指定位置安装自动监控装置,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厂区污水入口和出口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2010年底前,80%以上的重点排污企业在指定位置安装自动监控装置,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增加污染物排放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的频次,重点监测和检查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和应急处理设施情况,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加快子牙河水系主要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今年底前完成5个主要河流跨界断面水质监测站建设,*年底前完成子牙河水系主要河流跨市、县(市)界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省环保局要统一组建子牙河水系水环境监测网络和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网络,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环保部门通报。各级环保部门要定期编制水质自动监测周报、水质日报和重点污染源排放季报,统一水环境信息,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

(五)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对子牙河水系主要河流沿岸及重点区域的群众饮水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对饮用水源受到污染、饮水水质不达标的,要作为全省十大民心工程重点进行整治。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对该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优先给予重点支持,尽早解决农民饮水问题。

(六)切实加强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平原农村等限制开发或优化开发区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积极开展乡村清洁循环利用示范工作,合理控制农业化肥施用量,强化乡村垃圾资源化利用,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逐步降低农田退水的污染。加强规模化养殖污染控制,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开展畜禽渔业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示范。*年6月底前,完成一批具备条件的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2010年底前所有规模化养殖企业必须做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三、确保实现子牙河水环境质量目标

(一)强化政府责任,落实水污染物削减任务。各设区市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制订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措施。由省环保局会同省监察厅对本意见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向省政府报告,同时将各市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完成情况、重点治污工程实施情况、重点河流跨界断面水质改善情况作为省政府对各市环保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完不成总量削减任务的、跨界河流断面水质长期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辖区或下游污染事故的主要责任人,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坚决查处一些为了既得利益,无视环保法律法规偷排偷放的企业,并依法依纪追究那些制造污染、给群众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对重点环境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对屡查屡犯的违法排污企业、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环境污染问题、群众反复投诉仍未解决的案件,要重点挂牌督办,限期解决。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三)严格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建立环境污染损失补偿机制。各地要下大力集中整治威胁农业、渔业特别是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和隐患,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做好环境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污染严重导致辖区或下游发生污染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的,先由责任地政府筹措资金垫支赔偿,再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向违法排污企业追偿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 E835.7 文献标识码: A

本文针对于如何进行城市污染的治理主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一是,详细的分析和导致城市污染的原因。二是,分析了城市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三是,详细的探讨了城市污染的治理方法。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进而完成本文要呈现给读者的全部内容,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 造成城市污染的原因

1.1工业构成不合理

我国城市工业构成非常的不合理,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而这些中小企业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技术装备比较落后,对于产生的垃圾无法及时的清理等,对于产生的废水直接向河流中排放,对于产生的废气直接向大气中排放,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很多的城市环境问题,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

1.2 不良的生活习惯

城市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城市污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人们平时的生活工作中,随手扔垃圾,到河流中投放垃圾等,使用塑料袋,塑料瓶等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居民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3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在进行煤炭燃烧的时候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由于我国能源构成的不合理,煤炭资源占我国能源的80%以上,而煤炭燃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废渣等都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1]。另外,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主要是以燃烧植物的秸秆以及木材作为生活的燃料,这就导致了大量木材的砍伐,这种燃烧木材的行为和燃烧植物秸秆的行为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4 人口多,环境压力大

人口多,环境压力大是导致城市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能源,水源在不断的减少,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于人口的增加,需要进行毁林开荒以进一步解决粮食的供应,这也就相应的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本来较为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受到进一步的破坏,导致土地资源造到严重的破坏,造成严重的城市问题[2]。

2 城市污染的危害

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就人们的健康而言,环境污染问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环境污染容易造成公害病的出现,像,由于大气污染导致的哮喘,由于土壤污染造成了疼痛病,由水污染造成的水娱病等等,上述这几种公害病主要就是由于环境遭受到破坏导致的。环境污染还给人类造成远期的健康危害,像一些污染物容易致癌,导致畸形等,由此看见,如果不及时的处理环境问题,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3]。根据一项相关调查,人类所患的癌症有80%与环境污染有关。像:肝癌一般与水污染有关,肺癌与吸烟和大气污染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导致新生儿畸形的主要原因。二是,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近些年来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加,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大洋的冰川在不断的融化,人们的生存土地在不断的减少。由此可见,如果不及时的处理环境污染的问题,将会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问题,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3 城市污染的治理方法

