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3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信工程毕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化时代,通信技术和设备飞速发展,如何使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快的适应社会需求,必须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索。
【关键词】
通信工程;应用型;研究
依据学校指导性意见、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版)中关于“通信工程专业表述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从2015年5月份开始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成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1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在制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遵照学院的“科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我们首先进行了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论证工作,我们调研了辽宁省内与通信相关的公司,了解到了通信产业的背景、企业的需求方向。其次,结合通信行业的岗位需求、社会需求、学院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专业生产岗位群类型分析,分别从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传输三个行业类别出发,进行了各自的岗位职责分析以及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并建立了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群分析表,最终总结出来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结合实际、建立培养要求
首先,我们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获得能力要求。第一方面是学习研究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学生交流能力。第二方面是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基本实验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其中基本实验能力是通过电工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等方面的训练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对它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信息并出去的过程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层次。工程实践能力是通过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使学生在工程现场直接参加工程项目实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门路,还为企业解决了工程技术问题,设计开发能力实现校企双赢。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的能力。最后一方面是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团队协作、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其次,我们围绕着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明确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结构,第一方面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知识,思想政治,外语,体育等基础知识;第二方面是专业基础知识,地基的牢固性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稳定性,因此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制定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应该包含电路基础知识,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基础知识;第三方面是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知识,有线通信,嵌入式等知识;最后一个方面是综合素质知识包括计算机,外语,团队协作组织协调等知识。再次,我们围绕着通信工程专业所需要的工作岗位素质建立了工作岗位素质支撑体系,该体系从职业道德素养,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健康的身心素质,人文科学素养,人文科学素养,工程素质,技能素质,管理素质这几方面出发,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加强学生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健康身心素质方面,制定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通过基本原理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通过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对学生工程素质进行支撑。通过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专业课的学习对学生技能素质方面进行支撑。我们通过军训,毕业实习等活动对管理素质方面进行支撑,最终我们确立了毕业生应获得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
1.3遵循培养应用人才,制定教学体系
根据这些能力我们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包括学分汇总表,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程表,理论课程汇总表和工程实践环节。我们立足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建立了专业核心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光纤通信等。通过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人才。同时我们根据就业需求将通信工程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无线通信方向,计算机通信方向,数据传输方向,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立了特色专业方向课。无线通信方向我们设立了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微波技术与天线、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应用等课程。计算机通信方向,我们设立了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通信、语音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数据传输方向我们设立了IP电话原理、电视与视频技术、数据通信、信息理论与编码等课程。
1.4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加强工程实践环节
1)前三年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包括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设计;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平台;与企业加强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与水平,提高教师工程教育能力,改善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的实现原则;课程设计的特色创新。
2)第七学期集中实践组织方案,第七学期为集中实践阶段。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与校企联合办学的资源优势,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组织的安排学生到这些实习基地进行实习。
3)第八学期为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共12周,计12学分。在毕业设计组织方案中包括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毕业设计的答辩等环节。
2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在市场调研阶段,认真开展工作,但在调研报告提交时,由于本人理解有误,未能将前期的调研结果按学院的要求格式完整的展示出来,造成通信工程专业的调研报告严重缺乏规范性、内容过于简单。
2)在提纲撰写阶段,由于有些老师有课,存在系领导开会不能保证全部在场,导致在信息的传达以及提纲最新版本发送过程中,存在不是最新版本的情况。针对此问题,采取解决的办法是,无论哪名老师修订为最新版本后,都先传给专业负责人,然后再由专业负责人传给系领导。
3)存在通信工程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内容把握不是很好。
4)在培养方案汇报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将通信原理课程放到了专业课中。在汇报当天,学院领导指出:应夯实基础,不要拘泥于学分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系领导带领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组员,积极研讨,最后将通信原理课程调整到专业基础课中。
3结束语
西藏大学从2001年开始招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按照援藏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模式进行,当时的就业方式是国家分配,就业渠道主要是政府单位和事业单位,不需要过多的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008年,是西藏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的第一年,结束了高校毕业生国家包分配的历史,西藏成为全国最后一个告别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地区。就业方式发生了改变,虽然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到公务员行列,填充西藏基层公务员的空缺,但用人单位根据往年的录用人员的工作情况会对生源做一些选择。这种就业形势对专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同时在校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更适应目前的就业市场,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1 教学现状分析
通信工程专业作为理工科类学科的一个重要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知识,能在通信领域、国防工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设计开发、制造运营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1]西藏地区高等学校的通信专业沿用内地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前二年为通识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后两年为专业知识教育[2]。这种培养模式符合正常的高校教育现状。但由于西藏教育现状的特殊性,这种培养模式随新旧就业形势的变化不适合西藏目前的生源和就业现状。西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从2001年招生到现在,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生源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应随之变化。目前教学模式与就业现状出现一定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通信工程专业课的实验课都大部分都是在以实验箱为平台的验证性实验,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教学设计尚未突破“学科本位”的单一模式。没能建立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调动不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3]。
(3)专业特色不明显。[4]面对西藏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就业市场,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应该向本地化和特色化方向发展。西藏大学作为本地 211重点高校,培养适应本地特色的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当务之急,但这种本土化的教学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如电子信息工程系老师并结合西藏实际,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计划和电子设计比赛,如藏语盲文学习机、制氧机、旅游景点的无线网络等,为西藏的发展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是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应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发展下去。
2 通信人才需求的影响与变化
2.1 西藏目前就业市场的特点
西藏经济起步晚,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工业相对比较落后,通信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受到限制。因此,通信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受到限制,走向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少量企业成为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这些单位要求毕业生有基础操作技能和逻辑能力,而不是较高的开发和编程能力,针对这种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就业市场,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应该向通信工程类专业课的通识教育和应对各种基本通信状况的操作技能方向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基础操作技能,为西藏的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西藏高校的毕业生大部分都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到政府、事业等单位。以西藏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往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见表1)对西藏目前就业市场进行说明。
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少数毕业生继续深造或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从01届国家包分配到目前的自主择业,就业形势好像没有发生改变,仍然是大部分毕业生通过进入政府和事业单位走向行政岗位。但走向岗位的方法由原来的分配到现在的考试,已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今年西藏自治区新出台的政策,在校期间专业课成绩计入公务员考试成绩,这对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的态度影响很大,学生不再单纯把公务员复习当成唯一途径,专业课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为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公务员考试成绩奠定基础。
2.2 西藏通信人才的需求现状
