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

时间:2023-06-12 14:4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强化市场监管执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强化市场监管执法

第1篇

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必要保障。

经过多年努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行政执法队伍。

实践证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条件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日常的监督管理,有手段在短时间内对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进行大范围的检查和清理,有能力对严重的违法经营行为或重大应急事件作出快速反应。在我国市场监管体系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成为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重要执法力量。

我们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经济形势变化对市场秩序影响的深入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大力强化市场监管,努力消除市场秩序中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市场交易秩序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面对____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总结历史经验,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只有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工商行政管理才能树立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

加强市场监管,必须更新监管理念。要把落后的、传统的、随意的监管思维向文明的、现代的、依法的监管理念转变,牢固树立科学监管、依法监管、有效监管的理念,努力做到创新监管、规范监管、高效监管。要把依法行政看作生命线,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促进公正、廉洁执法,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强市场监管,必须完善体制机制。要针对维护市场秩序的实际需要,着力在丰富发展“四化建设”的内涵上下功夫,着力在各项监管制度的完善上下功夫,着力在完善制度体系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四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

加强市场监管,必须创新方式方法。要按照推进“四个转变”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着力在巩固和扩大创新成果上下功夫,着力在提高监管执法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着力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推进“四个转变”的工作力度。

加强市场监管,必须提高监管效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加强内部职能机构的协调配合、业务条线的上下联动、区域之间的相互协作、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增强监管合力。要完善应急机制,健全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管理组织体系,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当前,特别要注重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出发,深入研究解决涉及全局和扰乱区域经济发展秩序的问题,努力防止市场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今年的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我们要始终牢记:只有做到公正执法,工商行政管理才有执行力和公信力;只有做到依法行政,工商行政管理才能实现规范监管、科学监管;只有做到廉洁文明执法,工商行政管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只有做到创新监管机制,工商行政管理才能提高执法效能。我们要坚持把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职责,强化监管,创新监管,以高效能的监管树立工商行政管理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

第2篇

关键词:专卖 市场 监管

一直以来,加强卷烟市场监管维护烟草市场良好的经营秩序,增强专卖控市能力,提高市场净化水平,提升社会满意度,保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是专卖管理工作的焦点、难点和重点,也是专卖管理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更是烟草专卖执法的宗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执法环境的持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的大步迈进,如何在新形势下处理好卷烟市场监管与和谐社会建设,卷烟市场监管与烟草专卖执法,卷烟市场监管与群众不断攀升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摆在各级专卖管理决策层和专卖执法参与者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当前,卷烟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

一是行业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当前烟草行业的改革正在从重点突破、理顺关系向完善机制、实现制度创新转变;结构调整从重组整合、规模扩张向做强做大企业、培育骨干品牌转变;行业管理从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并重转变。同时,我省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已基本取消,属地卷烟工业企业的监管任务不断加大,以市公司为经营主体,以县级局为执法主体的新型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在新形势下,对市场监管理念,市场监管方式,市场监管任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卷烟生产销售方式正在调整。随着“两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卷烟生产由传统的计划管理走向以客户为导向的市场管理,“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正面临着新的任务。新形势下,对专销结合的途径,专卖管理的考评机制都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是市场管理形势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随着行业上下深入开展“两项检查”,规范经营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加强内部监管,建立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水平,促进规范经营,已成为专卖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另一方面,随着烟草打假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航空运输和物流托运已成为违规卷烟的重要流通渠道,违法经营的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技术更加先进,呈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经营特点,对传统卷烟市场监管方式形成了新的挑战。

四是专卖执法环境不断改变。随着《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第51号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对传统的执法方式和许可行为产生着巨大冲击,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力度在加大,社会各界对依法行政的要求在提高,各级政府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在加强。如何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前提下,使卷烟市场监管工作力度不减、效果不降,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已成为专卖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专卖管理工作者,面对新的卷烟市场监管形势和任务,使人感到责任和压力,更感到使命和重托。新形势下,作为专卖管理者必须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创新监管手段,才能将专卖管理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下面,总结工作经验,结合新的市场监管形势,谈几点关于加强卷烟市场监管工作方面的想法。

日常谈到卷烟市场监管,往往被狭义的理解为“收烟”“查案”“抓人”“管市场”,无规律可循,无流程可言,无重点可抓,无头绪可找,违法商户在哪里,我们的监管工作就到哪里。这种狭义的理解仅仅是卷烟市场监管工作的表相,常常使工作陷入被动。卷烟市场监管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系统性工程,应该建立在大量市场分析基础之上,以完善的制度为支撑,以许可证的管理为手段,以源头部位的治理为重点,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因此,加强卷烟市场监管,务必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狠抓制度建设,强化工作过程控制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项工作,制度都缺少不了,制度建设是最基础的工作,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卷烟市场监管工作更是如此。

(一)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内部制度就是加强内控,促进监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提升监管者素质,解决监管工作不严、监管不力、程序不对的问题,要通过建立健全市场监管、证件办理、案件查处等方面的工作流程,不断完善人员培训、学习教育、内部监理、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从市场监管的第一环节开始控制,强化工作过程的管理,为市场监管打下坚实的人才和政策基础,通过对工作环节和过程的控制,使复杂的市场监管标准化、程序化和简单化,达到规范行为,统一方向,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加强外部制度建设。外部制度就是要加强对外宣传

教育,解决被监管者和社会群众,政策不懂,守法意识不高,自律意识不强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有奖举报,守法商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调动社会群众参与市场监管,零售商户守法诚信经营;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宣传教育,违法信息公示等方面的制度,经常性地警示不法分子,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外部制度的不断建立和逐步完善,促使监管对象依法经营、规范自律,为卷烟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监管的质量。

二、要狠抓证件管理,增强商户自律意识

长期以来,证件管理工作普遍存在“重办理轻管理”,注重商户办理证件的审核,缺乏对商户经营过程中许可证的跟踪管理,从而造成“违规商户屡次违规,专卖人员重复查处”的局面,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监管效果,使得证件管理和市场监管形成“两张皮”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违规商户的心理,商户违规以后往往考虑不是烟草证件的问题(卷烟经营资格)。而是“违规一次无所谓,今天损失一点以后通过违规经营再赚回来”,这种思想在商户中占绝大部分,要打破违法商户的“美梦”。必须要规范证件管理,严格资格准入制度,使证件管理和市场监管有机地结合,增强商户自我规范意识,变商户“被动管理”为“主动守法”。

(一)提高许可证管理的意识。必须使专卖人员充分认识到证件管理是市场监管的基础。一是要加强人员培训。认真做好人员培训,尤其是证件管理和市场巡查的一线人员,达到熟练掌握、正确运用、规范操作的程度。二要规范证件管理。不断完善证件办理流程,增加许可公示的范围。要通过人员培训加强和证件管理的规范,提高专卖人员对许可证管理的意识,增强零售商户对许可证重要性的认识。

