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34: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业项目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调>!
大学生调研报告
大学生创业为何成功率低?近日,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哲学系的朱蓉蓉、杨、郭玉华、陈寅鑫4位同学利用寒假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进行了社会调研,通过对创业大学生、成功人士、在校师生的调查和访谈,完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报告》,指出大学生创业的投资误区和七大可行性方案。
失败原因一 缺乏创业教育
《报告》指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原因在于创业能力不足,亟需通过创业教育和实践智慧的积累提高创业能力。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者本身条件限制是重要原因。
不少大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创业最艰难的还不是资金,缺乏知识、技能和信息才是创业的最大困难。单凭少数学生自我培养意识,自我实践锻炼,难以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形成规模,有时也缺乏科学的指导。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高校都开展了相关自主创业的讲座和活动,但是并没有开设自主创业的课程。与创业相比,高校更关注就业。在调查中,有不少高校教师认为,毕业生自己去创业,一般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如果毕业生供不应求,没有必要去创业。大学生缺乏系统创业教育,是他们缺乏创业素质的根本原因。
失败原因二 筹钱四大误区
在许多大学生看来,创业是一场比尔·盖茨式的“运动”:有了创意有了资金就能开公司,开了公司就会财源滚滚,而对行业缺乏深度审视,对市场缺乏深刻了解。
据调查,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中超过九成是靠民间借贷起家的。但是大学生在吸引创业投资上存在以下误区:一是筹钱心切,常会为一点小钱出让大股份,或是贱卖技术或创意,从而失去主动权;二是随意违约,对投资协议稍有不满就肆意毁约,结果上了资本市场的“黑名单”;三是过于执著,即使投资人不能提供增值,仍与其捆绑在一起;四是不负责任,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结果两败俱伤。
成功关键 选好创业项目
选择创业项目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选择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擅长、最有经验、资源最丰富的行业来做。
1.设计思想
一般实践分为职业认知实践、核心职业能力实践、职业能力提高实践、综合职业能力实践和顶岗实践。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一种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其实践活动的重点应更侧重于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鉴于上述现状及目标,管理会计课程尝试在实践教学中选取和学生关系密切的实践活动,运用项目递进驱动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此目标的关键在于找准实践活动,即“项目”。近些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创业作为工作取向。因此,将“制定创业计划”作为项目,运用预测、预算、决策等方法,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需求联系在一起,既学了知识,又增长了能力。从设计思想上遵循了四大教学目标,明确了“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1)遵循四大教学目标,多方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力求达到能力目标、学习目标、素质目标和情感目标四者的实现。学生通过对创业计划的设计、宣讲,培养了规划能力、预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创业计划中需要进行预测,虽然在课堂理论过程中学习了各种预测分析方法,但没有亲身体验。通过对自己创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后,学生自主寻求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方法运用于创业计划中;在进行创业宣讲时,不仅要求学生对管理会计的知识要掌握,还要求对市场营销、经济学、经济法学、社交礼仪等课程有所掌握,同时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以及现场应变能力有所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宣讲时,同学们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通过宣讲展示了每个人的风采,建立了自信,从情感上得到了一定的满足。通过项目完成的过程,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2)明确“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明确“教、学、做、赛”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每一环节课程比重比例发生变化,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表1是将每一环节所占课程总学时比重与改革前的对比:在进行创业实训之前,理论教学比例占60%,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理论,讲方法,讲习题,学生学习侧重于解习题,学和做的内容是一样的,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进行创业实训之后,将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占总学时的30%,主要介绍管理会计课程中与创业有关的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思路,介绍一些操作性强的方法。学生在明确创业项目的前提下,边学边做,从中发现问题,自学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了。做的内容更不是单一的,是具有创新性的。此外,在整个课程学习接近尾声时,组织一次创业宣讲竞赛,检验学习效果。
2.教学设计
在设计思想确定的情况下,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设计是保证创业计划顺利开展的必要保证,其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在创业实训内容上,力图将管理会计内容与创业计划要做的准备工作联系起来,与其他课程衔接起来,如创业实训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市场调研、撰写创业计划书和创业宣讲竞赛。对于市场调研阶段,学生首先要选定自己拟创业的项目,然后根据自己的预测编写调查问卷,发放问卷,撰写调研报告,通过这项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沟通能力、判断力、写作能力等。在撰写创业计划书阶段,学生依据调研报告结果,在了解创业所需条件,掌握成立公司在人员组织、法律方面要求之后,依据管理会计课程理论内容,预测启动资金需求,制作利润计划,撰写创业计划书。通过这项工作,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预测、决策的财务分析能力。在创业宣讲竞赛阶段,学生依据撰写的创业计划书,制作出幻灯片,将创业计划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描述出来。通过这项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办公软件的运用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创业计划实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该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区别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而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重点是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
(3)教学组织设计创业计划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将直接影响到实训效果。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提供设计好学习情境,还要考虑清楚将创业活动的能力目标与教学组织联系起来,充分体现教学组织如何贯穿在实训中以保证达到预期的能力目标。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学组织如何达到创业计划的学习情境设计、工作能力目标。
(4)考核方式及比例设计。将管理会计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前和改革后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改革的核心是考核方式加入了实训考试,考核比例也侧重实训考试。需要说明的是,实训成绩是学生创业宣讲竞赛与期末撰写创业企划书的综合成绩,增加这一项,打破了原有管理会计以笔试为主要考试模式,强调了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的模式。
3.能力培养设计。由于管理会计课程是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边缘学科,在选取创业计划作为实训项目时,目的是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创业计划中涉及的能力进行了归纳与分类,并列出了相关课程。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运用项目递进教学法的过程中,将创业计划这项工作细分为很多小的工作任务,在这些任务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综合的,能力一级分类为通识基本能力、职业能力、岗位专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对一级能力进行二级分类后,直接对应了各种细分的工作任务,可以看到,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各门课程中实现的。
二、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引导者。在高职教育中,教师已不再是满堂灌的主体,而是教会学生是学习的引导者。强调学生自己动脑去做,教师在旁边进行正确引导。这样,要求教师不但要对任教科目融会贯通,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还要懂得学生学习心理和生活习惯,随时了解最新的专业资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审核项目的选取等。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创业实训的教学组织要更灵活,更复杂。
2.项目任务的情境创设需多方面努力方能实现。在创业项目实施过程中,情境是“虚拟”的。实际上,现在也有一些针对大学生的青年创业项目,可以帮助有真正想法的学生来实现创业目标,但在学校获取直接信息的部门一般是招生就业办、团委等,很难直接到达教学部门,缺乏统筹安排,很难保证这样的创业项目有针对性地落实到位,还需要多方面、多渠道的努力来实现。
3.教材的定位发生变化。由于现行的教材基本根据学科知识系统进行编写,教师实施项目教学法时,不一定能够完全按照教材顺序一一讲授,在进行创业实训的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选好教材重点掌握的内容,建议可以把目前的教材仅作为学习的主线,更多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获得更多学习资源。
4.注意课程的延续性。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中,遵循“教学做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创业计划书后,组织一次创业宣讲大赛,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不小的锻炼,并以此大赛作为课程终结考核的一部分,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目前社会专门有一些创业培训项目(如SYB),会依据一定程序,给予一定的贷款资金鼓励年轻人创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申请类似的项目。在管理会计课程结束后,后续财务管理课程和ERP沙盘模拟均可以继续采取创业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和方法上可有所不同。
5.对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目标及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是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既然课程本身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那么首先要求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和素质。从学校政策方面,对专业教师的实践课时要有硬性的规定,例如实践教师每年通过集中培训或到企业的专业实践课时不少于一个月,年末没有完成规定实践课时的要和经济利益挂钩。在具体部署方面,有计划地安排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到企业去参加培训、顶岗实习锻炼,增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从教师工作特性方面,教师本身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在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方面得到提升。
三、总结
创业承诺制的调研报告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富民创业的进程中,姜堰市华港镇党委深切地感受到:培养和选拔“创业型”村干部已成必由之路。该镇紧盯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这一“头雁”群体,高昂地叫响“富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的口号,创新提出了“村主要干部承诺制”这一新举措,大胆摸索一条“双创一建”的新路子。一、基本情况
华港镇位于姜堰市西北部,全镇共17个行政村,总人口42177人,农村人口占85.7,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51.2,是全市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之一。该镇现有村支部书记、主任30名,初中文化10名,高中文化6名,大学文化14名;年龄在30岁以下1名,30-39岁4名,40-49岁14名,50岁以上11名,最大的54岁;女性4名;其中没有创业项目的2名,有项目但未达市委规模要求的8名,不达标人数占1/3。一些村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创业无路,致富无门;一些村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些村干部认为只要抓好农业生产就行,而对发展工业经济往往是“七窍通六窍”。以上原因导致村干部“办项目”的热情不高,“创大业”的氛围不浓,而“承诺制”不失为治疗这种求稳、守旧、无能、无为的一剂良药。
二、基本做法
为确保村主要干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华港镇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激发起创业热情,并最终出台了“村主要干部创业承诺制”。
1、开展讨论。组织村干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是什么样的?”、“我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什么角色”等讨论,着力解决村支部书记、主任中存在的怕群众说闲话不敢创业;怕影响正常工作不愿创业的思想认识问题。对已经创业致富的,要帮助他们破除“自满”思想,引导他们做强创业项目,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2、发动宣传。通过在镇交通要道、各行政村的主要路口、村委会等显目的地点挂横幅、贴标语的方式,为村干部营造一个视觉氛围,使他们增强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广播、巡回宣讲车宣传以李庄村支部书记马土坤为代表的“创业型”村干部的先进事迹,为村干部营造一个听觉氛围,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华西村,为村干部营造一个触觉氛围,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创业带来的成果,激发他们对创业的热情。同时,也为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组织动员。年初,镇党委对村主要干部创业致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组织开展了“富民创业动员大会”。
4、形成机制。为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要求,华港镇出台了“村主要干部承诺制”,实施对象是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具体内容包括创业的内容、实施时间、达到的规模等。其程序分为“定诺、承诺、示诺、督诺、评诺”五步。
(1)、定诺,是指个人先提申请,再交党委审核确定。
(2)、承诺,是指承诺人在镇、村级会议上进行公开承诺。
(3)、示诺,是指镇党委将承诺书在镇务、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4)、督诺,是指镇党委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督查。
(5)、评诺,是指镇考核办进行量化考核,并进行奖惩。
为保证承诺制的顺利实施,华港镇党委决定:对考核完不成创业承诺目标的村干部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对年内无创业项目的,扣除全年基本工资报酬的15,同时镇党委动员其辞职,如本人不愿意辞职,或镇党委决定其暂时留任,可延长使用期一年,但工资报酬不纳入市财政统筹,待有项目后,再行明确,如下一年内仍没有创业项目,免去职务。