西藏的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善。通信网络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单位充分利用电子通信网络辅助办公,进行办公信息化建设,因此用人单位需要有扎实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通信人才,对毕业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5]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后,都希望发挥发挥他们的专业才能,提升用人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步伐。因此,通信专业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应对工作中出现在的问题,同时也应具有敏锐的信息素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人际交往和合作精神。往往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因此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特别是工科毕业生,刚步入工作岗位时更应该注意与团队的合作。基本的学习技能。通信技术日新月,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已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通过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必须的一门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是保持进步的源泉,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才不能不断进步,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6]。这些要求也是当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侧重于基础素养的提升。
3 定位与对策
3.1 培养目标定位
西藏大学主要培养“留得下,用得上”能为西藏发展作贡献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紧扣这个主题。毕业生就业市场分布在西藏各个地区,主要是政府和事业单位。培养目标应该随西藏的就业形势作相应的改进。要培养适应西藏目前就业形势的通信人才,就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7]还要进行基础素养的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意识转变的引导教育。
3.2 教学模式的改进
(1)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该穿行,在前两年的通识教育中,可以穿插对专业基础要求不高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大一可以开设《光纤通信》《通信新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大三大四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更早的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今后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而不是盲目的学习。而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思想理论课也可以在大三开设,一方面可以为今后的公务员考试作为理论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走向社会之前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竖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就业观。
(2)增设社会对本专业需求的课程。目前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业务也在不断拓展。用人单位对通信工程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的需求,而需要毕业生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各方面技能,特别是通信的经济学与营销学。使学生丢弃通信工程本科生不能从事营销的观念,而是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因此,通信经济学、通信营销学、通信服务等课程应该渗透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中。[8]
(3)邀请合作单位进行相关讲座,增加实际工程操作经验。学校的理论学习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不可避免。高校要实现本土化、特色化办学,就要使学生了解目前技术的发展现状、工程应用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邀请合作单位如拉萨电信公司和西藏移动公司进行相关的企业用人需求和通信应用方面的讲座,使学生不仅了解书本的专业知识,也了解社会中的专业应用。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可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适时进行实际工程操作或观摩,使理论知识及时与实践相结合。
(4)合并有重叠内容的课程。在第1节中指出有些专业课和基础课有重复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本专业的重点内容,应在专业基础课中重点讲解,在专业课中注重它的应用。如傅立叶变换、拉氏变换应在高数进行初步认识和理解,在复变函数中应进行重点讲解,在后续专业课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中重点讲解它的应用,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
4 结语
通过对教学现状和就业市场的分析,总结出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就业现状与毕业生的就业走向,提出教改建议,为以后通信工程的发展做铺垫。
电子信息类专业涵盖较广,主要的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些专业看上去近似,又不尽相同,下面我们通过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就业方向来进行了解。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傻傻分不清楚
不少同学面对“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三个非常相近的专业名词时,会感到迷惑。作为“电子”相关的专业,就像是三胞胎一样,在一些院校被俗称为“三电”。相对于通信工程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而言,它们都是较宽口径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广,当然就业面也会更广。通信工程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更有针对性,更加深入,也比较精细。现如今,高校开设“三电”专业的大学非常多,一般的理工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几乎都有,甚至一些文科类大学也开始尝试开设。那么这三个专业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教授的课程来看,这三个专业在大一、大二、大三上学期所学的基础课程基本一样,只是在大三下学期、大四开设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侧重点――电子信息工程重“信息”,即信号处理,学习硬件电路、软件编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重“电子”,即硬件电路设计,学习物理电子、光电子和微电子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电路设计,跟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最为接近,它作为后者的子专业,学习范围更广,包括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三大知识板块,可以说是集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于一体。
其次,从就业来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当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各种软件)、电子工程设计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开发计算机硬件工作,当电路设计工程师(这个专业主要有两个就业方向,一是集成电路生产企业,二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口径最宽,有着“万金油”之称,电子方面,可以做电路设计工程师;信息方面,可以做电信工程师;计算机方面,可以开发软件、硬件。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通信工程:“信息”中的王牌专业
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通信行业涉及领域广,可以说是横跨了电子和计算机行业。而通信工程专业跟前文介绍的“三电”专业不同之处在于,通信工程专业知识更加有针对性,侧重于“信息”,理论学习更加深入,课程难度大,可以达到“基本掌握”。而同样是侧重于“信息”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只能说是“基本了解”。主干课程中,如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通讯、光纤通讯等,都是“三电”专业不会开设的。该专业要求毕业生掌握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及程控交换技术、光纤通讯、移动通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
通信工程专业在本文提及的所有专业中,开设最早,招生的分数线最高,得益于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一直是非常热门的“王牌专业”。因为其在信息、信号处理方面专业知识学习比较深入,毕业生选择考研,特别是报考信号处理、无线电波等方向优势会比较明显。当然,就业也非常不错,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的工作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的工作。比如选择去电子信息类技术研发的相关科研院所,中兴、华为、大唐、富士康等设备制造商,摩托罗拉、三星、贝尔等外资企业;也可以去通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从事信号处理类的研发、设计工作。随着现在国家大力推广的3G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专业优势明显,专业对口,相信在就业时,可以得到更多被青睐的机会。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徜徉在光的海洋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抽象,其实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你我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同美国亲友之间的越洋电话联系,依靠的是太平洋海底长长的光纤;我们上网所用的宽带、用超大规模彩色LED(液晶)显示器欣赏色彩艳丽的画面,都是对光信息技术最直接的体验。
本专业培养具备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及相关的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特别是光机电算一体化产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光学、电子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一般设在电子工程系或通信工程系。随着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兴起,一些院校已逐步将这一专业单独分出成系,这也充分显示了该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不过,对物理学、量子力学、波动光学等几科的要求都相当高。如果你对物理、数学很感兴趣,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比较强的理解力,不妨报考这个专业,光的海洋会让你受益匪浅。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1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信工程专业是面向通信与信息行业、口径较宽、适应面较广的专业。湖南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是以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的通信与电子信息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设有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和通信系统设计两个应用与研究方向,强化学生在通信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通信类各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通信工程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
1.1专业教育与企业要求脱轨
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大企业对通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对于二本普通院校,由于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条件等因素,学校的专业教育的理论性还是比较强,实验实训环境条件比较落后,满足不了技术发展要求,与实际工程应用仍有落差,与企业的要求脱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仍占主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亟待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单单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通信专业教师正面临着“能教什么,应该教什么”,学生正面临着“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1]。
1.2课程设置不尽科学,考核体系不够灵活,学风建设仍需加强
课程之间衔接性不强,没有构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所重复,工程型课程比较少。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身具有很大的学习难度,这也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学习难度较大,部分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风建设仍需加强。课程考核主要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进行评定,考核体系不够灵活。我校期末考试是以集中时间的方式进行的,这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有一定的压力。
1.3缺少先进的实践条件和场地环境,课程实训较少,难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以课程实验来进行,验证性实验居多,采用综合实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课程实训较少。通信实验设备都比较昂贵,实验设备的采购远远更不上通信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难以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例如,移动通信技术实验的实验箱仍是2G系统,而现在主流是4G,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所脱节。实验设备受场地限制,大部分实验都需要学生在有限的实验室和设备来完成。在实验教学中,由于课时关系,任课教师在实验课上很难对一些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注意事项向学生详细说明,仪器设备损坏程度比较严重。而且很多时候学生未能很好的完成实验,是因为不会使用仪器仪表。这使得通信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未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1.4校企合作大势所趋,但仍存在一定的弊端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就业方向非常广。目前本专业方向实行“3+1”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实习实训和“2+2”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学生能够学习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技能,使自己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合作的主要还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研究方向,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了能够快速适应工作要求的学生,也给学生带来了比较可观的就业前景。但是,目前通信专业很少与通信公司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从事通信系统设计研究方向上的比较少。参加了校企合作的学生误以为所学通信相关知识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和工作没有关系,给他们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目前,人才的培养模式正在由知识型向能力素质型、应用型转变,我校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但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急需我们进行改革和探索。
