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时间:2023-06-12 14:4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辨识评估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第1篇

[关键词]风险数据库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一、引言

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提高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集成化、动态化、高效率和实用性。工程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工程中得到的各类风险管理信息,并对这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记录、归档等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一是对已建工程中的风险事件、风险原因、风险因素、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分析,二是对拟建工程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项目实施过程进行风险监控,这对于工程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管理团队相互传递信息、有效控制风险非常有效。

关于风险数据库系统,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sJ Simister(1992)在风险管理技术及其应用的著名调查中表明,目前工程风险管理技术众多,核查表、MC、PERT、敏感性分析等,许多技术均有相应的软件支持,使得这些技术在工程上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为了实现动态风险管理流程以及各类风险管理技术的集成和综合应用,工程风险数据库的研发受到了重视。Barry LJ(1995)和Ward s(1999)提出了风险库的构建,williams(1994),Carter R(1995)和Ward s(1999)研究了风险库应该包括的内容,V,Carr(2002)和Fiona D,Pa~emon(2002)设计了PRR(ProJ‘ect Risk Registers)风险登记管理系统,该软件将风险管理分成risk plan和risk proce~两个模块,通过风险辨识员、项目经理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三层风险管理机制对风险进行管理。国内风险库的研发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隧道、地铁等地下工程建设领域,如黄宏伟等人(2006)着手盾构隧道施工动态风险库的开发,陈洁金(2009)进行了下穿既有设施城市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与系统开发的研究。

二、工程风险数据库的构建

1、工程风险数据库的基本流程(见图1、2)

2、工程风险数据库的基本功能

(1)为工程项目风险辨识提供信息参考。工程项目的风险环境和出险规律具有相似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因而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广泛调研、收集资料、文献研究、专家研讨等方法,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事件、风险因素或原因、应对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形成风险信息库的基础资料。结合拟建项目的建设环境、项目特点、建设管理现状等,在风险信息库中进行逐项对比分析,辨识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形成风险辨识清单。

(2)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估计和评价。大型工程项目的风险环境繁复多变,对拟建项目各个阶段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风险因素的共同作用和综合后果,以及这些风险对项目实施的影响,项目主体能否接受等问题进行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风险管理库可以实现风险评价相关数据的收集,包括主观判断数据、客观统计数据、理论模型等,结合当前项目的风险特点,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估计,对风险量进行评价,最终形成风险评价报告。

(3)为工程项目风险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在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风险管理库对风险应对提出建议,使风险管理主体在规避、转移、减轻、自留等众多对策中,结合风险决策者的风险态度,迅速做出科学合理的风险决策,力图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程度,形成风险处置报告。

(4)对工程项目进行风险控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利用风险信息库和风险管理库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应急管理,对风险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形成风险监控报告。对产生的新风险因素和应对措施,及时补充完善到风险信息库中,实现动态管理。

三、工程项目风险数据库实现方法

1、基于风险数据库的风险辨识

基于风险信息数据库的风险识别模块的工作原理是:首先输入当前项目的相关特征信息,然后运用WBS方法对拟建工程项目工作进行分解和编码。其次调用风险因素分类子系统,运用WBS-RBS方法,对风险进行多方法、多角度的识别。最后,输出初步识别的项目风险清单,并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在项目资源约束、风险管理目标计划(造价、工期、性能、安全、健康、环境)的制约下,探讨风险事件发生的条件,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损失大小、风险量大小,并提出风险应对方案,直到确认没有新风险为止。

风险辨识系统总体分析模型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工程项目风险信息数据库的风险识别模块从资料准备开始,经过项目调研、风险识别、风险审核三个阶段,最后才落实到风险清单。这一过程在项目风险管理全过程当中反复进行,其实质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项目风险管理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同时识别过程的四个阶段运用了PDCA的原理,构成了连续有机循环的系统,更加重视项目管理知识的积累应用,从而不断充实与完善风险信息数据库,使得工程项目的风险辨识变得更加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2、基于风险数据库的风险评估

工程建设项目因其自身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特点,建立风险评估模块并保存项目风险评估数据十分有必要,有了庞大的数据作为支持,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可信f生就有了保障。其次,风险评估模块中包含的各种理论模型有助于对风险的评估,调用过程十分简单、快捷,专家系统可以发挥其自身经验,辅助风险评估过程的顺利完成。最后,风险评估中包含的运算相当复杂,风险评估系统基于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可快速地完成评估所需的所有运算过程。

本文设计的风险评估模块是建立在经过风险辨识的风险清单和风险评估智能系统两大部分基础之上的,系统的建立可以基于商业风险评估软件,也可以自行设计、开发风险评估程序。总而言之,数据基础越客观、完整、有效、统一,智能评估系统越便捷、适用,风险评估过程就会开展得越顺利。风险评估模块的数据流由四个过程组成,依次为数据准备、数据来源、评估系统、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

数据准备:将经过风险辨识后的项目主要风险因素作为数据准备,并选择评估标准。

数据来源:根据历史评估数据、理论模型、专家经验以及待评估内容,判断选用何种数据来源。

评估系统:根据数据判断,选取风险评估方法,从软件(方法)系统中选取相应商业软件或自建程序,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显示系统:将评估结果转化成图表或各种易于查看的形式,进行显示。评估系统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依次为用户需求、专家系统、软件(程序)系统。

用户需求:用户以其评估需求填写指定需求表,生成需求程序。

专家系统:在已有风险评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专家处理问题的知识、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方法构建而成。该系统的重要性在于使得系统从此拥有专家的能力,以促进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能提供较正确的计划、建议、决策等。该系统一是利用专家经验分析风险适用的评估方法,二是选取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三是一些评估过程中的数据需要通过专家调查法得以完成,四是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

软件(程序)系统:构建方法一:将商业风脸评估软件(@Risk、Permmster、Crystal Ball等)嵌入软件系统,现有的风险评估软件因其较为完善的设计和实践验证的实用性、稳定性,嵌入后即可立即开始运行,但商业风险评估软件同时存在费用高、难以和系统中其余部分协调统一、不同软件兼容性差等问题。构建方法二:自行谢十、开发风险评估程序,优点是将多种风险评估方法收录进同一软件,与本风险评估系统的兼容性好,缺点是技术含量高,同时需要较高的开发成本。此外,自行开发的程序应含有评估工具系统,例如:层次分析法中的标度法、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模糊数学法中的隶属函数、蒙特卡罗法中的概率分布等。所要评估的风险按照软件中预定的程序进行风险评估,并得出评估结果。

四、实证研究

以国际EPC水泥工程风险管理为例,构建工程风险数据库,数据库的模块结构如表1所示,部分功能界面如图5所示。

第2篇

关键词: 地铁施工事故;作业分解树-风险分解树(WBS-RBS);风险评价模型;AHP;简化F-ANP

中图分类号:TU7;F069・9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1-0076-05

0引言

由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大都会区都在积极推动地铁建设,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由于亚太地区大多数的都会区都位于沉积平原,土质松软,地下水位高,地质状况对地下工程极为不利,且由于管理人员对风险发生发展的趋势判断存在侥幸心理,估计不足,防范不备,因此施工事故屡见不鲜。地铁工程是大型的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事故无论等级大小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理论越来越得到土木工程界的重视。

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特点,依据国内地铁建设的现状及发生事故的实例,提出了基于WBS-RBS结构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国内地铁建设现状

中国的地铁建设始建于1965年。截至2008年,已经通车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深圳、香港、台北、高雄。在未来的数年间,仍会有许多都会区开始兴建地铁系统。中国大陆目前已有地铁系统的 6个都会区,还有 11个都会区的地铁系统,已经国务院批准兴建[1],见表1。

交通环境的改善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通达的枢纽,地铁的大规模兴建虽然能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在建设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也深刻表明地铁施工风险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2地铁建设施工事故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3年至2009年之间,中国大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地铁施工事故,已有26起发生,其中死亡人数高达40人。统计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后果,并从环境因素以及地铁自身建设两大风险源角度分析,得如表下页2的统计结果。

以上统计结果显示,纯环境因素引起的地铁施工事故仅有2起,有12起事故主导影响为环境因素,但同时也是由于地铁自身建设中施工方法对环境的预估不足而引起,其余12起事故完全由建设过程中的施工不当或疏忽导致。

另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81年至2008年,中国大陆建设轨道交通事故分析显示,30%为突发事件,70%为缓变事件,说明大部分事故是可控的,由此可说明地铁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的迫切性。

本章节中事故的风险源指向将为下章节的RBS风险源确定提供选取依据。

3WBS―RBS分解结构

与一般地面工程相比,地铁建设项目有几个特点:①建设规模大;②技术要求高;③建设周期长;④投资大;⑤系统复杂;⑥项目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技术风险大。这些特点决定了地铁在建设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的风险,其中生产的流动性,生产的单件性,生产周期长,地下、高空和露天作业多,与周边环境、地质关系密切等特点,使得与其他生产工业相比,施工安全风险尤其较高。

