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研项目评估

科研项目评估

时间:2023-06-12 14:44: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项目评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研项目评估

第1篇

关键词:科研项目;信用管理;评审制度;监管制度;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137-02

我国现阶段,科技发展基础不断改善,科技投入逐步加大,人们的创新意识也越来越强。在此条件下,科技信用缺失,对创新能力提高的影响日益凸显出来。科技信用缺失产生的种种不端行为,腐蚀了科学实验报告和技术文件记录的可靠性,降低了科技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败坏了科学道德风尚,影响了科学的纯洁形象和科技界的社会信誉,特别是腐蚀了科学共同体的肌体,从根本上危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增强。[1]

一、规范科研项目审批和成果鉴定制度

1.界定科研项目信用涉及的对象。科研项目信用涉及的对象,由信用主体和信用客体两类组成,现以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信用涉及的对象为例:⑴信用主体。主要包括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科研项目的执行者、评价者和管理者。执行者主要是指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以及科研项目申请者、投标者、主持人或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研制者、开发者和成果转让者等。评价者主要是指参与科研项目立项、招投标、检查、鉴定、验收等活动的评估机构、评估人员和评审专家。管理者主要是指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接受委托履行管理职能的机构与管理人员[2]。⑵信用客体。主要包括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和基础研究计划三大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主管的各类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级重大高新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科研和一般科研等科技计划项目,省级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新产品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产业化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其他应列入信用管理的创新科研项目。

2.实行科研项目全过程契约化管理。吸收西方国家运用制度强化信用观念的做法,增强契约条款和规章制度对科研项目信用主体行为的约束。

3.制定科研项目执行者的信用规范。要使科研项目执行者能够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必须明确告诉他们,什么是守信行为,可以做的;什么是失信行为,不可以做。为此,需制定确保科研项目执行者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

1)制定科研项目负责人资格信用规范。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负责人,须是在岗科技人员。一般应是科研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或整个研究方案的设计者,并实际主持研究工作,防止出现挂名而不干事的现象。

2)制定科研项目评估评审资料信用规范。科研项目执行者在项目立项、招投标、检查、鉴定、验收等过程中,必须按有关规定的要求提供项目的全部资料和信息,并确保其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禁止下列行为:⑴剽窃、抄袭他人成果;⑵伪造科研项目研究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推广效益;⑶虚报已发表论著数量,以及论文被引用频次;⑷谎报工作经历;⑸伪造证明文件;⑹伪造学术成果奖励证书、荣誉证书;⑺夸大自有技术、自主研制设备,以及其他研究基础;⑻编造并不存在的课题组成员;⑼同一科研项目(包括研究内容相同或者相近的项目)重复申请;⑽虚列合作单位及其提供的配套经费。

3)制定科研项目任务合同信用规范。科研项目任务合同,由项目管理者作为委托方,与作为责任人的执行者共同签订。合同所列内容应实事求是,表述清楚缜密,它将与项目申请书一起构成立项的原始资料。执行者承担项目任务,管理者检查项目进展状况和验收最终成果,均以合同内容为依据。执行者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合同所列的项目创新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

4)制定科研项目接受评估评审行为的信用规范。科研项目在立项、检查、鉴定、验收等过程中,需由评价者进行评估,或由管理者组织评审。科研项目执行者有义务接受评估评审,并应积极做好配合工作,不得妨碍评价者和管理者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不得出现下列行为:⑴故意提供虚假资料和失效信息;⑵与评价者和管理者串通获取评估评审情报;⑶用钱财买通评估人员和评审专家;⑷侮辱、威胁、诽谤、陷害评价者和管理者;⑸设置障碍干扰阻挠评估评审活动。

4.制定科研项目评价者的信用规范。在科研项目评估评审过程中,评价者的意见,对项目能否立项,成果验收能否通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要建立健全评价专家资格审查制度和专家库。专家库应有一定比例的第一线中青年专家和国外同行专家。在评估评审工作中,应遵循随机原则从专家库遴选专家组成员,并严格实行回避制度与专家组定期轮换制度。评价者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方法,真实、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提出评价意见。科研项目评价者不得出现下列行为:⑴与其他评价专家结成关系网,串成“小圈圈”,操纵投票结果;⑵与被评对象串通,为其获得项目立项或通过检查、验收提供便利;⑶压制不同学术观点和其他评价专家意见;⑷隐瞒或编造事实,致使评价信息扭曲,出现判断失真;⑸为得出主观期望的结论,断章取义,形成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片面评价;⑹泄漏或侵占被评对象的关键技术资料等商业秘密;⑺未经组织许可,泄露评估评审的保密信息;⑻索取或接受被评对象的钱物或其他好处。

5.制定科研项目管理者的信用规范。这里的管理者,是指科研项目申请立项、检查、验收中评估评审活动的组织者。制定科研项目管理者信用规范,建立健全管理者信用机制,有利于加强科研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管理者的信用行为,须以现有相关科技文件为依据,严格执行科研项目立项、检查、验收中规定的规则、程序和办法,对科研项目实行严格管理,正确指导和有效监督。反对不正之风与弄虚作假行为,倡导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科研项目管理者不得出现下列行为:⑴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项目评估评审活动,对评价者施加压力或倾向性影响;⑵故意扣压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使其失去立项机会;⑶聘请应当回避或有不良记录的人员参与项目评价活动,或委托不具备规定条件的评价者承担项目评价任务;⑷对评价者提出的明确意见置之不理,或不如实反映,甚至加以歪曲;⑸与项目执行者串通弄虚作假,帮助其蒙混过关;⑹为某一项目申请者拉关系而排斥其他申请者;⑺泄露评估评审专家名单、专家意见、内部资料或其他需保密的信息;⑻评估评审中索取或接受项目执行者的钱物或其他好处。

二、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制度

1.建立以信用安全保障号码为基础的个人基本账户。建议有关部门规定,凡希望在科技计划和科学基金中承担科研项目,从事创新成果研制、开发、交易和评估评审的人员,必须先申请获得个人信用安全保障号码。

2.逐步扩大基本账户的覆盖范围。随着科技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基本账户的作用。使它除了容纳科研项目经费外,还将逐步纳入其他所有科研经费、纳入工资、奖金、津贴等个人劳动收入,纳入出租私有房产,购买债券、股票,提供贷款而获得的租金、利息、股息、红利等个人资产收入,纳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个人福利收入,纳入租赁、承包企业或自办公司所得等个人其他合法收入。

3.采用复式记账法制作科研项目财务报表。科研项目经费收支的记账方法一般有两种:⑴单式记账,即通常所说的流水账。它只需记载每笔科研项目经费的出入,对出入账目的内容不作分类,也不要求货币与财物之间保持平衡。⑵复式记账,它以账目分类为基础,要求每笔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在对应会计科目上的记账必须全部保持平衡。

三、完善科研项目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1.制定科研项目信用数据库统一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征信系统,各地已建立或正在建立的征信机构,有的是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有的是社团法人性质的,有的采取区域性会员制形式,信用数据库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为了避免不同征信机构之间出现科研项目信用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困难,建议有关部门按照科研项目信用信息收集、记录、整理、使用的要求,研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总体方案,构建总体框架,设计出科研项目信用数据库全国统一标准。

2.加强科研项目信用信息收集工作。由科技管理部门或科技工作者协会出面,组织科技人员信用信息征集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属于一个非盈利性单位,给予它征集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信用信息的专门权利,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使其逐步成为科技领域权威的征信机构。

3.促使科研项目信用信息采集、传递系统现代化。加速科研单位和其他企业的电子化工程,提高网络化水平,完善电话、电报、光缆、卫星通信和网络等通讯设备,扩大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传真存储转发系统、电子信箱系统等数据通信网覆盖面,形成四通八达的科研项目信用信息传递和反馈网络,不断提高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的运行效率。

4.重视科研项目信用信息的使用。科技计划项目和科学基金项目的管理部门,应把信用信息作为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确保信用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立项、招投标、预算、检查、鉴定、验收等环节中,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的作用,仔细查询相关机构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准确评定其信用等级,然后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范绪锋.政协委员谈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治理学术腐败[N].中国教育报,2002-03-05.

[2]科技部.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Z].2004-09-02.

[3]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Z].2002-05-13.

[4]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通知[Z].国发[2006]7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Z].[2007]7号.

第2篇

名称: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

行业:科研行业

人才培养特色:在分析科研工作要求、创新培训形式的基础上,南网科研院设计并实施了“远航者”训练营这一基于工作场景的新员工培训品牌项目,改变了过往培训知识技能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

为实现“成为服务好、创新强、人才优的国际先进科研和技术咨询机构”的战略目标,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网科研院”)精心筹划了“远航者”训练营,从队伍建制、项目评估和项目制度三个维度,创新培训管理方式。经历训练营的洗礼后,新员工得以快速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找准定位,融入企业文化与发展战略,最终突破自我认知,用创新成就未来。

队伍建制创新:模拟工作场景

队伍建制是进行项目管理的基础,而“远航者”训练营也首先在队伍建制方面进行了基于工作场景的创新。

训练营的设计以模拟工作场景为基本出发点,使新员工培训与员工未来岗位工作无缝衔接,弥合了培训内容与工作实践之间的断层。一方面,可以帮助新员工熟悉日常工作环境和流程;另一方面,新员工会在模拟的科研工作中演练、固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以便到岗后能快速展开工作。

新员工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到训练营当中,每个小组内部都会模拟科研院部门职能设置,以角色模拟及工作模拟的方式,实施自我管理,分工完成本组的纪律、人事、财务、科研等工作(见图表1)。通过完成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新员工可体验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并不断提高职业能力。项目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管理,通过模拟职能部门建制帮助新员工快速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找准定位。