2专业建设的探讨
2.1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要提高办学质量,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它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不仅要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也应该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水平[2]。我校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面向工程应用和工程设计的应用型人才。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工程实践经验。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高校毕业的应届生,并没有工程方面的经验。所以,学校应该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大力支持和鼓励任课教师走进企业,积累工程实践经验。重视教师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为教师创造一定的经济条件。
2.2理论教学体系的建设
(1)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现在大学学习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杂而不精,课程很多,理论性过强,能够学以致用的比较少。应加强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各门课程应以“质量为本”。强化课程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理论教学应紧密结合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工程实践。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修改培养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3],扎实原理基础,略推导。开设工程实践课程,例如《工程概预算》,这些工程实践课程可以聘请企业工作人员来教授,更加贴近实际工程应用。应大力加强公共选修课的建设,对于一些工程应用的课程,可以作为公选课,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选择。(2)改革考核体系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应推行考试改革。课程考核应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素养,考试形式应多样化。考试时间应由任课教师灵活安排,待课程学习完后,大概两周左右以后安排考试,不集中安排在期末几天,这样给学生更加充足的时间去复习,不至于太过仓促。
2.3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1)搭建虚拟实验平台,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当前,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支持平台和技术方法。虚拟平台不仅能有效地解决通信设备投资巨大、实验室设备操作复杂、实验场地受限等问题,而且能够还原现场的工程环境。通信工程专业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重点建设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重点专业之一。我们应根据学生情况以及工程实际需要搭建通信课程相关的平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适当增加实验学时,压缩验证性实验,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工程性实验比例。(2)更进一步加强面向通信行业的校企合作为培养从事通信系统设计研究方向的人才,应加强与各通信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大学期间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让更多通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通信行业的工作岗位,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它为各大运营商和通信企业储备和提供合格的零距离上岗的移动通信人才奠定了基础。
3结语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入理论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探索,为社会培养出更具的工程实践能力,更能快速适应就业岗位,更具就业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肖明明,王员根.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与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5):124-127.[2017-08-14].
[2]于京生,陈永志,杨彦彬.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73-74+76.[2017-08-14].
关键词:通讯工程;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75-02
一、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
传统的通信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信工程专业的教材内容较为落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通信工程发展的需要;二是通信工程专业内各个学科之间的课程都相对独立,各学科之间并没有进行相互衔接,而且其内容也有重合的部分;三是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使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四是在通信工程课程教学中对实践课程不重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理论知识,这样就使通信工程教学内容失衡;五是通行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不合理,必修课的课时比重远高于选修课,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拓展。
二、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目标
要进行通信工程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让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知识,提高了课程教学的质量。要将通信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进行明确,再结合实际让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这样就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满足了学生就业的岗位需要。其次,通信工程课程教学要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课程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要以应用知识为重点,但是要把握好度,通信工程的专业知识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将应用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另外,在通信工程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还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
三、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要点
1.重新制定教学计划。通信工程专业应该将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加强,并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将教学模块进行明确的划分。通信工程课程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以实操练习为中心,减少公共基础课程课时,明确划分技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将通信工程的整体课程进行整合,将必修课程的学分适当地减少,同时还可将课内学时进行减少。缩减必修课的课时比例,增加拓展性的选修课,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课程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多样化人才。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计划应该保证其必修课的课时比例在总课时比例中不大于65%。另外,课程教材的选用应该使用规划教材或者是最新的课程标准教材;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使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进行。
2.合理编写课程教学大纲,规范教学管理。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在编写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科学性,还需注意的是课程知识要与时俱进,删去老旧的知识内容,增加符合现代应用的内容。课本教材要选用最新的或者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通信工程专业还可以实行实验教学大纲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在编写时应该将知识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体系。还应将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范畴。为了提升创新性实验教学或者开放性实验教学,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实验中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参与实验教学的学生要给予奖励,例如,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学分。
3.整合并优化教学内容。将通信工程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首先就是要将原来各个课程之间重叠的部分以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改善,同时还要将课程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程度把握准确。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将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还需要主注意的是各项课程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不能脱节。
4.改革质量评价体系与考试考核方法。实施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研讨式的教学模式、课题式的教学模式以及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优化和强化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际的课程考试考核的标准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较为重视,所以,学校应该将传统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原来的注重知识记忆和纸质考试转变为答卷、口试、理论检测、技能操作考试、答辩相结合的质量评价体系。针对基础课程考核,要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作为考核的重点;针对专业课程考核,要将学生的分析合格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针对机房课程考核,应该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5.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传统的学生实习一般都是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种实习模式已经不能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将其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生要在校内完成通信产品的制作;二是学生要到校外的通信企业进行实习。原来的毕业设计是由教师给出题目带领学生制作毕业设计,然而现在的毕业设计只给出设计题目,然后由学生自己联系通信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做研究型毕业设计。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联系教师到企业单位中做出应用型的毕业设计。
四、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优点
第一,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到先进的通信技术和生产的知识,能够使课程教学与设计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第二,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有利于培养多样性人才。第三,通过对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以后再工作打下实践基础,能够适应通信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第四,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毕业设计能够更加真实,仿真应用更加深入。这种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教学实践活动更加有深度,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第五,通过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了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联系校外企业或者专家导师等,使毕业设计更具研究性、应用性,为学生在工作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六,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使各个学科之间的渗透得到重视,建立起以相互渗透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学技术。教师在授课时要从整体出发,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并将其进行整合与优化,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第七,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安排,通过分析现代通信行业的发展和现状以及技术岗位的职业要求,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对应。