三、几点思考
华港镇实施的村主要干部创业承诺制,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笔者认为,要使这项工作取得应有的成效,需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1、抓扶持,增强创业能力
推动创业工程,政府的核心任务就是搞好服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是要常沟通,扶志。要建立健全谈心制度,经常性地与村支书、主任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状况及创业中遇到的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促进他们提高认识,放下包袱,增强技能。二是要多培训,扶智。各村要充分发挥党员教育活动中心、科技素质培训基地、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阵地和手段的作用,加大农村实用生产技术、市场经济、农产品营销等技能知识培训的力度,切实提高村干部的素质。三是要除瓶颈,扶力。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创业者在用电、用地、用工、 融资、信息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帮助和扶持,要深入基层,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为他们分忧解难,扶持他们上马创业。
2、抓重点,做大创业蛋糕
在全镇没能达到市委创业要求的村主要干部中,有3/4的人是有项目的,但规模较小。这一群体的创业问题是该镇促使村主要干部创业的重点,为使他们做大做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首先要状胆色。通过多种方式,动员、鼓励、支持这个群体,使树立获取更大收益的进取心,让他们“敢于”加大投资力度。其次是要活方式。引导他们在投资体制上搞混合经济,使他们认识到,只要企业能发展,不拒绝他人的参股、合股、控股,搞多种形式的股份制,盘活存量,吸引增量,做强做大项目。如若条件成熟,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成为集团公司。再次是要增内力。引导项目进行产业、产品、技术、管理结构的调整升级,提升其产业、产品层次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关键词:高职;公益创业教育;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77-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以就业和创业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高职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在国内就业,特别是在高职院校所在地城市就业。对于他们而言,更好地适应国内环境是毕业后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因此,高职教学必须贴近当前我国特别是学生毕业后就业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也应该与此相符合。
所谓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就是个人或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公益创业也译作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或公益创新等。公益创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作为一个舶来概念,尽管公益创业是国际大趋势,但在国内仍难免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应实现公益创业教育本土化,让学生真正觉得所学的就是即将付诸实施的,有实用价值的,意义极为重大。
公益创业教育必须本土化的原因
本土化(indigenization),也可译为民族化、本地化和本国化,从语义上说,是指使事物发生转变,适应本国、本地、本民族的情况,在本国本地生长,具有本国、本地、本民族的特色和特征①。公益创业教育本土化指的是教师在实施公益创业教育时,不是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而是根据本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其所处的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等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选择适当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本土化的价值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让公益创业教育变成现实的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范例不多,商业创业的成功率较低,公益创业的经济回报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高职院校视创业教育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即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创业,以缓解高职院校就业压力,也即“以创业代替就业”。他们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不过是将它作为应对学生就业的替代方案。公益创业教育的本土化,要求在教学中立足于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公益创业项目,并对此进行评估和模拟实施,甚至产学研相结合,直接付诸实施。传统的引入式教学仅仅停留在西方知识的引进上,难免让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是国外的、枯燥的、遥不可及的,从而丧失对公益创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让公益创业教育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教育 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事物才有生命力,公益创业教育也不例外。我们的公益创业教育,如果言必称希腊,会让学生觉得那是西方的文明成果,我们的历史中原本没有这些东西,觉得这些东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必须在中国历史中发掘原本就存在的公益创业事实和理念。公益创业,包括志愿公益活动、创建非营利性组织、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及产学研一体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创建非营利组织,在我国也是源远流长,比如行会、会党、合会、义仓、义社、善会,都是旧时的非营利组织。这些非营利组织在历史上的许多关键时刻起到了政府起不到的作用。我们应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讲述传统本来就存在的公益创业精神,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公益创业教育变成通识教育 当前的教育,由于专业划分过细导致知识过分分割,使得各专业学生所学内容的差异过于明显,学生难以走出各自专业的狭窄圈子,从而较少用比较广阔的视角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步入社会以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只是个“单向度的人”,难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通识教育非常重要,具备厚基础、宽口径、文理交融知识结构的人才才能有基础进行公益创业活动。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传统文化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益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务实精神正好与公益创业意识和公益企业家精神是相一致的。
教师必须有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现实创业经验 要培养出创业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既懂创业理论,又有企业经验及教训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公益创业教育的本土化更需要主讲教师有渊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现实创业经验。高职院校可以从其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建设创业教师队伍。一是对内可以通过培训或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增长专职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二是对外可以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或者按合适的比例引进(聘任)相关创业人员,形成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同时,高职院校还须不定期请企业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介绍创业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觉得创业是一件立足于本土的非常现实的事情。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应该到相关的公益组织考察或顶岗实践,或者与同事合作,自行创办公益组织,以提升自己的公益创业意识,积累自己的公益创业经验。
公益创业课程应以本土创业为主导展开教学 教学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本土创业为主导,强调课程以改变学生的本土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整个课程要突出以工作现场为条件,以实际任务驱动或采取项目贯串始终的本土化创业训练,紧扣实际能力提高这一关键点,不追求理论和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课程教学要以公益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灵活多样化地组织教学。如果整个课程有36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可以各为18学时。
公益创业教育本土化的具体手段
在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上,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三个方面。
理论教学 (1)改革教学形式,实行多样化教学。改革任课教师仅凭粉笔、教材、黑板讲课的形式,提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于一体,生动形象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案例教学、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学习,体会组织管理的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将公益创业本土化的现实主义精神。(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应该是一个教与学互动和相互促进的过程,即所谓教学相长。创业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公益创业教育中,学生学习创业自然不能被动地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有: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创业理论知识,并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教师对有创意的心得提出表扬和肯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在课余时间自行登陆“中国公益创业网”、“KAB中国创业教育网”及“南都公益基金会”等相关网站,搜集最新信息,了解现实中的公益创业状况,学习最新创业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中的创业问题。(3)让社会人士参与教学。举办讲座,邀请企业创办者做报告或国学研究人员来演讲,让学生与创业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切身体验本土成功创业者所具备的综合管理素质和能力,并了解国学的实际用途。(4)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中国本土公益创业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缺乏公益创业的元素,比如,孔子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以及现代民族革命中的“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与妻书》)等等,都是利他主义思想,旧时的义仓、义社、善会都是为了拯救民众而建立起来的非营利组织。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以一颗热爱和敬重的心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本土公益创业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以便在毕业后从事公益创业活动。
实践教学 (1)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访问企业家或现场参观企业,并撰写调研报告。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公益企业考察,特别是去处于创业初期的公益企业,并写出详尽的调研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接了解本土企业的创业理念、管理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激情,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调研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组建学生社团。校园内部的创业尝试是在学生时代最切合实际的实践尝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校创建校园公益组织,积极参与管理,培育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经验。可由主讲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定期自行组织系列活动,在校园环境中进行创业“练兵”。有了在校园里的创业尝试,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创业就变得顺理成章了。(3)注重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寻找好的公益项目是进行公益创业的第一步。为了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在公益创业课程教学中应注重项目导向,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应通过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眼、脑、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其责任是借助项目、案例或课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根据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技术训练的过程中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如“创办校园非营利组织并进行管理”这一项目,要完成这个项目必然需要组织者、参赛选手和观众的参与,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创业意识和综合管理素质。通过项目的开展,以活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和领会为目的,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目的,是一种突破传统培训思维和模式要求的全新培养方式。
课程考核 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并实施全程考核。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实际创业能力提高与否的检验,而不是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因此,应避免用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方式,而要注重过程考核。要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根据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调研报告完成情况,特别是创业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如拓展训练表现、社团活动情况、任务完成程度、调研报告撰写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使考试不仅仅是创业课程的期末检查手段,也成为培养学生深入了解本土公益企业创业实况的手段。
综上所述,公益创业是伟大的事业,当前又有庞大的社会需求,我们应结合高职学生实际,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将公益创业教育的重心放在本土化创业教育上。应在立足本土学生现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公益创业教育理论与方法,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本土化公益创业教育体系,推动我国公益创业教育本土化进程,有效地服务本土学生,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公益创业人才。
注释:
①叶启政:《社会理论的本土化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参考文献:
[1]唐亚阳.公益创业学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1-2.
