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项目会议纪要

科研项目会议纪要

时间:2023-06-12 14:4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项目会议纪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研项目会议纪要

第1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审计 经费管理

一、从审计实务中发现的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研经费审计一般是指项目的财务决算审计,是对科研经费开支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的审查,审计的内容涵盖从立项批复到执行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经费支出。从近几年的审计情况来,科研经费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不合理支出挤占科研成本

审计实务中经常会发现不合理支出挤占科研成本的现象,这其中主要包括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和依据不充分的支出。由于缺少实际可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用于餐饮、通讯和交通费等支出,而用于科学研究的原材料购置费和相关试验测试费等方面,所占的比列却很低。如:专用费中列支预算外设备购置费;试验费中列支与项目无关的车辆保险和修理;设计费中列支无会议通知或会议纪要的会议费,无出差事由的差旅费以及专家信息不完整的专家咨询费等。甚至还有连外协费支出也不签订协议、合同等等。 这些不合理支出很大程度上挤占了有限的科研经费,虚高了科研成本,不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预算编制不规范

审计实务中发现有少数不是相关财务人员,预算意识不够,他们通常把预算编制作为获取科研经费的一种手段,把编制预算仅作为项目立项的一道程序。为达到项目申请的目的,在预算编制时,没有意识到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粗略的把科研经费分摊到几个成本项目中。他们考虑的只是如何才能通过评审,因此,在预算编制中,通常按照以往经验编制一组数据。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大多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当项目经费到位后,根本不能按照预算执行。所谓预算只是一组数据,不能全面、真实地反应所需的成本,数据失真,实际使用和预算相差甚远,根本达不到科研经费预算的真正效果。

(三)票据不规范

审计中发现有些单位对所核算的票据审查不严,存在票据使用不规范问题。这主要表现有:一是白条入账,有些单位财务核算人员认为日常招待等支出,没有取得正规票据属于正常情况,就直接使用白条入账核算;二是原始票据不够详细,如在票据上只注明办公用品,而没有详细的物品名称、单价和数量等内容;三是设备维修费,无修理工时、配件名称等,而是以修理费统一代之。四是票据无单位名称或名称为个人;五是发票开具单位与合同上的供货单位名称不一致;六是发票名目超出开票单位的经营范围等等。这些乱象在一些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乱象不能不说是摧生一些腐败现象的温床。

二、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针对上文中发现的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和科研项目良好发展,提出如下几点设想。

(一)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相关制度务必先行。制度是“纲”,经费的使用是“目”,纲举才能目张。不能诲言,目前我国现有的规章制度相对滞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如经费使用控制中,人员工资比例偏低,不符合现阶段市场经济的特点等等。因此,只有制定一套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才能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的支出核算

项目单位应加强科研经费日常支出核算,设立专职机构人员督促、协助项目组严格按核定的经费用途、范围、标准使用项目经费,并让专职机构进行科研经费核算的归类把关。还要明确科研经费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那些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明确禁止的消费项目严禁在科研经费中列支,杜绝财务人员报账的盲目性、随意性,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做到有权有责,权责分明。

(三)加强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基础。以预算编制为纲,有效管理科研经费,将预算编制贯穿于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形成闭环。这就要求首先应转变过去先要钱后安排工作的管理模式,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相关工作,使预算编制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就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最后还要做好项目经费支出的预算,做到细致准确。经费支出预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要严格控制各项经费支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益。

(四)加强科研经费的事中审计,进行全过程监督

加强科研项目的内部和外部审计,通过项目的中期检查和审计,随时发现经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整改。因此,要解决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应当做好事中审计。事中审计主要是对科研项目的日常实施情况,以及财务核算和资金往来的合法、合规和合理性进行全面审查。事中审计,能及时发现科研项目管理中问题,及时纠偏,减少损失,杜绝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预防种类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多年来,就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来看,如果能做到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实施必要的事中审计,一定会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安全性。

第2篇

关键词:森林生态博览园;机遇;挑战;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1702

1 引言

森林兴则文明兴,森林衰则文明衰[1]。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逐渐从长期对自然的索取、破坏而遭受的惩罚中觉醒,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以森林游憩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已逐渐成为人类生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作为地方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博览园的出现,不但体现了新的森林经营理念,也孕育了一种新的森林伦理和森林文明[2~4]。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的建设,是在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倡议下,由岳阳市人民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兴建的一个新的生态建设项目。

2 博览园概况

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是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在2004年市计委381号文批复立项开发的种质科研示范基地和基因库,前身为林科所林木实验园,位于岳阳市郊羊角山,占地面积560亩,是迄今为止湖南省乃至全国第一家种质生态博览园。为岳阳市“生态岳阳”建设的重点工程、林业系统的亮点工程、林科所的希望工程。该园以保存森林珍稀种质资源、洞庭湖湿地种质资源为主,兼顾珍稀苗木花卉生产、森林与湿地休闲游憩、技术推广与科学研究、森林文化弘扬与科学教育功能。它的建设是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基础研究与技术推广相结合、专业资源收集与大众的科学教育休闲游憩相结合、森林与湿地相结合的尝试。不但体现了湘北湿地植物、湘北丘岗山地植物两个特色,兼顾了种质生态与湿地生物游憩休闲和优质种苗花卉生产推广两个功能,填补了洞庭湖区森林生态博览园我国湿地种质资源保存库的空白,而且有利于湘北丘岗山地珍稀植物和洞庭湖区湿地植物多样化的保护。

3 发展机遇

3.1 良好基础

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自2006年开发以来,经过近10年的建设发展,已按照植物园的标准建造了玉兰园、梅园、樱花园等多个专业园,1100 m的樱花大道贯穿大半个园区,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林业科研项目陆续在园区落户开花。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以湘北丘岗山地珍稀植物、洞庭湖区湿地珍稀植物保存为主,以开发、推广优良苗木、花卉种质资源为辅,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绿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博览基地。

3.2 多方支持

博览园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在近10年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国家林业局、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林科院、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岳阳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相关单位及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2009年1月,市政府主持召开国土、财政、林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生态博览园建设有关事宜,形成了会议纪要(岳府阅[2009]20号),要求将博览园建设纳入《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将现有560亩的面积扩大到1000亩;2010年6月,市领导考察了博览园,明确指出要把其作为市民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林业科技示范工程来打造,建设成我市的“城市后花园”。2009年湖南省林科院将博览园确立为该院的科研基地,2010年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将博览园确立为该园联合共建基地,2012年博览园又成为全国科研示范基地。

3.3 近城优势

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位于岳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王乡境内,距市中心6 km,毗邻107国道,交通十分便利。根据市政府指示精神,博览园本着造精品工程原则,逐渐形成了“春观樱,夏品荷,秋看枫,冬赏梅”的四季景观,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参观游览,成为了岳阳市的城市后花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博览园迎合市民的需求,每年在园内开展“公益有偿植树”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前来植树的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博览园成为了岳阳市植树造林基地。

4 现实挑战

4.1 资金短缺

从2006年开始,岳阳市林科所用了三年的时间,完成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道路围墙、通电通水、整地改土、苗木引种等各项基本建设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170万元。目前园内道路畅通,苗木长势良好,森林覆盖率已达80%,已经初具规模。湖南省林科院在园内安排实施了8个科研项目,目前各个项目进展都十分顺利;岳阳市绿化委将该园列为全民义务植树示范基地,每年新栽植各类苗木2000多株。

森林生态博览园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计划采用边建设、边经营、分期投资滚动的发展模式,全部工程项目投资概算为3440万元。现在准备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种质资源收集;办公、生产用房屋建安工程与设备安装;游憩设施建安与设备购置;排水工程;花卉苗木展示区苗木及设备;其他工程,预计投资约为1577万元。岳阳市财政局计划从土地出让金返还577万元用于博览园建设,岳阳市林科所作为一个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收入仅能自保,目前尚有投资缺口1000万元。

4.2 建设影响

由于国家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影响,博览园的发展常常受到干扰。2009年因武广高铁建设需要,占用了博览园18亩土地,由南向北将博览园一分为二;2010年金凤桥片区高压电网进行大规模改迁,有一组线路需经过博览园,又在博览园建造了3个铁塔。在生态建设逐步向工程建设让步的过程中,博览园整体规划无法实施,园区建设受阻,科研用地价值锐减,科研项目受到影响,园区森林生态景观受到破坏。长此以往博览园不仅无法落实市政府打造“城市后花园”的意图,更会失去林业科研合作伙伴,影响岳阳市林业科研的发展。由于该基地逐步城市化,市政府将不得不考虑重新征地作为林业科研用地。近几年来在博览园的投入将会全部浪费,同时,重新征地将会给政府带来一定的财政负担。

4.3 机制制约

博览园是一个隶属于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现有自收自支编制16个。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受机制制约无法进行营利性生产经营,而博览园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园养园”为主,通过自身的盈利来促进博览园的发展。因此要促进发展,必须转换机制。

5 发展建议

5.1 加大宣传

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应抓住机遇进行广泛的宣传,进一步扩大博览园在社会的影响,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博览园的发展。

5.2 招商引资

博览园的建设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在岳阳市林科所无法投入大量资金搞建设的情况下,利用博览园的发展前景吸引外来资金成为当前最佳选择。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措施来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通过减免租金的办法来带动花卉市场的建设发展;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来吸引资金建设户外拓展和森林疗养等项目。

5.3 政策支持

除了资金的投入,博览园的发展还要取得政策的支持。通过向市政府报告将博览园划入绿线,规避市政建设对其的影响。通过成立林场和植物园来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以及优惠措施的支持。

6 结语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写入了报告,四中全会提出了生态良好的战略目标,五中全会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新目标,强调了绿色的发展理念;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岳阳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发展战略。岳阳市在接连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最具活力休闲城市”等荣誉后,森林城市建设步伐逐渐加大,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5]。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态需求逐渐成为人们新的追求,绿色发展的理念也在进一步深入人心[6]。岳阳市森林生态博览园必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湘北地区生态建设的一颗明珠。

参考文献:

[1]曹和平.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N].绍兴日报,2014-10-6.

