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

时间:2023-06-12 14:44: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变化

第1篇

朱爱华

摘要:在近两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反复思考、琢磨新课标的精髓,并在教学课堂反复实践、不断地改进教学,初步探索出:在初中物理课堂模式设计时,重点三个环节落实好,即课程的导入、有效的引导、中心知识的提取,有助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导入 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提取

2003年下半年广州市正式在全市中学教育中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不单单是知识的讲授,而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探究过程,以及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的科学态度。也就是我们平时常常所说的教学过程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人近五年的初中物理教学里,经历了从旧教材到新课标的改革。两厢对比之下发现:新教材最突出的一点是强调了学习的探知过程,也就是对学生的探索新事物、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我本人是非常赞赏这种做法的。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教育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科学知识,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具有一定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学校教育更为艰巨的任务。另外要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就更需要这种探知、创新的能力。所以我想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改革最重要的是从以前的“灌知”到现在的“探知”的改革。

从旧教材到新教材不仅仅是书本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必须对新教材、新课标有很好的把握,并合理地设计课堂模式,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2003年夏天我参加了新课标培训,在接下来近两年的新教材教学实践中,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反复思考、琢磨新课标的精髓,并在教学课堂反复实践、不断地改进教学,我认为在初中物理课堂模式设计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 极具吸引力和想象空间的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

新课标出台前,在物理教学中也会利用一些有趣的实验进行引入,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在新课标下,对导入的要求更高了。很多关于新课标的资料、文章都讲到:导入不仅具有吸引力,还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呼唤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很多的新课标示范课例上,以下的导入被视为典范:在《光的传播·颜色》一课中,先放一段美丽城市的夜景画面,让学生体会光的美丽;《声》一章引入时,先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

这样的导入使得课堂添多了一份美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美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铺设了情景,有利于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所以我在新课标的实践中,很注意情景的创设。可是逐渐地,我发现导入如果只从情景创设的角度去设计还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这种导入只是在视觉或听觉上给学生一时的吸引,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把握不好很容易将整节课引到旧的课堂模式下。要想真正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我认为导入还应从“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的角度出发,如果有可能的话将这个导入贯穿于整个课堂。这样的导入就不只是在课堂的前部份起作用,而且涉及到整节课的多个知识点,前呼后应,让整节课一气呵成。

例如:在学习《温度计》一节时,传统的教学是摆出演示温度计讲解相关结构和相关知识。在新课标实践中我原来的设计是从生活中找来各式各样的温度计,学生上网寻找各种温度计来创设情景。在一个班实践后,感觉整堂课,开头有新课标的影子,可到后面好像又走回了老路子:又是教师灌输温度计结构、使用方法等教学内容。我寻思了一下,把导入从给学生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的角度去考虑,改进了引入。在下个班上课时,我的开头只是一句话:“今天我们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一下如何自己制作温度计。上完这节课后,大家便可以利用身边的东西,自己制作一个温度计了。”就这句话,立刻调动了全班的兴趣。有的急着问“需要什么材料?”,也有的抱怀疑的态度“能做得出来,恐怕不准吧?”,“你放心,只要你认真听,一定准”这句话便把往日不爱动的学生也调动起来。接着我以“我们要先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才能照着把它制出来”的理由带领学生一起探讨温度计的原理(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后,用“制作温度计需要什么材料”的设问和学生一起认识温度计的结构,并用“可以用我们身边的什么材料来代替”的提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目的)。接下来我用“怎么给你的温度计标上准确的刻度”引出摄氏度的标准,即“一摄氏度”的含义。最后问学生“你的温度计是怎么测温度的”,一并介绍别的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样一节课一气呵成,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一直在被一个导入吸引着,教学效果比较好。看到他们渴望知道的样子,我也非常高兴。

二、 尊重学生的猜想,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思维方法的指导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活动的时间比以前多了很多。探究过程其实就是思维过程。因此,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价――交流,这七个步骤。逐步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这样探究过程的意识。

当有一个好的引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后,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很多时候是五花八门的,有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这时,作为教师,不要急于说明哪种猜想是否正确,或是只是针对正确的猜想去做说明,而不去理会有错误的猜想,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例:在上《电流表》一节时,刚上课没多久初二(1)班的陈卓坚同学,乘我在转身写黑板时,把电流表短路了(当时还没讲到短路的危害)。他一副神气的样子并在小声地感叹:“哇!这么大的电啊!”(他的脑海里还没有电流、电压的概念)我当时就想借机让全班学生,深刻认识到短路的危险。于是很紧张地断开电源,说:“电流当然很大了,你这样的接法叫短路,这样会烧坏电表的,电路接线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在家里出现短路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结果,学生对短路的印象是深刻了,可是也引来一部分学生对陈卓坚同学的嘲笑。陈卓坚同学当时更是“刷”的一下,脸红上了耳根。我当时很后悔:他的错误造成的后果,顶多烧坏电流表而已。但若这个嘲笑使得他失去学物理的兴趣,这个损失就大了。课后我找他私下谈心来弥补我的过失。并在我的工作笔记上记下这一条“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创作欲和求知望”。我想,当时我采取这样的做法可能更妥当:先表扬他能把电流表接通,而后和大家一起分析为什么电流会那么大,引出是短路所致,进一步说明,短路造成的后果,若在家庭电路里出现,后果更严重。总之,一切都是要为了保护学生原有的求知欲。

学生保持原有的求知欲,这是探究性教学的前提。探究性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过程主要强调了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发现、探索的能力。但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也要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适当的引导。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很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却不是让学生“乱动”。学生在探讨时,教师应在教室内巡视,及时指导巡视,并与学生讨论,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

起初学生的“动”可能是“乱动”,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动”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要让学生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即学生有能力判断如何“动”得更有意义。这需要教师给学生进一步地指导。即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探究结束总结、感悟方法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这是学生能力培养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事半功倍”。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例:在猜想“照相机成像特点时”很多学生以为猜想就可以乱想随口说“放大、等大、缩小”这时要强调他们猜想要有根据,引导他们思考:“照相机的像会在哪里?――胶卷上;若像比人本身还大,胶卷还能把人的像照出来吗?――照相机成像不可能是放大的像。”而后还要给他们思维指导:猜想不是凭空的,也要有一定的依据,可以根据自己生活中看到的事实,进一步推理分析,久而久之就具备了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三、 提取中心知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前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学生是课堂上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必要的课堂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强调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便要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且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改善。

