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时间:2023-06-12 14:4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第1篇

>> 科学研究与科研诚信建设 科研诚信与科技档案 试论科研诚信以及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举措 学术不端行为与科研诚信建设 科研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 关于科研诚信问题的思考 诚信视野下的科研管理优化 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高校教师科研绩效压力与科研诚信影响机制 国内科研诚信法律问题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个人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研究 青年科技人员科研诚信建构的思考 浅析医学科技论文的科研诚信 关于加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的思考 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有关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橡胶研究所为例 我们班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会计诚信的有关问题研究 会计诚信有关问题的研究 有关诚信的《上梁大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OSTP),Washin

gton,DC,USA. Federal policy on research misconduct [DB/OL]. 65(235):76260-76264. (2000-12-06)[2014-09-26]. http://gpo.gov/fdsys/pkg/FR-2000-12-06/pdf/00-30852.pdf.

[8]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 The European code of conduct for research integrity[M/OL]. [2014-09-26].http:///fileadmin/Public_documents/Pub

lications/Code_Conduct_ResearchIntegrity.pdf.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 (2011-12-02)[2014-09-26].http:///publicfi

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408/xxgk_172770.

html.

[10] Xinhua. New rules to prevent academic misconduct[EB/OL]. (2012-03-15) [2014-10-15].http://.cn/china/2012-03/15/content_148368

89.htm.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 诚信 档案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71-01

一、国家层面对科研诚信的规范和完善

近年来,科研诚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科研诚信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出现了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科研学术环境,它主要表现在社会各界对科研道德,学术诚信问题的讨论,更是在新闻报道、报刊杂志等方面引起热议,这些反应说明科研诚信问题的严重。因为当精神价值和道德标准出现危急,社会舆论造成严重后果时,社会各界才会认识到它的严重性,才会反思,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制度等。针对科研诚信,从多方面加强科研制度建设,治理学术浮躁、学术不端等不正之风,构建良好的学术风气,优化科研资源,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对高校的科研诚信提出了制度化的指导意见。

二、高职院校科研诚信的现状

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和发展创造的基础。目前,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科研失信现象的流传,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诚信和学术风气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科研人员在选题和课题研究过程中没有认真对待,有意识回避与理论假设和试验预期不一致的结果,缺乏应有的科学道德和行为规范,科研诚信和自律意识薄弱,拼凑论文成果屡见不鲜,甚至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个人利益、套取科研经费。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普遍起步较晚,加强科研诚信,是当前高职院校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治理科研诚信建设过程中,要健全制度,形成科研诚信的长效机制,要从健全法制、加强管理创新、促进科学共同体内部的规范管理,以及科技人员自身的道德自律和文化建设等多个层面综合推动。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要完善科研诚信规范,强化科研监督管理,努力推动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科研诚信档案的重要作用

1.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意识的提高是营造高职院校良好学术氛围的基石

诚信是基本行为规范的价值核心,更是个人诚信档案的重要内容[1]。个人诚信意识提高了,不仅是营造高职院校良好学术氛围的基石,更是做好科技创新先锋、学术道德和社会诚信的表率。

2.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是科研诚信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

随着现代高科技信息业的快速发展,科研诚信的内涵建设也在不断丰富[1],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是科研诚信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科研诚信能够促进管理的透明度,对各项环节做到公平、公正。成立学术委员会,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逐步建立健全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对参评的项目、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承担单位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成果产出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3.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有力抓手

科研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⑴科研绩效评价机制不尽合理;⑵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⑶科研分配体系不合理;⑷监督机制薄弱。

二是个人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⑴科研诚信意识薄弱;⑵科研诚信观念落后;⑶缺乏科研诚信自律原则;⑷经济利益的诱惑。

四、科研诚信档案建设的基本要求

1.科研诚信档案归档内容

个人基本信息,专业技术职务,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论文、论著、教材,科研荣誉,学术不端审查及处理情况。

2.科研诚信档案的管理与考核

多部门合作,科研管理主管,负责档案管理、材料归档及科研成果方面的审核,于每年年底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汇总、统计,建立个人科研业绩诚信档案;人事管理部门、教务部门等协助,负责相关档案材料的审查与考核,并将相关材料移交管理部门进行归档;学术委员会负责归档材料的处理认定,对考核结果真实性、一致性情况进行审核,并在全院范围内公示。最终考核结记入个人诚信档案,与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考核、评先推优、职称评聘挂钩。

3.科研诚信档案的应用

科研诚信不仅是对个人道德水准的评价与考验,更是个人成果的真实记录与写照,它应用于职称晋升评价、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荣誉表彰相关条件的认定等。科研诚信管理与应用是实现创新与规范齐头并进,创新是要顺应科技创新,利于科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实现资源共享、一档多用。

五、科研诚信档案的管理与监督

科研诚信档案的建设在科技工作中的位置至关重要。正确引导和宣传,使科研人员,完善落实好各项措施,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取信于公众,使优良传统和声誉发扬光大。

1.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个人诚信档案不一定完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2],但可以消除大部分,是杜绝和减少科研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单位在每年年底的绩效考核中设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不良记录考核指标,如果有人超出指标,根据规定按照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2.明确责任,加强监督

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个人职责与管理部门的监督,完善科研诚信记录的有效利用,达到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规范科研诚信建设

按照科研诚信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建立健全科研道德规范,完善学术评价和科研诚信的相关制度。同时,鼓励科研人员针对国家的需要和要求,潜心研究,为国家做出更多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完善科研诚信绩效档案,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终考核、职称晋升考评的重要依据。

总之,科研诚信建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高职院校应更加重视,必须认识到科研诚信对科教、研人员的科研核心竞争力和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作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落实各项法规、制度,提高科研活动的透明度。聘请专家对法规、制度进行宣讲,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诚信的认识与提高,使诚实守信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立群,史呈伟;王菲;于丹丹;刘心平;孙瑞岐;科研诚信缺失的表现、成因与对策[J].中国卫生人才,2011(8):70-71

[2]刘延东,将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科协论坛 2010,5(274)

第3篇

1尊重种子企业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

的选择我国有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如果我国集中财力,1年可以建成孟山都公司的大楼,2~3年或许可以配齐相关仪器设备、聘任同水平的工作人员,但是,能在几年之内成为孟山都那样的世界著名公司么?如同让兔子去游泳、乌龟去赛跑不能取得好成绩一样,让种子企业全部去搞繁种、加工、检验、营销甚至育种,肯定不能发挥其所长,并且会造成大量的资产闲置和育种研发低水平重复。同自然界一样,市场竞争适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法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发展的实质就是企业生命活动机能的提高。企业类型的多样化有利于企业错位发展、拾遗补缺、优势互补。每个企业资源不同、优势不同,只有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国家玉米种植者协会和孟山都公司都表示:小型种子公司熟悉当地种植农户情况,提供的品种更有针对性,企业数量有增加的趋势。因此,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应该尊重种子企业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的选择,在建设现代种业过程中既要重视、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大企业发展,也要保护多样化的小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育种、繁种、加工仓储、检验或营销,可以单项发展,也可以多项经营。种子企业做什么?怎样做?让企业去选择,让市场去选择。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时,减少办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方面的限制,为种子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规范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的职责和利益