因此,探索一种科学合理、操作性强、适合于城市地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要求的风险评估方法是非常关键的。希望通过这种评估方法,施工企业、建设单位可以及早的认识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制定规避风险的合理措施,同时,保险公司可以获得更为合理的厘定费率的指标,有据可依地为施工企业提供良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服务。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是指作业分解树,作业树中每一个独立的单位就是一个作业包(work package);RBS(Risk Breakdown Structure)是指风险分解树。把两者交叉构建WBS-RBS矩阵,按矩阵元素逐一判断风险是否存在及其大小程度,这样就可以系统、全面地辨识风险。在分解结构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判断各风险元素权值,从而得到项目总风险程度,所以WBS-RBS风险辨识方法是一种既能把握工程风险全局,又能兼顾工程安全风险细节的工程风险辨识方法。

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每一个安全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源)随着施工进程、作业位置、周边环境等的不同,引起风险的可能性和损失大小也不同。施工安全风险辨识的WBS分解宜结合施工步骤、结构特点按照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顺序依次进行[2] ,如图1所示。

WBS分解后,应对每一个分项工程宜按照风险源进行RBS分解,如图2。Flanagan and Norman[3]认为风险管理应从系统角度出发,识别和量化工程项目面临的所有风险,以保证对所有的风险都能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澳大利亚风险管理标准》曾表述“本标准应在活动职责项目产品和资产的生命期的各个阶段实施……”。这些信息清楚地表明,风险管理不是一次性的,而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管理。从全面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除却不可控的自然风险,同时从项目自身和项目环境出发对风险因素进行归类。首先,按过程将风险因素划分为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的风险,然后按环境分为经济和管理两大类风险;这样地铁风险因素就分为五大类,即规划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施工阶段是地铁建设中公认的事故高发阶段,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阶段,也是因此对施工阶段的风险再进行二次划分,分别为地质风险、质量风险、成本和工期风险、施工界面风险、健康、安全和环境风险。

由于本文着重研究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所以在全面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第二部分事故风险源指向,再进行细化提取。其中,地质风险主要由地质状况、水文条件以及地下管线因素组成;质量风险以及施工界面矛盾主要由结构设计、原材料、施工技术、施工机具、施工管理等影响;成本风险主要是原材料价格影响;工期风险主要由施工管理决定;健康、安全风险主要是施工管理影响,重点防范用电与火灾。

第3篇

关键词: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评估内容

灵璧县2013年危桥改造工程共15座小桥和1座中桥,主要内容包括钻孔灌注桩施工、承台施工、墩台施工、盖梁施工、支座垫石、梁板预制及安装、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现以陈埝桥(中桥)为评估对象,其他小桥参照

1、自然条件:地形及气候特征: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17゜17′-117゜44′,北纬33゜18′-34゜02′之间境内地势低平地形纬北高南低呈西北东南倾斜,气候特征具有明显的季风性质,

2、地质条件:详见各桥地质勘探报告。

二、总体风险评估

1、评估内容: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综合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

2、评估方法—指标体系法。各指标风险赋值;建设规模=A1,地质条件=A2,气候环境条件=A3,地形地貌=A4,桥位特征=A5,施工工艺成熟度=A6,总体风险大小R= A1+ A2+ A3+ A4+ A5+ A6.

总体风险分级标准

3、具体评估

(1)建设规模A1:陈埝桥单跨LK=20米,桥长L=80米,对照评估指标属L< 100米或LK

(2)地质条件A2:根据图纸地勘报告分析地质条件较好,基本不影响施工安全因素,分值0-1,取A2=1.

(3)气候环境条件A3,气候条件一般,可能影响施工安全,但不显著,分值2-3,取A3=2

(4)地形地貌A4:灵璧县属于平原区,地形宽缓较为平坦,分值0-1,取A4=1

(5)桥位特征A5:灵璧县2013年危桥改造工程均为小桥和中桥,通航等级7级及等外,分值0-1,考虑工程施工和交通相互影响,特别是人员操作不慎,取A5=1

(6)施工工艺成熟度A6,目前桥梁施工工艺已经成熟,分值0-1,但考虑施工企业工程经验取A6=1

灵璧县2013 年危桥改造工程(陈埝桥)总体风险评估R=A1+A2+A3+A4+A5+A6=7分,风险等级属于Ⅱ级,为中度风险桥梁工程。

三、 评估程序

1、风险源辨识:风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包括质量收集、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安全事故辨识三个步骤。

(1)资料收集应先进行现场踏勘,收集风险评估相关的基本资料,主要包括:类似工程事故资料,本工程相关设计及施工文件,工程区域内水文、地质、气候等资料,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等,工程区域内建筑物资料,上阶段风险评估资料,其他相关资料。

(2)施工作业程序分解:

(3)安全事故辨识—建立风险源普查清单

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风险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形成风险源普查清单。

安全事故辨识——建立风险普查清单

2,风险估测

(1)风险估测方法

1)、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辨识、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估计和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过程。

2)、一般风险源的风险估测,采用 LEC法,以相对风险等级来确定。

3)、LEC法: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EC。

(2)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四、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总体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下风险接受准则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

一般风险源控制措施可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安全管理规程来控制

一般风险源对应的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等事故风险控制措施可简明扼要明确安全防护、安全警示、安全教育、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即可

2) 本工程一般风险源主要包括承台施工、盖梁施工、支座垫石施工、梁板预制和桥面系施工,具体防控措施:

① 严格按高处作业有关规定施工,做好临边防护设施的安装,并张贴警示标牌,高处悬空或临边作业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和正确使用安全带方可进行作业,高处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体,禁止抛掷,禁止在未固定的物体上行走或作业,严禁酒后高空作业,严禁工作期间相互打闹,施工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攀爬脚手架或直接从高处下跳,恶劣天气必须停止施工。

② 设备传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装置,定期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严禁违章操作,无证人员不得上岗。

③按要求配备漏电保护装置和接地或接零保护装置,配备灭火器,电工作业时必须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作业人员必须穿绝缘鞋,停电验电后挂停电检修标识牌再作业。每天对现场用电设备、设施、线路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停电检修并维护,

3 重大风险源控制措施

本工程重大风险源包括钻孔灌注桩、墩柱施工,架桥机施工等,其风险防控措施有:

1)制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文件,

3)施工现场必须设防护和安全标志,必要时设专人值守,严禁非施工人员入内

4) 下雨、大雾、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必须停止施工。

第4篇

关键词:港口水域;风险评估;评价方法;一致性

中图分类号:U653.3;U675.59;U676.1;H087 文献标志码:A

Concordanceanalysismodelforresultsofriskassessmentonportwaterarea

GUOChong,FANGQuangen,HUShenping,CHENChen

(MerchantMarineCollege,ShanghaiMaritimeUniv.,Shanghai201306,China)

Abstract:Tomaketheriskassessmentonportwaterareamorereliable,theconcordanceofthe evaluationmethodsofportnavigationalriskisanalyzed.TheconcordanceindexanalysismodelrecommendedbyInternationalMaritimeOrganization(IMO)isestablishedbasedontheevaluationresultsof differentriskassessmentmethodsofportwaterarea.Accordingtothedifferentemphasisofdifferent methods,afuzzyclusteringanalysisisusedtocalculateandcategorizetheconcordanceofdifferentassessmentmethodsofportnavigationalrisk.Bycomparisonofthetwomodels,therelevancyamongtheinfluencingfactorsandtheconcordanceoftheevaluationmethodsarefound.Examplesshowthattheconcordanceanalysiscanmaketheportwaterareariskassessmentsystemperfect,whichcanprovidedecisionsupportformaritimesafetymanagement.

Keywords:portwaterarea;riskassessment;evaluationmethod;concordance

多年来,船舶安全一直是国际航运界的热门重要研究课题与内容,始终受到国内外航运单位和海事管理部门的重视.为了促进和改善海上安全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Organization,IMO)采纳英国海事安全局的建议,将综合安全评估(FormalSafetyAssessment, FSA)的方法和概念应用于海事分析,并要求会员国积极开展船舶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FSA是一种结构性的、系统的评估方法,通过运用风险和费效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提高海上安全、环境保护和反恐水平的目的. FSA由5个步骤组成: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方案、费效评估和提出供决策参考的建议.[1]

风险评估,又称危险性评价或安全评价,是指在对系统辨识和安全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危险性或安全性按相关标准、规范、安全指标予以衡量,对危险程度进行分级,进而结合现有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提出控制系统危险的安全措施.[2]风险评估是FSA步骤中的核心和关键,做好风险评估对后面的风险控制和决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34]由于不同评估方法的侧重点和处理角度的不同,必然导致评估中产生分歧,本文利用一致性指数法分析沿海10个港口航行风险排序结果的一致性,然后再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建模,并对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6种方法中任意两种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指数W的变化范围为0.630~0.982,变化幅度比较大.从6种方法中再任选3种或4种方法进行比较,所得W值见图1.