1.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结合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保证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践中,教师应积极的营造有利的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其学习的热情被充分的激发出来。由于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导入设计来提升课堂气氛。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其作用,有效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实践中,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知识的导入,比如在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的课堂示范试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的激发其物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开始新的物理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物理现象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透过生活现象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比如梳子梳头产生静电的问题,纸锅烧开水等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的引入,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开始新的学习,从而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2.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展,许多中学都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带来的便利条件,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的应用,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形象而生动,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使一些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易于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视频或者动画等将一些学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实验过程展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多媒体的该种应用,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入直观的理解相关物理知识,激发其物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实验过程变得更为具体直观。通过多媒体的观察,使学生更好的看到一些微观的内容,并且将一些微观的物理知识进行动态的模拟,从而使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比如在声的传播、浮力原理的应用等,都会让学生有一种更为直观的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等的培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来实现。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有益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模式,将班级划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的成员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使其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其知识应用能力,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保证小组内成员能够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助学习,并且使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使每个成员都能参与进来。比如对于一些实验的完成等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些具有谈论性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此外,在小组合作模式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及时的指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使其动手能力得到培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结语:

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处理教学中,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等特点带来了教学的一些困难,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便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础进行必要的改革。以新课标的要求作为基本出发点,不断更新其教学理念的同时,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此外,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祥吉.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四点方法[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2(4)

[2]刘斌.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

[3]刘继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2(3)

第3篇

关键词:课标特点;教学建议

一生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间接经验的获取要比直接经验多,因此学习是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更应该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别是物理教师更是如此。我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多年了,坚持课余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学有所思:一是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新在哪里?二是如何处理初中物理中的有关习题?根据我自己的理解,下面是我对上述两个问题的浅显认识。

与旧的课标相比,新课标有其突出特点:①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②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④体现开放性 培养实践能力;⑤加强STS教育,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⑥形式生动活泼。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课标的特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挖掘教材特点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新颖的插图和“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信息窗”、“请提问”等栏目,使得教材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大大增强了。教师应挖掘新教材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不断用新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以适应教改形式发展的需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学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充分挖掘新教材栏目的变化,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二、重视教师备课

新课程标准要把科学探究学习和科学内容学习放到同等甚至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要求大大提高。就备课而言,在上每一堂课之前,都要认真阅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总领教材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应当明确:备课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备课中占主导地位。但学生在备课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并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课堂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通过备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教材在我心中”、“学生在我心中”、“教学目标和思路在我心中”。对教师而言,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课下认真写课后小节,从而不断完善教学,发展自我。

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预习,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笔记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最后让学生写学习心得和探究体会,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教学

物理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途径,这使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新课程提倡科学研究式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种探究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这样我们也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指导过度,学生们无法自己探究学习,这样就成了一句空话,形式主义。另一方面,若指导不到位,让学生自己探究,活动又会杂乱无章,从而起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自己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正确处理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效果。

第4篇

1 物理学科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1.1 物理学科地位边缘化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各高中学校都开足包括通用技术、校本选修、音乐美术在内的所有课程,物理和校本选修、体育、音乐、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周课时均为2节,而且大多排在下午,在部分家长和学生眼里,物理被置于与这些学科同样的地位。特别是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出台,受到社会的广泛议论,即将出台的福建省高考方案中,物理学科的分值也可能由原来的120分降为100分。物理这一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1.2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

尽管所有高一任课老师都参加了各级培训,但不同教师对新模式与新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仍有较大差异,对课程标准的落实也是各有偏重。部分老教师认为自己的经验丰富,习惯于传统教法,他们认为花那么多的时间进行探究讨论,远不如多讲几个例题来得实惠。而另一种极端是误解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滥用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课堂活动,简单套用初中课堂教学模式,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处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如机械地设置情境,生搬硬套,忽视基础,或者脱离知识与技能,片面地注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1.3 课时紧、容量大

按新课程要求,每个模块上课为36课时,复习考试4课时,教师在安排上课进度时普遍反映上不完。每周2节的物理课让物理教师很难适应,周课时少带来的另一个效应就是人均教学班数增加,作业批改工作量加大,师生交流机会减少,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基本流于形式。自习课时间严重短缺,学生在校自主学习和消化的时间极少,教师利用下班进行个别辅导的机会也相应减少。

1.4 初高中衔接问题更为严重

由于教材、能力要求、课时、学习方式、考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初高中物理的台阶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许多学生因无法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而影响高中学习的情绪。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度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学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1.5 实验教学与实验设备的滞后

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动手能力,实验明显增多,实验室的数量也要相应增加。新教材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栏目中编排了大量的实验,很多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实验室中缺少这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临时到仪器厂订购往往时间来不及,也不一定能买到。

1.6 课标、教材、教辅和考纲未能统一

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真正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对课标的解读不尽相同,用课标驾驭日常教学的能力尚未形成。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以教材为准则,追求学科体系完整严谨,比照传统高考考纲,因此,除教材中所有知识、技能全部讲授外,大量增补被新教材删除的原有教材内容,按以往高考试题要求进行拓宽、加深,而没有按课标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教辅与教材差异大,教辅中出现的练习难度比教材中的难度大许多,有些内容教材没有明确要求,但教辅中练习出现不少,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于取舍,致使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加重。

1.7 新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新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高考的考试要求,这是学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必须直接面对的问题。新课程的学习领域和学科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内容在高考过程中是否能得到体现,是关系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关键问题。教学成绩是社会、家长、学校所关注的焦点,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新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市面上流行的各种资料题型以老面孔居多,各学校限于人力物力,在各种类型的考试试卷中仍以传统题为主,无法真正检测新课程实施效果,过程性评价难以落实,认真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在考试中占不到任何优势,严重制约老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2 应对策略

2.1 宣扬物理学科重要性是每个物理教师的职责

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应注意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合力,大力宣传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强调物理学科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物理的学习上升到关系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国家的繁荣富强的层面,强调物理学科在高考中的区分度高、地位独特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物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努力培养他们的学科兴趣,让兴趣与责任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强大动力。

2.2 以研究课为平台,实现教师结构的优势互补

高一教师基本由以下三种组合而成:一是有多年高中毕业班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更注重实际效益,关注柴米油盐,在知识与技能的把握上充分而且到位。二是从初中上来的教师,他们经历初中课改,对科学探究可谓轻车熟路,在初高中衔接上也有独到之处,他们对过程与方法胸有成竹。三是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对大学阅览室的内容还历历在目,有较丰富的学科背景知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常有出彩之处。加强教研,取长补短,显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许多学校建立了每周一次的高一物理研究课制度,以研究课替代过去的观摩课、示范课,使老师们在完全平等的姿态下充分交流,加强校本教研,基于实践层面转变教学理念。