五、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建议
通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于通信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通信工程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还关系到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对于实践的需求。以下是针对通信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几点建议。
1.改变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思路。通信工程课程教学应该将实践课程的课时适当地增加,并适当地减少理论课程的课时,保证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能够使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高,并满足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并发挥其指导作用。学校还需不断增加课程教学方面的投资,无论是从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要进行提升。
3.结合实际开展课程教学创新工作。在原有的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思路,还要学习和借鉴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且不断更新课程教学的方法,让通信工程课程教学能够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
参考文献:
理论教学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
相对比较单一,在扩招和课时数压缩情况下,传统的粉笔加教鞭式的理论教学,无法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的通信工程技术人才。基于CDIO教育理念,我们在通信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上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课程群团队建设通信工程技术方向课程群教学团队除由本校通信工程技术方向的理论和实验教师组成外,还邀请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加入。课程群教学团队由骨干教师、工程师以及青年教师组成,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课程群教学团队即是一个课程教研团队,又是一个科研团队[5],彼此即有分工,又相互融会。组建通信工程技术方向课程群教学团队目的是建立一个理论与实验、教学与实践、学校与社会间知识交流的渠道,将理论教学置于通信专业背景中,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互通、互助,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融合,专业教学和实践培训并举,建立学校的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互通桥梁。课程群团队建设也利于培养出既能胜任通信工程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又能从事通信方向研究的人才。教学方法理论知识是通信方向的工程基础知识的基础所在。鉴于通信理论的特殊性,理论教学不能脱离板书,但现状迫使老师不能完全沿袭已有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即要有板书,又要借鉴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通信理论的兴趣。理论教学中增加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内容比例,推广“模块角色”等教学法[3],让学生参与教学,互动中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畏惧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编写通信理论中关键且枯燥知识点的记忆口诀[4],这样即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又能减轻理论学习负担。为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理论教学搬进实验室、搬进通信设备生产厂房、搬进数据交换中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从理解通信设备的一个器件微观原理到认知通信框架的宏观架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应用相互交替的教学过程中自主地寻找通信方向课程间的知识联系,系统地掌握通信理论知识。教学手段教学手段上除使用粉笔、PPT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图板、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器具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理论知识。如“模块角色”教学方法中,扮演通信模块的学生要利用图板和实物形象地表现模块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但教学效果未必得到保证。利用网络手段调动学生的利用课余时间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建立通信工程技术方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根据教学进程配置有助于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PPT、仿真程序、教学视频、习题辅导材料,有效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教师通过该平台或网络博客与学生互动,除对课堂内容答疑解惑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辅导学生实验和科技制作上遇到的问题。这种互动使师生双方受益,学生获得对知识更好地理解,教师一方面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使互动内容可以为下一轮教学服务。当然,在互动中显现的学生的灵感和聪明才智可能会帮助老师解决一些棘手问题。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通信工程技术方向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一环。以前的实验课程相对独立,仅限在实验室中,验证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过大,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偏小,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能快速适应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技能需求。基于CDIO教育理念,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在实验教学中锻炼、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打破相对封闭的实验定式,除课程群各课程自身的验证性实验外,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由课程群教学团队共同设计实施。课程群实验室之间合作、互补,在理论教师的配合下,设计由专业基础课到专业选修课的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分层模式在保证各课程验性实验的独立性的同时,提高了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可行性,保证了实验质量。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由学生自愿组成各门课程的实验兴趣小组,通过教师带动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带动其他学生,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实验室对兴趣小组开放,学生在熟悉实验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实验设备,借助辅导材料完成实验大纲以外的实验。鼓励学生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根据通信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编写仿真程序。通过程序编写和调试,反过来加深学生通信工程技术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群教师联合指导,学生组队完成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让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做中学”,通过彼此协作克服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网络实验平台,拓展学生实验的内容和空间,学生在宿舍就可以完成一部分实验。基于通信工程技术方向的特殊性,改变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理念,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三种方式并重的教学氛围。营造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继续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吸引专业技能强的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参加各相关的科技竞赛,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强与通信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通信工程实训机会。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掌握通信工程基础知识、提升个人技能水平,适应通信工程技术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变化。
考核方式
单一的考核方式容易让学生形成只重视考核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的不良习惯。根据通信工程技术方向课程特点,在已有的理论和实验考核基础上,进行课程考核改革,加大实验考核和平时成绩比重,利用考核促进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CDIO通信工程技术方向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论考试中增加论述性主观性题目,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考察学生分析通信工程技术知识的能力。实验考核范围不止限于做过的实验,增加实验仪器使用规范和实验故障排除等考核项目。对于参与课程群老师的科研项目的学生,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适当加分。对于参与兴趣小组和实验室管理的学生也给予适当加分。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可增加课程设计、作品制作和课程调研报告等考核形式。这些形式可以激发理论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的学习动力。
作者:刘全金 张杰 李强 丁蕾 郑江云 胡积宝 纪娟娟 单位: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公能素质教育 通信工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30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Based on "Public Quality Education" Concept
ZHAO Yingxin, WU Hong, LIU Zhiyang
(Nankai University,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Tianjin 300071)
Abstract Reasonable orientation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stablishing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urriculum, is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According to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needs and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curriculum system, curriculum content optimization,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practice and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our school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teaching system reform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order to establish with a Nankai University "public quality" feature curriculum structure in order to foster high-leve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public quality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urriculum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通信学科从知识和人才两个方面支撑通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传统的通信学科教育与通信行业之间存在着差异,飞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使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建立一个全局的、系统的、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毕业生的关键。
1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合理定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展开,有助于高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提升竞争力。①
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充分理解国家对通信工程类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南开大学公能素质教育纲要》为指导,根据现代工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和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从而制定我校具有“公能”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强化质量特色。
通信工程专业不仅要强调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在制定通信专业的培养目标过程中,要体现出通信事业现状和通信发展的方向,培养出通信事业需要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因此,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着力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知识基础、优秀的专业能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技术科学的专业人才。依据“厚基础,宽口径”的育人理念,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创新型科学与技术人才。
依照这一培养目标,有必要细化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将培养目标落实到教学实践过程中。
2 课程体系改革坚持的原则
课程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反映。通信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保证人才的知识系统性和学科前沿性的要求,又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因此,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发展前沿,理工兼备、综合发展。