[2]陈绍志,周海川.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定位与实施路径[J].中州学刊,2014,7(7):91~96.

[3]刘滨谊,温全平,刘 颂.城市森林规划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城市林业,2008,6(1):16~21.

[4]吴泽民,王嘉楠.城市林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2):7~9.

第3篇

关键词:研究型图书馆,研究型大学,信息素质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教学的辅单位,随着众多的大学努力建设成为研究型大学,高校图书馆也应加紧建设步伐,早日实现向研究型图书馆的转型。高校建设研究型图书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 它有助于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研究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需求的水平和层次都比学生要高。他们既需要从宏观上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动态(包括水平、成果与趋势) , 又需要从微观上了解某一课题、某一专业的水平与成果。要完成这样高水平、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就有必要参与教学与科研工作, 调查研究教学科研人员的需求, 并系统地分析研究各有关专业发展的动态、水平和状况, 不断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综合性和述评性的报告。研究型图书馆已不仅是学校的图书资料中心, 而且还是教学科研人员不可脱离的研究场所。(2)研究型图书馆也有助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由于研究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和教育服务都是高水平和高层次的, 所以势必要求它的工作人员既要有图书信息的专业知识, 又要具有专深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成为某一学科中的图书信息专业人员。只有这样, 才能向服务对象提供广、快、精、准的信息, 才能向服务对象进行有系统和高质量的教育, 这就要求图书馆人员在掌握图书信息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要不断加强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深造, 让自己自觉地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2.研究型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型图书馆日益发挥着它的知识组织、信息服务的重要功能。然而,与广大研究者的真实信息需求相比较,现在的研究型图书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在先期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1)读者层次不一, 需求水平不同, 共同使用一个无所划分的图书馆,产生很多弊端。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是非常混杂的。有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高自考生、进修生等等,这对高校图书馆向研究型转变产生诸多不利因素。如:①学生读者所占的比例过大, 教学科研人员成为次要的服务对象, 客观上受到排挤。图书馆所受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学生读者成为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 不仅流通部门要以大量的人力、物力接待学生, 其他部门也都被牵制, 而对教学科研人员连一般借阅都不能满足(有些教学急需的书被学生先借走, 前沿热门的书被学生长期转手) , 以至教学科研人员只能从其它渠道获取资源。②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读者群, 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同, 对于图书资料的需求也有差异。学生,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一般是围绕所学课程, 以借阅图书资料为多, 以增加知识、提高水平为主; 而教学科研人员、研究生, 则以了解新动态、发现新问题、研究新事物为主。。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重点应该倾斜于后者。然而, 目前高校图书馆却把主要精力放在前者身上。因此无法满足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 以至对学校整个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产生不良影响。

(2)用户信息素质不断提高, 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多样性和专业性不断加强。在众多高校向研究性大学转变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的数量将不断增加,需要的信息越来越专深,类型也越来越丰富。目前的多数图书馆仍以提供纸质图书为主,其它类型的信息资源(如:标准,年鉴,科技报告等)则很少能提供。

(3)图书馆部门分散、责任不明确、协作与交流不够, 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

(4)咨询、情报研究、教育等虽然存在,但规模小,质量也不易提高,还没能像分类编目、借阅那样规范化、系统化、普及化。

3.研究型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研究型图书馆除具有普通大学图书馆所具备的为—般的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以外,还要具有支持学校和社会进行多学科、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以及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能力,支持学校甚至产业部门的研究,培养读者的文化素质和学习、研究及创新能力的功能。

(一)构建IC。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 即信息共享中心,是为适应用户的研究和学习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基础设施和新的服务模式。IC的构建应能达到以下目标:①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 将信息资源处理成自己需要的形式、甲文档形式等, 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向用户提供“ 易用空间” 的功能。②用户在图书馆员指导下完成学习和研究过程, 充分发挥了图书馆作为用户教育中心的作用。③建立起一站式研究和学习模式,向用户提供个别式和集中式的研究空间。学生不用离开图书馆, 就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 撰写论文。图书馆作为学习空间和交流空间的功能进一步加强。

(二)建立专题图书馆。为了满足学术研究人员对专门书籍的需求,还应尽可能地建设各种专题图书馆,提升图书馆的深层次服务水平,满足高层次读者的需求。专题图书馆就是把各种重要专业的文献资源按学术门类分别归集到各自的馆藏地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专门为某一学术专业读者利用的专业图书馆。专题图书馆应依据学校的重点特色专业和发展要求在中心馆的内部或周围建设多个专题图书馆,把各种高深的专业文献资源集中起来供各类有专题资源需要的读者使用,从而把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区别开来,更方便地为专业读者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服务,极大地提高各类专业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深圳目前有两个专题图书馆——时装图书馆和法律图书馆,它们都是深圳图书馆为满足专业人士的文献信息需求而建立的。

(三)开展定向服务。作为研究型图书馆, 它应为特定群体、特定个人、特定的学科、特定的科研项目作定向的个性化服务。定向服务——包括定学科专业, 定科研课题,定服务对象等。这不仅关系到学科专业的建设, 产学研的进展,高校的建设与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高校图书馆走出高楼深院, 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贡献。。因此, 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同院系的主要教授、学科或学术带头人、课题主持人、相关科研项目的参与者等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 及时了解他们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 并根据需求即时地、完满地为他们实行定向服务, 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所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任务。

(四)建立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建设一流图书馆, 离不开一流的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影响研究型图书馆建设的因素很多,就其根本,人的因素起决定作用,图书馆员的水平既决定了研究型图书馆建设的最终水平。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应该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文献专业工作人员和处于领先水平、学科前沿、图书馆界公认的信息管理、处理技术开发的专家。因此,人员结构的合理配置尤为重要。有的图书馆只有一两名科研人员,且年龄偏大,仅起点缀的作用,科研能力弱化,服务人才为主体,是典型的服务型图书馆。而研究型图书馆非常重视人才的配置,科研人员占适当的比例,起着主导作用。图书馆多年来存在一个弊病,即对馆员仅仅确定工作岗位,不确定研究方向,这样使一些有专业特长的人员不能发挥专长。研究方向和具体做什么有所区别。例如图书馆要有网络技术人才、数据库平台搭建人才、平面设计人才、外语人才、文献采购人才等专门人才,这些人可以成为某一个方向的研究专家。有些馆员可以在图书流通部工作,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可以是图书馆法律方面的研究,也可以是古籍的研究等等,研究方向的确定可以使这些人成为专家。这些专家组成的团队就会形成一个很强的研究队伍。研究出的创新成果可以转化成新的项目,具有创新的项目可以推动图书馆的工作,使图书馆的研究和服务不断超越更高的台阶。

(五)学术档案建设。我国大学图书馆很少考虑提供教学研究服务的档案资源建设。要成为一个研究型的图书馆,需要认识到收集服务学术研究用的档案资源的重要性。学术档案是由科研人员自己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个人资料,如日记、著作、手稿、往来书信、实验报告、回忆录、会议纪要等等,这些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原始材料,大多为未公开发表过的第一手材料,研究价值往往很高。学术研究人员非常重视各种原始档案资料的借鉴,但图书馆获得有价值的档案很不容易。首先在档案征集时须获得提供者的信任,接受档案时要了解并遵守提供者的意愿,保护提供者的权益,等等。研究型大学的图书馆需要关注和开展学术档案建设,此举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教学、研究提供更多专业帮助和服务,而且还能提高图书馆和大学自身的学术地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样,创建研究型图书馆也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平.Informationcommons:一种新的研究型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4(4):40-43

[2]来新夏.把高校图书馆办成研究型图书馆[J].河北科技图苑,2006(6):13-14,44

[3]张彤.当代高校构建研究型图书馆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2009(13):67-68

[4]唐烽钧,郑满庄.浅议信息化时代的高校研究型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杂志,2009(6):56-57

[5]陈德芳.高校研究型图书馆与定向期刊篇名数据库[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4):41-42,74

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 读者 词频统计 文本分析 问卷调查

[分类号]G250

1 背景与意义

阮冈纳赞(Rang Nathan)于1931年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其中有3条提到读者。刘国钧先生认为:“图书馆事业有五项组成要素: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读者在其中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被提出来。程焕文教授曾提出:“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虽然颇受争议,但仍然有其深远的内涵。由此来看,读者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者,是整个图书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作为图书馆馆员,应该与读者保持最为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目前是一种怎样的状况?是否已经与读者逐渐疏远?