美国种子企业主要运用杂交育种和转基因理论研发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高的技术与产品,所以在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上基本实现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但小麦、水稻以及大部分蔬菜的常规种选育,仍然以大学等公立研究机构为主,接受美国联邦政府和基金的资助,科研成果属于公共产品。美国种业的现状和做法与我国推进种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基本一致。国务院既对种子企业提出了建立商业化育种新机制,也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提出了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任务,要求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搜集、育种理论方法等技术研究和常规作物育种等公益性研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种质资源、科研人才集中在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不论是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转向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还是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都是一个长期过程。借鉴美国在种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建议国家调整政策,改变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既得到财政资金保障又转让品种获取利益的做法,规定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依靠财政资金取得的研究成果、培育的新品种归社会共享,从体制上改变其与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的不公平竞争。如此,既可以保护目前公益机构的育种工作,不致于因其退出商业化育种而延滞培育新品种,又可以加快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步伐。

3加大种子企业对种子质量的责任

生产力提高引发社会分工和交换,大规模生产和交换催生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发展了与之相适应的契约、诚信和法制理念;经过时间累积,这种观念在发达国家成为社会共识。因此,企业对产品质量负责成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国与美国存在明显差距,急需加强。种子是种子企业生产供应的,种子企业应对种子质量负责。不论品种是自育的还是授权的,不管种子是自繁的、代繁的还是外购的,只要种子企业向农户销售了种子,就不能以任何理由开脱其对种子质量的责任。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必然要求种子企业规范自身营销行为,提高对种子风险的管控能力;由此可以遏制跨区销售、虚假标注、夸大宣传现象。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规模经营和农民素质提高,农户(家庭农场)对种子、对种子企业的选择越来越理性,保证用种安全的要求会逐步胜过贪便宜的心理,反过来也会推动和促进种子企业规范经营。

4将种子市场监管重点转移到企业诚信建设方面上来

种子企业是种子产业的主体,种子企业应该加强行业自律,承担起种子产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政府应该转换角色,以政策引导种业发展方向,而不包办代替种子企业的种业发展责任。今后种子管理部门应该继续以种子质量抽查和种子案件处理为抓手,逐渐将种子市场监管重点转移到企业诚信建设方面。只有违法成本高于所得利益、违法行为得不偿失时,整个社会才能产生自觉守法意识。只要发现种子企业经营了假劣种子、发生了坑农害农事件,不仅对其依法查处,还要公开通报,使其企业和主要负责人无法在种业界立足。随着现代种业的发展和信息日益通畅,公开通报比处罚给违法企业带来的损失更大、作用更显著,诚信建设对企业长久发展来说更为根本。这也就为企业诚信建设提供了原动力。

5推动我国种业尽快进入发展新阶段

美国的种业发展历程表明,玉米杂交技术的使用推广让种子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生物技术的投入使用又让大豆、棉花等转基因种子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并引发了种子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而小麦、水稻等常规作物商品种子使用率保持在30%~40%,发展相对缓慢。我国将种子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时间已经超过30年,主要生产推广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种子,我国的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多数是以玉米、水稻经营为主的公司。目前,北方杂交玉米种子使用率接近100%,而常规作物小麦商品种子使用率保持在30%~40%(河北省)。中美两国种业发展情景何其相似,都是在相对价值高、盈利能力强、商品种子使用率高的作物上优先发展起来,反之,发展缓慢。如果美国种业代表着种业发展方向,那么,我国应该从战略层面加大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关键技术研发。没有关键技术的突破,实现种子产业兼并重组、提高种子市场集中度的难度大、进程缓。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在种业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农业发展,中国种业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新阶段。

作者:高增永张静单位:河北省种子管理总站

第4篇

 

1 国家科研信用建设现状

 

科技部提出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引入 “信用管理”机制,是科技计划管理的一个体制创新,也是监督机制上的一个创新。 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顶层设计出台后,科技部坚持先试行后推广战略,逐步实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并在多方面不断进行补充完善。

 

1.1 不断丰富科研信用政策体系

 

科技部为做好科研信用建设的顶层设计,从 2004年至今,出台了一系列科研信用管理政策。 从 2001 年到 2004 年,科技部经过 3 年的前期调查研究、文件起草、征求意见三个阶段,在 2004 年 9 月,正式《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作为我国科技信用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随后出台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10)》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推进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 2006 年 11月,为规范科技计划中的信用行为,科技部颁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 (试行)》,明确界定科研不端行为,并加强了科技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

 

1.2 逐步完善和推广科研信用管理

 

2007 年至 2013 年, 科技计划信用的管理和配套制度逐步完善,在科技管理、科技计划等工作中逐步推广应用,各项科技计划管理制度均强调要把科技信用作为申报科技业务的重要依据,并在享受有关科技经费支持时考虑科研诚信。 2007 年,科技部联合其他十部委组建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科研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2008 年 11 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提出,对参加评审活动的专家学者建立信誉档案,实行评审信誉制度。2014 年 3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把“完善科研信用管理”作为 29 条意见中的一条, 作为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监管的重要举措。

 

1.3 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

 

在项目申报、职称评选等方面加强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 科技部采用“黑名单”制度,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记入“黑名单”,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中央财政资助项目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 在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年)》中,将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与科研项目立项、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用、评选表彰等挂钩。

 

2 部分省市科研信用建设现状

 

近年来,各省市围绕《决定》及自身科技计划管理要求,在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 北京、江苏均出台了针对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责任主体的信用管理办法,重庆、新疆出台了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办法,浙江出台了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和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上海、山东等先进地区则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和举措。 下面本文将对北京、重庆、江苏三省市的主要做法进行分析。

 

2.1 北京

 

为规范科技计划管理, 北京市科委于 2010 年出台《北京市科技计划管理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附注了详细的信用评价标准。 其主要做法有:一是评价指标融合了原有科技政策,确保了制度的连续性。 在《办法》出台以前,北京市围绕科技计划管理,在立项、验收、评审、招标等环节制定了详细系统的规则,其中许多政策作为此次科技计划信用评价的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原有政策的连续性和科技信用管理的可操作性。 二是各责任主体信用级别界定简单化。 北京将科技计划项目负责单位、项目负责人、评审专家的信用级别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不良和差等五个等级,各责任主体只要满足相应信用等级中的一个指标或者全部指标即可确认其信用等级,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各责任主体的信用级别界定工作。 三是积极鼓励开拓创新。