在上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2)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成功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突出我校的历史积淀和办学精神,凝练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特色、优化本科课程教学体系;(3)科学、合理的分类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充分考虑专业间、课程间以及不同年级知识结构的关联度,避免因人设课的现象;(4)在全体专业教师范围内选拔胜任的任课教师,组成课程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5)教授必须上教学第一线,承担并完成本科基础课教学任务;(6)深化教学方式改革,贯彻“讲一练二考三”要求。
3 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3.1 组织调研
对国内外高等学校的通信专业进行考察与调研:国外高校主要通过网上调研的方式,通过访问各国外高校的网站,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等进行调研;②国内高校主要通过派出相关专业教师到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对无线通信技术、宽带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等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未来几年内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走进与通信学科密切相关的各大企业,充分调查研究社会企业对通信工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需求。
3.2 建设课程体系
构建“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专业”是保证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
将公共基础课分为数学类课程模块、物理类课程模块、英语类课程模块和计算机类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分为电子电路课程模块和应用设计模块,专业课分为通信理论模块、通信网络和专业实践模块。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与创新。传统教学课程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彼此内容间有重叠。模块化课程可以使教学避免课程间的重复和脱节,适度把握课程间的交叉与渗透,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各个模块课程的授课教师组成了课题组,以课题为引领,带动教师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课题组通过顾问专家指导、讲座等形式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此外,我们对课程体系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修订。全面考查专业课程名称并进行调整,对6门专业选修课的课课程名称进行规范;新开设4门专业选修课,补充了调整前缺少的相关领域的课程;将通信电路和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两门课程由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陆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通信技术系列讲座、实践类的一系列课程,形成一整套优质的课程体系。
3.3 优化课程内容
直接反映授课内容的是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大纲首先由任课教师制定,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并修订,审核通过后,主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如果主讲教师发现问题,或者随着社会发展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教材等,需要及时修改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的学科知识体系,梳理出相关知识群,形成课程教学的知识脉络和框架,明晰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同时,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通信电路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将作为通信工程专业重点培养的精品课程,推出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包括课时的调整、理论讲授与实际练习比重的调整、授课方式的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共享系统和共享制度建设等等,最终实现“讲一练二考三”的教学理念。
3.4 增加实践比重
在综合考虑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开设时间和讲授内容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我们适当地增加了涉及通信前沿技术的选修课程,并着重加强实验和实践类课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适当开设或增加实习、实训的课时和学分,开设认知实习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由此,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立体思维的能力,强调宽厚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③国创、百项等实践活动,利用开放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形成研发设计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系统设计、电路焊接调试等动手练习,并组织专业教师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3.5 加强教学管理
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听课、审核大纲等方式,加强教学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理顺教学管理体系,明晰职责,加强教学督导。实施院领导听课制度,明确教学系职责,强化过程管理。
建立课程建设课题组,以课题为引领,带动一部分教师参与到学校课程建设中来,通过顾问专家指导、讲座等形式完善课程和教材建设,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期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4 结束语
通过基于“公能素质教育”理念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能够建立完善的具有“公能”特色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打好基础、全面发展的同时,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个人、行业乃至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金项目:南开大学2014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注释
① 彭先桃.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探析[J].教育导刊,2008(3):56-58.
关键词通信;培养方案;质量
1前言
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迅猛发展,不仅使得人们之间的通信越来越方便,而且也使得通信工程这一实用型专业得到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在培养通信工程人才方面都做了很多探索,为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法、德、美、英、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的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案取得成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培养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同时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及自我评估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但在国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已经落后西方发达国家,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从数量上看供需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表现为毕业生的实际能力距离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1].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点:1)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对培养目标的设定不尽合理,导致培养方向偏离产业实际需求.许多高校在开办该专业的办学思路、培养方案、市场定位、办学特色等方面模糊不清,造成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本身建设和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培养方向偏离产业的实际需求.2)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方法陈旧,不能适应产业的发展和快速演进.通信产业需要的人才是多种类型的,但是当前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雷同、单一,造成以研究或设计人才的培养为定位的学校过多,形成通信人才供需结构不平衡.各个学校的条件不同,与业界沟通不畅,也造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合理和培养方法的落后.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践能力的锻炼缺乏,对创新型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训练不足.在目前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实验课程主要是验证性的,设计性创新性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验证性的实验课程设计思路导致实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实践教学的资源支持不足,很难开发完整的、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不利于提升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水平.4)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校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加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对通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何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通信工程专业面临的重大课题[2].因此,培养方案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的方面(见图1).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应用和创新能力
1)改革课程体系,建立面向产业人才需求的课程群,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认真分析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技能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主动吸纳用人单位参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设计,进行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建立面向产业人才需求的课程群,强化能力培养,形成充分反映行业、职业要求,对同类专业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课程体系.研究制定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制定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与研究机构、行业、产业领域的合作共建,突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2)完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课程.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可采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实践课程可分为基本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创新模块.基本技能实践模块主要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计算机课的课程实验,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技能;专业技能实践模块是专业课及一些选修课的实验,其实践可在校内或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可采取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进行基本的工程设计、调测、维护运行的初步能力;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模块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可采取成立科技创新实验室,参加综合项目实训,参加企业工程实践,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赛等科技创新活动,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方式,通过综合社会实践、职业技能认证和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合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整体设计实践课程与教学体系,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与学时.确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开发体现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3)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有一支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全面提高培养人才的创新性,首先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如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定期轮流选派教师到国内外优秀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并形成一种长期的制度;发挥以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及教学团队的表率作用,鼓励他们多上讲台,多开讲座;要求青年专业教师同时参与教学、科研、实验工作进行锻炼培养,倡导学术科研一线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并指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利用科研和实践的背景使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改善专业教师成长环境,建立健全专业教师激励与竞争机制,充分挖掘教师的最大潜能;重视对专业教师的人文关怀,增强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力等.