[2]邓白君.浅谈高职如何开展公益创业教育[J].现代商业,2010(30).
[3]张露霞,毛春红,杨文东.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34).
[4]王傅.试析高职院校《公益创业管理》教学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J].职业时空,2012(4).
一、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的具体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街道切实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着力优化服务,创优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破解资金难题、加强创业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每年春节期间,以“春风行动”为平台,开展以“关爱农民工”为主题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规定,创业信息,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是制定落实优惠政策促创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开通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全程服务。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夯实创业人才支撑。2015年以来,街道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60余人次,创业能力培训40余人。目前,街道返乡创业人员达到150余人,直接带动500余人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二、当前影响农民工创业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阻碍农民工创业热情
据调查,返乡农民工80%以上都反映创业初期融资难的问题。农民工虽然在外积累了一定资金,但还是要依靠贷款和向亲朋好友借钱才能使经营项目正常运转,返乡创业投入很大,加上农民创业尚未树立起自己的信誉和知名度,吸引投资和融资能力差。另外,银行部门担保贷款手续比较复杂,农村承包地不能作为有效抵押物,找到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比较困难,致使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很是困难,即使得到贷款,资金成本也比较高。发展资金不足,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最大障碍。
(二)综合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弱
据统计,在我街道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60%以上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40%,他们外出务工大都是从事重体力、低技术的劳动,整体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多数返乡农民工接受过创业培训,但创业知识、财务管理、市场运营等方面的知识还是相对欠缺,难以满足创业不断发展需要,加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待遇较低,先进企业技术和优秀管理人才十分缺乏,致使企业投入见效慢、回报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生存前景堪忧。
(三)要素保障不足,创业环境较差
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大部分涉及以农为主的基础产业领域,创造的税收相对较少,导致用地难比较突出,办理审批时间长,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大多又跟不上,有的地方甚至需要返乡农民工自己修路,错失了市场机遇,又增加了企业成本。受制于收入低、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条件不完备等问题,创业者在聘用管理和技术人才组建创业团队上存在很多困难。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但有些新办企业并不清楚自己可享受哪些服务,减免哪些税费。总的来看,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氛围还不浓,创业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四)创业意识不强,成功率较低
由于部分返乡农民工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长远的目光和规划,缺乏闯劲,即使有创业意愿,也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加之掌握创业的信息渠道不畅,不能把握市场风向,导致创业产品不畅销或滞销,企业发展壮大比较困难,创业成功率不高。
三、进一步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及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和指导
要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引凤还巢”。一是全面落实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制度,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短缺问题。二是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三是结合实际,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互联网”和农村电子商务,拓宽农民工返乡创业新领域,提高创业的层次,促进农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二)进一步强化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返乡农民工创业特点、需求和地域经济特色,紧扣精准扶贫攻坚,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就业为目标,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等培训计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因人施教,真正做到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对象层次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培训内容实用化。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有效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热情,为促进农民返乡创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三)切实改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要全面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的利好政策,放宽门槛,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指派专人全程跟踪服务。整合各项涉农资金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一些村庄水、电、路、讯仍较落后的问题。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基地,聚集创业要素,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综合服务平台。
关键词:创业准备;创业素质;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2302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似乎有种力量在促成这种潮流。政府的优惠政策的出台,学校创业教育的加强,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从宏观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创业环境。就大学生个人而言,创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甚至关乎到其家庭的命运,存在着相当程度的风险。所以,创业不能冒然行事,在创业前应该做好创业的准备工作。
1 你是否适合创业
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特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的。大学生创业前,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彻底的了解,看清真正的自我。
创业办企业,就需要具备企业家应有精神:强烈的成功自我价值实现需求、不断创新突破的意识、永不言败的气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这些内在动机很强的激情不是每个要创业的大学生都具备的。如果你是迫于无奈而非真心想去创业,那么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会把你磨灭的。
具体讲,打算创业的大学生要是这样的人,我们可以自问自己是否是这样的人。
1.1 高度的自信
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必备品质,即使是不打算创业的大学生,自信也是必须的。可以说,在就业激烈竞争的今天,没有自信就意味着不适应社会,终会被社会淘汰。
1.2 无畏的勇气
创业本身是一种打破常规,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地创新过程。具有相当的风险性,没有勇气是不行的。在平时就要锻炼自己的冒险开拓意识,大小活动敢于冒尖,敢为人先,争做第一,能够不断开拓创新。能够容忍不确定性,不怕冒险、敢于挑战自我并能够承担后果。
1.3 坚强的心
这里讲的是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超强的心理素质。创业不比上班族做事拿工资时的“清闲”。每天都生活在超高压的状态之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是无法忍受的。压力来源是多方的,未就业机会成本的压力,父母急于看到成功结果的压力,创业过程中困难重重的压力,外界舆论的压力,自身成就感丧失的压力……这些都需要用一颗坚强的心来回应,能够迅速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不怕失败,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面,而不是一味感叹创业如何艰辛。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无畏地走下去。超脱豁达并且享受地去面对一切问题。
1.4 不言败的毅力
大学生创业应该认识到,创业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没有遇到过的困难和问题,会使许多人步止于此,出现放弃的念头。面对风险和危机必须保持头脑冷静,有正确的认识和健康的心态,认清危机情势,找到解决办法。只有那些有毅力的人,才会不屈不挠,想尽办法去克服困难,真正地开创一片天地。
1.5 持久的激情
激情是一种心理上的高级体验,是很可贵的。如果创业的大学生能够每天充满激情的去做事,那么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就不会一筹莫展,而是很兴奋地主动地迎接一切。当问题和困难被一一克服时,那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将是给创业大学生最好的回报,往往比财富回报还要让人兴奋。
2 大学生创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2.1 快速学习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时,一般只具备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但是要创业,就需要多类的知识做支撑。不是说要去读很多学位来获取需要的知识,而是说,当遇到新问题,涉及到一个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时,能够快速地学习消化所需知识。比如:理科出身的同学可能对法律知识欠缺,但有些法律知识如《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商标法》是大学生创业时必备的知识,当你即将要创业时,你会发现,有太多的书要看,有太多的知识需要补充。具体来讲,哪些知识是大学生创业前就需要了解熟知的呢?所选行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规则、先进的经营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人际关系得处理技巧、财务会计法律、金融保险的知识等。这些知识将伴随着企业的成长,要知道,在企业创办初期,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没有多余的资金去请专业人加入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因此,学习能力就显得很重要。有幸的是,大学生作为创业人,一般都不存在学习能力上障碍,但要树立终身学习和快速学习的理念。因为经济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是很快的,大学生创业者要有能力跟的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才行。
2.2 项目的选择和信息的收集的能力
要创业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和机遇的能力,贸然盲目的跟风,对项目不加选择,结果一定是失败的。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如果开始的方向是错误的,无论过程你多么努力和无畏,都无法挽回一个失败的结局。因此,一个好的项目选择,对于创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大学生的我们来说什么才是好的项目呢?第一,一定要是一个有发展空间的行业,最好是新兴的行业,这样的行业才会有利润存在。对于成熟的行业来说,市场基本都被占领完毕,除非能发现细分市场做专业化。第二,要进入的领域应该是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领域,兴趣会使人感到乐趣,有助于化解创业时的艰辛,能把人带到一个愉悦忘我的境地。第三,最好是自己熟悉的行业,如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那样做起来就不会有陌生感,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最好在进入这个行业前,就让自己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进入行业后,会少走很多弯路。比如,选定一个你想进入的行业后,如果对该行业不熟悉,就要先到该行业做的好的企业去任职或调研,全方位的了解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积累经验和人脉。并且这期间快速的补充所需的各种知识,然后衡量自己拥有的资源是否能够实现,分析下还差哪些资源,考量这些资源获得的难易程度,是否存在合作的可能性等等。于是,寻找到一个好的有潜力的项目是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必须思考的事情,自己应该有能力驾驭所选中的项目,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心血。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信息的收集。在信息时代,谁能掌握住最新的有效信息,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创业之初,对创业项目的筛选一定是基于对所掌握相关信息的分析做出的决定。这个决定的正确性,取决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信息的有用性。有时,创业项目的寻找就像灵感的获得,是在看过很多信息之后突然出现在脑海的。即使确立了项目也不要贸然开始行动,要对项目做初步的市场调研,确定该项目是有市场可行性的再行动。