然后根据不同的λ值,得到不同的截矩阵,再进行聚类,结果如下.

0≤λ≤0.90时,所有方法归为一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糊理论,灰色理论,证据理论}.0.90<λ≤0.92时,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糊理论,灰色理论,证据理论}.0.92<λ≤0.94时,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证据理论};{模糊理论};{灰色 理论}.0.94<λ≤0.96时,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证据理论};{模糊理论};{灰色理论}.0.96<λ≤1.00时,分为6类:{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模糊理论};{灰色理论};{证据理论}.

3 结束语

通过上面两种一致性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运用一致性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对精确,而且可以进行互相比较,但数据量要求较高,计算相对复杂繁琐;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数据量要求较低,计算简便,但λ的取值相对主观,而且无法进行互相比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使用模糊聚类进行初步的聚类分析,然后利用一致性分析方法进行具体分析,以确保结果更加准确、可靠.从一致性的检验分析结果来看,针对同一问题进行评价时,最好能采用3种以上的方法,经过检验后获得的评价结论比较准确可靠.两种方法评价后不仅表现出评价结论差异可能较大,而且一致性检验的结果也不稳定.

参考文献:

[1]IMO.GuidelinesforFormalSafetyAssessment(FSA)forUseintheIMORuleMakingProcess[S].MSC/Cir.1023MEPC/Cir.392,2002.

[2]卢有杰,卢家仪.风险分析与决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胡甚平,方泉根,张锦朋,等.沿海水上交通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J].中国航海,2010,33(1):5055.

[4]张欣欣,席永涛,黄常海,等.基于证据推理的沿海水域交通安全评估[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1,32(2):3741.

[5]IMO.FormalSafetyAssessment[S].MSC78/19/3,2004.

[6]秦庭荣,陈伟炯,郝育国,等.综合安全评价(FSA)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4):8892.

[7]葛育英,陈伟炯,秦庭荣.证据理论在海上风险评价中的应用[C]//2006(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8]高洁.上海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评价[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5,26(4):6772.

[9]张兆民.模糊C均值聚类在内陆无水港选址中的应用[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8,29(4):3438.

第5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风险辨识;防范

0.引言

工程项目风险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而很多不确定性事件又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这是造成工程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按照工程项目参与者分类可分为业主风险和承包商风险,下面主要从业主的角度结合工程施工谈谈工程的风险管理和防范。

1.工程建设项目风险概述

在工程建设中任何风险损失大小的衡量均要以货币的形式来体现,而业主是建设资金的支付方,因此业主是风险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其常见的风险有:

(1)决策风险。可行性研究,由于信息不完备,往往会导致建设项目的收益损失,形成决策失误。

(2)财务风险。例如建设资金不到位,外汇部分因汇率部分发生不合理的变化而造成的损失。

(3)技术风险。该风险包括建设项目所选用的工艺,设备在项目建成时已过时,或者由于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对项目费用估算不准,工程项目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等。

(4)经济风险。项目建成后遇到强有力的竞争或由于居民购买力有限而导致工程项目滞销,汇率和利率浮动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工程造价上涨或政策法规的变化导致担保、保险、税费等额外费用的增加。

(5)不可抗力风险。例如台风、洪水、地震等由此而蒙受的投资损失。

(6)管理失误风险。例如由于缺乏经验和常识,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不严密,至使施工现场协调和督导不利而出现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风险。

(7)政治法律风险。政府产业政策或环保政策的变化导致项目多缴纳税款或追加投资。

(8)组织风险。项目业主若是联营体,则可能由于各合伙人对应尽的义务和应享有的权利等的理解或态度的不同而造成项目进展缓慢,即使在项目执行组织内部,项目管理班子也会因同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利而导致不能对各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

工程风险管理是依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理进行决策的过程。从工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角度来看,工程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工程风险辨识、工程风险估计、工程风险评价和工程风险处理,而工程风险辨识是首要的和基本的环节。

2.工程风险辨识是指通过风险调查和分析,查找出工程项目的风险源,并且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

在工程风险辨识过程中,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弄清楚转化条件,在转化的链条中间加以干预,控制风险的转化,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损失程度,这是进行所有的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主旨所在。

工程风险源的辨识是工程风险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果直接影响着后面的风险分析和处理。因此工程风险管理者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好工程风险辨识工作,工程风险辨识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之间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取几种配合使用,如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施工工艺角度等。从时间角度来看,工程风险辨识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程施工准备中的风险辨识;第二阶段是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辨识;第三阶段是工程竣工试运行的风险辨识。工程风险的时间角度是指从不同的标段、不同的分部工程或者分项工程识别工程风险。在工程风险辨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风险辨识对象的各种因素权衡,选择适合的风险辨识方法,这些因素包括施工特点、风险环境、项目进展阶段和现有风险管理资源等。比如在某一分项工程正式施工之前辨识风险,由于此时还没开工,施工环境还未形成,很多风险因素还未出现,此时比较适合采用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等查找风险。

3.工程风险估计

在辨识出标的工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后,接下来需要进行风险工程的风险估计,主要掌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损害程度等,也就是衡量风险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及其对标的工程总体目标的影响。在衡量工程风险时,可采用模糊评估方法,根据工程风险属性将其定级,以不同的风险级别区分风险的大小及其风险管理目标。但是仅仅将工程风险分级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具体估计。对风险的评估需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每一工程风险因素最终转化为致损事故的概率和损失分布;(2)单一工程风险的损失程度;(3)若干关联的工程风险导致同一风险单位损失的概率和损失程度;(4)所有风险单位的损失期望值和标准差。一方面是衡量每次事故造成的最大可能损失和最大可信损失。最大可能损失是指在没有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情况下,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程度。最大可信损失则是指在现有的风险管理条件下,最可能的损失程度。最大可能损失通常要大于最大可信损失。另一方面是估计每次风险事件发生可能的损失程度和损失频率。工程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程度是指可用货币衡量的风险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金额,其他的损失如精神损失、社会效益下降等损失不计算在内。

在估计工程风险事件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程度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工程风险估计方法。损失频率也是常用的一种估计方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衡量损失频率也就是估计某一风险单位可能遭受各种风险因素影响而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4.工程风险评价

所谓工程风险评价是指在工程风险辨识和工程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属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和风险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工程风险和风险处置措施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工程风险评价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

定性风险评价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借助经验判断进行评价的方法。定性风险评价不需要大量的统计资料和估算,只是选择适当的角度和评价准则,定性地判断风险的危害以及风险系统的管理控制情况等方面。定性风险评价主要适用于不是很重要的或者预期风险影响程度不是很大的风险子系统的评价中。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很多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法、AHP法等。

定量工程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可靠风险评价法,它以过去损失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的方法。可靠性风险评价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算出风险率,然后与安全指标比较。若风险率大于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危险状态,两者相差越大,则越危险。若风险率小于安全指标,则系统是安全的。风险率是衡量风险大小的尺度,可以按照下面公式定义:风险率=风险发生的频率×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额这里的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额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这些损失可折算成货币计量。安全指标是指经过多年的积累,并考虑行业的平均水平,为多数风险承担主体所接受的最低风险水平。

5.工程风险处理

工程风险与一般风险不同,它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综合表现为工程风险的复杂性,在处理工程风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应综合分析某类风险在总体风险系统以及风险载体中的重要程度及关联性,对于比较重要的和关联性大的风险,应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来分散风险;由于风险的多样性如果所有风险不分轻重地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案,则将降低风险管理的效率,增加风险管理成本,因而风险处理方案的选择安排应有所侧重,根据风险分析的结论,安排和处置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风险。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具体的工程风险处置方法很多。按照各种方法处置工程风险的方式不同,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另一类是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非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可以进一步分为工程风险回避、工程风险自留、损失管理和工程风险转移。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包括工程风险的财务转移和建立风险准备金。

(1)风险回避是指中断风险源,揭制风险事件发生,主要通过主动放弃和终止承担某一项目任务,从而避免承担风险。但在某些情况下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理方法。

(2)工程风险自留是指工程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来化解风险或者对这些保留下来的工程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主要用于经估算确认风险程度较小,对工程总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项目。

(3)损失管理是指减少风险发生的机会或降低风险的严重性,设法使风险最小化,通常有两种途径:风险预防和减少风险。

(4)非保险工程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承担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将风险转嫁其他承担者。转移的途径是设置保护性合同条款、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广泛使用的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有:一是在招投标阶段通过设定保护性合同条款将风险转移给合同对方;二是业主投保与工程项目有关的险种,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三是通过保证担保,将风险转移给担保人。

(5)保险工程的风险转移是借助第三方来转移风险的,同其他风险方式相比,工程保险转嫁风险的效率是比较高的。主要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