2.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大力加强市级教研,提高全体教师解读课标、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导学上下功夫,编写相应学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宏观掌控,课堂教学注重重难点突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课标没有要求的,尽可能不教、不挖。为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市教科院多次组织了“有效教学”、“聚焦课堂”、“激活课堂”等形式多样的课题教学研讨活动。此外,我们加大师资队伍的市级培训力度,必修1的培训分段进行,中间时段让老师们充分思考讨论,专家培训时加大了与受训者的互动,通过教师现场说课,专家当场点评,或者教师提问,专家答疑等多种形式实现互动。还分别举办了以《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为主题的物理论坛,场面火爆,老师们基于实践,畅所欲言,参加者都觉得受益匪浅。

2.4 加强学法指导,跨跃初高中新台阶

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象初中那样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物理知识方面:要根据衔接教材中的内容与高一教材的结合程度,编写衔接教材,适当复习初中知识。(2)实验素养的衔接与培养:包括实验规范教育,实验方法指导,如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理想化模型,减少误差的一般方法,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表格法、图像法等),有效数字等。(3)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解题扫除一些障碍。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关注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钻研课程标准,把握教学难度,加强直观性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指导和培养,重视修习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2.5 加强实验室建设

由于新课程实验数量增多,探究实验和迷你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对传统实验室带来新的压力,对实验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邀请实验老师一起进行教研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商定实验器材的购买制作。一些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员的新课程培训,在到实验区参观考察时带实验员一起外出学习。当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只要确保完成没有“*”号的实验即可。

2.6 加强课标研读,努力实现课标、教材、教辅三位一体

新课标高考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新大纲被规定在新课标的范围之内,而各省市的考试说明,以及考生选考的科目又在新大纲范围之内。基于上述精神,备课组要认真研究课标,集体研讨和解读、细化课标,认真研究逐步“达标”的具体策略,认真对照课标、基于学情,研究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将这个要求在课堂教学、作业、考试中统一起来,严格控制拓宽和加深的知识内容。对于教材中删去的基本原理,要根据课标的知识技能要求和学情,谨慎适当补充。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与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新审视,看其是否符合课标、符合学情。组织教师在新教材配套的练习中精心筛选符合课标要求和本校学生学情的练习作为学生的作业,大胆删去过难偏深的题目。不同层次的学校还可组织备课组力量自己编写符合校情的练习供学生使用,学校根据编写人员的工作量付给稿费。

2.7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应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第5篇

关键词 初中 物理 实验教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物理旨在通过实验、观察揭示自然规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实验教学反映了物理学科的本质,对物理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对实验教学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并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挣脱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坚持从教材出发,不断超越教材,探索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1 实验教学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展示了许多生动而奇异的物理现象,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解开其中奥妙,探索其中隐藏的物理知识。

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些学生由于畏惧枯燥的物理定理规律,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还有一些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物理定理,考试时乱写一通。这些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透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收集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真正理解了物理知识,消除了他们对物理的畏惧之心。

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验中,学生们需要认真观察实验,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设想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隐藏的物理知识。其次,在实验中任何一个人的疏忽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这驱使他们学会了合作。

2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2.1 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们通过老师的示范性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解实验,并要求学生背熟实验中的原理、器材、步骤、注意事项等。而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并且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完成实验示范,真正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示范实验时,应该把握好实验的节奏,主动询问学生,征求学生的意见,使得学生也参与到示范中来。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示范。例如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我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示范,并让大家指出其中的错误。其次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使得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示范实验的趣味性。

2.2 利用小组优势,积极开展探究式实验

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应该仔细钻研教材,积极将实验教学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在转换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或者关系到时事热点的主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实验小组,或者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实验小组,让小组成员独立进行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分析数据、论证,到评估、合作交流等的所有环节,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应该给予适时适量的指导。如,在学生制定实验步骤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各种材料的功能性质,让学生掌握不同工具的作用,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实验操作时,学生们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够把握住实验的重点,在实验中出现或大或小的过失,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学生的过失之处,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例如在讲滑轮时,我把课堂让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索定滑轮与动滑轮的拉力大小变化。学生们通过小组实验,基本上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3 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物理课堂

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不仅有机地将声音、音乐、图片、视频结合起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而且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扩大课堂信息量,延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验内容,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在实验课上,老师在示范实验过程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方法,它不仅节约了实验材料,减少了老师的劳动;还有效地简化具体的实验流程,让学生能够把握住实验中的核心环节和重要注意事项,增加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例如在示范“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光线原因,实验现象不明显。很多同学并没有看清实验现象的变化。于是,我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模拟实验,演示了不同条件下像的变化情况。学生们观看了清晰流畅的动态演示,掌握了这个实验的要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2.4 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课外实验活动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延伸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学会了学以致用,并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教师应该确定合适的主题,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及时指导学生。如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设计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课外实验活动。在活动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了解活动内容,并做好相关准备。例如,我们班开展了一项“大家一起放孔明灯”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自己制作孔明灯,看一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孔明灯能升起来。这次实验活动成为了学生的一份美好的回忆。

3 结语

物理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利用并创造实验设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踏踏实实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物理教师对于学生要有耐心,师生双方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循序渐进地推进实验教学,不可急于求成,切实提高学生分析探索问题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1.生源的质量明显下降

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并不富裕的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多数会流动到城区的重点中学以及民办学校,而留下来的学生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厌学情绪较严重,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目前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都在忙于改变自家的经济状况,不懂得或无时间顾及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知识缺乏,没有真正懂得知识、能力的重要性,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观念,厌学的普遍性必然高于城镇中学。

2.学校的实验设备陈旧简陋

现行初中物理新教材充分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编写意图,突出物理学习的实践体会、实验探究的特点,在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或原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上,都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空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有益的。然而,在农村初中,实验设备陈旧简陋,实验探究所需器材寥寥无几,学生感兴趣的直观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只能变成说教模式,更有许多实验所需要的氛围比如探寻的过程不如城镇中学那样有条件,这个客观的限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打了折扣。特别是现行新教材与现代社会及现代科技相联系的知识量、信息量、活动量的增多,使得信息比较闭塞的农村学生感到物理学习是块难啃的料,时间一长,造成学习上的“跛腿”,也就逐渐丧失了物理学习的信心。