2.3 团队协作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不可能是一个人单干,一定会有一个团队。无论这个团队是大是小,总要和别人协作。在选择创业伙伴时,一定要找志同道合的人,大家有相近的世界观、事业观和财富观,在公司确立之初就将权力的问题以合同的形式写清楚,不要等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几个人因为利益分配问题不欢而散,人为地毁掉一个有希望做好的萌芽企业。团队协调是需要制定明确的规范和原则条款的。
2.4 创业策划与操作能力
创业的策划与操作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创业策划过程是将创业构思按照一定的格式书写下来,是创业过程的纸上演练。创业操作就是将成熟的创业策划变为现实的过程。练习写创业策划书是很重要的,不仅可以使自己创业思路清晰化,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可以发现问题。一份好的创业策划书是有机会找到好的合作者的。当然,将构思变为现实的操作,就意味着创业真正开始了。
2.5 筹措资金的能力
资金问题是许多大学生创业时都会遇到的问题。对于在校创业或毕业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手中都不会有太多的资金可用,这时就需要外援。有的是找家人投资,有的是根据国家相应政策获得优惠的贷款,有的是拿着制定好的商业策划书找风险投资,有的是到相应的创业基金寻求资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想说服投资人将资金投给这个还未见雏形的企业,详尽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是不可少的,另外你的关系网,销售渠道是否畅通,资金管理能力,市场调研报告,你本人的诚信程度和做这件事的热情和态度都会影响到你是否能把钱拿到手。因为,即使一个好的项目,给予的人不对,也会使投资人受到损失,因此,与项目相比,投资人或许更看中的是你这个人。因此,做事之前,先做人这句老话,在寻找投资时也是非常受用的。
2.6 积累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能力
这里的经验教训并不一定是自己犯下的,也可以是别人犯下的,当自己遇到同样问题时,不至于犯类似的错误。要多学习可借鉴创业成功的大学生的经验,即使他们的成功无法复制,但是成功的道是可以领悟学习的。国内外的成功失败案例都要涉及一些,看得多了,心里自然就会有谱。最好能和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大学生直接沟通一下,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他们成功必有他们成功的道理,要善于总结和吸收。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学校知识教育无法给予的。
2.7 充分利用社会能够提供的资源
要留意各地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涉及到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这对于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很可贵的一笔社会资源,这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所在,利用好这种优势。另外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大家多交流新的体会就不会感到孤独,同致力于推动大学生创业的专家多交流,前进的路上如果有引路人,路会好走的多。
总之,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潮流,要想成为成功的弄潮儿就要做好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准备。创业的道路是艰辛的,只有那些方向正确不畏艰辛的执着之人才能走到最后。在创业出发之前,先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宫文博.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持续成长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韩力争.大学生创业动机水平调查与思考[J].学生工作,2005(2):103105.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挑战
由第三方教育咨询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2%,高于本科毕业生。报告还显示,许多毕业生在毕业一段时间后才开展创业,1.6%的2007届毕业生半年后开展创业,6.9%的毕业生三年后自主创业。42%的高职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动力是创业理想。从中发现,高职学生的创业在近几年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依托区域时空创业。如以创业大省浙江为例,一大批高职院校充分发挥“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民本经济特色”,把握“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开展创业教育。如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教育中依托地缘优势,聘请大量的民营企业家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榜样和导师,学校定期举办温商论坛,设立3个大学生创业园,构建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的研发与技术的服务体系。
二是面向生产一线创业。从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区别于本科院校由学科性理论型研究创新带动的科技型创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生产一线创业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其创业的重点更多地紧密联系生产第一线,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生产一线的设备、操作流程和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难题。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义乌作为国际小商品中心的地位,抓住传统的网下贸易模式,开办“淘宝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直接将学生放置在创业环境中,探索了“全真环境下的教育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放创意创业产业园,开办创业学院,探索出一条以职业素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为重点的特色创业教育之路。
三是发挥专业优势创业。在专业培养上,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强调的是理论要够用,要有一技之长。高职学生创业的心态相对较好,他们所学的专业适合小规模自主创业,进入的门槛也相对较低。如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开设创业课程的时候更注重对技能的培养,学生在技能操作方面更有优势。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选择相关专业学生利用模拟公司项目进行创业模拟实训,通过线上和线下模拟,把学生推荐到企业去做总经理助理,指导学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店。
从以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实践来看,高职学生创业有其特性。但相对于学生创业的热情和对创业教育的需求,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方面。当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仍局限于如何创办一个企业,局限于经济获利的评价指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张晋峰曾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关键的是培育一种精神,而不仅仅是创办几家公司。”总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薄弱点,更在于学生创业教育存在价值定位的模糊、偏差,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明确价值定位的较为少见。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存的问题
教育从来都是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统一,没有价值体系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创业教育知识、方法的传授,不能从根本上替代价值上的引导。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价值体系的构建被大大地忽略了。
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引领不足。美国“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机会驱动、注重方法和与领导相平衡。创业导致价值的产生、增加、实现和更新,不仅为所有者,也为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当前的创业教育,呈现出工具理性走向极端,注重的是创业实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个人社会地位的提升,而忽略了对精神的追求和价值的引导。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往往注重成立各类公司,培养老板,而对伴随着创业过程所呈现的价值观教育,缺乏必要的引领。创业价值引领的不足不仅容易导致教育方向迷失,更直接带来受教育者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偏差。他们不再拥有更多的创业素养、创业历练的心态等,取而代之的则是对财富的单一追逐。
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挖掘不够。创业教育特别注重在学生的创业实践全过程中渗透创业价值内涵,如对创业形势的理性判断、对创业项目的价值权衡、对创业实践的热心付出、对创业失败的意志磨练、对创业成果的全面对待等。然而,当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往往注重创业知识的灌输,包括创业所需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开设市场调研、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在方式上存在着重知识轻体验等问题。此外,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实训,以及优秀行业企业代表等都是创业教育的生动素材,而院校实践中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两个独立的系统,在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中关于创业意识和素养的挖掘还不够。
创业教育的价值评价标准不清。目前,较多的高职院校把开展创业教育作为就业工作的补充,未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内生于人才培养体系中,尚未形成科学的教育体系和评价标准。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没有整合学校各部门以及企业、社会的力量,而仅限于学校就业部门单一的范畴。在对创业教育的成效评价中,更多的注重经济指标评价,对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文化营造等价值培养成效的评价重视不够。此外,创业教育对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信息反馈机制还不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有效的载体和工具还未形成,影响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使命
助力职教强国。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需要引领学生树立以“创业梦”践行“职教梦”、以“职教梦”托起“强国梦”的情怀使命,以创业的心态支持改革,以创业的精神推动梦想的实现。
创新培养模式。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需要,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题中之意,是高职育人观的丰富和发展。近年来,各地政府造势、学校行动,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实践,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经历了学校对实践环节创新发展的自发尝试、成为独立实践活动的有组织探索,正处在国家政策推动的全面拓展时期,迫切需要大力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推动人人成才。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显示,46.9%的人认为创业是“对人生规划的实施”,76.7%的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认为通过自主创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76%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收获是“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可见,将创业视为人生规划、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性选择的比例大幅上升。创业教育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学习观和成才观,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在创业体验中,强化责任感、诚信意识、风险承受力、适应性、学习力、创新力等价值观,并将创业教育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使他们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进而实现人人成才。