刘虹从构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角度论述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从服务、管理及制度3个方面来构建读者和馆员间的和谐关系。伍晓军基于馆员的视角,从服务、理念及方式上论述了如何加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高惠娟提出图书馆要与读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保护读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与读者之间的矛盾。总体看来,先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定性的方式来对馆员和读者关系作出慨括或改善,并未对读者与馆员的关系进行相关的描述和揭示,大部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偏重定性的总结,没有量化的分析,无法深入揭示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为了能够更为直观地呈现出这种现状,本文采用词频统计、问卷调查及文本分析等实证方法,对目前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进行深入揭示和分析,得出结论: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联系逐渐弱化,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方法与思路

2.1 方法

词频统计是基于定性分析的量化研究方法,它将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将分析的结果用统计数字描述。文本分析是一种客观、系统、定量地描述文字内容的研究方法。与此同时本文还运用了问卷调查的相关方法。

2.2 数据获取

词频统计的数据样本取自2006―2010年间被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种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29 373篇,去除会议纪要、新闻通讯、讲话、通知、目录等内容后,得到有效的学术论文29 245篇,以“篇名=读者OR篇名=用户和摘要=读者OR摘要=用户”为检索式分别进行检索,共得到记录1 141条;本文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高校图书馆馆员200份,读者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公共图书馆馆员200份,读者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文本分析的数据取自2006―2010年间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3 000篇人文社科类及3 000篇理工农医类博士论文的致谢文本。

2.3 思路

首先,通过对各年度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刊载相关读者研究论文的篇数及其占论文总数的比例和读者研究相关论文关键词频次占总的关键词频次的比例总结出图书馆界从业人员对读者研究的重视程度;其次,根据对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和读者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别描述出两种不同视角下馆员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通过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文本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致谢提及馆员学位论文的篇数与学位论文总篇数的百分比勾勒出学术精英们对图书馆馆员的依赖和重视程度。

最后,综合上述3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大体概括出图书馆馆员与读者之间关系的现状。

3 结果分析

3.1 词频统计

从各年度读者研究论文篇数及其占论文总篇数的比例来看(见表1),近5年内读者研究的学术成果相对匮乏,大约每100篇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中仅有3―4篇论文研究与读者相关的问题,并且各年度所发表的论文篇数及其占总的论文篇数基本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多数维持在4%左右。

再结合各年度读者研究论文关键词频次占总关键词频次的比例及排名来看(见表2),近5年内读者研究的相关主题处于整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边缘地带,大约每100个研究主题中,仅有不到1个主题在研究与读者相关的内容,并且在各年度的频次排名中大都处于50名以后。

由此看来,近5年内国内图书馆界从业人员对读者研究的相关主题不够重视,使得读者研究相关主题的进展相对于其他研究主题和整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来看都显得有些滞后,几乎每年都停滞在同一个水平点上,没有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中形成研究的重点或热点。

3.2 问卷调查

从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馆员部分)来看(见表3),绝大多数馆员不会记录读者的联系方式并主动联系读者,与此同时读者也不会主动联系馆员;多数馆员缺乏预见读者潜在需求的能力,在指导读者利用本馆资源时,虽然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表现优于高校图书馆,但远远不够(仅有36%的馆员);大部分馆员不会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方面公共图书馆优于高校图书馆),在参与读者互动的活动上,绝大多数图书馆馆员显得不够积极;在被询问到自己是否受到读者重视时,绝大多数馆员显然觉得自己已经被读者所淡忘。

从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读者部分)还可以看出(见表4),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似乎比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更加依赖馆员,但总体依赖程度显得很低;大多数读者缺乏与馆员面对面交流的经验,只有为数不多公共图书馆的读者(13%)有跟馆员面对面交流的情况;绝大部分读者不会主动记录馆员的联系方式并持续地跟馆员保持联系,不过少部分读者偶尔会参加图书馆为他们举办的读者与图书馆互动活动;大多数读者都表示在自己的映象中没有记忆深刻的图书馆员,并且认为仅凭图书馆的电子指南或自动咨询服务甚至是单单依靠自己所具备的相关能力就能够顺利完成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几乎一半的读者认为自己与图书馆馆员逐渐疏远,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情况似乎比公共图书馆的形势更为严峻些。

由此看来,读者与馆员几乎没有太多的交互空间,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形成对馆员的认同感,图书馆馆员普遍没有意识到需要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同时也没能在读者身上找到应有的归属感,但却能感受到自己已经被读者所忽略。总体来看,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

者的关系日渐疏远,相互之间的重视和依赖程度逐渐弱化,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这一传统理念已经逐渐从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视野中消失。相比之下,高校图书馆的情况比公共图书馆更为普遍。

3.3 文本分析

从各年度学位论文致谢部分文本分析统计结果来看(见表5),过去五年中,无论是人文社科类还是理工农医类的学位论文,学术精英们大约每1000人中只有6个人意识到对图书馆员的认同(5年合计0.060%),其他科研人员如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等得到认同的程度虽然也不高(21.60%),但是与图书馆馆员比起来,可以看出他们至少得到了少部分的学术精英的认同,而图书馆馆员并没有获得同等的重视,至少他们认为不需要在图书馆馆员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相应的学术研究。

由此看来,学术精英们已经不再需要图书馆馆员提供帮助,即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曾经得到过图书馆员的帮助,也不会反映在自己的论文致谢中。总之,在他们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时,很难回想起图书馆馆员的身影。如果学术精英们意识不到图书馆馆员的存在,那么是否可以推测图书馆馆员也已经逐渐淡出了一般学者们的视野呢?

3.4 结论

图书馆读者、用户的地位已经被诸如元数据、数据库以及数字图书馆之类的东西大大排挤,换言之,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研究的焦点似乎已经从以人和服务为导向转变为以数据和技术为导向。图书馆从业人员们基本上很少撰写读者或用户方面的论文,而与之相关的期刊杂志也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选题的文章上。图书馆对读者的一切已不再那么关心,而读者也无法意识到馆员的存在,逐渐与馆员疏远,大部分读者已经开始自行访问数据库、自助借书。学术精英们同样已经意识不到图书馆馆员的存在,普通学者是否也会渐渐遗忘图书馆馆员呢?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但是答案应该离我们不远了。

杰西・谢拉(Jesse Shera)于1972年提出:“自动化将会使图书馆员摆脱非专业工作的束缚,因而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联接用户群体、决定如何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的关键性的专业活动””l。在希望方面谢拉是正确的,但在结果方面他却错了。事实上,与之相反的情形出现了,技术本身已经成为目的,并且使得图书馆员一天天疏远读者而不是贴近读者。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联系逐渐弱化,图书馆馆员已经不再受到读者的重视,而图书馆馆员也在逐渐疏远读者。

4 建议

针对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现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对读者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给予重视,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的期刊杂志也应该对读者研究相关论文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从而鼓励和引导广大图书馆从业人员重视读者研究,最终为读者研究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科研创作空间。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资源、技术与读者的平衡点上,而不是单一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的延伸和数据的典藏、保存及创建上,应该关注这些数据和技术的使用过程,即究竟是谁在使用这些数据和技术,它们又是如何被使用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效平衡读者、技术和资源的图书馆专业人才。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化过程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以读者和服务为导向,充分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与联系,在了解和信任读者的基础上构建联系读者和资源的服务能力,在关注技术和设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与读者之间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技能才能被读者所信赖和认同,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建议科研学术管理部门在写作规范或考量标准中增加对致谢的要求,如其中要包含对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帮助的图书馆馆员的感谢,从而为学者们和图书馆馆员的交流提供一座桥梁。当然,要切实让学者们对图书馆馆员表示感谢,其前提是图书馆馆员必须加强与学者们的沟通,真真切切地给予学者们相应的帮助,成为他们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参考文献:

[1]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夏云,王先林,郑挺,等译.北京:书 目文献出版社,1988:2.

[2]刘国钧.图书馆学要旨.上海:中华书局,1934:9.

第5篇

【关键词】临床营养科; 管理模式;膳食医嘱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7―008―04

2009年7月15日,卫生部关于临床营养科发展规划工作汇报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临床营养科是临床一级学科。其任务是为全院病人提供适宜的营养支持与治疗[1],我国目前很多医院临床营养科的管理模式还很不成熟,本文通过回顾北京平谷区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发展历程,对医院临床营养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交流管理经验,共同探讨临床营养科的管理模式,使临床营养学科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

1发展历程

平谷区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现有床位960张,平谷区医院临床营养科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1第一阶段:2002年以前临床营养科被称为小伙房,配备一名营养师,隶属于总务科管理,由膳食科长直接领导。

1.2第二阶段:2003年年终总结会上,营养师作为营养食堂组长,汇报营养食堂下一年度工作思路和计划,建议营养食堂由营养师进行统一管理,以利于营养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经院办公会讨论后于2004年5月,由营养师接管营养食堂,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形式负责营养科的管理,增设了窗口售饭,隶属于后勤院长管理。

1.3第三阶段:于2007年4月正式成立平谷区医院临床营养科,配备三名营养师。

重点完成的工作为:通过医务科和信息科统一规范膳食医嘱和营养会诊程序;2008年9月,开设营养咨询门诊每周2次;积极参加营养知识培训班,到先进医院进修,请营养专家来我院讲课,进行会诊指导;引进住院病人订餐卡机系统,进一步规范了膳食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1.4第四阶段:进一步明确临床营养科发展方向,营养科从后勤科室划分为临床科室,转换科室管理模式。

1.4.12009年5月,营养科从后勤科室划分为临床科室,增加了营养治疗专业人员,营养师共有4人,另配备了一名主管护师,专门负责营养护理员管理。

1.4.2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对营养科进行了彻底的整修和改造,完善了营养科各功能区,包括肠内营养制作间、营养代谢室、营养膳食操作间、制作准备间、分餐间、专用消毒间;使营养科的面貌焕然一新,重新调整了营养科的整体布局,增加了大批新设备;规范了营养膳食的制作分发流程。