项目评估创新:量化培训管理

“远航者”训练营构建了一套系统化、模块化的新员工培训课程体系,从身心优化、信念养成、技能强化和知识储备四个维度出发,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帮助新人从思想上、行为上和工作能力上胜任公司要求,尽快实现角色转变。

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为有效衡量新员工的能力提升效果,训练营同时在项目评估方法上进行了创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积分量化管理(见图表2)。通过设定的量化积分评估模型,可以跟踪每个学员的态度转变、技能提升、知识水平和健康指标情况,从而实时反映四个培训维度的效果。这种以点带面的统计方法既可以掌握学员的个体表现,也有助于了解小组和全班整体状况,促进大家进行自我管理,激发学习兴趣。

身心优化

首个维度的培训内容以“身心优化”为核心,主要帮助学员从生理和心理上适应职场。

进入科研院之后,大学生将从相对松散的校园生活过度到严格规律的职场生活,大多数人会感到难以适应。训练营安排了体能晨练和拓展活动,跟踪记录学员身心健康的变化情况,引导新员工建立起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磨练其刻苦耐劳的意志,使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培训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去。

每天早晨,由小组自行组织晨练活动,给每个学员配备运动手环,记录每日的运动量及体能情况。小组每天上报数据,项目管理人员负责监督(见副栏1)。

在项目前期的拓展活动中,学员需要按照教练要求,完成各项游戏和任务,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塑造良好的身心素质。这一过程中,按照小组表现计算小组积分,列入全部排名。

信念养成

信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亦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先导。结合当前形势和科研院的企业文化内涵,训练营设计了一系列学习参观活动和文体活动,帮助学员了解企业文化,增强其组织性和纪律性,树立企业信念。

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户外参观,小组内部每天点名,并上报考勤情况,以提升学员的自我管理能力。由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审核监督。

课堂学习包括通用课程学习、工作工具或兴趣爱好的分享,以及“榜样的力量”优秀员工座谈会和“薪火相传”专家座谈会等。学员积极参与课堂研讨、互动、回答问题的行为,都会得到积分量化考核,其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也因此有所提升(见副栏2)。

训练营还安排了趣味运动会、科研院好声音、撕名牌等文体活动,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这些活动都会根据小组表现进行积分量化考核,并每天公布小组积分情况和排名情况。

技能强化

在“技术强化”维度中,新员工根据相应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技术和能力,来学习和完善自身所需技能,以胜任工作。

一方面,训练营组织学员开展在财务、人事、科研等方面的制度学习。每个小组先自行安排制度学习及研讨,并在每一类制度授课之前,提交本组的有关问题,将来由职能部门的领导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该过程中,会对小组提问的质量进行积分量化考核。

另一方面,由于南网科研院以科学研究为核心工作,因此训练营安排了小组的科研项目模拟任务,旨在增强新员工对科研项目实施流程的了解,并提升其在项目管理、财务预算和人事安排等方面的能力。该模拟任务以科研项目研究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需要学员在培训期间完成项目课题研究(见图表3、副栏3)。

知识储备

新员工在学校期间构建的知识结构大多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知识储备维度的培训课程会帮助他们适应工作角色,掌握职场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如时间管理、沟通合作、公文写作、职场礼仪,以及问题分析与解决等。这将加快学员的知识更新,优化其知识结构。

训练营会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安排课前测试和课后测试,并按照测试结果进行个人排名和小组排名(见副栏4)。

项目制度创新:积分兑换金币

基于积分量化开展项目评估,可以有效掌握学员的整体表现和项目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训练营创新性地设计了“积分兑换金币”制度――活动中所需物品及服务,例如食品、饮料,以及材料复印和打印等服务均需使用金币,而金币主要通过团队积分来获取,以此鼓励大家积极表现获得积分。该制度的实施使学员在项目过程中获得更加生动、丰富的体验。

训练营设置了一家“学员商店”,专门负责学员日常学习生活,配备有零食、饮料、点心、药品等物品,并提供各种打印复印服务。学员获得的金币可以在“学员商店”中使用,也可以在班级内部流通――学习期间各个小组如需物品或者部分服务,可向其他小组出价,如果有小组同意,即可直接用金币兑换所需物品或商品,记账即可。

“积分兑换金币”制度也是对工作情景中的财务报销流程的模拟。金币需要通过贴发票的形式进行支付,启用报销流程,比如购买五桶方便面(每桶方便面1金币)时,需在报销单中贴五张代金币。

20天的封闭式培训为科研院新员工培养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远航者”训练营经过三个维度的创新,引导学员广泛思考和探讨,为南网科研事业的薪火相传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同时,该项目的圆满落幕代表着南网科研院探索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新员工培训机制,为科研院改善人才结构、提高一线员工综合素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副栏1 体能晨练量化考核方式及指标

全勤:每天统计。早上七点准时集合开展晨练活动。小组全勤1分;否则,不计分。

小组总步数:每天统计。小组成员每天上报个人步数(数据截至每晚十点),之后算出小组总步数,项目管理人员统一收集,于第二天公布小组总步数及排名。积分方法:从高到低排名,第一名得4分, 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2分,第四名得1分。

小组体质指数(BMI指数):每周统计。每人记录BMI指数,每周日下午班级总结时,汇总公布小组成员平均BMI下降率。每周根据BMI下降率从高到低排名,积分方法同上。

副栏2 课堂参与积极度量化考核方式及指标

小组课堂参与次数: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需积极参与课堂分享。项目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统计小组成员发言次数。每天晚上十点,将当天小组发言次数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时间段进行统计汇总。每个小组发言次数每天从高到低排名,按名次获取积分。

副栏3 科研项目模拟任务量化考核方式及指标

项目中期汇报分数:组织小组开展科研项目中期汇报,从项目的实用性、发展前景、经济性和实施难易程度四个维度考核,统计小组总分。将总分从高到低排名,按名次获取积分。

项目成果评审分数:邀请科研院领导开展科研项目成果的评审。对成果汇报打分,评审总分从高到低排名,小组按名次获取积分。

第3篇

关键词:科技项目;评估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3.00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shift of government work, the government's funding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However,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stablished, and the current systems needs further innov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cases to establish legislation and provide the system and legal guarantee for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restraint system for project evaluation expert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evaluation. Moreover, it is an urgent matter to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of third party assessment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 tracking assessment in terms of its independence and accuracy.

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Evaluation System;Innovation

1 我国科技项目评估的发展

所谓科技项目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一定的标准对科技项目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价活动。一般认为,科技项目具有整体性、一次性、生命周期、约束性和冲突性的特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政府对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用于科技研发的资助经费也在逐年增加,科技项目在我国科技资源配置中占较大的份额,因而,对由政府资助的科技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的质量把关均逐步走向正规。但对科技项目评价的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的各级各类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创新(见表1)。

2014年,我国科研经费占世界比例提升至14.4%。201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4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量达395万人,居世界第一。

科技项目评估活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后日本、法国、德国以及瑞士等国家也开始进行科技项目评估工作。我国的科技评估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最初由原国家科委开始将科技评估手段引入科技宏观管理环节,1995年开始评估试点。1996年,我国广东、辽宁、山东、云南、天津、武汉等省市相继成立了科技评估机构。1997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成立了“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并开展了科技评估试点工作。1998年以后,以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引领,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科技评估机构并开展了科技评估工作。之后几年,又相继出台一系列科技项目评估的主文件和配套文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科技项目评估工作的规范化。2005年11月22日,科技部下发《关于评估中心内设机构、编制、中层管理人员职数等有关事项的通知》,2007年~2008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配套政策制定与落实情况年度跟踪调研与评价;2010年,公益科研财政专项经费管理政策评估;2010年-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年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2010年~2011年,《科技进步法》有关制度立法后评估;2012年~2013年,参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评估;2013年始,科技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实施情况年度监测与评价;2014年,农村领域科技管理改革情况评估;2016年,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在原有7个业务部基础上,筹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价值、战略与规划研究3个新部门,标志着科技评估范围进一步拓宽与升华。

截止到2015年,我国已有7个中央部委、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科技评估机构,组建的省级科技评估机构已近80余家,专职评估人员近3000人,已形成以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为主体,由地方、行业科技评估机构组成的国家评估体系。科技评估的内容已从开始阶段的项目评估,发展到群体项目评估、科技政策评估、科技计划评估、科技发展领域评估、验收评估、科研成果及专有技术评估、科技机构及科技人员评估等。评估内容越碓椒岣唬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明显表现出评估机构多层次、评估范围多角度、评估标准多维度、评估方法多种类、评估指标多样化、专家选择多渠道、评估程序多元化等特点。

2 我国科技项目评估体系的缺陷

一般认为,科技项目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总则、评估内容、评估分类(包括不同类型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组织、质量监控、评估结果与运用、能力建设和行为准则等等。体系可以理解为总体系和子(类)体系,总体系和子体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大的框架相同,具体内容和侧重面不同,尤其是评估指标体系,会有较大的区别。也有学者认为,科技评估应当具备几大基本要素:即评估方与被评估方、评估内容(科技评估活动的客体,具有多元化的特质,其包括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机构评估、科技政策评估、科技成果评估等)、评估类别(包括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评估的原则依据及评估程序及方法等等。

我国现有的科技评估管理系统是由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成,以国家为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科学技术部是我国科技评估活动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的科技评估活动进行总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评估机构主要是在科技管理部门所属的有关单位,如软科学研究机构、科技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等部门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实际运行方面,存在以下缺陷。

2.1 我国科技评估主体仍以政府为主导,独立的第三方科技评估机构尚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评估活动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体现在,科技项目大多来源于国家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项目评估系统主体也是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地方科技评估中心。科技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由政府制订,评估专家的征集和评估委员会的建立由政府来组织,所有的科技项目评估活动均由政府来推动,服务对象也主要是政府,经费也主要来源于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项目评价活动往往会受到一定的行政干扰,有时候甚至与政府部门的利益相冲突。相关政府部门是否愿意执行科技项目评价制度,是否可以找到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评价结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采纳,都受到行政文化的影响。