第6篇

[关键词]机场管制;塔台风险;因素辨识;研究

中图分类号:V3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140-01

风险因素辨识主要指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对机场塔台运行过程中出现危险信号进行评估与鉴定,最终提升风险的评估性,并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到减少风险的严重后果,并根据具体情况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辨识。在机场管制过程中,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性,同时提高运行水平,而且机场危险源的识别是当前风险管理的重要过程,结果与当前的管理呈现较大的正相关。根据相关因素的识别提升当前系统的因子管理,在危险源的识别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提升风险管理的质量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可知,在当前风险因素的评估过程中,通过利用风险模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而且在结构化过程中,通过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同时能够增强其识别的有效性。根据以往的空管运行的方法进行应用性的探索,在对机场管制塔台风险因素进行鉴别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运用过程方法,对组织管理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现象进行具体的探究,还能对危险源进行层次性与全面性的提升。在查找危险源的过程中,通过管制机场信息系统,建立危险源,提高当前风险因素识别。

1 机场管制塔台风险因素的确认

在机场管制过程中,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鉴别这是当前因素确定的重要方法,而且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危险信号进行有效鉴定。通过引进方法论因素,将过程方法思想运用到机场管制的过程中。在对危险因素分类的过程中,通过明确过程因素,并对其相互作用,在作用过程中对相关因素进行明确,提高当前的因素确认,在危险性因素确认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因素的敏感性,提高当前的机场管制秩序,最大化提升当前的各项因素的合成与分离,实现鉴别效果。

1.1 过程方法

机场管制塔台风险因素的确认过程的实质是危险因素的确认过程,而且在确认的过程中通常有3个基本要素,即输入、输出和活动。在机场管制运行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进行详细的对接,在其对接过程中,通过对输入与输出进行一个循环的解决过程,在当前输出的过程中,通过各个相关因素的组合,是对输入输出因素进行增值的服务,并对其进行鉴别性的过程。

1.2 建立危险源集合

在危险源建立过程中,通过使用过程论的思想对当前的机场管制工作进行集合,而且可以运用机场管制流程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细致的搜集,在当前机场管制过程中,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鉴定,提高当前的危险敏感度,才能够提高当前管制特点,而且在管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对不安全事件进行整合,其中由于管制因素造成当前管制系统的不确定性,最终推进当前各项事件的解决。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在管制过程中,由于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最终导致对机场管制过程中危险性因素进行双重认证,而且在当前管理因素中,系统的运用需要与当前的危险信号进行连接,同时还可以对具体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提到的危险源集合。

2 机场管制系统运行中危险源评估模型

根据以往机场管制系统运行研究,可以知道当前对危险因素的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Delphi 法;(2)故障树分析法;(3)层次分析法。由于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应的模型评估的困难,而且在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模糊性与不确定的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前机场管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需要对风险评估进行重点监控,而且根据上述的行为研究可知,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离差最大化法将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方法,而且根据当前综合管制的特点,对危险性因素进行调整,在当前事故发生过程中,通过对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多元的风险评估机制,将该类机制作为辨识的过程,最终建立危险评估的优化模型。同时,根据以往的相关研究,机场危险因素的差异性,能够提高当前的危险信号源,在当前危险因素的鉴定过程中,通过对危险因素的综合评断,最终确定危险信号的综合评估模型,实现当前的评估鉴定指标。

2.1 评价指标和评价标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恰当引入 LEC 的评估方法对当前潜在危险进行指标性的建构,并根据上述指标进行分数的累计鉴定。在传统的指标评价过程中,由于评价指数较低,无法正确确定评价体系,而且可以根据当前评价事件的发生,推进当前危险因素的鉴定,在鉴定过程中,可以将危险因素的可能性以及产生的后果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在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评价指标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本文通过对传统LEC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双向鉴定性的评估,推进当前危险因素的提升,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当前的管制流程,而且还可以根据当前的管制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最大限度地优化当前的评价指标,其中包括危险因素的确定,提高数据采集的有效性,促进管制系统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2 确定机场管制系统运行中危险源的指标矩阵

为了更好的促进当前机场系统的管制性,其中对危险性的因素进行指标构建,而且在构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升当前管制系统的危险性因素,其中包括各项指标的提升与优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其指标识别,最终推进当前机场管制系统的优化设置。在对机场管制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危险性因素的数据设置,提高鉴别性数据的提升,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够改善当前的鉴别效果。

2.3 塔台风险因素辨识方法的思想

根据机场管控的相关研究,塔台风险因素的辨析主要包括离差最大化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等,通过比较,在当前风险因素的控制过程中,对当前思想因素进行鉴定性的整合,再参合数据的曲线与集合的相似性,对当前的相关因素进行鉴定,同时根据当前曲线的相似性,对当前进行密切的联系,从而提高参数的比例,最大限度的提高风险因素的鉴别体系。

2.4 风险因素辨识的算例分析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机场管制系统进行深入探究,最终发现危险信号源的差异,通过利用危险信号源的模型,对机场管制系统进行针对性的鉴定,同时根据当前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找出当前的危险控制源,最大限度提高当前的各项因素的评估,最终找出当前重点监控的因素。而且,在对风险因素的评估过程中与实施管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因素鉴别系统,而且可以通过算例分析,最大化的促进当前各项因素的鉴别性提高。

3. 小结

本文通过结合已有的机场监管系统,对当前危险性因素进行模型探索,对当前机场管控系统进行危险信号的传递,最终找出危险源的所在,而且在对危险因素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对管制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相关的系列矩阵,同时能够利用权重计算提高危险源识别,系统地分析了机场管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危险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危险源识别的稳定性与全面性,最大限度提高当前的鉴别系统,而且还能够对其进行改正,通过综合评估以往的机制,对重点监控的危险源进行验证性的分析,提高危险因素的识别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兆宁,刘兵.基于过程的管制系统运行中危险源的识别[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11)

第7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管理;定量风险评估

[作者简介]林笑玫,广东电网公司惠州供电局,广东惠州,516001

[中图分类号] F27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1-0052-0002

电力企业工程投资巨大,工程项目在实施期间会面临着多个方面的风险,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将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满足新时期电力项目持续进行的需要,企业必须要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定量风险的核心是分析企业的定性风险,再排出优先顺序的风险实施量化分析。根据理论标准,定量风险分析适用于已经制定好的风险应对计划。这不仅能够验证风险控制效果是否符合预期要求,而且能够从风险过程里反映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多次实施定量风险分析可提醒管理者是否调险管理方法,也是电力企业风险监测、转移、控制的重要依据。

一、企业定量风险分析的方法

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局势下,国家对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调整要求,市场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电力行业是我国现代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构成,加强电力企业的风险控制及管理有助于维持行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定量分析法运用于电力项目风险评估,结合精准计算获得的数据进行模拟验证,可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工程项目的风险状况。目前,电力企业定量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一)概率分布

概率分布法是对电力企业可能发生风险的一种概率预测,以此判断电力工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因不同事件之间存在互斥性,所有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概率分布法需结合相关的辅助方法,如:利用数学函数图像对一年四季温度变化情况分析,按照温度大小规律分析雨水过多、温差过大等因素对电力线路的影响概率,判断电力系统潜在的风险隐患。

(二)外推法

外推法有前推、后推、旁推等形式,均适用于电力企业的定量风险评估活动。前推法是电力企业常用的风向评估方法,其结合风险发生的时间顺序以及有效的数据集合判别未来风险发生的趋势。外推法可分为简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季节变动分析法等,电力企业风险分析时可依据掌握的资料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参与评估。如:结合移动平均法估算某一年地区用电需求量的变化,根据用电需求量的多少指导企业年产量的控制。

(三)灵敏度分析

灵敏度分析法本质上是对风险产生影响的一种评估,详细地分析出不同风险对电力企业造成的影响力大小。如:就项目成本来说,电力企业采用灵敏度分析法,可对材料价格、市场供应等风险造成的成本影响具体判断,让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抵抗措施。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经过灵敏度分析均可制定有效的风险应急处理方案。

(四)模拟法

模拟法采用企业提供的有效数据,利用计算机建立系统模型,对电力工程的风险状态模拟分析。由于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处理、修改等方面的功能极强,将其用于定量风险评估可摆脱人工分析的失误,提高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如:基于计算机平台,管理人员可结合项目的网络图作为项目模型,把电力工程建设期间存在的财务风险、效益风险综合体现出来。

三、定量风险分析的参照依据

考虑到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在定量风险评估时需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对风险评估采用的理论、方法严格掌握,以确保最终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科学性。从电力企业实际定量风险评估工作的操作情况看,多数企业已经掌握一套相对完整的风险评估流程。“分析依据”是电力工程项目定量风险研究的重点参考。

(一)项目历史信息

历史数据是企业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重要资料,也是后期项目定量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历史信息包括:从行业或企业得到类似的已完项目信息,风险专家对类似项目的研究资料以及计算机存储的风险数据库。电力企业在风险评估时对历史信息中有价值的资料灵活提取,减小风险评估的难度。