(二)创新许可证管理的手段。借鉴其他执法部门的经验,对零售许可证采用记分制管理。例如,交警部门,为何驾车违规的司机最怕的不是交警部门的罚款,而是扣他们驾驶执照的分数,因为每年扣完一定的分数以后,他们的驾驶资格就会被取消,司机最怕的也就是这一点。这样就使交警部门的工作比较主动,违章驾驶行为逐渐减少。我们可以给每个商户发放一个《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记分册》,日常由商户进行保存,然后制定一定的扣分标准:不亮证扣几分、不交纳罚款扣几分、摆放违规卷烟扣几分…..。扣分项目要在执法时由执法人员现场填写,在证件年审的时间,商户必须出示《记分册》,对于扣分项目超过一定数量的不予审验。这样让商户在日常经营中重视证件的问题,提高自律规范意识。

(三)严格违规经营商户的取缔。认真执行《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发改委51号令)有关条款,严格落实2次违规商户经营资格的取缔程序。2次违规商户的取缔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具体工作中由于违规信息交流不畅,执法人员认识不高,操作人员执行不严等原因,往往使违规商户逃脱了证件管理的约束。为此,一是应该建立违规商户信息互通制度,使商户的违规行为时刻与卷烟经营资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商户一旦违规,立即计入违规档案;二是应该规范违法商户取缔程序。研究和制定违法商户取缔操作程序,既要解决取缔依据和程序的问题,又要解决取缔后商户的遗留问题,切实增强操作性和实用性;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符合取缔条件而未按时取缔的商户,要追究专管人员、稽查人员以及部门领导的责任,真正使违规商户无处可藏,取缔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狠抓重点环节治理,加强源头部位监管

在市场监管中,普遍存在重视对“零售商户”的例行检查,忽视了重点部位,突出环节的监管,“抓了芝麻,漏了西瓜”,找不到工作重点,工作也干了,但是效果不明显。以__为例:在大要案件中查获的违规卷烟是日常管理中查处卷烟的3倍,假如因各种原因,错过了某个大要案件的查处,那么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压力不可低估。因此,卷烟市场监管的重点应该是“违法卷烟产销网络”、应该是“非法运输违法卷烟流通渠道”。

(一)加大对违法卷烟产销网络的打击力度。一是成立专职“打假破网”机构。对违法卷烟网络的打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高,专业性强,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和调查工作,因此必须要抽调专职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单独从事此项工作。二是深化公安、烟草联合工作机制。随着卷烟打假工作的不断深入,联合打击、协同作战将是打假破网工作的必经之路。要不断加强与公安部门协调配合,建立长期协作工作机制,提高案件侦破效果;要充分利用《__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暂行办法》,积极协调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认真落实相关条款,严格案件移交程序,提高案件侦办质量。三是提高网络案件经营意识。根据__“4.15”特大制售假冒卷烟网络案件侦破经验来看,网络案件的侦办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前提,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基础,烟草执法人员的不懈努力是关键,除此之外,专卖办案人员把握机会的能力,分析经营案件的意识,以及永不放弃、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对案件的侦破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提高办案人员把握机会的能力,侦办案件的意识。

(二)加大对运输环节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据统计,__市场的违法卷烟80%通过汽运渠道流入。因此,打击运输环节卷烟违法行为对卷烟市场监管十分重要。一是要突出搞好宣传。要通过新闻报道、张贴通告、发放宣传单页等形式,货运环节监管营造浓厚工作氛围;通过公开举报方式,宣传奖励政策,简化举报查处程序等方式建立情报网络;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开展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货运经营者守法意识。二要创新监管手段。要积极探索“搜烟犬”、技术性检测等先进的检查方式,及时发现线索,提高货运环节监管的准确性,增强打击效果。

四、要狠抓商户分类管理,提高市场监管效果

在谈到商户分类管理之前,我们先看两组数据,譬如:__全区共有持证零售商户26278个,市场监管人员230名,管理比例为1:120,市场监管任务十分艰巨;但是,据统计有违规纪录的商户约占30%,约为7884户,管理比例为1:32,其中多次违规商户较多,如果我们将商户进行分类,将重点商户列入监管重点,工作量将大幅减少。因此,加强和细化商户的分类管理,对提高卷烟市场监管效率,解决执法人员少,监管任务重等问题十分重要和必要。

第3篇

市场经济要正常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得到合理的市场监管。同时国家职能一部分体现在市场监管上,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是有理论依据的。对市场进行监管就是由市场经济中内在规律决定的,市场监管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和奠基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市场监管具有重大意蕴,而市场监管的措施很重要,需要建立独立的机构、垂直的隶属关系网、集中化职能、经济秩序的专项化、职业团队专业化。只有有效监管,才能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建立市场监管体系

建设市场监管体系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政府的权力是有边界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好政府的职能作用,必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之间关系。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重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这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但是现实情况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凸现了政府在履职中还存在着市场调节越位、市场监管缺位、社会管理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迫在眉睫,加强市场监管、建设市场监管体系是政府履职的需要,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更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

市场监管体系是由监管立法、执法监管、监督问责等构成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第一,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监管立法是基础。

首先制定《商事登记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急需制定一部完善企业登记制度的法律,以统一其标准和条件。市场监管要按国民待遇平等的原则,对本国的、外国的,或者是自然人、法人对于在中国境内开设、开办企业的条件是一样的,并不会因国家因素之不同、或者所属所有制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对企业开办方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目前我国有部分经济的单行法,但没有制定商法典,两者是相互配合作用的。统一施行的《商事登记法》可以有效地调度登记机关的行政权,使商事主体设立、变更、注销,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规范化,有效引导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法》。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剧,必然会导致国内市场的经济形态和经济结构,以及竞争方式的深刻改变。这将对掌管市场监管事宜的工商管理行政机构带来新挑战。所以这要求制定一部相当于工商行政管理的、对工商行政的职能加以规范化的法律,同时有助于解决经济执法中手段不完善的问题,保证日常市场经济贸易的公平、公证和竞争的正当化。同时,还要利于保证我国在参与全球贸易时的正当利益,因此《市场监督管理法》还应该向着国际化公平贸易方向完善。

第二,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强化执法监管是核心。

目前思路和过渡选择。行政执法方式运用在市场监管可以发挥监管优势,但现行的按照具体的项目进行的专项管理割裂了市场经济事项中的内在联系,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和优势,市场监管的效率也因此降低。在现有的状况下,根据不同市场交换对象的性质差异来划分市场,把市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各个部分,并且由行政执法的各个部门对对应的市场进行综合市场监管。这样的形式可以使行政的职能得到更完善的发挥,市场经济也能得到更为专门的监管。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在城市管理这一方面加以综合执法试点,设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集中行使城市管理各个方面的处罚权。行政执法体制以改革、创新为目标的,一定要把综合行政执法施行到底。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相统一、适应、可行的行政管理执法体制,是为了整顿化、规范化市场秩序的配套措施。综合执法要求遵守“两个相对分开”原则,也就是制定政策与监管、技术检验与监管的分割。成立后的综合执法机构,具有对应的综合行政处罚权,有效管理城市秩序,有助于执法效率的提升,保证执法的公平性。