2.2 科技目评估活动缺乏相关制度安排和法律意义上的监管

我国开展科技项目评估几十年,至今尚没有一部明确法律规章制度来规范科技管理部门,科技评估主体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缺乏对信用的经济制裁、法律约束等强制性的外在约束。具体体现在:①科技评估的规划和明确的任务导向缺失,尤其是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技项目评估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立项、轻过程、不问结果”的倾向;②评估经费来源没有适当和稳定的渠道,常规的做法就是从计划管理费、项目费中安排,这样很容易造成“谁给钱,为谁服务”的评估思维;③评估程序变动随意,评估程序缺乏规范;④评估活动透明度低,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等有关评估信息不能及时公布于众,不能受到来自评估对象、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很容易导致“人情风”盛行,使评估工作的信度和效度都大打折扣;⑤评估报告制度不完备,评估报告水分大,严重与实际不相符合。

2016年12月11日,虽然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三部委联合颁布了新的《科技评估工作规定(试行)》,该《规定》分总则、评估内容及分类、组织实施、质量控制、评估结果及运用、能力建设和行为准则、附则7章35条,但在操作层面上一时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2.3 科技项目评估活动参与者单一

科技项目评估工作在我国提出的时间还很短,参加的单位和人员数量还不够多,目前的科技评价活动多以政府或单位行政部门为主导,多元化评价主体尚未形成,评价活动还不能全面反映与之相关的社会组织及利益群体的诉求,难以发挥市场在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政府组织的科技评价中,专家大都以个人身份出现,不能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的优势。少数大企业开展的科技评价活动,只限于为本企业内部服务。行业组织在科技评价中还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职能和作用。社会公众参与科技评价的范围小、机会少,对公共研发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作用还十分有限。

2.4 科技项目评估行业管理组织缺乏

由于我国在科技项目评估中没有行业协会的统一管理,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的资质认定问题悬而未决。各评估机构在评估的技术规程上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规范,难免在科技项目评估中出现科技评估概念上的异化、评估行为规范失准的现象。早在2000年,国家科技部就在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了建立评估行业协会的问题,相隔三年后,科技部又在的《科技部落实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年工作要点》中再次提出要积极筹建“中国科技评估协会”。十几年过去了,至今中国科技评估协会仍未筹建。2016年04月27日,全国科技评估机构协作网成立再次将筹建中国科技评估协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3 国外科技项目评估体系的特点及借鉴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科技体制普遍开始变革,一些先进国家为保持和推进综合国力的增长,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高科技人才,而且还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科技管理体制。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对科技评估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包括科技评估机构的建设、评估结果的认定等在内的比较完备的科技评估体系,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3.1 美国:典型的多元分散型

美国的科技研究开发工作通常分散在联邦政府实验室、私人工业公司、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赢利机构四大类研究机构中独立进行的。联邦政府对政府以外的科研机构的管理是通过研究合同影响的。美国政府重视计划管理和自由研究的协调,使全国科技工作成为一个整体。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一个国家,美国的科技评估机构一般都采用有限公司形式,分为3大类:① 综合性公司,为所有的科技评估业务提供服务;② 专业性公司,有的只为某一科技评估提供服务; ③ 兼营性公司,对科技评估信息进行保护的同时,又确保了评估的透明度。[3]

3.2 新西兰:市场机制型

新西兰建立起由政府科技决策机构、科研经费拨款机构和公司化运作的科研执行机构组成的科研体系,其中的三个机构职责分明、绩效可测。既体现了政府对科技组织进行间接管理的职能转变,又体现了市场经济下的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4]

3.3 韩国:集中型研发体制

总统亲自担任国家科委委员长,集中管辖由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研究院所,如基础研究会、产业技术研究会和公共技术研究会等。并且建立了“韩国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对重点科研项目进行评价和管理,对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调查、分析、评估和评价,充分保证项目的科学性与完成质量。

3.4 日本:民间主导型

日本的科技评价机构较多,大致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由国家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科技评价机构,如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二是专业性评价机构,如文部省的学术审议会(主要评价大学类的研究机构负责的课题),经济产业省的科技评价处(主要评价省厅负责的国立经费资助的项目);三是企业性评价机构,这些机构由公司主办或单独设立为评价公司;四是各个研究机构内部设立的评价机构,如日本理化研究所设立的“顾问委员会”等,主要目的是对本所的科研课题进行评价。事实上,早在1986年,日本的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就编制了“研究评价指南”,为国立研究机构的科技评价规定了具体的标准,日本对科技项目的评价把重点放在事前评价和事中评价方面,评价机构以第三方为主,对评价结果通过网络或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

3.5 德国:集中协调型

其特征是以联邦和州政府的财政支持为手段,既考虑保护自由竞争,又利用国家重点干预优势,实现国家重点科技发展战略目标。德国对重大的国家科技项目评估,一般也由政府部门做决定,但德国政府和科学界达成科学研究的评估只能由科学界通过同行评议来承担的共识。

此外,法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科技项目评估工作,规定,无论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都不予以启动,并且科技评估采用的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估办法均要透明。英国的科技评估活动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评估活动具有比较明确的分工,政府负责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计划的评估,而研究机构和中介机构则负责涉及具体科学研究项目、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评估。

政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定位是由各个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我国的科技管理机构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政府科技管理机构,因此,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上。与此同时,由于各国的科技体制不同,对科技评估的要求也不同,在进行项目评估的时间段方面,其侧重点和采用的模式也不尽相同。美国、法国、日本、韩国、英国、瑞士等国都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连续评估;澳大利亚、加拿大侧重计划的中期评估、项目的后评估;瑞典比较重视计划的事中评估;马来西亚侧重项目执行中的跟踪评估,项目的后评估则有选择地进行。[5]我国在科技评估方面发展较快,虽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科技评估体系、评估立法,评估机构及评估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还是在评估程序、评估各个环节的管理以及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等方面都相对滞后。因此,中国科技项目评估体系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我国科技项目评估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加大评估过程和结论的透明和公开。同时,加大科技项目评估能力建设,制定评估规范,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管理和科技项目评估的理论研究。在评估规范方面,主要涉及规范评估人员的资格和能力,评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评估方法的选取以及对结果数据的使用等方面。

4 推进我国科技项目评估体系创新改革的建议

4.1 对科技评估制度给以立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要做到两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科技项目评估的立法工作,包括规范与相关规章制度之间的兼容性问题,通过法律解决评估权的缺位问题,在相关法律中要明确科技项目评估的作用与地位,为科技评估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要建立科技项目评估信息反馈机制,将评估数据反馈给被评估对象和相应范围的政府部门及公众,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4.2 严格项目评估专家审查约束制度,确保评估质量

一方面是要建立健全评估专家的资格审查制度,健全评价专家库,完善专家选择机制,必要时,可以邀请一定比例的境外专家和外省市专家参与,随机遴选专家。抽选专家坚持回避和更换原则,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评估专家的信誉制度建设和问责制度,对于信誉度差的专家,在适当范围内公布,以起警示作用。对于在评估过程中舞弊造假,造成不良后果的,⒂谰萌∠该其专家资格,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从而确保评估质量。

4.3 加速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保证评估过程的独立性

扩大第三方机构参与科技项目评估,并且确保第三方独立机构评价的独立性、专业性,是实现科技项目客观评估发展的需要。按照承担评估领域的不同,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科技评估的模式。经验表明,评估的独立程度越高,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也越大。在评估时让评估负责者有充分的权力,让评估执行者独立于接受评估的研究单位和独立于实施评估的机构,以避免干扰,达到最佳评估效果。

4.4 健全科技项目评估体系,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从项目的性质、研究目的及项目等级对科技项目进行分类评估意义重大。在科技项目分类方面,国外及国内各省市均有不同的划分,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从科技活动的性质特征出发,将项目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三种类型;按照我国科技部颁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我国将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无论何种类型的项目,从时间上都存在从立项到过程再到项目验收三个阶段,项目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应采取不同的评估目的和检验标准,建立不同的评估体系和模式,更有助于体现科技项目评估的客观、公正、科学和公平的原则。以应用研究项目评价为例,立项评价的重点是考察研究目的、技术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实力与研究基础、预期应用前景等;中期评估主要侧重于项目的进展和后续工作建议;后期评估是对应用研究的绩效评价,评价标准主要考虑知识产权、专利及技术应用等方而以及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6]此外,还应注重后评估指标体系的完善,端正评估目标价值取向,提升评估方法的适用性。根据评估对象开发特定的评估方法,综合使用多种评估方法,不断改进评估方法等都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

4.5 加强科技项目跟踪评估

建议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建立有关科技项目评价信息公示、公开制度。二是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在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将评估标准、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果对外公布,既能使评估主体及时获取外界的建议和意见,接受社会的监督,又能使被评对象及公众更多地了解评估的目的和导向。同时,如果被评对象认为评估反馈数据有误,可按照相关制度程序进行申诉,既通过对评估数据的二次核查提高了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又可以防止评估者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疏漏。

注释:

1 本表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2016年7月国家统计局实施了研发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对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统计口径作了调整,并修订了1952年以来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相应修订了1995-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数据.

参考文献:

[1] 张菲菲.关于改进我国科技项目评估工作的措施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3):26-27.

[2] 马志强,朱永跃. 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评估的实践对我国科技评估管理的启示[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6):122-125.

[3] 肖利. 科技项目评估的必要前提[J].科学学研究,2004, 22(3):290-293.

[4] 王再进. 国外科技评估的历史、现状及其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76-80.