(二)项目范围说明

项目说明书是电力工程的总概括,记录了项目前期策划及后期施工的详细内容,也是电力企业信息存档的必备资料。阅读项目范围说明书是定量风险评估的有效方法,以最真实的数据资料为基础,抓住项目说明书涉及到的潜在风险综合研究,有助于专家罗列出最权威可靠的风险评估结果。

(三)风险管理文件

风险管理文件是电力企业制定的预期处理方案,当工程风险发生之后可打开管理文件所编辑的措施处理风险。通常电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文件提供的管理策略相对完整,如:执行风险管理的岗位职责、预算和计划时间的风险管理活动,风险分类,风险分解结构和修订的有关方面的风险承受度。

(四)风险清单

风险清单是对工程项目内容的检验审核,对电力企业定量风险评估具有统筹性的作用。借助于风险情况能为评估人员提供多个方面的信息,如:已识别风险的清单、项目风险的优先级清单等,这些都会给定量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此外,根据风险清单显示的结果,电力企业可加强项目管理的力度,从项目进度管理计划、项目费用管理计划等优化管理。

四、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与基本流程

电气企业推广定量风险评估的优势显著,其不仅为高层经理提供了相当直接的数字;且数据分析阶段可灵活运用各种逼近模型。定量分析后的许多具体调查工作可以用最小优先经验执行,满足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风险管理的组织实施应按照标准的流程操作,电力企业需结合项目的详细情况设计定量风险评估的策略。

(一)风险管理与规划

管理是控制工程风险的核心工作,电力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可尽快处理当前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制定风险管理之前,风险评估专家要做好详细的规划,引导后期管理操作的有序进行。如:对项目风险的成因、影响、处理等问题深入分析,设计出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风险辩识与评估

当企业风险发生之后,应组织风险评估团队尽快判别风险的具体情况,对风险的种类、影响、应对等综合考虑。评估是风险辨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全面性的评估了解可掌握风险的有用信息,从客观角度评估风险的破坏范围,编制出更加优越的风险控制方案。

(三)策略修改与实施

由于风险管理方案具有突发性、应急性特点,最初制定的风险管理策略会在实施期间需要调整。电力企业管理人员需结合项目的实际需要,对其他相关的风险综合考核检测,以掌握最佳的风险处理策略,把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四)效果评估与总结

定量风险评估结束,企业有必要对此次评估活动进行总结,收录相关的资料信息存档管理。总结中要对此次定量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果、使用的资料等内容加以整合,将其归纳成完整的信息档案收集。总结资料是电力企业未来定量风险评估的参考资料。

五、结语

总之,电力行业是维持社会供电、用电正常运行的主导产业,工程项目的实施是改造电力系统的有效方法。企业在经营管理期间要充分考虑市场潜在的风险因素,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处理问题,对项目存在的风险情况详细分析,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安全的风险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金海燕,刘峰.对中国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第8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体系;配网电网;体系构建;风险平台;电力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4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23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1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发展步伐也随着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人们对用电需求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在配网电网运行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危险,这对供电企业在配网电网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配网电网风险管理工作体系对配网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管理体系的构建

1.1 构建原则

1.1.1 横向集成。配网电网风险体系参照《南方电网系统运行安全风险管理规定》标准来构建基本模型。通过风险因素监测、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风险控制、评价与回顾六个环节,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流程,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制订风险应对方案,及时监控和风险,对风险体系进行持续回顾和改善。

1.1.2 纵向贯通。佛山供电局组织管理模式具有金字塔的特点,包括市供电局、区供电局、供电所,因此配网电网风险管理框架体系设计按照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结合组织架构进行纵向贯通设计,形成纵向包括市供电局、区供电局、供电所三个层级的动态风险管理体系。

1.1.3 信息系统支撑。佛山供电局配网生产管理系统是实施配网电网风险管理、落实风险管理手段的基础,管理流程、方法运用、控制手段也嵌入信息系统之中。

1.2 创新配网电网风险管理方法

1.2.1 各司其职,全方位风险因素监测。配网电网风险因素监测主要考虑4个方面:(1)变电站内配电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设备状态变化可能引发配网风险的事件;(2)配网线路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设备状态变化可能引发配网风险的事件;(3)用户设备运行情况,重要(或保供电)用户电力设备及自备电源运行状况变化、用户数量重大变化可能引发配网风险的事件;(4)配网关键、重要设备运行情况。各相关单位按职责密切监测可能引发电网风险的事件,评估事件发生概率。

1.2.2 风险评估与设备风险、作业风险联动。(1)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配网电网风险与设备风险、作业风险因素联动,进行风险评估。配网电网风险评估考虑危害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外力破坏、污秽等设备风险,同时也要考虑作业风险中现场施工作业因素、检修时间因素、天气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的概率值越高,风险越大;(2)配网电网风险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事故事件调查规程》事故等级划分按用户数划分的要求,将风险量化评估标准由失压配变数细化至以失压用户数为考量,这种情况下风险评估更加精准可靠。

1.2.3 风险联动分级管控。环节方面,鉴于设备运行部门对辖区设备状态更为熟悉,评估效果更准确,我局对风险评估、风险遵循层级管控原则。配网基于问题的风险由供电所开展评估,一级、二级风险由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分管副主任签发,由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三级、四级、五级风险由区局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签发,由区局配电部。

1.2.4 风险控制闭环管理。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包括调整运行方式、优化施工方案等,组织措施包括现场交底、过程监督等。各风险控制责任部门在风险发生前将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反馈至风险部门。风险部门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核把关,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确认风险控制措施已全部落实,才可批准进行检修作业。

2 管理体系的运作

2.1 配网电网基本问题风险平台

当需要基本问题风险时,风险责任部门在平台填写配网电网风险控制任务书并流转签发,各责任单位根据需完成的控制措施填写落实情况,当落实情况全部完成后,该项风险对应的停电申请单生效流转。当停电申请单开始执行时,调度员点击风险生效按钮,风险正式生效,停电线路送电后点击风险解除按钮,风险解除,最后相关责任单位在系统上填写风险控制评价。

2.2 配网电网基准风险平台

配网电网基准风险评估平台根据设备台账自动导入每1条10kV线路基本信息(包括用户数、设备类型、重要用户信息等),然后系统会按照预设的风险评估计算公式计算每条10kV线路对应的基准风险值,并显示风险等级,该平台可以高效、准确地揭示电网的基准风险,可以免去人工查询、录入、计算等繁琐的工作任务,减轻人员负担。

2.3 效果评价机制(每次回顾、每月评价)

每次工作完毕后,总结风险管控过程执行情况,每月由区局对供电所、调控中心对区局进行汇总评价,评定风险执行效果,梳理管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逐一解决,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2.4 绩效考核机制(年度考核)

年度对各单位风险评估合理性、管控措施落实实时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考核,对执行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促进各单位对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视。

3 案例应用

以2014年12月7日9∶00~15∶00禅城局城区所城东站701市府甲线出线电缆震荡波试验停电为例。

3.1 风险辨识

701市府甲线基本情况,该线路属于用户专线,无同杆架设线路或交叉跨越线路,供佛山市政府(一级)、佛山市公安局(110)(二级)两个重要用户用电,两个重要用户均无自备电源。701市府甲线停电后,佛山市政府(一级)、佛山市公安局(110)(二级)两个重要用户将由110kV市委站10kV 701市府乙线单电源供电。

3.2 风险评估

配网电网风险评估应结合月度停电计划的编制开展。

3.2.1 城区所在配网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开展评估工作。(1)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按《佛山局配网运行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方法》开展701市府甲线停电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2)风险评估结果:基问风险值为100分,属于配电网一级风险;(3)经过分析,造成701市府甲线停电高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佛山市政府(一级)、佛山市公安局(110)(二级)两个重要用户均无自备电源,停电期间10kV 701市府乙线跳闸将造成两个重要用户

失压。

3.2.2 11月17日,由供电所分管生产所领导组织召开检修停电协调会,审查701市府甲线停电基本问题的风险等级。

3.2.3 11月18日,区局配电部组织召开检修停电协调会,审定701市府甲线停电基本问题的风险。

3.2.4 11月25日,运行部根据配网电网风险及作业风险评级结果组织设备部、市场部、变电管理所、禅城局等相关人员召开月度停电协调会,审查701市府甲线停电基本问题的风险。

3.3 风险

禅城局配电部于11月27日编制701市府甲线停电《配网运行安全风险预控任务书》,经区局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签发后。

3.4 风险控制

3.4.1 各风险控制责任部门根据本部门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本单位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计划分解下发至下级部门,下级部门反馈后,在风险发生前2个工作日内将本部门落实情况反馈至禅城局配电部。

3.4.2 禅城局配电部对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在确认风险控制措施全部得到落实后,运行部才批准701市府甲线停电申请。

3.4.3 2014年12月7日09∶00时701市府甲线停电开始后,配网调度当值发出风险生效通知,风险生效期间各风险控制责任部门按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计划进行701市府甲线停电风险控制。