3.1 推行保护环境的技术政策

为了进一步保护环境,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控和治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把污染尽量的解决在生产的过程中。另外,我们还应确定环境目标高低的尺度,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以控制污染新技术的水平作为主要的依据,并且应对城市中的工业技术装备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升级,把行之有效的控制污染新技术和国际上运用的控制污染新技术普遍地应用起来[4]。

3.2 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公众环保意识较差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在生活工作中能够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身边的环境[5]。我们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一是,在世界环保日等标志性的日子进行重点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座谈会,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进行宣传。二是,采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宣传,最大范围的让公众接受到环保宣传教育,使公众自觉的保护身边的环境,促进环境的良好发展。

3.3 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

我们应该实行以防为主,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及早的预防,进而防止环境问题的出现,把环境问题控制在一个限度范围之内。而对于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以预防和治理相结合,采用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经济建设当中,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指标,不要因为过份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片面的追求一些个人利益而损害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因此,针对于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另外一方面,我们应该针对于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寻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在哪里,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和治理,并且应该具有前瞻性,对于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进而做到对于已经产生的环境污从根源上采取治理的措施,有效的将污染源进行缩小,减小环境破坏的范围,并且对未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4 建议有关部门建立法律法规

在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可能既定的有关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法规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环境治理中,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符合如今环境发展的法律法规,通过进行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得到更进一步的解决,使城市的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更加有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根据城市环境的发展形式,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是非常的有必要的,能够不断的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的良好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如何进行城市污染的治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如今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给人类的生活和长远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于城市污染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理措施,不断的改善城市的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维护城市环境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峰,崔春红.基于清单分析的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及源解析[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1(11).

[2] 陈兆荣,雷勋平,王亮,叶松.基于熵值法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J]. 宜宾学院学报. 2013(12).

[3] 徐琳瑜,康鹏,刘仁志.基于突变理论的工业园区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06).

第11篇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承德地区水资源短缺,又位于京津上游,担负着保护京津水源的重任,近年来,“保护母亲河”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地区流域治理工作特别是城市上游水污染治理工作日益成为民心工程、成为政府无法回避且必须做好的工作。虽然各级政府下了很大的力量对主要河流进行治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为此,有必要将流域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流域污染防治,促进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

一、承德地区流域水环境质量主要问题分析

1、采选矿业广泛分布,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严重

承德地区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铁矿、磷矿、钛矿为主的采选矿业是承德的重要支柱产业。采选矿业在各个县区均有分布,主要污水处理手段以尾矿库沉淀为主。由于矿业采选在当地历史较长,发展水平不均衡,有的企业存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跑冒滴漏、偷排偷放、甚至废水直排现象。致使河道淤积、河床破坏、水体悬浮物居高不下,河道泄洪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能力降低,水体水质受到污染,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沿岸村庄、乡镇污染较重

沿岸村庄、乡镇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用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任意丢弃,甚至主干河道已成为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弃置点,许多村庄被垃圾包围,雨季时,大量的生活垃圾、垃圾渗滤液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形成面源污染。虽然部分较大居民聚集区新建了城镇化小区,形成污水集中排放,但配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足,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有的区域生活污水无序直排。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日益成为河流污染的重要来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河流原有生态平衡。

3、河流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功能脆弱

河道淤积、坡堤破坏、偷采滥采河沙、,河滩地种植作物等致使河道自然形态受到干扰,破坏了原有河岸和河道的生态环境,造成河道堵塞、河水浑浊,加之流域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资源超采严重,河流径流量降低,导致河流在枯水季节流量不足,自净能力下降,难以维持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关键断面监测数据超标。