3教学方法的改进
根据相关企业对本科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培养方案.目前,一方面企业找不到他们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产生了培养和需求的脱节.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用技术方面,首先需要理清企业需要哪方面的知识.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需求,要找出他们的共性,找出我们的培养方案与企业的结合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1)创新创业课程的灵活教学方法.创新创业课程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时间上不局限哪个学期,也不局限几个学期.方式上可以是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校内老师的课题、校外导师的项目或专业方面的大赛等.学分获得不是通过考试,而是通过提交作品和报告.2)组织校级专业竞赛,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毕竟是只有少数同学获得国家级大赛和省级大赛的奖项,为了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组织校级院级专业竞赛,可以使更多的同学获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学生自信心.除此之外,硬件方面要培养学生,在相应课程的基础上,具有电路系统创新设计、PCB设计布线、电路焊接、系统调试等的能力.具有FPGA及嵌入式系统的创新设计、开发、编程及调试的能力.软件方面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模式、智能算法设计、语言编程调试,能完成软件设计任务的能力.3)针对目前在校学生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入慕课(MOOC)等新型教学方式.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知识面广,接触的新事物多,思维敏捷,独立性强,但往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学习动力不足.为此,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入慕课(MOOC)等新型教学方式,使用推动目标导向、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革.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学会以问题为中心学习、基于行业与职业能力的要求学习.
4建设创新实验平台
优秀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专业的创新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应包括先进的实验条件、创新的实验教材、实训基地建设、科学的考试及评价体系.图2创新实验平台建设1)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条件[3].通信专业建有电路分析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高频电路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交换技术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视频实验室、EDA技术实验室、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电子通信综合实训实验室、Web技术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等.下一步的重点是强化实验课教学,结合教改课题,编写实验案例,促进实验课教学改革,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通信工程创新应用型人才提供好的实验条件.2)编写专业创新实验教材,提高教学效果.通信专业课程均选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教材和各类获奖教材,这些教材在体系结构、内容深度以及例题习题配置上,质量较高,在教学中反映较好.但是这些教材为了顾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在风格和特色及内容取舍上往往缺乏针对性,通信专业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的发展、结合本专业实际教学情况,编写新教材,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高质量的教材.在鼓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编写创新型实验教材的同时,还加强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图书资料的建设,丰富专业的资料建设,丰富国外原版教材的积累.3)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就业实习场所,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与专业的通信研究中心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教育实训基地,建立紧密地联系,合作编写部分教学案例,聘请企业专家讲课,指导毕业实习与设计,开拓学生的就业渠道,与企业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分类培养,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4)构建科学的考试平台及评价体系.通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工程性较强的专业,目前高校对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评价主要采用理论课考试及实验测试的方法,能够较好的评价学生理论掌握水平,但是不利于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需要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搭建更加科学的考试平台,构建更加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加全面的评价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理论水平、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不断追求和探索的永恒主题[4].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要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逐步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终身学习意识的建立,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优良个性的充分发展,把学生看作充满活力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学习,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6参考文献
[1]王慧琴,毛力,张振龙,等.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0,(1):34-36.
[2]宋依青,朱宇光,徐强.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20(2):90-93.
[3]董介春,张体强,于瑞涛.基于大工程观的通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13-116.
[4]张赵辉.关于通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4,(9):329-329.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非常重要的任务。实践教学对于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重视不够0。许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实验设备也比较简单,基本以实验箱为主,与现实通信系统的设备有较大差距;任课教师的理论知识虽然扎实,但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后果就是不能培养出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他们毕业后难以快速胜任工作岗位。北京城市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锐意改革,勇于实践,在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做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实践教学目标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主要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4种。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既有别于传统本科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又有别于高职教育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和学校现状及其发展规划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
北京城市学院于2003年从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升本时就把自身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该校通信工程专业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方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人才培养上改革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系统化学习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建立以能力系统化培养为目标,为首都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主要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掌握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知识,能在通信领域尤其是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领域中从事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系统测试以及智能手机开发与维护的高级实用人才。
北京城市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突出专业定位,以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通信行业的岗位就业能力、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引入现网通信设备,结合传统的通信实验箱,组建先进完善的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加强校企合作,通过顶岗实习,工程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与企业合作重组实践课程,加强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设备操作技能,大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质。
2.校内实验平台的组建
通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工程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加强毕业生对通信企业的适应能力,需要将企业培训中的基础技能部分逐渐向学校转移。为此,北京城市学院在原有的电子及通信实验箱的基础上,引进国内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一中兴通讯公司生产的现网通信设备和仿真教学系统,组建类似于电信运营企业的新型通信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拥有现代通信网非常重要的3个组成部分:数字程控交换网、SDH光纤传输网和数据通信网。另外分别购置了40套GSM和40套TD-SCDMA移动通信仿真教学系统,模拟移动通信工程现场操作维护中心。
通信实验箱的实验项目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信号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物联网等专业课程的基本原理的理解,如模拟调制、数字调制、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语音压缩、短信收发、空分交换、时分交换、光纤传输等理论,增强学生操作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但是实验箱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学生见不到现网实际的商用通信设备,不明白这些实际设备的组成结构和操作流程。
通过对引进的中兴通讯公司的实际通信设备的认知与操作,学生可以看到现网真实运行的通信设备,了解程控交换机系统结构及组成,初步掌握对实际程控交换机的物理配置和用户数据配置,基本掌握中继配置、七号信令配置、消息跟踪、状态查询及监控,实现本局电话业务和局间电话业务。对实际SDH光传输设备进行操作和配置,使学生对光传输设备有了感性认知,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的SDH映射复用原理,了解SDH设备各单板功能,初步掌握用E300网管软件创建SDH光传输网络,具备一定的SDH传输网络组建、维护能力。在数据通信网络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设备上进行实际操作与配置,可以理解虚拟局域网(VLAN)、单臂路由、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如RIP和OSPF)、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等理论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实操技能。
学校已经把组建4G移动通信实验室列入近几年的实验室建设计划,如果按期建成,北京城市学院将成为我国最早拥有实际现网4G通信系统的高校之一。在此实验室进行充分的实践训练后,学生将初步具备TD~LTE4G设备的运营、配置、管理和维护能力,同时可以加深对4G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信令流程及整个移动通信过程的理解。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互惠共蠃。与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提供相当重要的场所。北京城市学院先后与Openlab、乐成3G创意产业研发基地、北广科技股份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Openlab联合建立了网络通信实训基地,与乐成建立了移动开发人才培养实习基地,与北广科技公司签订实习协议,每年暑期安排学生到工厂顶岗实习,学生以单位员工的身份参加单位的日常生产活动,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今年正在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公司北京分公司合作,准备安排部分学生到北京多家移动营业厅实习,做手机终端和电信业务的营销工作,直接与顾客打交道,培养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提升电信业务的营销能力。
学校非常重视顶岗实习,安排专业教师全程带队,并进行专业指导。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被安排在电子通信产品生产线,可以亲身体验一线产业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加对电子通信产品设计、生产、测试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学生在工厂接受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职业素质训练,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熟悉职业规范,磨练意志品质,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并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全面做好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可以有效推进工学结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就实践教学体系而言,要充分考虑校企联合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定实习实训的项目和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努力扩展合作领域,学校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企业也为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平台,促进产学结合,争取做到双赢。