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趋势
由创业教育的价值定位观察,今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围绕在创业教育价值实现路径、示范引领、评价内化等三个方面。
第一,拓展创业教育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从高职院校的高等性、行业性、职业性等特点来看,其契合了创业型大学的内核,具有拓展创业教育价值实现多种路径的可能。如学校可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注重技术技能的创新和转化,参与和服务于创业活动,做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可以积极探索“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范式改革,贯通学校与企业、教师与行业、课程与项目、学生与岗位,围绕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在专业设置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将创业价值观渗透于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业教育课的教学中。在专业教学的相关环节挖掘各专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专业精神的解读,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进而提高创业教育的成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为创业教育打好思想基础。在创业教育课中强化创业活动的价值诉求;成立创业园,推进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此外,需要鼓励教师学习创业理论,开设创业课程,提升教师的创业意识和素质。实施“职业导师、创业伙伴”计划,鼓励教师成立技术应用公司,带领学生开展流程优化、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同时从相关行业、企业引进在创业实践中卓有成效的创业型“导师”,手把手的指导其创业实践。建好专兼结合的创新型教师队伍,邀请企业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人员,讲述创业的经历和心得,解读国家关于创业的政策,传授他们的创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第二,增强创业教育价值示范的传授引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可传授性的特征。创业精神具有内在的价值引领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校园文化、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包括课程、活动、实践为一体的创业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新的成才观,在校内形成创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外显功能。创业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创业的知识与技能,更是引导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讲座、创业文化沙龙、企业家论坛,各种挑战杯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通过创业类社团活动,鼓励学生投身于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园,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市场、企业运营的程序、更加善于捕捉市场机会,提振学生的创业信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三,探索创业教育价值评价的内化方法。首先,需要完善创业价值评价体系。培养创业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和责任,创业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构建社会、政府、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模型,从注重就业率向注重就业质量转变,从注重创业数量向注重创业质量转变。社会层面,更多的关注一个学校的创业文化、师生的创业素养、创业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政府层面,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中关注创业教育的成效;家长层面,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对幸福人生的追求;学生层面,创业人才的开发和培养,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贡献。其次,需要推动创业价值评价方法。探索融过程性与结果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价值评价手段,力求实现创业教育评价由软化走向硬化。建立健全保障、鼓励创业的制度体系,将评价指标融入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学、创业实践,从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型师资队伍结构、创业园数量、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进行实证调查,从创新能力、创业意向、创业胜任力、创业率、创业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创业成效做出客观的评价。
一、基本情况
全县被调查的18—50岁女性有59722人,本地务工34322人,在外务工女性25224人,其中在外创业女性28人,本地创业女性147人,返乡创业女性29人。全县已注册的1800多户个体户中女当家人达到45%。
1、创业女性基本状况
被调查的147名本地创业女性中,30岁以下3人,30-40岁的35人,40-50岁的102人,50岁以上的7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状况,大专及以上的只占1%,高中学历的占15%,初中学历的占80%,小学及以下的占4%,本地创业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女性创业实体大多以养殖、种植、小型加工厂为主,依靠科技、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不多。返乡创业29名女性,30岁以下5人,30-40岁的22人,40-50岁的2人,年龄较本地创业女性年轻化,但她们大多也是以养殖、种植业、小型加工业、服务业为主。其中科技含量的偏低,导致了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等能力的降低,但在服务业中的佼佼者都是女性。
2、女性创业的优势
女性的温柔、细心、勤俭、吃苦精神和性别魅力让她们在创业和经营企业中占据了一定优势。在对已创业女性的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在决策前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同时她们也表示很少“凭直觉做出决策”,这显示了女企业家在思维方面的缜密性,分析问题更仔细,考虑问题更周全。另外女性善于沟通,和蔼、友善以及女性母亲般的慈祥更易于与人接近。县昌荣种养专业合作社经理丁萍华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正是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仔细思考,才使得企业规避了许多危机,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女性创办的企业成功率要高于男性创办的企业。
3、创业女性的共同点
一是她们普遍热心公益事业。女企业家们致富后普遍热心公益事业,如企业家柳平霞、陈如华都是这方面的好典型,且都是县首届道德模范当选人;二是她们的家庭都很幸福。女性创业后不仅增强了自信、保护了自尊,也为构建和谐注入了力量,每年到县妇联上访的妇女有一百多,其中因丈夫赚钱后抛妻弃子的达到30%,而创业女性的家庭则普遍很幸福,她们不但艰苦创业,同时也承担着相夫教子的责任,在走访时说到她们的家庭时总是洋溢着灿烂的微笑,同时女性如能在本土创业就理所当然的减少了留守儿童,我们在对全县留守儿童的调研中,孩子们普遍反映宁愿少用点钱,更渴望妈妈在家;三是她们始终亲力亲为。华粮大酒店当家人陈如华就是其中之一,她二十年如一日,每天亲自采购,亲自掌厨,亲力亲为,重质量创品牌,保持了华粮的品牌效应;四是她们心地善良。女企业家们成功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心地善良使她们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如嵩阳食品的当家人张敏艳为人热情,热心帮助周围的人,同时她还收养了多名孤儿和残疾人;五是她们敬业好学。从被调查的妇女群体看,均表示现有的知识远远不够,希望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女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许多原本学历不高的女性在创业后,积极主动地通过网络、书本学习管理知识,还经常请老师到企业为员工讲课以提高员工素质。
三、影响女性创业的原因
1、筹措资金和项目的选择。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其次是筹措资金。在访谈中,很多创业者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如果相关部门能给予创业项目方面的指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创业资金的筹措,则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筹措资金,较少向银行借贷。虽然有关部门可以提供“小额贷款”,但手续繁琐,担保困难,不容易办成。一些创业者也申请过政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免息贷款,但由于此项贷款有一定的门坎,申请存在相当困难。
2、性别歧视,社会舆论对女性创业不公正。女性创业往往被冠上“女强人”的刻板印象,或者被认为是“不安分的女人”。很多受访者在创业过程中均遭受过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专业能力方面得不到客户的肯定。所以女性要想做出成绩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
3、市场竞争不规范,女性创业难度加大。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固有的消极作用,如不择手段地追求价值,为获得价值不惜牺牲使用价值等等。在经营领域,也普遍存在着无序竞争、经营缺乏诚信、道德失范等现象。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被列为企业家们对政府支持的最大期望。处在这种环境下,女性又肩负着事业与家庭两副重担,难以有更多的精力应酬社交事务,处理各种关系。
4、传统观念影响,女性创业存在心理弱势。从心理学研究的成果看,男女对于成就的需求各不相同,男性追求成就的心理关键是“竞争”,女性的动机却是“社会的接纳”,加之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和生理因素使女性在创业中产生了依赖、自卑心理。许多女性宁愿相夫教子,而不愿创新创业,女大学生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认识颇具代表性。即便已经成功创业的女企业家,依然把繁重的家庭负担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男性创业往往是没有包袱,轻装上阵。心理弱势成为女性开拓创业的最大心理障碍。
5、创业环境影响女性创业者的发展。杨桥镇观光村新昌电子有限公司当家人黄琳琳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她从十多岁在外打工,从四万元开始创业,现在已解决家乡100多人就业,因为一次员工违反厂里的规章制度,处罚了这个员工,员工的丈夫竟跑到厂里来闯事,扬言说“你这个黄毛丫头如果下次还敢这样就不客气了!”在创业女性座谈中,创业女性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推动女性创业的对策
1、精心营造妇女创业就业的社会环境。各级妇联要通过培植、选树一批妇女创业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强烈的舆论氛围,教育引导和鼓励广大妇女摒弃世俗观点的束缚,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理性创业、大胆创业、成功创业,服务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职业,更是女性创业就业的最适合行业,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投入,打造巾帼创业品牌,开展“为职业母亲减负、为贫困母亲增收”结对帮扶活动。
2、建立女性创业基金。建议政府从财政列出专项资金作为女性创业基金,对达到一定档次、发展前景看好的部分女性创业基地,进行配套的政策扶持,为女性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3、开办妇女创业信用证,推进妇女创业贷款。银行以妇联组织出具的妇女创业信用证作为女性资信状况和创业能力的有效凭证,为创业女性提供小额贷款。
多元、务实、多变,更加体现自我选择、个性化,是当代青年就业心态的主要特征。
我的工作我做主
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小雯与父母的争执从考上大学那天就开始了:“爸妈一直想让我回县城当个公务员,端上‘铁饭碗’,但我喜欢北京,哪怕失败了也要闯一闯。”
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父母一代人大多希望子女工作更“稳”,而新一代就业青年却更加务实和注重长远发展,对岗位、薪酬待遇的要求也更加理性。
“哪怕是零薪酬,还得自己倒贴饭钱,我也愿意来这里实习,事实证明我的选择对了,这里能学习到的技能无限!可以说颠覆了我的专业认知。”在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实习的刘硕说。
除了对自身的认知更加理性外,不少就业青年将目光放到了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上。有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上海外企计划招聘的技术类和销售类岗位需求最多,占比分别达51%和43.8%。