3.教者自身问题

(1)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低下

最近几年,由于县城区域的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在农村学校执教比较优秀的物理教师相继被选调到县城以上的学校,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物理教师原本就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而现有坚守在教学一线的部分物理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知识结构相对弱化,他们在教学理念、专业知识的更新上相对滞后,因而对物理新教材教学的怎么教、教什么认识不深,把握不准,特别是对于许多探究性实验,更让他们感到困惑,难以开展,总觉得新教材不好教,所以在这些教师的物理课上,教学质量也就难以得到保证,从对近几年初中中考成绩中也可以看出,物理学科与其他统考学科同口径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足以说明农村学校物理教学存在教为薄弱的问题。

(2)教学方式囿于传统、单调

教学方式决定着课堂面貌,物理新课标大力倡导体验、探究式教学,强调要引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走进物理,通过对具体的物理现象观察、实验过程探究来激发学生强烈的物理兴趣和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纵观目前农村学校的物理课堂,所看到的多为比较传统的单调的教学手段,教师上课基本上还是“一本课本,一张铁嘴,一支粉笔”,使用新教材而讲解的是老教材,根据过去的经验从事新教材的教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穿新鞋,走老路”,课堂上很少有那激发物理猜想、引发问题意识的情境创设,很难有那师生积极互动,热烈参与探究的实验场景,更多的课堂呈现却是这样的两种教学形态:一种是当学校有对外开放日活动时或有上级领导听课和教育部门检查视导时,有关物理教师则会比较认真地进行教学实验的方案、器材的准备,努力把课堂探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以博得领导和同行的赞赏;另一种是常态下的物理教学,教师把实验探究的方案设计、器材选用、过程操作、实验数据、结论归纳等全部直接地抛给学生,教师只要求学生背方案、背器材、背实验、背结论,只知道是什么,而不问为什么,也不要求做什么,许多原本在课堂上所要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就悄然地被老师们抽象淡化了。

(3)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内在动因

受着时下商品经济和社会功利的思潮影响,在农村学校的部分物理老师身上,也同样存在着教育责任有所缺失的思想倾向,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淡然或漠然的态度,教学上存在一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现象,不能静心用心去解读、去研究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新的思想理念没有真正成为教学指导。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仍是拿着新教材,守着旧观念,用的是老方法。还有一些教师存在着教学惰性,对物理课堂中所要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怕麻烦,怕费事,怕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对课堂的实验活动抱着一种凑合应付、能免则免的态度,思想上缺少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内在动因,总认为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成绩搞上去,因为眼下教育部门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是只看成绩,只要出了成绩就有了质量,你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也没人再去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这也导致一些物理教师对改进教学方法的研究不那么用心,对提高自身的物理专业素养不显得那么迫切了。

二、实施对策

1.调动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积极性

首先学校要抓好生源的质量,以家长会或家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招生,好生源无形之中能带动一批学困生的学习,使其转化为好学生;其次,家长要密切重视孩子的学习,支持孩子,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给其适度的家庭压力,使其产生学习动力;第三,家庭学校要密切配合,互相促动,共同担负培养孩子的责任。现阶段,外出打工是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他们将子女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成为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有的性格孤僻,自我封闭,有的惹事生非,无心学习,对于这些学生,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多用情感管理手段,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在学习上采取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学困生只要求掌握课本上基本的概念和规律,目标是顺利毕业;中等生在掌握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能解决中等难度的问题,目标是考取普通高中;优等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做一做提高题,目标是考取重点高中。“跳一跳,能得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转变农村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首先要引领教师着力抓好对物理新课标的全面解读与研究,深刻领悟并确立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觉摒弃并转变与新课标不相适应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物理新课标的全新要求去指导实施课堂教学;其次,农村物理教师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投入物理教学之中,要不怕麻烦,不畏困难,耐心组织好每个探究实验,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

3.切实提高农村物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的专业水平

首先要建立物理新教材教学的辅导培训制度,组织或聘请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专家定期为农村物理教师举办教材教法辅导培训讲座,帮助他们解读、分析、理解、掌握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帮助他们驾驭把握物理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的方式方法问题,指导他们认识哪些探究活动可由教师进行演示,哪些可以由学生自主去探究,还有哪些探究活动可用创新自制器材去进行等等。

其次,建立校际联动合作的教研制度。鉴于当前,许多农村初中物理教师校本教研开展难的现状,可建立校际联动合作的教学研究制度,把区域邻近的几所农村学校连片成一个教研中心,定期让连片校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围绕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等方面共同研讨,交流切磋,集思广益,这将有利于各校之间物理教学水平共同发展与提高。

再次,建立促进农村物理教师发展的活动平台,可在每个学期组织农村物理教师开展诸如备课、说课、上课、教学反思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教研竞赛,还可组织有关的物理实验操作,物理器材制作等实践技能竞赛,以此活动平台,不断提高农村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 物理习题 编制

新课标要求,习题的形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善。习题的方式需要尽可能独树一帜,避免形式过于简单和重复;题目的内容需要尽可能避免定向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习题的难度需要多给予一点提示和引导,避免题目的难、深、偏、繁;习题的编排需要多一些总结归纳,避免就事论事;习题的背景需要尽可能结合实际,使习题更加具备实用性。以下从多个方面描述新课标的物理习题应当如何编制。

1编制物理习题必须要符合递进性

递进性主要是指习题的多个问题之间,必须具备递进的关系,并且题目独立和条件充分,后一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前者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答。

在进行欧姆定律教学时,其教学目标为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并能应用欧姆定律公式进行计算或解释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实验课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便需要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将实验进行统计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利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计算UI,并与电阻值R比较,看看电阻R与UI有什么关系?

例如,在阅读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78页之后,提取相关知识完成本活动内容。

(1)欧姆定律用公式表述为。

(2)分别述说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在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之后。便可以编制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例: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甲和乙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1左图所示。求:

①甲的电阻值是多少?乙的电阻是多少?

②将电阻甲单独接入电路如图1右图所示,当甲电阻两端的电压为6V时,则通过甲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③若甲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时,则甲的电阻值又是多少?为什么?

④若甲电阻两端不加电压,则它的电流是多少?此时甲电阻的阻值是多少?为什么?