1.4.3经过多次申请汇报,院领导讨论通过,决定取消外卖窗口,这一举措使营养科的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大大降低了病人住院期间膳食的随意性,使住院病人能够按照营养医嘱进行规范的营养治疗,营养师也能够集中精力,走进病房,更好的开展临床营养治疗工作。

1.4.4随着对营养科发展的逐渐重视,为了进一步开展营养治疗工作,院领导改变运营思路,增加员工编制。平谷区医院现有960张病床,营养厨师21人,营养护理员20人,其中设管理员1名,面点及副食组长各1名,营养厨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院领导大力支持,先后选派所有厨师和营养护理员到天津第三中心医院进修学习,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

1.4.5营养会诊和营养治疗病例数明显增加,与临床的结合愈加紧密。同时加强了营养门诊的建设,配备了食物模型,皮摺厚度计及握力计,能够利用营养软件为病人进行营养状况分析,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

1.5第五阶段:临床营养科显示出在整体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1.5.12010年以来,实现了营养科与医院综合网络系统相连接,能够更加快捷的了解各病区住院患者动态,营养医嘱情况,随时掌握重点病人的病情变化,检验结果等,为广泛开展临床营养治疗工作提供了快捷有效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5.2建立了营养师分级查房制度,坚持每日查房1―2次,及时与主管医生进行沟通,共同制定科学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案,高年资营养师负责低年资营养师的业务指导,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全年会诊1737人次;肠内营养治疗病例数160余例,要求营养治疗天数5天以内的书写观察病历,治疗天数在5天以上的按照《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标准书写营养治疗病历;每周开设两个单元的营养门诊,接诊病人约200多人次;

1.5.3每月1―2次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营养知识宣传,走进病区,走出医院,深入社区,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

1.5.4营养支持水平与治疗方式取得了很大进步,根据医食同根,药食同源的理念,于2010年9月份为营养科配备一名中药师,在主食与副食制作中开展中医治疗饮食,不断发掘新的食物种类和制作方法,得到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广泛认可。

2管理体会

2.1营养科主任要把握方向,做好科室领航人。

首先,临床营养科的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营养科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一方面,必须坚定信念,带领全体科室员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齐心协力,首先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狠抓业务学习;另一方面,必须审时度势,积极主动的与院领导沟通工作思路,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和机遇,争取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营养科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2.2营养食堂和临床营养科密不可分。营养食堂是临床营养科的两大支柱之一,是医院的"第二药房",是营养医师对患者进行膳食治疗的技术体现和加工场所,不注重营养食堂的管理和建设,营养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将无法开展有效的营养治疗工作,特别是难以对治疗膳食进行质量监控。因此,营养食堂不能从营养科划分出去[2],必须由营养科统一进行管理。

2.3让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成为临床营养学科内涵的窗口。

临床营养工作的开展需要各科室的广泛协作,临床医护人员对营养治疗认识不足,是阻碍营养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3]。因此,以知―信―行理论作指导,首先从医护人员入手,走进病区与医护人员密切沟通,针对各病区疾病特点,开展营养治疗讨论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营养食谱和供餐模式,开展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讲座,举办医师沙龙活动,加强了科室间的联系和协作,促进了营养治疗工作的开展。

从我国各大医院临床营养专业人员的工作效果来看,目前都偏重于病人的营养支持,而忽略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而病人在医院住院的天数是非常有限的,营养支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所起的效果也是有局限性的。从发达国家和香港各大医院营养师的工作来看,他们既重视营养支持,同时又花费了大量精力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建立适合自己疾病的饮食习惯,由此启迪我们去矫正临床营养专业的工作方向和重点[4]。

可通过定期进行患者教育,电视讲座,科普宣传,门诊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做好营养知识的普及和营养指导,让更多的人群接触营养知识,进行自我营养管理。

2.4抓好临床营养科团队建设,尽快提高员工的整体专业素质,是营养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营养科人员结构较复杂,除了少数正式编制职工,营养厨师和营养护理员大部分都是临时工、合同工。员工知识水平层次较低,85%为初中文化水平,整体专业素质较差。因此,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各岗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至关重要。实行岗前培训制度,定期进行营养知识、烹饪技巧、食品卫生知识以及各项工作制度的学习和考核,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强化重点内容,成绩优异的给予奖励,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2.5强化科研管理意识。

既要开拓思路,又要立足日常经验积累。首先,扎扎实实做好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工作,以点带面,稳扎稳打,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体会,练习书写论文,敢于投稿;其次,积极思考,敢于申报科研项目,尝试研究思路,不畏艰辛,逐渐积累科研经验。

2.6大胆进行科室改造,力求布局科学有序。

办公、工作场所流程结构合理,符合消毒灭菌要求。营养食堂操作间建筑符合"生进熟出一条龙"布局,各功能区及设备齐全,结构优化[5],能为"强化管理、落实制度、提高效率、确保卫生和饮食安全"[6]发挥良好功能。

2.7强化软件管理意识。

配备智能订餐管理系统和营养指导软件,实现订餐,制定食谱,出入库管理,成本核算,报表生成等自动化。并能够通过软件建立营养档案,进行营养评价,热量及营养素摄入量计算,设计营养治疗方案,使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更加准确快捷。

3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的临床营养学科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与其他临床科室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营养专业人员整体知识层次偏低,人员严重缺编;营养代谢检测项目没有开展,已经建立的营养代谢室闲置;肠外营养治疗的应用还很不规范;临床营养学科的科研工作发展缓慢;医疗领域的定位依然不确定,针对营养科并没有具体的质量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临床营养科的业务管理无法纳入医院临床质控管理系统;临床医生对营养治疗不重视,对于需要营养治疗的患者没有及时请营养师会诊;膳食医嘱不准确,不规范,更改不及时,不能体现营养治疗的重点;住院病人订餐率和治疗餐订餐率仍然不能完全达标;相应的诊疗项目和收费项目还不健全,科室收入不能保证,影响了科室的建设和发展。

以上存在的问题,有些是由于目前临床营养学科管理还很不完善,需要我们积极向院领导及相关部门申请汇报,寻找解决的办法;主观的原因可能有:营养专业人员紧缺,工作程序不顺畅,存在抱怨情绪,工作缺乏热情,怠惰懒散,不能突破旧的工作思路,业务学习不抓紧,技术水平较低,导致营养科发展缓慢。

参考文献

[1]北京地区三级医院评审委员会.营养科.北京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手册,1992,109.

[2]马方,楼慧萍.医院改革中营养科及营养食堂的归属[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44.

[3]吴梦强,贾青,余薇,等.对临床营养科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4(11):38.

[4]胡雯,孙庆国,姚林.临床医院与医院膳食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8.

第6篇

自2002年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度先河至今,已有10年时光。此间,国内一流大学大多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国际关系学院于2008年就推出了《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指导教师制试行办法》,然而,截至2012年3月,全校仅有公共管理系坚持实行此制度。

如何能让本科生导师制度适应新情况,达到新标准,重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再是管理规定中的一纸空文,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俨然成为教学管理者面临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和挑战。

本科生导师制度执行状况分析

本科生导师制度执行状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一步改进?学生是此项制度的最终受益人。为了获得他们的看法和意见,我们设计了两个版本的调查问卷,其一是针对公共管理系本科生,向该系一、二、三年级全体学生发放并回收;其二是向其他7个系的一、二年级本科生,按每个系60份发放并回收。问卷分为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意见、建议两个部分,覆盖本科生导师制度的关键环节。最终,我们对回收的41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以一种简洁而直观的方式将导师制的现状与长期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集中展示出来,主要结果概括如下:

1.大多数学生希望与自己的导师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和谐相融、教学相长、共创共乐是新型师生关系的要求。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导师能够成为自己的朋友、顾问(见图1)。

图1 学生希望导师能担任的角色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导师制度有极高的热情与期待,希望能从导师处获得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和帮助。其类型涵盖了学习、工作、实践、个人发展等各个方面(见图2)。

图2 学生希望从导师制中获得何种帮助

2.受学生欢迎的导师制形式初探

导师与普通任课教师相比,与学生的距离更亲近,交流互动更密切。此次问卷调查致力于了解在全新的师生模式下,导师该如何调整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与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相长(见图3)。

图3 学生眼中导师进行指导帮助的有效途径

问卷还调查了学生能够接受的,导师一学期与之见面的次数,及公管系导师与学生实际见面次数。结果显示,近40%的学生希望见面次数控制在每学期7次~9次;要求见面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近30%。可见,学生希望与导师有较为亲近且频繁的接触,以促进自身的提高与进步。在交流方式上,我们注意到实际接受指导的公管系学生更愿意与导师见面交流。(见图4、5)

图4 学生与导师每学期见面次数

图5导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

3.学生对导师制的主要期待

要正确定位导师角色,实现导师制的良性发展,就必须先明确学生对导师制度有哪些需求,了解并总结适合学生的交流指导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师制度的优势,形成扩散效应。

在学习方面,多数学生渴望从导师处获得专业情况的介绍与咨询,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面的扩大;在生活方面,多数学生希望导师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为未来留下美好的大学回忆;在心理方面,学生希望导师能多与自己谈心、交流,在自己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导师能及时提供建议,亦或是指导人际关系的处理。(见图6、7、8)

图6 导师对学生学习上的帮助

图7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帮助

图8导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帮助

4.学生对导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及对现行导师制的看法

对于导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普遍认为:热爱学生、责任心强,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学术能力强的教师最适合担任导师。此外,调查显示,学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点。第一,师生间面对面交流机会较少,帮助效果不够明显。第二, 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操作性上有待加强;第三,导师不够热心主动,应更加积极热情地与学生接触。(见图9)