3.4.4 701市府甲线工作结束,复电后2014年12月7日15∶00时配网调度当值发出风险解除通知。如果701市府甲线停电工作需延时,则由配调当值发出风险延期通知,风险延期期间各风险控制责任部门继续按风险控制措施落实计划进行701市府甲线停电风险控制。

3.5 评价与回顾

3.5.1 2014年12月9日(风险解除后2日),各风险控制责任部门将相关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反馈至禅城局配电部,禅城局配电部对本次风险管控情况做出评价并归档。

3.5.2 禅城局配电部12月底对当月风险进行回顾,2015年1月前3个工作日内填写《配电网风险回顾》报送运行部。

3.5.3 运行部每月对上月全局基本问题的风险进行回顾。

3.5.4 运行部每年年底对风险评估的合理性、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及时评估和回顾,提出风险管理在技术、管理和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

4 结语

通过建立配网电网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极大地提升基层对配网电网风险的管控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配网电网风险管理的一大突破。根据风险评估内容,尽可能通过调整配网运行方式消除风险或降低风险等级以及根据配网设备重要程度制定相应的运维策略,提高经济性。

通过配网电网风险平台的搭建,实现风险管控系统化信息化,使电网风险管理更高效,减少员工负担,降低重要用户失压的风险,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确保配网电网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徐杰,徐涛,顾瑛,张新凯.试论配网规划及配网自动化解决方案[J].工业C,2016,(6).

第9篇

【关键词】作业风险评估;流程;PES法;实际运用

1引言

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项目施工、维护、检修、抢修等现场作业量越来越多,所产生的现场作业风险也越来越大。PES作业风险评估法是指作业过程中因人员、机具、环境、操作等具体作业进行的潜在风险识别并制定风险控制方案。目前,某变电站研究并总结出作业风险的框架评估表(如表1),先汇总作业目标、进行核心任务研究,随后通过PES作业风险评估法,对潜在风险点进行预判,从有针对性地提出管控策略,降低事故风险。

2作业风险管控模型

某变电站分析并运用一套基于作业风险评估的模型图(见图1),具体步骤包括:①利用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完整辨别风险。②量化风险,实现风险概述。③对较大风险,制订并执行风险控制。④措施落实。⑤回顾,结果进入至下一轮风险辨别。

3作业风险评估在变电运行中的实际运用

3.1基础公式

“后果(S)×暴露(E)×可能性(P)=风险值”是PES法的表达公式。在这里后果指的是由于危害造成可能事故的后果,是最有可能导致的后果,并非取最严重的后果。暴露指的是所有事故序列中第一个意外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即如果意外风险产生,随时间产生的全部事故顺序并引发结果出现的几率。

3.2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又称安全评价,PES法在变电运行中危害辨识的实际运用方面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对照经验法,另一种系统安全分析法,通常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并体现在“PES法评估填报表”中,变电站通过对具体对象包括工种、作业步骤等进行分析,形成区域内部风险表(表2)。每一项的填写要求如下(一一对应):(1)工种。就工种而言,变电主要分为两大工种:变电运行工和变电检修工。(2)作业任务。确保变压器运行正常、确保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工作正常、确保短路器运行无障碍、确保重和器与分段器有效配合、确保主接线和倒闸操作准确、微机保护等等。(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依据相关执行功能予以分类、汇总而形成的几个操作流程。如“220kV线路断电”可分类为准备阶段、开关操作阶段、刀闸操作阶段、二次设备操作阶段、安全措施保障、笔录与存档等6个环节等等。在划分作业流程的过程中要欲绝划分类别过多、过细,从而有效减小分析的作业量,通常依据实现某一功能目标予以划分。填写时要依据执行功能予以科学划分,并汇总成几个功能模块。(4)危害名称。落实过程中每一环节有可能影响人员、仪器、配电网和电力部门形象的问题,填写格式为“形容词+名词”,如“缺气的车胎”、“有尖锐出的仪器”、“生锈的刀闸”等等。(5)危害分类。变电运行常见的危害主要有机械危害、人机工效危害、物理危害、环境危害、化学危害等等,此外还包括能源危害、行为危害、生物危害、社会-心理危害等,共9种危害类型。(6)危害分布、特性及产生风险条件。根据本变电站运行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的位置、数量、特征(化学或物理特性)、强度、危害大小、产生环境等等。(7)危害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风险后果主要人身伤残(伤残的具体部位)、人身死亡(死亡的人数)、设备损坏(损坏的构件和数量)、事故/事件(事故程度、事故影响范围、事故数量)、健康受损(对人员机体上和心理上的影响)、环境污染/破坏(影响的具体区域和辐射范围)。(8)和(9)细分风险种类和风险范畴(参照表3)。(10)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即对所预判出的作业风险,决策出需要落实所评估的作业目标涉及的人员数量、作业效率、配套检修设备和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等。(11)现有的控制措施。如通过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检测和试验,查看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采取红外诊断技术判断设备是否产生磁路故障、是否出现绝缘失效、是否存在接触不良等问题;借助在线监测装置,通过带电测量的方法对设备是否存在异常现象进行判断等。通过上述11项内容的逐项填报,使PES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得到了细化和量化,通过以此方法所编制出的区域内部风险表对变电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予以识别,就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直观、明了地注意到风险点,相关危害的分布情况为今后继续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决策的重要依据。

3.3风险值确定

关于区域内部风险表中间部分(风险评估)的填报具体方法,可利用对风险后果(S),可能性(P)以及暴露(R)的预判,以及D=S×E×P的计算来得到风险值的大小,具体的评估方法如下:例如:一个工作任务是一个员工每天将一个设备从A地搬到B地200次,在搬运的过程中每搬40次就会有一次失手,而每10次失手就会有一次将设备掉下来并砸到脚,每10次砸脚就有2次砸成重伤、5次轻伤、3次轻微伤。(1)后果(S)。由于失手导致砸到脚的有3种情况:每10次砸脚就有2次砸成重伤,5次轻伤,3次轻微伤;最有可能的结果为:1人轻伤(50%),根据S的取分值表,取5分。(2)暴露(E)。失手发生的频率为:5次/天=搬运500次/搬运40次有一次失手;根据E的取分值表“持续(每天许多次)”,E取值为10分。(3)可能性(P)。由于失手导致砸到脚造成轻伤的概率P=(1/10=每10次失手就会有一次将设备掉下来并砸到脚)×(5/10=每10次砸脚就有5次轻伤)=5%;根据S的取分值表,P的取值为1分。(4)风险值。风险值等于后果、暴露与可能性三者的乘积。(5)风险等级与采取的主要措施,详见(表4)。

3.4PES法控制措施合理性分析

关于区域内部风险表后半部分的填报方法如下:(1)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对评估风险值高于70的,应总结分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建议,其可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内(3)措施成本因素和措施判断结果表5中建议采取的控制措施是要针对作业任务进行相关拟定的,不能随意进行措施拟定,需要综合考虑控制措施的效能,而控制措施效能判断(J)=风险值(R)/(纠正程度×成本因素),其中纠正程度与成本因素等级如表6。一般认为,判断(J)与控制措施的费用是相挂钩的,其大于等于10时,控制措施的费用预算是合理的,变电站可以施行该控制措施;其小于10时,控制措施的费用预算是超出范围的,那么变电站要重新拟定其他控制措施,并进行重新判断4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业风险评估在变电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变电站要结合日常作业任务,结合变电站历史作业,将各项作业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汇总,组建内部作业风险库,为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作业风险评估涵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变电站在日常的工作运行中,要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作用风险库,为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添加催进剂。

参考文献

[1]韦英.安全风险评估在变电运行班组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12).

[2]梁贵.浅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在变电运行中的应用与存在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5).