第4篇

一、我国科技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项目产学研结合不密切,成果转化率低与国外大多有企业公司的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不同,在我国实施承担科技项目研究的大多是科研院所、高校等专门的纯科研机构,这就导致了科研产出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我国目前的科学研究大多陷入了一种只出不用的怪圈,很多科技项目立项后,研究出成果,提交一个项目报告,发表几篇论文就算完结了,没有人关心项目成果是否真正实施应用。这种怪相与我国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有很大关系,现有评价缺失成果转化评价[1],使得项目研究者往往不关心转化成果,只关心评价评奖,白白的使许多能产生良好生产效益的成果不得应用,使得科研项目的意义本末倒置,造成资源浪费。

(二)科技项目奖惩设置不明,竞争动力不足科技项目的承担者往往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课题组,具体落实到研究组内的各个成员,科技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后,得到的科技项目奖励不是归属于实施者个人,而是归属于项目承担单位,而当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时,又是对单位进行归责,对科技项目实施的具体个人来讲,其风险性与效益性都很小,这就使得一些研究者研究动力不足,缺乏尽责意识。

二、我国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的完善

(一)加强科技项目审查,引入事前评估机制科技项目管理机构在审查立项时,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研究进行价值,考察国内相关研究项目的立项情况,避免低水平重复立项现象的发生。引入事前评估机制,对项目的风险性、实施性、可行性进行评估,保证项目在立项上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项目实施监督,提高研究实效科技项目立项后,为保证取得良好的项目效果,就要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特别要加强对项目进行中的审查监督,形成内部监督机制,预防捏造数据和篡改实验结果的行为发生。监督不仅仅是短期的,形式化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有时效的监督。

(三)形成产学研结合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现代科学项目的研究应着眼于科技成果的实施与产出活动中,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以实现科技项目的真正意义。鼓励企业参与到科技项目的活动中,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积极研发采用新技术,在税收上对新技术企业予以优惠。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四)建立合理项目评估机制,明确奖惩措施有关科技管理机构在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验收和奖励等活动中,应当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科学态度,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如实反映其水平。对用不正当手段拔高或者贬低他人成果水平以及不认真负责、不实事求是、在评价活动及其结论中弄虚作假等行为,应当坚决制止。要按照对科技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合理确定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人,未参加研究或者仅从事辅、服务性工作的单位和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入排名顺序,侵占他人应得的权益。建立科技信用档案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科技计划项目相关实施者的基本信息与不良及良好记录,对于信用良好者,管理部门可予以适当奖励,对于信用不良者,对其再立项等方面加以限制约束,以示惩戒。

作者:王宇航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第5篇

【关键词】绩效管理 激励机制 关键绩效指标 改善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29-02

近年来,我国科学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在积极探寻绩效评估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随着我国政府对科研投入的加大以及科学研究的竞争加剧,要求引入绩效管理这一已被国外经验证明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手段的迫切性也日益增强。合理的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对提高地方高校的科研质量意义重大,这已成为地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共识。限于地方科研以及学科自身的特点,当前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面临诸多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有待完善的空间。

一 地方高校科技项目及绩效管理的特点

地方高校的科研不但具有科研队伍的多层次性、科研任务的多重性、科研方向的多元性等高校科研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科研目标的实用性和科研内容的地域性等特点。基于此,本文研究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科研内容的地域性

与重点高校比较而言,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国家级项目的竞争上处于劣势,这样地方高校很难形成长期的、专一的研究方向。因此,地方高校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科研项目,以此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科研经费的支持。地方级科研经费定位于解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这样地方高校科学在研究上无形中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2.科研目标的实用性

科研水平不高和缺乏竞争力是一直困扰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也导致了立项、经费争取上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一方面需要地方高校将有限的科研力量集中地投入到匹配的科研方向上,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目标应该更定位于实用性。具体而言,科学研究需要注重提高科研队伍整体实力,使其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明确的人才培养功能;此外,科学研究还需要注重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依靠科学成果解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科研业绩来提高社会知名度。

二 地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方法及其难点

1.地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管理的方法

考核科技绩效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的优点在于减少了非关键性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效率以及效益。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并给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最后,将各指标的不同等级得分与其权重系数相乘得出该指标的最后得分。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各级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所构成的有机整体。这样既避免了同行评议法缺乏定量化分析的弱点,同时又受专家的知识结构、学术视野、学术偏好、人情关系以及官僚意识残留等因素干扰;也避免了模糊评价法过分侧重于定量分析,而缺乏对一些无法定量化的、指标的定性分析。综合上述方法的优劣,关键指标考核方法较其他方法而言,更加符合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现状。

2.地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难点

第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障碍。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原因在于一方面科研过于偏重理论化研究,缺乏与地方特点的结合,这样造成科研成果在理论上成立,但不符合当地实情;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研究方式过于形式化,为按期完成目标,人为地拔高或降低科研成果。此外,在实际的科研管理工作中没有完善的科研项目成果约束机制,以至于即使达不到预期的科研成果,也无法追究相关的违约责任。

第二,科研投入产出效率不容易被衡量。科研人员的科研投入是通过脑力劳动来实现的,有时为了保持思维的连贯性和实验的延续性,经常需要加班加点,这样导致其工作时间无法估算。而对科研产出的衡量由于对科学研究绩效评估的产出概念还存在分歧,导致科研成果的每一种社会价值也有多种表现形式,目前还没有形成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评估体系。

第三,学科之间的壁垒。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优势学科,在无法统筹兼顾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优势学科在项目申报上会比普通学科更具有竞争力。一方面,加大对优势学科投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优势学科;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所以这也会压制普通学科科研。这两者的均衡是目前合理绩效评估的一个难点。因此,怎么区分与学校职能管理机关的权限划分,协调与科技处、人事处等单位的关系,探讨项目管理、人才流动以及机构组建等具体问题已成为科研管理工作中需要优化的难题。

三 改善地方高校绩效管理的思路

1.运行评价激励机制,提高科研积极性

要正确评价科研水平,也要正确评价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促进协同合作。如大连理工大学的科技奖项包括科技成果奖、科研项目奖、校企合作贡献奖、成果转化贡献奖、科研创新团队津贴奖、科技工作贡献奖等。

2.科研成果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相结合的原则

各级各类科研奖励评审、职称评聘等工作应当与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挂钩,如将从事科技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或科技推广取得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或在文化、教育、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并得到学校和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认定,并以此作为科研考评管理的基本原则。科研的目的是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科研成果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科研的投入才有价值。因而,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准确满足科技发展目标和需求;同时,评价指标体系不能脱离科研目标的大范畴,需要契合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要着力考察各项科研产出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学科的差异性。因而,在执行绩效评价时根据具体学科进行定量分析,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所以,在对科研项目评估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定量评估,而且需要结合定性分析。

4.利益群体间的协调与合作

地方科技处和科研院是各科研人员之间、项目与科研人员之间、各学院之间的匹配、协调与管理的机构。地方科技处或科研院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加强人才之间的合理竞争、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有效进行以及如何合理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5.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考核指标的权重

地方高校科技项目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是同行专家进行定性、定量评议的重要基础数据和规范。因此,评估指标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实用和可操作,会直接影响项目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科技项目绩效评估工作的难度,由于受项目学科、研究阶段、研究领域、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国内外开展此项管理工作时间并不太长,评估指标的制定是难以尽善尽美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考核权重新予以调整。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绩效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评估对促进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提高科研效益的意义重大。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不仅直接影响着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水平,关系到地方高校学术风气的发展,影响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事关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地方高校科研方向不集中,各个学科的科研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学科间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差异很大。地方高校需从优势科研方向出发定位,一要从学校科学研究的实际出发,分析科学研究的优势和所拥有的科研实力,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其社会反响;二要依据现有科学研究基础,从学科的前沿地带和跨学科角度确定科研方向,经过努力能够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并能在某一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三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出发,确定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研究方向。以往的实践中,我国有关机构和研究人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要构建完全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特点的绩效评估方法尚需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吴述尧.国家目标为基础研究导向愈益成为科学发展的国际趋势[J].中国科学基金,1999(5):317

[2]王志刚.论地方高校科学研究的定位——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五[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91

[3]杨道建、赵喜仓、陈海波.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刘志宏.提高高校科研效益的几点设想[J].科技管理研究,2003(6):60

第6篇

[关键词]创新科研;学生实验;实验共享平台

[基金项目]2018年度海南医学院校教育科研立项课题“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为核心的基础医学实验共享平台建设”(HYZ201806);2016年度海南省教育厅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三自一体’护理综合技能综合模拟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Hnjg2016ZD-17)

[作者简介]张勇(1987—),男,湖北黄冈人,博士,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代谢性疾病药物药理学研究;刘启兵(1977—),男,湖北荆州人,博士,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心脑血管药理和神经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8-0387-02[收稿日期]2020-04-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进程,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学府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地,更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体制”。近几年许多高校相继成立科研平台,实现了实验室的校院二级管理,成效显著,运行良好,但总体来说发展很不平衡[1]。

本文以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实验共享平台建设为背景,结合我国多所高校基础医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对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期实现共享平台成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大创基地,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大学生人才提供保障。

一、实验共享平台现状

1.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大学生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之一,也是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服务对象,学生的主动参与对于培养的效果具有关键性作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形式之一,尤其是基础医学相关学科。项目的推进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且能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近年来,由于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且没有一个清晰的大学规划及短期人生规划,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更无从谈起,导致其收获甚微。

2.平台缺乏有效的管理。现阶段高校可供利用的实验室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实验室的“部门所有制”,使得新增实验室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层面发挥作用甚微。不同学科之间实验室存在相互封闭、功能低、小而全、重复建设、管理不规范等弊端,不利于实验室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管理人员少,力量弱,实验室管理职能弱化[2]。为了充分发挥资源匮乏的育人功能,迫切需要探索一条资源利用率高、人员精干、管理高效的二级学院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管理模式。