4.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探索的能力。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必须构建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按照注重基础、强化技能、围绕应用、鼓励创新的理念,以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依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等多个层次,分层次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系统的、完整的实践动手能力,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通过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重新整合知识体系结构,形成并完善注重行业特色的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由公共教学体系,专业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公共教学体系的基础实践能力包括军事训练(国防教育、安全教育)、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和电子工艺实习训练。专业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专业基础课和四个能力模块共同构成。四个能力模块依次为:专业方向能力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模块以及工程实践能力模块。其中,专业方向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两大课程模块形成专业教学平台,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两大模块主要由实践教学课程组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大量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实践教学学时占专业教学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提供了充分的学时保证。在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还非常重视各项专业技能的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多项全国性和北京市的学科竞赛,动员学生参加国家级和校级创新创业训练,大力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历年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以及参加过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动手方面的能力普遍很强,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5.结语
关键词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114-02
引言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它是理论转化为实践、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的关键步骤[1]。实践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验证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信工程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应用型通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2]。高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自建院以来,学院和电子信息工程系对实践教学一直非常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专业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初步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较大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跟不上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要求。
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实验教学上。对独立学院来说,实验设备多数为独立的实验箱,且台套数不足,设备多年不更新换代,设备落后,仅能满足基础实验要求,且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按实验指导书步骤一步步做下去,看看实验现象,或者通过示波器测一下波形,记录、处理数据,符合实验理论原理即可完成实验。一旦实验数据有误或出现故障,学生就不知所措了,整个实验处于“老师在教,学生一步步跟着做”的状态,这种传统的实验模式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不做实验、应付实验、抄袭报告。由于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设备数不足,多人用一台设备,导致部分学生得不到动手的机会。师资力量不足,实验教师疲于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精力进行新实验开发,而且受实验箱电路结构设计的限制,能够开出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较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这也制约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实习机会少。
学生没有统一安排的实习单位,仅要求在大三暑假自行寻找公司实习,开学后带回实习报告和单位考勤表。这不能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甚至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不去实习。即使有实习单位的学生也不能保证在通信公司实习。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未见过真正的通信设备,只能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效果不理想。
(三)实践教学缺乏详细的、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本文依托现有的文献研究成果,重新整合我院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分为实验与实训教学、课程设计与专业设计、实习、职业技能认证、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六个模块,实行大学期间不断线实践训练,同时把通信工程专业能力细分为专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拓展创新能力[7],并把这些能力培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块中。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能力分析如图1所示。
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2]。当前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研究较少,有的文章仅对实践教学体系中某一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研究,如文献[3]从课堂教学角度、文献[1]从毕业设计角度、文献[4]从企业实习角度、文献[5]从校企合作角度、文献[6]从学生能力培养角度分别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做了研究。
本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引进企业全员管理理念,把学院、系、任课教师(或导师)、辅导员、学生共同纳入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样可以建立预防性过程管理制度,使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主要环节、各个因素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整体实践教学质量。本文参考文献[7]和其他文献研究成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构建了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为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教师授课质量,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也深深的感到,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质量评估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衡量标准也是动态变化的,而且体系本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精心论证,使体系更细化、更科学、更完善、更具有操作性,以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平.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的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28(5):103-104
[2] 胡永祥,杨伟丰,蒋鸿. 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1,25(3):105-108
[3] 陈红. 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6):159-161
[4] 边林洁.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通报. 2013,29(6):229-233
[5] 马瑞,陈元新,何纯芳.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54-156
[6] 朱幼莲,钱志文,贾中宁.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探索[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5(4):58-61
[7] 张兴旺. 高校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江西化工. 2007,3:137-139
结合通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围绕黄河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通信工程专业特色教学体系。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就业导向
引言
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产业、行业背景下,为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实习和就业岗位,也为该专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日益严重,高校要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大学生是否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为企业创造价值[1]。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导致人才供需的错位,出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2]。要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尽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根据黄河科技学院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结合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职业适应性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1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热门并具有广泛应用领域的专业,我们按照该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力要求,结合当前社会对该专业的基本需求,重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一线创新型应用人才。其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
1.1专业教育理念有特色
提出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突破传统,在培养学生专业思维的同时加强了工程设计思维的培养,超越了单纯以掌握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工程知识中蕴涵的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落实“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的连贯性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工程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三者协调的发展,以适应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需要[3]。
1.2专业教育模式有特色
(1)做到了一个“中心”、四个“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自学、讨论相结合,科学思维培养与工程设计思维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以问题为纲的教学过程。
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发现新问题”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以系统为纲的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激情,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3)因材施教、个性化的教育。以“因材施教”为宗旨,制定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学生在学科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特长等),确定主修方向,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从而可以使学生能充分结合自身兴趣,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使教育成果最优化。
1.3新生研讨课开设有特色
新生研讨课(FreshmanSeminar)是由学校内各学科领域的教授面向一定年级学生开设的小班研讨形式的课程。其教学模式无论在授课方法还是在教学媒介、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皆与惯常的教学有很大不同。新生研讨课多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达、写作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整体的培训,学生围绕教师选定的专题与教师进行平等互动和交流。通过研讨课的开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教学方式方面,强调师生互动,突出教学和训练方法的科学研究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探索精神[4]。
1.4专业管理运行机制有特色
坚持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施行导师指导与行政管理结合的运行机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统一组织、统一调配和统一管理。克服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的现象。强化新生研讨课与高年级研讨课开设与实施,不断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模式,较好地挖掘了学生自身固有的学习潜力和主动参与的激情。学院大力加强教学管理,提出“精讲多练勤考核,用好用足100min”的教学要求。这个要求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严肃了教学纪律。