“销售类岗位需要跑客户、跑市场,也许没有管理类岗位轻松,但是个人回报却是比较实惠的。年轻人嘛,多赚一点钱,多跑一跑怕什么,太稳定的工作容易让人懈怠。”在上海一家信息智库就职的陈庆宇说。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公务员一直是年轻人追捧的就业“首选”。但这个“香饽饽”的人气从去年起有了明显滑落。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2.7万余人,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约5000个名额,但是报名人数并没有随之增多,弃考人数却在增加,2016年国考的录取比例也下降至33:1。
来自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几乎都表示,如果没有殷实的家底,基本不会考虑公务员。理由基本归纳为两点:收入少、难发挥专业特长。
与很多在城市长大的毕业生不同,一些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有着完全不同的就业创业路。对于他们,父母不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不能在就业时提供关系,甚至连找工作的建议也没有。但是他们普遍坚信“靠父母不如靠自己,自己的路自己走”。
张诚来自安徽北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掏不起学费,研究生的生活费是靠贷款。“人还没毕业,已经欠了一屁股债。”他说。
经历了就业困境,他最终凭着持之以恒的劲头,进入了自己满意的国企工作。“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人才总是稀缺品。随着社会的进步,靠关系、走后门终归会越来越行不通,只有真才实学才是最可靠的‘敲门砖’。”张诚说。
从四川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陈倩和两个朋友开办了一个艺术教育培训班。经历过合伙人出走、家人反对、新友人股等波澜后,陈倩坚持了下来。最终,培训班步入正轨,陈倩的父母也慢慢接受了现实。
“其实,父母只是希望孩子们过上好日子,他们不会执意让孩子们过自己设定的生活。要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接受子女的选择,最好的办法就是经济独立和事业有成。”陈倩说。
走在创业路上
“双创”的时代,许多年轻人心中都有一个躁动的创业梦。因为没有学历背景、家庭经济的门槛,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来说,创业往往是比就业更好的选择。然而创业说不尽酸甜苦辣,各种困难接踵而至,考验着创业者,也考验着社会。
马军的创业灵感源于一次家庭旅行。
2015年国庆长假期间,有一份正式工作的马军和家人去美国游玩,机票、签证、酒店都从网上订好了。可是到目的地后不熟悉交通和语言,让带着一家老小的马军没了方向。
后来,马军通过贴吧结识了一名华裔司机,司机为马军一家提供了全程司机和导游服务,在这名华裔司机的帮助下,马军一家的这趟海外游完美结束。
“相信在自助游过程中和我有一样困难的人很多,为什么不进行一次创业尝试?”马军说。
2016年3月,马军成立的西宁必约车车电子商务公司在青海青年创业园正式“起航”,通过第三方网站,为各地游客提供网上约车和包车服务。短短半年时间,有200多名司机加盟他的平台,营业额超过460万元。
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国家对创业群体给予很大扶持,融资、培训、免租等方面都有政策,创业的门槛更低。相反,就业的难度却日益加大。近年来,毕业生数量居高不下,而岗位不见增长,就业的竞争日益加剧。显然,创业的诱惑更大。
重庆科技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大四学生武孔波自大一起就迷上摄影。2016年5月,他在学校里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专门为大学生拍摄证件照、形象照、艺术照。今年初,武孔波又联合重庆高校的多名合伙人成立了重庆影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担任CEO,目前公司旗下已有两个实体工作室。
“我几乎每天都要在公司忙到晚上11点左右才回到寝室,创业确实辛苦,但我是苦并快乐着。我在创业过程中不但感受到了进步,也感受到真正的温暖,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武孔波说。
然而不是所有创业者都有好运气。“2015年创立公司后的半年内没有任何收入,团队中最初的16人只剩下2人。”生于1991年的鹏忠,不顾父母的反对,从广州一家商贸公司辞职后创立了青海乐活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原本想通过互联网销售青海特产冬虫夏草,却在一开始便遭遇了创业“滑铁卢”。
迫于压力,他不得不搬入郊区一间月租金500元的出租房,每天的伙食费控制在15元以内,最难的时候连吃饭都是问题,后来经营情况才渐渐好转。
尽管大部分人的创业路途崎岖坎坷,但近些年,创业者们的心态也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变化。“早期创业热潮当中有不少人比较盲目,创业以快速挣钱为目的,叫‘做生意’。如今更多的创业者是在创事业,追求实现自己理想、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事业。”青海青年创业园孵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国超说。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30-02
1 概 述
自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以来,创新、创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多方关注。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开业、融资、税收、培训等各个方面,然而根据麦克思研究院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大学生中仅有2.9%选择创建新的企业。智联招聘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显示仅有6.3%的受调查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Casson和Kirzner等人认为创业的关键是拥有市场敏锐度并主动追求机会的创业者[1],而Krueger等人认为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一定要先具有创业意向(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2],因此要对大学生中的潜在创业者进行有效激发,必须选择更具有创业意向的群体类别,这样的分类也有助于更高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范巍、王重鸣在研究我国大学生创业意愿时发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其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关系,经管专业的学生比一般专业学生更多接触社会经济层面,具有更高的创业意向[3]。
段喜萍以不同专业类别为自变量,以创业意向总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大学生创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LSD多重比较显示经管专业学生创业意向总分最高[4]。
因此,本文将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意向的分析。
2 计划行为理论简述
现阶段对创业意愿的解释模型主要有两个:一是Shapero和Sokol(1982)提出的创业事件模型。二是Ajzen(1985)提出的计划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理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继承,增加了一项对自我“行为控制认知”的新概念。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个人采取某一行为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而所有其他可能影响该行为的因素都是通过此行为意向间接地影响行为表现。决定行为意向的三个主要变量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
行为态度是个人对特定行为所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属于个人自身因素,个人对某项行为态度愈正向时,个人行为意向愈强;
主观规范是个人对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是属于个人外在的因素,主观规范愈正向时,个人行为意向也会愈强;
知觉行为控制是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个人行为意向也愈强。
3 基于TPB模型的经管类学生创业意向分析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具备更扎实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管理分析方法。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思维培养在创业方面拥有天然的优势,相关领域渗透能力强,可以任职于各个行业的经济管理部门,企业、事业、政府等多种性质单位,实践中具有优秀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3.1 经管类学生的创业态度
Douglas and Shepherd(2000)提出了将态度作为变量的职业选择的经济模型,使用效用最大化的方法去进行自主创业或职业选择,认为个体的创业态度将影响任何一个职业选择的效用,当创业提供比备选工作更多效用时,人们才会打算从事创业活动[5]。2015年2月,3872名90后参与了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发起的2015大学生创业态度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当代大学生抱有创业的想法,56.3%愿意在校期间进行创业尝试,创业动机调查发现,50.3%大学生创业是希望发家致富[6]。经管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在学习培养过程中更多地与资本和财富接触,对数字和金钱具有更强烈的敏感度,对工作收入具有更高的预期,因此对于创业产生的财富效应具有更良好的评价,创业意向更强烈,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就更高。
3.2 经管类学生的主观规范
无论何时何地创业者都是嵌入在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总会有意或无意地遵从与他相关的群体所接受的价值规范。主观规范是对于实施创业行为所感知到的社会压力,特别是与自己相关的人(如家人、朋友),对于自己成为创业者的决策是否赞同的感知。Norris和Kruger(2000)指出研究中应选择个体最为有影响力的群体,如父母、好朋友、特殊案例、导师等以提高其解释程度。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的同学、朋友和导师均拥有经济管理方面知识,与社会企业有更紧密、更深层次的联系,对市场运作和经济运行有更专业的了解。相对其他专业学生,经济管理类学生处于与创业更相关的群体价值规范环境,接触到更多的创业成功案例,能获得更多的赞同和支持,在进行创业决策时,感受到的压力更小,创业意向更强烈。
3.3 经管类学生的知觉行为控制
Ajzen认为知觉行为控制与自我效能概念相类似,都包括对是否有能力完成企业创建行为的感知,除了对能力的感知外,知觉行为控制还包括对行为可控能力的感知。也就是说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创业过程中各种挑战和事务的人在创业上会更积极主动。
创办一家企业必须涉及到经济分析、经济核算、预测决策、资源配置、成本费用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成功运营不仅依赖产品和技术,更需要创业者拥有追求最大利润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格品质、审美情趣等人文素质。经管类学生在传统培养模式中已经形成了关于经济运行规律、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经济头脑和管理素质,对其他专业有比较优势。
4 经管类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在TPB模型中经管类学生的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上都优于其他专业学生,所以创业意向更加强烈。根据经管类学生创业意向的特点,可以进行以下创业教育模式的尝试,促进学生创业行为的形成。
4.1 特色化管理方式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涉及企业管理,学生熟悉企业运作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特色化管理单位,例如建立企业化管理的特色实验班,按照企业标准要求学生,为学生设置职务,各司其职,模拟完成企业运营过程。
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可以亲身体验企业整体运行规律,融入企业角色之中,为培养严谨的企业管理思维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将来创办自己的企业提供一次体验机会。
4.2 与创业孵化基地合作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下,创业孵化基地也如雨后春笋。这些孵化基地一般都有自己的免费创业课程体系,熟悉本地创业政策,并与企业联系紧密。学校是相对封闭的教育单位,社会资源匮乏,可以采用与孵化基地合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例如引入创业孵化基地的讲师进行创业培训,借用孵化基地的场地进行模拟创业训练,也可以为孵化企业派驻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学生在校内无论如何都不能形成真实的参与感,只有把学生与真正的创业者引导在一起,学生才会产生自发学习和实践的动力。
4.3 以项目推动创业实践
创业方面的科研或实践项目与真正的创业不同,项目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主动了解相关知识的前沿研究,写作、逻辑能力也可以得到深度挖掘。借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项目,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有助于加强创业意向。专业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项目参与机会,鼓励学生申请适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对于积极申请和出色完成的学生团队进行奖励、宣传,营造科研氛围。
参考文献:
[1] Kirzner I.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 and the competitive market process: An Austrian approach[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7,35(2):60-85.