3.教师指导成效欠佳。制约教师在大学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指导中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两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部分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不够,由于教学任务繁忙,老师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或其它相关事宜。另一方面,由于参与科研的老师数量有限,部分老师可能一个人带多个团队,导致老师无法及时指导学生在科研方面的问题。二是客观层面,学校没有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来提高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科学实验平台管理欠合理与规范,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学校给予的课题经费支持不充裕,导致部分课题不能正常开展等。

二、实验共享平台的建设

1.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强化。学生是创新科研项目实施的主体,是实验共享平台服务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的对象。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其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学校或老师可以营造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科研兴趣。组织新生入校参观科学实验室,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其在进入大学前期就能够感知到科研创新的环境和意义。

2.建立共享及开放实验室平台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是仪器管理。保证实验室仪器的正常使用是确保实验平台正常运转的基础,调动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以实验室教师管理为主,以研究生监督管理为辅的新型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设备利用率。二是经费管理。为了使科研创新项目管理工作高效、稳定的开展,应从科研考核评价体系、科研经费管理、团队成员考核入手,通过考核与制度的双向作用,保障共享科研平台的经费进行集中管理、统筹分配的原则。同时,明确规定共享科研平台各种仪器的购置、运行和维护修理经费的来源及管理办法并将其制度化。三是网络监控。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内外许多大学已经采用计算机来监控科研仪器的使用。通过设定受管理监控的用户名和登录方式来使用仪器。通过网络传输实验仪器的使用数据,从而减少对仪器的损害,促进实验室仪器的共享。

3.平臺师资水平的建设。加强大创实验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将采用择优竞聘的方式,选拔一批对大创实验教学充满热情,具有丰富实验经验的教师担任实验平台主任和专职教师,严格把关专职教师的学历、教学资格和个人的综合素质,确保大创的实验指导由高素质的教师负责。同时,我们将通过人才引进、业务培训、专业学习、教学研究和改善待遇等手段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充实实验技术团队。另外,我院将对带教团队进行合理考评,建立绩效考核这种特殊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4.建立新的协调管理机构。由于平台管理的范围比较广泛,需要加强协调,以在各个方面做好工作,特别是加强与实验室的联系。为此,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部门、教师、实验人员以及学生间的沟通。要依据教学、科研工作量,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吸纳有生物、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参与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5.建立大學生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科学实验共享平台的基本功能是服务于大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一套完整科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对于平台功能的发挥及学生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立项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学院和老师给予把关和评估。对于申报立项的创新创业项目,需要进行统一的课题中期检查,同时评估是否继续给予经费支持[3]。

项目结题在整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开展中具有关键作用。必须提交项目的相关材料,经学校评审小组根据提交的材料客观地评估项目的完成质量,可将项目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优秀或良好的项目学校应提供相匹配的学分或证书。

第7篇

一、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概述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依据评价技术体系,基于科研项目预期目标,对该项目实施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测量与评判。

(一)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衡量科研项目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志,是综合质量和数量的侧度。指标的基本功能:一是反映科研项目态势;二是监测科研项目目标实现程度;三是预测和计划科研项目过程与结果;四是比较和评价科研项目绩效。指标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描述性指标与评价性指标、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等类型。通过将对评价项目的价值判断,转化为对其构成要素的价值判断(指标),这些指标全体叫项目目标的指标体系。它是项目综合评价对象系统的结构框架,是综合反映科研项目状态和发展趋势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影响最大,是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所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末级指标含义明确,只要有恰当的衡量方法和相同的衡量标准,就能获得与被测对象的实际情况较为一致的结论,可信度高。

(二)指标体系设计要求与构建原则 关于指标体系的设计己有大量文献予以描述。科研项目评价与一般项目立项中的评价的差异在于:科研项目的目标明确,有确定的经济、技术要求,在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时,更注重对项目技术方案的合理性、与项目产出要求的契合性及经济节省性等方面的考察。关于科研绩效指标的设计原则,比较典型的是1986年英国副院长和大学校长协会提出的6条设计原则和凯夫(Cave)等人提出的7条设计准则,他们分别从不同侧面描述了设计原则。为此,根据其经验,构建指标体系应遵行以下原则:

(1)导向性原则。绩效评价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结果导向,即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导向作用,有目的地引导科研人员紧紧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科研管理目标的细化,准确反应国家、地方和部门的科技发展目标和需求,达到指标体系和科技目标的一致。

(2)系统性原则。各类指标设计要全面系统,各指标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整体上具有系统性。

(3)简明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简明性原则,突出以绩效为目的的核心指标,选取的指标能充分反映绩效评价的目的,避免重复或交叉设置。指标设置应简单明了,使评价过程便于操作。

(4)可比性与可测量性原则。为使评价的结果具有可比性,要根据评价项目的共同属性来选择评价指标,做到,可通过量化处理差异。同时评价指标的数据资料要易于采集,能利用现有的统计指标和数据,计算简单,对末级指标可以测量。

(5)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原则。绩效评价包含过程与结果,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包含结果和过程,此两方面因素要相互补充,相互联系。

二、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构建思路

基于项目绩效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这一理念,依据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特征,即应用研究重在应用,目的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应用基础研究产生的价值基本上体现在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其绩效综合表现为实施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两部分。

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的效益是指通过科研活动得到有益于科技发展的结果,表现为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推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绩效包括项目目标、项目水平、财务管理、组织管理等方面。从科研实施过程的合规合理性来看,实施过程绩效包括投入是否以最好的过程方式来实现既定的科研目标。即经费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经济性。而其实施过程绩效和项目成果绩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给定的最终目标和相同投入的情况下,前者绩效越高,产出的科研成果就越多,能够创造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就越大。同时,科研活动的成果绩效是以能否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为前提的,如果科研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没有产出科研成果,即使科研活动产生很高的实施过程绩效也是对科研经费投入的浪费。

从科研活动实施来看,通过对所投经费和其他资源的使用和消耗,最终转化为科研成果,在这一实施过程中的绩效就表现为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科研经济活动的效率。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的产出结果绩效则是科研项目完成之后表现出来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由此可见,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可用实施过程绩效和项目成果绩效来概括,它们综合反映了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经费支出在经济性、效益性和有效性三方面的绩效内涵,进而能够综合、全面地对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进行评价。由此,形成了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思路框架(见图1)。

三、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思路框架及绩效特征,按照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和构建原则,构建一套适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绩效评价指标构成与内容 借鉴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赠款项目绩效评价采用4个评价准则,即相关性、效率、效果和可持续性,将其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创新性、投入-效率、成果-效益和影响-效果指标四部分。

(1)创新性指标。科研项目的创新性至关重要,该项指标旨在评价项目技术成果的水平高低,主要从技术创新性、技术先进性及技术成熟性来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度、技术先进程度、技术成熟程度,在国内外的水平以及是否可以大规模应用于相关产业,以创造出新产品或新服务。

(2)投入-效率指标。该项指标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为了考查合同履行情况。考察其研究的进度是否合理,从而提高应用研究的时效性和效率。这类指标主要从项目管理的规范性、经费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三方面来评价。对于应用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失败率较高,规范、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方法是科技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这类准则层主要考察项目管理是否规范,资金落实情况、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立项目标完成程度、目标完成的可能性、项目是否按时完成计划任务及技术指标并及时通过验收等方面的情况。该类指标是中期评价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

(3)成果-效益性指标。该项指标旨在评价应用研究项目成果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程度,根据优化配置资源原则,从社会角度整体评价项目实施的效益情况,即评价项目成果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等。从产出成果、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4)影响-效果指标。该项指标主要从社会现实需求性、社会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应用前景等方面评价项目的目标。表现为项目开展后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力和效果。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思路框架、项目特点、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结合政府管理部门评价工作需要,对评价项目整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类一级指标,15项二级评价指标,具体包括3项创新性二级评价指标,3项投入-效率二级评价指标、6项成果-效益二级指标、3项影响-效果二级评价指标;项目整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

(三)评价指标的含义 部分指标的含义解释:

(1)论文与著作。论文和著作产出是科研项目绩效很重要的表现形式。按照发表在不同期刊的论文来打分,既要考虑论文的数量,还要考虑论文的质量。

(2)项目成果奖。项目成果奖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对科研项目成果认可度。我国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奖励。专家根据不同级别的成果奖项来打分,如总分为9分,国家级1项给9分,省部级1项给6分,厅局级4分,校级2分;如1个项目同时获得不同级别,以最高级为限,不同项目可以适当加分。

(3)专利申请与成果采用。专利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类。应用研究项目成果,要通过转化和推广应用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人才培养。按照培养的人数多少和培养的级别来评分。

(四)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本文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的,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对项目所涉及的因素分类,设立指标体系;其次根据指标体系构建相关层次模型。第一层为目标层为A层;第二层准则层,分为创新性、投入-效率、成果-效益、影响-效果四个方面,为B层;第三层是第二层的子层也叫准则层,即分解的15大类指标;再次构成比较判断矩阵,通过对每层次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各目标的权重,并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综合权重,取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本文中判断矩阵通过咨询专家建立,向相关领域的专家发出40份咨询评议表,收回16份,有效卷11份,矩阵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出。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相对重要度(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具体的计算这里不再廒述。在对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完毕之后,需要对各指标进行综合权重计算和修正,各指标综合权重计算及修正结果如表1所示。

(五)绩效评价得分的确定 指标评分方法为:二级指标由专家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情况直接打分,二级指标评分加权平均汇总得出一级指标得分。每个指标的满分分值设定为100分。每个一级指标计算评分权重,权重合计为1,在利用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的评分权重后,每个一级指标的评分汇总乘以相应的权重,然后加总得出综合评价得分。最后项目评价以100分为满分,得分大于等于90分的项目评价为“优”;在80分到90分之间的为“良”;70分到80分的为“中”;60-70分的为“合格”;60分以下者为“不合格”。具体计算如下:

二级指标得分=专家直接打分加权平均法计算分值

一级指标得分=Σ本级所含有的二级指标得分*权重

综合评价得分=创新性指标评价得分*创新性评价权重+投入-效率评价得分*投入-效率评价权重+成果-效益评价得分*成果-效益评价权重+影响-效果评价得分*影响-效果评价权重

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专门针对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而设置的,是在借鉴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经过专家咨询,反复修改而构建的。评价分数是专家根据评价指标的描述来打分,并将专家每项分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分值,再经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权重和分值计算综合得分。该指标体系可为科技、财政和教育等相关部门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该体系的应用,可有效引导科研工作转向更关注成果的应用与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为今后类似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和使用提供科学的指导,推进我区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又可为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制度和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长颖:《层次分析法与高校科研项目评估指标权重的确

定》,《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第1期。

[2]刘新宪、朱道立:《选择与判断――AHP(层次分析法)决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版。

[3]T.L Saaty.The Analytic Hie rarchy Process . [M].New York McGraw Hill,1980.