远期目标。长远期望是要达到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并作用于市场监管上。对于国内这样完整、统一、庞大的市场的市场监管也要求是统一的,首先是达成集中市场监管,在目前是已经从市场经济体制上得到了基本的解决。但是。要达到统一的市场监管目标,就要从高处着眼,以整个市场的市场监管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摒弃执法部门的利益和职能并重的现状执法方式,进行执法部门的重新组合,以提高对市场监管的质量、权威、效率和力度。这样市场监管的发展目标模式有三种,都是可行的有效途径。一是工商行政管理模式;二是公平交易委员会模式;三是市场监管委员会模式。

第三,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加强监督问责是保障。为了保证监管执法权力的正确行使,防止其产生执法偏差甚至腐败现象,必须加强对监管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重点是,第一,要加强法律监督。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通过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质询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监管执法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并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第二,要加强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要发挥其独特优势和作用,坚持客观公正报道,及时对违法或者不当的执法监管行为进行曝光。要探索开展舆论监督的立法,推进舆论监督的法治进程,为其放开手脚开展监督提供有力法律保障。第三,要加强行政监察。当前市场经济中的种种“乱象”,原因十分复杂,究其主要原因,重要的一条同执法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恢复和维系市场经济正常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监察机关必须对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问责,追究直接责任人、分管负责人,直至主要负责人的违法违纪责任,督促和约束执法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二、提高市场监管的队伍素质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并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所以市场监管的队伍素质首先要具有经济头脑,其次要具备国际眼光,二者缺一不可。再者,既然是管理队伍,必须具备服务意识和法律素养,在监管过程中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执法观念,营造和谐的执法环境。

三、结语

第4篇

一、坚持因地制宜,分探索改革经验

经过多次深入调研论证,我们选取了商河县、槐荫区、市国土资源局作为先行改革试点单位,分类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为全面推开探索经验。

一是在商河县探索实施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将23支执法队伍整合设置为“1+6”模式,将环卫、市政、园林等18个领域的全部或部分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实现了“一支队伍跨部门综合执法”;将未纳入综合执法范围的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等6个部门内部的执法职责、队伍进行整合,实现“一个部门一支队伍执法”;综合行政执法局向镇街及开发区派驻13支执法中队,将90%以上的执法力量共140余人下沉到一线,实行双重管理、以镇街管理为主,同时在镇街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与派驻执法中队合署办公,进一步强化属地执法责任。

二是在槐荫区探索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在市场监管领域,整合区质量技术监督稽查大队、市场监管局公平交易局,组建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在农业领域,整合农业、畜牧、林业、水务等执法队伍,组建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文化旅游领域,整合文化市场、旅游执法队伍,组建区文化旅游综合执法大队。通过整合,全区执法队伍由12支精简到8支。

三是在市国土资源局探索部门内部执法职责整合。将区级国土资源执法职责上收至市级,实行一个层级执法。同时,将其内部执法职能进行整合,统一交由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承担,实现了全市国土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

二、坚持统筹兼顾,稳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按照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要求,在深入总结试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方案,统筹推进市、县区、镇街三级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合理划分市区执法权限。着眼于厘清执法边界、减少执法层级,对区里没有行政管理权限或执法任务较少的规划、交通运输、农林水利等领域,以市级执法为主;对属地监管责任明确、基层发生频率高的城市管理、劳动保障、文化旅游、市场监管领域,以区级执法为主。

二是精简整合执法队伍。市级层面,主推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改革,交通运输局等19个部门整合内部执法资源,实行一支队伍执法;市商务局等14个部门,不再新设执法队伍,实行一个处室执法。县区层面,指导县区参照试点改革情况,合理确定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改革方式,各县区执法队伍压缩到8支以内,县域执法队伍总量减少近60支。

三是统筹完善镇街执法体制。镇街层面,采取商河做法的县区,由县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向镇街派驻执法中队,与镇街综合执法办公室合署办公,实行镇域内综合执法;采取槐荫做法的县区,以镇街现有城市管理机构和人员为基础,统筹区域内相关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通过体制调整,充分赋予镇街综合管理和执法权限,推动执法力量下沉。

三、坚持配套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为提高改革实效,我市从三方面入手,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是强化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化、网格化的原则,整合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网格体系,建立统一的执法信息监测预警、分类处理的综合管理平台,完善村居、镇街、县区三级网格化管理体制,为执法体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执法信息共享。紧紧抓住当前正在深入实施的“互联网+政务”改革,充分发挥“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为民办事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着力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既大大提高执法效率,又能发挥联合执法、联合惩戒的威力。去年,热线共受理执法类问题58.56万件,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办理。

第5篇

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部、省的部署要求,通过依法规范高效开展种子市场监管,不断提升种子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种业生产经营主体守法意识,切实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侵权、制售假劣、非法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营造创新主体有动力、市场主体有活力、种业市场有秩序的良好种业发展环境。

主要目标:压实种业监管责任,农作物种业分管负责领导、行政管理和统筹协调、行政许可、一线执法等责任进一步得到明确。制定监管方案和现场检查方案,对辖区种子经营门店抽查覆盖率达到80%以上,被抽查门店经营的品种抽样覆盖率达到30%以上,查出问题的经营档案、包装、标签整改合格率100%,零售主体经营活动备案率100%。对省、州农业农村部门转办督办的举报等案件,要按时办结,并及时进行书面反馈。建立种子生产经营主体许可、备案清单,在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公布。加强种子案件查处,对结案案件公开曝光并上传到《中国种业大数据》信息平台。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抓住春季种子市场销售关键时段,通过省州督查、县市互查、本地自查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一是查主体。严查经营主体是否合法,是否依法备案登记后经营种子。二是查标签。严查种子标签是否标注规范,重点检查使用说明、二维码等内容制作是否规范和可追溯。三是查审定和登记。检查主要农作物种子是否存在未审先推、越区种植、已撤销审定的品种违法推广销售等;检查列入登记目录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是否未经登记而广告、推广,是否未经登记而以登记品种名义销售等。四是查备案。严查经营门店备案信息是否完整真实,是否存在经营的种子未备案等行为。五是查质量。对市场上的种子进行抽样,开展常规指标检测,对玉米、水稻种子开展品种真实性检测,玉米种子转基因成分检测,对马铃薯种薯开展品种纯度检测和主要种传病害鉴定。六是查档案。严查经营门店是否建立、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或台账,是否开具种子销售凭证。七是查网络平台。联合市场监管、网信办等部门,监控利用网络平台途径进行违法销售种子行为。