以上教学流程,根据本题目的答案能够发现,编制题目者的意图是就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知识以及掌握电阻的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值无关。这类简单的概念如果通过重复性强的习题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将其背完,但是这样的形式很空洞无物,许多的学生都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如果使用以上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通过上一环节引出下一环节,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内容,客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通过递进式的习题教学,给学生更全面、深刻的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和创造空间。

2编制物理习题需要具备准确性和探究性

在编制物理习题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传统观念的影响,改善传统观念中全面性的原则,教师需要注意灵活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为摒弃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并且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物理学科知识体系,需要学生的学习以主干知识为主,通过学生的探究、自主和合作达到最终学习目的。习题的内容需要选择精干的知识点,以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作为主干教学内容,加强习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尽量使学生能够将习题的知识内容运用于生活当中,争取相关学科互相融合,使所有学科能够形成一个整体。

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认识更深,需要尽量使习题的编制更具备可探究性。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第十三章“电路”教学时,学生对抽象的线路很难理解,对局部短路所造成的被短路电气无法正常使用这一较为抽象的现象无法熟悉的记忆,缺乏感性的认识。对此,在习题的设计过程中,就可以设计更具备可探究性的习题,如:将甲乙两个灯泡一同串联如一个电路当中,如果将导线直接连接在乙灯泡的两个连接口上,那么两个灯泡的会以什么情况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够进行相关的实验,并在实验完成之后让学生猜测如果直接连接在甲灯泡上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构?并且通过实验去证实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通过这样形象、感性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3物理习题需要具备明确的目的性

物理习题的内容、形式和难度都会因为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目的的不同而改变,如果只是为了培养技能和巩固理论知识,则可以编制具备收敛性的习题,如果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就必须要编制一些开放性、发散性的习题。总而言之,习题的编制目的性必须要明确,目的性的确定必须要谨慎。

例如,以下习题:

1.活动一:设计测量电阻的实验,并完成下面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理解小灯泡电阻变化的原因。

(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设计:

①请分别画出测定值电阻电阻和测小灯泡阻值的电路图。

②将实验步骤写在下面(注意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4)数据记录:

a.测定值电阻的电阻值,并设计好实验表格。(可用第一节的测量数据)

b.测小灯泡的电阻值,并设计好实验表格。

(5)拓展分析:

①分析表1和表2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定值电阻的阻值是“不变”的,而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填“变化”或“不变”)的,原因是____。

②某同学提出在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可采取求平均值来减少实验误差,这种做法可行吗?为什么?

③根据表1中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定值电阻对应的U-I关系图象;根据表2中的数据在图3中画出小灯泡对应的U-I关系图象。 ④你在定值电阻的U-I图像上描出的点是否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怎样处理这种情况?为什么?

(6)交流与评估:

①如果在测小灯泡电阻时,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变几乎不偏转,而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请分析故障原因是什么?

②如果在测小灯泡电阻时,发现电压表无示数,而电流表示数较大,请分析故障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类实验性习题的制作者和习题的描述所提供的参考答案分析之后,能够明显发现习题命题者的命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电阻并通过电阻的概念进行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能够熟悉运用电阻的定律。每一个习题都具备独特的教学目的,通过明确教学目的,逐渐的使学生掌握抽象的物理概念。

4习题的编制需要注重归纳性和总结性

编制物理习题务必将学习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使学生弄清楚知识的应用、联系、内容和由来等,培养学生的全方位学习能力。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多都是较为抽象的习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造成许多的物理知识较为难以理解,面对大量的物理习题,大多呈现走马观花的学习形式。其实,笔者认为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并不是学生对题目的掌握和摸索,重点在于教师在编制物理习题过程中,是否将相似解题方法的习题编制在一起,如果将解题方式相似的习题编制在一起,能够在评讲过程汇总更好的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学习方式和解题方法。

例如,将两道关于计算额定功率的习题放在一起进行。有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源、标识2.5V的小灯泡、开关、导线和滑动变压器,一个额定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通过这些道具如何测量2.5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有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源、标有3V的小灯泡、开关、导线和滑动变阻器,一个额定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通过这些道具如何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般情况下,测量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是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量,这两个习题的情况分别由图4和图5展示,由两图所知,两道习题都属于用一个测量表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题目,其理解难度较高,学生比较难以掌握,并且在评讲之后学生也难以熟练运用。对此,就需要总结两道习题,并进行对比和分析,使学生总结归纳出解题的共同点。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步骤主要为:(1)调动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工作。(2)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额定电流。(3)通过P=UI的公式进行计算。如果只是用一只电流表或者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小灯的额定功率,则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自由转换,将缺少的那只表转换为额定值电阻。总之,通过归纳和总结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解题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习题的编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性

物理学科离不开日常生活,教师在编制习题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物理是从生活当中所繁衍而出,习题的编制需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视力矫正、手机电池铭牌、电动自行车、居民所用的电表、水表等等。除此之外,社会、经济、睁着当中的典型案例和重大事件也是作为习题背景的良好素材。例如,神舟五号、三峡工程、天津爆炸事件等等。习题的编制可以渗透一定的科学发展观,例如,环境资源保护、节约能源等,将这一系列符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当作习题的背景,不仅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这些事件,深刻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围绕在生变,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进而得到更有价值的领悟。

6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习题的编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物理思维模式得以转变。通过在物理习题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出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初中物理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黄志文.中学物理课程论[J].技术物理教学,2013,12(09):23-24.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合作探究 创新精神 自主性 角色转换 点拨 主导性 创造性人才

论文摘要:物理课程新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提出来,因而作为中学物理教师应该明白“合作探究”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应用时注意的事项,它是实施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合作探究”教学法是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为前提,以学生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探究教学活动,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论证、交流合作从而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科学、人文等方面能力的教学活动,同时也包括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及师生合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等。它紧贴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种方法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学校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它对我们大多数中学物理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那么,“合作探究”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意义何在?下面,我就自己在应用过程中的几点体会谈一下几点拙见。

一、以人为本,成功的实现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直接提供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体现出来的,进行学习的心里机制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合作探究”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1、学生角色的转换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上课听讲,消化知识,学生积累储存知识以备将来之用,在教学过程中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合作探究”教学中学生作为探究者,其活动基于小组的合作与分工,能应用知识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能富有个性的解释、批判有关内容。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功的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教师角色的转换

传统教学中教师提出决定,操纵整个课堂,向学生“注入”知识,甚至把有些实验以及现象口头描述,不细化过程,只力求结果,是教学内容为客观,主载整个课堂,滔滔不绝,乏而无味。而在“合作探究”教学中,教师实质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再也不用滔滔不绝,而是点、拨、导,轻松的完成教学。