图9 导师制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的意见栏中,学生进一步提出了建议: 第一, 扩大导师队伍,把导师的选择范围扩大到全校教师;对一名导师所带学生数量进行限制;给学生和导师相互选择的机会。第二,加强对导师制的宣传和普及。应加强学生对导师制的了解。第三,希望导师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内向学生,导师最好能主动进行辅导及帮助。第四,将导师制落到实处,不要流于形式。建议导师制能够有更加详尽的制度规范和量化指标,实行导师考查制度。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经验调研

在网上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北京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以及香港浸会大学就导师制改革问题进行了交流。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本科生导师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制度目标不明确,与其他管理制度冲突;学校对导师制度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对导师制度概念模糊,影响导师发挥作用;学生对导师不认可,不愿接受指导;高年级学生对导师需求小,造成一部分导师资源浪费;缺乏物质保障,所谓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师生沟通指导”无以为继;缺乏有力的监控机制,无法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转。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以香港浸会大学为例,该校的导师制度具有其特色和优势:导师制度覆盖全体本科生,以随机划拨的方式将新生分配给本系的专业教师,同时允许学生咨询其他教师。学校要求导师每年至少完成10小时的辅导时间,当然,导师还会根据学生的要求增加工作量。每位导师所带学生数比较平均,一般来说,每位导师带8名~10名学生。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广泛,包括专业学习指导、大学生活、香港生活、人生规划等。师生通过学校专门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并开展一些小聚会形式的活动。在资金保障方面,该校按每名学生100港币(每年)的标准拨给导师作为活动经费,用于师生聚餐、茶会、外出活动等。

构建新时期本科生导师制度

1.调整制度定位,缩小指导对象范围

作为一项探索高校教书育人新路径的制度设计,导师制度需要将德育、综合素质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因此,原有的专业教育型导师制度宜转变为全人教育型导师制度;建议指导对象也相应地缩小到本科一、二年级学生。

2.扩充导师队伍,师生双向选择

基于制度定位的调整,导师条件也调整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品德,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善于育人;熟悉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及生活的特点和需求;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了解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学校在职及退休教师和干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并在本校工作两年及以上等。教师和各院系双向选择。各院系根据本科生导师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导师名单,结合本院系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师和指导对象的分派。原则上,每位导师同时指导的学生人数合计不超过6人。导师和被指导学生均可向所在院系申请更换指导对象或导师,经系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批准后实施。更换工作以学期为单位进行。

3.以树人为职责,注重综合提升

导师的工作内容由以具体的学业指导为主调整为:引导低年级学生顺利融入大学氛围,促进和帮助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加强品德和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及实践活动,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工作痕迹留存方面,学校尽量简化程序性和形式上的要求:导师对每学期的学生指导情况进行工作总结,提交时间由各院系本科生导师工作小组自行决定。

4.落实管理和考核,做好保障和激励

为了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度的落实,要求各院系每学期召开导师工作会议,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导师指导工作的水平,并将会议纪要报教务处备案。学校组织教学督导专家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履职情况、指导方法、工作效果、学生反馈等;对各系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组织安排、工作检查、工作效果、学生反馈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给本科生导师发放适量的工作补贴。对于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由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此外,学校专门投资建设了“国际关系学院师生交流中心”,给导师和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的交流空间。

随着新《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学校新一轮的导师制度已全面执行:全校159名导师已经展开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配合本科生导师制度建设的“师生交流中心”也已投入使用;首轮指导经费发放完毕;导师学期总结工作开始计划……我们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迎接新的挑战。

第7篇

述职报告最初曾用"总结"或"汇报"的形式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并随著干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程师工作述职报告范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工程师工作述职报告范文1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于20--年八月,经--行署人事劳动局初级职务评委会认定,获得了助理工程师的职称,工程师个人工作述职。在被公司骋用期间,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在05/06榨季生产中,认真履行生产调度员职责,为05/06榨季生产的圆满完成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

榨季生产是分公司工作的集中体现,各项指标的完成与否,都直接影响到分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作为一名生产调度员,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协调好各生产部门的水、电、气平衡,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或超额完成分公司和科内下达的各项几天生产指标,努力做到高能低耗,多产糖,产好糖,紧紧围绕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目标,我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关注和跟踪,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从甘蔗进厂堆放到白糖包装出厂,那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或出现波动,我都会及时出现在现场,和操作人员一同采取措施处理,不能解决的向科长和主管领导报告,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各项生产指标的实现。

二、参加榨前设备检修技改工作,用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指导和协助车间完成设备常规检修和设备技改工作。

在本年度的检修期间,我指导并协助清净车间完成了沉降池的改造和真空吸滤机抽汁系统的改造,还参与糖浆上浮系统的安装工作,20--年度检修期间,经公司批准同意,分公司在煮炼车间包装室安装两台电子电量包装秤,分公司主管领导安排杨银花负责对安装和需要改造的设备进行设计,并指导部门根据设计图进行安装,安装和改造的设备经过一个榨季的使用,未出现异常情况,达到了预期目的。在20--年度检修期间,杨银花还参与了压榨车间预处理系统的改造工作,并参考其它厂蔗刀的排列方式,确定了一组和二组蔗刀机的排刀方法,用下来效果良好。今年检修期,在领导的安排下,参照第一二组蔗刀机的排刀方法,对第三组蔗刀机的蔗刀进行了重新排列和增加,现使用效果良好。

三、我除完成以上两项主要工作外,在科内,还主动承当了大部分零配件图的测绘任务;同时也兼着分公司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参与对购进物资的质量验证;

20--年十一月,还参加了公司标准管理体系中技术标准体系的编写工作。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个人意识到,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工作过程中,我将不断向有经验的同事和车间操作工请教学习自己未曾真正掌握的技术或技能,并学以至用,对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信息也进行收集整理,转化为资料以备所需;业余时间翻看一些专业书籍,查看一些专业网站,学习和掌握一些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也看一些管理或其它方面的书籍或网站,学习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同步,以满足工作的需要。

工程师工作述职报告范文2我是一名建筑工程造价工程师,主要工作是编制或审查建筑工程预结算。在施工单位工作时,我在核算室、经营部任职;在建设单位工作时,我在成本和约部、合同预算部任职。一直隶属于工程部这一板块,只是所处的身份不一,在施工单位是乙方,主要做投标和结算工作;在建设单位是甲方,主要做招标及结算审查工作。今年在一家集团公司上班,依然做我的老本行——(房地产)建筑工程审计,第一次隶属于集团公司的财务部。有的同事开玩笑说:你不是正宗的财务?a href='///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的确,我不是会计,不懂财务,哈哈!这是应领导吩咐写的职位阐述,今天发在博客上,让关心我的博友知道我平时在忙些啥!

自我述职

集团公司财务部工程结算审计员的主要任务是审核下属各置业分公司合同预算部报送的建筑工程结算,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审核送审结算项目的合法性。即审核结算项目是否有甲乙双方签订的合同或立项报告,不合法的项目不予结算;

二、审核送审结算资料的完整性。即审核该结算项目是否办理了竣工单,图纸会审记录、投标答疑文件等是否完整;并逐一检查每张工程量签证单的手续是否完善,即检查签证单上相应栏目是否有公司相关管理人员的签字,签证单是否加盖公章等;

三、审核送审签证单上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即亲自到施工现场计量,发现不真实、不准确的签证数据坚决予以纠正;

四、审核施工方是否按合同(按施工图)施工,发现没有施工的项目坚决予以扣减;

五、审核每项结算子目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即审核工程量是否按国家定额规定的相关计算规则计算;

六、审核每项结算子目定额套用的准确性。即审核结算每一子目是否按国家定额的相关规定、规范套用相应的定额子目;

七、审核每项结算取费的合理性。即审核结算取费是否按合同约定的工程类别或国家对工程取费类别的相关规定计取;

八、审核完毕后返合同预算部,与初审人员沟通,准确无误地核定最后的工程结算造价;

九、审核结果报财务部长审批,并向领导汇报审核过程的详情;

十、建立各项目部工程结算审计台帐表。

工程师工作述职报告范文3本人自来到合肥永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受公司领导重视,被公司聘任为工程技术负责人,下面是我的工作总结:

任职期间,作为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投标前工程造价编制和决策。负责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审核改造,负责组织贯彻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和有关技术规定并对项目经理负责,组织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熟悉图纸、规范、标准和技术规定,参加图纸会审及重要单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负责审查设计变更和技术会议纪要。组织技术会议及施工方案的讨论,组织有关人员收集填报、整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质量原始记录、负责竣工资料的编制和归档工作。

组织技术会议及施工方案的讨论,对施工生产在技术问题上负全面责任。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安全生产,参加安全检查,查出安全隐患后提出技术性改进措施。负责与建设单位的图纸变更、经济签证的往来。参与及支持完成的工程为:

1、--年3月到4月,蜀山区井岗镇商业街店面改造工程,

2、--年1到2月,合肥蜀山区绿缘公厕新建及汇林阁等5座农贸市场公厕改造工程

3、cc年11月到12月,合肥军休二所北区装饰工程

4、cc年7月到8月,肥西县铭传乡政府装饰工程

5、cc年12月到--年1月,合肥市三里庵街道梅山路社区服务中心改造

6、cc年9月到10月,上海铁路局合肥客运段职工学校基地装饰工程

7、--年7月到8月,安徽中天电力电子有限公司办公楼装饰工程

8、--年11月到cc年3月,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装饰工程

9、cc年12月到--年1月,北含山路景观整治工程

10、cc年8月到9月,盛世新城3#楼外墙真石漆涂装工程

11、--年3月到4月,庐阳区蒙城路城中村景观亮化工程

12、--年6月到9月,安徽省烟草公司合肥市公司办公楼及食堂装饰工程

我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充实理论,同时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辛勤的工作学习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