(二)加强非法转基因种子监管查处。根据《省2021年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方案》要求,按照“属地管理、检打联动、部门协同、标本兼治”原则,以杂交玉米种子为重点,狠抓种子销售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地区,强化流通环节监管,深入村屯入户倒查,开展转基因成分抽样检测,查找线索,追溯源头,严查非法生产经营主体,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处理,确保覆盖全面、检查到位、信息完整、执法严格,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加强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和非法转基因种子案件查处工作,以杂交玉米、水稻作物为重点,查处一批恶意侵权、非法转基因等种子案件。认真对待执法检查发现的、群众投诉和举报的案件线索,符合立案条件的要依法立案调查处理,涉及外地或外省的案源,要按规定程序报告或移送;对经营和使用环节发现的假劣种子线索,要深挖源头,摸清假劣种子生产经营链条,实施溯源打击。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重大案件,及时商请当地公安机关提前介入。对涉嫌犯罪的假劣种子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三、监管措施及时间安排

(一)监管措施。一是开展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二是下移监管重心,深入村屯开展入户倒查,看标签,速检测,摸排案件线索,追根溯源。三是建立报告制度。对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的种子要彻查来源和线索,锁定证据,并及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四是开展普法培训宣传。指导农户正确选种用种,不要购买违法直销种子、非法转基因种子,不要购买无发票、无标签、无包装、来源不明的种子,禁止种植非法转基因种子。

(二)时间安排。1月至3月,按照《省2021年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方案》要求,制订我市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方案,明确今年种子监管工作目标任务。3月至12月,分阶段开展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检查、种子转基因成分检测、种子执法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冬季入库种子专项检查。全年不间断穿插开展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和法律法规宣贯工作。于12月底前完成种子执法工作总结,并上报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种子监管工作,认真履行种子监管主体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履责担当,积极作为,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依法依规开展执法检查。认真贯彻实施《种子法》《农业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法规要求,规范种子执法行为,严厉查处种子案件,做到证据确凿、执法主体和程序合法,执法文书制作规范。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要求,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建立健全检打联动机制,强化区域协作,密切配合,联手打击套牌侵权、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第6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nanbo”为你整理了这篇市场监管2020年亮点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武进区市场监管局牢记“高质量”发展要求,紧扣区委“六提工程”,以“抗疫情、守底线、保民生”为主线,全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各项工作,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市场监管领域2020年亮点工作

1.疫情防控方面:率先在全市开展民用口罩质量监管,推动区政府召开全区口罩及熔喷布行业综合整治会议,并牵头制定《武进区熔喷布及民用口罩行业规范整治提升辅导意见》,有力的遏制了区域性产品质量风险的发生。

2.质量提升方面:新誉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20年省长质量奖,也是2020年常州市唯一一家获得2020年省长质量奖的企业。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成为我区首个入选“江苏精品”的重点培育企业。

3.商标品牌方面:“礼嘉葡萄”获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2008年“阳湖”水蜜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我区第二件成功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4.知识产权方面:联合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于4月启动了“绿荷”知识产权强企行动,此项目纳入到了区委改革创新项目之中。同时,联合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协同联动 民事与刑事相互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5.信用监管方面:部门联合双随机工作加速推进,全区16个部门建设了“一单两库”,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任务17次。通过江苏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参与双随机工作的区级部门数达到28个,抽取主体数4107户,结果回填率达93.62%。顺利完成企业年报工作,全区企业年报率达90.8%。

6.食品安全方面:全面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并于今年9月顺利完成了创建工作的省级现场复核考评。

7.安全生产方面:在嬉戏谷举办大型游乐设施应急演练活动。市、区两级特种设备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以及雪堰镇、太湖湾管委会参加本次游乐设施应急演练观摩。

二、市场监管领域主要数据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在疫情的影响下,市场监管领域依然保持了稳中向上良好趋势,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均在预期之内。质量品牌取得新收获。截至11月底,全区累计申请商标8900件,注册5205件,有效注册量为39940件。4家企业申报常州市市长质量奖,推荐4家“江苏精品”重点培育企业。完成1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1家企业获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立项,2项标准获得省地方标准立项。助企服务取得新成效。全区共完成专利申请11322件,专利授权964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为63.13件。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77件,担保主债权26.5亿元;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3件,完成质押融资3.2亿元;协助丰田等知名汽车公司开展打假维权,得到企业高度认可。民生实事取得新成绩。全年开展食品抽检5610批次,完成药品抽检150批次,医疗器械国家级、省级抽检共计58批次,总体情况平稳良好。全年新增2家“安心菜场”,新入网“阳光餐饮”单位2073家。推进医院、学校、大型商超重点领域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目前保险覆盖率已达70%,预计年末可达85%。信用监管取得新进展。省市场监管信用平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区共计用户41个(区级机关31个,乡镇10个)。共录入各类信息121064条,行政处罚公示率达到94%。同时,累计将7411户(次)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清理吊销1088家长期未经营企业,共为企业开出信用证明273份。执法护航取得新突破。共查处一般程序案件288起,受理调处投诉举报16031件(全年预计约20000件)。其中,区市场监管局办理的一起网络刷单案入选长三角联动执法十大案例目录,办理的一起恶意注册“火神山、雷神山”商标案入选第二届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执法协作会议典型案例汇编。

三、市场监管领域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始终站在“抗疫”一线。从1月23日起,区市场监管局迅速动员,全员投入到“抗疫”之中。一是全面落实责任分工。加强集贸市场监管,杜绝野生动物及活禽交易。累计检查农贸市场及花鸟市场2886个(次),关停活禽交易的市场48家,检查各类野生动物经营户9919个(次),监测电商平台(网站)673个次。劝阻256家饭店取消宴席接待807场次,劝阻农村集体聚餐441场次。检查药械经营企业500余家(次),统计排查购买发热感冒药品2万余人次。二是开展防疫物资质量监管。率先在全市开展民用口罩质量监管,推动区政府召开全区口罩及熔喷布行业综合整治会议。疫情期间,共排查全区口罩生产市场主体892家,熔喷布市场主体数量225家。牵头制定《武进区熔喷布及民用口罩行业规范整治提升辅导意见》,受理关于口罩及熔喷布的投诉举报1200余件,并立案查处78起。三是积极助力复工复课。我局通过联合排查、实地走访、现场指导等多项举措保障疫情期间的企业及学校安全。累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近100家,现场指导企事业单位食堂近500家,学校食堂及大型商超做到了全覆盖。全区没有发生因为食品及餐饮导致的疫情传播事件。采取“兜底式”特事特办助力复工企业员工用餐,批准了7家大中型餐饮单位供应团餐,既筑牢了疫情防控堡垒,又解决了企业员工的用餐问题和缓解了餐饮业的经营困境。