[4]刘瀛:《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绩效考评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6期。

[5]曾令果、徐辉:《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决策管理》2009年第20期。

[6]李功越:《应用研究型科研项目分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

第8篇

不少代表和委员都向记者指出科技界经费分配的怪现象:一方面,一些科研带头人成为“捞金高手”,巧立名目地抢占大量资源甚至公款私用;另一方面,一些很有意义、很有前途的课题因为缺乏必要的支持经费,长期举步维艰。

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表示:“科研经费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有关部门应该在这方面下力气改善。”

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黄玉山直言,国家投放在科教方面的资源增加非常快,但经费申请方式需要改变。为了争取科研经费,内地很多优秀的人才不得不将精力用来跑课题,浪费了他们宝贵的科研时间。

黄玉山说,现在内地申请经费多以研究团队为单位,由知名专家带领一个团队来申请。但事实上,以个人为单位申请的课题不见得就没有创建性,应该在体制上为新人提供条件,多给年轻学者一些机会。

“有关部门应逐步增强申请科研经费的客观性和透明度,更加注重科研课题本身的素质和它对国家发展的贡献,而不是科研人员的公关过程。”黄玉山表示。

确保基础研究经费

基础科研也是代表和委员关注的话题。现行体制下,即时效应和受关注度往往成为项目评估的标准之一,一些基础性、冷门的科研项目的经费往往较少。

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田静认为,科技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和前沿技术的研发,另一类是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其中,前者是为国家和人类的未来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政府应予以支持。

田静认为,政府资助基础科研时应该明白,拿出的是公共事业费,而不是能够尽快获得回报的投资。另外,基础科研需要的费用往往不必很多,但要保持稳定性。只有这样,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才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能力,以擅长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导向,找准定位,而不是单纯以项目的经费多少为导向。

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副所长周玉梅也表示,现在我国的科研经费非常多,但大部分都是竞争性的资金,非竞争性的太少,这样无法营造让研究人员潜心钻研的环境。

周玉梅认为,国家资助基础科研时,应考虑其自由探索的特性,允许科学家自报选题,增强科研人员的能动性。

加大人员费比例

据记者了解,美国政府的科研机构主要依赖财政资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一些机构从联邦政府获得的经费约占其总经费的84%。其经费支出中,研究费用支出高于50%;其次为人员经费(含科研人员工资、福利、补贴、差旅费等),占总经费的33%左右。但在中国的科研机构中,人员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对此,田静认为,应该加大人员费比例,以鼓励自由探索,让科研人员安心从事科研。

第9篇

[关键词]科技查新;统计;分析

科技查新是一项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相结合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它通过计算机检索或手工检索等手段,对其检出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为决策部门、科研立项、新产品开发、申请专利和科技成果鉴定等提供客观、科学的文献依据。

福州大学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成立于2007年,是在1991年建立的“情报检索服务中心”基础上成立的,它依托于福州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建设,承接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企业等单位的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

根据查新课题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所研究区域科研的基本情况以及科研管理和科研活动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决策部门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1]。现将福州大学查新工作站2007—2008年承担的查新项目统计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以福州大学查新工作站保存的科技查新档案材料为统计分析信息源,从查新项目学科分布、查新项目数量、查新项目范围及级别、查新项目委托单位、查新项目地区分布、查新项目类型、加急查新项目等7个方面进行分类、分项统计。调查资料包括:1)科技项目查新咨询登记表;查新项目申请书;查新咨询委托单;查新报告。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 统计结果与分析

2.1查新项目数量

2007—2008年福州大学查新站共完成了356项科技项目的查新。其中,2007年完成93项,2008年完成263项。通过对查新项目数量的分析,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科研技术的发展速度。

从查新数量上看,2008年的查新项目数量较2007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主要原因:1)福州大学查新站成立于2007年初,在建站之初,对查新站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不知道福州大学有这项业务范围。随着查新站不断为查新客户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查新工作为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所认可,查新项目数量有了大的提高。2)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当前国家积极倡导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科技查新业务的需求也逐年增多。

2.2查新项目学科分布

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所完成的查新项目进行学科分类统计,根据学科分布比重可分为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化学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电工技术,轻工业、手工业,医药、卫生,生物科学,交通运输,管理学,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建筑学和物理学等。详情见表1。

1-2

统计结果表明,查新项目大部分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化学、化学工业以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学科领域,比重分别为23.0%,18.3%和15.7%。由此,可判断福建已形成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

2.3查新项目范围及级别

根据完成的年度分析,2007年完成的93项查新项目中,国内查新75项(80.6%),国外查新目18项(19.4%);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项目61项,地市级项目4项,其他项目13项。2008年完成的263项查新项目中,国内查新225项(85.5%),国外查新目1项(0.4%),国内外查新目37项(14.1%);国家级项目45项,省级项目171项,地市级项目36项,其他项目11项(如图1、2所示)。

03-04

从查新项目的范围和申请级别上看,大部分查新项目主要是进行国内查新,委托单位大多数为企业,申报的课题主要是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项目等省、市级项目。国内外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主要是各高校,申报的课题主要是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科技部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由此,也说明了高校承担了国家大部分的前沿科研项目,而企业的角色一般是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施者。

2.4查新项目委托单位

将356项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按照大中专院校、研究机构、企业、中小学、其他单位等5个类别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2007—2008年福州大学查新站承接的查新项目委托单位中,企业198项,占55.6%;大中专院校130项,占36.5%;研究机构13项,占3.7%;中小学13项,占3.7%;其他单位2项,占0.5%。通过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的分析,可以了解科研单位的分布现状,发现不同单位的科研实力。

05

统计结果表明,福建省企业、大中专院校的查新项目数量较多,研究机构等其他单位查新项目数量较少。这说明高校在福建省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福建省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也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实力,正成为科研创新的主力军。

2.5查新项目地区分布

通过分析查新项目的委托单位(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分布,可以了解我省各个地区科研开发的基本情况,揭示各地区科研创新能力的大小,为国家统一协调项目研究的力量分布和项目分布提供参考。按福建省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分为福州地区、厦门市、莆田地区、三明地区、泉州地区、漳州地区、南平地区、龙岩地区和宁德地区。如图3所示,2007—2008年福州大学查新站共完成的356项查新项目中,福州地区244项,占68.5%;泉州地区102项,占28.7%;三明地区3项,占0.8%;南平地区3项,占0.8%;莆田地区1项,占0.3%;龙岩地区1项,占0.3%。

06

统计结果表明,查新项目主要分布在福州地区和泉州地区,地区分布的差异与各地区的学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福建省大部分大中专院校都集中在省会福州,其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力量都比较高。同时,福州、泉州和厦门三个地区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这些地区的查新项目比较多,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其中,由于厦门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查新站都有资质开展科技查新,可承接厦门市的查新项目,因此,福州大学查新站有关厦门市的查新项目比较少。

2.6查新项目类型

将查新项目按其类型分为立项、成果、报奖、新产品和其他查新5种类型进行统计,见表3。统计结果表明,科研立项类的查新项目占据了重要的份额,这与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科技创新,促进企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科技立项的政策是分不开的。立项查新一方面可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立研究项目时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争取项目申报成功。

07

2.7加急查新项目

从2007年和2008年查新项目的加急情况来看,2007年加急项目45项,占当年查新项目的48.4%,2008年加急项目120项,占当年查新项目的45.6%,2008年的加急查新项目所占比例比2007年略有下降。由于查新项目申报时间的限制,查新委托人一般都有加急心态,希望查新时间越短越好,甚至某些查新委托人认为上午委托查新,下午就能拿到查新报告。主要原因是查新委托人对科技查新不熟悉,误把查新工作等同于简单的检索。事实上,科技查新是一项严密的科技情报工作,对查新项目要进行理解、检索、分析、比对、判断等过程,需要适当的时间。为了保证质量,查新项目的完成一般要保证至少5个工作日以上的时间。

3 建议

科技查新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基础,在科研立项,科技项目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与入股,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家积极倡导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科技查新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应该从加强科研主管部门对科技查新工作的管理,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尽可能按学科分配查新项目,加大查新机构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强科技查新工作的完成,以保证科技创新更上一个新台阶。

3.1加强科研主管部门对科技查新工作的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密切协作,将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2]。一方面科技查新部门结合专业特点,长期关注和跟踪一些技术和项目,并且定期反馈给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作为立项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查新协作,共同资助一些好的项目去申报和立项,这样可以提高申报成功率。

3.2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

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管理体制是确保查新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3]。为了促进科技查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查新机构应建立完整的查新制度,包括查新业务咨询受理、查新工作流程制度、查新审核制度、查新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查新档案管理制度、查新人员激励机制等。

3.3尽可能按学科分配查新项目

查新机构管理人员应根据课题专业和学科类型,统一协调分配查新任务,确定将查新课题分配给相应学科专业的查新人员[4]。这样,有利于查新人员与查新委托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保证了查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韩力.从医学查新课题统计分析研究查新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6:10—30.