第10篇

关键词:水泥企业 内部控制 强化 要点

一、深入贯彻内部控制工作体系

美国国会COSO委员会,于1992年所提出内部控制体系结构,包括五大要素,即“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到2004年9月COSO委员会又提出新的报告,由内部控制阶段进展到风险管理阶段。因此,其组成要素也由原先五个要素扩大至八个要素,亟需从风险管理角度来作为内控的运作标准基础。该内部控制无构之构成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八项。

(一)内部环境

水泥企业公司治理与一般企业公司治理所面对的环境可谓大同小异,除了要适应外部环境外,通常内部环境应与营业活动,或其组织及机能发展产生接度关键性。另外,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指董事会、股东大会、经理层。现代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制衡,最主要的是依领”董事会“机构,以加强对经营阶层(经理业务层)做监督管理与约束,以利维护股东利益。因此,在水泥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应具独立性及专业化,以发挥其责任。在内部控制结构与特性中,董事会对内部控制应负最终责任,而高层经理阶层则要做好内控设计、执行与管理。也因此,高级经理人员则应具备辨识、衡量、与控管风险能力,并加有效积极运作。也就是说,董事会是内部环境的核心,管理层级是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当然也需要必要的业务人员,共同来维护内部环境的健全发展。

(二)目标设定

如同上所述,水泥企业机构经营目的,就是要创造股东、客户与员工等相关者的价值。而经营阶层与高阶管理阶层,就是在建立及执行营运计划、营运策略与营运目标的关键单位(人),为克服与挑战这些未来预期目标,就要去做“忍受风险“与”控制风险”,尤其应构建优质有效的资产负债组合。

(三)事件辨认

事件的发生会影响后果问题,也就是会发生某项威胁风险,有可能会引致经营危机情况。水泥企业业务经营过程中,对于资产在质量、债权确保方面,经营者如果缺乏分析判断的能力及决心,又并未做事前风险的防护与管理时,则损失将会出现。因此,对于事件的辨识,应加以明辨、分析,并作出积极处理或作避险(hedging)措施。

(四)风险评估

水泥企业的风险评估机制,应包括下列原则:应依其业务规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作业风险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控制资本的通足性;应建立衡量及监控流动性部位的管理机制,以衡量、监督、控管流动性风险;应考虑整体风险、自有资本及负债特性,进行各项资产配置反业务风险管理;应建立资产质量及分类的评估方法,详细提列损失;建立业务或交易、信息交互运用等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和紧急应变计划。

(五)风险防范

当发生风险为随机事件或预期会发生危机或风险,包括损失、客户权益,股东权益时,或者是产生水泥企业商誉问题时,均应做风险的防范措施。不确定的风险,除应予以控管外,还应根据情境作重点管理。当债权问题需要维护反解决时,必须提出有效的防范策略,避免冲击过大。

(六)控制活动

水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本来应涵盖水泥企业全部所有营运活动或过程。所以,施之适当有效的“作业程序”与“业务及管理政策”,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预期目标。本质上,控制活动就是“管理程序”,也是“管理功能”。而其又分成管理机能,也就是美国学者孔茨提出管理功能所涵盖的规划、组织、用人、领导、控制等五大程序功能。

(七)信息与沟通

信息的透明与快速传输是增进水泥企业内控的有效工具之一。尤其在科技进步的今日,加强营运管理、帐目交易、各类应用系统的分析、辨认及处理,均需要依靠信息媒介功能发挥。而信息的畅通,有效的沟通解决,均成为水泥企业处理业务重要保障。只有将信息系统作为营运作业的工具,才能易于显示出正确的会计、财务资料,也才易于化解很多业务上存在的质疑。不过,信息畅通与发达,如未能作有效的操作及加以管制,也将对内控制度的功效产生根大的威胁及挑战。

(八)监控

所谓监控,就是对水泥企业业务处理作监督与评估管理,要做好经营风险的监控,“内部稽核”、“自行监核”务必得到较为完善的构建,专业的稽核人员与高超的监控作业更是必须手段之一。

二、强化部门内部的自我查核工作

内部稽核是一种客观的确认及咨询,用以增加企业价值及改善组织营运,协助组织通过系统的方法,评估及改善风险管理,以达成组织目标。做好内部稽核工作应当包括如下几项内容。

自行查核通常不必由该单位最高主管来担任“自行查核负责人”。如前所述,可指派具有稽核人员条件的副主管以上人员担任,并向单位主管负责。因此,自行查核的年度计划,仍然由自行查核负责人,考虑部门业务规模等内容,与该部门可派出稽核人员等作计划安排来拟定“自行查核计划表”。

自行查核办理种类通常具有两种。一是一般自行查核。应就业务与财务、组织管理及信息单位等作一般性查核,但每年至少应办理一次。而每次查核应将查核结果详实纪录于“工作底稿”。查核结果后,也应汇总编制“自行查核报告”,查核人员对该内容的真实性、应负完全责任。二是专业自行查核。专业查核,可由外部稽核单位的主管检查机关、受检单位最高负责人,或自行查核专业负责人指定“专案查核项目”,作不定期的查核,为每月仍至少办理一次。但倘如该月份已在该项办理过一次一般查核时,可依据规定省略再作查核。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 高荷载 低组织 公众聚集场所 火灾风险定性评估 安全检查表法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包括批发商场、零售商场、超市等大型或超大型商品经营场所;具有火灾荷载高或火灾荷载密度大、人员组织无序、环境情况复杂、消防安全管理松散及安全工作任务重等特征;根据公安消防机构的火灾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商场市场火灾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发生火灾的原因包括人为原因、电气原因、自然原因和其他原因;火灾危害性大,表现为极易威胁人身安全、形成火势蔓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妨碍灭火救援、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等。

1 火灾风险定性评估的必要性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其火灾风险性及危害性大,运用定性评估方法,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克服定量评估难以实施的不足,在预防火灾发生、降低火灾风险、保障安全经营、加强安全管理、减少火灾损失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必要性包括:

(1)定性分析该类场所的火灾风险因素,找出存在的火灾隐患,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及建议,提高消防安全防范水平。(2)客观评估该类场所建筑的风险管理水平,针对管理中发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促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3)推动该类场所火灾风险评估工作,针对评估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为相关管理和监督部门提供借鉴。

2 安全检查表法的内涵及步骤

2.1 安全检查表法的内涵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开展火灾风险评估,主要是指参考消防安全有关法律、规范、标准及规程,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系统及其构成的各项指标要素,系统地对一个可能发生火灾的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实施安全检查和火灾危险控制,找出各种火灾危险源,列出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管理。其特征是应用系统论知识,将复杂大系统分割成小系统或更小单元,按系统或单元编制安全检查的项目及要点,以提问方式列成表格,作为安全检查时的指南,对某一对象火灾风险水平或安全现状进行诊断。评估表格中需要将安全检查的内容逐一列出,避免遗漏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清晰明了、方法简单、用途广泛、没有限制、易于理解与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只能进行定性分析不能进行定量分析。

2.2 安全检查表法的步骤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开展火灾风险评估的步骤,通常包括:(1)评估准备。初步确定目标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框定并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工程资料及项目概况等资料。(2)资料收集。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适用的法律法规,了解同类项目的管理和火灾事故状况等。(3)风险辨识。根据建设项目的宏观微观环境、生产管理情况和经营特点,分析和辨识潜在的火灾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和火灾安全隐患。(4)指标确定。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选择科学合理适用可行的定性评估项目指标。(5)定性评估。根据现场调查,通过资料收集,选择评估指标,进行定性分析,以确定火灾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部位、单元等。(6)对策措施。根据定性评价结论,提出预防或减少火灾危险的技术和管理措施。(7)评估结论。简要列出主要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提出需要重点防控的重要危险部位和项目,提出安全措施及对策,从消防安全管理角度,给出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结论。

3 安全检查表法评估指标及结论

根据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点,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开展项目火灾风险评估,其评估依据,包括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消防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等。安全检查表法的核心,是设计和实施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必须包括系统或子系统的全部主要检查要点,特别不能忽视那些主要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危险源。安全检查表中,应重点列举需要查明的可能导致火灾的不安全因素,采用列表提问方式,以是或否来回答,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还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于回答否的因素,还应指出不符合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评估工作按由单项目到小系统再到更大的系统,最后到大系统的顺序实施评估。

3.1 评估单元划分

为便于火灾风险评估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估工作的准确性,依据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及消防技术标准,结合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与危险源的类别及分布,划分评估单元。结合项目的消防管理情况,主要对消防系统进行评估,将每个大系统划分为主动防火、被动防火和火灾安全管理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再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细分更小的子系统。

3.2 评估指标

3.2.1 评估指标选取

(1)被动防火子系统。评估单元细分,细分为环境情况、可燃物品、电气设备、热物体、危险源、明火和吸烟、其他等子系统进行评估。单元指标选取包括:环境情况子系统,细分为建筑布局、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建筑火灾荷载、防火防烟分区、垂直和水平防火分隔、消防电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商铺类型和功能、开口部位等指标。可燃物品子系统,细分为可燃物品种类、物品燃烧性能、可燃物品存储、可燃装修材料、可燃装饰材料等指标。电气设施子系统,细分为用电设施、电气线路、设备自身状态、与可燃物的距离、电源控制箱、保险丝的规格、接地装置等指标。热物体子系统,细分为热表面周围可燃物、电器功率及安装、热废渣处理等指标。危险源子系统,细分为可燃性气体蒸汽泄漏、易燃易爆物扩散、燃料气体控制等指标。明火和吸烟子系统,细分为电焊、气割、炉灶等,以及吸烟区与禁烟区、吸烟区内烟灰缸、禁火区内冒烟物体等指标。其他子系统,细分为地面清洁、可燃废料垃圾存放、室内通风情况、人员了解灭火器材使用、单位动火安全规定、过去有无火灾发生情况等指标。