2.始终保持安全监管压力。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会议精神,全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夯实监管基础。制定印发了《武进区市场监管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特种设备监管科加挂安全生产科牌子,统一协调相关条线及各分局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开展。针对安全生产领域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关于强化市监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指导意见》,细化有关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相关案件的裁量标准,在法定的处罚幅度内加大处罚力度。二是明确清单内容。制定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梳理出《特种设备专项整治企业检查参考清单》,对涉危化品企业,大型游乐设施单位、气瓶充装单位、电站锅炉企业进行再明确,为开展监督检查提供更明确的企业信息。三是开展自查自纠。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特种设备相关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使用,真正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预案”,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下发了《特种设备隐患自查自纠表》,收到5058企业反馈的31337台特种设备的自查情况,其中自查发现一般隐患1232个,覆盖全区79%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82%的特种设备,均已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四是强化监管力度。根据责任分工,区市场监管局积极组织开展燃气灶具及配件、特种设备、电动自行车等安全专项整治,督促企业落实隐患整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共组建检查组1300个,出动检查人员3188人(次),检查企业1764家次,其中涉危化品企业60家(含充装单位),涉及特种设备3973台套,累计发现隐患4133条,已整改完成3408条,开具监察指令书212份,其中对发现的42起严重隐患进行立案调查。全区特种设备超期未检率保持在0.5%以内,特种设备本体安全可控。

3.始终关注民生领域需要。一是扎实做好为民实事。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全力提升群众食品安全体验。加大食药风险预警力度,共抽检各类食品5610批次,已出具检测结果的4514批次,合格率为98.8%。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约5万余批次,完成药品抽检150批次,医疗器械国家级、省级抽检共计58批次,总体情况较为良好。今年全区新入网“阳光餐饮”单位2073家,基本完成全区5500家的目标任务。二是强化食药安全保障力度。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针对食药安全重点领域,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冷冻冷藏肉品风险排查、中药饮片,医疗器械“清网”等各类专项检查20余次,累计检查食药经营主体近2万家(次),发现的问题隐患均已整改完毕。以区政府名义《武进区食品小作坊禁止生产经营品种目录》,全面实施食品小作坊“负面清单”管理。完成中高考、“两会”、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9次。着力加强疫苗质量、冷链管理等重点领域监管,先后对1家疾病控制机构、18家疫苗接种单位、医疗器械第三方平台开展检查,总体情况符合要求。三是强化市场价格保障。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级公平竞争审查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试点工作。会同发改、司法、财政、商务四部门,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紧紧围绕“米袋子”、“菜篮子”和有关民生商品市场价格,开展价格监管。严格执行涉企收费“三不准、三确保”要求,加强水、电、气等领域价格监管,积极调动行业协会积极性,配合开展专项治理,退还电费52万元,有力的支持了全区企业的复工复产。四是强化消费权益保障。举办了以“凝聚你我力量”为主题的“3?15”线上宣传活动,通过电视台、电台、局微信公众号、报纸、企事业单位显示屏等平台,广泛开展消费权益保护宣传,取得了较好效果。进一步加强投诉举报的受理处置,累计接收、分流、转办各类投诉举报计16031件,办结15384件,办结率达95.96%,共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23.56万元。继续做好消费投诉公示工作,在区政府网站公示各类投诉信息共计10大类4073条,倒逼市场主体规范自身经营行为。

4.始终突出营商环境优化。一是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牵头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17次,完成部门内双随机任务74项。持续扩大省市场监管信用平台应用范围,全区41个(区级机关31个,乡镇10个)部门共录入各类信息121064条,行政处罚公示率达到94%。落实“列异企业”清理吊销工作,累计将7411户(次)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清理吊销1088家长期未经营企业。扎实开展企业年报工作,全区企业年报率为90.8%。积极开展信用服务工作,为企业开出征信证明273份。二是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全区共完成专利申请11322件,专利授权964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为63.13件。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共组织企业申报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19项、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1项、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20项。积极组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备案,全区近300家企业完成备案工作。持续加强商标指导工作,礼嘉葡萄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成为我区第二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加大质量提升和标准化建设助企力度。加大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广力度,组织4家企业申报常州市市长质量奖,推荐4家江苏精品重点培育企业,新誉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20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10家企业获得2020年度质量信用A级企业。稳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完成12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1家企业获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试点立项,2项标准获得省地方标准立项,全区今年新增自我声明公开企业的标准达1168个。四是积极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工作。结合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要求,区市场监管局围绕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等方面加强执法,着重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全面禁售长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立案查处各类案件288起,恶意注册“火神山、雷神山”商标案入选第二届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执法协作会议典型案例汇编。

四、市场监管领域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区市场监管局将紧紧围绕“一区一城”目标定位,以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全力履行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职能责任,为争创“美丽常州”建设的武进示范贡献更加积极的力量。

1.以系统化为目标,完善体系制度提实效。一是完善“审管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区行政审批局的“审管联动,告知承诺”工作制度,理顺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协同机制,从源头抓好市场主体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形成体系化的“事前准入、事中监管、事后惩治”工作机制,推动市场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二是切实贯彻监管执法一体化。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力度,破除监管与执法之间的藩篱和障碍,着重于简化程序、保障规范,把监管过程中形成的证据作为执法的基础,当场处罚和简易处罚在监管环节上就予以解决。在法定程序的前提下,在一些领域探索实施模块化、标准化程序。三是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牵头制定《武进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系统化推进全区市场监管领域的16个部门开展联合双随机监管。真正形成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2.以科学化为指导,助力高质量发展促实效。一是积极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各级标杆企业培育工作,建立培育库名单。年内组织1-2家企业申报省长质量奖;3-5家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做好“江苏精品”认证工作和省质量信用等级AA级及以上企业评价现场核查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研制工作,力争全年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5项以上。积极申报地方标准项目,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团体标准的研制工作,完成1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的验收工作。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助企行动。高水平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覆盖率达100%。针对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中国专利奖、江苏省专利奖等,组织服务机构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培训辅导,力争在知识产权重点项目和重点奖项上获得新突破。加大与行业协会、法律服务机构等的对接交流,优化“绿荷”系列培训课程,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知识产权维权及援助服务。三是开展营商环境提优行动。进一步巩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年报率,2021年全区企业年报率力争达到90%以上。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结果在信用联合惩戒工作中的运用,加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持续清理长期未经营企业,并将企业征信证明、企业档案查询与市场主体年报一同纳入到信用监管之中。2021年计划召来“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2次,开展部门联合抽查18次。持续推进非法金融活动广告监测排查,开展互联网广告抽查,加强开展网络交易市场日常巡查,积极维护广告行业和网络点航的市场秩序。同时,针对不公平格式合同泛滥的领域开展重点监管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四是实施重点领域执法亮剑行动。重点推进全面禁售长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加大涉危化品、电动汽车(自行车)、机动车、油品等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打击假冒伪劣、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执法行动,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第7篇