[2] Krueger NF,Brazeal DV.Entrepreneurship potential and potential entrepreneurs[J].Ene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8(3): 91-104.
[3] 范巍,王重鸣.个体创业倾向与个性特征及背景因素的关系研究[J].人 类工效学,2005,11(1):33-35.
一、涌泉镇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基本情况
自XX年2月以来,我镇先后选聘大学生村官20人。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培养使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离职的7人中,有1人进入镇领导班子,4人进入行政事业单位,2人进入国有企业;在职13人中,有10人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3人担任村民委主任助理,5人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 1人创办了“网络餐厅”。这些大学生村官大多是涌泉本镇人,熟悉本地情况,能快速融入所在村,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宣传农业农村政策、献计献策村务管理、引导村民增收致富、调解村民矛盾纠纷等工作中发挥了有力作用。
二、涌泉镇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涌泉镇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坚持立足实际,不断探索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培养使用模式,努力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积极鼓励他们发挥个性特长,多元多向发展,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鲜血液和骨干力量。我镇的主要做法是:
(一)分层分类,因人定岗,明确大学生村官培养方向
大学生村官拥有不同的学业专长和个性特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科学分类是关键。涌泉镇结合大学生村官聘期的不同阶段,因人制宜、多次微调,科学制订每个人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对首次聘任的大学生村官,遵循“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的原则,综合考虑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选派村的实际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如:将土建类专业的选聘生徐云安排到康居工程建设任务较重的小炉头村;将爱好摄影,懂市场营销的周达贵,安排到风光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兰田村等。这样的安排,为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优势创造了有效平台,徐云协助村里完成了农民建房40间,周达贵将兰田山起名为台州市的“香格里拉”进行宣传,带领村民建起了农家乐,卖起了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山度假休闲。从选聘的第二年开始,大学生村官对基层工作有了切身体会,镇、村两级也对大学生村官加深了了解。涌泉镇在综合评定各人个性特征、兴趣志向和发展潜质的基础上,将大学生村官划分为社会管理、便民服务和创业致富三种类型,安排到合适的岗位短期挂职锻炼。对聘期即将结束的大学生村官,我镇着重考虑出路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竞争力。同时,给予大学生村官更多的自由空间,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
(二)导师帮带、创业帮扶,促进大学生村官快速成才
大学生村官一出学校大门,就跨入广阔农村舞台,缺少工作经验与资金技术,导师帮带、创业帮扶是加快他们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我镇拓宽视野,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帮带导师资源库,在镇机关、行政村、企业等不同领域选聘了全国劳模孔先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金铿等优秀人才20多人,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指导。
对社会管理型大学村官,列为党政后备干部及村两委干部预备人选,由镇班子成员担任主要帮带导师,着力培养组织协调和行政能力。同时,积极放手让大学生村官参与村级具体事务,对部分优秀的,直接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让他们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大学生村官项玉君先后担任村情复杂的炉头村、横路村党支部书记,极大改善了两村面貌,被提拔为涌泉镇人大副主席。
对便民服务型大学生村官,着力培养为民办事的专业技能,由机关事业单位业务能力突出的干部担任主要帮带导师,指导业务工作开展。并安排到镇“三中心”,便民服务窗口等进行轮岗,加强实践锻炼,熟悉工作流程和性质。通过结对帮带、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形式,提高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蒋雅君、夏玲芳、冯兵胜大学生村官考入了事业单位队伍。
对创业富民型大学生村官,提供人员、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激发他们创业创新的热情。一是建立创业顾问团。聘请优秀企业家、农村致富能手等担任创业导师和技术顾问,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引道路,随时解决村官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二是建立学习平台。组织参加syb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大讨论,促使大学生村官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业意识。同时,在“忘不了”专业合作社、梅尖山橘场、葆隆食品等企业设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学习水果种植、管理及合作社经营等技术。三是提供创业帮扶。与市人劳局、市农村信用联社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村官创办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目前,我镇大学生村官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创办网络餐厅1家,农家乐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三)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规范的管理是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今年,我镇出台了《涌泉镇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十项制度》、《涌泉镇大学生村官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十项制度》对镇、村、大学生村官各自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加强了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考核办法》分共性项目、个性项目、组织评价和群众公认度、奖励加分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了镇、村两级重点工作和大学生村官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民主监督、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等多方面的因素,为全面考察大学生村官打下了基础。同时,我镇按照跟踪考察、动态管理的要求,对大学生村管实行工作周志、实绩月评、季度检查、年终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与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践来看,我镇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培养使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大学生村官参与村务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镇历届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中仅1人是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其余都是通过任命的方式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民委主任助理。在工作岗位上缺乏村民认同,在目标任务上没有明确要求,以致个别大学生村官镇、村安排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具体表现为工作“文书”化,承担了大量应当交由村文书完成的事务性工作,如做会议记录、建工作台账,报送材料等琐碎事项,真正以村两委成员身份主抓的工作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官的成长。
二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担任村官的动机有较强过渡化倾向,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高校扩招等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双重驱动下,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目的性更加现实和功利,多数人将此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对自身的大学生村官身份缺少认同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村官们在思想上扎根农村,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是大学生出路选择有待进一步拓宽。明年2月,第一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就要满两个服务期。往后,历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要逐年有序流动。从我镇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选择还比较狭窄。大家都将目标定位为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每年的行政、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无一例外都会报名参加。在其他出路上,有5人正在尝试自主创业,1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任职,至今没有1人以自主择业的形式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他们出路问题的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涌泉镇对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是要设岗定责,强化培养。大胆给大学生村官搭台子压担子,根据他们学历专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结合所在村实际,参与村级班子实质性分工,每个大学生村官至少独立分管一条线的工作,让他们直接参与具体工作,在处理村务中提高能力,树立威望。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村官农村政策法规、实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配强导师,做好传帮带工作,在他们遇到具体困难和问题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多教方法、多出点子,增强大学生村官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农村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
为分析我市女性创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找出制约女性创业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更多的女性投身创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促进,我会采用个案访谈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市创业女性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我市女性创业的个人特征、企业特征、困难及需求等作出如下分析:
一、女性创业现状分析