(2)主动防火子系统。评估单元细分:包括消防设施和消防队子系统;消防设施子系统细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建筑灭火器、消防电源等;消防队子系统包括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系统。单元指标选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子系统,细分为系统布线及供电、火灾探测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火灾应急广播、消防通讯、火灾警报装置、消防电梯、电气火灾监控等评估项目。消防给水系统子系统,细分为天然水源、市政供水、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气压给水装置、消防水泵及控制装置、室外消防给水、消防水泵接合器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子系统,细分为消防给水管道、室内外消火栓布置、消火栓箱体外观和组件、启泵按钮、减压装置、消火栓出水压力、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等评估项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子系统,细分为系统设置型式、报警阀组、供水控制阀、压力开关和水力警铃、水流指示器、末端试水装置、供水管网、洒水喷头、系统功能等评估项目。气体灭火系统子系统,细分为系统型式选择、安全要求及控制方式、储存装置和储藏间、启动和输送管网、气体喷嘴、各类阀体、系统控制及信号反馈装置、模拟启动和喷气试验情况等评估项目。泡沫灭火系统子系统,细分为系统选型、泡沫液储罐、泡沫比例混合器、消防泵组、泡沫产生器、泡沫喷头、泡沫消火栓、系统管道和阀门、系统控制、系统试验情况等评估项目。防排烟系统子系统,细分为自然排烟装置、机械防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通风和空气调节装置、各系统功能等评估项目。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子系统,细分为甲、乙、丙级钢质(木质)防火门、常开电动防火门、常闭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子系统,细分为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和安全标志等。建筑灭火器子系统,细分为灭火器配置和选型、灭火器设置和安装、灭火器外观检查、灭火器维修及报废等。消防电源子系统,细分为供电负荷等级、消防专用供电回路及线路敷设、末端切换装置、自备发电设备、应急电源(FEPS)设置及控制等。消防队子系统,细分为专职消防队建设和义务消防队建设评估子系统。

(3)消防安全管理子系统。评估单元细分及评估指标选取:建筑物内部人员子系统细分为人员密度、年龄层次结构和消防安全素质及意识差异等;管理水平子系统分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职值班制度、建立日常防火巡查且检查记录、严格遵守消防管理规定、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符合要求、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定期举行、完整配备专业和志愿者消防组织等。

3.2.2 评估表格设计

评估表格包括指标序号、评估单元用项目表示、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用是或否回答、存在问题简述用备注表示、反映隐患严重程度的隐患项目类别。评估表格中的隐患项目类别的确定,需要根据对项目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检查试验后,对于得出检查结果否定的子系统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确定造成子系统检查结果否定的项目其造成消防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到底有多大,它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担负着什么样的角色等,然后判定该项目检查内容的消防安全的隐患项目类别,可划分为严重隐患项(A),重要隐患项(B),一般隐患项(C),判定检查评估合格的隐患项目数为:A=0,且B≤2,且B+C≤5。被动防火子系统、主动防火子系统和消防安全管理子系统的评估表如表:

3.2.3 定性评估结论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由于其火灾风险性及危害性大,有必要定期开展火灾风险评估。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对项目的主动防火系统、被动防火系统和消防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全面评估,方法简单,容易理解、使用和实施,解决定量评估难以实施的不足,关键是将消防安全系统进行细分,将复杂系统转化为简单系统,选取评估指标,设计评估表格,得出评估结论,找出消防安全隐患,提出消防安全管理建议,对于评估对象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一目了然。定性评估从消防安全管理角度,能够给出符合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的结论,包括项目的总体评估情况、各系统存在的否定项,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否定项,及其反映出来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及消防安全隐患,拟采取的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和建议。对于定性评估中出现的一些不能明确判定隐患类别的否定项,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再选择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专门评估。通过火灾风险评估,促进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降低火灾风险及损失,促进安全管理及经营。

参考文献:

[1]余明高.防火防爆: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消防协会.建(构)筑物消防员(中级技能):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

第12篇

关键词: 内部市场化;煤矿协同;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160-02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推动内部市场化、增强安全管理协同性为手段,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进行重新思考与再设计,通过再造安全管理流程,建立起管理职能顺畅、劳动组织合理、内部市场完善、协同化程度良好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充分运用“市场”的利益机制和“企业”的协同管控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单位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各生产要素,使企业内部各级经营管理者、执行者的责权利实现相对统一,从而降低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效益,促进煤矿持续、安全、健康、和谐发展。

1 产生背景

河南煤化永锦能源有限公司是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老矿,面临由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的挑战。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形成了众多的管理制度、办法,但整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特别是安全管理思路传统保守,过多依靠专项整治、集中排查、会议布置、下达命令、处罚为主要的行政手段来强制实施安全保障,已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传统安全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①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不到位,造成安全管理盲目性较大。

②安全管理流程不合理。安全管理操作控制程序不清晰、不闭合,未能做到全过程控制,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随意性较强。

③安全管理协同性差,责任权利不统一。

2 内涵与主要做法

2.1 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结构

成立内部市场化协同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各职能科室领导为成员的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公司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例外问题的处置,内部市场化安全协同管理的监察工作。

2.2 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是明确安全管理流程再造的思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想。

二是明确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管理是在内部市场化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完成的,从煤矿到班组共形成三级主要市场主体,分别是煤矿、区队以及班组。

三是明确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要想改革和创新煤矿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安全高效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建立起一整套长效运行机制,理清各种关系,规范作

业流程,主要包括市场机制、考核机制、协同机制和监察机制。

四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实施方法。在内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构建三维安全协同管理PDCA循环系统。

五是明确安全管理的六个原则: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授权的原则、利益对等的原则、协同高效的原则、精细化管理的原则、安全目标导向原则。

2.3 优化安全管理的体系架构

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梳理,构建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三维立体框架模型。

根据模型,构建起安全管理的初步体系架构:纵向上从安全管理PDCA流程出发,形成安全目标管理、安全风险防范、安全管理与控制、安全目标考核和安全评价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横向上以市场主体上下游服务关系和岗位辅助协作关系,确定市场服务合同,从而明确不同主体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并从人、机、环、法、料五个方面规定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在纵横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安全管理岗位目标与责任、安全管理岗位考核指标、安全协同管理制度与考核方法,整个安全管理流程置于安全协同监察之下,从而形成以内部市场化运作为主,安全协同监察为辅的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体系框架。

2.4 再造安全管理的流程

2.4.1 构建PDCA安全管理流程(总体流程)

通过对煤矿安全管理流程的调研分析,结合PDCA循环图思想,设计出PDCA安全协同管理总体流程(图1)。

2.4.2 构建协同安全管理流程分流程

在PDCA安全协同管理流程(总体流程)基础上,分别设计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分流程,包括:安全目标管理流程、安全风险管理流程、安全控制管理流程、应急救援管理流程和内部市场化结算管理流程等。

①建立安全目标管理流程

目标安全管理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目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制定各级市场主体的安全目标,并根据各级市场主要目标,形成各级市场主体的岗位责任,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安全目标考核方法、内部市场化结算方案等。

目标安全管理流程是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控制的基础。在目标安全管理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安全目标考核办法》、《安全内部市场化结算办法》等制度文件。

②构建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安全风险管理是安全防范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建立危险源辨识和煤矿安全应急预案。

首先通过建立煤矿安全风险综合信息平台,全面收集煤矿安全信息,对煤矿的安全风险作出初步判断;其次结合班组、部门的时间确认与反馈,参考行业风险事件库,全面辨识煤矿安全风险;第三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专业经验、行业标杆等,结合煤矿实际,形成安全风险评估的初步结论;第四形成安全风险管控预案,提出风险评估报告。

安全风险管理流程的设计借鉴了风险管理和危险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危险辨识是基础,根据危险源辨识,形成危险源信息库;运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危险)等级,应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宜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案。

2.4.3 加强内部市场化结算流程管理

①在集团内部市场化管理基础上,结合煤矿自身安全管理实际,依据安全目标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构建建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形成煤矿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内部结算办法,构建起煤矿内部市场化管理实施新型管控模式。

②完善内部市场化结算体系:一是分线核算,构建要素市场。二是不断完善价格体系。三是建立核算体系。四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2.5 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在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完善《安全应急预案信息库》、《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安全标识管理办法》、《安全宣教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市场化程度较强、协同力度较大的安全控制管理体系。

3 结语

①通过实施“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协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体系,明确了安全管理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员工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PDCA安全闭环管理新模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②在目前煤炭形式下滑的情况下,煤矿生产成本增加压力下,加大成本投入的管控力度,严格履行审批签字把关职责,始终坚持设备、材料等周转,充分利用废旧物资调剂交易中心,对库存物资材料进行了调剂使用,减少了新材料投入。保证了矿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煤矿协同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通过基于内部市场化的煤矿安全协同管理流程再造的实施,建立了以市场为主,监察为辅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体制,完善的安全计划执行体系,良好的责权利对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加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提高。

⑤安全管理流程进一步明晰,实现了安全管理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合理有序地组织好生产,安全工资向苦脏累险岗位倾斜,保证了一线职工工资,提高工效和职工积极性;杜绝“两突击一平常”现象。确保采煤产量稳定,加快“快速掘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永喜.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09(11).

[2]李小欧.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价值工程,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