通过充实自己的大脑,我在实践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一些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问随之迎刃而解。在公司全体同志的努力工作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也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提高组织协调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在新的形势下,装饰施领域新科技新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应用,我边工作边学习,学习新规范新技术,努力充电。

工程师工作述职报告范文4今年7月30日本人被聘为---主任工程师。主要职责是:在---主任的领导下,主要完成本部门的质量管理、计量管理和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

几个月来,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在---全体同志的积极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目标。现将具体完成情况向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并接受大家的监督。

一、政治思想方面

1、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学习十六大精神落实到实处,立足本岗位,踏踏实实地作好本职工作。

2、积极参加政治学习

作为走上领导岗位上的一名新兵,从各方面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质。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会议学习,在学习中,认真听取领导的报告,学习他们的经验,为更好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受聘与---主任工程师以来,主要从质量管理、计量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

1、很好地完成了审核水质检测报告工作

保证水质检测报告的准确、可靠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主任工程师,在审核每份水质检测报告时,我都能做到根据水样类别的不同(如地下水、地面水、原水和管网水等),进行特征水质指标的分析和判断,如发现异议或超限值的情况,我都能及时与检验人员进行核对、查证,排出异议,从而保证了水质检测报告的真实和有效性。今年负责审核的500多份水质检测报告中,未出现一份因质量问题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和用户的投诉。尽自己的职责很好地维护了总公司在用户中的形象。

2、配合总公司完成了“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复查换证工作

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有人把它比作空气,有它时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无它时你将会窒息。有人把它比作高楼的地基。只有建立在准确测量、可靠数据的基础上,企业的工艺控制,安全防护,产品检测、经营决策等才有依据。

计量工作作为企业的基础工作,公司领导历来都十分重视。为加强此项工作的力度,我们主任在今年的5月和9月先后两次派我参加省计量局举办的《实验室计量认证内审员》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内审员》培训班。作为---的计量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我深感责任的重大。在进一步“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这项工作中,我认真学习国家颁布的计量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响应总公司的号召,带领---的全体人员认真贯彻总公司的《计量检测体系手册》(C版)。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计量检测体系手册》中的各项规定,和同志们一道对所有的测量设备进行了规范化的标识管理,完善了测量设备台帐,切实作到了帐、卡、物三对照的基础保证。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由国家、省、市计量局组成的专家团对我中心的计量检测设备的现场检查中,未发现主要不符合项,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

3、负责完成总公司在线水质仪表的校验工作

总公司在线水质仪表的校验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由---负责完成的。作为该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工作中认真协调好由中心调度室、技术处、自控中心、---和水厂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大家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总公司每半年对30多台在线水质仪表的校验工作,为总公司在线水质仪表的正常运行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

4、协助主任做好搬迁工作

根据总公司的工作安排,---由伏牛路迁往华山路。化验室搬迁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为它有多台大型精密的分析仪器、大量的化学试剂和玻璃器皿,如有不慎,就造成精密仪器的失灵或严重损坏,从而影响生产的正常开展。为了安全、稳妥地搬迁,我们领导班子多次开会讨论,并向全体人员多次宣传搬迁注意的事项,提醒大家高度重视搬迁工作,同时将贵重的精密仪器划分其责任人,切实作到分工细致、责任明确。由于工作安排周密,在整个搬迁过程当中,没有发生任何损坏或失控现象。目前,我们所有的精密仪器全部通过了省、市计量局的检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仅用了十多天的时间便恢复了的工作。通过搬迁,再次证明了---是一支充满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队伍。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走上本岗位几个月来,努力完成自己所担当的工作,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与领导、职工之间的沟通不够

领导安排我负责一项工作时,自己会努力去完成,但这样做还远远不够。因为我有责任向大家传达领导安排此项工作的意途和要求,使职工在完成此项工作时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清晰的目标;同时,我也有责任向领导汇报职工在完成这份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领导为完成此项工作而营造宽松的环境。今后,在工作中,我将注意加强与领导、职工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好副职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工作质量。

2、工作方法比较单一

我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同志满腔热情,但工作方法有时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无论什么场合,发现问题时,我会当场指出,这样,有时会挫伤与同事间的感情。以后,在工作中,我将注意方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请在座的各位给予监督。

四、今后的工作设想

作为---主任工程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有三点设想:

1、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解决生产上的一些问题

---有大学生十余名,并有较先进的监测设备,我们要充分利用人才和设备的优势,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形成制度,常抓不懈。

2、围绕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加强---的基础建设

为了使我公司的监测能力早日达到国家一类水司的要求,我们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分析仪器,有计划的多上项目,提高现有测量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根据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结合我中心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对个别项目的检验方法进行修改,逐步淘汰国际上已淘汰的方法,尽可能多地采用国际通用方法,从而使我们的监测手段更加先进、更加有效、更加安全。

3、进一步完善计量管理制度

今年,在总公司“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复查换证工作的现场检查中,我中心有一项次不符合项,这反映出我们的工作存在着问题。作为---计量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0--年,我中心将重新进行国家实验室的计量认证,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明年的工作中,我将加大工作力度,根据国家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计量管理制度,认真贯彻和执行国家的计量法规,严格质量管理,确保此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工程师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转眼间,一年的是时间即将过去,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业正以它崭新的姿态,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创造着世界的文明,去迎接着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我从事建筑业三十多年了,深深的热爱着自己的专业。作为项目总监,我坚持强调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质量控制为中心,实行规范化管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没有过电话和文字投诉,未被公司巡检考评为C类或D类,杜绝了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从而使监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0--年公司派我到技术部做巡检,走遍了全川各地,在项目巡视检查中;不怕苦不怕累,以查带纠,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每周均超量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巡检任务。一心为公司着想,巡检时为了节约成本经费,精打细算,从未超标准为个人享受,有时为了节俭十几元钱就要跑几处才住下休息吃饭,最大努力为公司考虑。巡检中监理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都受到了各项目部和大多数总监的好评。

1、担任项目总监以来,始终贯彻了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的宗旨。

严格科学的贯彻执行建设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严格的遵守公正,诚信,科学的工作准则,以取信于业主和施工方。在我的带领下,项目部全体人员能团结一心,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尽心尽职,从不记较个人得失。不管烈日炎炎,还是狂风大雨,工作中没有一声怨言。在日常的加班加点(晚上10点多钟验收钢筋)、节假日正常上班没有补贴和加班费,为公司的荣誉而任劳任怨的付出。从而为公司争荣,体现出了--企业精神,赢得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好评。

2、项目监理资料管理良好,过程资料及时、规范、完整;

所有的办公设施均按公司规定配置和管理,资料按照相关规定有始有终的闭合规类并有序存放规档。

3、工作认真负责,认真执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在每一个周未和国假日期间,高新区安监站对本项目总监、项目经理、甲方代表实行查岗考勤,均无缺勤。我永远先想到的是我肩负着公司的重任,想到的是工程的质量,安全。为了肩负的重任、为了公司的信誉,我尽心尽力地履行监理合同约定的职责。

4、为加强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的监督管理,依据相关的条文、政策的规定;

体现施工过程中的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方针、体现出公司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监督和实施,实行了相应的奖惩制度。使认真遵守公司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部门管理规定,按章办事履行合同约定职责成为己任。

5、认真履行了一名总监的本职工作;

编制了监理规划及专项监理细则、组织每周一次的监理例会及协调会、组织了每周每月各一次的专项安全检查、审批施工方案,审核往来函件、审签监理日志。并不定期的与业主和施工方相应人员沟通、协调与工程相关事宜。每周组织了项目部监理人员学习规范和监理职责及规章制度。随时掌握了解了每个员工的思想状态,使他们能发挥出各自的积极性,履行职责发挥出了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更好地履行监理合同目标值积极为公司培养出新一代精英才子,受到了项目部各位员工的爱戴和尊敬。

6、本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施工现场监督管理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在工作中以精心服务于业主的宗旨,以守法、诚信、公正、科学的准则执业。所担任总监项目从未发生过质量安全事故。去年担任总监的项目被评为优秀监理部荣誉称号。每管理一个项目均受到了甲方和施工方的好评。

第8篇

香港雷豫堂(以下简称雷豫堂)是香港著名的医药保健机构,主要经营进出口中成药、化妆品及各类保健用品等。F高校是某市重点大学,其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老在真菌生物学领域研究成果卓著,成功地从菌丝体中提取了PS-D,引起国际关注。F高校也于198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下称89专利),刘老即该专利的发明人。

雷豫堂从中看到了商机,便于1989年11月与F高校就刘老研究的真菌药物达成了合作开发的意向,雷豫堂成为F高校PS-D产品的海外商。同时,雷豫堂为F高校的PS-D产品相关研究提供经费,创造条件,双方共同研制,成果共享。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F高校于1993年获得了两个新药证书。但是其PS-D产品中八项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了海外销售,雷豫堂便向F高校提出剔除重金属的要求。F高校仍由刘老主持该项研究,至1997年,虽解决了七项重金属的含量超标问题,但铬离子的剔除仍未成功。至2003年,经检测铬离子含量仍然超标。