3、教材角色的转换

传统教材具有单一性,学习内容占主导,通常已有定论,信息提供给学生以备将来之用,知识作为事实材料提供给学生。且文字性的东西过多,插图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少。而新教材具有版本多样化,教师根据实际来选择,“合作探究”课程产生于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兴趣,学习过程占主导,问题是开放的,现实的,信息只在解决现实问题需要时寻求,知识作为学生合作探究的工具。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增加了大量的图片。

二、使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合作探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由于不适应或出于不放心的心理,往往把本应让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变成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学生只能充当配角。这种探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无疑是一种束缚,学生在探究中应有的自主性被教师过分的主导性代替了。

那么,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对新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等方面。学生自主性能得到发挥是评价合作探究成败的关键。“合作探究”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围绕这个核心发挥作用。课堂的大量时间应该是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以及原有知识的局限性,所以在他们探究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帮助,使课堂互动起来,使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导性得到完美地结合。

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中得到升华

干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就很难入门。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新奇感才会激起他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要注意保护和珍惜学生的好奇心,由于中学生知识有限,有时提出的问题是不成熟的,教师言善于引导并加以启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要及时的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评价标准科学化,成功地迈向素质教育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掌握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把握研究方法,熟悉探究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可现行的一些课程评价标准不太科学以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存在。合作探究”的课堂势必显得“有点乱”,在有的人看来,那还是一堂好课吗?在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中,由于对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那么我们就要再一次询问教育的目的何在?为什么国际性的学科竞赛我们中国选手总是披金戴银,而近些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我们中国人却寥寥无几。说明我们在创新方面已经和别人产生了差距,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的最高宗旨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使其为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因而对“合作探究”课堂的教学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地价值观基础之上,它不仅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所有这些评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成功地转向素质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要意味着放弃原来比较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而且可能有些曾经是成功的做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不能紧把它看成一种教学形式,而应把它视为一种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是一种打破传统做法的理念。它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这样才能推动教学观念的更新,使教师的行为发生与之适应的变化,只要你能更新观念,不怕麻烦,不怕困难,大胆尝试并坚持使用“合作探究”教学法,那么它的优势必定会在你的教学中日益显现出来的,让我们都大胆去尝试吧,它必定会推动物理新课程的改革,达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人才的目的,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67-02

科技要高速发展,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具有超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是关键。物理学的实验课正是专门培养这类人才的学科。我们国家这几年不仅对教材、教法做了大刀阔斧般的改革,更是加大了对实验设备、仪器的更新和投入力度。同时也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我就结合我从教二十多年的点滴见解和新课标的要求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知识更新换代加快,教材亦步亦趋紧跟

人教2011年修订版初中物理实验教科书,重新编排了知识体系,而且还增添和修改了一些栏目,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课本上安排了大量的来自生活和科技领域的插图、实验图片,比如八年级的摸着喉咙唱歌、太阳能汽车,增多了学生探究实验的数量,不仅使学生有了对物理学的亲近感和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的自豪感,而且有了更多的机会来参与探究。同时,“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栏目紧紧穿插于教材内容的始终,使学生能够随时积极主动思考、互动。“动手动脑学物理”一改过去枯燥无味的习题的堆砌,用身边的现象和生活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科学世界”和”“扩展性试验”等栏目通过文字和新的教学设备来展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前沿科技知识,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和探究热情。

二、独角戏悄然隐退,大家乐登台亮相

新课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艰难与喜悦,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积极学习态度,分享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心情,形成热爱科学、热爱物理的良性学习情感,增强对科学工作者的崇敬与仰慕之情,激发广大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新的教法强调以学生兴趣为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教师只是充当学生实验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和学生互动,共同成长,更好的主动配合学生完成探究。

三、基本能力从严要求,重要能力层层培养

1.明确基本实验仪器和工具的用途。物理实验中的仪器和工具都有其特定的用途,比如,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量筒(杯)――测量物体的体(容)积;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钟(停)表――测量时间;安培(电流)表――测量流过用电器或者导线上的电流强度;伏特(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大小;电能表――计量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用什么工具测量什么物理量,这是学生必须知道的。

2.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在使用物理实验精密仪器和工具时,必须先学会观察和简单调节,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避免错误和减小误差,还可以防止仪器损坏和延长使用期限。观察包括:(1)仪器的观察。A:仪器的零刻度。能够调节的,如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等,必须先将指针归零,若不能调到零点,就应该记准指针初始位置。同样,对于不能调零的工具,如刻度尺,温度计等,也必须这样做。B:分度值。最小刻度决定着测量数据的准确程度和适用对象,如测量人的质量用分度为千克的磅秤就可以,实验室取用药品就必须使用精确到克的天平。1.235米就比1.23米精确。C:仪器的量程。为了防止损坏仪器,绝不允许超量程使用仪器,为了保证数据精确,也不赞成用大量程度工具测量较小的对象。因而使用前必须准确估值后选择仪器和工具。(2)现象的观察。通过基本操作型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哪些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结论的得出至关重要,观察的重点是变化的对象,如探究物质的熔解和凝固时从始至终要观察物质的状态、温度计的示数,从而为曲线的绘制和结论的归纳创造条件。

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完成详细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操作器材进行实验,重点还在于引导学生对现象和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达到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开发智力的目标。

四、换换口味胃口好,变个环境长知识

对于不能在实验室中观察的现象和进行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电脑、传感器等设备,制作成集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的视频呈现给学生,比如宏观的船闸、神九等,微观的分子热运动、过程极短的原子核裂变、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同时物理实验还提倡“瓶瓶罐罐皆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方针,鼓励学生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比如塑料瓶、橡皮泥、橡皮筋、塑料尺等自主完成一些实验,比如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及转换、光的折射现象、液体压强实验等。这样不仅能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

五、哪儿来还哪儿去,创造平台耍大刀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问题;对策

引言

这些年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育理念也随着不断更新,教学当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实践,情境创设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凸显它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实际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很好地进行解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

1.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1.1情境创设缺乏目的性

目前,在初中的教学中,对于情境教学这种方法还没有把目的性明确化,由于传统观念一直在思想中,教师们还是把学生的成绩放在了第一位了,把考试作为教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怎样解题上,在教授新课程时,很多时候都是由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几乎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时间,更不会分组进行讨论,当进行公开课时,教师经常会使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用来作为示范教学之用,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却很少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1.2情境创设不够新颖