 

为鼓励相关责任主体积极开拓创新,规定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只有信用达到良好且有突出贡献者,才可评价为信用优秀, 并在市科委凝练重大科技项目时优先考虑其意见建议。 这是国内首次对科技计划信用的评价对象、信用行为、评价标准、应用规则等进行详细规定,为其他省市出台相关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2.2 江苏

 

2013 年 10 月,江苏省科技厅了《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在信用记录、评价及处罚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建立详细的信用行为评价标准。 江苏的做法与北京相似,都是将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分为良好信用和不良信用,并分别进行记录管理。 确定每一个信用级别的评价标准,相关责任主体只要满足其中一条或全部标准即可确定其良好信用和不良信用的对应级别。 二是细分信用评价等级。 将项目负责单位、项目负责人信用等级划分信用优秀、信用良好、一般失信、较重失信和严重失信五个等级, 评审专家信用行为划分为信用良好、一般失信、较重失信、严重失信四个等级。 三是对信用等级为严重失信者采取“零容忍”. 对信用等级为严重失信者采取“零容忍”,永久取消其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及获相关认定和奖励的资格。

 

2.3 重庆

 

2014 年 7 月,重庆市科委出台了《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的可借鉴之处:一是分工明确,有效建设科技信用数据库。 由市科委发展计划处负责重庆市科技计划信用管理数据库建设,并牵头组织实施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工作;各项目管理处室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各自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分工,负责记录相应的信用管理信息并录入“信用库”. 二是实行信用扣分制。 科技计划信用记分初始分值为 10 分,当相关责任主体出现科研不端和失信行为时,根据科技计划信用记录扣减相应分值。 三是分别以 3 年或 5 年为期限滚动记录信用分值。 项目承担单位、评审评估机构及专家三类责任主体,当前的信用分值计算方法为初始信用分值减去当月前 36 个月的信用记录扣分总和,而对于项目负责人,则用初始信用分值减去当月前 60 个月的信用记录扣分总和。 相应信用等级由“信用库”自动生成,严重失信者将列入“黑名单”. 四是严惩失信行为。 例如,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申报时恶意注册一些虚假信息, 经审计发现项目负责人挪用、侵吞财政科研经费,或者经举报查实评审评估专家索取或接受评估评审对象及相关人员好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项目立项、 检查或验收提供便利等,都将一次性被扣 10 分(全部信用分值)。

 

3 我国科研信用管理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综合来看, 部分省市在科技信用管理上不断深入,从出台政策到具体评价都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正式推行的时间并不长,具体成效还难以评价。 仅从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上分析, 各地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3.1 缺乏科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科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信用信息的公开与管理。 科技部及各省市虽然提出要建立科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但并没有落实,因而不利于信用信息跨部门的记录、查询与公开。 全社会信用体系也尚未完善,缺少紧密的跨部门合作。

 

3.2 科研诚信教育及宣传不够现阶段,对科研人员的诚信教育较为滞后。 高校、科研机构等没有专门设立科研诚信教育的学习课程,各组织和机构也较少开展科研诚信道德的舆论宣传,因而在科学界还未形成科研道德、科研伦理及学术规范等科研诚信共识。

 

3.3 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从国家和各省市的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科研信用评价机制。 在已出台科技信用管理办法的几个省市中,北京和江苏虽然出台了信用评价标准,但只是对责任主体的良好信用和不良信用分别评价,缺少综合评级,采用的定性评价方法不利于实际操作,且不能鼓励各信用主体坚守科研诚信。

 

科研诚信建设对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提升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国家及各省市都要加快推进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前期调研,分步骤试点开展信用管理,制定详细信用评价细则,规范信用评审程序,建立科研信用共享机制,推进科研信用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丽亚,毕京波,宋扬。 关于建立我国科技信用评价系统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技论坛,2006(5):47-51.

 

[2] 张明龙,张琼妮,杨剑。 加强科技信用制度建设的思索[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9):52-56.

第5篇

关键词:保险业;战略问题;发展;关系;建议

中图分类号:F8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2-0063-03

保险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实现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重要使命。要实现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用战略思维,认清和解决好关系保险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之所以取得快速的发展,就是因为解决了一些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问题。今后要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还是要重视和解决好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问题。那么,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保险业面临哪些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战略问题呢?本文拟就此进行一般性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正确处理保险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如果把经济社会作为一个全局,那么保险业就是一个局部。按照战略思维“着眼全局”的基本要求,保险业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个全局相适应。从这个原则出发,我们做保险工作首先要考虑经济社会这个全局。一是要根据保险业相对落后的现状确定发展目标。从经济社会的全局看,保险业还面临着四个“不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保险保障需求不相适应,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们必须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把主要精力放在谋求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上,使保险业真正成为经济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对保险业的需求确定发展方向。在保险业务领域和险种开发方面,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重点开拓不同的业务领域和推出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十一五”时期要重点拓展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等业务领域。要通过拓宽业务领域和推出新产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三大功能,起到“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三是要取得政策支持。必须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支持”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2006年国务院23号文件后,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纷纷出台相关落实政策,社会各界的热情已经充分调动起来。下一步,如何将政府出台的有关保险业发展政策落到实处,保险业发展还需要怎样的政策支持,必须加强研究。

二、正确处理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监管的关系

当前的监管工作实践中,很多同志对保险业发展和保险监管的关系认识模糊,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监管过严不利于保险业发展。一些基层保险公司借口谋发展,不惜以身试法违规违法经营。如为了拉客户,采取降费贴费、给回扣等手段进行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为了弥补费用不足甚至中饱私囊,实施埋单、鸳鸯单、账外账等违法行为;为了少赔款或不赔款,采用刁难客户、曲解合同等卑劣手段;一些人为了卖保险误导客户等等。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破坏了保险市场秩序,败坏了保险行业整体形象,无异于竭泽而渔,对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不加以整治将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但监管部门在查处上述违法违规行为时面临多重顾虑和各种压力:处理重了担心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处理轻了保险公司又不当回事;同时,很多监管人员认为保险公司给回扣等行为的原因主要来自外部,是不得已的,而且也为公司带来了保费,为当地保险规模做了贡献;此外,查处时说情的、搞平衡的也很多。这样一来,很多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追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得到宽大处理。由于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就给保险公司一个错误信号,以为只要业务增长了,多少违点规没什么,监管部门不会怎么样,从而形成屡查屡犯的恶性循环。由于没有处理好监管和发展的关系,查处违法违规问题手太软,保险市场秩序很难得到根本好转,短期看可能对增加保费规模有好处,长期看则破坏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恶化了经营环境,不利于保险业长远健康发展。