4、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保执法能力不强

地区经济实力偏弱,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环境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环境执法能力整体薄弱。人员编制配备不足、缺乏必要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环境监管基础设施薄弱、环境违法监管力度不够、企业偷排、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得到有效遏制。流域环境质量未能做到全面实时监控,水生态监测能力尚属空白,不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污染源及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变化,环保部门面对环境问题疲于应付。

5、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城市及个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不足,处理能力落后于水量增长,且管网覆盖不全面、存在部分管网老化、雨污混流问题,城市生活污水未能全部收集处理,部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稳定,易受冬季低温、夏季雨水冲击,出水水质难以达到预期处理效果。

6、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低,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

承德地区畜禽养殖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实力弱、规模化程度不高,以专业户分散养殖为主,有的选址不科学,距离河流近,流域内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平总体偏低。规模化养殖企业仅占不足15%,多数养殖场规模偏小,没有建设防雨防渗和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就近沿河岸和农田简易露天堆放,随雨水进入河道。粪污的资源化利用以各家散户自行处理为主,未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存在畜禽粪便乱排乱堆,甚至直接向河道倾倒现象,雨季对水质影响更为明显。

7、公众环境意识不强,环境治理社会参与度低

公众环境参与意识仅限于是否已经影响到自身的利益,对公共环境问题关心程度不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保护意识不强。明知道乱丢垃圾、乱排污水、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却依然不愿意改变,认为保护环境是别人的事,自己可以说,但不愿意做,保护环境只停留在口头。没有形成“人人参与、从我做起”的社会氛围。

二、流域水环境治理对策措施

承德地区流域综合治理应长远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加大环保投入和治污力度,确保区域污染物逐年削减,同时兼顾重点河段生态功能改善。

1、从严控制矿区环境破坏完善矿区矿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强矿业废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改造,建立与生产能力相符的废水处理设施。对现有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进行测算,不完善的进一步完善改造,处理能力达不到要求的进行扩建,处理设施无法进行扩建的责令停产整顿,直至污水处理能力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积极鼓励在尾矿资源集中的矿区建设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线。并预留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建设足够容积的事故池,确保事故状态下收集废水,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完善选矿企业废水收集管网建设,保证尾矿废水全收集,杜绝跑冒漏滴和偷排漏排现象。尾矿库建设排洪沟,保证汛期尾矿库安全。提高选矿企业废水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逐步改善选矿企业废水治理现状。

实施重点矿区生态修复与治理,落实矿山与尾矿库生态修复,落实矿区环境清理,控制矿区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逐步推动矿区全面生态恢复。

2、重点河段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

逐步建立“河长制”,即地方主要领导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段水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对重点河段实施清淤、护坡、湿地建设等综合整治措施,逐步改善主要干支流的水环境质量,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强化河道生态建设。清除河道内及两侧积存尾矿砂,恢复河流自然河床,提升河道防洪排涝功能。强化淤泥的合理处理和利用,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河道水域生物净化功能,改善河流水质。

3、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

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模式,重点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完善收集的设施和机制;形成“村收集,村乡(镇)联合转运”的模式。做好防渗和渗滤液的收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采取分散处理为原则,实施多户群集处理和单户分散处理结合的模式,考虑可行性,采取油水分离器等简易处理设施建设为主。

4、推广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养殖的集约化、资源化,以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污染治理。开展种养循环体系、生态农业种植等,带动资源化利用和治污积极性,提升畜禽粪便资源化水平,按照种养结合的要求,通过沟渠、管网或槽罐车运输就近、异地配套土地进行消纳,形成畜禽-农家肥-作物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模式。

推进化肥农药减施进度,推广平衡施肥、氮肥深施、根外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鼓励施用复合肥、有机肥及生物肥等新型高效肥料,推行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持续降低化学肥料施用量。严格控制化学农药使用,推广科学合理、安全用药。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技术等,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5、强化流域管理机制建设,提升流域长效管理水平