情境创设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的认识程度。可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情境创设不够新颖,常常沿用着已经用了好多年的教学情境。如,在进行教授电能在怎样转化成热能时,教师常常用白炽灯来举例子,即当给白炽灯进行通电后,它就会变热。这是生活常识,很多学生已经了解了,教师总是以此为例子,便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觉得物理总是老一套,于是产生了厌倦感。

1.3情境创设能力不够强

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意识到了情境创设教学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很重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的水平有限,在选取素材的时候有些茫然,或者所取的素材不够生动、形象、不够具有代表性,所以,使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初中物理情境创设问题解决的对策

2.1情境创设目的要明确

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明确教学目的,树立正确观念,其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自主创新,而不是把考试和成绩作为教学的目的,用科学的观念引导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习惯于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方法,而并非只是在公开课的时候作为示范而用。在日常教学中,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情境创设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兴趣提高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识。

2.2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增加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整个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而是师生共同享有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变传统的但一化的教学模式,变为互动式的气氛活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找答案,这就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去思考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和学生之间也要营造一种活跃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变成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的课堂,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并非枯燥的,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的学生中来,吸收新知识,探索新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2.3情境创设要新颖,紧贴教学大纲

物理情境创设离不开实验,如果完全都是理论,那么物理教学将变得枯燥无味。但是,创设的情境不能总是老一套,不能是沿用了多年的老例子,教师要举出新的例子,摈弃老套,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成绩。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要选择比较新颖的例子,但不要与教学大纲相悖,不要与课本的知识相脱节,所选择的素材一定要活泼、生动、有趣、典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实验,进行观点的论证,然后进行总结,能够对新知识深入了解。比如,在教授摩擦力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学:在教学前,让学生做一个游戏,游戏所需要的物品有,筷子两双;黄豆若干。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们进行用筷子夹黄豆的比赛。时间限制在1分钟,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夹的黄豆最多。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总结一下,借用这个实验操作说明物体具有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关系。再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情境创设:一位行人拉着带有小轮子的行李箱前行;教师可以提问,箱子的移动,是什么力量的作用?在一个广场上屹立着一座高大的雕像;教师提问:这座雕像为什么不动呢?一辆正在行驶的车突然一个急刹车;教师提问,为什么急刹车,车子会停下来呢?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要进行指导,然后让学生们发言,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各种实验证明,摩擦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它便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在教学中发现情境创设教学的问题所在,然后针对各种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在选取情境创设时,要与教学大纲和教材相符,要科学、新颖、生活化、典型化,促进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昌谋.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艺术科技,2016.02.394

第11篇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杯子对桌面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杯子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B.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杯子上的

C.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D.杯子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的老师都知道,压力概念在新课标中没有明确提出,但该题不仅考查弹力的产生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还考查压力和重力的辨别,以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内容。新课标的内容标准2.2.3指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此题正是以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为实例,考查了弹力的产生、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基础知识。该题并不是对概念进行单纯识记性考察,学生即便熟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了解什么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知道什么是压力和重力等知识,但如果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也不易得出正确结果。所以该题能较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对力、弹力等知识的学习水平,能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难得的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从本质上看,此题重在思维过程,并不是要求学生考前做大量习题,如果学生仅仅是停留在对知识的识记层面上,教师搞题海战术,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这样考查的确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物理素养。

由此提出问题: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中考试题,中考试题应发挥怎样的效能?下面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中考试题应突出基础性

中考试题突出基础,应注重对新课标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进行考查,特别是不能假借初高中知识衔接的名义任意加深试题的难度和广度。

例2.(2012年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第14题)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置的变化。如图1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此题的实质是理解“初中路程”和“高中位移”的不同,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就是位置的变化。物置的变化叫位移,属于高中力学内容。由图1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是MP+PN两段线段,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是MN,从数学知识可知:MN

命制中考试题应突出基础,力求改变让学生对基本知识死记硬背的倾向,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结构相适应,没有必要随意拔高。应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

二、中考试题应增强探究性

中考试题应以新课标中的科学探究基本要求为依据,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现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有效解决问题的过程,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应巧妙利用探究式学习过程的矛盾,把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疑问与认知冲突作为引出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探究事物背后的“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从而发挥试题的正向引导功能。

例3.(2012年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第9题)如图2所示,利用动滑轮来提升一个物体,拉力F竖直向上。动滑轮其实就是一个变形的杠杆,请在图中标出它的支点O,并画出F的力臂L。

我们知道,动滑轮是一种变形杠杆。杠杆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时,这几个力不会因支点的位置不同而改变其大小。在分析杠杆平衡时,我们为了使问题简化,通常选择某个力的作用线上的一点作为支点,这样该力的力臂为零,该力的大小不会对杠杆的平衡产生影响,求解某个未知量会变得简便些。事实上,还可以这样来认识支点:杠杆绕支点的转动属于机械运动的一种形式,我们可以把支点理解成这种机械运动中的参照物,而机械运动中的参照物选择是任意的,所以,研究杠杆平衡时支点的选择也应该是任意的。也就是说,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能思维定势,总是认定必须要选取某一点为支点。

为此,我们来探究例3中的问题,如果不考虑滑轮的自重及摩擦,动滑轮受三个力作用,即两边绳子向上的拉力及所挂重物对滑轮向下的拉力。如图3所示,任选一点O作为支点,过这点作动滑轮所受三个力F1、F2、G作用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C,设滑轮的半径为R,取OA=lx来研究F1与F2的大小。杠杆平衡条件为:G(R-lx)+F1lx=F2(2R-lx),由G=F1+F2关系将G用F1+F2代人该式可得:(F1+F2)(R-lx)+F1lx=F2(2R-lx),运算得到:F1R=F2R,即F1=F2,也容易得出F1=F2=G/2。实际上,在研究滑轮所受各个力的大小关系时,选择任何一点作为支点都是可以的,只不过支点选择得合适,计算方便而已,支点选择不合适,计算可能较复杂。可见,支点位置不同不影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对动滑轮而言,研究滑轮所受各力间的定量关系时,既然支点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而且根据题目所给条件,不论选择哪一点作为支点都能确定两力间的大小关系,那么,例3中要求考生“在图中标出它的支点O”的提法显然是不妥的,至于“画出F的力臂L”的要求,其答案更不是唯一的了,而命题者的意图是想让考生选择滑轮左侧与绳子的切点处作为支点,滑轮的直径为力F的力臂,这样一来,显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思维活跃的考生因答题过程与“参考答案”不同而失分是不公平的,所以,中考题目的编制,应该谨慎且严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仅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就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物理模型,这是很难做到的。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这样做了,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课堂气氛一定是沉闷的,因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亲身体验为基础而展开。科学探究是获取体验的有效方式,而目前我国的师生还不是特别熟悉,主要问题表现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还不到位,常态课中的科学探究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假探究”,学生并没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收获多少真知,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往往显得不足,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也没有真正提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分析综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获得真实、全面而深刻的体验,对知识地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地掌握等不断深化。通过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跨越,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真探究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因此,中考的探究题考查不能简单化,应力求在题目的情景、思维方式的呈现等方面有创新、有突破,这样的实验探究题才有价值,从而甄别出学生探究能力上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广大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确实领悟知识,发展思维。