三、明确保险业自身定位或发展目标问题

制定战略的关键,就是要明确战略目标。从保险业来说,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保险业、怎样发展保险业的问题,也即保险业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未来中国保险业在世界保险业中的地位应该有一个中长期的目标;二是未来保险业在国内金融行业中的地位也要有一个中长期目标;三是未来保险业发展目标也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从第一层次看,近几年我国保险业总规模和总资产在世界的排名大幅度提高,未来跻身世界保险大国毋庸置疑。但从保险的覆盖面、人均保费、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在世界保险业中的地位、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来看,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制定战略目标应从改善这些指标入手,以提高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目标。从第二层次看,目前我国保险业与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相比,无论是总资产还是总规模都有很大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也明显不大,是金融业三大支柱的一条短腿。因此,如何提高保险业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制定战略目标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同时,金融综合经营的趋势方兴未艾,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未来保险业在组织形式、产品设计、营销模式等方面与银行、证券业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在战略层面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从第三层次看,我国保险业在市场体系的构建、功能作用的发挥、监管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使保险业在这些方面要有质的飞跃,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就要充分考虑。

四、实现保险业务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

保险业要做大做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虽然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上取得一定成绩,但统筹兼顾、锐意创新的力度不够,在发展方式上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地方。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不能统筹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简单地认为“快”就是“好”,“好”就是“快”,甚至将“好”和“快”对立起来,单纯地追求规模的增长;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为了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不惜牺牲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二是体制机制不科学阻碍保险业的科学发展,主要表现在公司内部监控指标设置不科学,总体和局部之间目标和利益不一致,制度执行力不够。保险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第一,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从长远着眼,从眼前入手,改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观念。第二,转变业务经营和管理方式。从主要着眼于现有业务领域、简单分割当前市场蛋糕,向着眼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对保险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转变;从主要依靠铺设机构、增加人员、扩大投入等外延式发展,向主要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改善经营管理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不重视诚信、追求短期利益、对保险资源实行掠夺式开发,向注重公司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有效开发保险资源,为消费者提供诚信、优质和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转变。[1]

五、深化保险业体制改革问题

深化保险业改革也是关系保险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当前,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保险业的各项改革。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保险业存在的一些内在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必须采取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一是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改革。国有保险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使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做到了“形似”,但在股权结构、董事会建设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些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使公司治理结构达到“神似”是当务之急。二是企业经营机制方面的改革。目前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矛盾突出地表现为执行力不够,上下级目标和利益不一致。因此,必须在内控机制、风险防范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改革,实施扁平化、集约化经营,采用信息化、电子化技术,加强控制和管理。三是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大力推进营销员体制、保险中介体系、保险营销手段的改革,使保险公司实现以最小中介代价取得最大保费收入,从而为还利于投保人创造条件。四是行业自律机制的建设。行业自律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要通过改革实现行业自律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六、加强保险业风险防范问题

十六大以来,我们借鉴国际保险监管最新经验,建立了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完善了风险防范化解的长效机制,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主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构筑了防范风险的五到防线;健全了保险监管的规章制度,基本建立了包括市场准入制度、业务监管制度、资金运用监管制度、高管人员管理制度等在内的保险监管制度体系。这些措施有效控制和化解了历史遗留的利差损等风险问题,及时发现和消除了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隐患,使保险业总体上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没有大的系统性风险。虽然如此,我们应该看到,风险无处、无时不在,保险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更要把防范化解自身风险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只有在战略上重视风险防范,战术上措施得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和保险业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危机中寻找对策,做好自己的事情,对保险业来说尤其重要。总之,在风险防范问题上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因为当前的稳定繁荣而麻痹大意。

七、实现保险业人才战略调整问题

保险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人才,必须有切合实际的人才战略。随着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中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短缺,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由于人才短缺,出现了高管和从业人员的无序流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管理,造成了保险公司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不利于保险业的稳定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必须在战略上高度重视人才问题。一是要从国内外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保险监管、保险经营和相关技术人才;二是要广泛动员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自身的力量,大力培训现有人才,建立后备人才队伍;三是要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以恰当的待遇、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光明的前途拴心留人;四是加强人才流动的管理,采取措施避免人才无序流动对保险业的不良影响。

八、加强保险行业诚信建设问题

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诚信显得更为重要,这是由保险的特性决定的。首先,保险产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产品,其价值体现在保险人对未来保险事故承担赔偿或给付责任的承诺上,这就需要保险人具有比其他行业经营者更高的信用,使投保人相信其承诺能够兑现;其次,保险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保险合同结构复杂、专业术语繁多,业内人士往往都看得头昏脑胀,社会公众更是一头雾水,这就给不良经办人员和中介留下了误导的空间。近年来,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非常重视诚信建设,采取了不少有效措施推动全行业的诚信建设,行业整体诚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但销售误导、理赔难、营销员骗保等不诚信甚至违法行为仍然在较大范围内存在,使保险业的整体形象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将诚信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认真对待非常必要。一是要依托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将保险业的诚信建设纳入社会诚信体系之内。二是要普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三是要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失信者的违规成本,使其得不偿失。四是建立“黑名单”制度,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违反诚信规范的单位和个人,使其在业内难以立足。

上述所列八个方面,都是事关保险业发展的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重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做到统揽全局,突出重点。一是要统揽全局。监管部门出台任何政策措施,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都应该考虑这些全局性的问题,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二是要突出重点。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局部,战略的中心要有所侧重,不能头毛胡子一把抓。■

第6篇

摘要:本文在分析广东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抓紧完成各信用主体相关政策的制订、完善严重失信行为记录以及做好信用管理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共享等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广东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用信息;信用管理;现状;对策

1开展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1.1政策要求:推行信用管理是大势所趋

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探索建立科研机构和科技社团及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制度。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1.2现实需求:增强警示性形成震慑

加强科技计划活动相关责任主体的科研信用管理,尽快出台针对性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对科技计划活动中的失信行为实行科研信用记录和惩戒制度,能够增强对相关主体的警示作用并形成震慑,同时是做好全省科研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2广东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现状

2.1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保障

2014年9月广东省科技厅出台《关于科技计划信用的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广东正式全面启动科技计划信用体系建设。2015年底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咨询专家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初步建立了专家信用管理系统,并得到了广大专家、科研部门和单位的广泛认可。

2.2实施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实现涵盖科技业务全流程的“痕迹”管理

从2014年开始,深入调研借鉴国内外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科技管理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实施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并相应调整优化省科技厅内设机构及业务分工,全面推动广东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广东已经初步建立了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并投入使用,阳光政务平台可完成科技项目全流程的审核审批,科技咨询专家的信息管理,科研信用体系管理,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