市场秩序是否健康、有序,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是否安居乐业,也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体系的建立。市场秩序和谐则社会和谐。因此,作为规范市场秩序的主管部门,工商机关应严格按照总理的批示精神,尽职尽责,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尽的作用。

一、坚持依法行政,切实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

市场经济是各类市场主体进行生产、经营、消费的有机体。市场主体是否健康“诞生”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市场主体带“病”进入,势必导致生产、经营、消费失衡,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工商机关应将市场准入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第一道门坎,尤其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危行业、食品药品、文化娱乐、环境保护、中介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认真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要排除各种干扰,将那些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拒之门外。市场秩序规范则市场和谐,市场和谐则社会和谐。严把主体准入关,为构建和谐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有少数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坑害消费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工商机关应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积极开展食品、药品以及生产安全监管,加大虚假广告整治力度,依法打击传销,强化农村市场监管,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重点打击制假售假,坑害消费者、经营者和生产者行为。二是建立和完善12315网络执法体系。要充分利用经济户口,实施企业信用分层分类监管,建立和完善商品准入制度。三是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商机关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全社会共享的企业信用体系,为广大消费者、经营者提供企业信用信息。增强生产者和经营者运行过程中的透明度,逐步形成消费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相互了解,相互监督的公平、公正、透明的生产、经营和消费环境,促进共建共管共享和谐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

三、加大市场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市场监管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有一套较完整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系列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法律法规逐步显露出一些弊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以修改完善。一是要调整和理顺市场执法主体的职责关系。工商行政管理改革的深化,市场监管重心向基层转移,但由于职能交叉,机构重叠,互相扯皮,造成市场监管盲区。鉴于此,有必要对各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整合重组,用法律的形式把职能确定下来。认真总结工商机关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之后,在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成功经验,从而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排除地方行政干扰。努力构建规范社会主义大市场经济行为的行政执法体系。二是加大工商机关执法装备的投入。随着不法分子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手段不断创新,工商机关的技术装备,已远远不适应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要求。因此要加大工商机关技术装备经费的投入力度,为构建和谐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条件。三是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力度。首先,要加大一线市场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一线执法人员市场监管能力,使工商系统上下形成机关围绕基层转,基层围绕职能转,职能围绕服务转,服务围绕形象转的局面,将工商机关建成和谐、勤政、廉洁、高效的执法机关。其次,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经费保障方针,切实解决工商部门的经费保障,逐步走出靠罚款养事养人的怪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上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北省团风县工商局)

第8篇

 

关键词:道路运输 市场监管 从业人员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性功能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

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

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第9篇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网络市场监管带来新挑战

新技术对各级网监部门的技术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网络经营企业不断推出新技术,网络经营主体也持续推出新应用。诸多前沿技术的应用不仅扩大了网络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而且导致传统的监管技术发展模式难以沿袭和更新。数据挖掘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因素,数据的存在形式不断改变,从最初的声音、文字、数字,到现在的图像、语音、视频,每一次鼠标点击、手指滑动,皆已成为数据。同时,网络经营企业在网络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商品数据和交易数据,数量大、维度广。海量数据的收集、储存、处理和应用,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困难重重。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市场监管亟须相应的法律法规配套跟进。 网络经营企业往往视交易数据为战略资产,不主动向任何部门提供,而市场监管部门也缺少向相关企业获取数据的高位阶法律依据。一些商家利用法律上的漏洞,依靠人工智能技术收集买家的个人隐私数据,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监管部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监管的需要。当出现人工智能应用的重大缺陷或安全隐患时,监管部门无法合理规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风险。只有制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监管理念转变迟缓。不少大型网络经营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大力引进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建立研发团队。与其相比,市场监管部门受困于监管人员不足、监管思路陈旧、行动迟缓等,对于网络市场新行业、新业态只能被动跟进,疲于应付,难以有效履行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交易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责。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网络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网络市场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交易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给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特性特别适用于网络市场监管,可帮助市场监管部门认识和把握网络市场行为特征,发现网络市场交易中的违法违规线索,增强网络市场监管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网络市场监管能力。

精准监管的客观要求。网络市场具有跨地域性和隐蔽性特点,任何一个地方的监管部门都面临“地域性监管对应全网级市场”的难题。而人工智能技术是处理海量信息、挖掘违法违规网络商品和交易信息的先进方式,能使监管部门更便捷地依据更多数据信息作出决策,减少出错的概率,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分配和利用,提高监管效率。监管部门可以设定相应的算法需求,对全网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提炼,对于违法违规网络交易商品和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监控,从而明确监管重点,实施精准监管。

公正监管的本质要求。公平公正是网络市场监管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和企业对于公平、公正执法的诉求越来越高。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以推动网监执法数据的充分应用,帮助执法人员作出高效、公正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助推执法人员强化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可以在海量网监案例中挑选典型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解决了执法人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执法更加透明,还可以对执法人员进行监督,实现程序公正、办案公正,结果公平,从而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市场环境。

增强研判能力的迫切要求。法律总是滞后于损害,只有当主观过错促生了具体行为并造成实际损害之后,法律才能介入,介入的目的也是恢复以前的状态。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就能改变这一现象。只要将网络市场易发违法违规行为动机融合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算法中,便有可能通过搜索全网数据预测违法行为,并提前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和制止,从而将现有的被动式监管转变为研判式监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做到知变在前,有效降低执法成本。

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网络市场智慧监管

2016年5月,国务院《“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年和2018年,“人工智能”被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系列举措无疑将加速人工智能发展的进程。市场监管部门更应树立时不我待的精神,抓住契机,积极在网络市场监管领域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网络市场智慧监管。

加快监管立法进程。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市场监管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而相关监管原则、监管体系尚处于空白,可能造成人工智能的无序发展。市场监管部门应顺势而为,积极推动网络市场人工智能应用的立法工作,填补法律空白。立法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给网络经营企业发展人工智能设置原则底线,加大对网络经营者利用人工智能实施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充分考虑处罚的可操作性。立法要把握社会共治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方面作用,确保对网络经营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全时段、全领域、全覆盖的监管,做到不虚一时、不隙一处、不漏一地。

建立统一的网络市场人工智能监管平台。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当网络经营主体涉足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时,监管难度也不断增加。如果不迎难而上革新技术,下大力气夯实技术基础,势必会丧失对新兴领域的监管能力。因此,必须自主建立统一的网络市场人工智能监管平台,自主完善、自主更新,主动将新技术融入监管执法工作,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