三、中考试题应注重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中考物理试题也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注重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达成水平,关注知识的社会价值,让他们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例4.(2012年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第7题)地球的表面积约5.1×1014m2,地球表面的大气压约1.0×105Pa,则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约为___N。

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压力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目。已知地球的表面积和大气压的值,根据F=ps求出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为5.1×1019N。但是,命题者没有高度关注到力是矢量,只有在物体各部分受到的压力方向相同时,总压力才等于各部分压力的代数和。而地球表面不同位置的大气压力方向可能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简单地运用公式F=ps来计算大气对地球表面的总压力。如果认为地球是一个标准的球体,按照矢量合成法则,地球表面总压力大小应为0N,而参考答案的结果是5.1×1019N,这显然是错误的。用该题情景考查初中学生,显然误导了学生,因为不仅学生这样处理的方法是错误的,而且如果学生用这种思维对待今后高中物理矢量知识的学习,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实际上,本题可作如下修改:我国的国土面积约为9.6×1012m2,如果大气压约1.0×105Pa,则大气对我国国土表面的压力约为多少N(可近似认为我国的版图在地球同一平面上)。这样一来不仅考查了相关知识,还特别突出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目标的考查,可谓一举多得。

例5.(2012年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第11题)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晶体熔点与杂质是否有关的了解,以及凝华现象,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要有所认识。冰与盐混合后,冰的熔点降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向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在易拉罐中装有盐的碎冰,然后将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用于实验,混合物的温度可以一直保持在零度以下,在易拉罐表面的确出现了白霜。这种具有生活情趣和物理情景的试题在中考中出现,关注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体验和感悟,有利于激发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热情,有效提升了物理知识的社会价值。

第12篇

一、坚定理想信念,爱岗敬业,做一名合格的教研员

作为一名教研员,特别是一名党员,我时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和党的要求保持一致,处处起模范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遵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身正为师、德高为范。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做终身学习的教研员

树立做终身学习的教研员。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深知教研员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县域教师的素质;教研员的理念决定着一个县域的教改方向;教研员的工作决定着一个县域的教学质量。我怀揣着这一份厚重的责任投入到工作之中。为了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我除不断加强学习、订阅各类教研刊物、浏览各级教研网站外还经常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从中获取最新的教研教改信息,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提升自己的素质。

三、深入一线,有效调研和视导,做一名接地气的教研员

教研员的生命在基层,活力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今年我严格落实教育局有关教研员的听、评课制度,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教师的课堂,做到每周必到一所学校。本年度是下乡范围最广泛、时间最长久、次数最频繁的一学年。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课后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改进措施。正是在这些活动中,我目睹了大量最鲜活、最真实的教学现象,并及时撰写了教育随笔,充实了自己教研经验。

在视导调研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努力做到贴近教师的教学思想、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贴近教师的教学困惑,不断丰富教学视导的内涵。在视导过程中,通过走进课堂,更多的接触教师与学生,了解了他们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把自己当作新课程改革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本学年,我参与视导的学校有三十余所,听课、评课达八十余节。

四、开展送教活动,加强教师培训,做一名新课改的传递者

1、紧紧抓住“国培计划实验县”这一机遇,积极与继教中心协作,把具有最新教育理念、最优化教学方法的全国物理特级教师武汉市张勋和、贾贤中和王庆丰请到我县观音湖学校,与全县物理教师进行了共同交流,使我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一次大洗礼,收获颇丰。

2、对年青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是教研员的一种职责。受继教中心的邀请,我分别于2017年3月和8月两次对全县青年教师进行了培训。在培训中,我向他们传递了党的教育政策、解读了新课标教育下的教学理念和《孝昌县教学常规管理规定》等,培训受到了受训者的一致好评。

五、开展“研课磨课”活动,组织学科竞赛,做好教研活动的组织者

1、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湖北好课堂”和“实验课说课”活动中,我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组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拓了教师的眼界;开展高效课堂“同课异构”活动;组织举办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以上活动的开展,很好地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使很多年青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打造了在常态下的高效课堂。在2017年“优课”评选中,我所参与的研课中,有四十余节被评为县优,二十余节被评为市优,三节被评为省级优课;选送五节课参与“湖北好课堂”评选活动,其中一节被评为市级一等奖,四节被评为市级二等奖;选送物理、科学共三节参加市“实验课说课”评选,其中一节被评为市级一等奖,二节被评为市级二等奖。

2、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2017年,我组织了我县高中二、三年级共600名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物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其中有三名学生获得了国家二等奖,五名学生获得了国家三等级,创造了我县历史最好成绩。

六、立足本职,服务全局,做好教育工作的参与者

1、做好中考研究的指导:一是深入分析《2017中考考试说明》,逐条对比近几年的变化,对新增考点加深研究并在考试命题中体现出来,通过考试带动学生学习。通过对《考试说明》的研究,教师基本能掌握中考的命题方向及考试的重难点;二是加强《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今年课标和教材都有一定的变化,我通过外出培训、网络学习、网络教研等多种途径加以学习,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根据新教材内容编写复习资料,并通过建立的教师QQ群到教师手中,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新的变化以适应新的中考;三是召开同科教师中考备考会。5月中旬,我组织全县初中物理教师在花西中学举办了《2017年中考物理备考会》。在会上,我向到会的全体教师做了《初中物理作图题的类型及作图方法》、《中考中综合应用题的分类及解题技巧》等。

2、在日常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我还服从教育局安排,参加其他科室完成相关工作,如高考、中考的考务工作;初中实验操作考试、全县实验抽考的监考工作、精准扶贫的帮扶工作、学校安全督查工作等。

明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学习,做实、做好、做细自己的业务工作。

2、在实践的研训中努力使教师走出“教学内容止于浅表而失于虚,组织活动取悦学生而荒于嬉,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而毁于随”这三大误区,切实改变服务不到位、指导不深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