2.3建立科研信用数据库,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科技咨询专家信用管理数据库,所有在库专家须接受信用管理才可参与科技咨询活动,对专家参与的科技计划活动名称、时间、次数、是否存在失信行为等信息进行记录,实现全程留痕管理,有助于科技咨询活动质量的提升。

3广东省科技计划信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信用信息的采集与评价、各信用主体信用管理实施细则、信用体系尚不健全

信用信息的采集与评价是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的核心环节,科技计划中出现的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和调查工作尚未完全明确,一旦相关行为主体触发了信用行为后,信用信息的收集途径、举证方式存在一定困难,需要人工对佐证材料进行审核并将信用变动录入系统。

3.2信用行为等级的确认和信用值调整规定不够完善

基于项目管理过程的指南制定、项目申报受理、项目评审、实施管理、结题验收、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与信用有关的行为将给予记录,并以此为据对各信用主体的信用值进行调整。系统自动触发记录的信用行为,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而人工录入的信用行为不是系统的标准化行为,因此需要制定人工录入信用行为的审批细则。

3.3信用信息的数据共享和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产生的失信记录信息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申报和参与科技咨询活动的参考,范围仅限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影响力还不够。缺乏信用信息数据的共享平台,暂时还未能在全省范围内实现科技计划信用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4对策与建议

4.1抓紧完成严重失信等相关规定的制订,做好制度出台后落地工作

抓紧完成针对项目承担单位、承担人员、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科技咨询专家、中介机构等科技计划活动参与主体严重失信与惩戒相关政策制度的拟定工作,加大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加失信成本,形成警示和震慑。

4.2针对各个信用主体尽快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咨询专家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基础上,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和不端行为处理制度,激励科研诚信行为,重点防范和惩戒科研活动中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骗取滥用科技资金、利益勾结、违约失信和其他违背公认准则、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全面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的信用管理工作。

4.3做好信用管理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共享

第7篇

一、坚持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公开、三落实”

(一)设立学风建设的专门机构,加强学术行为监管

学术规范委员会在学术评议、学术审议、学术决策咨询和学风维护等方面作的这些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负责受理对学术道德问题的投诉,主持对学术道德问题的调查与仲裁,负责有关学术道德规范问题的裁定,并依据调查仲裁结论向学校提出处理意见。学术规范委员会对提高学术评审的公平性、公正性,促进学术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发扬良好学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制定完善学风建设相关文件,积极拓展学习宣传渠道

抓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关键是要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端行为查处机制的监督作用不可或缺。

积极拓展学术规范和学风道德的学习宣传活动的渠道。在校园网开辟学风建设专栏,并不断丰富专栏内容,宣传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发挥网络阵地的正面引导作用,努力营造以遵守学术道德为荣、以违反学术道德为耻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坚决落实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

学校通过严格不端行为查处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校学术规范委员会从学术角度提出学风建设要求,受理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组织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实,学校果断严肃惩处,绝不姑息迁就。通过严肃不端行为查处机制,起到了明显的震慑预防作用,创设了良好的治学氛围。形成了科研诚信建设的合力,为涤荡学术研究中的不良行为、保持良好的治学风气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结合师德建设工作,加强教师的科研诚信教育

(一)把教师科研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实施重点

学校利用各种机会,对教师进行科研诚信教育,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诚信的内容,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本着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原则,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把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首要考核指标,强调学者的自律意识,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中体现重创新质量和贡献的导向,全面考察师德、教风、创新和贡献,坚决杜绝将学术成果、学术奖励和物质报酬、职务晋升挂钩的片面倾向。

(二)专业技术岗位(职务)高聘工作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根据教育部强化师德建设精神,在专业技术岗位(职务)高聘工作中,将“师德”表现作为申报人员聘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基础,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重大教学事故者予以取消高聘资格。结合师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教育,督促指导教师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加强学术自律,恪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

(三)对新上岗研究生导师进行宣讲工作

召开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季谈会,对研究生教师、导师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从导师层面上规范研究生培养中的学术风气,也为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四)面向新教工集中进行宣讲工作

培训旨在让新教工全面了解学校各方面规章制度,确立爱校敬岗的职业理念,尽快适应学校环境,进入工作角色。新教工岗位培训突出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规章条款,着重强调保密制度、工作纪律、师德准则、教学行为规范,通过法规介绍和生动案例说明,灵活开展科学道德建设。

三、加强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具备学术诚信素质的优秀毕业生

(一)集中开展宣讲教育活动

每年新生入学之际,研究生院集中组织新生,召开新生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工作会,由研究生院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就不同的主题进行宣传教育。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学籍、学位管理的文件制度、具体要求进行政策解读。

2.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管理、学分要求、考试制度、科研要求、毕业资格审核以及学位论文的电子检测、匿名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的重点问题做了细致讲解。

3.要求研究生会后认真学习《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等文件,在开展科研活动、撰写论文时,保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二)将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

1.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创建良好的学术道德与学风

研究生院实施重点课程建设,严格考勤制度。对学科基础课程,采取固定座位与月考方式,实行严格管理,督促研究生端正学风。

各二级学科开设论文指导与写作课程,将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纳入日常培养计划,以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风建设作为课程主题,使研究生深入了解学术研究的规范边界,引导研究生自觉遵守相关规定,避免错误的出现。

2.制定修订导师手册,从导师做起言传身教,指导研究生树立起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

全面修订导师遴选办法,强化导师负责制,细化明确了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教书育人、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职责。

3.坚持学位授予、评奖评优一票否决制。

经校学术委员会、校学位委员会、校学术道德规范委员会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者,取消其评奖评优资格和学位申请资格,同时根据学生处分条例给予相应的处分。

(三)严控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逐年提升

1.注重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严查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

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及时出台及修订相关文件和办法。从制度上明确了各级单位的职责,并依此文件要求各学院严把关口。此举有效督促了广大研究生及研究生导师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监控手段和处理办法。

2.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认真细致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工作

论文匿名评审是学校对研究生教学培养以及导师指导水平考核内容之一。为使论文抽取具有较充分的代表性,对其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可较全面反映研究生教育培养水平,要求全体博士生参加论文匿名评审,全日制硕士研究按比例且逐年提升抽取参加论文匿名评审,全体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参加论文匿名评审。同时,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和匿名评审结果处理办法,由导师、系部主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层层把关,落实学位论文修改情况,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

3.严格做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管理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学位[2013]36号)文件安排,要求同等学力人员学位论文必须进行论文电子检测,对全体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匿名评审。此举严把同等学力人员培养质量关的要求,部分学位论文水平较低的学员放弃了本次学位申请,主动延期半年,用以提高论文质量。

(四)修订制度、规范管理,积极拓展宣讲渠道

1.修订了与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相关的文件,制定了研究生奖助体系管理办法,并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学位授予、学术规范、学风建设的文件整理汇编,便于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交流。