(1)中青年女性成为创业的主体,是创业的生力军。由样本统计发现,我市女性创业者在25-34岁创业的人数最多,占45.5%,其次为35-44岁,占27.1%,2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25岁前,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经验积累、知识积累以及冒险精神,更多女性选择了在这一阶段结婚生子,很少有创业女性出现。30岁之后,大多数女性都已经拥有了稳定的家庭,很多人开始谋求职业上的发展,在家庭有力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而到了40岁,不少女性事业有成。45岁之后,女性的体能和脑力开始衰退和弱化,这个年龄段选择创业大多是出于个人兴趣或避免退休后生活无聊,通过创业参与社会活动。这些因素导致了25岁到45岁之间的女企业家数量明显占绝对优势,这与男性职业发展基本一致。
(2)文化层次总体不高,以生存型创业为主。调查显示,创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居多,占44.9%,初中次之,占27.5%,大专占21.5%,硕士以上无一人,整体文化层次不高。我市女性创业者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与女性以生存型创业为主的特点有关。从创业动机一项来看,因家境贫困或收入微薄,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变个人与家庭经济状况和因下岗、失业无法找到其它工作,故创业以解决生计问题为主要动机的人数占到了36.2%,这部分女性大多不是主动、积极的寻求创业机会,而是为了生存而创业,以个体经营为主,她们所受的教育相对较低。但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女性创业比较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多人创业后利用业余时间读书ѧϰ,参加各种培训,其中不少人拿到了后学历大专文凭。
(3)女性创业者多为已婚,对家庭支持非常看重。从访谈和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创者为已婚,其中初婚占92.8%,再婚为1.4%,结过婚,目前单身者仅占4.1%,未婚者占1.7%,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婚姻稳定。而且女性创业者们都认为创业过程中的家庭支持非常重要,在接受调查的人中,113人认为家庭支持是创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在访谈中,绝大部分受访者谈到了家庭支持的重要,一些缺乏家庭支持的女性创业者,往往压力更大,身心疲惫,甚至因此导致家庭的破裂。
(4)多数女性创业者是和先生一同创业。女性创业者在创业伙伴的选择中,与先生共同创业的最多,占45.2%,独自创业者占42.8%,与亲友共同创业者占12.0%;而在与先生共同创业的132位女性创业者中,选择先生为主要决策经营者,自己从旁辅佐的最多,占38.6%,其次为夫妻两人依专长分工,对内对外皆不分主副,占25.8%,选择我为主要决策经营者,先生从旁辅佐占23.5%,可见女性创业者基本与先生平起平坐,不再仅仅扮演辅助角色。
(5)女性创业者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角色。从调查中看出,女性创业者最大的心愿,家庭和睦这在她们心目中排第一位,占41.1%,事业成功占39.4%,孩子有出息占18.5%,可见对于大部分女性创业者,生活的重心仍然倾向于家庭,照顾好家庭,教育培养好孩子,做一个贤妻良母仍然是许多女性创业者放弃不掉的责任。
(6)创业前身份以职工、农民居多,大部分创业前无相关工作经验。从调查数据来看,女性创业者创业前身份以职工居多,占31.2%,其次为农业劳动者,占17.5%,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占12.3%。而且大部分女性创业前均无与目前所创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占60.9%。从这个侧面也可以印证,高学历知识女性为寻求自身发展而创业的人数很少,创业者多为生存而选择创业这一现状。
(7)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品质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每周工作时间一项上,大部分女性工作时间在56小时以上,占47.4%,48-56小时占29.1%,40-48小时占19.2%,不到40小时的仅占4.5%。可见女性创业者工作十分辛苦,几乎没有休息天。此外,在对于女性创业的先决条件的调查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能吃苦耐劳,其次为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才能和具备专业知识。而对于女性创业者自身具备的特质,问卷中认同度最高的是独立自主,其次为乐观自信。这和个案访谈的情况也相当一致,受访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自己具备独立自主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非常能吃苦,因为这些成功的女性创业者均为白手起家,一点点从小做到大,很多人还有过多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品尝过创业的诸多艰难和辛劳。也正是多次失败或成功的经历,帮助她们累积了足够的创业经验,磨炼出了坚韧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她们能够在困难和逆境面前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企业特征分析
1、行业选择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为主,科技含量普遍较低。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女性创业行业分布在制造业36.6%,批发和零售业27.1%,对外贸易1%,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0%,住宿和餐饮业10.6%。选择制造业的女性往往原先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或是与先生一同创业。而选择批发零售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女性创业集中的行业,是因为这些行业比较容易进入,而且这些行业往往以家庭为基础,有利于妇女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取得平衡。除此以外,妇女创业较多选择上述行业,还因为其所需资金较少,科技含量低。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女性创办的企业很少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企业也少有专门的研发人员。
2、女性创办的企业以小规模为主,初创资金多为自有资金。从注册类型来看,由于受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个体户是绝大多数女性创业的首选。女性创业者初创投资金额在10万以下的占62.4%;企业资产总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占68.5%,其中总资产在10万以下的占到30.1%;营业收入100万以下的占67.8%,其中10万以下的占32.2%;职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占53.8%。这个数据告诉我们,现在女性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仍以小规模为主,她们创办企业主要靠自身的积蓄,而不是从银行得到贷款,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一方面,女性在资源支配方面比较乏力,掌控的资源太有限,另一方面,社会对女性创业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持也很不足。这也许是限制女性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经营状况较好,对未来充满信心。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经营的企业亏损面仅为0.7%,企业近三年利润,增长的占44.2%,持平的占46.2%,下降的仅占9.6%。对于企业的发展设想,大部分人选择希望做大做强,占59.1%,先站稳脚跟,择机发展占22.9%,只想维持现状的占11.0%,走一步看一步的占7.2%。可见大部分女性创业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并非安于现状、裹足不前。这也告诉我们,女人创业并不比男人差,我们需要大力开发女性创业的潜力,让更多的女性走上创业之路。
4、管理方式上注重培养和员工的感情。在企业管理中,有76.7%的人主要采取了注重培养员工与企业的感情和持与员工协商办事的态度的管理方式,表明女性业主在管理企业中喜爱采用母性管理或亲情管理的方式,她们把女性管理家庭的素质和人格力量展示在职业角色之中,既讲原则,也有人情味,以理服人。此外,她们还注意从生活上照顾员工,培养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如借钱给员工看病、帮助解决家庭困难等。这种以人为本的女性领导风格更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使企业组织更加和谐、更富有竞争力。
三、女性创业困难与需求分析
1、最大困难是筹措资金和项目的选择。从创业的过程与困难选择可以看出,女性创业者面临的困难排在第一位的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其次是筹措资金。在访谈中,很多创业者也提到,在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如果相关部门能给予创业项目方面的指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的盲目性,提高成功率。创业资金的筹措,则一直是制约女性创业的瓶颈,女性大多是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筹措资金,较少向银行借贷。
2、多数女性在创业中遭受过性别歧视。在调查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受访者在创业过程中均遭受过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性在专业能力方面得不到客户的肯定。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问到女性创业偏少的原因时,有121人认为是因为存在社会偏见和性别歧视。所以女性要想作出成绩必须付出比男性更多的努力。
3、独自创业的女性感受到的困难相对较大。从调查分析来看,不同创业年龄、学历、工作经验、创业前身份、行业类别、资产规模在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中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创业伙伴的分析中,独自创业的女性无论在家庭支持方面,创业前准备阶段,还是实际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均明显大于和先生或亲友一同创业的女性,可见女性独自创业的艰难。
4、利用政府资源程度不高 。从描述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是否接受过政府帮助和辅导方面,选择是的占40.1%,选择否的占59.9%。由此可知女性创业者利用政府的扶助资源程度不高。探究其因,一方面女性在相关信息的搜寻或取得上的渠道较弱,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
5、最需要的良好创业环境的营造。在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发现,女性希望政府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舆论氛围。其中,独自创业的女性在对政府经营指导方面的需求最高。很多建议指出,希望政府部门强化服务意识,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降低对企业的控管与限制,让企业能有更多空间发挥其竞争力。此外,政府要努力提高女性创业者的社会地位,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并能提供专业顾问群,协助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咨询,以弥补女性经营管理知识的不足。
四、促进女性创业的对策建议
针对前文所分析女性创业面临的困难和辅助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建立女性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宣传和鼓励更多的女性通过自我创业实现自身价值,需要营造女性创业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通过宣传女性就业和女企业家形象,鼓励创新、竞争、拚搏,逐步更新女性等、靠、要的就业观念,改变少数女性不愿意从事艰苦、脏、累经济活动的贵族观念,塑造女性创业的文化。对社会大众层面,应宣传男女都一样,女人照样当老板的观念,宣传一个家庭中主外主内不论性别的道理。大力提倡家务劳动社会化,减轻女性创业的压力,为女性创业提供有利的家庭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来规范家政服务机构,推动托儿托老措施,协助妇女减轻传统社会角色的双重负担,去除创业障碍。同时,某种意义上说促进家庭服务社会化是另一个层面的女性创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