第一,依托人工智能平台归集市场主体信息,将监管部门内部的登记注册、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商标发展、商品质量抽检等各类业务数据以及有关网络交易数据全部归集到网络市场主体名下,并将这些数据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索引,梳理成以网络市场主体为核心,关联人员、商品、行业、区域等维度的全景信息视图。

第二,通过人工智能平台构建相应的模型,及时掌握网络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规律与特征,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提高预测预判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减少和防止无效监管,增强网络市场监管执法的针对性。而后,通过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增强网络市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

重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市场监管部门而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市场监管中的应用,人才是决定性因素。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把人才作为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切实加强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人工智能应用人才的培养。

要加大培养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和培养一批能设计、懂算法、会应用的监管技术人才,使之成为掌握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知识的行家里手。

第10篇

目前,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未来5到10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着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作为道路运输业的管理部门,落实《意见》,就是要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构建和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经济、优质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充分地满足道路运输服务消费者和道路运输经营者的需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近年来,我国道路系统已发生多起重大运输灾害事故,这暴露出道路运输安全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应引起有关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道路运输现状加以研究尤为必要,并有针对性地改善道路运输条件,提高道路运输的市场监管。

一、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从道路运输业的业态,尤其是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看,我国道路运输业基本不具备自然垄断的条件,决定其必须要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监管下进行工作。某些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并且也不是所有的自然垄断企业都是公用事业。当前对道路运输行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包括汽车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业对公众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政府不能对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道路运输失去控制和主导。第二,道路运输业内存在着极其不公平的恶性竞争,严重地影响了行业内众多守法企业和行业外消费者的公共利益。所以尽管道路运输业内的自然垄断并不明显,但作为一类公用事业的道路运输业,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是完全必要的。在市场监管中,政府具有以下权:政府保留控制进人的权利;政府保留管制价格的权利;政府保留为公共利益而指定质量标准和某些其他服务条件的权利;被授权者有责任向所有的消费者提供上述两条确定的合理务。总之,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保证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条件,必须对该行业的市场进人进行监管,必要时还可对价格进行管制。但是监管并不是对竞争的全然抹杀,恰恰相反,监管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或者保持一种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全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保持竞争的机制。

二、当前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1、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其次,从1985年开始起草的《道路运输条例》,历时19年才出台,立法步伐缓慢,对道路运输业的秩序要求回应迟滞,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道路运输行业管理重要性认识的艰难转变。还有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2、常现多头监管局面

《意见》对道路运输的各个环节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置了多个运管机构,各机构均可对外执法。但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人员、车辆调动不便。因此,不能形成管理合力,对运输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3、安全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信息系统,就难以为危险货物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处理指导,难以对道路进行有效的跟踪管理。

4、从业资格证的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5、道路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很多道路特别是农村道路点多、面广、战线长,大多数是农民群众自筹自建。坡陡弯急,路况差,晴通雨阻现象严重。

三、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措施

1、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道路运输管理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履行《道路运输条例》赋予的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的职能,严格执行《

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2、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3,健全高效应急指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4、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迅速提高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使驾驶员、押运员人人技术熟练、个个职业素质好。比如装卸管理、押运人员应持相应工种的《岗位资格证》上岗作业,驾驶人员必须获得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其中所有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5、加强基础建设和管理

第11篇

一、扎实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努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扎实开展执法行动。一要以春耕、夏播、秋种为重要时节,以种子、肥料、农药为重点品种,突出重点地区,认真组织“春季打假百日行动”和“肥料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防止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各地全年农资市场专项整治不少于2次;二要强化市场巡查,要依据农资市场巡查规范要求,认真开展巡查工作,努力维护市场秩序。各地巡查频率应做到农忙季节每月巡查两次、平时每月巡查一次;三要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努力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各地对案值达5万元以上的行政处罚案件要上报市局备案。

(二)全面清查农资经营主体资格。一要结合年检验照工作,对辖区内所有农资经营主体资格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坚决纠正虚假的连锁经营、加盟经营、许可经营等违规行为;二要强化监管,依法规范农资经营者主体资格,坚决取缔无证无照或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三要建立和完善辖区农资经营主体动态“经济户口”档案,及时对网格化监管系统中的农资经营主体进行调整,确保网格化监管系统中农资经营主体数据完整准确。

(三)积极稳妥地做好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一要按照分级管理、自行抽检、统一上报、统一公示的原则组织开展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各地全年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定向监测不少于2次;二要依照法定程序和相关规定组织开展监测,各地组织定向监测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监测品种,要精心选择检验机构,要依照法定程序和工作规范开展监测,同时,要依规处理检验不合格的农资产品,确保监测工作公平、公正、合法。

(四)做好农资经营者自律工作。一要严格按照《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指导经营者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进销货台账等自律制度,督促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二要严格依法规范,对检查发现经营者未履行法定义务,经督促指导仍未整改的,要依法予以查处,做到“查处一起,规范一片”,力求使经营者全面履行法定义务。

二、认真履行集贸市场规范职责,努力营造良好集贸市场购物环境。

一要规范集贸市场证照管理。要求符合办照条件的经营者必须办理营业执照,并做到统一规范悬挂营业执照,实现持照经营、悬照经营;二要规范集贸市场经营行为。要加强集贸市场行为监管,市场内应做到无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强买强卖、骗买骗卖、克斤扣两等欺诈宰客现象,无商标侵权、虚假宣传现象,无假冒伪劣商品及国家明令禁止上市的商品,严格执行“限塑令”;三要强化集贸市场安全监管。要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强化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所有上市销售食品必须符合法定要求,肉禽经营户必须每天公示检疫票据、建立肉禽经营台账,要指导市场物业单位做好安全防火,坚决消除火灾隐患;四要履行集贸市场指导职责。要依据法定要求和政府交办的文明市场创建任务,指导市场物业单位做好划行规市、卫生保洁、安全防火、秩序维护等工作,要督促集贸市场在出口处设置公平秤,并公布市场商品价格信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五要开展文明诚信集贸市场创建。要按照总局、省局关于创建诚信市场工作要求和市文明委的部署,指导集贸市场开展文明诚信集贸市场争创活动,要督促市场物业单位与经营者签订文明诚信经营责任书,组织开展好“文明经营户”评比活动。

三、扎实推进信息化监管手段运用,努力提升监管效能。

(一)规范运用农资“票证通”监管系统。一要规范运用。各地要以全市工商系统农资“票证通”系统推进会为契机,全面指导已用农资“票证通”系统的批发户按操作规程规范运用,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作用;二要强力推进。各地要加强市场巡查,检查农资经营户索票索证情况,利用“倒逼”方式促批发户规范运用农资“票证通”监管系统;三要努力实现四个100%目标。即农资“票证通”系统100%覆盖农资批发户,农资批发户100%开具“票证通”单据,零售户100%索取“票证通”单据,批发户上传的证件信息准确率达100%。