第8篇

关键词:学术不端;奖学金;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4004

研究生作为高校知识传承和拓展的生力军,其教育和培养一直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为激励研究生参与科研,创造优秀成果,各类研究生奖学金设置和评定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近年来关于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方面的反面报道呈不断上升趋势,为获得高额奖学金而不惜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购买他人专利产品弄虚作假等。为更好地了解学业奖学金评选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加强学术诚信培养,我们设计了专题调研报告,内容包括:(1)主动的学术失信问题,如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请人论文、购买论文或专利,伪造、窜改实验数据和参考文献等;(2)非主动的学术失信问题,如未参加创作而在他人的学术成果中挂名,成果不按贡献率大小排名等。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题调研问卷,并在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范围内随机展开无记名调研,发放问卷共计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22份。

一、调研结果分析

按照调研中发现的学术不端现象对调研结果进行罗列,如表1所示。

调查过程中,16.9%的学生反映有研究生为在学业奖学金评选中获得好名次,而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其中主动学术不端为9.7%,非主动学术不端占比7.2%。调研发现,3.1%的学生忘记标注或某参考文献多次引用时只作了部分标注,从而造成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非主动学术失信主要表现在部分导师为吸引新招收的研究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将其名字写入已基本完成的成果中,或者没有体现参加项目研究但已毕业学生的贡献率。

2010年底,“我国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现状研究”课题组针对5 450名

全国高校研究生调研了学风与学术道德状况,结果发现[1]:分别有 46.9%、43.8%的被调查者认为“将他人论文拼凑改造成自己的论文”“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而未加标注”现象“经常”或“有时”发生,1/4以上的人认为伪造或窜改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行为时有发生。文献[2]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查,发现研究生学术不端主要表现在:引用不注明出处,论文署名不按学术贡献度排序,抄袭、剽窃,一稿多发,伪造、窜改实验数据和参考文献,论文和购买论文,伪造文章发表接收函。

二、研究生学术不端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造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社会上的负面诱惑、学校管理上的漏洞、导师的责任心不强、学生的急功近利思想等。

1.社会上的负面信息诱惑

在网络信息资源发达的现代社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或电话一系列充满诱惑力的信息,如期刊论文、代申请专利,甚至毕业论文。而且,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收取高额版面费,出版不符规范的期刊,吸引了不少研究生投稿。由于缺少严格的审查机制,论文的质量很难保证。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这些信息,被铺天盖地的宣传尤其是身边朋友的“成功经历”所吸引,逐渐迷失自我,忘记了研究生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对各类网络或电话诱惑深信不疑[3]。

2.学校管理上的漏洞

一些高校在研究生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漏洞[4-6],培养机制和学术评价体系单一,鼓励研究生,但不严格审查的期刊层次和论文的学术水平。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方面的文件,但落实不到位。此外,一些学校对于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缺乏惩戒措施或惩罚措施偏轻,不足以对学生起到警戒作用。

3.部分导师不负责任

研究生导师对课程教学的责任心不强是造成学风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7-8]。部分导师刚从博士身份转为教师,对于学术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自身在攻读学位期间就存在学术诚信问题。部分指导研究生多年的导师,或忙于科研项目,或只侧重传授专业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此外,研究生扩招也是造成导师指导精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以前的精英化教育逐渐转变为“批量生产”[9]。

4.部分学生急功近利思想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学制一般为2~3年,其中第1年是理论学习,后面1~2年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完成毕业论文。许多研究生希望在上学期间能自力更生,奖学金评定不仅可以解决学生承受的经济负担,还给学生带来了荣誉,因此学生都希望获得高等级的奖学金。为此,部分学生不惜铤而走险,钻评定政策的空子或请“”代劳从而获得不当收益。

就业单位都希望招聘到优秀人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则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相比而言,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则需要在学生入职之后逐渐考评,因而,学生努力在上学期间多出成果。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部分学生却急功近利,从而出现学术诚信问题。

三、研究生学术不端的规避方法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个人发展、国家建设的根本。学术不端是研究生最主要的诚信问题,既涉及个人的品格问题,也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因而规避方法的选用也应从社会、学校、导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1.加强社会诚信机制建设

国家在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和评估机制、引导学术诚信建设规范化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诚信体系的有效实施和监督管理是保障学术风气的关键,美国一些高校设立学术伦理监控仲裁机构,引入“工作坊”理念的做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10]。此外,国家和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社会诚信的舆论引导和政策导向,净化社会风气,弘扬正能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加强研究生的诚信教育[11]。通过树立标杆形象,加强诚信宣传,正面引导W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自觉摒弃和制止有悖学术诚信的思想和行为。

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国家和有关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论文等中介机构的整治力度,加强网络监管,一经核实,坚决予以治理,对于一些不规范的期刊应坚决予以停刊,从而保障学术论文写作的纯净性。对于虚假宣传或担任“”的相关责任人,应给予行政或刑事处罚。

2.建立研究生学业和学术评价机制

高校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主体,有责任和义务落实好教书和育人两项工作。不能只注重学术成果的产出数量,而忽略了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学业和学术评价机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强化诚信教育。研究生诚信教育应从高校学风建设入手,努力营造脚踏实地、乐于探索的学习环境和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将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融入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开设研究生学术道德课程,开展讲座,或将学术诚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类课程。

(2)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和学术评估体系,加强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考虑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学术成果的贡献度,不能仅依据成果产出情况。专业类型、创新程度以及

时间需求等均会影响学术成果的产出,高校应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或在导师科研工作中多作贡献,这也是培养研究生的根本目的。

(3)制定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方面的相关文件,实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一票否决制”[12]。组织专家对本学科学术期刊进行筛选,对收取高额版面费、无固定出版量的期刊不予认可,对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学生和导师予以严肃处理。

3.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因素,其学术作风、治学态度、道德素养、创新意识等会对研究生潜移默化地产生

影响[13]。教师是学生的榜样,高校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时,除考评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外,还应考察其学术道德素养,对存在学术诚信问题的教师应坚决取缔其指导研究生资格。此外,应当严格控制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重视培养质量。毕竟每位导师精力有限,学生数量增加,其获得的指导时间势必减少。

研究生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首先应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自身严格遵守科学原则和学术道德规范,严格做到律人先律己,给学生提供正面的榜样作用。其次,应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过程和学术成果的指导、监督和审核,不因指导学生人数多或科研任务重而忽略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认真审核其学术成果的含金量。

4.培养研究生全面发展

国家、学校和导师都是研究生诚信教育的外部因素,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品德。倡导学术诚信,首要的克制力是每个人的学术自律[14]。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加强专业知识和学术道德方面的学习。第一,正确认识研究生学术风气的重要性是首要因素。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思想上重视,才能将学术道德摆在正确的位置,避免学术诚信问题[15]。在此基础上,研究生应加强自我约束,加强自律。而自律养成行为的关键在于“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等素质的提高[16]。第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是关键,学富五车自然不需投机取巧。研究生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完成专业培养方案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第三,自觉遵守学术道德相关政策法规是核心。道德自律就是道德自觉,是道德观念、态度的形成过程 [17]。研究生应当主动学习学术道德建设方面的知识和政策法规,提高学术诚信素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守国家和学校制定的相关学术道德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从思想和行动上充分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并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

四、结语

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已引起国内高校的高度重视,只有社会、高校、研究生导师及学生本人积极应对才能规避。如果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会让学生产生侥幸心理,甚至对整个专业或学校的学风产生恶劣的影响,一个人的问题将会影响一群人,最终甚至影响整个学科或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研究生本人也应主动加强自身学术道德修养,做一个诚实守信、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武晓峰,王磊,张颖.我国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3):18-23.