[2]毕克新,郭东亮,姚秀荣.科技信息与现代科研管理[J].科研管理,1995,16(3):16—19.

第10篇

【摘要】 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多种方法,在参照发达国家常用的科技评估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重点项目完成质量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客观评价。

【关键词】 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 指标体系

.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the means of Delphi method,AHP method,and so on were applied.Considering the native practical circumstances, based on the main index of evaluation of subject generally us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study builds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ummarized key subjects in the life and science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The aim is bringing out a kind of scientific and larg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the key subjects.

【Key words】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key subject index system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项目资助的数量和强度也将随之增加。如何加强对项目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科学的项目完成质量评价方法,但是迄今为止,国外对科研项目的定量评价研究尚未见报道,我国对科研项目完成质量的评估研究还较为零散,缺少一个公认的、系统权威的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多种方法,在参照发达国家常用的主要项目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重点项目完成质量做出较为科学的、全面的客观评价[1]。 实证结果表明,本评价指标体系在结题质量评价中具有客观可靠、简单明了、科学性强、可行性大等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本研究材料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八五”、“九五”资助的重点项目,共评估已结题项目68个。

1.2 拟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 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是对已结题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根据评价的性质和目的,围绕构成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课题的各级要素,结合我国生命科学科研课题的规律和特点,构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初步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

图1 指标体系初步框架的构建

1.3 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采用Delphi 法[2]对上述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专家咨询。按照专家的专业分布、单位分布确定专家(见表1),选邀40名军内外专家、教授,共组织两轮专家咨询,经过两轮咨询,专家们的意见趋于一致。根据专家们的咨询结果,对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确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2。

表1 专家的人数、单位分部

图2 指标体系框架的确定

1.4 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指标体系特点,选用两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只有2个指标构成的一组指标,其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Delphi法;对3个或3个以上指标构成的一组指标,其指标权重的分配采用AHP法[3]。通过采取以上方法,各指标的权重就确定了。至此,一个完整的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就基本建立,见图3。

图3 确定指标权重

1.5 终末指标的分值确定 各终末指标分值的确定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合理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有不同的赋分方法,如:“1”分制、“5”分制、“10”分制和“100”分制等。本指标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指标的层次参差不齐,有的指标只有一个层次,如:“论文”、“专利”、“效益”;有的指标有两个层次,如一级指标“专著”、“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下设二级指标;有的指标有三个层次,如一级指标“成果奖”下设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下设三级指标。根据以上特点,为使评价结果客观可靠、公正合理,在终末指标赋分时做了以下考虑:(1)“论文”的赋分与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挂钩,即:把期刊的影响因子之和作为“论文”指标的分值;(2)“论文”以外的一、二级终末指标赋10分;(3)三级终末指标赋100分;并将上述赋分的几点考虑制成专家咨询表,向专家进行咨询。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意见达成一致,专家对上述的终末指标赋分的几点考虑表示赞同。

转贴于

专家的权威性对咨询结果的可靠性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在对某一问题进行咨询时,应考虑专家对该问题的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程度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问题做出判断的依据,用Ci表示;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用Cs表示。权威程度为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用Ca表示,即:Ca=(Ci+Cs)/2 。Ca越大,专家意见越有价值,结果越可靠。

本研究在向专家咨询的同时,要求专家依据项目做出自我评价,见表2、表3,按等级分值及公式计算专家权威系数,结果见表4。

表2 专家对各类指标的熟悉程度

表3 判断依据对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

表4 专家权威系数的频数分布

由表4可见,80%以上专家的权威系数均集中在0.80分以上,说明咨询专家的权威程度高,能有效地保证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指标体系的应用与验证

根据已确立的指标体系,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八五”、“九五”资助的部分重点项目进行评估。本次共评估68个项目,分别算出每个项目的综合得分,见图4。

图4 68个重点项目综合得分

根据被评项目综合得分的分布情况,将综合评分划分为4个等级:>8分为优,8~5分为良,5~2分为中,

表5 两种方法对68个项目的评价结果比较

两种方法评估为优的符合率为81.2%,良的符合率为55.56%,总符合率为67.6%,结果表明,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评价结果与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评议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整个课题的设计是严密的,采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建立的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的,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具有较好的评价功能,因此评价项目的完成质量能得到较为客观可靠的结果。当然,本研究只是对项目结题的定量评估做了初步探索,更深入细致的工作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完善。

3 讨论与建议

3.1 评价指标体系思路的创新 (1)本研究首次建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结题评价指标体系;(2)对结题项目完成质量进行完全定量性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定性评价的不足;(3)如对本评价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和权重进行修改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课题的中期评价的结题验收。

3.2 指标体系、权重及终末指标分值设置的特色 (1)对3个或3个以上指标构成的一组指标权重的设置采用层次分析法;(2)对只含2个指标构成的一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特尔斐法;(3)终末指标的分值设定采用专家咨询法,这样使量化结果更为准确、合理、可靠。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1)导向功能:本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立的指标皆为科技产出的主要指标,引导人们评价基金项目的完成质量,主要是评价项目的科研产出情况。从本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和赋分来看,充分体现了基础研究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科技人员积极外投学术论文;(2)督促、激励与自律功能:应用本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中期评审,可以在课题进展过程中期,对课题的各项指标予以评定,以肯定现有成绩,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进展较差的单位和个人尽快调整计划、采取措施、改进不足;并依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课题,对水平较差的课题停止经费资助,滚动并加入一批水平较高的项目,提高科研课题整体水平。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在评价指标及评价内容的选择以及权重的确定上,注重体现评价主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反映评价主题的要求。对数据、资料及统计结果用正态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保证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本研究为保证所得数据的真实性,制定与本指标体系相匹配的课题情况调查表,组织专家进行认真咨询,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取得课题相关资料和数据,因此认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及研究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3.5 评价结果的分析 (1)本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与通常采用的专家验收结果相比,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2)在指标体系评价的68个项目中,分析各指标的得分情况以及对综合评分的贡献率,不少项目的论文、成果奖、专利等指标得分及对综合评分的贡献率均不高,说明项目在结题时产出的高等级成果少。

4 建议

(1)建议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价,以便客观评价项目完成质量;(2)建议成立专门项目评价机构,以确保评价的规范和公平、公正、合理;(3)建议加强课题结题后的跟踪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履芳.人事管理学概要.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1988,12-18.

第11篇

【关键词】攀枝花 风险投资 发展 重点问题 研究

风险投资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商业化,实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新兴产业中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由于风险投资对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国内各地区争相发展风险投资,力图抢占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各地高新技术风险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蔚然成风,掀起了风险投资发展浪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还欠发达的资源型城市-攀枝花来说,大力推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主动融入到这个发展浪潮,跟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发展概况

风险投资最早源于五十年代的美国。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和西方各国科技竞争的加剧,急需提供一种有效地金融支持,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应运而生,并在各国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下迅速变及和发展起来。经过多年的发展,风险投资不仅成为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且在新兴工业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中也显示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的世界知名高科技企业,如英特尔,亚马逊、苹果、微软等,都是在获得风险投资的资金投入后成长起来的。如今,风险投资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国际化投资方式,有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国内风险投资起步于80年代中期。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即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之后,风险投资机构纷纷创立,我国风险投资业得到蓬勃发展。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已广泛分布于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业、农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生物医药、通讯、现代服务等多个行业。

二、攀枝花市风险投资现状

(一)风险投资机构缺乏

目前,攀枝花市的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在高新项目投资中,风险投资总额不高且大多以信贷或担保等方式参与风险投资,尚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

(二)风险投资的项目源头不足,可供风险投资转化的科研成果少

我市每年的高新技术项目中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很少,大多缺乏市场操作性和商业投资吸引力。2013年,全市实施科技项目1456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93项;当年新上高新技术项目101项,其中:国家级仅有9项,省部级28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大都属于攀钢集团公司,最终能够遴选作为风险投资对象的项目较少。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目前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小额贷款、抵押质押贷款、合伙创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但由于投融资渠道狭窄,资金规模较小、不配套,高新技术转化的中试环节资金缺口严重,风险投资在高技术商品化、产业化方面主导作用的缺失,成为制约我市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四)风险投资人才缺乏

风险投资过程中需要准确的掌握所投企业的管理团队、市场、科技含量等要素,因而风险投资人才素质的高低成为直接决定风险投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攀枝花市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发展风险投资所需的大量的懂技术、管理、营销、金融等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缺乏。

三、攀枝花市发展风险投资的重点及难点

(一)风险资本来源

随着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全市个人、企业储蓄余额的逐年增加,各类保险基金沉积的大量资金等都为风险投资资金提供了潜在来源。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82.96亿元;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14.76亿元。2013年,攀枝花市储蓄存款余额395.94亿元,比年初增加36.95亿元,增长10.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06元,增长9.2%。通过政府的大力引导和对风险投资资金的规范化、市场化运作,以及风险投资中与高风险性相对应的高收益性,用先进的体制和良好的机制吸引这部分资金,我市风险资本的来源不成问题。

(二)风险投资主体的培育

发展攀枝花市风险投资业,也要着力创造条件促进投资者、投资公司(基金)和风险企业(项目)成熟壮大,充分发挥他们在风险投资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一是引进和培育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政府的引导,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并鼓励发展本地风险投资公司。二是培育风险投资基金。通过私募或公募方式筹集风险投资基金,扩大风险资本,发展风险投资主体。