2005年2月,刘老成立了灵芝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次年10月F高校正式给刘老办理了退休手续。2007年,灵芝公司全面解决了PS-D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同年,灵芝公司与雷豫堂共同申请了发明专利(下称07专利),发明人为刘老。

F高校认为,07专利系刘老的职务发明,专利权及专利申请权均应属于F高校。在与雷豫堂和刘老多次交涉未果后,F高校一纸诉状将灵芝公司与雷豫堂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确认07专利的申请权属于F高校。

“兄弟”专利

2009年3月末的一个傍晚,窗外下着小雨,有些微冷,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味道。“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这是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中的文字,雨中的上海也正是这幅情景。早春二月的江南雨冰冷且细腻,沾湿了行人的衣裳,也打扰了人们迎接春天的心境。律所里的年轻人都已回去,我独自坐在办公室里享受着难得的安宁,也在静静地思考着四月份两个知识产权论坛的事情。手机铃声划破了沉寂,是苏州陈律师的电话。陈律师与我多年交往,几句闲聊后便转入正题。原来他的一家顾问单位遇到了专利权属纠纷的官司,希望我能参加诉讼。

第二日上午,陈律师陪着一位客人走进我的办公室,并介绍说他就是雷豫堂的总经理郭先生。郭先生个头不高,虽已年近七十,但目光炯炯有神,嗓音洪亮,中气十足,一副精明干练的派头。郭先生简单向我说明来意,雷豫堂被F高校,案由是专利权属纠纷。他与陈律师合作多年,对陈律师信任有加,这次诉讼感到比较棘手,因此希望陈律师能引荐一名知识产权专业律师。陈律师便向郭先生推荐了我。交谈中我还了解到,郭先生除了担任管理职务以外,他本人也是生物医药领域的教授,是个管理和专业都精通的全才。通过郭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对案情经过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云芝是一种真菌类植物,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云杉树上,因其覆瓦状的菌盖层层叠加,构成有趣的波浪环状图案,宛如云彩,故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科研人员曾从云芝菌丝体中提取PS-K作为抗癌药在日本市场公开销售。F高校教授刘老自20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对云芝进行研究。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分离并收集了近一百种云芝菌株,并成功地从深层培植菌丝体中提取了PS-D。实验证明,该物质不仅对癌症病人各类治疗有很好的辅助医疗作用,还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为此,F高校于1989年申请了发明专利。

雷豫堂了解到刘老的研究成果后,就与F高校洽谈并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F高校PS-D产品的海外经销商。1990年10月9日,双方签订会议纪要,约定F高校在刘老主持下开发云芝等真菌药物系列产品,雷豫堂为该项目提供经费、创造条件,双方共同研制,成果共享。1991年5月18日,雷豫堂又与F高校签订协议、约定PS-D临床研究经费双方共担,成果共享。

雷豫堂在海外销售的过程中发现F高校的PS-D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过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卫生标准,便通过刘老向F高校提出剔除重金属的要求。F高校仍委派刘老主持该项课题的研究。到1997年时刘老的研究小组已成功解决了七项重金属的超标问题,但仍有铬离子的剔除未能取得进展。此后,F高校PS-D研发的重点便转向去除铬离子。

2002年11月,刘老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不得不停止一切工作,PS-D除铬研究也随之中断,F高校再未向刘老下达PS-D去除铬离子的科研任务。2005年刘老成立灵芝公司,雷豫堂又与灵芝公司就PS-D剔除重金属研究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约定雷豫堂投资,灵芝公司研发,专利成果双方共有。次年10月,F高校正式为刘老办理退休手续。2007年,灵芝公司在PS-D剔除重金属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全面解决了PS-D八项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为PS-D的海外销售扫清了障碍,并与雷豫堂共同申请了07专利。F高校得知后灵芝公司与雷豫堂,称该发明专利是刘老的职务发明,要求法院确认F高校才是专利的申请权人。

听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了疑问:“F高校在大陆地区销售PS-D产品时无需剔除重金属,为什么雷豫堂在海外市场销售时却要剔除重金属?”郭先生耐心地解释说,F高校经营的PS-D产品是国家Ⅱ级新药。众所周知,药品有摄入剂量的限制,因此国家标准对其重金属含量没有限量要求,故而F高校没有必要让其产品剔除重金属。但是,雷豫堂为在公众中推行保健理念,将PS-D原料出口改包装后,作为功能食品在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场销售。食品没有食用剂量的限制,若服用过多,其中过量的重金属就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雷豫堂销售的PS-D产品中八项重金属含量都必须符合销售各国或地区的标准。而07专利与89专利相比较,一个重要区别就是07专利解决了PS-D中剔除重金属的难题。

我又问:“刘老之前在F高校已经完成的去除七项重金属的方法与07专利剔除重金属的方法与有区别吗?”郭先生回答说:“完全不同。前者采用化学方法,后者采用生物方法。二者的技术方案有本质区别。”

至此,我对本案的事实已有了大致的把握。对于F高校与灵芝公司来说,焦点在于07专利是否刘老的职务发明:但对雷豫堂而言,是否职务发明的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07专利是不是合作研发。根据郭先生所讲的情况,我初步分析,07专利极有可能被法官认定为职务发明,那么F高校无疑将是该发明的专利申请权人之

一。因此,雷豫堂与F高校能否在该课题上成立合作研发的关系才是雷豫堂的关键利益之所在。

郭先生向我表示,希望聘请我和另外一家律师事务所的杨律师一同作为雷豫堂的人参加诉讼。灵芝公司则聘请了崔律师和臧律师作为其人。郭先生希望我们四人能够组成一个律师团队,并以我为主来共同完成诉讼,我欣然应允。

裂痕初现

在郭先生的安排下,我带着助手与另三位律师会面商讨对策。崔律师,臧律师作为灵芝公司的人,自然要在职务发明的问题上做足功夫,只有职务发明这座大山,灵芝公司才能享有07专利的申请权。杨律师则支持灵芝公司的观点,认为07专利不是职务发明,雷豫堂在剔除重金属课题上的合作对象是灵芝公司而非F高校,雷豫堂应与灵芝公司共享专利申请权。因此她竭力主张举证上要将重点放在雷豫堂与灵芝公司的合作上。看到这个局面,我不免有些担忧,因为我的观点与其他几位律师存在明显分歧。

从F高校提供的证据来看,我认为对刘老最不利的是他在2001年填写的《F高校考核登记表》。刘老在“主要工作内容”一栏中写道:“主持PS-D产品外销的品质检验及市场开拓,解决了PS-D中七项重金属的超标。”在“自我考核”栏中写明:“迄今,我们虽然已剔除了PS-D中的七个超量重金属,扩大了海外销量,但Cr含量仍高于英联邦国家限定的标准,……明年我将动员全所力量,改革工艺,争取尽早攻克该项科研任务。”我认为这份证据使灵芝公司在职务发明问题上处于下风。倘若我们全盘否认雷豫堂与F高校在剔除重金属研究上的合作事实,一旦07专利被法庭认定为职务发明,雷豫堂将无路可退,这个策略的法律风险颇大。

我的观点非常明确,雷豫堂与灵芝公司存在合作是事实,但与F高校合作剔除重金属也是事实,无论07专利是否职务发明,雷豫堂都是合作者,都应当是专利申请权的共有人之一。因此我主张无论是灵芝公司还是雷豫堂,都不要过多纠缠于职务发明问题,而应该把重点放在专利权共有问题上,尽力争取三方共有的结果。

当然,雷豫堂顾及与刘老因多年合作建立的情谊,在诉讼中选择支持灵芝公司的观点,我也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但我仍然把心中的担忧向郭先生交了底,并向郭先生建议,F高校,雷豫堂与灵芝公司都为07专利的最终完成作出了贡献,本案最好的结果是争取三方共享专利申请,因此应以此为目标与F高校谈判争取调解。郭先生对我的主张非常赞成,也认为如果三方共有权利将是最佳的结果。

不久便传来了坏消息。在三方谈判时,F高校在解决专利权归属的同时,还希望捆绑解决与本案毫不相关的PS-D产品市场的分割问题。但他们提出的市场分割方案过于苛刻,雷豫堂与灵芝公司均表示不能接受,最终谈判破裂。双方初次调解不成,无奈重回诉讼战场。

果然在诉讼中,我与杨律师之间的分歧很快便显现出来。法庭组织第一次交换证据时,杨律师的质证意见主要是支持灵芝公司人的观点,即重点强调07专利是刘老的非职务发明,是雷豫堂与灵芝公司合作研发的成果。而我的质证意见则强调,07专利是不是职务发明与雷豫堂无关,不论职务还是非职务,雷豫堂均是合作研发的投资方和技术成果的共有人。法官立即指出:“你们同一当事人的人之间说话不能自相矛盾。”我只好自我解嘲:“我同意杨律师的观点,我们之间是不矛盾的,我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提出观点,证明雷豫堂与F高校之间存在合作关系。”

我一边努力说服杨律师改变观点,一边也在思索如果分歧继续存在,正式开庭时我又该如何应对。

连环发问

2009年7月29日早晨,我和助手来到法庭时,对方的两位律师已提前到庭。这两位律师也都是执业多年的资深律师,在知识产权诉讼方面也是功力老道,实力不容小觑。本案已于6月18日进行了第一次听证,从双方的证据来看,我方的形势不容乐观,此次庭审可谓背水一战。