(二)充分运用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一要规范采集信息。各地要按照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系统规定的市场22项基本指标,采集好信息并规范录入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二要规范认定等级。各地要按照商品交易市场信息等级认定规则,认真对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信用等级认定,各地商品交易市场信用等级认定应占辖区市场数的80%以上。

(三)用好用活网格化监管系统。一要全面使用。各地要按照省局和市局相应文件部署,合理划分监管网格,及时调整系统中网格责任人,力求使网格责任人全面、规范、准确地运用网格化监管系统;二要严格“痕迹”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网格化监管系统记录规范要求,规范网格责任人记录行为,力求实现通过记录“痕迹”,再现网格责任人实际履职情况,力求解决巡而不查、查而不纠、纠而不记等问题,切实提高市场巡查效能。

四、积极探索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方法,努力拓展市场监管新领域。

(一)加强网络经营主体监管。一要全面加强对网络经营主体的备案工作。各地对已备案的经营主体,应当在其网站主页面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网页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信息或其营业执照信息的电子链接标识;二要强化网上巡查。各地要安排专业执法人员开展网上巡查,要将本地的各大经营性网站纳入日常巡查范围,并实行定期网络巡查。

(二)积极探索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方法。一要加强学习。各地要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及网络监管作为年度学习重要内容,着力培养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人才;二要拓宽监管领域。各地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应本地特点的网络商品交易的监管方法,努力拓展市场监管领域;三要积极受理网络交易投诉。各地要大力推进12315进网络,及时受理消费投诉举报,及时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让消费者在遇到网络消费纠纷时“投诉有门、追偿有主”。

(三)努力查办网上违法案件。一要准确掌握网络案件查处方法。各地要组织专门执法人员,研究网络案件证据的提取和固定、法律法规的正确运用等网络案件查处规范,探索网络案件查处的方式方法;二要明确网络案件目标。根据省局要求,今年全市查处网络案件目标任务至少10件,具体目标任务分解为:市局市场规范管理局、至少各2件,石至少各1件。

五、依法开展品牌汽车市场治理,努力规范汽车市场经营秩序。

一要建立品牌汽车销售主体资格核查制度。要认真执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品牌汽车销售主体资格核查制度,对未经授权和未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的,不得核准经营品牌汽车。要结合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汽车销售及服务市场主体数据库,严格取缔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努力规范市场经营主体;二要建立汽车销售格式条款合同检查制度。要依据《省合同监督条例》等相关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汽车销售格式条款合同有关内容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反规定的格式条款,应当书面通知经营者予以修改,并对修改后的格式条款进行备案,彻底戒除霸王条款;三要强化日常监管落实岗位责任。要将辖区内的汽车销售纳入责任区监管,明确职责,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巡点突出“五查”,即查主体资格、查公示内容、查销售合同、查广告宣传、查制度落实情况。

六、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活农作用,努力促进经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示范大户。要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活农作用,培养发展农村经纪人示范大户,帮助其完善经纪网络、营销模式,组建自我服务合作组织,引导经纪人示范户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二要积极引导经纪人树立品牌意识。要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提高品牌意识,鼓励经纪人注册服务商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展农产品市场,充分发挥其在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三要认真组织开展经纪人专项整治工作。要按照《经纪人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辖区内经纪人基本情况作进一步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并掌握经纪人现状,建立经纪人管理制度,加强经纪行业自律,规范经纪人经营行为。要坚决查处无照及超范围经营、利用虚假信息骗取中介费、采取欺诈手段损害当事人利益、通过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方式承揽业务等违法违规经纪行为,努力规范经纪市场。

七、扎实开展肉类市场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一要规范经营主体资格。各地应要求猪肉经营者必须有固定经营场所,必须持照经营;二要建立经营制度。各地要督促经营猪肉的市场和超市实行市场业主责任制,要指导肉食品经营户建立肉食品准入制度、猪肉经营挂牌公示制度、不合格猪肉退市制度、消费者投诉受理制度等四项监督制度;三要加大执法力度。各地要严厉查处猪肉经营户销售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猪肉、含“瘦肉精”猪肉等不合格猪肉的违法行为,确保监管到位、执法到位。8月份,市局还将组织督查,对猪肉经营户持照经营、四项监管制度的落实和案件查处等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进行全市通报。

第12篇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为了保障节日期间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海盐县工商局充分履行工商职能,四抓春节食品市场监管,使人民群众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一抓部署落实。为了切实做好春节期间食品市场监管工作,有效地维护节日市场秩序稳定和百姓消费安全,该局结合海盐实际,本着立足民生、关注民生、维护稳定、确保安全、共创和谐的方针,研究制定了《海盐县工商局关于加強元旦、春节期间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了会议,部署落实元旦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明确由局领导亲自负责,消保科及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齐抓共管。要求各工商所必须提高思想认识,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执政为民的高度重视节日市场食品监管工作,严格执行责任区监管制度,切实抓好节日市场监管。

二抓专项执法检查。围绕重点商品、重点区域及重点对象,认真开展节日食品市场各项执法检查。在节前及节日期间共计出动执法人员355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290户,农贸市场21家。集中开展了以食用油、蔬菜、猪肉、粮食、禽蛋、乳制品、糕点、儿童食品、保健食品、酒类、酱油、食醋、小食品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查和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车站码头和学校周边地区为重点,特别加大了农村市场的监管力度,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和食品经营单位特别是食品配送中心及放心店为重点场所,以小食杂店、小摊点等为重点对象。重点检查国务院《特别规定》执行情况、《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贯彻情况、商品准入制执行情况,检查了索证索票及台帐记录和粘贴情况,突出强化食品经营者自律行为,确保节日期间各项食品制度贯彻落实到位。

三抓商品质量监测。为确保节日食品质量,节前及节日期间加大了食品检测力度,主要围绕关注民生的大众消费食品及时开展检测工作,先后开展了猪肉瘦肉精专项监测、酒类商品专项监测和节日食品专项监测。共计抽检了46个批次,其中猪肉10个批次,合格率100%;酒类12个批次,主要抽检了白酒、黄酒和葡萄酒,合格率75%;节日食品24个批次,主要抽检了食用醋、酱油和味精等调味品及糕点等,合格率80%。对专项监测中发现的不合格商品及时予以下架并依法处理。同时,局检测车、各工商所快速检测箱及有关市场的检测点都保持正常运作,加大检测批次和检测品种,节日期间局检测车及检测箱共计开展定性检测1139个批次,不合格1个批次,合格率99.9%,没收销毁不合格食品3.72公斤。

四抓节日维权值班。在做好节日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同时,局机关与各工商所都加强了值班工作,每天配足值班人员。充分发挥12315网络举报投诉作用,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认真做好消费维权工作,凡有投诉、举报的都及时处理。节前及节日期间12315中心接听电话咨询102起,接受消费者申诉10件,其中涉及食品类投诉3件,均当天办结,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