1.5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特色
依据“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明确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民办高校教育的特色之一。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课内课外相结合、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展开;“三个层次”是指把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基础、专业、综合3个层次,涵盖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同时结合“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开展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等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这一体系与学生成长的规律以及学生的知识构建过程相适应,坚持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1.6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有特色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积极开展特色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进一步拓展。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不断得到综合训练。一是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实验项目,并及时编入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指导书。二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落实实验教学任务,使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将分散附属于各门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加以整合,单独设课,使学生受到完整、系统的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7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培训有特色
学科、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历教育特别是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学院制定了学生参加学科、科技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学生创新实践基金项目管理等规章制度,开展各类竞赛和技能训练等,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5]。
1.8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有特色
学院制定科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根据学院的定位与特色,提出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以专业(教研室)为基础,组成院、系、室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机构,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与管理。一是深入企业调研,结合社会市场需求打造精品课程;二是进行学校和企业的联合培养,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需要开发新课程。
2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通信工程专业特色教学体系
本专业构建“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具备较强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较好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本科层次人才。使学生既具备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通用基础技能,又能够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很好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根据市场和行业需求,不断修订课程设置,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课程体系分成4个层次,即普通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创新教育平台。培养目标不同于职业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注重基础,在注重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工程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个性化培养的目标。构建了“一条主线、三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而展开;“三个层次”是指把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基础、专业、综合三个层次,涵盖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环节。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电子产品实训,专业生产实习、电子电路设计仿真、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通信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毕业实习等,按基础、专业、综合的先后顺序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四年不断线。
3整体目标
努力探索“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创业促就业,实现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时翔,朱宇光.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2):85-88.
[2]彭良福,张传武.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应用型的通信工程专业[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58-59.
[3]师向群.独立学院通信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及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29-32.
[4]郑来波,王德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112-113.
参照国际著名大学同类本科教学体系,实施“大类招生、自选专业”的创新教育模式,构建包含厚实的通识教育平台、宽口径的大电类大类教育平台、以电气信息一级学科为核心的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方向前沿与特色的专业教育平台,以及贯穿始终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
1.拓宽学科基础平台,突出专业特色
电子工程学院除执行淮海工学院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外,还构建了由14门学科基础课程及6门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组成的大电类(电气信息类)大类教育平台: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A(一)、高等数学A(二)、复变函数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线性代数、大学物理B(二)、大学物理B(一)、工程制图A、工程训练B、电路、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电子技术B、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物理实验(一)、物理实验(二)、电路实验、模拟电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由4门实习、3门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组成,包括认识实习、装机实习、通信工程专业实习、毕业实习、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信专业通过课程优化整合形成了7门专业主干课程及10门专业选修课程组成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主干课程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高频电子线路、通信网基础、程控交换技术、光传输技术、移动通信;专业选修课程为电子线路CAD技术A、通信工程专业科学计算与仿真(MATLAB)、通信工程专业英语、信息论与编码B、数字信号处理、通信新技术专题、现代通信工程设计、微波通信、数字图像处理、数字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结合电气信息类一级学科专业培养特色,除了设置了一级学科方向公共课程外,还灵活设置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个二级学科专业前沿和特色以及跨学科选修课模块等。
2.注重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构建与课程体系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突出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布局。以课内实验、独立设课实验、工程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生产实习为主线,结合开放式实验室、科技创新实践平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课外的科技竞赛、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实践创新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包含实践-技能层、基础-提高层、综合-创新层和科技-研究层的多层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多方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3.改革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推进精品课程群、创新型教学团队和教材建设
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了“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光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等为主的核心课程群。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调整了部分专业课程,增大选修课程,增设“现代通信工程设计”、“数字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等新课程。建设成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等校级精品课程,开发了精品课程网站,出版了1本《移动通信》特色教材。逐步形成了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电子化、网络化、多媒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形成了通信专业校级特色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获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果。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
理论教学方面,对于重点内容主要采取“工学结合”、“项目驱动”、“讨论交流与激励”和“实例分析”的教学理念,将以后通信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技能与知识体系融入理论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方面,强化课程设计环节,建立实训项目库,完善实训项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要求模拟实际工程项目建设步骤,使学生经历搜集资料、市场调研、方案设计、工程实施、验收、答辩的过程,在项目实施中,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度,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调能力,激发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课外环节开展丰富的课外科技活动,为学生设立“创新能力培养训练”项目,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相关实习、社会调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开放性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创新教育周、科技文化节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系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实践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通信专业理论基础,完整的通信专业系统性认识,为成为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实践应用能力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组织实施机构,相关人员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使该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通信专业日常管理工作中,全面规划和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加强“双师型”、“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了1名曾在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作过的人员任专业教师,鼓励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和出国进修,提高年青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增强教学团队的协作能力,团队承担了省级、校级近20项教学改革课题。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聘请上市公司杭州华星创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外聘指导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师。
四、依托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促进项目开发与成果转化
运用运营商网上商用通信设备构建了集移动通信、网规网优、光传输、光接入、程控交换、动手区为一体的实景式现代化通信综合实践实训平台,该平台作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训平台可开出实验实训项目近150多项,将完成工程测试、通信流程实训、校内外技能培训、实践创新、科学研发、开放实验等功能。在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平台的同时,积极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了解和接触生产实际,学到了校内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通信专业将发挥高水平教师团队技术开发创新优势,校企合作承接横向、纵向科研项目,实现校企和谐互动,共享资源多赢。
1.选派科技特派员、入选连云港市科技专家库或连云港市“521”工程的教师担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技术顾问,承担或参与技术攻关项目,解决企业生产、应用、研究等方面难题,促进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为通信信息工程公司和地方经济服务。重点以市场需求量大、技术更新较快且学院具有较强技术优势的通信产品研发、通信技术应用、增值业务开发为突破口进行技术攻关。
2.与连云港港口集团通信信息工程公司联合申报高层次的研发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