完善矿企环境准入机制,从源头控制矿区环境污染。新建或者改、扩建矿山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及省相关规划要求,符合土地使用标准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规定。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必须有与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相适应的污染物处理设施和生态恢复措施。

对矿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尾矿库等安装视频监控,远程监控重点区域和矿企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公开公众监督投诉方式,保证快速反应,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6、健全环境保护综合监管机制,提升市县环境监测、监察能力

加大环保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市县环保部门标准化建设进度,提高市县监测监察能力。完善污染防治机制建设,实施执法监控平台建设,以提升监测监督能力和决策信息化能力,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开展。

第12篇

我国目前流域水污染问题严重,因此,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首先对我国流域水污染环境治理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并对造成环境水污染存在的原因做了具体介绍,从而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供重要参考建议。我国目前水污染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污染治理控制制度不完善,水环境区域差异明显,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过快,无法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两者无法相协调等,因此,要按照相关规定加强我国水污染治理,坚持分区域治理的基本原则,对区域治理各个部分内容做具体介绍,制定流域水污染治理发展战略,为我国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国;水污染防治;流域管理;战略对策

1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存在的问题

1.1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

流域作为整体水文循环单位,同时也是人类活动起源,汇入到整个河流干道中,有利于保护水环境以及水生态系统。流域同时也是完整的管理单位,集中了人类多种活动形式,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问题,涉及到多种污染体,因此,加强水流域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美国早期就明确了水污染治理这一概念,尤其注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体现,在把握水流域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及水生态社会子系统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还要对水生态系统发展制定整体规划,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制定水流域综合治理计划,这些保护有利于解决部门内部冲突,矛盾问题,有利于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效率。采取这一水污染治理措施注重保护水污染治理完整性,重点解决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水污染温度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地标物质组成结构等,还有土壤物质组成,针对区域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好专家以及研究学者力量,为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提供支持。

1.2缺乏对水环境特征区域差异的研究

各个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异,对各区域造成的水污染程度不同,因此,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要对流域进行划分加强管理,美国针对这一问题,早期就制定了水生态区域划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环境管理效率。对于水生态系统流域监测站点选择上、针对水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制定恢复标准,有利于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定TMDL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域水环境特征不同,目前,我国并未建立完整的水流域治理机制,无法准确判断水流域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难度大,保护措施有效性不强。

2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控制原则

2.1污染物质的分类控制原则

面对我国流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对污染物特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做好分类,优化污染质结构,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制定污染物治理化学指标,按照污染物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啊不能污染物,一种是特殊污染物;按照水污染物自身性质将其划分为淡水、海水、人体健康污染物;按照污染物因子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保守、非保守物质,在以上总结过程中,针对污染物特性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2.2污染控制的分区原则

我国流域面积广阔,各地区水环境差异明显,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水流域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发展战略,保护水文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水体功能差异划分为几种形式,也是建立水污染控制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水体发展环境,加大水污染物控制制度。其中,水资源分区将水文循单元作为重要依据,将其划分为几种形式,主要为了呈现水文完整度,尤其要把握污染物转化规律,有利于加强水质管理,划分水生态区则是按照流域生态特征,包括土壤植被等多个要素,主要是为了对水体进行分类,这一方法是为了判断水体生态性质以及水体生态基本标准,有利于为水体生态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了解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差异,把握好流域尺度、平衡人类发展需求的主要区域管理方式。流域水环境功能包括三个等级,矛盾区、一般功能区、最高层次区,划分为多个功能管理区主要为了提高流域水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功能过程中,需要制定冲突协调机制处理区域冲突,协调各个区域水质矛盾冲突问题。

3结束语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污染的复杂问题,就必须实施流域污染控制策略,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重点在于转变传统的污染控制理念,根据流域地理、水文气象、生态一致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全国水环境生态分区方案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与水环境特征,提出不同分区的污染控制要求,从而为污染控制目标的分解提供支持,以水环境生态分区为基础进行污染负荷的计算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吴舜泽,夏青,刘鸿亮.中国流域水污染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0,8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