[2]江利平,邓毅,卢勃,等.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影响因子调查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1):58-62.

[3]程孝良,倪师军,曹俊兴.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成因与对策探讨:基于社会学理论的视角[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15-19.

[4]吴开俊,王一博.以“共治”促“自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路径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9):6-9.

[5]刘文博.研究生浓郁学术氛围的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4(1):95-98.

第9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建区十四年来,我区的教育事业在改革中大发展,在创新中大提升,基本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在全市教育跨越发展的进程中一路争先、一路领先。十四年来,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不仅见证了全区教育工作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不断进取、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我担任过局教育工会副主席、办公室负责人、职成教股负责人、基础教育股负责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等职务,在不同的岗位上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职业教育方面,坚持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相结合,全区职业学校在校生由3500多人增到7000多人,促使信息中专和区职教中心创建成三星级职业学校,3个专业创成省级示范专业,3个专业创成市级示范专业,1个专业创成省级实训基地,1个专业创成省级课程改革实验点;在社区教育方面,促使幸福街道办、项里街道办、洋河镇创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并且在全市率先以县(区)为单位创成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在民办教育方面,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实行公示、公告制度,加强诚信建设,3所学校成为全市诚信民办学校;在教育科研方面,有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经过多年的工作锻炼和多个岗位的探索实践,我基本具备了前瞻的工作眼光、务实的工作作风、争先的工作态度、创优的工作思路、廉洁的工作面貌。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区的教育要想实现优先发展、高位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加强改革创新实践,在提高局、校两级领导班子引领科学发展能力上取得更大突破,实现教育的精明增长。区委区政府公推公选教育局领导班子副职干部,就是一次有气魄、有气度、有气概的改革创新之举。如果我能在本次竞争中胜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一是强化科学规划意识,在布局谋篇上出成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划是成功基石。无论是全局工作,还是单项工作,都要以科学规划为基础,在布局谋篇上下功夫。“十一五”即将收官,“十二五”就要开篇。未来五年的宿城教育各项工作如何推进,如何将上级要求、领导意图、专家意见、基层需求有效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早谋划、早起步、早落实。

二是强化公关意识,在争取支持上出成效。公关能力也是发展力,也是战斗力,也是创新力。坚持眼睛向外、眼睛向上,主动出击,积极争取良好的外部支持,在教改项目、专项资金等方面重点攻关,不畏难,不畏缩,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化难为易。

三是强化研究意识,在深入基层上出成效。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创新,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既要做到胸有全局,又要沉到底层,对待任务,要真抓实干;对待基层,要真心实意;要体察民情,要了解民意,要倾听民声,要引导民智,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

四是强化廉政意识,在严格自律上出成效。自觉提升学识素养,不断增强人格魅力,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维护团结、工作紧张、严肃法纪、活泼待人,既要维护班子的良好形象,又要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辐射作用。

教育,让生活更美好!我们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我们肩负着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让我们同心同德,并肩努力,为开创宿城区教育更加崭新的局面而鞠[!]躬尽瘁!

第10篇

一、开设会计诚信课程,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接触比较少,很难体会到由于不诚信行为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开设诚信课程。根据我国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的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借鉴国际上先进经验,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可归纳为:爱岗敬业、诚信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个方面的内容。

二、端正学风,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有实现职业道德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抵御各种诱惑,严格进行会计监督和控制,保证会计核算的客观真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来说,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财会专业的在校生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避免出现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作而后悔的情况。因此,端正学风,使学生掌握扎实过硬的财会专业知识,应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也是诚信的基本前提。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会计诚信教育的效果

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和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与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会计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特别是进行诚信教育时,给学生讲述会计职业道德条款,枯燥、抽象,学生根本不能真正领会。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互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相关财会专业知识,提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逐渐树立起学生的诚信意识。会计诚信案例教学法,能解决当前会计教育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实现由会计教育课堂化向社会化的转变,从而实现会计教育的良性发展。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理解违背诚信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带来危害,使会计人员受到法律制裁时,本人列举了南京新百利用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国家税收,使新百被罚,相关人员被判刑的事例。由此可见,会计诚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四、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会计诚信教育的关键

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实际的会计工作,他们在学校受到的专业教育、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以及他们在校期间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对他们今后从事工作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和敬业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工作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所教学生,高素质不仅指业务素质,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为此,各中等职业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全面提高财会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以身立教,德识统一,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训练,把他们送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岗位代职工作,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合格的会计工作者,从而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再次,有计划安排财会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学校会议,支持和鼓励财会专业教师结合会计教学进行会计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教学能力。本人所在的学校每年都选派部分财会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使教师们所掌握的知识不断的更新,以更适应现时的会计教学要求。

五、建立学生信用档案,使诚信教育得到考核和延续

第11篇

1大学生非诚信考试的现状分析

1.1对诚信的正确认知,却对考试作弊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漠视态度。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反映出目前在高校学生中,对于诚信品德的认知是正确的,都知道并了解考试作弊行为是违反校规也是应该受到惩罚的不良行为,但是一旦到现实生活中,却会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的出现表示出冷漠的不愿意多管闲事的态度,或是明知故犯的侥幸心理。

1.2作弊诱因的多元化。调查中学生表示作弊诱因是多方面的,社会因素方面是“社会上不健康思想影响”和“用人单位单一评价方式”,学校管理层面的因素主要有“学校考核机制的简单化”,“教师对学生评价方式单一”以及“诚信的宣传和教育”,而学生自身来说,则主要反映为“担心挂科”,“对所学科目不感兴趣而应付考试”以及“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去争取奖励”。

1.3日常学习态度消极化。40.4%同学看重学校的成绩和排名,63.6%同学认为自己平时学习时松时紧。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近一半的学生被问及作弊初衷时反映自己若是作弊是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或努力学习的同学的比例却不是很高,说明有一部分同学虽然担心自己考试成绩的不理想,却不愿意或者没有动力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好好上课复习,而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表现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2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因分析