本案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便是刘老的退休时间,而目前对方握有表明刘老退休时间为2006年10月的关键证据,对方人必然会以此在职务发明问题上大做文章,这点无疑让我方非常被动。我多年的执业经验告诉我,在被动的情形下更要沉着冷静,思维清晰,利用对方的心理优势,抓住机会才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

法庭调查一开始,对方即提供了多份证据证明系争专利系职务发明并否认雷豫堂和F高校有合作关系。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职务发明主要有三类本职工作、单位交付的任务和调动工作后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本职工作或所分配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对方提供的《高级专家提高退休费比例审批表》确实反映出刘老退休时间为2006年10月,若以此认定刘老的退休时间,则无论是本职工作,本单位交付任务或是从退休时间至涉案专利申请时间的间隔,还是07专利与89专利的异同,无不符合职务发明的认定标准。我知道若不能在刘老的退休时间上提出其他证据或抗辩,针对07专利非职务发明的其他抗辩也无异于隔靴搔痒,法官将难以采纳。

待对方人举证完毕后,法官示意我发言。我成竹在胸地问道:“根据高校的人事管理规定,退休人员应当提交退休申请书作为存档以记录退休时的各项情况,请问对方能否提供刘老的退休申请?”对方人先是含糊其辞,后又说不清楚。我继续分析道:“F高校作为著名的高校,具有非常严格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可能没有或遗失刘老的退休申请书,显然F高校确实持有该份申请而拒绝提供,那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应推定我方的主张成立,也即刘老的退休时间为2003年10月。事实上刘老已于2001年提交退休申请,因F高校一再挽留而同意延期退休两年,因为这份证据可以对方一直试图歪曲的刘老2006年10月的退休时间,因此对方一直拒绝提供该申请书。”我一口气说完上述观点,其间对方人气急败坏,多次想打断我的发言被法官制止,最后只能勉强应付道会回F高校查明。

随后我又问道:“对方人反复强调刘老利用了F高校的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是否可以详细列明?”对方人又无法讲明,只是一味辩称这些资料为保密资料,不能随意查阅。开庭至此时,我的心里又多了几分把握,可以看出无论是法官还是对方人的态度都有了变化,形势已经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知道现在是时机发问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了,也就是对比雷豫堂和F高校对涉案专利研发的投入,这是我方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只要法官认可雷豫堂和F高校合作研发涉案专利,即使涉案专利最后被认定为职务发明,雷豫堂也可以作为专利申请权人之一,这是我们最坏的打算。

我继续发问道:“对方人可以

告诉我F高校对于涉案专利申请的资金投入有多少吗?”对方对这个问题依然支支吾吾。当我要求对方具体列明时,对方人又一味回避,东拉西扯。此时的情况和我之前的预计如出一辙,我当即乘胜追击道:“对方人一直无法说清F高校对于涉案专利申请的投入,而我们则可以向法庭提交我方投入资金的详细情况。”随即我详述了雷豫堂从1991年至今的各项资金投入,包括研究费用、测试费用、学术会议组织费用及净水设备等投入共计611万元人民币。当我说到611万这个数字时,审判席上本来在低头阅卷的法官都抬头望向我,显然有些意外,我方的投资居然如此之高,人对投资数据如此清晰。

本来这已是我准备的最后一个问题,不料对方人在解释F高校的投资时东拉西扯,自乱阵脚,提到K生物化学厂是其合作研究涉案专利的下属企业,而我方曾为07专利的研发向K生物化学厂投资达110万元人民币,对方人这样的陈述无异证实了我方和F高校的合作关系。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当即追问道:“既然K生物化学厂是F高校下属企业,那我们110万的投资是否等于给了F高校?”对方人也意识到失言,此时又出尔反尔百般狡赖K生物化学厂非其下属企业,前后不一、自相矛盾、漏洞百出,而我的观点已经全部阐明,无需再作口舌之争。

法庭调查收到良好的效果后,法庭辩论也就比较顺畅。我在辩论时总结道,刘老的退休时间应该是2003年10月而非F高校所称的2006年10月,而且我方和F高校的合作关系由来已久,雷豫堂不仅是涉案专利研究的提出者更是主要的投资人。退一步说,即使07专利技术属刘老的职务发明成果,雷豫堂作为该项目的投资人和合作研发者而享有涉案专利的共同申请权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后记

庭审后,法官又与各方当事人作了沟通,努力调解此案。与我所料相同,法官亦希望能达成三方共有专利申请权的结果。但是由于相关当事人在市场分割、职务发明等问题上拒绝让步,至此文脱稿时,调解仍未成功。但我认为如下两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1 关于专利(申请)权的三方共有问题

本案涉及两个权利共有关系,一是F高校与雷豫堂的共有,二是F高校与灵芝公司的共有。

(1)F高校与雷豫堂应共有07专利申请权

首先,雷豫堂与F高校的合作关系由来已久。雷豫堂于1990年2月便与F高校就开发PS-D新产品达成了协议,不仅建立了海外代销关系,同时也启动了双方在PS-D产品领域的合作研发进程。随后双方进一步就PS-D新产品的临床研究签订合同,约定成果共有,F高校于1993年获得两个新药证书。但是雷豫堂向海外销售PS-D产品时发现该产品重金属超标,于是便向F高校提出剔除重金属的要求。可见,双方在PS-D产品上的合作并未完成,仍需继续研发,这并非是对PS-D之外的新产品,而是对PS-D产品的完善。因此,剔除重金属项目属于PS-D系列产品研发的继续,是对双方通过1990年和1991年签订两份书面文件建立的合作关系的延续,毋需再签订书面合同。而且从1990年至2005年期间,在PS-D剔除重金属项目上,雷豫堂与F高校存在大量合作的事实和行为,均在共同努力、合作研发。雷豫堂为该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设备,F高校则委托刘老主持研究工作。这就充分表明,F高校与雷豫堂均认可PS-D剔除重金属是合作研发,而且是对以前合作关系的延续。

其次,雷豫堂是PS-D剔除重金属项目的提出人。F高校经营的PS-D产品是药品,对重金属含量没有限量要求,因此没有剔除重金属的需要。但是,雷豫堂根据市场需要将PS-D原料改包装后,是将其作为功能食品在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场销售的,其中八个重金属含量都必须符合销售各国或地区的标准。显然,作为PS-D产品的海外商,剔除PS-D中的过量重金属是雷豫堂必须解决的问题。因而,雷豫堂向PS-D产品的提供者、最初研发者即F高校提出了PS-D剔除重金属课题,希望继续合作完善PS-D系列产品。F高校也认可PS-D剔除重金属课题不是国家项目,而是F高校的横向课题,即应企业的要求确立的科研项目。虽然其没有明确该项目来自哪个企业,但是本案众多证据均表明,雷豫堂就是该项目的提出人,F高校PS-D剔除重金属课题是来自雷豫堂的横向课题。既然雷豫堂是该项目的提出人,那么雷豫堂与F高校形成后续的、实质上的合作关系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雷豫堂是07专利成果的主要投资人。本案有许多证据都表明了雷豫堂为F高校,灵芝公司在PS-D产品的相关研发上均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设备还出资主办了两次与PS-D研发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将会上国内外专家发表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作为F高校研发完善PS-D产品的参考资料。据不完全统计,雷豫堂为PS-D相关研究投资总额达611万元人民币。如果没有雷豫堂的慷慨支持,07专利的研发是不可能完成的。

基于以上分析,雷豫堂作为PS-D剔除重金属项目的提出人、07专利研发的合作人以及投资人,其理应与F高校共享07专利申请权。退一步说,即使07专利技术属刘老的职务发明成果,那么这也是F高校与灵芝公司之间争议之所在,不应动摇雷豫堂的共有人地位,最多只能改变雷豫堂的共有对象而已。如果是职务发明,07专利应由雷豫堂与F高校共有:如果是非职务发明,则应由雷豫堂与灵芝公司共有。

(2)F高校与灵芝公司应共有07专利申请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个人完成的技术成果,属于执行原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工作任务,又主要利用了现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应当按照该自然人原所在和现所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达成的协议确认权益。不能达成协议的,根据对完成该项技术成果的贡献大小由双方合理分享。”

07专利与刘老在F高校任职时所进行的剔除七项重金属的技术方案明显不同,具有显著进步。刘老是该技术的主要创造性贡献人,因而该技术应属刘老个人完成的技术成果。此外,07专利的研发始于刘老所在的F高校,而终于他创办的灵芝公司,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规定,对07专利的申请权,F高校应与灵芝公司共有。

基于上述两个共有关系,07专利的申请权不应由F高校独享。F高校、灵芝公司和雷豫堂对07专利技术的研发,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去除PS-D产品中的过量重金属,其目的也是清楚的,那就是拓展PS-D产品的全球市场,使该产品在香港乃至全世界都得到认可,从而实现全球产业化目标。故由F高校、灵芝公司和雷豫堂三方共有07专利申请权,显然最符合事实、法律和等价有偿,公平合理的原则。

2 关于本案的调解

在知识产权的民事诉讼中,我历来主张以调解为和,这样既节省诉讼成本,提高效率,又便于当事人各方案后维持合作关系。和则两利,对则俱伤,于本案更是如此。

F高校与雷豫堂从1989年以来一直存在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在PS-D领域,双方共同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雷豫堂在刘老未退休时便与其成立的灵芝公司就PS-D剔除重金属项目另行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的行为并非没有瑕疵,因此我说服雷豫堂同意调解。但F高校在调解过程中一来坚持将权属纠纷与市场分割问题捆绑解决,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二来没有一个领导愿意拍板为调解结果承担责任,导致F高校在调解过程中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不作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