(三)创业投资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创业投资市场体系是风险投资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攀枝花市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创业投资市场体系的支持,必须大力推进创业投资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我市“高新技术项目库”,并不断筛选、补充新的项目、技术、专利和生产许可权等。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各项服务,和国内先进地区的技术交易市场建立合作关系,立足本市和本省,辐射周边城市,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项目进场交易。

人才市场。发展风险投资,既需要一批复合型高级科技、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的财务、管理、技术人才。国内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旗下都拥有一批一流的风险投资家。获取这些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各级人才市场。完善我市综合性、流动性的人才市场,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必要条件,通过招聘或国内外交流,引进风险投资专家,弥补市内人才的不足,改善人才缺乏状况。

风险投资服务体系。由于攀枝花市风险投资业发展滞后,一般的中介机构还没有为风险投资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要根据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的需要,逐步推动风险投资协的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风险企业评级机构、风险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信息咨询服务机构风险投资家咨询委员会、风险投资顾问与管理公司等专门中介机构建立。

(四)风险投资的源头开发

发展风险投资,必须重视风险投资的源头开发,要形成有效率的科技开发机制,增加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投入,用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外资等多种资金形成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合力;重视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能推动攀枝花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科研机制,提高创新意识。

(五)推进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

政策支持体系对攀枝花这样科技、资金要素缺乏的偏远地区来讲尤为重要,一方面要贯彻好、利用好国家、省、市的有关政策法律,为风险投资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条件,要将现有的有关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和创新的政策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工业园区也应制定和落实支持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抓紧制定我市鼓励发展风险投资的政策性文件,为风险投资业在我市的孕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性支撑。

四、攀枝花市发展风险投资的对策措施

(一)建立专门机构,加强对风险投资的指导和协调

由政府牵头,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政府政研室等经济、综合部门和产业园区等部门参加,成立攀枝花市风险投资推进办公室,负责制定风险投资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协调与组织全市风险投资的试点工作;对全市风险投资的要素包括人才、项目、资本等信息进行调研、收集和整理;组织专家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鉴定;着手引进和培养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加强与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交流、引进与合作。

(二)建立完备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

1.强化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与选择机制。为了减少风险投资的风险程度,必须对投资项目严格把关。通过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在风险投资机构汇集一批懂技术、懂金融的专门人才,并建立一套严格的项目评估、选择程序;建立风险投资咨询管理公司和企业财务顾问公司等专业市场媒介机构,发挥其特色、评估投资项目的优势,将风险投资导入经过培育的有前途、有潜质的高科技企业。

2.建立完善的风险资本退出通道。充分发挥“创业板市场”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境外公开资本市场如美国纳斯达克(NASDAQ)、香港创业板等,重视和发挥回购、兼并、收购、买壳借壳以及场外交易(柜台交易)等多种有效手段在风险资本退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正确使用清算方式。

(三)培养高素质风险投资人才

通过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风险投资从业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教育,尽快培养既懂金融、证券、投资,又懂财务、会计(审计)、管理、法律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为人才合理流动创造必要条件,通过招聘或国内外交流,引进风险投资专家,弥补市内人才的不足,改善人才缺乏状况;利用社会传媒,大力宣传风险投资知识,培养公众的风险投资意识;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高层次科技与经济管理人才投身于风险投资事业。

(四)发挥好各级工业园区的“孵化器”载体的作用

加快攀枝花市风险投资发展进程,要大力建设各级工业园区的创业中心或“孵化中心”,尤其发挥是省级钒钛高新园区的作用,使更多的科研项目落户并最终实现产业化。通过园区来集聚中小科技型创新企业、创新资源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进中小科技型创新企业的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园区作为高新技术“孵化器”载体的作用,为风险投资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空间。

(五)设立风险投资资金

鉴于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程序比较繁琐,由政府牵头,出资设立风险投资资金,引导攀枝花市风险投资业起步,后期可吸引经济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银行,各种养老保险、社保基金和其他社会资金以及外来资金等加入。风险投资资金是属于高科技型产业的投资资金,实行“共同投资、专家经营、组合投资”的运作方式。

(六)引进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增强风险投资能力

由政府主导成立本地风险投资公司,并通过政府资金资助和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市场化运作,逐步吸引民间资本、国内外风险投资参与我市的风险投资事业。

总之,发展风险投资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我市区位优势、人才资源、科研实力相对大城市并不占优的情况下,更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和引导,在科学规划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绝不能求快求简。

参考文献

[1]杨大楷.《中国投资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徐冠华.《发展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促自主创新》.

[3]辜胜阻,李正龙.《我国风险投资的问题与对策》.

第12篇

【关键词】工程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实例讲解 项目教学 运筹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47-02

1.引言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飞行流量不断上升,空中交通安全及效率问题越来越引起从业人员的关注。空管人员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指挥航班完成飞行任务,流量容量管理已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形势下,空管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不仅需要扎实的行业基本知识,还需要具有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工程中去,以解决实际工作工程中存在的复杂问题,同时需要团队协作能力[1]。空中交通系统优化与管理是一门以管理运筹学为基础理论知识,结合空中交通管理行业专业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空中交通流向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课程。本文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结合空管行业特点,对本课程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探索,结合项目团队合作的教学理念[2],在教学中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

2.课程改革整体构思

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各方向本科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运筹学对整体优化决策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特点,结合本专业的实际问题,理解线性规划、对偶问题、运输问题、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图与网络分析、网络计划技术、排队论、决策论等分支的基本优化原理,掌握其中常用的模型和算法,具备一定的从实际问题出发的数学建模能力,同时了解和掌握系统工程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为今后在工作中应用系统工程的科学观点与方法去处理空中交通管理问题、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和机场现场管理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4]。

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实践课环节是教学关键。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掌握运筹学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实践环节不但可以对所学的理论加深理解,并通过组内合作、任务分解、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思考所学知识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项目完成过程中去,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等能力。

3.理论讲解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课程的讲解是为实践环节服务的,因此在该阶段设计讲解重点为基本理论知识的原理介绍,可以将理论知识点的范围扩大,但难度应当适中。理论讲解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系统的好优化的思想,同时使学生掌握继续深入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学会查工具书、学会基本计算机辅助运算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评价标准之一。

实践环节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该课程的核心与灵魂所在,是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评价。该部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科学选择项目主题、合理组合知识点、预先设计小组人员分工、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项目讲评及学生成绩评定方案等。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满足岗位对学生大工程能力的需求。通过对相关单位管制员岗位的业务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构思设计了一个项目:基于容量约束的进离场航班流量管理。实践环节项目教学的实施分为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估三个阶段[5,6],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体现“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团队组织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及知识创造能力。

该项目主要任务为:(1)机场容量评估方法;(2)进离场容量分配的线性规划模型建立;(3)基于MATLAB的模型机算法编程实现。不同阶段的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主要任务

3.1 项目准备

首先教师针对同一项目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项目,编写项目任务说明书。在任务书中尽量减少说明性文字,增加启发式问题并附带背景材料及参考文献,鼓励学生通过科技文献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支持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点和思路。本项目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机场容量的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及优缺点进行参考文献查阅,掌握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建立和MATLAB编程基本方法。首先由教师介绍项目任务和完成步骤;然后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特点进行自由分组,并推选项目负责人;最后,教师会明确本次实践项目的意义:一是综合运用理论课中所学的运筹学知识以及相关前导课程的知识完成任务说明书中的要求;二是学会团队合作、交流的工作方法;三是查阅参考文献方法;四是MATLAB建模及编程方法。

3.2 项目实施

1)首先,项目小组对项目进行分析,确定分工,制定完成项目的步骤、方法。

如本文提出的实践项目――基于容量约束的进离场航班流量管理,学生首先对机场容量进行评估。在对机场容量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总结的基础之上,分析教师提供的基础数据,设计基于历史统计数据的机场运行情况表示方法,通过EXEL或者MATLAB编程实现机场容量评估。

其次,根据教师提供的基本思路,对该项目的进离场航班流量管理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运用理论课程学习的整数规划模型建立方法对该项目建立数学模型。然而该项目基于滚动时域的整数规划模型,较理论课例子不完全一致,是在其基础上的提升和应用化改进,此过程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最后,在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后,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求解。在这一阶段,学生会查阅大量有关MATLAB编程的相关书籍,自行设计算法框架、流程和数据表达方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运用到教师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讲解的知识点,并且会结合交通运输专业(空管方向)及相关前导课程的知识,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及课程间的知识融合,使知识点内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整体工程意识。

2)撰写项目报告及分组公开答辩,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各自的项目进行总结与展示相关成果。在报告中要清楚的描述项目分工、实践步骤、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成果及参考资料。并且在完成总结报告后进行公开的答辩,接收教师、同学的提问。该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撰写报告的能力,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临场演说能力,为日后在工作岗位上完成相关科研项目提供先期准备。

3.3 项目评估

主要从分工合理性(10%)、资料查阅的正确性和全面性(10%)、机场容量评估方法正确与否(20%)、模型建立正确与否(40%)、总结报告及答辩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0%)五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每一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步骤和过程中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相关问题。并且对与该项目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结束语

本文针对《空中交通系统优化与管理》课程的特点,提出以工程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并给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工作模式,学生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主动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思辨等能力得到提升。这一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的讲授课程、科学研究及引导组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掌握一线岗位上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总结升华为实践项目的能力,并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综合能力。过去的“教书匠”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鸣, 熊光晶.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 2010, (3): 54-58.

[2]陈艳, 魏星, 李志梅. CDIO 工学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应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 2013, (3): 136-137.

[3]郭兆正, 尹作友, 于鹏. 典型案例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 64-66.

[4]顾学雍. 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1): 11-23.