2.1大学生作弊的客观因素

2.1.1社会因素。

由于现代信息的传播迅速,社会上某些不正的风气和现象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在学生中传播并对其产生影响。而年轻的大学生们对于不正风气还无法做到正确辨识,因此容易被其误导。

2.1.2家庭因素。

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强调过诚信的重要性,但依旧有5.2%的家长从来没有跟自己的孩子说过诚信考试诚信做人的道理。这反映家庭因素能够在学生的考风考纪上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家长平时的教育频率和对道德品质的严格要求,并且父母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期望不是主要诱导学生作弊的因素。

2.1.3学校因素。

除了社会因素外,学校因素是影响学生考试诚信表现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主要来说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单一的考核机制;第二,课堂效果的不理想;第三,思政教育未及时给学生敲响警钟;第四,监考时的监考力度不足

2.2大学生作弊的主观因素

2.2.1个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法适应高校的自主学习要求,容易出现不认真学习的情况,从而在考试的时候只能企图依靠作弊过关。

2.2.2心理因素。

影响大学生诚信考试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从众心态,另一个是攀比心态。从众心态的作弊者一般都是平时成绩表现平平,在考试时受其他不良行为影响,而并非来自学业的压力或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而持有攀比心态的学生,往往都是成绩较为优秀者,在考试时为了特殊的利益,如奖学金或是荣誉称号,而决定铤而走险。

3加强大学生诚信考试的路径思考

3.1对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来说,简单的量化评价已无法全面的衡量一个学生的成长现状和未来。相比较传统的背诵记忆考查内容而言,如果能其中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过程与态度,个人素养与发展等要素充分融入,这样的结果将会更为合理全面,更为重要的是,将为日后用人单位提供更为详细客观的学生评价。将评价作为学生的奋斗推动机,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能力等级的学生,评价体系最终的目的也要有所区分。

3.2构建诚信教育体系,高校校园诚信环境的优化。大学生需要在高校校园中生活学习数年之久,因此浓厚的校园诚信氛围将有利于塑造学生个人诚信道德品质。家庭社会诚信空间的建设学生在家长身边和社会上生活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校时间,因此家庭和社会的诚信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跟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沟通,一起来打造更和谐的诚信空间。

3.3构建全面管理体系,部分受访学生表示,对所学的课程不感兴趣是他们上课不认真的原因;也有部分学生建议学校的课堂效果可以更加生动,教学手段能更丰富。基于调研数据,我们总结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监考老师的威信和监考制度的严格能够有效的预防作弊行为。因此我们认为可以从考场监考制度的完善,监考人员的配备,考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改进考试条件,从而很好的预防学生考试的作弊行为。

第12篇

2012年以来,锡林郭勒盟全部工业增加值近500亿元,工业占GDP的比重为60.4%,工业总量不断扩大,效益水平逐步提升。进入2013年,锡林郭勒盟将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突出项目投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增加值和企业效益,实现工业经济更长周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从2012年情况来看,锡林郭勒盟在煤炭、矿产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方面的改造升级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和产业质量都得到了提高。2013年,锡林郭勒盟将进一步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是提升能源产业发展水平。锡林郭勒盟以高起点大规模开发为发展方向,提高煤炭的现代化开采水平。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煤机械、煤物流、煤安全、煤信息等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争取利用几年时间,在全盟布局建设一批煤基新兴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按照煤电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锡林郭勒电源基地的推进力度。大力发展风电、光电和风光互补新能源,优化能源开发格局。石油方面,在确保华油二连公司稳产的基础上,加大黄旗、东苏、东乌等地区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力度,加快推进东乌宏博油气开发、黄旗石油风险勘探开采等项目建设。2013年预期原油产量突破110万吨。

在化工产业发展方面,锡林郭勒盟在抓好褐煤深加工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加快推进京能褐煤提质等项目建设。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推进一批煤炭深加工项目,促进锡市兴富、大唐等5个褐煤干燥项目年内投产,新增提质煤200万吨。促进全盟萤石矿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给有实力的大企业,推动开发氟化工产业延伸。

在矿产冶金业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大锌、铅、铜、镍等有色金属采选冶炼项目建设力度,在现有生产能力稳定达产的同时,加快新建项目建设进度。

此外,还将进一步巩固绿色食品加工业。在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和品牌打造及保护工作的同时,加大肉类产业整合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争取年内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达到25户。

与此同时,推进锡林郭勒羊肉追溯体系建设,努力推动优质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实现优质优价,年内力争完成30万羊单位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对“锡林郭勒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和管理,切实保护好锡林郭勒绿色畜产品品牌。加快草原酿酒扩建项目建设步伐,形成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围绕特色农畜产品和天然中草药的精深加工,积极发展以生物制药、蒙医蒙药、新型药物制剂等为重点的医药产业。推动南部农区马铃薯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尽管锡林郭勒盟在畜牧业和能源产业方面有着丰厚的资源,但是我们仍然要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形成多极支撑。

目前锡林郭勒盟正在积极谋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在大力发展以锗、镍、硅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国家级锗生产研发基地的同时,全力发展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以矿山机械、化工机械、农牧机械、风电设备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装备制造业,推动非资源型产业发展。

为了增强工业发展的活力,在积极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锡林郭勒盟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技术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首先是加快建立工业发展研发机构。结合我盟产业特点,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建立盟经信委与有关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平台,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引导建立相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每年针对全盟工业经济发展确定1~2个研究课题,由科研院所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研究,为我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质量管理。锡林郭勒盟要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国家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打造开放式的科技合作模式。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企业自主知名品牌建设,以品种开发、品牌培育和诚信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培育一批工业自主知名品牌和产品。

锡林郭勒盟还要从源头上控制能耗过快增长。锡林郭勒盟要把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坚决杜绝没有产业依托条件的地区盲目引进建设高耗能工业项目,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国家限制类项目落地。严格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和重点用能企业产品定额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督察,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

此外,锡林郭勒盟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扩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范围,做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创建工作。大力推进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凡是申请行业准入和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的企业都必须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进尾矿、粉煤灰、脱硫石膏等资源综合利用。

最后,锡林郭勒盟要加大节能监察工作力度。各旗县市(区)要尽快组建和完善节能监察机构,在盟节能监察检测中心指导下,依法对全盟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耗状况监测,开展企业能源审计与节能规划工作。

2013年,锡林郭勒盟将 “两化”深度融合确定为实现锡林郭勒盟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保障信息安全,提高信息化支撑能力。

一是大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为重点,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提高网速和宽带普及率。加快基站建设,减少国省干道、主干线移动通信信号盲区,显著提升13个旗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所在地移动通信信号质量。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争取建设成为国家云计算产业和大数据中心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